高校教师述职

2024-09-24

高校教师述职(精选10篇)

高校教师述职 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回顾一年来的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在学校各级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支持下,顺利完成了一年的工作任务,现将个人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在工作中我始终严格要求自己,能够遵守教学秩序,无调串课、误课等现象出现,能够遵纪守法,遵守学校、部门的规章制度,全年出满勤,认真完成本职工作,不迟到早退,按时参加学校和部门的各类活动。

1、教学方面。2013年我担的课程有《金融学》、《商业银行管理》等七门课程,以及学生的顶岗实习指导任务,年课时量500学时,工作量饱满。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备课,教案完备,按时上课,课后认真批改作业,课下与同学们主动交流,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2、在教改工作中,改革和完善考核方式,辅导学生参加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奠定学生的就业基础。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协助系部领导确定符合本系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系部修订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标准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4、科研工作与培训进修方面。在教学的同时也注重进行科学研究,先后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写4篇论文分别在国家级和省级中文学术期刊杂志公开发表。参与科研课题一项。参加教学经验交流会总论坛和分论坛,并撰写论文。做好本职工作之余,我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类培训,受益匪浅。

总之,在即将过去的一年中,在领导的关心和同事们的支持帮助下,本人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均有了显著提高,但是也确实存在着不少的缺点和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积极进取,优化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力争把教学工作做得更好。我会一如既往,加倍努力!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高校教师述职 篇2

一昆明市高校教师心理压力的现状

本文采用已经过信效度检验的自编昆明市高校教师心理压力问卷, 抽取了来自昆明市五类 (含“211”工程院校、公办本科院校、民办本科院校、公办高职高专院校和民办高职高专院校) 11所高校的教师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 收回有效问卷695份, 占发放问卷比例的69.5%。另外, 因个别类型的人数太少而不予统计, 如丧偶。共采用693人的有效数据, 占发放问卷的69.3%。所有数据运用SPSS18.0软件统计。

调查问卷中评价心理压力的相关因子主要分为8个维度:工作保障和负荷、职业发展和自我期望、生活保障、家庭生活、人际关系、躯体化、情绪表现及行为表现, 并附有杨廷忠教授研制出的中文知觉压力量表作为校标检验和两道主观自述题 (是否还有上述项目未提到的心理压力和你认为缓解和解决你心理压力的最佳途径是什么?)

1. 压力总体情况

利用χ2检验法对实测分值等级次数与理论等级次数分布进行吻合性检验得知, 在昆明市高校教师中, 心理压力极大和心理压力极小的教师都有, 但为数不多, 绝大多数高校教师处于中等水平的心理压力状况。

2. 压力来源及表现

对高校教师心理压力影响最显著的因素分别是:职业发展与自我期望、生活保障和工作保障与负荷, 心理压力给高校教师带来的生理、心理和行为上最明显的消极反应是躯体化表现 (如精力下降、记忆力减退、视力下降等) 和情绪行为表现 (如焦虑、烦躁、郁闷、对别人苛刻和不信任、判断力降低、丧失对兴趣的追求和强迫症等) 。

3. 压力差异

以学校性质、性别、年龄段、职称、学历、岗位、学科、婚姻状况等不同因素为自变量, 高校教师心理压力总分和各维度压力得分为因变量, 进行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 得到结果见下表:

第一, 昆明市高校教师心理压力状况因学校性质和职称的不同而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 且不同学校性质和职称的高校教师心理压力来源和压力带来的负性反应表现来自多个方面。民办高职高专院校、“211”工程院校、民办本科院校教师压力分值较高, 并且认为在工作保障和负荷 (如工作多、任务重、难度高和时间紧的压力) , 生活保障压力维度, 躯体化维度和情绪表现等方面有很大的压力, 公办本科和公办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的压力分值较低。

低职称教师在职业发展、自我期望和生活保障方面比高职称教师有更高需求;而职称越高的教师比低职称教师有更大的人际关系压力和躯体化压力。

第二, 性别、年龄、职务、学历、学科专业和婚姻状况这几个因素对引起高校教师心理压力的差异性, 分别为:男教师比女教师在生活保障、家庭生活、行为表现方面压力更大;青年教师比中老年教师承受更大的压力;专职辅导员有最强烈的职业发展需求;行政人员和多岗位兼职教师躯体化表现最明显;学历的高低与职业发展自我提升的要求呈正相关关系;艺术类、文史政法教育类、经济管理类教师在躯体化表现和情绪表现方面比外语类、理工医学类教师明显;离异的教师比其他老师各方面的压力稍高。

二昆明市高校教师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

1. 社会环境的压力

首先, 教师的职业责任极大。社会、家长把“望子成龙”的期望全部寄托于学校的教育, 且教师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多样化冲突无法良好调控时, 给教师带来了极大压力, 随之产生心理障碍;其次, 知识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特别是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更苛刻的职业要求, 例如要求博士学历、教授职称、高端科研成果等;再次, 民办院校与公办院校教育管理体制无法相比, 给民办教师带来工作强度、福利待遇、稳定性、人际关系等方面更大的压力;最后, 随着大学城、职教园区等的扩建, 新老校区交换过渡建设初期, 交通、购物等资源建设还不完善, 给高校教师带来极大不便。很多教师的大多时间耗费在老校区到新校区往返的途中, 对家庭事务的分担造成一定影响, 也加深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

2. 学校方面的压力

第一, 任教方面的压力。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基础知识和技能不扎实, 教学经验不足, “双师型”技术匮乏, 从学校毕业到走上讲台“十年磨剑”, 有一个长期磨合、成长、成熟的过程, 加之现在的学生信息知识面广、个性鲜明, 不再一味将教师课堂所讲的当成权威, 反而有自己的见解, 会出现优秀学生“问倒老师”、厌学学生逆反不学, 造成教师的精神紧张和“怨教”。另外, 超课时的压力 (民办院校尤为突出) , 有教师每周多达三十多节的课时, 从早上到晚, 让教师苦不堪言, 觉得自己像一个“上课机器”, 容易出现嗓子痛哑、头晕头疼、腰酸背痛、关节炎、胃炎等不良疾病。

第二, 科研压力。职称的评聘是教师生存的命根, 但没有国家课题、核心期刊、著作三个作品代表不能评高职称。一方面超额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一方面加班加点搞科研, 再加之“囊中羞涩”, 让中青年教师“事业出彩”的概率既难又少。高校教师还要为本校进行的教学质量工程的多个项目贡献力量。许多教师都承担着多岗位的职务, 还被迫接受许多临时性任务, 经常一项事情还未结束, 其他事情接踵而至, 让许多教师打乱原有计划安排, 不停应付, 经常在晚上和周末加班, 倍感身心疲惫。这也是对家庭照顾不周、产生矛盾的重要原因。

第三, 学校的考核。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知识信息更新速度不断加快, 学校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标准的普通话教学, 熟练的计算机操作, 较高的外语水平, 岗位和工资与职称、学历、科研、考核绩效等挂钩。面对现代社会、学校对教师的业务素质、能力素质和魅力素质等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 教师有一种力不从心的焦虑感。

3. 待遇及生活压力

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低、教师的劳动付出与收入回报不成比例。目前, 除了部分高职称、高级引进人才教师和中层以上干部的工资福利待遇较好外, 昆明市大多数高校教师年收入水平也仅在2万元~4万元, 处在社会各行业年收入的较低水平。加之社会物价飞涨、房价飙升、医疗费用居高不下, 家庭里上有老、下有小需要赡养和抚养等因素, 大多数教师的工资不能完全满足家庭的开支。国家自1999年至今连续多年在高校进行扩招后, 学生人数不断增加, 但教师数量的增长并未与之相匹配, 从而造成教师付出成倍的劳动, 但教师的工资并未大幅度增长, 超负荷的工作与教师工资收入不成比例。职业收入的横向比较让高校教师产生了极大的不公平感。高校教师与政府机关公务员以及企业、事业单位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相比较, 甚至与部分社会自由职业打工者相比, 收入水平相距甚远。

三缓解高校教师心理压力的建议和对策

1. 寻求社会支持——国家和社会政策方面

第一, 坚持教育公平的原则, 缩小公办与民办高校办学政策待遇的差距。民办学校在办学经费资助、用地、人才待遇、社会保障等方面得不到强有力的支持, 再加上我国教育公益事业发展较慢, 民办高校得不到足够的国家和社会支持, 使得民办高校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国家应对教育部承认的合法民办高校给予一定的政策、财政、师生待遇等方面的扶持, 并对“法律政策上的平等”和贯彻执行中的“实际上的不平等”的“反差”问题, 进行“校正”。

第二, 为教师的生活和工作保障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学校应通过各种渠道增加教育投入, 切实改善教师的工资收入、住房、医疗等物质待遇;加大学校软硬件建设的扶持力度, 让教师能在一个具有良好工作条件的环境中工作。引导高校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业绩评价制度, 让教师获得公平感和信任感。

第三, 重塑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正确认识。社会各界人士及民众应对教师的职业责任和心理压力以及生活状况多一分理解和支持, 认识到教师和普通人一样, 有许多正常的需求, 如生存的需要、被人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等。应纠正高校教师是个“轻松职业”的片面误解。全社会应倡导尊师重教, 使教师在一个被关爱、被理解、被尊重的环境氛围中, “减负”从教。学生的教育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三者有机结合, 只有“齐抓共教”, 才能全方位地提高育人的系统工程质量和水平。

2. 改善学校管理的内部环境

第一, 识别、改变或消除压力源。学校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自始至终要重视考虑各岗教职员工的心理状态, 要把关注、了解、调整教职员工心理状态作为管理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绝不能忽视教职员工的心理状态。但是要真正解决教职员工的心理问题, 还是要在制度安排的建立上充分考虑教职工的心理健康, 只有在制度的建立上考虑了员工的心理健康, 才能减少工作中许多不必要的摩擦与纠葛。笔者认为: (1) 要做好“事”与“情”适度结合, 加强组织沟通; (2) 要做好“人”与“事”的最佳配置, 应避免和减少教师人际关系中不必要的矛盾冲突; (3) 要力求“绩效与酬劳”待遇的合理分配; (4) 处理和把握好改革与稳定的协调关系。

第二, 减轻压力带来的不良后果。高校员工大多是深受人文精神熏陶的人, 非常注重一种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和环境。学校可以向老师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源、定期组织教职工假期旅游、每周给教职工一定时间进行形式多样的身体锻炼活动、定期组织部门竞赛型晚会和活动, 让教职员工在娱乐中体验团结、亲密、拼搏和荣誉。和谐、宽松的校园环境可以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营造亲密、友好的群体气氛, 有张有弛的工作节奏, 无疑会使人的心理状态平和、安详, 更专注于工作。

3. 提高个体认知——高校教师自身的心理调整

专家指出, 作为一个特殊的教师个体, 导致其压力的主要来源对他或她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 并且这将取决于他或她的个性、价值观、技能与环境之间精细复杂的交互作用。教师单凭个体的力量, 要消除压力源是基本不可能的事, 所以只能提高自身对压力源的认知水平。高校教师要学会对自己所处的情境和压力作积极的控制和评价, 形成对情境的理智反应。要调整思想认识, 学会行为的自我控制;加强时间管理, 抽时间进行自我提升;学会放松和宣泄, 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扩大人际交往, 接受别人帮助和帮助别人。

4. 出现严重心理问题时, 不要忌讳就医, 要积极配合治疗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 各项压力的增多, 心理亚健康的人群逐渐增多, 人们也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 能积极寻找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 不再把心理问题看作是一种见不得人的病, 如果自己无法缓解压力并且出现了以下行为, 那就非常有必要去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 给予适当的药物控制和对症的心理疏导方式。

摘要:本文通过对昆明市高校教师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特点、心理特质及其压力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问卷调查。进而研究和分析造成其心理压力的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和成因, 并提出了缓解高校教师心理压力的有效建议和对策, 旨在指导高校教师正确面对心理压力, 增强调节能力,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搞好教学与科研工作以及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

关键词:高校教师,心理压力,分析,对策

参考文献

[1]苏琴.试论高校教师心理压力产生的因素及调适[J].科学咨询, 2008 (3)

[2]李逢超.高校教师工作压力源量表的编制[D].山东师范大学, 2008

[3]王海翔.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压力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4 (5)

[4]任登波、王光琼.高校教师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 (高教研究) , 2007 (4)

[5]邵光华.国外教师压力研究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 2002 (11)

高校教师述职 篇3

关键词:教师教育;课程;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5-0284-02

随着教育学科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教师教育已经成为教育中一个重要话题,并且从师范教育建立以来,教师教育课程的问题也一直被许多学者争论不休。许多专家对这方面做了丰富的研究,以促进教师教育理论的前进的同时促进实践的发展。

教师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更大的挑战。随着我国的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教师教育课程的许多问题不断的暴露:毕业的师范生不能如愿以偿地找到工作,发现市场更多的是需求他们的教学技能,而他们的理论知识不能很快转换为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能;在学校学到的学科知识到实践中有所浪费,诸如此类问题都需要教师教育课程做出变革。适应市场经济,培养市场真正需要的教师队伍。本研究就从教师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进行分析。

一、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1.职前教师教育课程没有建立系统的标准

随着教师教育的大学化转型和教师专业化理念的不断深入,教师教育课程的价值理念从知识本位取向和能力本位取向逐步发展到标准本位取向[1]。可见,建立教师教育标准教师教育发展中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教师教育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但是始终没有自己的一套完整的课程标准。钟启全教授认为:教育课程的设置、实施及所要达到的目标没有清晰的衡量准则,什么样的毕业生是合格的或优秀的也没有明确的标准[2]。我国的师范教育课程深受赫尔巴特传统的课程论的模式影响。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模仿学习苏联的课程设置模式,并且中小学教师始终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因此,国家对教师的培养主要以数量为目标。经过一系列发展,有了自己的一套培养教师的模式,以满足数量的上的要求,但是总的体系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除此之外,也有学者通过提出教师教育研究话语的碎片化来突出教师教育课程没有系统的标准。教师教育的话语随着教师教育的变革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从能力本位的教师教育到反思型教师教育、探究型教师教育、现实主义教师教育;从高等学校、综合学校、综合院校培养教师到校本培训;从定量的实证研究到质性的叙事研究和行动研究;从教师培训到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成长,从结果性教师评价到制度到注重过程的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从讲授式教学到案例教学、反思型教学等[3]。由此可见,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了一定的体系标准,教师教育课程的变革和设置才会有衡量标准。

2.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比例失衡

我国传统的教师教育课程框大致都是由: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专业课程这三部分组成。并且根据调查研究,其各个学校的比例也极为相近。公共基础课程占15%左右,学科专业课占70%左右,教育专业课程(一般为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占6%~10%,教育实习一般为6~8周[4]。作为现在甚至未来的教师,应该具有多方面的文化知识和多元的思维方式,因此,教师教育课程在这方面的培养就变得尤为重要。可是由以上数据表明,教师教育课程的公共基础课程比例相对很低。这样在教师的培养方面就不能给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公共基础知识的学习机会。

后现代的到来需要人们拥有一种多元的思维方式和更广博的知识。作为未来的教师更应该注重这一方面的培养和训练。事实证明,在知识方面比较狭隘的老师,往往不能很好的迁移和拓展知识,他们所能做的最好的就是照本宣科。而这样的老师又怎么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性的人才呢?我国现在的教师教育课程就正面临着这一问题,需要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学生,可是教师教育课程却制约了这一点。

除此之外,教育专业课程相对薄弱,使得教师教育的培养局限于学科知识的学习。如果把师范生的学习重点只放在学科的学习上,师范生就失去意义了,也不存在未来教师的培养了。教师教育课程是培养未来塑造国家人才的教师,因此他们需要掌握丰富的教学理论、新颖的教学理念,清晰学生的心理变化,使他们将来在教学岗位才能很好的施展自己在学校接受的理论培训,而不仅是学科知识的习得。

3.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分离

在《2004:中国教育发展报告——变革中的教师与教师教育》中对教师教育现存问题概括到:在教师职前教育中,教育实践的重要性得到体现,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教学、轻实践教学,理论脱离实际等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时间短,机会少;二是教育实习指导不力;三是教育实习缺乏制度保障[5]。在具体的教师教育课程中,有很少的教育理论课程是关于教学实践的,这样就导致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产生了巨大的鸿沟。学习者习得的教育学理论没有机会在实践中验证或者内化。

近几年,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之一。师范生也难脱其尴尬。教师作为一门职业,究竟是否是一门专业一直是许多学者争论的话题。如果说教师是一门专业,因为教师所从事的是对人的教育,需要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学科知识,还需要具备教师职业道德,教师专业素养。可是,为什么师范生在市场竞争中输给非师范生呢?教师教育对未来教师专业化的培养和训练成果体现在何处呢?说教师不是一门专业,因为教师不具备医生和律师那样的不可替代性。针对这一系列的争论,教师教育也在一直反思这个是否是一门专业的问题,因此近几年的研究中,越来越提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那么,师范生在就业时为什么没有发挥他们的优势呢,而是被仅仅通过短期学习而获得教师资格证的非师范生抢占其先呢?究其原因,是教师教育课程存在着教学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问题。这样的课程设置使得刚毕业的师范生只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而没有机会将这些理论与具体的实践结合,所以学到的理论知识只能暂时搁置。于是,就业时除了专业,并没有突出的优势与非师范生去竞争。

二、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存在问题的对策

1.建立系统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2011年10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开始实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提出了“儿童为本”、“实践取向”、“专业学习”和“崇尚创新”这些基本的教学理念,规范了包括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在内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试图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教师教育也需要科学的、质量标准的规范。建立系统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对于完善教师教育课程是一项重大事情。因为只有建立了完善的课程标准,教师教育的目标才会明确,课程内容的选择才会有依据,评价才能依靠标准去衡量。诸如:什么样的师范毕业生是优秀的,合格的;教师教育的课程是否满足市场的需求;什么样的课程内容对于培养优秀的教师是有效的,全面的。这一系列的问题便可以客观公正的评价。

教师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或者是未来教育者的一个重要的维度,其课程的体系应该具有灵活性、多元化以及留有足够丰富的空间供学习者选择,以培养有血有肉有灵感的未来教师。以适应社会、学校、家长以及教师自己对自己提出的更好的期望和衡量标准。

由此可见,教师教育的变革要从制定课程标准开始,通过建立系统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来促变革,并将课程的理论有效的付诸实践。

2.平衡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比例

首先,应该扩大教师教育基础课程的比例,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可供选择的基础知识,以培养高素质的未来教师。其次,增加教育专业课程在所有课程中的比例,以突显师范生的特色课程。增强师范生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彰显师范生的特色和优势。例如在教育专业课程中增加教育教学理念的学习、教育知识的拓展学习、案例教学、案例分析等相应的课程,以提前将学校的理论教育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增加师范生在就业中的优势。这样学科课程就要进行一定量的精简。

总而言之,教师教育课程比例的平衡,就要从增加公共基础课程和教师专业课程,精简学科专业课程着手。当然无论是增加还是精简,最终的教师教育课程都要符合学科的内在体系和逻辑,例如教育专业课程的增加,需要由浅入深、由内向外,而不是任意增加,学科专业课程的精简也是如此,留给学习者的课程,一定是有知识框架的课程。

3.促进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中应该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扩大教育实践课程的比例,例如教育实习和教育见习等活动,为学生将理论付诸实践提供丰富的机会。同时,也让学生更快与社会接轨,增加就业竞争力。既然,“教师工作是一种学习的专业,学习的专业需要专业的学习”,[6]那么,教师的专业学习就应该与教学实践相会结合。

教育实践课程是教师教育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实习在具体的教师教育课程中所占的重要位置。因此,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中,应给师范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以培养师范生良好的实践素养,切实培养师范生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培养人的教学技能。根据许多学者的研究发现,发达国家教师教育课程中教学实习所占的比例通常比较大,他们不仅注重学习者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也更注重教育教学实践。因此,师范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就能够得心应手地进行教学工作。在就业时也不会因为缺乏经验而被淘汰。

综上所述,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的发展与变革,其首要任务就是解决以一系列问题。以此通过良好的课程培养未来优秀的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侯小兵.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实施问题[J].继续教育研究,2012,(10).

[2]钟启泉,胡惠闵.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建构[J].全球教育展望,2005,(1).

[3]何菊玲.教师教育范式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9.

[4]杜静.我国教师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与改革路向[J].教育研究,2007,(9).

[5]顾明远,檀传宝.2004:中国教育发展报告——变革中的教师与教师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54-156.

高校教师述职报告 篇4

我将从美德,能力,勤奋,表现和改革的五个方面向同志们报告一年。

第一,道德方面

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定的政治立场,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遵守法律法规和劳动纪律,具有团队精神;

风格是体面的,诚实的,诚实的,单位的利益最重要,不贪爱任何自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使教育和教育人员,管理教育,作为老师。

二,能力端

教学,可积极承担×××等级,××门禁课程教学工作,效果不错,由学生认可。在学校的领导下,在大学教师和管理者的帮助和支持下,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和特殊工作,没有责任发生。

三,考勤方面

可以始终坚持政治学习和商业学习。作为老师,你可以按时上课。没有晚休和没有理由缺席。

四,结果方面

教学,独立承诺××××本科生××××××××××年级研究生××××××××××门门课程教学任务。指导本科生××,硕士生××人。

全年教学完成总量×××小时。其中,应完成课堂教学时数×××小时,实际完成×××小时。

科学研究,主持完成了水平课题××,出版论文××文章。

第五,改进

总结过去一年各方面的工作,还有:时间管理不好,学习坚持不够不够,工作表现不高三个方面的问题。主要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思考和学习,导致科学研究不够丰富。

明年,我将重点关注时间管理,在三个领域学习坚持和工作表现,努力在一个新的水平的所有方面工作。

以上是我在×××工作报告上的立场,请领导,同事评论。

高校教师岗位述职报告 篇5

我的岗位是××××岗。

我将从德、能、勤、绩、改五个方面向同志们汇报一年来的情况。

一、品德方面

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遵守法律法规和劳动纪律,具有团队协作精神;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以单位利益为重,没有贪图任何私利;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做到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为人师表”。

二、能力方面

教学上,能够积极承担×××等各层次、××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效果良好,受到学生认可。在学校的领导下、在学院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协助与支持下,能够较好地完成教学工作与专项工作,无责任事故发生。

三、出勤方面

能始终坚持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作为教师,在授课时能按时上下课。没有迟到早退和无故缺席。

四、成绩方面

教学上,独立承担××××级本科《××××》、××××级硕士研究生《××××》等××个班、××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指导本科生××人,硕士生××人。

全共计完成教学工作量×××学时。其中,应完成课堂教学时数×××学时,实际完成×××学时。

科研上,主持并完成横向课题××项,发表论文××篇。

五、改进方面

总结一年来的各方面工作,还存在:时间管理不好、学习毅力不够、工作绩效不高等三个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没有用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思考和研究,致使取得的科研成果还不够丰富。

来年,我将着力解决时间管理、学习毅力和工作绩效等三个方面的问题,力争各方面的工作能上一个新台阶。

以上是我对××××的岗位述职报告,请各位领导、同仁给予评议。

高校教师评职称述职报告 篇6

高校教师评职称述职报告一

在过去的一学期中,我能够做到自觉、认真、扎实的备好课,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上好课,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育技术,并且努力应用于实际教学工作中;能够针对自己的特点和所教专业,努力学习,积极钻研,认真授课,热情辅导,按时按质批改作业,尽心尽力完成好各个教学环节,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日常教学工作:

AutoCAD课程是每周8学时,3dsMAX和毕业设计是每周20学时,课时量比较多、又是跨科目教学,所以准备起来不太容易,需要大量时间去备课备学生。为了能够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上好每一节课,我就给自己制定了“三认真”要求,即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要认真备好每节课;认真上好每节课;认真批改每本作业。通过努力,我觉得自己还是做到了,为了备好一节课,我往往会花上一个晚上来反复钻研教材,翻阅各类教学教参,就是想备出一节让自己满意的课,上一节让学生有收获的课。

二、训练与比赛: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是与应用技术紧密结合的,那么训练学生参加竞赛是对学生实用技术水平的提高,也是对老师教学成果的检验。所以带领学生参加各种竞赛也是本学期的教学任务之一。1、5月参加吉林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竞赛动画片制作教师组二等奖。2、6月组织并带领学生参加20XX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

三、学习与提高: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缸水。对于教师来讲就要具备丰富的知识,所以我时很注重对自己知识的储备。当今社会知识更新速度飞快,计算机应用技术更新换代日新月异,对于我们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来讲也是需要不断的充实和提高自己。为了让学生掌握到新的动画制作技术,我假期接受了Maya技术的培训。此次收获很大,使我在专业技术上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走进21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高校教师评职称述职报告二

我叫郑全利,男,现年33岁,1998年7月毕业于肥城师范学校,同年8月参加工作。从教14年来,我一直担任地理学科的教学任务。在工作中,我坚持“教育即服务”的原则,勤恳尽责,言传身教,一丝不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现将我任职以来的工作情况简述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任职以来,我思想上积极上进,政治上立场坚定。能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拥护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国家的各项政策法令,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注意加强师德修养,遵纪守法,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二、教学科研方面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潜心钻研,认真做好教学工作,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多年来,自己积极投入到学校地理学科组的教学研究活动中,苦练扎实的基本功,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熟悉教材内容,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注重各年级教材的个性与共性,寻求知识间联系,积极推进新课改,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在课堂教学中,我面对全体学生,分层教学与管理,因材施教,既加强对差生的转化,又注意对优生的培养;既夯实对知识的掌握,又着眼于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了优化课堂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素质,我深入研究新时期的教学思想,积极探讨地理教学方法。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多年来,我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指导思想和教育理念,切实改进德育工作方法和途径,努力把德育工作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去,把学生自身发展需要和国家民族要求紧密结合起来,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

当班主任时,我积极抓好班风建设,努力地教育转变后进生,牢记“教书育人”之宗旨。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深深懂得:班主任是一个教学班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班主任的工作直接影响着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健康成长,影响着他们一生的道路。每当新学年接过一个新班,我都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学校对班级管理的要求,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从思想上、行为上规范和约束每一位学生,做到防范于未然。另外,我十分注意加强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对那些思想纪律、学习较差的后进生从不歧视,而更加关心爱护他们,积极想方设法转变他们,经常找他们拉家常,谈人生、叙理想、讲前途,和风细雨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满腔热情去温暖他们的心田。

选拔和培养班干部是班主任的一项职责,也是班主任管理好班级的一条有效途径。在这方面,我积极引导、敢于放手、对他们多表扬、少批评,即使他们在工作中出现了失误,我也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们,心平气和地与他们一起分析原因,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使他们今后能继续大胆工作,把工作做得更好。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历年来,我无愧地完成了各项教学任务和育人职责,我任教 的学生地理成绩的合格率和优秀率居区镇上游水平。

针对学生地理素质不平衡的现象,我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进行分层次备课,分层次教学,采取个别辅导,既让优生“吃得饱”,又使差生“消得了”。经过精心教学,在教育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尊重学生,热爱学生,才能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做好教育工作。为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原则,我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组织学生自编作文集、讲故事比赛、生活常识辩论赛、出墙报、办手抄报,并号召学生成立写作、书法、朗读等各类兴趣小组。

在我的身边有许多在教学工作中积累丰富教学经验、教学方法的年长教师,更有锐意进取、教法先进的年青教师,他们对我来说是最实惠而又会说话的书籍。我和他们一起备课、探讨、集思广益,并请教他们如何抓重点,如何突破难点,全力渡好自身教材教法关。同时,我深入他的课堂听课,还请他来听我的课,然后和他一起总结,扬长避短,共同提高。

为了使教学工作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推进素质教育,我勇于创新,致力于教学改革。并主动帮助学校的年轻教师,使他们也掌握了一定的电脑技术,学会了课件制作。

三、履行职责方面

多年来,我积极承担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认真完成各项教学任务,不计个人得失,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出满勤,干满点,言传身教,一丝不苟,出色的完成了各项教学任务,履行了育人的职责。多年来,我担任班主任工作,无论接手的是差班还是好班,总是一如既往地做好工

作。我积极地深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交朋友,全面了解学生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采取贴心关怀、严格管理,并普遍进行家访,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回顾自己14年来的工作历程,我深深地感受到教书育人的担子之重,但我有决心、信心努力克服工作上的困难,扬长避短、戒骄戒躁,更加勤奋的工作,力争把教书育人的工作做到更上一层楼。

四、取得业绩

高校教师述职 篇7

1 高等学校教师应具备的创新素质

在新的历史时期,高等学校担负着推进信息化建设,培养国家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的历史重任。实施创新教育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新型人才的关键,建设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师资的队伍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保证。从创新教育的角度出发,对高等学校创新型教师具备素质提出以下要求:

首先,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献身教育的历史使命感。教育事业是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的事业,创新是教育发展的灵魂。培养具有理论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离不开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这就要求高校教师不但要有创新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能力。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忠诚祖国教育事业观念,是高校教师兢业工作,勇于探索,积极进取,自觉培养创新精神的强大动力和力量源泉。

其次,要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和能够创新。高等学校实施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根本要求。高校教师只有具有了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才能在自己所从事教学活动中不墨守成规,不因循守旧,才能求新、求异、求好,才能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同时,高校教师要养成多种思维方法,不使自己的思维定势在演绎与归纳形式逻辑思维的单一模式。如果教师思维模式僵化、单一,缺乏创造性思维,就不可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只有不断创新,探索教育规律和教学方法,才能不断提高教育的教学质量,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

再次,要创造新理论、新方法、新手段。高校教师开展教育创造性活动包括开拓新知、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创造新的教学方法、手段。教育随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发展,并具有多学科知识融合特点,教育过程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过程。高等学校教师应在掌握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宽泛的文化知识基础上,结合国家建设发展和教学实践,创造新的理论。在掌握基本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前提下,创造性地运用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设计教学内容的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教学情景的应变与调控能力等,这样才能推陈出新,有效开展教育创造性活动。

2 高等学校创新教育的原则

以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提高我国创新能力为目的,建立与其相适应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和教育实践活动的创新教育体系,是高等学校教育转型和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高等教育要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最根本的任务,强调教与学的双向交流,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入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既要学到知识,又学会探索。因此,高等学校在实施和开展创新教育中要准确把握其要意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提倡和激励他们做学习的主人,及时肯定学生的求异思维,改变习惯于用已有的知识解决现存的各种问题的维持性学习模式为创新性学习模式,使学生以主人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二是“在创新中求统一”。高等学校的教育对象都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应针对不同学生和不同专业,把教和学的创新有机地统一起来,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有机地统一起来,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有机地统一起来。重点培养他们运用知识科学认识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三是师生平等。高等学校教师要树立与学生平等的观念,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善于在这种氛围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使每个学生都有自由地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挖掘他们的创新潜能,并有效促进其创新思维才能的发展。四是在开放的环境中探索。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制定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组织教学,构建自主、开放、探讨的学习方式,交给他们一些富有探索性的实践任务,给予开展探索性活动的广阔时空,不断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使理论和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五是鼓励质疑。高等学校教师应具备与学生探讨和争论问题的勇气,鼓励培养他们质疑、问难的能力,激发其创新思维。生疑,是思维的开端和创新的基础。“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3 高等学校创新教育的实现路径

首先,要按照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要求,着眼提高教育质量,更新教育质量的观念。只有结合社会需求,科学确定新的教育质量观念,才会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才会真正认识到,没有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就是没有培养出能够适应未来信息化建设的合格人才,就是高等学校教育的重大失误。

其次,注重拓宽知识面和培养创新能力。一是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拓宽知识面之间,注重拓宽知识面。我国的信息化建设,不仅要求建设者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而且应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因此,高等学校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应加大拓宽学生知识层面的力度,使其形成灵活的知识结构,提高知识整合的能力,为提高创新能力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在传授知识和培养创新能力之间,注重培养创新能力。高等学校应改变人才培养的导向,变革传统的高等学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既从掌握知识的多少来衡量教育质量,也要特别注意从能力和素质的角度衡量教育质量。破除读死书、死读书的教育倾向;培养勤于思考,善于质疑,敢于提问,能于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素质人才,使教育培训不再是机械训练和应付考试的枯燥过程。

第三,营造平等、民主的良好教学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改变“一言堂,满堂灌”教学方式,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掌握现成的理论,更要引导其懂得这些结论是如何获得的。要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努力去发现新的理论;在了解现成结论的同时,又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去突破现成的结论。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突破传统的教育方法,营造民主平等的良好教学氛围,开设内容广泛的讲座,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善于与学生展开争论,为学生创造良好地学习研究条件。允许根据自身发展的需求自由选择课程,引导他们用科学的批判态度参与教学活动。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潜能才能被充分开发出来,高等学校才能培养出适应信息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春玉.创新教育学.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2.

[2]华长慧.创新教育百例创新教育百忌.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4.

高校教师绩效评价分析 篇8

关键词:高校教师;绩效评价;建议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校自主权的不断扩大,高校的人力资本的竞争逐渐成为高校竞争的重点。高校要在竞争中取得优势,最重要的策略就是能够有效地激励其人力资本。因此,高校教师绩效评价制度是高校聘用制度、晋升制度、待遇制度以及奖惩制度的基础,规定了教师选择的维度,指明了教师努力的方向。因此,探讨和完善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是高校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界定

高校教师是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规定的、目前在高等学校教学第一线工作的高等学校教师,同时承担教学、科研、社会公益工作的专任教师。

国内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维度研究刚刚起步,理论界对高校教师绩效的确切维度还未达成共识。目前主要存在观点:房国忠等(2006)将资质、教学、科研、管理作为高校教师的绩效维度;马云献(2005)从任务绩效、关系绩效的角度研究高校教师的绩效维度;姚启和(2000)有人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评价高校教师的工作绩效;甘琼英(2006)将投入、控制、产出作为绩效维度进行研究。但现有的观点多属于理论研究,缺乏实证支持。

教师绩效评价是对教师在工作中的表现,也就是教师的工作行为进行评定,以了解教师工作的质量,通常是由学校在一定时期内,根据绩效管理的需要,针对教师承担的工作,运用各种科学的定性与定量的方法,对教师的工作结果和工作表现进行考核和评价,在进行绩效评价是符合发展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和导向性原则。

二、高校教师教学评价内容分析

国外的教师评价活动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20世纪9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我国具有现代意义的高校教师绩效评价工作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1981年,教育部发布《关于试行高等学校教师工作量制度的通知》后,教师工作量制度成为教师年度评价工作业绩的主要方式。1984年5月,我国正式加入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EA)组织。此后,在整个教育体制改革的推动下,高校教师评价得到较快发展。《教师法》、《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的相继颁布与实施,也为高校教师评价实践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方向和法律保障。

目前,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以年终考评为主,以某种方式的日常考评为辅。年终考评较为全面地衡量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和科研工作等方面的成绩,而日常考评主要考察教师遵规守纪的情况和课堂教学质量,并将其作为年终考评的重要依据。其中思想品德表现主要由教师所在系(教研室、研究所)的同事和领导评价;教学工作主要由学生、教学督导、同行评价课堂教学质量,通过考察课堂教学时数、教材出版数量、指导毕业设计(论文)数,计算教师的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主要是根据论文发表数量和级别、科研项目经费、科研获奖情况计算教师的科研积分。各高校在对教师进行绩效评价时根据自己的定位来对教学和科研设置不同的权数。

三、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存在问题分析

虽然高校教师绩效评价受到重视,不仅制定了非常细致的评价指标体系,而且制定了严格的评价程序,并设置了相应的评价机构负责对教师的评价。但各高校仍存在许多误区,影响着高等学校的发展。

(一)绩效评价目的不合理

绩效评价的目的是指导思想,是指通过评价要达到什么效果,起到什么作用。张春瀛等(2005)认为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中之所以存在很多问题,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对绩效评价的目的缺乏科学的认识。通过对高校的调查研究发现,到目前为止大部分高校以教师的工作业绩为主要考评对象,考评结果作为高校各项人事决策的依据。把合理奖惩作为评价的目的,即以奖励和处罚为最终目的。通过对教师工作业绩的评价,做出解聘、晋升等人事决策,其实质是将教师区分出优劣等级,并依据等级对其实施相应的奖惩。由于高校教师劳动的特殊性,这种评价方式是不利于多数普通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的需要。并且将影响教师的教学科研态度,易导致出现功利主义。这种评价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中层教师的积极性,特别是青年教师。

(二)评价权数设置存在问题

国内众多高校无论是研究型、教学型还是研究教学并重型,都无一例外把科研放在比教学更重要的位置,存在很严重的重科研、轻教学的考评取向,即要求教师在规定的时间里在相应的刊物上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承担一定数量的科研项目,拿到一定金额的科研经费等,这样不仅使功利性、实用性的价值导向成为高校教师绩效考评的价值导向,甚至成为了高校教师绩效考评中最有效的价值导向,直接冲击了教师的价值观。

另外,在考评指标权数设置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学科的因素,基础教学的教师师生比例低,教学任务相对专业教师比较重,教师只能保证教学课时的同时,再去科研上下功夫,在双重压力之下,教学质量则很难得到保证。

(三)绩效评价实施过程存在问题

我国目前的高校管理制度带有很明显的行政、官僚色彩,在教师的绩效考评过程中存在行政权力高于学术权力,忽视教师的参与问题,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自上而下制定绩效评价制度,在制定的过程中,教师仅仅是被征求意见者,没有知情权,不了解学校制定制度的背景等信息,从而很少主动提出建议,更不用说有决定权;二是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绩效考评在评价主体的选择上,普遍采用了360度考评,对高校教师的绩效考评实行上级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社会评价以及自我评价。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自我评价往往流于形式,只是年终填填表格,走走过场,并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

四、完善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议

(一)树立科学的绩效考评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要对高校教师进行科学的绩效考评,就必须要树立起正确的考评理念。只有树立了正确的考评理念,才能充分调动广大高校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教师发展,进而实现教师与高校的共同发展。本研究认为,高校教师绩效考评从根本上来说要体现出高校的价值,以高校的价值完成其角色赋予的使命,并同时促进教师的进一步发展,二者是相得益彰,不可偏废的。

(二)科学制定绩效评价指标的权重

所谓权重是指某考评要素(考评内容、考评项目)在整个考评中所占的比重。在教育评估或测量中,指标权重表示某一指标在总体指标在设计各个指标权重的时候,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首先,要考虑学校的类型,是属于研究型的、教学科研并重的,还是教学型的。对于研究型大学,科研的所占权重数会高一些,而对于教学型大学,教学所占的比重应该更大一些,教学科研并重型的则二者基本持平。其次,要考虑学科的性质,看是属于基础理论类的还是应用学科类的,属于自然科学类还是人文社科类,因为不同的学科类型它们的科研成果,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是不一样的。

参考文献:

1、刘思安.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及其问题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6(8).

2、张俊友.重新认识教师绩效评价[J].中国教育学刊,2007(2).

3、毛旭东.高等学校教师绩效考评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4.

4、赵应生.大学教师劳动特点及绩效评估的人文关怀[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

*本文系山西大学商务学院课题《山西省高校教师绩效评价实证研究》;项目编号:G22009014。

2012民办高校教师述职报告 篇9

填表说明:本述职报告是2010-2011财年综合考评的主要参考依据之一,并在员工档案中存档,请您认真填写。

一、您的岗位职责和本财年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我的岗位职责是遵纪守法,遵守教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理论素养。本财年我工作的重点是负责学生的政治思想理论教育,其中担任2010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授课任务,共计316课时;担任2009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授课任务,共计256课时;担任管理系文化事业管理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经济法》课,共计72课时。全年累计644课时。

二、您本财年的工作完成情况如何?并请分析主、客观原因是什么? 一年来,我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各位同事的帮助下,较好的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努力维护团结、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各项教学活动,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在教学工作上,根据工作目标和教材的内容,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钻研教材,研究具体教学方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吸取其他教师的相关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通过利用网络资源、各类相关专业的书报杂志了解现代教育和知识的发展方向,开拓教学视野和思维。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的效果。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科学性, 帮助大学生提高政治理论素养。

综上,个人的努力、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同事们的帮助是使我顺利完成工作任务的主要原因。

三、您认为您在工作中的长处是什么?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进一步提

高?

我的工作长处是做事认真,爱岗敬业,团结同事,关心学生;虚心向其他同事学习,努力提高业素质;认真备课,用心上课,坚持学生的作业全批全改并能及时订正。能认真把大纲、课本、时政及时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

2010-2011财年员工述职报告

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切实落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并且能利用课堂时间不断地以新型热点材料为背景创设提问角度,帮助学生拓展思路,对基础知识能灵活运用,从而使同学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但是还需要针对不同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增强教学效果,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四、回顾本财年的工作,您有何思考和感悟?

思想政治课要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使课程永远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与时俱进,提升素养,任何时候,都要学习、进取,这是作为政治老师的基本要求。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的政治课除了一味的说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气的一潭死水。我认为应当将思想政治课的基本观点和原理与实际事例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其成为课堂的主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您对自己职业发展有何规划或想法?

教师工作是一份常做常新的工作,永无止境,在教学的同时自己还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不但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心尽力,而且还要积极配合领导和其他老师共同做好工作,使我们的学院发展得更好。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面对的是无数求知若渴的学子,因此教师更要自信,更要有一种健康、积极的心态,有一颗奉献之心,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在未来的教学活动中我要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努力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教学风格;不断研究,敢于创新,敢于探索。

高校教师述职 篇10

小学英语教师述职报告

本学期,我教一年级三个班以及六年级(6)班的英语学科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我一直遵循以下几个教育知识理念,进行教学。

一、严格注重小学生英语教学过程的管理,强调采用先进教学方法和理念。

想要充分发挥小学生英语教学在教育目标中的实现功能,从而体现小学生学英语在整个课程中的主要地位和作用,是小学生英语教学不得不重视的问题。小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启蒙阶段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成功

与否会对学生的终身英语学习产生深远影响。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语语感,打好语音、语调的基础,具备用所学英语进行交流的初级能力。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丰富社会生活经历、开拓视野、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求广大教师积极实践和探索,在教学目标、课程实施、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做到层层推进。在实践过程中应该明确以下几点:

1.在教学总体目标上,重兴趣、重成就感、重自信心的培养。教师通过多种激励的方式,如奖品激励、任务激励、荣誉激励、信任激励和情感激励等,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实践、体验成功的喜悦。有了成就感,就有了自信心,学生就会渴望学习英语;在课程实施上,重环境、重频率、重效率。教学中特别强调语言环境的创设,充分利用和开发电视、录音、录像、光碟等多种媒体,丰富教学内容、活跃教学气氛、创设生

动和真实的语言环境。尽量在课堂上创造真实的情境,克服课时少的困难,并且按排早读课及时复习,保证学生高频率的接触英语,为学生创造有效的学习条件,提高学习效率;在语言教学目标上,重语感、重语音语调基础、重交流能力。

学校和教师积极创造条件,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和设备,通过提供大量的感知、体验、模仿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语感。语音语调的学习包括发音、重音、语调、节奏和语流等多方面,教学中要求教师防止以单音准确为目的的教学,通过多听、多模仿,在有意义的语境中进行训练,奠定语音语调的基础。强调要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就要创设交流的情景,使学生通过交流发展交流的能力。

2.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重体验、重实践、重参与、重创造。要求教学设计贴近生活,符合小学生兴趣的需求;教学内容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韵律诗歌、寓言故事、会话表演、游戏等;教学 的语言材料要真实、实用。学生在课上通过用中学、学中用,反复实践,学用结合。功能、结构、话题、任务做到有机结合;以话题为核心,以功能和结构为主线,以任务型活动为目标安排各单元或各课的教学;通过视、听、说、玩、唱、画、游、读、写、译等饶有趣味的活动,让学生接触足够量的语言材料,保证输入量,“习得”与“学得”结合,使学生逐步培养起初步的语感;通过大量语言材料的输入,特别是声像材料的示范,学生模仿,教师指导,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语音、语调、书写、拼读的习惯。设计任务型活动,开放空间,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创造思维。

自始至终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具体任务活动来学习语言,让学生为了特定的学习目的去进行特定的语言活动,通过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来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教学方法要多样,且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课文创设栩栩如生的情

景,为学生提供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实践中,我们发现每当孩子们进入角色,成功地做成一件事,他们便情不自禁,喜形于色,因此兴趣倍增、信心加强,动机和情意受到了很大的激励。同时要求布置的练习形式要多种多样,做到手、脑、口、耳、眼、肢、体并用,静态、动态相结合,基本操练与自由练习相结合,单项和综合练习相结合。通过大量的实践,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语音、语调、书写和拼读的基础,并能用英语表情达意,开展简单的交流活动。

二、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扩展英语教学的时空。

⒈灵活安排教学组织和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展两人小组、多人小组、成行、成排、半班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这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特点之一。只有开展这些活动才能使每一个学生充分地参与课堂实践,才能体现出语言的交际性,才能实现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课堂

上一篇:集团公司诚信管理办法下一篇:中阳县电梯坠层应急救援演练方案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