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精选12篇)
高校教师课堂教学 篇1
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其思维融入教学过程之中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时要洋溢出激情。
激情在词典中解释为激动的感情、一种强烈的情感表现形式, 具有爆发性, 常常难以抑制。形象地描述激情, 其如烈火熊熊燃烧, 如江水汹涌澎湃, 似疾风遒劲浩荡, 似雷电撼人心魄。激情时, 人的潜能可以被充分调动, 对其他人的影响力也会大大增加。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 《与元九书》 中言道:“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意思就是说情是最能够感化人心的事物。用激情去教学, 教师会表现出高亢的精神状态、真挚深沉的情感[2], 思路会很清晰, 声音洪亮而抑扬顿挫, 语言流利, 加上丰富的表情和不自主的肢体动作, 感染力会很强, 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内心产生共鸣, 思维活跃, 享受这种学习的过程, 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效率便得以提高, 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3], 使其对课程的热爱以及学习的自主性、持久性都得以显著改善; 而缺乏激情的授课语言难以引起听者的共鸣。笔者认为, 激情教学很大程度上是自然流露而不是刻意表现, 比如根据笔者的切身感受, 当站在讲台上时会自然把它当成舞台, 去尽情表现自己, 而且感到自己面对的是众多的观众, 甚至想象自己面前是一望无际的大海, 汹涌澎湃, 心境自然朗阔, 情绪高昂, 激情便能充分调动。当然, 想要表现出激情, 备课必须充分, 如果知识体系在头脑中建构不起来, 语言不能组织流畅, 那么只有高昂的心绪也不能很好表现出激情。高校教师究竟怎样实现自己的教学激情呢? 笔者认为可以有如下几个方面:
( 1) 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教学工作。人只有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才能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并倾注充沛而真挚的感情, 才会认真准备并争取达到最佳的效果, 这些都有利于教学激情的发挥。
( 2) 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知识要深入, 知识面要广, 实践经验也要丰富, 这样才有内容可讲, 才能充分利用规定的课时, 这是展现教学激情的基础条件。如果无话可谈, 想有激情也不能表现。教师想要提高自身这方面的素养, 需要平时一点一滴地积累, 多学习、多交流, 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另外讲课之前认真备课、理清教学思路也是必不可少的。
( 3) 注意提高自己的说话水平。普通话要训练得尽量标准, 字正腔圆、发音准确, 这样才能给人以美感, 被大众所接受, 提高激情演说的效果。此外, 平时说话也要注意保持吐字清晰、声音洪亮、果断干脆、逻辑性强, 这样才便于把好的说话习惯带到授课中来。其实, 一个人较高的说话水平和他内心的强大, 或者说自信是分不开的。
( 4) 培养自信。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每个人都是既有优点也有缺点, 不能要求自己过于完美。只有不断发扬自己的优点, 同时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 心态才能平和, 才能积极乐观, 这样在自信心的驱使下, 做事便会用心投入, 讲话也会铿锵有力、抑扬顿挫、富于激情。
( 5) 设法提高自己讲课时的精神境界。教师不应该只是抱着完成教学任务的态度去讲课, 这样往往会被动而没有积极性。教师在讲课时可以把讲台当成是自己表演的舞台, 尽情地发挥, 乐在其中; 可以想象自己面对着壮阔的自然景观, 如波涛汹涌的大海、绵延起伏的群山、浩瀚无边的森林……这样教学过程便成了一种享受, 自己的掌控力得以提高, 气宇轩昂, 激情不已。
总之, 高校教师想要讲好一堂课, 使其引人入胜, 激情是必不可少的, 这也是优秀教师自身的魅力所在。教学激情固然和教师的天性有着密切的联系, 但也可以自我塑造和培养。追求永无止境, 我们要勤于思考, 善于总结经验, 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争做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因为, 我们肩负的使命是那样的神圣。
摘要:教书育人是高校教师的崇高使命。当前, 课堂教学是完成教书育人最主要的渠道, 通过课堂教学, 学生可以获取知识信息, 养成一定的思想观念并锻炼提高多种能力, 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激情是必不可少的, 笔者对教学激情的含义和重要性进行了阐述, 并就高校教师怎样提高自己的教学激情提出了若干见解。
关键词:教师,教学,激情
参考文献
[1]伍春莲.浅谈大学教学中如何实现激情教学[J].科学导报, 2013 (16) .
[2][3]胡亚娟.论大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关键点——教师的激情[J].新西部 (下半月) , 2007 (08) :154.
高校教师课堂教学 篇2
一、高校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1-4]
1.青年教师虽然学历基本都是博士,但是多数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院校培训,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备课时间有限,没有对教学语言进行锤炼,导致教学组织形式单调,内容枯燥。多数老师不能及时关注学生的课堂接受情况,师生之间缺乏教学互动,没有语言交流,老师只追求授课内容的单调完成,唱“独角戏”[5]。
2.多媒体教学在高校已经被广泛使用,特别是青年教师,但是多数没有充分的将多媒体教学和板书结合,教学效果不乐观。多媒体的优势在于节省教师板书及学生记录时间,信息量较大,形式多样,可以插入各种视频等等。特别是一些实验课程,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对仪器具体操作过程了解的更加清楚,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传统板书式教学无法超越的。但是个别青年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没有充分考虑学生是否接受,老师就变成课件的播放者,学生是灌输的对象[4],不利于知识的掌握。
3.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考核体系加剧了青年教师对课堂教学质量的忽视。老师的工资、奖金甚至职称评审、岗位竞聘等都与科研项目及发表论文数量等息息相关,导致青年教师不得不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科研当中,没有充足的时间去认真备课,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去上课,教学质量自然不高,效果可想而知。
4.学生上课方式的改变。传统教学多采用板书形式,学生在老师板书的同时记录笔记。这种方式可以引导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容易掌握老师传授的重点知识。现在由于老师多数采用多媒体,讲课速度快,导致学生记笔记根本跟不上,更有甚者连笔记也不记了。另外现在学生都有智能手机,导致自律性差的学生在上课期间看手机、玩游戏、刷微博等,不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走,长期以往失去了上课听课的兴趣。
二、解决青年教师在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1.青年教师要参加各项培训学习。首先,在新教师刚入职时,要参加岗前培训,初步掌握教学基本规范和技能,熟悉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具备从事高等教育教学的基本能力。其次,高校定期邀请相关专家为年轻教师做讲座。我们学校前一段时间有幸邀请到了香港理工大学教学中心主任何淑冰博士。何博士长期从事教学改革工作,她给我们做了一个“让学生从被动听课到主动学习”的教学活动。活动期间为我们讲述了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性、创造性的方法,使我受益匪浅。例如在讲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时,对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来源、特点、危害等相关知识点,不是直接给学生讲解,而是提出问题,然后再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进行讨论,最后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让他们各组讲解自己对每个问题的理解。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每个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去,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定期举办教师理论课堂教学比赛。教师教学竞赛为青年教师提供了提高教学水平的机会。参加教学比赛,首先要备好课。明确教学目标,掌握教学内容,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内容不仅仅来源于教材,还要参考阅读其他相关书籍及资料,及时丰富、更新教学内容,认真归纳总结教学重点,制作高质量的PPT。在比赛的过程中,年轻教师还可以互相交流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多媒体的有效利用[2]等相关经验。其次是讲好课。要想获得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应该由“老师教,学生学”的形式转变为“老师,教学生学”,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最后,学会教学总结。每节课讲完要进行教学总结,分析哪个地方讲解还有欠缺,及时改进。
3.学校考核制度应发生转变,教学和科研要“一碗水端平”,要重视教学。近年来高校逐渐意识到教学的重要性,主抓教学质量问题,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监督和管理。第一,院系根据青年教师的教学方向,安排教学水平较高、效果较好的资深教师作为指导教师[1];第二,学校要聘用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部分退休教师组成督导机构,让他们深入教学第一线听课;第三,可以和学生代表座谈,获取反馈意见;第四,青年教师还可以到免检教师的课堂观摩、学习、交流。通过上述四个方面,帮助、指导青年教师尽快提高教学水平。
高校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浅析 篇3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学方法;教学艺术
与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相比,大学是本着育才兴国,以人为本的理念,面向社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国家培养综合型、创新型、国际型人才,因而,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内容更加广泛,任务更加艰巨,高校教师的作用也十分重要。一名好的教师能够点燃学生的思想,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并帮助学生去塑造自我,而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卓越的教学艺术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前提。唯有实践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才能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高校教师的教学方法
1.高校教师教学方法的特点。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相互关联的内隐和外显的动作体系。它受教学理论的指导,受教学内容和对象的制约,是实现目标的手段,是根据一定的规则而确定的有计划的一连串行为或操作体系。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渠道,又是影响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关键因素,直接关系着教学的成败、效率的高低和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一般来说,教学方法具有科学性、艺术性、综合性、多样性、发展性、可补偿性等特点。从性质上来说,由于高等学校教学方法所依据的基本原则与普通学校教学方法是一致的,所以就方法而言,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但由于高等学校实施的是专门教育,又是传授高层次知识的场所,并且大学生在其身心发展上具有很多特殊性,因而在运用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就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是由高等教育不同于中小学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表现在:明确的专业指向性及与科学文化发展过程和研究方法的接近性。
2.高校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及改革趋势。高等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具备创新思维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能否实现这样的目标,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在教学中,存在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一是启发式,一是注入式。启发式强调要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一切有效的形式和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入式则是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灌输知识,很少考虑学生的接受水平和兴趣需要。目前在我国高校的课堂上,这种注入式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仍然普遍存在,教师注重的是“教”,而不是学生的“学”,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和尊重,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因而缺乏思考的冲动和想象的空间,也就容易丧失学习的兴趣。
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转变教育思想,大力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在高校的课堂上,除了运用传统的讲授法、问答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以外,还要积极运用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能够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的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比如读书指导法,就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课外读物获得知识,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培养自学能力的教学方法。当遇到问题的时候,学生能够通过大量阅读,查阅资料,积极地思考、分析、概括、总结、实践,自主解决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高校教师的教学艺术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是建立在教师具有广博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教学技能基础之上的。一个教师如果没有广博深厚的专业知识,他的教学只能是照本宣科、生搬硬套;没有熟练的教学技能,也就谈不上教学的艺术。因此,教学艺术是优秀教师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的所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是师生紧密合作,充分利用教学情境中的一切条件,巧妙地创造性地应用各种教学手段,最佳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活动。教学艺术也是教师教学个性化的表现。高校是教学艺术的圣地,高校教学艺术有着与中小学教学艺术不同的特征,它兼备固有的思辨性、幽默性和激励性,主要表现在高校的课堂教学艺术上,通过教学组织艺术、教学语言艺术、教学启思艺术、教学教态艺术等表现出来。
1.教学组织艺术。课堂教学的组织艺术其实就是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艺术,如何组织好课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把要讲的内容科学、合理、逻辑清晰又饶有兴趣地传授给学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是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和精心准备的。要认真备课,每一堂课都应该目标明确、主次分明、重点突出、逻辑严密、衔接恰当、收散自如。另外,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要能有效地安排不同的教学形式,比如理论课与实践课、案例课与讨论课等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積极性。
2.教学语言艺术。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不同于平时我们所使用的日常语言,它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媒介,因此需要精心地加工和认真雕琢。首先教学语言应该具有准确性、说服性和启发性。准确性就是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用语准确,不能误人子弟;说服性就是所讲的知识要让学生能够理解,能够信服;启发性即教学语言要能够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好奇心,开拓思维,大胆想象,并敢于提出质疑。除此之外,教学语言也应具有亲切感、节奏感和幽默感,这样才能活跃课堂气氛并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3.教学启思艺术。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可持续发展学生的关键,而要启发学生的思维,就要启发学生的问题思维意识、强化学生的创新学习意识、激发学生的辩证思考意识。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难做到的。要真正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做很多功课。首先,要认真吃透教学内容,根据内容所需,精心设计问题,并且提问的方式要巧妙。其次,还要注重积累,博学多才,能把相关学科、相关知识融会贯通融入所讲的内容当中,开拓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思考。
4.教学教态艺术。教态是课堂教学的第二语言。教师的表情、眼神、手势、动作、仪表等若干方面,在教学中恰当配合、灵活运用,有时甚至能收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教师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到教学气氛的形成和学生学习状态的好坏,所以教师上课时要注意做到情绪饱满、精神振奋、态度端庄、和蔼可亲,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要摒弃不良的教态习惯,比如永久的“站桩式”教姿,比如站立时不停抖腿等习惯。尽管教师不是演员,但是你却应该引领你的学生进入角色。实践证明,良好的教态更能吸引学生,使他们专注于课堂;良好的教态是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石。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的内在联系
要探讨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之间的关系,其实质就是要弄清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本身就是教学理论的组成部分,它是科学的东西。教学方法中蕴含着教学艺术,教学艺术是在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实践中,感悟、提炼和升华出来的。教学艺术体现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之中,是教学方法的灵活而巧妙地运用。换句话说,教学的艺术性是教学科学性的升华,是以教学的科学性为前提和基础的。
四、提高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艺术的有效途径
首先是注重自我的学习。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識能力素养,具有对专业知识的深入研究和把握,这是上好课的前提。而要提高运用教学方法的技能技巧,也必须首先学习和掌握教学方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自觉地用教学规律去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其次,教师还应不断学习和借鉴他人成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丰富和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修养。要知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方可提高。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切磋,将对自己有用的好的教学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教学过程当中,并不断改革创新,形成自身独特的教学风格。第三,不断实践。实践出真知,实践也是提高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形成教学艺术的必由之路。各种教学方法都必须在平时反复练习,练中求进,练中求巧。也只有练好了基本功,才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运用自如。第四,具有创新意识并敢于创新。创新是教学艺术生命力的源泉,也是教学艺术的重要品质。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学习潜力,如果教师缺乏创新意识,那么何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果教师都不敢于创新,那么学生何来创新的动力?教师不是传声筒,也不是照相机,而应该是创造者,是艺术家。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具有创新意识,敢于创新,使自己运用教学方法的艺术具有独特的风格。
参考文献:
[1]邵宗杰,卢真金.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10-08.
[2]李庆春.高校教师教学语言艺术之探微[J].琼州学院学报,2010-12.
高校教师课堂有效教学行为探析 篇4
一、影响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的因素
影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的因素可分为外部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指学校和学生, 内部因素指教师。本文仅论述教师作为内在因素, 其师范素质对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影响。所谓“师范素质”, 就是作为一名合格教师所应具备的素养, 它以德与才为基本内涵, 具体包括教师的现代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方法、先进的教育技术、全身心投入的教学态度等多方面内容[2]。教学品格的影响。高校教师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影响其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效能感。缺乏教学使命感的教师, 可能轻教学、重科研, 甚至会出现敷衍课堂教学, 不关心教学效果的现象。缺乏教学效能感的教师可能会将未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行为归因为学生上课纪律差、玩手机、打瞌睡, 从而引起较大的焦虑, 甚至使自己处于一种激怒状态, 使课堂教学无法有效进行。教学知识的影响。教学并非是一种只凭经验就可做好的技巧性活动。高校教师不仅要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 还需掌握基本的教育学知识, 如高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伦理学、现代教育技术等。如缺乏相关知识, 高校教师将会在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讲授、教学方法运用等方面捉襟见肘。教学技能的影响。高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可分为讲授技能、演示技能、互动技能。对刚走向大学讲台, 缺乏教学经验的新入职教师而言, 如何将满腹才华传授给学生;如何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增强学生运用网络资源学习的能力;如何与学生互动, 活跃课堂氛围,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都值得教师一而再, 再而三地反复思考与实践。不然, 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
二、提高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的途径
研究教学本就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行为, 而研究哪些行为对教学有效则更为复杂。具体到课堂教学上, 可从形成“有效教学”理念、制定教学目标、运用非语言行为、反思课堂教学行为等为切入点探索课堂有效教学行为。
(一) 形成“有效教学”理念, 提升教学效能感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 学界对其定义尚未形成统一的看法, 但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 有效教学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 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有效教学”理念可由四方面构成, 分别是信念、行为、反思和研究。信念指教师相信自己完全具备有效教学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行为指教师在相信具备有效教学能力的基础上, 所实施的具体教学行为。反思指教师在实施教学行为后, 对教学行为过程及其效果的再思考。研究指教师在反思教学行为是否有效后, 对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究。1977年,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 (A·Bandura) 在《自我效能: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一文中首次提出自我效能 (self-efficacy) 的概念。他将行为的期望分为两种:一种是对结果的期望;另一种是对效能的期望。随着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的兴起, 源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教师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其能有效地完成教学工作、实现教学目标的信念。这种信念会影响教师对自身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期待和判断, 从而影响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思想观念是行动的向导。教师运用自我效能理论, 形成“有效教学”理念, 相信自己能在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完成教学工作、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效能感高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 一方面精神饱满, 表现出积极的教学态度, 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 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又反过来促进教师的教学激情, 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二) 制定合理教学目标, 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美国物理学家劳厄说过:“重要的不是知识, 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已学过的东西遗忘掉的时候所剩下的东西”。这说明,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授之以渔, 比授之以鱼”更重要, “教学生学, 教学生学会不教之学”[3]更重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上, 教师则应以培养学生成为“拥有坚实基础、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国际竞争力、具备良好品格的高素质复合型的人”为目标。因此, 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层面, 即学术目标、个人目标和职业目标。学术目标。学术目标指教师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即学会学习。当前科学发展呈现多元化、综合化的趋势, 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目标不再适应人才培养的要求,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成为教学的终极目标。根据信息加工心理学对知识的分类, 知识包括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用来回答“是什么”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策略性知识解决“怎么办”的问题。这种知识分类是从广义上理解的, 将技能看作知识的一种类型。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的目标可表述为:课堂内讲授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 课堂外渗透策略性知识 (方法性知识和应用性知识) ,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科研能力及应用能力, 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个人目标。个人目标指教师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培养, 即学会做人。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人格品质, 主要看其科学精神和职业精神在学习、工作中的体现。科学精神就是要求学生无论在学习中, 还是在工作中都能实事求是、敢于质疑、坚持真理、不怕失败。职业精神则要突出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团结协作等职业道德的培养。职业目标。职业目标指教师给学生灌输终身学习的理念, 即学会做事。将学生的生计教育观转变为终身教育观是职业目标中最为重要的一环。现在很多学生有“辛苦一阵子, 享受一辈子”的陈腐观念, 认为读书就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 找到工作后就可以安安稳稳地过一辈子。孰不知,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 不进则退。从某种意义上讲, 工作不是学习的终结, 而是另一种学习的开始。学生应始终坚持不懈地主动学习新知识, 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
(三) 运用非语言行为, 增强课堂吸引力
在一项学生最喜欢的教师行为中, “教师的微笑”位列第二[4]。据此研究说明, 教师的非语言行为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教师非语言行为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运用眼神、情绪、仪表仪态、肢体等非语言手段, 创设教学情境, 开展教学活动, 使学生能专注学习的教学技能。丰富的眼神。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常被用来比喻事物之精华所在。教师透过眼睛传递各种信息, 流露各种情感。有经验的教师善于用和蔼亲切的目光去捕捉学生的视线, 让目光遍布教室的各个角落, 使每个学生都感觉到自己是教师关注的焦点。此外, 教师不仅要适当运用自己的眼神, 更要读懂学生的眼神, 以便获得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 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从而为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提供更多有利的条件。饱满的情绪。一个人的喜怒哀乐全都可以从面部表情反映出来。有经验的教师会驾驭表情、控制情绪、运用声音与教学内容的节奏和要求一致, 不仅使教学活动生动活泼, 还可以有效地引起学生注意。据记载, 早在南宋时期, 象山书院主教陆九渊“讲经”时, 就出现“容色粹然”、“精神炯然”、“音吐清响”等记录, 反映了当时的教学就很注重教师形象、情绪、语音语调等非语言行为。
适当的手势。手势所反映的是动作语言, 它紧随着语言、眼神和表情, 既能表示肯定, 也能表示否定, 还能表示一定的节奏和力度。在课堂上, 作为非语言行为的手势动作与眼神、表情一起配合, 可填补有声语言的不足, 从而增添课堂吸引力。宽松的空间。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情感、信息、思想的交流还可以通过“空间距离”来表达。如果一位教师从开始上课便一直站在讲台中间, 或坐在电脑前面, 就显得过于呆滞、过于死板, 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感”, 降低了学生的注意力、理解力和想象力。如果教师在讲台一侧或讲台中间稍作变化, 并适时地穿梭在学生中间, 这种“空间距离”将大大缩小, 不仅增强师生间的亲近感, 而且便于课堂管理, 学生将能更有效地接受教学信息。当然, 相对教学行为而言, 上述非语言行为可能仅仅是“佐料”, 但正是这些不起眼的“佐料”丰富了整个课堂, 使课堂教学“色香味”齐全, 让学生饱尝“饕餮大餐”。
(四) 反思课堂教学行为, 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反思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以课堂教学行为为研究对象, 对行为本身及其效果进行回溯性思考和批判性分析, 发现存在问题、提出解决途径, 并在以后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加以运用、改进, 将教学经验凝炼成教学理论, 使教学行为趋向合理, 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最终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反思课堂教学行为, 其内容可是显性的, 也可是隐性的。显性的表现为教师的课堂管理、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隐性的表现为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行为有效性以及学生的学习行为有效性。反思课堂教学行为, 首先要客观真实。教师, 特别是老教师, 一般有根深蒂固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容易“自我屏蔽”[5]难以真实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因此, 教师要有敢于客观评价自己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的勇气, 以积极的心态进行自我剖析。其次要自觉自愿。教师是受过较高程度教育的人, 他们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进行审视、分析和改进。这也是教师学会教学, 学会终身学习, 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6]的必经之路。最后要灵活开放。教师可主动从多渠道 (教学督导、同行、学生、社会) 获取对自己真实的教学评价信息, 可主动参与听课交流和教学研讨, 通过“内化他评”和“比较交流”以获得自我提升。正所谓“教必有法, 而教无定法”, 高校教师需形成个人教学风格, 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行为使学生达到乐学的境界, 进而使教学行为有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提高质量内涵发展——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文件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6.
[2]李新, 彭鹏.试论高职院校兼职教师“师范素质”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J].2007, (2) .
[3]杨启亮.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基础问题.教育发展研究[J].2102, (8) :30.
[4]丁舒.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 2007, 30.
[5]方勤华.教师自我评价策略:促进专业发展的角度[J].西北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3) :100.
如何提高高校教师教学技能 篇5
论如何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学习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技能心得)
1999年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型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普通高校的招生规模逐年扩大。高校扩招的同时,对高校的办学能力提出了考验。目前青年教师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主要承担者和骨干力量。青年教师的优势是学历高、科研能力强,但是教学经验不足。因此,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对于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学技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理论、运用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等,使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受到思想教育所采用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青年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
一、提高教学语言技能。
夸美纽斯说过:“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它的声音便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起带进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语言表达的魅力,时刻提醒自已做到以下三点:
1、语言准确科学、标准规范。课堂教学必须使用普通话,讲解内容要掌握得扎实,不能张冠李戴。
2、语言要逻辑严密、生动感人。作为教师,要使自己的语言前后连贯、上下承接,推理严谨,论述有据。
3、语言要有启发性、针对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用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不能把话说尽、讲绝,应当含而不露,适当地留点“空白”,启发诱导学生运用已知的知识和想象去补充、发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二、提高板书技能。好的板书是成功上课的一半,板书可以提示教学内容,体现结构和教学程序;启发思维,吸引学生的有效注意;强化记忆,使学生对主要知识有更明晰的印象。每个教师平时可以通过以下四点来提高自己的板书能力:
1、坚持练习钢笔字与粉笔字。
2、听其他教师上课时留意他们是如何写板书的。
3、提炼板书内容,重点展现精华部分。
4、对板书进行反思,看看讲过的课的板书是否可以进行增删。
三、提高教态变化技能。
教态变化是指教师变化不同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交流情感,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行为方式。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声音和音调的变化,身体的动作和适当的手势,丰富的表情和眼神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四、提高演示技能。
演示技能是指教师在促进学生感知或创设情景是结合有关内容的讲解把各种直观教具及实验等展示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准确规范,才能让学生看得清演示的过程和效果。掌握多媒体电教手段,把教学变得直观、形象,是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有趣。
五、提高调控教学过程的技能。
教学过程调控技能就是课堂教学调控技能,指教师在课堂上组织、管理学生,使自己在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更为合理、高效的为学生所接受、吸收的技能。简而言之,就是教师上好课的技能。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技能的培养:
1、导入技能。课的开始如同定调,一定要好。一堂课如果一开始就没上好,讲得索然无味、如同嚼蜡,那么,学生就难以进入意境,就不会兴趣盎然地投入之后内容的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有时也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高超、新颖、别致的导入必然会为课堂教学的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学也就容易进入最佳境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努力使新课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启迪学生思维,并未接下来教学内容的讲解做好铺垫。
2、提高反馈强化技能。
教学反馈是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作用、信息往返交流的过程,是教师传出教学信息后,从学生那里取得对有关信息反应的行为方式。教学强化,一方面是根据反馈在实施过程中及时修正教学思路,在反复修正中逐步完善,另一方面是对有利于教学实施的积极因素加以调动,对阻碍教学实施的现象加以排除和转化。教师要认真观察,静心倾听,了解学生发言背后的思维脉络,要善于利用师生交流,从提问、对话中准确地把握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能力发展程度。对学生的某些回答或质疑应能迅速反应,当即给予肯定、否定或作出恰当的解释,而不应该模棱两可,让错误的认识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同时教师要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的节奏和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3、教学组织技能。
教学组织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组织学生注意,管理纪律、引导学习,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达到预定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教师课前要设计有效的方法;课上要把学生有序地组织起来,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一个教学过程结束后,要有准确的评价和总结,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探析 篇6
【摘要】高校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的重要组成,如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以适应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是高校的青年教师需要认识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探讨课堂教学组织、教学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问题,讨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方法。
【关键词】高校 青年教师 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201-02
大学青年教师被形象的称为“青椒”,主要是指初入职场、年龄小于40岁、中初级职称的一类人群。“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天职,作为一名青年高校教师应如何给学生上好课,得到学生及社会的认可,这是每一名青年教师都应关注并认真思考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青年教师培养缺乏体系化及长远发展规划,理论研究偏弱,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也需要进行系统的研究[1]。青年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主动接受专家的引领,主动与同行交流等方式来逐步的成长,特别是教学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逐步学习、积累的过程。以下是教学过程中积累的几点关于教学能力提高的探讨。
1.重视课堂教学组织,认真上好每堂课
课堂教学的组织非常重要,课堂教学的组织不是由教师单方面传授教学内容,应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所以作为教师要精心组织好课堂教学,要重视通过激励性的评价,体验到学习的愉悦,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习逐步转变为内在的需要。
同时,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对象和所受课程内容,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作为工科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从教学规律上来看,教学工作首先应把握住的一个原则应是因材施教的原则,应考虑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走进学生的心里,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可能做到高效的教学。
高校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的提高不仅要从自身主动着手,而且要从高校制度层面设立系列促教保障,从而使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切实提高[2]。
2.加强教学过程中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
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队伍自身就要有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以及创新的行动和实践。如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创新人才的培养,这是需要我们在实践当中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虽然中国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工程教育,培养了最多的工程技术人才,但是现在的工科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比20年前要差。当今世界各国纷纷倡导的“回归工程”、“强化实践”。坚持教学研究、改革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形成了“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科学研究”三结合的教学模式,构建了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实践与创新平台,将课堂教学、课外创新实践、科技开发与服务等融为一体,使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得到充分的提高。
为了突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我们在制定教学计划时,特别强调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环节。学生在大学四年期间,需要参加认识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专业技能实习、毕业实习、毕业实践等多个实践环节,这多个实践环节贯穿整个大学四年。在教学实践中,各专业还根据本学科专业特点,建立了有自身特色的教学体系。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是一种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能力包括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3]。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企业的生产与教师的教学科研结合,提升教师和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了解企业、认识企业,从而为今后服务企业打下一定的思想基础。
另外,通过促进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通过开展与专业结合的课外科技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能力。
3.坚持科学研究与教学相结合
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从事相关的科研工作,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有很大意义,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是互相促进的作用[4]。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伟长曾提出:“你不教课,就不是教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师。”
通过把科研成果带入课堂,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将科研课題转化为教学,形成了多种有效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成熟做法。将科研成果转化到本科实验教学内容中,固化为教材,可以保证实验内容新颖,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海文.新形势下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中,2012(4):107-108.
[2]杨燕,沙润.高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问题分析与对策[J].教学研究,2007,30(2):132-135.
[3]龚艳冰.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实践因素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33(2).
浅议高校教师教学能力 篇7
教师教学实施能力, 是指教师为保证教学成功, 达到预期目的, 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计划、控制、检查、评价、反馈和调节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 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二是, 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地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 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地自我控制。教学活动包括的内容和涉及的因素多种多样, 因此, 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也具有多方面的内容和多样化的表现。如今我们把教学视为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教学的科学性一面决定了教学活动有共性、客观性、可重复性和慨括性等特性, 而教学的艺术性一面又决定了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执行者要有共同的、一般的能力和教学活动的特殊性所要求的特殊能力。因此,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以智力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的结合。这是专家学者们对教学能力的性质所持有的普遍观点。
另一种观点认为, 教师的教学能力应该从以下七个方面来理解:1) 教师语言沟通能力。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交往过程, 师生之间应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关注语言使用的“人性化”注重与学生的交流, 还要善于与其他教师、学校管理及学生家长交流。2) 教学互动组织能力。在传统的意义上来可以理解为笃信以“静”为优;现在的理解为追求活而不散。3) 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一般认为是掌握一定的技术手段且能在教学中运用。4) 教学方法创新能力。传统上来说它是关注当堂预设“教学任务”的完成, 更注重成功经验的传承与运用。关注知识本身的“告知”, 忽略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知识的生活意义;如今普遍认为教学应以“人文”为出发点, 关注学情和学生对知识的体悟, 提倡创新。5) 教学分析反馈能力。主要是指对教学反思进行的研究。6) 教学激励评价能力。理论上被理解为关注能让学生“参与”的程度;现在普遍认为是关注学生思维的“有效”程度。7) 课程资源开发能力。传统的意义是视教材为权威, 课堂即完成教材内容的教与学, 停留于教教材;现在的理解为提倡教师自主开发课程教学资源, 倡导教学从教教材到用教材。
2 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现状的研究
首先就整体上看, 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明显不足, 众多学者普遍认为高校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有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守旧、灌输式、缺乏启发性和创新性”等现象。教学方法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也是严重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原因之一。有学者总结出当今大学教学方法“三化”现象, 即“中心化、呆板化、形式化”同时指出中国大学的重知识轻方法的现象。众多学者认为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 改变教学方法, 改变教育观念,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十分必要。
从部分上看,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数青年教师参加工作初期, 教学能力发展较快, 过几年之后, 教学技能提高长进缓慢, 有的由于放松对自己要求, 甚至出现教学水平“滑坡”现象。这种现象被李亚文称为“高原期”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包括某些错误教学思想的自发形成;受周围不良环境影响;工作热情不高等。余承海, 姚本先提出“影响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形成及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 主要影响因素是师范教育的缺失、师范教育的偏颇、教师终身教育体系尚未形成、高校教师能力发展的“高原期”、教学效能感的走低、教学与科研的失衡以及教学管理的偏颇”。李茂科提出“当前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由于受很多因素影响而难以得到继续提高。其主要因素有理论界有关高校教师教学恩你过来的研究严重滞后;高校教师选拔机制的固有缺陷;教学管理力度的“软化”;教师教学能力助长机制的缺失;教师评价制度偏向”等等。顾立志, 赵丽杰认为教师的情感因素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也很重要;教师敬业与爱生的情感是做好教学工作的两个重要基础因素;热情帮助与严格要求是对学生负责的两个重要情感因素;言传身教与为人师表是对学生起示范作用的两项必备的情感因素;和谐气氛和愉悦心境是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两个重要情感因素;教师要做青年学生的知心朋友。
近些年来, 由于高校规模扩张和师资的新老更替, 全国各高校引进了大批年轻教师.但由于缺乏教师的专业背景, 这个群体的高校青年教师“尽管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 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策略、方法的知识却十分有限”, 他们普遍重视本专业知识的积累和科学研究, 不重视教学研究, 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学工作缺乏应有的理性思考。在工作中, “高校教师远不如中小学老师那样把教学作为一种专业化工作, 注重教学技能和教学能力的学习、改进和运作”。“多项调查也显示当前我国高校教师或多或少存在着敬业精神缺乏, 教育教学知识欠缺, 教学实践能力弱, 教育观点陈旧等问题”。借用斯坦福大学的唐纳德?肯尼迪的话“不管怎么样, 教学是重要任务, 是重申这一问题的时候了”。由此可见, 如何提高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问题已迫在眉睫。
3 提高高校教师能力的建议与对策
孙黎、陈芳指出, 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首先应重视岗前培训, 加强师德教育;其次应创造条件, 保证投入, 提高科研能力;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进一步提高物质待遇;建立培养体系;创造良好的培养环境;以老带新, 加强对实践能力的锻炼能力的指导。
具体举措包括:不定期邀请新、老教师就成才之路、素质教育等问题进行交流;就教师如何展开教学、科研举办专题沙龙;为学科交叉、产、学、问、研相结合举办特色沙龙等等。白云霄提出提高教师能力策略有:立足现实, 制订科学的培养计划;制定规章制度, 规范教师的培养工作、加强指导, 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分层次培养, 展现教师的才华。在提高师资能力的同时, 应提高青年教师物质待遇, 解决教师后顾之忧, 修改和完善有关教师相关的法律, 解决高校教师的社会待遇问题, 政府行为在其中扮演者核心的角色并承担着基本的义务和责任。各级政府要下大力气做到这一点, 吸引优秀人才进入高校教师的队伍, 并保证高校教师能安心从教, 使其整体素质提高。
摘要:在信息化爆炸的时代, 人才的培养越来越成为时代的主题,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 如何提高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成为当今面临的又一重要问题。教学能力是高校教学的中心工作, 是衡量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本文主要针对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展开更深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教学能力,高校教师,对策
参考文献
[1]李亚文.高校教学能力高原期现象新思考[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6) :60-61.
[2]余承海, 姚本先.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形成及发展的影响因素[J].高等农业教育, 2006 (3) :48-50.
[3]李茂科.高等教师教学能力阻滞因素[J].论坛教育, 2003 (3) .
[4]刘灵燕, 等.高等教师教育现状与体制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 2004 (23) :26.
高校教师教学质量提升研究 篇8
高校教学质量保障既是学校的办学行为, 是学校内部教学工作运行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同时也是国家高等教育评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国家赖以依靠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重要手段。在很多高校,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包括多种相关制度。比如, 教学督导制度, 领导听课制度。与教学督导和领导听课等制度相比, 学生评教是一种覆盖面更广, 且由教学主体——学生进行的教学评估。随着学生评教越来越常规化, 它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二、学生评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一项根本制度, 学生评教理应在高校教师教学改进和学校有关工作改善方面发挥重要的影响, 但实际上, 学生评教肯定其鉴定功能, 注重学生评教结果的排名, 忽略学生评教过程中的诊断、反馈、导向功能, 不能及时在学生评教过程中发现教师的不足并给予改进。
(一) 学生评教重结果性评价、轻形成性评价。
学生评教工作在我国已经开展了近30多年, 其实施办法及其效果的研究成果已经比较丰富。教育评价具有鉴定、诊断、导向、调节、反馈、激励等功能, 但多数高校运用学生评教结果的过程中, 高校大多过于重视评教结果的鉴定功能, 对于鉴别的结果往往以奖惩这种外部动机的方式来激励教师, 进而作为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鞭策手段, 其不符合人情味的鞭策手段势必会造成教师的不满情绪。高校管理者只是把学生评教结果作为考核奖惩、人事决策的重要依据, 未曾在评教过程中发现教师教学的不足, 未曾给予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建议与对策。
(二) 教师扭曲学生评教的目的性。
实践中, 评价教师教学质量是通过学生直接评价教师的努力和能力进行的, 然而直接依靠这些评价来反映教师教学质量会导致激励扭曲现象。因为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与其成绩呈正相关, 这使得教师有动机改变学生得高分的难易程度, 造成分数虚高现象, 从而提高学生对自己的评价, 最终会导致教师给学生高分———学生给教师高评价———教师“考试放水”恶性循环, 这种现象必然会使我们对学生评价大学教学质量产生质疑。同时, 在具体评教活动中, 学生会因教师对自己要求过严、师生关系相处不融洽产生的报复心理导致学生评分偏低, 致使部分教师对学生不敢严格要求, 甚至对个别学生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 有近38%的教师认为“学生评教不够理性”, 学生在评教中的不够理性, 使评教结果偏离了客观实际, 其难以真实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
通过以上研究的分析我们认识到现阶段学生评教主要停留在“总结性评价”的阶段, 虽有不少高校开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性的教学质量评价的实践, 但实际操作依然较注重评价的形式和结果, 而忽略了评价信息的反馈。针对国内目前的重结果评价轻形成性评教的现状, 高校管理者必须认识到这种现象的利害关系, 必须尽快调整评教的指导思想、明确评教目的, 改评教的“鉴定性”为“发展性”, 从而提高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三、高校教师教学质量提升对策
我国高校确立教学质量保障意识并建立相关制度的时间不长, 存在问题突出, 强化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确保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成为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 教学管理者要重视学生评教结果的反馈。
教学管理者应当及时对评教结果进行反馈, 并提供分析和建议。评教结果要及时向教师、学生、管理者反馈, 通过文献阅读, 教师不是第一时间得到学生评价的结果, 评教结果第一时间被教学管理者所得到, 并被作为职称晋升、录用教师的参考依据, 这样会降低教师对学生评教结果的重视程度, 认为学生评教的数据结果只是学校管理者维持自己工作繁忙的假象而已, 这样很难让教师重视学生评教的结果, 更难使自己提升教学质量。学校管理者要将学生评教的结果第一时间通知教师, 这个通知并不是简单地告诉评价分值及排名, 教学管理者在对教师公布评教结果时, 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等设计的指标维度具体方面给教师予以反馈, 除了定量评教的结果外, 教学管理者还应当尽可能将定性评教的结果如实地反馈给教师, 定性评教的结果往往更能直接反映出学生的诉求。
(二) 充分发挥教师在教代会上的管理作用, 增进教师与学校管理者的沟通。
“以教师为本”强调教师的参与管理。构建管理者、教师互动平台, 酿造和谐发展的氛围。为了更广泛、有效的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我们可以构建名师委员会———教研组长———工会委员的三级干群交流网络, 同时可以定期召开教代会, 一方面可以充分地把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性、学生评教的必要性传递给教师;另一方面通过教代会这一平台, 可以让广大教师参与到学生评教指标的制定过程中。同时, 学校要重视同行评教, 多次召开座谈会、茶话会, 听取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总之, 充分发挥教代会的沟通渠道作用, 不仅是对教师权利的尊重, 也是实现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
(三) 学生评教的诊断功能——教师档案袋评定方法。
传统的学生评教的评教结果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筛选功能, 其评价结果被扭曲为打分、排队、甄别与选拔。这种评教结果的利用必然会引起教师的不满情绪, 当讲师级别的教师因为“一分之差”、“一名之差”被拒之副教授级别的大门之外时, 其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有的因此意志消沉, 对教学失去兴趣, 对未来丧失信心, 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结果, 使得评价的教育效应大打折扣, 这种只重视结果的评价通常把教育过程的评价当成“黑箱”来处理。同时, 评教结果只能反映评价目标的主要观测点, 仅靠这些观测“点”来反映“面”和“体”的特征, 难以全面, 必须综合起来, 加以理解。因此, 在运用学生评教结果中应注意弱化其鉴定功能, 强化诊断功能, 这里我们可以利用教师档案袋评定方法, 从而可以全方位地反映教师的知识、能力、素质的整体水平, 在心理上排除了教师的不公平感, 可以更有效地诊断教师的教学质量。
(四) 注重真实性评价———基于课堂观察的评价。
真实性评价不再把学生评教的关注点放在学生的评教结果上, 而是更加关注教师知识和能力的获得及其过程, 更加关注教师各方面潜能的发挥和发展。作为真实性评价的一种评价方式, 基于观察的评价是指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 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 如观察表、录音和录像设备等, 直接从观察情境中记录和收集资料, 并在整理、分析这些资料的基础上对被观察者做出综合评价。学生、教师、教学管理者可以在教师课堂教学中进行课堂观察的评价, 从而可以在教师教学过程中观察到教师教学的不足与缺陷, 以便教师可以及时改进, 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学生评教[EB/OL].Hhttp://jpkc.jnu.edu.cn/2007/sfx/kyyd/ShowArticle.asp White, L.J.Efforts by departments of economics to assess teaching effectiveness:Results of an informal survey[J].Journal of Education, 1995.1.
[2]学生评教[EB/OL].http://jpkc.jnu.edu.cn/2007/sfx/kyyd/ShowArticle.asp Bruce A.Weinberg, Masanori Hashimoto, and Belton M.Fleisher.Evaluating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J].the Journal of Economic Education, 2009.3.
高校教师课堂教学 篇9
关键词:外籍教师,高校,英语,课堂教学
随着我国加入WTO, 经济全球化, 教育国际化, 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成为高校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因此, 各高校在加强自身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 聘用外籍教师 (以下简称“外教”) , 使之成为引进国外智力、学习与吸收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重要途径之一, 这使得外教数量不断攀升。由于中外文化的差异, 外教在独立授课及与本土教师合作的过程中, 出现了诸多问题, 引起许多教学分歧, 对高校英语教学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因此, 如何科学规范管理外教, 发挥他们的优势, 趋利避害, 成为当前我们需要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
1 外教在我国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课堂教学随意性大, 缺少目的性和系统性
外教上课时基本没有固定的课本 (尽管给他们准备了和学生一样的教材) , 他们认为中国的教材比较死板、内容滞后, 于是自己找一些生活中的素材, 编写讲义进行课堂教学。这就使得他们的教学随意性大, 在课程计划和安排方面不够科学合理[1], 缺乏明确的目的, 没有系统性, 进而偏离教学目标, 课堂上学生也会感到茫然。而中国教师却在每学期初制定严密、科学、详细的教学日历及教学进度, 教学过程循序渐进, 学生更容易接受, 学习也更有计划。
1.2 过高或过低估计学生的英语水平, 缺乏对我国学生英语口语真实能力的了解
众所周知, 我国学生的英语是所谓的“哑巴英语”, 尽管近年来高校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然而外教大多喜欢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口语交流, 他们就某一问题进行讲解前总是要求学生一下子快速准确地说出来, 这就过高估计了学生的水平[1]。这种方式使得学生, 特别是一些水平较差的学生, 在教师提问时感到紧张、羞涩、焦虑不安, 进而自卑。相反, 有的外教觉得我国高校学生英语基础差, 容易把他们当成小学生来教, 课堂上常以游戏和歌曲为主, 长此以往, 由于无法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进而厌烦这种教学方式, 并与外教产生矛盾, 从而影响了学生英语技能的掌握以及英语沟通能力的提高。
1.3 教学方法盲目, 考核方法简单, 缺乏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安排
外教善于启发学生思维,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很快投入到活跃的课堂气氛中, 使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得到锻炼。但是, 他们不了解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 比如CET4、CET6和PETS考试的具体要求及考试侧重点, 所以缺乏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安排, 教学方法比较盲目, 不能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开展教学。由于外教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 所谓的期末考核也相当简单, 常常是回答几个问题或进行一两组简单对话即可, 既无试卷, 也不用学生复习, 不及格学生也寥寥无几。此外, 在外教的英语课堂上, 一些比较活跃的学生总会受到教师的关注, 而一些比较内向的学生则恰恰相反, 长此以往, 使得一部分学生失去了英语学习兴趣[2]。
1.4 外教准入门槛低, 部分人员教学能力差, 素质低下
现在有个别高校随便聘请外籍来华留学人员和来华旅游人员担当外教, 他们没有从教资格, 有的外教带有浓重的地方口音, 这对我国学生的语音语调学习百害而无一利;同时他们组织课堂教学能力差, 缺乏与学生沟通的技巧。
2 外教在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的突出优势
2.1 自然轻松地传播外国文化
英语大多是外教的母语[1]或国内“普通话”, 所以他们能够更加形象生动地将一些难懂的句子、词汇解释清楚, 同时还可以对一些英语文化的背景知识进行释疑, 便于学生了解西方文化。一名外教其实就是一个丰满的异域文化载体, 其承载的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文化艺术、价值观念等内容有益于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 拓展视野。
2.2 教学理念先进, 教学模式新颖, 教学方法灵活, 课堂气氛活跃
外教注重开放式教育, 他们在课堂上通常以一个与学生平等的身份出现, 营造一个平等、自由、民主、合作、多元互动的课堂气氛, 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因此,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外教在课堂上与学生围在一起, 进行一个话题的讨论[2], 或采用猜谜语、绕口令、讲笑话、唱英文歌曲等授课形式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 从而轻松愉快地学习、交流。外教大多数性格活泼, 幽默风趣, 课堂上感情流露真实自然, 使学生感到亲切, 关系更为融洽。有从教经验的外教大都十分擅长与学生互动交流, 往往会根据学生的好奇心, 安排一些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活动, 穿插一些英语技能的培养, 在锻炼学生听力与口语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团队合作意识, 这也是外教受中国学生喜欢的原因[1]。
2.3 教风严谨务实
外教教风严谨, 不讲情面, 课堂不允许学生大声喧哗或窃窃私语, 有问题当面提出解决, 不齿种种如考试作弊、论文抄袭、不讲卫生等不文明行为, 值得尊重和学习。
2.4 考核标准多样, 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外教擅长对学生思维的培养, 注重给学生提供活动空间, 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安排的一切活动中来, 从而将中式教育中的教师活动转变成师生之间的多元互动形式[3]。由此衍生出更多的考核模式, 摒弃了我国传统教育中的笔试考核, 对学生实践能力及学习积极主动性的提升都有显著作用[2]。
3 应对外教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不足的策略
3.1 明确教学目的, 统一进行规范管理
为保障教学质量, 避免外教在教材和教学安排上的随意性, 要求外教制定每一学期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日历。虽然不需要完全按照固定教材和计划实施, 但是这样也可以使外教的教学目的更加明确, 教学效果更佳, 同时博之长弃之短, 根据外教的特长, 合理安排课程。如英语口语、英美文学及英语写作教学等, 使学生能够学到更多实用的知识。
3.2 加强与外教沟通, 使其充分了解我国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水平, 因材施教
我国的教育历史悠久, 具有自己的文化特点, 如果忽视了相应的测试, 就很难把握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3]。这就要求外教尽快进入角色, 在课堂外多与学生沟通, 了解学生学习英语的习惯和方法, 针对不同个体, 改进教学手段, 有的放矢, 因材施教。
3.3 加大与国内英语教师的互动合作, 开展第二课堂
外教喜欢互动式的课堂, 但同时他们不能很好地把握课堂教学的主次。所以要定期邀请外教参加教研活动, 共同商讨教学策略, 鼓励外教和国内教师相互听课, 进行交流学习, 取长补短, 促进双方共同进步, 从整体上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此外,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 如组织设立英语角, 开展英语小品、歌舞、演讲比赛等, 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总结英语学习规律, 锻炼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思维方式, 激发其英语学习兴趣和热情。
总之, 外教在我国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中优势与不足同生共存, 只有加强对外教的管理, 使其在教学中很好地处理二者间的关系,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教学上的特长与优势, 进而提高高校英语教学质量和学生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魏青.浅析外籍教师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优势[J].金田, 2013 (7) :200.
[2]王晓群, 郑新民.大学生对中外英语教师的评价所引发的课堂教学改革思考[J].中国外语, 2005 (5) :48-53.
高校教师课堂教学 篇10
1 对象与方法
在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中, 常见的方式是由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以某校某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 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是在理论课结束之前2周时进行, 在有关人员向学生发放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向学生说明填表方法之后, 要求学生根据授课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认真、公正地给授课教师打分, 该分数满分为100分。随机抽取57名参与该年级理论课教学的授课教师, 再随机抽取每名授课教师的由4~6名学生评估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分数, 得到对应这57名授课教师的由245名学生评估的课堂教学质量分数。为分析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 收集这57名授课教师的教龄资料。采用SPSS等统计软件对数据做单水平和多水平模型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由学生评估的授课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分数, 见表1。由表1可见, 不同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的分数有一定的差别, 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8.48分。进一步对不同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分数做总的比较, 结果见表2。由表2可见, 对57名授课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分数做总的比较,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由学生评估的这些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有差别。
注:a:最大值, b:最小值。
2.2 上述表2是在57名授课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分数这一个水平上的分析, 当要推断所有授课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差别时, 应用多水平统计模型来分析[1,2,3]。应当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水平来探讨。本文以学生为水平1、教师为水平2分析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结果, 见表3。
注:-2log-likelihood:874.609。
表3中, β0为固定效应, 是平均截距。σ
多水平模型的基本要求是残差要服从正态分布, 以课堂教学质量的标准化残差为纵轴, 以正态分数 (normal scores) 为横轴, 做标准化残差正态分数图, 见图1、2。
由图1、图2可见, 学生水平和教师水平的图形均近似一条直线, 表明对学生水平和教师水平残差是正态分布的假设是合理的, 即资料适用于此模型假设。为考察同一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测量值的相似性, 可以计算反映相似程度的指标组内相关系数 (intra-class correlation, ICC) [5,6]。本例组内相关系数ICC为0.819。ICC比较大说明由学生评估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分数有相似性, 即数据的信度好[6]。
2.3 为分析教师水平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 将授课教师教龄加入上述模型中进行分析[7], 见表4。
注:-2log-likelihood:863.084。
在表4中, β1为教龄的回归系数, 其他符号的意义同上表3。由表4可见, 除了对σ
为考察带协变量教龄模型残差的正态分布情况, 以课堂教学质量的标准化残差为纵轴, 以正态分数为横轴, 做标准化的残差正态分数图, 见图3、4。由图3、4可见, 学生水平和教师水平的图形均近似一条直线, 表明在带协变量教龄模型中对学生和教师水平残差是正态分布的假设是合理的。
3 讨论
由学生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是提高教学水平的主要措施, 由于学生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不够熟悉, 因此部分教育研究专家和学者对由学生来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存有争议。赞成由学生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学者认为课堂教学服务的直接对象是学生, 学生才是最权威的教学质量评定者。学生作为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主体有以下优点:第一, 学生参与了课堂教学全过程, 可以减少评估的片面性;第二, 学生是课堂教学服务的接受者, 课堂教学是否满足需求学生最有发言权;第三,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主体可以促进教学相长。因此认为学生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是现阶段的趋势。但反对的学者, 认为学生不具备教学专业能力与评价训练, 不应该参与评价, 学生本身的素质、教师的热忱度、学生评价教师的方式、学生心智是否成熟到能够排除个人喜好而客观地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等, 这些都会影响学生评价教师的结果, 从而产生偏差、降低评价的公正性。因此针对这些不同的观点, 考察学生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效果是非常必要的。本文欲初步探讨由学生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相关信息。
从表1、2、3可见不管是单水平统计模型还是多水平统计模型分析, 由学生评价的不同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均有差别, 即可以区分不同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 说明由学生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这个指标具有良好的判别效能。将这个指标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能够促进教师增加业务知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组内相关系数是评价研究指标信度的常用方法, 根据表3资料计算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819, 说明由学生评价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指标有一致性, 即该指标的信度高[5]。表4表明, 教龄是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教龄多的教师, 教学知识和经验逐步丰富, 教学技能不断提高, 因此课堂教学质量随之不断提高。
摘要:目的:探讨学生评估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某校学生为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57名授课教师的由245名学生评估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分数, 采用单水平和多水平模型进行统计分析。收集57名授课教师的教龄资料, 分析教龄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结果:对不同授课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做单水平模型分析,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 对不同授课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做多水平模型分析,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 教龄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有影响 (P<0.001) 。结论:由学生评估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具有良好的效能和信度。
关键词:教学质量,多水平模型,正态分数
参考文献
[1]金芳, 倪宗瓒, 李晓松, 等.多元多水平模型及其在儿童生长发育研究中的应用 (J) .中国卫生统计, 2004, 21 (4) :204-206.
[2]张岩波, 张海敏, 何大卫, 等.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多变量多水平模型评价 (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2, 33 (1) :30-32.
[3]骆华萍, 郜艳晖, 张丕德.多水平模型及其对肝癌患者住院费用影响因素的分析 (J)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0, 23 (1) :1-4.
[4]凌红, 谭晖, 汪玲.上海市徐汇区小学生近视影响因素的多水平模型分析 (J) .中国学校卫生, 2009, 30 (6) :542-544.
[5]高维春, 白淑毅, 余斌.应用组内相关系数测量学生评教的信度研究 (J) .教学与管理, 2010, (3) :53-54.
[6]潘晓平, 倪宗瓒.组内相关系数在信度评价中的应用 (J) .华西医大学报, 1999, 30 (1) :62-63.
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研究 篇11
【关键词】高校;教育教学;人才培养
基金支持: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XJK015BGD051)
一、研究背景
高校教师教学技能的高低体现高校整体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对高校教师教学技能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师的专业技能的提高,更有利于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1]。近年来,湖南省高等教育取得了较大的成绩,高校的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扩大,而高校规模、数量、招生人数扩大也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见表1)。
我国从1999年开始不断扩大高等学校招生人数,在校大学生人数从2000年的25.31万人增长到2014年的113.5万人,年平均增长率11.76%。高校专任教师人数从2000的2.03万人增长至2014年的6.49万人,年平均增量率为8.92%。教师学生比从2000年的1:12下降至2014年的1:17。十五年间,学生数量增长的比率高于专任教师数量的增长比率,教师学生比也整体下降,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教师的教学压力在逐年提升,这都要求教师不断提升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
二、提高教学设计水平
教学设计主要是指在备课过程中做好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以及教学评价设计。
1.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导向、激励、评价等功能,因此对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是教学过程的首要任务。
教学目标的设计需要达到三个标准:第一,完整性。教学目标设计应包含教学性教学目标、发展性教学目标和教育性教学目标三大内容。从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到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综合水平和素质的目标。第二,可操作性。在教学设计中,对于目标到达度所采用的行为动词的层次性和准确定性要精确把握,如掌握、熟悉、了解等程度性动词,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针对不同层次的知识点进行准确定义。第三,适切性。改标准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过程中要适度,防治目标要求太大、太高和太过空泛。
2.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策略是指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策划或谋略,其中包括了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
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重视教师教法的设计和学生学法的指导,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地位的发挥和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在现代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的有机结合,并做到媒体使用的适时、适量、适度、有效。教学策略设计要符合简约性、教育性和教学相长的教学规律,符合启发性、直观性、巩固性、科学性、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3.教学评价设计。教学评价是教师判断教学效果,检查学生对知识理解、掌握的程度的一种手段,也是检测教学目标到达度,及时做好调控的有效方法。教学过程的教学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种:第一,形成性评价,即过程评价,一般采用课堂提问、课堂练习、课堂讨论、自由发言和课堂测试等方法。这种评价方法评价及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质量较高,能充分活跃学生的思维并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及时做好点评和调控,并做到个别化辅导。第二,总结性评价,即阶段性评价,一般采用单元测试、其中考试、期末考试等方法进行,主要以检查教学目标的到达程度。采用总结性评价,要求试题知识覆盖面广,并能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既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方面的测评,也重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方面的测评。
三、教学过程中各项技能提升
在教学设计完成之后,决定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便是教师的教學技能。
1.导入技能。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教学行为方式。
常用的导入类型主要包括:通过复习旧知识的方式导入,利用直观演示的方式导入,用实验演示的方式导入,从生产实践和生活实际问题导入,巧设悬念以提出事物矛盾的方式导入,以讲故事的方式导入,运用逻辑推理的方式导入,从审题入手以提纲挈领的方法导入、利用知识的衔接与转折导入等方法。
2.教学语言技能。教学语言是知识的载体。富有感情色彩的教学语言又是激发学生情感、思维、兴趣的源泉和动力。
教师需注意发音准确、规范、吐字清晰、流畅;语调抑扬顿挫、高低恰当、语言生动且富有情感和感染力;语调的高低,速度的快慢伴随着情绪的起伏、内容节奏、时间分配恰到好处;语速快慢适中,语言的响强度、长度、高度合理;词汇准确、规范、生动,娓娓动听;语法逻辑性强,条理性好,且具有简约性、教育性和科学性。
3.板书板图技能。板书板图技能是教师运用黑板,以凝炼的文字语言和图表等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教学技能,也是教师应当具备的教学基本功。
教师板书需达到以下标准:第一,具有示范性,即字体工整、清晰,书写规范、准确;第二,具有科学性,即用词恰当,造句准确,线条整齐,图表规范;第三,具有条理性,即层次分明,条理清楚,主线清晰,枝蔓有序;第四,具有鲜明性,即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第五,具有计划性,即布局合理,有计划;第六,具有趣味性,即形式多样,给人以美的享受,有趣味。
4.讲解技能。讲解的技能是指教师通过语言、直观教具等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引导学生分析、综合、概括,形成概念、认识规律和掌握原理的教学行为方式。要获得概念,首先要明确概念的内涵(质的方面)和外延(适应范围即量的方面)。
nlc202309030343
教师要提高讲解技能应达到以下要求:第一,能运用丰富实例,让学生从各种情境中感知概念,并突出重点、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第二,能联系已学知识,对概念同时进行分化和泛化,使知识系统化,以便学生对概念的记忆、巩固和应用;第三,能根据不同的概念教学,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概念教学的效果。
5.教态变化技能。教态变化技能是指教师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变化对学生的不同刺激方式,来配合自己的口语教学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
教态变化技能包括:第一,教师在课堂上走动的次数、位置、速度、走动的时间和各种表情与动作均适时、适当和适度,既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师生的情感交流,又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第二,教师的面部表情要常带微笑,这对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培育良好的智力环境、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三,教师的眼神60-70%以上的时间要注视着全班学生,使多数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身上,专心致志地听课和思考;第四,教师在提出问题、分析概念、对一个问题演绎、推理之后,都有适当停顿,以引起学生注意、思考所授知识。
6.教学演示技能。教学演示是指教师采用教学媒体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第一,板书与PPT课件排版清晰,结构介绍清楚有序,重点突出,学生能依次进行观察和思考;第二,采用板书与PPT相結合的方式,板书课程的结构及主要内容。视频资料及其他板书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使用多媒体课件;第三,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听课情况,注意学生反馈并及时做好调控。
7.提问技能。提问是通过师生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注意的提问技能包括:提问前要有一个明显界限要求,让学生做好心理上的准备、所提问题要能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事前进行合理设计;第二,提问时要点题集中,陈述清晰准确,意义连贯,措辞恰当,语速和停顿适度,并能在必要时提示问题的结构,最后又能进行点评和做出结论;第三,能面向全体、顾及多层次学生的水平进行提问和探询,并不断给以启发、指导、鼓励、肯定和表扬,使全体学生都能集中注意力,思维活跃,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
8.反馈技能。反馈是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作用、信息往返交流的教学过程,也是教师控制教学系统的基本方法和过
程。教师通过反馈,既可以了解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态度、评价、愿望和要求,也可以根据反馈的信息,有针对性地调节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和知识的深浅程度。
9.组织教学技能。教师的课堂组织技能是指教师不断地组织学生注意、管理纪律、引导学习、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达到预定课堂教学目标的教学能力。它是使课堂教学得以动态调控,以便使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教师良好的组织教学技能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采用表扬为主的方式,能激发学生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素。教师灵活应变的能力,能把不利于课堂教学的行为引导到有益的学习或集体活动方面来,恰到好处地处理个别学生的问题,使得教师能冷静处理突发事件和所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
10.结束技能。结束技能是指将学生的注意引导到一个特定的任务或者学习步骤的完成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结束的最佳方法是在一节课的末尾,将问题的论点、要点等简明地交待给学生,使学生能掌握问题的实质。
课程结束的类型主要包括认知型结束和开放型结束。认知型结束主要是归纳总结所学的知识论点、要点和重点;开放型结束主要联系新旧知识点,并将之扩展和延伸。结束的过程可分为简单回顾已学的内容,提示将要学习的要点,巩固书本内容的实践应用及知识点的拓展延伸四个阶段。
【参考文献】
[1]马超,苏泽.贵州省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培养机制研究.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21):43-44
第一作者:王莹,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通讯作者:杜颖,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管理理论及其应用。
高校教师课堂教学 篇12
《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指出, 教学类档案主要包括反映教学管理、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等活动的文件材料。教学档案既是高校档案, 也是高校档案的主体和核心。以高校教学档案作为对象进行研究, 可以在对教学档案资源分析的基础上了解学校整体及教师个体的教师教学能力, 从而制定适合学校整体及教师个体的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 进一步促进高校教师教学能力。
一、高校教学档案及归档范围
原国家教委、国家档案局发布的《高等学校教学文件材料归档范围》 ([87]教办字016号) 指出高等学校教学文件材料归档范围是:
1. 上级教育主管机关下达的指令性、指导性文件:
教育改革、教学计划、专业和课程设置、招生、毕业生分配等方面的计划、指示、规定、办法等。
2. 综合性教学文件材料:
学校制定的各种教学制度、办法、规定、条例, 教学工作的各种统计表。
3. 招生工作的材料:
招生计划、简章、专业介绍、新生名册, 代培计划、合同, 招生工作总结等。
4. 学籍管理的材料:
新生登记表, 学生学籍卡片、成绩卡, 在校学生名册, 学生学籍变更 (升级、留级、休学、转学、复学、退学) 的材料。
5. 学生奖惩材料。
6. 教学计划、方案和教学大纲, 教学改革方案、总结。
7. 教材方面的材料:
自编、主编教材的正本, 各系各专业教材使用目录。
8. 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方面的材料:
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的计划、大纲、总结、实习指导书、实习讲义、实习结果鉴定, 有代表性的实习报告等。
二、教学档案对促进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作用
教学档案是高校在一系列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查考、利用和保存价值的多种载体形式的原始记录, 它客观、公正地反映高校教师理论知识水平、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性、文字表达能力、综合运用先进信息等方面的情况, 它能够为促进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供有力的参考和凭证, 是促进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础, 具体作用表现在:
1. 教学档案为了解高校教师现有的教学能力提供重要依据。
要促进高校教师教学能力, 首先需了解高校教师现有的教学能力。教学档案全面反映学校的教学活动, 是学校教学活动的真实记录, 能为了解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供重要依据, 如从教学档案中的教师进修、培训经历等可直接了解教师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能力, 从教学计划、方案和教学大纲, 教学实习、生产实习,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方面的材料可了解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 教学档案对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
学校通过研究教学档案, 在了解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础上分析教师在教学能力上存在的不足之处, 对教师教学能力进行需求分析, 制订适合促进教师个体和学校教师整体教学能力的计划, 从而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同时, 学校还可通过研究教学计划、方案和教学大纲, 课堂教学材料, 教学实习、生产实习,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招生、就业质量等教学档案的质量, 分析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不足之处, 提出下一步培训教师的目标, 从而不断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三、以高校教学档案建设为基础促进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对策
教学档案是高校档案的主体和核心, 是学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实施离不开教学档案的建设。为促进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应重点抓好以下几项教学档案建设:
1. 加强教学档案的收集工作, 建立完整、系统的教学档案资源体系, 为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供重要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十条规定:“对国家规定应当立卷归档的材料, 必须按照规定, 定期向本单位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移交, 集中管理, 任何人不得据为己有。”因此, 高校应结合实际, 制定本单位的教学档案管理办法, 明确归档范围、归档时间、归档要求等。教学档案收集是否及时、完整、系统、鉴选得当, 将直接影响教学档案资源的建设。完整、系统的教学档案资源能为教师教学能力的分析提供全面、客观的基础, 否则, 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分析将是“无米之炊”。
2. 以网络技术为手段, 提高工作效率, 为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利的保障。
在高科技发展的网络时代, 教学档案的建设也要与时俱进, 将文字档案变成电子档案, 如将教学档案中一些优秀的教改项目成果、精品课程、优质专业、专业课程试题库制成教学资源数据库, 放在学校校园网上, 利用网络技术快捷、生动、便利、开放的优越条件, 便于全校师生上网进行查询, 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同时也为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3. 从学校需求出发, 加强教学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 编研出反映教师教学能力的各种材料。
教学档案真实、完整、系统地反映学校教师教学能力, 学校应结合教学档案利用的实际, 对其进行有效开发, 更好地发挥教学档案应有的作用。如广西工学院教务处依据教学档案编制《毕业设计 (论文) 情况表》、《本科教学学生评教情况》、《教师教学工作手册》、《人才培养方案汇编》、《专业评证及专业评估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汇编》、《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实施方案汇编》等多种材料, 不仅为学校教师工作和发展提供方便, 而且也真实地反映教师的教学能力。
总之, 为了提高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院校已逐渐把促进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高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而教学档案是学校工作的基础, 加强高校教学档案的建设, 就是要在日常工作中做好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开发和利用工作, 充分发挥教学档案的作用, 这样才能为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提出要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文章以高校教学档案作为研究对象, 论述教学档案对促进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作用, 并提出以高校教学档案建设为基础, 提升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教学档案,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档案
参考文献
[1]《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教育规划纲要辅导读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0 (8) :47-49.
[2].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EB/OL] (.2008-09-12) .http://www.gov.cn/flfg/2008-09/12/content_1093980.htm.
[3]高等学校教学文件材料归档范围[EB/OL] (.1987-04-23) .http://wenku.baidu.com/view/6abe14c6d5bbfd0a7956737b.html.
[4]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EB/OL] (.2007-11-04) .http://www.chinaarchives.cn/lanmu_view.asp?id=1248.
[5]邱九凤.教师成长档案袋对成人教育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 2011, (1) :68-70.
[6]蔡青.关于高校教学评估与优化教学档案管理的思考[J].高教论坛, 2006, (2) :110-111, 127.
[7]袁毅纯, 李家强, 王成东.以高校科技档案管理促进教师科研能力对策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7, (6) :135-137.
[8]滨州学院关于档案工作实行“三纳入”、“四同步”管理的具体规定[EB/OL]. (2010-06-28) .http://bgs.bzu.edu.cn/s/2/t/7/a/871/info.jspy.
【高校教师课堂教学】推荐阅读:
高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05-31
高校教师教学评估11-27
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观11-07
高校教师课堂常用语07-22
2021年高校教师期末教学总结文本07-03
高校教师教学教育心得体会范例07-20
高校女教师05-14
高校钢琴教师05-23
高校音乐教师05-28
高校专任教师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