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彩色超声

2024-10-31

颈动脉彩色超声(精选10篇)

颈动脉彩色超声 篇1

脑血管病变是引起人类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 颈动脉的粥样硬化则是引起脑梗死的重要因素[1]。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剧, 脑梗死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高。利用彩色多普勒技术对颈动脉进行检测、观察、追踪, 以便临床能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治疗, 减少脑梗死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住院期间进行过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者, 共180例。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日本东芝SSA-660A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及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生产的GELOGIQ—P5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 探头频率3.5~10MHz。患者取仰卧位, 颈部充分暴露并伸展放松, 头转向对侧。分别对两侧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颅外部分进行逐一扫查, 并记录管径大小、有无狭窄, 内膜—中膜厚度, 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位置、大小、内部回声及血液动力学指标。

1.3 判断标准

正常颈动脉超声检查, 内膜层二维图显示为一细样连续光滑的等回声带, 中膜为低回声暗带, 外膜是清晰而明亮的强回声带。IMT>1.0 mm属于颈动脉内膜增厚, 以IMT>1.5 mm作为斑块形成[2]。根据斑块的质地区分为: (1) 软斑:斑块突出管腔内, 呈低回声, 不伴声影; (2) 硬斑:斑块回声增强, 伴有明显声影; (3) 混合斑:斑块呈混合性回声, 可部分伴有声影。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4级:Ⅰ级0~49% (轻度狭窄) ;Ⅱ级50%~69% (中度狭窄) ;Ⅲ级70%~99% (重度狭窄) ;Ⅳ级血管闭塞[1]。

2 结果

180例案例中, 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129例, 占71.67% (其中血管局部狭窄6例) ;血管内膜增厚34例, 占18.89%;17例颈动脉未见异常, 占9.44%。钙斑块最大为14.7 mm×3.2 mm, 最小为1.7 mm×0.8 mm。

粥样硬化伴斑块年龄分布情况:50~60岁50例, 发病23例, 发病率为46.00%;61~70岁55例, 发病42例, 发病率76.36%;71~80岁53例, 发病45例, 发病率84.91%, 80岁以上22例, 发病19例, 发病率86.36%。性别分布情况:男性115例, 发病86例, 发病率74.78%;女性65例, 发病43例, 发病率66.15%。斑块好发位置分布情况:颈总动脉分叉处89例, 占68.99%;颈总动脉26例, 占20.16%;颈内动脉起始部14例, 占10.85%。病种分布情况 (以入院第一诊断为准) :脑血管病变69例, 发病66例, 发病率95.65%;高血压58例, 发病35例, 发病率60.34%;糖尿病22例, 发病13例, 发病率59.09%;冠心病12例, 发病7例, 发病率58.33%;高血脂8例, 发病4例, 发病率50.00%;颈椎病6例, 发病3例, 发病率50.00%;其他5例, 发病1例, 发病率20.00%。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已成为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高发病、常见病。从本组资料可以总结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特点: (1)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斑块的数量随着年龄逐渐增高, 男性略高于女性。 (2) 斑块好发颈动脉分叉处, 其次为颈总动脉, 再者为颈内动脉。这是由于颈动脉分叉处管径增宽, 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 脂质易于沉积。 (3)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依次为脑血管病变、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颈动脉粥样硬化病情和病程逐渐演变, 是心血管疾病的基础, 而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并且动脉粥样硬化在临床上最易导致的病变就是脑梗死[3]。

粥样硬化斑块中, 硬斑表面钙化, 性质较稳定, 不易破裂、脱落, 发生梗死几率较小。软斑及混合斑含有脂质较多, 为不稳定斑块, 易发生破裂、出血及形成血栓。颈动脉存在狭窄, 不稳定斑块极易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变, 是脑梗死的高危因素。彩色多普勒除了可测定血管狭窄程度之外, 超声波还可测量内—中膜厚度 (IMT) 、斑块的回声强度、斑块的表面结构和溃疡及斑块运动特征, 即可提供斑块性质和稳定性的判断依据[4]。以便临床能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治疗, 减少脑梗死的发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 彩色多普勒技术的普及, 应尽快把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列入老年人常规体检项目。利用彩色多普勒技术检测颈动脉狭窄的部位、程度及斑块的位置、性质及血流变化, 为及时有效地发现、预防和控制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提供有力的依据, 这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颈动脉的彩色多普勒检查对于颈动脉的病变诊断性较高, 易操作、无创伤、方便快捷以及费用低廉, 且能全面动态地观察颈部血管狭窄程度、斑块情况。应该大力普及推广彩色多普勒检查, 特别是基层及偏远地区可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颈动脉狭窄及斑块。

摘要:目的 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本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180例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的数量和性质随着年龄逐渐增高。结论 早期利用彩色多普勒技术检测颈动脉狭窄的部位、程度及斑块的位置、性质, 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

参考文献

[1]周永昌, 郭万学, 华扬.颅颈及外周血管超声[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0.

[2]赵玉霞, 刘云芳.声学密度定量技术检测动脉粥样斑块的临床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2, 8 (10) :762-764.

[3]杨翠娈, 黎红.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斑块对脑梗死的预测和重要作用[J].内科, 2008, 3 (5) :680-681.

[4]尚文鹏.颈部血管彩超、MRA与缺血性脑卒中[J].哈尔滨医药, 2008, 28 (2) :50-52.

颈动脉彩色超声 篇2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749-01

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常可导致脑部供血异常,是引起缺血性脑病的重要原因,粥样斑块或血栓的脱落则引起脑梗死,随着高频超声显像技术的迅速发展,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愈来愈高[1]。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检查颈动脉硬化斑块、血管狭窄程度、血流速度,提供定性与定量资料以便于临床早期干预,有针对性地治疗,以减少脑卒中的发生情况。现将我院近年来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140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行颈动脉检测的患者,其中男97例,女43例,年龄55~83岁,平均年龄69.8岁,其中高血压患者78例,脑梗塞患者48例,糖尿病患者29例,

1.2 方法

应用西门子公司sequoia 512 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0MHz─7.0MHz。患者取仰卧位, 颈部放松偏向对侧, 充分暴露受检测颈部, 探头置于胸锁乳头肌前缘, 从锁骨上窝颈总动脉起始处开始, 纵横切面, 依次对双侧颈总动脉(CCA) 、颈总动脉分叉部(BIF)、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进行检测。二维超声观察血管走行解剖结构、测量动脉内径及内膜- 中层厚度(IMT)、有无斑块、斑块形态结构等情况;彩色多普勒观察整个管腔的血流动力学的情况;脉冲多普勒取样容积不超过管腔的1/3(2-4mm),位置距颈动脉分叉处约1-2mm,血流与声速的夹角<60°,观察管腔内血流速度及频谱形态改变。

1.3 判定标准 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标准,以颈总动脉IMT≥1.0mm,颈总动脉分叉处IMT≥1.2mm为增厚,局部隆起、增厚≥1.5mm为粥样硬化斑块形成,IMT的测量以管腔内膜面到中层与外膜交界处的垂直距离为准。根据声像图特点将斑块分为硬斑、软斑、混合斑、溃疡斑[2],以强回声定为硬斑;中等回声或低回声定为软斑;二者均有定为混合斑;呈穴状、不规则定为溃疡斑。血管輕度狭窄:管腔狭窄程度20 %~50 %, 无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管腔明显狭窄:50 %<管腔狭窄 < 99 %, 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完全闭塞,未见彩色血流通过。

2 结果

140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行颈动脉检测的患者,13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已经形成,颈动脉硬化斑块检出率为94.28%,其中12例造成颈总动脉狭窄,37例造成颈内动脉狭窄;其中混合斑26例,软斑29例,硬斑77例。8例为单纯内膜增厚IMT≥1.0 mm。声像图表现为动脉内膜稍增厚、不光滑,轻度局限性隆起,增厚的内膜回声偏低或中等偏强。

3 讨论

心脑血管疾病日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据报道已达我国中年以上人群的63%。随着我国人口日益老龄化,此问题日趋严峻。而其基本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病变首先表现在内膜增厚、逐渐形成斑块。当斑块突入管腔内,由于富含脂质或管壁应力增大,斑块可发生破裂,暴露的脂质和胶原纤维激活血小板,启动凝血反应形成血栓[3]。血栓脱落、斑块的破裂、出血均可引起大片脑梗死或腔隙性脑梗死。根据斑块的回声密度将其分为软斑、硬斑、混合斑。软斑指形态不规则,内部结构呈弱回声或等回声;硬斑指斑块纤维化、钙化,内部回声增强,管壁呈不均匀增厚,增厚的局部有粥样硬化斑块,团块回声增强,后方伴声影;混合斑介于软、硬斑两者之间。新鲜血栓具有低回声特性,陈旧血栓伴发局部出血钙化合并新鲜血栓形成在超声上显示为混合回声。研究结果提示这种低回声和混合回声性质的血栓脱落或发展容易引起脑梗死[4]。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及早发现斑块,确定其性质,及时进行相关干预,可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率,减少死亡和致残率。

目前,诊断颈动脉硬化的检查方法主要包括颈动脉血管造影、CT强化血管造影、核磁共振造影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技术,特别是高频探头的应用能清晰显示动脉管壁内、中、外三层结构。可清楚、直观、准确的测量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目前尚没有仅用于测量内膜厚度的方法),间接判断内膜厚度,加之颈动脉位置表浅,易于暴露,容易获得高质量图像,因此,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一种无创、简便的检查重复应用。我院采用的彩色多普勒超声不仅能清晰的显示血管内-中膜是否增厚,有无斑块形成或斑块的发生部位、大小,是否有血管管腔狭窄及狭窄程度,有无闭塞等,还能对所检测到的动脉血流进行动力学分析,对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检查简便易行,安全无创。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有助临床了解血管狭窄情况,判断狭窄程度,判定适当和有效的治疗方案以及治疗后疗效观察等,对防止冠心病、脑梗死等疾病发生的首要诊断方法,还可作为跟踪随访判断疗效的指标。

参考文献:

[1]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第3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717.

[2] 唐杰,董宝玮.腹部和外周血管彩色多普勒诊断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6.

[3] 刘芳,杨浣宜,张红叶,等.超声检测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意义.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3,12(6):381-382.

颈动脉彩色超声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0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108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排除标准[4]

纳入标准:(1)在休息时可发生;(2)常规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症状;(3)均已告知本研究目的、方法及意义,自愿参加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硝酸甘油可以缓解疼痛;(2)未完成临床操作者;(3)临床资料不全者。

1.3 方法

采用飞利浦公司Scope E9彩超诊断系统,探头频率5MHz,并配有大量图像存储保护功能等。患者取平卧位,颈部垫一软枕,且向检测者偏约45°。尽量暴露颈部,检测时手法宜轻,先将探头置于患者锁骨上窝处,自颈总动脉起始处纵横移动,全面扫查,次序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操作尽量探查至颈动脉最高位置,详细观察颈内动脉起始处、颈总动脉分叉处,应重点观察被检测者的血流频谱形态以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同时应记录数据并将图像保存,最后根据检测结果得出患者左右两侧颈动脉的IMT值、斑块总数、不同斑块数以及各斑块分布位置上的斑块数量等。

1.4判断方法

根据检测结果将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以及斑块情况进行划分,其中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标准[5]:以颈总动脉腔内膜界面与中层外膜界面之间的距离(IMT)≥1.0mm者诊断颈动脉硬化,颈总动脉分叉处IMT≥1.2mm为增厚,局部隆起、增厚IMT≥1.5mm为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根据声像图特点将斑块分为软斑、硬斑、混合斑、溃疡斑,以中等回声或低回声定为软斑,强回声定为硬斑,二者均有定为混合斑,呈穴状、不规则定为溃疡斑。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IMT结果比较

两组IMT诊断结果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斑块结果比较

观察组经彩色超声诊断发现软斑43例,硬斑21例,混合斑31例,溃疡斑13例,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某些部位的内膜下有脂质沉积,并且纤维基质成分和平滑肌细胞进行增殖,时间久了就发展成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而使动脉壁逐渐变厚而失去弹性引起的多种病变。该病主要受性别、年龄、吸烟、遗传因素及脂质代谢紊乱等因素影响,并且年龄越大,粥样硬化也会越严重。颈动脉作为脑供血的重要通路,所以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和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密不可分。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一种,起病急,病情凶险,是引起猝死的主要病因之一。常见的危险因素有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等。发病机制有多种学说,现今多数学者支持内皮损伤反应学说,该学说认为:各种危险因素最终都是损伤动脉内膜,动脉对损伤作出炎症-纤维增生性反应[6]。动脉内皮损伤后,血栓形成,最终完全阻塞血管,造成血管供血供氧不足,颈动脉代谢障碍,急剧恶化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粥样硬化如不及时确诊治疗,患者心脑血管常严重受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或致患者迅速死亡。现今社会,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就急性脑卒中患者而言,其主要发病原因就是颈部及脑部动脉粥样硬化。由于受环境、饮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患者血管发生堵塞或痉挛,导致供血不足出现脑梗死,或因小动脉破裂继发脑出血。因此正确及时的诊断显得尤为重要,彩色超声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诊断使用方便,无创,可迅速检测患者左右两侧颈动脉的IMT值、斑块总数、不同斑块数以及各斑块分布位置上的斑块数量[7]。有研究认为,彩色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并发症等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8]。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设立对照组分析,希望能为疾病的治疗康复作出指导。

本次研究通过应用彩色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进行诊断,结果显示,彩色超声对于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效果显著;应用彩色超声诊断的斑块结果比较来看,观察组经彩色超声诊断发现软斑43例,硬斑21例,混合斑31例,溃疡斑13例,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研究表明,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准确检查到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体内血管狭窄及血管斑块等情况,并对狭窄及阻塞的具体部位做出准确判断,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血管性病变提供可靠依据。

临床上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检测最常规的是CT,CT可以根据患者检测处组织对X线的吸收与透过率的不同,对患者病变部位进行检测,通过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得到患者的病变图像,从而发现体内任何部位的细小病变,但是CT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检测效果一般并不理想,且X线摄入对人体组织伤害较大,因此总体的检测结果并不良好。近些年随着高频超声显像技术的飞速发展,研究人员提出彩色超声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检测,彩色超声检测技术是目前临床上一种较为先进的技术,它是建立在高频彩色超声定位的情况下,利用多普勒及一系列电子技术,能够实时呈现出患者检测区域的频谱图,无痛无创、能够区别血管分流以及返流现象,通过连续发射超声波,具有高速检测的作用。由本文研究结果也可以看出,相比于健康志愿者,彩色超声检测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敏感性好,诊断效率高,通过IMT值及斑块的数量能够快速准确地了解患者自身的疾病情况,这对于患者的治疗康复以及疾病的预防改善具有深远的重大意义。

综上所述,彩色超声应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诊断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斐,杨珊,陈国新.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评价[J].广西医学,2012,34(10):1378-1379.

[2]张涛.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34(3):123-126.

[3]秦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与脑梗死的关系探讨[J].中外医疗,2011,30(36):180-181.

[4]HOU AQ.Clinical value of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in diagnosis of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 formation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J].China Modern Medicine,2013,20(34):134-135.

[5]谭风华.彩色多普勒超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211-213.

[6]任芳.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9):84-85.

[7]胡建人,迟孟丽,胡莹,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检测中的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6):4266-4268.

颈动脉彩色超声 篇4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颈动脉粥样硬化检查

【中图分类号】R730.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204-01

动脉粥样硬化是当前我国中老年人群中的一类多发疾病,也是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糖尿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动脉粥样硬化一旦发生,往往伴随脑溢血、高血压、动脉梗死等症状,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重大威胁。因此,及早准确辨明动脉粥样硬化对挽救患者的生命,及时采取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进行检查,现在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择2012年7月到2014年7月接诊的134名疑似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34名患者中男性58人、女性76人,年龄为37~84岁,平均为67.5±6.4岁。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心悸、无力、失眠等。

1.2检查方法 采用日立6500和PHILIPS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进行诊断。设定探头频率为5-10MHz。患者采取仰卧位,充分暴露患者颈部位置并去掉项链等饰品。从患者头颈部开始,沿着患者甲状腺外侧逐步向上移动,确保探头与骨状软骨上缘水平一致[1]。扫查范围主要包括颈总动脉起始位置、总动脉主干、窦部及其近端2cm内的颈内外动脉区域。采用高频率探头对患者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近端部位进行检测,以低频率探头对颈内动脉全程进行检查。应当重点关注是否有内膜连续、增厚和斑块并确定斑块的大小、形状、面积、回声等情况[2]。

1.3评价标准 以颈动脉内膜中层的厚度为检查是否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出现,以厚度<1.0mm为正常值,以厚度在1.0-1.2mm为内膜增厚,以1.2-1.4mm为内膜斑块,以厚度>1.4mm为血栓。轻度狭窄:直径狭窄率<50%;中度狭窄:50%≤直径狭窄率<75;重度狭窄:75%≤直径狭窄率[3]。

2结果

2.1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查效果 根据检查,本组134名患者中出现内膜增厚25例、内膜斑块91例、颈动脉血栓闭塞18例。91例内膜斑块患者中8例为颈总动脉狭窄,21例为颈内动脉狭窄,22例为颈外动脉狭窄;其中轻度狭窄21例,中度狭窄25例、重度狹窄5例。

2.2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彩色超声表现 当患者颈动脉出现早期斑块的时候,血管腔处于轻度狭窄状态,超声可见管腔内的血流束变细,色彩明亮无湍流;当患者颈动脉处于中度或重度狭窄状态的时候,超声可见血管腔内血流束边缘出现不规则改变,颈动脉狭窄位置可见五彩样血流信号或涡流形态;当患者血管腔出现血栓病完全闭塞的时候,超声可见彩色血流在栓塞阻断处发生中断甚至出现血流减速和逆流的情况。

3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症状,具有病死率高的特点,而颈动脉是粥样硬化的普遍多发部位,尤其是颈总动脉分叉处和颈内动脉起始处上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先期表现为颈动脉内膜增厚,主要为血管内脂类物质的沉淀和集聚,从而造成平滑肌增生,导致内膜增厚[4]。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的致病因,分析与很多因素有关。比如患者的年龄增长、家族中有胆固醇高、血压高、糖尿病、肥胖等遗传类疾病或存在长久的吸烟史、酗酒等。此外膳食营养结构不良,维生素摄入不足或铁元素储存较多等。

超声检测动脉粥样硬化可见颈动脉内膜厚度达到1mm以上并出现斑块,容易造成血管腔内部的狭窄和闭塞。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在中老年人群中普遍出现,对中老年人群的健康有很大的威胁。临床上通过对超声等各项检查的统计来看,不论是无症状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还是心肌梗死、脑卒中等都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出现有关[5]。考虑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多发性和高危险性,及时对粥样硬化斑块进行诊断检出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是临床诊断医学中的常用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方面效果出色,可以清晰显示颈动脉横纵切面的解剖学结构,可以准确显示血管腔内的血流状态,对于辅助诊断粥样硬化和斑块的问题有重要价值。

4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有重要意义,可以明确分辨颈总动脉主干及各个细部分支的内膜厚度、斑块和栓塞情况,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梁香红.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第36期.

[2] 伍雄俊.彩超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年,第9期.

[3] 郭日敏.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年,第32期.

[4] 王薇 郑齐超.超声造影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医学新知杂志,2011年,第2期.

颈动脉彩色超声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设计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在我院选择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27例。

1.2 分组设计

所有纳入此次研究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均按照随机分析方法进行分组设计,127例患者中,男性79例,女性48例,年龄36~72岁,平均年龄52岁。其中高血压患者62例,脑梗死患者41例,糖尿病患者26例。所有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基线资料方面,P>0.05无显著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3 纳入标准

①2012年7月~2014年7月份我院确诊进行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②符合此次研究标准。③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其它疾病合并症患者②肝、肺、肾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者。③继发性高血压

1.5 诊断及分类标准

参照国家医药行业标准之《内科疾病诊断标准》中的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标准进行诊断[1]。

1.6 退出标准

①资料不全者。②严重不良反应、特殊生理变化等,难以继续检查者。③检查中违背检查方案者。

1.7 检查方法

所有127例患者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线阵探头频率12MHz,凸阵探头频率3MHz。患者静息状态下仰卧位,纵横扫查颈总动脉、颈内及颈外动脉,重点观察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起始处。观察动脉内膜是否光滑、有无斑块形成,测量血管内径、内一中膜厚度(IMT),应用PW测量(Vmax)观察血流频谱形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测量参数,记录并保存。

1.8 观测指标

观察所有患者临床检查结果。

1.9 检查判定标准

以颈总动脉IMT≥1.0,颈总动脉分叉处IMT≥1.2为增厚,局部隆起、增厚≥1.5为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结合二维特征,测量血流速度,计算动脉狭窄率:轻度狭窄:动脉狭窄管径(D)<50%,狭窄处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125cm/s;中度狭窄:D50%~69%,Vmax125cm/s~230cm/s;重度狭窄:D70%~99%,Vmax>230cm/s[3]。当动脉闭塞时,二维超声检测到管腔内充满实性回声,彩色多普勒未检测出血流信号。

1.1 0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所有纳入研究患者之检查结果分析

127例患者中,仅表现为内中膜增厚或同时伴有粥样硬化患者116例(91.3%),颈动脉轻度狭窄者7例(5.51%),中度狭窄者3例(2.36%),重度狭窄者1例(0.83%)。P<0.05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见表1.

3 讨论

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是动脉硬化的明显特征,主要是动脉内膜的脂质、复合碳水化合物和血液成分的灶状沉积,平滑肌细胞增生,胶原纤维增多,伴有坏死及钙化等病理改变。高血压、脑血管病变、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常继发颈部血管形态学改变,这些疾病早期的改变表现在颈部血管,主要表现为颈动脉内膜增厚、粥样斑块形成、血栓及狭窄闭塞。因此,这些疾病的危险因素为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提供了病理基础[2]。

本研究结果娴熟:127例患者中,仅表现为内中膜增厚或同时伴有粥样硬化患者116例(91.3%),颈动脉轻度狭窄者7例(5.51%),中度狭窄者3例(2.36%),重度狭窄者1例(0.83%)。P<0.05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发现脑梗死患者以狭窄为主,轻、中及重度狭窄均有,高血压患者以轻度狭窄及内中膜增厚或粥样斑块为主,因此可见高血压和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远高于正常人群,彩色多普勒不但能检测斑块大小血管内膜是否狭窄及狭窄程度,闭塞情况,且能准确地测量及定位,还可对检测到的动脉血流动力学进行分析,本方法无痛苦,无损伤,可重复,能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可以帮助确定采用治疗方法,估计预后,及预防卒中[4]。

综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手段,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检测快速、准确、高效、方便,对临床预防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外医疗,2013,32(29):7-9

[2]曹扬,秦海霞.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12(11):18-19.

[3]王小彦,高蓓,张宝霞等.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临床价值[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2,33(4):12-14.

颈动脉彩色超声 篇6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10例, 其中男57例, 女53例, 年龄41~78岁, 平均 (57±8) 岁, 病程1~9年, 平均 (5.1±2.3) 年。患者的收缩压高于140 mm Hg (1 mm Hg=0.133 k Pa) , 舒张压高于95 mm Hg, 均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对照组110例健康患者中, 男61例, 女49例, 年龄39~80岁, 平均 (58±8) 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分布等方面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以纳入研究使用。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中, 对两组患者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 探头频率保持在10 MHz, 检查时要求患者保持仰卧位, 并充分暴露颈部, 检查时需要先检查颈总动脉, 操作时先从锁骨内侧端横向进行检查, 然后顺着胸锁乳突肌外侧进行纵向检查, 同时还需要仔细对颈内、颈外动脉检查。检查时需要仔细观察颈动脉壁结构, 同时对粥样斑块的形态、大小、部位等探查, 观察管腔狭窄程度, 对内中膜厚度进行测量, 并计算管腔狭窄者的狭窄率。

1.3 治疗评价

研究结束后对所有患者的检查效果按照如下标准进行比较: (1) 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比较。 (2) 两组患者内中膜厚度比较。其中正常颈动脉厚度均小于1.0 mm。 (3) 两组患者管腔狭窄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组间比较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比较

观察组患者斑块89例 (80.9%) , 其中扁平斑23例 (20.9%) , 软斑25例 (22.7%) , 硬斑28例 (25.5%) , 溃疡斑13例 (11.8%) , 对照组患者斑块30例 (27.3%) , 其中扁平斑7例 (6.4%) , 软斑8例 (7.3%) , 硬斑10例 (9.1%) , 溃疡斑5例 (4.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31, P<0.05) 。

2.2 两组患者内中膜厚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小于1.0 mm 10例 (9.1%) , 大于1.0 mm 100例 (90.9%) , 对照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小于1.0 mm 91例 (82.7%) , 大于1.0 mm 19例 (17.3%)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41, P<0.05) 。

2.3 两组患者管腔狭窄比较

观察组患者管腔狭窄小于50%, 6例 (5.5%) , 大于50%, 13例 (11.8%) , 对照组患者管腔狭窄小于50%, 3例 (2.7%) , 大于50%, 2例 (1.8%)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32, P<0.05) 。

3 讨论

对于高血压患者, 其动脉多处于高应力状态, 内皮细胞的功能失调, 极易引起内膜受损, 影响内膜壁分泌血管活性物, 间接激活血小板, 血小板黏附而形成附壁血栓[2]。动脉粥样硬化属于一种动脉变性, 患者往往内中膜增厚, 而且还会出现钙化和纤维组织增生, 如果治疗不及时则会引发患者全身病变。

临床中患者出现的基本病变为动脉内膜脂质沉积, 而且会出现灶状纤维化, 最后会形成粥样斑块, 如果长期得不到治疗, 极易使患者的管壁变硬、管腔狭窄, 而且斑块内引发出血、斑块破裂和形成局部血栓, 严重时会导致脑血管意外出现。为了及时诊断, 早日治疗, 在临床中需要准确有效对患者进行诊断检查。

目前临床较多采取高频彩色超声对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诊断。已有研究发现, 高频彩色超声作为一种有效和快速的检查手段, 可以有效发现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对于一些非狭窄性动脉硬化斑块的位置也可以检查出来, 在检测时可以根据斑块回声的特征进行判断, 对于影像资料中反映的血流分布及充盈状态, 可以分析管腔内径变化产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患者在发病初期, 由于是早期阶段, 因此不存在管腔狭窄, 所以病变部位为内膜毛糙和IMT增厚。颈动脉的内膜层呈回声亮带, 中膜层呈暗带, 外膜层属于血管壁最外层, 表现为强光带。临床中认为斑块是指IMT厚度大于1.3 mm。近年来, 随着临床检验技术水平的提高, 把内膜毛糙和IMT增厚作为诊断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之一。这是因为, 在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过程中, 其首先出现病变的部位为内中膜增厚, 这种增厚往往会使得内膜粗糙, 长期累积可以形成斑块。

综上所述, 颈动脉粥样硬化其与高血压的发生紧密相关。高血压患者的血管结构和功能会出现早期改变, 其中最容易损伤的部位为颈动脉内膜, 高频彩色超声可以准确清晰地显示出动脉壁的结构, 对斑块特点及血管腔狭窄程度可以做出准确判断, 提高患者的诊断率。在本次研究中, 我们随机选取高血压患者110例, 并选取同期健康患者110例, 对其颈动脉采取高频彩色超声检查, 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内中膜厚度及管腔狭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明采取高频彩色超声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进行诊断, 诊断效果较为满意,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探讨高频彩色超声诊断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10例 (观察组) , 并选取同期健康患者110例 (对照组) , 对其颈动脉采取高频彩色超声检查, 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观察组大于对照组 (χ2=4.31, P<0.05) 、内中膜厚度 (χ2=5.41, P<0.05) 及管腔狭窄情况 (χ2=3.32, P<0.05) 。结论:采取高频彩色超声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进行诊断, 诊断效果较为满意, 适合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高频彩色超声,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

参考文献

[1]杨晓娟, 李丽霞, 王淑贤, 等.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滤过联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7, 19 (8) :476.

[2]乐道平, 林宇芳, 胡韶山, 等.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 2014, (22) :10-11.

[3]杨小波.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1, 18 (1) :35-37.

[4]杨林, 钟文旗, 彭爱民, 等.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2, 19 (2) :107-108.

[5]丁卫锋, 孔棣, 郭贤权, 等.血液灌流联合中药治疗兔急性胰腺炎并内毒素血症[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09, 15 (4) :440-443.

[6]覃岭, 彭杨, 陆德云, 等.大承气汤联合血液灌流对重症胰腺炎伴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J].四川医学, 2013, 34 (7) :920-922.

[7]黄克刚.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43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9) :124-125.

[8]盛丹虹, 吴思军, 齐玲, 等.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重症胰腺炎内环境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34 (20) :3008-3010.

[9]徐智会, 张文军.应用持续血液滤过加血液灌流早期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J].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 2014, 12 (1) :19-21.

[10]周秀华.血液灌流联合连续肾脏替代治疗高脂血症性重症胰腺炎的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 (下半月版) , 2012, 41 (24) :1282-1283.康患者中, 男61例, 女49例, 年龄39~80岁, 平均 (58±8) 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分布等方面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以纳入研究使用。1.2研究方法本研究中, 对两组患者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 探头频率保持在10 MHz, 检查时要求患者保持仰卧位, 并充分暴露颈部, 检查时需要先检查颈总动脉, 操作时先从锁骨内侧端横向进行检查, 然后顺着胸锁乳突肌外侧进行纵向检查, 同时还需要仔细对颈内、颈外动脉检查。检查时需要仔细观察颈动脉壁结构, 同时对粥样斑块的形态、大小、部位等探查, 观察管腔狭窄程度, 对内中膜厚度进行测量, 并计算管腔狭窄者的狭窄率。1.3治疗评价研究结束后对所有患者的检查效果按照如下标准进行比较: (1) 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比较。 (2) 两组患者内中膜厚度比较。其中正常颈动脉厚度均小于1.0 mm。 (3) 两组患者管腔狭窄比较。1.4统计学处理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组间比较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比较观察组患者斑块89例 (80.9%) , 其中扁平斑23例 (20.9%) , 软斑25例 (22.7%) , 硬斑28例 (25.5%) , 溃疡斑13例 (11.8%) , 对照组患者斑块30例 (27.3%) , 其中扁平斑7例 (6.4%) , 软斑8例 (7.3%) , 硬斑10例 (9.1%) , 溃疡斑5例 (4.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31, P<0.05) 。2.2两组患者内中膜厚度比较观察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小于1.0 mm 10例 (9.1%) , 大于1.0 mm 100例 (90.9%) , 对照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小于1.0 mm 91例 (82.7%) , 大于1.0 mm 19例 (17.3%)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41, P<0.05) 。2.3两组患者管腔狭窄比较观察组患者管腔狭窄小于50%, 6例 (5.5%) , 大于50%, 13例 (11.8%) , 对照组患者管腔狭窄小于50%, 3例 (2.7%) , 大于50%, 2例 (1.8%)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32, P<0.05) 。3讨论对于高血压患者, 其动脉多处于高应力状态, 内皮细胞的功能失调, 极易引起内膜受损, 影响内膜壁分泌血管活性物, 间接激活血小板, 血小板黏附而形成附壁血栓[2]。动脉粥样硬化属于一种动脉变性, 患者往往内中膜增厚, 而且还会出现钙化和纤维组织增生, 如果治疗不及时则会引发患者全身病变。临床中患者出现的基本病变为动脉内膜脂质沉积, 而且会出现灶状纤维化, 最后会形成粥样斑块, 如果长期得不到治疗, 极易使患者的管壁变硬、管腔狭窄, 而且斑块内引发出血、斑块破裂和形成局部血栓, 严重时会导致脑血管意外出现。为了及时诊断, 早日治疗, 在临床中需要准确有效对患者进行诊断检查。目前临床较多采取高频彩色超声对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诊断。已有研究发现, 高频彩色超声作为一种有效和快速的检查手段, 可以有效发现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对于一些非狭窄性动脉硬化斑块的位置也可以检查出来, 在检测时可以根据斑块回声的特征进行判断, 对于影像资料中反映的血流分布及充盈状态, 可以分析管腔内径变化产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患者在发病初期, 由于是早期阶段, 因此不存在管腔狭窄, 所以病变部位为内膜毛糙和IMT增厚。颈动脉的内膜层呈回声亮带, 中膜层呈暗带, 外膜层属于血管壁最外层, 表现为强光带。临床中认为斑块是指IMT厚度大于1.3 mm。近年来, 随着临床检验技术水平的提高, 把内膜毛糙和IMT增厚作为诊断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之一。这是因为, 在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过程中, 其首先出现病变的部位为内中膜增厚, 这种增厚往往会使得内膜粗糙, 长期累积可以形成斑块。综上所述, 颈动脉粥样硬化其与高血压的发生紧密相关。高血压患者的血管结构和功能会出现早期改变, 其中最容易损伤的部位为颈动脉内膜, 高频彩色超声可以准确清晰地显示出动脉壁的结构, 对斑块特点及血管腔狭窄程度可以做出准确判断, 提高患者的诊断率。在本次研究中, 我们随机选取高血压患者110例, 并选取同期健康患者110例, 对其颈动脉采取高频彩色超声检查, 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内中膜厚度及管腔狭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明采取高频彩色超声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进行诊断, 诊断效果较为满意,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周永昌, 郭万学.超声医学[M].5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6:568.

颈动脉彩色超声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2月-2013年2月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的患者64例, 男40例, 女24例。年龄42~80岁, 平均 (62.5±9.4) 岁。均经临床和影像学确诊为脑梗死。随机选取同期住院非心血管病患者64例, 其中男36例, 女28例, 年龄41~79岁, 平均 (63.5±7.2) 岁。2组病例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检查所使用的是美国GE公司生产的Vivid 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所使用的宽频探头频率为5~12 MHz, 因颈动脉位置表浅, 手法宜轻, 切勿加压, 否则易形成人为的管腔狭窄, 注意双侧对比。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 头部略后仰, 头部略偏向检查区对侧, 充分暴露检查一侧的颈部。沿胸锁乳突肌外缘纵切扫查, 依次显示颈总动脉近端中段及远端、颈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起始处及颈外动脉[3]。纵切扫查后, 将探头旋转90°, 沿血管走行做横切扫查。测量颈总动脉内径 (于分叉前2 cm处) 、颈内动脉起始处及颈外动脉内径于分叉处以远1.0 cm处;如果患者肥胖、颈部粗短, 可换低频率探头探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管腔狭窄程度及粥样斑块分型。

1.3 观察指标

颈动脉斑块的判断标准斑块定义[4]:局部IMT≥1.2mm;或比邻近部位厚0.5 mm;或大于等于邻近部位IMT值的1.5倍;或彩色图像显示血管腔某处彩色血流充盈缺损, 缺损面积≥10 mm。超声图像上根据其回声强度分为: (1) 扁平斑, 为颈部动脉内膜中早期少量类脂质沉积, 内膜不光滑, 局部隆起, 呈均匀低回声区; (2) 软斑, 随着病情发展, 纤维组织增生, 钙盐沉积, 声像图表现为斑块凸出于管腔内, 局部有强弱不均匀的混合回声或均匀的弱回声; (3) 硬斑, 由于斑块内存在钙化灶, 声像图呈现强回声, 后方可伴声影或显著的声衰减; (4) 复合斑块, 声像图表现为斑块表面呈不规则的轮廓, 边缘为低回声可伴有出血或血栓形成。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 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颈动脉硬化斑块检出率

脑梗死组51例检出硬化斑块, 斑块检出率79.69%, 对照组12例检出硬化斑块, 斑块检出率18.75% (P<0.05) 。

2.2 颈动脉不同部位硬化斑块检出率

颈动脉硬化斑块主要发生于颈动脉分叉处, 显著高于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斑块检出率。

2.3 两组斑块特征比较

脑梗死组软斑所占比率明显大于对照组, 而对照组扁平斑最多见, 见附表。

3 讨论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和多发的脑血管疾病。颈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脑梗死的机制有多种[5,6]: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破裂、脱落的斑块栓塞远端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面粗糙、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被激活, 形成血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断增大, 使远端的灌注压下降, 形成低灌注性脑梗死。本文显示:脑梗死组51例检出硬化斑块, 斑块检出率79.69%, 对照组12例检出硬化斑块, 斑块检出率18.75% (P<0.05) , 说明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有明显的相关性。此外, 本研究脑梗死组粥样硬化斑块以扁平斑、软斑及硬斑为多见, 溃疡斑较少, 说明临床上应对检测出软斑及溃疡斑的患者密切随访, 必要时进行早期干预性治疗, 以降低这部分患者脑梗死的发生率。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4例首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进行了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并与非脑梗死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4例脑梗死患者中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51例, 检出率达79.69%。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处。脑梗死组软斑所占比率明显大于对照组, 而对照组扁平斑最多见。结论 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存在与脑梗死的发生关系密切,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在早期检出斑块, 且方法简单、快捷、无创, 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对预防和治疗脑梗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脑梗死,颈动脉,临床分析

参考文献

[1]窦萍, 张淑敏, 尹建华, 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J].山西医药杂志, 2013, 42 (3) :281-283.

[2]王巍, 蔡海燕.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危险因素与斑块发生的关系[J].宁夏医学杂志, 2009, 9 (3) :110-112.

[3]耿建平.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 2013, 20 (4) :386-388.

[4]黄铮, 龚兰生, 施仲伟, 等.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好发部位及其超声分型[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1996, 12 (5) :34-37.

[5]张春梅, 吴长君, 郑森, 等.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脑血管栓子信号的超声研究[J].中国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8, 17 (2) :112-116.

颈动脉彩色超声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所采用的资料是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 与我院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78例, 并对其进行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男性患者44例, 女性患者34例子, 年龄范围46~48岁, 平均年龄58.6岁。对照组为在我院体检后确定为健康的体检者70例, 其中男性53例, 女性17例, 年龄范围60~72, 平均年龄58.3岁, 体检者经过检查后, 可排除其患有脑梗死、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

1.2 检查方法

检查所使用的是Alokaprosoud a1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患者采取的是平卧位, 头偏向对侧, 并且将需要检查的一侧颈部充分暴露出来, 然后对其从右到左进行呈纵向与横向的切线检查, 然后从锁骨上一直下探到颌角后方, 依次检查患者的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等。观察其中是否存在动脉斑块, 以及斑块的大小, 内膜情况, 是否存在回声等。然后测量动脉的内径, 判断患者动脉的阻塞情况, 内膜-中层的厚度情况等。

1.3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型

根据粥样硬化的程度, 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分成五型[1]。I型:主要特征为血管内膜增厚, IMT介于1.0~1.2mm之间;Ⅱ型:主要特征为官腔内已经出现了可见的粥样硬化斑块, 且官腔内中膜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增厚情况, IMT>l.2mm, 但是并未出现明显的官腔狭窄情况。Ⅲ型:主要特征为官腔出现轻度狭窄, 一般程度在20%~50%, 但对血流动力并无明显的影响。Ⅳ型:血管狭窄情况明显, 狭窄程度超过50%, 最高可达99%, 对血液动力有明显的影响。V型:血管因粥样硬化斑块完全阻塞, 血流无法通过血管[2]。

1.4 统计学方法

我们使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参数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在本文所选取的78例脑梗死管着, 经过超声检测, 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分型情况见表1。其中Ⅳ型中ICA处出现硬化的患者5例, BIF处出现硬化的患者4例, V型硬化斑块均出现在ICA起始处。从对照住的情况来看, 出现动脉硬化的共有7例, 占总人数的10%, 由此可见, 动脉硬化与脑梗死之间存在着正比例的关系, 脑梗死患者多数存在劲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经统计学处理, 两者存在着显著差异 (P<0.05) 。

3 讨论

脑梗死已经成为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一大杀手, 其基本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 过去认为,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主要发生在颅内动脉, 从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才是引起脑梗死的罪魁祸首之一, 其增加了脑梗死复发的风险因素[3]。从国外的研究资料来看, 颈动脉的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主要发病因素, 由于颈动脉处于人体表浅位置, 因此通过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可以极为方便地检测出血管内膜的情况, 以及血流动力的变化情况, 因此可以在早期发现问题[4]。

IMT表示的是颈动脉壁内膜与中膜复合体的厚度, 如果在检测过程中, 发现出现内膜和中膜变厚的情况, 则说明早期粥样动脉硬化已经形成, 从研究情况来看, IMT的增厚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加也有一定的关系[5]。从超声病理分型来看,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以分为4型: (1) 脂肪性斑块, 一般被称为软斑块。 (2) 纤维性斑块, 斑块出现了纤维化趋势; (3) 钙化性斑块, 斑块的凝结程度进一步加剧。 (4) 混合型斑块, 此类斑块往往伴随着溃疡或是斑块内出血, 情况较为复杂, 对血管壁造成严重的损伤。从现有文献的记载来看, 颈动脉IMT增厚远比血液内胆固醇含量增高更具有危险性。

总而言之, 采用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仪对于发现颈动脉的粥样硬化病变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 且该设备可以反复使用, 准确度高, 患者无痛苦。

摘要:目的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及斑块性质, 了解其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78例脑梗死患者和70例健康体检者两侧颈动脉的硬化程度、斑块性质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硬化程度及斑块发生率都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 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早期检出并确定斑块的性质, 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密切相关。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

参考文献

[1]黄铮, 龚兰生, 施中伟, 等.冠心病者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好发部位及超声分型[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1996, l2 (5) :34-37.

[2]张梅, 张运志.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的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2, 11 (3) :229-231.

[3]曾桄伦, 邵燕.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05, 18 (2) :1-3.

[4]白志勇, 李敬府, 杨玉杰, 等.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梗死发病的关系[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5, 21 (2) :226-228.

颈动脉彩色超声 篇9

(湖南省益阳市中心医院湖南益阳413000)【摘要】目的:探讨彩色B超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20例脑梗死患者(观察组)和同期年龄相同的120例体检者(对照组)的彩超结果等临床资料。结果 观察组120例脑梗死中查出软斑及混合斑84例,硬斑16例,内膜中层增厚无斑块10例,无斑块脑梗死10例,显示脑梗死以软斑及混合斑为主,所占比例远远高于硬斑。对照组120例,超声检查出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无斑块1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x2=214.815)。结论:及时准确的检测结果可提高病变治愈率,对防止斑块的形成对和防止脑梗死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可延缓脑梗死的发生与发展。【关键词】超声波诊断;彩色B超;脑梗死;颈动脉斑块;诊断价值【中国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441-01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olor B-mode ultrasonography on carotid plaque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diagnosis value.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120 case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same period in120 healthy persons of the same age ( control group) color results and other clinical information.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120case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in out soft plaque and mixed stain in 84 cases,16 cases of morphea, intima-media thickening without lesions in 10 cases,10 case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without plaque, soft plaque and cerebral infarction with display of mixed stains, the proportion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hard spot. The control group of 120 cases, ultrasound examination of the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ening without plaques of 17 patients, two groups compare difference to have highly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 x2 = 214.815). Conclusion: the timely and accurate detection results can improve the cure rate of lesions, prevent plaque formation and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is a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and can delay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cerebral infarction.【Key words】Ultrasonic diagnosis; Ccolor B-mode ultrasonography; Cerebral infarction;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 Diagnostic value腦梗死是临床上最多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之一,近些年来脑梗死患者人群逐年增加,而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最常见原因不是颅内而是颅外段颈动脉[1],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是引起脑梗死的主要病因及危险因素。由于超声检查的普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可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斑块,有效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范围、斑块形态、内部回声特点,对于不稳定斑块在尚未出现脑梗死的患者可预防性用药,预防脑梗死的发生,在临床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现总结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采用高分辨彩超对120例经CT和(或)MR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查。年龄48-85岁,平均61.3±4.2岁。超声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98例,其中以软斑及混合性斑占比例高,90%以上斑块发生在颈总动脉近分叉处,颈内动脉起始部,左侧多于右侧。随机选取本院同时期体检着120例,年龄50-82岁,平均63.2±5.4岁。超声检查出颈动脉粥样斑块17例。脑梗死组患者的诊断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标准。两组患者在年龄及伴随疾病方面分布平衡,具有可比性。1.2 方法 应用LOGIQ 7 9-13 MHz超声仪,探头频率9-12MHz,患者取平卧位,肩颈部垫枕,头后仰、偏向检查对侧,充分暴露检查一侧的颈部,沿胸锁乳突肌外缘纵切扫查,依次显示双侧颈总动脉(CCA)的近端、中端、远端至颈总动脉分叉处(BIF)及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起始段2-3cm,纵切扫查后,探头旋转90°,沿血管走形做横切扫查。测量后壁内膜中层厚度,回声强度,观察颈动脉有无斑块,斑块部位、形态、大小、表面是否有溃疡,明确斑块为向心性生长,根据斑块内部回声强弱分为硬斑、软斑、偏平斑块、易损斑块,其中软斑、偏平斑、易损斑块属于不稳定斑块。1.3 诊断标准 TMT 0.9-1.2mm为内膜增厚,TMT>1.2mm视为斑块形成。根据公式计算颈动脉狭窄率(狭窄率=血管最狭窄处管径/血管管径x100%)。将颈动脉狭窄率<30%定为轻度狭窄,30%-69%为中度,70%-90%为重度。根据组织病理学研究和斑块的影像学特点将斑块分为:内膜不光滑,回声稍增强,增厚,局部轻微隆起为偏平斑;低回声的脂质性软斑;强回声伴声影的钙化性硬斑块;回声强弱不均的溃疡混合性的斑块。2 结果观察组120例脑梗死中查出软斑及混合斑84例,硬斑16例,内膜中层无斑块10例,无斑块脑梗死10例,显示脑梗死以软斑及混合斑为主,所占比例远远高于硬斑。对照组120例。超声检查出颈动脉粥样斑块17例,颈动脉粥样斑块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x2=214.815),结果见表1。表1 两组颈动脉斑块彩超检查结果比较 n(%)3 讨论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及发展的过程中,动脉壁内膜是最早累及的部位,当斑块形成并突入官腔时,由于富含脂质或管壁应力的增大,斑块可发生破裂,暴露的脂质及胶原可激活血小板,启动凝血反应形成血栓,便形成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超声检查中发现脑梗死发生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呈明显得相关性,一般认为其与脑梗死、脑血栓形成,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存在密切联系,颈动脉粥样斑块引起脑梗死的可能有狭窄远端脑血流低灌注状态,当颈动脉轻度狭窄时,机体可通过侧支循环或扩张远端血管,降低周围血管阻力等自身调节机制使脑组织血流量不至于明显降低,随着狭窄的不断发展和末梢灌注压的不断下降,最终出现失代偿而引起末梢低灌流而导致脑梗死的发生[3,4]。颈动脉粥样斑块本身症状不典型,超声检查可早起发现颈动脉粥样斑块,评价斑块的稳定性,为预防性用药提供依据。颈动脉粥样斑块多发生于颈总动脉近分叉处,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段,颈外动脉起始段少见,左侧较右侧发生率高。斑块形态多不规则,可为局限性或弥漫性分布。斑块呈弱回声或等回声为软斑,斑块内部呈弱回声及强回声同时存在为混合性斑,软斑、混合斑稳定性差,受机械张力作用,发展快且容易发生斑块脱落,造成颅内血管栓塞;斑块纤维化、钙化、内部回声增强,后方伴声影为硬斑,硬斑贴壁性好,不易脱落,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差。颈动脉彩超不仅能清晰的显示血管内中膜(IMT)是否增厚,有无斑块形成,斑块形成的部位、大小,是否有血管管腔狭窄,管腔狭窄程度,有无闭塞等详细情况,并能进行准确地测量及定位,还能对检测到的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结果进行分析,其有助于临床了解血管狭窄情况,判断管腔狭窄程度,确定采用哪种治疗方法,术后观察病情,预防 脑卒中等。及时准确的检测结果可提高病变治愈率,对防止斑块的形成和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可延缓脑梗死的发生。 参考文献[1]华扬.实用颈动脉与颅脑血管超声诊断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79.[2]王星,吕玲经,周建房,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5,9:885.[3] 樊丽花, 李建生.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12:61.[4]王久武,徐艳. 颈动脉彩超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J];医师进修杂志;2004,13:80.

颈动脉彩色超声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45例 (设为观察组) , 其中男30例, 女15例, 年龄 (55.3±6.7) 岁。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群45名 (设为对照组) , 男28名, 女17名, 年龄 (57.0±7.3) 岁。对照组人员均知情同意, 且无心血管疾病。两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大体一致。

1.2 仪器和方法

所用仪器为P h ilips IE 3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采用线阵探头, 探头频率7~10M H z。超声检查及读数均由专人操作, 采用单盲法, 超声检查前操作人不知对象是否为冠心病患者。取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 略向后仰, 充分暴露颈部, 纵、横连续扫查颈总动脉处 (CC) 、颈动脉分叉处 (B IF) 、颈内动脉处 (IC) 和颈外动脉处 (E C) 。1.3指标观察纵横向观察颈动脉CC、B IF、IC和E C各处, 测量内膜面到中膜与外膜交界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即为IM T) 。同时观察有无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以及斑块的大小、形态。采用国内通用标准, IM T≥1.0m m为增厚, 每个位置连续测定三次, 取平均值。斑块定义为IM T>1.2m m, 局限性回声结构突出管腔, 回声可不均匀或伴声影。观察冠心病和对照组患者CC、B IF、IC和E C各处斑块情况, 若发现斑块, 横纵向冻结图像, 并测量其厚度, 若在同一动脉段发现多个斑块, 记录斑块数目, 并测量最大斑块厚度。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 P S S 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颈动脉平均IM T增厚情况 (表1)

由表1可见, 颈动脉平均IM T增厚阳性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0.97, P<0.01) 。

2.2 两组颈动脉各处IM T厚度及斑块发生情况 (表2)

观察组斑块阳性率77.8% (35/45) , 高于对照组的4.4% (2/4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9.98, P<0.01) 。由表2可见, 观察组患者CC、B IF、IC、E C各处IM T增厚程度均大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细胞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对其进行早期的检测和干预, 可以大大减少危险事件的发生。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作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价格昂贵, 需要相应的配套设施及技术条件, 同时作为有创性检查, 对患者存在一定的选择性,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项技术普及[5]。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一种无创检查, 费用较低, 近年来受到广泛应用。我们对颈动脉部位进行超声检查, 原因在于颈动脉处于身体表浅位置, 易被超声检测。同时, 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 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6]。因此, 颈动脉可作为一个体表窗口, 来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无和病变程度[7]。

动脉粥样硬化致病因素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动脉壁尤其是内-中膜发生脂质, 复合碳水化合物和血液成分的灶状沉积, 平滑肌细胞增生和胶原纤维增多, 同时伴坏死及钙化等一系列病理改变[8]。当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时, 均为内膜先受累, 继而侵害中膜, 引起内中膜增厚, 甚至斑块的形成[9]。超声检测发现动脉粥样斑块能直观证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存在, 但并不是所有动脉粥样硬化者均能检测到粥样斑块, 因为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仅表现为血管壁增厚[10]。因此, 通过超声检测血管壁增厚情况, 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预防有更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研究表明, 血管IM T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标志。同时, 颈动脉IM T与心肌梗死、脑卒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直接相关[11]。因此, IM T增厚可作为早期反映冠心病的独立预测指标。周跟东等[12]对8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 发现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 颈动脉IM T和斑块发生率随之增高。本研究结果显示, 45例冠心病患者中, 40例出现IM T增厚现象, 明显高于对照组。

本研究发现IM T增厚多发于颈总动脉及分叉处, 其次为颈内动脉段, 颈外动脉较少见。这种分布状况可能与颈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有关。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 IM T的改变一般早于斑块的发生。因此, 本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IM T增厚率为88.9%, 而其斑块阳性率为77.8%, 二者均高于对照组, 上述现象说明可能与观察组对象为冠心病患者有关。

摘要:目的 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 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简称冠心病) 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45例冠心病患者, 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45名与观察组患者年龄相当的健康志愿者, 设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两组对象进行颈动脉IMT检查。结果 观察组颈动脉平均IMT增厚阳性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CC、BIF、IC、EC各处IMT增厚程度均大于对照组, 且斑块阳性率前者高于后者,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观察组患者颈动脉IMT增厚阳性率及斑块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上述现象表明可能与观察组对象为冠心病患者有关。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

参考文献

[1]徐星娥, 卢亮.银杏叶提取物合香丹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 2010, 17 (5) :63-64.

[2]许竹梅, 赵水平, 范平.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0, 8 (2) :165-168.

[3]周莉, 姜静.超声评价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粥样斑块与冠心病的关系[J].西部医学, 2010, 22 (1) :142-143.

[4]赵英.超声评价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与冠心病的相关性[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 (8) :5-9.

[5]刘吉莉, 孙欣.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超声测定 (附60例报告) [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0, 11 (5) :330-332.

[6]何垚, 秦石成, 程安玲, 等.颈动脉粥样硬化及主动脉瓣钙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9, 25 (5) :489-491.

[7]赵向东, 徐晤, 连美玲, 等.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检测[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6, 20 (8) :561-562.

[8]刘虹, 徐庆科, 管军.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血清炎症因子与冠心病关系[J].齐鲁医学杂志, 2010, 25 (6) :494-495.

[9]杨益春, 成爱琴, 杨松, 等.颈动脉超声对冠心病的预测应用价值[J].中外医疗, 2009, 28 (35) :14-16.

[10]杨剑, 马宏伟, 庄忠俭, 等.颈动脉超声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J].上海医学影像, 2009, 18 (3) :216-218.

[11]O'leary DH, Polak JF, KronmalR A, et al.Carotid artery intima and media thicknessasa riskfactor for my ocardial infarction and stroke in older adults[J].N E ng lJ M ed, 1999, 340 (1) :14-22.

上一篇:双语教学探讨下一篇:急性心肌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