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术后放疗

2024-10-29

乳腺癌术后放疗(共9篇)

乳腺癌术后放疗 篇1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重要的手段就是放疗。乳腺癌患者术后会发生形体改变,接受放、化疗治疗时,出现的不良反应为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与压力,使患者生活质量受到影响。临床护理中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可以使改善患者忧郁与焦虑的不良情绪,更好的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早日康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2014年收治的乳腺癌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30例患者均为女性;患者年龄在34~60岁,平均年龄(48.2±2.5)岁;有18例为左侧乳腺癌,有12例为右侧乳腺癌。30例患者均经病理诊断分期,以标准根治术进行放射治疗。

1.2 放疗护理

1.2.1 放疗前护理

定位摆位:护理人员和患者的交流用语要文明,态度要真诚,了解患者需求,解答患者关心的问题。放疗时,患者要在乳腺托架的垫中端坐,保持胸部的挺直朝后直接仰卧在乳腺的托架上,将头转向朝着健侧,对头盘调整后,再调节立柱的高度,照射区域要保持充分的暴露。当患者固定好体位后,指导患者坐起重复动作,保持体位可以重复照射,防止体位受到牵拉难重复。以画野药水对患者体表需要照射野中心线和延长线等描画,对乳腺托架数据进行观察和记录[1]。

宣传教育:患者在陌生环境下很容易有紧张和恐惧的情绪,所以,放疗护理人员要为患者讲解放疗中心环境、设备与技术。使患者清楚乳腺癌术后放疗作用、原理和方法。护理人员还要告知患者放疗中可能出现的副作用,采取何种应用方法,鼓励患者主动积极的进行治疗,恢复康复的信心。

1.2.2 放疗时护理

摆位指导:护理人员要记录乳腺托架数据,指导患者根据定位动作仰卧,使激光线和患者体表的标记线能够一致,若有不完全重合时,可以进行微调,对患者体位调整时,避免对皮肤的牵拉。尊重患者特殊情况,为患者认真解释这种方式的原因,可以集中安排乳腺癌患者治疗,可以使患者间互相交流和鼓励[2]。

常规护理:保护好患者照射野处皮肤,指导患者穿着宽松和柔软的内衣,避免皮肤受到摩擦或潮湿等刺激。照射野标记要由医生标记清楚,患者照射野内不可以粘贴胶布或者涂抹碘酒,患者局部清洗时也禁止以碱性肥皂类清洗,如果照射野有红斑或刺痒,禁抓挠,避免局部皮肤出现损伤。放疗时体位摆好就要保持不变,使放疗准确性得到保证。指导患者完成上肢抬举和旋转等动作。患者放疗期忌戴乳罩防止放射野皮肤受到损伤[3]。

1.2.3 放疗后护理

放疗结束,护理人员可以使用乙醇把患者体表标记线擦掉。同时,经指导患者保持舒畅的心情,多休息,调节饮食,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注意放疗部位皮肤护理,定期回医院复查。

2 结果

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放疗。未发生严重的皮肤反应,也未出现放射性肺炎和放射性食管炎等并发症。

3 讨论

乳腺癌作为一种恶性肿瘤,严重的危害了妇女的健康。放疗是乳腺癌术后常见的治疗方法,由于乳房容易发生移动,术后上肢很难抬高和外展,造成患者体位改变。乳房由于解剖结构和位置的影响,在体位摆位与照射上都有很大的难度,以乳腺托架对患者和床面进行调节,选择令患者感觉舒适与容易重复性体位,减少肺部的受照体积。

工作人员需要保持高度责任心和操作技术,才能实现高质量投照。患者不良情绪会抑制免疫功能,使癌细胞更活跃,进而使病情恶化。患者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可以有效辅助治疗,所以,一定要注意心理因素对患者治疗和康复影响[4]。

心理在乳腺癌发病病因中有一定的作用,对癌症治疗和康复中也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患者生存期与生存质量和患者心理状态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工作人员一定要具备同情心与责任感,通过有效治疗和护理措施,为患者疏导不良心理,减少患者痛苦的同时,还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体位的精确固定,在放疗前、放疗中与放疗后都增加有效的护理措施,使患者可以更深入的了解肿瘤,了解放疗治疗,了解心理因素对疾病康复的影响。使患者能够主动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使化疗可以顺利完成,使临床治疗效果与预后得到有效提高。

摘要: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术后放疗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4年收治的乳腺癌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30例乳腺癌患者给予放疗护理和健康教育,分析30例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放疗。结论:对乳腺癌患者放疗增加护理干预,可以保证患者顺利的完成放疗。

关键词:乳腺癌,放疗,临床护理

参考文献

[1]张彩云,于瑞彦.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负性心理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11):1322-1323.

[2]胡克莹,陈颖,姚霞.乳腺癌患者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2,7(29):95.

[3]薛璟.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和认知态度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11):1637-1639.

[4]白振菊,李秀玲.团体心理治疗对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9):1367-1369.

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体会 篇2

【关键词】乳腺癌;根治术治疗;放疗

术后辅助治疗能有效降低局部和区域淋巴结的复发率。术后放疗前应充分了解术前患者的肿块大小、部位,与周围有无粘连,皮肤改变情况,腋淋巴结大小、数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腋淋巴结的转移数目及阳性比例。选取2012年6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患者30例放射治疗方法效果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患者30例,年龄47~76岁,平均57岁。左侧乳腺癌12例,右侧乳腺癌18例。

1.2 方法 原则上伤口拆线愈合良好后即可放疗,以术后6周内为佳。延迟后照射仍有价值。根据手术部位和临床分期制定照射野及加速器能量。

2 结果

30例乳腺癌患者均完成放疗,提高生存率,降低复发率。25例均有不同程度乏力,食欲差,10例发生血象变化。10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48%

3 讨论

随着放疗技术的提高及全身治疗在乳腺癌患者的广泛应用,术后放疗对生存率的影响需重新认识。以往的文献大多认为术后放疗对提高生存率无益[1]。其原因是:照射技术落后使心肺疾病死亡率上升,抵消了放疗带来的生存率的提高;剂量偏低,范围过多,影响疗效;对潜在远处转移者未加用化疗。

目前乳腺癌被认为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术后普遍接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在这种前题下,术后放疗主要适用于局部和区域淋巴结高危复发(25%~40%)的患者。包括:T3及 T4者;腋淋巴结阳性≥4或病理证实转移性淋巴结占检查淋巴结总数一半以上;1~3个腋淋巴结阳性,但腋窝清扫不彻底;1~3个腋淋巴结阳性而腋窝清扫彻底者是否也行术后放疗,尚需进一步评价。原发灶位于乳房中央或内侧,≥3cm,尤其有腋淋巴结转移者。

锁骨区是乳腺癌照射的必须靶区,腋淋巴结阳性时,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率为20%~26%,阴性时只有5%。对腋淋巴结阳性的病例,预防性区域照射可降低区域淋巴结复发率。乳腺癌根治术后腋淋巴结阳性,未作区域放疗最终有20%~25%的病人出现锁骨区复发,而放疗者复发率为2%~7%。照射条件及剂量,采用Co60或加速器4、6、8MV X线和适宜能量(12、16MeV)电子束,各给一半剂量,总量50Gy/5w。深度在锁骨上窝水平,按前后径的1/3深度计算。常规分割每次1.8~2Gv,每周5次。

胸壁野是乳腺癌术后有照射指征者的必须靶区。胸壁是乳腺癌最常见的局部复发部位。一旦发现胸壁复发,无论经过何种治疗,90%的患者最终会出现远处复发。胸壁照射对减少胸壁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有重要意义。对Ⅰ、Ⅱ期乳癌根治术后胸壁照射作用进行了临床研究。Ⅰ期病人术后单独照射淋巴引流区5年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83%及58%,加照胸壁者依次为90%及74%。Ⅱ期病人术后单独照射淋巴引流区者5年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54%及36%,而加照胸壁者依次为71%及49%,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因此,术后放疗时将胸壁作为必须靶区有可能提高疗效。射野范围在上界与锁骨区野下界相接,内界与内乳野相接,下界在乳房皱襞下2cm,外界腋中线[2]。应包括根治术时手术游离区。下界和外界应根据情况变动。照射条件及剂量可用6~9MeV的电子线,垂直于胸壁照射。选择能量前应用B超测定胸壁厚度,常规照射每周5次,每次1.8~2Gy,总量40~45Gy,4~4.5w。如无电子束,可用Co60或高能X线,但必须用切线照射,精心设计保护肺组织不受损伤。

腋窝根治术后的争议靶区。腋淋巴结阳性率受原发肿瘤大小的影响,T1患者腋淋巴结阳性率为15%~30%,T2为48%,L3~4时则达70%以上。如腋淋巴结≥2.5cm或者融合時,其组织学阳性率达90%以上。由于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时,腋淋巴结易清除,腋窝区控制满意,复发率低,仅占局部复发的5%。以前将腋淋巴结阳性≥4个作为腋窝照射指征,目前存在很大争议。术后腋窝放疗对降低复发收益不大,也不增加生存率,而且还会导致同侧上肢水肿等并发症明显增多,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故不建议行腋窝放疗。射野范围为一般设锁腋野同时照射,上界和内界与锁骨区野相同,下界在第二前肋骨端,外界应包括腋窝在内。照射条件及剂量同锁骨区野[3]。但锁骨上区剂量参考点为皮下3cm,而腋窝剂量参考点为腋窝前后径中点,不足剂量通过腋后野补充。

【参考文献】

[1] 蒋国梁,主编.现代肿瘤放射治疗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559-567.

[2] 沈镇宇,绍志敏.乳腺肿瘤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28-233.

乳腺癌术后放疗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32例乳腺癌在手术后自愿接受放疗的患者。全部患者均为女性, 年龄26~76岁, 平均年龄47岁, 经过临床和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 其中有10例做了乳腺癌根治手术, 18例做了改良根治手术, 4例为保乳手术。32例乳腺癌患者在术后全部均为初次接受放射治疗, 照射25次为1个疗程, 5次/周。

1.2 护理方法

1.2.1 放疗前护理

(1) 大多数患者对于放射治疗比较陌生, 对于放射治疗认识不够, 且了解到放射治疗会带来较多的不良反应, 如外形变化等, 容易产生焦虑、恐惧情绪, 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护士应该及时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 在行动上和心理上都给予患者支持与鼓励, 认真倾听患者的倾诉, 向患者讲解放疗相关的知识和放疗期间要主要的事项,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 护士应该采用不同的方式尽量减轻患者的疼痛度, 使患者更好地对抗疾病。 (2) 当患者食欲下降而不进食时, 护士应该向患者提出建议并告知患者营养与身体恢复有重要的关系, 使患者认识到营养的重要性, 并多鼓励患者食用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 但是不要吃生、冷、硬的食物。对于营养不够的患者可静脉补充营养或者采用胃管为患者输入营养。

1.2.2 放疗中护理

放疗环境要保持空气清新, 预防感冒。患者在放疗期间穿着要宽松, 最好穿棉质衣服, 保持照射野皮肤的洁净、干燥, 不戴胸罩, 以防摩擦皮肤[2]。此外, 外出的时候尽可能穿长袖衣服或者打伞, 避免阳光照射造成皮肤感染[3]。在放疗期间要定期监测血像变化, 每周为患者检测血常规, 密切观察血象变化, 留意患者的大小便颜色和性质, 有无内脏出血等, 如果发现有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医师进行处理。

1.2.3 放疗后护理

化疗后皮肤恢复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 认真指导患者正确护理皮肤, 因为在放疗后皮肤纤维化, 会有不同程度色素沉着, 要指导患者洗澡时体表不可用力擦拭, 防止损伤皮肤[4,5]。同时在放疗后要积极进行功能锻炼, 心情要舒畅, 注意休息, 防止阳光曝晒和风吹雨淋。

1.2.4 并发症护理

(1) 放射性肺炎:因为肺部距离胸部较近, 所以在放射过程中肺部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放疗后一般都会发生放射性肺炎, 临床表现一般为咳嗽、发热等[6]。因此在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或雾化吸入治疗肺炎的同时也要鼓励患者多饮水, 做好生活护理, 密切关注患者的体温变化, 如果出现发热应该给予卧床休息, 进行物理降温。 (2) 骨髓抑制护理:放疗期间要定时检查血常规, 观察WBC及PLC的变化, 遇到异常就立即报告医生, 停止放疗。在放疗病室要保持通风, 减少探视, 注意个人卫生, 避免其他并发症发生。 (3) 放射性皮炎:放疗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放射性皮炎, 如果在护理方面做不好会加重皮炎的病情, 甚至出现继发性感染。对于轻度的放射性皮炎可以轻拍按摩, 涂上抗过敏药物。出现水泡可以用无菌注射针吸取泡液, 局部涂上烧伤膏等保护创面。

1.2.5出院指导

护士对准备出院患者做好卫生方面的宣教工作, 嘱咐患者生活要规律, 放疗后身体免疫力会有所下降, 指导多进食高维生素高热量食物, 全面补充营养, 平时要坚持做好肢体功能锻炼, 增强自身抵抗力, 但不要疲劳运动, 注意多休息, 定期回医院复查。平时要进行自我检查, 如果发现有异常及时来医院检查, 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2 结果

本组32例患者在化疗期间都有不同程度的食欲下降、乏力等症状, 实施放疗护理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 并且还能减少并发症症状, 利于患者有着良好的心态对待自己的疾病, 对护理知识有了深入了解, 顺利完成整个放射治疗。

3 讨论

大多数人对于恶性肿瘤都持有谈癌色变的态度, 乳腺癌在现代社会是比较常见的疾病, 放射治疗是乳腺癌手术后患者治疗的主要手段, 术后放疗可以降低局部的复发率。对于放疗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并发症如何有效护理是治疗得以顺利完成的关键, 健康教育、生理和心理上的护理可以减少患者的负面思想, 还可以减轻并发症发生[7]。因此术后放疗护理对乳腺癌患者预防肿瘤复发、改善预后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有效的护理措施更是保证治疗能够顺利完成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沈镇宇, 邵志敏.乳腺肿瘤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228-233.

[2]陈秀萍, 詹冬梅.乳腺癌术后放疗54例心理障碍及护理对策.齐鲁护理杂志 (下旬刊) , 2012, 18 (15) :76-77.

[3]赵玉霞, 徐波, 刘建芬, 等.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现代护理, 2006, 12 (8) :687.

[4]马双连.临床肿瘤护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3:189.

[5]牟桂青, 许丽峰, 杨滢.乳腺癌术后放疗58例皮肤反应的预防及护理.齐鲁护理杂志, 2009, 15 (14) :35.

[6]徐燮渊, 俞受程, 曾狄闻.现代肿瘤放射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0:725.

乳腺癌术后放疗 篇4

关键词局部晚期宫颈癌手术术后放疗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5.087

资料与方法

2004~2007年收治局部晚期宫颈癌43例行子宫广泛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及术后放疗,年龄28~66岁,平均46.8岁,其中Ⅰb223例,Ⅱia14例,Ⅱb6例。病理,鳞癌41例,腺癌2例。组织学分级Ⅱ级37例,Ⅱ至Ⅲ级4例,Ⅲ级2例。

手术方法:43例患者均行规范化子宫广泛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其中主、骶韧带切除3~4cm,阴道3~5cm。术后放置盆腔腹膜外引流管,创面均喷涂生物蛋白胶。

术后放疗:术后放疗时间于拔尿管后半个月开始。41例行全盆腔6mevX线照射,加速器体外放疗,每周5次,每次2野,前后对穿照射。DT/次180~200cGy。全盆腔4000cGy后,中央挡铅,保护直肠和膀胱,使总量达4600cGy。另2例加用铯137腔内后装放疗3次,全盆3000cGy后,中央挡铅,使外照射总量达4600cGy,腔内放疗每周1次,每次600cGy,总量1800cGy。

结果

手术情况:手术用时3.5~5.6小时,平均4.5小时。失血量300~1500ml,平均544ml。7例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术,术后留置尿管时间7~14天,平均10.8天。盆腔腹膜外引流拔管时间3~10天,平均5.6天。术后病理阴道切缘及宫旁切缘均未见癌。淋巴结转移5例,均为髂内、髂外及闭孔淋巴结转移。

术后并发症:淋巴囊肿5例,无输尿管膀胱直肠损伤及瘘的发生,无尿潴留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近期疗效:随访0.5~4年,2例中心型复发于术后两年内死亡,余无复发及转移。无瘤生存率95.3%(41/43)。

放疗反应表现:①局部反应2例腔内后装治疗患者,阴道黏膜充血水肿,无出血及糜烂。②全身反应在体外放疗过程中具有不同程度的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反应相对不明显。经过抗炎对症支持治疗可缓解。4例出现白细胞下降至(3000~3200)×109/L,予重组粒细胞刺激因子100~150mg,皮下注射,每日1次,升血治疗,均按时完成放疗。

讨论

手术是治疗早中期宫颈癌的主要手段,手术适应证在Ⅱb早之前,局部晚期宫颈癌临床分期往往难以决策,这时应划入较早期[1]给病人提高手术机会。子宫广泛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手术创面大,操作时间长,术中失血多,局部晚期宫颈癌手术风险就更大。7例患者由于术中失血量较多,或术前考虑到术中可能失血较多,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术。双侧结扎髂内动脉能够使宫颈癌术野清晰,失血减少,时间缩短[2]。其余未常规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术。

术后出现5例淋巴囊肿,发生率11.6%。本资料术后淋巴囊肿发生率处于较低水平,考虑和充分的腹膜外引流5~6天有关。术中常规使用生物蛋白胶,减少淋巴液的引出。

影响宫颈癌预后的因素主要有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受侵犯的范围、流体大小等。本资料病理阴道及宫旁切缘切净,采用术后放疗的主要目的是控制淋巴结转移癌及局部可能残存的亚临床肿瘤,减少盆腔复发,提高生存率。术后放疗的总剂量没有根治性放疗大。近期疗效,无瘤生存率较高,为95.3%(41/43)。

综上所述,认为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手术治疗必须仔细、耐心、大胆,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精细的手术技巧,才能给病人提供理想的根治切除,避免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合理地应用术后放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无瘤生存期,降低复发率,从而提高疗效,并且避免严重放疗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中国抗癌协会编.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18.

乳腺癌术后放疗 篇5

本文在以往研究基础上,探讨年龄等因素与早期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之间的关系,明确影响早期乳腺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LRR)的风险因素,同时探讨术后放疗对早期乳腺癌LRR的意义,以期为乳腺癌的术后治疗提供指导意义。

1 早期乳腺癌术后LRR相关危险因素

早期乳腺癌多年来备受关注,主要基于其较高的术后复发率。因此,明确影响LRR相关危险因素对术后治疗方案的选择等有重要指导意义,能够有效提高诊断率、患者生存率和生存年限。近年来,年龄、绝经水平、T分期、原发肿瘤大小和象限、病理分级、脉管侵犯、淋巴结阳性个数、淋巴结清扫数目、阳性淋巴结转移比率、分子标志物水平与LRR之间的相关性受到广泛关注。

1.1 年龄

研究认为年龄是影响早期乳腺癌局部复发的相关因素之一,年轻患者具有较高的局部复发风险[1,2,3,4,5,6],可能是由于其肿瘤更有侵袭性,且S期细胞比例相对更高,淋巴血管受侵危险性增加,ER(-)比例更多等从而导致局部复发风险升高[4]。Voogd等[6]研究证实年龄≤35岁乳腺癌患者的局部复发风险是≥60岁患者的9.24倍。Truong等[7]也证实了相似的研究结果,提示年轻患者具有相对较高的LRR水平。但是,部分研究认为年龄并不是局部复发的风险因素[8,9]。Rapiti等[10]通过对年龄≤35岁、36~<50岁及50~69岁三组进行分析,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式后认为年龄并不是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因此,年龄是否影响患者术后的局部复发尚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1.2 绝经水平

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妇女绝经水平与早期乳腺癌术后复发率呈现一定的相关性。Yates等[11]通过对1065例1~3个淋巴结阳性患者行多因素分析,提出绝经状态与胸壁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特异性病死率相关,绝经后与绝经前患者比较,胸壁复发相对风险为0.4。相似的研究表明,绝经前复发率约为绝经后的3倍[12],提示绝经前患者比绝经后患者有更高的局部复发率。

1.3 T分期、原发肿瘤大小及肿瘤部位

乳腺癌T分期是指按照原发癌瘤长径大小对疾病发展程度进行的分期,与其预后息息相关。研究发现,与T1期早期乳腺癌患者相比,T2期4年局部复发率约为前者的3倍[2]。张玉晶等[13]证实,早期乳腺癌根治术后T1期5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明显高于T2期,提示T2期患者局控率较差。

大量研究表明,原发肿瘤相对较小的患者局部复发率较低。Cheng等[2]认为肿瘤大小≥3 cm者局部复发风险为<3 cm者的5.04倍;此外,Zhang等[14]通过对126例中危乳腺癌患者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肿瘤大小≥2.5 cm的局部复发率是<2.5 cm的15倍。

此外,研究显示,肿瘤的部位也与术后复发有一定的相关性。与外象限者比较,肿瘤位于中央区/内象限者复发率较高,分别为22%和14%,明显高于外象限复发率[5,12]。

1.4 病理分级及脉管侵犯情况

肿瘤病理上分Ⅰ、Ⅱ、Ⅲ级,有研究报道肿瘤病理分级是重要的预后因素,组织分级越高,越易诱发LRR。Truong等[5]发现,病理分级Ⅲ级患者5年局部复发率明显高于病理分级Ⅰ、Ⅱ级患者。Truong等[7]证实,病理Ⅲ级患者10年LRR是病理Ⅰ、Ⅱ级患者的3倍。

脉管侵犯是恶性肿瘤常见的病理特征,被认为与多种肿瘤的预后相关。肿瘤通过侵犯淋巴管及血管形成微转移,并最终在远处形成临床可见的转移灶。单因素分析发现,早期乳腺癌有无脉管侵犯的4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5.4%和7.9%,提示有脉管侵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相对无脉管侵犯者来说具有较高的局部复发率[2,15]。

1.5 淋巴结阳性个数、淋巴结清扫数目及阳性淋巴结转移比率

Wu等[8]认为在未行术后放疗组中,阳性淋巴结数目为2~3个者局部复发风险为1个者的2.052倍。Tai等[16]研究证实,阳性淋巴结为1、2的患者有相似的疾病特异性生存率,而阳性淋巴结为3的患者疾病特异性生存率相对较差。

腋窝淋巴结清扫和检测彻底程度影响对术后辅助治疗如放射治疗的选择,从而影响对预后的判断。研究显示腋窝淋巴结清扫数目≥10个和<10个者比较,腋窝淋巴结清扫数目<10个的患者LRR率明显增高[12,17,18]。

一些研究认为阳性淋巴结转移比率比淋巴结阳性个数能更好地预测早期乳腺癌患者局部复发。研究表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情况是早期乳腺癌局部复发的重要预后指标,也是选择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19]。

1.6 分子标志物水平

随着乳腺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发展,分子标志物在预后监测及指导临床用药中的作用日益重要。近期研究证实,分子标志物水平与早期乳腺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呈现一定相关性。目前和乳腺癌局部及区域性复发相关的常见分子标志物包括: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细胞增殖标记抗原Ki67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等。

研究认为ER(-)患者有较高的LRR风险[20,21]。Nguyen等[22]也通过多因素分析证明,与ER阳性HER-2阴性(luminal A型)相比,HER-2过表达型发生局部复发的风险为9.2倍。Millar等[23]依据5项生物学标志物(ER、PR、HER2、CK5/6、EGFR)对498例保乳术后联合放疗的乳腺癌患者进行分子分型分析,发现基底细胞型和HER2阳性的患者LRR率较高。因此,分子标志物水平可以作为术后预测局部及区域复发风险的指标[24]。

2 术后辅助放疗的意义

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放疗曾一度有争议,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乳腺癌术后辅助放射治疗不但可以显著改善局部控制,而且对患者全身治疗具有重大意义,有助于延长患者的生命。近期研究认为,术后放疗能够降低T1~2期乳腺癌患者的局部复发率,建议对有以下情况的患者积极考虑进行术后放疗,如肿瘤局切术后及绝经前、肿块位于中央区或内象限、淋巴结清扫数<10个等,可降低影响肿瘤复发的高危因素,从而降低术后复发的概率[13]。

2.1 术后放疗对根治术治疗的意义

研究发现早期乳腺癌根治术后辅助放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局部控制率,降低死亡的风险,一般选择的部位为胸壁和锁骨上淋巴结。Mac Donald等[25]回顾分析238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伴有1~3个淋巴结阳性患者,结果显示,术后放疗显著提高局部控制率及无病生存率。Cosar等[26]证实与未接受术后放疗患者相比,接受术后放疗患者的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明显提高。乔学英等[27]对434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术后放疗不仅能够提高T1~T2N1期乳腺癌患者的局控率、无病生存率,还可提高患者的总生存率。

2.2 术后放疗对保乳治疗的意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保乳术式得以广泛开展。早期乳腺癌研究协作组(early breast cancer trialists collaborative group,EBCTCG)的研究表明,乳腺保留手术后的放射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淋巴结阴性和阳性患者的15年病死率[28]。金冶宁等[29]也证实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综上所述,患者年龄或月经状况、T分期、原发肿瘤大小和象限、病理分级、脉管侵犯、淋巴结阳性个数、淋巴结清扫数目、阳性淋巴结转移比率、分子标志物水平等因素与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局部及区域复发息息相关。此外,与单独依靠保乳治疗或根治术治疗相比,结合术后辅助放疗能够显著提高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的局部控制率、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明显降低LRR率。因此,辅助术后放射疗法对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摘要: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一种恶性肿瘤,术后局部区域复发(LRR)严重影响了早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因此,明确影响术后LRR的相关危险因素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阐述了年龄、绝经水平、T分期、原发肿瘤大小等方面危险因素与早期乳腺癌术后复发的关系,同时探讨术后放疗在早期乳腺癌预后复发中的意义,以期为早期乳腺癌预后复发的诊治提供指导意义。

乳腺癌术后放疗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医治的123例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按护理方法的不同设为对照组 (55例) 和研究组 (68例) 。前者年龄23~55岁, 平均 (35.97±2.39) 岁, 已婚30例, 未婚25例, 28例为双侧乳腺癌, 27例为单侧乳腺癌;后者年龄26~53岁, 平均 (36.15±2.58) 岁, 已婚36例, 未婚32例, 34例为双侧乳腺癌, 34例为单侧乳腺癌;两组上述各项基线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均使用直线加速器进行放疗, 采用6mv-x线对胸壁野进行照射, 将其垂直固定在野照射的锁骨上野, 照射次数为13~15次, 每次26~30 Gy, 约2.5~3周, 高能电子束为6 Me V, 当9 Me V照射时, 约10~12次, 每次20~24 Gy, 约2~2.5周, 均采用特制的乳房托架进行体位固定。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研究组行全程优质护理, 具体方案如下。 (1) 术前护理。①入院护理:第一, 提供较好住院环境, 向患者讲解其主管医师、病友及责任护士等, 加强护患交流;第二, 由于受乳房切除后不良因素影响, 大多患者易出现绝望、抑郁及抵触情绪, 为此, 需依据临床实际情况, 安慰、关心患者, 尽可能满足其需求;②术前准备:首先, 在病房内建立陪检与告知制度, 在进行各项检查与操作前, 为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检查与操作目的、方法, 注意事项, 引导患者积极配合;其次, 安排专门陪同人员与其进行后续辅助检查, 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术前依据患者情况开展健康宣教, 让患者认识到手术治疗的安全性与重要性, 并向患者讲述以往治疗成功的案例。 (2) 术后护理。①疼痛护理:因乳腺癌切除术具创面大、切除范围广特点, 患者在术后产生疼痛较严重;此外, 由于乳房缺失导致患者心理压力增大, 出现紧张、烦躁等负面情绪, 使得耐受力降低, 为减轻术后疼痛, 护理人员需加强观察, 及时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 术后可适当指导采用镇痛泵, 若镇痛泵效果不佳, 可按照医嘱使用哌替啶类药物;引导患者深呼吸、听轻音乐等缓解疼痛;②心理护理:针对不同患者进行行为指导、精神呵护及心理安慰, 以“关爱、尊敬”为服务理念, 以患者为中心。充分考虑患者担心术后形体变化而出现恐惧、失落等情绪, 理解、关心患者, 让其了解术后可通过乳房再造、佩戴假体等方式以弥补形体的缺陷, 消除患者的顾虑。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选择生活质量核心量表 (QOL) 对生活质量评估, 观察两组生活质量, 包括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及躯体功能[3];观察两组心理状况, 包括抑郁 (SDS) 、焦虑 (SAS) ;观察两组护理满意度, 包括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功能锻炼、知识宣教。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以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 正态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n/%来表示, 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研究组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及躯体功能评分分别为 (61.80±8.05) 分、 (58.23±6.98) 分和 (59.22±8.01) 分;对照组分别为 (51.40±6.95) 分、 (48.92±7.31) 分和 (9.85±5.84) 分, 研究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 (P<0.05) 。

2.2 两组患者心理状况评分比较

研究组SDS与SAS评分分别为 (30.87±4.58) 分、 (31.19±4.96) 分;对照组分别为 (41.33±6.68) 分、 (39.60±6.38) 分, 研究组心理状况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 。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在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功能锻炼、知识宣教方面满意度分别为 (20.61±3.32) 分、 (22.45±2.50) 分、 (21.03±1.54) 分和 (21.35±1.93) 分;对照组分别为 (12.51±1.42) 分、 (14.96±1.34) 分、 (12.87±1.55) 分和 (13.94±1.01) 分,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 。

3 讨论

乳腺癌属于临床较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患者受切除乳房和癌症双重的心理创伤, 常出现恐惧、抑郁、焦虑等情绪, 据研究表明[4], 34%左右患者存在明显心理障碍, 此类负面情绪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与治疗效果, 严重时甚至加速癌症发展。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 提示在乳腺癌术后放疗过程中全程实施优质护理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分析原因可能是:本研究对患者实施全程优质护理, 由专科护士或责任护士给予不间断、连续、全程护理, 将患者放在首位, 依据病情接受能力及不同阶段予以评估, 并开展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5]。及时开展个体化护理, 使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高, 缓解了放疗不良反应, 促使放疗顺利进行, 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显示:研究组心理状况评分低于对照组, 提示在乳腺癌术后放疗过程中全程实施优质护理能有效改善抑郁焦虑情绪。分析原因可能是:本研究对患者行心理护理, 首先, 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沟通, 通过身体语言和言语安慰患者, 尽可能满足其心理需求, 引导其主动表达内心真实意愿和感受[6]。其次, 引导其树立应对疾病信心, 纠正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知, 介绍患同类疾病且治疗良好患者与其认识。再者, 向其家属讲解乳腺癌治疗的现状, 引导其朋友、同事共同鼓励, 提高其战胜疾病信心, 缓解其抑郁焦虑情绪[7]。

同时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提示在乳腺癌术后放疗过程中全程实施优质护理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分析原因可能是:本研究患者在入院后, 护理人员全面、客观地了解其需求, 严格按照其生理、心理特点, 站在患者角度看问题。并且护理人员积极开展技术训练, 提高了专业水平, 服务态度良好, 责任心强, 使护理质量得到不断强化, 确保了护理优质性[8]。且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预后、对人际交往、生活及工作等方面有积极影响的内容, 减轻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尤其在康复阶段, 开展健康宣教, 利于改善其临床指标, 促进患者较快恢复健康, 提高其生活质量, 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 在乳腺癌术后放疗过程中全程实施优质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缓解抑郁焦虑情绪, 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张健华, 郑香.护理干预提高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5, 43 (4) :128-130.

[2]陈玉珍, 邹丽霞, 胡淑君.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乳腺癌护理中对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 37 (6) :837-838.

[3]杨春艳.优质护理在乳腺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25 (18) :167-168.

[4]张新春, 艾秀清, 朱相露, 等.放疗时段追踪管理在乳腺癌患者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 2014, 21 (23) :3664-3665.

[5]袁巍.32例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 (23) :150-151.

[6]郭莉.优质护理服务在乳腺癌护理过程应用中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 32 (2) :295-296.

[7]吕晶.提高优质护理服务在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中的临床作用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 (34) :229-230.

乳腺癌术后放疗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接收的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62例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31例。对照组中年龄22~63岁,平均年龄(42.5±5.6)岁;观察组中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43.5±6.2)岁。两组在年龄等方面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全部在特制乳房托架将体位固定以后进行直线加速器放疗,之后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方法:①入院阶段的优质护理。乳腺癌患者在行根治术后需进行多次后续放疗治疗,所以对医院的护理环境比较了解,护理人员应多听取患者的建议,尽量为其制造清洁、卫生、寂静、舒适的护理环境,互相沟通并可以介绍同室病友与患者聊天,加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②放疗前优质护理。患者在根治术后会由于体形的不美观,出现抑郁、自卑或焦虑等不良心理,从而影响后续放疗的配合,护理人员需和蔼、耐心的与之进行沟通,根据对患者的细致观察,采取对症心理疏导;同时与其家人进行沟通,并告知其家属多对患者进行鼓励,从而缓解其不良情绪,增强其后续治疗的信心。③放疗期间优质护理。患者在放疗时需用专制的乳房托架进行体位固定,护理人员可正确指导其体位的舒适摆放,确认托架参数是否正确;由于放疗会对皮肤造成损伤,护理人员需取比亚芬乳膏给予患者涂抹起保护作用,并告知其尽量穿棉质且宽松的衣物,叮嘱其不可在皮肤瘙痒时用手抓[2];为缓解患侧肢体的僵硬和活动度,教会患者用手指爬墙的运动,或摆臂运动,让患者两侧肢体均进行锻炼,确保两侧力量的平衡。④放疗后优质护理。护理人员在患者放疗结束出院时,应叮嘱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保持皮肤清洁与护理、加强自我乳房检查,若出现不适需就医处理;用药方面应严格遵医嘱行事;还需定期对患者进行回访,询问并记录其恢复情况,对患者的疑问应耐心回答。⑤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进行乳腺癌术后放疗相关知识的讲解,包括放疗的流程、作用、注意事项、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本院对策等,让患者了解放疗的目的并配合医师坚持治疗,同时可将有关乳腺癌放疗的健康知识手册或宣传报等发放给患者,让其学习。

1.3观察指标:结果观察并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根据我院自行设制的问卷调查表,让患者对护理人员在其入院阶段、放疗期间和放疗后给予的护理服务情况进行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的评价。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1例对照组对护理服务满意的有22例,一般满意的有4例,不满意的有5例,满意度为70.97%(22/31);31例观察组对护理服务满意的有30例,一般满意的有1例,不满意的有0例,满意度为96.77%(30/31);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优质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护理人员以人文关怀为操作准则,对患者实施一系列护理服务的干预方式[3]。在乳腺癌术后放疗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患者术后放疗的次数比较多,而且治疗期间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的护理需求,因而对其采取优质护理可以通过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方式,提高患者对服务的满意程度。本文则对观察组患者均进行了优质护理,其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通过对患者入院期间、放疗前、放疗期间和放疗后进行生活指导、心理干预、出院指导和健康教育,使患者提高了后续治疗的信心,加强了对护理人员的依赖,同时在了解乳腺癌放疗相关知识后,促进患者坚持治疗的态度等,从而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并分析在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中进行优质护理干预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接收的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62例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的满意度为70.97%;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6.77%;两组对比,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采取优质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乳腺癌,放疗,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珍娣,王秀杏.乳腺癌术后放疗全程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1):63-64.

[2]张健华,吴碧娟,郑香.护理干预提高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4):516-518.

乳腺癌术后放疗 篇8

关键词:护理干预,乳腺癌,放疗,皮肤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的首位恶性肿瘤性疾病, 主要治疗方法为根治性手术治疗, 加上辅助性的放疗可以显著增加治疗效果[1]。放射性治疗是一种物理性疗法, 可以增强手术效果, 减少术后复发率, 但是也带来了皮肤损伤等诸多副作用。本文主要分析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放疗皮肤的影响,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9年6月-2010年6月间门诊及住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26例, 均采取手术根治性治疗+术后放疗的治疗模式,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年龄39~61岁, 平均 (48.3±6.2) 岁, 病程1~9个月, 平均 (3.7±1.5) 个月;对照组年龄37~66岁, 平均 (47.2±4.9) 岁, 病程1~7个月, 平均 (2.5±0.7) 个月。两组患者均无重大心肺系统疾病, 均采用乳腺癌根治术后放射性治疗。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使用乳腺癌放疗常规皮肤护理方法, 保持患者皮肤接触的床单被套干燥柔软舒适, 避免摩擦, 观察皮肤颜色、疼痛感等变化, 及时对症处理。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采用放射性治疗皮肤的针对性护理干预, 具体如下。 (1)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放疗前, 应当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 积极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沟通, 告知其放疗对于疾病康复的作用, 放疗中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以及可以采取的有效护理措施, 使其建立起治愈疾病的信心, 以健康的心态接受接下来的化疗以及可能出现的皮肤损伤[2]。 (2) 放射前皮肤护理:用温水轻柔擦拭照射区皮肤, 避免使用酒精、碘伏等刺激性液体, 嘱患者穿棉质睡衣, 准备棉质被单被套, 避免皮肤摩擦, 患者忌用化妆品。 (3) 放疗中的皮肤护理:定期清洗腹股沟及腋窝等隐蔽部位, 保持环境的干燥和通风, 对于出现湿性皮炎的患者, 暴露损伤区域, 避免感染, 使用抗生素药膏涂抹, 定期清洗, 使其干燥愈合, 出现水泡时避免将其刺破;对出现溃疡出血的患者, 按外科换药规则给予每日换药, 保持创面的干燥, 若合并全身感染等严重情况时, 可以暂停放疗, 采取补液抗炎治疗, 必要时进行细菌培养[3]。

1.3 观察标准

1.3.1 患者皮肤损伤程度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放疗处皮肤损伤程度, 分为五级。1级:干燥脱屑, 出现轻度红斑;2级:中至重度红斑, 出现中度水肿, 渗出液局限于皮肤褶皱处;3级:渗出液超出皮肤褶皱处, 皮肤肿胀出血;4级:皮肤溃疡、坏死;5级:死亡。

1.3.2 中断放疗率观察两组患者中因皮肤损伤副作用而中断放疗的患者百分率情况, 比较两组差异。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皮肤损伤程度

观察组患者的放疗后皮肤损伤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见表1。

2.2 中断放疗率

观察组患者接受放疗后因皮肤损伤而导致治疗中断的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见表2。

3 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性疾病, 其发病率居女性恶性疾病的首位, 且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乳腺癌的发病原因目前并未明确, 有报道称与病毒、非典型增生等乳腺基础疾病、心理因素以及遗传因素有关[4]。手术切除病灶及周围淋巴结构一直是乳腺癌治疗的最主要方式, 目前放射性治疗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乳腺癌根治手术治疗后的辅助性治疗中, 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放射性治疗是一种物理疗法, 是目前临床治疗恶性疾病常用的治疗方式, 其通过使用不同能量的射线对肿瘤部位进行照射, 抑制和杀灭肿瘤细胞, 配合手术治疗可以将治疗效果最大化, 杀灭手术残留的肿瘤细胞, 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防止疾病复发。但是其也可以导致许多副作用的发生, 如患者出现功能紊乱、皮肤损伤、黏膜反应等。皮肤的基底细胞对射线极为敏感, 长时间的射线直射可以造成照射部位皮肤的变形坏死、皮肤血管血栓形成、皮肤缺血缺氧, 出现瘙痒、脱皮、水泡、溃烂等情况, 严重影响患者的精神与心理状态, 可导致患者中段治疗, 严重影响治疗效果。

本文主要分析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放疗皮肤的影响,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放疗后皮肤损伤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放疗后因皮肤损伤而导致治疗中断的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可见, 采取针对性的皮肤护理, 可以减少甚至避免接受放射性治疗患者的皮肤损伤, 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 避免其因严重的皮肤损伤而中断治疗, 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唐进华, 谷山燕.两种方法治疗乳腺癌放疗后Ⅲ度皮肤损伤效果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15 (3) :65-66.

[2]沈红霞, 李琛.乳腺癌病人术后放射治疗的皮肤反应预防及护理[J].护理与康复, 2010, 11 (3) :112-114.

[3]米爱芬, 付英秀.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减轻放射性皮炎的疗效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 6 (5) :38-39.

乳腺癌术后放疗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科2010年1~4月收治的64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均为女性,均已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有明确病理证实,分期在ⅡB~ⅢC期之间,均已行3周期全身化疗。年龄30~66岁,中位年龄52岁,按照术后放疗指征,均应给予术后放疗。术后放疗适应证[1]: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高危(25%~40%)的患者,即T3或腋窝淋巴结阳性≥4个,或1~3个淋巴结阳性但腋窝淋巴结检测不彻底者。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年龄31~66岁,中位年龄53岁,ⅡB期12例,ⅢA期8例,ⅢB期7例,ⅢC期5例。对照组年龄30~65岁,中位年龄50岁,ⅡB期11例,ⅢA期7例,ⅢB期8例,ⅢC期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设野相同,均为患侧胸壁野及患侧锁骨上下野。胸壁野采用6MeV-电子线照射,锁骨上下野采用6 MV-X线及12 MeV电子线混线照射。观察组胸壁野采用2.9 Gy/次,5次/周,DT:43.5 Gy/15次,3周完成。锁骨上下野2.9 Gy/次,5次/周,X线照射DT:20.3 Gy/7次后改电子线加量至DT:43.5 Gy/15次完成照射;对照组胸壁野采用2.0 Gy/次,5次/周,DT 50 Gy/25次,5周完成。锁骨上下野2.0 Gy/次,5次/周,X线照射24 Gy/12次后改电子线加量至DT:50 Gy/25次结束照射。放疗中两组均给予2次/d照射野内涂擦放射皮肤保护剂,每周复查1次血常规。放疗后所有患者继续3周期全身化疗及化疗后根据ER、PR情况行内分泌治疗。

1.3 复发及不良反应

主要复发部位为患侧胸壁及患侧锁骨上淋巴引流区。主要的不良反应为皮肤的损伤。放疗致皮肤损伤按急性放射反应评价标准(RTOG)急性及晚期放射损伤分为0~4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随访及生存率

至2015年4月所有患者随访3年,观察组和对照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100.0%,2年生存率分别为87.5%、90.1%,3年生存率分别为81.3%、84.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复发率均为6.3%,远地转移率分别为25.0%,21.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良反应

主要不良反应为皮肤反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早期皮肤损伤发生率分别为78.1%、75.0%。晚期皮肤损伤发生率均为96.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骨髓抑制、放射性肺炎、臂丛神经损伤等。

3 讨论

乳腺癌为女性最高发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后约有3%~27%会发生局部和区域性淋巴结复发[1],胸壁和锁骨上复发是最常见的部位,约占全部复发病例的80%以上。针对胸壁及锁骨上的术后放疗可明显降低其局部复发率,同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传统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模式为单次剂量2.0 Gy,5次/周,共25次,总量DT:50 Gy,5周完成。传统放疗的疗程长,延迟了化疗的时间。国外早有乳腺癌大分割短疗程放疗的报导[2],近年国内多家医院也相继开展大分割短疗程的放疗模式治疗乳腺癌,并有相关报导[3,4]。其理论依据为:肿瘤组织对单次剂量的敏感性用α/β值来表示,α/β值越小,对单次大剂量越敏感。常规分割剂量2 Gy是基于恶性肿瘤α/β值约为10 Gy的情况下提出的,乳腺癌的α/β值约为3~4 Gy[5],非常规剂量的单次大剂量分割的放疗适用于乳腺癌的治疗。本科采用大分割短疗程的放疗模式治疗乳腺癌,与常规分割剂量放疗对比,1、2、3年生存率基本相同,局部复发率未见增加,放射性损伤未见加重。因随访尚未结束,5年、甚至10年生存率还未知晓,还待更长时间的随访观察对比。目前各家医院结论基本一致[6,7],大分割短疗程放疗治疗乳腺癌生存率、不良反应与常规分割放疗无显著差异。它缩短了放疗疗程,为远地转移的高危患者尽早开始化疗赢得了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放疗模式。

摘要:目的 观察大分割短疗程放疗对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的疗效。方法 64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为大分割放射治疗,单次剂量2.9 Gy,5次/周,共15次,总量DT:43.5 Gy;对照组为常规分割放射治疗,单次剂量2 Gy,5次/周,共25次,总量DT:50 Gy。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87.5%、81.3%,100.0%、90.1%、8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皮肤损伤和晚期皮肤损伤发生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大分割短疗程的放疗方法治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患者,其生存率、不良反应与常规分割放射治疗无明显差异,且缩短了疗程,值得推广。

关键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大分割剂量,放疗

参考文献

[1]殷蔚伯,余子豪,徐国镇,等.肿瘤放射治疗学.第4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1179-1182.

[2]Morgan DA,Berridge J,Blamey RW.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following mastectomy for high-risk breast cancer.A randomized trial.Eur J Cancer,2002,38(8):1107-1110.

[3]郁志龙,赵建国.乳腺癌根治术后不同方法放疗长期疗效研究.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12):1414-1417.

[4]武二伟,邢爱民.乳腺癌根治术后大分割放疗与常规分割放疗的效果比较.实用医药杂志,2014,31(1):34-35.

[5]韩彦辉,李向平,贺会江,等.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术后常规分割放疗与大分割放疗的疗效比较.山西医药杂志,2014,43(23):2727-2729.

[6]赵淑红,曹席明,刘国强,等.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大分割放疗的研究.现代肿瘤医学,2014,22(9):2120-2123.

上一篇:中国借鉴下一篇:初中音乐课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