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乳腺癌

2024-09-24

年轻乳腺癌(精选4篇)

年轻乳腺癌 篇1

摘要:目的 分析30岁以下年轻乳腺癌病理类型、临床分析及预后。方法 选择2005年6月~2010年6月30岁以下经病理确诊并采用常规免疫组化法检测的女性乳腺癌患者64例进行分析,免疫组化法检测ER(雌激素受体)、PR(孕激素受体)、C-erbB-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并进行2年随访。结果 浸润性导管癌53例,占82.8%;导管内癌5例,占7.81%;黏液腺癌2例,占3.12%;大汗腺癌2例,占3.12%;导管内乳头状癌1例,占1.56%;浸润性微乳头状癌1例,占1.56%。患者发病年龄与ER、PR、C-erbB-2、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ER与身高有负相关性(P<0.05);淋巴结转移数与ER及C-erbB-2正相关,与体重负相关(均P<0.05);ER、PR、C-erbB-2互为正相关性(均P<0.05)。随访2年,64例患者均存活,4例复发及重要器官发生转移。结论 年轻乳腺癌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C-erbB-2、ER、PR表达与年轻乳腺癌的预后相关,是判断乳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可以为临床制定乳腺癌的综合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年轻乳腺癌,病理类型,预后

乳腺癌是乳腺组织恶性肿瘤,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其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它的发病可能与遗传有关,以40~60岁之间、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发病率较高。年轻患者仅占乳腺癌患者的小部分,但是有关这一群体的研究资料非常少,大多数为小样本研究,而且对于年轻的定义存在分歧,不同的作者把30、35、40、45岁甚至50岁定义为年轻[1]。本文研究的是30周岁以下的年轻乳腺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云南省肿瘤医院2005年6月~2010年6月30周岁以下,病理确诊并采用常规免疫组化法检测的女性乳腺癌患者64例。分析其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免疫组化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 B-2),并随访2年,观察其预后。

1.2 病例特征

患者均为确诊乳腺癌且年龄为30周岁以下的年轻女性,平均年龄28.2岁,平均身高1.58 m,平均体重54.4 kg,平均体重指数21.66 kg/m2。

1.3 免疫组化判定标准

阳性结果呈棕黄色或棕褐色,C-erb B-2蛋白阳性物质主要定位于细胞膜,ER、PR阳性物质主要定位于细胞核,根据切片中阳性细胞的比例将其分为[2]:阳性细胞数<5%为阴性(-),阳性细胞数6%~25%为阳性(+),阳性细胞数26%~75%为(++),阳性细胞数>75%为强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7.0对数据进行分析,应用多元相关分析及生存分析计算指标间相关系数以及预后。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理组织类型结果

64例患者中浸润性导管癌53例,占82.8%;导管内癌5例,占7.81%;黏液腺癌2例,占3.12%;大汗腺癌2例,占3.12%;导管内乳头状癌1例,占1.56%;浸润性微乳头状癌1例,占1.56%。

2.2 淋巴结转移数结果

64例患者中无淋巴结转移33例,占51.6%;1~3个淋巴结转移16例,占25%;4~9个淋巴结转移7例,占10.9%;10个以上淋巴结转移8例,占12.5%

2.3 ER结果

64例患者中ER表达+15例,占23.4%;表达++13例,占20.3%;表达+++8例,占12.5%;表达-28例,占43.8%。

2.4 PR结果

64例患者中PR表达+24例,占37.5%;表达++6例,占9.4%;表达+++6例,占9.4%;表达-28例,占43.8%。

2.5 C-erb B-2结果

64例患者中,C-erb B-2表达+25例,占39.1%;表达++26例,占40.6%;表达+++4例,占6.3%;表达-9例,占14.1%。

2.6 各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患者发病年龄与ER、PR、C-erb B-2、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ER与身高有负相关性(P<0.05);淋巴结转移数与ER及C-erb B-2正相关,与体重负相关(均P<0.05);ER、PR、C-erb B-2互为正相关性(均P<0.05)。见表1。

2.7 生存曲线结果

随访2年,64例患者均存活。其中,4例复发及重要器官发生转移。

3 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病理类型包括:非浸润性癌;早期浸润性癌;浸润性特殊癌;浸润性非特殊癌,其中以浸润性导管癌最为常见。ER即雌激素受体,PR即孕激素受体。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内存在ER、PR。当细胞发生癌变时,ER和PR出现部分和全部缺失。如果细胞仍保留ER和(或)PR,则该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仍然受内分泌的调控,称为激素依赖性乳腺癌;如果ER和(或)PR缺失,则该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不再受内分泌的调控,称为非激素依赖性乳腺癌。C-erb B-2:C-erb B-2定位于染色体17q21,编码分子量为185 Kda的跨膜蛋白,亦称HER2/neu或p185,其结构类似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C-erb B-2过度表达与乳腺癌预后有关,即阳性者复发率高而生存期短。在正常乳腺组织中呈低表达,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率可增高,其表达与乳腺癌分级、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表达率越高,预后可能也就越差。体重指数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

年轻乳腺癌患者与年老者相比其ER、PR阳性表达率低,C-erb B-2阳性表达率高,预后差[3]。国内资料表明,年轻乳腺癌占全部乳腺癌的4.5%~18.9%,因此成为当前研究焦点[4,5,6,7,8]。本文研究显示年轻乳腺癌患者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在本文所研究的年龄、身高、体重、ER、PR、C-erb B-2、淋巴结转移数、体重指数之间是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本研究患者均为确诊年龄为30周岁以下的年轻女性,平均年龄28.2岁,平均身高1.58 m,平均体重54.4 kg,平均体重指数21.66 kg/m2。本文结果显示,患者ER与身高负相关(P<0.05),可能是患者身高越高,雌激素平均作用于全身密度越稀疏,故ER越少,具体可进行下一步研究探讨。本文显示淋巴结转移数与体重正相关(P<0.05),脂肪细胞中的芳香化酶能够让人体内的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肥胖者由于脂肪组织多,雌激素产生较多,雌激素是乳腺癌发病诱因,并且肥胖患者体内高胰岛素水平可直接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或间接通过刺激肿瘤血管生成加快肿瘤生长和转移[9],因此本文研究显示体重越重,转移数越多,也可能患者越肥胖,腋窝脂肪越多,不容易发现淋巴结转移,从而掩盖了病情。ER、PR、C-erb B-2互呈相关性(P<0.05),淋巴结转移与ER、PR正相关(P<0.05)。本文乳腺癌患者2年随访预后可与乳腺癌规范化治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然随访时间尚短也与此相关,延长随访时间可进一步探讨年轻乳腺癌预后。

ER、PR、C-erb B-2是免疫组化常规检测的指标[10],作为临床具有指导内分泌治疗及判断预后的作用,本文三者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通过进一步检测HER-2[11,12,13,14],把乳腺癌分成luminal A型[ER(+)或PR(+)且HER-2(-)]、luminal B型[ER(+)或PR(+)且HER-2(+)]、HER-2过表达型[ER(-)、PR(-)且HER-2(+)和basal-like型[ER(-)、PR(-)且HER-2(-)]。Luminal A型:是乳腺癌最常见的分子亚型,预后最好,内分泌治疗效果最佳,常采用内分泌治疗(±化疗);Luminal B型:内分泌治疗仍有效,预后较好,Luminal B型乳腺癌由于HER2表达阳性,对他莫昔芬的反应性低于luminal A型,但改用其他作用机制的内分泌治疗仍有效,治疗常采用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Her-2过表达型:内分泌无效,化疗效果较好,并且是HER2靶向治疗药赫塞汀治疗的适应病例,该型虽然对化疗较为敏感,临床预后较差,常采用化疗+靶向治疗;Basal-like型:内分泌无效,化疗效果好,预后最差,虽然对术前新辅助化疗敏感,病理缓解率高,但在乳腺癌的分子分型中,其预后仍最差。本文ER、PR、C-erb B-2三者之间互呈正相关性(P<0.05),即三者同为阳性或同为阴性为多,即luminal B或basal-like型为多,可用于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本研究此也证明年轻乳腺癌预后相对较差。

综上所述,对于年轻乳腺癌因其生理特殊性影响其预后,需早发现早诊断、规范化治疗及定期复查随访。

年轻乳腺癌 篇2

【摘 要】 目的:分析年轻女性乳腺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选择66例≤35岁经病理确诊并采用免疫组化检测、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其临床及病理资料,并与随机抽取同期收治的35岁以上的中老年女性乳腺癌66例比较其差异。结果:年轻组在腋窝淋巴结转移率高于中老年组(P<0.05),病理分期III-IV期患者比例高于中老年组(P<0.05),PR阳性率低于中老年组(P<0.05),Her-2阳性率高于中老年组(P<0.05),选择保乳手术比例高于中老年组(P<0.05),两组在病程小于1个月比例、肿瘤直径大小、病理类型、ER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年轻乳腺癌就诊时病理分期晚、腋窝淋巴结转移率高,且较中老年组,年轻组PR阳性率低、Her-2高表达。

【关键词】 年轻;乳腺癌;病理特征;临床特征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6-0048-02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中老年妇女,但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有年轻化趋势[1]。目前多将年龄≤35岁的乳腺癌称为年轻乳腺癌。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66例≤35岁年轻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旨在为临床诊治年轻乳腺癌提供指导和依据。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收治乳腺癌患者923例,其中年龄≤35岁、行免疫组化检测、手术治疗的初诊初治的患者共66例,占总病例数7.15%,随机抽取同期收治66例35岁以上的中老年乳腺癌患者为对照组。年轻组年龄为25~35岁,中位年龄为31岁,中老年组年龄为36~82岁,中位年龄为47岁。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年轻组、中老年组的临床资料,分别从患者就诊的时间、病理类型、肿瘤直径的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病理分期、免疫组化指标、保乳手术等几个方面分析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患者分期参照AJCC 2002乳腺癌病理分期标准[2]。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程 年轻组、中老年组乳腺癌从发病到确诊时间分别为1d至7年和2d至4年,年轻组病程在一个月内的比例小于中老年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病理学特征 年轻组病理分期III-IV期比例高于中老年组(P<0.05),腋窝淋巴结转移率高于中老年组(P<0.05),PR阳性表达率低于中老年组(P<0.05),Her-2阳性表达率高于中老年组(P<0.05),两组在病理类型、肿瘤直径大小、ER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3 保乳手术 年轻组选择保乳手术比例高于中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我国的乳腺癌发病率逐渐升高,乳腺癌的发病率有低龄化趋势。国内文献报道,年轻乳腺癌占同期乳腺癌的6.6%-13.7%[3],本组资料中乳腺癌小于35岁的患者占同期收治乳腺癌病人的7.15%,与国内年轻乳腺癌发病率基本一致。

研究提示年龄是乳腺癌复发死亡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4],究其原因年轻乳腺癌误诊率高、发现晚、诊断晚,且较中老年乳腺癌相比,年轻乳腺癌具有较独特的生物学行为[5]。

年轻乳腺癌临床症状隐匿,易受月经周期的影响,且易于乳腺纤维瘤、乳腺增生混淆,使得年轻乳腺癌在就诊时间上较晚[6]。本组资料中,较中老年组,年轻乳腺癌的就诊时间小于1个月比例高于中老年组乳腺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是与年轻女性逐渐重视乳房健康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有关,但也可能是样本量小所致。

乳腺癌患者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率、病理类型、病理分期直接关系患者的预后,文献报道年轻乳腺癌患者就诊时较中老年患者肿瘤体积大,腋窝淋巴结转移率高,分期晚[7-8]。本次研究中,年轻组肿瘤直径>5cm比例高于中老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究其原因,可能是年轻女性逐渐重视乳房健康与乳房自检,也可能是样本量小;年轻乳腺癌患者就诊时Ⅲ-Ⅳ期(48%)的比例高于中老年患者(27%),腋窝淋巴结转移率(52%)高于中老年组(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与多项报道结果一致。研究提示年轻女性乳房新陈代谢旺盛,血液循环丰富,容易出现淋巴及血道转移[9],在本组资料中,虽然两组肿瘤大小无差异,但是腋窝淋巴结转移率年轻组明显高于中老年组,这也是年轻组病理分期晚于中老年组的一个重要原因,

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基因是乳腺癌的生物学标记物,也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及预后的重要指标,ER、PR阳性患者对内分泌治疗敏感,其阳性较其阴性预后较好,Her-2基因阳性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众多研究表明年轻患者ER、PR低表达比例较高,而Her-2 基因呈高表达[10],本研究中年轻组ER阳性率(59%)低于中老年组(71%),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但有统计学差异的趋势,究其原因可能是样本数较少。PR阳性率年轻组(39%)低于中老年组(64%),Her-2阳性率年轻组(74%)高于中老年组(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乳腺癌属于全身性疾病,在病程早期可发生血道转移,手术大小并不对患者生存率起决定性作用[11]。随着肿瘤综合治疗的不断发展,保乳手术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肯定。在本研究中,年轻组保乳率(20%)高于中老年组(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提示保乳手术可有效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美容效果,年轻患者保乳意愿更强烈。但保乳术也有一定的适应症,年龄是选择保乳术的参考因素。研究发现年龄是影响保乳术后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12],小于35岁组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率为大于35岁组的2倍[13],NCCN2007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指出年龄小于35岁浸润癌是保乳术的相对禁忌症,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且相关生物学指标提示良好预后的年轻患者选择保乳术是合理的。

综上所述,年轻乳腺癌具有发现晚、进展快、预后差等特点,早诊断、合理规范的治疗是提高年轻乳腺癌生存率的有效措施。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年轻乳腺癌的病理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以期对乳腺癌的合理规范化系统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Christinat A, Di Lascio S, Pagani O. Hormonal therapies in young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hen, what and for how long?[J]. J Thorac Dis,2013,7(5):36-46.

[2]谷铣之,殷蔚伯,余子豪.肿瘤放射治疗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1168.

[3]王聆宇,汪静.年轻女性乳腺癌 200 例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13(8):8-11.

[4]Cancello G,Maisonneuve P,Rotmensz N,et al. Prognosis and adjuvant treatment effects in selected breast cancer subtypes of very young women ( < 35 years) with operable breast cancer[J]. Ann Oncol,2010,21( 10): 1974- 1981.

[5]Sidoni A, Cavaliere A, Bellezza G,et al. Breast cancer in young women: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and biological specificity[J].Breast,2003, 12( 4): 247-250.

[6]吴惠晓. 保乳术后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心理干预的护理观察[J].海南医学, 2011, 22( 3): 148 ~ 149.

[7]呼群,张嘉玲,苏乌云,等.年轻与中老年女性乳腺癌病理特征对照研究[J].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1 43(3):294-297.

[8]刘胜春 吴凯南.青年乳腺癌 282 例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 2005,34(12):1789-1790.

[9]李梅芳,何建蓉,沈坤炜,等. 不同年龄段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J].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2010,4(5):172-173.

[10]张德才,张景华,汪萍,等.C-erbB2、PCNA、ER、PR在126例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现代肿瘤医学2009,17(10):1874-1877.

[11] 韦忠恒,浦涧,韦建宝,等.乳腺癌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的临床对策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23( 1): 80-81.

[12]Arvold ND,Taghian AG,Niemierko A,et al.Age,breast cancer subtype approximation,and local recurrence after breast-conserving therapy[J].J Clin Oncol,2011,29(29):3885-3891.

[13]Bauer K R, Brown M, Cress R D,etal. Descriptive analysis of estrogen receptor (ER)-negative, pro-gesterone receptor (PR)-negative, and

年轻乳腺癌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曾在我院肿瘤内科进行手术的乳腺癌患者46例, 入组的患者年龄均≤35岁, 并确诊为浸润性导管癌, 非IV期患者ER和/或PR阳性。将其分为试验组21例和对照组25例, 试验组, 年龄26~34岁, 中位年龄29.7岁, 病程为3~6个月, 平均病程4.3个月;对照组, 年龄27~35岁, 中位年龄29.9岁, 病程为4~7个月, 平均病程4.1个月。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情况

根据医师的要求, 所有患者均接受相应的局部手术、放疗和系统治疗。采取辅助化疗和内分泌治疗方式, 主要包括改良根治术和保乳手术, 保乳术后均行放疗。我院肿瘤内科对乳腺癌辅助化疗方法主要采用含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或紫杉类为基础的化疗或紫杉联合蒽环药物化疗。试验组使用托瑞米芬进行药物治疗, 患者的用量为60mg/d, 对照组使用他莫昔芬进行治疗, 患者的用量为20mg/d。

1.3 随察指标

分析手术后6个月内患者的总生存率, 无病生存时间和不良反应等数据, 判断2组患者使用不同药物后的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 临床资料的描述采用百分比或中位数。生存分析用Kaplan-Meier方法组间比较用log-rank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预后情况

全组随访6个月, 试验组和对照组手术后6个月内无病生存率为77.4%和79.8%, 总生存率分别为88.2%和87.3%。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不良反应

试验组出现乏力、潮热3例, 阴道出血1例, 子宫内膜癌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23.8%;而对照组出现乏力、潮热2例, 阴道出血1例, 子宫内膜癌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16.0%。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结论

乳腺癌属女性常见恶性肿瘤, 因为大部分治疗都要对病患处进行手术切除, 这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心伤害, 而且近年来, 该类疾病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数据显示, 2012年全球新增约1410万例癌症患者, 癌症死亡人数达820万。同年, 全球范围内有170万名女性被诊断出患有乳腺癌, 另有约52.2万名患者死亡;自2008年以来, 乳腺癌的发病率增加了20%以上, 病死率增加了14%, 严重威胁女性身体健康[2]。

临床数据显示, 他莫昔芬可使绝经前ER阳性乳腺癌15年绝对复发风险降低12%, 乳腺癌相关死亡风险下降9%[3]。本研究发现年轻可手术乳腺癌患者接受托瑞米芬治疗和接受他莫昔芬能取得相似的疗效。本研究中, 托瑞米芬和他莫昔芬治疗年轻可行早期手术的乳腺癌患者的6个月内总生存时间分别为88.2%和87.3%, 两者无统计学差异。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乳腺癌不仅会给患者家属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 也会对患者的身心产生巨大的伤害, 所以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乳腺癌患者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 年轻可行手术乳腺癌患者选择托瑞米芬作为辅助内分泌治疗, 但其存在的弊端还需要临床试验的进一步确认及解决。

摘要:目的 探讨托瑞米芬治疗可行手术治疗的年轻乳腺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整理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肿瘤内科行手术的46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按病情分为试验组21例和对照组25例, 试验组使用托瑞米芬进行治疗, 对照组使用他莫昔芬进行治疗。采用Kaplan-Meier和log-rank法检验分析2组患者术后的生存情况。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手术后6个月内无病生存率为77.4%和79.8%, 6个月内总生存率分别为88.2%和87.3%。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同时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托瑞米芬治疗年轻可手术乳腺癌的疗效和他莫昔芬相似, 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值得继续研究并解决其弊端。

关键词:乳腺癌,托瑞米芬,他莫昔芬,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 张锋良, 康骅, 孙海晨, 等.雌激素对人乳腺癌细胞系基质细胞衍化因子影响的观察[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1, 18 (7) :502-505.

[2] 张德才, 张景华, 汪萍, 等.Cer B-2、PCNA、ER、PR在126例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现代肿瘤医学, 2009, 17 (10) :1874-1877.

年轻乳腺癌 篇4

关键词:年轻女性,保乳手术,改良根治术,乳腺癌

乳腺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主要为40~ 50岁女性,但近年来年轻乳腺癌患者逐渐增多[1]。外科手术是治疗乳腺癌的最有效手段,自1894年Halsted开创乳腺癌经典根治术以后,乳腺癌手术方式不断改进,历经了根治术、扩大根治术、改良根治术及保乳手术等发展阶段,其中保乳手术和改良根治术一直被认为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首选术式。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乳腺癌患者在得到有效治疗的同时,往往更希望维持较好的美感, 但传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虽然疗效确切,但对患者形体破坏较大,保乳手术逐渐取代改良根治术成为早期乳腺癌患者治疗的最主要术式[2,3]。但该术式对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的安全性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议。本研究系统性回顾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73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保乳手术和改良根治术对早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早期年轻乳腺癌患者73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保乳组38例与改良组35例。入选标准:年轻女性;术前采用B超、钼靶X线和MRI检查确诊并术后经病理组织学明确诊断;均为单发或局限于同一象限;TNM分期为Ⅰ期或Ⅱ期;肿瘤最大直径≤3 cm且距乳头≥3 cm;未浸润乳头、乳晕,与胸肌无粘连;无胸部放射治疗史;无乳头溢液;非妊娠期乳腺癌。年龄20~39岁,平均年龄(33.2±4.6)岁;未婚14例, 已婚59例;肿瘤部位:左侧39例,右侧34例;外上象限30例,外下象限20例,内上象限17例;内下象限6例; TNM分期:Ⅰ期42例,Ⅱ期31例;病理检查:导管癌39例,小叶癌27例,其他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肿瘤部位、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保乳手术。以病灶为中心,选择放射状或沿乳晕切口,常规切除肿瘤,根据实际情况切除乳腺段或叶,切除的腺体组织距肿瘤边缘2 cm以内,对切缘可疑组织进行术中冰冻切片检查,如切缘为阳性,则继续扩大切除范围。 腋窝处另取一切口,游离皮瓣,自腋静脉开始清扫腋下淋巴结至背阔肌,放置负压引流管,皮肤缝合后加压包扎, 术毕。

1.2.2改良根治术。根据肿瘤的位置,距肿瘤边缘3 cm选择横型或斜梭形切口,切开皮肤后游离皮瓣,保留少许皮下脂肪组织,从内下开始至外上象限将乳腺组织及胸大肌筋膜一并分离,直至胸大肌外缘,自腋静脉至背阔肌清扫腋窝淋巴结,术后置引流切口缝合后加压包扎。

1.2.3术后放疗。两组患者均接受辅助化疗,一般采用CAF方案。保乳组患者全部接受术后放疗;改良组患者中胸肌筋膜受侵、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4枚及以上或淋巴管受侵者进行放疗。

1.3观察指标

⑴手术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术后引流总量、术后下床时间、清扫淋巴结个数及术后并发症(包括患侧上肢水肿和切缘皮瓣缺血);⑵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年,每个月1次电话访谈,半年一次体检及面对面访谈。计算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3年生存率;⑶生活质量:手术前后每半年一次面访时,采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 (QOL)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后共进行6次评估,计算平均值。QOL主要包括生理状态、心理状态及社会关系3个方面,满分为60分,分数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好[4]。

1.4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 l9.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使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保乳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总量及住院时间明显小于改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清扫淋巴结数方面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并发症方面,两组患者术后患侧上肢水肿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保乳组切缘皮瓣缺血发生例数明显少于改良组(P<0.05),见表1。

*两组患者比较,P<0.05。

2.2两组患者随访结果

两组患者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3年生存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术前两组 生活质量 各项评分 比较无明 显差异 (P> 0.05);保乳组术后3年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改良组 (P<0.05),见表3。

例(%)

*两组患者比较,P<0.05。

*两组患者比较,P<0.05。

3讨论

乳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疾病,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严重威胁我国妇女的健康。与西方国家相比,亚洲国家年轻乳腺癌患者比例较高,欧美国家40岁以上乳腺癌患者约占5%,国内有报道小于35岁的年轻患者比例为18.2%[5,6]。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在治疗疾病的同时, 往往希望外形和功能能够正常保留。保乳手术即乳房部分切除术,主要包括象限切除术、肿瘤单纯切除术和肿瘤扩大切除术。保乳手术在我国仍然属于起步阶段,以往多用于年龄较大或健康状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创伤的患者。有研究认为,年龄是保乳手术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之一,40岁以下年轻患者的局部复发率约为≥40岁患者的2~3倍,对于年轻乳腺癌患者是否可以行保乳手术治疗尚存在争议[7,8]。

近年来,对乳腺癌的研究不断深入,治疗手段已由以手术治疗为主逐渐转变为综合治疗模式,早期乳腺癌患者接受保乳手术加术后放疗,与接受传统根治术的患者相比,局部复发率和总生存率均无显著性差异。本研究结果显示,保乳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总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明显优于改良组;两组患者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Bhatti等[9]选择巴基斯坦乳腺癌妇女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不同分为Ⅰ组401例(≤40岁)和Ⅱ组405例(>40岁),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10年无复发生存率(86%、95%)、10年无瘤生存率(70%、70%)及10年总生存率(75%、63%)均无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期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Tinterri C等[10]选择749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单发病灶,腋窝淋巴结转移数少于4枚及未侵润淋巴管者,根据是否接受术后放疗分成两组,均接受保乳手术,术后随访108个月,结果显示,两组复发率和总生存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术后放疗对行保乳手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预后效果影响较小。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保乳组术后3年生活质量生理状态、心理状态及社会功能三项评分均明显高于改良组(P<0.05)。Arenas等[11]对145例行保乳手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的美容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分为优秀、好、一般和差四个等级,结果显示,获得优秀和好水平美容效果的患者比例在患者本人和医生中分别为73%和71%。说明早期乳腺癌患者通过保乳手术,能够获得较好的美容效果,因此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较高。

上一篇:三层C/S模型下一篇:接地离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