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高校

2024-10-22

年轻高校(精选11篇)

年轻高校 篇1

教师如鱼,文化大环境如水,学校大的生态文化环境势必影响高校年轻教师的招聘。教育文化生态平衡的环境,必将引得凤凰来,留得住人,留得住心,好的文化生态环境,能促进教师工作的创造性、独创性以及优雅性。

一物质文化之道

高校物质文化是第一层次的需求,能够给高校教师直接的感官刺激,是最表层的物质文化,这些由教育教学当中的各种物质设施、设备组成,它们可以是一幅画、一个标语、一支笔等。卓越的高校文化润物细无声,在人性化的细节中使得人感受舒适、自然、美好。

大学是教书育人的最高学府,学生重在被感染、被点化、被感悟,物质以及眼前所见的一山一水,一花一草,一桌一椅,一桥一阁,口中所颂的一曲一调、一频一律,都是物质文化的“外化”。用“场域”陶冶,大学内使用的语言,乃至语言的推广;大学内各式各样的文化标识,都是高校文化的物质载体;再一个便是高校中的活动以及情境,学术讲座、学术讲坛、读书会等,以活动促进文化场当中的“晕轮”效应,产生正面的影响力,吸引着有相同频率的学者投入大学的怀抱。

广义上来讲,高校的物质文化还囊括其他文化。“高校是不是整洁、干净、亮丽、宁静、舒适,对于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周边环境也不可忽视,所以高校的选址应该选择比较宁静、有序以及治安状况比较好的地方……”一种共通的感受,舒适、愉悦、高雅、绿色的环境能够更多地激发“创造性”,对于进行高等教育的“象牙塔”而言,应该是很重要的;比如北师大珠海分校,其亚洲最美校园环境为其吸引了大批的优秀学者,环境和高校硬件也是吸引人才的策略。

高校物质文化之载体之一———书籍,这是高校物质文化当中极为重要的版块,谈到大学,大家都会关注到其图书馆,图书馆文化可谓高校文化的缩影,布局、装饰、书籍、座椅,一砖一瓦都是匠心独具的体现。物质文化还可以延展到高校所在城市之博物馆、风景名胜、环境支撑、文化设施等,一座城市之文明同样能成为“留”住人才之物质环境,爱上一座城市,故钟情于那所城市中之象牙塔,高校可发掘当地之文化优势,鼓励年轻学者投入到城市周边环境之文化氛围当中,被浸染,被感化,被打动,被吸引,这样的文化氛围更能持久地留住人才,招揽贤人。

二精神文化之道

大学精神文化领域建设即招“魂”的过程,用灵魂引领大学学人,而魂又包括:人魂、国魂、族魂、管魂;作为大学当中的人,首先是学者,也是学人,其人性的魅力首先是精神的外在彰显;学人崇尚文化,崇尚学问,崇尚道理,精神上的相契乃是志同而道合,所谓“知音”。

高校价值观的形成也是精神文化之道所在,象牙塔中人的基本朴素的价值观即:求真、求善、求美、求圣;一个高校生态文化圈中的氛围,以及价值判断,将影响着高校做什么,不做什么,是修大楼还是请大师?是以教师为本还是以行政为重?高校生态圈中的人与人是何种存在关系?人与环境又是怎样一种相处?高校小环境与周遭大环境是如何融合的?这些都将影响一所高校的精神气质,高校的精神气质可在其简单的校训、校歌、校貌当中看其表征,真正将文化标志转化为内在气场,大学的气质将各不相同,由气质将适配到合适的人才,选择怎样的高校精神场域,将注定应聘者在高校内工作是否“相知”“相契”。

高校精神———高校校长精神。一位好的校长,即一所好的高校。校长是学院精神之领袖以及代表。复旦杨玉良校长就十分注重高校精神领域的修建,他认为,世界一流的大学聚集世界范围内的优秀青年学者;学者们一旦投身其中,将终身以此为精神领地、高地、家园;杨校长以为“高雅”,并非“精神贵族”,而是胸怀民族大义,敢于担当,勇于奉献,有着大人类精神的高尚的人;而高校要做的就是以此精神吸引频率相似的青年学者加盟高校。

三制度文化之道

高校的制度文化包括两块内容,其一组织结构;其二,管理制度。高校的组织结构,即形成大小不一的系统,组织机构的格局,以及组织机构的内容,将影响一所高校的行政风格以及处事态度;另外不同的组织机构将高校当中的人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在一起,相互沟通,彼此协调,并形成一种良好的人际互动形式,促进和谐的人际交往,有利于高校的管理以及学术活动的欣欣向荣。

高校的管理制度包括高校内的各级管理部门就各分块业务进行的规定。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管理制度是教师各种利益的合法保障,也是高校各种活动的强制规定。高校的管理制度制定时,应考虑高校的特质来进行,管理制度学术化,管理制度人性化,管理制度高校化,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地气,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信仰,好的制度即良法,有利于高校事业的发展,也有利于营造良好的高校氛围,吸引更多良才。

出台什么样的选聘制度?选聘制度的修改以及完善,选聘标准的设立,选聘内容的制定,选聘程序的规定,都是直接影响高校年轻教师质量的关键因素,制度的制定直接影响到教职员工的职业幸福感以及职业的满意度,良好的制度也能保障选聘到更为合适的年轻教师。

四职业文化之道

每行每业都有其门道,然而教师行业又极其特殊,它是一门与人打交道的职业,面对鲜活之生命,灵动之思想,教师需要保持其审慎、亲近、宽阔、包容、进取之态度。正如刘铁芳教授所言,教师要领悟为师之道,首要的就是去理解、发现、认识、教师的职业对象———人。象牙塔中的人,有着自己的文化性格,各个地域又有着自己的本土文化,高校教师职业同样有着自己的文化特征,大学教师有着几重身份,既是学者,做学问的人,又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人。身份注定这群人共通的某些特征。

从生存意义上讲,教育即人与人之间平等之交流,所以在教育实践当中,应拒绝粗暴、简单、限制、单向、束缚,教师应秉承理解、宽容、引导、多元、丰富之态度“吻”醒知识、“吻”触心灵。正如雅斯贝尔斯所推崇的平等,赋予爱的交流,故为人师者,要饱含爱心。

高校选聘年轻教师工作中,“师德”如何甄别?教师对待学生如朋友,倾听心声,平等交流,每一位都被重视,不是整齐划一地简单对待,血性的诚心,有血性的教师,诚以待“生”,拙愚的教师,有着最为宝贵的“真心”,不计利益地付出;学生乃是有思想的个体,交往中若出于本心,推崇天地君亲师,视为己出地爱护学生;正如刘铁芳教授所说:把学生生命视作与自我生命息息相关的个体,这实际上乃是甄别其职业道德高低的核心依据。然而,在教育备受关注之今日,对于教师职业的理解不断地深化。正如莫里斯所言:“一个教师如果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的才能,那就需要运用他的一切智慧、情感和想象力,对他的原则、价值和目的作透彻的思考。”刘铁芳教授评价教师职业道德高低的重要尺度时,指出教师如果满足于经验、常规的教育模式或者日常的基本教学秩序,照章行事。缺乏创新意识以及对于教育深层次的理解、探索。

五地域文化之道

地域文化乃大学教师招聘又一重要的文化维度,地区内的风俗习惯、民间艺术、民间宗教乃至地方性格,文化心理等;还包括地域内的自然文化,以及精神文化都是大学吸引教师前来任教的因素;一方水土一方人,比如湖湘文化,就有着南蛮加上湘学之深厚渊源,湖南人的精神气质是独特的,史记典故中多用独立之根性,坚强之干劲来形容;自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再到新文化运动中,湖南革命志士前赴后继,有着湖南人之“血诚”;此种精神气质势必影响湖南高校之人才个性,乃至整个大学的招聘文化特征。

地域文化之道,还在于整个大学所处地域之地理风貌、潮湿温度、四季风貌;乃至于地方的饮食风俗,比如湖南、四川爱吃辣椒;江浙爱吃甜食;北方爱吃面食;衣食住行皆有其独特之风俗文化。高校人,也是社会人,人情世故,衣食住行,都要面对,选择一地供职其人身心皆要融入,比如民国时期,学术大师选择广州以及香港一带大学工作,就在于南方温度气候宜人,本身身体不好,需要自然和谐的周遭才能更好地进行学术劳动。地域上的文化因素,也制约着很多人才的流动,因为习惯了一个生活的环境,或者一方水土,人才也不愿意迁徙,故大学年轻教师选聘还在于使其“心安”,营造更适宜居住的大环境,比如有的高校设立回民食堂,针对不同地域教师的特点,搞针对性的慰问活动,这些文化个性的被尊重,也能更大限度地留住人才,吸引人才。

教育是一门艺术,是一门期待教师不断创新的艺术。高校期待年轻教师能成为创新型的教师、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核心在于开放自己的心胸,不断更新学习知识,创新开拓学科领域的前沿问题。

参考文献

[1]肖川.着力提高教师生活的幸福指数[N].中国教育报创新开拓,2007-12-18.

[2]刘铁芳.走在教育的边缘[M].上海:华东师范高职高专出版社,2007.

[3]莫里斯·比格.实证相对主义——一个崭新的教育哲学[M].金冬日,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

年轻高校 篇2

随着干部人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向领导干部岗位,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力军和后备力量。然而,怎么做才能让组织满意,让群众信服,让自己安心,是每一个年轻干部应慎思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作为年轻干部,要时刻要顾全大局、能强化沟通,会换位思考,做到“八戒”。

年轻干部一戒“稚嫩之气”。许多年轻同志既有干事创业的冲动和激情,更有眼高手低、自恃清高的稚气。自以为凭着素质和能力肯定能够胜任。一段时间下来,却感到有力无处使。为尽快胜任工作,要坚持一边向书本学、向实践学,使自己在政治上、思想上逐渐地成熟起来,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得到提高,服从组织、服务人民的思想根基得到夯实。

年轻干部二戒“浮躁之气”。作为年轻干部,要创造一流业绩,必须“身沉”、“心沉”,主动、勤奋、高效地做好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所谓“身沉”,就是要多深入实际、多了解实情、多做些实事,努力做到不干外行事、不说外行话。所谓“心沉”,就是要不管在什么地方、什么岗位,都要沉得住气、耐得住静,不好高鹜远,不三心二意。

年轻干部三戒“骄子之气”。年轻干部初入社会,要得到同志们的肯定,必须彻底抛弃自以为“天之骄子”的光环,主动融入,真诚互信,对同志、对群众要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踏实的作风,这样才能赢得尊重和认可。工作上,甘当小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或不明白的事情,主动向同事们学习、求教,踏踏实实地做好领导安排的每件工作;生活上,甘当小兄弟,与同志们平等相待、和谐相助,共同践行着职责,履行着义务。

年轻干部四戒“庸俗之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推进,各种新旧体制交替转轨,各种社会文化、社会思潮激烈碰撞,可以说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很容易让人迷失方向。作为年青干部,必须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主动做到重百姓、轻名利,重事业、轻名位,始终保持洁身自好,守住清贫寂寞,不沾社会“俗气”。树立年轻干部的良好形象。

年轻干部五戒“骄傲之气”。有的年轻干部说话目中无人,办事盛气凌人,特别是走上领导岗位后,更是颐指气使,傲贤慢士。摆架子,卖关子,拿捏调子。对上自以为是,什么事都懂、什么理都清。遇事强调客观,推卸责任,千错万错惟我不错;对下高人一等,自负不凡,主观武断。遇事不听他人意见,随意发表个人观点。年轻干部应力戒傲气,当以常思持满戒盈。年轻干部六戒“娇惯之气”。有的年轻干部一直在和风细雨下成长,一路上阳关大道,安时处顺,暖衣饱食,少经人情冷暖,不察白屋寒门,如同温室里的花草一般经不起劲风骤雨。在困难和压力面前骨软筋酥,缩手缩脚。工作中弯不下腰,生活中吃不得苦,拈轻怕重,避难趋易,或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做点事情四处张扬,受点委屈念念不忘。爱摆花架子,善动嘴皮子,穿着讲牌子。年轻干部应力戒娇气,当以力践举鼎拔山。

年轻干部七戒“江湖义气”。有的年轻干部平素虽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但在老同事、老朋友、老领导和老熟人面前却抹不开“面子”,尤其是当有恩于自己的人有事相求时,总是处于“尚有绨袍赠,应念范叔寒”的人之常情,放宽尺度开绿灯,高抬贵手还人情,全然不顾政策和规定的严肃性。有的凭江湖义气季友伯兄,为人处事跟着感觉走,非但不知是错,还美其名曰自己重情义,够朋友。年轻干部应力戒义气,当以多念敦世厉俗。

高校年轻班主任如何尽快进入角色 篇3

关键词:高校;年轻班主任;角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5-0166-02

高校年轻班主任主要是指,在高等院校中未从事过专职学生管理工作、且初次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教师。

当前,高校年轻教师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主力军,其中担任班主任的占绝大多数。他们毕业于正规师范院校,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且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加之与学生之间年龄差距小,观念隔阂少,因而备受学生欢迎,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正日趋形成。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年轻教师踏上教育岗位时间短,实践经验不足,因而在实现由“学生”身份向“教师”身份转变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状态。

高校年轻班主任群体是学校学生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分析和解决他们的工作问题,帮助其快速进入角色,对于学校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有着颇为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年轻班主任的心理特征

1. 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存在偏差,缺乏教育信念

在刚刚毕业从教的年轻教师中,有不少人对于教师职业并不热爱。教师一职对他们而言,只是权宜之计或只是谋生的一种手段,自然也就会伺机跳出“师门”,另谋“高就”。他们对于自己的教育职业生涯没有长远打算和规划,不会深入钻研业务知识。同时,部分年轻教师往往缺乏正确的教育信念。有无良好的教育信念,对于整个教育活动是否成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有些教师确信学生没有好坏之分,通过正确的努力一定会教育好每一个学生,有这种信念的教师就会很好地投入工作。相反,缺乏这种信念的教师则认为,学生总有好坏之分。好的不用教也好,坏的教了也枉然。有这样一种消极想法的教师,就不会投入自己的工作中,当然也不用说进入教师或班主任的角色了。

2. 对班主任角色的认同度低

尽管一些资深的教师说:“如果没有当过班主任,就不算真正当过教师”。但是,有的教师对于班主任仍普遍存在一种心理:能不当则不当。年轻的教师之所以当上班主任,都有不得已而为之的成分。如有的一到学校就被学校安排到班主任岗位上,自己毫无思想准备;有些则觉得反正迟早要当班主任,恭敬不如从命,姑且当他个一年半载,然后想方设法再把班主任一职甩掉;有些当了班主任的,却没有工作热情,没有创造力,近乎“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状态。以上种种,都是班主任角色认同度低的表现,这些存在的问题都会严重影响到教师作为班主任应该有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3. 班主任工作的失落感

有一部分年轻教师当了一段时间班主任,而且也是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的信念任职的。但由于经验不足,尽管满腔热情,结果却事倍功半,屡遭挫折,以至于尝尽了当班主任的辛酸苦辣,却没有真切地体会到班主任工作的乐趣和价值。长此以往,不仅会延长一名年轻教师成为合格乃至优秀班主任的时间,更严重地还会挫伤年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二、高校年轻班主任尽快进入角色的策略

根据上面的分析,促进高校年轻班主任尽快进入角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热爱工作,努力学习,提高修养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自接班开始,就应该把班主任工作当成一份事业来做,热爱班主任工作,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和源泉。班主任只有真心热爱本职工作,才能多想办法,多动脑筋,不断积累管理班级的经验,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努力克服工作中的一切困难。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甚至更多的水。”学生不会因为教师的年龄大而予以尊重佩服,却会因为教师的能力和特长所散发出的人格魅力而予以尊重。所以,班主任要努力学习,向书本学习,向有经验的班主任学习,除了自己琢磨外,还要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加以创新。

2. 合理定位,学会自我心理调节

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主要管理者和组织者,能够时刻保持积极向上、乐观的情绪是非常重要的。班主任能否调节好情绪,关系到自己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班级管理者,关系到全班学生情绪的起伏变化,以及他们的身心是否能够得到健康发展,因此,不可等闲视之。生活中总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必然会产生消极情绪,若得不到及时调节,就会通过班主任的言谈、表情等方式作用于学生,从而影响班级工作的开展。所以,班主任要学会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3. 三大转变,使班主任获得成绩感

首先,变“盯”为“放”,强化学生自我管理。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往往将全部心血和精力都投注在学生身上,早出晚归地"盯"在班级里,检查学生自学、纪律、锻炼情况,这对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固然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用发展的眼光看,却存在着明显的弊端。苏霍莫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将来所要面对的是日新月异的新时代,需要他们自己去努力、去拼搏。所以,教师应变“盯”为“放”,让学生自己去“练飞”;其次,变“压”为“爱”,塑造学生美好心灵。年轻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力戒简单粗暴。要将绵绵的爱,注入学生的心田,用真情感化学生,用爱心塑造美好心灵;另外,变“冷”为“热”,树立教师的崇高威信。威信包含两层含义:威,权威;信,信任。教师既要使自己的行为和语言具有权威性、号召力,又要使学生信任自己,这才是真正的威信。班主任要树立威信,就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同学生“热”成一片。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年轻班主任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面临着新的挑战。尤其是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的新变化,使班主任工作更加繁重,对于新上任的班主任,如何在短时间内成为一名幸福、快乐、有成就感的班级管理者,“热爱、实践、学习、反思”极为重要。

总之,高校年轻班主任必须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总结经验,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不断改善和创新工作方法,快速进入角色,才能不断体会担当班主任的幸福和快乐。

参考文献:

[1]崔发强.高校年轻班主任如何提高自身影响力[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

[2]吴玉良.与年轻班主任分享成长经验[J].班主任之友,2010,(02).

[3]盛素明.浅谈年轻班主任如何尽快进入角色[J].中等职业教育,2007,(08).

[4]杨岚.加强校本专业培训,提高新班主任班集体管理能力[J].班主任成长,2010,(10).

高校年轻辅导员班级管理指要 篇4

第一、有意识的在班里创造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和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班级气氛。

凡事以和谐为主,同学们在人际关系和班级事务方面都会比以前有所进步。在和谐的人际关系里面,老师和学生的和谐显得尤其重要。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学生和老师的关系融洽了,才能谈得上知识和理念的传授。

第二、从细节抓起,引导同学们明确是非观念。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该做的事情一定要出色的做好,不应该做的事情就坚决不做。

辅导员的工作可以说事关学生方方面面。不少辅导员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搞得自己疲于应付,实际工作也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倘若辅导员在做班级工作的时候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结果会事半功倍。笔者在班里给同学们定下五个特别注意的问题,并在班会上传达到每一位同学,日常工作中也努力践行这五条:其一是禁止抽烟和酗酒。其二是禁止旷课和夜不归宿上网。其三要注意个人仪表。其四要尊敬师长,见到老师主动打招呼。其五要有集体主义观念,严禁窝里斗,同学之间的问题和矛盾坚决摆到桌面上谈。长达数页的学生管理条例仅仅严抓这五项,它包括了大学生德育的主要方面,良好习惯的养成、大学生仪表、文明礼貌、孝老爱亲、团队精神等。落实好这五条在的班级管理中起到较大作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正确对待违纪生和“后进生”是班级管理的重中之重,也是宽严相济的最佳选择。

对于违纪的学生,如果是第一次违纪一般不会马上找其本人,而是让负责考勤的班干部记录好并通知该同学,让违纪同学知道老师是在照顾他给他一次机会。一般的同学都能感受到这一点而极少违纪。只有个别特殊学生需要进一步做谈话工作。如果辅导员几次谈话收效不大,再找系部领导谈话教育。最后如果再没有效果的话,则按规章制度进行处理。同时要让学生明白,学生违反纪律必然要受到纪律处分,这一点可以说是天经地义的。所谓国有国法、校有校纪、班有班规,无规矩不成方圆。但是处理学生亦非学校的目的,这样在处理学生的时候,学生才不会体现出明显的抵触情绪。

第四、正确引导班级舆论,努力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成绩。

辅导员在教育、教学、生活和各项活动中,根据是非标准进行褒贬,该肯定的就肯定,并给予适当的表彰和奖励;该否定的就否定,并给予适当的批评和教育,在全班形成一种能够扶持正气、伸张正义、制止错误思想、阻止不道德现象的集体舆论。这种集体舆论不是辅导员的单向灌输,而是建立在全班占压倒多数的正确认识与言论基础上,具有同一性、扶正性和对全班成员都有感染力和道德上的约束力,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我的方法是借力用力,借助集体的力量。真正触动学生的往往是集体的舆论,学生最不愿意的就是他在班级集体心目中的形象受损。

努力提高同学的学习成绩非常重要。应当知道,做班级管理工作,从来不能放弃学生的学习。且经常找学生谈学习的事情,每次班会的时候都要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并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同学们做交流。每次重要考试后,都会根据学生的成绩抽部分学生谈话。教育成绩好的同学不能骄傲,要在以后的学习中再接再励。教育成绩差的同学不能气馁,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勤学好问,力争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更大的提高。或许辅导员的谈话的内容对学生的影响并不大,但辅导员找学生谈话的过程会让学生感受到辅导员对自己学习的关心而倍受鼓舞,从而融洽了师生感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五、关键是培养一支高效班干部队伍作为辅导员的得力助手。

“打铁还得自身硬”。作为高校的年轻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上能让近百名大学生口服心服,诚心诚意接受你的严格指教,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关键是身教重于言教,以身示范,加强各方面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在“自身硬”方面,起码做到三点:

首先,辅导员要乐于学习、思考。

一个乐于上进的辅导员一定要善于学习,向长辈学习,向同事学习,向网络学习,向书籍学习。乐于学习是一个优秀辅导员必备的素质。国与国,省与省,市与市,单位与单位乃至人与人之间都需要互相学习。同时在学习中,注意创新,不断提高。引用原山东省寿光县委书记王伯祥的一句话:“谁家的好你就跟谁学”。王伯祥任寿光县委书记的8年里,以造福一方百姓为己任,扎实苦干,开拓创新,敬业奉献,是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他全力扶持推广冬暖式日光蔬菜大棚,发展蔬菜批发市场,掀起一场改变农民命运和改写农业历史的"绿色革命"。他提出突破寿北战略,把占全县总面积56%的荒滩,变成全县的粮仓和"银山"。他埋头苦干、勇争一流,主持上马一批重点项目,公开考选、大胆启用优秀经营人才,较早实行股份制改造,使原来比较落后的寿光工业,总产值翻了三番,利税增长近10倍。他的学习精神是每一个有志于进步的教育工作者所认真学习的。

其次,辅导员要勤于检查、指导。

出勤、卫生、纪律、学生思想工作等等成为辅导员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俗话说“勤能补拙”,勤更能发现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提出要求后,在习惯没有养成之前,如果没有跟上监督指导,在学生惰性的驱使下,该要求随着时间的流失,必定处于流产的边缘。正所谓“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习惯”。辅导员的主要工作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勤转勤看避免辅导员工作“灯下黑”的主要举措,是年轻辅导员管理班级的不二法宝

摘要:在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面临新的更大的挑战,作为学生管理一线的辅导员工作亦应与时俱进.通过各种途径调整学生管理工作方法,为更好的培养德、智、体、美、群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做出应有贡献。文章从大学生管理一线的角度,向新步入学生管理工作岗位的年轻辅导员提出了大学生管理工作的目标任务、行动方略,同时指明提高辅导员素质的新思路。

年轻高校 篇5

多运动,多体验,多出去走走。

少抱怨,少八卦,少看电视剧。

最近被人说活力四射,好奇心强,我当这是赞美吧。

看到六十二岁的赵雅芝在老人院的那张照片,我惊呆了。

只有从内到外都年轻的活着,才能有岁月抹不掉的美丽,时间夺不走的年轻。

海明威曾经说过:这个世界是美好的,值得我们去奋斗。

趁年轻,去奋斗,去奔跑,去追求,用生活的热情去留住岁月,而不是用一罐罐护肤品和滋补品。

趁年轻,带着热情和勇气,年轻的活着。

作者简介:沐沐,非典型工科女,建筑师,公众号:MU事务所(ID:mushiwusuo)

唯美一句:大眼萌~~~呆萌呆萌的~~你是胖么~~眼睛大就牛逼么?哼~~萌萌哒~~犯啥错了?这表情~~~不懂喵星人的世界~~。

服装趋势 年轻,更年轻 篇6

近日世界顶级腕表及珠宝品牌伯爵PIAGET在上海音乐厅举行盛大的发布仪式,正式宣布在中国内地市场推出其珠宝系列。伯爵更邀请了久未露面的钟楚红担任其大中华地区的珠宝形象代言人。此次伯爵珠宝在内地市场首次亮相,带来了多个匠心独运的珠宝系列,每一件首饰均展现了设计师与珠宝工匠们的心血,设计之灵巧,心思之细腻,堪称为艺术杰作,尽善尽美。伯爵珠宝是为所有独具品位、真正懂得享受奢华珠宝的时尚女性所设计。充满动感的设计理念曲其珠宝独一无二的灵性与生命。将独具个性个性与时尚的理念带给爱美的—女性,魅力非凡、华丽卓越。

年轻,更年轻

谁都向往年少的时候,将自己装扮得更年活泼是每个女人的初衷。曾经倍受亚洲年轻女性爱的g/m/d品牌近日在上海发布了以“休闲,优雅,时尚”为主题的2005年秋冬最新流行服饰。华丽缤纷的色彩,光芒四射的配饰是这一系列的第一波视觉冲击。获得重生的g/m/d犹如出水芙蓉,不但继承了原有品牌青春靓丽,休闲时尚的年轻风格,更平添了一份都市女性优雅从容,柔美知性的成熟气质。

时尚内衣热力尽显

内衣近几年来在设计师的手中也逐渐变身为重要的时尚法宝。其样式平淡无奇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我们已经厌倦了单调的白色、黑色和红色,也已不再青睐于米色和灰色,新潮时尚的橘色、橙绿、紫红已受到时尚人士的追捧。国际休闲时尚品牌Bench旗下最著名的内衣系列bench_BODY近日推出了其2005年新款时尚内衣秀,以绚丽的色彩和图案乘着时尚的浪尖而来。从条纹到花卉图案以及明亮的色调,将人们带入到多姿多彩的点阵中。另外内衣样式的大胆设计和风格新颖的几何图案将夏末秋初的淡淡素雅体现。其品牌代言人何润东以他热情健康的形象将bench_BODY系列中的“轻松的性感”完美演绎。

100%棉,让肌肤呼吸空气

时尚潮流,总在不停变化,或奢华、或复古,人们对于服饰本身舒适度的追求也越来越高,而舒适自然的纯棉也成为近几年最受欢迎的面料之一。近日美国国际棉花协会COTTON USA“纯棉日”首次登陆上海,携Lee、Tommy Hilfiger、Nautica及Benetton四大知名品牌展示当季纯棉服饰,将自然、健康、舒适与四季皆宜的独特魅力演绎得淋漓尽致。

进入钻石的璀璨世界

说起钻石相信每个女人都不会拒绝它的魅力,就像着魔一样沉迷于它的绚烂夺目、光彩照人。国际权威钻石机构恒信HIERSUN近日在北京PARK 8酒吧举办了以 “旋动·自由·璀璨”为主题的2005年吊坠新品发布会,整个发布会因钻石璀璨而异常迷人,是今夏最值得炫耀的一场盛宴。这场盛大的发布会不仅将会场布置得相当的闪亮,明星汇聚更成为此次发布会的亮点。为始终贯穿活动主题—— “旋动·自由·璀璨”,HIERSUN特意准备了黑色闪亮地毯,以映衬HIERSUN钻石独有的360·璀璨光芒。现场处处光芒闪烁,将发布会现场变成HIERSUN钻石的璀璨世界。

我的代言我的K-gold

年轻高校 篇7

据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副刊近日报道, 泰晤士高教副刊针对全球建校不足50年的高校进行排名。排在榜首的是韩国浦项市科技大学, 这所大学始建于1986年;瑞士联邦理工学院洛桑学院排在第二;之后是韩国科学技术高级研究院, 从去年的第四跃居第三;香港科技大学从去年的第三落到第四;第五是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在前十名中, 英国只有约克大学上榜, 排在第七位。

在该排行榜的前100名中, 英国大学有18所。其他前100所大学总数较多的有澳大利亚 (13所) 、美国 (8所) 、法国 (7所) 、西班牙 (6所) 和中国台湾 (5所) 。但是排在前五的大学中有两所均来自韩国。排行榜的编辑巴蒂认为, 韩国的成功说明其完全有实力在短期内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与传统的高等教育强国———美国和英国形成角力。此次排名次序是根据13项指标综合得出的, 包括教学、科研、工商界联系、国际化和学术声誉等。

年轻高校 篇8

一、选派高校年轻干部赴乡镇挂职锻炼的意义分析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高校年轻干部自身的素质与条件发展亟需前往乡镇进行挂职锻炼, 中国乡镇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十分期待这些高校年轻干部的加盟与帮助, 但这仅仅表明高校年轻干部前往乡镇挂职锻炼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同时, 选派高校年轻干部赴乡镇挂职锻炼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 选派高校年轻干部赴乡镇挂职锻炼可以更好的锻炼我们长期处在高校环境气氛中的年轻干部, 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锻炼又是我国充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同时, 没有经历过基层锻炼的干部们往往不具备比较开阔的工作眼见, 导致我们年轻干部的综合素质得不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也不利于我国别的工作的全面展开, 因此, 只有将这些高校的年轻干部派到基层去进行挂职锻炼, 才能更好地提升这些年轻干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其次, 选派年轻干部, 尤其是选派高校年轻干部到乡镇基层去进行挂职锻炼, 也是我国实现人才强县的重要举措。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 高校的年轻干部都是经受了十分全面扎实的理论学习的高素质人才, 选派高校年轻干部到乡镇基层进行挂职锻炼, 解决了乡镇对一系列急需人才的需求。再次, 选派年轻的高校干部前往乡镇基层进行挂职锻炼, 是促进我国高校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 在乡镇基层的挂职锻炼中, 高校年轻干部可以更好地摆脱学校书生意气的严重影响, 对我国基层的社情民意进行更全面, 更通透的了解和掌握, 才会更好地将自己所学应用到改善人民生活, 富强国家发展的实际中去, 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培养个人的求真务实观念, 更好地培养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培养驾驭复杂社会环境与局面的能力, 提升其作为一个国家干部该有的能力与水平。

二、选派高校年轻干部赴乡镇挂职锻炼的做法分析

选派高校年轻干部前往乡镇进行挂职锻炼是很好地提升我国干部能力与水平的重要途径, 也是一件十分谨慎与浩大的工程, 我们对于高效年轻干部前往乡镇挂职锻炼的选派是十分谨慎的。首先, 在对挂职干部人员的确定上, 我们一定要在高校年轻干部可以接触到的范围内张贴十分醒目的通知, 在高校年轻干部们自愿参加的前提下, 根据原干部对年轻干部骨干的推荐过程中, 积极结合各个岗位的现实需要, 选取适宜岗位需要的年轻干部下到乡镇基层去进行更好的锻炼, 在整个高校年轻干部下乡镇基层挂职锻炼的过程中, 一定是结合所涉及人的个性特点以及所挂职岗位的岗位特征决定的。其次, 在将高校年轻干部派往乡镇挂职锻炼之前一定要对高校的年轻干部实现定点定量的培训, 将所前往乡镇的基本情况告诉被派遣的高校年轻干部们, 从而也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明白派遣到乡镇的主要目的, 这样的派遣活动才是更具有针对性的, 也是对于高校年轻干部更具有深远的影响。再次, 要对这些接受选派的高校年轻干部们的岗位进行全面的运行情况检查, 这样做的目的无疑是有利于将这些岗位进行统一管理, 从而也可以将这些参与岗位培训的年轻干部们在乡镇挂职锻炼的全过程进行一个整体的评价和考察作为他们今后提升的标准之一。这样做的目的有利于这些参加培训的高校年轻干部们提升自己的责任意识与参与精神。也只有这样, 这些被派遣往乡镇进行挂职锻炼的高校年轻干部们才可以在乡镇的挂职锻炼的过程中得到更好更长远的发展。最后, 在被派往乡镇进行挂职锻炼的干部挂职锻炼结束后, 建议所有参与挂职锻炼的高校年轻干部进行一个比较完整的后续交流会, 这种小型的交流会有利于参与挂职锻炼的高校年轻干部们针对自身情况进行一个整体的检讨, 在多方的相互交流中也可以更好地提升对自身工作的全面认识, 也可以将这些经验更好地运用于其它的工作过程中。

三、针对高校年轻干部赴乡镇进行挂职锻炼并取得成效的分析

在将高校年轻干部们抽调到乡镇进行挂职锻炼的过程中一方面无疑取得了更好地提升干部队伍素质的作用, 另一方面无疑有利于进一步改善与完善我国现有的干部队伍, 进一步提升了我国乡镇工作的效率和可行性。在被派往乡镇进行挂职锻炼的干部们被普遍认为进行比较好的自身素质, 责任心和事业心乃至竞争意识都比较强, 他们具有相对而言比较开阔的视野, 具有比较敏捷的思维方式, 在这些被派往乡镇进行挂职锻炼的高校年轻干部们一旦对乡镇工作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熟悉和体验后, 便开始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高素质、高责任感、高效率的特点, 能对自己所分配的相对适合发挥自身专业能力的岗位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思考, 甚至可以更好地提出一些相对而言具有建议性的意见和建议, 使得乡镇许多以前没有解决的难题得到了进一步的解决, 使得乡镇许多并不属于常规化的工作进入正轨, 提升了乡镇工作的管理水平与管理质量, 为推动乡镇经济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更加长远的发展。同时, 在将高校的年轻干部们抽调到乡镇进行挂职锻炼的过程中, 十分有利于培养与挖掘具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们, 长时间的深入了解与讨论, 这些年轻干部们自身的能力与特点都完全被人们所认同与熟知, 同时, 他们在面临新的突发问题时的应变能力与所作出的反应都是对他们自身能力的一个完整的交代与展示, 对于增加我国后备干部的储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另外, 乡镇工作复杂、工作条件又相对比较艰苦, 在对多种情况的体验与考察中, 对年轻干部们各项能力的集中锻炼都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大家都很清楚的明白21世纪是人才与科技的竞争, 中国干部的能力大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因而将高校年轻干部选派到乡镇进行挂职锻炼不仅锻炼了中国干部的自身潜质与能力, 也有利于中国未来的进一步更好更快的发展。最后, 将这些高校的年轻干部们抽调到乡镇进行挂职锻炼有利于进一步提升行政管理的透明程度, 这是因为将一些年轻干部们选派到乡镇去进行挂职锻炼, 由于他们对乡镇的情况不甚了解, 需要乡镇各个部门之间的通力配合才能将乡镇的全面情况更好地展示给这些刚刚融入乡镇集体的新干部们, 在整个乡镇情况的介绍管理过程中, 乡镇的各个部门更需要更好更全面的配合, 这样就有利于乡镇许多情况的公开透明, 同时, 将这些思想相对比较公平正义的高校干部们派往乡镇本身就对乡镇的许多工作是一个很好的监督过程, 在对整个挂职锻炼的总结过程中, 派往乡镇进行挂职锻炼的干部们也纷纷表示乡镇的工作还是比较公开透明的, 这也是侧面反映了我们所强调的将高校年轻干部派往乡镇进行挂职锻炼还是十分有利于乡镇工作行政管理的公开透明的。

四、针对高校年轻干部被派往乡镇进行挂职锻炼的不足的解决措施分析

在将高校的年轻干部们派往乡镇进行挂职锻炼的过程中还存在的各种问题, 需要采用更加科学的方式进行改进。结合一些已经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提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 一定要尝试着提升挂职锻炼工作的科学性, 这主要体现在进行挂职锻炼的前期选拔过程中, 一定要充分考虑到乡镇岗位的需求实际, 要结合所选派干部们的自身实际实行分配管理,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工作效率和水平。第二, 一定要树立良好的选人用人导向, 主要是针对在挂职锻炼中表现比较突出的干部们进行一定程度的表扬与嘉奖, 从而提升干部们对挂职锻炼的积极性。第三, 一定要尝试着积极提升挂职锻炼的力度, 经过我国干部管理办法的总结, 挂职锻炼对于提升干部的素质队伍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的, 因而, 各个相关部门一定要采取更加科学的方式对选派干部队伍进行把关从而更好地提升干部素质, 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摘要:人才辈出的时代对我们年轻的干部提出了更多更切实的要求, 尤其是诞生于高校中的年轻干部, 更是由于长时间在高校中从事了许多主要与学生、与提升课堂质量相关的锻炼而渐渐远离了这个社会许多更切实际的需要。中国的乡镇由于结合了中国许多现实的国情因素, 充分展示了一个完整国家生活生产的完美缩影, 因而, 高校年轻干部赴乡镇挂职锻炼是十分有必要的, 充分总结高校年轻干部赴乡镇挂职锻炼的实际, 我们也能得到许多有意义的思考。

关键词:高校年轻干部,乡镇挂职锻炼

参考文献

[1]黄文涛, 年轻干部赴乡镇挂职锻炼的实践与思考[J],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3

让年轻人在年轻时做该做的事 篇9

台湾的很多年轻人就在网络上骂:“你别对台湾指手画脚!”但我特别想站出来说:“我太同意他的话了。”

台湾的这一代有钱人大都是白手起家, 特别刻苦。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 人生的目标就是让家里的米缸填满米。可是如今的这一代年轻人关心的是怎么将米缸填得漂亮、填得公平, 而不是填满。

我看到那些有钱人年轻时比较刻苦, 别人去听音乐、看演出、玩, 他都不能去, 也不敢多谈恋爱, 不敢戏果 (泡姐) 。所以, 当他终于功成名就有了钱, 所有年轻时没干的事到年老后都补着干了。

这是整个社会的问题, 你怎么不能让年轻人先做好这些事呢?让他们老了后别跟年轻人较劲。让年轻人有机会去创作、去享受生活, 年轻人就有机会去表达自己的观点, 形成他们的风格。中国的每一代老年人都在反对下一代做的事, 你不觉得很奇怪吗?因为所有人在年轻时都没办法表达自己, 都等到老了的时候才能使用这种权利, 他们生怕年轻人让他们的这种快乐没有了。

就应该让年轻人在年轻时做该做的事, 否则都是老年人在戏果, 有了钱才能戏果。这样不对。

年轻高校 篇10

一、年轻人还在读报吗

2011年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公布了一项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 互联网已经成为美国人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 超过了报纸, 在18—29岁的青年中, 互联网的使用者是报纸读者的两倍;2010年, 30岁以下的读者的新闻信息主要来源于互联网 (65%) , 来自电视的占52%, 而从报纸获取新闻信息的年轻人只占21%。在笔者就“年轻人读报的现状”所进行的随机问卷调查中 (调查对象是100名15—30岁的年轻人) , 数据也同样显示:年轻人的信息获取主要来自互联网。不读报的年轻人中有87%选择从网络获取信息 (见图1) 。当问及读报习惯时, 59%的调查对象是有时读报, 现在更多的是上网浏览信息;29%的人以前有读报的习惯, 现在不读了, 完全选择其他接受信息的方式;此外, 从来不读报的人占11%。也就是说, 40% (29%和11%的总和) 的年轻人是网络簇拥者。

关于报纸的潜在读者, 笔者是以调查对象对“读报”的态度而作判断的, 问题设计为:“您认为读报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程度”。调查数据如图所示 (见图2) , 报纸所拥有的7%的忠实粉丝根本不足以使其稳定持续发展下去, 只有那54%的人才是报纸的潜在读者。这54%的潜在读者和上文所说的59%的不稳定读者的数据基本吻合, 也就是说这两组数据同时证明了一个事实:40%左右的人放弃了报纸, 接近60%的人介于报纸和网络媒介之间并偏向于网络, 而坚持读报的年轻人不到10%, 也许比这个数据更少。

二、年轻人为什么不读报

年轻人不读报的原因中, “网络代替报纸”的信息获取方式占了大部分比例。同时, 认为购买报纸不方便和“对现在的报纸不感兴趣”的年轻人也不在少数。笔者认为这些都只是表层原因, 而新媒介的技术特征、受众心理的变化以及报纸的同质化现象才是年轻人倾向新媒介的主要原因。下面笔者对其进行详细分析, 以期对报业实践和未来发展有所帮助。

(一) 新媒介技术特征

宽广无际的内容提供个性化服务。受众在海量的信息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媒介和内容, 如微博、博客、数字报等, 在论坛、微博等自媒体中, 受众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照片, 设计个性签名……实现以网络为基础的新媒介最大的个性化服务, 并以此获得年轻人的青睐。

新媒介的传播跨越时空界限。新媒介的信息更新速度快, 其更新速度以“秒”为单位, 能够在第一时间把信息传播出去, 传播到全球任何一个有网络覆盖的角落。而报纸在被送到受众手里之前需要经过组稿、排版、印刷、派送等几个环节, 头一天晚上的新闻要等到第二天才会出现在报纸上。

传统媒体是单向的自上而下的传播模式, 意识形态较浓以及由上而下的控制权和主导权让读者处于信息选择的被动地位。而大多数新媒介是双向传播, 受众既是信息的消费者, 又是信息的生产者。这就更增添了新媒介的魅力, 如博客、播客、微博、facebook、优视网、维基网等。

网络是视频、音频、图片、文字传播的集大成者, 具备了所有传播媒介的传播方式和优点, 表现手段最为丰富, 使信息的传播更加生动、具有现场感, 实现了信息多媒化的传播。相比之下, 传统报纸单一的图片文字报道对受众的吸引力则显得单薄。

(二) 新媒介时代受众心理的变迁

长时间以来, 报纸作为主要媒介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其媒介特征塑造了受众的一系列心理特征。首先, 大多数的受众对报纸具有信任的心理, 这种信任大于对网络媒体的信任, 这是由于报纸在历史发展中长期处于主导地位, 也正是报纸公信力的体现。其次, 因为报纸是单向传播, 报纸传播什么受众就接受什么, 所以受众具有被动接受心理, 没有及时地进行思想的交流和观点的交换, 继而表现出从众心理。

网络等新媒介带给受众的则是自由和开放:信息的自由选择、观点的自由表达、开放的多元化思维, 相比之下, 报纸较浓的意识形态和由上而下的控制权让读者避之不及。在新媒介出现之前, 报纸作为主要媒介并没有让读者感到不适, 新媒介对报业的冲击就在于, 新媒介出现之后, 受众更倾向于选择报纸所没有的双向互动性和个性化服务。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的个性化心理和主体意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明显。

同时, 新媒介的盛行还带来了“信息免费”的消费心理。现在许多人更愿意为“连接”和“渠道”付费, 而不愿意直接为某一内容付费, 因为渠道意味着更丰富的选择。也就是说, 受众愿意支付每个月的网费, 但觉得每个月定阅报刊的费用是没有必要的。除此之外, 新媒介的娱乐化功能使受众的好奇心理、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增强, 当传统报纸不能满足读者这一需求时, 他们便自然而然地对报纸失去兴趣而转向新媒介。

(三) 报纸自身原因分析——同质化现象严重

在报纸“白热化”的竞争中, 受众资源、信息资源、广告资源都已经被各家报社最大化地“抢占”, 这其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其中难以避免的就有报纸同质化现象。报纸“同质化”是指在报业竞争中, 各家报纸的内容、标题、形式都如出一辙, 各报报道策划、营销手段都雷同, 缺乏个性和特色,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主题材料、形式雷同, 新闻来源单一。许多报纸新闻内容、标题、延伸的知识基本相同, 读者面对不同的报纸, 只需看一份就能够知道其他报纸的报道。如《京华时报》和《北京青年报》在报道一起交通事故时, 标题相似:“大巴失控追吞奥迪”、“大客刹车失灵压瘪轿车”, 内容也找不出明显的差异 (见图3、图4) 。

二是编排手法和版面风格趋同。在版面编排手法上, 报纸都采用大标题、大图片来吸引读者, 风格相似, 在诸多的竞争对手中也无法体现自己的特色, 给读者多报一面的感觉, 几乎无人从版面风格上找出它们的区别。如《华西都市报》、《京华时报》、《南方周末》在头版的编排上都采用封面式编排 (见图5) 。

三是目标读者的定位相似。笔者从网上搜集以《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羊城晚报》、《北京青年报》、《京华时报》和《光明日报》这些报纸为例:《南方都市报》以22—44岁高等学历、社会精英阶层及白领为主;《南方周末》定位为600万的知识型读者, 城市读者是重中之重;《羊城晚报》的受众定位是年轻的都市群体;《北京青年报》读者平均年龄是35岁, 25—44岁读者占50.2%;《京华时报》目标读者群是“上班族”中22—45岁、具有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背景的北京市民, 约600万人;《光明日报》以知识分子为主。从数据看, 以上六份报纸无论是以地域分类, 还是从整体看, 它们的目标定位都很相似, 可以把这些报纸的读者定位共同总结为:年轻、都市、知识分子。读者定位的类似引发内容定位、传播方式定位都盯住同一片区域, 必然会引起同质化现象。

新闻同质化现象致使采编人力资源、版面资源、社会资源的浪费, 还剥夺了受众选择的自由, 同时也降低了媒体的影响力和受众对其信任度, 自然也就不利于年轻人对报纸的选择。

三、年轻读者对于报纸的重要性

目前中国人口正趋于老龄化, 中国的报纸读者也正在呈老化的趋势, 网络等新媒介成为年轻人获取信息的主要窗口。如果我们还不做出任何行动, 等到这一批报纸读者逝世后, 报业的生命也就意味着终结。如何挽回报纸的年轻读者群成为报纸生存的关键, 因为年轻读者是报纸今后发展的新生力量和生命源泉, 报纸要抢占市场份额, 就必须要抓住年轻读者群。

那么, 作为报业的工作者, 就要了解年轻读者的需求, 锁定年轻化目标, 创办一份年轻人的报纸。报纸应强调特色化、独家化的报道, 允许观点的多元化, 增强版面的时尚感, 这都会为传统报业争取更多的年轻读者提供可能性。在面临新媒介冲击的今天, “免费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博得了人们的注意力, 所以, 报人们也不妨思考一下传统报纸免费发行的策略。

摘要:在21世纪的今天, 新媒介特征成为主要的媒介生态环境。20世纪的报业繁荣现象已不存在, 报纸的受众在新媒介环境影响下, 呈现出了不同于以往的特征。最明显的现象是, 报纸的年轻受众受到新媒介的严重分流, 年轻人越来越青睐于以网络为基础的新媒介。而当代年轻人的个性化心理、多元化思维、信息免费心理以及自主意识的增强等受众特征正是解释该现象的主要原因, 同时也为报纸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提出了思考。

关键词:报纸,受众,年轻人

参考文献

[1]范东升.拯救报纸[M].南方日报出版社, 2011.

[2]崔保国.从战略角度思考和布局传统媒体的发展[J].中国记者, 2012 (11) .

[3]龚汉岚.双重压力下的报纸生存空间——从年轻读者的问卷调查看报业的发展[J].新闻爱好者 (下半月) , 2010 (2) .

[4]陈业雷, 陈红.新媒介时代受众心理特征变迁[J].青年记者, 2011 (1) .

[5]曾凡斌.传统付费报纸和免费报纸的博弈及其启示[J].暨南学报, 2010 (9) .

[6]张大成.突破同质化形成独特性[J].中国地市报人, 2012 (10) .

年轻高校 篇11

无论对于当下还是未来,年轻人的市场价值不言而喻,从广告主、代理公司都已看到年轻营销的趋势,并在进行相应研究,但如何才能够全面洞察年轻人世界?显然从单一角度出发是不够的。

基于此,2014年,人人公司顺行业之势,联合AdMaster、AIESEC、Anomaly、Arkr Group、广告门、Isobar、美国One show国际创意节、青年志、趋势观察、TEDx(Beijing Commons)、天娱传媒、SocialBeta等多家机构,举众“年轻人”之力,创办Young People Matter!“年轻盟”。成员囊括了媒体、代理公司、调研机构、年轻人组织、社团等多个领域。

在组织过程中,另人人公司振奋的是,“大家几乎是一拍即合,非常积极支持。”人人公司副总裁曹淼说。“我们希望成员间不同的行业背景,可以提供更丰富的样本和声音,从而更精准深入地挖掘年轻市场。”

站在行业高度把年轻市场看透

“只有聚焦年轻消费群的品牌才应该去关注年轻市场?事实上并非如此。” 回顾组建年轻盟初衷时,曹淼如是说。

时间回溯到2013年底,伴随着客户端发布,深耕年轻市场多年的人人公司明确战略定位——回归年轻人群,深挖年轻市场。在清晰定位之后,人人公司对品牌营销活动进行了大量观察。

“我們发现无论目标受众是否聚焦年轻人,年轻人群的市场意义都同样重要。”

以汽车行业为例,传统概念中汽车行业的目标人群应该聚焦在中年成功人士,但随着年轻人消费意识和驾照拥有率的攀升,年轻人已逐渐成为汽车市场的新兴购买群体。“国内,56.1%的年轻人拥有驾照,人人网年轻人拥有驾照的占比更是高达65.4%。同时,在未拥有驾照的年轻人中,79.2%的人计划考取驾照。”曹淼分享说:“这些数据都表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选择开车作为自己的出行方式,且年轻人的汽车购买力也不容小觑。在已购车的人人网用户中,年轻人群中有53.6%的人参与出资,而在计划购车的部分,这个数据更是攀升至79%。”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点是,即使在家庭购车中,年轻人的决策力也在大幅度提升。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家庭购车中担任了重要决策者。从汽车品牌的筛选到最终车型的选定,大多是由年轻家庭成员负责的,因为作为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们,他们更懂网络,更善于信息搜索。“这是一个趋势,年轻人市场的价值,对于各个行业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曹淼总结。

但问题来了,年轻人的想法到底是什么?这些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在触媒习惯、信息检索上不再与传统的营销逻辑严丝合缝。

“所以我们必须走近年轻人、倾听年轻人、给他们话语权,进而精准地洞察年轻人,并落地到营销策略制定中去。”曹淼分析说:“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角度和样本,进而挖掘到更多的诉求,这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整合广告主、媒体、调研公司、甚至年轻人机构、社团组织各方力量,来将年轻市场看透。”

整合产业链,打造年轻盟

人人公司站在行业高度,整合行业资源洞察年轻市场的理念,也同样得到了其他年轻盟成员的认同。

年轻盟成员安索帕中国区首席执行官林真(Jane Lin-Baden)就表示:“年轻营销是一个比较大的话题,年轻盟组织里有很多不同的组织和团队,有的人站在营销端,有的人站在消费端,不同的角色会带来不一样的洞察,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

而且全产业链的加入,年轻盟的价值将不止于品牌营销层面。从消费者角度和市场大环境出发“年轻人对中国未来价值观影响非常重要,所以未来我们希望看到年轻盟能够帮助中国年轻一代清楚定位属于他们的价值观。”林真表示。

而从行业角度出发,青年志联合创始人、首席战略官张安定则认为,年轻盟能够更有效地开阔各品牌的视野 ,从而将年轻人洞察真正落地。

“对于品牌营销而言,两点很关键:其一要有广阔的视野,全面的接触到年轻人研究和营销中去。年轻盟恰好满足这一点,品牌不再单一的接触研究公司、广告机构,而是接触到更多有趣的人,进行更广泛的研究。其二,通过年轻盟平台,品牌可以更真实地听到年轻人的声音,例如年轻盟举办的广告大赏,营销的好坏不再交给行业人评定,而是让年轻人投票评选,这对品牌而言将更有价值,年轻盟强调倾听年轻人的声音和观点的调性和其桥梁性的作用将为品牌带来更直接的一些冲击”。

落地活动,洞察更深入

秉承着走近年轻人、聆听年轻人、让年轻人说了算的理念,2014年,年轻盟将持续组织各项落地活动,将洞察、深挖进行到底。例如,年轻盟的先行活动——“年轻面对面”已经启程,活动中年轻盟将联合国内四大高校举行“高管&同学角色大互换”活动,甄选高校精英化身年轻消费者样本,与你分享最原汁原味的年轻人消费偏好。

4月19日“年轻盟”在厦门大学成功打响了“年轻面对面”系列活动的第一站。在厦门站的活动中,人人公司携手品牌,真正走进校园,了解年轻人声音。人人公司副总裁曹淼与361度、特步、匹克、浩沙等品牌的高管们一起深入厦门大学,与学生直接对话、体验校园生活、倾听最真实的年轻声音。26名来自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同学向企业高管们阐述了当代年轻人对产品、品牌及营销的独特见解,真实展现了当代年轻人的活跃思维。与此同时,参与活动的高管们则回归校园,重新体验了一天“同桌的你”的生活。通过交流,高管们对当今大学生的生活形态、消费决策权、购买能力、品牌好感度等都有了更为细致的了解,而学生们也从高管身上看到了职场精英的风范。

上一篇:居民配电站论文下一篇:中国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