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乳腺癌

2024-10-28

青年乳腺癌(共5篇)

青年乳腺癌 篇1

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疾患, 发病率逐年上升, 我国乳腺癌高发年龄是40~50岁, 近年趋于年轻化。青年乳腺癌 (≤35岁) 临床上较为少见, 我院自1998年以来, 先后收治青年乳腺癌14例,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均为女性, 年龄23~35岁, 平均30.5岁。肿块均为单发, 位于左乳9例 (64.3%) , 右乳5例 (35.7%) 。临床分期 (按1987年AJCC/UICC的TNM分期标准) :Ⅰ期3例 (21.4%) , ⅡA期6例 (42.9%) , ⅡB期3例 (21.4%) , Ⅲ期2例 (14.3%) 。肿块切除活检经病理证实6例, 术中冰冻切片检查证实8例。术后病理诊断:单纯癌3例, 浸润性导管癌7例, 导管内癌2例, 髓样癌1例, 乳头状癌1例。9例腋清扫者淋巴结清除数4~18枚, 平均9.5枚。有腋淋巴结转移者6例, 其中阳性淋巴结少于5枚者3例, 5枚以上者3例;腋淋巴结阴性8例。

1.2 治疗方法

1.2.1 手术方式

对4例乳房较丰满、I期ⅡA期, 腋窝未触及肿大淋巴结患者行保乳手术。肿瘤位于乳房外侧, 行乳房外侧弧形切口, 切除肿瘤及皮肤、瘤周组织 (切缘距瘤缘≥1 cm) 并清扫腋窝淋巴结;肿瘤位于乳房内侧, 行2个放射状或弧形切口 (约7~8 cm) , 切除肿瘤及皮肤、瘤周组织 (切缘距瘤缘≥1cm) , 另行腋前线纵切口清扫腋窝淋巴结。余10例行常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1.2.2 辅助治疗

本组除1例术后拒绝任何辅助治疗外, 2例肿块≤1cm, 腋窝淋巴结阴性未行辅助治疗;5例于术后1个月左右开始放疗, 总剂量40~60 Gy (照射全乳、腋区、锁骨下区、内乳区及胸壁) 。腋淋巴结阳性者, 术后12~14天始给予CMF或CAF方案化疗4~6个周期。免疫组化检测激素受体 (ER) 和孕激素受体 (PR) 阳性者, 术后7天始给予三苯氧胺 (TAM) 口服1~3年。

2 结果

2.1 生存率

随访本组全部病例, 时间4~10年, 中位生存期5.8年。随访满3年者12例, 3年生存率为100.0% (12/12) ;满5年者9例, 5年生存率为77.8% (7/9) 。

2.2 乳房美容效果

4例保乳手术中, 3例双乳大致对称, 双乳头水平差距≤2 cm, 外形基本正常或略小于对侧, 手感略差, 皮肤颜色变深或发亮为一般;1例双乳明显不对称, 双乳头水平差距>3 cm, 外观变形或较对侧明显缩小, 手感差。

青年乳腺癌生物学行为不同于年长妇女, 预后仍存在争议[1~4]。青年乳腺癌 (≤35岁) 约占乳腺癌总数的15%~25%[5], Goldhirsch A[6]指出青年乳腺癌肿瘤具有分期晚, 核分裂相多, 血管淋巴结侵袭比率高等临床特点。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 (1) 雌激素水平。青年乳腺癌女性患者卵巢功能旺盛, 血液中内源性雌激素含量高, 可能是肿瘤恶性程度高、转移早、预后差的影响因素。 (2) 细胞分期。肿瘤细胞多处于S期[7], 侵袭性强、易转移、发展快、预后差。 (3) 家族史。含有胚系BRCA1、BRCA2、TP53、PTEN突变者, 一级亲属患卵巢癌或乳腺癌者属高危人群, 往往较早发生乳腺癌[8]。有研究表明, 局限性青年乳腺癌患者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9%和78%, 而出现淋巴转移患者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56%和31%, 出现远处转移患者10年生存率仅为11%[9], 说明早期诊治可以显著改善青年乳腺癌预后。

3 早期诊断

青年乳腺癌患者由于其生理特点, 早期诊断有一定困难, 临床常用检查手段包括以下几种。

3.1 乳腺X线钼靶摄片

该技术的广泛应用, 使得乳腺原位癌的发现越来越早, 预后更好, 现已成为检测乳腺癌的主要手段。早期乳腺癌在钼靶X线片上的主要特征为微小的钙化点, 可呈线状或分枝状, 每一簇钙化灶内的微小钙化点越多, 恶性的可能性越大, 可在三维立体定位下作细针穿刺和切除活检。乳腺摄片的真正意义在于筛选, 而作出诊断尚需在准确定位下活检。

3.2 B型超声检查

在乳腺腺体局限性增厚或弥漫性增生, 超声检查出现低回声或强弱不等的混杂回声反射, 或呈片状无明显边界的低回声反射时, 应警惕有早期癌变的可能[3]。应用高频探头能清楚显示0.3~0.5cm乳腺微小肿块的形态, 但对内部回声、边缘等细微结构分辨较差, 采用局部放大法时回声信号有所丢失, 难以诊断其真正回声表现。因此, B超对微小肿块的定性诊断往往不是十分确切。彩色多普勒可清楚显示血流情况, 当发生乳腺癌时, 可见血管数目增多、走行不规则、血管交织紊乱、动静脉交通形成[4]、血流速度明显增快[5]。

3.3 穿刺细胞学及活组织检查

乳腺为体表器官, 肿瘤容易触及。尤其对钼靶X线摄片显示可疑乳腺病灶患者行穿刺到位活检, 可发现原位癌。对乳腺癌原发病灶细针穿刺活检时进针感觉肿块质脆, 入针和抽吸容易, 吸出物较多, 呈浓稠肉糊状, 有时为血性。镜下常表现为: (1) 细胞丰富, 常布满涂片; (2) 癌细胞单个散在、成群或集成大片, 细胞黏附力差, 排列紊乱, 互相重叠; (3) 细胞核明显增大, 大小不一, 着色深浅不一, 核形不规则, 核仁大或多个, 常可见核分裂相; (4) 胞质较少, 有核偏位现象, 偶见细胞噬入, 即一个新月形细胞抱另一个圆形细胞; (5) 无双极裸核细胞, 若有亦很少[10]。术中冰冻快速切片可作出准确诊断, 尤其对明确扪及乳腺肿块者。

3.4 乳腺核素显像

201TL乳腺显像对乳腺癌探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除对乳腺纤维瘤有时显影外, 良性肿块均为阴性, 201TL乳腺显像是一种无创性区分乳腺良、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

FDG为葡萄糖类似物, 其代谢途径与葡萄糖相似, 可以被多种组织细胞和癌细胞摄取, 已有研究表明恶性肿瘤与正常组织的葡萄糖代谢率相比明显增高。因此, 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 (PET) 来探测FDG在体内的异常浓聚, 可以有效地诊断乳腺癌。

4 综合治疗

乳腺癌治疗是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随着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观念的确立, 以及乳腺癌化疗、内分泌、靶向治疗药物的不断发展, 放疗成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使乳腺癌手术治疗方式不断发生变革, 逐步向微创方向发展。

对于病变只局限于乳房局部及区域淋巴结的早期乳腺癌患者, 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病情, 防止局部复发。目前日渐成熟的乳腺癌保乳手术可以通过保乳手术及放疗使乳腺癌患者达到与根治性手术相同的生存率, 同时实现患侧乳房复发率低且有良好的美容效果。乳腺癌根治手术全乳切除后, 可以做乳房重建。

保乳治疗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 通过缩小手术切除范围来减轻患者痛苦, 满足患者精神及生理需求, 提高其生存质量。在西方国家, 保乳手术已经成为乳腺癌外科治疗的主要术式。在我国, 近年来该技术也明显加快了推广速度。

放疗可以消灭同侧乳房的残存病灶, 是保乳治疗的基础, 它通过合适的放射剂量、精细的定位, 使乳房在保持正常外形的同时达到长期局部控制效果。

化疗是辅助性的全身治疗手段, 其主要作用是杀灭局部和区域治疗无法解决的亚临床病灶, 提高患者总体生存率。已经行手术切除肿瘤患者, 通过手术后的放、化疗, 可以清除手术中肉眼无法看到的微转移病灶和残留病灶, 降低肿瘤复发的可能性, 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对于暂时不能进行手术的乳腺癌患者, 通过合理的放、化疗综合治疗, 可使肿块退缩, 从而实现手术切除、减少手术创伤的目的。新辅助化疗能改善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患者的长期预后, 增加保乳手术的可能性。

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 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和患者体内的性激素水平有直接关系。无论是作为乳腺癌术后预防复发转移的辅助治疗, 还是复发转移后的解救治疗, 都在乳腺癌治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选择合理的内分泌治疗方案, 将有助于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 改善其生存质量。

内分泌治疗和化疗相比, 毒副反应较轻、较少, 患者可长期接受治疗, 一种内分泌治疗药物失效后, 另一种内分泌治疗药物仍可能有效, 且治疗期间患者的生存质量较高。内分泌治疗方式主要有: (1) 卵巢去势; (2) 抗雌激素类:包括三苯氧胺、氟维司群等; (3) 芳香化酶抑制剂:包括阿那曲唑、来曲唑、依西美坦。

摘要:目的 探讨青年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综合治疗及保乳治疗的可行性与效果。方法 对14例青年乳腺癌患者行手术治疗, 选择性保乳手术4例, Ⅱ期以上行CMF或CAF方案化疗, 部分患者给予放疗, 雌、孕激素受体阳性者给予三苯氧胺 (TAM) 治疗。结果 随访4~10年, 中位生存期5.8年。无术后局部复发, 3年生存率为100.0%, 5年生存率为77.8%。结论 青年乳腺癌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选择性行保乳治疗具有可行性, 满足了患者的精神和生理需要, 综合治疗可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

关键词:青年,乳腺癌,早期诊断,综合治疗

参考文献

[1]Althuis M D, Brogan D D, Coates R J, et al.Breast cancers among veryy oung pre menopausal women (United States) [J].Cancer Causes Control, 2003, 14 (2) :151~160.

[2]Maggard M A, O’Connell J B, Lane K E, et al.Do young breast can-cer patients have worse outcomes[J].J surg Res, 2003, 113 (1) :109~113.

[3]Gajdos C, Tartter P I, Bleiweiss I J, et al.Stage 0 to stageⅢbreastcancer in young women[J].J Am Coll Surg, 2000, 190 (5) :523~529.

[4]Chia K S, Du W B, Sankaranarayanan R, et al.Do younger femalebreast cancer patients have a poorer prognosis?Results from a population-based survival analysis[J].Int J Cancer, 2004, 108 (5) :761~765.

[5]Elisabetta R, Gerald F, Helena M, et al.Survival of young and olderbreast cancer patients in Geneva From 1990 to 2001[J].Eur J cancer, 2005, 41 (2) :1446~1452.

[6]Goldhirsch A, Wood W C, Gelber R D, et al.Meeting highlights:up-dated international expert consensus on the primary thery of early breastcancer[J].J Clin Oncol, 2003, 21 (17) :3357~3365.

[7]李树铃.乳腺肿瘤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3.

[8]George H, Sakorafas M D.Women at High risk for breast cancer:preven-tive strategies[J].The mount Sinai jounal of Medicine, 2002, 69 (4) :264~266.

[9]Sariego J, Zada S, Byrd M.Breast cancer in young patients[J].Am JSurg, 1995, 170 (3) :243~245.

[10]沈镇宙, 邵志敏.乳腺肿瘤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青年乳腺癌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甘肃省肿瘤医院于2003年4月~2010年5月收治的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69例,年龄21~35岁。未婚9例,已婚未育9例,其余均为已婚已育;大专以上文化程度33例,高中以下36例;脑力劳动者28例,体力劳动者41例;家庭年收入≥4万元者39例,≤4万元者30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证实为恶性肿瘤。

1.2 方法

采用Zung抑郁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自行设计的心理问卷调查表,分析不同文化程度、职业、经济状况的青年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特征。其中SDS和SAS量表测评得分>50分者,统计为抑郁和焦虑。

由专人发放问卷并向调查对象讲解,不加任何暗示,由患者自行填写;如不识字则由调查者逐一询问后记录。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各组间比较用Pearson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9例青年乳腺癌患者中分别有61例(88%)和52例(75%)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和焦虑,其中25例(89%)脑力劳动者存在焦虑心理,明显高于体力劳动者(P<0.05);担心术后会影响形体完美和性生活的青年乳腺癌患者分别为65例(94%)和57例(83%);分别有25例(76%)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和23例(82%)脑力劳动者担心治疗效果及预后,均明显高于高中以下文化程度和体力劳动者(P<0.05);高收入者中有31例(79%)认为有社交障碍,明显高于低收入者(P<0.05);有26例(87%)低收入者担心增加经济负担,明显高于高收入者(P<0.05),见表1。

3 讨论

乳腺癌是严重危害女性身体和心理健康的恶性肿瘤,近年来,有很多学者对乳腺癌的心理影响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3,4,5],一致认为乳房缺损不仅造成了身体可见部分的缺失,而且还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压力。35岁以下青年乳腺癌患者正处于事业和生活的黄金时期,其感情的脆弱和对恶性肿瘤的敏感决定了其独特的心理特征,从调查表中总结出患者主要心理特征,并提出合理的心理干预手段。

3.1 青年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特征

3.1.1 抑郁心理

对于青年乳腺癌患者来说,她们在心里承受巨大痛苦的同时,还要面对新的生活模式,乳腺癌患者会感觉无助,无力控制生活和对未来的担忧,同时,还会在女性、母性、性方面产生不同于其他肿瘤患者的较大心理压力,本调查显示青年乳腺癌患者存在较普遍的抑郁心理,共61例,抑郁率达88%。

3.1.2焦虑心理

调查显示,有52例(75%)的青年乳腺癌患者存在焦虑心理。一方面,患者对手术疗效、预后的担心;另一方面,乳房切除后,对乳房缺失影响夫妻关系、自我形象的担忧,以及对工作生活难被他人及社会接受而焦虑等。不同职业者对癌症的焦虑程度不同,脑力劳动者一般受过高等教育,对癌症有更多、更深的了解,较体力劳动者焦虑情绪更重。

3.1.3 形体残缺及性生活障碍

69例青年乳腺癌患者中,分别有65例(94%)和57例(83%)的患者认为乳腺癌手术后会影响形体完美和性生活,而且在不同文化程度、职业和收入情况的青年乳腺癌患者间无明显差异。这充分说明青年乳腺癌患者在面临重新恢复正常生活或建立新的生活方式的挑战时期,更多地是关注其形体的完美以及配偶对她们的反应,很多女性担心自己对丈夫缺乏吸引力,导致性生活主动性差,也有的人担心性生活会影响康复而停止性生活。

3.1.4 社交障碍

青年乳腺癌患者正处在社会中承担家庭和事业上的多种角色的时期,手术治疗对患者形体造成较大的破坏,患者认为自己失去女性特征和女性魅力而感到自卑,所以回避社交来往,自我封闭、深居简出[6]。调查显示,尤其是高收入者认为影响社会交往的远远高于低收入者(P<0.05)。

3.1.5担心治疗效果和费用

跟所有癌症患者一样,青年乳腺癌患者对自身肿瘤心中无数,担心治疗效果,也担心治疗经费会让家庭背上沉重的债务。调查显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和脑力劳动者对肿瘤有一定的认识,因而更加害怕肿瘤已转移、扩散,手术不能彻底清除或由于医生技术及手术条件达不到而使手术失败等;而家庭年收入在4万元以下者则更加担心增加经济负担。

3.2 青年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干预

3.2.1 健康教育

要消除青年乳腺癌患者的不良心理,首先要对患者进行乳腺癌防治基本方法和术后康复的健康教育。减轻患者的无助感和对治疗效果及预后的不确定感,让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消除恐惧心理,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并让抑郁的患者多与性格开朗、积极乐观的患者接触,尽可能使其受良性影响。调动家属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和患者一起了解与疾病有关的知识和技能,鼓励他们有效地参与到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中,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3.2.2 心理疏导

青年乳腺癌患者由于术后乳腺的残缺而产生自卑心理,害怕参加社交活动,没有勇气面对现实。根据这些心理特点,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应同情患者的处境,给予安慰和鼓励,鼓励她们要热爱生活,接受现实,并告知术后形体的改变可通过戴义乳或乳房再造来恢复,使患者看到希望,提高自尊意识。同时解释患者乳房切除以后不会影响正常的夫妻生活,但也应承认乳腺癌根治术会给患者和其丈夫性生活带来不便和窘迫,患者会因身体的缺陷而羞于暴露自己,同时会担心性生活会影响康复[7,8,9,10]。针对这一心理问题,应告诉患者和其丈夫,此阶段可通过非形体接触的情爱来弥补这一缺陷,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双方心理适应了这种现实会自然好起来。对于担心家庭经济的患者,应当鼓励其放下思想包袱,形成治病要紧的心态,并通知朋友和单位多关心探望,以减轻患者心理负担[11]。

3.2.3 家庭支持

家属是患者的最主要看护者和社会支持来源,家庭支持是社会支持中最基本的形式,家庭成员的照顾和支持对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举足轻重[12,13],尤其是患者的丈夫,体贴、关怀、爱抚对妻子提高生活质量十分重要,可使患者克服自卑心,树立自信心。另外,医生要多指导丈夫,邀请他们参与治疗的选择、伤口整形及性关系的讨论,对于减轻患者心理压力,维持良好的伴侣关系相当有益。在癌症康复中和谐的性生活,有助于夫妻情感交流,有利于身心健康。

通过对69例青年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分析,根据不同文化程度、职业类型、经济收入的青年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特征,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消除患者的负面心理影响,有利于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和采取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有利于患者积极配合手术和术后的康复治疗,为患者早日康复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减轻心理负担,摆脱情绪的困扰,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青年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特征,寻找心理干预的有效方法,从而提高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方法:对收治的69例青年乳腺癌患者进行心理问卷调查,分析是否存在抑郁、焦虑、性生活及社交障碍等心理问题。结果:青年乳腺癌患者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不同文化程度、职业类型及经济收入对心理的影响也不同。结论:根据不同青年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特征,合理地利用心理干预手段,对提高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十分必要。

青年乳腺癌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排除35周岁以上患者 (含35周岁) 和经其他医院诊断确诊后转入我院患者, 共有64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列入研究。经统计, 患者一般信息如下:患者年龄为16~34岁, 平均 (29.7±2.4) 岁;已婚60例, 未婚4例;有乳腺癌家族史3例;处于哺乳期3例, 妊娠期1例。入院症状:乳腺疼痛、橘皮样变、乳头内陷、乳头溢液, 所有患者均伴有乳腺肿块;病程为0.5~36个月, 平均 (7.4±1.1) 个月。64例患者中, 行钼靶X线检查患者21例, 行彩超检查患者43例。

1.2 治疗方法

64例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 其中行根治术14例, 行改良根治术46例, 行区段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4例, 所有患者均于术后行CAF或AT化疗治疗, 对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4个的患者, 需行局部放化疗, 对孕激素受体 (PR) 或雌激素受体 (ER) 阳性患者加以他莫昔芬内分泌治疗。

2 结果

2.1 患者诊断统计结果

64例患者诊断前临床表现均不典型, 表现为乳腺疼痛, 患者均于理化检查时因异样而发现病情。行钼靶X线检查的21例患者中, 有9例患者被误诊, 误诊率为42.9%;行彩超检查的43例患者中, 有14例患者被误诊, 误诊率为32.6%;误诊病症包括乳腺增生和乳腺纤维腺瘤等, 总误诊率达35.9%, 误诊率较高。

2.2 患者病理统计结果

2.2.1 患者乳腺癌类型情况。

64例患者中, 以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居多, 共有51例, 占总患者数的79.7%;浸润性小叶癌患者和原位癌患者各5例, 各占总患者数的7.8%;其他乳腺癌症类型患者3例, 占总患者数的4.7%。

2.2.2 患者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情况。

64例患者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统计结果见表1。由结果可见, 组织学分级中Ⅱ级和Ⅲ级患者较多, 共占85.9%, 而病理分期以处于Ⅱ期患者居多, 占总数一半以上 (54.7%) 。

2.2.3 患者免疫组化情况。

所有患者免疫组化情况统计结果见表2。由结果可见, 64例患者中, 一半以上的患者 (62.5%) 发生了淋巴结转移, 而PR和ER阳性患者数接近, 有71.9%的患者c-erb B-2阳性。

3 讨论

乳腺癌的发病多集中于中老年女性, 但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生呈年轻化趋势[3]。由于患者年纪较轻, 医护人员会惯性地排除患乳腺癌的可能, 而且青年患者临床上乳腺增生发病率较高, 年轻女性患者的乳腺组织比较致密, 也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对疾病的诊断[4], 同时由于青年乳腺癌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 使得误诊率较高。本研究结果显示, 临床上常用的钼靶X线和彩超检查误诊率均较高。由此可以看出, 临床对于青年乳腺癌患者诊断上要更加仔细, 避免误诊的发生, 患者一般预后较差, 要更加重视筛查与治疗, 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参考文献

[1]胡江辉, 汤梦娟, 赵文健.乳腺癌患者2086例年龄和病理构成分析[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8, 10 (1) :36-37.

[2]刘德纯, 赵云霞.乳腺癌易感基因研究的若干进展[J].淮海医药, 2009, 27 (1) :42-43.

[3]陈文新, 肖坚, 林鸿侠.青年女性乳腺癌41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 2008, 19 (1) :93.

青年乳腺癌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61 例病例均为2001 年1 月—2010 年3 月我院收治的女性乳腺癌患者, 其中76 例青年乳腺癌患者年龄21 岁~35 岁, 中位年龄30 岁;85 例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年龄65岁~82 岁, 中位年龄72 岁。纳入标准:①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原发性乳腺癌。②病理组织取自放、化疗前。③临床病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男性乳腺癌。②36 岁~64 岁之间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 对2 组患者的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统计2 组患者肿瘤直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TNM分期等, 分析雌激素受体 (ER) 、孕激素受体 (PR) 表达等免疫组化指标。TNM分期参照1997 年以后UICC标准, 组织学分类参照WHO分类标准。

1.3 病理检查方法 送检标本用10%的中性甲醛溶液固定, 脱水、石蜡包埋后切片、HE染色, 镜下确认肿瘤病理类型、分型、组织学分级等。ER、PR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采用Maxvision二步法, 以PBS为阴性对照。试剂盒由福建迈新生物公司提供, 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阳性判别参照美国病理医师学院发布的检测指南:>1%的肿瘤细胞核任何强度着色即为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法, 相关性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和老年乳腺癌相比, 青年乳腺癌肿瘤直径较大、浸润性非特殊癌比例较高, 浸润程度高、远处转移率高, 临床分期Ⅱ级以上比例高, 其中T分期和TNM分期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老年组ER阳性率明显高于青年组, 差异有统计意义 (P<0.05) , 但是PR阳性率2 组均较低, 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老年组ER、PR均阳性者29 例 (34.1%, 29/85) , 高于青年组 (22.4%, 17/76) , 但是没有统计学差异 (χ2=2.169, P=0.141) 。ER、PR两种受体与乳腺癌的相关性分析见表2。

3 讨论

乳腺癌在青年人群中的发病率相对较低, 青年乳腺癌一般指发病年龄≤35 岁的患者, 约占全部乳腺癌的15%~25%[2]。青年乳腺癌由于在临床上比较少见, 且患者及临床医生对该病的重视程度都比较低, 导致肿瘤易被误诊或漏诊;另外, 青年女性乳腺组织处于生长旺盛时期, 是乳腺增生、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炎的好发年龄, 乳腺组织致密, 且呈周期性结节性改变, 检查时肿块不容易被触及, 钼靶X线也不易穿透, 给乳腺癌的诊断带来困难, 导致无痛性肿块被忽略;加之乳腺癌诊断指南并没有推荐对39 岁之前的非高危人群开展乳腺筛查, 增加了早期乳腺癌的误诊和漏诊率[3,4]。文献报道[5], 青年乳腺癌多数为导管癌, 通常肿瘤体积大、组织学分级较差、病理分期较晚, 由于患者卵巢功能旺盛, 高雌激素水平使肿瘤有丝分裂活性强、分化差、侵袭性强, 病情发展快, 腋窝淋巴结转移早、转移率高、复发和再发风险高, 预后较差。本组研究对青年乳腺癌与老年乳腺癌患者病理结果对照分析发现, 青年组患者肿瘤直径多数在2 cm~5 cm之间 (61.8%) , 浸润性非特殊癌比例高 (78.9%) , 浸润程度T3~T4者达85.5%, 临床分期为Ⅰ期者较少见 (9.2%) , 多处于Ⅱ~Ⅲ期 (73.7%) ;而老年组48.2%患者肿瘤直径不足2.0 cm, T、N、M分期均早于青年患者组, 其中T分期及p TNM分期和青年乳腺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与文献报道结果基本一致[4,5]。

ER、PR是雌孕激素调节乳腺上皮生长的受体, 作为激素调节转录子, 介导细胞激素反应。乳腺上皮细胞发生癌变后可能导致ER、PR两种蛋白出现部分或全部缺失, 使该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部分或全部失去内分泌的调控, 导致内分泌治疗的效果下降甚至无效。研究表明[4,5,6], PR的合成须有ER作启动, PR的表达才能说明ER有活性, 乳腺癌组织中ER、PR的表达与预后关系密切, 且表达阳性率与年龄有关, 随着年龄的增大, ER、PR阳性率会增加。本研究结果显示, 老年患者组ER、PR表达阳性率均高于青年组, 其中ER阳性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ER和PR在2 组中表达的相关性分析发现, 老年乳腺癌组织中ER和PR表达呈中度相关, 而青年组呈弱相关, 这个结果提示青年乳腺癌ER、PR失衡严重, 可能影响内分泌治疗的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76例青年女性乳腺癌 (年龄≤35岁) 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以85例同期老年女性乳腺癌 (年龄≥65岁) 为对照。结果 青年组肿瘤直径在2 cm5 cm之间者占61.8%, 浸润性非特殊癌占78.9%, 浸润程度T3T4者85.5%, 临床分期ⅡⅢ期占73.7%, 均高于老年组, 其中T分期及p TNM分期和老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雌激素受体 (ER) 、孕激素受体 (PR) 在老年乳腺癌中表达呈中度相关, 在青年组中呈弱相关。结论 青年女性乳腺癌组织学分级较差、分期较晚, 恶性程度高, ER、PR表达低, 临床要加强早期诊断和治疗。

关键词:青年,乳腺癌,女性,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

参考文献

[1]Narod SA.Breastcancerinyoungwomen[J].Nat Rev Clin Onconl, 2012, 9 (8) :460.

[2]时曼丽, 胡永升.乳腺癌普查人群分布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肿瘤, 2000, 9 (6) :266.

[3]黄榕权, 李玉兰, 庄静华, 等.不同年龄段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回顾性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 2014, 1 (5) :2268.

[4]汤红平, 谢闺娥, 黄犁, 等.106例青年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的回顾性分析[J].中华乳腺病杂志, 2013, 6 (7) :184.

[5]张敏敏, 莫军扬, 黄平, 等.35岁以下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分析:附85例报告[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4, 23 (5) :665.

青年乳腺癌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普外科经病理切片证实的青年乳腺癌患者20例作为青年乳腺癌组, 年龄22~35岁。另选择同期住院中老年乳腺癌患者40例作为中老年乳腺癌组, 年龄36~67岁;以及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 年龄20~65岁。3组患者均无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病变, 且乳腺癌患者手术前无放疗、化疗史, 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入选者均空腹抽取静脉血3ml, 离心分离血清, 并于24h内进行检测, 采用ELISA检测MMP-9表达水平 (试剂盒均购自武汉博士得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青年乳腺癌组血清MMP-9表达水平高于中老年乳腺癌组、正常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和P<0.01) 。见表1。

3 讨 论

近年来, 乳腺癌有明显年轻化趋势, 一般将年龄≤35岁的乳腺癌定义为青年乳腺癌。目前, 广大学者认为青年乳腺癌具有侵袭性强、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等特点[1,2,3]。笔者认为本病预后差与肿瘤的侵袭转移特性密不可分。肿瘤的侵袭、转移是其恶性的主要特征, 此过程包括黏附、基质酶解、移动。目前有研究显示, Ⅳ型胶原蛋白作为基底膜的主要成分, 是阻碍肿瘤侵袭、转移的主要屏障。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 家族是一类依赖锌离子的内肽酶, MMP-9作为一种明胶酶, 能降解Ⅳ型胶原及纤维黏连蛋白等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成分, 为恶性肿瘤浸润、转移开辟了通道, MMT-9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呈现高表达, 被认为与多种肿瘤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4,5]。张永玺等[6]研究表明, MMP-9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升高与淋巴结转移相关, 因此有理由认为MMP-9的高表达可能会影响乳腺癌患者的预后。

注:与中老年乳腺癌组比较, *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P<0.05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血清MMP-9表达水平在青年乳腺癌与中老年乳腺癌患者、健康体检者之间均存在明显差异, 这可能与青年乳腺癌的预后欠佳有关, 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证实。

摘要:目的 探讨青年乳腺癌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 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青年乳腺癌患者20例作为青年乳腺癌组, 年龄22~35岁;另选择同期住院中老年乳腺癌患者40例作为中老年乳腺癌组, 年龄36~67岁, 以及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 年龄20~65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检测并比较3组血清MMP-9的表达水平。结果 青年乳腺癌组血清MMP-9表达水平高于中老年乳腺癌组、正常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和P<0.01) 。结论 青年乳腺癌患者血清MMP-9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中老年乳腺癌患者和健康体检者, 这可能是导致青年乳腺癌侵袭性强、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9,乳腺癌, 青年,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参考文献

[1]张丽杰, 崔淑珍, 李丽, 等.35岁以下乳腺癌223例临床分析[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1996, 30 (1) :76-77.

[2]Agrup M, Stal O, Olsen K, et al.C-erbB-2overexpression and survival inearly onset breast cancer[J].Breast Cancer Res Treat, 2000, 63 (1) :23-29.

[3]刘岳兰, 甘立新, 郭俊.青年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 2005, 7 (7) :952-953.

[4]殷平, 李才, 宋学.结肠癌MMP-9和VEGF的表达及其意义[J].中国肿瘤临床, 2003, 30 (7) :487-490.

[5]Kawata N, Nagane Y, Hirakata H, et al.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with nuclear grade and prognostic impact of 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2for incidental 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J].Urology, 2007, 69 (6) :1049-1053.

上一篇:主持人角色意识下一篇:数据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