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转移性乳腺癌

2024-07-30

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精选8篇)

复发转移性乳腺癌 篇1

1 临床资料

患者, 女, 64岁。2002年2月因右乳疼痛到本院就诊, 行彩超考虑乳腺癌, 遂行右乳癌根治术, 术后病检示:浸润性导管癌, 术后分期为ⅢA期 (p T2N2M0) , 并行CAF方案化疗2个疗程, 后因个人原因拒绝继续化疗, 后行右侧胸壁野及腋锁野放疗 (DT=50 Gy, 200 c Gy/f) , 并口服三苯氧胺片2年后自行停用。定期随诊未见复发或转移。于2008年1月出现腰痛, 行椎体MRI提示L3~4及骶椎骨质破坏, 考虑乳腺癌骨转移, 遂行椎体转移灶放疗 (DT=40 Gy, 200 c Gy/f) , 放疗后腰痛减轻, 期间行初诊蜡块免疫组化提示:雌激素受体 (ER) (-) 、孕激素受体 (PR) (-)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Her-2) (-) 。每月给予唑来磷酸骨修复治疗1次。建议行化疗, 患者拒绝。3个月后患者腰痛加重再次就诊, 仍拒绝化疗, 尝试给予来曲唑 (letrozol, 氟隆) 片 (商品名:芙瑞, 生产企业: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H19991001) 口服行内分泌治疗, 治疗后患者疼痛逐渐减轻, 遂坚持服用来曲唑行内分泌治疗2年多。于2010年6月及9月先后发现胸椎及骶髂骨转移, 并行转移灶姑息放疗止痛。2011年2月发现左侧肱骨头及上段、肩胛骨及肩胛关节盂骨质、骨关节周围软组织、左肺尖转移。考虑来曲唑耐药而停用, 遂给予多西紫杉醇单药周疗, 使用3周后患者不能耐受停止化疗, 后行左肩部转移病灶姑息放疗止痛, 2011年6月给予替吉奥胶囊化疗1个疗程。后再次服用来曲唑片, 2011年10月发现肝肺多发转移灶, 患者拒绝放化疗, 行最佳支持治疗, 于2012年8月合并重症肺炎死亡。

2 讨论

来曲唑是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 是目前应用较广的一种内分泌治疗药物, 其选择性抑制雌二醇的合成, 显著降低血清中雌二醇水平, 而对皮质激素及醛固酮水平无影响, 对绝经后受体阳性的晚期乳腺癌可以抑制肿瘤的发展, 延长患者中位生存期, 耐受性良好。来曲唑对既往治疗失败的绝经后晚期乳腺癌治疗的有效率为10%~36%。

通过对乳腺肿瘤组织免疫组化的检测, 包括ER、PR、Her-2等在内的肿瘤生物学指标, 不仅能够判断肿瘤的预后, 还能够预测肿瘤对治疗的反应, 并为肿瘤的个体化治疗选择而提供依据[1]。ER、PR表达阳性则对内分泌治疗敏感。研究显示, ER和PR均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有效率为70%~80%;而ER和PR均阴性的患者内分泌治疗有效率不足10%, 说明内分泌治疗疗效与ER和PR状况密切相关[2]。来曲唑在绝经后ER阳性或不明的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一线内分泌治疗中的有效率、临床获益率均优于三苯氧胺[3]。

本例患者系复发转移性乳腺癌, 复发转移的治疗原则是控制疾病发展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4]。对于受体阳性进展缓慢的复发转移乳腺癌, 绝经后患者首选内分泌治疗, 药物首选芳香化酶抑制剂[5]。而本例患者初次诊断时是激素受体不明, 发现腰骶椎转移后再行蜡块免疫组化显示:ER (-) 、PR (-) 、Her-2 (-) , 为三阴乳腺癌, 提示内分泌治疗可能无效且对赫赛汀无效。对于既往激素受体不明或检测阴性的患者, 应该测定新近出现的复发病灶, 或重新测定以往病灶的受体结果, 争取内分泌治疗的机会, 但患者不愿配合。三阴乳腺癌出现远处转移后治疗原则应以化疗为主, 但患者亦不配合化疗。考虑患者已绝经, 且乳腺癌为高度异质性疾病, 随着病情的发展, 患者激素受体情况可能改变, 遂尝试服用来曲唑片, 使用该药后患者病情稳定达2年之久, 提示临床获益。分析其原因: (1) 患者复发后检测原发肿瘤石蜡切块, 因其放置时间太长, 结果是否准确值得怀疑, 即患者激素受体不一定是阴性的; (2) 该患者在病情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受体情况的改变, 即激素受体阴性变为受体阳性; (3) 可能目前激素受体检测标准的改变 (既往ER、PR阳性判断标准为>10%的肿瘤细胞核呈棕黄色, 目前判断标准为>1%肿瘤细胞核呈棕黄色即为阳性) , 故既往认定ER、PR阴性患者亦可能为ER、PR阳性, 故内分泌治疗有效率相对较高。

总之, 临床上对于绝经后晚期乳腺癌的患者, 尤其是不能耐受或拒绝放化疗时要尝试内分泌治疗, 因内分泌治疗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小, 疗效维持时间较长, 治疗费用相对较低, 而且对一种内分泌药物产生耐药后, 对其他药物可能有效,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Fernandez-Cuesta L, Anaganti S, Hainaut P, et al.p53 status influences response to tamoxifen but not to fulvestrant in breast cancer cell lines.Int J Cancer, 2011, 128 (8) :1813-1821.

[2]Kurebayashi J.Current clinical trials of endocrine therapy for breast cancer.Breast Cancer, 2007, 14 (2) :200-214.

[3]程凯, 徐珽, 胡海波, 等.来曲唑治疗绝经后妇女乳腺癌疗效的系统评价.中国药房, 2010, 21 (14) :1302-1305.

[4]姜伟娟, 王俊杰.老年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进展.癌症进展, 2010, 8 (3) :242-246.

[5]Barnadas A, Gil M, Sánchez-Rovira P, et al.Neoadjuvant endocrine therapy for breast cancer:past, present and future.Anticancer Drugs, 2008, 19 (4) :339-347.

复发转移性乳腺癌 篇2

【关键词】乳腺癌;多西他赛;卡培他滨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315-02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我国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该类肿瘤对化疗的敏感度相对较高,尤其对晚期乳腺癌,转移性乳腺癌平均生存期约为2年左右,我院对26例晚期转移性患者采用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化疗,取得一定经验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2007年2月至2011年8月收治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26例,女性,均為乳腺癌根治术后发生转移的患者。术后2年内的20例,2年以上的6例。已绝经10例,肺转移14例,肝转移6例,骨转移6例;转移灶均经CT或MRI、ECT骨扫描等确诊。平均年龄52岁(36-68岁);1个月内无化疗药物使用史,KPS>70分,估计存活期>3个月。

1.2治疗方法多西他赛75mg/m2,静脉滴注,第1天。卡培他滨每日2500mg/m2,连服2周,每3周重复,完成2个周期后1个月判定疗效。

1.3近期客观疗效参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转移瘤消失为完全缓解(CR),最大径之和缩小≥30%为部分缓解(PR),最大径之和增大≥20%为疾病进展(PD),缩小不足30%增大不超过20%为疾病稳定(SD)。总有效率为(CR+PR),临床控制率为(CR+PR+SD)。毒副反应按WHO标准分为0(无)、Ⅰ(轻度)、Ⅱ(中度)、Ⅲ(重度)、Ⅳ(威胁患者生命)。

2结果

2.1近期疗效所有患者均接受2-4个周期的联合化疗,CR2例,PR14例,SD5例,PD5例,总有效率(CR+PR)61.5%,临床控制率(CR+PR+SD)80.8%。

2.2毒副反应26例患者中,白细胞减少Ⅰ-Ⅱ度发生率57.4%,Ⅲ-Ⅳ度发15.8%。其他不良反应有手足综合征(26.5%)、腹胀(32.7%)、脱发(46.6%),四肢肌肉酸胀(18.4%)腹泻(33.8%)、粘膜炎(24.8%),大多为Ⅰ-Ⅱ度,经对症处理症状可迅速改善。

3讨论

晚期转移性乳腺癌难以治愈,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因此姑息化疗仍是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

多西他赛与肿瘤细胞内微管蛋白结合,并形成稳定的微管,抑制其解聚,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发生。其抗微管解聚能力是紫杉醇等化疗药物的2倍。多西他赛与其他化疗药物无明显交叉耐药。多西他赛对一线方案治疗失败的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有效率(CR+PR)达23%-65%,临床控制率(CR+PR+SD)为85.4%。

卡培他滨是氟尿嘧啶类化疗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转变5-氟尿嘧啶脱氧核苷酸而抑制脱氧胸苷酸合成酶,从而阻止脱氧尿苷酸甲基化为脱氧胸苷酸,造成细胞内DNA的合成障碍。肿瘤细胞的特异性主要取决于细胞内脱氧胸腺嘧啶苷磷酸化酶(TP)的活性,TP越高,细胞中5-Fu的活性就越高,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有研究表明,卡培他滨单药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控制率为20%-40%。

本组结果显示,多西他赛和卡培他滨联合使用对晚期转移性乳腺癌具有协同效应。本组26例患者经2-4个周期的联合化疗,总有效率(CR+PR)61.5%,临床控制率(CR+PR+SD)80.8%。其原因可能是肿瘤细胞内由多西他赛介导的TP酶活性的增加,从而增强了肿瘤细胞对卡培他滨的敏感性所致。综上所述,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转移性乳腺癌近期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临床控制率较好,可成为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治疗的一线用药。

参考文献

[1]刘冬耕,彭柔君,冯奉仪,等.两种国产多西紫杉醇治疗晚期乳腺癌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癌症,2006,25(12):1557-1560.

[2]王彩玲,王俊生,王静.多西紫杉醇联合希罗达治疗晚期乳腺癌33例临床观察[J].肿瘤基础与临床,2009,(22):38-39.

[3]王子平,孙燕,张湘茹,等.多西他赛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2006,(28):468-470.

复发转移性乳腺癌 篇3

关键词:复发,转移性乳腺癌,化学药物联合治疗,长春瑞滨,顺铂

目前, 乳腺癌是全球第3大常见恶性肿瘤, 在西欧、北欧、北美等居女性癌瘤首位, 我国虽属乳腺癌相对低发地区, 但是近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尤其是在一些沿海大城市。文献报道在乳腺癌复发、转移中, 2/3以上是远处转移如肺、骨、肝、脑等, 而远处转移是公认的乳腺癌死亡的预后不良因素, 目前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常用化疗方案有XT、GT、EC、AC、TAC、CMF、NP、GP等, 现将20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采用NP方案治疗, 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20例, 其中女性19例, 男性1例, 平均年龄50岁, 20例患者中局部复发4例, 远处转移16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组织学活检明确诊断, 最初均行根治性手术治疗, 术后行化疗, 辅助化疗方案为FAC (氟脲嘧啶、阿霉素和环磷酰胺) 或FEC (氟脲嘧啶、表阿霉素和环磷酰胺) 或AC---T (阿霉素、环磷酰胺序贯紫杉醇) , 18例行放疗, 所有ER、PR阳性或不明者均经他莫昔芬或来曲唑治疗。乳腺癌复发转移诊断标准根据原发病史, 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 3例有病理活检。化疗前血常规, 肝肾功, 心电图均无异常, E C O G评分0~2分。

1.2 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采用长春瑞滨为主联合化疗, 具体为:长春瑞滨 (商品名为诺维本) 25mg/m2 iv d1.8, 顺铂75mg/m2 ivgtt d1, 化疗2~3个周期后评价疗效。

1.3 观察结果及分析

疗效评价标准根据UICC及WHO实体瘤通用标准进行评估, 分为完全缓解 (CR) :所有可测量病灶完全消失维持4周以上;部分缓解 (PR) :双径可测量病灶最大两垂直径之乘积总和减少50%以上;稳定 (SD) :双径可测量病灶最大两垂直径之乘积总和增大<25%或减少<50%;进展 (PD) :双径可测量病灶最大两垂直径之乘积总和增大25%以上或出现新病灶。近期客观有效率为CR+PR/所有病例数, 毒副反应按W H O化疗药物急性、亚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分为0~Ⅳ度。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

20例患者中1例因化疗毒副反应, 1例因其它原因中断治疗而无法评价疗效。有10例完成6个周期化疗, 6例完成4个周期化疗, 2例完成3个周期化疗。化疗2~3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 总有效率50%, ECOG评分化疗前后比较, 显著改善2例, 改善7例, 稳定8例, 减退1例。

2.2 毒副反应

分0~Ⅳ度, 本方案的主要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 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白细胞下降, 发生率为94.4%, 以Ⅱ~Ⅲ度骨髓抑制为主, 经对症治疗后可恢复, 不影响下周期化疗。主要不良反应, 见表1。

3 讨论

乳腺癌是自然病程慢长的疾病, 其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远处转移, 本组约60%的患者发生复发转移是在术后3年内, 其中发生内脏转移者治疗以化疗为主。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目的, 在于延长病人的生存期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联合化疗的疗效:有效率43%~80%, 完全缓解率为10%~15%, 本组病例采用NP方案治疗, 与上述统计资料相近。

长春瑞滨是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有效药物之一, 单药有效率25%~40%, 顺铂也是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又一有效药物, 联合长春瑞滨可增加疗效。本组20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使用NP方案治疗, 近期有效率50%, 与临床统计资料接近。

复发转移性乳腺癌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条件

(1) 初始治疗均行乳腺癌根治术, 术后发生局部复发或脏器转移的女性乳腺癌患者, 具有影像学上可评估的病灶。 (2) 有病理标本, 并行免疫组化检测。 (3) 复发转移后接受过一线姑息性化疗至少4周期。

1.2 资料收集

收集符合上述条件的资料, 查阅病历, 详细记录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病理报告中免疫组化法检测的Ki-67、P53表达情况;复发转移时的影像学指标;经4周期化疗后的影像学评估结果。

1.3 疗效评价标准

化疗疗效的评定参照RECIST 1.1版标准进行评价。完全缓解 (CR) :指所有已知病灶消失且时间>4周。部分缓解 (PR) :指肿瘤最大单径之和减少30%以上, 持续时间>4周。疾病进展 (PD) :指肿瘤最大单径之和增加20%以上或出现新病灶。病情稳定 (SD) :指肿瘤最大单径之和减少不超过30%或增加不超过20%, 并保持4周以上。化疗有效率= (CR+PR) 病例数/总病例数×100%。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均视为化疗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 两样本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244例研究对象中, Ki-67阳性组患者, 经4周起化疗后, 有效者为131例 (75.28%) ;阴性组为42例 (60.00%) , P值为0.017<0.05.Ki-67阳性亚组中, 低表达组治疗有效者为38例 (63.33%) ;高表达组为92例 (80.70%) 。两组对比P值亦<0.05, 上述两组分析均有统计学差异, 提示Ki-67可作为晚期乳腺癌化疗近期疗效的预测因子。统计结果见表1。

本研究中, P53阳性组患者4周期化疗后达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人数之和为77例 (74.04%) ;阴性组化疗有效者94例 (67.14%) , 经卡方检验, χ2值为1.35, P>0.05.低表达组化疗有效 (CR+PR) 16例 (61.54%) , 高表达组化疗有效 (CR+PR) 60例 (76.92%) , χ2值为2.35, 两组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目前乳腺癌中已发现的各种生物学指标已经成为专家们的研究热点, 随着人们对部分生物学分子认识的逐渐加深, 提高了乳腺癌化疗疗效的预测能力[2], 也增强了人们对肿瘤个体化治疗的信心。关于Ki67、P53对化疗疗效预测价值的研究, 目前多围绕在新辅助化疗领域中展开, 但正如前文所述, 约有50%的患者将出现复发和 (或) 转移, 该人群的治疗疗效直接关系到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然而关于晚期乳腺癌化疗疗效的预测分析却相对较少。

Ki-67抗原存在于增殖细胞中, 目前部分研究表明Ki-67的高表达在临床上可获得更好的化疗疗效。但也有研究不支持上述观点[3]。因此提示Ki-67对化疗疗效的影响尚无定论。本研究对244名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显示出了Ki-67阳性组患者的化疗优势, 且其表达越高, 化疗疗效越好, 证明其可能作为复发和 (或) 转移性如下乃患者化疗疗效的预测因子。

目前国内外有很多关于P53对某些化疗方案的影响研究.如有报道称其是蒽环类.紫衫类药物的耐药基因子[4], 本研究结果未提示P53对复发转移性乳腺癌化疗疗效的预测作用。由于样本含量较少, 且这些因子的生物学活性特征在肿瘤发生转移时多大程度上能保持一致性尚不确定[5], 故本研究只是对上述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 故还需大量研究予以论证。

参考文献

[1]武渊, 刘培延, 刘孙武.含洛铂的联合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观察[J].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3, 18 (2) :129-132.

[2]Albain KS.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Global Workshop on Breast Cancer:pathways to the evaluation and clinical development of novel agents for breast cancer[J].Clin Breast Cancer, 2010, 10 (6) :421-439.

[3]Guarneri V.A prognostic model based on nodal status and Ki-67predicts the risk of recurrence and death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residual disease after preoperative chemotherapy[J].Ann Oncol, 2009, 20 (7) :1193-1198.

[4]Rahko E.A mutant TP53 gene status is associated with a poor prognosis and anthracycline-resistance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J].Eur J Cancer, 2003, 39 (4) :447-453.

复发转移性乳腺癌 篇5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5例均为女性, 32~68岁, 平均年龄48岁, KPS评分70分。本组病人原发灶经乳腺改良根治术者13例。5例为首发病例, 均有病理学诊断, 既往用经含蒽环类和 (或) 紫杉醇化疗方案治疗失败患者。转移灶经X-ray拍片、B超或CT及骨扫描确诊。其中一个器官或组织转移者8例, 两个部位转移者5例, 3个以上部位转移者2例。复发转移后有8例行2周期以上化疗。

1.2 治疗方案

NVB (长春瑞宾) 25mg/m2, 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快速静滴, 第1、8天, 卡培他滨2 500mg/m2, 第1~14天分早晚餐后2次口服。每21d重复一次化疗, 长春瑞宾前后快速冲入生理盐水250ml并加入地塞米松5mg。

1.3 评价标准

行2~3周期化疗后行影像学检查及肿瘤病灶测量。疗效按WHO (1981) 标准分为完全缓解 (CR) , 部分缓解 (PR) , 稳定 (SD) , 恶化 (PD) 。有效率为 (CR+PR) 。毒副作用按WHO急性亚急性毒性标准分为0 (无) , Ⅰ (轻度) , Ⅱ (中度) , Ⅲ (重度) , Ⅳ (威胁生命) 5个等级。

2 结果

2.1 疗效

15例患者均接受长春瑞宾加卡培他滨联合方案治疗, 全部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全组患者共化疗42周期, 平均每患者2 .8个周期。结果15例中无完全缓解 (CR) , 部分缓解 (PR) 7例, 总有效率46.7% (7/15) 。中位缓解期为16个月。

2.2 毒副作用

见表1。15例均完成2周期以上的化疗, 未因出现化疗副作用不能耐受而终止化疗者。毒副作用均为可逆性的, 以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手足综合征、脱发和静脉炎最常见。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Ⅰ~Ⅱ度为60.0%, Ⅲ~Ⅳ度为40.0%;血红蛋白下降Ⅰ~Ⅱ度为26.6%, Ⅲ~Ⅳ度为26.7%;血小板下降Ⅰ~Ⅱ度为33.4%, Ⅲ~Ⅳ度为13.3%。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Ⅰ~Ⅱ度为80.0%, Ⅲ~Ⅳ度为13.3%;腹泻Ⅰ~Ⅱ度为40.0%, Ⅲ~Ⅳ度未出现。手足综合征Ⅰ~Ⅱ度为60%, Ⅲ~Ⅳ度为6.7%。脱发Ⅰ~Ⅱ度为40.0%, Ⅲ~Ⅳ度为53.3%。静脉炎发生率为Ⅰ~Ⅱ为40.0%, Ⅲ~Ⅳ度未出现。

3 讨论

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6%~34%, 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 且易经淋巴道和血道发生转移。文献报道患者就诊时有50%~70%已有腋淋巴结转移, 而死于乳腺癌的病例尸检, 约有60%~80%有肺转移, 50%~60%有肝转移, 50%有骨转移[1]。 作为转移性乳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为联合化疗。但对于既往用过化疗的患者迄今尚缺乏有效的挽救化疗方案。人们试图应用一些新药来提高疗效, 对于那些经过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化疗后失败的晚期乳腺癌患者, 长春瑞宾有17%~33%的疗效[2], 卡培他滨有效率20%, 稳定率43%[3]。联合化疗可明显提高有效率。长春瑞宾属植物类药, 主要作用机制为抑制微管蛋白的聚合, 导致微管崩解, 使细胞的分裂停止于有丝分裂之中期, 从而产生抗肿瘤的作用。文献报道长春瑞宾有广谱的抗肿瘤活性, 对人类肿瘤有较好的治疗效果[3]。卡培他滨作为一种新型的氟尿嘧啶类口服抗癌药, 克服了需要持续静脉点滴的缺点, 其口服后迅速吸收, 以完整药物经肠黏膜吸收进入肝脏, 在肝脏中转化为无活性的中间体5’脱氧-氟胞 (5’DFCR) , 接着在肝脏和肿瘤组织胞苷脱氨酶的作用下, 产生最终中间体5’-脱氧-氟尿苷 (5’-DFUR) , 最后在肿瘤组织中的胸苷磷酸化酶 (TP) 作用下转化为抗肿瘤活性药物5-氟尿嘧啶 (5-FU) 。同时, 由于正常组织中胸苷磷酸化酶 (TP) 活性较低, 故生成5-FU浓度低, 从而降低了5-FU的全身毒性[5]。临床研究表明:卡培他滨口服后肿瘤组织内的5-FU的浓度明显高于血液100倍以上及肌肉2倍水平[6]。因此, 本品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具有高度选择性, 并最大限度降低了氟尿嘧啶对正常人体细胞的损害。本组患者用此方案有效率为46.7% (7/15) , 中位缓解期为16个月与文献报道客观有效率为48%疗效相仿[7]。

本方案的主要副作用为骨髓抑制和静脉炎, 白细胞下降时应用集落刺激因子保驾治疗, 同时配合应用预防感染之药物。消化道反应应用格拉司琼或托烷司琼一般可耐受。对手足综合征明显的患者服用大剂量维生素B6, 治疗效果较好[7]。静脉炎的发生应以预防为主, 严格按照长春瑞宾注射程序操作, 出现静脉炎时应用紫草盯合并氢考乳剂外涂局部。

综上所述: 对经含蒽环类和 (或) 紫杉醇化疗方案治疗失败患者用长春瑞宾联合卡培他滨仍有较好的疗效, 其不良反应可耐受。

摘要:目的:观察长春瑞宾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转移复发性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耐受性。方法:长春瑞宾25 mg/m2, 第1、8天, 卡培他滨2 500 mg/m2, 第1~14天, 分早晚餐后2次口服, 连用14d, 间隔7d, 21d为1周期。结果:15例中无完全缓解 (CR) , 部分缓解 (PR) 7例, 总有效率46.7% (7/15) 。不良反应有手足综合征11例, 白细胞下降15例, 恶心、呕吐14例, 血小板下降7例, 血红蛋白下降8例, 静脉炎6例, 腹泻6例, 脱发14例, 大多数为Ⅰ~Ⅱ度。结论:对经含蒽环类和 (或) 紫杉醇化疗方案治疗失败患者用长春瑞宾联合卡培他滨仍有较好的疗效, 其不良反应可耐受。

关键词:长春瑞宾,卡培他滨,联合化疗,晚期转移,乳腺癌

参考文献

[1]汤钊猷.现代肿瘤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3.648-649.

[2]周际昌.实用肿瘤内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517-518.

[3]曲洪阑, 王丽娟, 关琦.紫杉醇与表阿霉素联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 2003, 8 (5) :345-346.

[4]周际昌.实用肿瘤内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277-278.

[5]孙燕, 周际昌.临床肿瘤内科手册〔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592.

[6]逢晓运, 施安国.卡培他滨治疗转移乳腺癌的研究〔J〕.中南药学, 2004, 2 (2) :21..

复发转移性乳腺癌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02~2008年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 (以下简称“我院”) 收治的65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患者均经病理确诊, 肿瘤TNM分期, Ⅰ期214例, Ⅱ期436例;患者年龄28~70岁, 平均 (51.0±17.2) 岁;月经情况:443例未绝经, 207例绝经, 生育情况:晚育 (>24岁) 256例, 非晚育者394例;一级家属中有乳癌者39例;肿块大小:≤2 cm (T1) 206例, 2~5 cm (T2) 346例, >5 cm (T3) 98例;123例存在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 肿瘤位于左侧315例, 右侧335例;病理类型:浸润性导管癌373例, 浸润性小叶癌76例, 导管内原位癌74例, 髓样癌67例, 单纯癌41例, 黏液腺癌19例;分化程度:高分化80例, 中分化264例, 低分化306例。雌激素受体 (ER) 阳性556例;ER阴性94例。孕激素受体 (PR) 阳性514例;PR阴性136例。Cerb B-2受体阳性、Cerb B-2阳性130例;Cerb B-2受体阴性、Cerb B-2阴性520例;Ki-67阳性471例, 阴性179例。常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术后行化疗371例, 内分泌治疗418例, 放射治疗163例。

1.2 随访及评价指标

用电话、信件或门诊方式进行随访, 随访截至2013年6月, 终点指标是患者出现局部复发或者远处转移。分析患者无复发/转移生存情况并对如下因素对其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年龄, 月经情况, 是否晚育, 一级家属是否有乳癌, 肿瘤分期, 大小, 位置, 是否淋巴结阳性, 病理类型, 组织学分级, 是否ER阳性, 是否PR阳性, 是否Cerb B-2受体阳性, 是否Ki-67阳性, 是否接受术后的化疗、放射治疗、内分泌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的无瘤生存率, Log-rank检验对生存率进行单因素分析, COX回归模型 (Backward Wald) 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总体生存情况

215例患者失访5例, 随访率97.7%, 中位随访时间为79个月 (10~94个月) , 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6.7%、91.7%。

2.2 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发现, 肿瘤Ⅰ、Ⅱ期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4.4%、88.8% (P<0.05) ;T1、T2、T3期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5.2%、90.4%、88.7% (P<0.05) ;淋巴结阳性与阴性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4.9%、93.3% (P<0.05) 。病理类型中, 浸润性癌的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7.8%, 非浸润性癌为92.2% (P<0.05) 。免疫组化分析Cerb B-2、Ki-67阳性5年无瘤生存率88.4%、89.3%分别显著低于阴性表达者95.1%、94.4% (P<0.05) 。术后联合化疗、放疗或内分泌治疗均可显著影响患者的生存情况, 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2.4%、97.2%、96.1%;而未行辅助治疗者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7.9%、89.4%、88.3% (P<0.05) 。见表1。

2.3 多因素分析

COX回归分析发现, 肿瘤分期 (RR=2.39, 95%CI=1.14~4.71) ;肿瘤大小 (RR=3.92, 95%CI=1.05~5.53) ;淋巴结转移 (RR=2.23, 95%CI=1.21~3.92) ;病理类型 (RR=1.14, 95%CI=1.01~5.78) ;Cerb B-2阳性 (RR=1.49, 95%CI=Cerb B-2) ;Ki-67 (RR=1.69, 95%CI=1.04~6.77) ;化疗 (RR=1.59, 95%CI=1.21~4.47) ;放疗 (RR=1.74, 95%CI=1.11~6.23) ;内分泌治疗 (RR=1.95, 95%CI=1.18~6.42) , 是影响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的因素 (P<0.05) 。见表2。

3 讨论

乳腺癌的发病率在西方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 在我国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其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 早期诊断及治疗患者可获得较好的预后。研究发现, 临床分期早的患者预后较好[5]。本研究对650例临床分期Ⅰ、Ⅱ期的患者进行分析后发现, 对于早期患者, 临床分期仍然可以较好地预测患者术后的复发、转移情况。而且, 肿瘤的大小 (T分期) 及淋巴结转移情况 (N分期) 同样是早期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何英等[6]对163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 肿块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及Cerb B-2表达是早期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因素, 其预测的灵敏度70.5%、特异度66.7%。Cerb B-2是另外一个预测早期乳腺癌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 本研同样发现其的预测价值。研究认为, Cerb B-2在复发转移灶中的表达与原发灶中存在差异[7,8], 可出现Cerb B-2阳性向Cerb B-2阴性的转变或者Cerb B-2阴性转变为Cerb B-2阳性。同时Cerb B-2阳性不仅可以指导靶向治疗, 对患者的预后也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9]。对于乳腺癌预后的预测, 基因微阵列将乳腺癌分为HER-2型、Basal-like型和Luminal型, 不同分型具有明显不同的预后及治疗反应。但基因分型过于复杂, 袁中玉等[10]根据患者ER、PR、Cerb B-2检查结果对患者进行分型后发现, 不同分型结果患者生存情况不同。说明通过免疫组化检测患者ER、PR、Cerb B-2状态同样可以预测患者预后。李沛雨等[11]的研究也发现乳腺癌复发因素与雌激素受体有明显相关。有学者认为, Cerb B-2一定程度上可促进乳腺癌转移[12]。本研究发现, 不同ER、PR患者其生存率也不同,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能与本研究样本例数较少有关或者患者ER、PR更直接的是与术后是否接受内分泌治疗密切相关。本研究发现, 接受内分泌治疗的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显著高于未接受内分泌治疗者。同样的术后行辅助化疗、放疗也能改善患者预后[13]。

注:ER:雌激素受体;PR:孕激素受体

Ki-67作为反映细胞增殖状况的指标, 同样可以预测患者术后的复发转移状况, 本研究发现其RR值为1.09, 95%CI为1.04~6.77, 有研究发现, Ki-67小于14%患者具有较好的预后[14]。肿瘤的病理类型同样可以预测患者术后的复发、转移。阿赛古丽等[15]的研究发现, 年轻的浸润性导管癌发展快、预后差。贾宝洋[16]认为, 这种浸润性癌相对于其他类型乳癌其侵袭能力强, 易发生浸润和转移。

总之, 早期乳腺癌发生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包括:肿瘤分期晚、肿块大、存在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为浸润性、Cerb B-2及Ki-67阳性。对于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 需选择合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选择术后辅助化疗、放疗、靶向治疗或内分泌治疗以降低复发转移率。

摘要:目的 分析早期乳腺癌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 为早期乳腺癌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20022008年收治的65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资料, 随访观察患者的复发、转移情况。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无瘤生存率, Log-rank检验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6.7%、91.7%。单因素统计分析发现, 肿瘤分期、大小, 淋巴结转移, 病理类型, CerbB-2, Ki-67可显著影响乳腺癌转移、复发情况 (P<0.05) ;术后联合化疗、放疗或内分泌治疗均可降低复发转移率 (P<0.05) ;COX分析显示, 肿瘤分期 (RR=2.39, 95%CI=1.144.71) , 肿瘤大小 (RR=3.92, 95%CI=1.055.53) , 淋巴结转移 (RR=2.23, 95%CI=1.213.92) , 病理类型 (RR=1.14, 95%CI=1.015.78) , CerbB-2阳性 (RR=1.49, 95%CI=1.137.76) , Ki-67 (RR=1.69, 95%CI=1.046.77) , 化疗 (RR=1.59, 95%CI=1.214.47) , 放疗 (RR=1.74, 95%CI=1.116.23) , 内分泌治疗 (RR=1.95, 95%CI=1.186.42) 是影响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的因素 (P<0.05) 。结论 肿瘤分期晚、肿块大、存在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为浸润性、CerbB-2及Ki-67阳性是早期乳腺癌发生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而术后联合化疗、放疗及内分泌治疗均可显著降低患者复发、转移率。对于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 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降低复发转移率。

复发转移性乳腺癌 篇7

1 治法思路产生于对乳癌复发转移机理的认识

关于乳癌在古医籍中有不同的描述, 诸如 “乳岩”、“石奶”、“ 翻花石榴”等。根据“上工治未病”的学术理论, “治未病”不仅是指疾病未发生之时要去预防疾病的发生, 还包括“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中医学认为, 女子乳头属肝, 乳房属胃。任脉之气上布膻中, 冲脉之气散于胸中, 共司乳房的发育、生长、衰萎、变化。再根据其乳癌发病年龄特点:以绝经前后的妇女为发病的高峰, 结合笔者前期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 总结乳癌发病以及复发与转移的病机为:肾气不足, 冲任失调, 脾虚化源不足, 肝失所养, 是病之本 (基础) ;肝失调达, 乳络郁滞是“乳癌”之病变的中心;而血瘀、痰凝等为引起 “乳癌”之标。

1.1正虚为本

在此所谓的正气包括:既有肝肾不足、冲任失调之虚, 又有脾虚化源不足, 先后天不足是本病发生、复发与转移的基础。中医理论认为, 乳房的生理、病理直接受冲任二脉经气盈亏的调节。《十四经发挥》云:“冲任为妇人生养之本。”冲为血海, 任主胞胎, 二脉同起于胞中, 但都布胸乳参与乳房的生理与病理过程。肾与肝同源, 共为女子的先天, 与冲任关系密切, 肾气化生天癸而藏于肾, 肾气盛则冲任足, 肾气衰, 冲任亏, 天癸竭, 故在绝经前后是乳癌发病的高峰期。脾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五七”之后“阳明”脉衰, 化源不足, 一者不能滋养先天, 肾虚, 冲任亏;二者化源不足, 肝血失养, 导致肝藏血不足。脾虚、冲任亏, 肾虚失养, 可导致病理产物堆积, 从而致肝的疏泄功能失调, 乳络郁滞, 使气滞血瘀, 乳房失荣, 内环境紊乱导致本病的发生、以及复发与转移。故正虚, 五脏六腑功能衰弱, 机体内环境失调, 蛰伏之邪毒容易蕴发走窜而致乳癌发生、复发转移。

1.2乳络郁滞

肝藏血, 主疏泄, 调畅气机;主身之经脉, 其受脾之化源充养, 肾之精气滋养, 方能发挥良好的疏泄功能, 肝之经脉直接达乳, 正如朱丹溪云 “乳房阳明所经, 乳头厥阴所属”。若恼怒伤肝, 情志不遂, 疏泄失职, 肝郁气滞, 气滞血瘀, 壅塞乳络;脾失健运, 化源不足, 使肝的藏血不足, 肝的疏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肾精不足, 天癸竭, 冲任亏虚或失调, 使上荣为乳, 下行为经的功能紊乱, 血海空虚乳络不通, 气血凝滞, 日久结聚成块;进而脾虚纳运失司, 生湿聚痰, 痰瘀 (郁) 互结, 阻络成岩。总之不论先后天的虚损, 或病理产物的堆积, 都因肝之疏泄失调, 阻滞乳络, 形成乳癌。进一步推演其复发、转移的病机也因正气亏虚, 毒邪互结, 情志失畅, 乳络正虚邪炽, 并沿经络的走向, 而转移、复发。 总之, 肝失疏泄, 乳络郁滞是乳癌发生、复发、转移的中心, 也是防治的重点。正如《外证医案汇编》云“治乳症, 不出一气字……若治乳从一气字着笔, 无论虚实新久, 温凉攻补, 各方之中夹理气疏络之品, 使其乳络通”。治疗的理念中心环节在于疏肝通络。女子以肝为先天, 肝藏血, 主疏泄, 主身之经脉, 体阴而用阳, 疏泄的功能正常与否, 是乳癌发生、复发、转移的关键。而肝的疏泄畅达, 有赖肾气—天癸—冲任盛达;脾胃健旺, 几者协调以达肝体实, 肝用畅, 乳病不生。

1.3痰瘀阻络

当脾虚, 肾虚, 肝失疏泄, 会产生相应的病理产物, 在脾虚肾精不足的情况下, 可致水液代谢失调, 形成痰饮, 肝失疏泄可致气滞血瘀。这些病理产物不仅是发病的因素, 也是造成复发与转移的因素。痰浊与瘀血可视为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 同时也是致病因子, 与乳癌病理中心环节形成恶性循环, 导致乳癌的发生、复发与转移。故在治疗上应注意祛除这些病理物质, 以免壅阻乳络。

2 乳癌复发转移的防治思路与方法

中医药对待乳癌的复发与转移理念与治疗思想:乳癌的发生是机体阴阳失衡、经络闭塞、脏腑功能紊乱所致, 内环境的改变成为疾病发生发展、转变的土壤与温床。中医药在乳癌防治中的作用在于改善脏腑功能, 重建阴阳平衡, 改善机体内环境。乳癌, 包括其复发与转移是可以防治的, 其防治理念与方法包括

2.1调畅情志, 保持乐观

这是预防的首位。因为这是乳癌发生与复发转移中最重要的因素, 调查发现, 乳癌患者有一个常见的“通病”, 即情绪不好。她们长期面对家庭、工作的矛盾与压力等原因, 导致精神抑郁、心情烦躁、紧张、悲痛等。发病后如不能调畅、改善自己的情绪, 并因疾病加重这样的产生负面情绪, 这种忧思郁怒、情志内伤加速了癌症恶化, 即使完成了标准治疗, 仍有很大的可能近期出现复发与转移。其改善的方法包括:树立正确对待疾病的观念;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和乐观的情绪, 正面畅达的情绪是治病的良方, 正如《内经》“恬淡虚无, 真气从之, 精神内守, 病安从来”, 人体五脏的安和是正面情绪的基础, 所以调理五脏、情志以达脏腑功能协调是预防复发与转移的重要因素。

2.2合理的饮食调养

合理的饮食指的是通过日常的健康的饮食, 以达消除病因、袪除病邪, 调整脏腑功能, 让机体内环境良好, 从而达到治疗乳癌、预防其复发与转移的效果。故提出了合理饮食的3大原则:一为均衡合理膳食。饮食多样化、不偏食、粗细搭配, 适当多一些对疾病治疗有益的蔬菜、水果。烹调时多用蒸、煮、炖, 尽量少吃油炸食物。二为药食同源, 食物治病。食物不仅具有营养功效, 而且也具有治疗的功能, 通过选择适当日常饮食、汤水, 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三为合理戒口, 预防复转。乳腺癌术后、化放疗后仍然要注重饮食结构, 患者忌食醇酒以及辛温、煎炒、油腻、荤腥 厚味、热毒、陈腐、发霉、糖、脂肪、内脏等助火生痰有碍机体的食物。

2.3生活有规律

包括起居作息符合养生的规律, 睡眠的时间与质素健康、正常, 劳逸适度, 性生活节制, 二便正常等内容。建立并遵守良好的生活规律可以重建、改善机体的内环境, 五脏安和, 乳癌则难再找复发转移的土壤与温床。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到 “上古之人, 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 和于术数……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乃去”。

2.4调摄冲任

“调摄冲任”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养冲任, 二为调冲任, 应在养冲任的基础上配合调冲任。养冲任以补肾为主, 肾为先天之本, 肾气化生天癸而藏于肾, 肾气盛则冲任足, 故补肾即补益冲任。调冲任则包括了补肾、疏肝、健脾、活血等诸多治法[3,4]。用这一理念在中医药的相关实验中已得到证明[5,6]。

2.5适当的运动

多作运动, 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 改善机体的内环境, 能预防乳癌的复发与转移。除了局部运动, 以改善手术、电疗等带来的诸多副作用外, 还强调以多种与患者相宜的运动形式, 但无论何种运动, 都是以中医的阴阳、脏腑、气血、经络等理论为基础, 以养精、练气、调神为运动的基本要点, 注重意守、调息、身心共修, 以达形神统一协调的目的。

2.6合理使用中医药

中医治疗肿瘤具有整体性和全面性的平衡优势, 重在辨证论治, 选用不同的药物组成复方进行调理, 扶正袪邪, 改善或缓解肿瘤患者的症状;改善机体的内环境, 中药能增加癌细胞对于西医治疗 (包括化疗、放疗) 的敏感性, 起到增效的作用;合理地运用中医药能减轻西药 (包括化疗放疗和内分泌治疗) 的毒副反应;中医药的毒副反应相对较小。总之合理运用中医药能起到扶正祛邪, 辅助西药增效、减毒, 调节脏腑功能, 改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故治疗乳癌复发与转移是以柔肝、疏肝, 调畅情志为中心, 滋养先后天, 调摄冲任为本, 兼顾袪邪, 共同为预防、治疗乳癌, 以及防治乳癌复发、转移的基本原则。

上述的理念、策略与适当的方法结合使用, 并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的病理选择适当的防治方法, 能有效的预防乳癌的发生、以及复发与转移。

3 中医药在预防、治疗乳癌复发与转移中的作用与优势

3.1 改善内环境, 减少复发与转移的可能性

复发与转移是所有癌症的基本属性, 其原因与过程错综复杂, 但基本因素是内环境的变化。肿瘤没有适当的“土壤”则无生长、复发与转移的机会。故改善内环境, 能有效降低其复发与转移的机会。这些重要的因素包括:情志负面 (抑郁, 情绪内向或波动、紧张工作压力大) ;睡眠不足与夜睡;饮食欠合理;运动少, 体重超标;生活不规律等。这些不良因素的结合, 导致机体脏腑功能失调及内环境紊乱, 从而导致肿瘤的复发与转移。用中医药理论可以指导患者用适当的方法纠正其不良的行为及因素, 并用中医药改善相关的负面因素, 从而机体的内环境得到改善, 减少乳癌复发与转移的机会。

3.2 改善生存质量

中医药通过调节机体整体的机能, 袪除病因, 调节脏腑功能, 恢复与重建阴阳平衡。消除其它治疗或疾病所致的严重毒副作用及病症。改善机体内环境, 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提高生存率及延长生存周期等。

3.3 抗复发转移

中医药防治乳腺癌复发与转移是多方法、多环节与多途径的整体防治, 不同于西医仅是单环节的阻断某一个转移步骤或途径, 相比之下, 中药有着整体的优势和丰富的治疗途径。中药在抗乳腺癌复发转移方面首先表现在改变癌毒特性, 最大限度杀灭癌毒;其次能整体调控, 提高机体抗癌能力, 又能改善病理瘀滞, 阻断转移途径。

3.4 中医药治疗晚期乳腺癌复发转移的特色

中医治疗乳腺癌晚期复发仍强调辨证论治, 但扶正培本为主, 祛邪抗癌为辅的综合治疗, 贯穿于乳腺癌晚期复发的全过程。优点在于能从整体出发, 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改善症状,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改善晚期乳癌复发与转移所出现的症状与体征, 如肺转移, 出现咳嗽、气短、胸闷, 伴胸腔积液;脑转移出现头痛呕吐、视力障碍、抽搐;骨转移出现持续性剧痛且渐加重、行走不便、翻身困难、局部压痛甚, 或伴病理性骨折, 都能给予适当、有效方法与药物, 从而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随着防治理念的更新, 乳腺癌复发与转移的防治理念的更新比治疗方法更为重要, 将医学的战略重心从“治已病”向“治未病”前移, 开创新的医疗模式、健康模式, 将使乳腺癌复发与转移的被动状态, 变成积极主动的具体力量。从而减少复发与转移率,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摘要:乳腺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乳癌的复发与转移是乳癌患者的最大威胁, 针对这一环节, 提出中医防治乳癌复发与转移的思路与方法。以中医理论及“治未病”的理论, 结合乳癌相关的研究文献, 分析该病的中医病因病机、揭实乳癌转移的基本病理过程, 阐释中医防治乳癌复发与和转移的思路与方法。提出了乳腺癌中医的防治理念与策略, 以疏肝, 调畅情志为中心, 滋养先后天, 调摄冲任为本, 兼顾袪邪, 共同为防治乳癌复发、转移的基本原则。防治乳癌复发与转移, 中医药可发挥其的特色与优势。

关键词:乳腺癌,复发与转移,未病先防,治疗理念

参考文献

[1]医院管理局癌证资料统计中心.2008年性乳腺癌重点统计数字[ED/OL].香港, 2009, http://www3.ha.org.hk/cancereg/c-breast.pdf

[2]林毅, 刘晓雁, 陈前军.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评估与中医未病先防策略[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 10 (8) :6-9.

[3]刘胜, 陆德铭, 唐汉钧.调摄冲任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机理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 2000, 27 (10) :444-445.

[4]杨新伟.刘胜教授运用调摄冲任法治疗乳房病的经验[J].四川中医, 2009, 27 (2) :3-4.

[5]陈前军, 陆得铭, 司徒红林, 等.“乳宁II号”抑制Ca761小鼠乳腺癌生长转移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研究, 2001, 17 (2) :43-44.

复发转移性乳腺癌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为我院肿瘤科2008年10月~2009年10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共92例.乳腺癌转移患者52例,均为女性,年龄(27~65)岁,平均45.3岁,经临床诊断、X-CT、MRI、SPECT骨显像确定肺内转移17例,肝转移18例,骨转移18例,肝、肺及骨均有转移者6例;乳癌术后复发者40例,年龄(28~62)岁,平均44.1岁,经临床、影像学和血清学得以证实。对照组20例,女性,年龄(20~66)岁,平均42.7岁,正常体检者,无心、肝、肺、肾等重要器官疾患,肝肾功能试验正常,无乳腺良性疾病史。

1.2 血清TPS测定

乳腺癌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均于早晨空腹采血,分离血清,保存于-20℃冰箱待测。TPS测定采用美国雅培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定量测定,所有操作均按说明书进行。TPS检测单位为U L,切割值为83 U/L。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用SPSS10.0软件包分析处理。

2 结果

正常对照组与乳腺癌远处转移组和乳腺癌复发组患者血清TPS检测结果见表1。

表1显示,乳腺癌患者远处转移及术后复发时,患者血清TP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远处转移患者与复发患者间血清TPS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乳腺癌已经确诊,首选的治疗方法为根治性切除术,术后生存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有无转移或复发。早期发现复发或转移,并给予有效的治疗,可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是由细胞角蛋白18抗体所识别的组织抗原的可溶性片段,在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和转移瘤有高度表达,尤其在肿瘤细胞增殖活跃期间,TPS高表达并大量入血[1],因此TPS可作为上皮来源恶性肿瘤的分子标志物。血清TPS水平用于乳腺癌、结肠癌等的临床诊断及随诊监测国内外均见报道。其对乳腺癌复发的检出率及疗效评价较CA153更敏感[2]。

本文显示,TPS对乳腺癌的远处转移及复发的诊断有较高的阳性率,分别为71.2%和67.5%,其血清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有显著性差异(P<0.01)。因此血清TPS可作为评估晚期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之一。TPS代谢快且是反映细胞增殖状态的指标,代表细胞的恶性增殖潜能,与肿瘤负荷无关。即使瘤体很小只要其处于进展期TPS也会高表达[3,4]。血清TPS取材方便检测方法简单可靠,对监测乳腺癌的复发和评价晚期乳癌具有较高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军,罗秋波,苗爱莲,等.血清TPS和CA153水平变化与乳腺癌的关系及临床意义[J].实用癌症杂志,2002,17(2):175~177.

[2]Bremer K,Eklund G,Bjorklund B.Not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vel of tumor marker TPS in serum and survival in breast can2cer[J].Anticancer Res,1996,16:905~909.

[3]郑航,罗荣城.TPS、CA153和CEA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5;25(11):1293~1294.

上一篇:毕业设计工作过程课程论文下一篇:留学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