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肝胆管结石

2024-10-25

复发性肝胆管结石(精选5篇)

复发性肝胆管结石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复发性肝胆管结石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我院6年来肝胆管手术术后复发的50例, 根据“清除结石, 解除狭窄与梗阻, 矫正畸形, 切除病肝, 通畅引流”的原则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对于复发结石采用经皮下窦道取石, 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安全。结论 胆肠吻合皮下空肠窦道在治疗肝胆管残留结石或复发性结石上具有很高的价值, 值得推广利用。

关键词:复发性,肝胆管结石,诊疗体会

在我国, 胆管结石病是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同时也是外科手术的常见疾病, 占到同期普外患者的11.53%[1]。主要由于胆管狭窄、结石残留、结石复发, 造成胆管结石发病率高、复发率高、再手术率高、并发症多, 从而影响到医生和患者对于治疗肝胆结石手术治疗的信心。本文总结了6年来肝胆管手术术后复发的50例胆管结石复发病例, 现对其诊疗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复发性肝内胆管结石50例, 其中男22例, 女28例。中位年龄45岁。入院时的基本症状有:黄疸、腹痛、剑突下痛、右上腹痛、上腹部痛、发热等症状, B超均见肝内外胆管有程度不同的扩张。患者既往治疗情况,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 +内镜下胆管塑料支架引流术 (ERBD) 3例, 胆肠Roux-en-Y吻合术11例, 胆总管切开取石、T型管引流23例, 其他手术方法不祥。经B超、CT、胆道X线检查、CT、PTCD、ERCP等检查确认, 单纯肝内胆管结石38, 合并肝总管结石12例。

1.2 手术方法

手术切开肝门部胆管的狭窄处, 使肝门部胆管形成盆状, 先取出结石或术中胆道镜取净结石, 然后将一段带血管蒂的空肠长15~18cm上提至肝门, 用近端空肠修复已成型的肝门胆管前壁, 近端空肠封闭埋置皮下并用金属环固定作标记[2], 胆管内置T管引流, 单纯胆总管切开取石27例, 胆总管切开取石联合左肝外叶切除9例, 左右肝管空肠大口径胆肠吻合6例, 胆总管空肠吻合8例。

2 结果

2.1 术后检查

通过B超可见肝内外胆管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张。胆道探查为泥沙样结石, 其中有8例有术后漏胆恶情况, 均经过吻合口旁的引流管引出。复查发现结石残留4例, 其残留结石在手术后6~8周经肝内引流管取石或皮下窦道取石。

2.2 随访

50例中有43例得到随访, 随访率达到86%, 时间长达为10个月~6年, 其中有45例回我院复诊, 进行影像学检查。结石的复发距手术的时间不等, 其中:1年内2例, 2~3年3例, 3~5年2例, 均经皮下窦道取石。

3 体会

肝内胆管结石术后复发的原因: (1) 大部分并发病初期, 不能及时的进行规范治疗, 致使肝胆管炎症反复发作, 造成结石广泛形成。 (2) 由于医疗条件和医疗水平的限制, 在首次手术时, 不能完全的探明肝内病变的全部情况。部分医生有水平的限制, 对胆管解剖不熟悉, 对手术中胆管结石探查不彻底。给胆管结石的复发埋下祸根。 (3) 手术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结石数量、位置、形态及患者机体状态等因素, 选择适合的手术方法, 也是减少结石术后复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4) 对于肝胆管结石的复发, 我们应该严格遵循“清除结石, 解除狭窄与梗阻, 矫正畸形, 切除病肝, 通畅引流”的原则。其中“病肝切除, 胆管狭窄处的切开整形, 肝门大口径胆肠吻合”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3]。为减少肝内胆管结石残留与复发, 我们应该提高手术的远期疗效。我们应该胆管疾病术前做好全面检查;选择合理有效的手术方式, 并在解除梗阻和去除病灶基础上进行吻合;在手术过程中操作规范, 防止医源性胆管损伤;治疗胆管炎, 重视引流管的管理;在手术过程中可使用纤维胆道镜取石或术后纤维胆道镜取石。 (5) 胆管 (肝管) -空肠Roux-enY吻合术的优势。在胆肠内引流术方面, 皮下盲袢式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是可供选择的较好术式。 (1) 如需经窦道取石应早期进行, 置于胆总管内T管, 如术后胆道镜取石, 需要等到窦道牢固后才能进行, 对于治疗肝内胆管残留结石或复发性结石效果良好。 (2) 如果发生急性胆管炎时, 需要用导管针进行皮下通道穿刺置管进行引流, 并不需要进行急诊手术, 只要配合患者抗炎治疗即可。 (3) 若胆管有残余结石或有结石复发即可选择时期切开皮下通道取出, 操作简单易行。 (4) 如进行皮下盲袢的穿刺造影可以清晰的了解胆管内的情况。此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安全, 对患者打击小, 可以避免再次大手术。 (5) Fan ST等[5]利用胆肠吻合皮下空肠窦道, 利用胆道镜治疗肝内残留结石及复发性结石, 结石取净率达93%。

因此结石复发或残留结石如果需要进行再次手术, 肝内胆管结石或肝管变形者, 在考虑进行胆道手术中应在胆肠吻合皮下建立空肠窦道, 可为肝内残留结石或复发性结石提供一条非手术治疗通道。并且这个通道可以反复利用, 使再次治疗方便简单, 即清除结石, 通畅引流, 去除病灶, 消除狭窄, 留有后路[6]。因此, 胆肠吻合皮下空肠窦道在治疗肝胆管残留结石或复发性结石上具有很高的价值, 值得推广利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外会胆道外科学组.我国胆石病10年来的变迁[J].中华外科杂志, 1995, 33 (11) :652~658.

[2]周孝思.肝内胆管结石防治方法评价[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01, 18:2002.

[3何松, 李洪春, 何启红, 等.120例肝胆管结石再手术原因与治疗[J].临床医学, 2008, 20:29~30.

[4]黄志强.肝内胆管结石肝切除术的演变[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09, 12 (1) :1~2.

[5]李勇, 王子健.经游离空肠通道胆道取石治疗残余或复发结石[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0, 6:212~213.

肝部分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 篇2

关键词:切除术;肝胆管;结石

【中图分类号】R25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8-0066-01

肝胆管结石属于胆管结石中一种常见的类型,表现为残石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再次手术率高等。在目前,大多数医院主要采用规则性肝部分切除术予以治疗[2]。现结合我院肝部分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的病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研究对象资料

抽取我院在2001年1月份到2012年1月份收治的11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为46例,女性为64例。年龄在19岁到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6±4.2)岁。在接受治疗前,全组患者均表示有1个月~9年病史,另有41例表示有过胆道手术史。临床表现为:21例右上腹隐痛不适患者;79例腹痛患者;另表现为发热、寒颤及黄疸等的患者各有51例、39例和67例。

1.1.2 结石基本情况

全组患者均有在术前进行B超、CT检查和ERCP、MRCP以及术中胆道镜等加以确诊,并了解到在结石分布方面,有71例位于左肝,有22例位于右肝,有17例位于左右肝,另外有48例为合并肝外胆管结石,19例为合并肝门胆管狭窄;左肝管狭窄、右肝管狭窄及左右肝管均狭窄者分别为49例,17例和16例。

1.2 方法

本次临床研究,行肝左外叶切除术、左半肝切除术、肝方叶切除术,以及右前叶切除术、右后叶切除术和右半肝切除术各有57例、18例、7例,以及5例、8例和4例。另外有10例行双侧多区段肝切除术,有47例行肝切除术联合胆肠内引流术,有7例经肝实质切开取石。并在手术中采用常规彩超、胆道镜进行检查及取石。

2 结果

经研究,术后发生胆漏、胆道出血及膈下脓肿等并发症共7例,包括4例胆漏患者,2例急性胆道炎患者和1例膈下脓肿患者。同时有1例因合并肝功能衰竭致死。另有6例患者由于出现术后残石,需要进行T管窦道取石。

此外,对于全组102例患者进行为期10个月到5年的随访,平均随访2.7年。经随访效果评定标准评定,随访患者优良率为96.2%。

3 讨论

3.1 术前影像学检查的重要性

肝胆管结石作为胆道外科中常见的病理改变复杂、难治的疾病,虽可以采用B超进行检查诊断,但据有关资料显示,其诊断准确性仍比较低,仅为80%左右[1],特别是在诊断合并胆道狭窄时,其准确率则要更低。为此,在术前的检查工作中,最好能够结合影像学进行检查。通过实现CT、ERCP和MRCP等的联合使用,以帮助医生确定肝内胆管结石的分布位置,以及合并单管狭窄的部位及其范围等,减少术后残石等情况出现,促使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

3.2 规则性肝叶/段切除术的治疗分析

肝胆管结石在临床治疗时,往往容易受到其解剖上的复杂性和结石、炎症等的影响,而导致合并胆管狭窄,以及狭窄以上胆管扩张和胆汁淤积等情况的出现。而且在某些仅采用胆管切开取石的手術过程中,操作起来极为困难,会给手术治疗的效果带来相当程度的影响。同时,据研究表明,肝胆管结石与肝内胆管癌的成因还有着一定的关联。由于肝胆管结石的影响,会使得胆管上皮细胞增生活跃,从而引起上皮癌变,导致肝内胆管癌出现。经肝叶段切除术可有效预防胆管癌的发生[1]。在本组研究中,通过采用规则性肝叶/段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且经随访,发现优良率高达96.2%。

不过,要想取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医院在行规则性肝叶/段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过程中,还应重视与其他术式的联用。当采用肝门胆管狭窄矫正整形联合胆道空肠Roux-en-Y吻合术治疗时,一方面,肝门部狭窄的胆管可通过肝方叶切除术来充分显露;另一方面,将空肠盲袢在皮下埋置,还可以为日后行胆道镜取石或是复发取石,以及拆除原胆肠吻合口或为其进行整形等提供便捷。此外,为了进一步确保结石取净,医院还需要重视术中彩超和胆道镜的使用。经术中彩超进行结石分布的动态、反复观察,并结合纤维胆道镜的检查及治疗作用,可实现对残石发生率的有效控制。

经研究表明,肝胆管结石在采用规则性肝叶/段切除术治疗,以及B超、胆道镜等的使用下,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残石率,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程龙,田伏洲,骆助林等.部分肝切除术与肝肠吻合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比较[J].临床误诊误治,2012,03,(15):256-257.

复发性肝胆管结石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72例本院复发性肝胆管结石患者, 男40例, 女32例, 年龄28~69岁, 平均年龄42岁。72例患者中既往手术史一次的为41例, 2~3次为20例, 3次以上为11例。初次手术多以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为主。

1.2 再次手术原因

本组患者需要再次进行手术原因为:肝胆管结石未净有残石、肝胆管结石复发并胆道感染、胆肠吻合术后狭窄、胆道狭窄、肿瘤、胆漏。详见表1。

1.3 方法

所有患者全麻, 多选取右上腹反L型切口, 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37例, 肝段、肝叶切除取石25例, 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6例, 胆总管囊肿切除+空肠Roux-en-Y吻合术4例。详见表2。

术前需进行彩超、CT、MRI检查, 术中经胆道镜取石, 术后经T管造影、胆道镜、彩超、病理等检查证实诊断。

2 结果

所有患者再次手术后因术后休克死亡1例, 病死率0。98%;切口感染3例, 占3.92%;胸腔积液4例, 占4.92%;结石残留并胆道感染4例, 占2.94%;71例患者痊愈出院, 在出院后随访中有7例复发, 复发率7.84%;64例痊愈, 治愈率占79.4%。详见表3。

3 讨论

肝胆管结石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多数复发性肝胆管结石需要再手术。再手术为难度很大的手术, 危险性较高, 所以为减轻复发率和并发率, 手术前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

3.1 再次手术原因

再次手术多以结石复发、残留、胆道感染为主。由于首次手术并没有完全清楚结石存在部位, 或并未进行胆道镜检查而取石, 或有结石部位较特殊, 并不能完全取净, 而致结石残留, 需要再次手术取出残石。肝胆管结石若为单纯性结石, 可首次手术完全取出, 并且治愈。但是对于病变于复杂部位狭窄位置的结石, 因首次手术后胆管引流不畅, 导致结石的复发[2]。肝胆管结石易合并胆管狭窄, 而首次手术中并未纠正胆管狭窄, 如在狭窄以下进行胆肠吻合术, 就只能形成胆道引流通道, 而未能解除狭窄。初次手术的种种问题则需要再次进行手术, 应该弄清问题实质而进行针对性手术, 避免盲目进行手术。根据解除梗阻, 纠正狭窄, 祛除病灶, 取净结石, 通畅引流, 防止复发[3]的原则进行手术。

3.2 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

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基础手术, 此手术适用于结石数量较少的患者, 术中应结合胆道造影、B超、胆道镜来更加全面的了解结石部位和数量。还要关注胆道狭窄及胆管下端是否通畅以及术后经T管瘘道胆道镜取石等。

3.3 肝段、肝叶切除取石

是治疗结石部位较为复杂的手术, 手术包括:右半肝切除术、肝方叶切除术、左肝外叶、左半肝切除术及右后叶切除术。此手术适应于: (1) 局限于某段肝内胆管结石, 并及该段胆管狭窄或囊状扩张, 而取出结石困难, 纠正狭窄较难。 (2) 局限于某区段内的胆管末端内结石, 而无法完全取出。 (3) 肝区肝段有纤维化、萎缩者。 (4) 肝内胆管癌或疑似癌变者。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此手术适应用胆总管扩张并胆总管下端狭窄或返流者[4]。该手术适合于吻合处无梗阻患者, 否则不会达到有效的效果, 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还可以降低返流性胆管炎的发生率。

3.4 胆总管囊肿切除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不仅可以防止肠液、胰液的返流, 还能够防止胆总管囊肿癌变, 所以治疗囊肿的手术应该选择胆总管囊肿切除术, 此手术包括: (1) 囊肿外引流, 此方法适合急性发病的急性病症。 (2) 囊肿内引流术, 在很难获得通常引流及肠液、胰液返流等问题不能很好解决的情况下, 会使残留在囊壁而导致癌变。 (3)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合并肝管肠道Roux-en-Y吻合术, 是I型有临床症状的患者作择期手术时最常用且最佳的手术方式。

笔者认为应该高度重视肝胆管结石复发的再手术, 要明确具体原因, 详细了解患者疾病史, 再进行手术前需对患者状态进行了解评估, 总结患者首次手术效果不显著的原因。再次进行手术前做好充分的检查, 防止再次手术失败。注意残留结石、结石复发位置、胆道感染、狭窄及肿瘤等。再次手术应选择适合的手术时机, 不要错过了最佳手术时机。术中应准备好B超、胆道镜及造影等设备, 要针对不同情况制定好不同手术计划, 防止复发以及其他并发症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张世伟, 李芳花.64例胆道疾病再手术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 (5) :163.

[2]邓柏涛.胆道再次手术73例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22) :13-15.

[3]陈亚进.肝胆管结石病多次手术原因及决策[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2, 32 (1) :57-59.

复发性肝胆管结石 篇4

关键词:微创手术方式;肝胆管结石;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36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140-01

临床上,肝胆管结石为一种常见疾病,其具有较高发病率和病情复杂等特点,给患者健康和工作带来严重影响?肝胆管结石同寄生虫感染?胆汁滞留和胆道细菌感染之间具有一定关系,手术对其具有一定效果,传统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大?出血量多和术后并发症多等弊端,影响患者治疗效果[1]?为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行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58例肝胆管结石患者,其中,微创手术组29例,男14例,女15例;年龄23—60岁(41.58±6.28)岁;病程1—6年(3.56±1.08)年;传统手术组29例,男13例,女16例;年龄24—61岁(42.04±5.19)岁;病程1—5年(3.02±1.15)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

1.2.1传统手术组:解剖患者肝管汇合部,并切开肝总管和胆总管,在直视下取石,术后留置T管进行引流治疗?

1.2.2微创手术组:患者实施微创下胆管镜+T管引流术进行治疗,实施全麻措施,成功建立人工气腹,并建立操作孔和镜孔?对腹腔内粘连部位进行分离,并结扎游离后的胆囊管,牵拉胆囊,更加清晰的显露胆总管,对胆总管进行定位,之后用镰状钩刀挑开胆总管,长度为5mm,并通过微型剪做一个切口,长度为10mm,从主操作孔置入纤维胆镜,探查结石,用取石篮将结石取出,对于较大的结石可通过胆镜扩张法或是蚕食咬碎法取石?术后冲洗胆管,并,留置T管进行引流治疗?

1.3观察指标[2]

对不同组别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术后残石率?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密切观察?

1.4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58例患者临床资料,用“ ±s”表示正态计量资料,为t检验?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引流时间相比

微创手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引流时间均显著短于传统手术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术后残石率和复发率相比

微创手術组患者术后残石率和复发率显著低于传统手术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相比

微创手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手术组患者(3.45%和27.59%),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3:

3.讨论

临床上,肝胆管结石可单独存在,也可同肝外胆管结石并存,并且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狭窄,恶心和上腹疼痛等为其主要临床症状,给患者健康和正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肝胆管结石疾病同多种因素之间具有一定关系,其具有较高发病率,且给患者带来的危害较大?临床上导致患者出现该疾病的主要原因为结石阻塞胆管出现阻塞性黄疸,胆汁滞留在患者肝内给肝脏带来一定损伤?同时,结石阻塞胆管,出现各种感染,致使细菌繁殖并沿胆管进入肝脏,出现肝脏炎症,形成脓肿[3]?药物在临床上具有一定作用,但其临床效果不理想,多数需通过手术进行治疗,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传统手术在治疗肝胆管结石临床上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和盲目性,增加患者术后结石残余率和复发率,致使患者需通过二次手术进行治疗,给患者心理和生理上带来较大创伤?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逐渐应运而生,其可有效避免传统手术中出现的弊端,减少给患者带来的损伤?同时明确结石部位?性状?大小和数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结石残余率和复发率?在治疗过程中用超声刀切除粘连组织,便于获得良好止血效果?除此之外,通过蚕食咬碎的方法清除较大的结石,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且该种方法缩短肝胆管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进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4]?因此,在治疗肝胆管结石临床上微创手术方法效果较为显著,本次研究中,通过通过不同手术进行治疗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术后残石率?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之间具有一定差异性(P<0.05)?在张汉洋学者研究中,通过微创手术治疗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术后残石率?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4.9±11.2)min?(75.6±19.8)mL?(3.4±1.3)d?3.13%?0.00%和3.13%,同本次研究结果较为相似,从中得出,临床医师在对肝胆管结石患者治疗时微创手术获得良好效果?综上所述,微创手术可显著降低肝胆管结石患者术后残石率?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张汉洋.不同手术方式对肝胆管结石疗效的临床价值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20):4731.

[2] 吴化雷,包福德.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比较[J].当代医学,2015,21(3):72-73.

[3] 范永宁,杨雁灵,陈 勇,等.不同手术方式对肝胆管结石疗效的影响研究[J].吉林医学,2011,32(27):5636-5637.

复发性肝胆管结石 篇5

【关键词】肝胆管结石;肝部分切除;临床体会

【中图分类号】R6574+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2-0075-02

肝胆管结石属临床常见的一种胆道良性疾病,其形成机制与发病原因较为复杂,目前研究认为其发病与寄生虫感染、胆汁滞留及胆道细菌感染有关,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由早期无明显症状逐渐发展至后期腹痛、发热、黄疸、寒战,甚至出现肝硬化、肝脓肿及肝萎缩等[1]。据相关研究显示[2],该病患者均存在纤溶与凝血功能紊乱现象,主要表现为血小板高度活化以及内皮细胞受损等。临床治疗肝胆管结石的常用方法为肝部分切除术,本研究就肝部分切除术在肝胆管结石患者中的应用进行观察,并探讨其临床疗效,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于我院实施治疗的肝胆管结石患者70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27例,年龄23~57岁,平均年龄(4329±321)岁;病程7个月至7年不等,平均病程(434±097)年。肝功能Child-pugh分级:Ⅰ级19例,Ⅱ级41例,Ⅲ级10例;合并症:合并尾叶肝胆管结石8例(1143%),肝外胆管结石31例(4429%),胆管狭窄36例(5143%),肝硬化17例(2429%)。70例患者中,有既往胆道手术史者20例(2857%),其中行胆肠内引流术13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5例,左肝外叶切除术2例。

12临床诊断

121入选标准70例患者均符合《2011年中国肝胆管结石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关于肝胆管结石的诊断标准[3],所有患者均经X线胆囊造影、B超及CT检查确诊;70例患者中,左肝胆管结石43例(6143%),右肝胆管结石17例(2429%),双侧肝胆管结石10例(1429%);临床表现为腹痛58例(8286%),寒战32例(4571%),发热26例(3714%),黄疸37例(5286%)。

122排除标准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合并胆囊或胆管癌、血液系统疾病、严重感染、精神疾病以及不配合治疗的患者,本次研究已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行不同方式肝部分切除术,同时实施肝外胆道切开并探查。对其行常规术中B超检查及胆道镜检查及取石,其中左外叶切除24例,左半肝切除13例,双侧肝段切除7例,肝方叶切除6例,右前叶切除6例,右后叶切除6例,右半肝切除6例,左外叶+右后叶切除4例。附加手术方式如下:行肝门胆管切开取石术+T管引流术45例,肝部分切除+胆管空肠吻合术25例。

14观察项目与指标①观察70例患者的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如下:优为临床症状及体征均完全消失,经B超或者T管胆道造影检查未见肝胆管内残留结石,未出现复发现象;良为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缓解,腹痛少有发作,经B超或者T管胆道造影检查可见肝胆管内细小结石;差为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无变化,腹痛频繁发作[4]。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②观察70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

2结果

2170例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后,对所有患者进行11个月至5年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76±029)年,70例患者中,26例疗效为优,38例良,6例差,优良率为9143%。

2270例患者的手术情况70例患者手术实施顺利,术中无死亡病例,手术时间为136~218min,平均(1875±173)min,术中出血量为125~198ml,平均出血量(1479±312)ml。术后发生并发症8例,发生率为1143%。其中切口感染3例(429%),均经积极引流、冲洗及换药,并结合抗感染治疗后愈合;肝切除断面积液2例(286%),于B超引导下实施穿刺、抽吸后治愈;急性胆道炎2例(286%),经积极对症治疗治愈;胆漏1例(143%),应用腹腔引流管将胆汁引出,延长拔管时期,自行痊愈。

3讨论

肝胆管结石属肝胆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其基本病理改变为胆道感染、肝实质病变以及胆管梗阻,临床病理特点为病变范围沿肝内病变胆管树呈区域性分布,同时伴有多处肝胆管狭窄,从而引发胆汁淤滞,形成结石[5]。该病病情较为复杂,治疗难度大,且术后结石残留率、复发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高,为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极大威胁。临床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手术原则为清除结石与病灶,建立起通畅胆汁引流。肝部分切除术主要适应症如下:全身基本情况及肝储备功能均可耐受手术;合并肝段纤维化及萎缩者、胆源性肝脓肿者以及胆管先天性疾病者;特定肝区内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囊状扩张或狭窄者[6]。据大量临床研究显示,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效果显著,此方法可一次性解决肝胆管结石与狭窄问题,已逐渐成为临床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主要手段之一。

在临床治疗中,应根据结石的具体情况(包括具体部位、病变程度、范围及量的多少等)而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本研究对7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的肝部分切除术中,实施左外叶、左半肝以及联合左外叶切除术者达5857%(41/70),以左肝外叶切除术为主要手术方法,其主要原因为大部分肝胆管结石均位于肝左外叶。而左肝外叶切除术操作相对简单,通过残面胆管的引导,可充分暴露右侧主胆管及左侧二级主胆管,避免术后出现肝萎缩及肝功能退化等问题,有效降低手术难度,手术时间有效缩短,对患者的创伤较少且并发症少,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对于右侧肝胆结石,则应根据其具体情况实施右前叶、右后叶及右半肝切除术,本研究中实施右侧肝胆结石切除术者达2571%(18/70)。

手术结束后,应对患者并发症的发生进行预防与控制,减少结石残留,尽可能地切除发生病变的肝叶段,充分应用B超及胆道镜,降低术后结石的残留率。本研究70例患者中,通过术中B超及胆道镜的应用,有效提高发现结石概率,显著降低手术难度,减少胆管的残石率,从而有效降低患者的复发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经临床治疗,70例患者中无死亡病例,手术时间为(1875±173)min,术中出血量为(1479±312)ml,治疗优良率为9143%,术后发生并发症8例(1143%),其中切口感染3例(429%)、肝切除断面积液2例(286%)、急性胆道炎2例(286%)、胆漏1例(143%),均经积极对症治疗痊愈。与彭磊[7]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其痛苦,提高其生存质量,疗效显著、并发症少、结石残留率低,安全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贾智硕.肝部分切除联合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112例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9(10):109-109.

[2]谢小勇.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30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2,28(09):34-36.

[3]刘云宏,温景莲.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10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2,09(11):1909-1911.

[4]刘天锡,方登华,杨浩雷,等.腹腔镜左肝叶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2,18(08):605-607.

[5]葛明刚,张伟.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91例临床分析[J].华西医学,2009,08(01):81-83.

[6]马海,杨红春,周良.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116例[J].西部医学,2010,26(06):1017-1018.

[7]彭磊.肝部分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18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3,22(17):40-40.

上一篇:会计电算化发展方向下一篇:发展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