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的启示

2024-10-25

发展的启示(通用12篇)

发展的启示 篇1

韩国电视剧《大长今》在世界各地播出后可谓空前火爆。如在中国12个中心城市的平均收视率达到2.44%, 收视份额突破10%, 在全国同时段的节目中雄居第一。中国许多地方还掀起了韩国料理热, 学做韩国菜成为一种时尚, 甚至有旅行团带游客到韩国去体验宫女生活。《大长今》热不仅是韩国文化输出的重要标志, 更是韩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标尺。

1997年, 韩国经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 然而不到5年韩国再次崛起。在韩国经济恢复过程中, 文化产业最活跃、成长最快。现在, 韩国是公认的文化出口大国。数字游戏被确定为韩国的国家战略产业, 自1998年以来产值翻了一倍。其中最突出的“天堂”游戏不仅风靡亚洲, 而且与微软和索尼在游戏产品市场形成犄角之势;电影出口增长50倍;网络游戏产业崛起, 宽带网络普及率在世界遥遥领先。一种新的、注重设计的创新文化渗透到各个产业, 逐渐把“韩国制造”推向“韩国创造”。

韩国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不是偶然的, 而是基于政府对其战略意义的认定。1998年韩国已经认定, 文化是21世纪最重要的产业之一。遭遇金融危机之后, 韩国政府许多部门都在裁减, 只有文化部门不减反增。除增加预算外, 1999年韩国国会还通过了《文化产业促进法》。1997年, 设立“文化产业基金”, 提供新创文化企业贷款。1998年, 成立游戏产业振兴中心。2001年成立文化产业振兴院, 该院每年可得到政府5000万美元的资助。为了促进文化产品的出口, 政府还特别成立影音分轨公司, 对将韩文作品译制为外文作品的费用几乎给予全额补助。在组织管理、人才培养、资金支持、生产经营等方面逐步加强机制建设, 对文化产品的研发、制作、经销、出口实施系统性扶持。如韩国文化部有计划扶植影音产业, 不但提供融资机制, 也透过基金会模式投资电视、电影公司。此外, 韩国政府也以租税减免等手段, 大量吸引民间资金投注到本土影视文化产业。对外, 即使面临美国好莱坞片商频频抗议的压力, 韩国政府还是坚持采取进口影音产品配额制度, 撑了十年, 为本国业界留下了发展的空间。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 文化绝不仅仅是茶余饭后的调料、愉悦人生的奢侈品, 它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早在10年前对文化就有“软实力”之说, 这种“软实力”, 不仅对外具有强大的发散力, 对内同样表现出强大的渗透力和推动力。“软实力”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 全世界创意产业每天的产值高达220亿美元。2006年世界文化产业就业人数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为7%。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6年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报告》, 2006年中国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5123亿元, 比上年增长17.1%, 高出同期G D P增长速度6.4个百分点;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为1.48%。中国发展文化产业的空间很大、潜力巨大。

文化创意产业能有效地规避

资源和环境方面的硬约束, 是推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 中国已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长沙等13个城市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北京市已专门成立了”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 通过了《北京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若干政策》, 还打算拿出一定的财政资金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上海也宣布启动18个创意产业集聚区, 目标是和伦敦、纽约、东京站在一起, 成为“国际创意产业中心”。深圳希望借助印刷、动漫、建筑、服装等创意产业, 成为国内的“创意设计之都”。

根据韩国的经验, 中国要快速发展自己的文化产业, 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建立强有力的组织架构。整合行政资源, 在现有文化机构的基础上, 建立独立的专业技术、研究开发等组织, 在新的起点上, 全面启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二是建立健全鼓励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 包括建立奖励机制、开拓国际市场、开展跨国生产合作等方面的政策, 设立专门的发展基金, 鼓励文化创作, 培植文化市场的经营主体, 促进文化产品的生产。三是完善相关法律, 在现有法律框架的基础上, 完善文化市场的游戏规则, 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加大对侵权盗版的打击力度, 营造干净的文化发展环境。

发展的启示 篇2

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

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各国文化发展的战略目标.文化产业与知识经济互相促进,相得益彰.文化产业也为图书馆模式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适应文化产业发展正是图书馆模式创新的方向.

作 者:陈星华 龚继民 CHEN Xing-hua GONG Ji-min  作者单位:陈星华,CHEN Xing-hua(福建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龚继民,GONG Ji-min(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福建,福州,350001)

刊 名: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FUJIAN INSTITUTE OF SOCIALISM 年,卷(期): “”(3) 分类号:G04 关键词:文化产业   知识经济   模式创新  

人学的发展历程与启示 篇3

关键词:人;道德;唯物主义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138-0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的精神世界也不断拓宽,我们开始重新反思我们自己,开始注重对人性的追问和对自我的完善。以人为本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一系列理论的提出,更要求我们对何为人,尤其是何为人性有一个了解。

一、古代中西方对人性的追问

中国古代思想尤其是儒家思想基本都是从道德层面来理解人性的。从孔孟主张的仁义礼智,直至宋明程朱理学的克制欲望、天理合一的境界,都将人性或人的本质归结为伦理道德。儒学认为,人的价值只有通过遵守道德,维护伦理才能实现。没有纲常伦理,没有道德约束,人就会迷失方向或误入歧途。直至今天的中国,人性一词仍具有道德品质和良知的含义。

相比中国古代,古希腊对人性的追问更为抽象,也更接近当今哲学领域对人性的研究范畴。古希腊神话中的“斯芬克斯之谜”反映出古希腊人对人这一概念的基础认识。苏格拉底也强调要认清自己,明确指出认识自我的重要性。智者学派也将希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人自身。普罗泰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1]更是将人的地位提高到一个唯我独尊的高度。

可以看出,围绕“人是什么”这一问题,古希腊和中国儒家思想存在本质区别。中国自古就生活在平原等一些地势平坦地区,人与人之间交往密切,来往频繁,因此人们更加注重人际关系和相处之道。而古希腊地势崎岖,三面环海,使他们产生一定的危机意识,更注重个人的生存和安危,使古希腊强调以自我为中心看待万物。由此观之,人性的形成发展深受客观环境的影响。

二、近代西方人学的发展

人性即为人的本质,这是任何研究哲学的人都会遇到而且无法回避的问题。在近代西方哲学研究史中,康德明确将主体性,即人性置于哲学研究的核心,但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哲学家对人的研究一直陷入唯心主义。直至费尔巴哈提出人本唯物论后,人学研究才得以走上唯物道路。马克思又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重新论述了“人”这一概念。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并且“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马克思的人学观点彻底划清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界限,也摆脱的形而上学对唯物主义人学观的束缚,人学研究由此上了一个新台阶。

三、人学的发展历程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纵观东西方人性追问的历程可以看出,人性这一概念在东西方有着不同的涵义,东方将人性作为人最一般的道德底线,用人性这一主观形态来约束人的客观行为;而在西方人性被认为是人在社会中的生存欲望和利己心理,认为人性是人之共性,是不能简单的用道德上的善和恶来衡量的。这两种不同角度阐释的人性不能混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建设过程中就过分强调人性的道德层面,错误认为人性只是共产主义信念共产主义道德,忽视了人性追求利益和自我满足的一面,因而出现了人民公社等平均主义作风。改革开放后,党承认并合理利用了人民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这一人性特点,出台了按劳分配、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等政策措施,极大促进了人和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强调发展精神文明,物质精神两手抓,合理运用了两个不同角度的人性观。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如何让人民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是我国政府面临的重要问题。面对贫富差距拉大,通货压力加剧,民生问题必须要成为政府工作的着力点。政府应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人不能脱离社会,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实现人生价值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又要充分承认人性中追求自我满足的一面,保障人的全面发展;既要从全局出发宏观解决社会中各种突出问题,又要从微观着眼,关注个人的生活水平和切身利益。

纵观人学的发展史可以看出,人性这一概念也具有历史性,是不断完善的。随着社会实践的深入,我们不仅对人性的追问会继续下去,而且会更深入,更透彻。

参考文献:

[1]严群译. [古希腊]柏拉图.阿泰德智术之师[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金融结构的发展启示我们 篇4

任何一种机制或制度的设计实质上都是为了解决激励问题,金融结构的设计说到底也是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研究证明,金融体系与经济增长具有相关性,好的金融结构可促进经济增长,差的金融结构会抑制经济发展。西方主流经济学利用内生外部性模型分析复杂的制度设计时,发现制度安排中有激励强度与各种活动激励平衡度的两难冲突,有效折衷一般会以牺牲一定的激励强度以达到各种活动中激励的平衡,也就是说,最强的激励不一定是最优的。为了解决两难冲突问题,平衡的激励机制要结合一定的排他条款才能有效折衷两难冲突。因此,内生于实体经济的金融结构,虽是最强的激励机制,但不一定是最优的,最优的金融结构应是平衡的金融体系和排他条款的结合体。基于此,金融结构的发展,应当是集成功能和法律的金融结构演变模式,该模式认为金融结构的形成集成了金融体系的功能观和法律论。一国最优的金融结构不能完全内生于实体经济的特征,应形成一种平衡的金融机制,在发挥其对经济发展的相应功能的同时,要通过法律体系设计排他条款,从而形成有效折衷的结构体系。

金融结构发展的动因

金融结构的功能决定论和法律决定论是金融结构演变较有代表性的理论,人们经常把它们割裂开来,独立地用来分析金融结构的形成。功能决定论认为,虽然金融结构的构成及形式在不断变化,但其基本功能变化却很微小。从长期趋势看,金融服务正不断从金融中介机构向金融市场转移,即“非中介化”。相对于金融机构和金融组织形式而言,金融功能具有相对稳定性。与功能决定论的观点不同,法律决定论认为,一国金融结构的形成是由法律模式决定的。法律环境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投资者与政府之间的相对权力分配,从而对金融结构产生相应的影响。他们通过对民法系和普通法系国家之间金融结构的比较,发现民法系的国家由于对投资者的保护不力、资本市场不发达,形成了银行主导型的金融结构;而普通法系国家由于优先考虑保护私有财产,对投资者的保护程度较高,股东的利益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因此形成了市场主导型的金融结构。

虽然金融结构的功能决定论和法律决定论对金融结构的形成原因认识不同,但有一点是共性的,即都承认金融结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优化的。广义的金融结构,涉及金融体系中各种不同类型的融资方式、金融中介、金融工具的相对比例,例如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相对地位,外资银行占国内银行市场中的相对份额,国有银行与私人银行在信贷市场中的相对规模等。金融功能决定论和法律决定论从各自的视角都可合理解释目前金融结构的形成。但是金融功能论无法解释为什么在要素禀赋和产业结构相同的经济体,却存在不同的金融结构这一问题;法律决定论不能解释在同样实施市场经济的国家,为什么存在不同的金融结构。因此,单一的理论不能分析金融结构的形成。金融结构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其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适合不同的理论来解释,应结合金融功能决定论和法律决定论来分析金融结构的演变模式。

我国金融结构演变模式分析

金融发展实际上就是金融结构的变化,世界各国的金融发展都是通过金融结构由简单向复杂、由低级向高级方向的变化来实现的,并且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随着时间的变化,每一种金融结构的指标都会发生改变,金融结构相应也会发生改变,即便是属于同一类型的不同国家,其金融结构也并不完全一样,甚至是同一个国家不同时期的金融结构也不相同。尽管各国金融结构存在着差异,金融发展程度不同,但金融发展的道路只有一条,即金融相关比率逐渐提高,金融机构在金融资产总额中的比重呈上升势头,而且银行系统在金融资产总额中的比例会逐渐下降。

我国的金融结构与大部分转型国家的金融结构相似,一方面银行业在金融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银行业内部高度集中,银行存在大量的坏账,业务与政府联系密切,资本市场脆弱;另一方面,在金融结构的形成中,政府起了很大的作用,金融结构的形成与制度背景密不可分。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现在,金融结构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1979年。此时的金融结构呈现出金融发展初级阶段的特点,具体表现在:内源融资占主导地位,外源融资只起补充作用;外源融资形式单一,只有唯一的国家银行融资;典型的封闭型金融。第二阶段是1979年至2000年左右。此时的金融结构呈现出金融发展的初级阶段到中级阶段的过渡特征。1979年以来的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落后的、单一的金融结构,使金融结构出现了三大变化:从内源融资主导型转向外源融资主导型;外源融资方式从单一的国家银行融资转为以国家银行融资为主体的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的格局;从封闭型金融逐渐趋向开放型金融。第三阶段是2000年左右至今。此时的金融结构呈现出金融发展的中期阶段,并具有从中期阶段向成熟阶段过渡的特征:金融资产总量大幅度上升,金融相关比率逐年提高,新的金融工具不断涌现;金融机构种类和数量急剧增多,金融组织结构不断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金融市场体系在不断探索和规范化管理中日趋完善。

对我国金融结构发展的启示

学习先进城区发展思路的启示 篇5

争先意识强,发展定位高。面对“四紧”制约,周边城区并没有一筹莫展,而是坚持既定的发展目标任务不动摇,积极调整工作心态和发展策略,努力在宏观调控中抢抓机遇,抢占先机,唯恐落于人后,更想乘势超越。南通崇川区提出,要发扬“非典”之年主动调高地区生产总值增幅的战斗精神,确保全面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苏州相城区提出了“绿色、生态、花园”城区的建设新理念;南京鼓楼区喊出了培育“城区新经济”的响亮口号;扬州广陵区把自身定位在“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核心地区,发展商贸、旅游、教育、高新技术等可持续产业的最佳区域,长三角生态共生、最宜人居的首选区域。

机遇意识强,建设势头猛。他们普遍认识到,宏观上的发展机遇依然存在并已为时不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自我超越他人的机遇机不可失。为此,他们都坚持在抢抓机遇中加快发展,在创造机会中提升水平。南京建邺区紧抓“十运会”契机,全面加速河西新城建设,这座南京跨江发展辐射周边战略的前沿阵地和江苏沿江大开发的“桥头堡”即将崛起;崇川区乘“首届世界大城市带发展高层论坛”的东风,强势推进“五城同创”,强力优化服务环境,全面提升城市的形象美誉度和综合竞争力;苏州沧浪区抓住第28届世遗会召开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城市三产,尤其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和城区功能相配套的现代服务业。

招商攻势强,引资方向明。在用地指标控紧、项目审批从紧的环境中,各城区几乎不约而同地快速发起了新一轮招商引资的强大攻势。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是,招商活动的主题更鲜明,重点更突出。鼓楼、沧浪、广陵、无锡北塘等区坚持从城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要求出发,注重引进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特色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崇川、苏州吴中等区积极探索“无地招商”等新方式,将招商的着力点落在现有企业嫁接改造、技术升级方面,积极鼓励企业增资扩股。相城、常州钟楼等区突出主题招商和产业链招商,围绕产业定位和上下游配套,排出重点全力引进相关项目,以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扩大产业集群。

三产扩张强,内涵特色丰。在城区,发展三产有着与生俱来的自然优势,加之此次宏观调控对三产的冲击力相对较小,因此大力发展三产经济成为各城区的首选。以建设特色商贸街区为抓手,鼓楼区在实施湖南路二次改造的同时,已启动地下步行街建设并大力发展多条特色支干道建设,着力打造新的城市建设亮点、新的招商引资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秦淮区正在加快建设城南商贸圈、大光明汽车街和中山南路商务区,规划建设纬七路经济带;广陵区致力发展东关历史街区、商贸民俗街区、南河下盐商街区、北城河工艺品街区四大文化街区。以整合利用辖区资源为抓手,鼓楼区充分整合辖区资源,大力发展以都市经济园为形式的新型楼宇经济;沧浪区抓住市属企业近年来扩张性搬迁腾出的空间,大力实施“退二进三”,着力繁荣城区三产,十全街休闲、凤凰街餐饮、乌鹊桥电脑、养育巷装饰、胥江路汽配等等特色街市日渐繁华。

人本观念强,服务品牌响。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以人为本,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为此,各城区都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和提高社区服务的水平。鼓楼区精心打造96180求助电话,使“有事就有一拨灵,为民服务传真情”的口号深入人心;力争在每个社区建成篮球场,正在加紧筹办全国体育进社区现场会。玄武区更是雄心勃勃,正在全力创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文化工作先进区、体育工作先进区、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和老龄工作示范区。沧浪区在全区各街道统一设立“邻里情”社区互助中心,在各社区居委会设立“邻里情”便民服务站,逐步扩大“邻里情”的品牌影响。

先进地区的创新思路和举措,不仅更坚定了我们应对宏观调控的信心,而且在很多方面给予我们有益的启示:

第一,在新形势下发展的思想要更统一,精神要更振奋。这些城区最先突出的工作就是统一思想,凝聚人心。面对宏观调控,有的人对要不要加快发展产生了动摇,甚至认为不快不错,越快越错,快不得、慢不得,不快不慢太难得。这说明对当前形势缺乏客观的分析和判断,对宏观政策调整与区域具体实践之间的关系缺乏正确把握,不能更好地理清工作思路,抓准工作重点,扭牢发展关键。宏观调控本身蕴涵了发展的新机遇。“昆山之路”、“张家港经验”等几乎都是在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中实现的。应该说,大家都快,难以赶超;降温、调控之际,用创新思路来确保发展不停步、寻求新突破,才是对宏观调控的全面、准确把握。对于京口而言,当前正处于逐步摆脱历史包袱奋力赶超的关键时期。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借口宏观调控而犹豫徘徊,借口困难凸现而错失机遇,借口科学发展而放慢前进步伐。我们要更加振奋精神,激发作为欲望,既抬头看路科学发展,更埋头苦干加快发展。当前尤其要坚决克服那种怨宏观形势变化快,怨外部环境不宽松,怨困难压力太大的畏难情绪,切实消除那些等政策开口子、等上面表态度、等别人出经验的消极等待和无所作为思想,及时认清并善于快抢“绿灯”,赢得新一轮的加快发展。

第二,在新形势下率先的定位要更高,思路要更活。面对日益趋紧的宏观经济环境,各城区都提出了更为激动人心的发展高定位。不管形势怎样变化,我们认为京口率先发展的目标定位丝毫不能动摇,建设苏南名区的目标绝不能有任何摇摆,繁荣“大市口商圈”、打造“东部商圈”的步伐绝不能放缓。当前,针对空间不足、政府职能不全、矛盾困难多的区情,一些人对加快发展的信心不足,工作的动力不足,对前景的预期不足。但是,越是在宏观不利的情况下,越是在充满荆棘的征途上,我们越是要志存高远,抢抓兴奋点。针对京口特定的区位,当前在做优城区功能的同时,可以把加速城建的脚步向东移,进一步集中力量做大、做强、做优“东部商圈”,喊响“京口新城”。以建设“京口新城”的定位和目标,制造兴奋点,创造动力源,鼓舞斗志、凝聚人心、激发民力,使全区上下的目光聚焦到建设“新城”上来,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到加快京口发展上来,加快融入到镇江的新一轮发展中去。在发展的思路上,一定要开阔眼界,开拓思维,做到在宏观环境有利时,能够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步伐;在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能够及时变换思路,增强信心,提高应对能力。用地控紧,我们不等增量,努力用活存量,实行“开源”与“节流”并举,用好存量土地,盘活闲置土地;银根收紧,我们不靠银行,积极强化招商,加快推进外来公司投资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同时开展“全民创业教育引导工程”,让蕴藏在民间的资金流和智力流充分涌动起来;审批从紧,我们不松劲头,加紧储备项目,全力做好项目报批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从而做到定位更高,思路更活,发展不停步,率先迈大步。

第三,在新形势下招商的路子要更宽,方向要更准。当前,新一轮招商引资的热潮正汹涌而来,这不仅是发展竞争更趋激烈的结果,更是因为,目前国际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加速向长三角转移的历史性机遇持续的时间已经不多。在机遇面前,光有敏感意识还不够,必须要有时不我待的责任意识,以一抓到底的意志和决心,努力将潜在的机遇转化为实际的成效。在各地纷纷调整招商策略和引资方向的同时,我们也要加紧思考如

何在这股大潮中取得主动,抢得先机。当前,土地供应不足确实给招商引资带来很多困难,但也要看到其中蕴涵着提高引资质量、促进上下游配套的机遇。在注重产业导向、投资强度等要求的同时,我们应当做到三个更加突出:更加突出主题招商,变“大招商”为“招大商”。针对全市和全区的优势产业,尽快提出和落实产业配套半径的方案。围绕粮油加工、冶金工业、机械制造、电光源的产业定位,排出招商重点,落实具体项目,精心包装进行招商,拉长产业链,促进产业集群,进一步凸显招商的方向性和实效性。更加突出整合资源,变“占地招商”为“无地招商”。在加强园区主载体建设的同时,更加充分地挖掘利用区域资源。借鉴红豆广场运作的成功经验,依托和挖掘现有资源载体,积极盘活市属、区属企业的存量资产,大力引进现代服务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以存量引增量、扩总量,提升引进企业的规模化程度,提高引进企业对区域税源的贡献能力,努力形成引资和税收同步增长的良性发展局面。更加突出专向招商,变“大呼隆招商”为“聚焦式招商”。当前,在继续加强对沪、港、台等地招商攻势的同时,我们尤其要密切关注到浙资外涌、浙企外迁的商机。据浙江省工商局发布的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浙江共有3058家民营企业外迁,4207家企业在浙江省外投资,外迁企业对外投资总额226.3亿元。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应当把浙江作为招商的又一重点,采取设立驻浙办事机构、组织招商考察等方式,加强对浙资的引进力度,以进一步降低招商成本,提高招商成效。

第四,在新形势下区域的特色要更亮,品牌要更响。苏南各城区的实践证明,只有借势发展,做亮特色和品牌,构建起符合城区产业特点、空间规模和资源容量的经济载体,才能使服务业的发展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号召力。对于京口来说,我们认为重点需要抓好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大力发展以都市经济园为形式的新型楼宇经济。紧紧抓住当前经济“紧运行”状态对商贸服务业影响相对较小的机遇,充分利用市属企业退二进

三、房地产开发的契机,借鉴红豆广场的成功运作经验,梳理排查区内所有楼宇、厂房资源情况,通过包装、置换,把腾出的空间作为新经济增长点,为我区狭小的城区开辟出新的发展空间。二是放大步行街的龙头效应。发挥“第一楼街”商业步行街的影响力,带动周边的万古一人巷、中街、太平寺巷等特色支干道建设,力争用2—3年时间,建成一片与“金三角”(太和广场、华联商厦、甘露商城)呼应的特色商贸区域。三是转化资源优势为特色趋势。全面推进学府路、谷阳路、京口路等道路两侧房地产开发建设,结合高校、科技院所等科教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展沿路招商,加快形成科教与商贸为一体的特色商贸区域。四是构建“家住京口”住宅板块。着力提高“香江花城”、“恒美嘉园”、“颐和家园”等小区的环境质量和服务水平,努力营建成人居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生活服务便捷的住宅小区,使居民群众以“家住京口”而自豪,从而进一步吸聚人气,凝聚商气,集聚财气。五是打造社区服务品牌。充分发挥区级社区服务中心的功用,使“8981890”(谐音“拨就拨一拨就灵”)热线真正做到“一拨就灵”,成为京口人津津乐道的“真情热线”,为广大居民搭建起一个高效的公共服务平台;大力推行“举牌认领”等帮扶措施,让“富人”在援助活动中承担社会义务,享受为社会做贡献的荣誉;实行居委会分片家访责任制,规定居委会干部人均一年必须走访的居民户数,居委会要在一年内对社区内所有家庭完成一次上门走访。充分发挥辖区内科教文卫等资源丰富的优势,将乒乓球等体育活动、折子戏等文化活动普及到广大居民群众中去,力争在全国、全省打响品牌。

第五,在新形势下工作的水平要更高,作风要更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就是科学要求和率先目标实现有机结合的过程。对于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工作,更加充分地认识形势,审时度势,顺势而为,既要懂得不能做什么,更要研究能够做什么,应该怎么做,把该做可做的全力做好,不该做不能做的坚决不做,原来该做而没有精力顾及好的,现在有条件了要抓紧做,有些将来才能做的事,现在也可以提前准备。积极地在克服困难中捕捉机遇,在解放思想中创新方法,在破解难题中加快发展,更加自觉地将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想问题、作决策、干工作的全过程。大环境趋紧,小环境营造就显得特别重要。我们要坚持求真务实,在优化服务、营造氛围的过程中,强化“支持就是工作、帮扶就是责任、管理就是服务、发展就是目的”的意识,做到合力同心求发展,能快则快抓发展,加强协调促发展;做到埋头苦干,多做少说,真正把作风转变到务艰苦创业之实,务开拓工作新局面之实,务实现人民群众利益之实上来。

美国社区银行的发展及启示 篇6

【关键词】 社区银行 发展现状 启示

一、美国社区银行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中小银行通常被称为“草根银行”,在美国,它们又常被称为“社区银行”或独立银行。一般而言,社区银行大多是指在一定地区的社区范围内,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设立、独立运营、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的中小银行。这里的“社区”并不是一个严格界定的地理概念,既可以指一个州、一个市或一个县,也可以指城市或乡村居民的聚居区域。因此,社区银行并不是我们简单理解的位于城市社区的银行,而是指凡是资产规模较小、主要为经营区域内中小企业和居民家庭服务的地方性中小型商业银行都可称为社区银行。

事实上,社区银行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人们在不同时期可能会有不同的衡量标准。目前,国际上通行的衡量银行大小的标准是按照资产规模来进行的。1999年以前,资产规模大于3亿美元的银行可以被划分为大银行,而小于或等于3亿美元的银行则被划分为中小银行。1999年以后,上述衡量标准发生了变化,衡量银行大小的标准提高了。资产规模小于或等于10亿美元的银行通常被划分为中小银行,而资产规模大于10亿美元的则被称为大银行。在美国,社区银行的资产规模通常在不足1000万美元到10亿美元之间,极少数的能达到10亿美元。尽管实践中人们常常将资产总额低于10亿美元的银行都划归为社区银行,但Robert DeYoung等则认为,社区银行应具有以下主要特征:第一,资产不足10亿美元。第二,存款中至少有一半来自于其设在单个区域内的分支机构。第三,国内所拥有。第四,提供包括信贷组合、交易服务以及承保存款在内的传统金融服务。第五,是一家独立的银行,或者是银行控股公司中唯一的一家银行,或者是完全由社区银行所组成的银行控股公司下的全资附属机构。

在美国银行业发展进程中,以社区银行为代表的中小银行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在1837年至1994年的150多年间,美国一直实行单一银行体制,联邦和州分享发放银行执照的权利,不允许银行跨州设立分行。这种体制为美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进而成为美国银行数量众多的主要动因之一。为了鼓励国民银行的发展,联邦政府于1863年制定了《国民银行法》,其最低资本额仅为25万美元,同时规定州银行与国民银行都不得跨州设立分行。这种保护性措施极大地促进了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壮大。为了克服《格拉斯—斯蒂格尔法》通过后大银行对中小商业银行实施兼并而导致中小银行的压力激增问题,美国国会又于1960年通过了《银行合并法》,该法规定:有关机构在批准银行合并时,要考虑是否便利并满足当地社会的需要,如果合并引起垄断或大大削弱竞争或倾向导致垄断,则不予批准。在1994年《瑞克莱—尼尔跨州银行业务及设置分行效率法》和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颁布后,人们曾预期美国将会出现一轮涉及中小银行的大规模合并和设立分支机构的浪潮,然而现实并非如此。1995年,美国商业银行总数为9942家,储蓄银行为1590家,合作银行为13717家。到2000年,商业银行数为8315家,储蓄银行为1590家。到2002年底,社区银行数为8932家,分支机构达39094家。截至2007年末,美国银行业中,有42%的银行,其资产规模不足1亿美元;有51%的银行,其资产规模介于1亿美元至10亿美元之间;而仅有7%的银行,其资产规模超过了10亿美元。

尽管全球金融危机还在蔓延,美国社区银行的数量也有所减少,但社区银行在全美银行总数中所占份额依然高达94%,基本保持了自1983年以来社区银行在美国银行总数中的比率。此外,尽管受金融危机冲击,社区银行在美国贷款总额中的比率有所下降,但社区银行对社区居民个人贷款和对农场贷款却保持了稳定的市场占有率。

二、美国社区银行的主要经营特征

首先,社区银行的经营特色非常明显。主要体现在其对客户的深入了解以及提供的个性化服务等方面:第一,从市场定位的角度看,社区银行的市场定位较低,主要侧重于服务当地社区居民、中小企业以及邻近农户的金融服务需求。过去20年,美国社区银行提供了社区居民个人房屋贷款的40%、小企业贷款的35%、农村贷款的70%。第二,从资金运用的角度看,社区银行主要是将其在某一地区所吸收的存款继续投入到该地区之中,从而很好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第三,从员工对业务的处理过程看,社区银行的员工通常非常熟悉当地市场的客户需求,同时,他们自身也是融入到社区生活的重要成员。相对于大银行的业务管理者而言,社区银行的管理者和员工对其客户的软信息如个人特征及管理能力等方面了解程度会更精准。第四,从贷款的审批过程看,社区银行在审批中小企业和家庭客户的贷款时,客户不仅仅是一堆财务数据的代表,实际上社区银行的信贷人员还会综合考虑这些作为邻居的借款人的性格特征、家族历史和家庭构成、日常的开销特征等等个性化的软信息,而大银行在审批这些中小企业贷款和个人贷款时,通常只能根据信用记录、债务、收入和其他一些财务硬指标做出是否借贷的结论,不太愿意向“信息上困难的借贷人”放款。

其次,相对大银行而言,社区银行的运营效率普遍较高。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区银行的业务运营免除了相对复杂的环节及程序。由于社区银行的运作都在本地,因而社区银行做出信贷决定相当迅速。相反,大型银行则需要经过必要的内部审批程序,耗时自然较长。二是社区银行的财务运营相对稳健。从资产回报率的变化看,除了2007年的数字相对较低外,其他年份的数字基本呈现递增态势,或者差距不大。与大银行相比,资产规模低于1亿美元的社区银行,其资产回报率相对较低,但资产规模介于1-10亿美元的社区银行,应当讲,其资产回报率与大银行相比,并无太大的差距,两者基本持平。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一数字可以说明相当部分的社区银行具有很强竞争力。从权益资本比率的变化看,除了2007年各类银行的数字相对较低外,其他年份中美国各类银行的权益资本比率基本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尤其是资产规模介于1亿至10亿美元的社区银行,该数字已由1999年的9.24%上升至2006年的12.20%。同时,资产在100亿美元以上的大银行,其权益资本比率起初相对较低,只不过由1999年的不足8%上升至2004年的9.95%,但2005和2006年度,该比率则相对较高,分别达到13.07%和13.40%。应当讲,较高的权益资本比率,在确保银行稳健经营的同时,也保护了银行客户的利益,这对社区银行的健康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三、美国社区银行发展的重要启示

美国社区银行的发展对新兴市场国家中小银行的发展提供了不少有益的借鉴。在当前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进入关键时期,研究美国社区银行的发展必将对我国中小银行的发展壮大及丰富、完善我国银行的结构体系产生积极影响。

1、中小企业需求是社区银行发展的基础

广大中小企业的需求直接引领着社区银行的发展进程。众所周知,一个国家的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离不开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在稳定经济、吸纳就业、出口创汇和提供社会服务等方面,中小企业的作用永远是不可或缺的。然而,大型银行通常是不屑于从事那些与中小企业业务活动有关的交易的。尽管各国政府鼓励大银行与中小企业进行交往并提供各种形式的保障,但大银行常常担心这些企业的规模太小,难以满足其业务需求,并且认为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较高,业务缺乏稳定性,这样,中小企业不得不寻求适合自己的融资方式和渠道。

社区银行可以满足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对资金的需要,因为它们主要是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正如DeYoung等(2003)所言,银行业中至少有一个区域至今似乎仍没有受到技术发展和管制放松的影响,那就是社区银行对中小型企业发放的“关系型贷款”。在“关系型贷款”中,社区银行对借款人的信息收集超出了财务报表中相对透明的数据、抵押物调查以及其他公开信息来源的范围,而通过银行业务关系的广度和深度来完成,社区银行把取得的信息可以用于续借贷款、扩展信用、签定协议以及设定贷款期限等方面,进而努力满足这些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又由为社区银行特别强调对贷款人个人的接触,所以贷款效率极高,对借款人的满足程度大大提高。

2、政府扶持是社区银行发展的必要前提

从美国社区银行的发展历程来看,社区银行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与政府所采取的扶持政策有关。自1837年诞生出第一部银行法以来,美国后来出台的多部法律都为社区银行的创立和发展创造了条件。美国之所以有数量如此众多的社区银行,除了因众多小企业的广泛发展而带来大量的需求有关之外,很大一部分原因也与美国政府所采取的鼓励竞争、严禁跨州设立分支机构等有利于社区银行发展的政策有关。此外,美国还从税收方面对社区银行等中小型金融机构给予优惠,规定对社区银行免征各种税赋、建立信用社存款保险、不交存款准备金,可参照市场利率自主决定存、贷款利率等。所有这些措施都为社区银行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自身优势是社区银行发展的动力

首先,社区银行从事关系信贷的能力超强。有关“从事基于关系或声誉的信贷或低规模市场贷款的能力”的实证研究表明,“当关于个体投资项目的信息内在地是软信息时,大型金融公司就处于比较劣势”。由于处理软信息的能力,社区银行被认为在向信息不透明的借款人放贷中具有比较优势。

其次,社区银行获得大量核心存款的能力较强。核心存款主要是指由业务存款及短期存款所组成的存款。最新的数据表明,核心存款对美国大型银行而言已占其所有存款的34%,而中型银行的比例为39%,大社区银行的比例为44%,中社区银行的比例为57%,小社区银行的比例为65%,乡村银行的比例为67%。核心存款比率较高的社区银行更有条件与客户建立稳固长久的合作关系。

再次,社区银行与客户互动的能力更强。虽然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很多客户无须进入银行就可办理业务,但社区银行充满人性化的面对面服务使客户在接受金融服务的同时,也体会到热情和温馨的感受。此外,社区银行拥有的社区知识使其可以方便、快捷地参与当地民间组织的活动,诸如支持当地的公益事业,向社区的低收人人群提供帮助等。

【参考文献】

[1] Robert Deyoung,William C.Hunter&Gregory F.Udell,The Past,Present,and Probably Future for Community Banks[Z].Working Paper no.2003-14,Federal Reserve Bank Of Chicago.

[2] FDIC Quarterly Banking Profile,2007[Z].

日本环境会计发展的启示 篇7

日本环境省对企业环境会计的定义是:为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和保障企业与社会之间的良好关系, 并高效率地推进环保事业, 企业应了解自身业务活动的环保成本与效益, 从而定量地加以测定, 并向社会公众公开这些数据。环境会计明确表明企业环境保护活动的效率, 以及经济活动和环保效率的关系。与国民环境和经济核算体系相比, 企业环境会计核算是一个微观的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

一、日本环境会计发展的动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日本工业经济在迅速崛起的同时, 也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到20世纪60年代后期, 连续发生了三重县四日市煤尘事件和富士县神通川、新泻县阿贺野川和熊本县水俣市有机水银中毒事件。这些事故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损失。当受害者诉诸法律时, 当事公司全部败诉。从此以后, 各公司都转向了考虑环境因素的经营方针。

80年代, 日本政府开始提出从生产和消费的源头上防止污染的战略规划, 后又相继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循环经济等规划, 目的就是要实现生产消费节能减排, 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 日本社会、民众和企业也逐步开始关心自身生存的环境, 环境保护意识越来越强, 消费者愿意使用可循环的商品, 多数上市企业都要公布环境会计报告, 社会从整体上对环境的识别能力增强。除此之外, 日本还积极学习欧美等西方国家先进的环境管理体系、环境会计报告制度等, 为其环境会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会基础。

20世纪末, 日本企业受到欧美国家绿色壁垒的影响, 提出了向以“最优生产、最优消费和最少废弃”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的“循环型经济社会”转变。自此, 日本开始重视环境会计的研究, 如今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二、日本政府的环境会计促进机制

(一) 多主体协作机制。

日本环境会计是以国家政府部门 (环境省) 为主体, 经济产业省、企业界、日本公认会计士协会和学术团体之间共同协作开展, 几者间相互交流, 相互补充。

环境省在1997年开始实施环境会计项目计划, 组成了环境会计委员会, 并于1999年发布了“关于环境保护成本的把握及公开的原则”。环境省指南注重于外部公开功能, 而经济产业省环境会计指南注重于企业内部管理功能, 主要内容包括环境友好投资的决策方法、环境友好的成本管理 (质量成本管理、成本规划) 、物流成本会计、环境友好的绩效评价系统和产品生命周期的成本计算。

日本公认会计士协会发布了“考虑环境因素下公司管理的环境成本信意的利用”和“环境报告书保证业费指南”等指导文本。公认会计士们必须承担起环境报告的保证工作。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进行深入调研。为促进企业环境会计实施的科学化, 日本行业协会和研究机构深入企业进行调研,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报告, 大大促进了企业环境会计的迅速推广。由环境省颁发的《环境会计指南》是日本第一份官方环境会计报告。编委员会中有高校理论研究者, 有公认会计士协会成员, 有行业协会的企业家等。从委员构成上就充分体现了协作和沟通。

(二) 环境教育机制。

环境会计的有效实施离不开环境会计人才。日本政府十分重视对环境会计人才的培养, 在日本各高校现在均设有专门的环境会计课程来培养本国的环境会计人才, 以供给各单位对环境会计人员的需求。

日本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 中小学就出现了环境教育的相关内容, 并配有相应的环保实践活动。在随后的十几年里, 文部省又不断补充和完善中小学教学指导大纲中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此外, 日本大学的环境教育更加注重专业性, 很多大学都设有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专门研究机构。

(三) 环境审计监督机制。

为获得公众的认可, 日本还非常重视推进企业环境审计监督。开展环境会计第三方认证。进一步树立企业的环保形象, 扩大企业的环境经营成果。

目前, 在日本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要求独立的审计机关或独立的环境监督机关, 对包括环境会计信息的企业环境报告进行认证, 以取得社会公众的认可。为适应社会需要, 执行环境审计的主体多种多样, 有会计师事务所、环境检察部门、环境研究所、同业协会中的环境监查委员会、咨询公司等。审查的重点包括环境信息的正确性、报告内容的全面性、环境对策的适当性、环境工作的合法合规性。但由于环境审计至今尚未制度化, 环境审计报告书的格式也并未完全统一。在此次调查中, 编制环境报告书的1, 160家企业中, 有近17.8%的企业接受了第三方机构的评价或审核。通过接受第三方环境审查, 既避免了企业不能如实和全面地进行环境信息披露, 又促进了企业环境经营的改善, 确保了社会公众的确认。

三、日本环境会计立法和相关准则的细化

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保障体系, 为环境会计的推进实施奠定法律基础。迄今为止, 日本已制定相关法律、法规7, 000余种, 并不断进行健全和完善, 为推进环境会计工作奠定了法律基础。 (表1)

日本的环境会计在亚洲发展最快, 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环境省的研究推广工作。日本会计界把1999年称为“环境会计元年”, 原因是环境省在同年3月公布《关于环境成本公示指南》, 意味着日本企业在环境会计实践方面跨出了规范性的一步, 初步建立了环境会计框架的同时, 也使得企业环境会计核算得到了普及。

之后, 日本环境省发布大量环境会计法规。例如, 2000年5月公布《引进环境会计体系的指南 (2000年版) 》、2000年6月颁布《环境会计手册》、2000年7月委托日本公认会计士协会编写《环境会计指南》、2001年2月颁布《企事业单位的环境会计绩效指标-2000年》、2001年5月发布《环境会计手册Ⅱ》、2002年3月颁布《环境会计指南2002年》、2002年6月颁布《环境会计手册2002年———为了理解环境会计指南2002年》、2004年修订、发布《环境活动评价计划 (2004年版) 》等。多项研究表明, 环境省的《环境报告指南》对企业影响非常大, 80%以上的日本企业参照该《指南》编制环境报告。

四、普及环境报告书

近年来, 日本企业通过健全环境会计信息系统, 为环境会计的开展创造了条件。明确环境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2002年环境会计指南》中, 对环境会计信息的质量做出了规定。按照规定, 日本企业对外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5项质量要求:即相关性、可靠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可核实性。其中, 相关性强调对具有环境影响的重点事项必须进行专门的会计核算和报告。可靠性则突出诚信披露, 强调实质重于形式, 要做到公正与谨慎。这无疑与当今困扰全球会计界的诚信危机有关。

环境报告书已成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载体。环境报告书是企业伴随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对环境影响程度及为消除影响采取自主行动的说明。它是将企业自身的环保方针、计划和业绩等对外公开发布, 供有关部门、消费者和客户对企业环境会计乃至环境管理进行评价的资料。早在1994年世界产业环境协议会就提出了《环境报告书指导方针》。按照国际惯例, 环境报告书的主要内容有4项: (1) 经营方针与体制; (2) 产品、制造工程的环境影响; (3) 环境活动的财务开支; (4) 可持续发展的课题等。

日本是从1997年开始实行环境报告书的。按照环境省《2000年环境报告书指南》的规定, 环境报告书的基本内容包括: (1) 基本项目 (经营者序言、企业概要等) ; (2) 环保方针、目标及业绩概况 (方针、目标、计划、业绩、环境会计信息等) ; (3) 环境管理状况 (环境管理体制、研究开发、信息公开、规制遵守、社会贡献等) ; (4) 降低环境负荷 (状况及对策) 。另据日本学者八木裕之对199家上市企业250份环境报告书的调查显示, 近年来日本企业的环境报告书有3个明显趋势:一是每份报告书都详细拟定了环境成本、环保效果、经济效益的计量范围和计量标准;二是建立了与企业内部环境会计相联系的外部环境会计, 或披露内部环境会计信息;三是披露与利益关系人相配比或信息使用者需要的环境会计信息。

日本最早的环境报告是1993年本田汽车与东京电力公司两家企业发布的。近年来, 日本发布环境报告的公司数量直线上升。根据日本的地球环境战略协会 (IGES) 调查, 2001年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1, 400多家公司中, 有297家发行了环境报告, 超过了20%。2004年日本的上市公司和雇员超过500人的机构共有6, 000家, 其中约700家发布了环境报告。日本内阁于2003年3月发布《促进可持续社会建设主计划》中提出的目标是, 到2010年50%以上的上市公司和30%的雇员超过500人的未上市公司, 应发布环境报告 (日本环境省, 2004) 。日本超大型企业发布环境报告的比重已居于世界第一位。

五、对我国环境会计的启示

(一) 发挥政府环境管理的强制功能。

我国虽然已经出台了一些环保法律法规, 如《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等,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 法律、法规、准则方面存在很多缺陷, 如体系不尽完善、内容较空泛、可操作性较差、执行力度不够等。2007年4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第35号令, 公布《环境信息公开办法 (试行) 》, 在该办法中, 一方面强制规定有关行业的企业必须进行环境信息披露;另一方面也鼓励企业自愿进行环境信息披露。但从2008年度报表来看, 披露环境信息的企业或内容并没有增多, 为此, 政府应该考虑加大这方面的执行力度, 以确保法律的有效执行。

(二) 建立激励机制, 发挥专业机构的指导作用。

国外政府往往与会计专业团队合作, 在技术规范上出台统一的标准, 确保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和形式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我国政府1994年制定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为基本战略, 标志着环境会计引起了政府的重视。2001年中国会计学会专门成立了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 为理论界提供了环境会计的研究平台。此后, 我国的会计职业团体和政府会计管理机构在环保方面作了一系列努力, 但现行的用于指导企业会计与报告实务的一些法规和相应的会计与报告实务基本没有涉及到环境会计问题。对于上市公司也主要是针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有一些对环境信息的披露要求, 而对后续的定期报告则很少有环境方面的具体披露要求。激励机制是促使企业进行环境会计计量的一项重要基础。为此, 应由国家环保总局或其他相关部门对企业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情况予以奖罚, 同时帮助企业严格执行有关规定, 将环保绩效考核纳入企业负责人的有关体系中。

(三) 建立环境教育机制, 形成全民环境意识的终身教育。

要加强环境教育法制建设的研究, 通过深入、系统、有针对性的研究。确定我国环境教育立法的目标、宗旨及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 可以尝试在部分地区进行试点, 制定环境教育的地方性法规, 为全国的环境教育法制建设探索路径, 提供经验。

(四) 环境会计实务要尽早在上市公司实施。

由于上市公司的会计核算比较健全, 会计人员业务水平相对也比较高, 且需求公司信息的公众面广, 公司的影响力大, 因此实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应当从上市公司做起。现阶段, 当务之急是促使国内上市公司普遍实施环境会计, 要想达到这个目的, 在环境问题的核算、计量、报告上可关注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财务会计模式。笔者认为, 目前可以先对上市公司拟定环境会计披露的一般性要求和指导, 这种要求应以简易操作为主。可以把污染企业进行等级划分, 对不同的等级采用不同程度的要求, 尤其是可以先在污染行业中重点试行, 积累经验再逐步推广到其他企业。而环境会计准则的制定则要待相关理论和实务研究成熟以后再实施。

(五) 建立和完善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

中国科学院多年计算的平均结果显示, 我国经济成长的GDP中, 至少有18%是依靠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透支获得的, 拉动GDP增长的几乎都是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由于传统的会计核算未将环境资源的消耗和补偿列入国民经济的核算体系, 导致了GDP的虚增, 国民经济的虚假繁荣。而环境会计能将企业在资源循环利用中发生的相关活动及其对企业财务的影响进行充分的揭示, 进行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的核算, 以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2007年初, 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发布了我国第一个正式考虑环境损失的GDP估算报告。根据报告, 我国需要8, 40亿美元来清理2004年所产生的环境污染, 相当于2004年当年GDP的3%。因此政府、企业和学术界应当共同关注和推动环境会计。同时, 公开包括环境会计信息在内的环境信息, 提供格式规范具有可比性的环境报告书, 可以使投资者和消费者对企业的环境行为有清楚的认识, 使其决策更加理性。我国政府对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规范本身起步较晚, 但可喜的是我国企业一直坚持不断地探索与改进, 特别是2008年5月1日开始施行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 (试行) 》, 使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有了法规依据, 不过还未能有效贯彻落实。因此, 环境信息公开在整体上还需要制度方面的提升和执行方面的监管。

参考文献

[l]龚蕾.日本的环境立国战略与环境会计研究[J].新会计, 2010.9.

[2]杨靖.日本环境会计的新进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日本经济, 2005.3.

[3]甄国红.日本政府的环境会计促进行动[J].会计之友, 2006.1.

发展的启示 篇8

表格数据来源:OECD Factbook 2010:Economic,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Statistics

通过上述表格的比较可以看出北欧模式相对于其他模式类型的国家具有三大特点:高福利、高税收、高平均。而发展中国家的特点则是低福利、低税收、低平均。

北欧的高福利是指通过一系列福利保障机制所形成的从“摇篮到坟墓”的高度的社会福利体系。医疗全部公费、教育全部免费、失业有政府保障。当然这种高福利的基础是高税收,还有大幅度的累进收入税,这样不仅积累了大量的公用支出用于福利,还产生了高平均的效果,基尼系数就是最好的证明。三高的目的就是形成一个公平的,低度的贫富差距的结果。

首先高税收在发展中国家的实现基本不可能。发展中国家跟北欧国家明显不同的特点是人口基数大,劳动力较为廉价且工人本身益权意识淡薄,相对的劳资冲突较缓。高税收来缓和冲突的作用就很难体现,反而高度的低税收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使得原本就不多的大型企业,高技术人才外流;同时对于极力引进外资的发展中国家,高税收显然不利于外资的流入,因此低税收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一个首要前提条件。

没有高税收的保障,政府就没有充足的收入用于福利。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北欧模式的高福利也产生了一些弊端,比如难以抵御危机,社会效率不高、缺乏活力,而北欧国家也在积极探索,“积极福利”就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相对于治疗弊病的传统福利,积极福利更注重防止弊病,即未雨绸缪,然后有所侧重。比如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当社会出现失业时,以技术培训取代失业保障;注重环境保护,以防止污染取代治理污染,发展环保能源等这些都可谓是明智之举。

对于北欧模式中政府强有力分配收入,发展中国家也可以借鉴,关键是建立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北欧国家地小人稀,因此行政效率相比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更高,监督力度也就更大,因此能够合理地执行收入分配。但目前在发展中国家腐败盛行,高官以权谋私,“上行下效”,导致行政效率严重低下,政府进行收入分配的唯一后果就是分配的钱都流入高官,富者减少,穷者依旧。因此发展中国家要积极建立公开、透明的监督程序和法律制度,才能防止权力的滥用和减少腐败。北欧国家就是依靠公开、透明的法律制度和监督程序,促进了社会公正。

北欧模式建立的基础是北欧国家都是资源丰富且制度性强的国家,有条件且有能力建立福利国家是各发展中国家需要思考的起点。多数发展中国家在资源方面难以跟上北欧国家,因此考虑福利更多地需要提升国家的制度能力。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政府的职能应更多地体现在提供有效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在再分配领域而不是生产领域加强执政能力才是促进福利发展的条件。同时,北欧由于地小人少而使得政府的职能有效发挥,一些较大的发展中国家可以适当下放权力,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增强地方政府的行政能力,这样更能迎合地方的实际需要,从而取得地域带动整体的全面性发展。

摘要: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对于发展模式的探索从未停止过,在国家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的今天,作为发展中国家,福利发展也需要日益提上日程。本文将以北欧模式的“三高”为讨论角度,探索发展中国家的福利发展道路。

关键词:北欧模式,福利,发展中国家

参考文献

[1]安东尼.吉登斯郭忠华,“第三条道路的政治”《中山大学学报》200949(2)

[2]“全面认识北欧模式——芬兰、瑞典、挪威三国考察报告”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

[3]OECD Factbook 2010:Economic,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Statistics

台湾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篇9

一、必须尽快建立相对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

经过多年的努力, 台湾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职业教育体系, 我们认为这是其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经验之一。台湾的职业教育体系包括高级职业学校、专科学校、技术学院或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校。高级职业学校是培养基层技术人才的, 修业年限一般为三年, 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 相当于祖国大陆的中等职业学校。专科学校重在培养应用科学与技术型实用专业人才, 按不同入学资格分设二年制、三年制和五年制。技术学院或科技大学是培养应用科学及技术型高级实用技术人才的、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 分二年制、四年制。读完本科后, 还可以再考读专业硕士、博士。台湾的职业教育体系属于典型的“立交桥”结构, 且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衔接, 齐头并进。

反观内地, 至今尚未建立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 尤其是本科层次以上职业教育发展严重滞后。尽管近年来大力提倡建设中高职“立交桥”, 但绝大多数中职毕业生升学无望, 只能进入工厂、企业就业, 就业质量普遍不高。由于出口不畅通, 入口自然就不会通畅。尽管有政策的强有力推动, 招生难、招生成本高问题依然是困扰中职校的首要问题。台湾同样是华人社会, 考察中, 我们了解到, 与内地一样, 台湾学生家长普遍也都希望孩子能接受高等教育, 找一份体面、收入高的工作。但因为建立了完备的职业教育体系, 学生前程有了希望和保证, 相对而言, 职业教育发展基础扎实、空间较大。而内地由于本科以上层次职业教育规模发展滞后, 职业教育专业师资奇缺也已成为限制我国职业教育大发展的突出问题。因此, 借鉴台湾经验, 尽快建立完备的职业教育体系刻不容缓。

目前, 内地职业教育的主体是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往下的初等职业教育几乎是空白, 高等职业教育向上的通道不畅, 难以形成有效、科学的职业教育体系。借鉴台湾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经验, 我们应在初中阶段渗透职业教育内容, 增设职业教育课程, 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认知和职业情感;稳固中等职业教育规模, 重点加强中职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在高职高专院校中, 升格试办一批应用型本科院校;引导地方本科院校转变培养目标, 立足培养应用型人才, 承担本科层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责任;借助普通大学的办学资源, 积极发展专业硕士教育, 提高职业教育办学层次, 逐步在时机成熟时, 增加专业博士学位教育。在体系上, 保证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发展活力, 推进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

二、职业教育发展必须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

考察中, 我们发现台湾职业教育发展始终紧跟产业发展步伐, 其结合程度之紧密让人叹服, 这应当说是其职业教育发展的又一成功经验。台湾已经历了工业化时代, 近年来, 休闲观光农业风生水起、蓬勃发展, 适应新兴产业发展步调, 职业教育迅速做出反应。我们在屏东科技大学、首府大学、普门中学、昆山高级中学等学校, 无一例外地看到了相关新兴专业的设置和规范运作。最为关键的是, 大学不仅为产业培养适用人才和师资, 还设有专门的研究所, 为专业提供理论支撑、为行业提供专业指导和技术支持、为产业发展指明方向。

我省正处于国际旅游岛建设和城镇化的关键时期, 产业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 迫切要求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出适应产业发展要求的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还需要结合产业发展实际, 深入开展职业教育研究和创新, 为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技术支持和专业指导。离开产业谈职业教育发展是盲目的, 离开职业教育谈产业发展是空洞的。职业教育发展必须与产业发展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这不仅是为产业发展提供服务的需要, 更是职业教育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因此, 我省应尽快整合教育、科研、行业及企业等各方专业力量, 组织、成立专门的职业教育研究机构, 为行业、产业、企业发展和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保障。

三、必须加强社会管理, 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环境保障

考察中, 我们发现台湾社会管理工作做得非常好。台湾社会井然有序, 治安环境优异, 劳动秩序良好, 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我们走访的企业中, 无论大小, 一律在显眼的地方挂着一系列的证照, 大到企业的营业许可证, 小到酒店厨师的资格证明, 一应俱全;甚至路边的推拿店松筋骨按摩员也有政府颁发的资格证书, 令人感叹!难怪台湾职业学校还有那么多人利用夜间去职业学校学习, 积极参加职业学历教育或技能培训和考证。

据了解, 台湾职业证照制度严格规范。台湾职业证照分为丙级、乙级、甲级三级, 获得职业证照对学生的升学、就业及就业后的加薪、升级都有帮助。台湾《职业训练法》规定, 在加薪和录用技术人才时, 丙、乙、甲三级证照分别等同于中等职业学校、专科、技术学院毕业等级。台湾《各级各类学校同等学力的办法》规定, 持有职业证照者, 在有若干年的工作经验之后, 也能取得相应的同等学历资格。如, 丙级证照加五年工作经验即相当于高级职业学校毕业或普通高中毕业, 可以参加普通大学的入学考试或专科学校、技术学院、科技大学的入学考试;乙级证照加四年工作经验即相当于专科学校毕业, 可以参加大学附设二技或技术学院、科技大学的入学考试;甲级证照加三年工作经验即相当于技术学院、科技大学毕业, 可以参加研究所 (硕士、博士) 的入学考试。在这些政策鼓励下, 台湾职业学校及学生非常重视考取职业证照, 学生毕业时在取得毕业证书时, 一般还考取相关的职业证照。

而在内地, 尽管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已经提出多年, 但由于种种原因, 执行极为不力, 劳动秩序较为混乱。这给产业发展和职业教育带来严重影响。一方面, 产业发展没有合格的人才支撑;另一方面, 职业学校招不到学生。既然不要证书也可以上岗, 甚至工资都一样, 谁还费事去学习、考证呢?既然上三年职校与培训一个月一样上岗, 谁还去读三年职业学校呢?

我省与台湾都属岛屿经济, 地理、人文多有相似。无论是产业发展还是社会管理, 我们确实应虚心向台湾学习。社会管理规范了, 发展环境好了, 职业教育发展就有了空间和保障。因此, 建议: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我省可考虑参照台湾作法, 用好特区立法权, 通过专门立法, 强化劳动相关证照管理, 在全国率先严格执行“持证上岗”, 否则严惩不贷, 如此职业教育发展将迎来新的契机, 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也将更大。

四、必须加强职业学校管理, 注重内涵、提高质量

在台湾的学校参观, 普遍能感受到良好的文化氛围。学校普遍重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注重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素质;无论学校面积大小, 总有一片绿地, 怡养心性;学校各具特色, 不搞千校一面。比如:普门中学是一所由宗教组织创立的私立学校, 将宗教活动融入学生日常生活, 教导学生“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 让学生有礼貌, 懂感恩, 知精进。尽管宗教色彩浓厚, 但并不影响该校成为台湾优质高中的认证。又如, 台南高级工业学校是一所老校, 设施、设备相对陈旧, 但该校始终坚持突出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 许多有潜力的学生在学校提供保障的不断的实践训练中脱颖而出, 经名师指导, 加上个人刻苦训练, 在国际技能大赛中屡创佳绩, 今年更是有学生荣获国际技能大赛钣金专业金奖第一名。在成功大学我们参观了以节能为主题的魔法学校, 精巧的设计使同样一栋建筑能耗却远低于同类, 让人直接体验到了技术设计的能量。

走访中, 我们还注意到:台湾的学校普遍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除了每校都配有资质的心理健康教师之外, 教育局还专门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学生辅导咨询中心, 聘请社会专业人士和组织专业志愿者, 协助学校做好“问题”学生心理咨询工作, 倡导“凡事有商量, 复合有方法”, “用一个新视野来看校园霸凌与冲突事件”, “当事人多一点沟通, 校园多一分和谐”等理念, 用“修复式正义”方法, 促进当事人之间真诚沟通、导引自我情感复原力量、共同修复事件所带来的伤害, 让犯事者认知其行为造成的伤害, 真诚地认错悔改、承担责任, 减少将来再犯的可能, 有效处理校园霸凌与冲突事件。对于“问题学生”还建档, 一直跟踪。在学校由教育局咨商中心负责, 走上社会后, 转由社保部门继续跟踪。本着“每一个孩子都有其独特性”的理念, 对于普通学生也进行适性辅导, 帮助他们认识自我、认识教育与职业环境、培养生涯规划与决策能力, 进行生涯准备与发展。

此外, 台湾学校普遍重视家长在学生教育中的作用。在与台南教师企业工会的座谈中, 我们了解到:台湾学校都成立了家长委员会, 一般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会议, 一次听取学校的工作汇报, 一次面向全体家长。平时, 家长委员会人员可以随时参加学校的行政办公会议, 可以对学校在开设新专业、征地、建房、购买大型设备以及学生的作业本采购数量、校服设计等方面提出意见。由于家长的参与, 提高了家长对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认同度, 家长委员会也成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的有效载体。

当然,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台南高级工业学校我们了解到, 该校日间在校生才3007人, 每年政府拨款却高达4亿新台币 (折合人民币八千多万元) , 其高级教师月工资达到7.8万元新台币 (约合人民币1.62万元) 。在首府大学、昆山高级中学我们了解到, 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 私立学校也得到了茁壮成长。首府大学还投巨资建立了五星级的莲潭文化会馆, 拥有了自己的实习基地。显然, 政府的大力扶持也是台湾职业教育大发展的重要因素。

日本3G业务发展的营销启示 篇10

为了实现从2G到3G的平滑过渡, 在培育3G市场上, 日本采取了循序渐迸、6然过渡的办法, 实现了从2G到3G的平滑过渡, 在确定手机价格和业务资费时, 尽量不与2G相差太大。比如, 3G的使用费与2G比较, 话音业务的基本费比2G高, 但通话费低于2G业务, 可视电话费也仅比一般电话贵4日元。FOMA推出后, 不仅资费与I-mode相同, 而且计费方式也不变。这些措施保证了用户不会因价格过高而放弃选择3G手机和相关业务, 促进了用户从2G到3G的转换。

为使更多用户转用3G业务, 推出了数款新手机, 而且价格只在1万日元左右, 明显低于市场平均3.5万日元的售价。此外, 还计划通过增加合作厂商的数量, 全面压低3G手机价格, 以吸引用户使用3G。

二、产品策略上不断促进多样化业务及业务间的协调发展

随着支持多种业务终端的推出, 日本3G的业务应用也越来越丰富, 比如I-mode和FOMA业务的移动增值业务种类都在不断增加。目前, I-mode业务支持包括JAVA应用下载、接收信息的I-APPLI业务、基于位置服务的I-AREA业务、基于WCDMA实现的各种视频业务I-MO-TION及电子邮件发送的I-SHOT业务等。FOMA业务包括语音通信、高速I-mode业务、可视电话、高速数据通信、M-STAGE、流媒体视频业务、视频业务、多点接入、FOMA卡、国际漫游等。在现有应用中, 视频内容下载和转送是FOMA的应用亮点。丰富的业务为不同用户群提供了更大的选择。

三、注重市场细分, 广泛开拓市场促进发展

在3G时代, 话音业务仍是收入的主要來源, 和2G使用基本相同;数据业务比2G有大幅度的增长, 游戏、卦等体验性业务增幅最大。根据这些特点, 日本3G在市场开拓上制定了注重人性化、简单化、方便化和有效性, 以满足不同年龄、职业、兴趣爱好用户的需求的策略。

FOMA数据业务主要面向25~35岁, 追求时尚、个性变化, 拥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年轻人。同时也加大研究如何吸引消费能力更强的中老年用户使用3G业务的办法, 中老年用户的比例正在增加。

日本在移动话音时代就认识到了企业用户的重要性, 企业用户是其稳定的高收入的重要来源。伴随着I-mode的大发展, 开始给企业用户提供话音之外的数据通信业务, 并将企业和个人用户的比例定为7:3。按企业用户规模、组织结构分级管理;将企业用户按行业分类, 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建立部门间的人员流动机制, 保证合作紧密度。

为了满足商业和普通用户的生活需求, 致力于面向歩行者的基于定位系统的信息服务系统。为用户提供包括位置服务信息、餐厅的促销信息、商店的打折信息等。

四、丰富的终端为业务应用提供支撑, 与产业链中的各环节建立良性互动机制

在3G发展之初, 由于终端等问题不得不将业务推出延迟。日本从中吸取了教训, 确定了移动终端是一切移动应用基础的理念, 重视终端开发及周密的系统规划。现在日本3G的终端种类繁多, 不仅生产厂家多, 而且产品各具特色。通过加强运营商在整个产业链中的地位, 控制了手机终端产品的产业链, 使I-mode获得成功。FOMA业务在拓展中继续延用I-mode的经验, 从而掌握了市场的上动权。

在手机开发上, 采収先行开发新的业务、技术, 然后将技术提供给厂商生产的投产。在I-mode, 机和FOMA手机上都采用定制方式, 并以某种形式给予补贴。同时致力于把3G手机建成一个应用广泛的商务平台, 手机可用作电子钱包、会员卡、电影票、停车卡等。商家通过移动票务平台为用户提供各种增值服务。目前, 许多24小时便利店已安装了这种装置, 用户可实现手机支付。

五、多元化的业务分销渠道促进业务发展

巴西发展燃料乙醇的经验及启示 篇11

1.发展生物质能源是国际大势所趋

石油将在今后50年内枯竭和当前油价的持续上涨以及因石油引发的局部战争引发了全球石油危机。石油危机,给世界各国的启示是必须减少对矿物能源的依赖,立足本国寻找新能源。目前,全世界实现石油替代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一是煤制油,二是发展生物质能源。由于煤制油不过是一次性能源之间的转化(且转化效率不足50%,不如直接用煤发电),无法从根本上保证能源的可持续供应。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将发展生物质能源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点。

2.适度发展甜高粱制乙醇是我国国情所迫

我国是石油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日前我国石油年消耗量3.6亿吨,石油进口量1.8亿吨,占年消耗量的50%。我国目前的石油战略储备仅为20天,美国是170天,日本和欧盟是150天。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能源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的瓶颈,因此开发生物质能源势在必行。然而,我国又是一个人多地少粮食供给相对紧张的国家,据专家推算,2030年,我国将有16亿人口,如按人均消费40公斤粮食计算,届时全国需粮食6.4亿吨,按现在的粮食产量,缺口将多达2亿吨。

由此可见, 我国发展生物能源将面临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的双重挑战。因此,农业部作出了在“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原则下、适度发展非粮能源作物一甜高粱的战略规划川,并把新疆作为规划的重点。

3.借鉴巴西的经验, 寻求新疆兵团生物能源的发展之路

巴西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生物燃料的国家。在30多年的发展中,巴西已建成完整的燃料乙醇产业链:从种植、加工到燃料乙醇销售形成了一个遍及全国各地的产销网络。

目前全球生物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平均比重为13.6%,其中发达国家平均只有6%,而巴西已经超过40%,处于世界绝对领先地位。巴西在生物能源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借鉴巴西的发展经验,寻找适合新疆兵团的生物能源发展之路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和意义。

二、巴西生物能源发展概况

上世纪70年代中期的石油危机,给巴西经济以沉重打击,为减少对石油进口的依赖,实现能源多元化,巴西政府因地制宜制定了以甘蔗为主要原料的酒精燃料发展计划。1975年巴西规定在全国所有地区销售的汽油中必须添加2%~5%的酒精,此后,又陆续提高添加比例,1996年10%,1981年20%,1993年22%,2002年将上限提高到25%。经过30年的努力,巴西己建成完整的燃料酒精产业链:从种植甘蔗到生产燃料酒精,从制造燃料酒精汽车到建立燃料酒精供应站,形成了一个遍布全国各地的产销网络。目前巴西拥有329家糖和乙醇厂,估计2012年将增加到400家。巴西15% 的轻型汽车使用燃料酒精,其余85%的轻型汽车使用添加25%燃料酒精的混合汽油,每年消费燃料酒精14亿升左右。为了提高燃料酒精的生产能力,满足未来市场的需求,巴西正在新建41个甘蔗酒精厂,建成后可增加7 000万吨的甘蔗加工能力。原有的一些甘蔗酒精厂也在改建和扩建。预计到2010年,巴西甘蔗加工能力将达到5 亿吨。

三、巴西发展生物能源的优势和经验

1.土地资源优势

巴西国土面积851万平方公里,现有牧场2亿多公顷,农田6 200多万公顷。

除了山地和荒漠,大约还有1亿多公顷的土地未开发利用,完全有条件在保证粮食生产的情况下,通过开发新的农田来扩大能源作物的种植。另外,随着养牛新技术的运用,肉牛生长周期缩短,可将牧场部分土地改种能源作物,或实行牧场、农田轮作,以增加能源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未来10年,巴西有能力扩大甘蔗种植面积30万公顷,从而形成能源农业的产业规模。

2.成本优势

巴西是世界上燃料乙醇生产成本最低的国家,其生产成本为中国(玉米为原料)的1/2,为欧洲(小麦为原料)的1/3,在巴西燃料乙醇价格是汽油的50%(汽油2.4雷亚尔,乙醇1.19雷亚尔)。巴西低廉的生产成本一是得益于优越的自然条件,肥沃的土地和充沛的雨量以及廉价的农村劳动力使甘蔗有较低的生产成本。二是种植规模化和技术的进步使生产成本不断降低。巴西自推广新品种和普遍使用化肥以来,单产从过去的每亩2.8吨提高到目前的5.7吨,每亩甘蔗提炼的燃料乙醇从156公斤提高到300公斤。三是综合利用。巴西生产酒精产生的蔗渣包括蔗叶全部用于生物发电。过去每吨蔗渣只能发129.8度电,现在可发342.4度电,除去自身企业用电,每吨甘蔗渣可外送86度电。除此之外,酒精发酵蒸馏后的废水经沉淀池沉淀做肥料,沉淀后的废水不需要做任何处理直接灌溉农田。

3.政策优势

巴西政府通过补贴、设置配额、统购燃料乙醇以及运用价格和行政干预手段鼓励使用燃料乙醇,并协助企业从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获取贷款。从1982年至今,巴西对燃料乙醇汽车减征5%的工业产品税;残疾人交通工具和出租车如使用包括燃料乙醇在内的可再生燃料,享受免征工业产品税,部分州政府对燃料乙醇汽车减征1%的增值税,在燃料乙醇车销售不旺时曾全免增值税。加强相关立法是推广燃料乙醇的必要手段。巴西实行燃料乙醇计划之初即通过法律形式保护燃料乙醇和汽车生产商及消费者的利益,汽油中燃料乙醇的比例均以法律形式确定,对不执行者处以相应的处罚。目前巴西国内酒精的生产完全靠市场调节,政策不再干预。

4.技术优势

巴西Deer公司生产的甘蔗收获机,剪头、去叶、收割、码垛一次完成,小型设备可以替代80个人工,大型收获机可以替代40个人工。

巴西圣保罗大学两位教授发明的真空发酵蒸馏技术,可使酒精发酵的时间从当前的9小时缩短到2小时,该技术己获得巴西国家专利,2005年开始在一些企业中使用。而目前我国酒精企业的发酵时间是24~48小时。

1979年首辆以含水酒精为燃料的酒精汽车问世并试验成功,据我们考察的厂家介绍他们生产的含水酒精纯度为93%,不需要进一步提纯可直接用于含水酒精汽车。目前,巴西全国使用乙醇汽油的汽车有1 550万辆,完全用含水酒精作燃料的酒精汽车达220万辆。

1999年,巴西生产酒精汽车技术获重大突破,采用了电子打火,增强了动力系统,酒精汽车更加经济、耐用。巴西己成为世界上唯一不供应纯汽油的国家,也是世界上使用以酒精为汽车燃料最为成功的国家之一。

综上所述,巴西发展燃料乙醇的经验归纳起来就是: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通过政策立法和行政等强硬手段和税收、贷款、补贴等经济手段为燃料乙醇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鼓励技术创新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巴西发展生物能源的实践证明,发展生物能源不仅在经济上可行,而且可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村的社会安定。

四、新疆兵团与巴西发展生物能源的比较

根据巴西的发展经验,发展生物能源首先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充足的土地资源,保证原料的供给。二是生产成本要低。

1.土地资源的比较

新疆兵团与巴西人均耕地差不多,但巴西后备土地资源丰富,新疆兵团不能与之相比,但相对于全国来讲,新疆兵团土地资源相对丰富,人均耕地面积5.4亩,高于全国1.5亩和自治区的2.7亩。除必需保障的作物外,一些低产田、麦茬地、饲料和饲草地均可以用于发展甜高粱。

2.生产成本的比较

在产量和含糖量上新疆兵团甜高粱和巴西甘蔗不相上下。据新疆农垦科学院两年的试验,新疆甜高粱含糖(锤度)量可达21%,去叶、去穗的茎秆亩产可达5.5吨,比内地高出10%~20%以上,将来大面积种植后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达到巴西目前的甘蔗产量和含糖量(亩产5.7吨,含糖量(锤度19%。)是有可能的。巴西有充沛的雨量,甘蔗不需要灌溉,种植一次可以5年收获;新疆兵团是灌溉农业,甜高粱播种收获每年一次,因此种植成本要高于巴西;在加工上,巴西每吨甘蔗可生产酒精60公斤,甘蔗原料的酒精得率为6%。据新疆农垦科学院2007年的小试资料,甜高粱原料的酒精得率一般可达6.4%,最高可达7.4%。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甜高粱与甘蔗加工最大的区别是甜高粱在收获后需要大规模的贮藏,以供整个生产季节加工使用,目前大规模贮藏问题是最大的技术难题,也是成本增加的主要环节,因此,在相同的加工条件下,甜高粱的加工成本要比甘蔗高许多。

3.机械化种植、收获技术的比较

巴西的甘蔗收获技术比较先进,但出于稳定农村,防止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而影响城市稳定的需要,巴西没有大量推广机械收获技术,目前绝大多数地区还是采用人工收获。新疆兵团没有这方面的的担忧,可以大利推广农业机械,实现全程机械作业,从而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

4.发展的机遇的比较

巴西发展生物能源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机给给巴西经济以沉重打击,当时巴西石油的年进口量占60%,为减少对石油进口的依赖,实现能源多元化,巴西政府因地制宜制定了以甘蔗为主要原料的酒精燃料发展计划。在当时的市场环境(石油价格为现在的二十分之一)和甘蔗生产水平(每亩不足3吨)以及与之配套的酒精汽车生产技术均不成熟的情况下,巴西政府能够作出这样的决策,虽说是迫不得已,但也需要巨大的勇气并承担巨大的风险。今天,我国的石油进口量(50%)与30年前巴西接近,但国际环境和市场环境己发生了有利于生物能源发展的巨大变化,石油价格已由第一次石油危机前的每桶3美元长到98.62美元,目前甜高粱制乙醇的综合生产成本每吨可控制在3 800元,售价在4 200元,目前汽油的价格为每吨690元,乙醇和汽的比价为60%,这个比价与巴西目前酒精和汽油的比价接近(巴西为50%)。按燃烧值计算这个比价也是合理的,酒精的燃烧值相当于汽油的2/3。

目前从国家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对燃料乙醇的发展都非常有利,因此,新疆兵团发展燃料乙醇的时机比较成熟,启动时机大大优于巴西。

五、甜高粱与棉花效益的比较

甜高粱在种植上产值是棉花的2/3,但甜高粱投入小,可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其效益每亩可达300~500元,接近棉花的纯收益,甜高粱的最大特点是耐瘠薄和盐碱,在条件差的土地上种甜高粱可以获得比其他作物更高的收益,因此,甜高粱可以在低产田、盐碱地上替代新疆兵团现有的一些作物。

甜高粱在加工上比棉花有优势,新疆兵团有能力向深加工产品延伸,如乙烯、乙二醇以及以此为原料形成的终端产品。乙烯、乙二醇可由乙醇制得,乙烯、乙二醇是当今紧俏的化工原料,我们常见的地膜和聚酷瓶就是由此生产的。乙烯、乙二醇是石油化工产品,随着石油危机的加剧,该类产品的价格也呈上升的趋势。而棉花新疆兵团只能加工到棉纱,布和成衣等后续产品新疆兵团则没有市场开发能力。新疆兵团在棉花产业链中只是充当原料供给的角色,其获利大头并不在新疆兵团。

甜高粱在加工产品上比棉花有优势,甜高粱的深加工产品是当前市场的短缺产品,价格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而棉花的加工产品是充分竞争的产品,市场己趋于饱和。

六、建议

1.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新疆兵团发展燃料乙醇的时机已经成熟,建议新疆兵团紧紧抓住国家发展生物能源机遇,利用好国家的政策,出台和落实相应的配套措施,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积极发展燃料乙醇,使其成为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在发展燃料乙醇的过程中,要处理好企业、团场和职工三者的利益,尤其是团场职工的利益。团场职工的利益处理不好,原料基地和企业就会形成对立,在这方面新疆兵团曾有过深刻的教训,如石河子八一糖厂关闭。因此,建议将燃料乙醇加工企业建在中心团场,让加工的利益惠及团场职工,以激发团场职工种植甜高粱的积极性。

2.针对当前新疆兵团种植结构单一,棉花面积占新疆兵团总播种面积的50%以上,病虫害的种类和危害程度逐年大幅度上升、比较效益下降的趋势,积极开展甜高粱和棉花轮作模式的研究。比如把1/5的低产棉田种植甜高粱,实行轮作。另外,为了扩大甜高粱的种植面积,可以在南疆生育期较长的地方如农一师、农三师,开展麦茬地复播甜高粱。也可用甜高粱替代青储玉米,这样一方面解决燃料乙醇的原料,另一方面髓渣可作饲料,皮渣还可供给天宏纸业,弥补该企业原料不足的问题。

3.开展甜高粱原料规模化贮藏技术的研究,为甜高粱产业化扫清技术障碍。

纵观国内的研发现状,影响甜高粱产业化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是贮藏问题,贮藏问题不解决甜高粱产业化则无法进行,因此,贮藏问题是甜高粱产业化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当前甜高粱茎秆原料的贮藏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露天贮藏,如茎秆去叶打捆后直立贮藏,不去叶搭三角架贮藏或打捆平放田间贮藏,这种方法受大气变化影响较大,如遇暖冬糖分很容易损失、如遇秋季降雨茎秆容易霉变,难以保证原料的质量,另外,露天贮藏占地面积大,影响团场环境;另一种是将甜高梁茎杆榨汁后加防腐剂贮藏,这种贮藏办法在使用中,防腐剂的残留会影响下一步的酒精发酵,此外,防腐剂挥发和排放会造成空气和水体污染,因此需要创新贮藏方法。

4.引进甘蔗收获机械,配套甜高粱播种机械,开发适合新疆兵团规模化种植的全程机械化作业模式。全程机械化最核心的机械是甜高粱收获机,由于甜高粱在形态上类似于甘蔗,因此,我们可以走引进之路,在引进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消化、吸收,使其为甜高粱所用。如可以先引进一台巴西Deer公司生产的甘蔗收获机,考察该机械收获甜高粱的效果。

5.因地制宜,开展甜高粱的造纸、饲料、肥料综合加工,探索适合新疆兵团燃料乙醇的发展道路。巴西之所以用蔗渣发电,一是因为在巴西电价比较稳定,可以获得比较稳定的利润。二是巴西有大量的森林可供造纸,有大面积的草场可供放牧,蔗渣除了发电找不到更好的用途。而新疆的自然条件恰恰相反,在造纸、饲料和肥料方面都没有充足的原料来源,因此,开展甜高粱造纸、做饲料和肥料是新疆兵团一个较好的选择,也符合新疆兵团发展循环经济的方向。

(作者单位:新疆农垦科学院)

睢县制鞋产业基地发展理念的启示 篇12

最近, 中国皮革协会在睢县召开了七届十次常务理事会和2016年全国皮革行业协会地方工作会议, 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精英走进睢县制鞋产业园, 所到之处, 一片生机盎然、蓬勃发展的景象令与会代表无不啧啧称羡。当前在受国内外多重复杂因素叠加的影响下, 皮革行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 我国有些制鞋产业基地不闻厂房机杼声, 惟闻企业在叹息。而这个原来没有任何鞋业基础的中原一隅, 却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快速崛起, 并创造了年产6000万双鞋的骄人成绩。躬逢其盛, 怎么不叫一些与会代表反求诸己, 陷入沉思。

作为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睢县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 把握东鞋西移的规律, 抓住机遇, 科学规划, 着力培育产业集群。特别是制鞋产业, 借沿海鞋业转移发展本土鞋产业, 并完善配套, 着力壮大产业规模, 同步规划建设鞋材市场、物流中心、制鞋产业孵化园, 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变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成功创建“中原鞋都”, 填补了我国中原制鞋产业特色区域的空白。

睢县县委、县政府抓住制鞋产业结构调整机遇, 依靠产业政策支持, 着力明晰产业定位,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积极稳妥应对内外部挑战的发展理念, 对各产业基地应对目前复杂环境, 实现产业集群健康发展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各鞋业基地经过数十年的发展, 目前受国内外经济不景气以及成本上涨、汇率变化、产业转移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 加之各地产业布局调整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变化, 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瓶颈。如何重铸我国制鞋产业集群辉煌, 使各制鞋基地再上一个档次, 关键还是要看地方各级政府领导的支持和产业政策的支撑, 推动产业集群企业在新常态下的转型升级, 提高工业园区整体抗风险能力。

上一篇:复发性肝胆管结石下一篇:电子图预装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