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难治性

2024-11-24

复发性/难治性(共7篇)

复发性/难治性 篇1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复发性阴道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86例难治性复发性阴道炎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双唑泰软膏阴道给药;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妇炎康片口服和妇洁舒洗液清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前, 两组患者各临床症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各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 观察组外阴瘙痒、潮红、白带增多等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难治性复发性阴道炎患者的临床症状, 疗效显著高于单纯西医治疗, 且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阴道炎,难治性,复发性,中西医结合,有效性,安全性

阴道炎是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 据统计[1], 一生中至少感染1次阴道炎的女性占所有女性的75%。阴道炎患者自觉外阴部灼热、瘙痒或疼痛, 可见外阴肿胀、充血、糜烂, 并且反复发作, 久治不愈,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因此, 寻求有效的药物治疗成为临床工作者研究的热点。近年来, 中西医结合被广泛应用于难治愈、复发率高的慢性疾病的治疗, 本研究对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复发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286例难治性复发性阴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均符合《妇产科学》制定的阴道炎诊断标准, 并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细菌学检查结果进行确诊。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能够定期复查, 排除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 严重心血管疾患、肿瘤、精神障碍的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3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双唑泰软膏 (北镇市山庆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0950296) 阴道给药, 睡前给药, 1支/次, 每2天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妇炎康片 (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Z20073315) 口服, 6片/次, 3次/天;妇洁舒洗液 (吉林省银诺克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B20050058) 阴道清洗, 3mL/次, 2次/天。两组患者均以7天为1个疗程, 共治疗3个疗程。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3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 病原菌阴性;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细菌学检查结果阴性;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 病原菌阴性或部分阳性;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 病原菌阳性。随访1年,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率。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临床症状变化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各临床症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各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 观察组外阴瘙痒、潮红、白带增多等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详见表2。

[n (%) ]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

2.2 两组患者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92.4%vs72.7%, χ2=19.0, P=0.000) ;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11.9%vs 35.7%, χ2=22.3, P=0.000) ;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 (5.60%vs 4.20%) ,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300, P=0.785) 。详见表3。

[n (%) ]

3 讨论

西医认为, 阴道炎是由于阴道的自然防御功能遭到破坏, 病原菌易于侵入, 导致阴道黏膜及黏膜下结缔组织出现水肿、充血、糜烂等症状的一种炎症, 常见于绝经期妇女, 但是随着人工流产率的增加, 其发病逐渐趋于年轻化。目前, 西医对于阴道炎多给予抗菌治疗, 但是文献报道[3,4], 单纯西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同时抗生素的滥用, 使病原菌产生耐药性, 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同时患者复发率高。中医认为[5,6], 难治性复发性阴道炎属“阴痒”“带下”等范畴, 是由于肝经湿热、肝肾阴虚、湿虫滋生、摄生不慎等造成, 治疗应以“扶正、祛邪、清燥湿, 杀虫、止痒”为主。

本研究对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复发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进行初步探讨, 结果显示:治疗3个疗程后, 两组患者各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 观察组外阴瘙痒、潮红、白带增多等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证实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考虑是由于在西药抗菌治疗的基础上, 给予的中成药具有清热利湿、理气活血、散结消肿、杀虫止痒的功效, 一方面从“阴痒”“带下”的中医发病机理进行全身调理, 另一方面以外用的方法杀灭致病菌。研究中发现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 (5.60%vs 4.20%) ,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300, P=0.785) , 而且患者不需要针对这些反应进行治疗, 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安全性比较高, 本研究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11.9%vs35.7%, χ2=22.3, P=0.000) , 也进一步证实单独用药有效高复发率, 中西医结合治疗远期疗效确切。

综上所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难治性复发性阴道炎患者的临床症状, 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且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莉.舒乐宁洗剂治疗湿热下注型假丝酵母菌阴道炎的临床研究室检查[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

[2]雷福云, 高学清.中西医结合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19 (8) :940-941.

[3]彭江华.中西医结合治疗霉菌性阴道炎82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 11 (16) :47-48.

[4]皮国庆.中西医结合治疗萎缩性阴道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 2011, 13 (27) :195.

[5]邱建国, 廖伟英.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真菌性阴道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3 (8) :882-883.

[6]陆煜.中西医结合治疗48例老年细菌性阴道炎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9 (7) :157-158.

复发性/难治性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 患者, 男13例, 女13例, 年龄41岁~65岁, 平均年龄52.3岁。其中规范应用CHOP方案3个疗程, 病情进展10例, 应用CHOP方案化疗达到完全缓解后 (CR) 短期复发16例, 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均为弥散性大B细胞淋巴瘤;10例病情进展者, Ⅲ期8例, Ⅳ期2例;16例复发前分期Ⅱb期8例, Ⅲ期6例, Ⅳ期2例。完善各种辅助检查, 如肝肾功能、LDH、β2微球蛋白、心电图、胸/腹部CT、骨髓穿刺。采取沙利度胺与化疗同步应用。

1.2 化疗方案

沙利度胺:口服起始剂量100 mg/d, 以后每周以50 mg/d递增, 直至300 mg/m2·d, 每晚1次服用, 直至化疗全部结束。

化疗方案:DICE DXM 40 mg, 静脉冲入d1~4;IFO 1.0 g/m2·d, 静脉滴注d1~4;DDP 25 mg/m2·d, 静脉滴注d1~4;Vp16 100 mg/m2·d, 静脉滴注d1~4。

1.3 疗效判断

全部患者的疗效判定依据张之南主编《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1]。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复发的16例中, CR 3例, 部分缓解 (PR) 5例, 稳定 (NC) 3例, 进展 (PD) 5例;进展的10例中, CR 2例, 部分缓解 (PR) 6例, 稳定 (NC) 1例, 总有效率61.5%。

2.2 毒副反应

26例患者化疗过程中, 14例Ⅱ度以上胃肠道反应, 9例Ⅱ度骨髓抑制, 12例Ⅲ度骨髓抑制, 5例Ⅳ度骨髓抑制, 3例出现轻度肝功能损害, 2例发生严重感染经抗感染后得到控制, 2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脱发, 无肾毒性和心脏毒性发生。

3 讨论

近30年来, CHOP方案一直被视为侵袭性淋巴瘤的标准治疗方案, 然而, 国际预后指数 (IPI) 分类中, 中高危及高危弥散性大B细胞淋巴瘤 (DLBCL) 患者的长期存活率仅20%。对于难治性或复发性弥散性大B细胞淋巴瘤, 1995年法国报道[2]10例中高度恶性淋巴瘤首程治疗后复发, 对化疗敏感的年轻患者高剂量化疗+自体骨髓移植和标准性挽救化疗相比较明显改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 5年EFS分别为46%和12% (P=0.001) , 5年总生存率为52%和32% (P=0.038) 。Goss报道DICE方案在对蒽环类抗拒性或含蒽环类方案治疗后复发的患者, 总有效率69%。22%CR率, 认为有较好的姑息效果。Vacca等[3]对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B-NHL) 患者淋巴结血管新生及内皮下基底膜成分层连蛋白和Ⅳ型胶原的基质分布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低度B-NHL的新生血管数较良性淋巴结患者明显增高, 中恶度B-NHL进一步增高, 高恶度B-NHL最高, 提示B-NHL患者随着病程不断演进淋巴结血管新生程度亦随之增高。据报道, NHL患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的表达较正常人明显增高[4]。故在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时, 针对肿瘤细胞和新生血管提出抗血管生成治疗NHL。

抗血管生成药物笔者选择了沙利度胺, 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有较好疗效, 治疗淋巴瘤的作用机制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作用机制可能相似: (1) 抑制血管生成; (2) 免疫调节作用刺激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 并诱导分泌干扰素γ和白细胞介素2; (3) 通过增强LH细胞活性抑制转录因子NFkB; (4) 调节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表达; (5)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G1期生长捕获。Pro等[5]采用沙利度胺单药治疗19例复发HD及NHL, 1例CR 3例病情稳定。Kaufmann等[6]报道利妥昔单抗加沙利度胺治疗16例复发耐药的套细胞淋巴瘤, 13例有效, 有效率81%, 其中5例 (31%) 获CR, 甚至对侵袭性淋巴瘤也有效。依此理论依据和临床结果, 我们采用沙利度胺与化疗同步应用于复发性或难治性NHL, 取得了较高的缓解率。

本组结果表明, 采用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难治性和复发性中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有效率高, 毒性较轻, 应用安全, 适合临床使用, 有进一步临床观察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第2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373~376

[2]Philip T, Guglielmi C, Hagenbeek A, et al.Autologous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as compared with salvage chemotherapy in relapses of chemotherapy-sensitive non-Hodgkin's lymphoma[J].N Engl J Med, 1995, 333 (23) :1540~1545

[3]Vacca A, Ribatti D, Presta M, et al.Bone marrow neovascularization, plasma cell angiogenic potential, and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 secre-tion parallel progression of human multiple myeloma[J].Blood, 1999, 13 (9) :3064~3073

[4]Wrobel T, Mazur G, Usnarska-Zubkiewicz L, et al.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serum concentration in non-Hodgkin's lymphoma patients[J].Pol Arch Med Wewn, 2004, 112 (2) :919~923

[5]Pro B, Younes A, Albitar M.Thalidomide for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lym-phoma[J].Cancer, 2004, 100 (6) :1186~1189

复发性/难治性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80例难治性及复发性恶性血液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40例。对照组男性23例, 女性17例;年龄13~62岁, 平均年龄 (29.2±4.6) 岁;其中复发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5例, 加速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0例, 进展期多发性骨髓瘤6例,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9例。观察组男性21例, 女性19例;年龄15~63岁, 平均年龄 (29.5±4.3) 岁;其中复发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3例, 加速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1例, 进展期多发性骨髓瘤6例,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0例。该次研究入选的所有患者均满足难治性血液病或恶性血液病的诊断标准, 且已告知患者及家属,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的化疗治疗:复发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使用标准剂量环磷酰胺、柔红霉素、长春新碱、地塞米松及大剂量阿糖胞苷、甲氨蝶呤进行化疗;加速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使用阿糖胞苷治疗12 h, 2~2.5 g/ (m2·q)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行马法兰静脉注射2 d, 60 mg/m2, 第1、4、8、11天行硼替佐米静脉注射, 1.3 mg/m2。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三氧化二砷联合治疗, 具体操作如下:给予患者北京双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0.1%的注射用三氧化二砷 (国药准字H20080665) 10 mg+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 滴注时间控制在4~6 h, 1次/d, 持续治疗30 d。另外复发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加速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每日给予深圳万乐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注射用盐酸柔红霉素 (国药准字H44024361) 45 mg/㎡, 持续治疗3 d;哈尔滨莱博通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注射用盐酸阿糖胞苷 (国药准字H23021805) 100 mg/㎡, 持续治疗7 d。复发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必须要保证其白细胞数升高到10×109/L后且凝血功能正常后才能进行化疗。进展期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每天给予浙江瑞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注射用盐酸米托蒽醌 (国药准字H10960120) 8~10 mg/㎡+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依托泊苷注射液 (国药准字H20067465) 60 mg/㎡+陕西博森生物制药股份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注射用硫酸长春新碱 (国药准字H20058597) 2 mg/次+Pred口服液1 mg/kg, 持续治疗8~10 d。

1.3 观察指标

(1) 根据《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2]判定标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判定, CR:完全缓解, 肿瘤细胞彻底消失, 临床症状消失, 维持时间>4周;PR:部分缓解, 肿瘤细胞消失一半以上, 且未发生新的转移, 维持时间至少4周;NC:无变化, 肿瘤细胞减少小于一半, 或是扩散<25%, 且未发生新的转移, 维持时间>4周;PD:进展, 出现新的转移灶, 或是原有病灶扩散25%以上。总有效率= (CR+PR) /例数×100%。 (2) 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毒副反应, 包括血液毒性与非血液毒性 (发热、消化道异常、凝血异常、肝功能异常) 。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其中计数资料以n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毒副反应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毒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化疗对于难治性及复发性恶性血液病的治疗仍然具有它自身的限制性, 其原因主要在于肿瘤细胞对于化疗药物的耐药性越来越强[3]。其中的多药耐药蛋白p-gp会把已经进入细胞内部的化疗药物排出细胞外, 导致化疗药物在细胞内的浓度下降, 造成细胞毒性降滴, 引发多药耐药 (MDR) [4]。大量研究指出[5,6], p-gp表达越高的患者, 其完全缓解的几率越低, 且生存周期短, 患者容易出现复发。所以, 对于患者的治疗仍然是要降低或是抑制其p-gp的功能与表达, 才能保证化疗的效果, 提高患者的生存周期。

现阶段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环孢素A与钙通道阻滞剂等, 不过有关研究指出[7], 以上两种药物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不大, 大量的使用该类化疗药物会导致患者出血、感染, 且治疗相关死亡率较高。观察组治疗有效率 (87.5%) 较对照组 (65.0%) 高 (P<0.05) 。三氧化二砷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机制如下:加快早幼粒细胞PML/RARa蛋白降解;激活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 使肿瘤细胞凋亡;扰乱细胞内氧化还原平衡, 促使活性氧聚集, 提高H2O2水平, 使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 加快肿瘤细胞凋亡[8];增加肿瘤细胞表面粘附分子和LAK细胞表面配体, 提高LAK细胞介导杀伤性, 经免疫机制实现杀灭肿瘤细胞。三氧化二砷能有效诱导白血病多耐药细胞凋亡, 同时通过对耐药细胞p-gp功能进行抑制, 有效减轻化疗毒副作用, 因此较单纯使用化疗的不良反应更少,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5%,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0% (P<0.05) 。谢佳等[9]对6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化疗, 其中治疗组联合三氧化二砷, 发现治疗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为30.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4.6% (P<0.05) 。该研究结果与该次研究结果共同证实了, 联合三氧化二砷能减少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上所述, 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难治性及复发性恶性血液病临床效果显著, 且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毒副反应少, 是一种值得借鉴的临床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周昭贵, 卓家才, 李明, 等.增加细胞内三氧化二砷浓度恢复耐三氧化二砷的K562细胞对其敏感性的研究[J].白血病·淋巴瘤, 2014, 23 (10) :616-618, 625.

[2]邵秀茹, 卢润章, 关晓军, 等.三氧化二砷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细胞及Id4基因甲基化表达的影响及其与疗效的关系研究[J].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4, 35 (3) :247-250.

[3]杨栋林, 何祎, 翟卫华, 等.双环醇预防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3, 22 (5) :461-465.

[4]黄亚男, 宋灿, 魏玉娜, 等.生存素与三氧化二砷功能的相关性及其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2013, 40 (5) :545-549.

[5]吴勇, 李先芳, 杨景辉, 等.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分化前后微小RNA表达变化[J].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2, 33 (7) :546-551.

[6]马俊丽, 胡晓梅.含砷类中药治疗恶性血液病药代动力学及代谢机制研究进展[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2, 34 (1) :80-82.

[7]Chendamarai E, Balasubramanian P, George B, et al.Role of minimal res idual disease monitoring in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treated with arsenic trioxide in frontline therapy[J].Blood: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Hematology, 2012, 119 (15) :3413-3419.

[8]谢佳, 张梅, 宋艳萍, 等.三氧化二砷诱导人骨髓瘤细胞RPMI8226发生Caspase非依赖性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2, 20 (1) :107-111.

复发性/难治性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123例难治复发性白血病患者。均符合《血液病诊断》相关诊断标。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各有41例。A组中男21例, 女20例;年龄12~60 (32.5±2.1) 岁。B组中男19例, 女22例;年龄12~59 (31.8±1.8) 岁。C组中男23例, 女18例;年龄12~62 (33.9±2.3) 岁。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 使用传统方案诱导化疗一个疗程后, 未能实现全部缓解则是难治白血病; (2) 通过一个疗程有效治疗后, 患者骨髓象未能实现全部缓解则是白血病复发; (3) 通过治疗全部缓解半年后再次实施原化疗方式未见效果的则为白血病复发; (4) 白血病全部缓解后出现两次或多次复发的; (5) 患者骨髓外受到白血病细胞浸润。

1.3 方法

A组患者采用阿糖胞苷药物 (生产厂家:哈尔滨莱博通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23021435) 治疗, 3g/ (m2·d) , 静脉滴注, 1~3d。B组患者采用柔红霉素 (生产厂家: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33021209) 治疗, 45~60g/m2·d, 静脉滴注, 1~3d。C组患者采用阿糖胞苷联用米托蒽醌药物治疗 (生产厂家:四川升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10960280) 治疗, 1.3g/m2, 静脉滴注, 2次/d, 每次维持3h, 共滴注8次;再采用10 g/m2·d行静脉滴注1~3d。三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采用抗生素防止感染, 若有贫血与出血患者, 则给予输血后对症治疗。

1.4 疗效评价指标

根据北京科学出版社第三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2]对本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判定, 具体体现如下: (1) 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 无需输血维持, 生活正常或接近正常。血常规血红蛋白≥100g/L,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109/L, 血小板≥100×109/L, 外周血分类中无白血病细胞。骨髓增生正常或接近正常, 原淋与幼淋巴细胞≤5%, 红细胞及巨核细胞系正常; (2) 有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血象未达到完全标准者, 骨髓原淋+幼淋>5%, 但≤20%; (3) 无效:患者骨髓象、血象及临床表现3项均未达上述标准者。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 (百分率) 表示, 行X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三组患者通过以上相应治疗后, A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56.10%, B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0.73%, C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49%。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C组疗效要明显优于A组, 差异具有显著性 (字2=5.632, P=0.018) ;其余两组比较差异不具显著性 (P>0.05) , 不具统计学意义。详见附表。

3 讨论

白血病是由于造血干细胞发生异常的一种克隆性恶性疾病。临床上该病具有较高发病率, 且发病机制非常复杂, 国内外现阶段对于该疾病的研究没能实现突破性发展[2], 但已有众多关键元素被大部分学者所重视, 比如病毒性疾病、遗传、某些药物以及化学毒性物质等均被认为是造成白血病出现的关键原因[3]。由于医疗水平的逐渐提升, 不仅有效分析了白血病病因和病机, 在治疗白血病上也取得很大进展, 逐渐改善了患者预后, 但还是会发生复发难治性白血病[4]。该病属于白血病的一种特殊种类, 由于其对众多化疗药物存在耐药性, 使得难以治疗, 且具有相当高的病死率。大部分学者表明[5], 复发白血病主要是因原发性耐药的白血病亚群所造成, 而与化疗造成的继发耐药性关系不大。治疗难治复发性白血病的主要方法有:使用和原来方案不存在交叉耐药的新药物予以治疗;增加常规药物用量;在原来方案上新增未用过的化疗药物;采用阿糖胞苷大剂量与新化疗药物联用, 药物作用机制不同形成的协同效果能够提高药物疗效。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联用阿糖胞苷大剂量与米托蒽醌药物治疗, 其疗效要优于其余两组, 差异具有显著性。

综上所述, 通过研究结果显示, 难治复发性白血病的最佳治疗方式是联合阿糖胞苷与米托蒽醌药物治疗, 具有显著疗效且安全可行, 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6]。

参考文献

[1]宋国庆, 杨瑞.三种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白血病临床对比研究[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2, 11 (34) :1171-1173.

[2]张之南, 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第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150-230.

[3]李海亮, 刘礼平, 赖文鸿, 等.HAG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J].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2, 32 (1) :93-94.

[4]陶刚, 李晓燕.血小板输注次数在治疗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中的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 25 (7) :1635-1636.

[5]王颖.心理护理对白血病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 24 (3) :710-711.

复发性/难治性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3年3月-2013年4月本院血液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84例,所选病例均为老年患者,即:年龄≥60岁且<89岁,且均符合标准WHO(2001)和国际MM工作组(IMWG)(2003)MM诊断标准[4],诊断MM要求具有至少一项主要标准(包括骨髓浆细胞增多、组织活检证实有浆细胞瘤、M-成分:血清Ig G>3.5 g/d L或Ig A>2.0 g/d L、尿本周蛋白>1 g/24h)和一项次要标准(包括:(1)骨髓浆细胞增多;(2)M-成分存在但水平低于上述水平;(3)有溶骨性病变;(4)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50%以上),或者具有至少3项次要标准而且其中必须包括(1)项和(2)项。剔除标准:对治疗药物过敏不能耐受者;不愿接受此疗法者;神志异常不能合作者;有其他系统危重疾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1例,治疗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61~84岁,平均(70.52±4.07)岁;对照组男21例,女20例,年龄63~85岁,平均(72.75±3.82)岁。两组性别、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疗法MP方案,即:马法兰(M)5 mg/(m2·d),口服,第1~7天;强的松(P)40 mg/(m2·d),第1~7天;治疗组采用亚砷酸联合反应停、维生素C综合疗法,具体如下:(1)第1周:在相关对症治疗基础上,先后将亚砷酸10 mg(哈尔滨伊达制药厂生产)配5%葡萄糖溶液500 m L、维生素C1000 mg配5%葡萄糖溶液100m L静脉滴注。(2)第2~12周:以同样方法每周静脉滴注亚砷酸10 mg两次,维生素C 1000 mg一次。治疗期间不间断口服反应停(江苏常州制药厂生产)100 mg/d。4周为一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肾功能、骨髓象、血象、血清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沉等指标,比较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国内发性骨髓瘤疗效标准中直接指标与间接指标:分为部分缓解、进步、无效[5],其中部分缓解与进步者归为有效。(1)直接指标与间接指标:直接指标:血清或尿中M蛋白比治疗前减少50%以上;浆细胞肿瘤两个最大直径之积缩小50%以上;溶骨性损害再钙化。间接指标:骨髓中浆细胞减少80%以上或降至<5%;血红蛋白上升20g/L或红细胞压积上升0.06(不输血情况下)持续1个月以上;高血钙降至正常;血尿素氮降至正常;日常生活自理状况改善两级以上。(2)疗效标准:部分缓解:直接指标至少有一项达到要求,或间接指标至少有两项达到正常;进步:只有一项直接指标达到要求,或血清或尿中M蛋白减少20%~50%;浆细胞瘤缩小20%~50%或至少有两项间接指标达到要求;无效:异常值均未达到进步要求,或只有一项间接指标达到要求。总有效率=(部分缓解例数+进步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治疗后各项观察指标的比较

治疗组各观察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以难以治愈、容易复发为特点的MM,给人类的健康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且其发病率呈不降反升的趋势,约占所有肿瘤的1%~2%,在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的比例则达到了20%[6]。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及骨骼退化、骨质疏松等原因,其发病率在老年人群中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发生于B淋巴细胞的恶性浆细胞肿瘤,肿瘤性浆细胞经过在骨髓中的浸润、生长,可分泌单克隆的异常免疫球蛋白(Ig)分子和/或本周蛋白,除贫血、感染、出血等血液病的常见临床表现外,可有广泛性骨质疏松、骨痛(重者骨折)、脊髓压迫症状、蛋白尿(甚至尿毒症)、高凝状态或静脉血栓等其他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出现脑部局灶性、不可逆性神经系统受损临床表现[7,8]。针对本病的常规治疗,主要为包括VAD方案(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M2方案(长春新碱、卡氮芥、环磷酰胺、马法兰、强的松)以及MP方案(马法兰、强的松),尤其是MP方案,被称为骨髓瘤治疗的金标准方案,以上均有一定疗效,但其有效率不到60%,且90%患者会出现耐药反应。临床中笔者发现,应用亚砷酸联合反应停、维生素C综合疗法治疗难治性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通过其抗血管新生作用、直接抑制骨髓瘤细胞作用、调节细胞因子分泌的作用、免疫调节作用以及对骨髓瘤细胞基因的影响的作用,在抑制骨髓瘤细胞生产的同时降低了机体的耐药性,加速MM细胞的凋亡,抑制肿瘤生长速度,故更为有效、安全。因其副作用小、不易产生耐药反应的特点,本疗法特别适合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及因消化系统病变、肝肾功能失常而不能耐受化疗药物的老年患者。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本疗法副作用较小,仍会有四肢浮肿、肝功能损害、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及头发的毒副作用,故在应用本疗法是应对肝肾功能进行检测,及时采取利尿等对症治疗,必要时中断治疗[9,10]。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综上所述,应用亚砷酸联合反应停、维生素C综合疗法治疗难治性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卓著,可有效改善骨痛、出血等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较大程度上缓解此病给患者身体、心理造成的巨大伤害及给患者家庭带来的沉重负担。

参考文献

[1]庄文越,张吉林.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机制与治疗[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0(6):508-512.

[2]高绍华,李宝军.MPT方案治疗初治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8):75-76.

[3]陈小华.三氧化二砷联合维生素C治疗难治性及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8,48(25):83-84.

[4]向永胜.反应停联合三氧化二砷及维生素C治疗多发性骨髓瘤8例分析[J].内科,2008,3(4):506-508.

[5]张之南,沈梯.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32-235.

[6]李雪芬,江聪法.地塞米松联合沙立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观察[J].实用肿瘤杂志,2010,25(1):84-85.

[7]王智,赵晓红,陆时运.三氧化二砷联合沙利度胺及维生素C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11(3):98-99.

[8]许力,林金盈,阳文捷.改良VAD方案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13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365-366.

[9]傅爱林,沈文香,罗青松,等.三氧化二砷联合沙利度胺加地塞米松治疗难治性、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19例疗效分析[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0(10):50-56.

复发性/难治性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为笔者所在科2003年6月~2010年5月住院患者。其中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48岁(22~74岁),平均住院时间为6个月。符合国内PNH诊断标准[1]。从诊断到化疗的时间为6个月~7年,中位时间3.5年。所有患者均曾接受用量相当于泼尼松0.5~1 mg/kg的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2个月以上及雄激素等治疗无效或减量后复发。其中部分患者已发生高血压、糖尿病、消化道出血、股骨头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1.2 治疗方法

1.2.1 基础药物治疗

康力龙6 mg/d,碳酸氢钠片3 g/d,口服,维生素E 0.3 g/d,口服。

1.2.2 羟基喜树碱

羟基喜树碱针5 mg+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静点,每日一次,10 d一疗程,每月一疗程。

1.2.3 其他治疗

配合输血、防治感染和对症支持治疗。

1.3. 疗效判断标准

近期临床痊愈:1年无血红蛋白尿,不需输血,血象(包括网织红细胞)恢复正常。近期临床缓解:1年无血红蛋白尿,不需输血,血红蛋白恢复正常。近期明显进步:按观察期前后的病情分级,凡血红高蛋白尿发作频度,贫血严重程度,骨髓增生状况中任何一项进步两级者为明显进步。近期进步:病情分级中任何一项检查有进步者。无效:病情无变化或有恶化[1]。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15例患者化疗均有效,所有患者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用量较化疗前减少。15例患者经治疗后2例近期临床痊愈,8例近期明显进步。10例依赖输血者中8例脱离输血。13例溶血指标明显好转。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2.2 并发症

主要为消化道反应,1例反应重。无严重、致命的并发症发生,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亦无明显异常。

3 讨论

PNH是由糖化肌醇磷脂-锚(PIG-A)基因突变,致造血干细胞以及分化过程中血细胞的PIG-A蛋白减少引起的。作为获得性血细胞膜缺陷性疾病,主要受累的是红细胞,还有白细胞、血小板。这种异常红细胞对自身补体敏感性增高,引起慢性血管内溶血,常睡眠时加重,可伴间歇性血红蛋白尿和全血细胞减少症或反复血栓形成。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至今仍是治疗PNH的一种主要药物,但长期使用可发生如高血压、糖尿病、股骨头坏死等严重不良反应,部分PNH患者对激素治疗无效或减量后易复发,尤是治疗上的难点。研究已证明PNH是一种正常与异常造血克隆并存的难治性疾病。如何有效地减少PNH异常克隆,最大限度地控制溶血,又尽可能地减少激素用量,防止激素的不良反应是医生临床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羟基喜树碱为DNA拓扑异构酶Ⅰ(TopoⅠ)抑制剂,主要作用于S期细胞对G1、G2与M期细胞有轻度的杀伤作用。考虑到PNH为一克隆性疾病且主要异常表现在髓系造血细胞,我们采用了羟基喜树碱对部分难治复发性或对激素依赖、无法减量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进行化疗。治疗结果显示化疗能够有效地减少PNH克隆负荷,控制溶血,改善血常规,而且大大减少了激素的用量,无严重、致命的不良反应。

PNH的传统经典治疗是糖皮质激素治疗,但激素仅是保护体内异常PNH克隆不受补体攻击,从而控制溶血发作,实际上PNH克隆并未因此减少,所以一旦受到刺激,PNH就会发作。而化疗则真正减少或消灭体内PNH克隆,从而达到了控制溶血发作的目的。化疗后导致患者体内PNH克隆减少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葡萄糖磷脂酰肌醇锚定蛋白(GPI-APs)的缺乏使PNH克隆更易受伤,对化疗药物更敏感,导致化疗后骨髓中PNH克隆严重受抑而在骨髓恢复期正常克隆较PNH克隆生长快(已有大量实验及临床证据提示PNH细胞不存在内源性生长优势)。这样,化疗可以杀灭相当数量的PNH克隆然后利用正常克隆较PNH克隆耐受补体能力强、恢复快的优势,使正常克隆逐步取代PNH克隆,而达到治疗目的。

综上所述,化疗可以减少体内PNH克隆,使正常克隆有机会扩增,从而促进正常造血,并控制溶血发作,是目前较有希望广泛应用的治疗手段[2]。笔者应用羟基喜树碱为主治疗难治复发性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取得较好疗效。该治疗方法国内外未见报导,且经济、简便、疗效高,具有很大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是一种治疗PNH的新的较理想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8:88-94.

复发性/难治性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86例复发性鼻息肉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86例中男48例, 女38例, 年龄18~65岁, 平均年龄 (31.5±3.2) 岁, 病程1~10年, 平均病程 (4.7±1.2) 年。所有患者均有前期手术史, 在诊疗中出现不同程度的鼻塞、流脓涕以及头痛等症状, 利用CT对鼻窦冠状位进行扫描确诊为复发性鼻息肉鼻窦炎, 根据中华耳鼻喉科学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分型分期标准[2]发现, Ⅰ型15例, Ⅱ型45例, Ⅲ型26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根治性鼻内镜手术进行治疗, 手术之前, 为了更好地了解鼻腔内结构和鼻息肉占位情况, 所有患者均给予鼻窦冠状位CT扫描及内镜检查。让患者口服头孢类抗生素, 每天早晨空腹服用0.5mg/kg泼尼松和2次布地奈德喷鼻, 治疗1周。手术过程中, 患者予全麻, 并采用Messerklinger手术方法。首先, 在鼻内镜下用切吸器将鼻腔鼻肉切除, 如果有明显的鼻中隔偏曲应先对鼻中隔进行矫正, 待将鼻腔息肉切除后要先找到鼻甲残端。其次, 将残留的钩突切除, 将上颌窦口开放, 充分扩大至上颌窦口, 向上至眶底, 下至鼻甲下缘, 后至上颌窦后壁, 前至泪骨。待手术后, 还要将切除的组织进行检查, 与此同时, 还要用膨胀的海绵将鼻腔填塞, 用浓度为1%的麻黄碱将鼻腔黏膜进行收敛。为了确保鼻腔湿润和畅通, 采用4万U庆大霉素滴鼻。

1.3 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症状消失, 同时内镜检查窦口开放良好, 窦腔黏膜无脓性分泌物, 则为治愈;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经过内镜检查后, 窦腔黏膜部分区域出现水肿, 含有少量脓性分泌物, 则为有效;患者症状没有任何变化, 甚至有加重的风险, 则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临床疗效以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根治性鼻内镜手术, 其中Ⅰ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3.3%, Ⅱ型达到82.2%, Ⅲ型达到50.0%。三者之间具有明显差异 (P<0.05) 。具体结果见表1。

3 讨论

由于鼻息肉鼻窦炎病变比较复杂, 病情严重的患者很容易复发, 因此, 部分患者需要进行再次手术治疗。利用传统的手术进行治疗很容易导致重要的手术标志缺失, 因此, 只有重新寻找手术标志才能有效确保手术的安全性[2]。

近几年来, 随着鼻内镜手术的不断应用, 针对复发性鼻息肉鼻窦炎等较为复杂的手术类型, 鼻内镜手术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 能有效达到目的。但Ⅲ型鼻窦炎鼻息肉由于病变范围广, 加之前期手术造成的鼻腔鼻窦解剖结构改变增加了手术难度, 据研究报道,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中, Ⅲ型术后疗效低于Ⅰ型、Ⅱ型, 且并发症更高[3]。从本文结果来看, Ⅰ型、Ⅱ型患者鼻内镜手术治疗总有效率分别达到93.33%、82.2%, 效果均较好, 但Ⅲ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仅为50.0%, 效果明显低于Ⅰ型、Ⅱ型, 与研究报道结果一致, 可知根治性鼻内镜手术在复发性鼻息肉鼻窦炎中的治疗中效果较好, 但各型鼻窦炎鼻息肉疗效尚不一致, Ⅰ型最好, Ⅱ型次之, Ⅲ型最差, 因此, 临床治疗中对于Ⅲ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更应注意手术方式的选择、围手术的综合处理。手术前, 应采用CT对前鼻镜、鼻内镜和鼻窦进行详细检查, 帮助医护人员了解病变部位, 观察有无解剖变异, 进而对病情作出正确的分析, 制定合理的修复方案。应详细掌握和了解中鼻道的三维立体结构, 其目的就是为了选择最佳的切口位置, 用剥离器自钩突的前缘自上而下弧形切开黏骨膜, 直至钩突的后下附着缘, 并分离钩突使其上下端仅少许附着后用筛窦咬切钳完整切除, 其后即可暴露筛窦和上颌窦自然开口。术后注意给予综合治疗, 应用抗生素或激素1个月防止术腔感染, 定期复查行鼻腔清理, 以提高疗效、防止病变复发。

综上, 根治性鼻内镜手术在Ⅰ型、Ⅱ型复发性鼻息肉鼻窦炎中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 但在Ⅲ型鼻窦炎鼻息肉治疗中疗效不佳, 需加强围手术期治疗, 临床也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以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 提高Ⅲ型鼻窦炎鼻息肉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根治性鼻内镜手术在复发性鼻息肉鼻窦炎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复发性鼻息肉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根治性鼻内镜手术, 其中Ⅰ型患者治疗有效率达到93.3%, Ⅱ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82.2%, Ⅲ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50.0%。三者之间具有明显差异 (P<0.05) 。结论:根治性鼻内镜手术在Ⅰ型、Ⅱ型复发性鼻息肉鼻窦炎中的治疗效果较好, 但在Ⅲ型治疗中疗效不佳, 需加强围手术期治疗, 进一步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以尽可能提高效果。

关键词:根治性鼻内镜,复发性鼻息肉鼻窦炎,效果

参考文献

[1]孙东东, 杜娟, 彭云飞, 等.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复发性鼻窦炎和鼻息肉70例的疗效〔J〕.实用临床医学, 2013, 14 (2) :89-91.

[2]高士杰.鼻内镜手术治疗复发性鼻息肉鼻窦炎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16) :130-131.

上一篇:气候预测下一篇:保健按摩治颈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