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中医治疗研究(精选9篇)
乳腺癌中医治疗研究 篇1
1 乳腺癌的流行病学
据WHO报道[1], 2012年全球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分别为:43.1/100 000、12.9/100 000, 均占女性癌症的第1位。有调查研究发现[2,3], 我国乳腺癌患者确诊平均年龄为49.1岁, 较欧美提前10~20年。2010年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为21.6/100 000, 居女性癌症发病率第1位;死亡率为5.7/100 000, 居女性癌症死亡第6位[4]。据估计, 2021年我国55~69岁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将达250万, 发病率将超过100/100 000。
2 乳腺癌的西医治疗
现代医学治疗乳腺癌的方法有: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以及针对HER2基因的分子靶向治疗, 但是局部放疗、全身性的化疗治疗以及内分泌治疗有较严重的毒副反应, 阻碍了患者的康复进程, 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可能导致患者最终放弃治疗。
3 乳腺癌的中医治疗
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结合传统医学治疗, 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减少手术后的复发及转移;减轻放疗、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的毒副反应;减轻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少寐、便秘、腹泻等不适, 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乳腺癌, 中医称之为“乳岩”“乳石痈”“乳栗”等。《妇人大全良方》中载:“若初起, 内结小核, 或如鳖棋子, 不赤不疼, 积之岁月渐大, 馋岩崩破如熟石榴, 或内演深洞, 此属肝脾郁怒, 气血亏损, 名曰乳岩。”本病与肝、脾、肾关系密切。其病因病机多表现为情志不畅, 肝失条达, 气机郁滞, 乳络瘀滞, 肝气横逆犯脾, 运化失调, 水湿不化, 聚结成痰。肝脾两伤, 痰气凝结, 痰瘀互结于乳, 本病遂生。
3.1 乳腺癌的中医证型
2006年全国乳腺病学术网络委员会于广东省中医院召开会议[4], 提出乳腺癌围手术期、围化疗期、围放疗期及巩固期的分期治疗体系, 围手术期以肝郁痰凝证、痰瘀互结证、冲任失调证、正虚毒炽证和有病无证为主;术后以脾胃不和证、气血 (阴) 两虚证、气虚血瘀证、气虚血瘀水停证为主;围化疗期以脾胃不和证、气血 (阴) 两虚证、肝肾亏虚证、脾肾两虚证为主;围放疗期以气阴两虚证、阴津亏虚证、阴虚火毒证为主;巩固期多为气血 (阴) 两虚证、脾肾两虚证、冲任失调证及有病无证等为主。魏开建[5]认为乳腺癌TNMⅠ期以实证居多, 辨证为肝郁痰凝证;TNMⅡ期以虚实夹杂居多, 辨证为肝郁痰凝、冲任失调;TNMⅢ期及Ⅳ期以虚证居多, 辨证为冲任失调, 正虚毒炽。唐汉钧[6]认为乳腺癌及其术后, 多为虚实夹杂, 整体属虚, 局部属实, 正虚多见于气血两虚证、肝肾亏虚证、肺肾阴虚证、肝郁脾虚证、冲任失调证等, 邪实多见肝郁痰凝、毒邪蕴结等。周仲瑛[7]将肿瘤分为痰湿凝聚型、气滞血瘀型、热毒内蕴型、肝肾亏虚型、阴虚风动型。石镇东等[8]将乳腺癌辨证为肝郁脾虚证、脾胃虚弱证、气阴亏虚证、焦虑抑郁证。吴继萍等[9]将乳腺癌辨证分为肝气郁结证, 冲任失调证, 燥毒蕴结证, 气血双亏证, 邪毒内陷证。孙红等[10]纳入的80例乳腺癌病例, 其中实热证者38例 (47.16%) , 气虚者17例 (21.13%) , 血瘀证者15例 (18.18%) , 湿热证者9例 (11.13%) , 阴虚证者1例 (11.3%) 。
3.2 乳腺癌的中医内治法
3.2.1乳腺癌常用方药抑制骨转移:桑寄生、狗脊、葛根、桑枝、牛膝、千年健、伸筋草等;抑制脑转移:猪苓、茯苓、车前子、川芎、天麻、菊花等;抑制癌性疼痛:延胡索、乳香、没药、丹参、冰片、全蝎、蜈蚣、水蛭、寻骨风、威灵仙、地龙、汉防己、川续断。
吕苑忠等[11]运用自拟方蒺藜补肾合剂 (药物组成:蒺藜30g、熟地20g、山药15g、山茱萸10g、枸杞15g、炙甘草6g、杜仲15g、肉桂3g、附子15g) 治疗手术后三阴性乳腺癌, 生存率、生活质量改善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骨髓抑制率均显著高于化疗治疗 (P<0.05) 。王怀璋等[12]研究发现, 西药止痛剂联合中药自拟方加减, 主要组成:寻骨风15g、威灵仙12g、地龙12g、汉防己10g、川续断12g、蛰虫10g。治疗晚期乳腺癌骨转移疼痛, 2个月后, 疼痛程度较单纯西药止痛者明显减轻 (P<0.05) 。针对乳腺癌根治术或放化疗后出现的上肢水肿、放射性皮肤损伤等并发症, 徐力教授[13]常联合中药辨证治疗, 上肢水肿者, 予以四妙勇安汤加减, 清热利湿, 活血化瘀, 药用:玄参10g, 银花10g, 怀牛膝10g, 柴胡5g, 当归10g, 白芍10g, 薏苡仁15g, 木瓜10g, 山慈菇10g, 重楼30g, 全蝎5g, 炙鳖甲、锻龙骨、牡蛎各30g, 远志10g, 三七粉3g, 鸡内金10g, 炒谷麦芽各15g;放射性皮肤损伤者, 予以仙方活命饮或托里透脓散加减, 药用:生黄芪30g, 银花10g, 连翘10g, 当归10g, 怀牛膝10g, 醋柴胡5g, 炒白芍10g, 炙鳖甲30g, 王不留行10g, 露蜂房10g, 蛇舌草10g, 生地黄10g, 玄参10g, 丹皮10g, 重楼30g。王祥[14]应用六味地黄合甘麦大枣汤辨证加减 (药用:熟地黄30g, 山药15g, 山茱萸10g, 丹皮15g, 炒泽泻10g, 茯苓15g, 甘草6g, 淮小麦30g, 大枣10g) 治疗42例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不良反应者, 如乏力、纳差、头痛眩晕、抑郁、烦躁失眠、超热盗汗等类更年期症状, 治疗2~3个疗程, 总有效率达85.6%。郁仁存教授[15]治疗乳腺癌肝郁气滞证, 予疏肝理气、化痰散结, 药用:柴胡、青皮、郁金、橘叶、当归、白芍、瓜蒌、山慈菇、重楼、白术、茯苓;冲任失调证, 予调理冲任, 滋补肝肾, 药用六味地黄丸、左归丸或一贯煎加减;毒热蕴结证, 予解毒化瘀、扶正祛邪, 药用龙蛇羊泉汤加减。
3.3 乳腺癌的中医外治法
吕晓皑[16]采用耳穴贴压 (取穴:心、肾、肝、神门、皮质下、内分泌) 联合中医情志疗法治疗乳腺癌术后抑郁症, 痊愈率达60%, 疗效显著优于口服黛力新者 (P<0.05) 。范钰[17]应用艾灸法 (取穴:足三里、三阴交) 和穴位注射法 (黄芪注射液注射足三里、三阴交穴) 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的毒副反应, 结果显示两法均可提高白细胞总数及免疫球蛋白, 疗效优于口服鲨肝醇和利血生组 (P<0.05, P<0.01) , 且在提高白细胞总数方面, 穴位注射组优于艾灸组 (P<0.05) , 在提高免疫球蛋白方面, 艾灸组优于穴位注射组 (P<0.05) 。李培训等[18]应用西药 (复方苦参注射液和中/长链脂肪乳) 联合针刺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阳陵泉穴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厌食症, 总有效率为96.3%, 明显优于单纯西药组 (P<0.05) 。蔡圣朝[19]应用口服氨酚待因、疼痛区涂抹舒痛灵膏 (冰片、蔓陀罗、蟾酥、肉桂、生川乌、莪术、没药、白芷、樟脑、丁香、穿山甲、生半夏等) , 联合艾灸疼痛区法治疗癌性疼痛, 可减轻疼痛, 并且起效快, 镇痛时间长, 疗效优于口服氨酚待因组和单纯涂抹疏痛灵膏组 (P<0.05) 。
目前, 乳腺癌系统性治疗方案很多, 但多数抗肿瘤药物会诱发严重不良反应, 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甚至带来致命危害。传统中医学注重整体调节, 从阴阳、气血、脏腑功能方面全面调节, 方法多样, 可减轻放疗、化疗及内分泌治疗产生的多种毒副反应;在治疗三阴乳腺癌方面, 弥补了现代医学的不足。
乳腺癌中医治疗研究 篇2
芦笋所含的组织蛋白是一种“促细胞正常化”的物质,能使癌细胞“改邪归正”,并能防止癌细胞扩散,芦笋清热凉血,能消除癌症患者阴虚引起的心烦和失眠。用鳟芦笋100克煎煮,取汁加粳米100克,熬成粥即可食用。
2、芹菜粥
芹菜不但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纤维素,对癌症患者康复十分有利,而且实验表明,芹菜茎对癌的抑制率为63、6%,芹菜叶对癌的抑制率为73.2%,取芹菜50克,粳米100克,先将米加水煮成粥,再加入切碎的芹菜。
3、大蒜粥
大蒜中的脂溶性挥发油等有效成分,有激活巨噬细胞的功能,对癌细胞有抑制作用;并能增强免疫力,从而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有利于癌症患者的康复。取大蒜(去皮)30克,粳米100克,加水煎熟即可。
4、香菇粥
香菇中含有一种叫“B--葡萄糖苷酶”的物质,这种物质有明显的加强机体抗癌的作用;还含有一种干扰素的诱导剂,能诱导体内干扰素的产生,从而达到治癌的目的,取香菇25克,粳米100克,加水熬粥,调味服食。
5、荸荠粥
荸荠具有清热解毒,软坚化结的作用,历代医家都用其治疗疮痈肿结,近代发现其有抗癌作用,荸荠洗净,削皮切片,每次100克,加粳米适量煮成粥即可。
6、扁豆粥
乳腺癌的中医研究概况 篇3
【关键词】 乳腺癌;中医;中西医结合
【中图分类号】R273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24-0063-03
乳腺癌,属于中医“乳岩”范畴。经调查,近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成持续上涨趋势。中医药在乳腺癌的早期治疗、病程发展及术后护理都有着重要作用,其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1]。
1 病因病机
乳腺癌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因素。现代医学着重在生育史、 哺乳史、性腺激素的刺激、家族遗传史和饮食等方面阐明其病机[2-3]。中医认为,情志内伤导致脏腑功能异常,主要由肝、脾、肾功能失调,引起气血运行紊乱,日久出现气滞、血淤、痰凝相互搏结于乳络,是该病的主要发病原因[4]。正气不足,气血阴阳虚弱,脏腑功能衰退,邪客于乳络是引起此病的内在原因。风、寒、暑、湿、燥、火六淫邪气外侵邪毒留于体内发病,是主要的外在发病原因[5-6]。
2 辨证分型
根据患者年龄、性别、自身体质、既往治疗史和气血、阴阳、脏腑、经络方面的不同,可将乳腺癌分为肝气郁结型、冲任失调型、毒热蕴结型和气血亏虚型。同时,许多现代医家对乳腺癌的中医辨证分型有独到的理解和分类。如孙桂芝教授[7]临证辨治乳腺癌时,将其分为肝郁脾虚证、痰瘀毒结证、气血两虚证、肝肾亏虚证4个证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5]。司徒红林[8]等对乳腺癌围手术期患者进行聚类分析,认为术前主要为肝郁痰凝兼肾虚证、肝郁血瘀证和冲任失调兼肝郁气滞证,术后为脾胃虚弱证、气阴两虚证、湿困脾胃证。
3 治疗
3.1 治疗原则 扶正祛邪是治疗乳腺癌的总则,强调辨证论治,在扶正的同时,随证祛邪治之。同时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辨病始终不离开肝、脾、肾三脏,具体为疏肝解郁、调补冲任、清热解毒、益气养血,及疏肝清热、解郁健脾、滋补肝肾、活血养血等多种具体治疗[9-10]。
3.2 单味中药治疗
3.2.1 白花蛇舌草提取物 白花蛇舌草,属祛风解毒药,具有清热解毒、消风散气、退肿止痛之功效。刘志华等[11-12]研究表明,白花蛇舌草提取物可抑制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增长繁殖并能诱导MDA-MB-231细胞凋亡。同时,通过HE染色可知白花蛇舌草可引起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核皱缩、染色质凝聚深染等一系列细胞形态学改变,可提高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
3.2.2 鸦胆子油 鸦胆子油注射剂是近年来研发的具有靶向性的纯中药抗癌剂,主要成分是亚油酸、硬脂酸及花生烯酸等物质,可以诱导人体内部干扰素合成,从而使癌细胞死亡,或者通过抑制拓扑异构酶的活性达到抑制DNA转录的目的。与常规化疗药物比较,鸦胆子油可以靶向针对于癌细胞,对于正常细胞没有损害,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3-14]。
3.2.3 丹参 临床常用于扩张冠状动脉血管,改善心肌供血。丹参中的丹参酮对ER阳性乳腺癌的癌细胞具有抑制生长作用和预防乳腺癌手术后皮瓣坏死的作用,临床上多在皮瓣没有出现可见缺血改变前进行应用[15]。周永华将丹参应用于乳腺癌且出现皮瓣缺血改变患者,发现丹参注射液能够有效的预防乳腺癌患者皮瓣坏死、减轻其病变的程度。
3.3 中医验方治疗
3.3.1 加味归脾汤 由人参、白术、花菩、黄芪、远志、当归、炙甘草、枣仁、山桅子、木香、柴胡组成。方中含有多种多糖类、甙类等物质,通过试验研究高浓度药液对ER阳性和ER阴性乳腺癌细胞移植效果和细胞抑制效果均可达到或超过阳性对照药。同时加味归脾汤还可以通过促进免疫细胞因子产生,从多种途径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17-18]。
3.3.2 消岩汤 由炙黄芪、党参、女贞子、姜黄、郁金、虎杖、青蒿、苦参、白花蛇舌草九味药组成。贾英杰等[19]采用不同浓度消岩汤从体外和体内双重水平研究其对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消岩汤能够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增长,增加带瘤小鼠的体重,降低带瘤小鼠血清中瘦素的水平,表明消岩汤对于乳腺癌能起到明显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
3.4 中西医结合治疗 单用中医治疗,疗效是肯定的。但较西医而言,中医治疗相关研究病例数较少,而面对癌症这种恶性病症,在临床上往往采用西医治疗(术后放化疗)同时配合中医治疗,来提高疗效。常彦祥等[20]选取9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CEF方案化疗,治疗组为CEF方案联合人参养荣汤治疗,结果显示人参养荣汤在减轻乳腺癌化疗引起的毒性反应、增强机体免疫力等方面都具有一定效果。
对于早期的乳腺癌,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为保乳手术与术后放疗,保乳手术加术后放疗结合中医药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21] 。在对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发现,采用保乳治疗后,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的患者较单纯采用保乳手术与术后放疗的患者生存质量与生存率都明显提高[22-23]。
另外,中医联合化疗治疗可以降低化疗的毒副作用。李茂林等[25]采用益气升白汤治疗乳腺癌化疗后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结果表明益气升白汤可以治疗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降低化疗的毒副作用。周君等[26]采用中药治疗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出现的便秘副反应,结果表明,疗效确切,有利于乳腺癌患者改善生活质量。
4 中医护理
随着乳腺癌发病率逐年增高,乳腺癌的治疗手段不断提升,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比率得到大幅度提升。但是,在这个女性患者居多的乳腺癌患者群体的带病生存期间,必须要承受着来自自身疾病、家庭、社会多方面的巨大压力,导致乳腺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偏低[27]。李思蒙等[28]将8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常规护理加中医护理的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两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显示中医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乳腺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在中医特色技术方面,可以针对患者不同病情进行针刺或艾灸治疗,也可以指导患者使用如耳穴埋籽安神、穴位按摩、中药泡脚等一系列放松方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29-31]。
综上所述,中医在乳腺癌治疗中显示出一定的作用,在临床上也往往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效果值得肯定,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和需要发展的地方,中医在乳腺癌治疗方面主要集中在减轻临床不良反应上[32],中医对于乳腺癌也还有许多可以研究的方面,值得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胡晓娜,陈良良.三阴性乳腺癌的中医研究现状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4,5(21) :130-132.
[2]左描绘,胡婷秀.乳腺癌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实用预防医学,2013,9(20) :1150-1154.
[3]赵亚婷,胡万宁.乳腺癌病因浅谈[J].中国医药导报,2014,4(11) :158-160.
[4]周维维,彭海燕.略论因“郁”治乳腺癌[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7):140-141.
[5]黄宏,黄依波.乳腺癌中医病因病机浅谈[J].中医杂志,2011,52(24):2154-2156.
[6]赵立娜,李以良.中医古籍“乳岩”妙证治浅析[J].湖南中医杂志,2014,36(6):143-144.
[7]陈建华.孙桂芝教授病证结合治疗乳腺癌经验整理与临床研究[D].北京: 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 41-43.
[8]司徒红林,陈前军.501例乳腺癌围手术期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4) :595-598.
[9]张晔.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研究概况[J].中医药导报,2014,10(4):93-94.
[10]夏宁俊,彭海.乳腺癌常用中医治法探讨[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4): 309-311.
[11]刘志华,何成.白花蛇舌草提取物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抑制作用[J].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13,34(1):6-8.
[12]凌汶静.常用抗肿瘤中药的临床应用与规律探索[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55-60.
[13]权毅,付华.鸦胆子油注射剂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老年晚期乳腺癌56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7):3215-3216.
[14]田雪芹.天然产物鸦胆子和粉防己的化学成分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14.
[15]姜恩平,王卓.联合使用中药单体与西药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J].北方药学,2014,11(12): 138-139.
[16]周永华.注射用丹参预防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临床研究[J].工企医刊,2014,2(4):888-889.
[17]李晶,哲夏芸.加味归脾汤对乳腺癌细胞抑制作用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2):471-474.
[18]杨秋莉,王学芬.古代中医对乳腺癌的认识[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16(5): 437-439.
[19]贾英杰,张蕴超.探讨中药消岩汤联合重组人内皮血管抑制素配合化疗治疗乳腺癌作用机制研究[J].癌症进展,2011,9(3):342-346.
[20]常彦祥,孙利平.人参养荣汤对乳腺癌术后化疗副作用的影响[J].河南中医,2014,34(10):2050-2051.
[21]曾灵芝,段训凰.同步加速调强放疗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292(11) : 140-142.
[22]李晓颖,王利君.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者的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68):101-102.
[23]李公星.中西医结合对于乳腺癌患者术后的疗效观察[J].中医中药,2012,10(17): 293-294.
[24]张孟仁.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的优势[J].环球中医药,2012,5(12):937-939.
[25]李茂林,孙显峰.益气升白汤治疗乳腺癌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109例[J].陕西中医,2010,31( 2) : 182-183.
[26]周君.中药干预对乳腺癌化疗患者便秘临床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 5) :202-204.
[27]王芳会.循证护理对乳腺癌患者中医辨证施护服务满意度影响的探讨[J].现代肿瘤医学,2010,34(10): 55-57.
[28]李思蒙,杨郁文.中医护理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北方药学,2012,9(3):115-117.
[29]杨海燕,童彩玲.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0, 17(7): 61-63.
[30]王久丽,温景峰.乳腺癌围手术期患者的中医整体护理[J].河南中医,2014,34(11):2283-2284.
[31]王永芳.应用中医护理路径对乳腺癌患者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6):88-90.
[32]孟洁.浅谈乳腺疾病的中医治疗[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 ,12(9):119-120.
中医药治疗乳腺癌临床研究进展 篇4
1 治疗原则
乳腺癌的治疗以扶正祛邪为原则, 强调辨证论治。何任[1]治疗乳腺癌以“扶正祛邪”为大法, 以“不断扶正, 适时祛邪, 随证治之”为原则。王苹[2]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者, 以脾胃为中心, 以扶助正气为本, 兼以祛除余邪。殷东风[3]在以往扶正祛邪理论的基础上, 提出把调畅气机也作为扶正治疗原则之一。刘胜[4]认为, 乳腺癌术后的患者临床上多表现为气阴两虚, 故治疗上以益气养阴, 调摄冲任为主, 佐以解毒。朴炳奎[5]强调辨证论治, 在肿瘤方面尤其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辨病始终不离肝、脾、肾三脏, 或疏肝、或清肝、或健脾、或补肾阴、或补肾气等。林丽珠[6]乳腺癌病机强调肝郁阴虚, 认为情志不畅、肝气郁结、阴虚痰结是乳腺癌的重要病因病机。治疗上重视疏肝养肝, 认为疏肝乃理气的根本。
2 治疗方法
2.1 辨证论治
辨证多以郁、痰、淤、虚为要点, 有的重视清热。辨证论治可有效提高疗效, 减轻毒副反应, 改善生活质量。刘抒玉[7]将92例乳腺癌患者辨证分型为气滞水停型、气血两虚型、脾胃虚弱型、肝胃不和型、阴津亏虚型、肝郁气滞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脾虚痰湿型、痰淤互结型、热毒壅盛型11个证型, 分别辨证施治。结果:以中医证候及症状作为疗效标准, 92例患者症状有效为11例 (12%) , 症状显效为69例 (75%) , 症状无缓解 (包括未复诊者) 12例 (13%) 。29例实体瘤的患者, CR 0例, PR 3例, SD 23例, PD 3例, 有效率 (RR) 为10.3%, 疾病控制率 (CR+PR+SD) 为79.3%。陈光群[8]将乳腺癌术后Ⅱ~Ⅲ期乳腺癌患者分为脾胃虚弱、肝气郁结、冲任失调、气阴两虚、淤血内阻等五型, 中西医结合治疗Ⅱ~Ⅲ期乳腺癌患者, 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组3年无瘤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但两组3年总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李佩文[9]针对乳腺癌患者出现的不同症状, 分别给予补气温阳、清肝利湿、疏肝散结、补肾养精等不同治法。报道的5例病案经辨证治疗后, 病情改善未见复发转移, 其中1例无病生存期超过3年。
2.2 专方加减
临床医家根据自身经验, 采用专方加减治疗乳腺癌术后、晚期及化疗患者, 可不同程度改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齐元富[10]以逍遥散为主方加减为治疗乳腺癌, 可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延长生存期。文汉英[11]以扶正消岩方为主方辨证加减治疗乳腺癌术后及放化疗过程始终, 结果发现, 扶正消岩方能预防和延缓乳腺癌术后的复发及转移,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P<0. 05) 。
2.3 单方验方
2.3.1 对化疗具有增效减毒作用。
黄军平[12]研究发现逍遥散对化疗药物有增效作用, 可增加肿瘤的缓解率及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提高生存质量, 降低化疗药物的毒性反应 (P<0.05) 。同样, 张培影[13]研究吴勉华治疗乳癌的经验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癌, 发现该方能提高化疗有效率, 减轻毒副作用、改善症候、提高生活质量。陈彦[14]发现加味四君子汤在治疗乳腺癌化疗后恶心、呕吐、白细胞下降方面与对照组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0.05) 。周斌[15]研究认为, 旋覆代赭汤能有效预防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并减轻化疗毒副作用。王宏昌[16]、 张宏[17]分别发现益血汤、增髓汤对化学治疗后引起的骨髓抑制有预防和保护作用, 并能缓解部分不良反应。
2.3.2 减轻抑郁症状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龚时夏[18]、刘展华[19]分别研究发现逍遥散、柴胡疏肝散能减轻乳腺癌及乳腺癌术后患者的抑郁症状 (P<0.05) 。邵玉英[20]以凋瘤丸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 发现凋瘤丸对保持免疫力有积极的作用。而赵慧朵[21]对照研究四君子汤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结果显示四君子汤对改善乳腺癌术后患者脾气虚证的临床症状、体力状况等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0.05) , 在细胞免疫指标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2.4 中药针剂、中成药
研究者发现, 中药针剂、中成药联合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有助于减轻化疗毒副反应,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徐平[22]发现, 康艾注射液能减轻CEF方案化疗骨髓毒性及心肌毒性 (P<0.05) 。丘志超[23]发现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客观疗效与单用化疗相当, 但能改善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 减轻化疗不良反应。许德颖[24]发现参芪扶正注射液能够减少放疗毒副作用, 增加患者放疗耐受性, 提高生活质量。孙学民[25]发现复方苦参注射液具有降低化疗药物的毒性、改善肝功能、升高血象、增强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 (P<0. 05) 。宋荣峰[26]发现复方苦参注射液合并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较好, 毒副反应较轻 (P<0.05) 。邹锦前[27]发现复方苦参注射液对于进展期乳腺癌患者术前、术后化疗并无明显减毒作用, 对其术前化疗缓解率、3年总体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5年总体生存率亦无确切影响, 但提高改善进展期乳腺癌患者的5年无瘤生存率。金娟[28]观察西黄丸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对CD4+、CD8+的影响。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及免疫功能均优于对照组, 两组间对照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中医治疗乳腺癌 篇5
乳岩:多发于40岁~60岁妇女, 常无意中发现肿块, 逐渐长大, 按压不痛, 肿块质地坚硬如石, 表面高低不平, 边缘不规整, 常与皮肤粘连, 活动度差, 患侧淋巴结肿大。
《医宗金鉴》乳岩由肝脾两伤凝气血结而成。《医林改错》亦曰:肚腹结块者必有之血。《疡科心得集》癌瘤者非阴阳正气所结肿乃五脏痰、血、浊气凝滞而成。《外科正宗》:“忧郁伤肝, 思虑伤脾”, 积想在心所愿不得志者致经络痞湿, 聚痰成核。
临床可见:多数肿瘤患者都有抑郁或强烈的情志刺激史, 气滞而血瘀, 乳腺癌与情志关系密切, 气行则血行, 气滞而血瘀。
治疗以活血化瘀, 疏肝解郁, 化痰散结。
方药:逍遥蒌贝散加减, 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白术、瓜蒌、贝母、半夏、南星、生牡蛎、山慈姑、红花、桃仁、莪术。
手术后:当以益气、活血、解毒。
益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用黄芪、党参、白术、山药等。
活血:桃仁、红花、莪术、鸡血藤、三七参等。
解毒:半枝莲、苦参、白花蛇舌草等。
乳腺癌术后的中医药治疗体会 篇6
1 病因病机的研究
乳腺癌其临床特征归属于祖国医学“乳岩”、“乳石痈”的范畴。《外科正宗》对此病进行的详细的记载, 谓:“经络痞涩, 聚结成核, 初如豆大, 渐如棋子, 半年一年, 一载二载, 不痛不痒, 渐渐增大, 初生疼痛, 痛则无解, 日后肿如堆粟……出血必臭, 其时五脏俱衰, 四大不救, 名曰乳岩, 凡犯此者, 百人必百死。”。从病因病机上可将本病分为情志不畅, 肝气郁结, 气滞血淤, 痰浊凝聚, 冲任不调, 气血不足等。本病的发生与肝、脾、冲脉、任脉关系密切。在辨证方面, 正气不足, 冲任失调, 气血亏虚是本病发生的内因。情志内伤, 肝气郁结又是本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肝肾不足, 气血虚弱, 冲任亏虚, 易受外邪, 导致各种病理产物的产生, 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发生紊乱而发展成乳癌。在乳腺癌术后, 放化疗的使用, 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 对人体的正常细胞也产生了毒性作用, 使机体骨髓的造血功能受到抑制, 脾胃功能受到损伤, 出现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降低, 以及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消化道症状。造成机体的津液损伤、气血不足、肝脾失调、肝肾阴虚、热毒过盛等。因此在乳腺癌的术后病理发展过程中, 仍以虚为主, 因虚致实, 虚实夹杂, 所以在治疗过程中需治疗本虚为主, 标实为辅。
2 中医辨证论治
笔者在临床中对132例乳腺癌术后接受放化疗的患者进行中医的整体辨证施治, 治则以扶正为主, 扶正祛邪相结合, 大致分为以下几大证型。分别总结如下:
2.1 气血亏虚证
在乳腺癌术后的放化疗期间及其放化疗后期, 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 正气受损, 脾胃功能下降, 气血生化不足, 致气短无力、头昏眼花、心悸、失眠、纳呆、健忘、神疲, 舌淡红、少苔、脉弱无力。中医治则:益气生血, 健脾和胃。方选八珍汤加减:太子参、茯苓、白术、当归、生地、白芍、黄芪、何首乌、山楂、大枣、甘草。气虚较重者, 重用黄芪与太子参;白细胞低者加鸡血藤、补骨脂;胃肠道反应重者加用竹茹、半夏、莱菔子等。在用药的过程中注意以调理脾胃为主,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脾胃健运, 气血方能充沛。
2.2 肝胃不和证
在乳腺手术后的治疗过程中, 患者出现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失和降。临床表现为情绪抑郁、嗳气、吞酸嘈杂、呃逆、腹胀、不思饮食、或者烦躁易怒, 舌淡红、苔薄黄、脉弦。中医治则:以疏肝和胃为主;方选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陈皮、川芎、香附、枳壳、芍药、炙甘草。气虚重者加党参、黄芪;阴虚者加天冬、麦冬;血虚加熟地黄、阿胶;湿热重者加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在用药的过程中, 应对患者进行全程的心理疏导, 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2.3 肝郁气滞证
此证在乳腺癌术后较常见, 患者心理负担较重, 常怀疑手术的成功性, 挡心是否会复发。导致肝失疏泄, 气机郁滞。临床表现:情志抑郁、胸闷不舒、纳呆、两胁作痛、心烦易怒、口苦咽干,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中医治则:疏肝解郁, 行气散结。方用逍遥散加减:当归、白芍、茯苓、白术、柴胡、香附、夏枯草、甘草。胸痛明显者加红花、桃仁;脾虚者加山楂、党参、莱菔子、神曲;睡眠差者加酸枣仁、合欢皮。在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及交流, 耐心听取患者的倾诉, 给予积极的指导与建议, 增强患者对外沟通的信心。平时加强功能锻炼, 提高免疫力。
2.4 肝肾阴虚
乳腺癌术后的患者长期的放化疗, 伤及阴液, 久则阴液亏虚, 加之病久及肾, 肝肾阴虚, 阴不制阳, 虚热内扰。临床表现:头昏、目眩、耳鸣、健忘、胁痛、腰膝酸软、失眠多梦, 舌淡、少苔、脉细数。中医治则:滋补肝肾, 调和冲任。方选杞菊地黄汤加减:枸杞、野菊花、熟地、山茱萸、芍药、丹皮、泽泻、茯苓、麦冬, 女贞子、桑寄生。肾阳虚者加熟附子、肉桂。
3 讨论
对乳腺癌术后132例中医药治疗的患者进行了3~5年不等的随访, 3年的随访率为98.2%, 5年随访率为94.3%。5年随访期间, 死亡12例, 3年存活率达97.7%, 5年存活率90.9%。与既往文献[2]比较, 3年与5年存活率明显增高, 生命时间明显延长。
经过对这132例乳腺癌术后用中医药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可以看出中医药对乳腺癌术后各种并发症的治疗, 疗效显著, 延长了患者的生命时间, 提高了生活的质量。中医药在辨证施治的过程中主要通过益气养血、健脾和胃来减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骨髓抑制;通过健脾、疏肝、和胃来改善胃肠道的功能紊乱;通过疏肝解郁、行气散结来调理情志, 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通过滋补肝肾、调和冲任来减轻抗雌激素药物引起的心烦, 月经不调等症状。在目前乳腺癌的中医药治疗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因为个体的差异, 辨证施治的药物的不同, 导致治疗的重复性低, 加之缺乏大量的对照、双盲等实验研究, 对于复方方剂中起主要作用的成份了解甚小, 这些问题都制约了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进一步推广[3,4,5,6]。因此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 应该更多重视中医药的实验研究与临床观察相结合, 进一步增强中医药在乳腺癌治疗过程中的作用。
摘要:为了探讨中医药在乳腺癌术后治疗中的应用体会。选取我院2001~2008年收集的132例乳腺癌患者, 均对术后放化疗期间及放化疗后进行中医药辨证施治, 患者化疗的并发症均减少, 且生活质量提高, 生命期限延长。由此可见乳腺癌术后的患者进行中医药治疗效果比较满意, 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医药,乳腺癌,术后,体会
参考文献
[1]唐汉钧.乳腺癌的中医临床与实验研究[J].中医药学刊, 2003, 21 (2) :168.
[2]周家明, 韩荣龙.乳腺手术放 (化) 疗后中药治疗117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 1994, (4) :5.
[3]刘鲁明, 于尔辛.中西医结合抗肿瘤治疗[J].抗癌, 2006, 21 (3) :18-19.
[4]刘鹏熙, 林毅, 陈前军, 等.乳腺癌围手术期中医药参与治疗的若干问题探讨[J].中西医结合学报, 2005, 3 (3) :178-180.
[5]朱文锋.中医诊断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5:168-208.
中医辨证治疗乳腺增生效果探讨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就诊的乳腺增生患者60例, 经诊断所有患者均符合乳腺增生临床诊断标准, 按中医辨证分型可以分为气滞血瘀型、气虚痰凝型以及肝郁气滞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 对照组患者年龄20岁~55岁, 平均年龄 (40.5±4.3) 岁, 病程3个月~10年, 平均 (7.1±1.3) 年;观察组患者年龄20岁~56岁, 平均年龄 (40.8±3.9) 岁, 病程3个月~11年, 平均 (6.9±1.5) 年。2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中成药乳增宁胶囊治疗, 每次2粒, 每天3次, 连续服用3个月, 月经期停止服用。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1) 气滞血瘀型, 其主要症状为无规律地出现乳房疼痛, 经常出现乳房肿块, 质韧却柔软, 面部黯淡、出现色斑, 舌尖出现瘀斑, 舌苔紫黯, 脉搏沉而涩, 月经推迟, 还常出现血块。此类患者中医主要通过活血化瘀来软坚散结, 行气活血。药方成分:当归、柴胡、川芎各12 g, 红花、桃仁、三棱、莪术、炮山甲各10 g, 赤芍、菟丝子各30 g, 枳壳15 g, 丹参20 g。 (2) 气虚痰凝型, 主要症状表现为乳房胀闷, 肿块断断续续隐痛, 面部无色, 乏力疲倦, 腰部酸痛, 舌苔白腻, 脉搏虚弱无力, 月经期不定, 色淡量少。此类患者中医主要通过温阳化痰进行治疗。药方成分:熟地、角霜、天冬、酸枣仁各20 g, 当归、白芥子、炮山甲、三棱、莪术、桂枝各10 g, 生黄芪30 g, 银柴胡12 g, 甘草6 g。 (3) 肝郁气滞型, 主要症状表现为具有周期性的乳房胀痛, 常出现在月经前后, 乳房疼痛受情绪影响, 胸闷, 情绪急躁易怒, 舌尖暗红, 舌苔薄白, 脉搏弦紧, 月经时前时后, 不定期。此类患者中医主要通过疏肝理气进行治疗。药方成分:当归、柴胡、茯苓、白术、香附、川楝子、生地、百合各15 g, 丹皮、全瓜蒌、草决明各20 g, 青皮、郁金、野菊花各12 g, 白芍25 g, 生牡蛎30 g。患者治疗期间用药均为早晚各1次, 1天1次, 连续服3个月, 月经期停止用药。观察并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1.3 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实用乳腺外科病理学》进行评判[3], 包括治愈、好转和无效3种: (1) 治愈:临床体征、症状消失, 乳房肿块消失, 不会出现无周期性胀痛, X线检查为正常。 (2) 好转:临床症状好转, 乳房肿块减小, 胀痛减轻, X线检查乳腺增生情况减轻。 (3) 无效:临床症状未出现好转, 肿块增多。总有效率= (治愈+好转) /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3个月后, 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6.67%, 明显优于观察组的96.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乳腺增生是指乳腺结构的数量、形态出现异常, 临床多表现为乳房出现肿块和疼痛等, 主要是由于患者体内多种激素失调, 引起乳房实质和间质出现不同程度增生, 造成乳腺结构不良。在全球范围内乳腺增生是妇科最常见的疾病, 其癌变率高达10%~20%。西医认为, 出现乳腺增生与患者内分泌失调有关, 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统一支配和调节乳房, 其中下垂体前叶素和卵巢激素起主导作用[4]。月经影响黄体素分泌, 使体内黄体素减少, 雌激素增多, 引起卵巢功能出现紊乱, 从而导致乳腺导管、乳腺小叶的上皮组织增生[5]。而在中医中, 乳腺增生属于“乳癖”“乳痞”等范畴, 早在《圣济总录》中记载“妇人以冲任为本, 若失之将理, 冲任不和, 阳明经热, 或为风邪所害, 则气奎不散, 结聚乳间, 或硬或肿, 疼痛有核”[6]。中医将乳腺增生患者主要分为3种证型: (1) 饮食不规律、熬夜劳累, 伤及脾胃, 致使气滞血瘀。 (2) 容易大怒, 致使肝气郁结, 肝郁气滞型。 (3) 痰湿内蕴, 痰浊, 齐聚乳络, 即为气虚痰凝型。对于不同的病证辨证治疗, 可做到对症下药, 从源头上治疗患者的疾病, 减少了乳腺增生患者出现二次复发现象。本文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 (96.67%) 高于对照组 (76.67%)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采用中医辨证分型将乳腺增生分为气滞血瘀型、气虚痰凝型以及肝郁气滞型分别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就诊的乳腺增生患者6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中成药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分型将患者分为气滞血瘀型、气虚痰凝型以及肝郁气滞型分别进行治疗。3个月后观察并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6.67%, 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6.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乳腺增生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乳腺增生,中医辨证,中成药,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王光辉.中医辨证治疗乳腺增生30例临床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9 (27) :180-181.
[2]李永刚.辨证治疗150例乳腺增生症的体会[J].辽宁中医杂志, 2011, 7 (7) :1386-1387.
[3]刘婉华.辨证治疗乳腺增生300例[J].亚太传统医药, 2013, 9 (3) :83-84.
[4]龚丽, 张思义, 樊音来, 等.中成药治疗乳腺增生症现状的思索与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1 (33) :115-116.
中医药治疗乳腺病临床效果观察 篇8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乳腺增生患者84例,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42例。观察组年龄25~58岁, 单侧增生15例, 双侧增生27例, 病程3~25个月;对照组年龄24~57岁, 单侧增生16例, 双侧增生26例, 病程2.5~24个月。两组在年龄、病程、病症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治疗方法: (1) 观察组采用柴胡疏肝散进行治疗, 处方:柴胡、川芎各12 g, 白芍、香附、枳壳、甘草各15 g。并且根据患者的治疗进展进行随症加减。伴呕吐、咳痰者加半夏、陈皮;肝火上炎者加丹皮、龙胆草;肝郁气滞者可加香附、合欢皮;肝肾阴虚者, 可加山茱萸、熟地;月经不调者可加丹皮、黄连、酸枣仁。所有药剂进行煎服, 2次/d, 早晚服用, 服用3个月。 (2) 对照组利用阿莫西芬进行治疗, 10mg/次, 2次/d, 并同时服用维生素E500 mg, 3次/d, 服用3个月。
疗效判定标准: (1) 治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 乳房胀痛消失, 且治疗结束6个月内无复发; (2) 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消失, 乳房胀痛有明显缓解; (3) 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 甚至加重。总有效率= (治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观察组治疗前后生活治疗评分对比:分为日常生活状况、活动能力、生活感受、健康感受、家庭支持5个部分[2], 每项满分10分。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用 (±s) 表示, 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治愈35例 (83.33%) , 对照组治愈27例 (64.29%) , 两组对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且观察组总有效率达到95.24%, 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观察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观察组治疗前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要高于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讨论
乳腺增生是临床上常见乳腺病的一种, 其治疗时间较长, 且容易复发, 为患者造成心理压力和精神压力。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 生活压力的增加, 本病的发生率近年来有着明显上升。现代医学认为, 乳腺增生与患者内分泌紊乱、卵巢功能失调有关[3]。西医常采用激素进行治疗, 虽能在一定基础上改善患者病情, 减轻患者临床症状, 但治疗时间较长, 且易复发, 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病情, 治疗效果有限。而中医药治疗此病却有其独特优势。
中医认为, 乳腺增生的发生与肝脾、胃、肾有关, 多是由于患者“思虑伤脾、郁怒伤肝”, 导致患者内分泌紊乱、气滞血瘀[4]。而柴胡疏肝散能有效疏肝理气、和血止痛。柴胡疏肝散中的柴胡与白芍共为主药, 两种药相调和能有效疏肝理气, 祛瘀止痛。而川芎则有活血止痛的作用, 能有效改善患者乳腺胀痛;半夏与厚朴能宣泄郁气;香附与陈皮理气止痛, 能有效消除乳腺不适症;同时陈皮和柴胡具有抗炎作用, 能有效对抗乳腺炎症;甘草还可抗炎、抗变态反应作用。将几种药物进行调和, 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药剂加减, 能有效改善患者乳腺胀痛, 降低炎症, 改善患者临床特征。同时, 能利肝、通气, 改善患者脾气虚弱症状, 从而调节患者内分泌, 达到根治目的。
本研究中, 观察组利用柴胡疏肝散进行治疗, 对照组采用阿莫西芬进行治疗。观察组治愈35例 (83.33%) , 对照组治愈27例 (64.29%) , 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5.24%, 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说明, 利用柴胡疏肝散治疗乳腺增生, 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 降低病情复发率,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江铭.中医药治疗乳腺病60例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 2011, (10) :6-7.
[2]胡克菲, 李永华, 裴晓华, 等.乳腺增生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2, 18 (23) :353-356.
[3]吴秀青.中药治疗乳腺增生93例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6 (19) :98-99.
乳腺癌中医治疗研究 篇9
1 临床资料
40例患者均为我院外四科就诊患者,女性,年龄19~48岁之间,平均年龄31岁;乳腺炎病史最短1月,最长2年;单侧患病29例,双侧患病11例,既往有乳腺脓肿切开手术史20例;临床表现乳腺肿块型15例,瘘管型16例;豆渣样分泌物26例,乳头内陷28例,4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抗生素使用史。B超检查见不同程度的乳腺导管扩张,分泌物涂片检查:未查见细菌。
2 治疗方法
选方托里消毒散加减如下:黄芪30g、蒲公英30g、金银花15g、赤芍15g、归尾9g、皂刺15g、穿山甲15g、没药g9、香附15g、茯苓15g。随症加减(1)肝郁痰凝:该型患者共15例。临床表现为乳晕下局限性肿块,疼痛,乳头豆渣样分泌物溢出,月经前病情加重,伴有烦躁易怒,舌边尖红,苔黄腻,脉弦。上方加青皮12g、瓜蒌15g。(2)营血虚寒,痰凝血滞:该型患者共10例,临床表现为乳晕下局限性肿块,无红肿伴有畏寒,舌淡边有齿痕,苔薄白。上方去金银花,加鹿角霜15g、白介子15g。(3)正虚邪恋:该型患者共15例,临床表现为乳腺肿块自溃或切开后,久不收口,形成乳瘘,局部可有僵硬肿块。于上方中加入僵蚕10g、白介子15g、莪术15g。
3 结果
全部病例经过1~2个月治疗,35例乳腺肿块消失,临床症状痊愈,随访半年无复发;4例乳瘘管干燥愈合;1例瘘道变浅,分泌物明显减少,回家后失访。
4 病案举例
某女,33,职员,2008年5月来我科室就诊。症见左乳晕下包块3个月余,左乳晕内侧见两处瘘口,伤口潮湿,挤压后有牙膏样分泌物溢出,左乳头凹陷。曾行切开引流术,并大量使用头孢类抗生素治疗一月无效。B超示:左乳晕下杂乱回声肿块,大小约40mm×20mm×13mm边界不清楚,形态不规则,肿块内可见散在导管扩张,最粗约3 m m.分泌物涂片检查:未查见细菌。体检:左乳晕下40mm×20mm×15mm包块,左乳头凹陷左乳晕内侧见两处瘘口,伤口潮湿,挤压后有牙膏样分泌物溢出,局部皮肤微红。患者消瘦,素体虚弱,易感冒,舌淡苔白腻,舌边有齿痕,脉细。辨证属正虚邪恋,脾虚痰凝。选方托里消毒散加减如下:黄芪30g、蒲公英30g、金银花15g、赤芍15g、归尾9g、皂刺15g、穿山甲15g、没药9g、香附15g、茯苓15g、僵蚕10g、白介子15g;10剂。服药后分泌物明显减少,瘘口变浅。二诊方去蒲公英30g、金银花15。连服15剂后,乳瘘管干燥愈合,临床症状痊愈;复查B超示:乳腺导管轻度扩张。随访3个月无复发。
5 体会
西医学对乳腺导管扩张症的病因尚无统一认识。现代研究表明,周期性激素分泌失调是该病发生的重要原因[1]。导管排泄不畅是本病由溢液期发展到肿块期的重要因素,导管局部分泌物的积聚产生化学性炎症,日久破溃形成瘘道。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亦有分歧,以顾伯华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本病因肝郁气滞,营血不从,结聚成块;郁久化热;腐肉成脓,溃后成瘘;乳头溢血者,系因肝郁化火,迫血妄行所至。樊凤英[2]则认为,本病乃营血虚寒,痰凝血滞,结于乳间所至,证属阴证。笔者临床观察两种病机常兼杂出现,故用托里消毒散,其中黄芪托毒生肌,配伍当归和营养血消痈,蒲公英、金银花、赤芍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皂刺穿山甲软坚散结。香附舒肝理气,共奏补虚驱邪,软坚散结生肌之工。治疗末期加入淫羊藿,肉苁蓉等补肾调充任药物对抑制分泌及导管扩张有治本作用[3]。
参考文献
[1]施杞总,唐汉均.现代中医药应用研究大全[M].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6:90.
[2]樊凤英.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导管扩张症23例[J].中医药研究,1997,(5):37.
【乳腺癌中医治疗研究】推荐阅读:
乳腺癌的治疗问题06-03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11-11
乳腺癌的保乳治疗06-27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10-10
红外乳腺治疗仪09-27
乳腺科选择题(中医)07-27
乳腺癌血管生成研究05-11
微波治疗急性乳腺炎10-13
奶牛乳腺炎的治疗11-08
乳腺癌干细胞研究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