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纤维瘤要早治疗

2024-08-29

乳腺纤维瘤要早治疗(精选8篇)

乳腺纤维瘤要早治疗 篇1

乳腺纤维瘤乳腺疾病领域中的良性肿瘤, 是女性人群常见的疾病。大多数为单发肿瘤, 少数为多发。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乳房中出现肿块, 初期肿块大小如黄豆状, 生长速度缓慢, 且一般情况下不伴有疼痛感, 不容易引起患者注意。乳腺纤维瘤的生长位置没有局限性, 在乳腺系统的各个象限都有可能发生, 以直径1~3 cm的肿块居多, 而且恶变几率很小。临床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乳腺纤维瘤包含两种情况, 一种是单发性乳腺纤维瘤, 另一种是乳腺增生并发的乳腺纤维瘤。临床上治疗乳腺纤维瘤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手术, 通过手术及时切除瘤体能够防止瘤体恶化, 为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提供必要的保障[3]。为探讨微创手术治疗乳腺纤维瘤的护理特点及护理重点, 该文通过对2011年1月—2012年6月在该院进行乳腺纤维瘤微创手术治疗的103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总结在手术前后的护理经验, 并且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记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3例患者均为女性, 其中年龄在20~30岁之间的患者35例, 年龄在31~40岁之间的患者39例, 年龄在40~50岁之间的患者26例, 年龄在50岁以上的患者3例;单发性乳腺病纤维瘤患者65例, 多发性乳腺纤维瘤患者31例, 乳腺增生伴发乳腺纤维瘤患者4例;已婚女性86例, 未婚女性17例。

1.2 调查方法

对1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的统计和分析, 总结临床治疗过程中的护理特点, 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细致的调查和详细记录。

1.3 研究方法

术前护理:在进行微创手术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护理中要注意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指导, 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继而形成相互信任的关系, 向患者讲解手术中需要配合的相关环节和术后切口愈合保养的注意事项, 给予患者心理上的安慰和治疗疾病的信心[1]。确保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能够消除恐惧感和紧张感, 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和实施打下良好基础。在手术之前向患者简单介绍手术时间、手术环境、主治医生的临床经验和从业资历以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做好手术前的相关准备, 注意调节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2]。

术中护理:在手术进行过程中帮助患者调整便于手术操作的高度和体位, 指导患者使用腹式呼吸, 密切配合医生进行手术, 并且做好手术记录, 对于创腔较大、时间较长的手术要做好引流的准备, 并且和患者提前进行沟通协商, 保证手术进展顺利, 有效避免医患纠纷。

术后护理:在手术结束后严密观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 并将相关数据结果及时报告主治医生, 了解患者具体不适症状并予以处理;指导患者进行必要的运动和锻炼, 防止出现水肿或麻木等情况;在患者术后6 h以后, 无恶心、呕吐的症状可使患者饮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无机盐的半流质饮食, 帮助患者恢复体力且有助于伤口愈合;在患者准备出院时向患者详细说明术后伤口愈合及保养的注意事项, 为患者合理安排复查时间, 保障治疗效果。

1.4 判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对微创手术治疗的评价将疗效结果具体划分为很满意、满意、一般和不满意4种情况。很满意:患者治疗效果很好, 切口小、愈合快、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没有相关不良并发症的出现, 患者给予高度评价;满意:患者治疗效果明显, 临床症状消除, 切口愈合良好, 没有相关不良并发症出现, 患者表示满意。一般:患者临床症状消除, 没有不良并发症的出现, 术后切口处表现出轻微的不适感, 经过处理和有效治疗达到愈合效果, 患者表示可以接受;不满意:患者对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切口大小和愈合时间都表示不满, 而且术后出现了切口出血情况。

1.5 统计方法

相关数据资料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的表示方法为例数 (%) , 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患者对临床治疗的评价统计见表1, 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统计见表2。

3 讨论

通过切除手术治疗乳腺纤维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也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预防瘤体恶变的重要基础[5]。传统的乳腺纤维瘤切除手术不仅在患者腋窝处留下很大的切口疤痕, 而且切口愈合时间较长, 增强可伤口感染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微创手术因其自身具备切口小、愈合时间短的特点, 在乳腺疾病临床治疗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4]。在应用微创手术进行乳腺纤维瘤的临床治疗过程中, 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方式能够有效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 确保手术实施过程的顺利, 同时有利于患者进行良好的术后保养, 大大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

综合对上述103患者临床资料的统计和分析充分证明了系统、科学的护理措施对乳腺纤维瘤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术后恢复有着积极的助益作用。科学的护理干预方法能够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到疾病的产生原理和治疗前景、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 与此同时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良好的沟通和配合是保障临床治疗效果的重要前提。护理工作既能对手术治疗加以辅助和补充, 又能够有针对性的指导患者配合临床治疗, 切实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保障手术效果、有效减少了复发概率和不良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冯春存.职场女性乳腺增生心理干预护理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 2012 (7) :183.

[2]韩小雪, 冯绛珠.舒适护理在微创治疗乳腺肿块病人中的应用[J].家庭护士, 2007 (6) :127-129.

[3]杨玉芹.乳腺纤维瘤摘除术106例健康教育[J].齐鲁护理杂志, 2009 (8) :190-191.

[4]黄进军, 地力木拉提·艾斯木, 马少林, 栾梅香.乳腺良性疾病采用如云外周切口美容效果的初步观察[J].中国医学美容, 2008 (1) :137-139.

[5]王翔忠.乳腺纤维瘤手术的必要性及围术期治疗[J].求医问药, 2008 (7) :137.

乳腺纤维瘤要早治疗 篇2

芦笋所含的组织蛋白是一种“促细胞正常化”的物质,能使癌细胞“改邪归正”,并能防止癌细胞扩散,芦笋清热凉血,能消除癌症患者阴虚引起的心烦和失眠。用鳟芦笋100克煎煮,取汁加粳米100克,熬成粥即可食用。

2、芹菜粥

芹菜不但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纤维素,对癌症患者康复十分有利,而且实验表明,芹菜茎对癌的抑制率为63、6%,芹菜叶对癌的抑制率为73.2%,取芹菜50克,粳米100克,先将米加水煮成粥,再加入切碎的芹菜。

3、大蒜粥

大蒜中的脂溶性挥发油等有效成分,有激活巨噬细胞的功能,对癌细胞有抑制作用;并能增强免疫力,从而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有利于癌症患者的康复。取大蒜(去皮)30克,粳米100克,加水煎熟即可。

4、香菇粥

香菇中含有一种叫“B--葡萄糖苷酶”的物质,这种物质有明显的加强机体抗癌的作用;还含有一种干扰素的诱导剂,能诱导体内干扰素的产生,从而达到治癌的目的,取香菇25克,粳米100克,加水熬粥,调味服食。

5、荸荠粥

荸荠具有清热解毒,软坚化结的作用,历代医家都用其治疗疮痈肿结,近代发现其有抗癌作用,荸荠洗净,削皮切片,每次100克,加粳米适量煮成粥即可。

6、扁豆粥

乳腺纤维瘤要早治疗 篇3

关键词:放射状切口,环乳晕切口,乳腺纤维瘤,临床效果

乳腺纤维瘤是一种常见的乳房良性肿瘤, 是出现在乳腺小叶内纤维组织和腺上皮的混合性瘤[1]。青春期后的任何年龄阶段女性均可患乳腺纤维瘤, 内分泌失调, 雌激素增多, 是乳腺纤维瘤发生的主要原因, 一般19~26 岁的年轻女性较多见[2]。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乳腺纤维瘤最有效的方法, 但传统手术切口愈合后瘢痕较大。本研究就不同手术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60例。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 (29±4) , 肿瘤大小为0.5~4.0 cm, 其中肿瘤单侧发病40例, 双侧发病20例;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 (30±4) , 肿瘤大小为0.6~4.0 cm, 肿瘤单侧发病42例, 双侧发病1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术前, 两组患者均行血常规和B型超声检查, 采用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经乳晕弧形切口进行手术, 具体如下:在离肿瘤最近的乳晕处沿边缘做一长度为1.5 cm的切口, 用电热电极器或电凝电击器切开乳晕皮下层, 然后使用甲状腺钩沿乳头方向牵引肿瘤块腺体。将乳腺组织切开, 分离乳腺腺体与皮下脂肪组织、乳房表皮, 暴露肿瘤, 确认瘤体大小和位置后, 切除肿瘤及周围少许乳腺组织, 对切口和创面进行全面止血后, 采用3~0带圆针可吸收线缝合腺体及皮下组织层, 用6~0带三角针可吸收线缝合表皮组织, 并将表面切口进行加压包扎。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放射状切口方式进行手术, 采用放射状切口切开皮肤, 手术方法同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甲级愈合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左右乳房对称情况及患者对瘢痕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 ±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切口甲级愈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切口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术后切口肿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见表2。

2.3 术后乳房对称程度及瘢痕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乳房基本对称率、瘢痕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乳腺纤维瘤主要是由患者卵巢功能旺盛引起, 通常进行手术切除就可以在不影响患者生理功能的情况下治愈。乳腺纤维瘤的肿块大多是无痛的, 常单发, 呈圆形或椭圆形, 韧性较好, 肿块表面光滑, 活动度正常, 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 肿瘤与表皮、胸肌均无粘连, 主要临床表现为乳房处有1~3 cm肿块, 乳头可渗出少量清亮液体, 部分患者会出现轻微疼痛, 通常为偶发性疼痛[3]。乳腺纤维瘤是临床常见的纤维腺瘤, 包括青春型纤维腺瘤和巨纤维腺瘤, 肿块体积小, 生长较慢, 临床常采用B型超声、乳房X线和红外线热像仪进行检查。

传统放射状切口手术虽然操作简单, 视野清晰, 肿块切除较彻底, 但易留瘢痕, 影响了乳房的对称和美观, 随着女性对美的追求越来越高, 患者不愿意接受此瘢痕[4]。近几年, 环乳晕切口手术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与乳房其他位置皮肤比较, 乳晕皮肤的韧性和弹性较好, 且很薄。若相邻两个区域中出现肿块或多发肿块聚集于同一个区域, 只需一个切口就可以进行切除治疗, 即使肿块区域不相邻, 也只需做2 个切口治疗, 减少了术后瘢痕的数目[4]。乳房内任何区域的肿块均可以用环乳晕切口手术进行治疗。环乳晕切开后, 将乳腺腺体和皮下组织沿大乳管剥离分开, 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 且其切口隐蔽, 瘢痕不明显, 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 患者愈合良好[5]。术后采用美容缝合方式和生物胶的使用使瘢痕减少。手术前要进行严密的检查, 特别要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避免因局部麻醉组织水肿使肿瘤切除困难;患者摆好体位后进行B型超声标记, 在患者体位变化时仍能找到肿瘤位置;为避免乳房形状维持能力降低, 不要切断Cooper韧带;为防止肿瘤不能完全, 在距肿瘤0.5~1.0 cm处切除;不建议缝合的乳腺组织太多[6]。

术后, 患者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 以稳定病情。乳房纤维瘤患者术后需避免太过劳累, 工作作息要有规律, 适当健身锻炼, 增强机体抵抗力;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保持心情愉悦, 特别是在月经期, 注意不要情绪波动起伏较大;遵医嘱定期来院复诊。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切口甲级愈合率、术后乳房基本对称率、瘢痕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术后切口肿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切口愈合较好、手术用时短、并发症少、对乳房美观影响较小等优点。

参考文献

[1]曾候霖.不同切口类型对乳腺纤维瘤术后切口愈合及并发症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 2014, 31 (9) :1834-1835.

[2]何兆群.远离乳晕的乳腺纤维瘤手术切口的改进[J].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2, 21 (1) :12-13.

[3]方新军.不同手术切口切除乳腺纤维瘤的临床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 2012, 3 (19) :77-78.

[4]刘升明, 彭炳生.探讨不同手术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疗效[J].当代医学, 2014, 20 (10) :55-56.

[5]孙晓霞.乳晕边缘切口在乳腺纤维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27) :85-86.

乳腺纤维瘤要早治疗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5年2月~2016年9月收治的74例经外科手术治疗乳腺纤维瘤患者, 患者年龄在19~52岁, 平均年龄约为28岁。在对于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统计中显示, 年龄在19~25岁的患者有36例, 年龄在25~49岁的患者的有16例, 年龄在49~52岁患者22例, 同时肿瘤直径在1 cm及以下患者12例, 肿瘤直径在1 cm~3 cm患者32例, 肿瘤直径在3 cm及以上患30例, 患者病症发生到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在1 8天~1年之间不等, 临床中主要以乳房无痛性肿块为主, 没有出现乳头溢液情况, 并且部分患者呈现多发性肿块, 肿块主要以椭圆形和圆形为主, 活动度大, 与周围组织之间具有较为清楚的界限。在接受手术治疗前, 对于患者进行B超与细胞学检查等多种检查结果均显示为乳房纤维瘤。

1.2 方法

采用外科手术进行乳腺纤维瘤患者病症治疗, 手术实施前, 首先对于患者手术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处理, 然后根据触诊确认的瘤体位置进行标记后, 对标记部位实施局部麻醉, 再沿皮纹切开瘤体部位的皮肤组织, 以进行肿瘤切除治疗, 在完全切除瘤体组织后, 对于患者实施止血包扎, 完成对于患者的手术治疗。需要注意的是, 在进行患者乳腺纤维瘤的切除治疗中, 应注意避免对于瘤体周围正常腺体组织的破坏, 在进行患者手术切口缝合过程中, 注意使用四线进行全层缝合, 缝合中不留死腔, 以保证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合患者手术治疗的恢复情况以及病症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与复发率, 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析。

2 结果

上述乳腺纤维瘤患者在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后, 均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患者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约为97%。在对于患者进行术后连个月以及术后一年的治疗随访中显示, 1例患者出现病症复发情况, 2例患者出现积乳和术后不明疼痛症状。

3 讨论

根据临床研究显示乳腺纤维瘤的发生与患者受雌激素的刺激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该病症多发于青年妇女, 并且常以乳房的外上象限作为发病部位, 临床中没有突出的不适症状, 以乳房无痛性肿块为主要表现, 并且部分患者存在多发情况。乳腺纤维瘤主要是由患者卵巢功能旺盛引起, 通常进行手术切除就可以在不影响患者生理功能的情况下治愈[2,3]。乳腺纤维瘤的肿块大多是无痛的, 常单发, 呈圆形或椭圆形, 韧性较好, 肿块表而光滑, 活动度正常, 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 肿瘤与表皮、胸肌均无粘连, 主要临床表现为乳房处有1~3 cm肿块, 乳头可渗出少量清亮液体, 部分患者会出现轻微疼痛, 通常为偶发性疼痛。乳腺纤维瘤是临床常见的纤维腺瘤, 包括青春型纤维腺瘤和巨纤维腺瘤, 肿块体积小, 生长较慢, 临床常采用B型超声、乳房X线和红外线热像仪进行检查。

在进行乳腺纤维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 结合患者病症情况不同主要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 通常情况下, 对于瘤体直径在1 cm以下并且没有增长变化趋势的病症患者, 多以保守治疗为主, 以避免对于患者乳房的腺体组织造成损伤, 同时也有利于保证患者形体的美观性。在对于乳腺纤维瘤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治疗中, 首先要保证患者病症符合手术指征, 同时在进行手术治疗中还要避免对于患者的腺体组织的创伤, 而外科手术的指征则是以瘤体大小以及瘤体恶变情况、患者个体情况为主。上文中, 在对于74例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后, 患者的病症恢复效果比较理想, 病症治疗总有效率约为97%, 值得临床参考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潘承欣, 崔仁忠, 张秀容, 等.不同路径手术治疗乳腺纤维瘤临床效果分析[J].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5, 13 (2) :164-165.

[2]季尉.乳腺纤维瘤不同手术切口临床治疗效果的对比观察[J].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6, 14 (3) :332-333.

乳腺纤维瘤要早治疗 篇5

关键词:乳腺纤维瘤,手术,切口感染,预防,治疗

现将我院近2年来400例乳腺纤维瘤病例的病因、病理、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2008年我院门诊行乳腺纤维瘤手术的400例患者, 均有明确的病理结果。其中, 男性1例, 女性399例;年龄16~54岁, 中位年龄35岁;既往有手术史者67例;哺乳期患者40例;绝经期患者8例。

1.2 病因[1]

女性乳房肿瘤的发病率甚高, 近年来亦有上升趋势, 良性肿瘤中以乳腺纤维瘤最多见, 约占良性肿瘤的3/4[2]。本病产生的原因是小叶内纤维细胞对雌性激素的敏感性异常增高, 可能与纤维细胞所含雌激素受体的量或质的异常有关。雌性激素是本病发生的刺激因子, 所以纤维瘤发生于卵巢功能期。除肿块外, 患者常无明显自觉症状, 肿块生长缓慢, 无疼痛, 质似硬橡皮球样的弹性感, 表面光滑, 易于推动, 月经周期对肿块的大小并无影响。乳腺纤维瘤虽属良性, 癌变可能性相对小, 但有肉瘤变可能, 故手术切除是治疗乳腺纤维瘤唯一有效的方法。由于妊娠可使纤维瘤增大, 所以在妊娠前或妊娠后发现的纤维瘤都应当手术切除。应将肿瘤连同其包膜整块切除, 以周围包裹少量正常乳腺组织为宜, 肿块必须做常规病理检查。

1.3 病理[3]

1.3.1 肉眼所见

肿瘤通常有完整的纤维性包膜, 少数尚属早期包膜不完整或不清楚, 肿瘤包膜为质硬的纤维膜, 肿瘤实质韧, 切面呈瘤实质边缘外翻状, 当腺上皮较多时, 质地软, 有黏液感, 可见小颗粒状轻微隆起;纤维成分较多时, 呈灰白色, 质地硬韧、当间质出现黏液变或水肿时, 可见切面带有光泽, 黏滑, 质脆, 瘤间出现大小不等的裂隙。

1.3.2 镜下所见腺上皮和结缔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生, 根据增生比例不同分为腺病、腺纤维瘤、纤维腺瘤三种类型。

1.4 诊断

根据病史、体征、超声等即可作出初步诊断。

1.5 防治

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 乳腺纤维瘤手术难度不大, 在门诊即可完成, 但术后感染却时有发生, 对此笔者总结出了一些防治切口感染的方法, 临床效果较好。

1.5.1 预防

(1) 手术细致, 充分止血, 防止活动性出血。术中对于血运差的、部分游离的脂肪尽量清除, 防止因过度挤压、牵拉造成脂肪液化、坏死。 (2) 对于手术时间长、局部创伤大、创腔大的要进行抗生素局部封闭、冲洗, 必要时放置引流。 (3) 术后局部加压包扎24 h, 要松紧适宜、牢靠, 既要保证敷料固定和压迫止血, 又不影响局部血液循环, 防止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使组织缺血、低氧造成组织继发性损伤, 不利于愈合。 (4) 早期换药, 保持切口干燥。

1.5.2 感染切口处理[4]

(1) 保护感染部位, 避免局部受压, 适当限制活动或加以固定, 以免感染范围扩大。 (2) 理疗与外用药物应用。炎症早期, 可局部热敷, 或用微波、红外线等物理疗法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促进炎症消退或局限。局部理疗时应注意, 理疗机与创面的距离及温度调节, 以避免因局部温度过高而造成表皮烧伤[5]。 (3) 全身支持疗法, 治疗感染发生前的原发病, 如糖尿病等。 (4) 切口愈合良好的, 腔内少量积液的, 不需处理[6];切口愈合良好的, 腔内积液较多, 可行静脉留置针负压引流, 局部加压包扎;切口愈合不良的、有渗出的, 可延长拆线时间, 靠近切口边缘放置硅胶引流, 创腔要用抗生素局部冲洗、封闭。

2 结果

400例患者术后病理均为良性肿瘤, 手术感染率为12%, 感染切口平均治愈时间为2周。

3 讨论

乳腺纤维瘤是由乳腺纤维组织和腺管两种成分增生共同构成的良性肿瘤, 其发生与局部乳腺组织对雌激素作用的反应性过高有关。对于乳腺纤维瘤恶变, 近年来有报道, 及早手术是防治纤维瘤的有效途径。由于乳腺纤维手术对美的要求较高, 一般选择切口要求小, 隐蔽性强, 术后瘢痕小。而乳腺腺体组织较深, 瘤体的位置相对较深, 这就使得手术增加了难度, 造成了口小腔大, 遗留无效腔, 易造成切口感染, 容易出现长期不愈, 而愈后表面易出现凹陷、扭曲、瘢痕增生, 影响美观, 以上述处理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就医费用。

参考文献

[1]王钟富.现代实用乳房疾病诊疗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357-358.

[2]李树玲.乳腺肿瘤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0:334-337.

[3]武忠弼, 杨光华.中华外科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618-1620.

[4]吴文溪.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55-160.

[5]陈非, 梅伟.乳腺癌术后并发症103例分析[J].中华乳腺病杂志 (电子版) , 2008, 2 (3) :348-351.

乳腺纤维瘤要早治疗 篇6

关键词:乳腺纤维腺瘤,手术治疗,围手术期

乳房纤维腺瘤, 是女性乳房的常见疾病, 发生率较高, 且发病人数正逐年上升, 患者的年龄越来越小, 尤其以18~25岁的女性多见[1]。临床主要表现为无痛性的肿块, 有的患者还会出现乳房的疼痛和乳头溢液。虽然有研究表明, 乳腺纤维腺瘤极少会发生恶化癌变, 但是, 也不能排除发生纤维成分的肉瘤变[2]。因此, 对乳腺纤维腺瘤实施手术治疗, 是十分必要的。我院为探求乳腺纤维腺瘤的手术必要性和围手术期的治疗, 对500例患者资料进行了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0例资料为2008年4月至2010年4月在我院诊断为乳房纤维腺瘤的患者病例。患者皆为女性, 年龄在17~53岁之间, 平均27.18岁, 17~20岁者103例, 20~30岁者239例, 30~40岁者102例, 40~50岁者56例。患者中, 有73例有既往手术史。

1.2 症状

患者均表现为无痛性的肿块, 肿块生长较慢, 没有明显的疼痛感, 经过临床检查, 肿块的质地坚硬, 但有弹性, 表面较光滑, 可推动, 活动度好。与患者的月经周期无相关性。

1.3 治疗方法

乳腺纤维腺瘤在手术前, 必须采用各种手段, 判断是否为恶性肿瘤。术中摆好患者的体位, 并进行标记。手术切除时, 要充分将肿物暴露于医生的视野中, 将肿块及其包膜一同切除。切除后, 将肿块送至病理科进行病理检查。

2 结果

500例患者均接受了手术治疗, 病理检查均为良性。患者中, 有486例患者手术成功, 患者切口愈合正常者495例, 发生复发者11例, 患者满意度平均为96.2%。其中, 有321例患者采用了美容切口, 经乳晕或乳房皱襞进行乳腺纤维腺瘤的切除。见表1。

3 讨论

医生给予患者手术治疗时, 要做到手术切口定位准确, 对患者的切口部分进行充分止血。要将肿物完全清除。如果手术时间较长, 局部创伤较大, 可在必要时给患者引流管进行引流。术后须进行加压包扎, 保证患者乳房敷料不会脱落, 不会因此造成淤血。加压包扎要确保乳腺的血流情况。术后护士要及时为患者进行换药, 以保证敷料的清洁干燥。当病理检查患者肿物为恶性时, 需根据实际情况, 选择对患者进行二次手术, 或者放化疗进行治疗。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人类需求的相对增加, 女性已不再满足仅仅只是致病的表层意向, 而是对医疗卫生的服务有了更多的要求。乳房作为女性的独特魅力, 是女性美的象征。传统的手术切口, 由于瘢痕明显, 导致很多女性及时诊断出乳腺纤维腺瘤也不愿意进行治疗[3]。而现在, 经过改良和实验, 已经有各种美容切口, 如乳晕切口, 乳房皱襞切口, 经腋尾区切口[4]等, 这些手术切口, 瘢痕较为隐蔽, 不影响乳房的外形。而且手术期间短, 出血少, 并发症少, 是一种很好的手术方法。

但是, 并非所有的乳腺纤维腺瘤都能采用美容切口, 因此, 需要医生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病情为其提供现有的适合其的术式, 协同患者进行选择, 或者向患者讲明不能应用美容切口的原因。给予患者心理护理, 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 使中枢神经和内分泌保持平衡。

总之, 乳房纤维腺瘤一旦被诊断出来, 就应给予适当的手术进行治疗, 特别是对于尚未孕育胎儿的女性更是十分必要。有研究表明, 妊娠期间乳房纤维腺瘤可能会迅速增大。而医生在患者的围手术期间给予患者良好的治疗, 是促进患者康复, 避免再次复发的有效方法。

乳腺纤维腺瘤的手术治疗, 是治疗的最有效方法, 经过我院对500例患者的调查分析, 手术成功达到97.2%, 术后能得到正常愈合者99.0%, 复发情况较少, 仅为2.2%, 患者普遍表示满意。而且这种手术方式, 难度不大, 经过医生良好的处理, 术后感染的情况也可以得到很好的预防。进而, 本研究可一定程度地表明, 乳腺纤维手术, 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姣.乳腺纤维瘤手术的必要性及围术期治疗[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 (2) :1.

[2]刘伟.98例外科手术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 (下旬刊) , 2011, 24 (1) .

[3]张世春.手术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7) :2.

乳腺纤维瘤要早治疗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4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 年龄20~35岁, 平均年龄 (29.16±3.38) 岁, 病程0.2~5 年, 平均病程 (3.18±0.84) 年;观察组20例, 年龄21~30岁, 平均年龄 (21.54±3.87) 岁, 病程0.3~5.5年, 平均病程 (3.25±1.14) 年。两组患者均经过体格检查、乳腺鉬钯摄片、乳腺B超以及乳房CT等常规检查, 并进行肿物细胞学穿刺, 确诊为乳腺纤维瘤。并排除存在患有乳腺增生、乳腺囊肿以及恶性肿瘤疾病的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常规的超声监测乳腺肿块体表定位, 然后令患者采取仰卧位, 并对其进行局部麻醉, 以乳头为中心进行放射状切口切除乳腺肿瘤, 将肿瘤和周围的组织进行分离, 最后进行止血、加压包扎。

1.2.2 观察组:采用环乳晕切口治疗。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常规的超声监测乳腺肿块体表定位, 令患者采取仰卧位, 行局部麻醉, 根据肿瘤的位置, 顺沿乳晕边缘进行弧形切开, 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后, 顺沿大乳管的走向采取潜行剥离法将患者的腺体和乳房表面皮肤进行分离, 分离后用手将瘤体引至切口的下方暴露术野, 在分离肿瘤体和周围的组织时, 要对肿瘤的面积大小和位置进行观察, 再将肿瘤体切下, 最后对创口进行止血, 选用3-0型号可吸收线对皮下组织和腺体进行缝合, 行皮肤皮内缝合时采用5-0可吸收线, 缝合后对切口进行加压包扎。

1.3 疗效判定显效:患者经过治疗后, 伤口属于甲级愈合, 且双侧的乳房基本对称, 术后无并发症出现。有效:患者经过治疗后, 伤口属于甲级愈合, 双侧的乳房基本对称, 手术后出现切开感染或局部血肿等并发症。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后, 伤口愈合缓慢, 乳房明显不对称, 术后出现多种并发症。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频数 (n) 或率 (%) 表示, 采用卡方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后,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 (P<0.05) 。见表1。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χ2=3.243 2, P<0.05。

2.2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 我国乳腺纤维瘤的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乳腺纤维瘤的临床症状不十分明显, 仅有部分患者会出现乳房轻微胀痛和钝痛的感觉, 致使大部分患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乳腺纤维瘤虽然是良性肿瘤, 但患者如果长时间没有接受有效的治疗, 也会转化为恶性病变[3], 不仅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严重者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随着女性患者对自身的要求和审美观念不断提高, 环乳晕切口手术方式逐渐代替了传统的放射状切口治疗, 该手术方式由于创面小、操作方便、安全性高等优点, 深受患者和医师的喜爱。本文通过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进行调查分析, 采用环乳晕切口治疗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 明显高于采用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的对照组 (85.00%)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乳房作为女性重要的组织器官之一, 具有丰富的血流和神经, 医师在进行手术时应先对乳房的解剖和供血进行了解, 以达到最为显著的治疗效果。乳房乳晕区的皮肤较薄, 有较为良好的伸缩性和弹性以及腺体间的大幅度推移, 不会受到乳房的象限肿块影响, 对于手术的操作有一定的便利性, 加上乳晕的周围色素较深, 且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皱褶和丰富的皮脂腺, 最大限度隐藏了术后的疤痕[4]。乳晕有丰富的血液供应和血管网, 对于促进切口的愈合有着积极的作用, 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伤口感染的几率, 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笔者认为, 在进行环乳晕切口手术时, 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在进行切口操作时, 要根据乳房的不同解剖层次来进行。 (2) 手术后要保留患者乳晕下方的薄层腺体组织, 将乳头、乳晕基底部以及乳头、乳晕的坏死皮肤进行广泛的剥离, 达到避免损伤腺体的目的。 (3) 在手术过程中, 医师的操作动作应轻柔, 尽量避免拉钩、电刀等手术器械和患者皮肤接触, 止血要彻底, 以免局部血肿的形成[5]。

综上所述, 采用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癌, 不仅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等优点, 同时也保证了乳腺的血液供应, 增强了美观, 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环乳晕切开和传统放射状切开对乳腺纤维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4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观察组采用环乳晕切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治疗情况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 。结果:治疗后,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采用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癌, 不仅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同时也保证了乳腺的血液供应, 增强了美观, 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 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环乳晕切开,传统放射状切开,乳腺纤维瘤

参考文献

[1]应荣培.环乳晕切口与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疗效比较〔J〕.浙江创伤外科, 2012, 17 (2) :209-210.

[2]江玉娟.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61例应用研究〔J〕.中外医疗, 2012, 31 (25) :56-57.

[3]朱世录.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 2013, 19 (8) :60-61.

[4]张柏.环乳晕切口与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12) :135-136.

乳腺纤维瘤要早治疗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05年8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外科门诊及住院的青春期乳腺肿块6例,均为女性年龄11~17岁,平均(13±2.3)岁。共检出肿块8个,大小0.8~10.1cm,均经病理检查证实。

1.2仪器与方法

应用Philips-IU22和ACSON XP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线阵探头,频率5~12MHz。患者仰卧位,以乳头为中心作放射状扫查,发现肿块后,观察肿块的二维声像图特征并测量其大小,观察病变区彩色多普勒血流情况,记录动脉血流速度最高的各参数值。

2结果

6例患者的8个肿块,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乳腺纤维腺瘤。5个位于左乳,3个位于右乳;5个大部分位于外上象限,1个占满全乳,各有1个分别位于内上象限及外下象限。其中最大1个10.1cm×4.8cm(图1),最小1个1.7cm×0.9cm,声像图均为低回声,外形呈椭圆形或分叶状,其中一个内部回声稍增强,8个肿块后方均无衰减,边界清,3个较大肿块内见血流信号,1例内见条状血流信号,2例内见稀疏星点状血流信号,2例无血流信号。可引出动脉频谱RI均<0.70;PI均<1.30。均无腋窝淋巴结肿大。

3讨论

青春期乳腺纤维瘤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有其特殊性。发生于月经初潮前的较小纤维瘤随着初潮的到来常迅速增大,甚至可达20cm。多为卵圆形或分叶状,呈均匀的低回声,边缘光滑,无明显的声衰减。小的纤维瘤多无血流或少量血流,瘤体较大的血流较丰富。少数内部不均质,原因: (1) 较大的纤维瘤部分囊性变,使其成混合性病灶。 (2) 病灶内供血不足时,其中心区坏死。 (3) 少数瘤内纤维成分发生硬化和玻璃样变而回声增强,未发生玻璃样变的部分相对回声低,这种类型的纤维瘤CDFI可见其回声减低区血流信号较多,周边回声相对强区无血流信号,而有坏死灶形成的纤维瘤则相反。

需注意的是,在青春期前,乳腺由小的腺管和广泛的纤维间质成分组成,没有小叶结构。月经初期,随卵巢分泌雌激素,腺体增大,乳腺发育。有些时候,不均匀的发育可能会在乳晕下方刺激形成一个硬结节,此时不要误认为是肿瘤,因为如果切掉该硬结节则会失去所有腺体组织,从而阻碍乳腺发育[1]。

青春期乳腺纤维瘤在确定诊断后可以观察,不必切除手术。每半年行超声检查,视其大小形状的变化。治疗应适当保守,若需手术,应以肿瘤的局部广泛切除为宜,控制单纯乳房切除手术的实施。总之,发生于青春期的乳腺肿块,应以病理特征为依据,结合病人的年龄及乳腺发育的特点,依照循证医学的要求,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乳腺尚未发育成熟,行肿块单纯切除即可根治.若确需手术,术中应注意保护乳腺腺体及乳头,术后不影响乳腺发育及哺乳,切除后肿瘤送病检。

直径超过7cm的乳腺纤维腺瘤称乳腺巨纤维腺瘤,是乳腺纤维瘤的特殊类型。病灶增长迅速可能与该病灶内血供丰富有关。巨纤维腺瘤仍被视良性病变,其临床过程、组织学特征及预后均与一般纤维腺瘤相似,只是体积。乳腺巨纤维腺瘤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当巨纤维腺瘤肿块仍较局限时,可将肿瘤连同周围一部分正常腺体切除即可;但当巨纤维腺瘤巨大而累及整乳房时,则需行全乳切除术。

乳腺肿块常用的检查方法有乳房X线摄影、乳房超音波、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切片枪切片检查、或切除切片检查。一般原则:25岁以下,可行超声及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或切片枪切片检查;25岁以上则建议以超音波或乳房X光摄影、加切片枪切片检查为佳。年龄低于20岁的乳癌绝对罕见,因此,对触诊乳腺异常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尚局限于超声。其内容包括识别年幼病人的肿块性质,区分囊性与实质性病变等。超声还可以用于介入性诊断,如针刺囊肿抽吸。

Forouhi等通过对比超声、钼靶与临床触诊3种方法测量肿瘤大小并与术后病理标本大小进行对照,发现超声是最准确实用的评估方法[2],且由于儿童的乳腺组织对射线敏感,青春期不适于进行乳房钼靶检查,对考虑乳腺异常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尚局限于超声[3]。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青春期乳腺纤维腺瘤的声像图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青春期乳腺纤维腺瘤的声像图特征, 与病理诊断对照。结果 青春期乳腺纤维瘤六例8个声像图均为低回声, 较大一个内部回声稍增强, 8个肿块后方回声均无衰减, 其中1个>10.0cm, 2个35cm, 5个<3cm。结论 青春期儿童最常见的乳腺肿块为乳腺纤维瘤, 儿童的乳腺组织对射线敏感, 对触诊乳腺异常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尚局限于超声。

关键词:青春期,乳腺纤维腺瘤,超声检查,手术

参考文献

[1]Roger C, Winter ST.超声诊断临床实践指南[M].4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232.

[2]Forouh P, Walsh JS, Anderson TJ, et al.Ult rasonography as amethod of measureing breast tumour size and monitoring response toprimary systemic treatment[J].Br J Surg, 1994, 81 (2) :223-225.

上一篇:宽带通信技术下一篇: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