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摄影

2024-10-11

乳腺摄影(精选9篇)

乳腺摄影 篇1

1 材料与目的

本院100例体检妇女, 35岁以上90例;35岁以下10例;哺乳92例;未哺乳8例;通过对其进行钼靶乳腺摄影, 轴位及斜位。发现并经手术病理切片证实为早期原位癌的2例;临床上无包块, 无任何症状;另外发现良性块20例;乳腺增生60例。

2 方法与结论

乳腺癌的发病率在国内正呈逐渐上升趋势, 特别是在30~55岁年龄组中。乳腺癌若能早期发现, 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可取得良好效果。乳腺癌的病因尚未明了。它有明显的家庭遗传趋势, 另外有证据表明与卵巢分泌雌激素过多有关, 长期慢性刺激敏感的乳腺组织, 可导致乳腺组织的增殖和癌变。

我科用GE公司钼靶乳腺摄影机对100位体检妇女进行摄片, 结果如下:

2.1 钙化1 0例。

其中团簇样钙片2例, 另外8例为两三点钙化, 钙化点较少。钙化在乳腺癌的诊断占特别重要的地位。作为乳腺癌的一个主要X线征象, 它不仅可帮助对乳腺癌的确诊, 而且有4%~10%的病例是诊断乳腺癌的唯一阳性依据, 有50%~60%, 可单独凭钙化而作出诊断, 且其中约30%左右为原位癌, 70%为管内癌、早期润癌, 钙化颗粒多数为磷酸钙、少数为草酸钙。更重要一步是鉴别良恶性钙化。恶性钙化: (1) 通常<0.5mm; (2) 钎细及分支钙化, 外形不规则, 有呈小线虫, 线形钙化; (3) 若微小钙化总数超过30枚或每平方厘米超过5枚 (3~5枚为可疑) ; (4) 瘤体内及其附近同时发现钙化, 或仅在边缘发现钙化; (5) 沿乳导管方向密集分布的钙化等[1]。

2.2 结构不良、纠集、扭曲、毛刺。

有的早期乳腺癌仅表现为局部结构不良, 纠集、扭曲, 须与杂乱的腺体相鉴别, 要有大量的阅片经验才可做到;另外少量毛刺有的也不典型, 易误漏诊, 这也应引起高度怀疑, 需做定位穿刺取活检。毛刺通常位于肺块或浸洞区边缘, 乳腺癌约45%不见此征, 癌性肿块约60%以上合并毛刺, 有时, 瘤体本身影像并不明显, X线片上仅表现为光芒状向四周辐射的细长或粗长毛刺影像。形成毛刺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乳腺导管扩展, 或是癌周小叶结构向瘤体方向牵拉所致, 形状各异, 有的为较短小的羊角状突起, 或粗长绒毛状, 细长状, 伪足状, 火焰状, 不规则形等, 有的须用放大镜或放大摄影才能鉴别。

3 讨论

早期乳腺癌的诊断, 特别是无包块, 无症状的情况下, 要想发现, 首先是要做定期普查体检, 就是要选择适当的检查方法, B超, 冷光源及CT等很难发现, 而钼靶乳腺摄影则很敏感, 特别是对钙化点和毛刺的发现, 更能说明问题, 当然, 也须阅片医师要有高度警惕性和足够的经验。

摘要:通过对本院100例体检妇女进行钼靶乳腺摄影, 发现早期原位癌2例。早期乳腺癌的主要X线表现:①少量团簇样钙化;②局部结构纠集、扭曲、小结节;③小结节, 边缘光滑, 类似良性情况, 临床上无包块及任何症状。且做B超及冷光源很难发现, 充分体现了钼靶摄影的首选地位及35岁以上妇女乳腺体检的重要性, 为早期乳腺癌的早发现、早治疗, 提供了重要保证。

关键词:钼靶乳腺摄影,乳腺癌

参考文献

[1]鲍润贤.中华影像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乳腺摄影 篇2

关键词钼铑双靶钙化良恶性肿瘤

乳腺钼靶X线摄影是诊断乳腺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近年来随着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的广泛应用,已成为发现乳腺早期病变,尤其是以钙化为主要特征病变的重要经常方法[1,2],特别对有微小钙化的乳腺癌诊断有特异性。为了提高对乳腺良恶性肿瘤中钙化的认知,对近年经钼铑双靶摄影发现有钙化的良恶性肿瘤患者66例,对其临床资料综合分析,探求钙化的数目、密度、形态、大小及分布在良恶性肿瘤中的特点,尽可能提高对乳腺疾病患者的早期正确诊断。

资料与方法

2009年2月~2012年2月收治乳腺肿瘤中有钙化患者66例,全部为女性患者,年龄30~80岁,平均49岁。主要临床检查症状为乳房触到肿块54例,其中肿块活动欠佳40例,伴乳房疼痛45例,乳头溢液5例;触到质韧区9例;无明显症状3例。

方法:本组摄影均采用Senographe DS全数字乳腺钼铑双靶X线机,常规摄取双乳头尾位(CC)及内外侧斜位(MLO),特殊病例已加照放大位(M+)或乳沟位(CV)等。

结果

病理检查结果:本组病例病理检查结果为:66例患者中40例为乳腺癌,其中乳腺癌以导管原位癌24例,浸润性癌12例,导管癌早期浸润4例。66例患者中,26例良性,其中腺纤维瘤10例,乳头状瘤5例,囊性增生伴导管上皮增生6例,硬化性腺病4例,积乳囊肿1例。

钼铑双靶X线检查结果:本组诊断采用美国放射学院乳腺影像报告和资料系统(BI RADS)标准,由1~2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诊断医师对两者认真分析后作出诊断。40例乳腺癌患者恶性钙化大都表现为钙化颗粒较小、密度不均或较低、数量众多,大多呈簇状、线样或段性分布的特点,形状多呈泥沙样、分支样、细线状、小线虫状,具有多形性,多顺沿导管分布。26例良性肿瘤钙化大都表现为颗粒较粗、数量相对少、密度不均或较高、大小不一,大多呈散在或区域性分布的特点,形状多呈爆米花样钙化、粗棒状钙化、圆形或点状钙化、蛋壳状钙化或空心状钙化等。

讨论

钙化是乳腺钼靶X线检查中最常见的乳腺X线征象,随着全数字化乳腺钼铑双靶的广泛应用,对微小钙化的发现率越来越高。自1951年Leborgne等学者发现钙化与乳腺癌密切相关,微小钙化一直被认为是乳腺癌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3]。根据美国放射学院乳腺影像报告和资料系统(BI RADS)标准,对乳腺内钙化的类型分为典型良性钙化、中等可疑恶性钙化及较大可能为恶性的钙化3种[4]。典型良性钙化有以下10类表现:①皮肤钙化;②血管钙化;③粗糙或爆米花样钙化;④大的圆木状钙化;⑤圆点状钙化;⑥中心透亮的钙化;⑦“蛋壳”或”“边缘”型钙化;⑧钙乳;⑨缝线钙化;⑩营养不良性钙化。中等可疑恶性钙化有2种表现:①不定型或模糊不清的钙化;②粗糙不均密度的钙化。较大可能为恶性的钙化有以下两种表现:细小多形性钙化;细线样或细线分支钙化[5]。一旦发现钙化,应进一步鉴定是良性钙化还是恶性钙化。3种类型的钙化各有特点,根据钙化的形态、数目、大小、密度及分布特征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进一步提高对良恶性肿瘤的正确诊断。

钼铑双靶X线摄影中恶性钙化的表现特点:大都钙化颗粒较小、密度不均或较低、数量众多,大多呈簇状、线样或段性分布的特点,形状多呈泥沙样、分支样、细线状、小线虫状,具有多形性,多顺沿导管分布。钙化沿导管分布是诊断乳腺恶性病灶的有力证据[6]。本组40例乳腺癌患者钼铑双靶X线表现为肿块内或其周围见多形性钙化、泥沙状、细线样钙化24例;腺体纠集融合成团并含簇状分布钙化7例;细线样钙化并沿导管分布3例;团块影内含分支状钙化5例;乳头内陷伴乳晕皮肤增厚及泥沙样钙化1例。

钼铑双靶X线摄影中良性钙化的表现特点:大都钙化颗粒较粗、数量相对少、密度不均或较高、大小不一,大多呈散在或区域性分布的特点,形状多呈爆米花样钙化、粗棒状钙化、圆形或点状钙化、蛋壳状钙化或空心状钙化等。本组26例良性肿瘤患者钼铑双靶X线表现为腺纤维瘤10例光滑肿块内见局限性斑点状钙化,乳头状瘤5例和积乳囊肿1例表现为沙砾样钙化或潜钙化,囊性增生伴导管上皮增生6例、硬化性腺病4例表現有圆形和点状钙化、蛋壳样钙化等。

综上所述,乳腺X线摄影中钙化对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如发现钙化情况,年龄35岁以上患者,应进一步鉴别其良恶性,争取对患者早期诊断,以免贻误最佳治疗时间。

参考文献

1Schulz WR,Herman KP,Bautz W,et al.Clinical results of digital mammography.Radiology,2005,45(3):255-263.

2Liu ZB,Wei J W,Zhang J P,et al.Diagnostic value of molybdenum target X-ray photography in calcification of breast diease.Chin J Med imaging Technol,2008,24(9):1486-1487.

3Leborgne R.Diagnosis of Tumors of the Breast by simple Roentgenography :Calcifications in Carcinoma[J].AJR,1951,65(1):1-10.

4Feig SA.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 for breast cancer screening[J].AJR,1998,171(1):29.

5鲍润贤,叶兆祥,刘佩芳,等.中华影像医学-乳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59-63.

不典型乳腺癌的乳腺钼靶摄影分析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资料选自2003 年1 月—2011 年4月共19例不典型乳腺癌, 均为女性, 年龄31~67 岁。有7 例临床可扪及小包块或结节;9 例未扪及包块, 局部腺体增厚;5例伴乳头溢液;3例无临床症状在X 线检查时被发现。所有临床诊断, 除考虑3例为“肿块性质待定?”, 5例“乳头溢液原因待查”外, 其余11例均被误诊为良性病变。

1.2 方法

采用意大利GIOTTO乳腺钼靶机, 美国柯达公司的CR 处理系统, 柯达专用乳腺IP 板, 柯达8900 型激光打印冲洗一体机。使得乳腺片的分辨率、图像的清晰度、乳腺微小病灶的检出率大为提高。常规行头尾位 (CC位) 及双乳内外斜位 (MLO位) 摄片。

2 结果

2.1 X线结果

19例X 线表现, 7 例显示局部片状致密影, 边界不清, 3 例显示为局部结构紊乱, 2例显示局部腺体纠集, 呈星芒征, 4 例显示钙化灶, 形态不规则、分布较分散的钙化灶, 1例致密型乳腺摄片未见具体肿块及明显钙化, 2例伴腋下淋巴结肿大。有8例同时具有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表现 (见图1-6) 。

2.2 病理结果

2例为小叶浸润癌, 14 例浸润性导管癌, 3例为早期乳癌, 2 例伴淋巴结转移。

3 讨论

不典型乳腺癌征象, 影像科医生在诊断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3.1 局部结构紊乱

在X 线片上表现为乳腺小梁和腺体走行方向改变, 基质结构紊乱, 但未形成具体块影, 其形成机制其病理基础为癌细胞突破导管壁向管外周围呈浸润性生长, 引起周围组织的反应性纤维组织增生, 使脂肪和正常乳腺实质间的界面发生扭曲、紊乱。该征象被认为是X 线诊断乳腺癌的一个重要间接征象。

3.2边界不清之局灶性致密影

表现为局部致密影, 呈团片状, 边界不清, 密度不均, 中心密度较高, 有的呈结节状, 周围腺体纠集, 形似星芒状、放射状;形成原因可能是由于癌细胞沿乳腺导管扩展, 向周围间质浸润, 而引起纤维组织增生反应的结果。但若是在致密型乳腺中, 该病灶则难以显示, 很易误诊。在退化型乳腺中, 如果出现中心密度高的小灶致密影, 更应考虑到有可能是乳腺癌的早期征象。

3.3不典型钙化

典型钙化-成簇的沙砾状钙化诊断乳腺癌的特异性很高。本组4例均为不典型簇样钙化灶, 表现为泥沙样、细线样、蚯蚓状, 近5~11 枚钙化点, 分布较分散, 钙化簇的形态是不规则、多形性的, 密度较淡, 边缘模糊。认为这种形态不规则、分布较分散的钙化灶易误诊为乳腺腺病或其他良性乳腺病。对于可疑恶性病灶应建议病灶穿刺活检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3.4

致密型乳腺因腺体多量, 缺乏对比, 容易掩盖病灶, 因结合临床及乳腺彩超检查, 以免漏珍。常规做两侧乳腺摄片检查, 若发现两侧乳腺明显不对称 (术后除外) , 对于大片致密影的一侧影考虑病变隐藏。

3.5 腋下淋巴结肿大

正常人在影像学检查时常可见到腋窝淋巴结。笔者认为腋下淋巴结≥1cm, 且密度较高, 密度均匀, 为病理性肿大。在作乳腺内外侧斜位摄影时, 要保证乳腺腺体完全包括, 应尽可能多包括腋下部分, 以发现腋下有无肿大的淋巴结。当发现腋下肿大的淋巴结时, 应仔细寻找乳腺内细微病灶, 以防漏诊。

乳腺癌不典型X 线征象有小灶致密影、局部结构紊乱、不典型钙化, 当出现腋下淋巴结肿大、密度较高, 密度均匀, 即使乳腺内病灶很不典型, 均应想到乳腺癌的可能。摄影医师亲自检查患者乳腺病变、仔细阅片、全面分析以及重视腋下肿大的淋巴结, 必要时结合B 超、CT、MRI 等影像检查, 可提高诊断正确率及减少误、漏诊。

摘要:目的 探讨不典型乳腺癌的X线表现及诊断, 以进一步提高不典型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19例不典型乳腺癌均为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19例X线表现, 7例显示局部片状致密影, 边界不清, 3例显示为局部结构紊乱, 2例显示局部腺体纠集, 呈星芒征, 4例显示钙化灶, 形态不规则、分布较分散的钙化灶, 1例致密型乳腺摄片未见具体肿块及明显钙化, 2例伴腋下淋巴结肿大。结论 乳腺癌的X线表现不典型, 易引起误诊、漏珍。影像科医生阅片时, 应结合临床, 仔细阅片、全面分析, 以尽量提高诊断与病理符合率。高品质的乳腺片是诊断不典型乳腺癌的有效保证。

关键词:不典型乳腺癌,乳腺钼靶摄影,分析

参考文献

[1]周鑫.高频钼靶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分析[J].华西医学, 2010, 25 (1) :65-66.

乳腺摄影 篇4

【关键词】 乳腺癌;钼靶X线摄影;诊断价值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部分大城市报告乳腺癌占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1]。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乳腺癌,是提高乳腺癌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全自动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以其良好的对比度及高分辨率能早期检出和诊断乳腺癌,是当今公认的早期诊断乳腺癌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2]。本组60例乳腺癌患者全部行钼靶X线摄影检查,诊断为乳腺癌55例,诊断符合率为91.7%,回顾性分析60例乳腺癌的鉬靶X线表现,以探讨钼靶X线摄影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文选取我院从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0例乳腺癌患者的钼靶X线摄影片,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60例乳腺癌患者的年龄21岁~73岁,平均年龄47岁。左侧乳腺癌38例,右侧22例,均为单侧发病。

1.2 检查方法:使用德国SIEMENS高频全自动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机,常规行双侧乳腺轴位、侧位或斜位摄片,必要时还可以使用特殊方法,如切线位或病灶局部加压法,迫使其周围组织移开或进行放大摄影,以显示病灶细微结构。

2 结果

2.1 乳腺内肿块48例,斑片致密影10例,钙化38例,毛刺征30例,导管征6例,厚皮征8例,乳腺内见增多、增粗、迂曲的异常血管15例。

2.3 病理类型:浸润性导管癌31例,黏液腺癌4例,髓样癌10例,浸润性小叶癌9例,非浸润性导管癌6例。

3 讨论

全自动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动态范围宽,对比分辨率高,能对图像进行多种变换,可分辨软组织间极小差别的结构密度,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3]。

一 本组60病例乳腺癌的钼靶X线表现:

3.1 肿块:乳腺内肿块是乳腺癌最常见的X线征象[4],肿块多位于乳房的外上象限(22例),其次为内上象限(13例)、乳房上部(7例)、中央区(5例),乳房下部(1例)。肿块形态不规则, 边缘毛糙,浸润性生长,周边凹凸不平,形成深浅不等、形状不规则的分叶状肿块、毛刺肿块等。分叶肿块是由于肿瘤多中心生长,肿瘤增长的不平衡,肿瘤周围组织的影响等因素造成的。毛刺肿块是以肿块为中心向周围呈放射状、蟹足状分布的条索样致密影。根据毛刺的病理组织结构不同,可分为:癌组织浸润毛刺、导管型、血管型、淋巴管型、悬韧带型毛刺。肿块的“毛刺征”对于乳腺癌的影像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本组乳腺癌中10例病灶表现为斑片状致密影,边缘模糊,无明确边界,在病灶的中央部分比较致密,向外逐渐变淡, 呈磨玻璃样密度影。磨玻璃影是大量炎性细胞、水肿和癌组织破坏所致。所以观察肿块边界对区别肿块良恶性有重要意义。乳腺癌肿块的密度多较高,是由于癌组织内出血、钙化、含铁血黄素沉积、纤维组织增生等因素所致。良性病变多为低或等密度,多与正常腺体密度相似[5]。

3.2 钙化:是诊断乳腺癌的直接征象。乳腺癌多伴有钙化,钙化可见于肿块内或外,或内外都有,密度一般致密或较淡,钙化为均匀一致的微小钙化,恶性钙化[6]的形态多为星针尖状、小叉状、细沙状、细线状、不规则状、团簇状钙化灶。良性钙化多较粗大,呈圆点形、团球状、条状、双轨状。大片密集或成簇的钙化恶性多见,散在稀疏或粗大钙化良性多见。大多数恶性钙化的数目多,每平方厘米内可达10~20枚或20枚以上;良性钙化的数目一般较少,多数在10枚以下;但对于没有肿块,只见少数钙化灶患者,需要随诊观察,三到六个月内钙化灶有明显增加,常提示乳腺癌的可能,最易出现在导管原位癌和I级浸润性导管癌、黏液腺癌中,在实践工作中我们应该注意。

3.3 本组乳腺癌中8例出现了厚皮征,恶性厚皮征:是肿瘤经浅筋膜浅层及皮下脂肪层侵犯皮肤,或血供增加、静脉淤血及淋巴回流障碍造成皮肤局限性增厚、回缩,纤维收缩牵拉皮肤所致(即酒窝征),钼靶X线表现为肿块与凹陷中心有一纤维索条影连接(需要切线位摄影)。本组6例出现了导管征,即导管扩张,钼靶X线表现为乳头下乳导管增粗、密度增高,管径大于0.5厘米,正常导管不显示。其中导管粘连3例,肿块与导管形成癌桥合并钙化2例,导管融合形成柱状1例。[5]

4 与其他影像检查方法的比较:

4.1 与CT检查的比较:CT的密度分辨率高及横断面薄层扫描,可发现较小的病变,可清楚显示病灶形态、内部结构及边缘情况,还可以通过病灶增强确定病灶的性质,从而提高了对乳腺癌的诊断率。但因辐射剂量大,检查费用高,且对比剂有毒副反应,不适合对乳腺疾病的初诊检查,只能作为一种辅助的检查手段。

4.2 与MRI的比较:MRI是检查乳腺病变的高敏感的方法,尤其是MRI增强检查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有较好价值,但由于其检查时间长、费用高及显示钙化差等因素,还不能成为乳腺疾病的常规检查方法。

4.3 与超声的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可通过频谱分析乳腺肿块内血管数目、血流速度和血管收缩速度的峰值大小等,以鉴别乳腺囊性和实性病变,但超声很难发现较小的病灶和微小的钙化。只能作为一种辅助的检查方法。

随着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乳腺癌极为重要。本文对60例乳腺癌的钼靶X线的表现,进行分析,共同学习和探讨,以提高影像工作者对乳腺癌的认识,从而能够对乳腺癌作出正确的诊断。尽管超声、CT、MRI对乳腺癌诊断技术进展迅速,但乳腺钼靶X线检查仍是乳腺癌简便、易行、费用低且较为可靠的检查手段,目前证实钼靶X线摄影是乳腺癌进行普查的唯一的影像学检查方法[2]。

参考文献

[1] 吴祥德,董守义.乳腺疾病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34~242

[2] 石木兰.对乳腺影像诊断的意见[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11(36):965~966.

[3] 蔡丰,张涛,郭章留,等.数字乳腺X线机与传统乳腺X线机的临床应用对比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36(11):981~984.

[4] 李坚,陈正挺等乳腺癌X线征象78例分析[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2,36(3):293~295.

[5] 杜红文,张蕴。乳腺疾病影像诊断学[M]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51.

[6] 顾雅佳,周康荣,陈彤箴,等.乳腺癌的X线表现及病理基础[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37(5):439~443.

DR乳腺摄影的应用体会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9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做DR乳腺摄影检查患者500例,均为女性。年龄20~70岁,平均45岁。使用意大利生产的Giotto image MD数字化乳腺摄影机、柯达9800激光打印机。每位受检者常规行内外斜位(MLO位)及轴位(CC位),必要时加照侧位或点压放大摄影。

1.2 方法

体位CC位:患者站立于摄影台前,肩膀放松,双下肢自然下垂,头转对侧,将机架置于合适高度(乳房下角),被检测乳房置于接受器托盘中间,患者上身前倾,胸部紧贴托盘边缘,技师用手将被检测乳房往外拉并压平乳腺组织进行缓慢压迫。MLO位:角度45°~55°,患者侧斜站立于机架旁,被检测上臂张开伸直置于托盘上缘,腋窝置于托盘内上角,胸大肌紧贴于托盘上,头转向被检测,技师用手将被检测乳房向上向外牵拉置于托盘中间,抚平乳腺组织,压迫板经胸骨前进行缓慢压迫。乳房下角的腹部软组织或皮肤皱褶都要被展开,乳头要呈切线位。常规采用全自动曝光条件,如是假体采用设定的假体条件。

2 结果

500例中,495例压迫适中,图像清晰,485例摆位准确,全部乳腺组织清晰显示,乳头呈切线位,斜位胸大肌清晰显示。总合格率97%(495/500)。

3 讨论

检查前以积极友善的态度为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以缓解患者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从而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先询问患者哪里不舒服,有没有触摸到异常肿块,发现时间有多长,然后做简单的触诊,如触摸到肿块,投照时有针对性把肿块包括在投照视野内;要告知患者乳房摄影必须对乳房进行适当的压迫,并告知其压迫的目的。适当压迫的目的是使乳腺组织厚薄均匀减少重叠,病灶易于充分显示,从而取得高清晰高质量的影像效果,同时减少照射剂量。患者了解了压迫的目的就会提高耐受性更好地配合检查,对于较敏感的患者嘱其月经干净后来检查。

合理的体位能较好地显示乳房组织和乳房后间隙[2]。本组500例中有485例摆位准确,15例摆位不当,其中有5例是CC位未能包全乳腺后方靠胸壁组织,主要是患者较瘦乳房小且致密,很难把乳房拉出,所以对于那些乳房较小的患者投照CC位时,技师要一手尽量把乳房往外拉,然后固定住,另一只手支撑住患者背部,以防其向后倾斜,让其贴紧托盘边缘,缓慢进行压迫,使尽可能多的乳腺组织成像;5例是同侧肩膀遮住乳腺影,所以摄影前要嘱患者双肩膀放松并外旋。有2例是下颌骨未转开而遮挡乳腺组织;还有3例是乳头被埋在乳腺组织内。乳房较大者或者乳房不规则者不容易把乳头拉出,导致乳头被埋在乳房组织里。在压迫前要把乳房摊平,把乳头拉出,以乳头所在平面进行压迫,才不致乳头被压进乳腺组织。MLO位的角度一般45°,对于那些矮胖的患者采用约40°角,而对于那些高瘦要适当加大角度(50°~65°),越瘦角度越加大,才能包全乳腺内下方组织。压迫原则是患者皮肤有紧绷感而不甚痛为宜,一般压迫到机器发出“嘀”声响为止,而对那些乳房疼痛或较敏感的患者酌情减少压迫力度。本组5例压迫不理想,其中1例患者是因为乳房疼痛明显,1例是由于较敏感不耐受压迫,3例是因为假体较大较滑,不能按正常的力度压迫,导致图像清晰度欠佳。

对于有些病灶MLO位显示而CC位未显示或显示不全,要加照侧位;对那些摸得到而常规位显示不太清楚加点压或点压放大摄影,点压放大摄影能使病灶边缘显示更清晰,钙化点更明显。点压放大是使用微焦点特别小的压迫板和放大平台,对常规图像所显示可疑区域进行摄影并放大的技术,微焦点使得X线散射减少,局部压迫使兴趣区乳腺组织变薄更甚,充分而有效利用数字图像的像素矩阵,使图像质量进一步提高,显示微小病变更加清晰[3]。

摘要:目的:探讨DR乳腺摄影的规范化操作,以提高DR乳腺图像质量。方法:总结500例患者DR乳腺摄影的常规体位(CC位和MLO位),并对部分影像质量不满意的图像进行分析,找出原因,提出规范化的操作方法和技巧。结果:500例中,495例压迫适中,图像清晰,485例摆位准确,全部乳腺组织清晰显示,乳头呈切线位,斜位胸大肌清晰显示。总合格率97%(495/500)。结论:正确的摆位和适当的压迫是提高乳腺摄影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数字化乳腺摄影,体位,压迫

参考文献

[1]鲍润贤.中华影像医学(乳腺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7.

[2]王艳平,韩英,韦晓燕.乳腺CR摄影的质量控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25(11):2142-2143.

乳腺摄影 篇6

关键词:乳腺肿瘤,钼靶摄片,超声,诊断

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发病率逐年上升, 且趋年轻化, 严重危害女性身心健康[1]。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乳腺癌死亡率、改善预后的关键。临床上诊断乳腺癌最简便、有效的方法主要有X线钼靶摄片、超声检查[2]。随着社会的进步, 技术日新月异, 全数字化乳腺摄影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广泛应用明显提高了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 但是鉴于亚洲女性乳腺较为致密的特点, 不管是钼靶还是超声都不能单独作为诊断乳腺癌的手段, 两者各有优势, 应互相补充。本研究旨在探讨两种检查方法单独及联合应用的临床效果, 为乳腺癌患者的诊断探寻合理方法,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5年3月—2011年12月的乳腺癌患者共48例, 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及病理学检查确诊为乳腺癌, 所有病例均为女性, 年龄22~75岁, 平均50.6岁。

1.2 方法

48例患者随机分为钼靶检查组21例, 超声检查组16例, 钼靶与超声联合检查组11例。

1.2.1 乳腺X线检查方法

采用GE Healthcare乳腺钼靶专用机, 常规取轴位、斜位摄影, 必要时加侧位。乳腺癌标准[3]:主要征象为呈不规则肿块、分叶状肿块及肿块伴钙化、边缘模糊、高密度影、毛刺、晕环。次要征象:局部皮肤改变、结构紊乱、肿块周围血管增粗、淋巴结显示。直接征象≥2项, 或有1项直接征象同时有2项次要征象则诊断为乳腺癌。X线钼靶表现为肿块11例, 致密影6例, 浸润8例, 毛刺9例, 恶性钙化15例, 皮肤增厚3例, 局限凹陷9例, 结构紊乱14例, 血运增加5例, 淋巴结显示18例。超声检查方法及诊断标准:采用PHILIPs EnVisor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超声组表现为不规则团块16例, 分叶状8例, 内部强回声11例, 实质性弱回声13例, 后方回声减弱9例, 浸润生长5例, 无包膜13例, 淋巴结显示8例, 纵横径比>7:39。乳腺癌的标准[4]:形态为不规则团块、分叶状、实质性弱回声、后方回声减弱、无包膜、浸润性生长、内部强回声、肿块后方回声衰减、淋巴结显示, 浅筋膜浅层连续性中断、血流紊乱、纵横径比值>0.7。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超声与钼靶检查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38, P>0.05) ;二者联合应用后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与钼靶检查的准确性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36, P<0.05) , 与超声检查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11, P<0.05, 见表1) 。

3 讨论

3.1 钼靶对乳腺癌检查的特点

乳腺癌在钼靶上的常见征象有肿块、恶性钙化、结构扭曲。首先乳腺癌可以表现为小结节影, 边缘多不规则, 可呈毛刺状及浸润状, 可以有深分叶, 部分也可以表现为外形规则、边缘清晰的肿块。其次钙化的出现是由于病灶中心细胞坏死溶解, 磷酸钙盐沉积所致。钙化主要表现为簇状分布的微小钙化灶, 形态呈针尖样、泥沙样、小杆状及小叉状, 这些钙化灶可单独或混合存在。从乳腺的病灶整体来观察的情况, 钼靶检查了整个乳腺, 在钼靶片上乳腺癌一些微小的特征性表现, 如毛刺征和成簇细小的钙化, 均能显示, 不易漏诊。特别是对于乳腺癌的高发人群, 中、老年患者乳腺己部分退化但内脂肪较多, 钼靶片上对比良好, 显示清晰[5]。但钼靶对乳腺癌检查仍有其自身的缺点: (1) 图像对病灶的内部情况显示欠佳, 对囊实性病灶鉴别较差。 (2) 亚洲女性的乳腺大都相对致密, 体积较小, 对于这些腺体致密的女性来说, 部分病灶容易被附近高密度腺体组织掩盖而不显影。 (3) 钼靶X线具有辐射性, 对孕妇及育龄期妇女一般不作为首选。

3.2 超声对乳腺癌检查的特点

超声是利用不同组织的声阻抗差异形成的微小界面来成像, 具有良好的浅表器官穿透力和组织分辨率, 与受检腺体类型及厚度无关, 腺体内的异常回声区可以清楚地显示。乳腺癌大多具有以下特点:肿块形态不规则, 呈毛刺状或伪足样改变;边界毛糙不清;多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恶性肿块伴钙化, 且沙粒样微钙化多见, 其钙化后方多无声影;后方回声衰减多见;纵横比≥1者居多;腋窝淋巴结转移肿大且结构紊乱[6,7,8]。以上特点出现时应高度怀疑恶性病灶。对于血流分布特征来说, 因为血流信号检测的影响因素较多, 所以声像图特征诊断乳腺癌相对更重要。同样, 超声检查乳腺癌也存在缺点: (1) 超声对致密腺体的检查以及对人体无损伤性是钼靶片无法比拟的, 但对一些体积较小、回声改变不明显的病灶边缘细微分辨力差, 对无明显肿块的乳腺癌易漏诊。 (2) 对病灶的定性诊断往往不如典型的数字乳腺钼靶准确, 假阳性率较高。 (3) 对仅以恶性钙化灶为惟一阳性体征的乳腺癌容易漏诊。 (4) 超声无法分清乳腺肿瘤良恶性肿块, 在超声成像中良恶性肿瘤同样存在重叠[9], 使得乳腺癌患者肿块不明显者易漏检。

钼靶对于密度相差不显著的乳腺腺体软组织来说, 其组织分辨率很低, 小而扁平的乳房、乳腺切除术后、位于乳腺边缘、位置靠近胸壁的患者, 其病灶则不易被钼靶检查到。而超声检查能清楚显示乳腺病灶范围、病灶周边、纵横比、内部回声及内部血流分布等[3]。钼靶、超声从不同侧面反映病灶的病理特性, 具有良好的诊断互补性。美国哥伦比亚教会医疗中心检查分析了11 130例乳腺无症状的患者, 发现钼靶对乳腺癌的诊断敏感性为77.6%, 而超声为75.3%, 两者无显著性差异, 而两者联合的诊断敏感性为97%, 显著高于单一的检查方法。在我国, 近几年有多个研究亦表明钼靶与超声联合可大大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 而两者单一检查的诊断率并无明显差别[7,8,10]。当前研究一致认为钼靶和超声都是乳腺最基本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也是诊断乳腺癌的有效方法, 两者各有优势和缺陷, 联合应用大大提高了乳腺癌的检出率, 对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陈蓉, 龚水根, 张伟国.乳腺癌分子水平的影像学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2003, 26 (2) :89.

[2]贺延莉, 靳二虎.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进展[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08, 31 (4) :235.

[3]朱庆莉, 姜玉新, 孙强, 等.乳腺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的多因素分析[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6, 15 (2) :109.

[4]赵子杰.实用乳腺超声波:技术、判读、鉴别诊断[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6:30-120.

[5]Vlastos G, Verkooijen HM.Minimally invasive approache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early-stage breast cancer[J].Onologist, 2007, 12 (1) :1.

[6]徐光中, 李凯.3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作用[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09, 30 (3) :293-297.

[7]夏德新, 杨小庆.钼钯X线微钙化对乳腺触诊阴性的乳腺癌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9, 25 (9) :1584-1587.

[8]邵婉仪, 时伟峰, 刘颖.全数字化乳腺X线立体定位活检技术对早期乳腺癌诊断及治疗的指导意义[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9, 25 (12) :1810-1813.

[9]张启波, 于国放, 王兆信.钼靶摄影和高频超声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7, 23 (7) :957.

乳腺摄影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筛选2012 年1 月—2014 年12 月我院行乳腺钼靶X线诊断者106 例为研究对象, 均为女性;年龄28 岁~73 岁, 平均年龄 (51.2±10.4) 岁;健康查体25 例, 门诊病例81 例。

1.2 临床资料大部分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 部分患者触及乳房肿块, 胀痛、乳头溢液等就诊, 临床未触及肿物21 例, 其中2 例有乳头溢血, 伴或不伴乳头内陷或经前期疼痛、放射性疼痛。

1.3仪器设备使用SIEMENS乳腺机MANMMOMAT Novation DR, 患者取站立位, 对投照体位适当调整, 双侧乳腺行常规头尾位 (CC) 及内外斜位 (MLO) 检查。由2 名经验丰富的主治医师进行阅片, 观察肿物形态、大小、密度、边界、钙化、血管增粗增多、肿块结构扭曲以及皮肤增厚等方面, 将钼靶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

1.4 诊断标准依据美国放射学会 (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 ACR) 修订的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 (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BI-RADS) (4 版) 分级评估标准, 0 级:需结合影像学其他检查 (超声、磁共振成像、局部加压摄影及放大摄影) 结果进一步评估。1 级:检查结果为阴性;乳腺钼靶X线影像未检出异常, 双乳外形对称, 结构无扭曲, 未检出肿块及可疑钙化。2 级:考虑为良性病变。3 级:良性病变可能, 建议定期复查;若短期随访 (6 个月< 随访时间<1 年) , 病变稳定或病灶缩小, 良性可能性较高, 则证实分级判断;该级别恶变的可能性<2%。4 级:可疑异常, 建议活检进一步证实。病变无乳腺癌特异性形态学改变, 但具有确切恶性可能性, 平均恶性病变危险性约35%, 并根据影像结果再分为3 个亚型:4A亚级为低度恶变, 需组织活检;4B亚级为中度恶变, 常为不典型性纤维腺瘤或脂肪坏死;4C亚级为高度恶变, 不典型, 影像学检出实性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 或新近出现多形性成簇钙化, 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常为恶性。5 级:高度怀疑为恶性病变, 相关检查提示恶变可能性≥95%。6 级:经组织病理学活检确诊为恶性病变, 但未评估治疗后的影像学表现, 或经影像学评估新辅助化疗对恶性病变的疗效[2]。

2 结果

本组106 患者经病理或随访证实BI-RADS评分4 级及以上恶性病变31 例, 良性病变75 例。其中经乳腺钼靶X摄影诊断为恶性病变34 例, 误诊3 例, 准确率约为91.2%, 包括浸润性导管癌18 例, 腺癌7 例, 浸润性小叶癌5 例, 髓样癌2 例, 黏液腺癌2 例。良性病变72 例, 其中乳腺增生结节39 例, 纤维腺瘤25 例, 导管内乳头状瘤4 例, 囊肿2 例, 脂肪瘤2 例, 准确率约为96.0%。

乳腺钼靶X摄影分级结果为2 级15 例 (14.2%) ;3 级41 例 (38.7%) ;4 级36 例 (34.0%) , 其中4A亚级为8 例, 4B亚级为21 例, 4C亚级为7 例;5 级14 例 (13.2%) 。

其中乳腺钼靶X摄影诊断为恶性病变34 例中, 23 例出现分叶状肿块、毛刺征, 大部分病灶边缘模糊。16 例出现泥沙样、成簇微小钙化, 4 例不规则钙化, 2 例可疑微小钙化。6 例伴结构扭曲, 结合病理活检明确诊断。其中4 例呈现致密型腺体, 未见确切肿块形成。

3 讨论

目前, 检出乳腺早期肿瘤的惟一有效方法是钼靶X线摄影[3]。乳腺钼靶普查在国外已大规模开展, 大幅度提高了乳腺癌早期诊断率, 乳腺可触及的病灶, 不易触及的深部乳后区病灶及未形成肿块的早期病变该检查均能较好地显示。阅片时应仔细观察病变形态、密度、边缘、钙化、血管增粗增多、结构扭曲、局部皮肤增厚等方面, 密切结合临床病史及触诊, 以较准确地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4,5]。

良性病变多显示为圆形、类圆形或浅分叶状肿块, 边缘多光滑、清晰锐利, 较少见毛刺征, 周围乳腺组织未见异常密度, 或因肿块周围脂肪组织受压而出现的均匀细环状晕征。而恶性占位形态多不规则, 呈深分叶或不规则形肿块, 边缘不光滑并常见毛刺形成, 多呈棘状、尖角状、伪足状或放射状[6], 浸润性导管癌肿块常见边缘多结节征象。

文献报道病理上60%~85%的乳腺癌可出现钙化, 钙化出现率约为30%~50%[7], 一般认为钙化与肿瘤细胞变性坏死后, 局部区域钙盐沉积以及与瘤体自身分泌钙质有关。有学者强调指出, 泥沙样、簇样细微钙化是早期乳腺癌很重要的诊断依据, 甚至可作为影像学诊断早期乳腺癌惟一的恶性征象[8], 而且对术前定位、手术病理切片的标记及治疗复查均有很重要的价值。良性钙化多出现在乳腺间质内, 诸如脂肪、纤维组织、血管等, 而较少出现在乳腺实质内。而恶性钙化则多出现在癌细胞变性坏死区, 多出现于乳腺实质内以及病灶周边的坏死碎屑内[9], 常为泥沙样、断针样、不规则粒状, 而细沙样或针尖样钙化对微小乳腺癌的诊断有较大价值[10]。良性钙化通常较规则, 呈块状、环状、斑点状等, 一般较圆、散、粗;恶性病变钙化点通常密度越高、数目较多。

乳腺癌可出现血管数量增多, 管径增粗, 呈毛刺状、放射状改变, 粗大引流血管影可出现于部分病变内。同时, 腺体结构紊乱, 导管扩张增粗, 腋窝淋巴结增大等常出现于乳腺恶性病变。而良性病变血管、导管结构大部分为正常表现。

此外, 应注意女性年龄、腺体类型与检查方法的选择性相关。在理论上,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致密型乳腺更有优势, 而钼靶比较适合发现脂肪型乳腺的病变。年龄是影响乳腺密度的重要因素, 年轻女性的致密型乳腺比例高, 而≥50 岁患者的腺体密度降低, 更有利于钼靶检出病灶。

综上所述, 对乳腺钼靶X线片, 应综合性分析病变密度、形态、边缘、钙化, 并同时观察血管、导管、腺体结构、腋窝淋巴结转移等X线征象。钼靶X线摄影检查对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是目前乳腺病变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姜志红, 赵小华.CT钼靶X线对乳腺癌早期发现的价值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 2014, 29 (7) :820-822.

[2]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3rd ed[M].Reston: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 1998:1-90.

[3]蒋国元, 申霞.遵义市3 107名妇女首次乳腺钼靶筛查结果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2, 37 (3) , 240-244.

[4]BERG W A, BIUME J D, CORMACK J B, et al.Combined screening with ultrasound and mammography vs mammography alone in women at elevated risk of breast cancer[J].JAMA, 2008, 299 (18) :2151-2163.

[5]MCCAVERT M, O'DONNELL M E, AROORI S, et al.Ultrasound is a useful adjunct to mammography in the assessment of breast tumours in all patients[J].Int J Clin Pract, 2009, 63 (11) :1589-1594.

[6]李雪梅, 陈颢.乳腺癌与良性病变钼靶X线表现的比较[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08, 42 (2) :188-190.

[7]徐开野.乳腺疾病影像诊断与治疗[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1996:94.

[8]何子元, 火树尧, 徐开野.早期乳腺癌X线表现[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1, 20 (1) :11.

[9]喻迎星, 许茂盛, 郑美君.乳腺钙化的X线特征及诊断乳腺疾病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2, 10 (5) :354-356.

全数字乳腺X线摄影质量控制 篇8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及环境因素的变化, 乳腺CA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且明显年轻化趋势, 位列女性恶性肿瘤第2位, 个别城市已跃居首位[1], 被称为红颜杀手, 是中国妇女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而乳腺钼靶对微小钙化的高敏感性使其成为当今乳腺CA筛查的首选[2,3]。高质量的乳腺摄影图像对早发现、早诊断有重要意义, 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本文通过对1 607例乳腺摄影图像质量的分析总结, 规范操作, 优化体位, 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有效降低了漏诊误诊率。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1 607例受检者, 年龄15~91岁, 男性14例, 使用意大利GIOTTO数字乳腺机, 采用双侧乳腺头尾 (CC) 位和内外斜 (MLO) 位。必要时采用乳沟位、点压放大位、侧位等附加体位。根据美国放射学院 (ACR) 乳腺摄影质量保证委员会制定的乳腺摄影质量标准法规 (mammography quality standards act MQST) 标准[4], 由2位资深乳腺诊断医师在同一乳腺钼靶工作站独立观察评分。

2 结果

1 607例受检者中, 甲级片占95.83%, 非甲级片 (67例占4.17%, 废片率为0, 32例通过附加体位提高了检出率。非甲级片产生的原因有:肩部软组织、下巴、对侧乳房、手指遮挡18例 (26.86%) ;有皮肤皱褶13例 (19.40%) , 3例合并肩部软组织影;乳头未呈切线位7例 (10.44%) ;CC位未完整显示内侧缘或MLO位外侧腺体组织显示不充分20例 (29.85%) ;病变靠胸壁和腋下肿物遗漏12例 (17.91%) 。前三者通过重拍基本能较好改正, 后二者通过附加体位明显提高了检出率。使用附加体位效果比较结果见表1。

注:其中有6例同时使用2种附加体位, 3例同时使用3种附加体位

从表1中可以看出, 32例使用附加体位的受检者结合病史、触诊合理选择某种附加体位后成功显示病灶的有26例 (81.25%) , 其中23例仅用一种附加体位, 3例为多角度观察病灶, 选用2种体位, 2种体位均显示病灶。6例 (18.75%) 附加体位效果欠佳的受检者包括3例病灶紧贴胸壁, 位置偏高S+M位有遗漏;1例乳腺内侧深部纵形肿块CV位病灶未完全显示;2例病灶较小且偏胸外侧壁, 活动度较大, ML/LM位未能完全压迫到。该6例单一附加体位失败, 改用其他1~2种附加体位后, 除乳腺内侧深部纵形肿块仍未得到良好显示外均得到弥补。附加体位总满意率达96.87%, 为临床提供了更可靠的诊断依据。

3 讨论

尽管数字乳腺摄影选用全自动曝光获取图像, 几乎杜绝了因曝光条件不适宜而产生的废片, 但要获得高质量、符合诊断要求的影像, 还是离不开精心的体位设计和摆位技巧[5]。因此, 我们针对影响图像质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采取应对措施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3.1 拍摄体位与影像质量

拍摄CC位时, 技师站立于受检者受检侧乳房内侧, 嘱其肩部放松, 用双手牵拉法将乳腺组织远离胸壁置于采集板探测器中心, 乳头呈轴位后调节压迫器, 同时拉出外侧皮肤皱褶。拍摄MLO位时, 采集板与水平面呈30~60°平行同侧胸大肌, 成像侧肩部放松肱骨内旋, 置于托盘拐角处, 技师位于受检者内侧, 运用向上向外组合手法, 使乳腺组织离开胸壁, 乳头呈轴位后, 调节压迫器, 同时拉出腹壁下的皮肤皱褶。

本组资料中由于摆位造成非甲级片的原因分析如下:

(1) 乳头因采集板高度不适宜, 造成上翘 (采集板高度太低, 需上抬采集板) 、下垂 (与前相反) 或与组织重叠。MLO位上多见的乳头与腺体重叠多伴有乳腺后部内侧的遗漏, 此时要使胸壁后外侧缘与采集板之间无缝隙, 压迫板经过胸骨后, 向内旋转受检者身体, 使患者正对机架。

(2) CC位乳腺内侧缘显示不充分, 乳房后脂肪间隙未充分显示, 是因被检者内侧胸壁未充分与采集板紧密接触所致;同时, 乳腺牵拉不够, 应运用双合手法将乳腺组织尽量向前牵拉。

(3) MLO位因采集板高度太低或胸大肌太紧张引起前份胸大肌显示过少, 边缘凹陷, 呈三角形或与胶片平行, 腋下组织包括较少, 腋窝淋巴结遗漏;显示过多是因为采集板位置太高, 常伴有乳腺下垂、下部腺体组织遗漏, 可以通过调节采集板高度和与患者的良好沟通来解决。

(4) 影像上存在项链、头发、膏药、饰品、痣、肩部软组织影、下巴、对侧乳房影、手指、皮肤皱褶等伪影, 这要求我们在检查前仔细观察, 去除体表的异物, 有痣的要在申请单上做好标志, 并与医师及时沟通。检查过程中要与患者良好地互动, 说明配合内容, 解释压迫制动的重要性, 争取最短时间内曝光, 须摆位细致, 去除一切产生伪影的可能因素。

3.2 乳腺压迫与影像质量

乳腺摄影的剂量随乳腺厚度的增加而增加[6]。要正确地压迫, 降低乳腺厚度, 减少乳腺与采集板的距离, 有效固定乳腺, 减少运动模糊, 避免乳腺组织重叠, 使组织曝光更加均匀, 减少曝光剂量, 提高分辨率和对比度。2007年,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将乳腺组织的权重因子由原来的0.05提升到0.12[7]。如何在低剂量辐射水平下获得高质量影像压迫显得尤为重要。有资料显示, 在患者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压迫器每下压1 cm, 剂量下降14%, 对比度增加7%[8]。而对于一些痛阈过低、紧张、胸大肌较厚或有创伤临床急需检查者, 可在告知压迫必要性后对不能加大压力者采取制动后屏气曝光。

3.3 附加体位与影像质量

(1) 点压 (S) 位是较常用的附加体位。当临床体征阳性, 而钼靶检查阴性时, 可以通过定点压迫进一步提高乳腺组织的分离程度, 使兴趣区域内正常与异常组织结构区分。点压摄影位置灵活多变, 轴、侧、斜均可。有文献报道, 点压摄片的诊断准确率 (86.76%) 高于常规摄影 (63.24%) , 漏诊误诊率 (4.41%) 低于常规摄影 (14.70%) [9]。从中不难看出, 点压是一种良好的检查手段。

(2) 点压放大 (S+M) 位:由点压摄影结合小焦点放大摄影, 提高了乳腺细节的分辨率, 对病变的边缘和其他结构特征是否存在钙化, 钙化的数目、形态、分布能更清晰地显示, 可以发现常规体位不易发现的病变, 但受检者曝光时间相对较长, 大大提高了辐射剂量。

(3) 90°侧 (ML/LM) 位:在常规体位中, 仅一个体位上有异常时需要通过加摄90°侧位区分病变是否真实存在, 确定是伪影、组织重叠影还是病变, 并与标准体位结合呈三角形确定病变位置。如果90°侧位病变位置相对乳头位置上升或比MLO位高, 则病变位于乳腺内侧;位置无明显改变则位于中间;如果90°侧位病变位置相对乳头位置下降或比MLO位低, 则病变位于乳腺外侧。90°侧位是最常用的附加体位。

(4) 乳沟 (CV) 位:对于乳腺内侧深部的病变, 常规体位容易造成漏诊。这时需加摄乳沟位, 同时压迫双侧乳房内侧缘, 位于采集板中间位置的是乳沟, 要注意用手动曝光。

(5) 切线 (TAN) 位:致密型乳腺或丰富腺体遮盖中的肿块由于病灶密度与周围组织相仿, 若缺乏其他伴随症状时, 病灶难以观察, 切线位正好可以解决此问题。拍摄时, 要尽量将病变位置旋转到组织最薄、遮挡最少的地方, 在皮下脂肪的衬托下, 可以清晰显示肿块的形态、边缘、密度、有无钙化, 有利于判断肿块性质。

(6) 夸大头尾 (XCCC) 位:对于乳腺组织偏外侧病灶触诊阳性, 常规CC位阴性或显示不完全者, XCCC位可显示大部分腋尾部乳腺外侧深部的病变。

(7) 腋尾 (AT) 位:对于腋下肿物触诊阳性, 常规MLO位未显示或显示不完全, 或乳内已明确有肿物, 观察腋尾部、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是一个重要补充位置。

附加体位并非固定单一存在, 如AT+S、TAN+M、ML/LM+TAN、CV+LM等, 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

3.4 其他因素与影像质量

(1) 由于乳腺密度随月经周期雌激素水平的不同而产生变化, 经后一周激素水平降至较低水平, 此时受检者乳房受激素影响较少, 一方面, 乳腺密度明显减低, 另一方面, 受检者对压迫的承受能力进一步加强, 可以使组织结构充分展开, 减少漏诊、误诊。

(2) 技师与受检者的良好沟通会直接影响影像质量。检查前须向受检者说明检查方法, 解释压迫会引起的不适、每次压迫的时间, 告知压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缓解受检者的紧张情绪, 取得受检者的积极配合, 降低加压困难。

(3) 平板探测器是数字乳腺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环境要求很高。为了延长平板探测器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宜把机房温度限定在20~30℃, 湿度控制在30%~70%, 并做好每日的一级护理, 每年请有资质的机构对乳腺机做一次性能检测, 保证乳腺设备性能的良好, 以获得高质量的影像。

4 结语

高质量的乳腺摄影照片可以有效提高乳腺CA的检出率, 大大提高乳腺CA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因此, 在摄影过程中要重视每一个环节, 规范投照体位, 正确乳房施压, 选择合理的附加体位, 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 保持优质的维护保养, 有效避免非甲级片率的产生, 更好地为患者健康服务。

摘要:目的:通过对乳腺摄影图像质量的分析总结, 规范操作方法, 优化图像质量。方法:分析1 607例受检者全数字化乳腺摄影常规和附加体位影像的图像质量, 并对投照技术要点进行相关总结分析。结果:1 607例受检者中, 甲级片占95.83%, 非甲级片占4.17%。非甲级片大部分重拍可改正, 32例病变通过胸壁和腋下附加体位得以弥补。结论:优化体位设计, 必要时附加体位, 可提供高质量的图像, 提高乳腺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降低漏诊率。

关键词:乳腺X线摄影,质量控制,数字化

参考文献

[1]陈素明, 郭一, 巴蕾.乳腺钼靶X线检查4例乳腺癌误诊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学, 2009, 17 (5) :397-398.

[2]尚涛, 曹军.利用压力和摄影手法提高X线乳腺摄影质量[J].中国民康医学, 2012, 24 (1) :44.

[3]John M L, Carl J D, Edward R H, et al.Digital mammography[J].Radio Clin North Am, 2004, 42 (6) :871-884.

[4]燕树林.乳腺X线摄影与质量控制[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167-187.

[5]王慧华.数字乳腺钼靶X线摄影的摆位对图像质量的影响[J].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1, 24 (1) :67-68.

[6]宛然, 徐辉, 郭丽, 等.乳腺摄影自动曝光模式控制下DR系统、PCM系统和CR系统的比较[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0, 26 (7) :1 363-1 365.

[7]ICRP.The 2007 Recommendation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Radiological Protection[J].Ann ICRP, 2007:37 (2-4) :1-332.

[8]王艳平, 韩英, 韦晓燕.乳腺CR摄影的质量控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9, 25 (11) :216-217.

乳腺摄影 篇9

参考文献

[1]李弋, 叶兆祥, 吴涛, 等.数字乳腺断层摄影与全数字化乳腺摄影对致密型乳腺病变诊断的初步对比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 2013, 35 (1) :33-37.

上一篇:准确性的提高下一篇:极限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