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钼靶摄影技术

2024-05-28

乳腺钼靶摄影技术(精选10篇)

乳腺钼靶摄影技术 篇1

不典型乳腺癌的临床及X 线表现均缺乏特征性, 较易引起误诊。本组收集了我院近几年来19 例不典型乳腺癌患者的资料, 现对其X 线表现进行分析, 以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资料选自2003 年1 月—2011 年4月共19例不典型乳腺癌, 均为女性, 年龄31~67 岁。有7 例临床可扪及小包块或结节;9 例未扪及包块, 局部腺体增厚;5例伴乳头溢液;3例无临床症状在X 线检查时被发现。所有临床诊断, 除考虑3例为“肿块性质待定?”, 5例“乳头溢液原因待查”外, 其余11例均被误诊为良性病变。

1.2 方法

采用意大利GIOTTO乳腺钼靶机, 美国柯达公司的CR 处理系统, 柯达专用乳腺IP 板, 柯达8900 型激光打印冲洗一体机。使得乳腺片的分辨率、图像的清晰度、乳腺微小病灶的检出率大为提高。常规行头尾位 (CC位) 及双乳内外斜位 (MLO位) 摄片。

2 结果

2.1 X线结果

19例X 线表现, 7 例显示局部片状致密影, 边界不清, 3 例显示为局部结构紊乱, 2例显示局部腺体纠集, 呈星芒征, 4 例显示钙化灶, 形态不规则、分布较分散的钙化灶, 1例致密型乳腺摄片未见具体肿块及明显钙化, 2例伴腋下淋巴结肿大。有8例同时具有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表现 (见图1-6) 。

2.2 病理结果

2例为小叶浸润癌, 14 例浸润性导管癌, 3例为早期乳癌, 2 例伴淋巴结转移。

3 讨论

不典型乳腺癌征象, 影像科医生在诊断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3.1 局部结构紊乱

在X 线片上表现为乳腺小梁和腺体走行方向改变, 基质结构紊乱, 但未形成具体块影, 其形成机制其病理基础为癌细胞突破导管壁向管外周围呈浸润性生长, 引起周围组织的反应性纤维组织增生, 使脂肪和正常乳腺实质间的界面发生扭曲、紊乱。该征象被认为是X 线诊断乳腺癌的一个重要间接征象。

3.2边界不清之局灶性致密影

表现为局部致密影, 呈团片状, 边界不清, 密度不均, 中心密度较高, 有的呈结节状, 周围腺体纠集, 形似星芒状、放射状;形成原因可能是由于癌细胞沿乳腺导管扩展, 向周围间质浸润, 而引起纤维组织增生反应的结果。但若是在致密型乳腺中, 该病灶则难以显示, 很易误诊。在退化型乳腺中, 如果出现中心密度高的小灶致密影, 更应考虑到有可能是乳腺癌的早期征象。

3.3不典型钙化

典型钙化-成簇的沙砾状钙化诊断乳腺癌的特异性很高。本组4例均为不典型簇样钙化灶, 表现为泥沙样、细线样、蚯蚓状, 近5~11 枚钙化点, 分布较分散, 钙化簇的形态是不规则、多形性的, 密度较淡, 边缘模糊。认为这种形态不规则、分布较分散的钙化灶易误诊为乳腺腺病或其他良性乳腺病。对于可疑恶性病灶应建议病灶穿刺活检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3.4

致密型乳腺因腺体多量, 缺乏对比, 容易掩盖病灶, 因结合临床及乳腺彩超检查, 以免漏珍。常规做两侧乳腺摄片检查, 若发现两侧乳腺明显不对称 (术后除外) , 对于大片致密影的一侧影考虑病变隐藏。

3.5 腋下淋巴结肿大

正常人在影像学检查时常可见到腋窝淋巴结。笔者认为腋下淋巴结≥1cm, 且密度较高, 密度均匀, 为病理性肿大。在作乳腺内外侧斜位摄影时, 要保证乳腺腺体完全包括, 应尽可能多包括腋下部分, 以发现腋下有无肿大的淋巴结。当发现腋下肿大的淋巴结时, 应仔细寻找乳腺内细微病灶, 以防漏诊。

乳腺癌不典型X 线征象有小灶致密影、局部结构紊乱、不典型钙化, 当出现腋下淋巴结肿大、密度较高, 密度均匀, 即使乳腺内病灶很不典型, 均应想到乳腺癌的可能。摄影医师亲自检查患者乳腺病变、仔细阅片、全面分析以及重视腋下肿大的淋巴结, 必要时结合B 超、CT、MRI 等影像检查, 可提高诊断正确率及减少误、漏诊。

摘要:目的 探讨不典型乳腺癌的X线表现及诊断, 以进一步提高不典型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19例不典型乳腺癌均为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19例X线表现, 7例显示局部片状致密影, 边界不清, 3例显示为局部结构紊乱, 2例显示局部腺体纠集, 呈星芒征, 4例显示钙化灶, 形态不规则、分布较分散的钙化灶, 1例致密型乳腺摄片未见具体肿块及明显钙化, 2例伴腋下淋巴结肿大。结论 乳腺癌的X线表现不典型, 易引起误诊、漏珍。影像科医生阅片时, 应结合临床, 仔细阅片、全面分析, 以尽量提高诊断与病理符合率。高品质的乳腺片是诊断不典型乳腺癌的有效保证。

关键词:不典型乳腺癌,乳腺钼靶摄影,分析

参考文献

[1]周鑫.高频钼靶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分析[J].华西医学, 2010, 25 (1) :65-66.

[2]赵瑞坤, 吴巍.钼靶X线检查在乳腺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J].吉林医学, 2010, 31 (1) :88-89.

乳腺钼靶摄影技术 篇2

【关键词】 乳腺癌;钼靶X线摄影;诊断价值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部分大城市报告乳腺癌占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1]。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乳腺癌,是提高乳腺癌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全自动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以其良好的对比度及高分辨率能早期检出和诊断乳腺癌,是当今公认的早期诊断乳腺癌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2]。本组60例乳腺癌患者全部行钼靶X线摄影检查,诊断为乳腺癌55例,诊断符合率为91.7%,回顾性分析60例乳腺癌的鉬靶X线表现,以探讨钼靶X线摄影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文选取我院从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0例乳腺癌患者的钼靶X线摄影片,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60例乳腺癌患者的年龄21岁~73岁,平均年龄47岁。左侧乳腺癌38例,右侧22例,均为单侧发病。

1.2 检查方法:使用德国SIEMENS高频全自动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机,常规行双侧乳腺轴位、侧位或斜位摄片,必要时还可以使用特殊方法,如切线位或病灶局部加压法,迫使其周围组织移开或进行放大摄影,以显示病灶细微结构。

2 结果

2.1 乳腺内肿块48例,斑片致密影10例,钙化38例,毛刺征30例,导管征6例,厚皮征8例,乳腺内见增多、增粗、迂曲的异常血管15例。

2.3 病理类型:浸润性导管癌31例,黏液腺癌4例,髓样癌10例,浸润性小叶癌9例,非浸润性导管癌6例。

3 讨论

全自动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动态范围宽,对比分辨率高,能对图像进行多种变换,可分辨软组织间极小差别的结构密度,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3]。

一 本组60病例乳腺癌的钼靶X线表现:

3.1 肿块:乳腺内肿块是乳腺癌最常见的X线征象[4],肿块多位于乳房的外上象限(22例),其次为内上象限(13例)、乳房上部(7例)、中央区(5例),乳房下部(1例)。肿块形态不规则, 边缘毛糙,浸润性生长,周边凹凸不平,形成深浅不等、形状不规则的分叶状肿块、毛刺肿块等。分叶肿块是由于肿瘤多中心生长,肿瘤增长的不平衡,肿瘤周围组织的影响等因素造成的。毛刺肿块是以肿块为中心向周围呈放射状、蟹足状分布的条索样致密影。根据毛刺的病理组织结构不同,可分为:癌组织浸润毛刺、导管型、血管型、淋巴管型、悬韧带型毛刺。肿块的“毛刺征”对于乳腺癌的影像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本组乳腺癌中10例病灶表现为斑片状致密影,边缘模糊,无明确边界,在病灶的中央部分比较致密,向外逐渐变淡, 呈磨玻璃样密度影。磨玻璃影是大量炎性细胞、水肿和癌组织破坏所致。所以观察肿块边界对区别肿块良恶性有重要意义。乳腺癌肿块的密度多较高,是由于癌组织内出血、钙化、含铁血黄素沉积、纤维组织增生等因素所致。良性病变多为低或等密度,多与正常腺体密度相似[5]。

3.2 钙化:是诊断乳腺癌的直接征象。乳腺癌多伴有钙化,钙化可见于肿块内或外,或内外都有,密度一般致密或较淡,钙化为均匀一致的微小钙化,恶性钙化[6]的形态多为星针尖状、小叉状、细沙状、细线状、不规则状、团簇状钙化灶。良性钙化多较粗大,呈圆点形、团球状、条状、双轨状。大片密集或成簇的钙化恶性多见,散在稀疏或粗大钙化良性多见。大多数恶性钙化的数目多,每平方厘米内可达10~20枚或20枚以上;良性钙化的数目一般较少,多数在10枚以下;但对于没有肿块,只见少数钙化灶患者,需要随诊观察,三到六个月内钙化灶有明显增加,常提示乳腺癌的可能,最易出现在导管原位癌和I级浸润性导管癌、黏液腺癌中,在实践工作中我们应该注意。

3.3 本组乳腺癌中8例出现了厚皮征,恶性厚皮征:是肿瘤经浅筋膜浅层及皮下脂肪层侵犯皮肤,或血供增加、静脉淤血及淋巴回流障碍造成皮肤局限性增厚、回缩,纤维收缩牵拉皮肤所致(即酒窝征),钼靶X线表现为肿块与凹陷中心有一纤维索条影连接(需要切线位摄影)。本组6例出现了导管征,即导管扩张,钼靶X线表现为乳头下乳导管增粗、密度增高,管径大于0.5厘米,正常导管不显示。其中导管粘连3例,肿块与导管形成癌桥合并钙化2例,导管融合形成柱状1例。[5]

4 与其他影像检查方法的比较:

4.1 与CT检查的比较:CT的密度分辨率高及横断面薄层扫描,可发现较小的病变,可清楚显示病灶形态、内部结构及边缘情况,还可以通过病灶增强确定病灶的性质,从而提高了对乳腺癌的诊断率。但因辐射剂量大,检查费用高,且对比剂有毒副反应,不适合对乳腺疾病的初诊检查,只能作为一种辅助的检查手段。

4.2 与MRI的比较:MRI是检查乳腺病变的高敏感的方法,尤其是MRI增强检查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有较好价值,但由于其检查时间长、费用高及显示钙化差等因素,还不能成为乳腺疾病的常规检查方法。

4.3 与超声的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可通过频谱分析乳腺肿块内血管数目、血流速度和血管收缩速度的峰值大小等,以鉴别乳腺囊性和实性病变,但超声很难发现较小的病灶和微小的钙化。只能作为一种辅助的检查方法。

随着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乳腺癌极为重要。本文对60例乳腺癌的钼靶X线的表现,进行分析,共同学习和探讨,以提高影像工作者对乳腺癌的认识,从而能够对乳腺癌作出正确的诊断。尽管超声、CT、MRI对乳腺癌诊断技术进展迅速,但乳腺钼靶X线检查仍是乳腺癌简便、易行、费用低且较为可靠的检查手段,目前证实钼靶X线摄影是乳腺癌进行普查的唯一的影像学检查方法[2]。

参考文献

[1] 吴祥德,董守义.乳腺疾病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34~242

[2] 石木兰.对乳腺影像诊断的意见[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11(36):965~966.

[3] 蔡丰,张涛,郭章留,等.数字乳腺X线机与传统乳腺X线机的临床应用对比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36(11):981~984.

[4] 李坚,陈正挺等乳腺癌X线征象78例分析[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2,36(3):293~295.

[5] 杜红文,张蕴。乳腺疾病影像诊断学[M]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51.

[6] 顾雅佳,周康荣,陈彤箴,等.乳腺癌的X线表现及病理基础[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37(5):439~443.

数字化乳腺钼靶摄影技术探讨 篇3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1-12月因乳腺肿块、乳腺疼痛、乳头溢液及健康体检来我院行乳腺数字钼靶X线检查的患者212例, 患者年龄22-77岁, 平均年龄45岁。

1.2 机器设备。

采用GE Senographe DS数字化乳腺X线机 (通用公司, 美国) , 柯达DV6850打印机。

1.3 方法

1.3.1 与患者的沟通。

在检查前要跟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 包括告诉其检查过程中需要充分暴露乳房及可能产生的一些不适感, 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从而更好的配合;其次要向患者询问病史, 包括哺乳史、生育史、月经期、家族史、手术史等。

1.3.2 触诊。

触诊乳房应按逆时针方向自外上-内上-内下-外下包括乳头、腋下淋巴结, 了解肿块的大小、质地、部位、活动度及溢液的颜色等病变情况有更好的了解。

1.3.3 摄影方法。

患者取立位, 均行双侧乳腺钼靶X线检查, 常规选用全自动曝光系统控制 (AEC) , 也可手动设定曝光条件, 要依患者的年龄、发育情况而定。应用轴位 (CC) 位和内外侧斜位 (MLO) 位进行投照, 必要时加拍90°侧位 (ML) 、局部点压放大摄片或外上至内下斜位 (SIO) 等特殊体位。

1.3.4 质量控制措施。

做好患者及机器的清洁工作, 去除摄片可能造成伪影的因素, 如贴在伤口表面的纱布、皮肤表面胶带的残余污渍、乳头溢液的残留渍及乳腺导管造影的造影剂残留等, 及时擦除压迫器、扫描仪上的灰尘、皮屑、污渍等。

2 结果

212例乳腺X线检查中98.1%能符合诊断要求, 清晰显示乳腺结构 (包括皮肤、乳头、乳晕、导管、腺体、结缔组织、脂肪、血管、腋下淋巴组织等) 和病变大小、形态、部位等, 但有4例因患者乳房过于致密影响诊断或因未能把病灶包全而使乳腺片质量下降。

3 讨论

随着女性乳腺癌发病率的逐年增加, 且患者年龄倾向年轻化, 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防治乳腺癌病情发展的重要措施, 大量研究证实钼靶X线摄影检查是早期诊断乳腺癌的最常见影像学诊断方法, 而且诊断准确率较高。数字化乳腺摄影的普及, 其本身具有大的曝光宽容度和高的检测敏感度且消除了散射效应, 因此为高分辨率、高清晰度的乳腺片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条件, 但同时检查者的检查前准备与技术水平对优质乳腺片的产生影响甚大。

(1) 检查前准备。女性乳腺随月经周期变化而发生周期性变化, 选择适当的检查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检查乳腺有无肿块或结节其最佳时间是在月经来潮后1周左右, 在此时期, 乳腺变化最小而易于检查病理性变化。其次检查者在检查前要认真阅读临床申请单的内容及目的, 做好与患者的沟通工作, 消除其紧张情绪以便在检查过程中能更好的配合, 同时要询问患者的病史, 如家族史、手术史、生育史等。因为大多数乳腺疾病患者都是发现肿块就诊的, 查体可触及肿块的质地及活动度, 这方面的体征是静止的照片所感觉不到的, 触诊结果有助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 所以触诊是检查前不可或缺的一环, 能使技师对肿块大小、质地、部位、活动度及有无腋下淋巴结有初步了解, 以保证病变部位包含在投照野之内, 并且技师须将第一手感性认识记录在申请单上。

(2) 摄影体位。常规应用轴位 (CC) 和内外侧斜位 (MLO) 。轴位 (CC) 也称头尾位, 对较表浅的内、外侧病变显示较好。投照时技师须嘱患者身体稍前倾、双臂下垂、头转向对侧乳腺, 根据其身高调节暗盒高低;将患者乳房置于摄影台面正中, 乳头展开, 压迫过程中被检测乳房的同侧肩膀放松, 减少皮肤皱褶, 尽量包含胸大肌;内外侧斜位 (MLO) 是乳腺摄影中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检查体位, 可使乳腺的外上象限和腋窝下部很好地包含在片中。摆位时一般将机架调整至45°, 使暗盒和患者胸肌方向平行, 瘦高型患者可适当增加度数, 矮胖型患者可减少度数;指导患者将手放置扶手的下部, 肘部置于暗盒外下方, 乳房放松;技师托起患者乳房向上向外展开乳房, 同时保证腋窝及后外侧的乳房附件包含在摄影范围中, 乳头无下垂, 乳房下皱褶打开。当肿块位于乳房上方或下方时有时需要加90°侧位 (ML) , ML位还可与常规体位 (CC位、MLO位) 结合在术前用于钙化灶的定位;当患者乳房致密无法辨清肿块密度、边缘或钙化灶形态、数目时, 可加拍局部点压放大摄片;当病灶位于乳房内侧, 常规体位无法包全病灶时可加拍外上至内下斜位 (SIO) 。

(3) 压迫技术。因乳房的形态决定须对其加压, 适当的加压可减少乳房的厚度, 减少乳腺组织对X线的吸收, 减少散射线的影响, 降低运动产生的影像模糊, 提高乳腺片的清晰度, 所以技师在对乳房进行加压固定时, 在患者的可承受范围内可适当增大压力, 但是须注意触诊时疑为恶性肿瘤且肿块较大时不宜压迫过重, 避免机械压力造成肿瘤扩散。

总之, 乳腺钼靶摄影是一种无创性检查, 操作简单易行, 诊断特异性高, 可作为女性乳腺的常规检测手段。同时, 放射技术人员在检查前须认真阅读申请单, 结合触诊, 熟练掌握乳腺钼靶摄影技术, 保证图像质量, 使乳腺结构和病变充分显示, 便于临床诊断和减少漏诊、误诊。

参考文献

[1]石木兰.对乳腺影像诊断的意见[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2, 36 (11) :965-966.

[2]张静, 曾勇明, 周燕, 等.乳腺癌显示的最佳摄影位置及质量控制[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4, 5 (4) :203-205.

[3]吕辉.浅谈乳腺钼靶X线摄影[J].实用医技杂志, 2004, 11 (10) :2053.

[4]Kinsella JM, Jimenez RE, Karmali PP, et al.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imaging of breast cancer by using targeted peptide-la-beled bismuth sulfide nanoparticles[J].Angew Chem Int Ed Engl, 2011, 50 (51) :12308-12311.

[5]鲍润贤.中华影像医学 (乳腺卷)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22.

防癌于未然 ——乳腺钼靶检查 篇4

为什么赵女士年年检查,还是未能早期发现乳腺癌呢?国家中西医结合肿瘤重点学科、我院肿瘤科欧阳学农主任指出,这主要是检查方法选择不当造成的。他提醒广大妇女,乳腺癌的检查应当首选乳腺钼靶检查。

乳腺钼靶检查是一种利用X线的物理性能和人体乳房组织不同的密度,将乳房的图像投射于X胶片上进行观察的诊断方法。简便、无创、灵敏、准确,不仅能很好显示年轻女性质密型乳房或大乳腺,中老年女性的萎缩性乳腺也看得很仔细;能发现很小的早期癌肿,一般很难发现的钙化也能清晰呈现。据国内报道,其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正确率可达85%~96%。而彩超检查乳腺癌正确率为80%,手检查正确率为75%,红外线检查仅为71%。

据有关调查统计,国外女性乳腺癌患者大部分年龄在五六十岁以上,而国内女性在四五十岁就达到发病高峰。我院的统计显示,目前32岁以上乳腺疾病患者明显增多。因此,欧阳学农主任提醒,32岁以上的妇女应每年接受一次乳腺钼靶检查。如有乳腺癌家族史等高危因素,应从30岁开始接受检查。40岁以后,根据医生意见适当增加检查次数。32岁以下的年轻女性乳腺组织致密,建议超声检查。现在有被称为“黄金搭档”的检查方法,即当乳腺钼靶检查发现不能确定的问题时,配合彩超检查,能更全面地发现问题。

有些女性担忧定期的乳房X光摄影会令乳房直接暴露在X光下面,实际上,现在新型钼靶每次摄影所发射的X光剂量极其低微,它的益处远远超过轻微的风险。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在月经期及来月经前5天检查。

乳腺钙化

乳腺钼靶摄影技术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筛选2012 年1 月—2014 年12 月我院行乳腺钼靶X线诊断者106 例为研究对象, 均为女性;年龄28 岁~73 岁, 平均年龄 (51.2±10.4) 岁;健康查体25 例, 门诊病例81 例。

1.2 临床资料大部分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 部分患者触及乳房肿块, 胀痛、乳头溢液等就诊, 临床未触及肿物21 例, 其中2 例有乳头溢血, 伴或不伴乳头内陷或经前期疼痛、放射性疼痛。

1.3仪器设备使用SIEMENS乳腺机MANMMOMAT Novation DR, 患者取站立位, 对投照体位适当调整, 双侧乳腺行常规头尾位 (CC) 及内外斜位 (MLO) 检查。由2 名经验丰富的主治医师进行阅片, 观察肿物形态、大小、密度、边界、钙化、血管增粗增多、肿块结构扭曲以及皮肤增厚等方面, 将钼靶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

1.4 诊断标准依据美国放射学会 (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 ACR) 修订的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 (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BI-RADS) (4 版) 分级评估标准, 0 级:需结合影像学其他检查 (超声、磁共振成像、局部加压摄影及放大摄影) 结果进一步评估。1 级:检查结果为阴性;乳腺钼靶X线影像未检出异常, 双乳外形对称, 结构无扭曲, 未检出肿块及可疑钙化。2 级:考虑为良性病变。3 级:良性病变可能, 建议定期复查;若短期随访 (6 个月< 随访时间<1 年) , 病变稳定或病灶缩小, 良性可能性较高, 则证实分级判断;该级别恶变的可能性<2%。4 级:可疑异常, 建议活检进一步证实。病变无乳腺癌特异性形态学改变, 但具有确切恶性可能性, 平均恶性病变危险性约35%, 并根据影像结果再分为3 个亚型:4A亚级为低度恶变, 需组织活检;4B亚级为中度恶变, 常为不典型性纤维腺瘤或脂肪坏死;4C亚级为高度恶变, 不典型, 影像学检出实性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 或新近出现多形性成簇钙化, 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常为恶性。5 级:高度怀疑为恶性病变, 相关检查提示恶变可能性≥95%。6 级:经组织病理学活检确诊为恶性病变, 但未评估治疗后的影像学表现, 或经影像学评估新辅助化疗对恶性病变的疗效[2]。

2 结果

本组106 患者经病理或随访证实BI-RADS评分4 级及以上恶性病变31 例, 良性病变75 例。其中经乳腺钼靶X摄影诊断为恶性病变34 例, 误诊3 例, 准确率约为91.2%, 包括浸润性导管癌18 例, 腺癌7 例, 浸润性小叶癌5 例, 髓样癌2 例, 黏液腺癌2 例。良性病变72 例, 其中乳腺增生结节39 例, 纤维腺瘤25 例, 导管内乳头状瘤4 例, 囊肿2 例, 脂肪瘤2 例, 准确率约为96.0%。

乳腺钼靶X摄影分级结果为2 级15 例 (14.2%) ;3 级41 例 (38.7%) ;4 级36 例 (34.0%) , 其中4A亚级为8 例, 4B亚级为21 例, 4C亚级为7 例;5 级14 例 (13.2%) 。

其中乳腺钼靶X摄影诊断为恶性病变34 例中, 23 例出现分叶状肿块、毛刺征, 大部分病灶边缘模糊。16 例出现泥沙样、成簇微小钙化, 4 例不规则钙化, 2 例可疑微小钙化。6 例伴结构扭曲, 结合病理活检明确诊断。其中4 例呈现致密型腺体, 未见确切肿块形成。

3 讨论

目前, 检出乳腺早期肿瘤的惟一有效方法是钼靶X线摄影[3]。乳腺钼靶普查在国外已大规模开展, 大幅度提高了乳腺癌早期诊断率, 乳腺可触及的病灶, 不易触及的深部乳后区病灶及未形成肿块的早期病变该检查均能较好地显示。阅片时应仔细观察病变形态、密度、边缘、钙化、血管增粗增多、结构扭曲、局部皮肤增厚等方面, 密切结合临床病史及触诊, 以较准确地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4,5]。

良性病变多显示为圆形、类圆形或浅分叶状肿块, 边缘多光滑、清晰锐利, 较少见毛刺征, 周围乳腺组织未见异常密度, 或因肿块周围脂肪组织受压而出现的均匀细环状晕征。而恶性占位形态多不规则, 呈深分叶或不规则形肿块, 边缘不光滑并常见毛刺形成, 多呈棘状、尖角状、伪足状或放射状[6], 浸润性导管癌肿块常见边缘多结节征象。

文献报道病理上60%~85%的乳腺癌可出现钙化, 钙化出现率约为30%~50%[7], 一般认为钙化与肿瘤细胞变性坏死后, 局部区域钙盐沉积以及与瘤体自身分泌钙质有关。有学者强调指出, 泥沙样、簇样细微钙化是早期乳腺癌很重要的诊断依据, 甚至可作为影像学诊断早期乳腺癌惟一的恶性征象[8], 而且对术前定位、手术病理切片的标记及治疗复查均有很重要的价值。良性钙化多出现在乳腺间质内, 诸如脂肪、纤维组织、血管等, 而较少出现在乳腺实质内。而恶性钙化则多出现在癌细胞变性坏死区, 多出现于乳腺实质内以及病灶周边的坏死碎屑内[9], 常为泥沙样、断针样、不规则粒状, 而细沙样或针尖样钙化对微小乳腺癌的诊断有较大价值[10]。良性钙化通常较规则, 呈块状、环状、斑点状等, 一般较圆、散、粗;恶性病变钙化点通常密度越高、数目较多。

乳腺癌可出现血管数量增多, 管径增粗, 呈毛刺状、放射状改变, 粗大引流血管影可出现于部分病变内。同时, 腺体结构紊乱, 导管扩张增粗, 腋窝淋巴结增大等常出现于乳腺恶性病变。而良性病变血管、导管结构大部分为正常表现。

此外, 应注意女性年龄、腺体类型与检查方法的选择性相关。在理论上,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致密型乳腺更有优势, 而钼靶比较适合发现脂肪型乳腺的病变。年龄是影响乳腺密度的重要因素, 年轻女性的致密型乳腺比例高, 而≥50 岁患者的腺体密度降低, 更有利于钼靶检出病灶。

综上所述, 对乳腺钼靶X线片, 应综合性分析病变密度、形态、边缘、钙化, 并同时观察血管、导管、腺体结构、腋窝淋巴结转移等X线征象。钼靶X线摄影检查对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是目前乳腺病变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姜志红, 赵小华.CT钼靶X线对乳腺癌早期发现的价值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 2014, 29 (7) :820-822.

[2]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3rd ed[M].Reston: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 1998:1-90.

[3]蒋国元, 申霞.遵义市3 107名妇女首次乳腺钼靶筛查结果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2, 37 (3) , 240-244.

[4]BERG W A, BIUME J D, CORMACK J B, et al.Combined screening with ultrasound and mammography vs mammography alone in women at elevated risk of breast cancer[J].JAMA, 2008, 299 (18) :2151-2163.

[5]MCCAVERT M, O'DONNELL M E, AROORI S, et al.Ultrasound is a useful adjunct to mammography in the assessment of breast tumours in all patients[J].Int J Clin Pract, 2009, 63 (11) :1589-1594.

[6]李雪梅, 陈颢.乳腺癌与良性病变钼靶X线表现的比较[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08, 42 (2) :188-190.

[7]徐开野.乳腺疾病影像诊断与治疗[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1996:94.

[8]何子元, 火树尧, 徐开野.早期乳腺癌X线表现[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1, 20 (1) :11.

[9]喻迎星, 许茂盛, 郑美君.乳腺钙化的X线特征及诊断乳腺疾病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2, 10 (5) :354-356.

乳腺钼靶摄影技术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04年8月至2010年11月间收治的乳腺隐匿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要求参与分析的病例需同时接受全数字乳腺钼靶摄片和高频超声影像检查,并且均有手术病理诊断结果。钼靶和超声的BI-RADS分级各自分别通过两位有6~10 a钼靶和超声影像诊断经验的医师共同讨论后确定,其中至少有一种诊断结果为BI-RADS 4~5级。共有69例患者符合要求,均为女性,年龄30~64岁(中位年龄47岁)。

1.2 手术病理获取

所有病理均采用细针立体定位手术活检获取病理结果。在钼靶定位引导下经皮细针立体定位穿刺并置一带倒钩金属丝于病变处,适度调整病变深度并摄片,同日内行外科手术切除病变组织,并将手术切除的组织块再行钼靶摄片以检验病灶切除是否完全,而后分别行快速冰冻和常规病理切片检查。最后,外科医师根据病理诊断结果作相应的治疗。

1.3 统计分析方法

乳腺钼靶摄片和高频超声影像检查所获BI-RADS分级,以及二者对乳腺癌检出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卡方检验,双侧P<0.05被认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69例中钼靶诊断为BI-RADS 4~5级的有63例,占91.3%,而高频超声影像诊断为4~5级的有22例,占有37.7%,而两种诊断结果均为4~5级的有16例,占23.2%,两种诊断结果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χ2=14.04,P=0.001)。

所有病例的细针立体定位手术活检病理结果发现乳腺癌有32例,占46.4%,其中导管内癌12例,浸润性导管癌19例,以及小叶原位癌1例;乳腺良性疾病37例,占53.6%,其中纤维腺瘤7例,导管内乳头状瘤伴导管扩张4例,以及乳腺病26例。

分析发现63例乳腺钼靶诊断为4~5级病例中有31例病理证实为乳腺癌,而6例诊断为0~3级的病例中仅有1例病理证实为乳腺癌;超声诊断为4~5级的22例病例有14例为乳腺癌,而另外47例超声诊断为0~3级的病例中有18例病理证实为乳腺癌,两种检查方法对乳腺癌的检出率之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χ2=11.19,P=0.004),提示乳腺钼靶对诊断乳腺隐匿性病变是否为癌的可靠性要显著优于超声影像。进一步分析发现乳腺钼靶诊断为0~3级的1例乳腺癌病例在被超声影像诊断为5级,提示超声影像诊断对乳腺钼靶有重要的补充作用。

3 讨论

随着乳腺疾病普查的广泛开展,越来越多的在临床上未被触及的乳腺疾病,即乳腺隐匿性病变在影像学上被发现[1]。钼靶摄片和超声检查是乳腺疾病普查最常用的两种影像学诊断技术。为了使乳腺疾病的钼靶和超声诊断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并且使诊断描述对临床治疗病例更具可操作性,美国放射学会制定了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2]。钼靶和超声诊断的BI-RADS均采用7个等级(0~6级)来系统而全面地报告乳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其中BI-RADS分级为4级和5级的乳腺疾病存在恶性肿瘤的可能性较大,需要活检或者手术治疗。但是,由于两种检查方法成像的原理不同,其诊断标准各有特点,导致BI-RADS分级之间的一致性存在差异。本组资料通过分析后显示在所有69例患者中,全数字乳腺钼靶诊断为4~5级的有63例(91.3%),而高频超声影像诊断为4~5级的有22例(37.7%),其中仅有16例(23.2%)的钼靶摄片和超声检查均诊断为BI-RADS 4~5级,进一步证实了两种检查技术的诊断结果之间存在差异。

所有69例患者中通过细针立体定位手术活检病理证实32例为乳腺癌,其中31例被钼靶摄片诊断为BI-RADS 4~5级;而32例乳腺癌病例中仅有14例被超声影像诊断为4~5级,该结果提示钼靶摄片对诊断乳腺隐匿性病变是否为癌的可靠性要显著优于超声影像。但是,分析也发现其中1例病理证实为癌的病例,被钼靶摄片诊断为BI-RADS 1级,而被超声影像诊断为5级。提示超声影像诊断在乳腺癌的诊断上也有一定的优势。有研究表明乳腺钼靶检查正常并不能完全排除隐匿性乳腺癌的存在[3]。Mc Cavert等[4]研究发现2185例女性乳腺普查者中有99例为恶性肿瘤,其中43例隐匿性乳腺癌中钼靶诊断为BI-RADS 1~3级,而其中25例则被超声检查发现。Murphy等[5]研究发现乳腺钼靶假阴性可以达到8%~34%,特别是在对年轻的致密型乳腺的女性病例进行钼靶诊断其假阴性率为最高。进一步发现单纯乳腺钼靶检查对致密型乳腺存在恶性病变的检出率较低,但是若同时辅以超声检查则可以提高隐匿性乳腺癌的检出率[6]。本组资料中超声影像诊断为5级而钼靶诊断为1级的乳腺癌病例其乳腺则为致密型。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乳腺钼靶联合超声检查可提高乳腺隐匿性病变中癌的检出率。

本研究结果表明钼靶摄片对诊断乳腺隐匿性病变是否为癌的可靠性要显著优于超声影像,但是两者联合检查则能提高其检出率。

参考文献

[1]Altomare V,Guerriero G,Giacomelli L,et al.Management of non-palpable breast lesions in a mordern functional breast unit[J].BreastCancer Res Treat,2005,93(1):85-89.

[2]Lacquement MA,Mitchell D,Hollingsworth AB.Positive predictivevalue of the 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J].J Am CollSurg,1999,189(1):34-40.

[3]Moss HA,Britton PD,Flower CD,et al.How reliable is modernbreast imaging in differentiating benign from malignant breast in thesymptomatic population?[J].Clin Radiol,1999,54(3):676-682.

[4]McCavert M,O'Donnell ME,Arrori S,et al.Ultrasound is a usefuladjunct to mammography in the assessment of breast tumors in allpatients[J].Int J Clin Pract,2009,63(6):1589-1594.

[5]Murphy IG,Dillon MF,Doherty AO,et al.Analysis of patients withfalse negative mammography and symptomatic breast carcinoma[J].JSurg Oncol,2007,96(2):457-463.

乳腺钼靶摄影技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来自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经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256例, 年龄29~75岁, 平均58.5岁。其中Ⅰ期127例, Ⅱ期69例, Ⅲ期46例, Ⅳ期14例。导管浸润癌218例, 乳头状癌8例, 导管内癌27例, 黏液癌2例, Paget's病1例。按照术前检查方法进行分组, 其中钼靶组82例, 超声组101例, 钼靶与超声联合检查组7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肿瘤部位、分期、病理类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备可比性。

1.2 检查方法

1.2.1 钼靶检查方法:

使用意大利IMS公司生产的Giotto image 3D全数字平板乳腺钼靶机, 使用GE影像归档和传输系统 (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 PACS) 处理并配备巨鲨高清专业显示屏进行观察。所检查患者均采用双侧摄片, 每侧均摄取轴位和斜位, 必要时加拍侧位、切线位或局部加压放大位。诊断报告均有一名主治及副主任医师共同讨论后签发, 诊断中注意观察乳腺类型、病灶位置、大小、内部有无钙化以及与邻近腺体的关系, 乳腺内钙化的形态、数目、单位面积分布的密度以及乳头及乳房表面皮肤的形态等, 同时注意观察患侧是否有淋巴结肿大以及引流静脉增粗等出现。

1.2.2 超声检查方法:

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ACUSON S2000彩色超声波诊断仪, 探头频率为7~12.5MHz。患者取仰卧位, 双侧乳房对比观察, 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多切面探查乳腺, 观察病灶位置、大小边缘、回声、距离体表距离以及血流信号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包, 计量数据用 (均数+标准差) 表示, 用t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或百分比表示, 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多重比较采用Bonfferni法矫正P值。

2 结果

三组患者组间比较情况, 见表1。

注:*钼靶和超声两组间比较, P均>0.05;△为联合组分别和其他两组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比较, P均<0.05 (检验水准校正值) 。

3 讨论

超声是另外一种重要的乳腺检查方法, 目前超声诊断乳腺癌主要依据二维声像图特征及病灶的彩色血流分布情况[1]。边界不清呈毛刺状的低回声团是超声诊断乳腺癌的重要征象, 结合彩色普勒血流显像 (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CDFI) 多可明确诊断, 较小的乳房肿块内可见明显的血流信号存在即高度提示乳腺癌存在[2]。本研究中有33例患者可见异常血流信号, 占本组患者的32.7%。钙化是乳腺癌的另一重要特征, 本研究中只有18例患者可见沙粒状钙化, 2例患者变现为囊性肿块伴钙化, 钙化的发现率为19.8%, 显著低于钼靶组的46.3%,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构紊乱可能是乳腺癌的早期症状, 本组漏诊的11例患者回顾性分析考虑有5例患者为结构紊乱而被误读为乳腺增生, 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原位癌。3例患者因肿块过小又未见血流信号而被漏诊。因此, 对钙化地显示不足以及无血流信号的小肿块判断不清是超声诊断乳腺癌的不利因素。乳腺钼靶摄影和超声检查是从不同侧角度显示病灶的病理特征, 各有优势和局限性, 两者联合应用有很强的互补性[3]。超声检查具有快速、简洁、无辐射等优点, 但其最大的缺点是过于依赖检查医师的主观判断, 复查时无准确的原始图像对比也是其缺点之一。而靠近胸壁部位较深的肿块显示不佳以及无法了解肿块的血供和可能存在的辐射是钼靶摄影的缺点。本研究中共有73例患者采用联合检查方法, 钼靶检查后有5例患者漏诊或被误诊为纤维腺瘤, 经超声检查后发现有丰富的血流信号而提示为乳腺癌。而被超声误诊或漏诊的9例患者经钼靶摄影显示有细小的针尖状钙化而提示为乳腺癌。联合检查组的诊断符合率为95.8%, 显著高于钼靶组的85.3%和超声组的82.2%,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联合组的漏诊率只有1.4%, 显著低于钼靶组的9.8%和超声组10.9% (P均<0.05) 。综上所述, X线钼靶摄片和超声是乳腺检查的最为常见的检查方法, 因其各具利弊, 单独检查各有其局限性。因此, 将两者联合应用, 扬长补短, 被认为目前乳腺疾病的黄金组合[4]。本研究显示联合检查较单独应用钼靶或超声有着较高的诊断符合率, 同时有着极小的漏诊率, 证明联合检查的优越性。同时因其经济、简单和可重复性等优点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乳腺癌,钼靶摄影,超声

参考文献

[1]德杰, 李彩英, 周艳玲, 等.数字钼靶X线摄影、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及查体对乳腺肿块性病变的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0, 26 (4) :549-560

[2]Akaike#space2;#G, Tsunoda#space2;#H, Hayashi#space2;#N, et#space2;#al.Ultrasonography#space2;#Mapping#space2;#Combined#space2;#With#space2;#Mammography#space2;#Before#space2;#Breast-Conserving#space2;#Surgery#space2;#for#space2;#Primary#space2;#Breast#space2;#Cancer#space2;#With#space2;#Microcalcifications:A#space2;#Novel#space2;#Approach[J].Clinical#space2;#Breast#space2;#Cancer, 2014, 14 (5) :352-357

[3]范晓芳, 丁勇俊, 王卫理, 等.乳腺病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弹性成像与X线钼靶的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 20 (10) :1459-1463

乳腺钼靶摄影技术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为本院2005年10月至2009年10月100例乳腺肿块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2~65岁,术前均行钼靶摄影及超声检查。全部病例经过手术治疗、病理诊断确诊为乳腺癌患者。

1.2 主要仪器

(1)钼靶摄影:使用BENTTCONTOUR乳腺机;(2)超声仪器:使用GE 73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和PHILIPS-HD 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1.3 检查方法

(1)钼靶摄影方法摄片时患者站立,将乳房贴在摄片台上,用加压器压迫乳房拍片,以患者不感到痛苦,能忍受为宜,对青年人乳腺腺体较密实的,加拍斜位片[2]。阅片时注意观察病变发生部位、形态、大小、密度、边缘、有无钙化、血管增粗、乳头凹陷、皮肤增厚、腋窝淋巴结肿大等;(2)超声检查方法用3.5~10MHz探头直接探测。患者取仰卧位或侧卧位,充分暴露两侧乳房,对四个象限、乳晕区及腋窝下分别进行直接探查,并将两侧乳腺对比探查;所有肿块均使用彩色多普勒血流图,观察肿块内部、周围的血流情况[2]。

1.4 诊断依据

1.4.1 钼靶摄影表现

直接征象:1)块影明显:内部密度较高,多不均匀,形状不规则,边缘毛刺、尖角、慧尾征等;2)块影大小比触诊小因癌肿外围有一圈水肿带平片上表现为一圈低密度影,可以与肿瘤组织分开,此点鉴别良恶性肿瘤很重要;3)肿块内成堆分布的钙化灶、单侧乳腺导管扩张或致密等。间接征象:1)乳腺组织结构与乳腺外形改变;2)皮肤增厚、收缩和乳头凹陷(橘皮样);3)血管增粗增多;4)水肿[3]。凡具有1项直接征象及1项以上间接征象即诊断为乳腺癌[4]。

1.4.2 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点

1)肿物边界不整,凹凸不平,无包膜,边界呈锯齿状或蟹足状,界限往往不清;2)中间内部多呈低回声、实性衰减暗区,分布不均,少数呈等回声或强回声;3)瘤后壁回声减低或消失,后方也呈衰减暗区;4)癌瘤向组织和皮肤呈蟹足样浸润;当癌瘤中心有液化坏死时,见低回声或无回声暗区;5)乳腺癌彩色像素平均密度、峰值血流速、阻力指数、血管数目等一般均明显高于良性肿块[2]。凡具有以上前5项中3项者,即可诊断为乳腺癌。

2 结果

2.1 钼靶摄影结果

100例中钼靶摄影初步诊断乳腺恶性(疑似恶性)肿瘤87例,良性肿瘤6例,乳腺癌诊断符合率为87%。

2.2 超声检查结果

100例中超声初步诊断乳腺恶性(疑似恶性)肿瘤94例,良性肿瘤13例,乳腺癌诊断符合率为94%。94例乳腺恶性(疑似恶性)肿瘤中80例在肿块内部和(或)周边探及血流信号,62例血流信号丰富。13例超声初步诊断良性肿瘤中8例在肿块周边或内部探及点状血流信号,均不丰富。

2.3 本组病例中钼靶X线摄片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检查,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00%(

100/100)。钼靶摄影与超声的结果相比,在良恶性乳腺疾病的鉴别方面有相同价值,而钼靶摄影在微小钙化的检出方面优于超声。而超声更具实用性,在定位与转移淋巴结检出方面优于钼靶摄影。

3 讨论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在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占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为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提高乳腺癌的临床影像诊断水平至关重要。乳腺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乳腺钼靶X线摄影、超声成像、CT、MR、核素显像等多种方法,目前仍以钼靶X线摄影及超声检查为主。

3.1 钼靶摄影诊断乳腺肿块的应用价值

从乳腺的整体来观察病灶情况,它包括了整个乳腺,乳腺癌的特征性表现如有毛刺的肿块和成簇细小的钙化,容易显示。对中、老年患者,乳腺内脂肪较多,腺体已部分退化,在钼靶片上对比良好,显示清晰。但是,由于致密型乳腺与肿瘤有时不能形成密度高低的对比,及增生的腺体内及液化、坏死的腺体内也可见成堆的沙粒样钙化等原因,易发生漏诊。

3.2 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块的应用价值

在二维超声图像观察的基础上应用彩色多普勒,若在肿块内部或附近探及高速低阻动脉血流,结合二维图像,对乳腺癌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据有关文献报道,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为69%~100%,特异性为59%~100%,差异较大[5]。肿块血流丰富程度与肿瘤性质存在一定的关系。乳腺肿块的病理复杂,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生长速度、代谢方式、血供特征在病理上各有差异、丰富的血流是恶性肿瘤生长和代谢的必要条件[6]。本组研究发现乳腺恶性肿块的周边及内部血流丰富。同时也发现极少部分乳腺良性肿块的血流信号,一般不丰富。乳腺肿块的血流丰富程度乃是鉴别诊断良恶性肿瘤的重要指标之一。此外,超声诊断无放射性,特别适合妊娠、哺乳期妇女,操作方便、快捷,可重复使用,便于复查。但是乳腺超声对触诊阴性乳腺癌的敏感性较低不能发现微小钙化,难以检出小的肿瘤。

3.3 高频超声与钼靶X线联合诊断的优势

单纯应用高频超声或钼靶X线诊断乳腺癌,两者的病理诊断符合率相似,都均有不同程度的漏诊。联合诊断后,大大提高了病理诊断符合率(100%)。X线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相结合对乳腺肿块进行综合分析,X线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有一项检查诊断为乳腺癌,即可认定此肿块为恶性病变,目前,乳腺钼靶X线摄片和乳腺超声是诊断乳腺癌的最佳互补方法,是乳腺癌影像检查的黄金组合。

综上所述,首诊病例选用高频超声还是钼靶X线,可以根据两者各自的优势来决定。对于首选方法诊断阴性的患者,都有必要选用另一种方法作为补充诊断手段。

摘要:目的 明确钼靶摄影结合超声后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5年10月至2009年10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100例临床资料,比较了乳腺钼靶摄片检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检查的术前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结果 100病例中钼靶X线摄片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7%(87/100),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4%(94/100),两者结合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 钼靶摄影和超声两者结合在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方面具有很大价值

关键词:乳腺肿块,钼靶摄影,超声检查

参考文献

[1]胡永升.现代乳腺影像诊断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45-75

[2]胡玉,熊昌林,胡宏.超声与钼靶X线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200例对比分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5,4(12):300

[3]于志勇,左文述,赵月环,等.高频超声与钼靶片诊断乳腺癌的价值讨论.医学影像学杂志,2003,13(9):673-674.

[4]封新利,李海云,周红.钼靶X线与彩超诊断乳腺癌的价值探讨.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6(6):557-557.

[5]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科技文献出版社,1996,395-399

乳腺肿瘤的钼靶X线征象探讨 篇9

妇女癌是妇女最常见、多发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在一些大中城市已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且趋于年轻化。乳腺钼靶X线仍是目前乳腺肿瘤诊断的最有效的方法。为不断提高早期乳腺癌X线诊断准确率,本文对我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55例乳腺肿瘤病例做的钼靶X线检查资料做回顾性分析。

1资料和方法

本文资料选自2001年5月~2010年10月在我院做乳腺X线摄影检查的乳腺疾病患者217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乳腺肿瘤的255例,其中良性乳腺肿瘤187例,乳腺癌68例,其中除1例为男性外,其余均为女性,年龄27~68岁,平均年龄46岁。采用意大利Giotto高频钼靶乳腺机,投招行双乳轴位及侧斜位摄片。X线摄影前常规进行临床乳腺视、触诊检查,对乳腺肿块患者,注意检查其大小、活动度、质地和位置,并测量比较临床肿块大小与X线上肿块大小。

2结果

本组255例乳腺肿瘤患者中,良性乳腺肿瘤187例,占7339%。X线表现为密度均匀,边缘光滑的圆形,椭圆形肿块,周围有环形透亮带,其中,10例患者的肿块处见少量粗颗粒钙化,X线测量肿块直径大于临床触诊。乳腺癌68例,占26.7%,X线表现为密度增高的肿块影,边缘毛糙,带毛刺分叶,其中27例患者可见成簇样的小钙化影,40例X線测量肿块直径小于临床触诊。

3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现代肿瘤学的研究表明,乳腺癌从起初单个癌细胞的分裂增殖,到发展成为临床检出的直径约为1cm的小肿块约需30次倍增,其生长至少约3年,给转移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因此,若乳腺癌能在早期阶段检出,对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钼靶乳腺X线机具有诊断正确性高、检查费用较低、操作简便等优点,所以,迄今仍被公认为乳腺疾患影像学检查的首选方法一乳腺癌在X线上的影像学表现较多,其X线表现如下:

3.1结节肿块影:肿块影是乳腺癌最常见、最基本的X线征象,表现为密度增高,边缘模糊不清或长短不一毛刺的结节影,直径约5mm,其病理基础是由于肿瘤细胞向周围浸润的小结缔组织增值性反应。本组68例中,结节密度高于正常腺体密度40例,略高或等高28例,且60例边缘模糊不清。当结节边缘毛糙时,提示恶性肿瘤可能。Lebourgne定律通常是诊断乳腺癌的较为可靠的依据,即X线测得的肿块体积较临床触及的小。本组68例中,有56例如何上述表现,另外,在临床上未触及肿块时,钼靶X线可显示肿块影,因为临床检查中可摸到肿块时,瘤体一般大小已在1cm以上。

3.2钙化:钙化是乳腺癌常见的X线征象,病理上69~85%的乳腺癌可见到钙化,文献提及一般钙化表现率为30~50%。X线普查所见的隐性乳腺癌中50%表现为小群微细钙化。在无明显肿块时,钙化灶的出现对乳腺癌的诊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组中,27例可见细小或成簇样钙化影,占39.7%,其X线表现呈泥沙样、针尖样,单簇或多簇表现,大小不一,可散在或聚集。一般认为微细钙化总数,密度及形状与乳腺疾病良、恶性有关:总数大于30枚;每cm2微小钙化数(N/S)大于15~20枚;钙化呈细沙样、点状、棒状、针尖状、分叉状等表现可作为恶性诊断的指标。本组1例临床上未触及肿块,液晶、红外线、B超检查阴性,病理穿刺活检也未找到癌细胞,钼靶X线影像显示为多簇钙化灶,术后病理证实,为浸润性导管癌。

3.3非对称性局限性密度增高影伴结构紊乱:X线表现为边缘不规则,中央密度较高的小斑片影,与周围腺体组织已明显界限,无具体块影。其病理基础是由于癌细胞的浸润和单位体积的细胞数增加以及周围纤维组织的水肿所致。因此,在进行乳腺常规摄片时,应两侧乳房投照,以便对照观察,一旦发现非对称性局限性密度增高区时应高度重视及密切随访,当复查摄片发现新出现的局限性致密影或原病灶范围扩大时,应考虑早期乳腺癌的可能,在鉴别诊断时应注意,局部纤维化、慢性炎症、瘢痕及近期穿刺也可有相同的影像改变,密切结合临床病史,必要时应随访或活检。

3.4星芒症:X线表现为以病灶为中心,向周围呈放射状的不规则短细状或粗细不均的纤维条索状阴影。其病理基础是由于早期癌细胞沿结缔组织间隙蔓延,并引起结缔组织增生,形成触角或毛刺状突起,本组有3例X线片上仅表现为光芒状向四周辐射的细长或粗长毛刺影像,结节肿块并不明显,病理证实2例小叶原位癌,1例为单纯癌。可见星芒状也是乳腺癌的一个重要间接征象,但必须与手术瘢痕、外伤性脂肪坏死及硬化性腺病鉴别。

3.5其它相关征象:血管影增多、增粗,X表现为患侧乳腺静脉影增多增粗、聚集,主要是由于肿瘤代谢旺盛,血液供后增加所致。导管破坏中断:X线表现为导管破坏呈虫蚀样改变或潭湖样改变,管腔狭窄呈鼠尾状改变。漏斗征象:由于乳头陷入乳晕内形成外宽内窄三角形影像。牛角征:是cooper粗节增生扭曲后上翻起形如牛角样,而乳腺癌引起的牛角征比较致密也容易合并钙化。

4误诊分析

乳腺钼靶摄影技术 篇10

资料与方法

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治女性乳腺肿块患者68例 (73个肿块) , 排除既往有胸部或乳腺手术史者, 排除有乳腺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或高频超声检查禁忌证者, 年龄26~79岁, 平均 (49.8±8.4) 岁。

方法:患者均于术前行高频超声及乳腺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检查。 (1) 高频超声检查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 均为高频线阵探头, 其探头频率5.0~12.0 MHz。患者取侧卧位或仰卧位, 充分暴露双乳, 并以乳头为中心依照顺时针方向对其双侧乳腺进行多切面、轮辐状扫查, 并对乳晕、乳头进行检查。观察乳腺肿块位置、边界、形态、大小、内部回声、有无包膜、有无钙化灶及血流分布情况等。 (2) 乳腺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检查方法:采用全数字化钼铑双靶乳腺摄影机进行检查, 每例均摄取双侧乳腺头尾位和内外斜位影像, 依据肿瘤特点选择是否加摄内外侧位片及局部加压放大照片。观察乳腺类型、肿块形态、边缘、数目、大小、密度、内部与周周有无钙化等, 并观察其腋窝淋巴结有无肿大。

观察指标:观察高频超声、乳腺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单独与联合诊断乳腺肿块的效果 (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 。高频超声、乳腺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联合诊断标准[3]: (1) 乳腺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检查为阴性、腺体致密、摄影包裹不佳、不能定性的肿块病灶根据高频超声成像定性; (2) 高频超声检查为良性病变或典型囊性病变时, 依据高频超声成像定性; (3) 存在其他实性及囊实混合性病变, 两种检查定性不一致, 采取并联方法, 依照恶性诊断者; (4) 超声未见肿块影、腺体部分已退化、乳头血性溢液患者依据乳腺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定性。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χ2检验、n (%) 表示, 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病理结果:病理诊断恶性肿块51个, 其中包括:黏液癌及髓样癌2个, 导管内癌9个, 浸润性小叶癌19个, 浸润性导管癌21个;诊断良性肿块22个, 其中导管内乳头状瘤7个, 乳腺纤维瘤7个, 乳腺囊性增生8个。

高频超声、乳腺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单独与联合诊断结果:高频超声诊断出良性肿块26个, 恶性肿块47个;乳腺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诊断出良性肿块38个, 恶性肿块35个;高频超声联合乳腺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诊断出良性肿块27个, 恶性肿块46个。

高频超声、乳腺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单独与联合诊断乳腺肿块的效果比较, 两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诊断乳腺肿块的敏感性、准确性均高于单用一种检查方式, 特异性高于应用高频超声,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讨论

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 严重危害女性健康, 其三级预防措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当前, 高频超声、乳腺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技术得到不断的发展, 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癌早期筛查中。

高频超声能够较为清晰地显示乳腺肿块包膜、边界、形态、钙化点、纵横径比、内部回声等。由于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密度不相同, 接收到超声回声的强弱会有差别, 能够用以鉴别肿块性质, 并且该方法可检测肿块内部与其周边血流供应状况, 清晰显示肿块外部及内部结构, 可为鉴别乳腺肿块性质提供依据。但桑辉等研究报告[4], 应用超声检查早期乳腺癌患者声像常表现为不均匀低回声、内部结构紊乱, 有时可观察到点状强回声, 较易与单纯性小叶增生混淆。乳腺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原理为利用不同密度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衰减的差异, 而用以判断肿块组织的良、恶性。乳腺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还具有图像整体性较强, 密度分辨率较高等优点。乳腺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表现主要为病灶边缘漏斗征、异常血管相、异常征、分叶状或毛刺杨突起等。于乳腺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的检查中, 恶性钙化点以节段状、区域状为主, 良性钙化点以弥散状、簇状分布为主;恶性病灶边缘以星芒状、模糊、浸润为主, 良性病灶边缘多较为清晰, 因此应用乳腺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可为判断病灶良恶性提供依据。

注:与联合诊断比较, *P<0.05。

本研究在乳腺肿块诊断中联合应用高频超声与乳腺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 结果显示, 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 高频超声联合乳腺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诊断乳腺肿块的敏感性、准确性均高于单独使用高频超声、乳腺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 且特异度显著高于高频超声,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毛亚锦的研究结果一致[5]。提示两者联合能够优劣互补, 提高诊断准确率。但应注意对高度可疑患者给予手术病理检查, 以及时诊断和治疗, 改善患者预后。

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联合乳腺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治乳腺肿块患者68例 (73个肿块) , 患者均于术前行高频超声及乳腺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检查。结果: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 高频超声联合乳腺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诊断乳腺肿块的敏感性、准确性均高于单独使用高频超声、乳腺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 且特异度明显高于高频超声,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乳腺肿块诊断中联合应用高频超声与乳腺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 可使两者优劣互补, 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乳腺肿块,高频超声,乳腺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

参考文献

[1]张巧霞, 张永生.高频超声联合钼靶X线摄影诊断乳腺肿块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6, 30 (4) :402-404.

[2]吕斌, 王琼, 牟霜.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钼靶X线摄影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J].重庆医学, 2013, 42 (12) :1352-1354.

[3]李华丽, 蔡念, 莫家宝, 等.超声与钼靶联合诊断乳腺肿块220例[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13, 34 (2) :226-230.

上一篇:用地开发下一篇:新准则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