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胀痛(共7篇)
乳腺胀痛 篇1
初产剖宫产产妇由于切口疼痛、体质、母乳喂养知识不足及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等因素影响, 延迟泌乳始动时间, 泌乳量不能满足新生儿成长需要, 从而影响新生儿的成长发育[1]。笔者对初产剖宫产产妇行产后早期乳房按摩护理改善乳腺胀痛及泌乳功能效果确切,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妇产科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初产剖宫产产妇155例。均在硬膜外麻醉, 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乳房乳头发育缺陷、母乳喂养禁忌证、主动行回乳治疗和无法评价疗效等患者。年龄21~34 (26.4±3.4) 岁;孕37~41 (39.5±0.6) 周;新生儿体质量2.9~4.6 (3.9±0.4) kg;出生时阿氏评分均>8分。将155例初产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77例和对照组78例, 2组产妇年龄、孕周、新生儿体质量和出生时阿氏评分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初产剖宫产产妇常规护理, 包括健康宣教、乳房护理、母乳喂养指导和母婴早期接触等护理干预措施。在对照组基础上, 观察组在产后6h开始, 由专业产后乳房护理人员同时行乳房按摩护理, 每天3~5次; (1) 乳房清洁:护理人员用纯棉温毛巾擦拭乳头和乳房, 温度适宜; (2) 乳房被动活动:产妇取仰卧位, 护理人员清洁产妇乳房, 双手拇指和食指分开, 将乳房基底部环抱, 依次向产妇乳房内侧、上方、外侧、下方缓慢推移, 左右侧乳房循环进行, 反复3~5次, 力度以不引起产妇不适为宜; (3) 按摩乳腺小叶和腺泡:护理人员左手托住乳房, 右手四指并拢, 使用指腹面在乳晕部周围旋转按摩, 力度适中, 左右侧轮换按摩, 反复2~3次; (4) 按摩乳腺导管:护理人员用食指和中指的指腹面, 从乳房根部开始, 沿乳腺管纵向向乳头方向按摩, 左右侧乳房反复按摩2~3次。对于乳汁淤积而排出困难的产妇, 护理人员可沿乳根至乳头方向轻拍乳腺导管体表部位, 然后托住乳房轻轻振动以改善乳房局部血液循环;对于乳房硬结产妇, 护理人员可在硬结上方做环形与纵向来回交叉按摩, 使乳房硬结变软或散结[2]。
1.3 观察指标
所有产妇连续干预3d, 分别在产后24h末、48h末、72h末记录2组产妇乳腺胀痛和泌乳始动时间。乳房肿块<2cm, 翻身活动时, 产妇自觉乳腺轻微胀痛, 但不影响休息和哺乳者为轻度胀痛;乳房肿块>2cm, 翻身活动时, 产妇自觉乳腺胀痛明显, 影响休息和哺乳者为重度胀痛。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乳腺胀痛情况
2组产妇产后24h乳腺胀痛情况无明显差异, 但观察组产后48h末和72h末轻度乳腺胀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P<0.01
2.2 泌乳始动时间
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 (16.36±3.61) 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 (26.49±3.75) h,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3 讨论
母乳是新生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 含有丰富的抗体和抗感染物质, 在提高新生儿免疫抗病能力和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母乳喂养知识不足、母亲角色转变较慢、切口疼痛、体质较弱、长时间卧床及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等因素影响, 初产剖宫产产妇的乳房局部血液循环造成一定影响, 乳腺腺泡分泌乳汁延迟, 开乳后, 若乳腺管不畅或乳汁排空效果不及时, 乳汁极易在乳腺内淤积成块而引起乳腺胀痛, 导致泌乳量不能满足新生儿成长需要, 从而影响新生儿的成长发育[3]。因此, 早期乳房按摩护理在缓解初产剖宫产产妇乳腺胀痛和改善泌乳功能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按乳腺泌乳原理和护理要求, 通过乳房清洁能预防感染;乳房被动活动、按摩乳腺小叶和腺泡、按摩乳腺导管能改善乳房局部血液循环, 刺激乳头、乳晕和乳腺管神经末梢, 强化排乳放射, 将排乳兴奋传导至大脑底部的垂体前叶和后叶, 使催产素和催乳素分泌加强, 从而缓解产后乳腺胀痛和缩短泌乳始动时间, 促进乳汁的分泌和排泄[4]。现代神经电生理学研究证实乳头感受器受到刺激后, 能反射性地引起乳腺组织中乳腺腺泡和细小导管周围平滑肌收缩, 将腺泡乳挤入导管系统, 然后收缩大导管和乳池, 放松乳头括约肌, 从而促进乳汁排出体外[5]。本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后48h末和72h末轻度乳腺胀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且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为 (16.36±3.61) h明显短于对照组 (26.49±3.75) h, 表明产后早期乳房按摩护理在缓解初产剖宫产产妇乳腺胀痛和改善泌乳功能方面效果确切, 能改善乳房局部血液循环, 促进乳汁分泌和排泄,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廖训菊, 韦奕羽, 石芳玉.早期乳房按摩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泌乳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22) :148-149.
[2] 李凤文, 王素芬, 于绍杰, 等.初产妇剖宫术后进行早期乳房按摩的意义[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 (8) :949-950.
[3] 宋秉兰.剖宫产术后早期乳房按摩对泌乳的影响[J].天津护理, 2011, 19 (3) :135-136.
[4] 廖冰, 李文红.早期乳房按摩对产妇母乳喂养状况的影响[J].中国康复, 2012, 27 (3) :223-224.
[5] 廖冰, 李文红, 彭公丹.择期剖宫产产妇早期乳房按摩对母乳喂养状况的影响[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2, 23 (5) :365-366.
乳腺胀痛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韶关市红十字会医院妇产科分娩并发生产后乳房胀痛的初产妇200例, 年龄23~33岁, 平均年龄29.1岁;发生乳房胀痛的时间为产后27~79 h, 平均49.3 h。将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先采用红外线乳腺治疗仪治疗, 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宜规格的接触垫两块, 将治疗仪器推至受检者床旁, 通电开机后, 按需要选择相应的治疗类型及设定好治疗时间, 若治疗仪上探头指示灯亮, 则表明仪器正常运行并已进入下一步治疗模式, 将之前准备好的接触垫固定于探头并交替照射双侧乳房病变明显的部位, 每侧照射时间为30 min, 直至机器自动停机后结束治疗。在治疗过程中, 应仔细观察病人反应及询问有否不适, 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调整。红外线乳腺治疗仪治疗结束后, 对产妇进行常规按摩加热敷。按摩前双手应搓热, 热敷毛巾。按摩手法为:左右手相对置于乳房双侧, 一般为右手拇指向上, 掌沿置于乳房根部, 顺时针及逆时针各按摩3圈, 交替反复按摩。然后挤压乳晕, 拇指在乳头根部旁2 cm处, 其余手指置于对策, 往胸壁内交替压挤及放松, 持续20 min, 每日按摩2次。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按摩前应用温水清洁按摩人员的双手及产妇胸部, 严禁使用有刺激性的清洁用品;按摩时手指不要在皮肤上滑动, 手法应轻柔并保持适中的力度, 若按摩到硬结部位, 应顺着乳头方向按摩, 不要挤捏硬结, 随时观察皮肤颜色及温度, 倾听产妇主诉, 防止烫伤[2];按摩结束后, 用温水清洁乳房后方可哺乳。
1.2.2 观察组
采用红外线乳腺治疗仪治疗结束后, 随即将洁净新鲜仙人掌去刺后捣烂, 加入碎冰及蜂蜜搅拌成糊状, 均匀敷于乳房, 注意避开乳晕, 厚度约2 mm。20 min后去除敷物, 热毛巾清洁后按摩挤奶, 每天进行2次。仙人掌捣成糊状后黏性较强, 易固定在乳房上, 若出现无法固定的情况, 可使用文胸辅助固定。仙人掌在清洗时一定要注意将刺拔除, 因为被刺后, 会引发皮肤红肿、疼痛等症状。另外, 在外敷前还应仔细检查乳房周围皮肤有无损伤, 若有溃烂等情况, 外敷仙人掌会加重疼痛。
1.3 观察项目
1.3.1 乳房硬度的判断[3]
硬度按触感分为以下三级:若触感若嘴唇, 在硬结分度上则划分为Ⅰ度, 乳房胀痛程度为轻度或正常;若触感似鼻尖, 在硬结分度上则划分为Ⅱ度, 乳房胀痛程度为中度;若触之如额头, 在硬结分度上则划分为Ⅲ度, 乳房胀痛程度为重度。
1.3.2 产后乳房疼痛的评价方法
设定0~10共11个数字来模拟评价疼痛程度, 0表示不痛, 10表示最痛, 让产妇依据自我观感选择相应数字来代表疼痛的程度。
1.3.3 观察两组产妇分娩后第5天母乳喂养情况
全部母乳喂养:每日婴儿尿6~8, 软质大便1~2次;部份母乳喂养婴儿每天全部食物的20%~80%为母乳;象征性母乳喂养指几乎不提供热量的母乳喂养。
1.4 统计学方法
资料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 组间资料比较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后乳房的胀痛程度及硬结分度比较
两组在经过护理干预后, 乳房的硬结分度与胀痛程度都逐渐减轻, 在产后第3天, 比较两组乳房胀痛程度, 观察组轻度占77%, 对照组为49%, 而重度对照组占20%, 观察组则只有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观察组的乳管通畅时间较早。两组产妇在硬结分度上差异也具有显著性 (P<0.05) , 见表1。
2.2 两组干预后产妇母乳喂养情况比较
分娩后第5天, 观察组母乳喂养情况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观察组的乳管通畅早于对照组, 母乳喂养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见表2。
注:观察组母乳喂养情况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母乳喂养是国内外大力提倡的科学喂养方法, 具有诸多优点, 例如使母亲减少患乳腺癌的风险, 促进新生儿情商发育, 使新生儿健康成长, 较少出现消化不良及便秘等现象, 还能节省一部分经济开支[4]。然而, 许多产妇在产后都会出现泌乳不足及乳房胀痛等问题, 无法正常进行母乳喂养。目前临床上治疗干预方法较多, 我们通过红外线乳腺治疗仪联合仙人掌外敷治疗, 使得产妇泌乳时间提前, 在疏通乳腺管的同时, 明显减轻了产妇乳房胀痛。现对两种方法的治疗原理逐一分析探讨如下。
红外线乳腺治疗仪[2]是以祖国传统医学为基础, 采用中医经络治疗方法, 使用微电脑模拟控制, 利用红外热辐射、药物离子导入等高科技手段将高浓度药物作用于病灶, 改变末梢神经兴奋性, 刺激相应神经、血管等以引发多种生物效应来达到治疗目的。它不仅能缓解产妇乳房胀痛, 对合并乳腺增生者也具有一定疗效。若配合合理饮食, 对产后泌乳不足的产妇还能起到催乳的效果。
仙人掌在我国作为药用首载于我国清代赵学敏所著的《本草纲目拾遗》。据该书记载, 仙人掌味淡性寒, 功能行气活血, 清热解毒, 消肿止痛, 润肠止血, 健脾止泻, 安神利尿, 可内服外用治疗多种疾病[5]。《湖南药物志》记载:仙人掌消肿止痛, 行气活血, 祛湿退热生肌。《岭南采药录》记载:“仙人掌焙热熨之, 用于治疗乳痈初起结核。《中国药植图鉴》[6]也记载:仙人掌外皮捣烂, 可敷火伤、急性乳腺炎等。外敷法使药性通过皮肤由表及里, 在病灶直接发挥活血止痛、解毒消肿的作用。仙人掌外敷于乳房, 药性经吸收后可迅速起到消肿散淤、缓解疼痛的效果。且因方法简单有效、经济实用, 患者因无痛苦也易于接受, 适合在基层进行推广应用。
乳房胀痛严重影响着母乳喂养的成功。我们不仅要通过科学的健康宣教让产妇积极配合治疗并掌握实用的育婴知识, 还应采取有效护理干预措施, 防止乳汁淤积引起乳房胀痛进而导致乳腺炎的发生[7]。本研究显示, 相比单纯应用红外线乳腺治疗仪治疗, 加用仙人掌外敷后, 观察组不仅在乳房硬度与胀痛程度上均较对照组为轻, 且母乳喂养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这也侧面反映了观察组乳管通畅时间较对照组更早。
综上所述, 红外线乳腺治疗仪联合仙人掌外敷治疗, 能在不增加产妇痛苦的前提下较快消除产妇乳房的胀痛感, 帮助产妇重新找回母乳喂养的信心。该治疗极大减轻了患者在治疗时的不适与痛苦, 使得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增加, 无形中提升了医院的知名度, 能产生长远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小寒, 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53.
[2]张洪侠, 高淑芹, 王海琳.红外线乳腺治疗仪治疗产后乳房胀痛临床分析[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 2007, 2 (1) :278-279.
[3]揭兴钰, 舒德喜.35例丝瓜络治疗产后乳房胀痛的临床观察[J].现代护理, 2007, 13 (5) :490.
[4]关丽雯, 王小玲, 许春荣.仙人掌外敷治疗产后乳房胀痛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 2008, 15 (10) :65-66.
[5]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7:663.
对产后乳房胀痛和泌乳的处理 篇3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430例患者为我院妇产科于2011年7—12月收治的足月产的初孕妇, 年龄23~35岁, 平均 (28.5±3.8) 岁。所有患者无乳腺疾病、乳头凹陷和产后并发症;所产新生儿能正常吸乳;无精神疾病患者;患者神志清醒, 具有自主判断能力, 对疗效评价标准指标能自行完成。430例患者分为两组, 观察组215例, 年龄23~35岁, 平均 (28.3±3.5) 岁;孕周38~41周, 平均 (39.6±1.0) 周;自然生产162例, 剖宫产53例。对照组215例, 年龄23~35岁, 平均 (28.7±3.7) 岁;孕周38~41周, 平均 (39.5±1.1) 周;自然生产167例, 剖宫产48例。两组患者年龄、孕周和生产方式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电磁波灯烤联合外敷发酵粉治疗, 采用特定电磁波治疗器, 电压为220 V, 频率为 (50±1) Hz, 功率为350 W, 照射距离为5 cm。照射患者乳房包块硬结, 每次用电磁波灯在患处烤30 min, 2次/天;其余时间均用发酵粉持续敷整个乳房, 只露乳头, 发酵面粉外用保鲜膜覆盖。对照组只采用常规外敷发酵面粉, 不给予电磁波照射。
1.3 观察指标
1.3.1 乳房疼痛:
疼痛评价采用视觉模拟评分 (VAS) , 即采用一把卡尺, 两头分别定义为0分和10分, 分值越高代表疼痛程度越明显, 0分为无痛, 10分代表痛不可忍, 由患者根据自己的疼痛程度自行判定。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天、第2天、第3天和第4天的VAS评分。
1.3.2 乳房硬度:
乳房硬度的评价方法采用触摸法, 触之如嘴唇、鼻尖和额头则分别为Ⅰ度、Ⅱ度和Ⅲ度, 即代表轻度、中度和重度胀痛。观察两组患者第4天的乳房硬度。
1.3.3 泌乳量:
观察患者第4天的母乳喂养情况, 分为3级, 泌乳量多:哺乳后新生儿感到满足, 且全部采用母乳喂养, 仍有母乳剩余;泌乳量中等:哺乳后新生儿基本感到满足, 且全部采用母乳喂养, 母乳基本无剩余;泌乳量少:哺乳后新生儿不满足, 需要其他乳制品喂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乳房疼痛VAS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护理后第1天、第2天、第3天和第4天两组的VAS评分均有明显降低, 与上一观察时间点比较差异具都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在护理后的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分
*与上一观察时间点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治疗后第4天乳房硬度比较
治疗后第4天, 观察组乳房硬度Ⅰ度135例, Ⅱ度58例, Ⅲ度22例;对照组Ⅰ度109例, Ⅱ度64例, Ⅲ度42例,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例 (%)
2.3 两组治疗后第4天泌乳量比较
治疗后第4天观察组泌乳量多、中等和少的例数分别为126例、62例和27例, 对照组为94例、72例和49例,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例 (%)
3 讨论
产后乳房胀痛与多种因素有关。产妇刚生产完孩子之后, 认为乳房内还没有乳汁就没有给孩子喂养, 错过了早期最佳吮吸的时间;部分剖宫产患者产后由于疼痛、留置导尿管和体位因素等限制未给孩子哺乳[1]。产妇产后第2~3天时乳房开始充盈, 由于早期未得到及时吮吸, 乳汁分泌增多时就容易导致乳腺管阻塞, 从而导致乳房胀痛, 产生硬结, 此时泌乳功能也受到了影响, 给产妇造成极大的生理和心理痛苦[2]。同时乳房肿胀, 使皮肤张力变大, 导致乳头变平, 新生儿含接困难, 难以吮吸[3]。若不进行有效护理加以预防, 不仅可导致乳腺炎等并发症[4], 而且对新生儿的发育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碳水化合物是组成人体的基本成分, 它们都是极性分子, 可以在微波场的作用下, 随着微波频率改变其极性, 这称之为极性振荡, 其频率与微波频率相同, 振幅与微波的强度成正比。因此, 采用电磁波照射时, 可以将电磁波的能量传送给生物大分子, 并使其发生高速震动, 使照射部位持续升温, 从而提高该部位血供能力, 改善局部血压循环, 从而发挥一系列的生物学效应, 临床上广泛用于消炎、止痛和活血[4,5]。
发酵粉外敷于乳房肿块处后会发酵, 此过程是一个释放热量的过程, 且温和持久, 此种热敷理疗的方式发挥了温通散结之功效, 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提高局部血供, 可以使乳腺管得到扩张, 使淤积的乳汁排出通畅[6]。但应注意的是, 在外敷发酵粉时, 应把乳头裸露在外。
本研究结果显示, 采用电磁波照射联合外敷发酵粉, 治疗第4天时患者的疼痛基本消失, 平均VAS评分仅为 (0.74±0.48) 分, 患者基本无痛感。而对照组第4天为 (1.72±0.57) 分, 改善程度不如观察组效果显著, 并且可以观察到在护理第1天后观察组的VAS评分即明显下降,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这说明采用电磁波照射对缓解疼痛起效迅速。治疗第4天时, 观察组乳房硬度Ⅰ度有135例, Ⅱ度有58例, Ⅲ度有22例;对照组Ⅰ度有109例, Ⅱ度有64例, Ⅲ度有42例, 不难看出观察组的硬度改变更显著。第4天时, 观察组的泌乳量也明显多于对照组, 这说明上述治疗方法能在短时期内改善乳腺管的通畅程度, 可以及时进行母乳喂养, 对新生儿的发育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 电磁波照射联合外敷发酵粉能够明显改善产后乳房胀痛和硬结症状, 并且起效迅速, 可以改善乳腺管的通畅程度, 提高母乳喂养率。
参考文献
[1]李英.产后乳房胀痛的原因及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32 (6) :1003-1004.
[2]郭莉, 王晋波.护理干预对产后乳房胀痛、硬度和泌乳情况的影响[J].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1, 23 (5) :84-85.
[3]吴旭红.多功能治疗仪联合电动吸乳器对减轻产妇乳房胀痛的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 2011, 10 (5) :14-15.
[4]宋风琼, 高新娥, 东保吉.产后乳房胀痛相关因素及调查分析[J].新疆医学, 2009, 39 (7) :135-138.
[4]王艳霞, 李发强, 冯立东.超大功率微波热疗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疗效[J].肿瘤研究与临床, 2011, 23 (11) :776-777.
[5]刘湘晖, 杜丹, 陈卫群.微波治疗仪与常规按摩治疗乳房胀痛的疗效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32) :114.
乳腺胀痛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接收的出现产后乳房胀痛的100例初产妇, 年龄18~32 (平均25) 岁, 其中产后1~3d出现乳房胀痛的初产妇82例, 产后4~5d出现乳房胀痛的18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 两组患者经调查分析均同意进行相应的护理工作。
1.2 方法
对观察组产妇进行产后乳房热敷、按摩以及哺乳后挤奶等多种产后护理措施;对照组产妇产后进行乳房按摩, 2次/d。具体理措施:产后护理人员对产妇乳房进行2次按摩护理, 首先用热毛巾敷在产妇乳房上约5min, 接着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对乳房进行顺时针方向螺旋式按摩, 力度适当;产妇哺乳后, 继续对乳房进行按摩, 按摩方向从乳房外侧逐渐向乳房中央靠近, 但不宜按摩乳头。
1.3 统计学分析[2]
对数据库的录入及统计分析均通过SPSS16.0软件实现。其组间构成比较用卡方检验, 组间疗效比较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分析, 两组均数比较用t检验, 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进行相关检验。
2 结果
2.1 产后4d产妇乳房疼痛比较
见附表。表中结果显示, 产后第2d, 观察组产妇乳房疼痛感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产后第3d开始, 观察组产妇乳房疼痛明显减缓, 且疼痛感逐渐低于对照组, 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2.2 产后4d产妇乳房硬度比较
结果显示, 产后第1d和第3d, 两组产妇乳房疼痛饭感无明显差异;产后第3d开始观察组产妇乳房疼痛明显减缓, 且疼痛感逐渐低于对照组, 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产后第2d, 观察组产妇乳房的硬度略大于对照组产妇;产后第4d, 观察组产妇乳房的硬度明显小于对照组, 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3 讨论
产后乳房胀痛是初产妇中常见的临床症状, 造成其主要原因是产妇在妊娠期没有做好喂奶的准备, 缺乏对乳房的护理, 另外产后哺乳方式不对也会引起乳房的胀痛。为减轻产妇乳房胀痛感, 对初产妇乳房胀痛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3]。产后乳房护理工作通常包括产妇进行产后乳房热敷、按摩, 哺乳后挤奶等多种产后护理措施[4]。乳房护理工作能刺激产妇产生催乳素, 使乳房分泌乳汁量明显增多, 能够减轻产妇乳房的胀痛感;同时, 对乳房的按摩护理能促进乳房局部血液循环, 使乳房硬度减小, 帮助产妇哺乳顺利进行, 有助于产妇恢复健康, 早日出院[5]。
本研究结果显示, 产后第2d, 观察组产妇乳房疼痛感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产后第3d开始, 观察组产妇乳房疼痛明显减缓, 且疼痛感逐渐低于对照组, 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产后第2d, 观察组产妇乳房的硬度略大于对照组产妇;产后第4d, 观察组产妇乳房的硬度明显小于对照组, 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综上所述, 对初产妇产后进行乳房胀痛的护理, 能明显减轻产妇乳房的硬度以及胀痛情况, 该方法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摘要: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接收的出现产后乳房胀痛的100例初产妇, 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产妇50例, 对观察组产妇进行产后乳房热敷、按摩, 哺乳后挤奶等多种产后护理措施;对照组产妇产后进行乳房按摩, 2次/d, 分别比较两组产妇护理后乳房的胀痛感以及乳房硬度。结果产后第2d, 观察组产妇乳房疼痛感明显高于对照组,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产后第3d开始, 观察组产妇乳房疼痛明显减缓, 且疼痛感逐渐低于对照组,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产后第2d, 观察组产妇乳房的硬度略大于对照组产妇;产后第4d, 观察组产妇乳房的硬度明显小于对照组,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对初产妇产后进行乳房胀痛的护理, 能明显减轻产妇乳房的硬度以及胀痛情况, 该方法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关键词:初产妇,乳房胀痛,护理
参考文献
[1]肖红, 龚良展, 等.两种预防产后乳房胀痛方法的效果比较[J].中国妇幼保健, 2009, 3 (1) :80.
[2]吴梅华.242例产后奶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 10 (12) :52.
[3]赵俊, 李树人, 宋文阁, 等.疼痛诊断治疗学[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9.201.
[4]丁曼琳.妇产科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385.
乳腺胀痛 篇5
关键词:乳房按摩,乳房胀痛,剖宫产,初产妇
乳房按摩是一种无创护理技术, 在产妇分娩后给予乳房按摩可减轻产后乳房胀痛。由于产妇产后疲劳、疼痛、忧虑、兴奋等因素的影响, 常使产妇不愿哺乳, 从而使乳头受刺激减少, 泌乳延迟, 乳腺管不通畅, 引起乳房胀痛, 影响母乳喂养的成功。2010年7—2010年12月我院产科开展乳房按摩, 使产妇产后乳房胀痛发生的程度明显减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7月—2010年12月我院足月剖宫产分娩的产妇200例, 年龄23岁~35岁;孕周37周~42周;新生儿体质量2.5 kg~3.5 kg;均为初产妇;均行剖宫产术;产妇语言交流正常, 无妊娠合并症、产后大出血、乳腺增生, 新生儿吸吮正常。将20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100例, 两组病人产妇年龄、孕周、哺乳次数及婴儿的吸吮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产妇均在产后30 min内早接触、早吸吮、按需哺乳。对照组剖宫产术后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由1名经过专业培训的乳房按摩师给予乳房按摩, 于术后24 h开始, 每天1次, 每次15 min~20 min, 连续按摩4 d或5 d。
1.2.1 乳房按摩方法
①热敷乳房, 避开乳头及乳晕, 每次热敷时间10 min~20 min (乳胀严重时忌热敷) ;②取适量专用按摩精油抹于胸部, 先自上而下直推胸骨10次, 分推膻中至乳头10次, 点膻中穴, 然后用双手以乳头为中心轻柔地旋转按摩乳房5次~8次, 点屋翳、云门、乳根等乳房周围的穴位, 以促进乳房血液循环, 促进泌乳和疏通乳腺[1];③五指梳抓乳房8次~10次, 刺激乳头, 拇指与食指相对捏放乳房从根部至乳头, 反复8次~10次, 直至有少量乳汁排出;④从乳房边缘向乳头方向按摩, 手法要轻柔, 按摩完一侧再按另一侧, 有乳块者, 按摩时先按乳块周围再按中间, 在按摩过程中要与产妇多交流, 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 并且教给产妇母乳喂养的注意事项, 树立其母乳喂养的信心;⑤挤奶:用拇指、食指沿乳晕边缘对称性地用指腹向胸壁方向按压, 力度适当, 注意手指在皮肤上不要滑动, 以免引起皮肤水肿, 按压有乳汁排出, 然后放松手指, 沿乳晕周围尽量挤出乳房内的乳汁。
1.2.2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在术后第3天、第4天乳房的舒适程度。乳房舒适程度参照世界卫生组织 (WHO) 疼痛分级标准分为4级。0级:无痛 (无临床症状) ;Ⅰ级:轻度疼痛, 产妇安静可休息;Ⅱ级:中度疼痛, 产妇尚平静;Ⅲ级:重度疼痛, 产妇辗转不安不能入睡[2]。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产妇产后机体内的激素会发生很大变化, 脑垂体释放缩宫素、催乳素增加。据临床观察, 大多数产妇在产后3 d左右乳汁分泌增多, 感觉乳房胀痛。目前, 传统的方法主要是热敷乳房, 帮助婴儿吸吮, 排空乳汁, 减轻产妇的痛苦[3]。但这种方法不能很快疏通乳腺管, 消除乳块, 乳汁过多者, 可引起急性乳腺炎;乳汁分泌缓慢者, 易导致乳汁分泌减少甚至无乳。通过穴位按摩推拿治疗, 疏通乳腺, 可排空乳汁, 减轻产妇乳房胀痛的痛苦, 可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的自信心, 促进母乳喂养的成功。
产妇在产后由于疲劳、疼痛或乳头条件的影响, 或者是家属的因素, 往往不能做到有效的吸吮, 致使乳腺管不通畅而造成乳胀。乳房胀痛又导致产妇情绪不好, 对哺乳失去信心。乳房按摩可在产妇尚未感觉乳房胀痛时给予按摩, 运用推、拉、按揉的手法对乳房、乳头刺激, 使局部血液循环畅通, 促进乳汁的分泌和排出, 可减轻产后乳房胀痛的程度, 缩短乳房胀痛的时间。本研究显示, 两组产妇均有乳房胀痛, 但观察组产妇术后第3天、第4天乳房胀痛程度低于对照组 (P<0.05) 。
产后乳房按摩可提高母乳喂养率, 传统的喂养由于乳腺管不能及时吸通, 容易导致乳汁分泌减少, 混合喂养时间延长。经过乳房按摩的产妇, 乳腺管通畅, 使新妈妈能更好地喂哺新生儿。曹辉娟等[4]认为按摩使乳房变软、乳头和乳头颈弯曲度自如, 易于新生儿的吸吮。有研究亦显示, 产后早期乳房按摩配合穴位针刺可促进泌乳[5]。因此, 乳房按摩可促进母乳喂养, 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产后乳房按摩是一种无创护理技术, 简便易行, 护理人员易掌握, 产妇及家属也易于接受, 且不受场地、时间、仪器设备的限制, 只要产妇能接受就可进行。产后乳房按摩作为一项新的护理理念, 体现了护士的价值, 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减轻了产妇的痛苦, 使产妇树立了母乳喂养的信心, 增进了母婴感情, 同时也密切了护患关系, 提高了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总之, 观察组通过对100例产妇进行乳房按摩, 减轻了产妇的痛苦, 有利于母乳喂养的成功。
参考文献
[1]李静, 云虹.穴位指压祛百病[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150.
[2]郭晓琴.乳房穴位按摩对减轻乳房胀痛和促进乳汁分泌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07, 21 (5A) :1270-1271.
[3]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79.
[4]曹辉娟, 孙世萍, 宋海燕, 等.穴位及乳房按摩刺激泌乳的临床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 (10) :769-770.
剖宫产术后乳房胀痛的临床护理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40例, 均为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在中山市陈星海医院行剖宫产术分娩的产妇。年龄22~36岁, 平均 (27.8±2.1) 岁。所有产妇均为足月初产, 无母乳喂养经验;新生儿Apgar评分8分以上。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 (护理干预) 与对照组20例 (常规护理) , 两组在年龄、分娩情况等方面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30例均进行常规乳房护理, 进行母乳喂养指导, 哺乳前用温水洁净乳头。
观察组:进行干预护理, 主要方法包括: (1) 术后1d, 即让有经验护士介入, 实施护理干预, 先用40~50℃的干净热毛巾包覆整个乳房5min, 后用右手无名指、中指、食指从乳房根部起做螺旋式按摩止乳晕处, 注意掌控力度, 以产妇可接受的为适宜。后进行哺乳, 完成哺乳后, 两手相对, 在保持一定压力的情况下轻轻挤压乳房, 方向为从边缘向乳头, 重复做10次后, 护士站于产妇背后或侧面, 以“C”字型托起并抖动乳房, 不宜大幅、快速操作, 做到不让产妇有痛苦表情出现, 5min左右即可。最后, 手工挤出多余乳汁。 (2) 术后进行镇痛:产妇如果情绪不良, 乳汁的分泌就会受到影响。肾上腺皮质激素 (GCS) 和泌乳素的浓度对产后乳汁的分泌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剖腹产的新生妈妈因为术口的不适和睡眠质量的不佳, GCS必然会下降, 进而影响乳汁的正常分泌。如果条件许可, 术后镇痛推荐使用, 它可有效帮助减轻伤口痛疼, 提高产妇睡眠质量, 提升产妇心情愉悦度, 进而对乳汁的分泌起到积极的作用。剖宫产手术后的早期, 产妇无活动力, 可指导并帮助产妇进行侧式喂养, 随着产妇身体条件的好转, 产后2~3d即可建议指导并帮助进行坐式喂养, 环抱式的喂养方法可以最大可能的避免压到术口。 (3) 出院后的指导。哺乳期有诸多常见病, 比如乳头皲裂、乳腺炎、乳房胀痛等, 在出院前, 应科学的指导产妇及其家属, 包括合理的膳食, 正确的哺乳方法以及正确的挤奶方法, 建立良好的沟通联系渠道, 减少产妇往返医院的频率, 降低其他疾病的患病概率。
1.3 评价标准[1]
(1) 观察乳房硬度及测量方法:Ⅰ度触之似口唇, 为正常或轻度胀痛, Ⅱ度触之似鼻尖, 为中度胀痛, Ⅲ度触之似额部, 为重度胀痛。 (2) 疼痛的观察:观察剖腹产后4d内乳房疼痛的情况, 并将两组进行对照。
2 结果
2.1 两组乳房硬度情况对比
两组乳房硬度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05) 。见表1。
2.2 两组乳房疼痛情况对比
两组产后第1天疼痛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两组产后第2天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但两组产后第3天、第4天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3 讨论
3.1 运用护理干预提前乳汁分泌时间, 畅通乳腺导管
乳房过度充盈可以理解为因为乳汁、体液和乳房内血液过度积聚而产生的乳房症状, 一般发生期间为产后2~3d的时间。这段时间, 因为乳管流通不畅、分泌的乳汁排出不及时、乳汁积聚, 出现乳房胀痛或沉重感。产后第1天, 产妇日内的催乳素不会达到高峰, 也就不会形成太多乳汁, 乳房的干预护理就会帮助促进催乳素的生成, 形成反射, 产生乳汁[2]。伴随护理干预的不断进行, 阻塞的部分乳腺管逐渐开始通畅, 再加上新生儿的吸吮, 这些都有助于乳房变软, 乳头变小, 实现顺利哺乳。
3.2 运用护理干预减轻产妇乳房胀痛
乳房胀痛与乳房硬度为正相关系。乳房胀大、乳汁、分泌导致产生乳房胀痛。胀痛的程度和时间受制于乳腺管的通畅度。乳房的干预护理可以帮助乳腺管于产后第2天即可部分放开, 产后第4天即可实现彻底的放开。
总之, 乳房护理干预帮助提前了乳汁分泌的时间。故而对比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产妇情形, 可以发现产后第3天和第4天, 观察组的新生儿母亲舒适感更高一些, 哺乳信心更强一些, 减轻了乳房胀痛, 促进了乳腺管的畅通化流动, 软化了乳房内部的积块, 增加乳房皮肤的韧性和抵抗力, 预防了乳头皲裂, 有利于产妇术后康复和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深受广大产妇的欢迎。
参考文献
[1]李晓英, 罗万英.产科母乳喂养中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J].四川医学, 2001, 22 (1) :90-91.
乳腺胀痛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4-10月到本院门诊定期产检的产妇220名 (观察组) , 采用预见性护理方法;选择同期在我院分娩的孕产妇218名, 采取常规护理方法作为对照组。两组孕妇乳房均发育正常, 无产科合并症。年龄、文化程度和孕情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知识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针对性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和相关知识宣教。具体方法如下。
(1) 母乳喂养知识宣教。加强对产妇及其家庭产前产后喂养知识教育, 告知产妇母乳不但可以满足新生儿生长发育的需求, 还可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更可以促进恶露的排出, 加速子宫的修复。有效的吸吮有利于乳汁的分泌, 更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建立, 满足母婴共同的健康需要。令那些曾经不想母乳喂养的孕产妇走出认识误区, 建立科学哺乳的观念, 对哺乳行为具有正确的认识, 在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同时, 保证乳汁分泌通畅, 防止乳房胀痛的发生。
(2) “三早”护理。造成乳房胀痛的一个原因, 是由于产妇乳汁分泌增多, 而刚出生的新生儿吸吮量少并且吸吮能力差, 致使乳汁淤积于乳房中。所以护理人员在产妇分娩后的30 min内帮助新生儿正确含接、早期吸吮, 尽早刺激乳房, 建立泌乳发射, 也是产妇在心理、生理上为母乳喂养打下基础。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是爱婴医院促使喂养成功的重要措施之一。能做到早吸吮的新生儿在第1天哺乳时大约有80%会很快学会正确的含接姿势并做到有效的吸吮[3], 最初2 d喂奶次数越多, 乳房充盈越早。
(3) 建立社会、家庭支持。做好母乳喂养宣传工作, 增强产妇及家庭成员对初乳喂养的认识。为避免奶胀的发生, 应当使产妇掌握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和喂奶技巧, 在知识上、思想上有充分的准备, 自觉进行纯母乳喂养, 及时清除母乳喂养相关的各种错误观念, 取消奶粉及代乳品。强化及完善产妇的支持系统, 注重评估产妇及其家庭在产科方面的实际需求, 鼓励产妇实行母乳喂养, 协助产妇喂奶, 帮助产妇挤奶, 指导产后合理的饮食, 使产妇的休息及营养得到足够的保障, 感到家庭的温暖, 防止乳房肿胀的发生。
(4) 做好产后乳房护理。清洁乳房告知产妇清洁乳房的重要性, 指导产妇从怀孕晚期至产后的一段时间, 每天使用温水清洗乳头、乳晕, 这不仅可以使乳腺管保持通畅, 还有助于减少哺乳期乳头皲裂、增加乳头韧性。清洗完毕后, 可在乳头上涂少量油脂。乳房按摩, 护理人员在产妇产后第1天开始对其进行乳房按摩指导, 2次/d, 10 min/次, 告知产妇乳房按摩可以促进乳腺管通畅, 方便婴儿吸吮[4]。基本手法为清理乳头皱褶处的污垢后, 用手掌侧面轻按乳房壁, 围绕乳房均匀按摩。如果产妇有乳房硬结的情况可以用手工挤奶或吸奶器以排除乳汁, 避免淤积。双侧乳房按摩完毕后协助孕妇佩戴合适的棉质乳罩, 以防止乳房下垂, 影响乳汁分泌。
(5) 饮食指导。产妇分娩后身体虚弱, 新陈代谢旺盛, 出汗较多, 因此需告知产妇进食高热量、高蛋白、水分充足的食物, 如牛奶、骨头汤、红糖水、蔬菜汤等, 同时避免生冷、辛辣、油炸类食物。
2 结果
观察组发生乳房肿胀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 ;两组产妇产后第1天泌乳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产后第2天、第3天泌乳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3 讨论
产后乳房胀痛是产褥期普遍存在的问题, 多发生于产后2~5 d, 是影响母乳喂养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常有一部分产妇因为产后乳房胀痛而放弃母乳喂养。经过对孕产妇母乳喂养知识宣教, 做好三早护理及乳房护理, 建立社会、家庭支持系统, 产后饮食指导等一系列的预见性护理, 有效降低了产妇乳房胀痛情况的发生。在研究中, 护理人员使用预见性护理, 通过有计划、系统性为患者提供个性服务, 使护理工作从被动为主动, 充分体现主动护理的内涵[5]。
综上所述, 应用预见性护理对于减少产妇乳房胀痛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而且有助于保障乳汁分泌通畅和分泌量的增加, 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乳房胀痛,应用
参考文献
[1]董翠莲.浅谈剖腹产术后母乳喂养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 2009, 7 (10) :271-272.
[2]张颖.预见性护理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 2011, 19 (2) :122-123.
[3]段爱秀, 曾宪华.早吸吮和乳房排空对母乳喂养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 2001, 8 (3) :215.
[4]姜武佳.护理干预在产后乳房胀痛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 (3) :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