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乳腺疾病

2024-07-24

不同乳腺疾病(精选6篇)

不同乳腺疾病 篇1

乳腺疾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 严重影响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的身心健康。近年来, 乳腺疾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 且发病年龄也日益年轻化, 故早期筛查并及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高频超声能够清晰地显示病灶以及周围组织的细微结构, 且患者无痛苦无损伤, 临床应用较为广泛。本研究回顾分析了100例乳腺疾病患者的超声检查情况, 并与乳腺钼靶X线比较, 旨在探讨乳腺超声对于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月~2014年6月, 本院收治的乳腺疾病患者100例, 均为女性, 年龄21~69岁, 平均年龄 (43.44±4.32) 岁。患者主要表现为乳房胀痛、乳头溢液以及乳腺肿块等。其中, 33例乳房胀痛合并肿块、腺体增厚等, 29例为无痛性肿块, 18例为乳房胀痛合并乳房溢液, 12例为腋窝淋巴结肿大, 8例无明显症状。患者均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乳腺超声、乳腺钼靶X线以及病理诊断资料。

1.2 方法

1.2.1 乳腺超声检查

患者均采用GE-L5和L7彩色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 高频探头频率在7.5~13.0 MHz之间。患者常规取仰卧位以及侧卧位, 上抬双臂, 以充分暴露乳房, 并以探头作为中心, 自上而下、由内向外进行放射状多切片扫查。仔细观察乳腺厚度以及内部回声, 观察是否有乳腺导管扩张以及肿块等, 如存在肿块, 则应记录肿块的部位、形态、大小、边界、纵横比以及是否有钙化等, 常规进行腋窝扫查, 观察是否存在腋窝淋巴结肿大。采用CDFI观察肿块内部以及周围是否分布有血流信号。

1.2.2 乳腺钼靶X线检查

患者均采用意大利GIOTTO型全数字化乳腺摄影机进行检查, 检查时患者取端立位, 常规实施双侧乳腺轴位以及斜位摄片, 21例患者加行侧位以及局部点片。

1.2.3 组织病理学检查

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 留取手术标本并以10%的福尔马林进行固定, 病理切片厚度为4μm, 采用HE染色, 镜下分离病理组织学特征。

1.3 图像处理

1.3.1 乳腺超声图像

观察超声图像上肿块的形态是否规则, 肿块边缘是否存在毛刺征或者高回声晕环, 是否存在微小钙化, 肿块内部回声、血供情况以及阻力指数 (RI) 等, 评价肿块的良恶性。

1.3.2 钼靶X线图像

观察钼靶X线图像上肿块的形态是否规则、边缘是否有毛刺征或者分叶、是否合并钙化以及钙化情况 (钙化颗粒数目、形态以及大小) 、肿块密度、腺体结构、是否存在晕环、肿块内部或者周围有无增粗血管、是否存在腋下淋巴结肿大等, 评价肿块的良恶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作为标准, 超声对乳腺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钼靶X线,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3 讨论

乳腺疾病多见于成年女性, 是现阶段威胁女性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女性乳腺的生长发育以及其功能均是由内分泌系统所控制, 尤其是卵巢以及垂体前叶激素, 因而乳腺的结构随着经期呈现周期性变化, 在经前往往表现为乳房胀大以及增生性改变等, 在经后有所缓解[2]。因此, 卵巢对于乳腺疾病的诊断多需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目前, 临床对于乳腺疾病的检查方法主要有乳腺钼靶X线、高频超声、乳腺导管造影、MRI以及CT等。其中, MRI与CT检查具有放射性损伤, 且价格较为昂贵, 临床应用具有局限性。乳腺导管造影法的适用范围较为狭窄, 且检查操作较为繁琐, 通常不作为首选方法进行乳腺疾病的筛查[3]。乳腺钼靶X线检查具有较强的整体感, 能够进行乳腺整体成像, 通常不易出现人为性漏诊, 且其对于微小钙化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对乳腺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 乳腺钼靶X线检查已逐渐普及, 越来越多的乳腺癌被早期检查。但乳腺钼靶X线难以清晰地显示乳腺的内部结构, 极易导致乳腺纤维瘤与乳腺囊肿相互混淆而误诊。此外, 钼靶X线成像存在重叠影像, 尤其是对于致密性的腺体病灶, 影像容易被腺体组织的影像所遮盖而不易显示出来, 从而导致误诊[2]。还有研究发现, 乳腺钼靶X线摄片对于乳房较小者以及乳房边缘的显示存在盲区, 对这类病灶往往漏显而导致漏诊[4]。

超声在乳腺疾病, 尤其是乳腺肿块以及乳腺增生的检出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近年来, 随着超声设备与技术的不断提高与完善, 超声对于乳腺肿块的分辨率获得了显著提高, 采用高频探头进行检查能够清晰地显示患者的乳腺内部结构以及病灶形态、内部回声、边界等, 对于细微结构以及导管紊乱等征象的显示效果好, 为乳腺疾病的诊断鉴别提供了较为完整的信息[2,3]。同时, CDFI的应用能够观察到肿块内部以及周边是否存在血流信号, 并可根据血流丰富程度提高肿块良恶性的鉴别准确度[5]。本研究中, 超声检查对乳腺疾病的诊断准确率达89.00%, 显著高于乳腺钼靶X线的79.00%。其中, 超声对于乳腺囊肿的诊断准确率达100.00%, 对于纤维瘤的诊断准确率达96.77%, 均显著高于钼靶X线。此外, 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为86.21%, 亦较钼靶X线检查的82.76%有所提高, 充分证实了其良好的诊断效能。但超声检查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主要表现在该技术对于检查者具有较强的依赖性, 难以实现标准化;对于体积较大以及脂肪较多的患者检查较为耗时, 且图像质量较差;对于肿块以外的微小钙化灶显示效果较差[3]。而钼靶X线对于散在的微小钙化灶显示效果较好, 故可考虑将两种技术联合检查, 以提高早期诊断准确率[5]。

综上所述, 超声具有其定位准确、分辨力高、重复性强、操作简便、无放射性以及价格低廉等优点, 对于乳腺疾病的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与乳腺钼靶X线检查联合应用有利于提高早期诊断准确率。

参考文献

[1]谢海珊, 丛林, 李丽萍, 等.乳腺超声在妇女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0, 9 (16) :1219-1220.

[2]罗丽芳, 韦永南, 郑小红, 等.乳腺超声及钼靶摄影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中国医药科学, 2013, 3 (1) :119-120, 136.

[3]韩仁峻.乳腺超声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4) :252-253.

[4]赵月雷, 沈春云.乳腺疾病超声与钼靶X线诊断回顾性分析.安徽医药, 2014, 18 (9) :1726-1727.

[5]莫献凌, 彭昌丽.超声与钼靶检查对乳腺疾病良恶性诊断的对比分析.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3, 6 (3) :231-233.

不同乳腺疾病 篇2

乳腺增生病是妇女常见、多发病之一,尤其近年来发病率上升,年龄也日趋年轻化,多见于20~50岁的女性。因此了解乳腺增生病的症状、发病原因与危害,以及如何进行及时的防治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乳腺增生病:

一组数字:

2008年—2010年:(三年)可疑乳腺癌病人:42人

确诊病人:29人

其中炎性症状:8人,确诊:5人,非哺乳期乳腺炎:3人 肿块最小:1ⅹ1㎝,肿块最大:9ⅹ9 ㎝ 副乳癌变:1人

术后乳腺囊性增生:2人

年龄:最大77岁,最小20岁

一.乳腺增生病的症状 乳房疼痛+肿块

1.乳房疼痛:胀痛或刺痛,多为两侧,左侧尤甚,可及腋下、肩背。情郁左甚,劳累右甚。经前加重,经后减轻;情郁加重,情畅减轻。

2.乳房肿块:多发于双侧,单个或多个,好发于乳房外上象限。肿块形状有片状、结节状、条索状、颗粒状等。肿块质地软、硬或韧,经前大而硬,经后小而软。

3.乳头溢液:少数可见。

4.月经失调:月经前后不定期,量少色暗兼有血块。二.乳腺增生病的病因 1.主要因素(1)精神因素

情志不畅:夫妻关系 母子关系

婆媳关系

生意竞争

学习紧张

工作压力

郁怒伤肝,思虑伤脾,肝郁脾虚,血瘀痰凝,蕴于乳房,结聚成块而形成乳腺增生病。乳房属胃,脾胃互为表里,肝气行于左。

2.诱发因素

劳累:上肢劳力过度。

饮食:恣食生冷、辛辣之品。衣着:佩戴过紧的胸罩。

其他:不生育,不哺乳,性生活不和谐。三.乳腺增生病的检查(三只手)1.自我检查(第一只手)时间:(三个一)每月一次。

经后一周(绝经前妇女)。

每月的第一天(绝经后妇女)。方法:一看二摸三挤

看——面对镜子,双手叉腰,观察乳房的任何改变。(1)外观:大小是否对称,有无异常突起;

(2)皮肤:有无橘皮样和酒窝状改变;(3)乳头:乳头是否内陷、回缩或抬高。

面对镜子手叉腰,凹凸酒窝及大小。摸——

(1)站立:用一手上提至头部后侧,用另一手检查乳房,手指并拢,平放于乳房上,依次顺时轻柔地触摸及腋下,左右交替检查。

一手抱头一手查,顺时旋转至腋下。

(2)平躺:平躺下来,右肩下放一个枕头,将右手弯曲至头下,同“站立”的方法,检查右边乳房。

仰面平躺肩下枕,一手弯曲至头下。

挤——用手指轻挤乳头,观察有无液体自乳头溢出。如果有乳头溢液,看是否流出血性液体或褐色、暗红色、淡黄色液体。

手指轻轻挤乳头,观察有无液体出。

特别提示:如果出现经常性乳房疼痛,有肿块、有异常分泌物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做专业检查。

2.专业检查

(1)医生的手(第二只手)(2)科技检查(第三只手)

乳腺B超:判断肿块性质和位置,但它对直径在1厘米以下的肿块识别能力较差。钼靶检查:检查一些手摸不出来的细小肿瘤萌芽。对乳腺造成一定的放射性损伤,对35岁以下妇女进行乳腺疾病普查时不应常规应用。

乳腺专用磁共振:更精准。可发现0.3cm左右的病变,能检查出用手摸不出来的细小肿瘤萌芽,同时能判断良恶性,使诊断准确率大大提高。灭癌于最初始阶段。价值1880元。

3.具体方法

(1)35岁以下女性每年做一次乳腺彩超检查。

(2)35岁以上的女性每年做一次乳腺彩超+钼靶X线检查。

(3)对于乳腺癌高危人群——有乳腺癌家族史、月经初潮年龄小于12岁或绝经年龄大于55岁、第一胎生育年龄大于35岁或未生育、产后未哺乳、有较长时间的乳腺增生者等,建议在定期行乳腺X线检查的同时,可选择乳腺专用磁共振进行定期检查。

青春期女性就不太适合钼靶检查,因为这种检查对腺体有害,会影响发育。

(4)乳房较大而且乳腺腺体丰富致密的年轻女性,首选乳腺专用磁共振进行乳房定期检查。

四.乳腺增生病的治疗

乳腺增生病治疗五步曲 1.药物治疗:规范治疗

2.调节情绪:顺其自然,为所当为。不以情绪为准则,以行动为准则。平心静气转注意,适度宣泄宽容人。(1)平心静气:低声慢语挺胸

(2)转移注意:离开舌绕三圈(3)适度宣泄:知己倾诉(4)陶冶性情:宽容理解

(5)认知改变: A-B-C理论。

(6)知足常乐: 3.衣食住行:

(1)衣:舒适不是美观,保护不是限制。

乳罩的作用:支托,减少震动,保证血液循环,防止乳房下垂。乳罩的选戴:内衣舒适圈要免,质的棉软睡时展。

(2)食:饮食清淡忌海鲜,少吃辛辣油炸甜,多吃果蔬黑黄豆,核桃蘑菇木耳安。(3)住:生活规律不耗竭,两性生活要和谐。

(4)行:上肢活动:上肢活动要舒展,如伸懒腰宜缓慢。百草萌芽,风摆柳丝。

蓖梳梳理:以乳头为中心。

4.善后调理:巩固为要。

5.春季复诊:春季生发,病亦复发。

规范治疗须切记,一年两次春为要,药物情绪同时调,饮食梳理配合好。五.乳腺增生病的复发

季节:春主生发,百草发芽,百病复发。情绪:情绪波动,左侧痛甚。劳累:过度劳累,右侧痛甚。饮食:过食生冷、辛辣。六.乳腺增生病的预防 1.保持情绪稳定。

2.少吃用雌激素喂养的鸡、鸭、牛肉。少用避孕药及含雌激素的美容用品。3.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保持性生活和谐。

4.佩戴全棉乳罩。

5.自我检查和定期复查。

七.乳腺癌的预防

1.保持心情愉快:怒伤肝,肝气郁滞,百病生矣。中医有“百病皆生于气”之说。因此,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以使肝气顺畅,则病难近身。

2.远离人造纤维:内衣尽量选用天然的,纯棉材质的内衣。3.定期乳腺检查:乳腺癌早期肿块较小,不容易扪到。

4.保持正常体重:减少高脂肪、高热量尤其是油炸食品的摄入。5.避免饮酒抽烟:尤其是二手烟。

6.坚持母乳喂养:从未哺乳易致乳房积乳,不通则痛。八.乳腺增生病的误区

误区1:肿块不痛不痒,不挡吃不挡喝,不用管。误区2:再生一个孩子或绝经后自然就好了。

误区3:治疗后乳房不痛就是病好了,不用再治了。

误区4:乳腺增生病只有女性才得,男性不会得这种病。误区5:把治愈的希望完全寄托于药物。误区6:乳腺增生病一定会变为乳腺癌。误区7:乳房偏小就不会得乳腺增生病。

乳腺疾病普查特别行动 篇3

一般医生会从个人资料、病史、近期病理症状、婚姻史等方面提问,所以,在这个阶段女性应尽可能说出自己的情况,以便医生做出正确判断。

问:我最近听朋友说女性到了一定的年龄多少都会出现乳腺的问题,如乳腺增生、乳腺炎甚至是肿瘤,而且最近几年总能听到有人患乳腺癌,觉得很可怕。那我应该如何自我检测呢?

李晓立主任:乳腺癌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应引起足够重视。其主要原因是生活质量大幅提高,城市职业女性工作节奏加快以及心理压力增加造成的。乳腺癌自己是不能预测的,但有一些高危人群应更加重视。高危人群主要是指家族有乳腺癌患者,月经初潮早,闭经晚,未生育、未哺乳、工作压力大、环境污染、有乳腺良性疾病等。

早期发现乳腺癌主要靠自我检查,应每月月经后第7到10天做一次自我检查,每半年至一年到医院做一次体验,早期乳腺癌90%以上可长期生存,因此,早期发现非常重要。

女性的乳房美丽却脆弱,有关部门统计,乳腺疾病的发病率占成年女性的48%以上,其中临床最常见的有乳腺增生、乳腺炎和乳腺癌,其中乳腺癌危害最大,不仅可导致乳房的损毁,夺走女性的美丽和健康,更能夺走女性的生命,不可等闲视之。

女性日常可对乳房定期自检。首先应选择光线充足的场所,面对镜子,充分暴露双乳,注意观察双乳的大小、形态和皮肤有无异变,及乳头位置、乳晕色泽等;使用触诊时,可取坐位或卧位进行,检查时对侧五指并拢,用手指指腹及手掌前半部分平放于乳房上触摸。依次为由内上、内下、外下、外上象限、乳晕中央区,最后触摸同侧腋窝。如果出现如下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全面检查:

1、乳房肿块 2、乳房疼痛 3、乳头改变(乳头位置抬高偏斜,乳头回缩、皲裂、溃烂等。)4、乳头溢液 5、乳房皮肤异常(皮肤溃疡、红肿、增厚、桔皮样及静脉扩张,乳晕色泽不均、外形不等圆。)

视诊及触诊

问诊后医生会进行视诊和触诊。被检查者先两臂下垂,然后双臂高举超过头部或双手叉腰再行检查。医生会从乳房的对称、皮肤颜色、皮肤质感等方面观察,然后进行触诊。一些女性有时会认为自己的乳房被陌生人按压,会有不适或者疼痛,其实不然。医生会科学地运用手指和手掌平置在乳房上,用指腹轻施压力,以旋转或来回滑动进行触诊。与自检不同的是,医生会从乳房柔韧感、结节感以及疼痛部位、溢液程度考虑患者的情况,再根据这些初步依据,判断患者应该采取的下一步措施。

问:最近我发现左侧乳房乳头上有奶汁一样的液体溢出,用力后会挤出更多,有黄豆粒大小,然后就没了;第二天还能挤出这些液体来,这样的现象已经一个多月了,我觉得这太不正常,请专家指教。

毛一主任:这是明显的乳头溢液现象。所谓的乳头溢液是在非妊娠期和非哺乳期,挤捏乳头时有液体流出的现象。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据统计,以乳头溢液为首要症状就诊者占乳腺疾病的3%~14%,发生率仅次于乳腺肿块和乳房疼痛。

此外,还要从溢液是真性还是假性、双侧还是单侧、单孔还是多孔、自行外溢还是挤压后溢出等方面检查乳房的健康状况。根据问题中提到的情况,建议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彻底检查。

高频钼靶检查

根据触诊情况医生会提示患者是否需要进行高频钼靶检查。乳腺钼靶X光摄片被公认为是早期发现乳腺癌的重要手段。乳腺钼靶片不同于普通X光片,后者对乳房正常组织与肿块影像的鉴别能力差,而乳腺钼靶片则能精细地记录下乳腺的影像,特别是能捕捉到具有极大诊断意义的微小钙化灶。临床运用证实,它能发现小于5MM的癌肿,可以比临床提前发现乳腺癌。

美国抗癌协会向全世界妇女提议:

1、20-39岁妇女,每月做乳房自检,每3年做乳房检查,35岁妇女做一基础乳房钼靶X线摄片;

2、40-49岁妇女,每月做乳房自检,每年做乳房检查,每1-2年做乳房钼靶X线摄片;

3、50岁以上妇女,每月做乳房自检,每年做乳房检查和乳房钼靶X线摄片。

问:单位每次给我们做体检在进行乳腺检查时常常是触摸或B超检查,在一次陪朋友在北京五洲女子医院检查时无意中和医生说起我家有乳腺癌的家族史,医生建议我去拍钼靶。钼靶检查和B超有什么不同?对身体有影响吗?

孙燕院士:通常乳腺检查有多种方式,如触诊、B超、红外线、活检等;但是,医学界广泛认同的乳腺癌早期诊断最有效和可靠的检查方式,是乳腺钼靶检查。乳腺钼靶检查是一种低剂量乳腺X光拍摄技术,它本身不会导致癌症,国际上也公认是十分安全的。

在检查时病人除了可能有轻微疼痛感觉,一般对身体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而且每次压迫时间很短,但短短几分钟的检查可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在准备检查之前如果有以前的检查资料应该如实地提供,这样医生会更容易发现潜在的乳腺癌病变。另外,还需要向医生说明乳腺的异常情况、生育史、口服避孕药史、家族乳腺癌史等情况。

手术≠切除乳腺

一系列检查之后,专家会根据检查情况做出诊断结果。如果需要手术治疗,一些女性会马上紧张起来,不但是对手术的惧怕,更是害怕失去女人的焦点——乳房。其实,现代的医疗技术已经能够达到保全乳房的技术,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微创保乳术。乳腺微创技术,即应用乳腺导管内窥镜技术、乳腔镜技术,微创开展乳导管瘤及其他乳腺肿瘤诊断与治疗,术后修复与再造手术,尽可能保全乳房的完整。

问:我最近检查出有乳腺增生,医生说如果早来检查早治疗就会好治得多。我现在有些担心,我会不会转化成乳腺癌呢?

孙燕院士:乳腺增生是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多见于25~45岁的女性,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据调查约有70%~80%的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

乳腺癌的发病原因虽然尚未明确。但患了乳腺增生病以后有相当多的患者重视程度不够,迟迟不就诊或只求缓解乳痛症状,而意识不到乳腺增生病的潜在危险——即少部分乳腺增生长期迁延不愈,会发生乳腺良性肿瘤或发生恶性病变。针对我国乳腺癌具有发病率增高、年轻化的趋势,以及早期乳腺癌诊治率的增高及人们对生活水平要求提高等现状,北京五洲女子医院乳腺疾病专家们鼓励更多的妇女主动关心自身的乳房健康,积极参加乳腺疾病普查活动,及时接受早期检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将乳腺疾病扼杀在萌芽状态,避免乳腺癌的发生。

权威专家介绍

乳腺疾病专家:

孙 燕 中国工程院院士,主任医师,著名内科肿瘤学家,肿瘤研究所(医院)主任医师。孙燕从事肿瘤内科治疗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工作40余年。在相当艰苦的条件下开发新抗肿瘤药物,在应用现代科学方法,阐明扶正中药的促进免疫作用,以及淋巴瘤、小细胞瘤和睾丸肿瘤的治疗方面卓有建树,多次在国内外获奖。多年来参加国内外首长和知名人士的保健,成绩突出。

毛一 北京五洲女子医院乳腺科首席专家,教授、主任医师、留德乳腺病专家。曾任北大人民医院乳腺中心副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肿瘤科主任,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疾病方面有极高水平。

不同乳腺疾病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乳腺导管造影87例患者, 均为女性, 年龄19~51岁, 平均35岁;左侧39例, 右侧35例, 双侧13例, 单侧多见占86%;局部不适伴肿块和益乳液84例, 益血性分泌物24例, 乳头回缩6例, 周围皮肤改变6例。病程最短10天, 最长1年。

1.2 方法

采用美国GE公司钼铑双靶乳腺摄影机, 常规消毒皮肤后, 找出病变乳腺导管开口处, 将自制的穿刺针插入乳腺导管内约1cm左右, 再连接容量2~5 ml一次性注射器, 固定穿刺针后注入造影剂碘海醇1~2 ml, 以推注稍感压力或患者感发胀时停止注射。然后为防止造影剂溢出, 可用火棉胶暂时封住乳头, 即行摄乳房侧轴位片, 加压压力不宜过大, 摄片条件较平片高1~2千伏。对急性乳腺炎不宜做此项检查。

2 结果

87例除3例失败外其余造影检查皆成功, 较好显示了一、二、三级乳导管, 获得了良好的可供临床诊断的影像信息。发现乳导管内乳头状瘤42例, 乳腺导管癌6例, 单纯乳腺导管扩张症12例, 乳腺囊性增生24例。X线表现如下。

2.1乳导管内乳头状瘤42例, 多发于二、三级导管造影剂突然受阻中断, 断端呈杯口或呈一小充盈缺损边缘光滑。近端导管扩张, 壁柔软, 无不规则僵硬及破坏, 走行柔软且很少引起完全性梗阻。本文42例, 主导管8例, 二级导管17例, 三级导管17例, 其中1例为多发性乳头状瘤。

2.2乳腺导管癌6例, 表现为主导管, 二、三级导管, 远端突然性或连续性中断, 断端完整, 管壁僵硬;有的可表现为导管轻度, 扭曲, 排列紊乱, 充盈缺损或完全性阻塞;周围其它分支导管受侵犯呈鼠尾征。近端导管轻, 中度扩张。

2.3单纯乳腺导管扩张症12例, 导管树形态柔软, 曲度自然, 各级无充盈缺损, 导管增粗扩张, 呈柱状或囊状, 可发生于各级导管, 管壁光滑无僵硬改变。

2.4乳腺囊性增生24例, 小导管及末梢导管呈囊性扩张, 病变广泛, 扩张导管与充满造影剂的囊腔相连, 囊壁光滑。末梢分支显示欠佳。

3 讨论

乳腺钼靶平片是诊断乳腺疾病的常用检查方法之一。CT及MRI的临床应用以来显示其对乳腺疾病诊断的优越性, 由于其价值昂贵, 基层医院不能广泛应用, 而乳腺导管造影术的开展大约已有70多年历史, 其技术日益成熟, 并且得到广泛应用。其对乳管内外病变更能显示直接征像, 但对乳腺末梢病变诊断价值不限。

乳腺导管造影主要适用于伴有乳头溢液的患者, 该类患者的导管选择容易, 阳性率高, X线表现具有特异性改变及非特异性改变两种。如乳腺导管癌的管壁僵硬, 破坏, 呈串珠状显影及鼠尾征。导管乳状瘤则表现为圆形, 半圆形充盈缺损等特征性X线表现可以明确诊断。非特异性X线改变, 如导管扭曲, 粗细不均, 导管树枝样结构紊乱等导管炎症, 导管扩张, 均有上述表现。对此应结合临床表现及被软组织影综合分析, 对此不可忽视。

对不伴有溢液的乳腺疾病如纤维癌, 囊肿, 单纯乳腺癌等因寻找乳腺开口不易者, 造影成功率低, 一般不作为导管造影适应症。

实施乳腺导管造影时, 应注意排净针头内空气避免误入气泡造成假阳性而影响诊断。穿刺时应掌握针头插入的深度, 遇到阻力时应缓慢进针, 勿用力过大, 以免突破管壁或造影剂进入间质内。

4 结论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乳腺导管造影, 操作简单, 安全, 无副作用, 可清晰显示导管内细微结构, 病变范围以及病变与导管周围浸润等关系, 并在术前明确导管病变的部位, 性质及程度, 因此乳腺导管造影是乳头溢液患者的首选检查手段;是一种极具临床诊断意义的辅助检查。当然影像学检查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做出病灶的定位诊断, 应密切结合临床病史、年龄、月经及内分泌变化等综合分析。

参考文献

[1]邹群.乳腺导管造影术在乳腺导管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同济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6, 27 (1) :93-94.

[2]郁武, 章龙娇, 吴雪梅, 等.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X线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3, 19 (4) :354-355.

[3]周丹阳, 陈志安.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造影检查和诊断[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02, 13 (4) :292-293.

[4]张晓丹, 潘芝梅.乳原导管内乳头状瘤的X线诊断[J].实用放射杂志, 2006, 8 (3) :991-992.

[5]杜红文, 张蕴.乳腺疾病影像诊断学[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7-8.

吃什么容易患上乳腺疾病 篇5

乳腺疾病为什么会如此高发?怎样吃容易患上乳腺疾病,而怎么吃能减少患病危险呢?

我查了一下国内有关乳腺疾病的文献报告,发现这些调查结果都得到同样的结论:乳腺增生等乳腺疾病的发病率随生活水平提高而增加,在女性30岁就开始快速上升,随着年龄的增加,在30岁~50岁之间,发病比例越来越大。

调查日常饮食习惯发现,动物性食品摄入过多、油炸食品摄入过多等因素与乳腺疾病风险密切相关,而多吃蔬菜水果和素食为主的饮食习惯是乳腺的保护因素。

也就是说,大鱼大肉吃多了,油腻煎炸吃多了,乳腺疾病的风险就会增大,为什么呢?目前有四个方面的解释。

首先,吃鱼肉蛋奶较多,则摄入的饱和脂肪较多,会导致催乳激素水平提高,雌激素分泌增加;其次,吃的东西油水太大,运动又不足,体脂肪难免增加,而脂肪组织增加本身就会带来雌激素水平的上升,这已经是医学公认的常识;第三,高脂肪饮食还可能改变肠道菌群的结构,增加肠道中的胆汁被转化为雌激素的危险,从而导致身体雌激素水平整体升高,增加乳腺增生的风险;第四,鱼肉蛋奶等食品中的动物性脂肪往往是环境污染积累的重灾区,那些多少年都很难分解的、脂溶性的环境污染物,不论是塑化剂、多氯联苯、六六六还是二英等,都是环境雌激素,它们都会沉积在动物的脂肪当中,然后浓缩之后进入人们的嘴里。

国外研究发现,肥胖是乳腺癌的重要促进因素,酒精也是促进因素,而较低能量、较少脂肪、较高膳食纤维的饮食结构,都有助于预防乳腺癌的发生。对于患癌者来说,这样的饮食结构能够延长患癌后的生存时间。

早就有研究证实,膳食中的纤维比较多,即吃更多的全谷(包括大部分粗杂粮)和薯类,以及大量蔬菜水果,会延缓餐后血糖上升速度,减少胰岛素分泌,降低成年人的发胖危险。体脂肪保持正常,有利于预防包括乳腺癌在内的乳腺疾病。同时,膳食纤维有利于减少胆固醇在肠道中的重吸收,并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结构而减少胆固醇在大肠中转变成雌激素的危险。多吃些蔬菜特别是绿叶蔬菜和水果,乳腺增生的危险会减少,原因除了果蔬能提供膳食纤维之外,可能还因为蔬菜水果中富含植物化学物,它们本身就有一定的抑制细胞过度增殖和预防癌症的作用。另一个可能原因是,相对于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中的难分解脂溶性环境污染物积累要少得多。

很多人都问,那么豆制品和豆浆呢?它们是不是会促进乳腺增生和乳腺癌的发生呢?听说黄豆当中含有很高的大豆异黄酮,这是一种植物性雌激素,医生不让我们这些患乳腺增生的人吃豆制品啊!

据目前国内外的调查结果,并没有发现豆制品有促进乳腺增生或者乳腺癌的作用。相反,在有豆制品摄入传统的亚洲国家所进行的流行病学研究证明,豆腐、豆浆等大豆制品对于控制雌激素水平、预防乳腺癌发生还有一定的好处。也就是说,豆类及豆制品摄入量高的人,乳腺癌风险会降低,特别是对于绝经前的妇女来说效果比较肯定。在没有食用豆制品传统,日常豆制品摄入量很低的西方国家妇女中就没有发现明显的效果。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大豆异黄酮可以随便吃,因为大豆、豆制品和大豆异黄酮,这三者并不是一个概念。提取出来的大豆异黄酮把大豆中抑制细胞增殖的因素全部去掉,只浓缩大豆异黄酮,就未必那么安全了。当成保健品销售的蛋白粉中,部分是大豆蛋白粉,也需要谨慎。

除了大豆异黄酮保健品和蛋白粉之外,有些号称能够美容的保健品也要高度小心。这些产品包括胶原蛋白美容产品、雪蛤/林蛙油和蜂王浆等。国内乳腺疾病的调查当中发现,服用这些产品都有很多引起乳腺增生的案例。事实上,升高雌激素是让皮肤状态改善的重要方式之一,但这种方式会带来乳腺和子宫细胞增生的风险。如果已经发生增生,一定要远离这类产品。

这些国内调查还发现,身体脂肪过多、教育水平高、精神压力大、性格内向、月经初潮较早,第一次生育时的年龄大、经历过多次流产等,也都是乳腺增生的风险因素。而母乳喂养是乳腺增生的保护因素,三个月以内的母乳喂养效果对阻止乳腺增生的发生不明显,而三个月以上时就有明显降低风险的效应。母乳喂养时间越长者,乳腺增生的危险越小。这些结果与国外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除了乳腺疾病之外,子宫肌瘤和子宫内膜癌也是中年女性的常见麻烦。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罹患乳腺增生的女性,子宫肌瘤的风险也随之增大。国内外研究证实,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等中年女性常见疾病的风险因素,和乳腺疾病的风险因素大同小异。

所以,女性要想远离各种乳腺疾病以及子宫疾病,首先要评估自己患病风险的大小,然后及早对饮食和生活习惯进行调整。

请女士们先回答下面这些风险测试问题。如果您发现自己回答“是”的问题很多,那么请及时改变吧。虽然前10个问题没有办法彻底改变,但后面的8个问题都是自己可以改变的,同时,情绪和心态也是可以调整的。

乳腺疾病高危人群只要调整生活习惯,改变情绪状态,通过健康减肥方法来减少体脂肪,日常三餐中少吃油脂,减少鱼肉蛋奶的数量,增加蔬菜水果和杂粮杂豆的摄入,就能有效降低患上乳腺癌的风险。已经发现乳腺有增生或其他异常的女性,建议及时进行检查和治疗。

——您是否年龄已经超过35岁?

——您是否受过高等教育,而且工作压力比较大?

——您是否性格内向又要强,不善于把压力和情绪表达出来?

——您是否月经初潮较早(12岁之前)?

——您第一次生育时的年龄是否超过30岁?

——您给孩子母乳喂养的时间是否不足4个月?

——您是否曾经经历过一次甚至多次流产?

——您从青春期到成年之后是否都很少接触日光?

——您的直系女性亲属中是否有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甚至乳腺、子宫和卵巢相关癌症的病史?

——您的乳房是否比平均水平更丰满,或月经之前容易胀痛?

——您是否身体偏胖,或者虽然整体不胖,但四肢肌肉松软,腰腹脂肪过多?

——您是否平日只吃精白米面,很少吃杂粮杂豆和薯类?

——您是否平日爱吃鱼肉蛋奶,而吃蔬菜数量不多?

——您是否喜欢吃油多的菜肴,或者爱吃油炸油煎食品?

——您是否喜欢吃各种甜味糕点类食品和甜饮料?

——您是否经常在外就餐?

——您是否经常服用各种号称能够美容的保健品、补品和动物皮?

——您是否不爱运动,特别是在阳光下的活动较少?

不同乳腺疾病 篇6

问:我妈妈今年65岁,因乏力,怕冷去医院检查,被确诊为甲减。这病严重吗,该怎么治疗?

王曙:甲减的全称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人群患病率为1%左右,女性较男性多见,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甲减起病于胚胎期或新生儿期的,称为呆小症,又称“克汀病”,它会明显阻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过程,特别是骨骼系统和神经系统。起病于幼儿期的,称为幼年型甲减,2岁以下患儿常有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等问题,2岁以上患儿智商受影响程度较小,但出牙,走路、说话均比同龄儿童要晚。成年后起病的,称为成年型甲减,主要表现为体力、精力不足;思维迟钝,注意力很难集中,记忆力下降。体重增加;皮肤干燥,指甲变脆,易折断:怕冷:浮肿;情绪低落:易便秘;肌肉和关节僵硬,疼痛:手麻:血压升高、心跳变慢;胆固醇水平增高等。甲状腺功能检查可帮助确诊。

目前,治疗甲减主要采用替代治疗,患者可通过长期口服甲状腺素片以弥补自身甲状腺素分泌的不足。

问:听说甲亢患者要忌碘。不能吃海产品。那么,甲减患者都缺碘。是否应当多吃海产品呢?

王曙:海产品中富含合成甲状腺激素所必需的重要原料——碘。不过,并非所有甲减患者都应该多吃海产品。多补碘。一般地说,甲状腺手术后导致的甲减,患者可以多吃海产品,以补充合成甲状腺激素所必需的原料;因桥本甲状腺炎引起的甲减,患者可以食用海产品,但不应摄入过多,因为摄入过量的碘会升高甲状腺自身抗体,加重甲状腺炎。甲亢患者经同位素治疗后导致的甲减,只要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还是阳性,仍应严格忌碘,以免导致甲亢复发。

问:我今年50岁,一年前被确诊为甲减。服药后甲状腺功能一直正常。可以停药吗?

王曙:由于甲减患者自身生产甲状腺激素不足,必须靠外源性补充替代,故通常需要终身服药,不能擅自停药。目前最常用的药物是左旋甲状腺素片,它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甲状腺激素,与天然的甲状腺激素结构和功能相同,只要药物剂量合适,对人体没有副作用,不必担心。另外,甲状腺素最适合在早晨空腹服用,最好不要晚上服用,因为它属于兴奋性激素,晚上服用可能会导致失眠等问题。

问:我女儿28岁,去年被查出患有甲减,一直在服用甲状腺素片,甲状腺功能正常。她打算下个月结婚,不知像她这种情况能否怀孕?药还要继续吃吗?

王曙:甲减患者能够怀孕,但必须在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前提下怀孕。由于外源性甲状腺激素与体内天然的甲状腺激素没有区别,故只要剂量合适,补充甲状腺激素对母体和胎儿都是安全的,不必担心。特别是怀孕头3个月,胎儿的神经系统等重要器官的发育所需的甲状腺激素均来源于母体,若母体甲状腺激素不足,将对胎儿的发育造成严重影响。甲减孕妇在坚持服药的同时,应定期去医院复查甲状腺功能(每月一次),以便医生及时调整药物剂量,确保胎儿和母体平安。

问:我女儿在怀孕期间被查出患有甲减,接受替代治疗以后。甲状腺功能一直保持在正常范围。我女儿希望能母乳喂养,不知她的病对哺乳有影响吗?

王曙:甲减女性在分娩之后,可以进行母乳喂养,但必须坚持在医生指导下服药,并严密监测甲状腺功能,以免替代过量。因为母亲乳汁中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乳腺癌

问:前不久,我参加了单位组织的体检。乳腺B超提示左乳房内有一个“结节”。我很害怕,是乳腺癌吗?

昊炅:你不必过于慌张,因为B超下发现的“乳房结节”,大部分是良性病变。你可以先对照一下B超报告,一般受过专业培训的B超医生会在报告上打上BI-RADS(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分级。Bl—RADS分级在3级以下,说明良性病变的可能性较大。Bl-RADS在3级以上,特别是伴有双乳不对称、局部皮肤凹陷,橘皮样变,乳头溢液,腋下包块等乳腺癌的早期“信号”时,说明病变存在恶性可能,应引起重视。BI-RADS分级在4级以上者,说明影像学高度怀疑是恶性,需要做病理活检以确诊。你应去有乳腺专科的医院作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肿块性质。

问:我已被确诊为乳腺癌,马上要做手术。医生说,由于我的肿瘤分期较早,只需要做肿块切除,能保留乳房且不需要做腋窝淋巴结清扫,我既高兴又担心,手术小当然好。但是不是“保险”呢?

昊炅:乳腺癌的手术治疗发展到今天,经历了根治术一改良根治术一保乳术3个时期。随着化疗和放疗技术的发展,乳腺癌手术的方式更趋个体化。NCCN(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络)2009版的乳腺癌诊治指南规定:不伴浸润的乳腺导管内原位癌患者,只需接受乳腺肿块切除或乳房单纯切除术,不需要做腋窝淋巴结清扫:未经病理证实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可选用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来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以尽量减少腋窝淋巴结清扫带来的患侧上肢水肿、麻木,活动障碍等并发症之苦,改善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腋窝淋巴结已有明显肿大,且经细针穿刺证实有转移的患者,则需要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问:我刚被确诊为乳腺癌,手术后是否一定要化疗?化疗一般需要做几个疗程?

昊炅:化疗是一种针对全身的肿瘤辅助治疗,有效的化疗能够杀灭残存的肿瘤细胞,减少复发,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乳腺癌患者是否需要接受化疗,取决于乳腺肿瘤的分期、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激素受体和各项生化指标,以及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

一般地说,70岁以下、不伴有化疗禁忌证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需要接受化疗。特别是具有影响乳腺癌预后高危因素(如淋巴结阳性、脉管浸润、神经侵犯、分化差,激素受体阴性等)的患者,术后应接受4~6个疗程的化疗。每个疗程为3周,患者在第1天(或第1天和第7天)用药,休息2周后,继续下一疗程。

问:我妹妹今年35岁,前两天做了乳腺癌保乳手术。医生要她做放疗,这是为什么?

昊炅:放射治疗是指应用各种放射源产生的电磁辐射或粒子辐射对肿瘤组织进行照射,从而杀灭局部肿瘤细胞的一种治疗手段。与化疗降低全身复发风险不同,放疗主要用于降低局部复发的风险。

一般地说,临床Ⅱ期以上乳腺癌(原发肿瘤大于2厘米或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及接受保乳治疗的患者,都应接受术后放疗。乳腺癌保乳手术后结合放疗的疗效已经得到医学界的肯定,其远期生存率等同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一般地说,乳腺癌术后放疗需要做约25次,时间为1个半月左右。

问:前两天,我在洗澡时无意中摸到右侧乳房有个肿块。今天,我去医院就诊。医生让我去做钼靶检查。听一位朋友说,钼靶检查要“吃”射线,不如去做磁共振。是这样吗?

昊炅:乳房磁共振成像是一种

新的乳腺疾病诊断手段。与传统的乳腺钼靶检查、B超相比,它具有敏感性高、无放射损伤、安全可靠等优点,特别适用于乳腺密度高、钼靶成像效果不佳的年轻女性。不过,它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如检查时间较长、价格较高,体内有金属者不能检查,对钙化的分辨率不如钼靶检查等。你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乳腺专科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最合适的检查方法。

小儿泌尿系统疾病

问:这两天,我3岁的女儿吃饭一直没有胃口,还吐了几次。今天早上,我发现她有点发热,便带她去医院就诊。我以为孩子可能是感冒了,但万万没想到,医生诊断她患了“急性尿路感染”。我很纳闷,既然是“尿路”出了问题,为什么会表现为“肠胃不适”?

俞全胜:急性尿路感染又称急性尿感,是指病原体直接侵入尿路,在尿液中生长繁殖,并且侵犯尿路黏膜或组织所引起的损伤。引起尿路感染的病原体,一般以细菌最为常见。结核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及寄生虫等,也可引起尿路感染。急性尿路感染可分为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和下尿路感染{膀胱炎、尿道炎)两种。急性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因患儿年龄不同而有所差异。年长儿与成人相似,常表现为尿频、尿急和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婴幼儿则多以全身症状为主,如发热、纳差、哭闹、呕吐和腹泻等,尿路刺激症状不明显。对病因不明的发热患儿而言,及早做尿常规和中段尿培养检查是非常必要的。

问:最近,我7岁的女儿有点“不对劲”,小便似乎特别多,一晚上要起来好几次,这是怎么回事?

俞全胜:首先,你要明确孩子是尿量多,还是排尿次数多?因为排尿次数多并不一定代表尿量多。临床上,常以24小时尿量来衡量尿量的多少。引起尿量增多的原因很多,如尿崩症,糖尿病、饮水过多等。为区别病因,你应尽早带孩子去医院就诊。如果孩子的尿量并不多,仅仅是排尿次数多,你应注意一下孩子是否有尿痛、尿急等尿路刺激症状。若有,往往提示孩子有尿路感染。

问:听人说,小儿急性尿路感染若治疗得不彻底,很可能转成慢性,是真的吗?

俞全胜:急性尿路感染的治疗目的是控制症状、根除病原体、去除诱因和防止复发。急性尿路感染一般以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杆菌等)感染为主。药物治疗开始前,应先做中段尿培养及药敏试验,以便选择最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抗感染治疗一般首选第二、三代头孢霉素或半合成青霉素,疗程一定要足,以免治疗不彻底而导致复发,甚至转为慢性,增加治疗难度。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尿路感染患儿可能存在尿路畸形情况,符合手术指征者,应及早行外科手术治疗。尿感若反复发作,很容易引起肾实质损害,日久可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

问:我儿子刚上小学,一年前被诊断为“肾病综合征”,目前正在用激素。听朋友说,有的小孩即使用了激素,病情也会反复。我很担心,这种病能不能彻底治愈?

俞全胜:肾病综合征是较常见的儿童肾脏病,典型表现为“三高一低”——冰肿、大量蛋白尿,高脂血症和低蛋白血症。激素是该病的首选治疗药物。一般地说,经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儿的尿蛋白可在较短时间内转阴,部分患儿可长期缓解,甚至治愈。不过,该病确实比较容易复发,感染、激素减量是常见诱因,家长们应引起重视。

问:我女儿今年5岁,刚被确诊为“急性肾炎”。我很担心。这病能治好吗?饮食上该注意些什么?

俞全胜:急性肾小球肾炎是小儿泌尿系统中的常见疾病,可有水肿、血尿和蛋白尿等临床症状,严重者还可出现循环充血,高血压脑病等危重病症。一般地说,大多数急性肾炎患儿在经过正规治疗后,可以治愈。饮食方面,有水肿和高血压的患儿应给予低盐饮食(每天摄入食盐1~2克):血尿素氮升高者,应限量摄入优质蛋白质饮食,同时适当增加糖的摄入量。此外,患儿还应注意卧床休息,并适当限制水的摄入,以促进康复。

弱视

问:我女儿今年上初二,最近被查出右眼弱视。医生说,孩子年龄偏大,估计治疗效果不会太好,该怎么办?

陶晨:弱视指的是眼睛没有器质性疾病,但无论配戴多少度数的镜片,都不能将视力提高到0.8以上。弱视是在视力发育期间形成的眼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非常关键。如果患儿能在治疗的敏感期内接受及时治疗,不仅能促进视力的恢复,还有利于双眼视觉的形成,减少立体视觉的损害。若错过了治疗敏感期,患儿的年龄已经超过十几岁,则治疗效果较差,甚至无效。你应尽快带孩子去正规医院的眼科就诊,请医生判断—下是否有治疗价值。

问:我女儿8岁,刚被诊断为弱视。听人说,弱视治疗起来很麻烦。是这样吗?

陶晨:弱视的治疗主要包括:屈光矫正,遮盖健眼、精细目力训练、药物治疗双眼视觉训练等。

由于常见的弱视都存在屈光不正,且多是远视或远视加散光,故许多弱视患儿都需要配戴眼镜。单眼弱视患儿常需遮盖健眼,加强对弱视眼的锻炼,严重的还需要进行精细目力训练。部分病情较严重的弱视患儿,如出现旁中心注视者,常需要进行后像治疗。合并有斜视的患儿需要进行斜视矫正。有先天性白内障者,应及时接受手术,且年龄越小,效果越好。有上睑下垂的患儿,若眼睑遮盖瞳孔,需手术矫正。

需要提醒的是,弱视的治疗过程较长,且有一定的时效性,一旦错过治疗敏感期,疗效就很差了。因此,在弱视的治疗过程中,医生、家长、患儿,乃至幼儿园、学校老师,应共同合作,确保医生的治疗方案能够正确实施,以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问:我儿子今年6岁,幼儿园查视力时。医生发现他有弱视。我们家从来没有人患弱视,这孩子怎么会弱视的?

陶晨:造成弱视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屈光不正、屈光参差、斜视、形觉剥夺等。屈光不正性弱视是由于远视、散光,近视等原因,造成外界物像不能很好地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上,不能刺激视力发育所致。屁光参差性弱视是由于双眼屈光度不一致、双眼视物不对称、物像清晰度不同、图像大小不等,造成大脑对单眼视力的抑制。斜视性弱视是由于双眼不能同时注视一个目标,为避免复视,大脑不得不“牺牲”一只眼的视力所致。形觉剥夺性弱视是由于屈光间质(如晶体混浊,上睑下垂等)影响外界物像的传入所造成。

弱视确实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并不代表所有弱视都会遗传。你应尽快带孩子去医院就诊,一旦确诊,应尽快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以期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问:听人说。现在患弱视的孩子很多。我女儿刚满4岁,有办法可以早期发现弱视吗?

陶晨:下列表现常提示孩子可能患有弱视,家长应提高警惕:①斜视:②睑裂大小不等或眼睛睁不大:③怕光,看到光亮就要闭眼;④看电视时,孩子的头位异常,如歪头,抬头、低头等:⑤家族中有弱视患者。目前,上海市各大幼儿园都已进行视力异常的筛查,家长应关心幼儿园提供的孩子的视力检查信息。若发现异常,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作检查,以免贻误治疗时机。

问:我侄子今年10岁,最近被查出患有弱视。我们都很吃惊,弱视有什么危害?为什么我们一点没有察觉呢?

上一篇:中美广告语言下一篇:交际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