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恶性肿瘤

2024-09-06

乳腺恶性肿瘤(共11篇)

乳腺恶性肿瘤 篇1

乳腺癌是一种可怕的疾病, 乳腺癌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 绝经后发病率继续上升, 其病死率也随年龄而上升[1]。当前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急剧增加, 一个主要原因是环境受到污染和女性激素水平变化, 而我国很多女性缺少锻炼和饮食模式改变也产生了重要的作用[2]。当前常见的乳腺癌筛查方式是临床触诊与X线检查等, 但是很多女性有着更加厚密的乳腺组织, 这使得通过X线检查来发现乳腺癌变得更加困难[3]。超声弹性成像作为一种全新的成像技术, 当前在临床上的应用比较多, 尤其是在识别恶性与良性乳房肿块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4]。本文具体探讨了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弹性成像诊断价值,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6月选择在我院进行乳腺筛查的妇女1500例, 其中高度恶性可疑26例, 纳入标准:临床表现为乳头溢液、乳房皮肤改变、乳房胀痛、乳腺肿块;排除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都为女性, 年龄20~80岁;知情同意本研究。年龄最小24岁, 最大78岁, 平均年龄 (56.33±2.23) 岁;平均体质量指数为 (22.14±3.10) kg/m2。

1.2 检查方法

1.2.1 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仪器为日立HI VISION型超声诊断仪, 配有高频线阵探头, 探头频率为6~13 MHz。患者取仰卧位, 暴露双侧乳房及双侧腋窝, 对乳腺进行常规扫查, 在二维超声扫查下观察乳腺病灶大小、边缘、形状、钙化等。再行彩色多普勒检查, 检查病灶内的血流情况, 然后对病灶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 选择感兴趣区域 (region of interest, ROI) 大于病灶范围2倍以上, 用探头进行加压解压操作, 获得较稳定的弹性图像, 进行5分法评价。

1.2.2 X线钼靶检查:选择美国GE340型数字乳腺X线钼靶机, 常规作双乳轴位和斜位, 详细记录肿块的性质, 包括大小、边缘、形状、钙化等。

1.3 判断标准:超声弹性成像判定采用5分法, 5分:病灶区完全为蓝色覆盖;4分:病灶区完全为蓝色覆盖;3分:病灶蓝绿相间, 只是周边为绿色;2分, 病灶区蓝绿相间, 以绿色为主;1分:病灶与周围组织呈均匀的绿色。评分1~3分诊断为良性病灶, 4~5分诊断为恶性病灶。X线钼靶判断标准:根据病灶的肿块影、局限致密浸润性、边缘缘毛刺、微小钙化灶等情况进行判定, 具有上述2项直接征象诊断为乳腺恶性病灶, 余为乳腺良性病灶。

1.4 统计学方法:选择SPSS14.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严格数据判定质量, 积极检查, 确保检查的有效率为100.0%, 进行t或卡方检验, 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超声弹性成像评分判定结果:在26例患者中, 超声弹性成像判定为1分4例, 2分3例, 3分4例, 4分8例, 5分7例, 为此判定为良性病灶11例, 恶性病灶15例。

2.2 X线钼靶判定结果:在26例患者中, 存在肿块影14例, 腺体致密16例, 微小钙化18例, 边界缘毛刺14例, 判断为良性病灶12例, 恶性病灶14例。

2.3 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弹性成像诊断价值:我们以X线钼靶判定为金标准, 为此超声弹性成像判定乳腺良恶性肿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91.7%和100.0%, 见表1。

3 讨论

当前由于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我国乳腺疾病呈现年轻化趋势, 很多年轻女性也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 甚至乳腺癌的发生。早期诊断则是提高乳腺癌生存率的关键, 在常规触诊中, 大多数乳腺癌由坚硬的病变组织组成, 与附近结构的粘连, 使其活动性减低, 导致触诊的诊断效果差。特别是对于一些活动度较好的早期恶性病灶易误诊为良性, 而且和医师的经验有很大关系[5]。而传统的超声检查对乳腺肿瘤只能做出物理性诊断, 病理诊断必须经过穿刺活检, 对于患者有一定的创伤[6]。

超声弹性成像的生物学基础及原理为对软组织施加外部或内部的激励, 不同组织弹性系数不同, 其产生的应变也不同, 为此可根据所检查组织的硬度不同所显示的图像进行鉴别诊断。比如一些肿块的弹性成像为1~2分, 则说明其硬度与周围组织相近, 提示病变的性质为良性;如果评分在4分以上, 多为乳腺癌。本研究超声弹性成像判定为1分4例, 2分3例, 3分4例, 4分8例, 5分7例, 为此判定为良性病灶11例, 恶性病灶15例。同时以X线钼靶判定为金标准, 为此超声弹性成像判定乳腺良恶性肿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91.7%和100.0%。表明超声弹性成像为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提供了新的可靠依据, 在乳腺癌的诊断及治疗过程中具有很大价值。

总之, 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弹性成像诊断价值高, 有比较好的诊断特异性, 能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有意义的参考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弹性成像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6月选择在我院进行乳腺筛查的妇女1500例, 其中高度恶性可疑26例, 都进行了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和X线钼靶检查。结果 在26例患者中, 超声弹性成像判定为1分4例, 2分3例, 3分4例, 4分8例, 5分7例, 为此判定为良性病灶11例, 恶性病灶15例;X线钼靶检查判断为良性病灶12例, 恶性病灶14例;以X线钼靶判定为金标准, 为此超声弹性成像判定乳腺良恶性肿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91.7%和100.0%。结论 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弹性成像诊断价值高, 有比较好的诊断特异性性, 能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有意义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乳腺癌,乳腺良恶性肿瘤,弹性成像,X线钼靶,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孜, 金永源, 彭学鸣.选择性斜位单相法钼靶X线在临床早期乳腺癌筛查中的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2 (1) :22-24.

[2]王金萍, 王如瑛.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彩色多普勒超声及X线钼靶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3, 13 (10) :1300-1302.

[3]刘碧玉.B超联合钼靶X线检查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探讨[J].中国医学工程, 2011, 19 (9) :58-59.

[4]赵立新, 洪常华, 孙德国.X线钼靶与定量超声弹性成像联合应用在乳腺小结节病变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 (19) :4894-4895.

[5]马小萍, 孙燕, 张炳英, 等.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与钼靶X线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作用[J].宁夏医学杂志, 2014, 36 (12) :1173-1175.

[6]邓远琼, 王海荣, 万长辉, 等.超声联合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钼靶X线摄影对触诊阴性乳腺病灶诊断价值的对比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 2014, 5 (13) :101-104.

乳腺恶性肿瘤 篇2

1.血清癌抗原15-3(CA15-3)

临床意义:①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检查血清CA15-3可作为一种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乳腺癌确诊的有效辅助手段。②CA15-3是目前监测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情况较为理想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往往在术前测一次CA15-3,以便与术后测的CA15-3做比较,若术前异常增高的CA15-3水平术后明显下降,则表明患者的病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③CA15-3可用于指导临床治疗,如患者CA15-3水平持续升高,则表明病情继续发展,应全面检查,必要时开始或加强化疗、放疗或改用内分泌治疗等。

2.血清癌胚抗原(CEA)

临床意义:CEA是一种胚胎性抗原,存在于3~6个月正常胎儿的消化道内皮细胞中,在胚胎后期和婴儿出生后,CEA逐渐消失,而患癌后会在体内重新出现。它也是预示肿瘤可能复发或转移的重要指标之一。临床上,常常和CA15-3联检用于乳腺癌的术后监测。当CA15-3和CEA的值同时持续升高并保持较高的水平时,就更应考虑乳腺癌有转移、复发的可能。

3.血清癌抗原125(CA125)

临床意义:CA125是一种卵巢相关抗原,可见于卵巢上皮癌、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尽管其对乳腺癌的诊断敏感度不如卵巢癌,但与其他肿瘤标志物联合测定,能提高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

4.血清癌抗原19-9(CA19-9)

临床意义:CA19-9在胰腺癌、结肠癌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和乳腺癌时均出现异常升高。常常与其他肿瘤标志物联合测定,应用于乳腺癌的诊断。

病理组织化验

临床上,在确诊为乳腺癌并进行手术切除后,需要对切除的组织做病理化验。常用病理化验“乳癌五项” 如下:

PCNA(增殖细胞核抗原

P53基因

癌基因

ER(雌激素受体

PR(孕激素受体 得出的结果用阳性(+、++、+++、++++)和阴性(-)表示。其中ER、PR阳性说明是激素依赖性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有效率高,反之内分泌治疗的效果不好;而PCNA(增殖细胞核抗原)、P53基因、癌基因C-erbB-2这三项指标的阳性对于乳腺癌患者就不那么好了,它们的阳性加号越多,说明肿瘤的侵袭性越高,越容易复发、转移,预后也差。更多资讯咨询 ***

人参皂苷Rh2斩断乳腺癌魔爪

人参是自古以来研究较多的名贵中药材,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参具有抗肿瘤、抗衰老、抗辐射等多种生物活性作用,其主要活性成分是人参皂苷。迄今为止,从人参中分离并确定了结构的皂苷有40余种,通过对各种人参皂苷抗肿瘤作用的比较发现,人参皂苷Rh2抑制癌细胞增殖作用的能力最强,是人参皂苷中的最主要抗癌活性成分。人参皂苷Rh2通过抑制癌细胞增殖和诱导癌细胞分化凋亡对多种肿瘤有效,也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武器。

朱君荣、孙建国等人研究了人参皂苷Rh2对雌激素依赖性人乳腺癌T47D 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发现,T47D细胞经Rh2作用后生长受抑制,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半数抑制浓度为 21.6 μg/mL;光学显微镜显示T47D细胞经Rh2作用后呈较明显的凋亡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Rh2能在一定浓度 范围内诱导T47D细胞凋亡,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并使Caspase-3表达增加。说明Rh2 能抑制T47D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对乳腺癌有效。

究所高峰等人通过实验证实,人参皂苷Rh2对正常小鼠和犬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无明显影响,这与其他抗癌化疗药物有明显不同。

乳腺恶性肿瘤 篇3

【关键词】 多原发性恶性肿瘤;乳腺癌;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09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951-01

乳腺是多原发恶性肿瘤的高发器官,乳腺癌已经成为人类第二大原发性恶性肿瘤。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乳腺癌术后在非乳腺部位的多原发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也在逐年增高,及早发现、及时治疗是控制多原发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1]。本文对在我院治疗的20例乳腺癌术后发生在非乳腺部位的多原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而对乳腺癌术后发生在非乳腺部位的多原发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发生原因及预后进行分析探讨,具体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选取的20例乳腺癌术后发生在非乳腺部位的多原发恶性肿瘤患者均于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且所有患者的诊断标准符合1889年由Billroth提出及1932年由Warren修订的关于多原发恶性肿瘤的诊断标准。年龄39-73岁,平均年龄(48.9±2.0)岁。

1.2 方法 对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0例乳腺癌术后发生在非乳腺部位的多原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2 结 果

所有患者的第一原发肿瘤与第二原发肿瘤中位间隔时间为29.5个月,同时性发生5例,异时性发生15例。非乳腺第二原发肿瘤部位依次为5例肺、2例子宫内膜、3例胸壁、2例卵巢、1例食管、3例胰腺、4例甲状腺。20例患者发生在非乳腺部位的多原发恶性肿瘤的部位和治疗方法的具体情况如下。其中9例患者发生在右肺且为单灶,只有3例患者采用手术与化疗的结合方法,其余6例采用手术、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相结合的方法,且在第二原发瘤的治疗上均采用手术和化疗相结合的方法。2例患者为右胸壁的单病灶,采用手术、化疗及内分泌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在第二原发瘤的治疗上采用手术加化疗的结合治疗方法。1例患者发生在子宫内膜,为右卵巢的多病灶,采用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化疗及内分泌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在第二原发瘤的治疗以手术和化疗相结合的方法。1例为食管单病灶、1例为卵巢单病灶,都以手术、化疗及内分泌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在第二原发瘤的治疗以手术和化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法。3例患者为甲状腺单病灶,其中2例以手术、化疗及内分泌的结合治疗方法,1例以手术治疗为主,在第二原发瘤的治疗以手术和化疗向结合的治疗方法。1例为右肺多病灶,以手术、化疗、内分泌联合治疗为主。20例患者发生在非乳腺部位的多原发恶性肿瘤的治療结果为均无复发及转移情况,19例患者获得生存的机会,生存情况均大于1个月,最长可达60个月,仅有1例患者发生死亡。在第二原发肿瘤的治疗结果上无复发及转移情况,仅有6例患者有肝转移、胸腔积水及肺内转移、胸壁肿块的发生。

3 讨 论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多原发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显著提高,已经逐渐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理论上人体的绝大多数器官组织都可能在某个时期发生恶性肿瘤,因此,多发性恶性肿瘤已经成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多原发性恶性肿瘤是指在同一病人身上,先后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发性恶性肿瘤,也称为原发癌。比如,乳腺癌患者,一侧乳房得乳腺癌后,另一侧乳房或子宫、卵巢、直肠又出现原发癌。对于发生第二次患癌症的病人,不能草率地认为是“复发”或“转移”,而应重视鉴别。多原发性恶性肿瘤的治疗与复发癌或转移癌的治疗是有区别的,治疗多以手术、化疗及内分泌相结合的方法。本文通过对在我院治疗的20例乳腺癌术后发生在非乳腺部位的多原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第一原发肿瘤与第二原发肿瘤中位间隔时间为29.5个月,同时性发生5例,异时性发生15例。因此。应提高对多原发恶性肿瘤的认识.注意随访,不要轻易诊断为复发和转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改善病人的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 许赪,王宁,费晓春等.乳腺癌术后非乳腺部位多原发恶性肿瘤临床分析[J].外科理论与实践,2012,17(3):262-265.

[2] 张焯荣.原发肿瘤切除在Ⅳ期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D].中山大学,2009.

[3] 张真.多原发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及病理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

[4] 黄玉宝.EGFR和VEGF在乳腺癌中的定量表达及临床意义[D].南方医科大学,2008.

乳腺恶性肿瘤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6月至2008年9月在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患者166例,经病理证实乳腺癌119例,乳腺良性肿瘤47例,恶性组年龄27~81岁,平均(51.7±10.2)岁;良性组年龄16~55岁,平均(38.4±11.7)岁。术前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GE LOGIQ 9超声诊断仪,10L及4D10L超声探头,二维频率分别为6.3~10MHz,7.0~102MHz,CDFI频率3.8~5MHz。患者平位仰卧,充分暴露乳腺及腋窝。在二维模式下,以乳头为中性做放射状扫查,随后在各象限作横切、纵切交叉扫查,发现病灶后记录其数目、大小、纵横比,观察其形态、边界、包膜、内部回声、后方回声以及腋窝淋巴结情况。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模式下重点观察肿瘤内部及周边的血流分布情况,并对其血流丰富程度按Adler[3]等的方法分为4级。0级:无血流;Ⅰ级:少量血流,可见1~2处点状血流,管径<1mm;Ⅱ级中量血流,有数条小血管或一条主要血管超过病灶的半径,Ⅲ级血流丰富,可见4条以上的血管或交织成网状。采用脉冲式频谱多普勒(PW)在血流丰富的肿块内进行多点取样,测量其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阻力指数(RI)并观察其频谱形态特征。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乳腺癌良恶性超声特征分别采用四格表χ2检验,PSV及RI比较采用成组设计两均数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术后经病理证实,恶性组浸润性导管癌100例,黏液癌3例,导管原位癌3例,小叶原位癌1例,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7例,炎性乳癌4例,肉瘤1例。良性组纤维腺瘤32例,增生结节12例,叶状肿瘤3例。超声诊断乳腺癌111例,误诊8例,良性肿瘤44例,误诊3例。其准确性、特异度及敏感度分别为93.4%、93.6%、93.3%。乳腺良、恶性肿瘤灰阶和多普勒超声特征及二者统计处理结果见表1、表2。

3 讨论

乳腺癌瘤体内可以产生血管生成因子,在肿瘤内部生成新的血管系统,获得大量的营养供应,因此生长速度很快,多呈浸润性生长。高频超声能较完整观察这些病理变化,表现为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边缘不整,呈毛刺或蟹足样改变,纵横比≥1等。本组边界不清、边缘毛刺/蟹足和纵/横比>1诊断乳腺癌的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80.85%、67.23%,80.85%、85.71%和93.62%、38.66%。当乳腺癌病灶较小时(最大径<1cm),浸润程度小,形态规整,一般不表现周边毛刺/蟹足,且边界较清晰。随着高频探头性能的提高,超声对一些早期微小病灶检出率增加,肿瘤边界不清、周边毛刺/蟹足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降低。超声还能清晰观察皮下脂肪以及乳腺间质内纤维结构,如浅筋膜、深筋膜及Cooper韧带,以及腺体和胸骨后组织等各层次的回声,因此可准确地辨别恶性肿块对周围组织的浸润情况。本组有2例乳腺癌,病灶大小均<2cm,且位于腺体浅层,超声显示为较均匀的低回声结节病灶,形态较规则,边缘不整,血流为Ⅰ级,阻力指数分别为0.65、0.63。与增生结节较难鉴别,但观察到浅筋膜连续性中断、Cooper韧带受压抬高,回声模糊,故超声诊断为乳腺癌,术后经病理证实。李安华[4]等报道,乳腺肿物伴有筋膜受侵只发生在恶性肿瘤;如发现Cooper韧带变宽、回声减低、回声带模糊等征象,对于判断乳腺肿瘤的性质极有帮助。本组中有3例良性肿瘤也出现乳腺间质纤维结构改变,主要是引起浅筋膜改变,表现为受压移位、回声模糊,其中1例脓肿因炎性改变,浅筋膜回声连续性中断。另2例分别为增生结节和乳腺交界性叶状肿瘤(phyllodes tumor,PT)。乳腺叶状肿瘤属于乳腺的纤维上皮性病变,是一组类似于纤维腺瘤的局限性双相分化肿瘤。可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其生长方式为:良性呈膨胀性生长,交界性可有灶性浸润,复发的交界性和恶性多表现为较大范围的浸润。以往认为,后方回声衰减是诊断乳腺癌的较具特征性征象之一。而本组仅26.89%(32/119)的乳腺癌后方回声出现衰减,可见,单纯以后方回声衰减作为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存在很大局限性。

注:*成组设计秩和检验,Hc=13.62

高频超声能较好地显示肿块内部的细微结构,尤其对微钙化的敏感性不断提高。钙化的形成是癌细胞坏死、脱屑和钙盐沉着所致。乳腺微小钙化灶声像图表现为针尖样强回声光点不伴声影或仅伴浅淡声影,成簇状或沿导管呈区段分布[5,6]。需要强调的是,微钙化不仅可以在乳癌中探及,也可以在低回声的腺瘤中探及,只是乳癌中的微钙化比例明显高于腺瘤[7]。本组微钙化诊断乳腺癌的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76.60%、56.3%。在乳腺癌病理类型中,以浸润性导管癌出现微钙化最多,而浸润性导管癌多表现为低回声团块[8]。在低回声背景下增加了微钙化的显示率。本组11例临床医师未触及明确肿块,超声亦未发现明显的“肿块”影。其中4例显示为沿导管分布的多发密集微钙化;3例表现为不规则低回声伴导管扩张;4例表现为局部腺体回声减低,边界不清,未见微钙化。术后经病理证实导管原位癌3例,小叶原位癌1例,原位癌伴微浸润7例。另有5例患者,声像图上均表现为单纯微钙化,而腺体回声未发生明显改变。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增生。对于这类病灶,超声诊断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均较低。因此,对一些未发现明确肿块的患者,当腺体内出现区域性回声减低或密集钙化时,诊断要尤为小心。

由于瘤体内新生血管管腔较小,壁薄,缺乏平滑肌,故常出现静脉癌栓使静脉回流障碍,其内血流阻力显著增高。彩色多普勒显像可以观察病灶内部的血供丰富程度,并可测量血流的流速及阻力指数,能够较准确的反映病灶内新生血管的血流参数。本组乳腺癌血流分布以Ⅱ级、Ⅲ级血流多见,部分可见穿入型血流。病灶内可探及异常血流频谱,频谱形态表现为舒张期血流消失或反向。RI>0.7占75.63%(90/119),且与良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5)。我们认为,Ⅱ级、Ⅲ级血流及RI>0.7有助于乳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与文献报道一致[9,10]。本组RI>0.7诊断乳腺癌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74.47%和75.63%。国内外普遍认为,以PSV>20cm/s作为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的界值。本组恶性组与良性组的PSV分别为(21.17±13.43)、(13.21±7.23)。显然,本组不支持以PSV>20cm/s为界值。以PSV>15cm/s诊断乳腺癌的特异度、敏感度和准确性分别为70.21%、52.10%和57.22%。PSV受肿瘤大小影响,较大的乳腺癌病灶,需要的营养越多,新生滋养血管也越多。一些较大的良性肿瘤(如叶状肿瘤),其血流也多为Ⅱ级、Ⅲ级。

综上所述,受乳腺肿瘤病理类型以及病灶大小等因素的影响,各超声观察指标单独作为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参数,都存在一定局限性。多参数综合分析,有助于提高乳腺癌诊断的准确性。仔细观察病变内钙化数量、形态及分布特征,结合边缘毛刺、纵/横比>1、血流分级及RI>0.7等特征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霞,葛敏,徐望红,等.1972—2000年上海市长宁区恶性肿瘤发病趋势[J].中国肿瘤,2005,14(9):570-573.

[2]Winchester DP,Jeske JM,Goldschmidt RA.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of the breast[J].CA Cancer J Clin,2000,50(3):184-200.

[3]Adler DD,Carson PL,Rubin JM,et al.Doppler ultrasound color flow imaging in the study of breast cancer:preliminary findings[J].Ultrasound Med Biol,1990,16(6):553-558.

[4]李安华,韩峰,熊永红,等.乳腺间质内纤维结构改变对乳腺肿瘤诊断的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5,14(4):301-303.

[5]Gufler H,Buitrago-Téllez CH,Madjar H,et a1.Ultrasound demons-tration of mammographically detected microcalcifications[J].ActaRadiologica,2000,41(3):217-221.

[6]cleverly JR,Jackson AR,Bateman AC.Pre-operative localization of breast microcalciifcation using high-frequency ultrasound[J].Clin Radiol,1997,52(12):924-926.

[7]Oin QM,Hua XY,Pan YH.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n microc-alcification in breast masses with high-resolution sonography[J].Chinese J Ultrasound Med,1997,13(8):40.

[8]Lamb PM,Perry NM,Vinnicombe SJ,et al.Correlation betweenultrasound characteristics,mammographic findings and histologicalgrade in patients with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of the breast[J].C1in Radial 2000,55(1):40-44.

[9]Soonpaa MH,Koh GY,Klug MG,et al.Formation of nascentintercalated disks between grafted fetal cardiomyocytes and hostmyocardium[J].Science,1994,264(5155):98-101.

乳腺恶性肿瘤 篇5

【关键词】超声弹性成像;二维超声;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

【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122-01

为了比较两者准确性、敏感性以及特异性,笔者将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诊治的58例乳腺肿瘤病人视作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依次予以超声弹性成像与二维超声诊断,旨在总结二者利用价值,寻找能够提升乳腺肿瘤良恶性整体诊断效率的最佳方案,为临床研究提供一定参考指标,现将具体研究程序作如下详细报道。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诊治的58例乳腺肿瘤病人,所有研究对象都是女性,且共有62个肿瘤。病人年纪在22岁-60岁之间,其平均年纪约(32±3.22)岁。给予所有病人超聲弹性成像诊断后,再予以二维超声诊断,并将术后病理结果视作金标准,计算出超声弹性成像与二维超声诊断程序的准确性、敏感性以及特异性等信息。

1.2方法

(1)本院所用仪器是飞利浦彩超诊断仪,型号是HD9,其探头是变频线阵式,探头频率在5.4MHz至8.8MHz之间。

(2)取病人仰卧位,嘱咐其外展双臂,使之双侧的腋窝和乳腺均能充分暴露出来,再以二维超声扫查患者双侧乳腺,查看是否存在着病变,待病变位置确认之后,将诊断仪切换至超声弹性成像模式中,再以专用探头予以加压、松压等操作。

(3)以双幅模式呈现出灰阶图以及弹性图。其中,在对弹性图进行取样时,应当适当拉大其取样框。

(4)待弹性体图像呈现出来以后,选中病灶位置及其附近乳腺组织,予以测量其应变率,在选出病灶区域之后,还需查看其附近深度条件一致的病灶组织,并将两者进行对比。

(5)以病灶附近乳腺组织实际病变率和病灶位置应变率相除,即可得到应变率的最终比值。

(6)以超声弹性成像具体应变率的比值视作判断病灶性质、规模的重要指标。如果比值超过3.08,表明该肿瘤是恶性;而如果比值小于或者是等于3.08,则表明该肿瘤是良性,同时将术后病理结果视作金标准。

1.3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以及处理本组研究数据,通过(X±s)代表一般资料,通过卡方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的对比,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在58例乳腺肿瘤病人(62个肿瘤)中,术后病理结果发现有38例良性乳腺肿瘤病人,共有41个肿瘤;有20例恶性乳腺肿瘤病人,共有21个肿瘤。同时,超声弹性成像准确性是95.16%、敏感性是90.48%以及特异性是97.56%;二维超声诊断准确性是83.87%、敏感性是76.19%以及特异性是87.80%,表明超声弹性成像优势更加明显(P<0.05),详情如表1所示。

3.讨论

近年来,乳腺癌已经成为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而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则成为延长病人生命的根本性途径之一[1-2]。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的常见方法是超声检查,其中又以二维超声诊断最为普遍,该诊断方案强调对机体内部回声以及病灶形态学等基本信息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之上判断其乳腺病变。该诊断方案在具体使用程序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缺陷,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争议,因此并未受到临床肿瘤科的青睐与采用。在此背景之下,超声弹性成像也随之受到了越来越多关注,同时超声弹性成像与二维超声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的比较也已经成为临床上重点研究的课题[3]。

弹性成像技术是探测组织内部弹性模量等力学属性的重要方法,超声弹性成像的基本原理是对组织施加一个外部的或内部(包括自身生理活动)的动态或静态激励,使组织产生位移(应变)或速度方面的响应。弹性模量大,即硬度大的组织,响应幅度小,反之亦然。通过超声成像方法,捕获组织响应的信息进行计算机处理,并以数字图像对这种响应信息进行直观显示和量化表达,从而直接或间接地估计不同组织的弹性模量及其分布差异。

本次研究活动中,以58例(62个肿瘤)乳腺肿瘤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术后病理结果发现有38例良性乳腺肿瘤病人,共有41个肿瘤;有20例恶性乳腺肿瘤病人,共有21个肿瘤。而超声弹性成像准确性是95.16%、敏感性是90.48%以及特异性是97.56%;二维超声诊断准确性是83.87%、敏感性是76.19%以及特异性是87.80%,因此超声弹性成像优势更加明显(P<0.05)。由此可见,作为临床上尤其重要的一种诊断技术,超声弹性成像具有较高使用价值,用于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方面有较高准确性,因此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勇,陆永萍,周红,徐丽荣,汤跃跃,杨波,刘蕊,李云燕.超声弹性成像和99mTc-MIBI核素显像对乳腺癌诊断的价值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13,08(06):14-15.

[2]赵献萍,赵青,翟虹,苏娜,王彪.超声弹性成像联合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技术诊断乳腺肿瘤准确性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4,37(09):1201-1207.

乳腺恶性肿瘤 篇6

资料与方法

2011年5月-2016年1月收治乳腺癌患者123例, 男1例, 女122例;年龄27~72岁, 平均49.5岁。所有患者术前均经乳腺超声检查, 22例患者肿瘤直径<1 cm, 101例肿瘤直径>1 cm。

方法:使用GE VOLUSON 730 PRO V及ALOKA Prosound a7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探头频率5~10 MHz。患者取仰卧位, 上臂外展, 充分暴露受检乳房, 对乳房各象限做纵、横切面连续扫查。记录肿块位置、大小、形态、边界、有无包膜、内部回声特点、有无簇状沙粒样钙化、后方回声有无衰减、有无腋窝及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等情况;彩色多普勒观察有无血流及其分布情况, 并测量其收缩期流速峰值 (PSV) , 及阻力指数 (RI) 。

CDFI血流信号分级判定按Adler方法: (1) 0级:肿块内未发现血流信号; (2) Ⅰ级:为少量血流, 可见1~2个点状或细短棒状血管; (3) Ⅱ级:为中量血流, 可见3~4个点状血管或一个较长的血管, 其长度可接近或超过肿块半径; (4) Ⅲ级:为多量血流, 可见5个以上点状血管或2个较长的血管。

BI-RADS分类: (1) 0类:资料不完整:终末评估前需要其他检查; (2) 1类:阴性:未发现病变 (常规追踪) ; (3) 2类:良性病变:未发现恶性特征 (根据年龄常规追踪) ; (4) 3类:可能良性病变:恶性病变极不可能 (4~6月短期追踪) ; (5) 4类:可疑异常:恶性可能性低至中等, 建议穿刺活检; (6) 5类:高度怀疑恶性:几乎确定为癌症, 应采取措施; (7) 6类:已知为恶性:活检证实为癌症。

结果

123例乳腺癌中, 超声提示乳腺癌诊断108例, 超声与病理结果符合87.8%;误诊15例, 误诊12.2%, 2例炎性乳癌因声像图没有特殊表现误诊为乳腺脓肿。7例导管内原位癌因肿瘤内部及周缘可见导管回声误诊为胆管内乳头状瘤。6例浸润性导管癌因边界清晰, 轮廓部分不规则, 内部回声均匀, 后方回声增强, 周边无强回声晕误诊为纤维腺瘤样形成。

乳腺癌的声像图特征:根据图像特征, 手术所见和病理变化特点, 将其分为:原位癌、浸润性导管癌、乳腺硬癌、髓样癌、炎性乳癌。 (1) 原位癌:12例 (9.7%) , 表现为肿瘤较小, 肿瘤边界模糊或清晰, 轮廓不规则, 纵横比>1, 实质回声减低不均匀, 部分内可见微小钙化。肿块直径<1.0 cm, CDFI:部分肿块边缘及内部可见少量血流信号。同侧腋窝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2) 浸润性导管癌:76例 (61.7%) 。声像图表现有:肿块边界不规整、不清晰、无包膜, 呈锯齿样或蟹足样浸润。肿块内部为不均匀的低回声。肿块后方全部有不同程度的声衰减。肿块直径0.9~3.6 cm。CDFI:肿块边缘及内部有高速高阻的彩色血流。合并同侧腋下淋巴结转移56例 (73.6%) 。 (3) 乳腺硬癌:18例 (14.6%) 。声像图表现:肿块边界不规整, 凹凸不平, 边缘模糊, 无包膜回声, 肿块内部为不均匀的低回声。肿块后方有较明显的声衰减。肿块直径1.6~4.0 cm。CDFI:肿块边缘及内部可见呈高速高阻的彩色血流。合并同侧腋下淋巴结转移14例 (77.8%) 。 (4) 髓样癌:14例 (11.4%) , 声像图表现有:肿块体积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 直径3.0~6.1 cm。肿块边界相对较清楚、规整, 肿块内部回声为不均匀低回声或中等回声, 部分肿块内部有坏死液化的无回声暗区。CDFI:肿块边缘和内部有少量高速高阻的彩色血流。合并同侧腋下淋巴结转移12例 (85%) 。 (5) 炎性乳癌:3例 (2.4%) 。声像图没有特殊表现, 仅表现为:乳腺体增大, 结构紊乱不清, 不均匀, 回声增强。没有发现明显的肿块回声。因其合并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 为手术后病理检查中发现。

彩色多普勒血流表现:123例乳腺癌血流显示率83.7% (103/123) , 其中0级血流12.2% (15/123) , Ⅰ级血流23.6% (29/123) , Ⅱ级血流45.5% (56/123) , Ⅲ级血流18.7% (23/123) 。肿瘤血流以Ⅱ级为主。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PSV= (16.46±10.45) cm/s, 阻力指数RI=0.76±0.09。

BI-RADS分类:4类48.7% (60/123) , 5类37.4% (46/123) 。

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好发于中老年人, 有年轻化的趋势, 因此早期诊断、治疗对降低乳腺癌的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乳腺肿块的超声应对各声像图特征进行综合分析[1,2]。本组研究发现乳腺癌大多数位于外上象限, 表现为形态不规则, 边界模糊, 边缘模糊、成角、毛刺, 内部回声低不均匀, 可见微小或簇状钙化, 纵横比>1, 后方回声衰减等。根据这些形态学标准进行鉴别, 可大大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3]。乳腺癌血流多为高速高阻血流信号, 以Ⅱ级最多见。本组病变BI-RADS分类大多数为4类或5类, 但BI-RADS分类不是一成不变的, 需要结合年龄、家族史、临床特征、好发的象限等因素, 不是简单地看图说话。

综上所述, 超声对乳腺癌形态、内部回声、边界、边缘、后方回声以及血流情况等, 然后进行BI-RADS分类, 利于临床医师与患者对病情的理解, 便于临床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恶性肿瘤诊断的意义。方法:收治乳腺癌患者123例, 分析声像图特点与病理结果。结果:原位癌共12例, 浸润性导管癌76例, 乳腺硬癌共18例, 髓样癌共14例, 炎性乳癌共3例, 乳腺癌二维超声特征性表现, 观察肿块内部不均匀低回声, 部分内可见微小或簇状钙化, 边界模糊, 轮廓不规则, 部分呈毛刺状, 蟹爪状, 后方回声衰减;彩色多普勒观察肿块有无血流及其分布情况, 并测量其收缩期流速峰值 (PSV) 及阻力指数 (RI) ;然后进行BI-RADS分类。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乳腺癌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手段。

关键词:乳腺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参考文献

[1]陈曼, 龚新环, 王枫钊.82例恶性乳腺肿块及彩色多普勒诊断价值的分布[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1998, 14 (1) :59-61.

[2]田绍荣, 张惠, 王永栋, 等.小乳腺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综合指标诊断探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1998, 14 (1) :57-58.

乳腺恶性叶状肿瘤30例临床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4月—2012年7月收治30例女性乳腺恶性叶状肿瘤患者, 年龄24岁~65岁, 平均年龄 (30.5±9.5) 岁, <30岁2例, 30岁~35岁8例, 40岁~49岁12例, >60岁8例。30例患者中左侧和右侧病变的患者分别为16例和11例, 同侧乳房恶性叶状肿瘤复发的患者3例。

1.2 病史及临床症状

30例患者中, 低度、低~中度和高度恶性叶状肿瘤分别为13例、10例和7例。高度恶性肿瘤患者中包括治疗后4例再复发的患者, 1例平滑肌肉瘤患者, 1例脂肪肉瘤患者和1例骨肉瘤患者。所有患者均以乳房触及肿块 (左侧乳房16例, 右侧乳房11例, 双侧乳房3例) 为首发症状就诊, 肿块直径2 cm~6 cm。手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乳腺钼靶检查, 摄片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属于乳房实性占位, 大部分患者术后采用石蜡病检确诊。1例患者手术前采用空心针穿刺检查确诊。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手术治疗, 乳房象限切除手术9例;乳房单纯切除手术21例, 其中有15例患者因包块占据乳房大半故而实施乳房单纯切除术, 另外有6例患者按照其自身要求实施乳房单纯切除手术。实施乳房单纯切除手术的21例患者中, 有10例在切除乳房腋尾部分时发现淋巴结, 数量2~4枚, 术后石蜡病检提示未有肿瘤转移现象发生。临床研究显示, 应用放化疗治疗恶性叶状肿瘤临床效果不明显, 故本组所有患者术后均未进行化疗。

2 结果

本组30例患者手术后随访3年, 1例失访, 其余29例患者随访结果显示, 实施乳房象限切除术的9例低度和中度恶性叶状肿瘤患者, 在手术后的2年时间内有2例同侧乳房出现再复发现象。根据临床病理学等级划分为中高度恶性肿瘤, 随访发现复发后再次进行切除术, 后随访观察, 并未再次复发。在术后6个月有1例复发恶性叶状肿瘤患者出现患侧胸壁再复发, 临床对病灶实施扩大切除术后再未复发。所有患者临床诊断显示均无远处转移发生。

3 讨论

乳腺恶性肿瘤是由正常组织发生基因突变而来, 起源于乳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被称为乳腺癌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完全切除后, 一般预后良好。良性者如手术切除不彻底, 局部亦可复发, 而再次行广泛切除后仍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部分恶性患者手术虽可局部治愈, 但如发生血运转移, 常导致严重后果[3]。本组患者平均年龄39.5岁, 其中30岁~50岁患者为多, 高发年龄在40岁~50岁, 这一特点符合相关文献报道[4]。该病病史较长且肿瘤发展缓慢, 患者多为一侧乳腺肿块无疼痛感, 有增长史, 手术前期钼靶摄片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均无法确诊。本组病例中近期肿瘤明显增长史的患者约占总数的70%。临床报道恶性叶状肉瘤患者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7%和36%[5], 提示经过手术治疗恶性叶状肿瘤的患者预后较佳, 评估恶性叶状肿瘤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是其组织学分级, 在等级划分中以核分裂象过多、重度核异型、间质过度增生及肿瘤边缘浸润等为最主要项目。其复发时间约为手术后2年左右, 且也有一定的远处转移概率, 故这段时期内应密切随访并记录患者临床表现。

参考文献

[1]游珊珊, 姜玉新, 刘赫, 等.乳腺叶状肿瘤的超声诊断[J].协和医学杂志, 2010, 1 (1) :166-171.

[2]曾书娥, 黄建国, 褚丹.乳腺分叶状肿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 19 (39) :663-665.

[3]Tse GM, Niu Y, Shi HJ.Phyllodes tumor of the breast:an update[J].Breast Cancer, 2010, 17 (1) :30-34.

[4]张晋夏.乳腺分叶状肿瘤[J].中华病理学杂志, 2006, 35 (11) :68-69.

乳腺恶性肿瘤 篇8

关键词:高频彩超,乳腺恶性肿瘤,诊断

现代生活压力的日益增大, 使得人们的乳腺肿瘤的发病率显著上升。因此, 临床上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工作变得十分重要。高频彩超诊断检查, 能够针对患者的临床症状, 对其乳腺肿瘤的大小、形状等进行分析, 进而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指导。高频彩超检查在临床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 能够收到一定的效果, 尤其对良性肿瘤的诊断, 准确率较高。文章将于本院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 收治的乳腺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本院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 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中抽取64例, 其中良性肿瘤患者32例, 恶性肿瘤患者32例。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进行高频彩超检查诊断, 并与手术后的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 判断高频彩超诊断的准确性。良性肿瘤组:年龄21~48岁, 平均年龄 (35.3±3.6) 岁;恶性肿瘤组:年龄22~51岁, 平均年龄 (35.2±3.8) 岁。患者的肿瘤病灶直径大约在3.5~99.6 mm。对良性肿瘤患者与恶性肿瘤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 统计学差异不明显, P>0.05, 两组患者具有十分显著的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高频彩超诊断方式对两组患者进行诊断, 取患者的平卧位和侧卧位, 并将其手臂举过自己头顶, 将患者的乳房充分暴露, 对患者的乳房上侧、下侧、内侧、外侧等部位进行全方位扫描检查, 并观察其乳腺组织结构, 对超声图像的均匀性进行详细的观察判断。同时对患者的锁骨上窝及双腋下的淋巴结进行全面扫描检查。在高频彩超检查中, 对患者乳腺病灶的彩超图像进行细致的观察, 结合乳腺肿块的血运情况、血流参数、血流动力等指标进行检测, 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评估。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住院接受检查诊断及治疗期间的情况进行观察并记录, 生成详细的临床指标。

1.4 统计学:

本次研究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中所涉及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临床所得的计数资料采用 (n, %) 表示, 采用χ2检验。统计学计算结果P<0.05, 表明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高频彩超的乳腺肿瘤诊断情况:

本次研究的64例患者中, 采用高频彩超诊断出乳腺肿瘤的患者有56例, 诊断的准确率为87.5% (56/64) 。

2.2对比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诊断符合率:

对高频彩超在乳腺恶性肿瘤和乳腺良性肿瘤中的诊断符合率进行比较:良性肿瘤诊断符合率为96.9% (31/32) , 恶性肿瘤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78.1% (25/32) , 两组之间差异显著, 组间经统计学计算, P=0.02<0.05, 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乳腺肿瘤是临床上一种较为严重的妇科疾病, 发病率高, 而乳腺恶性肿瘤危害更为严重。年轻女性患者容易出现乳腺良性肿瘤, 而40岁以上的患者则容易引发严重的恶性肿瘤。因此, 临床上提高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十分关键[1]。将高频彩超检查应用在乳腺良恶性肿瘤疾病的诊断中, 能够有效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2]。由于患者乳腺良性和恶性肿瘤的预后明显不同, 所以患者的治疗手段也有显著的差异[3]。高频超声检查与其他形式的超声检查方式相比, 能够提高超声图像的精确性, 为临床提供有力的诊断依据, 让患者在此基础上选择相应的治疗方式, 提高了临床治疗的有效性[4]。

本文对高频彩超检查应用在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本次研究的64例患者中, 采用高频彩超诊断出乳腺肿瘤的患者有56例, 诊断的准确率为87.5%。良性肿瘤诊断符合率为96.9%, 远远高于对照组78.1%。将本次研究结果与彭鑫[5]等人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 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 将高频彩超广泛应用在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中, 能够提高检查诊断的准确率, 为临床医师开展治疗工作提供鉴别良恶性的依据, 有效的提高了患者治疗效果。高频超声在乳腺良恶性肿瘤的检查诊断过程中, 能够较准确的判断乳腺肿瘤的大小、内部情况及与周边组织关系, 乳腺恶性肿瘤内部和周边的血运情况, 血流量较快、较丰富。高频超声诊断对患者的身体影响较小, 不会造成严重的身体创伤和心理创伤, 有助于患者积极配合医师的治疗工作。一般情况下, 患者会在体检或者洗澡中发现肿块[6], 乳腺肿块的良恶性不同, 其预后及治疗方式也不同, 因此对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十分重要, 而高频彩超能够有效区别其良恶性。同时, 高频彩超在乳腺乳头状瘤和纤维腺瘤中的诊断也有很高的准确率, 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强诊断性指导。高频彩超能够为临床在鉴别乳腺肿瘤的良性和恶性上提供有力依据, 让患者及时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 改善病情预后, 提高生活质量, 保障身体健康[7]。

综上所述, 高频彩超在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中进行广泛应用, 能够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对治疗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 使患者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概率。高频彩超检查是一种安全、无创伤的检查方式, 能够在保证患者身体健康与安全的情况下实施检查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高频彩超检查将会进一步完善与成熟, 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有力的指导, 让更多患者获得科学、准确、便捷、有效的诊疗。

参考文献

[1]王文娟, 武玉翠.高频彩超在乳腺良恶性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大家健康 (学术版) , 2014, 13 (17) :162-163.

[2]潘秀华.高频彩超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 (2) :83-84.

[3]洪君, 熊秋华.高频彩超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内蒙古中医药, 2010, 16 (4) :105-106.

[4]王根枚, 王爱桃, 黎阳, 等.高频彩超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卫生产业, 2013, 9 (36) :179-180.

[5]彭鑫, 洪涛, 曹海秀.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2, 11 (3) :131-134.

[6]邵华, 程文, 荆慧, 等.超声光散射成像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2, 23 (8) :578-581.

乳腺恶性肿瘤 篇9

1 资料与方法

搜集本院2003年6月至2009年8月符合下列条件的病例115例:(1)均行乳腺钼铑双靶X线轴位及侧斜位摄影,片上发现各种形态的微小钙化;(2)所有病例均有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结果。全部病例均为女性,年龄25~76岁,中位数为46岁。

全部乳腺X线片由3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师共同审阅。影像学观察指标:(1)钙化灶的形态。参照欧洲通用的LeGal's分类法分为五型:I型,环形钙化;II型,规则颗粒状钙化;III型,泥沙状钙化;IV型,不规则颗粒状钙化;V型,蠕虫状钙化。(2)钙化灶区范围。测量钙化区最大直径,将其分为<10mm,>10mm。(3)钙化灶的总数:按钙化灶总数目分为<15个,>15个。(4)钙化灶的密集度:选择簇状钙化最密集区域,统计1cm3范围内钙化的数目,分为<20个/cm2,>20个/cm22组。

(5)以钙化灶是否合并肿块分为单纯性钙化组和钙化合并肿块组。

2 结果

本组115例病人钼铑双靶X线摄影均发现微小钙化灶,对钙化灶的特征进行具体观察分析,结果如表1。

3 讨论

钙化的发生,一般认为与肿瘤细胞变性和坏死后的钙盐沉积,肿瘤细胞和生长活跃的乳腺细胞分泌钙有关[2]。良性钙化多发生在纤维组织、脂肪、血管、大汗腺、皮肤等乳腺间质内,乳腺实质内少见。恶性钙化灶大多发生于癌细胞变性、坏死区,可表现在乳腺实质内及肿瘤边缘的坏死残屑中[3]。尽管乳腺良、恶性病变都可以发生钙化,但诸多研究表明乳腺恶性病变钙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前者一般在40%以上,而后者一般低于20%,且乳腺良、恶性钙化各有不同的特点,钙化的形态、大小、数量、密集度、分布范围、密度对乳腺病变的良、恶性鉴别有重要意义[4]。

刘煌辉[5]等报道,恶性钙化的形态多为不规则颗粒状和蠕虫状,数目较多,范围较大,本组病例中恶性病变84例,其中泥沙样钙化33例,不规则颗粒状钙化25例,蠕虫状钙化26例。赵亚萍[6]等报道,乳腺导管癌的钙化多为线状、长短不一、边缘模糊,在一丛钙化点中有2~3个此种钙化即可诊断为乳腺癌,良性钙化较粗大、呈环状、块状、斑点状,本组病例中浸润性导管癌多表现为泥沙样或蠕虫状钙化。良性病变共31例,表现为环形钙化者13例,规则的颗粒状钙化者18例。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乳腺钼銠双靶X线片中成簇钙化的形态学特征对乳腺癌有重要的诊断价值[7]。本组病例乳腺恶性肿块内微钙化的检出率占73%(84/115),良性肿块占27(31/115),2者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张晖[8]等报道乳腺癌内部微小钙化检出率占68.5%,以浸润性乳腺癌的微小钙化检出率最高为91.3%。秦茜淼[9]等认为微钙化的性质与年龄有关,与肿块大小关系不大,认为50岁以下妇女一旦乳腺肿块内发现微钙化,其恶性的可能性为94.3%。本组病例中微钙化发生在恶性病变的多为55~60岁之间,其中不合并肿块的隐性乳癌12例,占10.4%(12/115),55岁以下乳腺肿块内发现微钙化并为恶性者占65例,比值为75.5%(65/84),比文献报道的比例略低,可能与本组病例中年龄结构的分布有关。

总之,数字化乳腺钼銠双靶X线片能清晰的显示腺体内的微钙化灶,钙化灶的形态及分布特征与乳腺病变的性质密切相关,认真观察及重视微钙化灶,能对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提供较高的指导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微小钙化灶的特征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关系。方法 观察分析115例乳腺钼铑双靶X线片中微小钙化灶的特征,并和临床病理检查结果 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钙化灶的形态、数目、密集度、钙化灶区范围以及钙化灶是否合并肿块与乳腺病变的性质密切相关。结论 钙化灶的分布特征与乳腺病变的性质密切相关,从乳腺钼靶片上可粗略的预测病变的性质,从而为临床内分泌治疗、手术治疗、判断疾病的预后提供依据。

关键词:乳腺癌,微钙化

参考文献

[1]刘煌辉,王维,刘君,等.乳腺Ca钙化灶与ER,PR及c-erb-2[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7,26:883.

[2]Fondrinier E,Lorimier G,Guerin-Boblet V.Breast microcalcifications: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radiologic and clinical factors for carcinoma[J].World J surg,2002,26:290.

[3]徐开野.乳腺疾病影像诊断与治疗[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6:87.

[4]Lafontan BD,Daure JP,Salicru B,et al.Isolated clustered microcalcification:Diagnostic value of mammography-series of400cases with surgical verification[J].Radiology,1994,190:479.

[5]刘煌辉,王维,刘君,等.乳腺Ca钙化灶与ER,PR及c-erbB-2表达的关系[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7,26:885.

[6]赵亚平,周世英,刘荣波,等.乳腺X线片中成簇微小钙化对乳腺Ca的诊断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1,20:7.

[7]范正平,梅继新,彭桂兰,等.CR钼靶X线摄影对非肿块型乳腺Ca X线征象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9,28:728.

[8]张晖,陈敏华.超声对乳腺肿块微小钙化点的显示与临床意义[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7,13(12):53.

乳腺肿瘤的磁共振弥散特征分析 篇10

方法:选择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肿瘤的41例患者(其中良性病变19例,恶性肿瘤2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弥散加权成像(DWI)使用单次激发回波平面成像技术(EPI),28例取2个扩散敏感度数值(即b值),其余13例取5个b值,对表面弥散系数(ADC)值进行计算;病灶良性与恶性的判定界限确定为恶性肿瘤ADC值单侧上界95.0%容许区间,对比分析动态增强和临床诊断结果。

结果:38例DWI显示全部良性肿瘤与恶性病变,未显示3例为1例小腺瘤外和2例原位癌;良性肿瘤患者的ADC值为(1.5859±0.3233)×10-3mm2/s,恶性病变患者的ADC值为(0.9610±0.2041)×10-3mm2/s,前者要显著高于后者,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分别为84.2%(16/19)、95.5%(21/22)、90.2%(37/41)。

结论:弥散加权成像(DWI)可以非常清晰地显示患者乳腺的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可以将其检查结果作为诊断乳腺肿瘤的重要参考,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DWI)特征分析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119-01

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是唯一可以对人体内部的水分子运动状态进行反映并成像的方式,而肿瘤的分级又与细胞密度、组织结构等具有非常紧密的关联,因此,DWI在诊断乳腺肿瘤方面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本文为了证明上面观点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现将有关资料和结果整理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肿瘤的41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包括19例良性病变患者和22例恶性肿瘤患者。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9岁至66岁,平均48.5岁;19例良性病变中包括14例纤维肿瘤、2例导管内乳头状肿瘤、1例浆细胞乳腺炎、1例撞伤和1例囊肿,22例恶性肿瘤中包括18例浸润性导管癌、2例导管原位癌、1例髓样癌和1例浸潤性小叶癌。

1.2检查方法。DWI使用GPFIex表面线圈,受检者取俯卧位,头、肩、腹部垫高使双侧乳腺自然悬垂,矢状面扫描,采用EPI技术,TR为10000ms、TE为99ms,矩阵128×128,层厚5mm,层间距1mm。28例取2个扩散敏感度数值(即b值),即0、1000;其余13例取5个b值,即0、250、500、750、1000。动态增强扫描在DWI后进行。最后对表面弥散系数(ADC)值进行计算。

1.3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处理数据。以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38例DWI显示全部良性肿瘤与恶性病变,未显示3例为1例小腺瘤外和2例原位癌;良性肿瘤患者的ADC值为(1.5859±0.3233)×10-3mm2/s,恶性病变患者的ADC值为(0.9610±0.2041)×10-3mm2/s,前者要显著高于后者,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分别为84.2%(16/19)、95.5%(21/22)、90.2%(37/41)。

3讨论

水分子在梯度场内弥散,因位置的移动而经历磁场强度的变化,从而导致氢质子相位位移,使相位不能重聚,信号减低。生物膜结构的阻挡和大分子蛋白的吸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水分子的弥散,导致ADC值减小。在DWI上,ADC值越小,信号越高;ADC值越大,信号越低。根据公式bb=γ2G2δ2(Δ-δ/3),其中,γ为旋磁比、G梯度场强度、δ为持续时间。b值的大小取决于弥散编码梯度场的强度和持续时间,b值越大,越偏重于弥散像;b值越小,越偏重T2像。ADC的计算至少要有2个不同的b值图像,b值取点越多,则ADC越精确。

上图中:图①,增强扫描矢状重建图像,乳腺内有一直径15mm的增强结节;图②,病例矢状面DWI,结节呈明显高信号,提示恶性;图③,增强扫描矢状重建图像,乳腺内有一直径19mm的增强结节。本次研究证明,弥散加权成像(DWI)可以非常清晰地显示患者乳腺的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可以将其检查结果作为诊断乳腺肿瘤的重要参考,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尹波,耿道颖.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血管图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与诊断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9:255-257

乳腺恶性肿瘤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1月~2009年11月乳腺肿瘤患者120例,均为女性,单侧病变,年龄16~72岁,平均(44.3±4)岁。其中恶性肿瘤32例(单纯癌16例,浸润性导管癌12例,髓样癌2例,硬癌1例,小叶原位癌1例)。良性肿瘤88例(纤维腺瘤8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3例,脂肪瘤2例,错构瘤1例)。均经手术和病理学证实。

1.2 仪器与检查方法

采用日本福田公司8500型彩色多谱勒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7.5 MHz。充分暴露双侧乳房,观察乳房和乳头外观有无改变,并行乳房触诊,了解肿块大小和部位。以乳头为中心分区扫查,观察并记录肿块的形态、质地、边界、有无包膜、内部有无钙化灶及其大小,然后应用彩色多普勒探测肿块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

分别计算乳腺良恶性肿瘤各种声像图特征所占比率,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120例患者超声检查均发现乳腺内肿块,最大病灶达7 cm×6 cm,最小病灶为0.8 cm×0.8 cm。

超声诊断与手术及病理对照,良性肿瘤符合率95.5%(84/88),4例误诊,分别为单纯癌2例、导管内乳头状癌1例和髓样癌1例;恶性肿瘤诊断符合率87.5%(28/32),4例误诊,误诊为乳腺小叶增生结节2例、纤维腺瘤2例。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超声像图表现

乳腺癌多形态欠规则(26例),边界呈毛刺状(如图3)(24例),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30例);14例肿块内发现钙化(如图3)。乳腺纤维腺瘤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有完整的包膜(如图1)。88例良性肿瘤中发现钙化灶4例,3例为粗大的钙化灶,1例为微小钙化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1)。

2.3 彩色多普勒检测

乳腺癌93.8%(30/32)在肿块周边及内部可检出丰富的血流信号(如图2),81.3%(26/32)有穿支血流(如图2),2例(6.3%)未探及血流信号的恶性肿瘤直径均<1 cm;良性乳腺肿瘤中98.9%(87/88)肿块内未探及血流,1例(1.1%)检出穿支血流。良恶性肿瘤血流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彩超已广泛用于临床辅助检查,以鉴别肿瘤的良恶性及肿瘤的单发或多发[1]。彩超检查能探查出肿瘤内部结构及血供情况(如图2),对肿块的细小结构如边缘光滑程度、有无毛刺、实质内有无细小钙化等均能清晰显示(如图3),肿块受压运动时,其周围组织的运动状态,有无逆向运动等一目了然,使乳腺恶性肿块的特征性表现得以被操作者发现,使诊断符合率大大提高[2]。本组资料显示恶性肿瘤多形态不规则、边缘毛刺状、无完整的包膜,而多数良性肿瘤呈膨胀性生长,边界清晰,形态规则,有完整的包膜,内部回声分布均匀,肿块后方回声无衰减,肿块周围无组织侵润。微小钙化的检出对提示乳腺恶性肿瘤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本研究采用7.5 MHz的高频探头,乳腺癌钙化灶的显示率为43.8%(14/32),而良性肿瘤钙化灶的显示率为4.5%(4/88),显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乳腺癌容易出现钙化灶。这是由于癌细胞代谢旺盛,有氧和无氧糖酵解比正常细胞活跃,生化过程中产生CO2、H2O,很容易在腺泡和导管内与钙盐沉积,因为癌细胞内有丰富的钙磷元素。而非癌性疾病中这种微钙化声影则极少见,这对协助诊断和可疑病变的定性具有一定意义。因此,一旦在病灶内发现成堆或散在的针尖样钙化,则提示其恶性可能性大。本组资料显示乳腺癌肿块周边及内部93.8%(30/32)可测及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其中81.3%(26/32)为穿支血管(如图2)。这可能与恶性肿瘤分泌肿瘤生长因子,刺激肿瘤及邻近组织产生大量新生血管有关。如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呈毛刺状,无完整包膜,病灶多显分叶状,内部回声不均匀,肿块后方可出现回声衰减,有时可见肿块对周围组织浸润,尤其是肿块中探查到微小钙化点及穿支血管,常提示乳腺癌。典型图像的乳腺癌彩超容易诊断,而早期乳腺癌因声像图不具备特征性改变容易误诊。误诊的主要原因为:(1)早期乳腺癌对周围组织浸润程度较轻,从而使得部分恶性肿块边界光滑;(2)早期乳癌因体积较小,生长较慢,内部结构较均,从而使部分乳腺癌误诊为良性肿瘤;(3)部分早期乳腺癌只有针尖样钙化,并无典型的肿瘤病灶,由于超声难以发现这些钙化点而漏诊。图像不典型,难以确定其良、恶性时,临床活检仍是必要的。

摘要: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120例乳腺肿块,并与手术病理对照,比较良、恶性肿瘤的声像图特点。结果 乳腺恶性肿瘤形态不规则,边界呈毛刺状,包膜不完整或无包膜,特别是病灶内微小钙化点与穿支血管的检出率分别为43.8%(14/32)和81.3%(26/32),明显高于良性肿瘤(P<0.01)。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如探查到微小钙化点、穿支血管,常提示乳腺癌。

关键词:乳腺肿瘤,彩色多普勒

参考文献

[1]胡永升.现代乳腺影像诊断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59.

上一篇:财务核算方式下一篇:实时高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