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腔镜

2024-07-11

乳腺腔镜(共5篇)

乳腺腔镜 篇1

乳腺是女性高发疾病的部位, 乳腺疾病多发于乳腺上皮组织, 是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常见疾病[1]。乳腺疾病一般采取手术切除进行治疗, 目前, 我国主要采取乳腔镜辅助下手术治疗和传统常规开放式手术治疗, 在传统常规开放手术中, 由于手术创口较大会对患者的血管和神经造成严重损伤, 并且并发症发生几率较高, 患者易出现上肢感觉迟钝麻木。同时传统开放手术也会对血管造成很大损伤, 严重会导致血栓形成, 并造成较大疤痕, 对患者造成经济和心理双重压力, 对术后生活造成影响。乳腔镜是一种先进的治疗乳腺癌的外科微创技术, 对治疗该病具有较好的疗效[2]。该研究通过对该院2012年3月—2014年12月134例乳腺疾病患者手术情况分析研究, 对乳腔镜辅助下手术与传统手术方式对乳腺疾病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整群选取该院2012年3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34例乳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病例均为我院乳腺外科确诊为乳腺疾病, 患者均为女性, 其中乳腺纤维瘤69例, 乳腺囊性增生32例, 乳腺大导管乳头状瘤15例, 乳腺脂肪瘤20例, 依据患者手术意愿分为两组, 乳腔镜组70例患者, 应用乳腔镜辅助下手术治疗乳腺疾病, 年龄26~66岁, 平均年龄 (45.37±3.84) 岁, 病程4~21年, 平均病程 (11.31±2.45) 年;常规手术组64例, 患者采用传统常规开放式手术治疗乳腺疾病, 年龄27~65岁, 平均年龄 (45.82±3.67) 岁, 病程5~23年, 平均病程 (13.28±3.92) 年。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方法

乳腔镜组患者采用乳腔镜辅助下手术治疗, 具体方法如下, 让患者仰卧将患病部位朝向外侧, 肘关节弯曲[3]。通过超声对肿瘤范围进行标记, 确定其大小、位置及数量, 确定手术位置后, 对患者进行者全麻或硬膜外麻醉, 在患者患侧腋窝部位做1 cm切口, 多点分层注入脂肪溶解液 (由生理盐水200 m L、蒸馏水200 m L、2%利多卡因20 m L及肾上腺素0.5 mg组成) , 静息10 min后, 将内部溶解的脂肪吸出。吸净后在腋窝部位注入压力为7~9 mm Hg CO2气体, 为乳腔镜探测创造空间, 然后用乳腔镜对腋窝进行探测, 通过超声刀对肿瘤病灶进行切除, 游离肿瘤通过由近及远逐一切除, 并将切除肿瘤病灶取出。使用蒸馏水对腋窝进行清洗, 并插入引流管保持负压, 加大压力并进行包扎, 防止积液产生[4]。手术结束后积极预防感染, 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 让患者进行适量康复运动, 尽快恢复饮食。常规手术组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后采取传统常规开放乳腺肿瘤切除手术治疗。

1.3 统计方法

数据录入, 计量资料采用 (±s) 形式, 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采取χ2检验和t检验分析, 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瘢痕比较

对比乳腔镜辅助下乳腺疾病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患者乳腺疾病, 乳腔镜组在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瘢痕上均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2.2 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 乳腔镜组患者出现局部皮瓣坏死2例、运动障碍者1例、感觉障碍2例、复发0例;常规手术组患者分别为4、6、11、2, 两组在术后并发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乳腔镜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常规手术组, 见表2。

3 讨论

乳腺肿瘤是常见的乳腺疾病, 多表现为良性, 一般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治疗[5]。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乳腺疾病已经成为困扰女性健康安全的重要危险因素, 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及时准确的治疗是防止肿瘤恶化的关键。传统常规开放式手术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 但其手术过程中会对机体造成较大创伤口, 易引起感染和术后并发症, 术后美容效果较差, 在心理和身体上对患者造成较大压力。乳腔镜的介入手术后, 通过乳腔镜辅助手术治疗, 大幅缩短手术时间, 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 术后美容效果较好, 得到患者的普遍认可, 同时在治疗乳腺疾病上取得较好疗效[6]。通过临床经验积累, 乳腔镜辅助下乳腺疾病治疗手段已得到普遍认可, 操作技术更加成熟, 相对传统常规切除手术, 操作更加便捷, 加快患者康复时间, 通过乳腔镜能够清楚的观察肿瘤病灶, 对病灶彻底切除起到很大作用, 术后并发症较少, 不易引起感染, 手术过程较为安全。

目前, 我国临床治疗乳腺疾病主要通过乳腔镜辅助手术与传统常规开放式手术两种方法。该研究中发现, 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上乳腔镜组耗时显著少于常规手术组 (t=6.37, 4.86, P<0.05) , 说明前者能够大幅度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 大幅度减少患者术中痛苦及心理压力;术中出血量、术后瘢痕比较中, 乳腔镜组患者出血量少于常规手术组 (t=4.31, P<0.05) , 保证患者手术过程的安全性, 术后瘢痕乳腔镜组患者瘢痕较小, 与常规手术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29, P<0.05) , 说明乳腔镜辅助下手术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小, 术后瘢痕小, 美容效果较好, 患者满意度较高, 康复情况优于传统手术, 与柳朝晖[5]的研究结果一致。此外,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出现情况比较中, 在局部皮瓣坏死、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及复发情况上乳腔镜组发病率均小于常规手术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乳腔镜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为患者术后高质量生活提供保障, 与相关研究文献一致[7], 说明乳腔镜辅助下治疗乳腺疾病并发症发生率低。

综上所述, 乳腔镜辅助下乳腺疾病手术康复快、术后并发症少、术后瘢痕小, 患者对术后美容效果满意度高, 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应加大推广。

摘要:目的 分析比较乳腔镜辅助下手术与传统常规开放手术治疗乳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2012年3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34例乳腺癌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乳腔镜组和常规手术组, 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瘢痕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乳腔镜组患者在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瘢痕情况均好于常规手术组, 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乳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少于常规手术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乳腔镜辅助下乳腺疾病术后康复快、术后并发症少、术后瘢痕小, 患者对术后美容效果满意度高, 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乳腔镜,传统常规手术,乳腺疾病

参考文献

[1]唐文, 马昌义, 裴玲, 等.乳腔镜手术治疗男性乳腺发育症11例报道[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1, 18 (11) :1216-1217.

[2]骆成玉.乳腔镜在乳腺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现状[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2008, 2 (6) :620-625.

[3]石爱平, 李嗣杰, 路璐, 等.乳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乳腺疾病的效果评价[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37 (2) :327-330.

[4]崔玉敏.426例乳腺疾病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分析[J].中国药导刊, 2012, 14 (2) :204-206.

[5]柳朝晖.乳腔镜下乳腺癌腋窝淋巴清扫的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6 (16) :158.

[6]吴永晓.乳腔镜辅助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 (7) :65-66.

[7]尤捷, 郭贵龙.乳腔镜在乳腺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肿瘤学杂志, 2008, 14 (6) :507-511.

乳腺腔镜 篇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09年3月我院应用乳腔镜进行乳腺癌保乳根治术30例,均为女性;年龄34岁~49岁,平均41.0岁;组织病理检查均确诊为乳腺癌,均行乳腔镜下乳腺癌保乳腋窝淋巴清扫术。

1.2 结果

本组病人均手术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2 护理配合

2.1 术前准备

2.1.1 特殊物品准备[1]

腹腔镜基础器械1套、乳腔镜专用钳2把+剪刀1把、5 mm手控短柄超声刀、30°奥林巴斯电子镜、斜面12号针头1个和7号长针头1个、50 mL注射器2个、8号吸宫条、有齿卵圆钳1把、2%利多卡因4支+1%肾上腺素1支、生理盐水+灭菌蒸馏水数瓶。

2.1.2 病人准备

进行术前访视,做好病人心理护理。乳腔镜手术是我院开展的新技术,病人对此缺乏了解,对手术存在疑虑。因此,手术室护士手术前1 d到病房访视病人,了解其对手术的顾虑。向病人及其家属简单介绍手术基本过程、乳腔镜手术的优点,关心体贴病人,增强病人接受手术的信心,从而缓解对手术事件所产生的应激,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病人能顺利配合手术进行[2]。

2.2 术中护理

2.2.1 巡回护士

①建立静脉通道及配合麻醉。乳腺癌病人静脉穿刺部位尽量选择下肢,由于乳腺癌病人术后需要化疗我院常规给病人进行颈静脉穿刺可以不予建立外周穿刺。所有病例均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②安置体位。置病人于仰卧位,常规患侧腋下垫一小枕,上肢外展90°,用拖手板支持。另外,应注意各肢体的功能位置摆放,防止损伤神经或骨折。③常规消毒铺巾后,与洗手护士一起连接摄像头、光纤、超声刀、电刀及吸引,并使之处于工作状态。④给器械护士提供脂肪溶解液(为含生理盐水200 mL+蒸馏水200 mL+0.1%肾上腺素0.5 mL+2%利多卡因20 mL的混合液)注入体积为200 mL~400 mL,根据病人情况调整注射量[3]。⑤术中应密切观察病情,注意出血情况,及时报告麻醉医生,术毕统计液体出入量。严密观察输液情况以防滴空发生空气栓塞。

2.2.2 洗手护士

①将腔镜器械与普通器械分开摆放,用灭菌拭镜纸擦拭窥镜目镜端,保证镜的清晰,确保窥镜不与锐器接触以免损坏。②连接超声刀和高频电刀调至所需大小。③用50 mL注射器抽吸脂肪溶解液递给主刀于腋窝多点分层次注入(脂肪溶解需要10 min)④将22号刀递给主刀医生沿乳晕切口将乳腺肿物切除,并将肿物的上下、内外切缘及基底部和乳腺肿物一起送病理科做术中冰冻检查。⑤用灭菌蒸馏水冲洗伤口彻底止血后用3/0微荞或4/0普灵线缝合。⑥10 min后于腋窝下方腋中线乳头水平上方切1 cm小孔伸入顶端钝圆、口在侧方的(避免在脂肪抽吸时损伤腋静脉)8号吸宫条接负压吸引抽吸腋窝脂肪。脂肪抽吸孔(乳头水平腋中线)置入10 mm穿刺器入气,使气压控制在8 mmHg(1 mmHg=0.133 kPa)左右。从10 mm穿刺器放入30°电子镜,在腋窝上部前后胸大肌外侧缘和背阔肌前缘各切5 mm放置穿刺器,插入分离钳和超声刀。剪断形如蜘蛛网样的纤维间隔,剔除附着在血管神经间隔上的脂肪和淋巴结,切下的少量组织可直接从5 mm穿刺器取出,较多的组织可立即从10 mm穿刺器取出,也可暂时放在腋腔底部分批取出。⑦灭菌蒸馏水冲洗,彻底止血放置引流管接胸科专用引流瓶缝合切口,大棉垫包扎穿胸科专用胸衣加压包扎。⑧病人送恢复室。⑨用大血垫过滤负压吸引瓶吸出的淋巴结送病理检查。

3 讨论

乳腔镜微创手术不同于通常所见的腹腔镜手术,其手术操作空间较小,解剖层次复杂,腋窝部血管神经和脂肪组织多,这给手术增添一定的难度,手术技术要求高。腋窝脂肪的溶解抽吸和乳腔镜显像系统的放大功能,能清晰显示腋窝的解剖结构,有利于进行腋窝淋巴清扫、止血,保证了手术安全可靠和肿瘤切除的彻底性。乳腔镜手术术后腋窝仅有3个穿刺器孔瘢痕,微创可保留功能和美观,生活质量提高,病人满意。术中根据需要可选择使用一次性穿刺器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乳腔镜下乳腺癌保乳根治术应选择较大的手术间,术前将仪器设备合理摆设,摄像系统置于病人健侧。监视器、冷光源、摄像机、超声刀、电凝器等进行通电检查,确保性能良好。

手术人员应配合默契,巡回护士熟练掌握仪器的功能和应用,洗手护士必须经过内镜手术的专门训练,并熟悉所用的各种器械名称、性能和准备;掌握超声刀的使用,超声刀头极精细易损,应轻拿轻放,防止被压被碰。术中严格无菌操作,保持无菌台无菌、清洁、整齐。器械和物品准备要充足,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手术结束后,清洁超声刀手柄、摄像头和光纤表面时,可用蘸了适酶或多酶的湿布抹,然后用软布彻底抹干或吹干,注意不能拉伸电缆[4]。清洁其他器械,将器械外部血污冲洗干净后浸泡于多酶液中5 min~10 min,能分解的器械应逐一分解,然后用高压冲洗枪冲洗干净或用超声洗涤器进行清洗。

良好的手术效果不仅要求彻底清除肿瘤,更重要的是保证病人的生活质量。目前,腔镜技术在外科得到广泛的应用,美容手术、整形手术与外科手术相结合,这使外科手术已进入了一个微创与功能时代。人们已不再满足乳房肿瘤的单纯医治,而且更要求在形体、功能及心理上得到康复,乳腔镜不仅微创,且可保留功能和美观,提高生活质量,从而使病人满意。

摘要:[目的]总结乳腔镜下乳腺癌保乳根治术的护理配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乳腔镜下乳腺癌保乳根治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均手术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护理配合是乳腔镜下乳腺癌保乳根治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乳腔镜,乳腺癌,保乳根治术,护理配合

参考文献

[1]谭家驹,孙增勤,甄作军,等.微创外科手术与麻醉[M].北京: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4-19.

[2]陈映珠.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纽扣式补片术病人的健康教育[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0,9(4):39.

[3]骆成玉,张键,林华,等.电视乳腔镜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86例临床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03,25(11):83.

乳腺腔镜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为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2月, 乳腺癌患者并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400个病例, 患者均为女性, 其中腔镜下活检112例, 年龄29~73岁, 平均年龄45.7岁;开放活检288例, 年龄27~77岁, 平均年龄46.1岁.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证实为乳腺癌。

1.2 方法

1.2.1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临床检查未发现腋窝存在明显肿大淋巴结;无乳腺手术史;无腋窝手术治疗史, 同时患者需要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同意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3]。

1.2.2淋巴结探测方法[4]

两组患者均采用亚甲蓝法和放射性核素+亚甲蓝联合法对前哨淋巴结进行探测。腔镜组采用亚甲蓝法32例, 放射性核素+亚甲蓝联合法80例;开放组采用亚甲蓝法140例, 放射性核素+亚甲蓝联合法148例。

1.2.3 手术方式

所有行乳房保留的患者先行肿块局部扩大切除术, 再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而所有行乳房全切术的患者则先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再行乳房全切术。待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术后结果为阳性者, 再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3]。具体如下:腔镜组:行保留乳房的肿块局部扩大切除术+腔镜下SLNB, 或腔镜下SLNB+乳房全切除术;开放组:行保留乳房的肿块局部扩大切除术+SLNB, 或SLNB+乳房全切除术。通过吸除腋窝下方脂肪组织为腔镜组建立操作空间, 再沿淋巴管找到淋巴结[5]。

1.3 数据统计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 对所有计量资料进行方差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淋巴结检出情况

腔镜下活检组亚甲蓝法检出率为87.86%, 亚甲蓝法和放射性核素联合法检出率为95.76%;开放活检组亚甲蓝法检出率为85.03%, 亚甲蓝法和放射性核素联合法检出率为95.53%;开放活检组检出前哨淋巴结数量亚甲蓝法平均1.95枚/例, 联合法平均1.89枚/例;腔镜组则分别为1.93枚/例和1.81枚/例。上述两组间各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分析见表1。

2.2 术后并发症

开放组未行腋窝淋巴结清扫者221例, 术后并发症包括:肩关节活动受限13例, 患肢轻度水肿4例, 患侧前臂麻木11例;腔镜组未行腋窝淋巴结清扫95例, 术后并发症包括:肩关节活动受限6例, 患肢轻度水肿2例, 患侧前臂麻木5例, 局部皮下积液4例。腔镜组术后患皮下积液概率高于开放组, 其余并发症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分析见表2。

3 讨论

研究表明,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对腋窝淋巴结状态具有高度的预测性[6], 亚甲蓝法和放射性核素联合法检出率超过95%, 乳腺癌的外科手术治疗已有100余年, 传统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对患者的创伤较大, 产生许多较为严重的并发症[7], 如:肩关节活动受限, 患肢轻度水肿, 患侧前臂麻木, 局部皮下积液, 切口愈合不良等,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目前对乳腺癌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已得到了普遍的认可。

近来, 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患者也越来越关注手术所造成的疤痕等[8], 因此传统的手术切口现已无法满足当今部分患者的美容要求。腔镜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有机的结合了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和现代微创外科技术, 利用腔镜在腋下形成的微小的切口将前哨淋巴结取出, 避免传统手术造成的较大的疤痕, 满足了患者的美观要求[9,10]。

本研究分析了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2月的乳腺癌患者并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400个病例, 其中腔镜下活检112例;开放活检288例, 腔镜下活检组亚甲蓝法淋巴结的检出率为87.86%, 亚甲蓝法和放射性核素联合法检出率为95.76%;开放活检组亚甲蓝法检出率为85.03%, 亚甲蓝法和放射性核素联合法检出率为95.53%;开放活检组检出前哨淋巴结数量亚甲蓝法平均1.95枚/例, 联合法平均1.89枚/例;腔镜组则分别为1.93枚/例和1.81枚/例。上述两组间各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腔镜组术后患皮下积液概率高于开放组, 其余并发症两组间无明显区别, 因此, 我们可以认为腔镜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与传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安全性与临床效果相似, 但腔镜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有较好的美容, 腔镜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毅, 杨新华, 范淋军, 等.腔镜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临床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2;19 (9) :930~933

[2] 郭振山, 高艳伟, 曹天泽.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82例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1;43 (12) :1444~1445

[3] 吉礼辉.100例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2011;30 (33) :59~60

[4] 厉飞, 张喜平, 刘坚, 等.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杂志, 2011;40 (10) :22~23

[5] 张喜平, 曹曦, 张瑞明, 等.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临床应用82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8 (20) :5016~5017

[6] 李宏杰, 胡新荣.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对腋窝清扫术的临床意义研究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 2011;4 (18) :129~131

[7] 苏英.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36例[J].九江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1:68~69

[8] 吐鲁洪·沙列尔, 欧江华, 普拉提·吾瓦力汉, 等.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意义 (附45例病例报告) [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1;33 (1) :71~72

[9] 屈鹏.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的临床应用[J].当代医学, 2010;16 (10) :88

乳腺腔镜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00例, 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A组年龄23~61 (41.2±0.21) 岁;浸润性导管癌25例, 导管癌早期浸润10例, 乳头状癌8例, 单纯癌5例, 黏液腺癌2例。B组年龄24~60 (41.3±0.18) 岁;浸润性导管癌21例, 导管癌早期浸润12例, 乳头状癌10例, 单纯癌5例, 髓样癌2例。2组年龄、病例分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术前均经穿刺活检确诊为乳腺癌, 均确定无任何放化疗和手术禁忌证[4]。排除标准:排除既往有腋窝部手术史, 肿瘤远处转移及合并心、肝、肾等严重疾病的患者[5]。

1.2治疗方法

A组仅应用乳腔镜行保乳手术, B组给予乳腔镜行保乳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

1.2.1 应用乳腔镜行保乳手术治疗方法:

在乳房和腋窝各做一5mm的切口, 从切口处用吸宫条吸净腋下的脂肪, 再经上述切口置入相应的trocar, 并于10mm trocar处置入乳腔镜, 在乳腔镜辅助下行淋巴结清扫术, 清扫腋窝处淋巴结, 保留腋窝处血管及神经;清扫肩胛骨下组淋巴结, 保留其血管及神经;清扫胸大肌前淋巴结及Rotter淋巴结。

1.2.2 新辅助化疗方法:

新辅助化疗应用CEF方案, 即给予环磷酰胺 (CTX) 600mg/m2、5-氟脲嘧啶 (5-Fu) 500mg/m2、阿霉素 (ADM) 75mg/m2, 均于第1天给药, 3周为1个疗程, 连续应用4个疗程。

1.3 疗效评价标准

可测病灶完全消失, 双侧乳房对称, 外观正常, 两侧乳房高度相差≤2cm, 无瘢痕所致的乳房上提, 皮肤正常为完全缓解 (CR) ;肿块缩小>50%, 双侧乳房对称, 外观基本正常或略小于对侧, 双侧乳房高度相差≤2.5cm, 皮肤色素沉着为部分缓解 (PR) ;肿块缩小<50%或增大<25%, 双侧乳房稍不对称, 外观不正常, 两次乳房高度相差≤3cm, 皮肤变厚为稳定 (SD) ;肿瘤增大>25%, 双侧乳房明显不对称, 两侧乳房高度相差≥3cm, 外形与对侧差异明显, 皮肤粗糙或出现新的病灶为进展 (PD) [6]。总有效率= (CR+PR) /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显著高于A组的6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B组比较, *P<0.05

3 讨论

乳腺癌外科手术对女性的生理和心理打击均非常巨大。乳腺癌为一种全身性疾病, 早期采用多种疗法可增加治愈率[7]。近年来, 新辅助化疗广泛应用于临床, 有研究显示新辅助化疗能有效杀灭亚临床肿瘤的播散病灶, 极大地降低乳腺癌的原发病灶及区域淋巴结的临床分期, 从而使乳腺癌的治愈率显著增加, 另外还能增加乳房美观率, 并能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8]。新辅助化疗能使肿块不同程度的减小或消失, 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消灭转移病灶, 并能使原发病灶缩小甚至消失, 可提高手术的切除率, 极大降低了手术的复杂性。而乳腔镜技术的应用又开创了乳腺癌微创手术的里程碑。乳腔镜以其切口小、视野好、最大程度地保留腋窝的血管及神经, 并能最大程度满足患者对美的需要等优点, 已被乳腺癌患者广泛接受[9]。近年来,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 (2011版) 中指出保乳手术适用于肿瘤直径<3cm或未发生明显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 而对于肿瘤直径>3cm或晚期乳腺癌患者也可慎重考虑。应用乳腔镜行保乳手术是以微入路进行手术, 远离病灶部位, 以较隐蔽的小切口完成乳腺的切除, 使保留乳房的效果突出, 满足患者对美的需要[10]。

本文采用乳腔镜行保乳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的综合疗法治疗乳腺癌, 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表明采用乳腔镜行保乳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的综合疗法临床综合疗效大大提高, 不仅可有效地使肿块减小或消失, 并且能保留腋窝的血管和神经, 最大程度地满足了乳腺癌术后的患者对美的需要。因此, 乳腔镜行保乳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邹静, 孟元韬.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手术治疗中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2, 35 (10) :1386-1389.

[2] Halford M M, Tebbutt N C, Desai J, et al.Towards the biomarker-guided rational use of antiangiogenic agents in the treatment of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J].Colorectal Cancer, 2012, 1 (2) :149-161.

[3] 武海军, 周瀛, 石印青.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手术在中晚期乳腺癌中临床疗效的分析[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3, 22 (11) :1388-1392.

[4] Sethi D, Sen R, Parshad S, et al.Histopathologic changes following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J].Indian J Cancer, 2013, 50 (1) :58-64.

[5] 陈春燕.应用乳腔镜行保乳手术治疗乳腺癌的手术配合[J].柳州医学, 2013, 26 (3) :183-185.

[6] 金俊超, 孙毅, 李丙立, 等.探讨乳腺癌手术治疗及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J].中国社区医师, 2014, 30 (3) :35-36.

[7]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 (2011版) [J].中国癌症杂志, 2011, 21 (5) :379-382.

[8] 李卉, 刘建国, 李忠英, 等.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微量元素含量的临床意义[J].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8, 40 (3) :276-280.

[9] 倪晓梅.围手术期和化疗期乳腺癌患者情绪, 应对方式和生命质量的研究[D].沈阳:中国医科大学, 2008.

乳腺腔镜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选取2008年3月至2010年6月在岳阳市二人民医院颈胸外科住院的102例乳腺癌女性患者,年龄32~62岁,平均年龄49岁,其中50例腋窝淋巴清采用乳腔镜辅助其余52例采用传统手术方式。

1.2 手术方法

静脉全麻插管后,患者取仰卧位,患侧肩关节外展,肘部屈曲,前臂悬吊于头架附近。由200m L生理盐水、200m L蒸馏水、2%利多卡因20m L、0.5mg肾上腺素组合成的脂肪溶解液[1],于腋窝多点,分层次注入溶解液,200~500m L。10min后,从腋窝下方腋中线乳头水平上方戳孔1cm,用抽吸管插入将溶解的脂肪抽吸完。在腋窝处注入压力为8~10mm Hg气体,建立空间后,通过乳腔镜显示下可见形如蜘蛛网样的纤维间隔,同时解剖出肋间臂神经、腋静脉、胸长神经、胸背神经、胸外侧血管、胸内侧神经等,用电剪将附着的脂肪和淋巴结清除,以及腋动静脉旁、胸大小肌之间(Rotter淋巴结)及背阔肌前缘,胸小肌深层的脂肪淋巴结组织的清除,完成了Ⅰ、Ⅱ组的淋巴结清扫,将清除的组织直接通过套筒孔取出。腋窝用蒸馏水冲洗,放置引流管一根保持负压吸引,加压包扎,防止皮下积液。所有患者术中均未出现胸长神经、胸背神经、腋静脉、肋间臂神经等主要血管神经的损伤。52例行传统乳腺癌根治术。

腔镜辅助下乳腺癌术后各1例患者出现由于血管和神经损伤导致的并发症,术后5~6d拔除腋窝引流管后,均未发生皮下积液、感染等。对于患者出院6个月之内进行了随访,患者均出现患侧上肢的感觉障碍7例、运动障碍1例,淋巴漏1例、静脉回流障碍2例。肩关节活动良好,以及无腋窝复发和伤口处种植转移。常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并发淋巴瘘15例,静脉回流障碍,患侧上肢肩关节运动障碍各14例,患侧上肢的感觉障碍13例,见表1。

3 讨论

自1992年以来,腔镜辅助下的乳腺外科手术由于其创伤小、美容效果显著等优点,开始应用于乳房手术。传统的乳腺外科手术创口瘢痕给患者留下了不少缺憾,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引起的上肢活动障碍、感觉异常、淋巴水肿等也为众多患者带来术后的焦虑、不适和痛楚。近十多年来腔镜辅助下的乳腺微创外科手术因其微创、美观的优势,在治疗良恶性乳腺疾病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治疗乳腺恶性肿瘤方面开始显示其独特的微创、美容效果,无疑提高了术后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乳腺癌根治术中,腋窝的淋巴结清扫是手术的关键。传统的乳腺癌根治术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需要分离切除腋窝大量脂肪这一繁琐的操作,是手术中从腋窝周围以及血管神经周围钝、锐性游离下来。而对于脂肪抽吸术的乳腔镜手术,通过配置的脂肪溶解液,可以吸出腋窝部大部分脂肪,省去了剥离腋窝脂肪组织的大量时间。同时腋窝脂肪抽吸不会改变淋巴结的病理学特征,不会影响淋巴结清扫的效果[2]。再予以腋窝充气建立空间,通过乳腔镜下看到腋窝内呈现蜘蛛网状的纤维间隔,并且可以看到增大的淋巴结悬吊于网状结构上,从而便于操作清除淋巴结。传统的乳腺癌根治术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淋巴结、淋巴管、血管、神经均包埋在腋窝脂肪组织中,术中为了彻底的清扫难免损伤其组织。比如肋间臂神经的损伤,导致术后引起患侧上臂内侧感觉障碍,如麻木、疼痛、烧灼感或痛觉温觉迟钝等,其发生率47.5%,疼痛达到26.5%[3],使一部分患者难以恢复正常。借助于乳腔镜显像系统的放大功能,经过腋窝部的脂肪溶解抽吸后,可以清晰的看到手术解剖结构,保留和确认了腋窝重要的血管和神经的结构,如肋间臂神经、胸外侧血管、腋静脉、胸内侧神经等,从而减少了组织损伤,同时也降低了术后的并发症,如患侧上肢的功能感觉障碍及长期的淋巴水肿、肩关节活动障碍等发生机率,使手术相对更安全[4]。由于此技术较腹腔镜技术起步较晚,目前仍存在诸多问题,如乳腔镜应用乳腺癌手术的规范化、传统无瘤原则的挑战、肿瘤复发的长期随访等,但随着乳腔镜技术的日益成熟,手术器械的不断完善,乳腺疾病的腔镜微创手术必将在乳腺手术的治疗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P<0.05有统计学意义

当然,由于当前病例数偏少,暂时还无法进行全面的统计学方面分析,随着以后乳腔镜手术的增多,将有更令人信服的数据揭示其中规律。

摘要:目的 探讨腔镜辅助下乳腺癌腋窝淋巴清扫与传统开放腋窝淋巴清扫术后并发症方面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观察20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其术后出现并发症情况,其中乳腔镜辅助下乳腺癌根治术100例,传统开放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02例,所有数据采用两样本t检验结果 乳腔镜辅助下乳腺癌根治术后无1例患者出现由于血管和神经损伤导致的并发症,术后56d拔除腋窝引流管后,均未发生皮下积液、淋巴漏、感染等。对于患者出院6个月之内进行了随访,患者均未出现患侧上肢的感觉障碍、运动障碍,肩关节活动良好,以及无腋窝复发和伤口处种植转移。常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并发淋巴瘘15例,静脉回流障碍,患侧上肢肩关节运动障碍各14例,患侧上肢的感觉障碍13例。结论 与传统开放腋窝淋巴清扫术相比,乳腔镜辅助下乳腺癌腋窝淋巴清扫在保证腋窝淋巴结清扫数目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关键词:乳腔镜,乳腺癌,术后并发症,腋窝淋巴清扫

参考文献

[1]骆成玉,薛镭,林华等.乳腔镜微小隐蔽切口切除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观察[J].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4):1233-1235.

[2]Freeman SR,Washington SJ,Pritchard T,et al.Long term results of a randomised prospective study of preservation of the intercostob-rachial nerve[J].Eur J Surg Oncol,2003,29(3):213-215.

[3]骆成玉,季晓昕,张键等.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手术技术[J].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21-24.

上一篇:学生逆向思维下一篇:监控信息采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