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病普查

2024-08-17

乳腺病普查(精选8篇)

乳腺病普查 篇1

摘要:目的:通过社区医院每年定期乳腺病筛查, 初步发现有或无症状的可疑乳腺恶性病变患者, 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降低乳腺癌死亡率。方法: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在职女工采用手诊+高频乳腺彩超筛查乳腺病。结果:每年均发现数例经手术病理诊断的乳腺恶性病变, 均为早中期, 年龄3653岁, 随访预后良好。结论:积极改善工作环境, 做好劳动保护, 普及乳腺保健知识, 定期进行乳腺病筛查, 对维护妇女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乳腺病筛查,乳腺彩超,乳腺BI-RADS分级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 在妇女仅次于子宫癌, 已成为威胁妇女健康的主要原因。目前, 全球每年平均130万人新患乳腺癌, 每年约40万人死于该病。在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 并以每年3%~4%的比例递增。乳腺病普查通过简便、经济、有效的乳腺检查措施, 对无症状妇女开展普查, 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其最终目的是降低人群乳腺癌的死亡率。现将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某造纸集团在职女工乳腺病普查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某造纸集团在职女工, 年龄19~55岁, 平均年龄37岁, 含未婚和已婚。3年中因退休、调动、辞职及新入职人数, 略有差异, 见表1。

普查方法:接受检查的妇女, 每人1卡, 详细登记个人基本资料, 如姓名、年龄、职业、婚姻状况、生育状况、避孕情况、月经史、既往史及有无不良嗜好等, 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未列入检查范围。检查流程:首先进行乳腺的视、触诊, 然后常规高频乳腺彩超检查, 对可疑病例结合钼靶X线、MRI或穿刺活检等进一步检查, 最后以手术切除病灶, 随访有病理结果作为最后诊断。

结果

根据乳腺BI-RADS分级, 从普查结果分析, 1~2级>60%, 年龄25~40岁, 3级以上<40%, 年龄35~55岁, 其中高度可疑病例通过3年筛查及治疗, 从原来3.43%下降到0.91%, 但年龄36~48岁, 发病年龄相对较年轻, 值得关注和探讨。见表2。

检查结果评估处理:根据乳腺BI-RADS分级进行不同的处理。1级:每年定期超声检查;2级:6~12个月超声复查;3级: (1) 年龄35~39岁妇女, 3~6个月超声复查, 如缩小、消失可变为2级, 如无变化则3~6个月后再次复查, 仍无变化则降为2级, 如有增大、向恶性征象变化则升级, 可行微创切除活检。高风险者和焦虑、不愿定期检查者、实性肿块、簇状囊肿、不能确定囊实性肿块者可行微创切除活检。 (2) 年龄≥40岁妇女, 行MG, 根据BI-RADS评估结果处理。BI-RADS 4级以上, 特别是高度可疑病例, 行微创切除活检或定位开放手术活检。

该公司3年在职女工乳腺病普查, 人员相对较稳定, 虽然存在个别新入职及退休、离职、调动等因素, 但人数不多, 约1%~2%。随访方便, 依从性较好, 特别是高度可疑病例, 随访率>98%。见表3。

讨论

病理确诊乳腺恶性病变的女职工, 年龄36~53岁, 正是年富力强、在单位起着重要作用的时期, 庆幸的是病检结果均为早、中期, 随访预后良好。笔者认为, 乳腺疾病虽然与个人生活习惯、生活环境、家族史等有关, 但所处的工作环境也很重要, 因职业工种不同, 是否有吸入性污染、接触性污染及某些放射性污染等, 职工有无按要求做好安全保护措施等, 都可能影响到妇女的身心健康。

因此, 应积极改善工作环境, 减少各种污染, 做好劳动保护, 定期普及乳腺保健知识和进行乳腺病普查, 树立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经常乳房自检, 通过简单方便的检查手段,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降低乳腺癌死亡率。

参考文献

[1]Park AM, Franken EA, Gang M, et al.Breast tomosynthesis:Present consideration and Fulture application[J].Ridiographics, 2007, 27:231-240.

[2]Poplack SP, tosteson TD, Kogel CA, et al.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initial experience in98 women with abnormal digital screening mammography[J].AJR, 2007, 189:616-623.

[3]Good WF, Abrams GS, Catullo VJ, et al.Breast Tomosynthesis:A Pilot Observer Study[J].AJR, 2008, 190:865-869.

[4]Diekmann F, Freyer M, Diekmann D, et al.Evaluation of contrast enhanced digital mammography[J].European joumal of radiology, 2011, 78 (1) :112-121.

[5]Dromain C, Tibault F, Muller S, et al.Dual-enegy contrast-enhanced digital mammography:intitial clinical results[J].European radiology, 2011, 21 (3) :565-574.

[6]赵平, 陈万青.2010中国肿瘤记年报[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10:60-61.

[7]刘赫, 姜育新, 刘吉斌, 等.超声造影增强形式对乳腺癌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9, 18 (5) :414-417.

[8]赵子卓, 欧冰, 罗藻明, 等.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小实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10, 19 (9) :787-789.

[9]朱庆莉, 姜育新, 刘赫, 等.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的病灶测值变化对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8, 17 (6) :508-512.

“百万妇女乳腺普查工程”大行动 篇2

作为此工程在东北地区第一家定点医院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三院,从2005年10月18日开始启动“全国百万妇女乳腺普查工程”以来,已为1202名妇女进行了体检,通过体检发现有相当高比例的妇女患有不同的乳腺疾病。其中,住院手术了238例,37例为乳腺癌,良性肿瘤201例。在37例乳腺癌中,早期乳腺癌7例,另外还有580人患有乳腺增生等其他乳腺疾病。

关爱妇女健康和减少乳腺癌的发生是密切关联的。齐市医学院附属三院精良的乳腺普查设备、低廉的收费价格、国家统一的专项保险等吸引了大批前来检查的患者。同时患者对乳腺增生、乳房胀痛等相关知识也得到了了解。因此,我们把齐齐哈尔地区乳腺工程首席专家、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三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李胜利教授请来答疑。

问:在乳腺工程进展中你最想告诉广大妇女的问题是什么?

首先要告诉大家的是,乳腺检查必须采用乳腺专用X线设备。因为普通的红外线乳腺扫描检查和非乳腺专用X检查不仅可以漏诊,同时还可误导受检查者,以至耽误病情。对此种情况“百万妇女乳腺普查工程”项目办曾经在《健康报》上发表严正声明,指出非乳腺专业技术和设备并不能保证乳腺检查的质量。我院本着对广大患者负责的原则,在普查工作试运行阶段,对部分可疑病例,通过与北京会诊中心及时进行会诊,保证了普查质量。同时根据个体需要,将妇科体检纳入了普查范围并予以优惠,极大地方便了受检妇女。

问:什么是乳腺增生症?

乳腺增生症实质是由于女性内分泌失调,也就是雌性激素绝对或相对增高,孕激素绝对或相对降低所造成的乳腺结构紊乱。它不是肿瘤,也不是炎症。正常情况下,生育期女性在其月经中期卵巢会排卵,排卵的目的就是要怀孕。此时的乳房要做相应的工作,出现乳腺导管扩张,导管上皮数量增多,由单层变多层,导管内有分泌液积聚,导管周围的乳腺组织出现水肿。因此,在月经来潮前7天左右,许多妇女会感到乳房胀或隐痛,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若没有怀孕,就会有月经来潮,乳房的上述改变也就逐渐复原。但是如果存在女性内分泌失调,乳房的复原就不完全,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乳腺增生症。乳腺增生症的表现为周期性乳房疼痛,乳腺腺体增厚或出现团块,并有压痛。

问:乳腺增生能否治愈?

得了乳腺增生症并不可怕,绝大多数乳腺增生症患者在其绝经后就会不治而愈,而不是得了乳腺增生症就一定会得乳腺癌。所以没有必要因为得了乳腺增生症就过度紧张。精神过度紧张会使乳腺增生症加重,会使乳房疼痛更加明显,反过来该情况又会使得患者更紧张,情绪更烦躁,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问:得了乳腺增生症应注意什么?

当知道自己得了乳腺增生症后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平和的心态,少食油腻、油炸和辛辣刺激食物,可多进食大豆制品、新鲜水果和蔬菜,注意劳逸结合,做到生活有规律,注意锻炼身体。如果乳房疼痛较重,可服用一些中、西药物,但没有必要长期服用。同时,至少要每年进行一次规范的乳腺检查。

问:乳腺增生和乳腺癌是什么关系?

少数乳腺增生症可发展为不典型增生,后者又有轻、中、重度之分。中重度乳腺不典型增生在若干年后可能会变为乳腺癌,故又叫癌前病变。如果出现了乳房不对称增厚,乳房疼痛失去规律,或40岁以上的乳腺增生症患者伴有血性乳头溢液,或乳腺增生症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加重等情况,最好能及时做相应的检查。

问:什么样的人更易得乳腺癌?

乳腺癌和所有的癌症一样,环境因素在其致病因素中可占80%,其中,妇女乳腺癌的遗传因素占27%。若在其近亲属中有一个患乳腺癌的患者,其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2—3倍,若母亲或姊妹皆患乳腺癌者,其乳腺癌的发病率会更高。近几年,乳腺癌发病率明显增高的主要原因是晚婚人群的增加,不育即“丁克族”人群的逐年增多。少育、不哺乳、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加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尤其是脂肪的过多摄入,以及为延缓衰老而长期服用雌激素等因素,都是导致乳腺癌病患迅猛增加的重要原因。

问:乳腺痛的早期发现有什么重要意义?

乳腺癌有一个缓慢的发病过程,它为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提供了难得的早诊时机。乳腺癌能否得到治愈,主要取决于能否早期检查出原发癌并进行综合治疗,控制血行转移。早期乳腺癌较少伴发血行转移,经综合治疗后10年生存率均在90%以上。

更重要的是,早期发现乳腺癌,不仅可以保留生命,而且可以保留乳房,还可以免除化疗带来的痛苦,同时可降低医疗费用。保留乳房将给患者带来难以形容的心理安慰,对于部分现代女性而言保留乳房,不亚于赋予她第二次生命。

问:怎样报名参加乳腺普查?

齐市医学院附属三院是“全国百万妇女乳腺普耷工程”的定点医院,由中国抗癌协会和卫生部乳腺普查办公室共同授牌授证来开展普查,医护人员统一接受培训,持证上岗。请求接受检查的女性在检查的同时还可以参加国家专项保险。

谈乳腺癌普查 篇3

1 是否应开展乳腺癌普查

所谓普查是指应用成熟的诊断方法, 在自然人群中对某一疾病进行普遍检查。理论上讲, 其受检率应达到自然人群的80%, 但在实践中, 常难以达到80%以上。目前乳腺癌及宫颈癌普查能有效地降低其死亡率国际上早有定论, 并建议加以推广, 但在发病率不高、卫生资源不丰富的经济欠发达地区, 是否开展乳腺癌普查尚有异议, 其一是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考虑, 并不合算;二是乳腺癌即使自然发病, 疗效也还不错, 优于其他实体瘤。

诚然我国并非乳腺癌高发区, 且各地发病率的高低有较大差异, 但近二三十年来, 增长甚快则是事实。试以发病率最高的上海为例, 2004年乳腺癌的发病率已达70/10万 (西方国家为120/10万左右) 。30年来的增长幅度达240%。全国各地各大城市也紧随其后, 均达40/10万~50/10万, 平均以3%的年增长率快速递增。据卫生部公布的资料, 20世纪最后10年我国各种癌症死亡率的增减也以乳腺癌为甚, 在城市中其死亡率增长了38.7%, 成为死亡率增长最快的癌症。即使在发病率较低的农村, 其增长率也达到39.4%, 但低于增长更快的肺癌而屈居其次。尤其随着人们生活习惯、饮食、婚姻、生育等的改变, 此增长趋势有增无减, 且有年轻化的倾向, 危害更大。我国85%以上的乳腺癌见于35~70岁的妇女, 该年龄段占妇女总人口的40%左右, 因此, 其年龄段发病率将为总发病率的1.5~2.0倍, 年发病率 (粗率) 在30/10万以上的中等城市的该年龄段乳腺癌年发病率将为1.0‰~1.4‰。该项工程的部分定点普查单位曾对4万余名该年龄段的自然人群应用超声及X线摄片的方法进行乳腺癌普查, 检出乳腺癌94例 (2.1‰) , 其中早期占61.7%, 而目前国内非专业的一般医院中Ⅰ期乳腺癌约占15%。乳腺癌的检出率或早期癌的比例均远高于自然发病率。由于90%的早期癌患者可长期存活, 且可行局部切除的保乳手术, 不但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而且节约卫生资源。而Ⅲ期乳腺癌不但须行破坏性较大又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根治手术, 且能长期存活者仅45%左右, 且由于需应用价格昂贵的化疗及放疗等, 其首次治疗费已高出早期乳腺癌甚多, 一旦复发直至临终其医疗费用更多。我们曾按普查投入、医疗消费、增加的生命年以及生活质量等多方面就卫生经济学分析进行简单探索, 结果初步说明, 在发病率偏高又能正确掌握技术方法的地区和单位开展乳腺癌普查是一项利国利民、节约资源之举, 因此国家将医疗投入适当前移, 有计划地开展乳腺癌普查是合适的, 有助于家庭和睦以创建和谐社会, 但由于乳腺癌的发病多见于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不同于宫颈癌多发于贫困地区, 我国乳腺癌的发病年龄又较小, 不同于西方国家。因此, 乳腺癌普查宜在中等以上城市的35~70岁妇女中有计划地开展。

2 如何开展乳腺癌普查

西方国家以乳腺X线摄片为主的普查技术方案已得到全球的认可, 多个权威性的随机研究均证实能提高早期确诊率及降低死亡率。但我国妇女乳腺癌的流行病学特点与西方国家有所不同, 一是发病较年轻, 高峰年龄为45~49岁, 不同于西方国家高发于60岁以后的绝经期妇女, 提前10~15年;二是中国妇女乳腺较致密, 不同于西方国家妇女乳腺中脂肪较多, 尤其在绝经后乳腺萎缩的妇女更甚。因此早期癌较易被X线发现。另外, 中国妇女的乳房普遍较小, 传统的X线摄片须紧夹乳房才能将乳腺全部显像, 因而会使受检者感到不适, 甚至因疼痛而拒检。X线摄片普查有一定的漏诊率, 其漏诊率的高低常与年龄成反比, 其敏感性为77.3%~94.1%, 而此漏诊病例多发生于致密型乳腺。因此, 我们在学习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开展乳腺X线摄片做乳腺癌普查时, 必须同时探索适合我国妇女乳腺较小又致密的特点的方法。为此, 我们在该项工程乳腺癌普查的技术方案中除X线摄片外, 同时还要求按双盲法的原则应用超声检查, 以期比较两者的优势。将受检妇女分为≤44岁、45~54岁及≥55岁三组进行对比。结果初步发现, ≤44岁的年轻组超声检查优于X线, 45~54岁组两者相仿, 且互补, 而≥55岁的老年绝经后组X线优于超声检查。因此笔者初步认为, 我国妇女的乳腺癌普查可按不同年龄段选用不同普查方法的技术方案, 年轻组可先做超声检查, 对可疑者再做X线摄片。这不但是由于该年龄段超声检查的检出率优于X线摄片, 也考虑到X线摄片对乳腺的可能危害。发病率较高的45~54岁组则宜两法同用, 以减少漏诊, 提高检出率。而≥55岁的老年组, 由于乳腺已因绝经而萎缩, 被大量脂肪组织所充填, 有利于X线摄片检查, 实践已证实该年龄段妇女乳腺X线摄片对乳腺癌的检出优于超声检查, 尤其考虑老年性乳腺癌一般预后较佳, 因此可用单一的X线摄片做普查。这一按不同年龄段采用不同方法的普查技术方案, 也出于卫生经济学的考虑, 宜在现阶段的普查中严格按照双盲法的要求进一步扩大探索, 在实践中总结经验, 逐步建立在我国开展乳腺癌普查的最佳方案。普查中除技术方案的制订至关重要外, 另一个颇为重要的问题是普查对象的选择, 前已述及由于我国乳腺癌患者发病较年轻, 老年发病率又较西方国家低的特点, 普查对象的年龄段可定为35~70岁, 不同于西方国家的40岁以上, 且不设上限的定位。这一考虑从国情出发无疑是合适的, 但如果我们能在此自然人群中筛选出高危个体, 在此已浓缩的人群中再进行较专业的乳腺癌早诊检查, 无疑将会事半功倍, 在目前尚无较成熟的高危人群筛查法时, 该项工程曾试用了机会筛选法, 各普查点在进行自然人群乳腺癌普查时, 也动员个人报名参加, 由于此普查的费用虽较门诊做类似检查的费用为低, 但均需要自付, 因此参与的个体实际上进行了自我选择, 在此等7万多经机会性筛选的普查人群中, 检出乳腺癌685例, 检出率为9.2‰, 几乎达到1/100, 且其中早期癌也达31.1%, 远高于非专业医院就诊患者中早期癌的比例。但我们也发现在发病率相仿的地区, 各定点单位的乳腺癌检出率也存在较大的差距, 估计与早期诊断水平的高低有关, 由于时日尚短, 无法比较各检查点的漏诊率, 虽然在每一个定点单位开展普查前, 工作人员均经专业培训, 考核后发证上岗, 但专业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因此, 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是开展普查能否成功的重要环节。计算机辅助诊断 (CAD) 的应用有助于弥补专业人员水平较差的缺陷。值得提出的是, 使用检查设备的质量不但应分辨率高, 能发现临床前的小病灶, 且放射剂量应控制在2.6 mGy (美国标准) 以下。该项工程应用的乳腺CR机, 由于是新产品, 初时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 加上舆论的误导, 曾引起社会的误解, 后经实践, 并在北京军区总医院经国内外专家检测, 其平均放射剂量为1.9 mGy, 不但低于欧美制订的标准, 且低于一般X线屏片的剂量, 现在乳腺专用CR机已被国内外普遍接受。除此以外, 由于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也有利于信息的传递及资料的保存。虽然应用数字化的DR机是今后的方向, 但在目前国内尚无条件普遍应用DR的前提下, CR还是一个可考虑的选择。超声则应选用>12 Hz的彩超, 一般黑白超声不能满足筛查的要求。应予以注意的是, 国内一般医院习用的钼靶乳腺X线常是使用已久, 质量较差, 用于临床有明确病灶的诊断尚可, 但欲藉此发现临床前的微小病灶则有困难。必须强调的是, 筛查是在无主诉的健康人群中查出微小的临床前病灶, 其检出率仅为2‰左右, 因此其技术要求远高于一般门诊的诊断性检查。所谓“工欲善其行, 必先利其器”。在开展乳腺癌普查前对检测设备的要求、人员的培训及技术方案的制订至关重要, 不然将事倍功半, 甚至弊大于利而难以收到普查之效。

3 建立质控及评价体系

由于癌症普查既不同于临床上的诊断性检查, 也有异于健康体检, 其目的是发现临床前的早期病变并加以治疗, 以改变其预后, 提高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减少卫生资源的消耗, 此也为其有利之处, 但前已述及, 癌症普查乃是一把“双刃剑”, 既有利也有弊, 不但因为各种检查方法均有假阳性及假阴性结果, 前者使受检者徒受虚惊, 而后者则更易使受检者疏于警惕, 以致延误病情。除此以外, 由于普查的目的是检出早期癌症病例, 而早期病变, 尤其是临界性疾病, 在普查时极易犯过“左”的错误, 但普查则不然, 一旦诊断过头, 则导致治疗过头, 施行了不必要的治疗, 甚至丢失了乳房, 不但对受检者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伤害, 而且也浪费了卫生资源。另外, 即使在乳腺癌发病率急速上升的今天, 患此疾病者终究是少数, 换言之, 能在普查中受益者终属少数, 而多数受检者是“陪榜”, 不但不受益, 还要接受颇为繁杂的、甚至对身体有一定伤害的检查。再进而言之, 即使是被检出的乳腺癌患者, 是否一定可以免除死亡而存活;或者未参加筛查, 待其自然发病再行诊治是否必然死亡, 结论应均是否定的。由此可见, 癌症普查是一项专业性、探索性极强的工作。因此必须按照科研工作的原则, 建立一个完善的评价系统, 尤其是此项目的工作面较广, 不但涉及单位较多, 使用的技术方法较复杂, 而且须有较大人群、随访较长时期才能得到初步结论, 以后又须在更大范围内加以验证, 最后才能形成国家立法的规范。试以美国为例, 在20世纪60年代初在大纽约区实施了HIP (health insurance plan) , 并于20世纪70年代初证实乳腺普查可降低50岁以上妇女的乳腺癌死亡率, 于是又在全国27个城市实施了BCDDP (breast cancer detection demonstration project) , 历时10余年, 取得了肯定的结果, 积累了不少经验, 同时发现通过临床体检及乳腺X线摄片可降低40岁以上妇女的乳腺癌死亡率, 于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才决定在全国40岁以上妇女中按照统一的技术方案及各项标准进行乳腺癌普查, 且由医疗保险支付其费用, 并下总统令, 对约1/3未被医疗保险覆盖的妇女由国家支付其普查费用, 乳腺癌的死亡率也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 持续稳定地下降, 至今已历时十余年。美国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因此, 在开展此普查工作前必须注意原始资料的积累、随访制度的建立以及各种数据的收集, 建立确保资料的保存及分析的信息收集管理系统 (PACS) , 以建立一个可供评价的体系。此评价体系不同于一般临床工作中对某一治疗方法、药物或技术的评价, 远较此复杂, 难度也较大, 需一开始就加以考虑, 如初期的受检率、检出率、假阳性率、检出时的年龄、病期等, 中期的漏诊率及最终的死亡率下降幅度等, 不然则悔之莫及, 难以得出预期的结果。与此相关的是质量控制体系, 由于普查工作参与单位较多, 如各单位、各种技术方法的质量不能得到控制及保证, 则难以建立评价体系。因此, 质量控制是做好此筛查工作并建立评价体系的基本保证, 如X线摄片的质量如何、诊断水平怎样、放射剂量是否超标等均须有一套监督检查系统以保证质量。而此质量控制系统又须在统一的技术方案或规范的指导下进行。因此, 制订一个科学的、切合实际的、统一的技术方案及各项标准与规范是上述各项工作的基础。试以诊断标准为例, 乳腺的X线诊断参照在国际上公认的BIRADS六级标准, 如欲比较超声及临床体检的诊断价值, 就须制订统一超声及体检的相应的六级标准, 作为临床体检就不能笼统地写“不除外癌”了, 而须明确癌的可疑度是25%、50%或75%, 只有参与者均按统一的规范进行操作并记录, 才能最后加以评价及比较。所以, 制订技术方案及保证实施是做好普查工作的重要前提。

4 组织好科研工作

前文已述及, 乳腺癌普查是一项科研性极强的系统工程, 在建立一个良好的PACS系统后, 在实施此普查工作的过程中就可完成一系列极有价值的科研工作, 这里不再赘述。笔者特别强调的是另2个与普查有关的科研工作, 一是高危人群的筛选, 另一个是初筛方法的研究。

诚然, 乳腺癌普查在国际上已有成熟的经验, WHO也指定为2种应开展普查的癌症之一。但鉴于我国妇女乳腺癌的流行病学特点, 国外常用的X线摄片并不完全适用于我国妇女。另外, 我国人口众多, 如按国际通用的方法开展普查, 医疗资源及资金的投入太大, 国力难以胜任。因此, 必须在学习他人的基础上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新的普查技术, 而这次乳腺癌普查工作的开展为这一探索性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如果我们能藉此研究出能识别高危个体的初筛手段或方法, 则有可能使乳腺癌普查在已被初筛浓缩过的高危人群中进行, 则可达事半而功倍之效, 因此必须很好地利用此平台。

就笔者所知, 最近国内有多家从事红外血氧检测技术的研究, 并研制了做乳腺功能性检测以早期发现乳腺癌的设备, 这些设备已获准可在临床上应用, 对确诊的乳腺癌有较高的阳性符合率, 但是否能用作乳腺癌初筛的测试方法, 由于缺乏数据而难以评价。这些检测设备多有价廉、无损伤、易掌握、较快速、适于在基层推广的特点, 如一旦证实对初筛有效, 则对今后在社区、基层开展筛查工作大有助益。当然, 国内外还有不少类似的简易、无损伤的检测方法, 只要假阴性较低, 即使有较高的假阳性也无妨, 均可藉此平台加以检验。

除此以外, 笔者认为, 根据国人乳腺癌的流行病特点出发, 应努力探索并发现国人或东方人乳腺癌不同于BRCA1及BR-CA2的特异标志物。通过乳腺癌普查这个平台, 将会发现一批高危个体, 这些高危个体将是我们应用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有可能发现特异标志物的重要研究对象。一般乳腺癌患者或正常群体易于在医院内获得, 而可验证各种标志物的应用价值的众多高危个体则颇难觅得。笔者曾从流行病学的高危因素进行筛查, 试图明确该普查的重点对象, 结果并不理想。如能借乳腺癌的特异标志物利用乳腺导管的分泌液建立一种无损伤的筛查高危人群的方法, 则将是妇女的一大福音。

5 整合社会资源

开展乳腺癌普查, 检出患者的治疗、科研工作的展开均需资金, 全部依靠国家投入势必不胜其负。向社会开放、积极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介入是发展和完善乳腺癌普查的重要举措。

首先, 考虑我国人口众多的现实, 资金筹措将是一大难题。可采取国家、集体及个人共同出资, 以国家为主的方式。按照不同的技术方案及地区间贫富差异, 采取不同的比例, 农村及贫困地区应由国家全额承担。一旦被疑有癌症须做进一步确诊时, 因已属于诊断性检查的范畴, 其费用应由医保按规定予以支付。考虑部分妇女 (包括农村妇女) 未享受医保待遇, 所以保险公司的介入很重要, 可由保险公司设乳腺癌专项保险, 每一名参与此乳腺癌筛查或普查项目的妇女均需要自行付款参加此保险, 在首次普查后, 一旦被确诊为乳腺癌, 则可享受保险公司的赔付, 这将是解决一旦被检出乳腺癌又无力支付医疗费用窘境的良策, 有助于创建和睦的家庭及和谐社会。

100例妇女乳腺普查结果分析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调查于2008年6月进行, 全组100例妇女为南法信镇卸甲营村村民, 年龄在23~70岁, 均为已婚, 其中30~50岁的占80%。

1.2 方法

1.2.1 填写常规体检表格。

1.2.2 超声检查所用仪器:LOGIQ 400 CL型超声显像仪, 探头为线阵式, 频率为5.0 MHz。

1.2.3 探查方法:体位为仰卧位, 充分暴露乳房, 不能全部包括乳腺病变可改侧卧位探测。直接法探查:采用纵断扫查、横断扫查和以乳头为中心作放射状扫查。

2 结果

对我镇100例妇女乳腺检查结果发现, 乳腺增生40例, 占已婚妇女乳腺疾病的90%, 为多发病、常见病;乳腺肿物12例中仅有3例自己触及包块, 而40例乳腺增生者仅有10例自己触及包块, 超声检查为阴性, 说明村民乳腺自我检查方法存在问题, 应给予正确指导。100例妇女中均无结核史、外伤史、异物史。见表1、2。

3 讨论

以上资料显示, 我镇所查100例已婚妇女中57例患有乳腺疾病, 年龄在23~49岁的51例, 占87%, 所占比例较大, 与该年龄组卵巢分泌旺盛有关。乳腺增生症是由于卵巢功能发生紊乱, 黄体素分泌减少, 雌激素相对增多而引起的乳腺导管及小叶上皮随月经来潮周期而发生增生及复原的现象。40例妇女双侧乳房内部结构紊乱, 可见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 腺管宽2~3 mm, CDFI:未见血流信号。乳腺囊肿是由于乳腺管阻塞呈囊性扩张, 可见单发或多发的无回声区, 边界清, 光整, 后壁回声增强有侧方声影。乳腺导管扩张症1例, 位于右侧乳腺的乳头内侧可见一管状无回声, 边界清, 其内未见异常回声。乳腺纤维腺瘤:与雌激素过多刺激有关, 单发或多发, 边界清, 光整, 有包膜的低回声, CDFI:未见血流信号。乳腺癌1例, 为52岁女性, 未停经, 自己触及一包块无任何症状, 未就诊, 肿块处皮肤无任何改变, 超声显示为左侧乳房外侧象限可见一3.6 cm×4.1 cm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的低回声包块, 无包膜, 其纵横比大于1, 其内回声不均, 后方伴衰减, CDFI:肿物内可见血流信号, PSV 18 cm/s, RI:0.70, 同时探测双侧腋窝未见肿大的淋巴结, 报告结果乳腺癌的可能性大, 建议去区医院进一步检查。区医院收治住院给予手术治疗, 病理结果为左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肿瘤直径4 cm左右;腋窝淋巴结病理报告为呈反应性增生改变, 未见转移癌;副乳为先天性乳腺畸形, 超声显示为乳腺腺体结构, 并无异常肿物回声。

通过以上100例妇女乳腺普查说明, 普查对早期发现乳腺癌、早期进行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尤其是对40岁以下不易接受X线照射者, 超声诊断价值较大。超声的最大优点在于简便、安全易行、无损伤、经济实用, 可鉴别良、恶性肿瘤, 囊肿等病变, 适用于乳腺疾病的普查, 但是超声不能显示乳腺癌病灶中的微小钙化, 也难以发现小于1.0 cm的乳癌。欧美国家及我国国内认为40~47岁妇女进行乳腺X线摄影普查, 可降低乳癌死亡率。因此对于乳癌的普查, 首选应该是X线, 但对妊娠、哺乳期、年轻妇女不宜用X线者, 尤其在基层, 条件设备有限, 超声是首选方法。

由于笔者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 每月组织一次妇女学习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保健知识, 教她们乳腺的自我检查三步法:应在月经来潮后7~10 d, (1) 看:站立或坐于镜前, 仔细观察自己两侧的乳房, 包括其大小、形态、轮廓、皮肤及颜色有无改变, 乳头有无抬高、回缩、溢液等。 (2) 触:手指伸开并拢, 用手指指腹侧触摸乳腺, 左手查右侧, 右手查左侧, 可按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触摸, 不要遗漏乳头、乳晕及腋窝部位。 (3) 挤:是否有乳头分泌物, 量及颜色。如果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成年女性每年至少到医院检查一次乳腺情况。

2008年, 北京市政府在女性健康人群中免费开展乳腺癌筛查, 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广大妇女的关爱。积极防治妇科病及恶性肿瘤, 定期进行妇科病及恶性肿瘤的普查普治工作, 每年普查1次, 通过筛查可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乳腺癌, 为患者争取最佳治疗时机, 节省大量的医疗经费, 大大降低患者的生理、心理创伤, 帮助其正常地工作生活, 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周永昌, 郭万学.超声医学[M].5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6.

[2]吴在德.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3]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4]张武.现代超声诊断学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9.

[5]董燕.6672例妇女乳腺普查结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07, 4 (19) :121.

[6]董燕敏, 揣淑杰, 朴秀敏, 等.秦皇岛市城镇妇女117141例乳腺普查结果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 2007, 45 (19) :62-63.

乳腺癌的普查与防治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1月~2009年12月于我科门诊进行妇科体检的妇女688例, 均为各个单位体检的职业妇女及本区基层群众, 年龄最小19岁, 最大62岁, 平均 (39.5±4.2) 岁。其中, 20岁以下4例, 20~29岁73例, 30~39岁96例, 40~49岁212例, 50岁以上303例。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红外线乳透机 (深圳产VCH-S) 乳腺钼铑双靶X线机 (美国Senographe DMP系统) , 彩色高频多普勒超声波诊断仪 (美国GE, LOGIQ-5) 。均有具有医师资格的临床医生进行超声阅读诊断。所有患者进行病史询问, 表格登记, 由医生进行乳房检查。

2 结果

2006年1月~2009年12月我科门诊688例妇女妇科普查中乳腺疾病检查情况见表1。由表1可知, 688例妇女中乳腺癌患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3 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至今病因未明。主要表现为乳房内肿块, 具有质地较硬、边界不清、表面不光滑的特点。预后较差。乳腺癌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4]。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 在妇女仅次于子宫癌, 已成为威胁妇女健康的主要病因[5]。它是一种通常发生在乳房腺上皮组织, 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乳腺癌男性罕见, 仅占1%~2%。雌激素是乳腺肿瘤发病的先决条件之一。乳腺癌的发病期从18~70岁不等, 年龄多在30~60岁, 尤其生育期、更年期女性乳腺癌的高发阶段[6]。

乳腺癌早发现和晚发现对预后影响问题很大。因此, 进行定期的自我检查和到医院做体检是非常必要的。笔者建议女性在25岁以后应定期做体检, 尽量保证每半年检查一次。40岁之前以彩超检查为主, 40岁以上和绝经后妇女应每年做体检及X线钼靶检查。月经正常的妇女, 月经来潮后第9~11天是乳腺检查的最佳时间, 此时雌激素对乳腺的影响最小, 乳腺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容易发现病变。在哺乳期出现的肿块, 如临床疑为肿瘤, 应在断乳后再进一步检查。乳癌的高危因素, 即指在某些特定人群中使乳腺癌的发生几率高于正常人群的一些因素, 包括以下几种: (1) 乳癌家族史; (2) 月经初潮早、绝经迟, 行经年数长或长期无排卵; (3) 不孕或未曾哺乳; (4) 长期使用雌激素药物; (5) 一侧乳癌史; (6) 乳房良性疾病, 此项尚有不同意见。凡有上述高危因素的妇女必须定期进行自我监测, 发现问题及时就医, 还应定期请医师检查乳房, 每年至少1次。

了解乳癌的早期症状十分重要, 若能早期诊断治疗, 则可使预后明显改观。早期乳癌多无明显症状, 偶尔发现乳房硬结, 大部分为无痛性, 少数有痛, 因而往往使患者丧失警惕, 误认为是炎症或经前期的乳房变化而延误诊治, 必须引以为戒。乳癌肿块最常见于乳房的外上方及中心部位 (约70%) , 有时可发现单侧性乳头有血性溢液, 遇此情况要立即就医。有时乳房肿块不明显, 但腋窝处发现有肿物时也应就医, 因腋窝淋巴结是乳癌最早的转移部位。

3.1 乳腺癌普查的开展及意义

乳腺癌的普查是一项群众性的工作, 必须由医务人员与被查单位的工会等协同完成。由单位负责人动员和组织, 凡年龄在25岁以上的妇女均可列为自然人群, 40岁以上列为特定人群。对于初潮年龄小于12岁, 绝经年龄大于55岁, 大于35岁初产, 反复做人工流产者;独身或婚后不育、未哺乳者;有癌症家族史, 特别是其母或姐妹曾患乳腺癌或自身一侧已患过乳腺癌者;常用激素类药物和化妆品, 反复长期接触各种放射线者;生活方式有缺陷, 如缺少运动锻炼, 饮食高脂肪、高蛋白, 精神抑郁易生气者;患良性乳腺疾病多年不愈者, 均应列为高危人群。

3.2 宣传自我检查的意义

鉴于普查是一项较大的群众性活动, 不可能频繁进行, 因此自我检查就成为早发现、早诊断的重要方法, 但是由于缺乏医学知识及有关培训, 自然人群很难进行正确的自我检查。采用讲座或模拟示范检查, 教会她们自查, 就显得尤为重要。

自我检查的主要方法:脱去上衣, 照镜观察双乳是否对称, 有无异常;两臂上举, 观察双乳是否对称, 有无肿块或皮肤陷窝;仰卧, 肩下垫一枕头, 检查乳腺内侧有无增厚、肿块;检查乳腺下方;检查乳腺外侧及腋下;检查乳腺上方;检查乳头下有无异常, 有无溢液、溢血等;同样方法再查另侧。

3.3 查后的随访、复查及治疗

自然人群应每个月进行一次乳房自我检查, 每年进行一次临床检查。特定人群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临床检查, 高危人群应发给随访卡, 每3~6个月定期专科检查, 除医生触诊外, 还必须视情况进行各种仪器的辅助检查[7]。主要包括: (1) 超声检查。可探查乳腺有无病变组织及病变组织的大小、密度、周围血液流动等情况, 能鉴别肿块是囊性还是实性。 (2) 钼靶摄片检查。能在X线摄片中显示出乳头、乳晕、皮肤、皮下脂肪、导管、腺体及血管等不同组织的图像, 有利于发现乳房早期、深部的微小乳腺癌病灶。 (3) 近红外线检查。当光线穿过乳房时, 因不同组织对光线的吸收程度不同, 在荧屏上显示的图像也不同, 在早期就能判断肿块的性质, 是一种无创伤、方便、快捷的诊断方法。

总之, 对于普查中发现的乳房肿块, 即使已排除恶性肿瘤, 为防止以后恶变的可能, 也应建议其手术切除, 术后随访。普查后明确诊断的乳腺癌患者应迅速住院, 进行手术、放疗、化疗及去势等综合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的普查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9年12月于我科门诊进行妇科体检的688例妇女的临床资料。结果:乳腺癌普查的开展能够及时发现早期病变, 提高患者愈后。结论:乳腺癌的普查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乳癌的重要方法, 早诊断、早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关键词:乳腺癌,普查,防治

参考文献

[1]蒋宏传, 游凯涛, 王克友, 等.Mammotone微创活检系统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肿瘤杂志, 2002, 24 (1) :99.

[2]Developed and approved at National Cancer Institude Sponsored Con-ference.The uniform approach to breast fine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J].Acta Cytol, 1996, 40:1120-1126.

[3]徐兵河.乳腺癌[J].癌症进展, 2004, 2 (1) :4.

[4]李天潢, 黄受方.实用细针吸取细胞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50-51.

[5]田新庆, 王文珍.针吸细胞学检查对乳腺癌术前诊断的价值[J].临床肿瘤学杂志, 2006, 11 (10) :748.

[6]贺青卿.细针针吸细胞学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01, 16 (9) :568.

乳腺病普查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中近红外线乳腺扫描社区妇女4400名, 其中, 乳腺增生2420例, 占同期体检人数的55%, 乳腺良性肿瘤48例, 占同期体检人数1.1%, 乳腺4例, 占同期体检人数0.9%。

1.2 方法及原理

1.2.1 方法

对社区妇女乳腺疾病的普查工作中, 首先对整个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 3~60岁的妇女建立妇女健康档案, 电话通知本人进行妇女健康体检, 包括双乳近红外线乳腺扫描。应用近红外扫描诊断仪, 在暗室内进行, 被检查者取前倾坐位, 上身裸露, 距摄像机0.5~1.0m距离, 用探头探照乳腺各个象限及乳晕, 通过红外摄像头将图像显示在屏幕前观察, 对病变部位的图像可采用局部灰度增强、放大、伪彩、灰度数值化等计算机处理, 观察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界及周围血供情况。

1.2.2 原理

人体不仅是一个天然的红外线辐射源, 而且也是一个最佳的红外线吸收体, 近红外乳腺诊断仪是依据人体软组织对红外线辐射有选择吸收的能力, 利用血红蛋白对红外线有明显的选择性吸收的特点, 在图像中显示出肿块的不同灰度, 血管影的变化原理来诊断疾病。尤其是对乳腺癌的三大特征, 即肿块灰影、血管改变及血管与肿块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 更具有特殊意义。

1.3 诊断标准

正常情况下近红外线透过乳腺, 在荧光屏上呈现从光源中心向外依次为浅灰、灰、深灰、黑绿、不均质的黑灰色5种色环。若出现色调倒置, 或在浅色区出现深色调, 则表示异常, 共5种类型: (1) 血管异常像, 指病变处血管增多或增粗以及血管边界不清楚, 血管加压不易中断。 (2) 单发或多发的灰色吸光团块影。 (3) 外围型深灰色或黑色吸光团块。 (4) 实性黑色吸光团块。 (5) 血管型深灰色或黑色吸光团块。病变处血管增多, 出现单发或多发的斑片状灰色吸光彩, 多为良性病变, 如炎症, 导管扩张综症, 严重的乳腺增生病、乳腺纤维腺瘤。若增粗的血管与深灰或黑色吸收光团同时出现, 由高度疑诊乳腺恶性病变。

2 结果

本组统计红外线诊断乳腺增生症2420例, 占同期体检人数的55%, 乳腺良性肿瘤48例, 占同期体检人数1.1%, 乳腺癌4例, 占同期体检人数0.9%。建议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对月经前期有肿块的病例, 建议经期后5~6d复查, 并嘱其定期观察随访。

3 讨论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 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 由于环境、人文及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 使乳腺疾病明显增高, 而最引人注目的是乳腺癌, 给国家和社会造成巨大损失。所以社区妇女乳腺疾病的普查项目也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健康项目之一。红外线扫描仪的优点是: (1) 便携式机携带方便, 易于外出开展社区妇女乳腺疾病普查; (2) 多方位操作, 灵活多变; (3) 可反复检查, 简便易行; (4) 无痛苦, 患者乐于接受; (5) 无放射性损伤、安全、可靠。

3.1 乳腺增生症

乳腺增生症是乳腺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与内分泌功能紊乱相关的疾病, 本质上是一种生理增生与复旧不全所造成乳腺结构紊乱的非炎症非肿瘤疾病, 个体间不同年龄, 不同部位其症状存在明显差异。同一个体中双侧乳房不同象限乃至同一病灶在月经周期的不同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增生体征 (形态, 质地) 因此该病具有个体性, 多样性特点。据有关资料显示, 约有75%以上的女性一生中曾经或正患有乳腺疾病。值得注意的是, 部分乳腺增生患者毫无症状或仅乳房内无痛性肿块, 这类患者更要高度警惕乳腺癌的发生。

3.2 乳腺增生症的CDI图像表现

乳腺增生症又称为良性乳腺结构不良, 临床上根据症状不同分为乳痛症型, 腺病型和囊肿型。

(1) 乳痛型以青少年女子多见, 大多为发育较差的小乳腺, 突出的症状是乳腺间歇性疼痛, 常与月经有关, 经前明显, 经后减轻, 可扪及双乳腺散在小结节, 质软, 有压痛, 多位于上象限, CD1图像表现为双乳腺均质透亮, 血管走向双侧相似, 可见云雾征或鱼网征。

(2) 腺病型是乳管和腺泡增生, 临床上可扪及类似乳癌的肿块, 但CD1下肿块区无明确灰影或淡淡的灰影, 小于或等于扪及的肿块的大小, 多位于乳腺上象限, 可发生在一侧, 也可累及两侧, 边缘联清, 与周围组织稍有固定, 有弥漫性痛, 无异常血管改变。

(3) 囊肿型多发生于40岁前后, 早期有乳腺疼痛和触痛, 囊肿形成后疼痛消失, 可扪及不规则肿块或多囊性结节, 根据囊内所含内容物不同而表现为不同的影像, 含清液体单个囊肿CD1表现为肿块区中心高度透亮, 形态规则, 边缘清晰、光滑、无血管异常。多发性小囊肿影像表现为肿块区灰影深浅不一, 密度不均, 似棉絮状, 灰影大小与肿块相似, 无血管改变。

红外线扫描仪的临床诊断总结。

(1) 凡是社区妇女经临床问诊触诊后, 应首选红外线扫描仪进行辅助检查。

(2) 近红外光扫描对乳腺增生检出率高, 可单独使用, 少数有较大密实伴有结节者应做综合检查。

(3) 乳癌患者可先行红外线扫描, 典型即可诊断。病灶较深且小或乳房大而密实者应结合B超综合检查。

(4) 病灶在乳房根部近胸壁上者, 应首选B超、CT或磁共振检查, 红外线扫描及钼靶X线摄片因达不到病灶无法使用。

(5) 良性肿块可用红外线扫描加B超综合诊断。

(6) 哺乳期乳腺一般不用红外线扫描仪, 因光束不能穿过含大量乳汁的乳腺, 图像呈一片漆黑, 哺乳期发现肿块时应尽量吸干乳汁的情况下使用B超、钼靶X线片及CT综合诊断。疑有乳腺癌者须断奶后再检查。

(7) 对乳头溢液、溢血、外伤血肿等其他病症均应结合使用以上设备。

总之,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 乳腺疾病是社区妇女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 而乳腺癌, 是妇女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中晚期死亡率高。应用近外红扫描对社区妇女乳腺的普查, 对社区妇女乳腺疾病的诊断, 特别是乳腺癌早期诊断, 予以健康教育, 健康干预, 做到乳腺癌的早诊断, 早治疗, 提高其生存率, 降低死亡率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谷振声, 姜鸿刚.现代乳腺疾病诊断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7:73.

[2]阐秀.乳腺癌的癌前病变[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0, 20 (5) :261.

[3]张军.乳腺疾病钼靶摄影诊断误诊26例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6) :25~26.

[4]张儒秀, 石俊.彩色超声多普勒在乳腺疾病筛查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 2008, 5 (27) :75~76.

乳腺病普查 篇7

关键词:近红外光乳腺诊断仪,普查,诊断分析,乳腺疾病

乳腺疾病是妇女的常见病, 特别是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 已成为全球性影响女性健康的重大问题。因此开展对乳腺疾病的普查, 对乳腺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已经成为防治乳腺疾病工作的重要任务。我西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9年4月-9月应用近红外光乳腺诊断仪对西山集团所属24个单位13708名在职女职工进行了乳腺健康检查, 现将普查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西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用近红外光乳腺诊断仪共普查在职女职工13708人。

1.2 仪器

采用徐州市彭康电子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pk-3103型红外光乳腺诊断仪。

1.3 检查方法

在暗室进行, 病人取坐位, 面对摄像头, 暴露双乳, 胸部微前倾, 使乳房自胸壁自由下垂, 移动摄像机对准被检乳腺, 探头放于乳腺下方, 调节亮度, 对乳腺逐个象限依次进行和扫描式透照图像显示于屏幕上。凡查出血管异常改变或异常灰阴影图像者, 均嘱其门诊复查。

1.4 诊断

采用病史、手检和临床的肿块、溢液、疼痛等病症与近红外光扫描形结合综合分析, 对有可疑的病人建议到外院行乳腺B超及钼靶X线检查。

2 结果

2.1 乳腺疾病检出情况

检出乳腺增生症3129例, 检出率22.83%, 乳腺纤维瘤43人, 检出率31.37%, 乳腺肿块3人, 检出率0.02%, 乳腺癌2人, 检出率0.15%, 乳腺结节69人, 检出率0.50%。

2.2 乳腺疾病年龄分布情况

乳腺常见病发生率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 乳腺增生症多发生于31-40岁及41-50岁年龄组, 发病原因与卵巢功能的失调有关。

3 讨论

(1) 乳腺小叶增生发病占首位, 多发生在30~50岁妇女, 发病原因与卵巢功能的失调有关。临床上常同时或相继在两侧乳房内发生多个大小不等、圆形、较硬的结节。结节与周围组织分界不甚清楚, 与皮肤和胸肌筋膜并无粘连, 因此可推动。根据囊内所含内容物不同而表现的影像:1) 单个囊肿的影像图:表现为孤立的中心高透亮区, 形态规则, 边缘光滑, 无血管改变。2) 多发性囊肿:呈灰影, 深浅不一, 密度不均匀, 似棉絮状血管反应的灰影较模糊。

(2) 乳腺疾病工人发病率比例高于干部, 二者相比有极显著差异性 (P<0.01) , 这可能因工人劳动强度大, 接触噪音, 长期在噪音环境下工作, 引起内分泌功能失调, 导致乳腺病发病率增高, 故要重视普查, 要积极控制乳腺的良性病变, 早预防, 若怀疑癌前病变, 尽早手术治疗。

(3) 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纤维腺瘤最常见于20~30岁青年妇女, 一般多为单发性, 间或有多个在一侧或两侧乳房内出现。乳腺纤维腺瘤的发生与雌激素的刺激 (卵巢功能旺盛) 有密切关系。临床上纤维腺瘤常位于乳房的外上象限。呈卵圆形, 多为樱桃大, 亦有巨大者, 表面光滑, 质硬, 边界清楚, 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易推动。所以检查时将瘤体表面组织尽量推开, 可依稀显示浅灰色均匀阴影, 瘤体边界光滑清晰, 血管围绕灰影行走, 推动肿块无血管同步移位现象。

(4) 对普查中怀疑为乳癌的2例病人, 结果均为乳腺癌, 均于手术, 符合率100%。对3129例乳腺小叶增生、乳腺纤维瘤抽样 (43例) 病检, 结果与近红外扫描检查结果相符, 符合率100%。

(5) 近红外乳腺诊断仪的应用, 大大提高了乳腺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它检查无损伤、无痛苦, 易被病员接受;它图像清晰, 检查快速, 操作简便易被基层医务人员掌握, 是检查筛选乳腺疾病的重要方法。

(6) 红外线乳腺诊断仪使用携带方便, 图像直观, 诊断快, 已成为当前西山矿区开展乳腺疾病普查的主要手段, 它的优点在于:1) 能够查出2cm以内的肿块。由于红外线乳腺诊断仪能够很清晰地显示出肿块阴影的边缘、密度、血管与阴影的关系等, 对鉴别肿块的良、恶性有很高的准确率, 所以可为诊断早期乳腺癌提供可靠的依据。2) 因为红外线对人体无损害、无痛、无副作用, 可反复多次检查并可进行图像记录, 各年龄段的妇女都适用。3) 这种检查手段简便易学, 便于医生操作。当然这种检查方法也有其缺陷, 因为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 加之操作水平不一, 所以在查体的过程中应密切结合临床表现, 不断总结经验, 力争杜绝漏诊, 为广大的育龄妇女服务。

高频超声在乳腺普查中的应用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院在2006年8月~2006年10月期间对3 10名同一社区妇女进行了乳腺普查, 受检者年龄24~70岁, 平均 (51.5±4.7) 岁。其中30岁以下 (包含30岁) 189名, 30~40岁 (包含40岁) 948名, 40~50岁 (包含50岁) 1 476名, 50岁以上487名。普查项目主要包括问卷调查、双侧乳腺的临床触诊、超声检查及钼靶成像。

1.2 使用仪器和方法

超声检查:由具有3年以上临床超声工作经验的医师完成, 使用Neusoft SUNNY 380超声诊断仪, 线阵探头, 中心频率10 MHz。受检者取仰卧位, 充分暴露双侧乳腺。作双侧乳腺和双侧腋窝全面检查。检查乳腺时将探头沿水平和垂直方向自外向内缓慢扫查, 然后以乳头为中心作环形扫查。发现乳腺病变后, 做病变多轴位扫查, 冻结声像图并存入工作站。

超声图像特征的分类和定义如下:①形态:规则, 指形态椭圆或圆形的病灶或分叶≤3个的分叶状病灶。不规则, 指超过3个分叶或呈蟹足状、毛刺状病灶。②边界:清晰, 与周围组织有较好的回声对比;不清, 与周围组织回声对比差。③细小钙化:指直径≤1 mm的沙砾样小钙化。根据乳腺结节血管的分布、走行和分支情况等特点, 参考以往文献[1], 将结节血流分为4级, 0级:肿物内部及周边未见血流信号;I级:肿物周边可见点状、条状血管, 肿物内部无血管分布;Ⅱ级:除周边血管外, 肿物内部可见稀疏的血管, 分支简单, 走行较平直;Ⅲ级:肿物内部可见较丰富的血管, 有两条或两条以上血管分支。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采用χ2检验进行数据比较, 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在3 100例受检者中, 超声检查出乳腺疾病896例, 检出率28.90%, 超声检出乳腺疾病类型见表1。

在3 100名受检者中, 超声共检出乳腺结节病灶1 574个, 经术后病理证实乳腺癌22例, 占总受检者的0.71%。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或随访结果见表2。超声诊断敏感性86.36% (19/22) , 特异性98.90% (1 535/1 552) , 阳性预测值52.78% (19/36) , 阴性预测值99.80% (1 535/1 538) , 诊断正确率98.73% (1 554/1 574) 。

不同的超声特征在良恶性组间的差异见表3及图1、2。

3 讨论

近20年来我国大城市中乳腺癌发病率迅速上升, 如何提高乳腺癌影像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是一个需要长期研究探索的问题。普查, 又称筛查, 是针对无症状人群的一种防癌措施。乳腺癌普查可以增加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 在降低乳腺癌死亡率中具有重要意义。2007年乳腺癌筛查与诊断指南中建议无高危因素的女性在35岁以后应每年定期作一次乳腺检查, 以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以及早期治疗乳腺癌, 高危人群应更早的开始定期接受检查, 从而降低乳腺癌的死亡率[2]。

国外自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使用乳腺X线做大规模的乳腺癌筛查, 其灵敏度为70%左右, 而临床查体的敏感性仅为54%[3]。但对乳腺腺体致密者, 钼靶X线摄影敏感性较低[4]。本研究超声探测乳腺肿块的敏感性较高, 考虑与国内女性多为致密型乳腺有关。钼靶在致密腺体背景中找到肿块影的难度加大, 而此时超声诊断较钼靶有优势, 更易发现乳腺结节病灶。对于腺体萎缩的老年女性, 脂肪相对丰富, 乳腺癌的肿块影在脂肪的背景下钼靶更易显示, 而超声显示的乳腺癌肿块内回声与周围组织接近, 给辨别肿块边缘带来困难, 使乳腺癌确诊难度增加。故对腺体萎缩型乳腺癌钼靶比超声具备更高的敏感性, 而对钼靶X线有困难、投照不到的部位及难显示的致密型乳腺内的肿块, 高频超声成像的价值显得更为突出。

超声是一种有效、简便、而又相对经济的乳腺检查措施, 可以无创、实时、多次、反复地实行检查。高频超声探头可从不同角度多切面观察, 对乳房各层组织结构 (皮肤、皮下脂肪、腺体、胸肌及肋骨) 可清晰显示, 以确定乳腺内是否有异常团块回声进行筛查, 然后根据团块回声的形态、边界、后方回声改变、有无细小沙砾样钙化以及血流供应状况判断其性质。适合任何年龄, 尤其适合青年妇女、妊娠及哺乳期检查, 在乳腺疾病普查及随访中很方便。乳腺癌的超声图像特点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回声不均匀的低回声区;后方衰减或纵横比≥1;伴或不伴有微小钙化;血流较丰富[5,6]。良性结节的声像图特点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楚、回声均匀、后方回声增强或无改变, 内无微小钙化;血流不丰富。本组数据乳腺结节的超声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以及诊断正确率均较高, 考虑与本组乳腺结节病例中绝大多数为乳腺良性病灶有关, 与以往的文献报道相符[7,8]。过去也有文献报道, 超声诊断良性病变的符合率高于钼靶[9]。而本组乳腺结节病例中阳性预测值较低, 考虑与恶性结节的判定标准凡具备其中一项恶性征象即可疑恶性有关, 可能导致一些良性病灶被误判为恶性结节。

钼靶摄片上, 成簇的微小钙化是诊断乳腺癌的重要特征[10,11], 本组病例中, 超声显示的微钙化均位于乳腺肿块内。这是由于肿块的低回声背景使得微钙化能清晰显示;而对未见肿块者, 超声难以区别钙化与周围组织的杂乱回声。故超声成像对沙砾样钙化不敏感, 虽然高频探头的进步使得超声成像对微小钙化的检出率提高, 但目前仍无法和乳腺钼靶X线摄影媲美。簇状或多发细沙粒样钙化并非乳腺癌的特异性征象, 在硬化性腺病, 不典型导管上皮增生和放射瘢痕中等也可发生。因此以多发微小钙化作为诊断乳癌的指标, 也是导致影像学高估乳腺癌的原因。

X线钼靶与高频超声对乳腺的检查均有一定的优势与不足, 一种方法不能确定的病灶, 需用另一种方法作为补充。对乳腺癌高发人群、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乳腺普查[12], 对可疑病例应进行高频超声与X线钼靶的联合检查。乳腺超声成像作为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 在我国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但是同时它也具有一定的假阴性率及假阳性率, 因此, 应正确合理的选择乳腺超声检查的同时结合其他各项辅助检查以进一步提高早期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 从而达到降低死亡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RAZA S, BAUM JK.Solid breast lesions:evaluation with power Doppler US[J].Radiology, 1997, 203:164-168.

[2]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 (2007版) [J].中国癌症杂志, 2007, 17 (5) :410-428.[2]Chinese Anti-Cancer Association, breast Professional Committee.Treatment guidelines and standard for breast cancer of Chinese Anti-Cancer Association (2007) [J].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2007, 17 (5) :410-428.Chinese

[3]BERG WA, GUTIERREZ L, NESSAVER MS, et al.Diagnosis accuracy of mammography, clinical examination, US and MR imaging in preoperative assessment of breast cancer[J].Radiology, 2004, 233 (3) :830.

[4]GREEN T, COCILOVO C, ESTABROOK A, et al.A single institution review of new breast malignancies identified solely by sonography[J].J Am Coll Surg, 2006, 203 (6) :894-898.

[5]KIJIMA Y, YOSHINAKA H, KORIYAMA C, et al.Ultrasound examination is useful for prediction of histologic type in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of the breast[J].Ultrasound Med Biol, 2008, 34 (4) :517-524.

[6]张义侠, 董慧婷, 康姝, 等.改良乳腺BI-RADS-US分级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12, 9 (1) :11-14.[6]ZHANG YX, DONG HT, KANG S, et al.Application of modified BI-RADS-US classifica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breast lesions[J].Chinese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Imaging and Therapy, 2012, 9 (1) :11-14.Chinese

[7]EGYED Z, JARAY B, PENTEK Z.Invasive lobular breast cancer:pitfall for the radiologist[J].Orv Hetel, 2006, 147:219-226.

[8]喻新茹, 黎庶, 宋士群, 等.全数字化乳腺摄影机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机对乳腺良恶性疾病诊断的对照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09, 38 (2) :151-153.[8]YU XR, LI S, SONG SQ, et al.Control study of full 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 and 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in diagnosis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breast diseases[J].Journ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2009, 38 (2) :151-153.Chinese

[9]任永富, 阎若元, 沈友洪, 等.超声和钼靶X线联合诊断乳腺肿瘤[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 (15) :58-61.[9]REN YF, YAN RY, SHEN YH, et al.Diagnosis of breast tumor using ultrasound and X-ray mammography[J].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2007, (15) :58-61.Chinese

[10]MATSUZAKI S, SHIBA E, KOBAYASHI Y, et al.Stereotactic vacuum-assisted breast biopsy (Mammotome biopsy) for non-palpable microcalcification on mammography[J].Nippon Iqaku Hoshasen Gakkai Zasshi, 2005, 65 (1) :16-22.

[11]丁汉军, 郭媛, 汪珍穗, 等.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诊断中青年乳腺癌的价值[J].中华乳腺病杂志 (电子版) , 2012, 6 (2) :153-161.[11]DING HJ, GUO Y, WANG ZZ, et al.Diagnosis value of full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 for breast cancer in young and middle-aged patients[J].Chin J Breast Dis (Electronic Edition) , 2012, 6 (2) :153-161.Chinese

上一篇:企业在线培训系统研究下一篇:河北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