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良性肿物

2024-08-24

乳腺良性肿物(精选7篇)

乳腺良性肿物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乳晕弧形切口切除乳腺良性肿物的优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6年1月采用乳晕切口切除乳腺纤维腺瘤91例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乳晕切口均甲级愈合, 全部病例达到优等水平 (乳房形态正常, 双乳对称) , 乳晕切口不明显, 无明显瘢痕, 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采用乳晕弧形切口切除乳腺良性肿物, 不仅能完整切除肿瘤, 还满足了患者对美学的要求。

关键词:乳晕弧形切口,乳腺良性肿物,临床分析

乳腺纤维瘤是发生于乳腺小叶纤维组织和腺上皮的良性肿瘤, 一般发于20~35岁的青年女性。传统的手术方法是在肿瘤表面作放射状切口, 便于切除肿瘤, 手术效果好, 但术后疤痕明显, 影响乳房美观。我院2001年1月至2006年1月采用乳晕切口切除乳腺纤维腺瘤91例, 治疗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1年1月至2006年1月住院治疗的女性患者91例, 年龄18~57岁, 平均37岁。采用彩超检查, 无法诊断时采用乳腺钼靶摄片及肿物细胞学穿刺。本组肿瘤直径最大40mm, 最小5mm;肿瘤与乳晕距离10~30mm肿物离乳晕距离0~4cm。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纤维腺瘤37例, 乳腺增生症11例,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21例, 乳房多发囊肿19例, 乳腺脂肪瘤3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乳晕边缘弧形切口, 切口长1.5~5cm, 相当于乳晕周长的1/4~1/2, 沿乳晕边缘走向。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后, 乳腺组织表面分离皮瓣, 以纵形方向切开乳腺组织。常规切除乳房肿物, 打开的腺体间断缝合, 皮肤缝合用1号丝线行皮内缝合, 皮肤用透气胶布间断粘合, 并予加压包扎, 术后抗炎治疗。

2 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具比较顺利, 手术时间平均35min。术后乳晕切口均甲级愈合, 全部病例达到优等水平 (乳房形态正常, 双乳对称) , 乳晕切口不明显, 无明显瘢痕。91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6~12个月, 未见复发及并发症。所有切口瘢痕显白色, 无隆起, 患者对临床疗效及乳房外形满意。

3 讨论

乳腺良性肿瘤是女性常见疾病, 传统手术都是行放射状切口, 此法视野清晰, 肿瘤暴露较好, 操作方便, 减少了乳管损伤, 但其所遗留的疤痕明显, 使女性患者丧失了自信, 降低了生活质量。伴随医学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一种新的手术方法即乳晕弧形切口得以实施。因乳晕周围皮肤较乳房其它部位皮肤薄, 更易于伸展, 手术中暴露并不困难, 有利于分离肿物, 而且乳头乳腺区的血液循环非常丰富。只要不在乳头下方分离就不会影响乳头乳晕区血运, 也不会影响乳头乳晕感觉, 愈合后不易形成大的疤痕, 符合美学要求[1]。本组患者手术一次性成功, 没有乳头乳晕缺血坏死和感觉障碍的发生。伤口全部一期愈合, 瘢痕因和乳晕颜色相近, 基本没有手术瘢痕增生, 保持了女性乳房外形的美观, 基本满足患者对切口恢复的要求。

乳晕弧形切口的选择对不同患者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一般要求乳晕直径最好在3.5~5.0cm, 小乳晕只能做出较小的切口, 不适合用于较大的和较深的肿块切除[2]。肿块直径应该3.0cm以下, 通过牵开皮瓣、推挤腺体以及用艾丽斯钳或中弯钳牵开及提拉腺体的切开面均可以更好地暴露肿块。而对于中老年妇女患者以及较大的肿块难以在切除后通过缝合腺体切开面来闭合, 积液积血后易感染者, 若对乳房外观无美容要求, 可以采用传统行放射状切口手术, 效果会更好。

乳晕弧形切口切除乳腺良性肿物的手术要求比较高技能, 一般手术前要结合手诊、乳腺钼靶摄片, 能清楚的确定肿物的位置, 在手术前, 标志好肿物位置, 根据肿块部位设计好手术切口位置及长度, 以及术中皮瓣游离的范围, 在进行皮下分离时, 注意乳头乳晕血供, 以防止术后乳头坏死。乳晕切口深度以达到乳腺表层为宜, 切忌过深, 以防损伤输乳管, 在行乳腺组织切开时, 对于未婚或未哺乳者应以乳头为中心行放射状切开, 可减少乳管损伤, 利于今后哺乳同时术中肿瘤切除要彻底, 以防术后复发。须做腺体区段切除或象限切除者, 于乳腺表面向腺体下缘分离, 再将乳头提起, 保留乳头血供及乳晕下导管组织, 将腺体完整切除。该手术方式在皮下剥离范围较大, 术中要严密止血, 可在游离时逐一电凝止血。切除肿块至蒂部时, 在牵拉下可以很好地暴露深部, 电凝止血后再将肿块切除, 对明显的出血点则用丝线缝扎。术后组织缺损少者逐层缝合, 并加压包扎, 48h查看伤口,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防止切口感染, 对于切除距乳晕较远肿块后不易彻底止血者, 置皮片引流减少死腔, 避免血肿的出现防止血肿形成, 力绷带加压包扎。本组病例中6例出现乳房皮肤瘀斑, 经B超检查未发现液性暗区, 半个月后来院复查时瘀斑已消失。由于使用可吸收线缝合腺体, 乳房的硬结感可随缝线的吸收而逐渐消失, 11例术后触摸乳房有硬结感的患者在术后2个月复查时硬结感消失。

总之, 本研究组采用乳晕弧形切口切除乳腺良性肿物, 基本没有严重、特殊的并发症发生, 手术方法简单、易操作、切口隐蔽, 治疗效果明显, 可达到与传统手术同样的治疗效果, 适合于美容要求高的女性乳腺良性肿瘤患者。

参考文献

[1]蓝天.乳晕切口切除乳房良性肿块58例报告[J].西部医学, 2005, 17 (2) :121~122.

[2]杨玉泰.采用环乳晕切口切除乳腺纤维腺瘤10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9, 7 (8) :112~113.

乳腺良性肿物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110例乳腺良性肿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1) 超声示肿块边缘光滑、边界清晰, 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2) 肿物直径0.4~4.8 cm; (3) 术前B超或C线检查确诊为乳腺肿物; (4) 钼靶、超声或巴德活组织检查排除恶变可能; (5) 取得患者及家属同意, 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排除标准: (1) 凝血功能障碍或月经期妇女; (2) 伴有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 (3) 存在其他手术禁忌证者。所有患者均为女性, 年龄19~58岁, 平均 (33.9±7.1) 岁;病程8~45个月, 平均 (19.4±3.4) 个月;肿物直径0.4~4.8 cm, 平均 (2.9±0.5) cm。乳腺超声检查显示纤维腺瘤87例, 乳腺增生性肿块23例;其中单侧乳房肿物82例, 双侧乳房肿物28例。将符合标准的11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肿物直径、病程、肿物发生部位、乳腺肿物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见表1。

1.2方法两组患者术前均行钼靶乳腺轴位、正位摄片, 对乳腺内肿物进行定位;术前再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再次定位 (图1) 并结合术中触诊辅助定位, 确定后用龙胆紫于体表标记。观察组采用美国强生公司Mamotomme乳房微创旋切系统:患者取仰卧位, 常规消毒、铺巾;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在超声引导下用22G针头将局麻药注射至病灶处。在预穿刺点皮肤处作0.3~0.5 cm的切口, 再将旋切刀沿着乳房后间隙切入至病灶后方;打开旋切窗, 将穿刺针凹槽面对病灶, 于图像监控下将旋切刀于肿物底部向前推进3 cm, 再行左右平面扇形旋切, 反复操作直至病灶完整切除 (图2) 。术中采用负压吸引装置对术野中积血、切除组织进行吸除, 必要时输注0.004%肾上腺素以止血。术后穿刺点用创可贴黏合, 术区局部压迫10~15 min, 再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48 h。对照组行常规切除术:患者取仰卧位, 常规消毒、铺巾, 利多卡因局麻后, 按照肿物位置将皮肤切开, 皮下至乳腺肿物并完整切除, 术中电凝止血, 根据肿物大小确定是否放置引流条;术后逐层缝合, 术毕常规抗生素3 d预防感染。两组患者术后均进行6个月的门诊或电话随访。

1.3观察指标 (1) 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瘢痕长度等手术一般情况。 (2) 统计两组患者肿物完整切除率、乳房变形率, 并于随访时调查患者对手术的满意率。 (3)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包括术后血肿、皮下瘀斑、皮肤瘙痒、患侧肿痛等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字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比较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 手术瘢痕长度显著小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2两组患者完整切除率、乳房变形率及患者满意率比较观察组的肿物完整切除率、患者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乳房变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观察组术后血肿、皮下瘀斑及皮肤瘙痒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4。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乳腺疾病发生率显著上升, 良性乳腺肿物在临床上也日益常见;调查显示, 良性乳腺肿瘤约占乳腺疾病的1/3[5]。常见乳腺肿物包括增生样瘤变及乳腺纤维瘤等;在各类良性乳腺肿物中, 其中不乏肿物较大者。传统开放式切除术, 无论是区段切除还是肿物全切术, 均存在手术切口大、手术时间长等缺陷;特别是对未婚女性会造成身体、心理双重伤害。李乃刚等[6]证实传统开放式手术能够完整切除乳腺肿物, 治愈效果好;但是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增多, 且开放术式会给乳腺表观留下多处瘢痕, 即使伤口愈合后, 也容易出现硬块, 对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影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不但要求将病灶彻底切除, 对乳腺美观也有一定需求[7,8]。因而显微外科技术在乳腺肿物切除中的优势越来越明显。

Mamotomme乳房微创旋切系统是由美国强生公司研发, 其主要包括旋切刀和负压吸收泵两部分;其避免直视操作, 对于开放手术操作困难且不可扪及的乳腺肿物更显示出卓越的优势。在与常规术式比较后, 笔者有以下体会:超声下容易显示大肿块, 通过超声监测能够将病灶准确、完整显现, 从而提高旋切的完整性。选择扇形切除能够将左右平面病灶全部切除, 但是每次旋转幅度尽量不要超过上次切除的边缘, 因为选择幅度过大容易遗留碎片。而对于切口的选择, 在保证切口尽量隐蔽的前提下, 穿刺通道不要过长, 同时避免对乳管的损伤[9]。一般来说, 对于乳腺外上、下象限的肿物, 最好取乳腺外缘切口, 而对乳腺内上、下象限的肿物, 则应考虑选择乳晕旁或乳腺下缘切口[10,11], 从而避免将切口留置在乳房明显皮肤处, 最大限度地保证乳房的外观完整。

本研究对乳腺良性肿物患者分别采用Mamotomme乳房微创旋切系统和传统开放术式, 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 手术瘢痕长度显著小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Mamotomme手术以电脑操作为主、手助指引为辅, 从而提高手术效率, 节约手术时间。微创切口小, 术中出血量也随之减少。Luo等[12]报道称Mamotomme旋切术切口约为2~5 cm, 术后不留瘢痕, 也无需缝合, 有利于保持乳房的美容效果。而观察组的肿物完整切除率、患者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乳房变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Mamotomme乳房微创旋切系统具有单独传送装置, 即无需退出外套针即可将切除组织运送至体外, 从而方便反复切割, 使肿物完整切除率更高。微创手术对乳腺组织破坏小, 乳房不容易变形, 对乳房外观有需求的患者更容易接受。术后并发症也是评价手术可行性的参考指标之一, 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血肿、皮下瘀斑、皮肤瘙痒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说明Mamotomme乳房微创旋切系统安全性更高[13]。何伟丽等[14]报道称Mamotomme中负压吸收泵能够及时将术野中局部出血吸除, 有效避免血肿形成;而其切除是以“针刺”方式进入旋切刀, 对周围组织影响较小, 因而皮下瘀斑发生率也明显降低。王轶群[15]亦证实Mamotomme手术切除肿物手术时间短, 患者疼痛轻微, 80% 患者术后即可下床自由活动。

乳腺良性肿物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8例患者, 男81例, 女74例, 年龄18~53岁, 平均 (31.2±10.7) 岁, 经临床诊断, 肿物分类如下:腱鞘囊肿64例、皮脂腺囊肿48例、纤维瘤26例、表皮样囊肿11例、脂肪瘤9例, 其中第1次手术后复发者87例、第2次手术后复发者49例、第3次手术复发者22例。术后半年内复发者69例、0.5~1年内复发者53例、1~1.5年内复发者36例。随机分为2组, 80例实验组患者与78例对照组患者在病例选择上无显著差异 (P>0.05) , 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于80例实验组患者, 根据肿物分布选择局麻或椎麻, 标记肿物, 常规消毒术区, 采用弧形皮肤切口, 切口大小等于或略大于肿物直径, 切开皮肤全层, 分离肿物周围组织, 先由瘤体边缘粘附疏松部着手分离瘤体底部, 将瘤体连同顶部覆盖皮瓣一起翻转, 尽可能完整切除肿物[2]。若分多次摘除时, 及时止血, 使手术视野清晰, 术中尽量避免损伤血管及肿物表面的皮肤。完整切除肿物后, 用3%过氧化氢冲洗创腔, 并止血, 采用美容缝合, 加压包扎创面2~5d, 必要时可暴露创面, 伤口外涂红霉素软膏或应用抗生素, 术后5~7d拆线。对于78例对照组患者均采取局部麻醉, 手术切口采用直切口, 术毕未详细检查肿物有无残留, 手术方法及术后护理均同实验组患者。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80例患者, 术中完整摘除肿瘤及包膜者61例, 术后2年随访, 伤口愈合良好, 2例瘢痕增生, 1例复发。与对照组患者手术效果比较, 见表1。

从表1可知, 实验组手术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体表肿物复发原因

其复发原因主要有: (1) 麻醉不彻底或未能有效固定, 致使术中患者未能较好配合, 手术不彻底。 (2) 传统的直切口未能充分暴露肿物, 当肿物位置过深及其周围组织结构复杂时未能充分显示肿物。 (3) 少数医务人员未足够重视此类小手术[3]。

3.2 体表复发性肿物手术治疗体会

术前严格定位:本组病例中2例小脂肪瘤, 由于未能严格定位, 局麻后周围组织广泛水肿, 术中无法寻找瘤体, 采取治疗措施半个月恢复后予以手术。因此, 术前应用龙胆紫定位肿物, 这样即使麻醉后肿物周围水肿也不致于使手术陷入盲目和被动境地。

正确选择手术切口:对于位于真皮内的肿物如表皮样囊肿等, 肿物顶部与覆盖组织粘附紧密, 若在肿物顶部做直切口, 分离顶部时容易损伤瘤体包膜, 导致皮脂溢出囊壁塌陷不利于易肿物完整摘除[4]。本组80例患者, 我们均改弧形切口, 先分离肿物周围组织, 再从瘤体边缘粘附疏松部着手分离瘤体底部, 将瘤体连同顶部覆盖皮瓣一起翻转, 能将肿物完整摘除。传统的手术切开方式易在手术部位形成疤痕, 往往不被患者所接受, 尤其对于颜面部肿物患者, 而弧形切口缝合后形成疤痕极低, 而且可以避开陈旧性手术疤痕。

选择合适的麻醉且注意术中暴露:术后复发比较常见的有腘窝囊肿等, 其主要原因是未能有效麻醉和肿物未充分暴露, 本组手术: (1) 采用椎麻, 若局麻时在局麻药中加入1∶20万U的肾上腺素 (指趾除外) , 并且将患肢固定。 (2) 采取正确的体位, 让肿物充分暴露, 必要时使用辅助器械使肿物更充分显露。

重视手术并注意术后检查:少数医务人员未能重视外科小手术, 未严格执行操作, 术毕注意检查有无肿物残留, 年轻医生应在经验丰富的医师指导下进行手术。可以建立门诊手术档案, 便于分析总结, 有益于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且利于对患者日后进行回访。

摘要:探讨体表良性肿物手术治疗后容易复发的原因, 总结其手术治疗方法及技巧。

关键词:体表良性肿物,复发原因,治疗体会

参考文献

[1]顾杜娟.腱鞘囊肿3种治疗方法比较[J].2006, 17:120~121.

[2]王松阳.乳晕弧形切口切除乳腺良性肿物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 2010, 29 (14) :56.

[3]张连生, 高俊明, 李国才.面部良性肿物切除手术切口的选择[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 2007, 16 (2) :153.

[4]张祖良.浅谈60例体表良性肿物复发治愈的体会[J].中外医疗, 2008, 27 (36) :59.

乳腺良性肿物 篇4

关键词:支撑喉镜,会厌囊肿,声带小结和声带息肉,手术

咽喉部良性肿瘤是我科常见病, 自2005年5月至2008年8月我科开展支撑喉镜下咽喉部良性肿物切除术,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患者25例, 男性15例, 女性10例;年龄16~68岁, 平均40岁。病变包括声带息肉16例, 声带小结6例, 会厌囊中3例, 全部病例均经间接喉镜或纤维喉镜观察后确诊, 声带息肉与声带小结患者均有时间长短不等的声嘶, 会厌囊肿患者均有吞咽异物感, 25例患者均无呼吸困难。

1.2 手术方法

经口腔带气囊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术中做心电监护及血氧饱和度监测。患者仰卧位, 垫肩, 头尽量后仰, 常规消毒铺巾, 将支撑喉镜经口腔导入咽喉部暴露病变后固定, 用喉刀于肿物基底部切开黏膜使肿物与其基底部游离, 再用喉钳摘除肿物;会厌囊肿者吸净囊液后分次钳净囊壁, 根据手术情况修整创面, 注意分次钳取时应遵循“宁少勿多”原则, 避免损伤正常黏膜, 病变的残余部分或出血点用微波将其凝固处理, 术后的病变组织均送病理检查。

术后绝对禁声1周, 仔细观察呼吸情况, 应用抗生素及雾化吸入3~6d, 减轻黏膜水肿, 加速创面愈合。雾化吸入2次/d, 用生理盐水20ml加庆大霉素12万U地塞米松10mg, 禁吸烟饮酒及辛辣饮食。

2 结果

25例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 会厌囊中者术后第2天吞咽异物感消失, 声带息肉及小结者术后2周内发声恢复正常。随访6~16个月均未见复发。舌体麻木1例, 术后半年自行恢复正常。

3 讨论

对于咽喉部良性肿物以往经纤维喉镜或间接喉镜下手术完成, 支撑喉镜与纤维喉镜、间接喉镜下手术比较, 有以下优点[1]: (1) 头位固定, 视野清楚, 病变部位暴露充分, 直视下易将病变完全摘除, 故术后音质改善好, 复发率低;间接喉镜存在缺点有像差, 头位不能固定, 呼吸气雾易使镜面模糊, 患者舌背高抬影响视野及光线的照入, 拉舌致患者疼痛或患者欠配合致手术难于持久, 病变不易摘除彻底, 术后声嘶改善不良。 (2) 手术为全麻插管下进行, 不存在不配合情况;纤维喉镜虽然操作方便, 视野清楚, 但为悬空位, 不易固定, 加之喉钳咬合范围及咬合力均较小, 难于夹取完整病变组织, 故手术效果欠佳, 多适宜用于活检。 (3) 支撑喉镜下手术为双手操作, 精确度高, 节省时间。

全麻支撑喉镜下咽喉部手术亦有其不足之处, 手术须在全麻气管插管下进行;手术时患者头部须足够后仰, 故不适于有颈椎病或年老体弱者;对声带后端肿物暴露不佳;且支撑喉镜为硬质镜, 有一定的强制性[2], 易造成咽喉黏膜挫伤、软腭擦伤、喉水肿、切牙松动、颞颌关节功能障碍、颈部皮下气肿、舌半侧麻痹等。为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手术医师动作要轻柔、熟练。尽量缩短手术时间, 术中给予适量肌肉松弛剂后, 再插入支撑喉镜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为了提高疗效, 要正确选择病例, 术前做好解释工作, 取得患者配合;术中操作要轻柔, 切除范围应遵循“宁少勿多”的原则;术后禁辛辣刺激饮食, 声带病变者禁声休息, 双侧声带同时手术者多做深呼吸, 以防声带粘连。

参考文献

[1]王玲.显微支撑喉镜下声带手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1, 15 (1) :37.

[2]陈菊祥, 彭玉成, 胡慧萍, 等.支撑喉镜下喉显微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1, 15 (3) :128.

177例乳腺肿物的诊疗临床分析 篇5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80例患者 (女性) , 年龄18~65岁, 平均30.8岁, 患病时间:2d~7年。乳腺肿块在单侧的139例, 双侧27例, 多发性14例, 经彩超、乳腺导管内镜检查、乳腺肿块穿刺细胞学涂片等诊断后, 行手术治疗168例, 乳腺肿物真空旋切治疗12例。23例乳腺癌中,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8例, 腋窝淋巴结清扫同时保乳术5例, 1例乳腺错构瘤切除, 乳导管内乳头状瘤行象限切除术8例。

1.2 病理检查结果

97例乳腺纤维瘤;32例乳腺增生症;23例乳腺癌;8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9例乳腺导管扩张症;5例乳汁郁积性囊肿;非哺乳性乳腺炎5例;乳腺错构瘤1例。

2 讨论

女性乳腺疾病中最常见的就是乳腺肿块。纤维腺瘤大多数属良性肿块, 要诊断乳腺肿块是否为良性, 一定结合患者的病史、做进一步的辅助检测, 最后做出判断。如果对乳腺肿块不能明确诊断的, 必须做穿刺或手术切除肿物病理学检查。

2.1 乳腺纤维腺瘤

本组97例 (54.80%) 乳腺纤维腺瘤患者, 发病率高于国内报道, 考虑与深圳为年轻化城市, 本组病例平均年龄较年轻有关。好发年龄18~25岁, 乳腺纤维腺瘤的发病率在乳腺良性肿瘤中居首位。雌激素的刺激与纤维腺瘤的发生关系密切[1], 腺瘤单发居多, 一般出现在乳腺的外上象限, 也有多发者, 呈圆形或卵圆形。大多数为直径1~3cm, 质地坚韧, 边界清楚, 活动性好。也有巨大者, 本组有1例直径在10cm以上的巨大纤维腺瘤, 确诊为良性, 如不急早手术切除, 也有可能会发展为恶性。高频彩超表现为均匀低回声区, 有包膜, 光整, 一般无血流信号。钼靶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肿块, 也可无肿块影像。乳腺钼靶拍片一般不宜用于小于35岁青年女性, 因为此阶段乳腺组织致密, 影响病变的分辨, 且腺体组织对放射线敏感, 过量接受放射线会造成癌变[2]。

2.2 乳腺增生症

又称乳腺小叶增生症, 包括乳腺单纯性增生症和乳腺囊性增生症。前者称之为乳痛症。本组32例, 占18.08%, 实际发病率更高。肿块常常双侧乳房对称性发生, 可分散于整个乳腺内, 亦可局限于乳腺的一部分, 尤以双乳外上象限多见, 呈结节状、大小不一, 经后缩小、变软。口服消乳散结胶囊能缓解疼痛症状, 控制肿块生长。该病能不治自愈, 但易反复, 绝经后自愈。如患者>45岁, 肿块局限, 增大明显, 疼痛不规律, 则应考虑手术切除, 病理检查明确诊断。

2.3 乳腺癌

美国Ⅰ、Ⅱ期乳腺癌占75%, 普查发现者中比例更高 (85%) , 导管原位癌检出率亦从原来的5%提高到现在的20%[3]。早期发现, 早期治疗, 将提高乳腺癌的生存率。这也是积极治疗乳腺肿块的意义所在。30~60岁为乳腺癌的发病年龄, 本组的23例患者, 平均年龄43.8岁。具体为:在外上或内上象限有质硬, 活动度差, 无痛感, 边界模糊的肿块, 部分患者有刺痛感伴有腋淋巴结肿大, 乳头缩小, 皮肤粘连, 这与肿瘤部位深浅, 浸润程度有关[4]。高频彩超提示肿块为实性低回声肿块, 可见角征, 周边可见高回声晕, 后方回声衰减, 血流较丰富。钼靶照片可显示出肿块, 常见的特异性征象有毛刺状、分叶状、透亮环肿块、肿块伴小杆状钙化灶, 还可表现为边缘模糊肿块、囊壁肿块及圆形或椭圆形肿块等, 需结合简接征象与良性肿瘤鉴别, 间接征象包括恶性钙化灶、大导管相、漏斗征、厚皮征、血管异常相、牛角征、塔尖征等。手术方式包括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和保乳手术, 术后化疗、放疗及内分泌治疗在乳腺癌的治疗中作用日益为临床治疗所重视。

2.4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本组8例 (4.44%) , 与乳腺导管扩张症的发病率很相似, 年龄在40~50岁, 常发生在中央区域或近乳晕处的大导管, 肿物呈条索状, 主要为单发, 其症状为乳头自发性、间歇性溢液, 最常见的为乳头溢血。乳腺导管内镜检查可发现导管内桑葚样肿物, 应及早手术切除以防癌变。

2.5 乳腺导管扩张症

本组9例 (5%) , 也叫浆细胞性乳腺炎, 主要体征为乳腺肿块、乳头回缩、乳头溢液、皮肤桔皮样变及腋淋巴结肿大, 其临床表现和乳腺癌极其相似, 建议切除后活检来做进一步的确诊。

2.6 乳汁郁积性囊肿

该病主要是在哺乳期, 乳腺内有边界清楚的且活动性较好的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肿块与周围组织粘连, 若有炎症时, 周界的波动感不清楚, 可能是乳腺导管堵塞后形成乳汁储留性囊肿, 并非肿瘤。肿块多位于乳晕区以外的乳腺周边部位, 直径常在2~3cm, 有轻度触痛。穿刺见储留乳汁, 可明确诊断本病。本病属于乳腺的良性疾病, 只需单纯肿块切除, 如在哺乳期, 无感染症状可待停止哺乳自然回奶后手术切除, 若有合并感染时, 应先控制感染并回奶, 然后行肿物切除并送并送病检。

2.7 非哺乳性乳腺炎

又称为乳腺肉芽肿, 经产妇多见, 非由细菌感染所致, 考虑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应用雌激素可诱发、加重本病的发生。肿块多位于乳晕区以外的乳腺其他部位, 生长较快, 可伴有疼痛, 单发, 有的表面红肿, 少数可以破溃流脓, 脓液细菌培养阴性。应用激素治疗有效, 若破溃长期经久不愈, 应手术切除肿块后继续激素治疗。

2.8 乳腺错构瘤

又称为腺脂肪瘤, 临床较少见, 单发, 生长缓慢, 无症状, 与周围无粘连。病因为胚芽迷走或异位, 或胚胎期乳腺发育异常所致。孕期、哺乳期增大明显。本病需经手术切除后病理切片确诊, 预后好, 手术后不复发。

作者认为, 乳腺肿块影像学检查主要有钼靶X线、B超等[5], 穿刺或手术标本进行病理检查是诊断最可靠的方法, 在我们基层医院, 手术是目前治疗乳腺肿物的首选方法[6], 但对临床患者也要因人而异。 (1) 行手术切除术是经过病理检查已确诊、成年并同意手术的女性患者, 对于未婚未育的年轻女性, 应交代手术后可能影响哺乳的情况。 (2) 对于已确诊有肿块但不同意手术要保守治疗的成年女性:行B超和钼靶检查, 若怀疑恶性应手术切除。如检查均考虑为良变且年龄超过40岁。以后每年复查一次。年龄<40岁者, 每年B超复查并配合药物治疗。 (3) 乳腺囊性肿块, 囊性肿块增大明显者可切除活检。 (4) 乳腺肉芽肿可予激素治疗, 观察疗效, 不可急于手术切除。

参考文献

[1]裘法祖.实用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826-840.

[2]吴详德董守义, 乳腺疾病诊治[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169-171.

[3]Winchester DP, Jeske JM, Goldschmidt RA.The diagnosis andmanagement of ductal carcinoma in-situ of the breast[J].CA CancerJ Clin, 2000, 50 (3) :184-200.

[4]王德炳 (译) .克氏外科学[M].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459-497.

[5]李坤成, 孙泽民.乳腺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81-292.

乳腺良性肿物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1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妇科行腹腔镜卵巢良性肿物切除的患者192例。年龄28~53岁, 平均42.6岁。所有病例均排除内科严重疾患, 如心脏病、糖尿病等, 没有合并急性感染。将19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 每组96例。两组或者在年龄、生育、麻醉方式等方面比较,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给予传统的围术期常规护理, 及时评价效果。实验组则先制定临床路径表 (表1) , 并按照制定好的CNP实施护理, 进行健康教育。

1.3 评价方法及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两组患者的评价工作均在出院当天进行, 采用问卷方式, 依据临床护理路径内容自制问卷表, 由护士长对患者进行测试。满分为100分, >85分为达标。患者满意度评分, 满分为100分, >90分为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统计软件包,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2。

3 讨论

3.1 规范护理行为, 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临床护理路径制定了患者每天的标准护理计划和康复指导, 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给低年资的护士提供合适的指导, 避免了因个人资历、技能水平等因素造成的遗漏。规范了工作程序, 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和护理差错的发生, 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3.2 缩短住院时间, 降低住院费用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 规范了各项检查和用药, 避免医护的随意性。促进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加快康复, 从而缩短了患者的住院天数, 降低了住院费用, 节约了卫生资源。

3.3 提高患者满意度

误解、缺乏沟通是引起医患纠纷的原因之一。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 增强了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接触交流的机会。规范了护理行为, 使患者在住院期间得到热情周到的护理服务, 融洽了护患关系, 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3.4 提高了健康知识掌握率

目前, 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 健康教育日益变得重要而有实际意义。随机健康教育是在患者出现问题时才进行指导, 缺乏预见性和系统性。而且间隔时间长短不一, 内容不够全面, 患者容易遗忘[2]。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 护士每天定时、定量、动态、连续的进行健康指导, 使患者能够在术前了解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并掌握如何预防及应对方法, 激发患者主动咨询健康知识, 提高健康知识的掌握率, 加快自理能力恢复, 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

卵巢肿物是妇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发病率高。腹腔镜手术具有安全性、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 已在妇科临床上广泛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卵巢良性肿物切除患者中的应用, 使患者入院后就严格按照路径表合理安排各项检查、治疗、护理, 规范了临床诊疗护理行为, 真正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提高医院整体服务水平, 有效降低医疗成本, 改善护患关系, 提高医院的竞争力和生存能力。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 (CNP) 在腹腔镜下卵巢肿物切除患者的实施效果。方法 卵巢肿物患者分随机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两组各96例。实验组采用CNP进行护理,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心理压力低于对照组 (P<0.05) , 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率、自理能力恢复情况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腹腔镜卵巢良性肿物切除患者由于临床护理路径表护理, 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提高患者满意度及健康知识掌握率。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腹腔镜,卵巢肿物切除术,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沈耀英.临床护理路径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07, 22 (6) :570.

乳腺良性肿物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0月深圳市福田区乳腺癌筛查对象中乳腺肿瘤患者200例为观察组, 其中有1处病灶者171例, 占85.5%。2处病灶29例, 占14.5%, 病灶范围0.4 cm×0.8 cm~12 cm×8 cm;年龄30~65岁, 平均 (45.28±2.64) 岁;受教育年限 (13.45±1.09) 年。纳入标准: (1) 均经高频彩超确诊为乳腺肿瘤; (2) 均为女性患者; (3) 入组患者均签属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1)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2) 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等其他符合DSM-IV诊断标准的精神障碍; (3) 合并心、肝、肾、脑、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 (4) 严重躯体疾病, 如感染、糖尿病、高血压等。同时抽取200例体检正常的健康女性为对照组, 年龄33~55岁, 平均 (45.71±2.59) 岁, 受教育年限 (13.56±0.87) 年, 均知情同意, 且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使用安装了Microsoft Access软件格式问卷的笔记本电脑, 按照问卷的内容向患者进行提问, 包括年龄、文化程度等基本资料及其职业, 根据职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进行职业分类, 对比分析两组职业。参考文献, 采用艾森克理论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人格分型, 采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问卷 (Minnesota Muh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 MMPI) 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人格特质评估。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以SPSS 17.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 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职业分布比较

对两组职业因素进行单因卡方检验, 结果显示:电子工人、化工工人、塑料加工工人、教师及个体户有患乳腺实性肿物疾病的倾向 (OR值均大于1.0, P<0.05) ;而工艺美术设计人员、会计、护士、机关事业人员及待业对患乳腺实性肿物疾病具有保护作用 (OR值均小于1.0, P<0.05) , 见表1。

2.2 两组人格分型比较

观察组人格不稳定型为59.0% (118/200) , 稳定型为41.0% (82/200) ;对照组人格不稳定型为45.5% (91/200) , 稳定型为54.5% (109/200)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305, P<0.05) 。观察组患者疑病症、抑郁症、歇斯底里、精神病态偏倚、精神衰弱、轻躁狂及社会内向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果见表2。

3 讨论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周围环境, 职业环境是人类环境中重要组成部分, 自1895年德国Rehn报道染料工人比普通人群膀胱癌发病率以来, 职业暴露与癌症之间关系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 当所从事的职业长期暴露于有害环境因素中, 其长期综合性地作用于人体会诱发疾病的发生, 而有关职业与乳腺增生症、食管癌、不育等疾病的相关性也相继被报道[7]。人格是一个个体持久、稳定的心理特征之总和, 自英国Kissen首先指出了肺癌患者大多具有某些特殊的性格, 国内研究无论是流行病学现场调查还是回顾性研究均认为人格对疾病的发生起着一定的作用[8,9,10], 同时, 随着行为医学、心身医学与健康心理学的不断发展, 患者的职业暴露及人格特征在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转归过程中所起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卵泡生成激素 (FSH) 和黄体生成激素 (LH) 是女性性器官生长发育的重要调控激素, 而其水平异常变化, 会导致雌激素水平异常, 而乳腺作为女性性腺内分泌轴的靶器官之一, 内分泌失调容易诱发乳腺实性肿物的发生。研究表明, 神经精神因素等均可使人体的内环境发生改变, 从而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功能[11,12], 因此, 乳腺实性肿块不仅是生理疾病, 其发病也受社会心理因素影响, 患者表现出焦躁、偏执、抑郁或其他不良情绪, 不仅会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也会影响患者的疾病的发生发展。此外, 有文献报道, 抑郁症及焦虑情绪均和乳腺癌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患者的不稳定人格如情绪波动较大也会加大乳腺癌发生的风险, 异常的精神病态包括多疑、精神分裂、精神衰弱和癔症等人格特征也会增加乳腺癌发病的几率[13,14]。乳腺高危人群也存在一定的人格特征如社会内向型, 表现为社会交际比较被动, 生活圈子相对较小, 情感压抑缺少不良情绪的疏松渠道。

本组研究发现, 电子工人、化工工人、塑料加工工人、教师及个体户有患乳腺实性肿物疾病的倾向 (OR值均大于1.0, P<0.05) ;而工艺美术设计人员、会计、护士、机关事业人员及待业对患乳腺实性肿物疾病具有保护作用 (OR值均小于1.0, P<0.05) , 考虑是由于电子工人、化工工人、塑料加工工人长时间暴露于含有危害物质的环境中, 而教师及个体户由于长期劳累也会导致内分泌失调, 进而诱发疾病, 因此, 上述职业场所中人员的减少及劳动强度的改善将有助于减少职业因素对乳腺实性肿物发生所起到的作用[15,16]。人格分型研究发现, 观察组人格不稳定型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表明人格不稳定型患者为乳腺肿瘤的高发人群, 此外, 观察组患者疑病症、抑郁症、歇斯底里、精神病态偏倚、精神衰弱、轻躁狂及社会内向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表明疑病、抑郁等人格程度高人群易患乳腺实性肿物, 临床上要加强此类人群的心理支持。值得一提的是, 本研究发现, 关于职业因素及人格筛查乳腺肿瘤的工作目前尚为初步探讨阶段, 且本组研究样本量较小, 为本院单中心研究, 因此, 尚需临床上进一步研究探讨。

综上所述, 从事电子、化工、塑料加工、教师职业及个体户, 及抑郁、歇斯底里、精神病态偏倚、精神衰弱、轻躁等人格特质容易诱发乳腺实性肿物, 建议采取积极的职业防护及心理支持, 降低其影响。

摘要:目的:分析乳腺实性肿物患者的职业分布及人格分型, 为其病因研究、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0月福田区乳腺肿瘤患者200例为观察组, 同时抽取200例体检正常的健康女性为对照组。通过问卷方式收集患者基本情况及职业, 对受访者职业进行分类并进行对照分析;应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问卷, 对两组患者人格分型进行比较。结果:电子工人、化工工人、塑料加工工人、教师及个体户有患乳腺实性肿物疾病的倾向 (OR值均大于1.0, P<0.05) ;而工艺美术设计人员、会计、护士、机关事业人员及待业对患乳腺实性肿物疾病具有保护作用 (OR值均小于1.0, P<0.05) 。观察组人格不稳定型为59.0% (118/200) , 稳定型为41.0% (82/200) ;对照组人格不稳定型为45.5% (91/200) , 稳定型为54.5% (109/200) ,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字2=7.305, P<0.05) 。观察组患者疑病症、抑郁症、歇斯底里、精神病态偏倚、精神衰弱、轻躁狂及社会内向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从事电子、化工、塑料加工、教师职业及个体户, 及抑郁、歇斯底里、精神病态偏倚、精神衰弱、轻躁等人格特质容易诱发乳腺实性肿物, 建议采取积极的职业防护及心理支持, 降低其影响。

上一篇:卵巢发育下一篇:多信道共用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