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互动机制

2024-07-25

良性互动机制(精选12篇)

良性互动机制 篇1

摘要:消防机构与保险行业应相互配合, 加强对灾害的预防和控制, 共同研究加强火灾预防工作, 建立起良性互动机制, 促进双方的发展, 全力发挥消防与保险的作用, 才能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消防,保险,互动机制

1 保险与消防建立良性互动机制的意义

消防部门是国家防灾防损的行政执法部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消防部门在很多方面具有很高的权力, 特别是在建筑工程消防审核 (备案) 、验收 (备案) 、火灾调查等方面具有最后决断权。因此, 消防部门除了平时的灭火和抢险救援, 认真履行好人民和政府赋予的神圣职责外,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是消防部门的主要工作职责。在平时的工作中, 应当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社会和企事业单位的安全隐患检查中去, 做到防患于未然。企业参加保险后, 一旦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火灾事故, 保险公司按照理赔程序调查取证, 查勘定损、定责、核损, 但在最后火灾原因调查和火灾事故责任认定等方面还要依赖消防等部门的大力合作, 并由消防等部门作出认定结论。在损失金额核定方面保险公司尽管有自己的财务和业务实力, 但一般情况下期于和消防部门达成一致, 最大限度取得消防部门的支持。但在实际工作当中, 对火灾损失金额的核定方面, 消防部门出于种种原因很难和保险公司达成一致意见, 确定的损失金额或大或小, 或者迟迟不作结论, 保险公司在损失金额的赔付方面也很少等待和依照消防部门的最后鉴定结论, 法律赋予消防部门的核损权力也没能充分行使。如果保险公司和消防部门配合默契, 认真履行好各自职责, 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 把灾情消灭在萌芽状态, 保险公司也能为国家集聚更多的风险资金, 从而确保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少受损失。

2 当前保险与消防互动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的保险事业还处在发展阶段, 人们对保险与防灾还缺少全面的认识和有力的措施, 在消防部门承担消防监督工作的同时, 消防与保险的都将面临如下问题。

一是企业财产火险投保后, 防火意识淡薄了。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干部和职工可能会想“我们已经向保险公司投了保险”, 以保险代替火灾事故预防的思想相当突出。

二是企业财产火险投保后, 消防设施的投入和管理减少了。有的企业财产火险投保费用是如期交付的, 但对过去购置的消防设备, 年久损坏却得不到更新, 人员的投入也相应减少。

三是企业财产的投保导致了一些犯罪现象的发生。在一些企业即将面临破产时企业领导人为了获得保险公司的赔偿, 可能采取故意放火的犯罪行为, 或是图谋赔款向保险部门虚报夸大火灾损失。

四是企业财产火灾投保后, 公安机关消防部门工作的担子加重了。

3 保险业与消防界建立良性互动机制的路径

3.1 在保险防灾防损资金上的合作

消防部门虽然是国家的行政执法部门, 确保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其义不容辞的职责, 但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是一个社会化、综合化、系统化的整体工程, 只有在社会各方各尽其能、各施其责的前提下, 才能实现消防社会化的目标。保险公司在灭火救援中, 也有减少火灾损失、减少事后赔偿的需求。保险行业除了履行自己的防灾防损义务之外, 要利用消防部门的行政管理手段, 从维护各自公司利益出发, 应该把有限的防灾防损资金集中起来, 集中投入到消防部门, 缓解政府财政, 贯彻落实和责任兑现工作, 相互联动, 最大限度的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 把防灾防损贯穿于整个保险过程。

3.2 以立法的形式, 强制企业参加保险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 各种灾害事故频繁发生, 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很大损失。在加强社会安全管理、防范灾害事故发生、为国家集聚更多风险资金、确保社会平稳发展方面, 保险和消防部门应密切加强合作。消防部门可以利用国家和政府赋予的行政管理职责, 敦促和建议政府以立法的形式, 要求对国家和社会以及人民生命财产一旦造成损失、后果比较严重的煤炭、化工、有色冶金、建筑、石油、大型商场等关系国家命脉的企业和行业强制参加保险。这样, 一是企业可以更好的加强风险防范意识, 确保国家财产少受损失, 人民的生命安全得到有效地保障, 二是可以有效的总结高危企业防范风险的途径和手段, 逐步扩大强制保险的范围, 最终实现“预防为主, 防消结合”的工作目标。

3.3 创新保险产品, 联合开展防灾教育

增加保险产品, 建立“火灾公众责任险”, 消防部门与保险公司联合予以推广提高公众聚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系数, 增强保险公司对可能发生恶性火灾的保障能力。保险公司可以开发“火灾公众责任险”等险种, 通过消防与保险的双重力量予以推广, 扩大参保范围。这样, 既可以增加保险费收入, 也可以通过差别费率促使管理者自觉减少公众聚集场所的火灾隐患。同时, 参保单位即使发生了火灾事故, 受害者也可以获得更有效的经济保障, 减轻政府和社会的负担。

3.4 加强信息沟通, 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保险公司要对所有符合防灾防损规定并且参加了企业财产保险的企事业单位建立保险信息资料库, 并与消防部门建立信息的资源共享;消防部门在消防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投保企业存在火灾隐患, 要及时通知保险公司, 由保险公司出面通知企业进行风险隐患整改或提高承保费率, 防范风险的发生。保险公司通过合同约束、费率调整等手段, 共同防范火灾隐患, 从而达到减少火灾危害的目的。

3.5 在火灾原因、财产损失认定方面双方应加强合作

将火灾财产损失权的认定, 以立法形式交给具有一定资质的安全评估机构。因为财产损失核定涉及资产评估、会计、审计等多种专业知识, 交由消防机构核定, 因消防部门在人员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在火灾调查工作中由于缺少系统全面的技术性规定和具有可操作性的程序规定。因此, 规定标准以内的火灾案件由消防机构负责调查, 标准以外的案件由消防、保险等社会单位共同负责调查。这样, 给保险行业安全评估部门赋予了权力, 以确保火灾财产损失核定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总之, 要加强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除了不断转化政府职能部门的职能、弱化行政干预色彩, 进一步提高政府职能部门宏观管理的能力之外, 还应该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发挥保险行业对企业安全监督管理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 应该尽快在这一领域积极开展各项研究, 将保险行业融入消防安全监管体系。

参考文献

[1]郭丽军.论完善火灾公众责任保险制度[J].保险研究, 2008 (4) .

[2]郑连明.浅析保险与消防合作意义和方法[J].中国公共安全, 2006 (10) .

良性互动机制 篇2

——在《关于保障律师依法履职的若干意见》

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天津市律师协会会长 杨玉芙

尊敬的张勇副院长、魏东副局长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今天,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天津市司法局在这里共同举行《关于保障律师依法履职的若干意见》会签仪式。首先,我代表天津市律师协会,代表天津市全体执业律师,对于多年来关心、支持律师工作的各位领导、各位法官、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1— 多年来,天津市高院、天津市司法局的领导,非常关心和支持天津律师事业的发展,非常注重律师执业权利的维护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市高院多次深入市律师协会进行调研、座谈,与广大律师进行交流、共同探讨律师执业权利保障的各项问题。今天市高院与市司法共同签署的《关于保障律师依法履职的若干意见》是进一步贯彻中央有关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在充分研究,征求律师意见,多次修改的基础上完成的,其制定着眼于律师工作实际,尊重和保障律师依法履职,充分发挥了律师在诉讼中的作用,对维护司法权威,促进司法公平、公正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律师执业权益需要良好的司法环境,《意见》以推动法官与律师彼此尊重、平等相待、相互支持、相互监督、正当交往、良性互动的新型关系,在司法活动中依法履行各自职责,共同维护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为目标,尊重律师接受委托代理的辩护权利,贯彻立案登记制,规定了对律师阅卷权、知情权、调查取证权和人身安全等权利的保障措施;规定了律师免安检,建立更衣室,信息化平台建设等方便律师参与诉讼的具体举措;规定了联席会议制度、业务交流机制、相互监督机制等,建立了法官与律师良性互动工作机制。

—3— 《意见》充分体现了近期召开的全国律师工作会议精神,也是深入贯彻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出台的《关于依法保障律师执业权利的规定》的最新政策措施,起草过程中充分听取和吸纳了律师协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制度设计与时俱进,办法措施有力到位,权利保障实实在在,将律师执业权利保障贯穿到了律师执业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这充分体现了改革创新的精神,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与实践性。我相信,《意见》的签署和实施,必将对天津律师行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和良好的效果。

—4— 在各界保障律师执业权利的同时,我们也将做好内部的管理工作。律师协会将依照章程的规定,在切实履行保障会员执业权利的同时,严格规范会员的执业行为,不断加强对会员执业的规范管理,着力加强律师队伍的素质建设,提高律师执业水平。让我们乘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的东风,全面贯彻全国律师工作会议的精神,全面落实《意见》的各项规定,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律师工作改革发展,共同为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努力!

谢谢大家!

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篇3

新型城镇化将人口、土地、居住、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纳入到统一的框架下,强调在城乡发展一体化背景下推进广大农村地区的城镇化进程。

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城镇化不仅包括城市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更主要的是广大农村地区的变化,尤其是小城镇的发展。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还存在大量农村人口以及半城镇化人口(仅仅在城镇工作,还没有享受完全的城镇人口待遇)。如果将人口仅集中于大中城市,容易引发诸多弊端。因此,大中小城市尤其是农村地区数量众多的小城镇,必然成为吸纳大量农村人口的重要平台。

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相协调。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用地迅速扩张,而这些地区仅仅是在土地上或是景观上实现了城镇化,还缺乏相应的产业和人口支撑。而新型城镇化强调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结合、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人口有效转移相协调,实现城乡土地要素平等交换,促进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的协调推进。

居住城镇化与社会保障城镇化相协调。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超过50%。这一数据是将在城镇居住半年以上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纳入城镇人口统计范围,但这些人员仅仅在城镇中就业和居住,还没有充分享受到同城镇户籍人口同等的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按照享受城镇公共服务的人口统计,我国城镇化率只有35%—36%。新型城镇化强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使居住城镇化同社会保障城镇化相协调。

新型城镇化还应强调文化和习惯的改变,强调人们的行为与城市文明的要求相协调。新型城镇化将有力推动广大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又会进一步推动城镇化进程。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应当坚持科学的发展原则。

稳步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平均每年提升1.01个百分点;2000年以来进一步加速,年均增幅达1.37个百分点。城镇化进程加快也带来许多问题,因此对下一步城镇化的进度应该有一个科学的把握。除了总体发展速度要适度外,各地区的城镇化进度应与各自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和人口密度相适合。在农村地区小城镇发展过程中,应避免出现重速度、轻质量的局面。

规划先行。规划是城镇科学发展的先导。在我国城镇化发展中,各地区已经做了一系列的国土规划、城市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等。在今后的乡镇发展中,还需进一步重视具体的规划工作。如小城镇规划的重点应在县级区域单元。应根据所规划地区社会经济状况,预测未来10年、30—50年可能转入城镇的人口数量,根据人口的就业结构规划小城镇的分布和规模。

综合利用。城镇化涉及资源的重新配置,应本着节约资源、提高利用效率的原则,尽可能利用既有的基础设施,更没有必要将农村地区现有房屋完全推倒重建。不同的地区应根据具体情况和特点,综合利用既有条件,多样发展。比如住房,既可以是高楼,也可以是低层建筑,甚至个别小城镇还可以为农村传统的房屋。不同气候地区建筑类型或建筑要求也不尽相同,可选择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建筑类型。

良性互动机制 篇4

首先, 通过城镇化可形成城市与农村人口有序、良性循环流动。一是目前大城市里约有80%的居民原籍是农村, 由于小城镇的居住环境、空气质量相对舒适, 生活成本相对较低, 及农村有他们的亲戚、相同的生活背景和中华民族普遍渴求的叶落归根, 将吸引一批原籍农村的“城市人”回到故土养老, 人口的“回流”将减轻城市老龄化和社会保障的压力;二是随着城市就业压力加大, 小城镇创业资本相对较低, 农业企业和加工业相对风险又小, 随着农村就业环境的改善, 将吸引一批在城市里有一定创业意识、技术基础的务工人员或者大学生回乡创办农业企业、物流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小城镇商业、服务业等第二、第三产业, 实现一部分城市人口的“倒流”;三是因城镇化提供的大量就业机会, 会把一部分迷恋于都市生活而缺乏足够技能的流动人口召回家乡, 减缓大中城市就业和社会治安管理压力, 舒缓一部分农民工焦躁的不平等待遇的心理矛盾, 从而减少民众怨气。从人口的“回流”到“倒流”, 最终形成小城镇与中心城市人口有序的良性循环机制, 才能真正治理目前存在的“交通拥堵、空气恶化”等“大城市病”, 实现城镇化建设的最大意图。

其次, 通过城镇化可为城市培训新一代优秀的产业工人。从良性互动讲, 基于中心城市外延的产业布局, 因小城镇的广阔空间, 为中心城市的部分产业提供发展空间, 可吸纳大城市富余的资金、技术、人才等, 城镇化过程中也在培训着新一代优秀的产业工人, 必要时可

第三, 在城镇化进程中将为中心城市减轻生活成本压力。城镇化一个重要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产业化, 农业由此必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农产品将更加丰盛, 在农产品主要消费市场的大中城市, 通过农超对接, 市民将享受到更多物美价廉的农副产品。

第四, 通过城镇化可解决城市和城镇发展的建设用地。在我国广阔的农村, 有大量散落各处早已闲置甚至荒芜的农田和空置的宅基地。经过测算, 通过城镇化农村建设用地可复耕腾出数亿亩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指标通过国家统一收储, 实现完全市场化。根据城市发展需要, 城市可向国家购买建设用地指标, 国家用出售建设用地标的收入支付农村建设用地复耕带来的建设用地指标, 形成财富的有限转移, 推动城镇化发展资金的良性循环, 并有充余的建设用地用于发展大型农业企业集团, 通过规模化经营的农场主或农业企业, 能够顺利实现大规模土地经营, 形成规模经济效应。通过资源的最优配置, 达到农民、企业和投资者都能在已有的利益基础上获得更加长效、低碳、环保的投资收益。

第五, 通过城镇化最终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食品安全的问题。目前,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面对的是数亿农民和数以千万计的微小企业, 目标小、分布广、范围大, 形成的粮食、蔬菜、水果等一系列农残严重超标问题, 监管困难、力不从心, 毒食品问题屡屡发生。通过农业现代化、产业化、规模化和源头监管,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政府所监管的是大中型种植企业、农业企业和食品加工企业, 监管起来相对容易, 更有利于食品安全。为中心城市提供高质量的工作人员, 而不是以前的单纯劳动力输出, 最终形成小城镇与中心城市人才良性互动机制。

良性互动机制 篇5

周东飞

2008年09月19日09:11来源:《法制日报》

交强险自实施以来,受到了多方面的质疑。这次质疑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来自法院并以司法建议的方式反馈给监管部门。然而,司法建议尽管来自司法机关,但仅仅是建议而已,它并不具备法定的强制效力。交强险的瑕疵似乎已经不再让人意外,保监会将怎样面对来自法院的司法建议,倒是更加令人瞩目。

尽管司法建议并没有强制力作保证,但是行政机关积极回应司法建议的正面范例并不是没有先例。2006年,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就“全国牙防组”违反《认证认可条例》规定等问题,向有关部门发出司法建议,并获得了有力支持。此举被舆论普遍认为是行政机关积极回应司法建议的典范之作。

典范之作之所以弥足珍贵,是因为在现实中行政权力与司法机关在司法建议方面的良性互动不多。2005年,同样是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曾就首都机场高速公路收费问题,向北京市交通委、北京市发改委以及首发公司发出三份司法建议函。三单位却未见回应,似乎证明了司法建议的无力。有媒体调查了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等4家法院2006年发送的172份司法建议,发现反馈率不足三成;而司法建议涉及问题最多的集中在行政机关,占三成左右。也可以这么说,不少行政机关对于司法建议拒不接受,这已成为司法建议所面临的窘迫常态。

在如此尴尬的背景之下,保监会到底会不会对事关交强险缺陷的司法建议做出反应,很多人都不敢奢望。尽管早有专家建言,要通过完善立法建立对司法建议的回复制度,使司法建议具备一定的强制效力。不过,且不说这一建议尚在争论之中,即便达成了共识,也难免远水不解近渴。事实上,强制固然是一种可靠的力量,但强制也是一种最消极的力量。行政机关对于司法建议的态度,原本不必如此忸怩和抗拒。对国家机关的工作提出意见建议,是宪法赋予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权力。司法建议在这一层意义之外,还体现了司法权力对于行政权力的有效监督。

交强险制度作为一项新的制度探索,不可能一出世就完美无缺,关键是要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并及时弥补和完善。司法机关由于独特的中立裁判地位,比一般组织和个人甚至监管机关本身更能发现其中存在的瑕疵,并提出改进的意见建议。及时提出高质量的司法建议,是司法机关不辱使命的体现,也是监管部门避免工作失误的良机。若从这个角度来看待司法建议,则不必再去计较是否具备强制力。强制力可以作为一种震慑,却不能看成履行职责的必要条件。

如何建立师生的良性互动 篇6

“师生互动”这一课堂教学理念已不是新一代产物,而是自古就有的。要使“师生互动”这一理念真正内化到课堂教学方式中,我们必须明白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就不能是单纯的给与者,而应该是获取方法的引导者,由“高高在上”者转化为“平等中的首席”。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不断地研究探讨,个人觉得教师应该认真了解和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水平和状态,才能建立长久的良性互动效应的师生关系。

一、正确处理师生关系。

1.尊重学生并且承认学生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应该是认可每一个学生在认知、兴趣、爱好等方面各自的特点,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选择空间。绝不能千篇一律搞一刀切地让他们都是处在同一个水平、同样的爱好、一样的个性。这样学生也就认可了教师的指导方法及思想的合理性,相互期待共同促进学与教。

2.了解尊重学生的学习水平。要把每个学生都应该看作是一个不断提高的学习过程,一个不断发展过程中的人,也许在他们身上必然表现出这样那样的不成熟、缺点和错误,或者是更多的不成熟和更多的缺点和错误,甚至是反复中不断的出现。作为学生是一个人,是一个要成长的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长进和成熟的一个过程,如果教师能够面对这些行为,理解他们,学生当然也就乐意接受教师正确的指导,从而不断矫正他们成长中的不成熟的行为,从根本意义上达到教师和学生的良性互动效应。

3.正确对待后进生。即使一个学生在别人的眼中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坏学生”,教师也应该发现他们的潜力并且为他们制定一个合理的发展目标,实施他们合适的教学方法,让他们在现有的知识基础上有所提高,而且在教师的理性世界必须懂得这一过程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保持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保鲜的教育思路、良好的心态和发展的观念、长久的目标。如此,学生也会感受到教师无穷的情怀、温暖以及前进的动力,不断引导他们逐渐提高、成长并走向成熟的阶段。

二、游戏教学。

新同学们刚入学后,进入新的班集体,面对新的面孔,新的声音,难免会些许不适应,所以新同学之间正常交往都需要一段适应期,互相之间如果缺乏必要的了解与沟通将会让这段适应期格外漫长,这种不适应会影响学生们的学习情绪以及学习热情,间接影响学生在校学习成绩。借助游戏活动可以增进大家的相互了解与沟通,帮助同学们更好、更快地适应学校生活。为帮助新生快速适应新环境,设计合理的游戏互动教学尤为重要。

1.游戏教学策略的特征

新生的年龄较小,其心理与生理方面都具有特殊性质,这也决定了低年级教学中互动游戏教学的独特性和重要意义。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有时是师生之间的,但是孩子们才是游戏活动的中心,游戏的设定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的特殊性,从心理与情感上都需要师生之间开展充分的互动活动,实现互动游戏的丰富性。

师生互动游戏教学还具有情境性。游戏活动、教学活动与生活活动都是学生活动的重要构成部分,而游戏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就必须要建立一个轻松、相对自由性的环境,以在游戏教学中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2.游戏教学策略的应用现状

游戏是一年级教学中的基本活动,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合适的游戏环境,并进行正确的游戏指导,这也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但在现实游戏教学过程中,由于低年级的年龄限制和自身发展的不成熟,教师与学生的位置往往处理得不得当,教师在互动游戏中往往占据绝对的地位,对孩子们进行限制于干涉,导致孩子们处于“被游戏”的状态,未能实现积极的师生互动;其次,游戏设计的不合理,不到位,游戏不像游戏,更像是戏耍,根本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再次,在互动游戏教学中,教师常出现忽略学生全体的状况,过于关注活泼的孩子,而忽视了内向儿童,部分儿童经常处于消极的活动状态;此外,还有的教师只充当了导演的角色,未能亲自加入游戏,失去互动游戏的效用,进而导致互动游戏教学较低的实效性。

3.游戏教学策略的应用实践

构建平等、互动的游戏教学环境。教师必须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关系,保持平等的观念,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留给学生平等的话语权和意见空间,在游戏教学中真正实现平等的游戏互动。

比如:教师可以设计“森林动物运动会”这样的游戏主题,教师与所有孩子坐在一起围成一个圈,然后由教师开始:“森林动物运动会开始了,我也要参加。我是小狗,我会汪汪”,接着引导孩子参与活动,孩子也会非常踊跃的参加:“我是小猫,我也要参加,我会喵喵;我是小猪,我会哼哼……”

这样的互动教学模式,有利于构建平等、和谐、轻松的课堂环境,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效实现互动游戏教学,激发孩子的游戏兴趣和参与热情,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真正实现平等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的互动游戏课堂。

设计具有一定指向性与教育性的互动游戏。新生的年龄较小,对世界的感知与认知较弱。所以,游戏的设计应尽量具有一定的意义性与方向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主体地位。教师则应具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将教学与游戏有机融合,引导学生不断进行发展与完善。

互动游戏教学中,学生会更容易产生参与游戏活动的兴趣,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并在轻松的环境中,加深对中国城市地理的知识了解,有效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教师应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拥有开放的心态。素质教育理念的日益盛行,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和个性的发展。教师应正确进行角色地位,充分挖掘主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将自己变成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与合作者,真正实现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作用,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此外,教师还要拥有一个开放的心态。一切沟通与交流得以实现的成功关键即为理解,不同的家庭造就了不同性格与心理的孩子。因此,教师应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与特长,平等对待,尊重其个性的发展;同时,对待学生要宽容,对在游戏教学中调皮一点的孩子,也不能一味的批评与指正,因为学生还未形成完善的自我评价体系,所以教师应尽量采用鼓励与激励的话语对其进行指导,构建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

读写良性互动的实施策略 篇7

笔者在近两年的教学中尝试实施读与写良性互动方略, 也就是让学生的读和写的活动联动起来, 彼此促进, 使读有目的, 有思考, 有诵读;使写有目标, 有激情, 有过程, 让学生为写而读, 以读带写。写的过程是对读的深化和拓展, 以写体现阅读的成果, 强化学生阅读的兴趣。通过各种方式, 实现读与写的互相转化。

一.视写美文求感悟

视写美文是一种学生根据理解和记忆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美文佳作内容的教学方式。

用自己的语言的过程, 是学生去理解感受、概括、组织的一个复杂过程;叙述是语言运用的过程;美文佳作的叙述, 是学生在自己已有经验基础上对内容的感觉、记忆、理解的再现。它把记忆、思考、说话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训练学生记忆力、概括力的同时将三维目标化解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之中, 使学生得到新体验、新发展。下面我具体介绍一下视写美文方法流程:阅读美文→视写美文→再读美文→修改述文。

阅读美文:要求所有学生在课前阅读一篇自己欣赏的美文佳作 (文章也可由老师推荐) , 感悟文章的内涵、技巧、艺术境界, 与作者心灵相拥, 领悟作者如何与自然、与生活对话, 在心理互换中进行阅读体验, 要他们在联想及再造情绪的过程中, 感悟理解作家在作品中流露的情感和思想, 加深对作品深层含意的理解。

视写美文:视写形式有口述、笔述之分;视写方式主要有详细视写、创造性视写;视写训练可先练口述, 后练笔述;先练一般性视写, 后练创造性视写。笔者主要采用笔述方法, 也就是要求学生在不参考原文的前提下用自己的语言将课前所阅读的美文独立写出来, 时间控制在45分钟内。

再读美文:视写完美文后, 要求学生再次阅读美文, 将自己的述作与原作进行比较, 并从中找出差异, 看看自己写出了原文的几成水平, 老师此时便指导学生去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引导他们感受领悟和学习借鉴原文的妙处。

修改述文:在再读美文的基础上, 要求学生对照原文, 对自己的述作进行修改增删, 要能找出差距, 自我剖析, 用文字写出自己对述作的评价, 这包括自己述作的优点、亮点、不足以及写作感悟。叶圣陶说过, “文章要自己改, 学生学会了自改作文的本领, 才能把文章写好”, “自能读书, 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 不待老师改”。这个过程其实又是一个学生含英咀华、体味咀嚼美文的过程。

这四个环节中的任何一环都很重要, 并且环环相扣, 老师的督查不可缺少, 否则只要学生对其中任何一环做假或不认真, 都会使这种训练流于形式。下面是笔者所教一位学生视写散文《沈从文:一个人的沙场》的一个片段及其思考:

文革来了, 大名鼎鼎的他被批斗无数, 遭受灾难无数, 首先被区革委遣送往一个小镇改造。在那里, 他每天的工作是擦地板、扫厕所, 一切让常人看来是足以觉得羞耻的事, 但他提起来却乐呵呵地直道:“苦尽甘来, 苦尽甘来啊!”没过多长时间, 他又被上头组织安排在一间废旧的医务室居住, 那间屋子不仅潮湿, 而且有股怪怪的味道, 让人难以忍受, 可他倒好:“没事, 这样反倒好了, 可以让自己多写点文章, 少睡点觉。”他乐呵呵的样子让人内心有那么一丝丝的生疼。

这位学生视写后在“灾难无数”后, 加入了一句“陷入了非人的境地”, 将“首先被区革委遣送往一个小镇改造”一句改成了“由区委阴暗的阁楼搬进小学的土坯房的教室”。

这位学生对照原文, 这样评价自己的述作:“细节描写没有写出来, 事例不够细腻, 难以感动人。语言表达生硬, 读不出美感。”

实践之后, 学生的积极性高涨, 我班的许多学生对一篇自己钟爱的美文常常进行多次视写, 学生彼此争相阅读别人的述作与自评, 他们彼此进行美文交流, 做到奇文共欣赏, 班上掀起了一股“读美文、评美文”的热潮。在这样的情况下, 笔者便趁热打铁, 开始实行改写美文训练法。

二.改写美文辟蹊径

改写美文是指改变、扩展、评论文章内容的一种具有创造性的高级叙述方式, 它是将阅读理解转向写作表述的跳板, 更是统一三维目标、凸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肥沃土壤。改写美文, 灵活多样、别具一格:或改变文体, 或改变人称, 或改变结构等等。

(一) 改变文体

绕文章之精髓——理, 探索文章之蕴涵——情, 是创造性视写的第一步, 即改变文体而写作:可将记叙文改述成说明文;可将说明文改述成记叙文;可将诗歌改述成散文;还可将小说改述成歌词、剧本等等。

笔者的学生在朗读完蓝兮的散文《金色花》后, 都说感觉就像在读一首诗, 我便说:“你们何不就当一回花季诗人, 将它改成一首诗!”学生们的兴致一下便来了, 纷纷动笔, 在文中寻章摘句。他们写出来的文字着实让我惊叹, 请看这首学生习作:

无论阴晴雨雪,

无论干旱枯涸,

你总是挺拔着绿色,

把阳光和空气食啄。

你像一张老人的脸,

皱皱巴巴, 密布细纹,

安详的眼神,

隐藏着智者的光辉。

你默默地开了,

闪现着金色的妩媚,

永不枯萎。

在静静的音乐声中, 这位学生轻轻地朗诵着这首改写的诗, 教室里只有她的声音和着音乐在流淌, 其他同学的目光无一例外地注视着她, 那目光里有对她的赞叹, 也有再次受到情感熏陶的感动。

(二) 改变人称

如学习《老王》时可用“杨绛日记”为题, 将老王这个第三人称换用第二人称, 用“你”替代“他”或姓名, 模拟人物口吻说话, 将心理活动变成自叙, 景物描写变为自我观察叙述, 人物不在场情况可适当省略。

王宗仁的散文《歌的高度》写的是一位女文工团员不顾自己身染严重的高原反应, 为高原战士献上好多宏亮美妙的歌声, 最后长眠高原的故事。学生在读完这篇美文后, 都身受感动, 他们为这位女兵的生命高度而震撼, 我便指导学生从女兵的角度来改写这篇文章。

改过以后, 我就要大家将自己的习作与王宗仁的原作进行比较, 看看有什么不同:哪个女兵在你们心目中的震撼力大?经过一番思考与讨论后, 他们一致表示, 还是原作中的女兵更让人难忘, 因为改动后的作文是从女兵的视角来写这个故事, 它更多的是将镜头对准了那群可爱的高原战士, 赞美的对象与原作不一样, 其对读者的心灵震撼较原作大大削弱。最后我对学生们说:虽然大家的作文不如原作, 但经过改写后, 我与大家更深地读懂了作者的情感与主旨, 许多同学对原作有了更精彩的理解。”学生们立即又有了成就感, 我趁势指导他们细细品读原作的妙处, 体会别人写作上的真功夫。

(三) 改变结构

叙事类文章往往采用顺叙、倒叙、插叙等叙述方式, 形成相应的结构。变换结构, 就是变换叙述顺序。

如施蛰存《纪念傅雷》采用倒叙写作者与傅雷交往的过程。如果改为顺叙呢?有的学生就以“傅雷年谱”的形式整理他的事件, 拟题为《一个刚直的斗士》, 既有概括性, 又有含蓄性。笔者发现, 学生能够借助学习作品, 注重对社会的认识, 挖掘作品中人物的社会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自我与历史的关系。

三.仿写美文求创新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 有法可循, 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又可收到明显的效果。对于写作水平偏低的学生来讲, 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 积累经验。仿写就像书法绘画者初学时的描红, 是语言表达的临帖, 作文创新的基石。

仿写的对象可以是词句诗文, 也可以是诗文;仿写的内容可以是美文的语言、立意, 也可以是美文的构思、表现手法等技巧。笔者读写教学中, 注意引导学生对美文熟读成诵, 欣赏借鉴, 然后再加以模仿练笔。下面是我班一位学生在读了余光中的《乡愁》后仿写的一首小诗:

小时候

学校是一方欢乐的乐园

我在里头

姐姐在外头

长大后

学校是一片大树林

我在这头

老师在那头

后来阿

学校是一条长长的跑道

我在起点

理想在终点

而现在

学校是一张小小的相片

我在外头

回忆在里头

从上面学生习作可以看出, 仿写本质是一种再创造, 它熔铸了仿写者新的激情, 新的思想。仿写绝不是抄袭, 它是创新的第一步, 开始时可求“与古人合”, 但其后必须“与古人离”, 所以我们必须对学生强调:仿写的目标应是创新。

四.续写美文拓思路

续写, 就是要根据文章提供的部分内容, 展开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 将文章补写完整或对文章进行内容的拓展延伸。

在续写训练前, 本人对学生进行了细致的指导, 主要强调了两点:

(一) 认真阅读提供的文本信息。

只有认真阅读所给文本, 深刻理解作者的本来意图, 才能把续写写好。续写主要是靠自己的想象写成的, 但是想象必须建立在原情节的基础上, 要顺着原作的思路。续写部分要与前面的内容衔接得上, 并且与原文情节发展相一致, 后面的想象才可能合乎情理。在写作前应对所提供的课文或材料进行认真阅读, 弄清文章的主旨与结构, 明确续写的内容和范围、重点与要求, 具体来说, 即要认真理解作文是要求写开头、结局、情节、过渡呢, 还是就人物的肖像、对话、行动、心理等具体的片段进行续写, 或是进一步发展故事的情节、写成故事的续篇等等。

(二) 展开合理想象。

展开想象, 就是对原文故事没有写出的情节展开合理的推想, 打开思路, 多角度地去想象, 想象出几种情况, 几种结果, 然后从中加以选择。笔者在指导学生展开想象时要求他们特别要做到符合原文的发展, 符合生活的实际。

笔者为学生展示了小小说《鞋》前三段内容, 要求学生根据这三段文字内容, 展开合理的想象, 为小说续上后文。

他参军时, 她将自己亲手做的鞋送给了他。那时, 她脸上浮着甜甜的羞涩。

三年后, 一个军人送回了当年她送给他的鞋。“他让你不必等他!”军人说。她什么也没有说, 静得像一颗水珠;她也没哭, 连露珠大的一滴泪也没有。她只是平静地接过鞋, 用刀狠狠地剁碎, 然后再抛向天空, 任由那些碎屑像秋天的叶子一样飘满了她的天空。

随后, 她就嫁了人。丈夫是一个瘫子。然而这一切都是她自愿的, 她用自己的勤劳和气力让一个破碎的家重新生气勃勃。

于是同学们续写出了不同的文字。有的续写她成为了当地的企业家, 而他却流落街头, 成为一个乞丐;有的写二十多年后她的女儿谈了一个男朋友, 双方家长见面, 她发现男方的家长竟是“他”;有的写她的瘫子丈夫实际上就是他的弟弟, 他知道后, 对她愧疚万分, 两人重新和好。所以这些学生都是没有能把握好续写的方法与原理。

这时我将原作的后文展示给学生:

她儿子3岁时, 他回来了。她也同别人一样坦然地去看他, 并且带着自己很体面的儿子。这时的她已是村中数一数二的富户了。然而, 在见到他的那一瞬间, 她多年的平静都在那如雨的泪珠中破碎了。

他也无言, 山野的风吹着坐在轮椅上的他, 吹荡着他空空的裤管。

学生们一致赞叹原文的高明:作者通过寥寥几百字写出了“她”的坚强, 勤劳与善良, 更写出了“他”的无私的可贵精神, 小说对“他”虽着墨不多, 但“他”的形象却极为丰满, 令人难忘。我在引导学生品原文之“美”时, 也要求他们审自己文章之“丑”, 他们由此领悟出许多写作之道:续写要尊重原文的文脉;写文章要有波澜, 有起伏;写文章要详略得当, 言简意赅……

随后我又将另一篇同名小说《鞋》 (作者王伟) 全文投影给大家, 要求大家顺着原文的风格进行续写, 给大个子军人添上浓浓的一笔。这时学生续出的文字大为改观:

习作一:小鞋匠心里猛地一震, 军人们为了我们生活的安宁, 在前方不惜流血牺牲, 而我却还要收什么保管费, 相比之下我是多么渺小啊。他的脸上一阵阵地发热。他拿出一块干净的布, 仔细地把鞋擦净, 在夕阳的映照下, 鞋面更加光亮了。他小心翼翼地将鞋收好, 留作纪念。他还打算明天在鞋摊上竖一块牌子“免费为军人修鞋”或是“免费为老弱病残者修鞋”。

习作二:小鞋匠觉得手里的钱好烫手, 当初他来不及取走鞋是因为先让别人补啊, 而我却……他赶紧叫住军人, 说:“他失去双腿一定很痛苦吧, 请代我送束鲜花给他。”军人说:“他很坚强。”“那么就用鲜花表达我一个普通老百姓对军人的敬意吧。”他从附近的花店里买来了一束鲜花。军人笑了, 小鞋匠笑了, 在晚霞的映照下, 这花、这笑显得分外灿烂。

阅读与写作本就没有泾渭之界, 对美文佳作, 只要运用以上几种方法, 是完全可以将阅读与写作融为一体的。事实证明, 对于学生而言, 有时仅靠老师讲, 他们对美文佳作妙处的体会难免隔膜, 而让他们对文章进行视写、改写、续写、仿写, 再引导他们进行审美与审丑, 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明晓美文佳作的高明之处, 更可以给其写作以切实有效的指导, 可以较快地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积极关注,促进师生良性互动 篇8

一、改变观念,积极关注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的成长,激励效应大于批评效应,换言之,每个生命个体都渴望得到周围人的价值认可与肯定。教育工作者要善于从语言和行动上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激发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热爱。对于小钱而言,其进步大小取决于主观上的前进动力及对自己的约束力。班主任如果能设法提高其对事情的专注力,加强其自身控制力,促进其对周边事物的正面感知,会使小钱的表现有所改善。

小钱“做作业凭兴趣”,那么班主任就要观察一下小钱会做什么样的作业、做得怎么样。从中或许可以了解到小钱在学业上碰到了什么麻烦,面对学业负担产生了哪些不良情绪,等等。小钱“心情不好便会看窗外的风景”,这说明班主任已经关注到了小钱的情绪,不妨告诉小钱:“老师已经注意到你好像有什么心事,你愿意和我说说吗?”教育过程中要尽可能让小钱主动开口,以谈心为主,切莫说教,淡化教育痕迹。

“在课堂上及时地提醒并教育”,这种在大庭广众下的批评很可能会伤害小钱的自尊心。因此,班主任要改变工作方法。比如,当小钱上课走神时,班主任可以走到他的身边,轻轻拍拍他的肩膀,提醒他集中注意力。“经常教育”“从父母期待到自身的发展”这种空洞的说教可能会把学生推得更远。对于“90后”的小钱同学而言,逆反心理较重,他更多的是需要老师真诚的关心,更多的是想自我探索、自由成长,而不是空洞的说教。班主任表面上积极学习“酱紫”等网络语言,归根到底还是想去改变学生,更多的还是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不接纳。学生是聪明的,他们看到了教师教育中的伪善和功利,所以就会拒绝接受班主任的教育。因此,“积极的关注”远会比“消极的改变”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二、注重沟通的艺术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一座桥梁。班主任和学生的沟通既要能够触及彼此的内心深处,又要把握好一个尺度。

1. 沟通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沟通不足会产生问题,但过多的沟通也不一定能解决问题,有时甚至会使矛盾恶化。同时,并不是所有的沟通都是正向的,负向沟通只会导致负向结果。虽然班主任一直就小钱的问题积极地与小钱进行探讨,但是收效甚微,甚至让小钱一度无话可说。一句“你很搞笑的”的背后让我们感受到小钱一种无所谓的消极人生态度。这时班主任可以暂时减少沟通,增加具体细致的帮助与鼓励,削减小钱的反感。

2. 寻找师生沟通的共通背景

家园良性互动的时机及策略 篇9

一、家园良性互动的基本原则

无论家长来自哪里,收入如何,地位怎样,为了孩子的成长, 家庭与幼儿园成为某教育对象的合作关系后,就应该是平等的,目标就是一致的。 建立信任是良性互动的前提,虽然需要一定的时间,但能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因此相互尊重是首要的互动原则。

1.理解。 古语说:“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 很多家长是明白这个道理的。 当家庭教育或家园配合出现问题时, 教师不妨站在家长的视角上为他来辩护一下:时间上不允许,能力上做不到等。 同时,家长可能由于自己的孩子出了问题而觉得非常尴尬, 害怕与老师打交道, 因为他们认为孩子出的问题是他们自己的失误。 因此,我们教师如果想要家长发挥建设性作用, 就需要把关注中心摆在解决问题而不是责备家长上面,要充分理解家长的心态。

特别是要理解那些“难以接触”的家长,也许是工作时间与教育子女的时间有冲突, 也许是距离幼儿园实在太远或者确有其他特殊困难。

2.倾听。 认真倾听,特别是教师要主动了解家长的困惑,知晓他们的难处,提供机会让家长谈论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这可以成为双向良性交流的开端。 因为, 让家长介入的目的在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而不是找个人来代为孩子的问题受责备。 因此,首先要细心地倾听家长的心声。

如,听一听家长对孩子近期的希望和梦想,听一听他们对教育孩子的理解, 听一听他们教育问题中的困惑所在,听一听他们对幼儿园教育的评价或建议。 为了得到比较全面的信息, 作为教师要主动询问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以及家长对教育的态度。 在倾听家长的过程中,要专注,要伴以点头、微笑等形式的应答,鼓励家长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二、家园良性互动的最佳时机

1.孩子来上幼儿园之前 。 不少高品质的幼儿园明确要求教师在孩子入园之前进行普遍性家访。 这样主动而积极地走访家庭, 让教师有机会观察到孩子从小生活的环境, 见到今后三年甚至四年教育的对象及配合教育的主角。 也是教师有机会向家长展示自己所做的努力, 可以主动地交流教师对他宝贝未来的教育计划,表达教师对教育的高度热情,同时把这份热情与家长分享,也便于全面倾听和了解家庭。 因为孩子的家庭教育环境决定了他们在幼儿园教育成功的概率。

2.孩子出现了进步之后 。 家长喜欢听到孩子们的成功和进步,可因为沟通需要时间,教师常常是发现了问题才进行被动沟通,使沟通开始就带有负面的含义。 而我们应该在没有问题时, 孩子出现进步可以向家长汇报或分享时就沟通, 而这种沟通越多越好, 越早越好。 这样便于极早地和家长建立起友好的、富有建设性的教育伙伴关系。 当你真的有所担心时,和他们的交流就更容易些。 一位老师在介绍家长工作经验时多次说: “我真的很高兴 ,事先给那位家长打了几次电话 ,关系很好。 ”

3.观察到孩子个别细节时。 家长忌讳老师用“蛮好的”来评价自家孩子,家长认为那是教师对孩子没有关心的敷衍。 笔者一位好友做实习生时,因为向家长告之了孩子的某个细节,家长感动得连鞠三躬。 花时间观察孩子, 并记住每个小朋友发展的重要细节, 如果有可能, 每学期至少向每一位家长介绍一次孩子发展的细节,当然只要做到有计划地观察孩子,这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了。 如果能有录音甚至录像,效果就更好了。 这种效果是学期结束甚至毕业时交给每个家长一堆或千篇一律或早已过时的“成长档案”无与伦比的。

三、家园良性互动的策略

1.家长会 。 每学期两三次家长会是一般性幼儿园的规定,但家长会的质量在园际之间、班际之间、老师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尽量把会议定在家长能来的时间里,比如晚上、双休日。 坚持站在门口欢迎家长,并引导坐到指定的位置上。 根据家长的兴趣和需要召开家长会,活动的形式注意丰富多样。 让家长有所收获,当然在幼儿园看到自家孩子的活动, 甚至能亲自参与孩子的活动无疑是家长最感兴趣的事情。

努力为个别未参会的家长补上会议, 或给他们带去会议的材料,或将会议的过程录了像捎给他们。 不要抱怨那些总不能亲自到会的父母,因为我们常常听到: “他们才更应该来参加这样的活动 ,他们的教育观念才更要转变呢。 ”

每次家长会都要尽量留出时间让家长提问, 征求家长意见,记住家长会应是一种双向的对话,不只是教师的独白。

2.个别沟通。 孩子的发展是不可能一致的,个性千差万别。 每个家庭也有不一样的背景和情形。 因此,与家长的个别沟通是不可缺少的。

当面交流。 每所幼儿园或每个班级应该确定一个比较固定的时间,邀请家长来园个别交流,可以放在下午大多数孩子被接走后而又没有集会的傍晚, 也可以在早晨家长送孩子到幼儿园之后, 除了很紧急的情况不要让家长丢下工作急着来幼儿园, 那样至多解决一些表面的问题,有时会加剧家园的矛盾。 当然如果在正常的教学日家长意外地出现在幼儿园, 教师必须立即协调好工作,安排一位老师来接待家长,否则家长就会觉得受到伤害,感到生气,要让家长感到教师是容易接近的人。

交流的时间有长有短, 只要是教师主动发出的都必须有所准备,比如,安排一个不被打扰的地点,准备一些茶水或糖果等, 以示好客的同时营造一个诚心交流的氛围。

交流的内容必须以孩子的优点、闪光点、进步、特长为主,不要盯着那较小的避免不了的小问题,这也同时向家长展示正确的、正面教育的理念。 从一些积极的事情谈起, 如:“班级里有你的儿子我很高兴”“你的女儿对手工特别感兴趣”“小家伙今天说了一句话引得我们三位老师都笑了”等。

电话联系。 每天花一定的时间主动与家长沟通,有时候简短的一个电话已经足够了。 电话联系也许有些费时,但更能直接地感受到双方迫切的心情,也更能从家长那里得到比较及时的反馈信息。 同时, 也暗示家长,如果有什么需求或教育方面的问题,可以随时给老师打电话。

将全班孩子的名字列个表, 把每学期给每一位家长至少打一次电话定为任务, 并及时在完成任务的孩子姓名后面做上记号。 电话联系的主要内容应关注孩子的发展或某个细节,更多的应该汇报好事。

当然也可以是一些请求家长配合的内容,比如:请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某个学习用的材料; 报告某个孩子对于某个话题特别感兴趣, 建议家长在这方面做一些个别教育等等。

电话联系的时间尽量安排在家长下班的时候,不要影响家长的正常工作。 当然在开学初或新接一个班级的时候,老师要尽早地向家长通报自己的联系方式, 并让家长知道在幼儿园何时方便接电话。

书信往来。 书信往来允许教师有足够的时间整理自己的思绪, 得以斟字酌句, 道出自己完整的教育理想。 同时便于创造出令人感觉温暖的语气,足以做到内容清晰、条理分明,激发家长对幼儿园的兴趣和对子女配合教育的兴奋点。

为了促进书写具有积极意义的便条或备忘录的进程,建议把每个孩子的姓名写在信封上,里面装上粉红色的纸,放在方便拿取、显而易见的钢琴上、写字桌上, 教师可以每周一至三次地拿出信封,写一张便条,记一些关于孩子的进步或可圈可点的好事, 或者是班级里的好人好事,趣闻轶事,甚至关于其他家长、其他班级的趣事,也可以给家长建议晚餐时、睡觉前与孩子讨论的话题,当所有的信封都拿光了,就说明已经和每个孩子的家庭沟通过了。 尽可能地建议家长将表扬孩子的内容读给当事的孩子听一听, 最后千万别忘了感谢那些配合教育的家长。

QQ留言。 互联网的产生应该促进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在QQ里留言是省时又省力的互动方式,不少教师主动地将幼儿园的目标、课程、活动方式等都公布在班级板块或QQ群中。

构建良性互动的高校师生关系 篇10

(一) 高校师生关系内涵

高校师生关系是一个有着多种层次、多种意义的复杂体系。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教育的本质就在于建立个人与集体和社会这种实际联系的关系和体系, 以保证个人的社会化。从社会学和教育学的角度来考察, 教育的基本职能就是要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以利于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健康成长。”[1]

目前很多学者对普通意义上师生关系涵义的理解种类繁多, 但很少有学者对高校师生关系的涵义进行专门界定。根据对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理解, 本文中的高校师生关系是指:基于教师的责任、良知、职业要求与学生的人生追求、信念结合在一起的师生之间的认知、情感、心理、技能为载体的一种互动行为过程。

(二) 高校师生关系与师生互动的关系

师生关系和师生互动密切相关, 互动是关系的一种, 也是关系的动态体现。

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是学校各项教育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 也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必备条件。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中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对于师生互动而言, “师生关系”侧重于静态描述和理论思辨, 相对于师生关系而言, “师生互动”侧重于动态研究和实证分析。师生互动是师生关系的动态反映, 是一种连续的不断变化的状态。简言之, 师生互动是师生关系的动态体现, 师生关系的建立、发展和改变是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实现的, 师生关系既是师生互动的前提, 又是师生互动的结果。

师生互动观念的建立, 主要包括从单一的、静态的“什么样的师生关系”研究到全方位、动态的“师生互动”研究。这就要求建立良性的师生关系, 师生互动互学, 实现双向成长。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的:“教育者个人不直接作用于受教育者, 就不可能有真正渗透性格的教育……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发展和定型, 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2]

二、当前高校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一) 师生情感淡漠

在现在的高校中, 我们发现, 师生之间的交往仅限于课堂之上, 近些年虽有好转, 但是师生之间的交流仍旧不尽如人意, 师生之间的距离仍旧在不断扩大。根据江西师范大学200多份问卷中发现, 有高达80.4%的学生承认和教师沟通情况一般或很少交流, 有19.8%的学生认为和教师的关系陌生。来自广东8所高校2850份关于高校师生关系调查问卷显示, 在回答“您的精力与时间, 用于”问题的607名教师中, 只有66人选择育人工作, 541人选择“科研工作”、“教学工作”或“其他工作”, 占89.1%。[4]

大学教育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教与学, 而是一个开放性、生成性的过程。它更要求的是师生之间的一种交流, 一种思想上心灵上的碰撞。在娄欣生、周艳球的中英大学师生关系比较中, 指出英国教师和学生交流不仅限于知识交流, 更多的是进行思想和情感的交流。通过思想的沟通, 彼此接纳、相融, 使知识的探讨和辩论更加顺畅。[3]

(二) 师生交流受阻

我国大学师生交流的场所主要是教室, 时间通常是课内时间。老师滔滔不绝地讲, 学生凝神静气地听, 课堂秩序井然。课后, 老师夹着书本匆匆离去, 一次师生交流就基本结束。学生和老师在课外很少见面, 更没有制度性的交流时间。课堂且师生, 校外形同陌路。

随着大学生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的增强, 获取知识渠道日趋多样化, 他们与教师之间交流和沟通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而高校教师要完成一定教学工作和科研任务, 难得有时间和精力与学生过多交流, 同时, 教师在教学之外的其他工作不易量化, 通常没有列入教师考核、评优的指标中, 影响了教师与学生沟通和交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 师生关系变形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 师生关系也出现变化。高校收费制度的建立改变了部分学生对教师的认识, “上学我交费, 讲课你拿钱”, 持这种认识的学生为数不少, 师生之间缺少产生更深层次感情的基础。教育被很多人等同于一种商业服务。功利思想也在校园内开始蔓延, 正如一位高校教师所说, 现代师生关系可用两个字来形容:“现实”。一位老教授坦言:“现在的师生关系较像是交易, 老师贩卖知识, 学生交学费取得分数和文凭, 课修完了, 大家再也不联络了。”

大学是一个学习型组织, 除了要有学术和业务的氛围外, 更要有人文和道德氛围。大学的改革应该摆脱功利化, 重新设计并发展健康的师生关系。

(四) 师生冲突加深

随着教育学界和社会舆论对高校中教师权威的批判, 使得高校师生关系走上了“民主化”道路, 而新问题也随之出现:部分高校学生随意逃课, 考试作弊, 不尊重教师, 不遵守学校纪律等。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 也成了高校校园里的“普遍现象”, 这是与大学培养人才的目标背道而驰的。

近年来, 不断涌现的一些事件和悲剧说明, 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矛盾, 而且矛盾还有激化的趋势。李剑《高校师生关系现状调查研究》中显示, 在大学师生关系中, 不和谐的现象仍然存在, 并时有发生。如被问及“据你所知, 周围有没有发生过关于学生 (老师) 对老师 (学生) 不尊重的行为?”时, 53%的学生认为周围存在师生之间不尊重的行为, 12%的学生认为此类现象经常发生。[5]此外, 学生对老师的尊重近年来也严重“滑坡”:2008年1月4日,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帆因学生逃课而发怒, 学生与其发生肢体冲突并踢伤他。

师生关系出现了问题, 师生冲突隐隐存在, 我们应对师生关系的重新认识与构建作更深刻的思考。

(五) 师生互动缺乏

来自广东8所高校2850份高校师生关系调查问卷显示, 在回答“您如何评价班主任/辅导员/公共基础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对您的启发与帮助”问题时, 分别有73.9%、68.9%、63.6%和50.8%选择“一般”或“一点都没帮助”, 这说明, 过半学生认为教师对他的启发与帮助不大。在回答“您对您的班主任/辅导员/公共基础课教师/专业课教师的满意程度”时, 各有35.4%、36.6%、33.1%和25.3%选择“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6]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满意度差, 师生互动缺乏。

总之, 高校师生关系是一种成年人之间的关系, 双方的情感都具有一定的成熟度。大学生具有较高的认知理解能力, 在接受教师良好期待的信息后, 立即会调动一切潜能, 克服困难向期待目标奋进。同样, 学生对教师的良好期待也会对教师的工作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能够激发教师更大的工作热情。教师同样会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或创造条件, 实现学生期待的目标。师生间的这种角色的相互期待成为大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三、构建高校良性师生互动的对策

(一) 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学校、教师、学生三方应将平等理解、互助合作的师生互动观念渗入到教学工作和日常交流当中。

在教育过程中, 教育观念影响教师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制约着教育的成效, 也影响着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学校要更新教育观念, 在紧抓教学质量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成绩优秀人, 更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思想, 善于动手、动脑, 面临困难时沉着冷静的人。教师和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教师不应把学生看作被动的“吸收器”, 应深刻地认识到学生的能动性, 把师生关系看成“我—你”的平等关系,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信任学生。大学生应继承中国“尊师”的良好传统, 不能过分苛求教师, 也不能以偏概全地批评所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学生要尽力配合教师教学, 尽快适应老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 与老师主动交流, 积极参与到教师的日常工作中, 增加对教师职业的理解, 这样才能在互动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 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素质和人格修养

教师要提高自身修养, 发挥自己在师生关系中的主导性作用, 塑造人格魅力, 提高整体素质。教师的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

一是强化师德师风观念, 提高教师教学的能力、水平。我国古代教育家就强调“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的师德修养、知识能力、教育态度、个性、心理品质无不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提高教师自身修养和专业能力、丰富知识结构, 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亲近和尊敬。对于具有自主性、自觉性的大学生来说, 他们希望自己的老师有广博的知识, 课堂气氛活跃;也希望教师关爱学生, 具有崇高的人格魅力和完美的形象。只有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准提升了, 学生才会尊重、信任老师, 主动与老师交往。

二是提高教师对于师生交往问题的认识。教师的信念、情感、态度、行为等, 对师生关系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学校应多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素质教育的理论文章, 要求教师认识到自身在这一教育过程中的作用, 注重不断提高教师对师生交往问题的认识, 强调教师应主动调整与学生交往的心态, 并承担起指导学生交往的任务, 在各自的教育实践中自觉体现和渗透人际交往教育。

(三) 拓宽高校师生互动的渠道

为加强师生交流与互动, 教师可以通过家访沟通、电话沟通、参与沟通、作业沟通等多种形式, 全面了解学生。而学生在积极主动与教师交流的同时也能增进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和对教师的理解, 从而达到相互理解、信任和互助合作的目的, 这样, 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最终形成。

1. 多举行师生联谊赛, 设定师生互动周或互动月。

师生双方加强师生互动, 可以多参加活动增强师生情感和相互了解。课外的师生互动往往更有利于体现教师的人格与个性, 展示学生的才能和特长, 丰富师生生活, 融洽师生情感。师生互动周或互动月的设立, 一方面在频度上保证了师生之间的联系, 另一方面在广度上扩充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内容。

2. 多开展讲座, 包括学术讲座和人际关系讲座。

由于大学生课程多, 课业压力大, 难免会产生多变不定的情绪。这就要求学校、教师丰富课程的内容, 改变课程的授课方式, 以轻松的对话交流方式, 释放学生的压力, 稳定学生的生活情绪、厌学情绪等。多开展学术讲座和人际关系类的讲座, 把有主题讲座和无主题讲座相结合, 让学生有精神上的激励和动力。一方面, 教师可以通过这种轻松的方式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学习状态, 另一方面有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3. 设立师生交流信箱, 定期解决疑惑。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信息社会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乃至生活方式, 特别是网络技术, 网络技术迅速涌入高校, 学生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 尤其是在高校当中, 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高校应充分利用这种网络资源, 一方面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教学改革的机会和更多的“知情权”, 另一方面, 通过建立心理咨询交流网站或在线答疑等形式, 学生可以不用面对面咨询, 避免尴尬, 从而沟通师生思想、减少教学改革中的决策失误。通过网络在线答疑, 我们会真正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和困惑, 提高大学教学质量, 甚至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事故发生。

(4) 建立学生与教师联系制度。

建立学生与教师联系制度是以改变传统师生关系仅仅在课堂上见面的局限性为目的的。从制度上保证师生有一定的交往频度, 促进师生的互相沟通和认知, 这也是师生交流的一种新渠道。在这一制度中, 把师生交流互动过程中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上升到师生关系的理论研究当中, 展开讨论, 并及时反馈, 探索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新思路、新举措、新特点、新规律, 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提供支持和保障。

摘要:良好的师生关系对落实教育目标、优化教育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师生互动是师生关系的动态体现, 师生关系的建立、发展和改变是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实现的。文章针对目前高校师生互动在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中存在问题, 提出构建高校良性师生互动的对策: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素质和人格修养;拓宽高校师生互动的渠道。

关键词:高校,师生关系,师生互动

参考文献

[1]克鲁普斯卡娅.克鲁普斯教育文选[M].北京:人教出版社, 1959:637-639.

[2]苏姆林斯基.给教育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1:159.

[3]娄欣生, 周艳球.中英大学师生关系比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5, (7) :89-91.

[4][6]翁礼成, 高岳仑.高校和谐师生关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来自广东8所高校2850份调查问卷的分析[J].教育导刊, 2008, (3) .

[5]李剑.高校师生关系现状调查研究[J].教育与就业, 2009, (1) :45-46.

[7][美]布鲁克菲尔德著.周心红等译.大学教师的技巧[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

[8]严育洪.“事”说师生关系[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3.

证实互动广告价值的良性循环 篇11

传统上,广告决策几乎完全基于宽泛的人口统计细分方法,很难确定准确的投资回报。今天,市场营销人员深知,如果互动式营销决策是基于数据驱动的并且能够定位到合适的受众,那么他们将能够“从有限的广告支出中实现更大的价值”。对于广告主和广告发布商而言,互动广告的近实时可视性量化指标已经带来了可见的回报,为双方带来了商业利益的良性循环。

广告主和广告发布商充分利用适当的解决方案来优化互动广告营收的时机已经成熟。网络时代的消费者将更多的时间花费在网络媒体上。要实现互动广告的最大价值,广告主需要将消费者行为与所观看的广告匹配起来,而为此面对的挑战很多:互动渠道分析经常分散在互相独立的系统中,缺少集成;WEB分析可能只能分析现场活动数据,与其他客户互动渠道没有联系;最后点击(last-click)分析工具则着重强调最终用户的最近行为,而实际上,购买决策是基于一定时间内通过多种媒体渠道建立的一系列印象做出的。

要想衡量(并理解和利用)这些在线营销活动结果,从而进一步确定投资回报需要追踪各种客户互动过程、售前活动以及销售活动,直到对应到每个广告、电子邮件投放或搜索关键词。

证实广告效果的潜在价值何在?

媒体企业最重要的资产就是与广告主的关系,通过展示媒体效果全方位视图可以更好地做到这一点。 整合针对每一种消费者行为详细信息并根据实时的消费者互动过程不断更新这些超细分的行为特征档案,广告活动能够更细致地在合适的时间通过合适的渠道匹配到合适的人。这种结果可以被记录,并证明这种方法的市场价值。

分析师估计,由于将错误的广告提供给错误的消费者,每年美国广告行业浪费的金额约有1000亿美元。基于行为的超细分方法能够让广告主更精确地进行受众定位并测量其效果、验证其有效性,从而避免浪费。同时,广告发布商则可以通过提供有说服力的效果数据实现广告销售的营收最大化。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营销绩效——按照投入组合方式管理市场营销活动,对所有可测量的渠道/媒体(搜索、显示、呼入被动销售、电子邮件、电视等),进行投资回报分析,从而可以优化营销支出;通过高级分析预测广告支出的投资回报,从而可以投资到赢利潜力最大的销售渠道。

2.理解并优化媒体组合——根据渠道预测并测量最优的营销活动组合;使用分析建模技术衡量哪些渠道带来最大的营收并理解为什么会这样;不断优化渠道组合来实现营收最大化并降低成本。

提高受众到客户的转化率

有了详细的分析,营销人员现在可以通过多种绩效杠杆来推动总体回报的提升。一个简单的例子是致力于实现受众(访客)增加10%、潜在消费者到实际客户的转化率提高10%以及平均购买额度提高10%。所有这些目标都是可实现的,其累积起来的总效果将会使总体回报提高30%多。

详细的分析能够为营销人员提供更强大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销售过程中测试更多的营收杠杆,从而提供更相关的广告来吸引更多的访客、创建更个性化的访问内容来提高成交率、并通过更准确的附加销售信息来提高客户采购额。

Web智能与企业系统的集成

目前无论是来自在线、电子邮件还是手机的大多数互动渠道数据都隔离在分离系统中。与此相对比,有些企业已经在其他战略和运营领域部署并应用了基于企业级数据仓库的商业智能,这些企业在采用集成Web智能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企业级数据仓库提供了一种集成的方法来将所有互动渠道数据和对话数据整合起来,这样,无论是通过什么渠道,营销人员每次在与客户互动时都可以进行更为积极、有效且与客户密切相关的会话。

集成Web智能将Web分析功能与企业级数据仓库结合起来,构成一种威力强大的新型市场营销工具。由于能够随时随地访问统一管理的互动营销数据,企业能够更为全面地掌握最终用户的行为特征,从而大大提高通过所有渠道进行的营销活动的效率和效力。

通过将详细的Web行为与其他在线数据(如显示、搜索、电子邮件、Blog)以及来自呼叫中心、收费台以及零售店的离线数据整合起来,企业对于自己的客户、产品、品牌以及市场能够有更为深入的了解。采用先进的数据分析解决方案和领先的商业智能工具能够在不可复制的自有客户数据基础上建立新的竞争优势。

根据最终用户的在线活动,能够对客户的行为和偏好有更好的了解,因此广告主有机会达到前所未有的精度。这样做的结果是受众质量将会更快速地成为新媒体渠道价值的衡量指标。

无论是广告发布商还是广告主,最终的目标都是要积累并开发基于行为的超细分、高度相关的受众。 对广告发布商来说,利用源于多种渠道的累积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包括来自合作站点的数据,能够创建更为细粒度的访问者行为特征档案,从而进一步提升为访问者提供更为相关的广告和内容的能力。更精细的受众定向能力可以提高广告资源的价格和营收。只有综合系统方法才能够实现这一点。

注:Teradata Corporation (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交易代码NYSE:TDC)专注于数据仓库、咨询服务及企业分析方案的提供商,致力于提升企业智能,业务遍布全球六十多个国家。

阅读与写作训练的良性互动研究 篇12

一、通过阅读批注提升写作能力

学生通过对文学的阅读,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体悟到人性的真善美,语言的综合使用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思维变得更为开阔和灵活。把这些体验运用到写作过程中,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作文的水准。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头脑,写作就是语文教学的腿脚,只有有了头脑的指挥,腿脚才能够自由灵活地行走,有了腿脚的支撑,头脑才能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行走得更远。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及时地进行批注,写出自己对所阅读作品的情感体验和自己的认知,以及自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

比如,初中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世界名著的时候,就有很多的内容学生可以进行批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见解,对文中的比较有感触的语言进行记录,抒发一下对这些语言的想法,这些语言对自己有什么样的帮助等等。有的比较优美的句子,初中语文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句子进行标注,说出他们优美在什么地方,然后根据这些句子优美的关键所在进行仿写。对文中的正面人物、反面人物有没有自己的看法,他们有什么样的特点,你的看法是和作者的保持一致,还是和作者的表现意图有所出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塑造的,其性格有变化没有?这些初中语文教师需要从这些方面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批注。经过这样的阅读,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会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二、通过写作的不足确定阅读内容

阅读和写作之间是相互弥补,相互促进的,不但增加阅读量、储备较多的语文知识和经典语句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写作也能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在阅读方面的不足,明确自己需要提高的地方,需要在哪些内容方面增加阅读量,以弥补自己在写作方面的不足。

比如,初中语文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写作题目是《理想的力量》,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议论体裁的写作题目,对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写完同样一个题目都不是问题。但是想要写好这样一个题目,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个题目没有深厚的知识储备,独特的见解和丰富的语言积累,想要把这个作文写出亮点、写成高质量是不可能的。学生在写作这篇作文的时候,需要从这几个方面付出努力。语文教师做完这些指导之后,学生就可以开始写作了。在写作的时候,学生就能发现自己在知识储备方面的不足,查漏补缺,发现自己语言储备不足的,就可以有针对性的阅读一些名言警句和优美的散文;发现自己的结构方面不足的,就可以多阅读一些结构比较严谨的议论文;发现自己整体布局不好的,可以阅读一些布局比较好的小说之类的文章。这样通过写作的过程在知识储备方面的欠缺,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不但能提高写作质量,也能平衡阅读书目的类别,让写作和阅读相互补充。

三、通过读写结合促进双方共赢

阅读和写作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对学生整体语文能力的提升有着同样的影响。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两者之间的结合,让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能够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领悟到人情的真、善、美,也能看到人性贪婪、自私的一面。通过阅读,学生对人生有了更深的认知。初中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的不足,对世界的认知大多处于比较肤浅的层面,通过阅读,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人生经验,弥补学生生活阅历方面的不足。这些认知对学生的写作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经验,能够让学生的写作更有韵味,体现更多的人生的哲理。而写作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学生阅读的过程,通过对自己写作作品的阅读和同学优秀作品的阅读,学生能够发现自己写作过程的闪光点和存在的问题,对自己的写作能力是一个很大的提升。可以说,写作过程也是语文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检测过程,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对这一过程的了解,明确学生学习中的不足,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案。

四、总结

上一篇:股东出资方式下一篇:双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