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低

2024-07-25

双低(共11篇)

双低 篇1

为了对引进油菜新品种进行综合比较, 鉴定其在杭州市生态条件下的适应性、抗逆性和丰产性, 筛选适合我地耕作制度、生态条件的优质油菜新品种, 为今后油菜新品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特进行2007~2008年度双低油菜品比试验。

一、材料与方法

1. 参试品种 (系)

本试验参试品种共11个, 分别是扬优8号、浙杂0605、绵杂05-55、FC236、L03、HN02、HN01、豫油5号、SC7685、浙杂0606, 对照品种为我地主推品种浙双72。

2.试验设计

试验设在江南镇前村, 土质为砂壤土, 肥力水平中等, 地势平坦, 前茬为水稻。试验采用单因素 (品种) 随机区组排列, 小区面积为13.0平方米重复3次, 四周设同品种保护行。9月26日播种, 11月3日移栽, 参试品种实收密度均为10.2万株/公顷, 苗期、抽苔期基施硼肥15千克/公顷, 大田全生育期用折纯氮155千克/公顷, 五氧化二磷40千克/公顷, 氯化钾35千克/公顷, 防虫不防病, 其它栽培措施与大田相同。

二、结果分析

1. 生育期 (见表1)

参试品种全生育期变辐为232~237天, L03、HN02生育期最短, 比对照早浙双72 (235天) 短3天, 豫油5号、SC7685比对照短2天, 浙杂0605生育期最长, 比对照长2天, 其余品种与对照相仿。

2.生育性状 (见表2)

株高:参试品种中扬优8号株高为最高199.0厘米, SC7685次之189.8厘米;其余品种均比对照浙双72 (188.0厘米) 矮, 其中浙杂0606最矮168.6厘米, L03次之173.8厘米。

分枝习性:从最低分枝节位看, 单株有效分枝起点高度, 以扬优8号最高 (82.5厘米) , 比对照 (50.4厘米) 高32.1厘米, 其次为HN02 (53.2厘米) 、绵杂05-55 (52.2厘米) 、L03 (50.8厘米) ;其余品种均比对照低, 其中FC236最低 (34.1厘米) 、浙杂0605次之 (35.6厘米) 。

全株有效荚数:浙杂0606最多 (373.4荚) , 其次SC7685 (354.8荚) , 除豫油5号 (265.6荚) 少于对照 (281.5荚) 外, 其余品种均比对照多。

每荚实粒数:HN02最多 (26.9粒) , 其次为浙杂0605 (25.9粒) 、扬优8号 (25.4粒) , 除浙杂0606 (18.8粒) 少于对照 (20.5粒) 外, 其余品种均比对照多。

千粒重:浙杂0606最重 (4.04克) , 其次为浙杂0605 (3.94克) , 其余品种均比对照 (3.84克) 轻, 最轻为绵杂05-55 (3.08克) 。

3. 抗逆性

抗菌核病:今年菌核病发生偏重, 各品种均感病严重。扬优8号感病最轻, 病情指数为30.0, 好于对照 (43.3) , 其余品种耐菌核病的能力均比对照差, HN01耐菌核病能力最弱, 病指达77.5, 其次为FC236病指76.7。

抗倒性:各参试品种 (系) 抗倒性表现均好, 未发生倒伏。

4. 产量表现 (见表2)

浙杂0606、HN02、扬优8号、SC7685、浙杂0605, 5个品种产量显著高于对照浙双72, 分别比对照增产25.8%、21.8%、19.2%、19.2%、15.6%, 差异达显著水平;绵杂05-55、豫油5号, 2个品种产量显著低于对照浙双72, 分别比对照减产13.3%、10.2%, 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余3个品种与对照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三、结论

通过本次新品种试验, 综合各方面农艺性状, 我们认为, 浙杂0606、HN02、扬优8号、SC7685、浙杂0605, 5个品种, 具有生育期适中、抗逆性强、产量高等特点, 是比较理想的替代品种, 建议进一步扩大试验示范。

双低油菜新品种——苏油4号 篇2

特征特性

苏油4号属半冬性中熟型双低优质油菜新品种。苗期呈半直立,省工节本型,套(直)播栽培出苗较快,易“冬发”,有利于形成冬前壮苗,叶片较宽大而多,叶色偏深绿,生长量大,长势强,繁茂性好。抽薹及始花期略晚,开花集中,结角数多而紧密,籽粒灌浆充实较快。全生育期244天左右。植株较矮,株型较紧凑,适于实行机械化收割与脱粒,株高147.78厘米,一次分枝数平均为8.60个,二次分枝平均为6.55个,全株有效角果数平均为354.68个,每角粒数平均为19.65粒,千粒重3.76克。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测试中心检测,种子含油率40.48%、芥酸含量0.43%、硫苷总量21.21微摩尔/克·饼粉,双低品质符合国家标准。

该品种耐寒性中等,耐湿性较好,综合抗性优,适宜在江苏省及相邻地区种植。

栽培要点

双低 篇3

1 选择适宜品种

可因地制宜的选用以下高产优质品种,如德油6号、绵油15、蜀杂10号、蓉油12、德油8号等。绿色“双低”油菜有早、中、晚熟品种之分,从秋发高产角度出发,以选用中、晚熟品种为好,如德油6号、蓉油12等;因茬口、套种、直播栽培、避灾等需要,可选用中、早熟品种,如德油早一号。

2 合理规划布局,集中连片种植

选择无污染油菜主产区,作为绿色“双低”油菜生产基地,根据品种和熟期划片种植,防止因插花种植熟期不一致而造成的损失。合理轮作倒茬,减轻病害发生。

3 因地制宜,适期播种

播栽期是影响“双低”油菜产量最主要的因素之一,适宜的播栽期一定要根据当地的温光条件、品种特性、栽培方法和生产条件等综合考虑,统筹安排,达到适播、适栽、秋发、冬壮、春稳的目的。一般来讲,中迟熟品种可适当早播;春性较强的早熟品种,年前早播易抽薹受冻,做应迟播。肥地宜早播,薄地可稍推迟。一般播期在9月中旬后期至9月底为宜,直播一般在10月底。此外,确定具体播期还要考虑当时的天气状况、土壤墒情等。

4 培育壮苗

4.1 选好地块,留足苗床

油菜苗床应选择没有种过十字花科作物、土壤肥沃、质地带砂性、地势较高、排灌方便的地块。苗床与大田比例一般为1∶4~5,即1hm2苗床地苗可栽4~5hm2大田。

4.2 精细整地,施足底肥

油菜苗床整地的要求:翻地不必过深,土壤必须细碎,厢面必须平整。开厢作畦,一般厢面宽1.5m左右,厢沟深15cm,四周应开好低于厢沟的围沟。开好厢后,施6.0~7.5t/hm2猪粪或30.0~37.5kg/hm2土杂肥、30%油菜专用肥750kg/hm2,均匀地撒在厢面上,并用铁齿耙等将其与土拌匀。

4.3 控制播量,匀播浅盖

油菜种子细小,播种量在7.5kg/hm2以内,播种力求均匀,播后应及时撒1层薄细土、渣肥,使种土密切接触,促进早出苗、出齐苗。

4.4 加强苗床管理

油菜苗床管理应抓好以下3点:一是早间苗早定苗。间苗时要求做到“五去五留”,即去弱苗留壮苗,去小苗留大苗,去杂苗留纯苗,去病苗留健苗,去密苗留匀苗。一般苗床间苗2~3次,第1次在齐苗时进行,间除丛苗,不使幼苗密集丛生;第2次在出现第1片真叶时进行,要求不搭叶,苗不靠苗。苗距约3~5cm;第3次在出现3片真叶时进行定苗,留稀留匀,苗间距以6.66~8.33cm为宜。二是适时浇水抗旱。油菜播种后常遇干旱,种子发芽出苗困难,要及时浇水抗旱。抗旱的方法一般是挑水泼浇,注意不要造成烂根死苗。三是早施肥早治虫,追肥次数用量应根据幼苗生长情况而定,一般2~3叶时追施腐熟人粪尿7.5~15.0t/hm2或尿素75kg/hm2对水泼施。油菜生长到5片真叶时,喷施1次硼肥,控制氮肥和田间湿度。油菜苗期虫害主要有蚜虫、菜青虫、黄条跳甲、菜蛾幼虫等,治虫要治早、治小,力争把害虫消灭在发生初期和部分地块。

通过科学管理育成苗龄30~35d、叶龄6~7片、苗高20~23cm、根茎粗0.6~0.7cm、叶柄短、无高脚苗、整齐一致、清秀无病虫的适龄壮苗。

5 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5.1 适时移栽

油菜移栽期一般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栽培制度、土壤条件、油菜品种特性而确定。一般在10月中下旬开始移栽,11月上旬栽完。移栽苗龄一般为35~45d。

5.2 保证移栽质量

移栽油菜要做到“三要三边”和“四栽四不栽”。“三要”,即行要栽直,根要栽稳,棵要栽正。“三边”,即边起苗、边移栽、边浇定根肥(稀粪水和少量化肥)和定根水。“四栽四不栽”,即大小苗分栽不混栽;栽新鲜苗不栽隔夜苗;栽直根苗不栽钩根苗;栽紧根苗不栽吊根苗。高脚苗要深栽,以利早成活。还要运用多(烯)效唑,这样有利于形成壮苗。绿色“双低”油菜生长势强,移栽不及时容易形成高脚苗,直接影响油菜的早发。多(烯)效唑能有效抑制高脚苗生成,修饰株型,提高抗逆性,从而有助于产量的提高。在3叶时喷施150 mg/kg多效唑或30mg/kg烯效唑,喷洒要均匀,水量要充足。

5.3 合理密植

本着晚熟品种宜稀、早熟品种宜密,肥地宜稀、瘦地宜密,早播早栽宜稀、反之宜密的原则合理密植,适宜移栽密度为9~12万株/hm2。

6 平衡施肥

针对油菜生长发育对肥料的需求特点和目前油菜生产上普遍存在的重氮、轻磷、不施钾硼肥的施肥现状,采取控氮(施纯氮180~195kg/hm2)、增磷(施P2O590kg/hm2)、补钾(施氧化钾120~150kg/hm2)、配微(硼砂15kg/hm2)的平衡配方措施,做到有机无机结合,N、P、K、B配合。移栽前施有机肥15.0~22.5t/hm2、30%油菜专用肥750kg/hm2(或碳铵450kg/hm2、过磷酸钙600kg/hm2、氯化钾120kg/hm2)、硼砂15kg/hm2。在移栽成活返青后泼浇1次淡尿水提苗,11月下旬追施尿素75kg/hm2,促进营养体生长,12月底至翌年1月初结合冬灌追施尿素120kg/hm2作腊肥。油菜蕾苔期用磷酸二氢钾、硼砂各1.5kg/hm2、尿素3kg/hm2对水750kg/hm2进行叶面喷施。

7 加强大田管理,及时培土壅行

苗期田间管理的主攻目标是早生根长叶,促进冬前生长。大田移栽后及时浇施定根水,促其早活棵,提高成苗率。栽后15d结合追肥进行1次浅中耕,疏松土层,清除杂草。12 月中下旬土壤封冻之前再进行1次深中耕,改善土壤水肥气热状况,促进根系下扎。翌年1月初结合冬灌追施腊肥。

油菜蕾苔期要重点做好培土壅行以防止后期倒伏;初花期选用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防治菌核病;重病田于盛花期再喷1次;终花期及时打拾“三叶”减少病源;结角期蚜虫发生较重时可选用低互高效杀虫剂吡虫啉进行防治,安全间隔期在20d以上。

8及时收获,防止混杂霉变

油菜终花后30d左右,当全株2/3角果呈现黄绿色、主花序基部角果转现枇杷黄色、种皮变成黑褐色时,可抢晴收获。收获后在院场垛4~5d,堆顶加盖防雨层,抢晴摊晒、脱粒、晒干风净后入仓,脱粒、晾晒过程中注意防止混杂霉变。

摘要:介绍了绿色“双低”油菜优质高产栽培的主要技术环节, 包括品种选择、合理布局、适时播种、培育壮苗、移栽密植、平衡施肥、田间管理、及时收获等内容, 为提高油菜产量, 增加菜农经济效益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绿色“双低”油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刘秀清.优质高产双低油菜新品种[J].农村百事通, 2001 (15) :22-23.

[2]潘海云.双低油菜秦优10号生育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24) :208.

[3]王燕, 王国槐.薹油两用油菜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6 (26) :11287-11288.

双低 篇4

应用报告

——此项目2006年获平顶山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一、前言

油菜是我国最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历年的种植面积都占全国油料作物总种植面积的30%以上,产量则占主要食用植物油总产量的35%以上。

菜子油在工业、医药生产上也有广泛的用途,它是制造各种涂料、油漆、肥皂、化妆品、机械润滑油、合成橡胶、人造纤维、鞣皮剂以及甘油、药膏等工业产品的原料。

油菜为我国主要蜜源作物中播种面积最大的作物,油菜产区大力发展养蜂事业,能为国家增产蜂蜜,同时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油菜分为普通油菜和优质油菜,普通油菜品种油的芥酸含量为45%左右,每克菜饼的硫苷含量为120微摩尔/克左右。芥酸是一种长链、高碳脂肪酸,食用后人体不易消化吸收。优质油菜是指菜籽的品质性质经过改良,进而使菜油和菜饼的品质都较常规油菜优良的油菜。目前的优质油菜可分为“单低”油菜品种和 “双低油菜”品种。单低油菜一般指菜油的芥酸含量低,或菜饼的硫苷含量低,又称低芥酸或低硫苷品种。双低油菜是指菜油的芥酸含量和菜饼的硫苷含量都低。目前双低油菜的国际标准为菜油中芥酸含量低于2%,菜饼中硫苷含量低于30微摩尔/克,国家标准为菜油中芥酸含量低于5%,菜饼中硫苷含量低于45微摩尔/克。双低油菜是目前农业生产上主要推广的优良品种,产量高,营养丰富。

榨油后的菜籽饼粕是一种很好的动物饲料,蛋白质含量高达35%左右。由于传统的菜饼中硫苷含量高达120微摩尔/克以上,不能直接喂养动物,过去一直作为肥料,很可惜。双低菜籽饼的硫苷含量则低于30—45微摩尔/克,所以双低菜籽饼可直接作蛋白饲料喂养动物。从而提高了菜籽饼粕的利用价值。

我国是世界上主产油菜的国家之一,我省油菜生产发展更快,目前已成为我国油菜集中产区。引进和推广双低油菜品种一是要提高食用油菜的营养价值,二是提高菜籽饼粕的饲用价值。从而达到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之目的。

二、项目提出的背景

菜油是我国人民喜爱的一种植物油,占食用植物油的32.23%以上。但在普通的菜籽中芥酸含量高达45%左右,芥酸是一种长链、高碳脂肪酸,食用后人体不易消化吸收。而对人体有益的亚油酸和油酸在传统的菜油中分别只有12%和18%左右(亚油酸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它有降低人体内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作用,能软化血管和阻止血栓形成,对人体脂的代谢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在菜油中芥酸的含量与油酸、亚油酸的含量成反比,降低芥酸可提高油酸、亚油酸的含量,从而提高菜油的营养价值。

目前通过科学家的努力,我国已培育出多个双低油菜新品种,正大面积应用于农业生产。我们开展该项目研究,也正是为了在我区域大面积推广应用双低油菜新品种,提高菜油的产量、营养和经济价值。

三、项目研究的目的意义

通过该项目的研究与应用,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油菜新品种,研究推广其高产优质等科学管理技术,提高产量和品质,以此来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优化种植业产业结构,提高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最终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四、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双低油菜新品种引进试验与示范

资料说明,普通油菜籽含有较高的芥酸和硫苷。其榨出的油中芥酸含量高,食用后对人体的心血管有不良影响,菜籽饼中硫苷含量高,饲养畜禽有毒害作用。因此普通油菜的油影响人们的食用价值,榨油后的饼对养殖业的发展形成一定影响。

通过该项目的研究与应用,选择适宜我地种植的双低油菜新品种,(芥酸、硫苷含量符合国家标准),在大力提高油菜产量的同时,提高菜油食用质量和菜籽饼的利用价值,提高人们健康水平,加快养殖业的发展速度。

(二)双低油菜不同种植密度技术研究

我区油菜生产常年种植密度大,苗期植株密集,个体瘦弱,越冬达不到壮苗标准,常受冻害,尤其前茬晚的田块,播种量更大,苗拥挤更为严重,苗更加瘦弱,抽薹期分枝少,结角果少,茎秆细弱,密度大常出现倒伏,造成严重减产,质量差,效益低,影响了种植油菜的积极性。在双低油菜引种试验过程中,为克服种植密度不合理的状况,安排双低油菜的种植密度研究。

通过该项目的研究应用,在推广过程中选用最佳种植密度范围,促进双低油菜产量的提高,达到增产增效之目的,提高广大农民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努力发展油菜生产的积极性。

(三)双低油菜最佳播期技术研究

由于前作茬口的不同,其播期相差时间大,早播的常造成早薹现象,甚至在越冬期抽薹早花,降低抗寒能力,冻害严重,过晚播种的越冬时叶片过少,苗小苗弱,严冬到来,冻害严重,大量死苗,严重影响油菜生产,在双低油菜新品种的引进过程中,安排最佳播期试验研究。

通过该项研究,解决过去油菜生产上播期过早过晚问题,使之在冬前形成壮苗,安全越冬,并防止早薹早花,为丰收高产打下基础。

(四)双低油菜硼肥施用技术研究

硼是油菜生产必不可少的主要元素。土壤缺硼,常形成油菜缺硼症,造成花而不实,严重影响油菜产量的提高。我区油菜生产已表现出严重缺硼现象,为使经济有效的施用硼肥,安排了硼肥的不同施用方法、不同施用时期的研究。

通过硼肥施用方法、施用时期的研究确定硼肥的最佳施用方法和最佳施用时期,合理施用硼肥,增加油菜产量,提高双低油菜籽品质。

(五)双低油菜配方施肥技术研究

油菜生产,群众素有仅施氮肥、不施磷、钾、硼肥的习惯,限制了油菜产量提高,降低了油菜籽品质。通过对油菜生产配方施肥研究,全面实施稳氮、增磷钾、补硼,大力提高油菜产量,确保油菜籽质量。

(六)双低油菜化控技术研究

对油菜生产实施化控技术,可降低植株高度,增加分枝和角果,增加产量,是油菜生产中的一项新技术。为了广泛应用此项技术,我们特安排了双低油菜化控试验。

通过该项技术研究,在双低油菜推广过程中,合理使用化控技术,以此提高双低油菜生产的技术含量,促进双低油菜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七)双低油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油菜从苗期到成熟遭受多种病虫危害,造成减产,影响品质,在双低油菜的引种过程中,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依据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坚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因时因地制宜,合理选用高效低毒化学农药、生物药剂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措施,安全、经济、有效地控制病虫危害,以达到提高产量和品质、保护环境和人民身体健康的目的。

五、项目研究的创新点

(一)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了高产、抗病、优质双低油菜新品种。我区油菜生产,一直种植普通油菜品种,因其芥酸、硫苷含量高影响食用质量和养殖业的发展。通过引进优质双低油菜品种,经过试验、示范、推广,改变了我区一直无有种植优质双低油菜的历史,并使其面积迅速扩大,大力推动了我区双低油菜的生产。

(二)合理种植密度。改变了过去大播量、大密度、宁稠勿稀的传统种植方法,根据肥水条件,选定合理种植密度,促进双低油菜生产,提高产量,增加效益。

(三)合理施用硼肥。改变了过去油菜生产从不施硼肥的做法,提高了油菜生产方面的科学水平,增加了油菜生产的科技含量,保证了双低油菜产品品质。

(四)科学配方施肥。N、P、K合理配比,科学施用。采用N素化肥底施50%,苗期追施30%,薹期追施20%,P、K肥全部底施。改变了过去油菜生产上单纯施N肥和不施肥状况。采用底肥、苗肥、薹肥分期施用的方法,提高了油菜生产水平和产品品质,促进了我区油菜生产。

(五)应用化控技术。改变了过去 油菜生产上不采用化控技术的传统管理方法。使油菜株高降低,分枝、角果、角粒增多,提高了抗倒伏能力,提高了产量和品质。

六、该项目已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项目实施六年来,我区油菜生产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产量在逐年增加,确保了双低油菜品质,效益在连年提高,超额完成了课题预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经济效益:六年来,我们遵循边引入双低油菜品种试验,边研究增产技术,边示范,边总结,边推广的原则,累计推广双低油菜品种面积16103亩,每亩油菜产量由原来的106公斤,提高到163.1公斤(最高亩产达到247.5公斤),亩平均增产57.1公斤,项目实施六年来,总增产油菜籽91.435万公斤,每公斤市场价2.6元,总增经济效益247.73万元。减少外调费用10万余元,计增经济效益257.73万元。

(二)社会效益:

1、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六年增产油菜籽91.435万公斤,减少了外调运输费用,丰富了我市双低油菜籽油供应。

2、双低油菜因其油的芥 酸含量在国家规定标准以下,油的品质优,人们食用提高了健康水平,其榨油后的饼中硫苷含量低,可作养殖业精料,降低了养殖业成本,促进了养殖业的发展。

3、该项目实施以来,进行双低油菜生产技术培训达10多场次,培训技术骨干1000多人次,技术咨询2000多人次,印发双低油菜品种介绍、施肥管理技术资料5000余份,普及了双低油菜生产管理技术,提高了广大农民科学种田技术水平。

4、通过该项目的示范推广应用,改变了我区油菜生产面积小、产量低的状况,提高了农民大力发展油菜生产的积极性。提高了菜籽、菜油、油饼在同类产品中的竞争能力,增加了农民收入,推动了我区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了种植业结构中粮经比例的进一步提高,达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之目的。

(三)生态效益:由于推广应用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减少了产品污染和有害物质的残留,提高了菜籽品质,让广大食品加工及食用者放心使用食用。由于油菜生产留给土壤的磷比其它作物多,油菜残体含有芸薹素,能刺激下茬作物的生长,增加了土壤肥力,提高了下茬作物产量,同时有效地保护了环境,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七、双低油菜品种引进、栽培技术试验研究及示范推广应用

油菜是我区的主要经济和油料作物,长期以来,存在产量低、品质差、效益不高的问题,为改变这种油菜生产滞后局面,1999年我们通过对全区油菜生产现状的调查、分析,找出了产量低、品质差的原因,制定了优质双低油菜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方案,并进行了不同种植密度、不同播期、配方施肥、化控及硼肥施用方法等技术研究,并以研究成果为依据,进行了高产栽培技术组装和实施,收到了显著的增产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

(一)、优质双低油菜品种引进及试验对比研究

我区属华北冬油菜区范围,目前,全国在双低油菜育种中,育出了各具不同生育特点的双低油菜品种,为切实搞好优质双低油菜品种的选用工作,1999年我们从华北地区、华南地区育成的双低油菜新品种中引进了芥酸含量硫苷含量低于国家标准、产量高、生产潜力大的品种,进行对比试验和生产示范。鉴定各双低油菜品种在我市种植的丰产性、适应性及抗逆抗病性等表现,找出了适宜我市栽培的双低油菜当家品种,为全市种植业结构调查及合理应用双低油菜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1、试验设计及方法

(1)、试验设计:本试验共布局三个点,每点设置八个处理,重复三次。参试品种8个,品种名称及编号分别为:①中双4号、②中油杂1号、③华杂4号、④豫油5号、⑤豫油6号、⑥华油1087、⑦华油2790、⑧中油821(常规油菜)为对照品种CK。每个品种种植一个小区。

(2)、试验方法:每试验点各处理随机排列,重复三次,共24个小区,每小区长11.91(或9.26)米,宽2.8(或3.6)米,收获计产面积33.35平方米(0.05亩)。小区间设小埂,试验地四周均设保护行。

本试验自1999年9月开始,到2000年6月结束。2000年10月扩大示范应用。

2、试验概况

本试验地点安排在焦庄,汴城、沙王三个行政村,土质为沙壤土,地势平坦,排灌便利,地力基础较高,前茬玉米收获后旋耕耙整地做区,每亩底施有机肥3000kg、纯N 7 kg、P2O5 8kg、K2O 10kg,硼肥1kg。10月2日统一播种,行距40cm,2—3片真叶间苗,4—5片真叶定苗,株距10—11cm,亩留苗1.6万株左 7 右,定苗后亩追施苗肥纯N4kg,薹期亩补施薹肥纯N3kg,初花期喷0.2%硼砂液一次。全生育期中耕除草2次,防蚜虫、菌核病(花期)各2—3次,5月20日左右适时收获,考种,计产。

3、试验结果及分析

(1)、产量表现:经过各点试验,由产量汇总表可以看出:参试的8个油菜品种,平均单产在160.5-200.7kg之间,同等条件产量相差15.3—40.2kg。其中华油2790产量最高,理论测产和实际单产均居第一位,分别为理论产量209.5kg/亩,实际产量平均200.7kg/亩,与对照中油821相比,单产分别增加53.7kg和40.2kg,增产幅度分别为34.5%和25%,达极显著水平。产量排列第二位的是豫油5号,理论产量203.5kg/亩,实际产量198.7kg/亩,仅次于华油2790,实产仅差2kg。与ck相比单产分别增加47.7kg和38.2kg,增产幅度分别为30.6%和23.8%,达极显著水平。产量位列第三的是华油1087,理论产量196.3kg/亩,实际产量193.1kg/亩,比ck分别增产40.5kg/亩和32.6kg/亩,增产幅度分别为26%和20.3%,达极显著水平。产量位列第四的是中双4号,理论产量187.7kg/亩,实际产量187.6kg/亩,比ck分别增产31.9kg/亩和27.1kg/亩,增产幅度分别为20.5%和16.9%。中油杂1号产量排列第五位,理论产量183.8kg/亩,实际产量184.4kg/亩,比ck分别增产28kg/亩和23.9kg/亩,增幅分别为18%和14.9%。华杂4号排列第六位,理论产量180.2kg/亩,实际产量182.4kg/亩,比ck分别增产24.4kg/亩和21.9kg/亩,增幅分别为15.7%和13.6%。豫油6号排列第七位,理论产量175.5kg/亩,实际产量175.8kg/亩,比ck分别增产19.7kg/亩和15.3kg/亩,增幅分别为12.6%和9.5%。对照品种中油821产量最低,理论产量155.8kg/亩,实际产量160.5kg/亩,位列末位。(详见附表一)

(2)、主要农艺性状(特征、特性)表现。根据田间调查记载和收获考种结果:①中双4号,株型紧凑,幼苗半直立,生长快,株高158cm,生育期230天,属甘蓝型半冬性中熟品种,叶色嫩绿,根茎粗,主茎壮实,分枝部位低(43.5cm),着生角度小,一次分枝平均6.4个。花瓣重叠,花期集中,单株有效角果平均305.9个,每角果有籽15.8粒,千粒重3.04g,品质优,抗逆性较强,耐寒抗倒,高抗菌核病、中抗病毒病、霜霉病。②中油杂1号,株型半紧凑,8 幼苗半匍匐,长势好,株高160cm,生育期232天,属甘蓝型半冬性中迟熟品种,叶色绿,根茎粗,分枝部位低(42cm),一次分枝5.9个,抽薹整齐,花期集中,熟相好,单株有效角果294.1个,每角果籽粒15.6粒,千粒重3.13g,品质优,抗逆性强,耐寒抗倒,中抗菌核、病毒、霜霉病。③华杂4号:株型半紧凑,幼苗半匍匐,长势好,株高155.2cm,生育期230天,属甘蓝型半冬性中熟品种,叶色绿,分枝部位43.3cm,一次分枝6个,花期集中,单株有效角果282.9个,每角果籽粒15.4粒,粒大,千粒重3.24g,品质优,耐寒抗倒性中等,中抗菌核、病毒、霜霉病。④豫油5号:株型紧凑,幼苗半直立,发苗快,长势强,株高154.6cm,生育期231天,属甘蓝型半冬性中迟熟品种,叶色深绿,茎杆粗壮,分枝部位较低(47.3cm),一次分枝多(6.6个),花期适中,熟相好,单株有效角果313.4个,每角果籽粒16.4粒,千粒重3.1g,品质优,耐寒抗倒性强,高抗菌核、病毒、霜霉病。⑤豫油6号:株型半紧凑,幼苗半匍匐,发苗快,长势强,株高158.3cm,生育期234天,属甘蓝型半冬性中迟熟品种,叶色深绿,茎杆粗壮,分枝部位49.4cm,一次分枝6.1个,花期适中,单株有效角果260.5个,每角果有籽15.8粒,粒大,千粒重3.33g,品质优,抗寒抗倒性强,中抗菌核、病毒、霜霉病。⑥华油1087:株型半紧凑,幼苗半直立,发苗早,苗期长势旺,株高150cm,生育期228天,属甘蓝型半冬性中早熟品种,叶色绿,茎杆粗,分枝部位44.2cm,一次分枝5.8个,花期适中,单株有效角果295.6个,每角果有籽16.8粒,千粒重3.09g,品质优,抗寒抗倒,中抗菌核和病毒病、高抗霜霉病。⑦华油2790:株型紧凑,幼苗直立,(后植株半直立),生长发育快,长势强,株高151cm,生育期229天,属甘蓝型半冬性中早熟品种,叶色深绿,茎杆粗壮,分枝部位低(41.8cm),一次分枝6.4个,花瓣侧叠状,花期适中,单株有效角果302个,每角果有籽16.2粒,千粒重3.35g,粒大质优,耐寒抗倒力强,高抗病毒病、菌核病和霜霉病。⑧中油821:株型紧凑,幼苗半匍匐,株高156cm,生育期231天,属甘蓝型半冬性中迟熟品种,叶色较深绿,茎硬抗倒,分枝部位45.5cm,一次分枝6.5个,花期集中,单株有效角果281.2个,每角果有籽14粒,千粒重3.09g,品质差,抗寒性较弱,抗倒力强,较抗菌核病、低抗病毒病,中感霜霉病。(详见附表二)

4、结论与表现

针对各品种的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综述如下:

(1)华油2790:丰产性能好,试验产量居8个品种之首,实际产量幅度在每亩176—212kg之间,平均单产高达200.7kg/亩,比对照亩增40.2kg,增产幅度为25%,达到极显著水平。单株生产力高,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幼苗发育快,长势强,叶色深绿,茎杆粗壮,分枝节位低,耐寒抗倒力强,花期适中,结实性好,成熟早,熟相好,品质优,抗病性、抗逆力强,生产潜力大,可做为我市双低油菜主导品种在中高产肥力区推广应用。

(2)豫油5号:丰产性能好,试验产量仅次于首位(相差2kg/亩),居第二位,产量幅度在176—208kg/亩之间,平均单产为198.7kg/亩,比对照亩增38.2kg,增幅为23.8%,达极显著水平。单株生产力高,综合农艺性状佳,苗期发苗快,长势强,叶色深绿,茎杆粗壮,分枝节位较低,花期适中,熟期适中,熟相好,品质优,抗寒、抗倒、抗病、抗逆性均强,生产潜力大,可做为中高肥力区主导品种推广应用。

(3)华油1087:试验产量位列第三,实际产量幅度在166—208kg/亩之间,平均单产为193.1kg,比对照亩增32.6kg,增幅20.3%,达到极显著水平。因其发苗早,苗期长势旺盛,叶绿茎粗,耐寒、抗倒,品质优,熟期早,丰产性好,抗病性较强,综合性状较好,增产潜力大,可作为中晚茬区的主导品种推广应用。但应注意防治菌核病。

(4)中双4号、中油杂1号、华杂4号三个品种,产量不相上下,分别排在第四、第五、第六位,产量幅度在158—200kg/亩之间,平均单产分别为187.6kg、184.4kg、182.4kg,分别比对照亩增27.1kg、23.9kg、21.9kg,增幅分别为16.9%、14.9%13.6%,均极显著。生长较快,花期集中,茎粗抗倒,耐寒性、抗病性较强,丰产性较好,品质优,可作为辅助品种搭配应用。但应注意防寒、防病。

(5)豫油6号:产量位列第七,单产幅度为154—190kg,平均单产175.8kg,比对照亩增15.3kg,增幅9.5%,达显著水平,但因较晚熟,对茬口安排不利,加之抗性不够强,生产潜力不大,不适于高产栽培的需要,建议停止推广应用。

(6)中油821:在生产上已应用多年,做为对照品种,其表现产量最低,且品质较差,不符合双低油菜标准,应予以淘汰更换。

(二)、双低油菜品种种植密度试验研究

我区油菜生产存在着种植密度大,苗期拥挤,冬前形不成壮苗,常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来年分枝少,株角果少,影响了产量的提高。双低油菜品种引入后,为使双低油菜推广种植有一个较为合理的种植密度,大力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促进双低油菜的快速推广,2000年安排了双低油菜品种种植密度试验研究。

试验选择在油菜种植面积大的曹镇乡焦庄村,试验地土地肥力一般,地力均匀,排灌方便,前茬玉米,玉米亩产300公斤左右,试验地亩施底肥N、P、K含量各15%的复合肥40公斤,尿素10公斤,硼肥0.5公斤,耕深20cm,细耙打畦,畦宽3.2m,长10.4m,小区面积33.3m2。重复三次。品种选用双低油菜品种豫油五号,密度设每亩10000棵、12000棵、14000棵、16000棵、18000棵、20000棵六个处理。

试验采用直播法,9月25日条播,行距40cm,播深2—3cm,八行区,试验地9月30日出苗,第二片真叶时第一次间苗,3—4叶时二次间苗,5叶时按照不同试验密度定苗。(每亩10000株、株距16.67cm,12000株、株距13.89cm,14000棵、株距11.90cm,16000株、株距10.42cm,18000株、株距9.26cm,20000株、株距8.33cm。)其它管理与大田相同,5月23日收获,(见双低油菜种植密度产量与性状表现表三),试验在不同密度下,亩产在149.5公斤—194.5公 11 斤。其中每亩以16000株产量最高,折亩产194.5公斤,居试验第一位;每亩14000棵,亩产186.3公斤,居试验第二位;每亩18000棵,亩产172.7公斤,居试验第三位;每亩12000棵,亩产166.4公斤,居试验第四位;每亩10000棵,亩产158.6公斤,居试验第五位;每亩20000棵,亩产149.5公斤,居试验末位。试验结果证明:在双低油菜的推广中,根据肥力水平,早中茬油菜地每亩留苗密度以14000—18000株为宜。

(三)、双低油菜不同播期试验

油菜生产由于前作收获时间不同,油菜的播种期也早晚不一,对冬前形成壮苗有不同影响。播期早的生育过程中,形成早薹早花,易遭受冻害。播种晚,冬前形不成壮苗,苗小越冬期受冻害致死,影响油菜生产。目前在我区一年二熟的种植制度下,根据前作收获时间不同情况,于2000年安排了油菜生产不同播期试验。

试验设在北渡镇油坊头村。沙壤土,地力肥沃,试验地前茬大豆,亩产180公斤左右。试验地亩施底肥粗肥3方,N、P、K含量各15%的复合肥40公斤。耕深20cm,耙平作畦。试验不设重复,小区面积33.3m2。八行区,品种选用双低油菜品种豫油五号。播期设定9月20日、9月25日、9月30日、10月5日、10月10日、10月15日、10月20日七个处理。每小区定苗800株(折每亩16000株),其它管理与示范田相同。5月22日成熟,分区收割脱粒晒干、计产。

在该试验中,9月30日播种产量最高,亩产181.2公斤。居试验一位;9月25日播种的亩产178.4公斤,居试验二位;10月5日播种的亩产177.1公斤,居试验三位;9月20日播种的亩产172.1公斤,居试验四位;10月10日播种的亩产167.7公斤,居试验五位;10月15日播种的亩产161.3公斤,居试验六位;10月20日播种的亩产152.6公斤,居试验末位(见豫油五号油菜不同播期产量性状结果表四)

从产量性状调查看,不同播期株高没有大的差异,株分枝情况也差异不大,产量高的与产量低的每角粒数相差0.4粒。其它相近播期的差异不太明显。就株角数而言,播期适宜、产量高的株角数多,产量低的株角数相对减少。

根据本试验,我区双低油菜生产,播种期以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为好。此时段播种,越冬前易形成一定的营养体,有利于壮苗越冬。过早播种易形成早 12 薹早花,抗寒抗冻性差,易遭受冻害,播种晚的冬前苗小,不利于安全越冬。因此在双低油菜推广中,在不影响前茬产量的情况下,早收获,快腾茬速犁地,力争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使冬前形成壮苗,壮苗越冬,为油菜丰产打下基础。

(四)、硼肥施用方法技术研究

硼肥是油菜生产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之一,在油菜生长所需元素中,其需用量和作用仅次N、P、K位居第四。油菜生产中缺乏硼元素,表现出各种缺硼症状表现,最终表现出花而不实的生理病害,产量降低,品质变差。我区油菜生产,广大农民由于缺乏对硼肥的认识,在油菜生产上,没有施用硼肥的习惯,造成土壤硼肥缺乏,成为影响油菜生产的重要原因之一。有关资料显示,双低油菜品种,对硼肥表现更为敏感,其需求量更大。为搞好双低油菜品种的引进推广,在双低油菜生产中合理施用硼肥,我们于2000年安排了硼肥不同施用方法的技术研究,旨在为硼肥的合理施用提供一手资料和依据。

该试验设在北渡镇梁李村,土质为沙壤土,前茬玉米,亩产300公斤。试验地亩施底肥尿素30公斤,过磷酸钙80公斤,氯化钾30公斤,均匀撒施,耕深20cm,细耙,规划试验小区,小区间作埂40cm,以防喷肥相互影响。

试验不设重复,小区长11.9m,宽5.6m。面积66.7m2,硼肥施用方法为:①亩用硼砂750g作底肥施入。②亩施硼砂750g作底肥十薹期喷0.2%硼砂溶液50公斤。③苗期喷施0.2%硼砂溶液50公斤十薹期喷0.2%硼砂溶液80公斤。④不施硼肥为ck。底施硼肥在小区划定后掺细土均匀撒施地面,用锄翻入土壤10cm,耧平。

试验选用双低油菜品种华油2790,于9月28日直播,亩播量0.5公斤,行距40cm,每小区14行,播深3cm左右,试验地于10月3日出苗,于10月12日间苗,10月20日定苗,每亩密度14000株。

苗期喷施处理,于油菜7片叶时,约11月17日,将水溶性硼砂100g用1公斤温水溶化后加水49公斤,均匀顺垄喷施。

薹期喷施处理,于油菜薹高15—30cm,即3月13日将硼砂100g用温水1公斤溶化后加水79公斤,顺垄均匀喷施植株各部位。

该试验于5月24日相继成熟后分处理收获。单晒、脱粒、晒干、称重。

产量表现:硼肥底施750g十薹期喷施,折亩产179.2公斤,比对照不施硼肥亩产147.1公斤,亩增产32.1公斤,增产21.8%,居试验第一位;苗期、薹期分别喷硼肥溶液亩产175.2公斤,比对照不施硼肥亩增产28.1公斤,增产19.1%,居试验第二位;硼肥全部底施的172.5公斤,比对照不施硼肥亩增产25.4公斤,增产17.3%,居试验三位;不施硼肥的亩产147.1公斤,居试验末位。(见硼肥不同施用方法产量表五)

通过硼肥不同施用方法试验,在油菜生产中,硼肥的不同施用方法均能提高油菜产量,但以采取硼肥底施750g十薹期喷施的效果最好,是提高油菜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五)、油菜化控试验

油菜生产,时有倒伏情况发生,在双低油菜品种高产栽培过程中,安排了化控试验,探索化控在油菜生产中的增产作用。

试验在双低油菜品种华油2790示范田中进行。试验地选在北渡镇汴城村,试验地土壤肥沃,于9月24日播种,亩留苗密度12000株,采取化控和不化控两个处理,不设重复,在同一块地相邻划定小区面积66.7m2。根据有关资料,采用化控试验,每亩用15%多效唑40g,兑水30—40kg,于定苗后喷施,试验地于5月26日成熟。

经过调查,化控的植株高度降低9.4cm,距地10cm茎粗增加0.2cm,分枝部降低8.5cm。有效分枝增加4.2个,株角数增加22.8个,角粒平均增加0.4粒,亩产增加18kg,增长11.7%,效果显著。(见双低油菜华油2790化控试验产量与植株性状表现结果表六)

化控试验证明:油菜生产在高水肥条件下,采取化控处理,株高明显降低,茎粗有所增加,分枝部位降低,有效分枝、株角数、角粒数增多,增产明显。是防止油菜生产中倒伏和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

(六)、双低油菜配方施肥技术试验

我区油菜生产,过去群众一直认为生产过程不施肥,或仅施少量N素化肥,对搞好油菜生产必须合理施肥缺乏必要认识。在推广双低油菜品种中,为推广配方施肥技术,提高产量,确保双低油菜品质,我们安排了双低油菜生产配方施肥试验。

试验安排在曹镇乡焦庄村,试验地沙壤土,地力中上等,前茬玉米亩产350公斤左右,腾茬后犁地深20cm,耙平作畦。小区面积66.7m2,不设重复,试验设:亩单施纯N18公斤(折尿素39公斤)为ck;N、P配合,纯N18公斤,P4.5公斤,(折尿素39公斤,过磷酸钙36公斤);N、K配合,纯N18公斤,K10公斤,(折尿素39公斤,硫酸钾20公斤);N、P、K、B配方施用,纯N 18公斤,P 4.5公斤,K 10公斤(折尿素39公斤,过磷酸钙36公斤,硫酸钾20公斤)、硼砂1公斤。在施用方法上,N素化肥50%底施,30%苗期追施,20%薹期追施,P、K、B肥底施。畦作成后,按不同施肥处理,将底施肥料均匀撒入后翻入土中15cm深。

试验于10月2日播种,品种豫油五号,播深3cm左右。10月22日定苗,亩留苗16000株,定苗后追施N素化肥30%(尿素11.7公斤),薹期于3月17日追施N素化肥20%(尿素7.8公斤)。其它管理按大田生产进行。试验于5月19日相继成熟。分区收获,脱粒、晒干、称重。

从试验结果看,N、P、K、B配方施肥亩产187.4公斤,与纯施N肥亩产(CK)131.3公斤比,亩增产56.1公斤,增产42.7%,居试验一位;N、K配合亩产152公斤,比对照亩增产20.7公斤,增产15.8%,居试验二位;N、P配合,亩产146.2公斤,比对照亩增产14.9公斤,增产11.3%,居试验三位;施用纯N素化肥,亩产131.3公斤,居试验末位。

从产量性状看,各种施肥方法,一次有效分枝相差不大。千粒重:施肥配方不同,千粒重有一定变化,采用全养分配方施用的千粒重高于其它施肥组合方法,以单施入N肥千粒重最低。从角粒看仍以采用配方施肥的角粒最多,单施N肥的角粒最少。株角数单施N肥的平均240.7个,比施用N、P的243.2个,株减少2.5个,比施用N、K的252.9个减少12.2个,比N、P、K、B配合的283.3个减少42.6个。(见配方施肥产量性状结果表七)

试验证明,油菜使用配方施肥技术,其株角、角粒,千粒重、产量都明显高于其它施肥方式,是提高油菜产量的关键技术之一。

(七)、双低油菜品种的引进试验及示范推广应用情况

在双低油菜品种引进试验过程中,我们坚持边引进、边试验、边示范、边总结、边推广的原则,同时做好相应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实施了对双低油菜种植 15 适宜密度、最佳播期、配方施肥、硼肥不同施用方法、油菜化控试验等多项研究。根据各种试验结果,我们认真加以总结,在较大面积上进行示范推广应用,使双低油菜品种在全区普及面积达97.6%,使全区油菜产量不断提高,有力地推进了我区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促进了我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增加了农民收入。

1999年开始引进双低油菜新品种七个,通过品种对比试验,对表现优异的双低油菜品种于2000年示范了五个村面积达248亩,收获前经测产,亩产152.7—201.3公斤,平均亩产178.7公斤。与此同时,我们还安排了不同播期、不同密度、硼肥不同施用方法、配方施肥等试验。通过认真抓好试验各个环节的技术指导,各项试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从播期试验看,在前茬作物正常收获情况下,以9月25—10月5日产量较高(从大田生产实践看,因前作成熟不一,晚的不能正常腾茬犁地。因此,应在前作收获后抓紧时间整地,争取在9月30日前后播种,最晚也应在10月10日前播种结束)。从密度试验看,在高水肥地块,每亩以14000—18000株较为合理。从硼肥不同施用方法试验,以硼肥底施加薹期喷施产量最高,平均亩产菜籽179.2公斤,比不施硼肥亩产147.1公斤,亩增产32.1公斤,增产21.1%。从化控试验看,有降低植株高度,增加分枝、株角数、角粒数和抗倒伏的作用,增产显著,采取化控措施的亩产171.6公斤,比不采取化控措施的亩产153.6公斤,增产18公斤,增产11.7%。

2001年秋播在抓好双低油菜品种示范推广过程中,推广应用试验取得的最佳技术措施,双低油菜品种推广面积2976亩,据收获前调查,亩产在162.9公斤—201.4公斤,平均亩产171.3公斤,比不是双低油菜品种产量提高36.2公斤,增产26.8%。2002年秋播双低油菜品种推广面积3948亩,采用先进的种植关键技术。据大田调查测产,亩产149.6—205.1公斤。平均亩产177.2公斤。比种植其他不是双低油菜品种中油821亩增产26.9公斤。2003年双低油菜品种推广面积4490亩,据调查平均亩产油菜籽169.1公斤。2004年秋播全区双低油菜品种推广面积达4860亩,占油菜播种面积的97.6%。2005年油菜平均亩产达163公斤,高产地块亩产达200.7公斤。

六年来双低油菜品种试验、示范、推广面积16013亩,止2005年秋播,双低油菜品种在全区全面普及,成为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的主要经济油料作物,16 对增加农民收入,提高食用者身体健康水平,促进养殖业发展,用地养地结合,提高土壤肥力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八、双低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据调查,我区油菜生产,在品种利用上,一直种植芥酸、硫苷含量高的品种。且群众长期种植自留的品种。自1976年引入甘蓝型油菜品种南阳41,至秦油2号、中油821引入后,农民一直采用播啥品种留啥种、再种其种的传统习惯,品种退化严重,芥酸、硫苷含量高,品质差。其油食用后,影响身体健康,其榨油后的饼用作肥料,在养殖业上不能被利用,影响了养殖业发展。在栽培技术上,农民有偏施氮肥和不施肥的种植习惯,播种晚密度大,不施磷、钾、硼肥,使油菜品质差、产量低。为不断优化我区种植业结构,改善油菜品质,提高油菜籽产量,我们从引进双低油菜品种入手,进行双低油菜品种的比较试验,评选出适宜我地种植的高产双低油菜优良品种,并进行不同密度、不同播期、硼肥施用方法、配方施肥、喷施多效唑试验。采用适宜密度、适宜播期、配方施肥、化控、病虫防治等栽培技术,大大提高了我区油菜生产的产量和品质,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效益显著。促进了我区油菜生产和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一)油菜地选择

我区位于城市近郊,土地资源人均少,在一年二熟的种植制度下,必须做好油菜地块的选择,避免油菜作物连作或与其他十字花科作物连作。实行集中连片、区域化种植,在双低油菜种植区内严禁插花种植非双低油菜品种,或与其他油菜品种隔离种植,确保优质双低油菜生产安全。

(二)科学施肥

油菜生产对N、P、K吸收量较其他禾谷类作物量大,在施肥上克服偏施氮肥,按其生产需要,N、P、K配方施用,做到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底肥为主、追肥为辅,重视硼肥施用。根据土地水利条件、肥力水平、产量指标N、P、K、B肥合理配比,使油菜生产营养全面、比例协调,满足生长需要,达到优质高产。

双低油菜生产,以亩产150—200kg产量水平,亩需施纯氮15—20kg,P2O5 10—13kg,K2O 12.5—16kg,B 0.75—1kg。在施肥方法上氮肥底施入量50%,苗肥30%,薹肥20%,P、K肥一次底肥施入,B肥底施与喷施相结合。据其产量要求,底肥亩施粗肥三方左右,尿素22kg,过磷酸钙30kg,氯化钾15kg,硼肥1kg。

(三)整地播种

前茬收获后,抓紧腾茬整地,耕深20cm,除去作物根茬,搞好地下害虫防治,在犁地时亩均匀撒施高效杀虫剂“舵手”1kg,耙平耙细,足墒播种(土壤含水量16—18%),种子发芽率在85%以上,亩播量0.3kg。

播期在平均温度20℃左右,即9月下旬到10月上旬,播深2—3cm。保证深浅一致,播种均匀,等行距:高肥地块40cm,中肥地37—40cm。

播前做好种子晒种,晴天将种子置于凉席等趁垫物上,晒种2—3天,以降低种子含水量,进一步促进后熟,使种子播种后吸水快、发芽齐。

(四)秋冬季管理

1、间苗定苗。油菜出苗后及时抓好间苗定苗工作。于出苗至1片真叶,进行间苗,消除拥堆苗,做到苗不挤苗。2—3片真叶期进行二次间苗,做到叶不搭叶,4—5片叶期定苗,定苗要根据地力确定合理留苗密度,在高水肥范围内亩留苗14000—18000株,高肥地块走下限,(亩14000—16000株),中高水肥地走上限,(亩16000—18000株)。间定苗原则是去病留健,去弱留壮。对有缺苗地段,结合定苗移稠补稀,建立合理的丰产群体。补栽有返苗过程,要选大苗移栽,争取多带土,少伤根,随起苗随移栽,栽苗时做到苗不歪,根放直,浇 18 水,根土密接,封土适当,上不压心,下不露根,以提高成活率。此外,还可结合移栽:于浇水封土前,每穴施用少量尿素作为安家肥,按挖穴点施,施后浇水,水渗完封土,以利栽后早返青,早发棵。

2、适时追肥浇水。4—6叶定苗后轻施一次提苗肥,亩追施尿素2.5公斤,促苗早发快长,土壤墒情不足,结合施肥进行浇水。在越冬前根据产量水平及底肥施用情况把苗期30%的氮肥在定苗后提苗肥施用后的下余部分施入。在土壤封冻前10—15天,日平均温度降至5℃时进行冬灌,使土壤有适宜的水分,提高油菜抗寒防冻能力。

苗期喷施硼肥能促进壮苗,薹蕾分化健壮,在定苗后亩用0.2%硼砂水溶液40公斤,在晴天傍晚或早晨露水干后均匀喷施,喷后遇雨淋洗,要重喷施,以使植株吸收,促进健壮生长。

实施化控,喷施矮壮素。能降低植株高度,增加分枝、抗倒、产量高。实施化控要在定苗后每亩用15%多效唑40g,加水30—40kg,均匀喷施。

3、中耕松土,除杂草。秋冬季节,随着油菜的出苗生长,田间杂草也不停出土生长,与油菜争水争肥,影响油菜生长。及时中耕可松土保墒,防止水分蒸发,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消灭杂草危害,促进油菜生长。化学除草是一项新的农业技术,功效高,效果好,已广泛用于各种作物。油菜田的化学除草工作,要在油菜4—6叶期,杂草二叶一心期,气温在13℃以上,用10.5%盖草能乳油或5%金禾草星乳油50毫升,兑水50—75公斤喷雾,对灭杀单子叶杂草效果显著。对以阔叶杂草为主的田块,在油菜6叶期,每亩用30%好实多悬浮剂50—60g兑水50公斤喷雾;对两类杂草混生的油菜田,可选用17.5%油菜双克乳油80—100毫升兑水50公斤,于杂草2—3叶期喷雾。

4、病虫害防治。秋冬油菜病虫防治工作,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做好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治虫防病工作。

秋冬季油菜的主要虫害是蚜虫,若秋冬干旱,更有利蚜虫迁飞繁殖危害,油菜出苗秋冬生长阶段,于10月下旬至11月份,周围蚜虫大量向油菜田迁飞,繁殖危害。蚜虫是病毒病的携带和传播者。防治蚜虫,首先清除油菜地周围地边杂草,减少迁飞虫源。油菜地蚜虫有蚜株率10%,虫口密度每株1—2头时,要及 19 时进行防治。可用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加水2000倍或20%速灭杀丁加水2000倍,每亩药液40—50公斤均匀喷施,在喷药时要使喷头斜喷力使叶背后同时受药,提高防治效果。

防治蚜虫的同时,可起到兼治菜青虫和小猿叶虫的目的。

5、增施腊肥。为了使油菜保温防冻,在冬至前,结合中耕,使行间土壅向苗根,亩施农家肥3方左右,均匀撒施于苗周围,防止寒冬油菜苗遭受冻害,并可起到冬肥春用。

(五)春季管理

进入春季,随着气温回升,油菜生长加快。油菜生长以营养生长逐渐转入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后以生殖生长为主的不同发育阶段,在冬前早发壮苗和安全越冬的基础上,早春开始加强田间管理。根据苗情,因苗管理,科学管理,达到春发壮薹稳长,防旺长,防早春冻害,使油菜壮而不旺,薹粗枝肥,后期不早衰,争取有效分枝多,花果多,子粒饱满。

双低油菜生产田间要有春发稳长的长相,应在油菜抽薹前具有绿叶15—16片,深绿色,叶挺而不披,叶展直径40cm左右,开始封行,抽薹后主茎粗1.5cm 20 左右,上、下粗细均匀,基部节间短粗而圆。蜡粉多,无空裂,后期既不早衰,又不贪青,熟色正常。根据植株生长要求,田间管理的主要措施是:

1、中耕,松土,保墒。早春中耕,松土保墒提高地温,涝时中耕能散湿,有利促根壮薹,灌溉田块,能破除板结,保墒除草。因此,土壤解冻后,要及时浅中耕,提高地温,促进春发稳长。现蕾抽薹期再进行浅锄,并培土壅根,对生长过旺的油菜可深锄控制徒长。

2、合理追肥。为满足油菜生长发育逐渐加快,旺盛生长的需要,要根据苗情合理追肥,使之壮而不旺,稳长快发。

(1)稳施壮薹肥,油菜返青后气温尚低,生长缓慢,早追肥比晚追肥稳妥。此次追肥把油菜底、苗肥施后剩余的20%施入。硼肥施用除底肥施用,冬前苗期喷后,春季选择薹期喷施,当薹高15—30cm时,用0.2%的硼砂溶液每亩80公斤在植株的上中部叶片,正反面均匀喷施,喷施至使油菜全植株有水滴为好。

(2)补施保花肥。150—200公斤生长水平地块,一般不易出现落花落蕾和早衰现象。但对底肥施用不足,苗期薹期追肥少或无追肥的田块,为减少落花落蕾和防止早衰,于初花期看苗补施一次保花肥,每亩施用尿素2—3公斤,配合使用磷肥5—7公斤。此次施肥要抓早施用。切不可过多施用,以免引起贪青晚熟。

(3)根外追肥。为达到增果、增粒、增重的目的,利用果皮、茎、叶具有吸收水肥作用的特点,于盛花期后,根外巧施一次保果肥,每亩尿素0.5公斤,磷酸二氢钾0.15公斤,硼砂30克加水50公斤均匀喷施于叶面,并有兼防“花而不实”症的作用。

3、合理灌水。油菜返青后,需水量逐渐增加,要保持土壤湿润,在做好中耕松土保墒的同时,若发生春旱,应适当浇水,由于初春气温较低,头次应适当晚浇,开花期需水量大,对水分反应敏感。应轻浇,勤浇,保持土壤湿润而疏松透气。终花以后需水量渐减,为保根保叶,促使籽粒饱满,一般不旱不浇水,若遇干旱,可酌情浇,并且宜早不宜晚,以防贪青和晚熟。

4、防治病虫害。危害油菜生长春季病虫较多,如不及时防治,将严重影响油菜产量和品质。危害油菜生产的主要虫害有,蚜虫、小猿叶虫、芽粉蝶等,病 21 害主要有菌核病,病毒病,霜霉病,白粉病,要根据病虫预测预报发生情况,及时搞好防治工作。

5、适时摘心掐尖

油菜生产在抽薹期根据生长情况适时摘心打顶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增产措施。合理的摘心、掐尖有调节群体和个体生长发育作用。它能使植株变矮,节间缩短,分枝增多,角果增大,籽粒增加。据有关材料,在中高以上肥水条件和适宜的密度和播期条件下适时摘去薹尖比不摘的增加有效分枝4—5个,增加角果50个左右,每个角果增加菜籽2—3粒。平均每亩增产10—13.5%,能促进植株生长整齐,花期集中,成熟提早。一般比不摘顶的全生育期缩短3—4天,能显著提高植株抗逆性,特别是抗倒伏能力和抗病能力。

油菜摘薹应掌握摘早不摘晚,摘壮不摘弱,摘肥不摘瘦,摘稀不摘密的原则。双低油菜品种摘薹尖要根据长势和土壤肥力来确定。摘薹时间以现蕾后5—10天为宜。尤其对播种过早,年前出现早薹现象或春季天气反常薹部冻死,需要靠分枝来弥补,土壤肥力基础好,管理水平高,出现徒长、密度小的地块要切实做好摘薹心、掐薹尖工作。摘尖要选择晴天露水干后进行,切忌在阴雨天摘掐,以利伤口愈合。摘薹后要酌情施一次速效氮肥,以促使油菜多分枝,着果部位多结果,确保增产,高产。

(六)油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近年来,油菜在我区乃至全市发展迅速,但病虫草害也存在潜在威胁,尤其连作田危害日趋加重。为了探讨油菜尤其双低油菜的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将其危害降到最低限度,我们于2000年至今,对我区油菜主要病虫草害的发生、危害情况及防治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归纳如下:

1、油菜菌核病

菌核病为我区油菜最主要病害,一般发病率10%—30%,严重者达50%以上,油菜感病后一般减产10%—70%,含油量降低1%—5%。

(一)症状:油菜从苗期到近成熟期都可发病,以开花期后发病最盛。叶、茎、荚都可被害,以茎部被害损失最重。

苗期被害,茎基部和叶柄产生红褐色斑点,扩大后转白色,组织湿腐,长出白色絮状菌丝,如病斑绕茎,则幼苗死亡。

在成株期叶片上,病斑多从植株下面的衰老、黄化叶片开始发生,初时暗青色、水渍状,后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心部分灰褐色或黄褐色,中层暗青色,外缘具黄晕。干燥时病斑破裂穿孔,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展,全叶腐烂。病害常从叶片蔓延至叶柄和茎秆。

在成株主茎上,病斑多从中、下部开始发生,初时水渍状,黄褐色,扩展后成梭形、长条形或绕茎的大病斑,略凹陷,中部白色,边缘褐色,与健全组织交界分明。在潮湿条件下,病斑扩展迅速,可使受害茎成段变白,造成秆腐,且易折断。被害部皮层易和木质部分离,其后破裂成乱麻状,髓部蚀空,内有许多鼠粪状的黑色菌核。发病严重时,全株枯死;轻病株则部分枯死,提早枯熟,种子不饱满,秕粒增多。

花瓣被害,初现水渍状斑点,后变黄褐色小斑,易脱落。

角果被害后变白,果荚内外产生小形菌核,种粒表面粗糙,呈灰白色,无光泽,或变成不规则形状的秕粒。

以上各病部的表面,在天气潮湿时均可长出白色絮状的菌丝,以后常形成黑色菌核。

(二)病原:病原菌为核盘菌,属子囊菌亚门,寄主范围较广,除油菜外还包括甘蓝、大白菜、莴苣、茄、大豆、向日葵等100多种作物。

(三)病害发生发展:此病的初浸染源主要是混有菌核的土壤、病残体、种子和堆肥。在温湿度适宜条件下,菌核萌发长出子囊盘,子囊盘散放出子囊孢子,成为此病主要的初浸染源。在春季干旱情况下,土壤中的菌核也可以直接产生菌丝,侵染贴靠地面的枝叶而引起病害。

此病的发生流行与下列因素的综合影响有关:

⑴、菌核数量。一般来说,土壤中的有效菌核数量越多,病害越重。土壤中有效菌核数量的多少又决定于土壤、肥料和种子带菌核的数量。土壤中菌核的存活率和存活数量因轮作期的增长而锐减。连作年限愈长,病害愈重;轮作年限愈长,病害愈轻。此外,施用未腐熟的油菜残秸肥料或播种带菌种子,都会增加田间菌源数量而加重发病。

⑵、品种抗病性。油菜最易感病的生育阶段是开花期,而核盘菌的侵染为害,主要是在子囊盘发生期的初侵染和随后发生的再侵染。如果油菜的开花期和核盘菌子囊盘的形成期在时间上相互吻合,发病便重。油菜如开花早,花期长,则与子囊盘发生期吻合时间长,因而发病重,相反,如开花迟,花期集中,则病害较轻。一般来说,冬春温暖,春季多雨,油菜提早开花的年份,菌核病便重于常年;早播早栽的油菜重于晚播晚栽的油菜;芥菜型、甘蓝型的油菜发病较白菜型的油菜轻;晚熟品种较早熟品种发病轻;此外,分枝部位高,分枝紧凑,茎秆坚硬而带紫色,蜡粉多的油菜品种或单株,一般发病都较轻。

⑶、气象因子。气象条件如降雨量、湿度、气温、日照、风速等,都与菌核病的发生流行有关,其中尤以降雨量和相对湿度的影响最大。油菜开花期,如旬雨量大于50mm则病害重;同期月平均相对湿度在80%—85%以上,病害严重。潮湿的环境条件最适于此病的侵染和蔓延,油菜开花结实期田间渍水,相对湿度增大,同时土壤中还原性有毒物质增加,植株抗病性降低,发病较重。油菜株形高大,分枝多,或施用大量氮肥,植株生长繁茂,以至枝叶毗连,田间郁蔽,甚至倒伏,均可显著增加田间相对湿度,有利于病菌的滋生蔓延,而使病害加重。

(四)防治:防治菌核病应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的综合防治措施,着重抓好轮作、播种不带菌种子、清沟排渍、控制氮肥等环节,结合在油菜花期适当喷撒高效低毒农药防治。

⑴、轮作换茬:水稻、油菜轮作的防病效果最好。旱地油菜轮作年限应在2年以上。条件允许时,油菜地应尽量远离上年的油菜地和堆集脱粒场地。

⑵、深沟窄畦和清沟排渍:地势低或排水不良的油菜地应特别注意做窄畦,开深沟,防止渍水。油菜开花前还要清沟,做到明水能排,暗水能滤,春季田间不渍水。

⑶、种子处理:播种前先筛除混杂在种子间的粗菌核,然后用食盐水(盐水500—750g/水5kg),硫酸铵水(硫酸铵500—1000g/水5kg)或黄泥水选种,除去上浮的秕粒和菌核,将下沉的种子用清水洗净后播种。

⑷、选用甘蓝型品种,避免过早播种:选用甘蓝型中感病较轻品种替换易感病的白菜型品种,不宜过早播种,一般在9月下旬以后播种。

⑸、重施基苗肥,早施蕾薹肥,避免薹花期过量施用氮肥:促使油菜苗期健壮,薹期稳长,花期茎秆坚硬,角果发育期不脱肥,不贪青倒伏。一般在氮肥总用量中,基肥和苗肥占50—60%,薹肥占20—30%较好。配合施用适量磷钾肥,还能提高产量。

⑹、摘除病叶、黄叶和清除残秸:在盛花至终花期,根据病情分2—3次进行摘除病叶和黄叶,增加田间通透性,减少再侵染菌源,以控制病害蔓延。油菜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残秸,减少下年菌源。

⑺、药剂防治:在做好农业防治的前提下,辅之以药剂防治。施药时期自油菜盛花期叶病株率达10%以上,茎病株率达1%以下时开始,视病害程度施药1—3次,每隔7—10天1次。药剂可用:(1)40%的菌核净1000—1500倍液;(2)50%速克灵或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3)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喷雾;(4)亩田20%井岗霉素可湿性粉剂50克兑水50—75千克喷施。

2、油菜病毒病

油菜病毒病亦称花叶病,是我区油菜又一重要病害,病株较健株一般减产三成至九成,种子含油量降低1.7%—13%。病株较易感染菌核病、霜霉病等,冬春易受寒害。

(一)症状:甘蓝型油菜的典型症状是系统性叶片斑枯,病叶先从叶背面沿叶脉产生黄色小斑点,边缘模糊,扩展后黄斑直径2—4毫米;中心部由橙色变为黑色枯斑,直径约1毫米,组织坏死,周围呈油渍状。如坏死叶脉较多或主脉坏死时病叶局部枯黄或全叶枯死。苗期发病的植株中一部分在抽薹开花期枯死,但多数仍能抽薹而株型矮化。苗期发病轻或成株期发病的植株一般株形正常。病株茎部发生梭形或长条形紫黑褐色晕斑,多从茎秆中下部连续至分枝和果轴;重病株上病斑处常纵裂或断续横裂,裂口黑色,植株畸形,花蕾、花、幼果易萎蔫枯死。未死的角果常弯曲畸形,生黑色斑点。

(二)病原:病原物多为芜菁花叶病毒。既可用汁液接种,也可由蚜虫传播;能侵染油菜、白菜、芥菜等多种十字花科作物和杂草,以及茼蒿、菠菜等其他科作物。

(三)病害发生发展:油菜病毒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是较油菜早播的周围种植的白菜、芥菜、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上的病毒病株,其次是荠菜等野生十字花科植物以及感染黄瓜花叶病毒的葫芦科、茄科植物。自然传染介体主要是萝卜蚜、桃蚜、菜缢管蚜和棉蚜等,其次是通过人畜、工具的接触所造成的汁液磨擦传染。土壤中病残体的汁液与健株接触也可以传病,油菜种子可以带毒,但不能传病。

媒介蚜虫传染本病是“非持续性”的。在病株上吸食3—5分钟便可带毒而迁移到健株上,吸食3—5分钟就可传毒,但一次吸毒后,只经20—30分钟传毒力就会消失。由于媒介蚜虫活动能力强,吸毒时间和传毒时间都很短,传病效率很高,而植株感病后在适宜温度下潜育期通常较短,只约7—15天,所以本病在短期内就可大面积发生流行。

(四)发病条件:油菜病毒病是否流行,主要决定于油菜处于易感病阶段的毒源、传毒蚜虫、气候因素等的综合作用。

⑴、品种:甘蓝型油菜抗病性较强,其次是芥菜型,白菜型油菜多数感病严重。在各类型油菜中,中晚熟品种感病较轻,早熟品种感病较重。叶色浓绿、花 26 青素含量较多、叶片肥厚、叶肉组织致密、苗期生长缓慢后期长势强的品种,一般抗病性较强。

⑵、毒源:我区为城市近郊,在油菜播种前已广种十字花科萝卜、白菜等蔬菜,毒源量多而广。

⑶、传毒蚜虫的影响:蚜虫是油菜病毒病的主要传毒媒介。油菜病毒病为害的轻重与苗期有翅蚜的发生量关系极大,即油菜田有翅蚜株率及其虫口密度与油菜苗期发病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同时,苗期发病重的田块,成株期发病重。早播油菜较晚播油菜发病重,也与易感病的苗期和蚜虫迁飞高峰期互相吻合有关。

⑷、气候条件:油菜最易感染病毒病的生育阶段是子叶期到四片真叶期。所以,油菜苗期的气候条件对病毒病影响最大。一是影响传毒蚜虫的消长和迁飞,二是影响病毒病的潜育期。油菜自出苗到四片真叶期约需时一个月左右。这一个月时期内气温、雨量和相对湿度与病毒病能否流行的关系非常密切。此期间当气温平均为16—19。C,月降雨量在35毫米以下,相对湿度在77%以下,蚜虫将大量发生。病毒病潜育期也短,苗期病害严重,成株期时病毒病有可能大流行。早播油菜苗期遇较高气温、适与有翅蚜迁飞高峰期相吻合,感染病毒的机会较多,病毒病较晚播油菜为重。

(五)防治:防治油菜病毒病应采取以选用丰产抗病品种为主、加强栽培管理为辅的综防技术。强调适期播种、培育壮苗和治蚜防病等苗期防病措施。

⑴、选用丰产抗病品种:提倡推广应用抗病性较好的甘蓝型油菜品种华油2790、豫油5号、华油1087、中双4号、中油杂1号、华杂4号等。同时要注意抗病品种有抗病性退化的现象,不断加强品种的提纯复壮和选育工作。

⑵、适期播种:根据本地的气候条件、油菜品种和蚜害情况,适当调整播种期,既要注意避过蚜虫的迁飞盛期,又要注意不影响油菜的产量和前后作。

⑶、做好油菜的苗期治蚜工作:直播油菜出苗后,子叶期如遇天气干旱就应开始喷药治蚜。可亩用10%的吡虫啉20g兑水40kg喷雾或2.5%的辉丰菊酯1500倍液喷雾。或亩用50%抗蚜威乳剂25毫升兑水40kg喷雾。

⑷、加强肥水管理:直播油菜的苗期要勤施肥,及时间苗,促使油菜苗健壮生长。但应注意氮肥用量不可过多,否则油菜过于柔嫩也易感病。天气和土壤干旱时要及时浇水。油菜苗期多次浇水可显著减轻病害。间苗时要将病苗除去。

⑸、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5%菌毒清水剂300—400倍液或20%病毒宁(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控。

3、油菜霜霉病

油菜霜霉病广泛分布于冬油菜产区,常与白锈病并发为害花轴,致结实不良,菜籽产量和出油率均降低,通常损失可达10%—30%,甚者损失可达50%以上。

(一)症状:霜霉病在油菜整个生育期中都可为害,侵染叶、茎、花、果轴、角果。叶片被害后,初期在叶表面现淡黄绿色小斑点,后扩大为受叶脉限制的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的叶背面处生有霜霉状物。潮湿时病斑的叶正面处也可长出霜霉。受害严重的叶片很快枯黄、脱落。本病一般多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生,逐渐向上部叶片蔓延。茎秆被害后,初期现退绿斑点,扩大后成不规则形、黄褐色至黑褐色的病斑,病斑上长霜霉状物。植株在抽薹开花期时被害,整株分枝或部分大分枝发病,不能正常开花、结荚,常在盛花期时即枯死。植株在抽薹后期或盛花期时被害,只部分小分枝或大分枝的顶端发病,病部肿大弯曲呈“龙头拐”状。后期在病部长出白色霜状霉层。角果被害后,病部呈淡黄色,上长霜霉。被害严重时角果变褐萎缩。

(二)病原:霜霉病病原菌为寄生霜霉菌,属鞭毛菌亚门。

(三)病害发生发展:油菜霜霉病菌是专化性强的专性寄生菌,主要以卵孢子在遗落土中的病残体内越夏、越冬,卵孢子借流水或雨水溅射而传播,落在寄主组织表面,在适宜条件下,萌发产生芽管侵入,发展为菌丝体引起病变,形成病斑。而后病菌通过无性繁殖产生孢子囊。孢子囊成熟脱落,借气流、风雨传播,实行再侵染,病害得以蔓延扩展。

(四)发病条件:

⑴、气候条件:油菜霜霉病流行的重要条件是气候因素。其中,温度影响霜霉病出现的早、迟,雨量影响霜霉病发展的轻、重。秋冬期间温度下降,雨量较少,则病害一般不严重。冬春期间正值油菜抽薹至结荚期,如温度上升,或春寒多雨,霜霉病往往严重发生为害。

⑵、耕作栽培条件:油菜前作能影响霜霉病的轻重。前作为水稻者发病轻,前作为旱作或连茬油菜者发病重。油菜早播比晚播病害重。

在低洼湿地,或田间渍水,或施用氮肥过多以致油菜贪青倒伏,田间小气候湿度增高,有利于霜霉病蔓延为害。

⑶、品种和生育阶段: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在不同生育阶段的发病情况不同。一般易感染病毒病的品种也易感染霜霉病;反之亦然。油菜在抽薹开花期,生长旺盛,茎薹组织柔嫩,易受病菌侵染;而且此期,气温一般已接近于发病适温,如遇阴雨高湿,病害就会流行。

(五)防治:油菜霜霉病的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主适当结合药剂防治。⑴、选用抗耐病品种。种植甘蓝型油菜品种华杂4号,豫油5号,中双4号,华油2790,中油杂1号等。

⑵、实施“五不”措施:籽不带菌,地不重茬,渣不还田,田不渍水,田间不荫蔽。

⑶、轮作换茬,适期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确保植株健壮生长。⑷、药剂防治:4月份油菜进入初花期后,病株率在10%以上时,用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喷洒防治。隔7—10天一次。连续两次,可兼治油菜白锈病等病害。

4、油菜蚜虫 为害油菜的蚜虫主要有甘蓝蚜、菜缢管蚜和桃蚜,统称为菜蚜。主要寄主植物是十字花科各种蔬菜和油菜。

(一)虫害特征:菜蚜均以成蚜和若蚜刺吸油菜叶片、幼茎的汁液。一般群集在叶背面和菜心中,叶片被害后初现褐色斑点,后发黄卷缩。嫩茎和花梗受害,多呈畸形,影响抽薹、开花和结实。为害严重时植株萎缩、甚至枯死。蚜虫除直接为害油菜植株外,还是病毒病的重要传播媒介。

(二)防治方法:掌握早治、连续治、彻底治的原则,把蚜虫消灭在为害之前。

当苗期有蚜株率10%,虫口密度1—2头/株,抽薹期蚜株率达10%,虫口密度3—5头/株,即应施药防治。可亩用10%的吡虫啉20g或50%抗蚜威25毫升兑水40kg喷雾;亦可用2.5%辉丰菊酯1500倍液喷防。

5、菜粉蝶

菜粉蝶其幼虫通称菜青虫,一年多代,寄主范围很广,是油菜幼苗期的重要害虫。

(一)虫害特征:菜粉蝶初龄幼虫仅食叶肉。被害叶片出现透明小孔,二龄后分散为害,将子叶吃成网状或缺刻;严重时全叶吃光,只剩下叶柄和叶脉。粪便污染菜心,常引起腐烂。幼虫造成的伤口,便于病菌的侵入。

(二)防治方法:应掌握在成虫产卵高峰后一周即幼虫3龄前施药防治。可亩用生物农药保农丁24g或生绿Bt可湿性粉剂50g兑水40kg喷雾;亦可用2.5%辉丰菊酯1500倍液或4.5%高效绿宝1500倍液喷雾防治。选用5%锐劲特20g兑水40kg喷雾亦可。

6、小猿叶虫

近年来,小猿叶虫在我区油菜上发生为害渐重,不可忽视。

(一)为害特征:以成虫和幼虫咬食叶片,造成缺刻或秃光,尤其油菜苗期为害尤甚。

(二)防治方法:在农业防治越冬期清除田间及附近落叶、杂草、消灭虫源基础上,开展药剂防治。可亩用5%锐劲特20g兑水40kg喷雾或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喷施即可。

(七)化学除草

我区油菜田杂草多为看麦娘、牛繁缕、猪殃殃、牛毛毡等。推行化学除草,事半功倍。

药剂防治草害最好在油菜播后芽前进行。每亩用50毫升乙草胺于播后3天内均匀喷洒畦面。

未经过播后芽前处理的,对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田块,在杂草3叶期亩用5%盖草能乳油50—70毫升;对以阔叶杂草为主的田块,在油菜6叶期,亩用30%好实多悬浮剂50—60克;对两类杂草混生的油菜田,可选用17.5%油草双克乳油80—100毫升,于杂草2—3叶期兑水喷雾,一般亩喷药液50—75千克,防效均在85%以上,基本上能控制杂草危害。

(八)适时收获

油菜为无限花序,由于植株各部位开花时期不同,同一植株的成熟时间及成熟度也大有差别。因此做好油菜的适时收获是油菜丰产丰收的关键措施之一。

油菜成熟不一致,若收割过早,青角多,籽秕,产量降低,含油率减少,若收割过晚,容易裂角,掉籽,丰产不能丰收。油菜收割应以“黄熟期”适时收割,即生产上一般掌握全株三分之二角果呈黄绿色,主花序基部角果开始转现枇杷黄色,种皮开始呈现固有颜色,全株尚有三分之一角果仍显绿色(全株或全田70—80%现黄,即群众说的八成熟)收获最好。

双低油菜高产保优栽培技术 篇5

根据茬口、土壤及栽培技术水平选择适宜的双低油菜优良品种,如中双4号、秦油7号、油研7号等。

2.播前准备

选择地势平坦、质地肥沃疏松、背风向阳、靠近水源、排灌方便的地块作苗床,苗床面积与大田比例一般以1∶5~6为宜,一般苗床面积大,留苗稀,有利于培育壮苗。苗床整地必须精细,要求做到平、细、实。苗床一般做成厢宽1.5m左右,沟深20cm左右。苗床底肥以有机肥为主,结合整地,施尿素180~270kg/ha或碳铵750kg/ha,过磷酸钙600~750kg/ha。要做到种肥分离,以免造成肥害。播種前要晒种,晾晒2~3天,然后风选,除去瘪籽及杂草种子。

3.适期播种

掌握好油菜的适期播种,对油菜的增产增收十分重要。冬油菜由于冬前需要一段时期培育壮苗,若播种过早,温度较高,易旺长形成高脚苗,不利安全越冬;同时还易感染病虫害。播种过迟,温度低,冬前难以形成壮苗,也不利于安全越冬和春发。河湟谷地播种日期为9月20~25日,具体播种日期可以根据当地的情况确定。

4.适时移栽

适宜移栽期为10月中下旬。移栽时要求苗高20cm、叶子6片、根颈粗0.6cm;同时要求无病虫,无高脚苗。应适时早栽,移栽过迟,气温低,活棵慢,冬前苗小、苗弱,难以安全越冬。移栽过早,冬前生长过旺,易受冻。坚持按拔大留小,剔除弱苗、杂苗的移栽原则,分级栽植。优质杂交油菜具有一次、二次分枝数多和个体发育优势强的特性,所以移栽要合理密植,优化群体结构,搭好苗架。一般早茬、肥力高的田块,栽植密度16.5~22.5万株/ha为宜,一般为行距35cm,株距18~20cm。

5.田间管理

及时间苗、定苗是保证苗全苗壮的重要环节,只有及时间苗、定苗,保证单株有足够的营养面积,并结合间稠补稀,才能达到苗全苗壮,在2片真叶展开时第1次间苗,拥有3~4片真叶时进行第2次间苗,并结合补苗进行定苗。如地下害虫为害严重的田块应适当推迟定苗,本着留壮苗,间病虫苗、小苗;留大苗,间密苗;留匀苗,间杂苗,保纯苗的原则进行。中耕能松土保墒,灭草增温,促进肥料分解,有利于根系发育,结合间苗、定苗浅锄,促根保壮苗;中耕有利于保温保墒、防冻防旱和安全越冬。在冬前需进行2次中耕,一次在活棵后,一次在越冬前,结合进行壅根培土;返青后进行1~2次中耕,消灭杂草,促使春发。

6.水肥管理

有灌水条件的区域应适期灌水,在越冬期间,封冻前需进行灌水,封冻后也应及时灌水,可促进油菜根部与土壤结合,冬油菜喜水怕涝,耐肥,对磷肥反应敏感,苗期需要湿润的环境,以田间最大持水量为70%~80%为宜。现蕾开花后需水增多,应及时进行灌溉。一般现蕾期、始花期、盛花期、终花期各灌水1次,其中以盛花期最为重要。有灌溉条件的可视土壤墒情进行冬灌,旱地主要通过中耕、加覆地膜等方法做好保墒工作。大田施肥一般分为补施基肥、普施腊肥、重施薹肥、巧施花肥。对基肥不足的田块,施尿素150~180kg/ha或碳铵450~525kg/ha,进行条施,施后覆土浇水。12月中下旬施肥,施尿素120~150kg/ha或碳铵375~450kg/ha。油菜现蕾后,施尿素150~225kg/ha或碳铵450~600kg/ha,施肥不宜太迟,量要适中。为了增花、增角、增粒重,防早衰、防病害可在初花期采用药肥混喷。用尿素15 kg/ha,磷酸二氢钾2.25kg/ha,加入多菌灵杀菌剂对水750 kg/ha喷施。

7.病虫草害防治

保证双低油菜品质的办法与措施 篇6

油菜籽主要有两大用途:一是主产品油脂, 菜籽脂肪含量一般在33%~50%, 主要用来加工食用油;二是副产品饼粕, 菜籽饼粕蛋白质含量一般在22%左右, 主要用作饲料。

近年来, 随着人口增长、生活水平提高和养殖业发展, 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饲料需求量不断增加。但受多种因素影响, 国内油料生产能力增长缓慢, 产需缺口扩大, 进口增加, 对外依存度上升。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食用植物油和大豆进口国, 食用植物油自给率不到40%, 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国内油料生产能力, 挖掘增产潜力, 保持一定的自给水平。在此基础上, 湖北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建设双低优质油菜保护区的指导意见》, 其指导思想明确为: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以“调结构、转方式、稳产能、增效益”为主线, 以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经营为重点, 以满足城乡居民健康营养消费需求为目标, 全力建设双低优质油菜保护区, 打造在全国有市场竞争力的优质菜籽油品牌, 振兴油菜产业。

钟祥市位于湖北省中部, 常年油菜种植面积在60万亩左右, 无论面积、单产、总产、加工能力都位居湖北前列, 是湖北省双低油菜保护区建设的重点区域。

1 油菜品质的现状

钟祥市从2005年开始, 在农业部油料及其制品检验检测中心的支持下, 对油菜籽品质进行监测。油菜籽的芥酸含量与品种密切相关, 田间抽样结果显示, 非“双低”品种, 芥酸含量全部超标, “双低”品种生产出来的油菜籽芥酸也不能百分百的达标。随着“双低”品种推广面积的扩大, 芥酸含量的达标率在逐年提高[1]。

中粮祥瑞公司是钟祥市的重点油脂加工企业, 年加工油菜籽的能力在30万t以上。企业在2004年建成初期, 每年收购钟祥市及周边县市的油菜籽10万~15万t, 对稳定油菜籽面积及保证农民种植油菜的经济效益起到积极作用。通过对该企业生产的菜籽油芥酸进行检测得出, 2004年芥酸含量为20%, 2010年下降到15%, 2015年下降到8%, 2016年检测结果基本与上年持平。

菜籽中的硫苷含量是关系到菜粕中蛋白质利用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检测结果显示, 非“双低”品种硫苷都在40μmol/g以上, “双低”品种硫苷都在30μmol/g以下。华中农业大学研究, 双低油菜饼粕可以加到生猪的配合日粮的比重由不到8%提高到20%, 极大地降低了生猪的饲料成本。

2 采取的办法与措施

按照湖北省《关于建设双低优质油菜保护区的指导意见》要求, 钟祥从2016年秋播开始着手进行双低油菜保护区建设, 争取早日完成任务, 打造出双低油菜品牌, 提高油菜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1 明确双低油菜的质量标准

目前, 双低油菜质量标准主要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416-2000。该标准规定, 菜籽油中芥酸含量小于5%。低芥酸菜籽油国家标准GB1536-2004。该标准规定, 芥酸含量小于3%。canola标准, 该标准规定, 芥酸含量小于1%, 饱和脂肪酸小于7%[2]。这个标准是目前国际上最严格的标准之一。

2.2 筛选优质高产品种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 总结出:在推广品种的筛选上必须坚持“安全、优质、高产”的原则。安全放在首位是确保农民种植油菜利益的前提条件, 不能马虎, 不能掉以轻心。油菜品种安全主要是指播种品质, 品种的真实性, 品种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等方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修改后, 油菜种子由审定制度改为登记制度, 扩大了种子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也增加了农民选择品种的市场风险。

钟祥在油菜品种的筛选上主要采取的措施:一是每年坚持从市场上收集品种进行集中展示, 按照农艺性状、经济性状、质量标准等表现进行评分, 从中选择适宜的品种。二是每年坚持进行品质检测, 跟踪到品种。检测样本来源主要是田间取样和仓库取样, 田间取样样本能够真实的反映出品种的品质, 仓库取样容易造成机械混杂, 样本往往不能真实反映出品种的品质状况。三是坚持集中统一供种试点, 实现区域化、规模化种植。按照湖北省财政厅、农业厅关于油料大县奖励资金使用办法的相关规定在油菜主产区域实行优惠或免费供种, 从2016年秋播开始, 试点由村扩大到乡镇, 在区域内种子实现统一供应, 要求做到“一镇一品”, 减少生物混杂和机械混杂的可能性, 确保双低油菜品质达标。

2.3 推广油菜全程机械化技术, 降低劳动强度

国家在油菜籽收购政策调整后, 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在下降。要想提升油菜生产效益, 在生产上必须通过机械取代人工劳动, 降低生产成本。

钟祥的油菜机械播种技术得到农民认可。农民在生产实践中通过改良播种机, 能够做到精量播种, 每亩播种量可以控制在200g左右, 比油菜撒播省种, 能够达到育苗移栽的效果。

机械收获效果也有很大提高, 机械收获的田间损失率可以控制在8%以内。

2.4 与企业签订订单, 让农民得到实惠

中粮祥瑞公司是钟祥境内最大的油脂加工企业, 该企业积极配合钟祥市双低油菜保护区建设项目, 公开承诺凡符合双低油菜质量标准的油菜籽, 在公司当天挂牌价基础上加价0.1元/kg。企业与相关乡镇签订了油菜籽收购合同。

3 将要达到的效果

钟祥从1990年开始在湖北省率先推广优质油菜, 小规模加工出低芥酸菜籽油产品, 但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化的生产能力, 不能满足和保证市场供应。通过双低油菜保护区项目建设, 达到以下效果:

一是打造荆楚花牌低芥酸菜籽油品牌。中粮祥瑞公司菜籽油的自主品牌是荆楚花, 是普通菜籽油品牌, 在市场上竞争能力不强, 受外界市场冲击比较大, 效益得不到保障。

目前市场食用调和油0.9万元/t左右, 普通菜籽油1万元/t, 低芥酸菜籽油至少在1.2万元/t以上。要打造低芥酸菜籽油品牌, 满足市场供应, 项目区生产的油菜籽必须满足和保证企业的最低加工能力, 尽力保证产品质量。中粮祥瑞公司现有的加工能力为:日加工油菜籽1 000t, 精炼菜籽油400t。如果不能满足这个基本条件, 其产品就容易被非双低菜籽机械混杂, 品质达不到标准。

二是充分利用菜粕中的蛋白质资源, 降低饲料成本。大豆饼粕价格在4 000元/t左右, 菜粕价格在800~1 200元/t。按照纯蛋白质计算, 菜粕成本比豆粕降低了40%以上。

摘要:通过推广双低油菜保护区建设项目, 在质量标准的制定, 品种选择, 推广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 与企业签订订单等事项上的落实, 打造低芥酸菜籽油品牌, 达到提升油菜生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关键词:双低油菜,低芥酸菜籽油,硫苷

参考文献

[1]高世海, 郑厚国, 柳喻, 等.钟祥市油菜品质现状及优质油品牌创建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1 (12) :21-23.

浅谈双低杂交油菜栽培技术 篇7

所谓“双低”油菜是指油菜所含有的芥酸以及硫苷含量比较低, 对人们身体危害不大。其中“双低”油菜品种丰富, 比如青杂1 号与2 号等品种。在选择双低油菜品种的时候需要依据品种的特性以及茬口的安排, 选择合适的品种。

2 播种与培育壮苗

在播种的时候需严格按照气候条件、轮作茬口、培育壮苗, 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实施早播种。

地块的选择:要有便利的水源灌溉, 土壤保持肥沃。在平整土地的基础上还要施足肥料, 一般情况下每667m2土地需要施用有机肥200kg, 过磷酸钙100 ~ 150kg。

播种:在进行播种之前需要实施晒种, 利用盐水选种, 将病种去除。在播种的时候需严格按照县农技推广提供油菜栽培技术方案进行, 并采用机械条播进行播种。下籽量为500g/667m2左右。

培育壮苗的标准:油菜的叶数为5 叶以上, 苗高在20cm左右;油菜的单株叶面积在500cm2左右, 最大的叶长为10cm, 最大的叶宽为5cm;油菜苗叶柄粗短, 无红叶现象, 叶密集, 没有出现高脚苗现象与弯脚苗现象;无任何病虫害[2]。

3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油菜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苗期要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早间苗, 在1 片真叶时间苗, 3 片真叶时定苗, 在间定苗的时候需要遵循“去弱留强”的原则。肥水管理, 在管理前期需要以促为主, 在中期需要以促控结合, 后期加强科学控制。

4 大田管理

通常而言, 油菜大田管理主要分为苗期和结荚期2个时间段, 所以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苗肥主要以基肥为主。施用蕾苔肥。在施用蕾苔肥的时候是油菜所需肥水最多的时候, 也是油菜营养生产与快速增长的时期。一般667m2地需要用尿素9kg兑1500kg粪水浇施。补充花荚肥, 等到油菜进入开花期之后, 会一边开花一边结荚, 这个时期是决定油菜单株果数的主要时期, 所以在这个时期需要施用1 ~ 2 次花荚肥, 主要是初花期与盛花期。还需配合施用磷酸二氢钾。

5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是影响油菜高产的主要因素之一, 油菜主要的病害包括以下几点:油菜菌行核病, 该疾病是油菜最为主要的病害, 在对其防治的时候需要选择油菜盛花期以及终花期, 选择4% 的菌核净可湿性粉剂, 50% 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防治重点是喷洒在植株的中下部;油菜花叶病, 该疾病发生几率非常大, 主要是由蚜虫传播, 该病毒的轻重与蚜虫的发生量有着直接联系。在油菜苗期容易感染花叶病, 如果遇到干旱季节, 花叶病发生几率会得到提高。

油菜的害虫包括3 种:蚜虫, 蚜虫对油菜的危害非常多, 会造成叶片卷曲变形, 叶片枯死、叶片停止生长、叶片畸形等[4]。严重时候植株会变矮, 甚至会出现绝产现象;菜青虫, 菜青虫最为主要的是利用幼虫啃食叶片, 菜青虫会将叶片食光, 在治疗的时候需要选择速灭杀丁进行喷雾防治;黄曲跳甲, 该虫害在苗床期所产生的影响非常大, 无论是幼虫还是成虫所造成的危害都比较大, 在进行防治的时候需要选择敌杀死兑水进行喷雾防治。

6 成熟采收

等到落花30d之后, 有2/3 的角果成熟时便可以进行收割。

7 大力推广节能增效栽培技术

现如今, 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导致农业现状不容乐观。所以在这种发展趋势下需要积极推广节能增效栽培技术。

免耕栽培技术, 需选择排水性好、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的肥沃田块。

移栽规格, 由于受到水稻栽培规格的限制, 需要根据稻田收割现象进行移栽。

免耕直播, 免耕直播是建立在免耕技术上的播种方式, 主要是将油菜种子与草木灰获磷肥混合搅拌之后直接播在田地中。

参考文献

[1]余顺波, 汤勇, 杜才等.高油分黄籽双低杂交油菜油研817全程机械化高效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 2014 (10) :33, 34+36.

[2]萧琴, 曹钧.高海拔区甘蓝型杂交油菜丰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5 (06) :47, 49.

[3]许玲, 刘旦, 何水平等.“双高双低”油菜抗病新品种浙大619的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核农学报, 2013 (12) :1839-1844.

双低 篇8

1 品种选择

为了保障商品品质, 同一区域内或同一个乡镇连片种植同一个双低油菜品种, 采取统一供种的方式进行。选择适应性强、高产、优质、抗病强、适宜种植的主推品种, 如中双9号、中双10号、华双4号、华双5号、丰油701等。

2 培育壮苗

苗床地要选择平整、肥沃、疏松、向阳、水源方便, 尽量靠近大田场地。在9月上中旬抢墒播种, 苗床用种量为7.5kg/hm2, 苗床与大田比为1∶5。种子计量分畦均匀撒播, 浅土覆盖。施氮磷钾三元素复合肥 (20-10-18) 450kg/hm2, 硼肥7.5kg/hm2, 在苗床平整时均匀撒施在宽1.5m左右的厢面上。早间苗、匀留苗, 三叶期定苗, 苗距 (5~8) cm× (5~8) cm;定苗后及早追肥, 一般施尿素50~75kg/hm2;苗床期气温较高, 病虫害发生较普遍, 出苗后每隔3~7d用10%吡虫啉800倍液加万虫统杀800倍液喷雾, 或用氯氰菊酯、速灭杀丁等农药防治蚜虫、菜青虫、黄曲跳甲等害虫, 移栽前喷药防治虫扩散到大田[4];幼苗三叶期苗床用15%多效唑溶液750g/hm2或5%的烯效唑300g/hm2对水750kg均匀喷施油菜幼苗, 切勿反复重喷, 以防剂量过大。

3 大田整地

前作水稻留茬17cm以下, 拉绳开沟做厢, 以厢面宽1.5~1.8m开沟, 沟宽30cm, 沟深25~30cm, 围沟和腰沟稍深、稍宽, 沟土敲碎均匀撒在厢面上, 做到三沟配套。采用开沟机开沟, 开沟土均匀覆盖厢面, 覆盖不匀的地方人工稍微耙平。

4 适时移栽, 合理密植

10月中下旬6~7片绿叶移栽, 秧苗要求矮壮青绿色、叶片厚、无病虫。根据地力确定种植密度, 一般播种早、肥力好的田块留苗12~15万株/hm2, 播种迟、肥力差的田块留苗15~18万株/hm2, 特别迟播的田块留苗22.5~30.0万株/hm2, 一般不宜超过30.0万株/hm2。移栽密度一般在9~12万株/hm2为宜, 苗大、移栽期早的则稍稀, 苗小、移栽迟的则稍密。移栽前1d, 苗床要浇水润土, 以免起苗时伤根, 使菜苗栽入大田后早活棵, 快返青。用小铲起苗, 带土移栽, 苗要栽直, 不能将苗栽得过浅或过深。并及时浇定根水[5]。

5 肥水管理

底肥施氮磷钾三元素复合肥 (20-10-18) 600kg/hm2, 硼肥7.5kg/hm2混合施入大田。蕾薹期施肥根据油菜的长势长相而定, 一般施尿素120~150kg/hm2。在初花期根据油菜的长势长相调施花肥, 可进行根外追施, 以促开花上顶, 多结果, 增加粒重和含油量。在油菜薹期和初花期喷施2次高含量的速效硼肥, 可用速乐硼750g/hm2对水750kg进行叶面喷施。以促进花芽分化, 防止花而不实, 增加单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 提高粒重, 增加产量。适时抗旱, 保持土壤湿润, 减少油菜遭受冻害, 开春后要疏通田间三沟, 做到排水通畅, 雨停田干。

6 病虫草害防治

苗期主要是注意防治菜青虫和蚜虫, 根据病虫预报掌握好防治标准, 及时实施。油菜初花期重点抓好菌核病的药剂防治, 以减轻病害, 提高油菜产量。一般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5kg/hm2对水750kg, 选择睛天下午喷施, 主要喷施在植株中、下部茎叶上[6], 初花期防治1次, 隔7~10d再喷施1次。在整地前5~7d, 抢晴天下午喷施除阔叶类杂草的除草剂除草, 用药24h内遇雨需重施。油菜苗长至三叶期, 大多禾本科杂草萌发生长出土时喷施灭禾本科杂草的除草剂 (油菜田专用除草剂) 除草。

7 适时收获

全田70%~80%的角果转为黄色或主茎中上部一次分枝所结种子的种皮呈黑褐色时收割。收割时做到轻割、轻放、轻捆、轻运, 以免籽粒脱落。堆垛或摊晒5~7d后及时脱粒, 扬净晒干入库。

摘要:总结了优质双低油菜稻田免耕移栽高产栽培技术, 包括品种选择、培育壮苗、大田整地、适时移栽与合理密植、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 以推动油菜产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双低油菜,稻田免耕移栽,品种选择,适时移栽,肥水管理

参考文献

[1]王汉中.我国油菜产需形式分析及产业发展对策[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7, 29 (1) :101-105.

[2]涂勇, 伍昌胜.“十一五”湖北省油菜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对策[J].作物杂志, 2005 (6) :5-7.

[3]郭子平.湖北省双低油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 2005, 44 (4) :4-7.

[4]曾德才, 赵天忠, 曾凡成, 等.地膜的油菜生产效益、增产机理与高产栽培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 2002 (5) :65-66.

[5]丁卫东, 成新华, 王雪红, 等.稻田油菜免耕直播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3) :192.

豫南地区双低油菜病虫害防治技术 篇9

1 苗期病害

1.1 病毒病

病毒病又称花叶病、缩叶病, 是油菜生产上常见的一种病害, 其主要传染途径是蚜虫的活动。该病发生时, 最初在新叶的叶脉间产生油渍状的小斑点, 以后变为黄色斑块, 开花后长出的新叶病斑快速扩展, 变为花叶, 下部叶片变黄并脱落, 发病末期, 茎叶产生坏死的病斑, 颜色变黑, 最后枯死。

防治措施:以预防为主, 预防苗期感病, 防治的关键是防止蚜虫传毒。一是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 大力推广种植甘蓝型油菜是减轻病害损失的最有效、最经济的途径, 如杂97060、杂双1号、丰油9号等品种。适期播种[1], 当地秋季气温高, 在秋季干旱年份, 适当延迟播期, 错开有效蚜迁飞高峰的时间, 可减轻病毒病的危害。不重茬种植, 选择前茬作物不是十字花科的田块集中种植, 集中管理。经常对田块进行检查, 及早发现病株并及时销毁, 减少病害的发生几率。二是药剂防治。在菜秧长出真叶后即开始用40%毒死蜱对水防治, 或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对水喷雾防治, 每隔7 d喷1次, 连喷2~3次。

1.2 猝倒病

猝倒病病菌侵染油菜幼苗后, 在近地面的茎基部处产生水渍状的病斑, 后逐渐变黄腐烂并干缩, 导致折断死亡。根部发病后, 常出现褐色的斑点, 严重时地上部开始萎蔫, 导致近地面处折断。在潮湿的环境条件下, 病部密生病菌孢囊梗、菌丝与孢子囊;发病轻的新的须根与支根可以长出, 但其生长发育不良[2]。

防治措施:一是农业防治。苗床用50%福美双, 或50%多菌灵, 或50%敌克松8 g/m2对20倍土混匀撒施处理。加强田间管理, 适时开沟排渍, 合理密植。二是药剂防治。用75%百菌清1 000倍液, 或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25~900 g/hm2, 对水750 kg喷雾, 连喷2~3次。

2 蕾薹至扬花灌浆期病虫害

2.1 菌核病

油菜菌核病为一种真菌性病害, 又称菌核软腐病, 也称霉杆、烂杆等, 其危害时间长, 苗期至成熟期均可发生, 尤其是在开花后发生最多。苗期感菌核病后, 叶柄茎和基部出现红褐色的斑点, 后逐渐扩大, 转为白色, 组织腐烂, 上着生白色絮状的菌丝, 最后枯死。病组织外可形成许多黑色的菌核, 现蕾至成熟期发病:叶片上产生不规则形或圆形的病斑, 病斑的外缘有黄色晕圈, 中心灰褐色, 中层暗青色;发病后期病株茎杆易开裂折断, 茎杆变空, 皮层破裂, 维管束外露, 内有浆囊状黑色菌核。

防治措施:油菜菌核病的防治以农业防治为重点, 于花期抓紧时间进行药剂防治。一是农业防治。选用早熟、高产、抗病品种, 错开盛花期与病菌孢子主要传播期, 是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根本措施之一[3]。菌核在水中浸泡1~2个月后即可腐烂, 所以应实行轮作换茬, 特别是旱地应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开深沟排水, 做到雨停不积水, 以降低地下水位和田间湿度。深耕深翻, 深埋菌核。合理施肥, 达到冬壮春发、稳长不旺, 提高抗力。摘除病叶与老茎叶, 以减少病源, 促进通风透光率。二是药剂防治。用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5 kg/hm2, 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0 g/hm2对水750 kg喷雾, 喷药的次数应根据病情酌情掌握, 一般连喷2~3次即可。喷药在初花后进行, 尽量喷于植株的中部及下部。

2.2 霜霉病

霜霉病又名露菌病, 自苗期至开花结荚期都有发生, 危害叶、茎、花和果, 影响菜籽的产量和质量。叶片发生霜霉病后, 初出现淡黄色病斑, 后扩大成黄褐色的大斑, 由于受叶脉的限制, 呈现出不规则的形状, 病叶的背面出现霜状的霉点。

防治措施:一是农业防治。选用丰产、抗病品种, 种植甘蓝型油菜。实行水旱轮作, 避免连作。及时剪除肿胀花枝, 并带出田外或者深埋。开深沟排水除湿。搞好田间管理, 清沟排渍, 合理施肥, 适当增施磷、钾肥, 减少氮肥施用量, 并适时对黄叶、老叶及病叶等进行摘除。二是药剂防治。苗期用波尔多1∶200倍液喷于叶背面, 一般喷1~2次[4]。初花期病叶率达10%时进行第1次防治, 隔5~7 d进行第2次防治, 如果阴雨天气多最好防治3次。植株上下部均应喷药, 常用药剂有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 或50%瑞毒霉素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

2.3 油菜蚜虫

蚜虫是油菜的主要虫害之一, 以刺吸口器刺吸叶片汁液, 使叶片干枯死亡, 在干旱年份更为严重, 同时蚜虫也是传播油菜病毒病的主要媒介。

防治措施:防治蚜虫的关键是早治、连续治、普治, 早治即油菜出苗就开始治蚜虫;连续治及普治即防治时与其他十字花科作物一起进行。注意抗旱和清除杂草, 保持土壤湿润, 抑制蚜虫繁殖。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 或40%毒死蜱对水喷雾, 生长期间连续喷2~3次即可。保护及人工饲养蚜茧蜂、草蛉、瓢虫等天敌, 使天敌的数量保持在总蚜虫量的1%以上。

参考文献

[1]董家胜, 杨军章, 李岩, 等.双低油菜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J].河南农业, 2003 (11) :17-18.

[2]信阳市罗山县植保站举办农作物病虫专业防治员阳光工程培训班[EB/OL]. (2011-11-29) [2011-10-05].http://www.jinnong.cn/ny/news/2011/11/29/201111299192238917.shtml.

[3]李吉有.民和县油菜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4) :177.

双低 篇10

近年来,桂北高寒山区三江侗族自治县在斗江、林溪、八江、同乐、古宜、丹洲等乡镇的沿河稻(单季稻)—油两熟制田块进行了“双低”油菜超稀植超高产栽培试验、示范累计面积1331亩,获得成功,平均亩产268.08千克,最高亩产362.18千克,实现了超高产的目标(原平均亩产250千克)。其产量构成为每亩种植“双低”油菜2000~3000株、单株角果数800~1300个、每角18~22粒、千粒重3.5~4.6克。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选择优质高产良种

采取超稀植栽培,宜选用个体生长优势较强、产量潜力高的杂交油菜品种,以优质的“双低”杂交油菜品种为最佳,如黔油17号、中双11号、南油9号、油研7号等。间套种蔬菜品种宜选择与油菜播栽期同步的品种(种类),如上海青、软尾生菜、早熟大蒜、菠菜、香菜等。

二、早播稀播培育大壮苗

超稀植油菜栽培成功的关键是培育大壮苗,其主要措施是适期早播(9月中旬左右为宜)、稀播匀播(播量控制在150克/亩以内)、苗期化培(2叶1心期喷多效唑)、控制留苗密度(60~80株/米2,最高不超过100株/米2)、以氮磷为主的肥水促苗快发,以及防治好菜蚜、小菜蛾和菜青虫等苗期主要虫害。大壮苗标准是苗龄35~45天、苗高20厘米、绿叶6片、根颈粗0.6厘米以上、无病虫害。

1. 苗床准备。选择土质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空闲田(地)做苗床。播种前整地要平,每亩用有机肥1000~1500千克、三元复合肥(15-15-15)10千克、硼肥(硼砂或硼酸)1千克均匀撒施,反复整地,做到畦平无杂草;用大粪水或沼液淋1遍;最后用20%灭扫利(甲氰菊酯)乳油6毫升对水40~50千克浇苗床防治地下害虫。

2. 早播稀播。于9月中旬播种,每亩播量100~150克,要做到稀撒匀播。有条件的地方要用营养钵(袋)育苗移栽。

3. 早间苗、定苗。油菜齐苗后即开始间苗,2叶1心时即可定苗,要做到留苗均匀、去弱留强、去病留健,以保证苗整齐、健壮,无杂苗,每平方米留苗60~80株。

4. 化控蹲苗。油菜3叶期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克对水50千克均匀喷雾,以培育矮壮苗。

5. 肥水管理。分别在1叶期、4叶期和移栽前5~7天,视苗情和天气情况追施清水粪或少量速效氮肥,若遇秋旱应及时浇水。

6. 防治虫害。主要是做好蚜虫、菜青虫、黄条跳蝉等虫害的防治工作。

三、适时移栽,起畦稀植

1. 选择沿河高肥田块种植。“双低”油菜超稀植栽培技术主要适合在沿河肥力中上等的稻田应用,耕作制度以稻—油两熟制为宜,因此在土壤瘠薄稻田及双季稻地区不可盲目推广。

2. 适时(龄)移栽。一般以在10月中旬、苗龄35~45天时移栽为宜,或抢茬移栽。阴天全天均可移栽,晴天则以傍晚移栽为宜。间作、套种的青菜、生菜,育苗与移栽期可与油菜同步进行,大蒜、菠菜、香菜等可在油菜移栽结束后立即套播于油菜行间,以争取春节前上市。

3. 起畦稀植。中等肥力田块可整成若干个宽166.7厘米的畦面,沟宽、深均为33.3厘米,每畦栽3行,行株距66.6厘米×33.3~37.5厘米,每亩种植2667~3000株;高肥力田块可整成若干个宽133.3厘米的畦面,沟宽、沟深仍为33.3厘米,每畦栽2行,行株距66.7厘米×50厘米,每亩种植2000株。

4. 确保质量。要求带土移栽、大小苗分级移栽。移栽深度以下露根颈、不盖心叶为度。移栽时要浇足定根水。进行营养钵(袋)育苗移栽的,要求做到不露钵、不吊钵。

四、强化大田管理措施

1. 科学用肥。油菜籽亩产250千克以上的田块,每亩所需纯氮为15~20千克,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为2∶1∶1.5~2。要坚持“施足基肥,早施壮苗肥,重施腊肥,巧施蕾薹肥,补施花粒肥”的原则。肥料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硼肥配合施用,一般年前施肥量与年后施肥量的比例为8∶2,基肥数量占总施肥量的50%,苗肥占30%。腊肥以河塘泥、猪牛栏粪等有机肥为主,这样能起到保温防冻作用。蕾薹肥于打顶后施用,可有效增加一次分枝。具体做法为基肥每亩用饼肥50千克、磷肥50千克、进口三元复合肥(15-15-15)20千克、尿素5千克、硼砂0.5~1千克,混合均匀后施入种植穴底,并与穴土拌均匀;苗肥于年前(12月25日左右)施入,每亩用尿素5~7千克沟施并覆土(也可对水淋施);蕾薹肥掌握在开春后(2月15日前)施,每亩用尿素5千克、氯化钾2.5~3千克,混合均匀后沟施并覆土(也可对水淋施)。如基肥中硼肥不足,还可于抽薹期、初花期每亩用硼砂0.1~0.15千克+磷酸二氢钾1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施。

2. 适时打顶。打顶能有效促进分枝生长,是油菜超稀植栽培夺取高产的重要措施。一般在2月上中旬油菜抽薹6~10厘米长时进行人工打顶。要求在晴天上午用利剪剪除主茎生长点。

3. 病虫害防治。前期(苗期)注意防治蚜虫、小菜蛾和菜青虫等虫害,特别是暖冬年份,蚜虫发生重,应严把蚜虫防治关,以减少病毒病的为害。蕾花期要施药两次防治菌核病。应注意提高化防质量与效果,提倡机防,同时注意清沟沥水,做到“三沟”(腰沟、畦沟、围沟)配套、沟渠相通,雨后及时开沟排水降低水位,以减轻渍害。

4. 预防倒伏。大风或暴雨之后应及时扶苗、理苗、培土,以防倒伏。

五、及时收获和套种蔬菜

在油菜封行前就应抢先在油菜田里套种蔬菜,以避免由于“苗挤苗”而抑制油菜的生长发育。油菜成熟分为3个时期(阶段),即绿熟期、黄熟期和完熟期,“双低”油菜在黄熟期即应收获。桂北高寒山区三江县,4月底至5月中旬为收获适期,这时收获的油菜籽产量和品质最佳,因为此时油菜主轴角果为黄色、植株中上部为黄绿色、下部为淡白色,部分籽粒发育完全、种皮红褐色、表面富有光泽、种子发硬,收获后经过一段时间(一般3~5天)的后熟作用即可完全成熟。如收获过早或过迟均会影响油菜籽的产量和品质。

双低 篇11

1.1 选用“两高双低”优质品种

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生产实践和油菜品种特性, 因地制宜选用我省市近年来育出的“两高双低”优质油菜新品种, “蜀杂六号”、“蜀杂七号”、“蜀杂九号”、“川油18号”等, 为保证和提高油菜品质打下良好基础。

1.2 搞好隔离防杂, 集中连片种植

据研究, 甘蓝型油菜的异交率, 如果不同品种插花种植, 则当年品种间异交率就大6.15%, 最高可达到11.86%, ;开放种植, 当年芥酸平均含量将上升4%以上;但在成百亩的大田里种1年, 芥酸含量只上升1.2%。为了防止不同品种的异化授粉和生物学混杂, 应改变传统分家分户种植油菜的方法, 以整镇整村 (居) 连片集中种植, 并严格实行隔离防杂, 避免与普通油菜 (包括一些土杂类其他型油菜) 串粉杂交。同时, 还应特别注意防除野生油菜, 不用前茬是普通油菜的地方做苗床, 不用普通油菜果壳沤制的肥料做基肥, 以避免混杂。

1.3 建立制种基地, 实行统一供种

为了保证所用“两高双低”油菜种子的质量, 应选择具有严格隔离条件的地点, 建立“两高双底”油菜制种基地。基地的选择一般是充分利用山区、丘陵的冲田, 平原地区的湖心岛, 据统计分析, 品种保纯效果随着空间隔离距离的增加而提高, 在800~900m以上的隔离条件下, 能较有效地减少风力串花混杂。对于新的制种基地, 在油菜生育期内进行2~3次除杂, 种子充分成熟后单收、单打、单标签。同时, 对种植“两高双低”优质油菜的村社, 应采取统一供种的方法, 以避免与不纯种子及普通油菜种子混杂种植, 以及与普通油菜籽混收贮、加工。

1.4 防止机械和栽培混杂

在进行“两高双低”油菜籽收获运输, 晒场或田间脱粒, 器具装载, 仓库贮藏的过程中, 注意防止机械混杂和人为掺杂, 使“两高双低”油菜籽真正成为优质商品油菜籽。凡是种过常规油菜的旱地, 要求3年内不能做苗床, 3年内不能种“两高双低”优质油菜, 以防止由栽培条件而导致的机械与生物学混杂。另外, 大面积发展杂交优质商品油菜的地区, 最好以水稻作为前作, 以避免产生混杂。

2“两高双低”优质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2.1 适时早播, 培育壮苗

根据当地温度条件、品种特性及耕作制度等因素, 改迟播或过早播种为适期播种, 杜绝迟播或过早播种的现象。对于“蜀杂六号”、“蜀杂七号”、“川油18号”等“两高双低”杂交油菜中熟种, 平坝、丘陵地区的最适播期一般选择在9月26日左右播种, 10月底移栽, 川南应适当晚播。为了培育壮苗, 在播期前应注意按苗本比为1:5~6的比例选好备足苗床, 做到将苗床开沟做厢, 精心整地。播种时, 进行种子清毒和精选, 并做到施足底肥, 均匀撒播, 播后施用细灰渣肥或草木灰盖种。出苗后, 做到第一片真叶时匀苗, 2~3片真叶时按苗间距8~10cm定苗、匀苗, 定苗时注意去除弱苗、病苗和杂苗, 保留健壮苗。同时, 加强苗床田间管理, 及时追肥除草, 防止菜青虫、蚜虫和苗期病害。

2.2 中苗早栽, 合理密植

我省多年油菜生产实践证明, 中苗早载可减少根系损伤, 返青成活快, 利于油菜早生快发提高单产, 相对传统的大苗迟载有许多优点, 应普及推广中苗早载技术, 对于翻耕田地, 在前作水稻散籽时及时进行开沟排水, 水稻收获后精心整地, 开好“三沟” (边沟、中沟、厢购) , 排除“三水” (地下水、潜层水、外来水) , 施足底肥, 在油菜生长到4—6片真叶时, 在采用宽窄行移栽, 移栽时做到选用壮苗, 进行“三带” (带土、带肥、带药) 移栽, 栽后立即浇灌定根粪水, 确保苗全、苗余。油菜种植密度一般确定为每亩8000株左右, 在此基础上, 土壤肥力较好和移栽较早的可适当稀些, 反之, 则可适当密些。

2.3 配方施肥, 增施硼肥

针对生产上存在的施肥不合理或施肥不足等问题, 按照油菜需肥规律和“两高双低”油菜需肥特点, 采取“施足底肥、早施提苗肥、重施开盘肥、看苗施好蕾苔肥”的施肥方法, 同时, 应针对“两高双低”油菜对硼肥敏感的特点, 增施硼肥, 防止油菜出现“花儿不实”.一般施纯氮12~15kg/667m2, 氮硼钾肥比例为1:0.5:05~0.8, 用硼砂500~750g/667m2作底肥, 或在苗期, 苔花期各用100g硼砂对入防病药液中喷施。

2.4 加强田管, 综防病虫

在油菜移栽后, 对田间湿度大的田块, 应及时清理“三沟”, 做到沟沟相通, 排除渍水。及时进行中耕除草, 摘除老黄病叶, 并综合防治病虫害。油菜苗期主要防治蚜虫、菜青虫、跳䖬, 花期重点防治菌核病、霜霉病、青荚期重点防治蚜虫。

参考文献

[1]吴德芳, 刘基敏.“两高双低”优质油菜保优高产栽培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 2001, (9) :17.

上一篇:良性互动机制下一篇:防灭火设计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