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X线摄影

2024-07-05

乳腺X线摄影(精选12篇)

乳腺X线摄影 篇1

近年来, 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 现乳腺癌已成为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因此, 对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尤其是早期发现。目前, 学术界认为乳房自我检查、乳腺专科临床体检和乳腺影像学检查 (主要是乳腺X线摄影) , 是乳腺肿瘤检测的三种主要方式, 而乳腺X线检查已作为首选的检查[1,2]。大量研究认为乳腺X线检查是目前唯一可信赖的且在能摸到肿块前发现乳腺癌的检查方法。现将2010年4月至2012年12月间276例乳腺钼靶X线检查及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为门诊普查发现乳腺患者并行乳腺钼靶X线摄影共276例, 均为女性病例, 年龄30岁以内16例, 31~40岁79例, 4l~50岁147例, 51岁以上共34例。临床症状:大多数以乳房疼痛为主, 部分为自己发现肿块, 部分无明显自觉症状, 于体检时偶然发现。

1.2设备意大利M T TA LT R O N I C A F L AT S E高频乳腺钼靶机KODAKDry5300。

1.3投照方法

全部双侧乳腺摄头尾位 (CC位) 、内外斜位 (MLO) 片。

2 结果

在乳腺头尾位、内外斜位片能清楚显示乳腺实质结构、及皮肤皮下脂肪等和肿块。在内外斜位上还可观察腋前软组织如胸大肌等及腋窝淋巴结。本组病例中查出的乳腺疾病:乳腺增生174例, 乳腺纤维瘤47例, 乳腺癌29例, 乳腺囊肿2例, 脂肪瘤1例, 错构瘤1例, 乳腺炎1例。阳性率为92.39%。

3 讨论

3.1乳腺影像检查的方法有很多:如超声、CT、近红外线透照、远红外热图、MR, 但乳腺X线摄影至今仍为首选和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 其投照部位和高质量的图像能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3.2投照部位

内外斜位 (MLO) :正确的内外斜位能把所有乳房组织成像。受检者面向摄影台, 两脚略分开与肩膀同宽, 摄影平台上部高度与肩齐平但不超过肩部。旋转球管使探测器平面与水平面成30°~60°并与胸大肌平行以免探测器与胸大肌不平行时导致乳腺成像组织减少。患者面部转向非检侧, 非受检侧上肢下垂, 受检侧手置于机架手柄, 屈肘松弛胸大肌。胸壁紧贴摄影台, 提升乳房, 并向上向外牵拉乳房离开胸壁, 使被检侧乳房置于摄影台面上并开始压迫, 直到有足够压力保持乳房的位置为止, 最后牵拉腹部组织以打开乳房下皮肤皱褶。影像标准需胸大肌下缘止于乳头线, 且乳头线垂直于胸大肌, 并看不到皮肤皱褶, 左右乳腺对称放置后呈菱形。头尾位 (CC位) :MLO位的一种补充, 所以应确保在MLO位片可能漏掉的组织能充分显示出来, 这就要求我们在CC位上应显示所有乳腺内侧组织, 同时尽量包含外侧组织。球管处在树直状态, 检查者站在受检侧乳房内侧。受检者面对摄影台, 头转向非检查侧, 双肩放松, 受检侧手置于腹部以减少皮肤皱褶, 被检侧乳房置于摄影台上使乳头呈切线位, 调整摄影台使乳腺下方皮肤皱褶与摄影台等高, 胸部紧贴。检查者一手放在乳房下, 一手放于乳房上方轻轻牵拉乳腺组织远离胸壁, 后用一只手固定乳房位置。后提升对侧乳房转动患者并置于摄影平台拐角上。再用手向前拉伸乳房同时进行压迫, 最后受检者受检侧手臂下垂, 肱骨外旋, 对侧手臂向前抓住机架手柄。总之必须乳后间隙清楚, 尽量包含乳房实质, 乳头位于照片中轴线上午、, 无皮肤皱褶, 双侧乳腺对称放置后呈球形。

3.3所以我们在进行乳腺检查时应该注意几个问题: (1) 充分了解病史, 选择最佳摄影时间 (月经干净后3~7d) , 尽量避免在月经期及月经前期进行检查, 并进行常规的问诊、视诊、触诊以便选择最佳摄影体位; (2) 充分交流使之了解行乳腺钼靶X线摄影的必要性获得其充分配合; (3) 检查时, 要注意手和指甲的清洁, 特别是寒冷季节更要注意手的温度;摆位舒适自然, 避免乳头重叠及其他伪影, 乳房挤压压力适当;同时, 在检查过程中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其他人员随意出入, 尊重和保护个人隐私; (4) 摄影台面定期消毒并保持清洁; (5) 合理选择图像后处理功能。

3.4乳腺X线摄影主要为头尾位及内外斜位, 必要时加摄侧位及其他特殊投照部位如点压摄片及放大摄片。在乳腺CC位、MLO位上能清楚显示乳腺实质结构和肿块。在斜位上还可观察腋前软组织如胸大肌等及腋窝淋巴结。本组276乳腺X线摄影检查的结果为:乳腺增生174例, 乳腺纤维瘤47例, 乳腺癌26例, 乳腺囊肿2例, 脂肪瘤1例, 错构瘤1例, 乳腺炎1例。阳性率为92.39%。有文献报道阳性率可达到90%以上。本组的阳性率过高可能与本组为门诊普查发现乳腺疾病后才行乳腺钼靶X线检查的患者有关。

总之, 乳腺X线摄影操作简便, 患者易于理解配合, 乳腺疾病检出率高, 尤其对于临床上无法触摸到肿块的导管内原位癌有其独到的优势, 所以乳腺钼靶X线摄影成为乳腺影像检查中的首选方法, 为乳腺最佳的影像学检查和早期乳腺癌筛查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吴建军, 王志红.妇女乳腺钼靶X线片498例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8, 23 (10) :1455-1456.

[2]张军.乳腺钼靶和超声诊断乳腺癌35例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10) :130-131.

乳腺X线摄影 篇2

1.与X线的产生条件无关的因素是

A.电子源

B.高真空度

C.高压电场

D.电子的骤然减速

E.阳极散热

正确答案:E

2.在管电压与管电流相同时,与连续X线强度有关的是

A.靶面的倾角

B.管内真空程度

C.靶物质的厚度

D.靶物质的原子序数

E.阳极和阴极之间的距离

正确答案:D

3.决定X线性质的是

A.管电压

B.管电流

C.毫安秒

D.曝光时间

E.摄影距离

正确答案:A

4.又被称为“散射效应”的是

A.相干散射

B.光电效应

C.康普顿效应

D.电子对效应

E.光核反应

正确答案:C

5.X线摄影中,使胶片产生灰雾的主要原因是

A.相干散射

B.光电效应

C.光核反应

D.电子对效应

E.康普顿效应

正确答案:E

6.关于X线强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A.X线管电压增高,X线波长变短

B.高压波形不影响X线强度

C.X线质是由管电压决定

D.X线量用管电流量mAs表示

E.X线质也可用HVL表示

正确答案:B

7.导致X线行进中衰减的原因是

A.X线频率

B.X线波长

C.X线能量

D.物质和距离

E.X线是电磁波

正确答案:D

8.腹部X线摄影能显示肾轮廓的原因,与下列组织有关的是

A.尿

B.空气

C.血液

D.肌肉

E.脂肪

正确答案:E

9.X线照片影像的形成阶段是

A.X线透过被照体之后

B.X线透过被照体照射到屏/片体系之后

C.X线光学密度影像经看片灯光线照射之后

D.X线→被照体→屏/片体系→显影加工之后

E.X线影像在视网膜形成视觉影像之后

正确答案:D

10.关于被照体本身因素影响照片对比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A.原子序数越高,射线对比度越高

B.组织密度越大,造成的对比越明显

C.原子序数、密度相同,对比度受厚度支配

D.被照体组织的形状与对比度相关

E.具有生命力的肺有很好的对比度

正确答案:D

11.关于照片锐利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A.相邻组织影像界限的清楚程度为锐利度

B.是照片上相邻两点密度的转变过程

C.锐利度公式为S =D1-D2/H

D.不锐利的照片有漏掉病灶的危险

E.照片锐利度与照片的模糊度无关

正确答案:E

12.模糊度的反义词是

A.光密度

B.对比度

C.锐利度

D.失真度

E.颗粒度

正确答案:C

13.关于散射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散射线与原发X线方向一致

B.散射线的波长比原发射线短

C.大部分散射线由光电效应产生

D.散射线的量主要取决于原发射线的能量

E.作用于胶片的X线只是直进的原发射线

正确答案:D

14.减少和消除散射线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A.使用遮线器

B.选择低仟伏摄影

C.选用低感度屏/片系统

D.适当缩小照射野

E.使用滤线栅

正确答案:C

15.消除散射线的设备为

A.铅板

B.滤过板

C.增感屏

D.遮线器

E.滤线栅

正确答案:E

16.减少生理性移动最有效的措施是

A.固定被照体

B.选择曝光时机

C.缩短曝光时间

D.被照体尽量贴近胶片

E.尽量选用小焦点摄影

正确答案:C

17.将人体纵断为前后两部分的断面称为

A.矢状面

B.冠状面

C.水平面

D.垂直面

E.正中矢状面

正确答案:B

18.第一腰椎的体表定位标志是

A.胸骨体中点

B.胸骨剑突末端

C.剑突与肚脐连线中点

D.肚脐中点

E.脐上5cm

正确答案:C

19.下列组合中,错误的是

A.舟状骨——外展位

B.三角骨、豆状骨——腕部斜位、轴位

C.尺神经沟——桡、尺骨正侧位

D.痛风——蹠趾骨正斜位

E.马蹄内翻足——足正位、足侧位(含踝关节)

正确答案:C

20.跟骨轴位标准影像,跟骨纵经与横径比例约为

A.1∶1

B.1∶2

C.1∶3

D.1∶4

E.1∶5

正确答案:B

21.腰椎斜位标准片所见,错误的是

A.1~5腰椎及腰骶关节呈斜位,于照片正中显示

B.各椎弓根投影于椎体正中或前1/3处

C.各椎弓根投影于椎体后1/3处

D.椎间隙显示良好,第三腰椎上、下面的两侧缘应重合E.与椎体相重叠的椎弓部结构,应显示清晰分明

正确答案:C

22.属于重度过敏反应的表现是

A.恶心

B.灼热感

C.面部潮红

D.血压急剧下降

E.皮肤荨麻疹

正确答案:D

23.排泄性胆道系统造影,与服用脂肪餐的意义无关的是

A.胆总管的显示

B.胆囊与肠内容或肠气的分离

C.鉴别阳性结石

D.胆囊收缩后,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E.胆囊功能性疾患的诊断

正确答案:B

24.静脉胆系摄影第二、三张照片是在对比剂注射后的A.5分钟、10分钟

B.10分钟、15分钟

C.15分钟、20分钟

D.20分钟、40分钟

E.30分钟、60分钟

正确答案:E

25.关于乳腺摄影的解释,错误的是

A.采用25~35kV的软射线摄影

B.脂肪组织取代腺体的乳腺,微小钙化灶容易显示

C.砂粒状等微细钙化检出,可提高乳癌的早期发现率

D.乳腺的压迫摄影可提高影像对比

E.较大的乳腺采用40~60kV的管电压摄影

正确答案:E

26.体层摄影中选择层间距大小的依据是

A.被照体的厚度

B.被照体的密度

C.被检病灶大小

D.照射角的大小

E.体层面的深度

正确答案:C

27.CR中文全称统一称为

A.计算机X线摄影

B.存储荧光体成像

C.光激励存储荧光体成像

D.数字存储荧光体成像

E.数字化发光X线摄影

正确答案:A

28.有关CR影像板的描述,错误的是

A.影像板是CR系统中信息的阅读部件

B.发光中心能贮存X线光子能量

C.潜影可用强光照射消除

D.本身不具备影像显示功能

E.寿命与机械磨损和化学损伤有关

正确答案:A

29.限制CR影像读取时间的主要因素是

A.光激励发光强度

B.光激励发光方向

C.光激励发光的衰减时间

D.信号增幅放大程度

E.模数转换器工作效率

正确答案:C

30.属于DR成像间接转换方式的部件是

A.增感屏

B.非晶硒平板探测器

C.多丝正比电离室

D.碘化色+非晶硅探测器

E.半导体狭缝线阵探测器

正确答案:D

31.属于DR成像直接转换方式的是

A.非晶硒平扳探测器

B.碘化铯+非晶硅平扳探测器

C.利用影像板进行X线摄影

D.闪烁体+CCD摄像机阵列

E.硫氧化钆:铽+非晶硅平板探测器

正确答案:A

32.DR摄影,与图像质量无关的是

A.良好的线性

B.后处理功能

C.量子检测率

D.直接读出方式

E.探测器刷新速度

正确答案:E

33.与辐射引起的生物效应无关的因素是

A.辐射剂量

B.照射方式

C.照射部位

D.种族分类

E.健康状态

正确答案:D

34.属于对X线照射“高感受性组织”的是

A.脑

B.关节

C.口腔粘膜

D.淋巴组织

E.肝脏

正确答案:D

35.与辐射防护无关的措施是

A.安装铅玻璃

B.安装推拉铅门

C.安装活动铅屏

D.安装换气空调

E.安装曝光指示灯

正确答案:D

36.属于照射有效剂量当量在5mSv-15mSv/年范围内的工种为

A.甲种工作条件

B.乙种工作条件

C.丙种工作条件

D.特殊意外工作

E.放射专业学生实习

正确答案:B

37.与病人辐射防护无关的是

A.隔室操作

B.控制照射野

C.选择适当的检查方法

D.严格执行辐射安全操作规则

E.提高图像接受介质的灵敏度

正确答案:A

38.对公众个人全身所受辐射年剂量当量限值应低于

A.0.5mSv

B.5mSv

C.50mSv

D.150mSv

E.500mSv

正确答案:B

39.氦氖激光片的吸收光谱峰值为

A.533nm

B.633nm

C.733nm

D.833nm

E.933nm

正确答案:B

40.胶片特性曲线的组成,不包括

A.足部

B.肩部

C.降部

D.反转部

E.直线部

正确答案:C

41.关于特性曲线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胶片感光速度越快,曲线越靠近纵座标

B.特性曲线的起始密度并不是零

C.胶片的本底灰雾,也称最小密度

D.对曝光量开始产生反应的一点,称为初感点

E.特性曲线与曝光量呈线性关系

正确答案:E

42.表示平均斜率的字符是

A.D

B.S

C.L

D.G

E.γ

正确答案:D

43.对稀土增感屏的叙述,错误的是

A.属赋活型增感屏

B.荧光体内加有激活物

C.可制成黄绿色发光光谱的增感屏

D.可制成蓝紫色发光光谱的增感屏

E.可与各种医用X线胶片匹配

正确答案:E

44.在自动洗片机中,决定显、定影时间的是

A.循环系统

B.输片系统

C.补充系统

D.温度控制系统

E.延时系统

正确答案:B

45.激光相机中用来控制激光打印程序及幅式选择的系统是

A.控制系统

B.激光打印系统

C.胶片传送系统

D.信息传递系统

E.信息存储系统

乳腺X线摄影 篇3

【关键词】乳腺X线摄影;评价;原发性乳腺癌;放射治疗;效果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79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959-01放射治疗已成为乳腺癌主要的综合性治疗的一种手段,乳腺癌患者术后放疗可以显著提高其生存率[1]。但是放疗过程中,通常胸部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必须及时对其进行识别,以免误诊成转移、感染性炎症以及结核等,导致错误治疗。因此,原发性乳腺癌经放射治疗以后,需要定期采取乳腺X线摄影检查,以便了解乳腺癌與正常乳房组织之间的放疗反应,及时发现复发。现通过对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接收治疗的42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采取乳腺X线摄影检查对其放射治疗的效果加以评价,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接收治疗的42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均是女性。年龄均在28-54岁之间,平均年龄(40.85±4.36)岁。全部患者在放射治疗前通过穿刺活检被确诊为乳腺癌。

1.2方法本组42例患者在放射治疗前后均使用乳腺钼靶X线机进行头尾位(即为轴位CC)与内外斜位(即为MLO)常规摄影[2]。在必要时进行局部电压摄影,对比放射治疗前后本组患者乳腺癌病灶的疗效情况。

1.3指标观察①肿块形态、大小。②局限性不对称致密。③结构出现扭曲。④钙化情况。⑤腋下是否有淋巴结。2结果

2.1本组42例患者放射治疗前,X线摄影表现①肿块者11例,包括2例类圆形,12例分叶型,8例不规则型。肿块密度表现不均匀,边界不清,有4例患者周围显示长短不一的毛刺。②局限性不对称致密者12例,具体为乳腺实质内表现局部密度升高,边缘不清呈小片状阴影,并且中间密度最高,然后向四周逐渐变淡,同周围正常组织没有明确的界限。③结构较为紊乱、扭曲者8例,具体是乳腺小梁表现局限性变粗变直,并且局部腺体结构呈紊乱性纠集,丧失了正常形态。④钙化者20例,包括3例患者大量针尖样、分叉状以及短棒状混合型钙化,10例患者肿块大小均匀变现针尖样成簇钙化,4例患者稍有钙化点。⑤2例患者腋下淋巴结致密,没有显著性肿大。

2.2放射治疗后,X线摄影表现①22例患者肿块比疗前发生不同程度降低,6例患者肿块周围毛刺比疗前变短。②12例患者局灶呈不对称致密中,5例患者比疗前致密范围缩小,腺体密度变小,2例患者范围增大,腺体密度变浓。③8例患者结构紊乱、扭曲比疗前明显改善,乳腺结构更加清晰。④20例乳腺钙化患者中,12例患者钙化程度与疗前基本相同,6例患者钙化比疗前增多,而且钙化范围增大。⑤2例腋下致密淋巴结患者略微减小、变淡。

乳腺X线摄影能够清晰的反映出乳腺癌肿块的形态、大小、密度以及范围等,利用对比分析疗前疗后指标变化情况,可以准确良好的评价放射治疗的效果。3讨论

乳腺X线摄影是现阶段一种新型的乳腺摄影技术,通过非晶硅或者非晶硅平板作为摄影成像的载体,把X线曝光信息直接变成X线影像信息形成数字图像,将有应用价值的X线数据全部保存起来,所以系统具有很高的空间分辨率、对比度,更加容易观察病变组织发生的细微变化。乳腺X线摄影可以分辨出乳房每个层次,可以更清晰的显示出乳房的皮肤乳头、乳晕、皮下脂肪层、腺体等,并且还能清晰显示出微小钙化、密度变化以及乳腺轻微结构等,提高了早期乳腺癌、致密腺体中检出乳腺癌的机率[3-4]。同时还能清晰显示出乳腺癌肿块的密度、边缘、大小以及形态等重要特征。

采用乳腺X线摄影能明确诊断出乳腺癌征象(间接征象与直接征象)。其中,直接征象主要是钙化、结节、肿块以及非对称性局限性致密影。间接征象主要是腋下淋巴结肿大、乳腺静脉影变粗、乳腺结构发生扭曲变形、皮肤增厚、乳头凹陷以及乳晕增厚[5]。以上征象中,常被用于评价放射治疗的效果的有腋下淋巴结出现肿大、局部腺体致密、乳腺结构发生扭曲、钙化、结节以及肿块。

肿块、结节是乳腺癌征象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其包括密度、形态以及边缘等特征。根据乳腺X线摄影显示肿块、结节征象对放射治疗加以评价时,通常认为肿块、结节变小、密度变小、分叶渐浅、毛刺渐短或消失等特点判断治疗效果。治疗后,肿块程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缩小,6例患者肿块分叶渐浅,6例患者周围毛刺渐短。反之,肿块、结节变大,密度升高,分叶加深,毛刺增长或更明显均表示治疗无效或病情发生进展,本组患者中未有该征象出现。

钙化也是乳腺癌的一种重要征象,根据乳腺X线摄影显示钙化征象对放射治疗加以评价时,通常认为钙化范围变小或是钙化消失表示治疗有效。反之,钙化范围不变或是增大说明治疗无效,病情发生进展。本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钙化数增多,表现为钙化形态多样,并且分布比较广泛,说明治疗无法控制乳腺癌病情的进展。部分钙化疗前疗后没有显著改变,应该结合病灶其他征象进行综合判断。

乳腺结构出现扭曲变形是临床乳腺癌诊断的一种重要征象。通过此征象评价放射治疗效果时,能利用收缩变形、消退以及进展情况加以评价。本组8例患者放射治疗后,病灶区域结构出现扭曲变形显著性改善,表明治疗有效。

局限性不对称致密主要是乳腺实质内发生不对称局部密度升高,并向四周逐渐变浅,同周围正常组织没有显著性界限,病灶周围因为水肿形成出现不规则低密度。若是发生局限性不对称致密范围减小,其致密中心的密度逐渐变淡,是放射治疗的有效征象。本组12例患者中,通过放射治疗后,局限性致密出现明显减小,密度逐渐变浅,表明治疗药物比较有效。

与此同时,根据乳腺X线摄影显示出转移淋巴结的大小与密度程度评价乳腺癌放射治疗的效果。

为了降低评价的误差,还可结合病灶特点,在放射治疗前后择取同一位置,在必要时采取加照侧位、切线位以及局部点压,然后放大摄影。同时由多名医生加以阅片诊断,对病灶表现出的各种征象变化加以综合判断评价放射治疗的效果。参考文献

[1]方世明,钱朝霞,陈调仙,等.乳腺X线摄影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15(7):493-494.

[2]姚祺.外科检查、乳腺X线摄影和高频超声联合应用对乳腺癌诊断的研究[J].中外医疗,2013,23(14):172-173.

[3]高桂芬,张修石,刘晓杰.数字化X线摄影在触诊阴性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J].实用肿瘤学杂志,2010,34(3):230-232.

[4]顾雅佳,周康.常见乳腺病的钼靶X线表现及病理基础[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0,37(5):439-444.

全数字乳腺X线摄影质量控制 篇4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及环境因素的变化, 乳腺CA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且明显年轻化趋势, 位列女性恶性肿瘤第2位, 个别城市已跃居首位[1], 被称为红颜杀手, 是中国妇女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而乳腺钼靶对微小钙化的高敏感性使其成为当今乳腺CA筛查的首选[2,3]。高质量的乳腺摄影图像对早发现、早诊断有重要意义, 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本文通过对1 607例乳腺摄影图像质量的分析总结, 规范操作, 优化体位, 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有效降低了漏诊误诊率。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1 607例受检者, 年龄15~91岁, 男性14例, 使用意大利GIOTTO数字乳腺机, 采用双侧乳腺头尾 (CC) 位和内外斜 (MLO) 位。必要时采用乳沟位、点压放大位、侧位等附加体位。根据美国放射学院 (ACR) 乳腺摄影质量保证委员会制定的乳腺摄影质量标准法规 (mammography quality standards act MQST) 标准[4], 由2位资深乳腺诊断医师在同一乳腺钼靶工作站独立观察评分。

2 结果

1 607例受检者中, 甲级片占95.83%, 非甲级片 (67例占4.17%, 废片率为0, 32例通过附加体位提高了检出率。非甲级片产生的原因有:肩部软组织、下巴、对侧乳房、手指遮挡18例 (26.86%) ;有皮肤皱褶13例 (19.40%) , 3例合并肩部软组织影;乳头未呈切线位7例 (10.44%) ;CC位未完整显示内侧缘或MLO位外侧腺体组织显示不充分20例 (29.85%) ;病变靠胸壁和腋下肿物遗漏12例 (17.91%) 。前三者通过重拍基本能较好改正, 后二者通过附加体位明显提高了检出率。使用附加体位效果比较结果见表1。

注:其中有6例同时使用2种附加体位, 3例同时使用3种附加体位

从表1中可以看出, 32例使用附加体位的受检者结合病史、触诊合理选择某种附加体位后成功显示病灶的有26例 (81.25%) , 其中23例仅用一种附加体位, 3例为多角度观察病灶, 选用2种体位, 2种体位均显示病灶。6例 (18.75%) 附加体位效果欠佳的受检者包括3例病灶紧贴胸壁, 位置偏高S+M位有遗漏;1例乳腺内侧深部纵形肿块CV位病灶未完全显示;2例病灶较小且偏胸外侧壁, 活动度较大, ML/LM位未能完全压迫到。该6例单一附加体位失败, 改用其他1~2种附加体位后, 除乳腺内侧深部纵形肿块仍未得到良好显示外均得到弥补。附加体位总满意率达96.87%, 为临床提供了更可靠的诊断依据。

3 讨论

尽管数字乳腺摄影选用全自动曝光获取图像, 几乎杜绝了因曝光条件不适宜而产生的废片, 但要获得高质量、符合诊断要求的影像, 还是离不开精心的体位设计和摆位技巧[5]。因此, 我们针对影响图像质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采取应对措施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3.1 拍摄体位与影像质量

拍摄CC位时, 技师站立于受检者受检侧乳房内侧, 嘱其肩部放松, 用双手牵拉法将乳腺组织远离胸壁置于采集板探测器中心, 乳头呈轴位后调节压迫器, 同时拉出外侧皮肤皱褶。拍摄MLO位时, 采集板与水平面呈30~60°平行同侧胸大肌, 成像侧肩部放松肱骨内旋, 置于托盘拐角处, 技师位于受检者内侧, 运用向上向外组合手法, 使乳腺组织离开胸壁, 乳头呈轴位后, 调节压迫器, 同时拉出腹壁下的皮肤皱褶。

本组资料中由于摆位造成非甲级片的原因分析如下:

(1) 乳头因采集板高度不适宜, 造成上翘 (采集板高度太低, 需上抬采集板) 、下垂 (与前相反) 或与组织重叠。MLO位上多见的乳头与腺体重叠多伴有乳腺后部内侧的遗漏, 此时要使胸壁后外侧缘与采集板之间无缝隙, 压迫板经过胸骨后, 向内旋转受检者身体, 使患者正对机架。

(2) CC位乳腺内侧缘显示不充分, 乳房后脂肪间隙未充分显示, 是因被检者内侧胸壁未充分与采集板紧密接触所致;同时, 乳腺牵拉不够, 应运用双合手法将乳腺组织尽量向前牵拉。

(3) MLO位因采集板高度太低或胸大肌太紧张引起前份胸大肌显示过少, 边缘凹陷, 呈三角形或与胶片平行, 腋下组织包括较少, 腋窝淋巴结遗漏;显示过多是因为采集板位置太高, 常伴有乳腺下垂、下部腺体组织遗漏, 可以通过调节采集板高度和与患者的良好沟通来解决。

(4) 影像上存在项链、头发、膏药、饰品、痣、肩部软组织影、下巴、对侧乳房影、手指、皮肤皱褶等伪影, 这要求我们在检查前仔细观察, 去除体表的异物, 有痣的要在申请单上做好标志, 并与医师及时沟通。检查过程中要与患者良好地互动, 说明配合内容, 解释压迫制动的重要性, 争取最短时间内曝光, 须摆位细致, 去除一切产生伪影的可能因素。

3.2 乳腺压迫与影像质量

乳腺摄影的剂量随乳腺厚度的增加而增加[6]。要正确地压迫, 降低乳腺厚度, 减少乳腺与采集板的距离, 有效固定乳腺, 减少运动模糊, 避免乳腺组织重叠, 使组织曝光更加均匀, 减少曝光剂量, 提高分辨率和对比度。2007年,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将乳腺组织的权重因子由原来的0.05提升到0.12[7]。如何在低剂量辐射水平下获得高质量影像压迫显得尤为重要。有资料显示, 在患者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压迫器每下压1 cm, 剂量下降14%, 对比度增加7%[8]。而对于一些痛阈过低、紧张、胸大肌较厚或有创伤临床急需检查者, 可在告知压迫必要性后对不能加大压力者采取制动后屏气曝光。

3.3 附加体位与影像质量

(1) 点压 (S) 位是较常用的附加体位。当临床体征阳性, 而钼靶检查阴性时, 可以通过定点压迫进一步提高乳腺组织的分离程度, 使兴趣区域内正常与异常组织结构区分。点压摄影位置灵活多变, 轴、侧、斜均可。有文献报道, 点压摄片的诊断准确率 (86.76%) 高于常规摄影 (63.24%) , 漏诊误诊率 (4.41%) 低于常规摄影 (14.70%) [9]。从中不难看出, 点压是一种良好的检查手段。

(2) 点压放大 (S+M) 位:由点压摄影结合小焦点放大摄影, 提高了乳腺细节的分辨率, 对病变的边缘和其他结构特征是否存在钙化, 钙化的数目、形态、分布能更清晰地显示, 可以发现常规体位不易发现的病变, 但受检者曝光时间相对较长, 大大提高了辐射剂量。

(3) 90°侧 (ML/LM) 位:在常规体位中, 仅一个体位上有异常时需要通过加摄90°侧位区分病变是否真实存在, 确定是伪影、组织重叠影还是病变, 并与标准体位结合呈三角形确定病变位置。如果90°侧位病变位置相对乳头位置上升或比MLO位高, 则病变位于乳腺内侧;位置无明显改变则位于中间;如果90°侧位病变位置相对乳头位置下降或比MLO位低, 则病变位于乳腺外侧。90°侧位是最常用的附加体位。

(4) 乳沟 (CV) 位:对于乳腺内侧深部的病变, 常规体位容易造成漏诊。这时需加摄乳沟位, 同时压迫双侧乳房内侧缘, 位于采集板中间位置的是乳沟, 要注意用手动曝光。

(5) 切线 (TAN) 位:致密型乳腺或丰富腺体遮盖中的肿块由于病灶密度与周围组织相仿, 若缺乏其他伴随症状时, 病灶难以观察, 切线位正好可以解决此问题。拍摄时, 要尽量将病变位置旋转到组织最薄、遮挡最少的地方, 在皮下脂肪的衬托下, 可以清晰显示肿块的形态、边缘、密度、有无钙化, 有利于判断肿块性质。

(6) 夸大头尾 (XCCC) 位:对于乳腺组织偏外侧病灶触诊阳性, 常规CC位阴性或显示不完全者, XCCC位可显示大部分腋尾部乳腺外侧深部的病变。

(7) 腋尾 (AT) 位:对于腋下肿物触诊阳性, 常规MLO位未显示或显示不完全, 或乳内已明确有肿物, 观察腋尾部、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是一个重要补充位置。

附加体位并非固定单一存在, 如AT+S、TAN+M、ML/LM+TAN、CV+LM等, 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

3.4 其他因素与影像质量

(1) 由于乳腺密度随月经周期雌激素水平的不同而产生变化, 经后一周激素水平降至较低水平, 此时受检者乳房受激素影响较少, 一方面, 乳腺密度明显减低, 另一方面, 受检者对压迫的承受能力进一步加强, 可以使组织结构充分展开, 减少漏诊、误诊。

(2) 技师与受检者的良好沟通会直接影响影像质量。检查前须向受检者说明检查方法, 解释压迫会引起的不适、每次压迫的时间, 告知压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缓解受检者的紧张情绪, 取得受检者的积极配合, 降低加压困难。

(3) 平板探测器是数字乳腺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环境要求很高。为了延长平板探测器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宜把机房温度限定在20~30℃, 湿度控制在30%~70%, 并做好每日的一级护理, 每年请有资质的机构对乳腺机做一次性能检测, 保证乳腺设备性能的良好, 以获得高质量的影像。

4 结语

高质量的乳腺摄影照片可以有效提高乳腺CA的检出率, 大大提高乳腺CA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因此, 在摄影过程中要重视每一个环节, 规范投照体位, 正确乳房施压, 选择合理的附加体位, 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 保持优质的维护保养, 有效避免非甲级片率的产生, 更好地为患者健康服务。

摘要:目的:通过对乳腺摄影图像质量的分析总结, 规范操作方法, 优化图像质量。方法:分析1 607例受检者全数字化乳腺摄影常规和附加体位影像的图像质量, 并对投照技术要点进行相关总结分析。结果:1 607例受检者中, 甲级片占95.83%, 非甲级片占4.17%。非甲级片大部分重拍可改正, 32例病变通过胸壁和腋下附加体位得以弥补。结论:优化体位设计, 必要时附加体位, 可提供高质量的图像, 提高乳腺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降低漏诊率。

关键词:乳腺X线摄影,质量控制,数字化

参考文献

[1]陈素明, 郭一, 巴蕾.乳腺钼靶X线检查4例乳腺癌误诊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学, 2009, 17 (5) :397-398.

[2]尚涛, 曹军.利用压力和摄影手法提高X线乳腺摄影质量[J].中国民康医学, 2012, 24 (1) :44.

[3]John M L, Carl J D, Edward R H, et al.Digital mammography[J].Radio Clin North Am, 2004, 42 (6) :871-884.

[4]燕树林.乳腺X线摄影与质量控制[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167-187.

[5]王慧华.数字乳腺钼靶X线摄影的摆位对图像质量的影响[J].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1, 24 (1) :67-68.

[6]宛然, 徐辉, 郭丽, 等.乳腺摄影自动曝光模式控制下DR系统、PCM系统和CR系统的比较[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0, 26 (7) :1 363-1 365.

[7]ICRP.The 2007 Recommendation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Radiological Protection[J].Ann ICRP, 2007:37 (2-4) :1-332.

[8]王艳平, 韩英, 韦晓燕.乳腺CR摄影的质量控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9, 25 (11) :216-217.

乳腺X线摄影 篇5

1.1两眼眶外缘与颅骨外缘等距显示,颅骨在片中布局合适; 1.2岩部显示在眶内不与眶上缘重选,可见内耳道阴影。2.质控要点:

2.1头正中矢状面与胶片垂直,两耳孔等距,听毗线垂直胶片; 2.2中心线垂直通过后枕粗隆。头颅侧位: 1.评价标准:

1.1蝶骨嵴、乳突重选显示,下颌骨支部基本重迭; 1.2蝶鞍前/后状突重合无双边显示; 1.3颅骨在片中布局合适。2.质控要在:

2.1头正中矢状面平行胶片,瞳间线垂直胶片; 二.2中心线垂直对准蝶鞍(听眉线后3.5cm处)。颅底颌顶位: 1.评价标准:

1.1下颌骨喙突至两侧颅外缘等距,下齿列与眉间重合;齿状突在枕大孔内中间偏前,但不与寰椎前缘重选;

1.2中颅窝的卵园孔,棘孔清晰显示。2.质控要点:

2.1头正中矢状面与胶片垂直,两耳孔等距; 2.2听眶线与胶片平行;

2.3中心线垂直听眶线通过外耳孔前3公分达胶片(当患者不能达到听眶线与胶片平行时,则中心线给适当角度使与听眶线垂直)。头颅前后向半轴位(汤氏位Towne’s位)1.评价标准:

1.1两侧颞骨岩部弓状隆突对称; 1.2枕大孔内显示寰椎后弓和鞍背后床突; 1.3两侧内耳道显示。2.质控要点:

2.1头正中矢状面垂直胶片,两外耳孔等距、听毗线垂直胶片; 2.2中心线30o向足,通过外耳孔达胶片。

(十一)乳突

乳突伦氏位:(Runstvom’s)1.评价标准:

1.1因中心线35o向足倾角,则外耳孔上界清楚,下界与内耳重选边界不清楚(即:内、外耳孔并非呈完整的园形显示);

1.2鼓窦入口的透亮线可见,乙状窦界限较清楚。2.质控要点:

2.l头正中矢状面平行胶片,瞳间线垂直胶片,外耳孔置胶片中心; 2.2中心线35”向足通过外耳孔。梅氏位:(Mayer’s)1.评价标准:

1.1小脑侧岩部呈锐利切线显示;

1.2上鼓室、鼓窦入口,鼓窦组成的“3A区”显示清楚;

1.3岩部呈轴位投影有放大,但无失真,显示完整;其纵径与横径之比为4.5:1.0。2.质控要点:

2.1头正中矢状面与胶片成45o角,听毗线垂直胶片,外耳孔与胶片纵中线重合,并在胶片横中线上方;

2.2中心线45o向足通过外耳孔达胶片横中线上。斯氏位(Stenves s): 1.评价标准:

1.1岩部平面显示,岩尖至弓状隆突近似水平显示,乳突尖在枕骨外显示; 1.二可见内耳道,及三半规管。2.质控要点:

2.1头正中矢状面与胶片成45o角,听眶线垂直胶片。2.2中心线12o向头,通过外耳孔达胶片。

(十二)副鼻窦 副鼻窦:瓦氏位(water’s)1。评价标准:

1.1两侧眶外缘与颅骨外侧等距,鼻窦在片中布局合适;

1.2两侧上颌窦的三壁一孔(即内侧壁、外侧壁、底壁及窦上的国孔)显示。2.质控要点:

2.1头听毗线与胶片成37o角,头正中矢状面垂直胶片; 2.2中心线通过鼻前棘达胶片。柯氏位(Caldwtll’S)1.评价标准:

1.1两侧眶外缘与颅骨外缘等距,鼻窦在片中布局合适; 1.2两眼眶及眶上裂对称显示。1.3岩部显示在眶下缘下方。2.质控要点:

2.1前额和鼻尖贴片、听毗线垂直胶片头正中矢状面垂直胶 2 2中心线 23o向足通过鼻根达胶片。

(十三)视神经孔瑞氏位(Rnees’s). 1.评价标准:’

1.1视神经孔显示在眼眶的外下1/4象限中成卵园形阴影; 1.2视神经孔管壁三条骨壁线显示,构成视神经孔的轴位投影。2.质控要点:

2.1头正中矢状面与胶片成53o角,听鼻线垂直胶片; 2.2中心线垂直通过眼眶外1/3处达胶片。

二、讨论

1.摄影体位标准是符合临床要求和X线诊断的首要条件,也是优质X线影像的基本条件。2.摄影体位标准是以能使特定解剖结构在胶片上真实准确显示为标准。

3.为要获取优质正确的摄影体位影像,必要掌握人体三维结构在胶片上二维显示所应处置的确切方法:如选择正、侧或斜位;中心线投射角度和投射方位。必须掌握大体解剖和体表定位的关系。

4.摄影用器材如球管倾角、量角板等必须准确无误。

乳腺肿瘤的钼靶X线征象探讨 篇6

妇女癌是妇女最常见、多发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在一些大中城市已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且趋于年轻化。乳腺钼靶X线仍是目前乳腺肿瘤诊断的最有效的方法。为不断提高早期乳腺癌X线诊断准确率,本文对我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55例乳腺肿瘤病例做的钼靶X线检查资料做回顾性分析。

1资料和方法

本文资料选自2001年5月~2010年10月在我院做乳腺X线摄影检查的乳腺疾病患者217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乳腺肿瘤的255例,其中良性乳腺肿瘤187例,乳腺癌68例,其中除1例为男性外,其余均为女性,年龄27~68岁,平均年龄46岁。采用意大利Giotto高频钼靶乳腺机,投招行双乳轴位及侧斜位摄片。X线摄影前常规进行临床乳腺视、触诊检查,对乳腺肿块患者,注意检查其大小、活动度、质地和位置,并测量比较临床肿块大小与X线上肿块大小。

2结果

本组255例乳腺肿瘤患者中,良性乳腺肿瘤187例,占7339%。X线表现为密度均匀,边缘光滑的圆形,椭圆形肿块,周围有环形透亮带,其中,10例患者的肿块处见少量粗颗粒钙化,X线测量肿块直径大于临床触诊。乳腺癌68例,占26.7%,X线表现为密度增高的肿块影,边缘毛糙,带毛刺分叶,其中27例患者可见成簇样的小钙化影,40例X線测量肿块直径小于临床触诊。

3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现代肿瘤学的研究表明,乳腺癌从起初单个癌细胞的分裂增殖,到发展成为临床检出的直径约为1cm的小肿块约需30次倍增,其生长至少约3年,给转移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因此,若乳腺癌能在早期阶段检出,对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钼靶乳腺X线机具有诊断正确性高、检查费用较低、操作简便等优点,所以,迄今仍被公认为乳腺疾患影像学检查的首选方法一乳腺癌在X线上的影像学表现较多,其X线表现如下:

3.1结节肿块影:肿块影是乳腺癌最常见、最基本的X线征象,表现为密度增高,边缘模糊不清或长短不一毛刺的结节影,直径约5mm,其病理基础是由于肿瘤细胞向周围浸润的小结缔组织增值性反应。本组68例中,结节密度高于正常腺体密度40例,略高或等高28例,且60例边缘模糊不清。当结节边缘毛糙时,提示恶性肿瘤可能。Lebourgne定律通常是诊断乳腺癌的较为可靠的依据,即X线测得的肿块体积较临床触及的小。本组68例中,有56例如何上述表现,另外,在临床上未触及肿块时,钼靶X线可显示肿块影,因为临床检查中可摸到肿块时,瘤体一般大小已在1cm以上。

3.2钙化:钙化是乳腺癌常见的X线征象,病理上69~85%的乳腺癌可见到钙化,文献提及一般钙化表现率为30~50%。X线普查所见的隐性乳腺癌中50%表现为小群微细钙化。在无明显肿块时,钙化灶的出现对乳腺癌的诊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组中,27例可见细小或成簇样钙化影,占39.7%,其X线表现呈泥沙样、针尖样,单簇或多簇表现,大小不一,可散在或聚集。一般认为微细钙化总数,密度及形状与乳腺疾病良、恶性有关:总数大于30枚;每cm2微小钙化数(N/S)大于15~20枚;钙化呈细沙样、点状、棒状、针尖状、分叉状等表现可作为恶性诊断的指标。本组1例临床上未触及肿块,液晶、红外线、B超检查阴性,病理穿刺活检也未找到癌细胞,钼靶X线影像显示为多簇钙化灶,术后病理证实,为浸润性导管癌。

3.3非对称性局限性密度增高影伴结构紊乱:X线表现为边缘不规则,中央密度较高的小斑片影,与周围腺体组织已明显界限,无具体块影。其病理基础是由于癌细胞的浸润和单位体积的细胞数增加以及周围纤维组织的水肿所致。因此,在进行乳腺常规摄片时,应两侧乳房投照,以便对照观察,一旦发现非对称性局限性密度增高区时应高度重视及密切随访,当复查摄片发现新出现的局限性致密影或原病灶范围扩大时,应考虑早期乳腺癌的可能,在鉴别诊断时应注意,局部纤维化、慢性炎症、瘢痕及近期穿刺也可有相同的影像改变,密切结合临床病史,必要时应随访或活检。

3.4星芒症:X线表现为以病灶为中心,向周围呈放射状的不规则短细状或粗细不均的纤维条索状阴影。其病理基础是由于早期癌细胞沿结缔组织间隙蔓延,并引起结缔组织增生,形成触角或毛刺状突起,本组有3例X线片上仅表现为光芒状向四周辐射的细长或粗长毛刺影像,结节肿块并不明显,病理证实2例小叶原位癌,1例为单纯癌。可见星芒状也是乳腺癌的一个重要间接征象,但必须与手术瘢痕、外伤性脂肪坏死及硬化性腺病鉴别。

3.5其它相关征象:血管影增多、增粗,X表现为患侧乳腺静脉影增多增粗、聚集,主要是由于肿瘤代谢旺盛,血液供后增加所致。导管破坏中断:X线表现为导管破坏呈虫蚀样改变或潭湖样改变,管腔狭窄呈鼠尾状改变。漏斗征象:由于乳头陷入乳晕内形成外宽内窄三角形影像。牛角征:是cooper粗节增生扭曲后上翻起形如牛角样,而乳腺癌引起的牛角征比较致密也容易合并钙化。

4误诊分析

普通X线乳腺摄影的数字化 篇7

改装目的是利用原有普通钼靶X线乳腺摄影机, 进行改装后与原有CR系统相匹配利用, 实现乳腺X线摄影数字化。

我院2002年引进AGFA CR数字图像处理系统后, 普通X线摄影就已利用原有X线机实现了数字化。而乳腺摄影只因钼靶X线摄影机暗盒托盘尺寸与CR系统IP板暗盒尺寸不匹配, 只好沿用原屏/胶系统。由于屏/胶系统操作繁琐, 废片率高, 出片周期长, 胶片所载影像所受干扰因素多, 且须单独为其提供胶片、暗室、普通X线片洗片机, 单独为其配备显、定影液, 一般情形下乳腺摄影受检者较少, 所以显、定影液在工作温度下的自然氧化成本大于使用成本, 相对而言这种乳腺摄影X线诊断成本很高, 所以我科技师自发改造原有钼靶X线摄影机暗盒托盘, 使之与AGFA 公司乳腺摄影专用IP暗盒尺寸相匹配, 并借用AGFA CR数字图像处理系统, 实现乳腺摄影数字化。

1 材料和方法

材料:上海30 mA钼靶乳腺X线摄影机, AGFA公司18 cm×20 cm乳腺X线摄影专用IP暗盒, AGFA ADC COMPACT多通道图像信息激光扫描仪、SUN工作站、LR5200湿式激光打印机等。

方法:上海30 mA钼靶X线乳腺摄影机原装暗盒托盘仅适用于5inch×7inch (约合12.7 cm×17.78 cm) 暗盒, 且其暗盒为普通屏/胶系统用暗盒, 不适于CR系统, 而AGFA 公司乳腺摄影专用IP暗盒尺寸是18 cm×20 cm, 我们测量钼靶X线摄影机托盘空间, 近肢体侧边缘至球管支架前缘空间距离远大于18 cm, 大有改造空间, 所以我们将钼靶X线摄影机原装暗盒托盘拆除, 自行制作了一个18 cm×22 cm (2 cm为簧片空间) 的托盘, 在其长轴两端内侧各焊接一钢性金属簧片以夹固暗盒, 将原暗盒托盘支撑臂下端截去2 cm, 制作一“┍”型金属板状连接件, 用此连接件将暗盒托盘支撑臂与新制暗盒托盘用电焊焊接在一起, 并使X线源到新旧暗盒表面的距离保持不变, 使IP暗盒的外侧缘与原暗盒的外侧缘在同一位置, 至此托盘改装完毕。

将AGFA乳腺摄影专用IP板暗盒插于新制暗盒托盘内, 摆好受检者体位, 做好受检者防护, 调整好乳腺压力, 设置好曝光条件, 进行乳腺摄影, 摄影完毕将被照IP板暗盒利用AGFA CR数字图像处理系统处理, 打印胶片, 并将由此形成的载有数字化图像的激光胶片与原屏/胶系统形成的胶片图像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改装后的胶片影像质量获得了质的飞跃, 数字化的胶片图像比屏/胶系统获得的胶片图像提供的X线诊断信息量大、分辨率高、宽容度大, 获得信息的速度快。

由于改装后利用IP板摄影获取的图像X线诊断信息量大, 分辨率高, 有效提高了乳腺疾病的检出率, 使乳腺疾病X线诊断符合率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由于其宽容度大, 图像可调范围广, 最大限度的减少了重复摄影, 避免了废片, 相对减少了放射技师和受检者的辐射剂量, 延长了钼靶X线摄影机的使用寿命, 并且不用为其专门提供胶片、暗室、洗片机及其显定影液等, 有效降低了放射诊断成本。提高了诊断效率, 受检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诊断报告和载有数字化图像的激光胶片, 缩短了等待时间, 方便了外出会诊, 避免会诊时重复照射, 减少了外出会诊费用。由于实现了乳腺摄影数字化, 不仅影像科便于信息归档存储, 也便于回访查阅和网上传递, 方便了远程会诊, 为全面建设数字化影像科、数字化医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讨论

CR的产生为影像科搭建了一架通向影像数字化的桥梁, 该方法简便易行, 利用原有设备实现了乳腺X线摄影的数字化, 既充分利用和挖掘原有设备潜能, 又扩大了新设备的应用范围, 避免了设备重复购置, 减少了医院支出, 对暂时资金短缺或觉得原有设备弃之可惜但又想乘上数字化快车的单位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捷径。

参考文献

[1]李书章等.数字化医院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4 (2) :105-107.

[2]薛鸿等.如何提高医疗设备使用率[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5 (6) :46-47.

乳腺X线摄影 篇8

KONICA PCM相位对比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系统 (以下简称PCM) 在正常使用的过程中, 出现C:konicaminoltabincsvebl.csv文件错误, 关机重启PCM主机, 正常进入操作界面, 尝试摄片操作, 一切正常。5个病例过后, 又出现c:konicaminoltabintemp错误以及出现主机死机现象。

2 分析与排除

现场查看PCM计算机主机箱的外观, 无异常, 打开主机箱, 用红外温度探测 (SARS所配的) 主机箱内主板电源、CPU座、风扇、南桥北桥芯片及硬盘, 温度值都在计算机的正常范围内。根据经验判断这应该是一个系统文件错误, 打报修电话, 回复是PCM的专用读取系统出现问题, 需要重做PCM系统。

查PCM的操作手册及相关资料, PCM主程序报错的记录为“可能丢失系统文件”[1]。再次打开PCM主机, 计算机进入操作界面但系统依然报错, 因此台计算机为PCM专用, 所以进入的是一个PCM的操作界面而非一般计算机的操作界面。再次重启, 看到PCM主机在启动时有Widows XP的影子一闪而过, 确定PCM系统的主内核应为Windows操作系统, Windows可自动备份每次关机的正确程序。再看到PCM的键盘上有Windows窗口的图标, 点击时PCM报错, 屏幕的左下角出现Windows XP的开始菜单, 但比其他的Windows菜单少了许多按钮, 好在所有程序都在, 顺次点击所有程序→附件→系统工具, 找到了系统还原, 打开还原程序[2], 按照提示选择2 d前正常使用时的日期, 系统还原后, PCM主机自动重启, 进入PCM的操作界面, 一切正常。

不久后, 在做病例时, 故障又重现, PCM的介绍资料中看到, PCM的图像单张有126 MB, 按照图片的像素转换, 需要一个大容量的内存。打开PCM计算机的外壳, 确认机器内有2根内存条都是1GB, 667 MHz, 结合前面报错, (只有在处理PCM图像时报错) 应该是内存条出现问题。去掉一根内存, 开机, 刚过BIOS, 出现蓝屏。换另一根内存, 开机, 出现了Win XP启动进度条, 但PCM程序启动后报错, 找不到关于C:konicaminolta文件。经分析, 可能是内存条出现问题时向硬盘内写入的错误信息, 或把原有的PCM文件毁坏了。用Win XP自带的还原进度条走完后, 重启计算机, 正常, 故障排除。

3 结论

随着大型数字化设备的出现,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是其必然选择, 其计算控制中心由原来的单片机拓展为计算机甚或服务器系统, 操作系统也由DOS或Linux转变为图形化操作界面的Windows系统[3]。计算机在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 也会发生故障, 我们应该从实践中积累更多的维修经验, 以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转。

参考文献

[1]陈愉荣.如何恢复被错误格式化的磁盘分区中的文件[J].医疗设备信息, 2007, 22 (5) :125.

[2]李志洪.计算机硬件常见故障分析及维修[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8 (14) :824-826.

乳腺X线摄影 篇9

1 资料与方法

36例均为女性, 年龄31~73岁, 平均年龄53.3岁, 扪及包块29例, 其中伴乳头溢血3例, 每例患者均行常规斜位、轴位拍片检查, 结合术后病理检查, 根据国际法抗癌协会乳腺癌TNM分期为Ⅰ期。

2 结果

乳腺X线片内见泥沙样、针尖样、团簇样钙化13例, 5例与肿块并存, 5例单独出现, 2例合并小灶致密影, 1例合并单支导管扩张;肿瘤结节9例, 其中4例表现为高密度块影, 直径<1.0cm, 3例伴有大小不一沙粒样钙化影, 3例结节边缘与腺体重叠部分欠清, 其中2例在微小肿块周围伴血管异常;小密度影9例, X线表现为局部出现略高于腺体密度的大片状阴影, 中心密度高, 边缘模糊, 范围<1.0cm, 其中3例合并局部结构紊乱, 2例合并钙化;腺体局部结构紊乱5例。

3 讨论

随着近代影像学的发展, 对乳腺癌的诊断已从典型的X线征象的分析研究进展为对早期乳腺癌诊断可能性的探索。质量好的乳腺X线片能分辨乳房各个层次, 对乳腺轻微的结构和密度的变化、微小钙化等均可清晰显示。X线钼靶摄片诊断早期乳腺癌已成为较成熟的经验, 早期乳腺癌钼靶摄片主要有如下X线表现:

3.1 直接征象

(1) 肿瘤结节, 尤其是致密性小结节, 密度越高, 恶性可能性越大, 这是由于癌细胞浸润使单位体积的细胞数增加, 周围组织水肿, 细胞排列紧密, 矿物质含量较高及癌周纤维组织增生所致。在以脂肪为主的乳腺, 肿瘤结节边界较清, 腺体较多或增生较明显时, 肿瘤边界较模糊, 多有分页和毛刺[1], 本组肿瘤结节共9例, 占本组乳腺癌25%, 当肿瘤结节难以鉴别良恶时, 需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或手术活检。 (2) 簇样钙化:直径10~100μm, 一般不超过1000μm, 较密集, 也可仅有几枚。我们认为簇样细小数不清的泥沙状钙化有助于定性诊断, 在乳腺普查中约有一半未扪及肿块的乳癌是由微小钙化灶存在而被检出, 而70%乳腺导管内癌检出亦归功于微小钙化灶的发现[2], 有人认为5~10枚/cm2以上钙化灶聚集, 癌的可能性很大[3]。单纯簇状钙化是乳腺癌早期或惟一的X线表现, 由于DCIS中央发生坏死引起钙盐在导管内沉积, 或由于肿瘤细胞分泌而形成。本组13例钙化, 8例表现为不太醒目的细小数不清呈簇分布的泥沙样钙化, 5例混有小杆状、曲线状钙化, 钙化率占本组乳腺癌的36%。

3.2 间接征象

(1) 小灶致密影:女性乳房腺体随年龄增大萎缩退化, 由脂肪组织取代, 因此当退化的乳腺X线片上出现新的小灶致密区应考虑有恶性的可能, 也许是乳腺癌最早的指征[4], 本组9例表现为局部腺体的小灶致密影。 (2) 不对称性密度增高和结构紊乱:乳腺中出现局限性密度增高, 中央浸润区密度增高, 向外逐渐变淡, 与正常乳腺组织分界不清, 应高度怀疑乳腺癌, 致密型乳腺出现结构紊乱时, 可行B超检查有无肿块。 (3) 导管征:表现为乳头下乳导管阴影增密、增粗、边缘粗糙, 并指向癌灶方向, 如果发现乳晕后有单支导管扩张, 它可能是导管内癌的为一指征, 但与良性病变引起的导管扩张尚难以鉴别, 可进一步行乳腺导管造影检查。 (4) 局部皮肤增厚:是肿瘤直接侵犯或皮下淋巴导管阻塞所致。乳腺癌X线厚皮征的出现比临床“橘皮征”早3~6个月, 是发现早期乳腺癌的重要征象[5], 在皮肤增厚的同时, 还可以见到邻近的皮下脂肪层致密、混浊, 呈粗糙网状交叉的索条阴影, 邻近的皮下脂肪层混浊常提示恶性。

乳腺癌威胁着每一个妇女的健康[6], 定期乳房自检和必需的乳房X线摄片仍是目前早期发现乳腺癌的首要途径。

摘要:目的分析X线摄影对早期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36例女性早期乳腺癌的钼靶X线征象。结果早期乳腺癌X线征象为簇样钙化、肿瘤结节、小灶致密影局部结构紊乱和单只导管扩张。结论乳腺钼靶X线摄影是早期发现乳腺癌的首选方法, 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很高价值。

关键词:乳腺癌,钙化,X线摄影

参考文献

[1]顾雅佳, 周康荣.乳腺的X线表现和病理基础[J].中华放射医学杂志, 2003, 37 (5) :439-444.

[2]鲍润贤, 叶兆祥.重视乳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7, 41 (5) :449-450.

[3]Sickles EA.Breast calcifications:mammographic evaluation[J].Radiology, 1986, 160 (2) :289-293.

[4]Sickles EA.Mammographic feature of“early”breast cancer[J].AJR, 2005, 143 (5) :461-464.

[5]黄水林, 王索宇.45例乳腺癌X线诊断报告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杂志, 2006, 7 (6) :130-132.

乳腺X线摄影 篇10

C R系统是使用可记录并由激光读出X线成像信息的成像板 (imaging plate;IP) 作为载体, 以X线曝光及信息读出处理, 形成数字式平片影像。从而使常规X线摄影的模拟信息直接转换为数字信息, 能更好提高图像的分辨、显示能力。突破了常规X线摄影技术固有的局限性, 可采用计算机技术, 实现各种图像后处理 (post-processing) 功能。增加显示信息的层次, 可降低X线摄影的辐射剂量, 减少辐射损伤。

现将我院2004~2007年收集的84例病例报道如下, 就其临床工作种的实际应用价值作进一步的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3月至2007年10月间, 对临床表现乳房胀痛、可触及肿块, 健康检查的8 4例乳腺病变的患者进行高频钼靶X线摄影CR系统图象后处理。乳腺癌17例。乳腺纤维瘤21例, 乳腺增生症31例, 乳腺慢性炎症15例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患者均为女性, 年龄22~63岁, 平均43.6岁。其中乳腺癌17例, 乳腺纤维瘤21例。乳腺增生症11例均行手术病理证实。

1.2 摄影方法

使用钼靶摄影X线机, 选用GP91型IP板 (规格8英寸×10英寸) 。摄片后经柯达CR-850主机系统激光扫描, 然后将扫描获得图像提交后, 处理工作站进行图像优化处理, 最后由柯达8900干式照相打印机出胶片。检查时让受检者充分暴露两侧乳房, 利用乳房挤压板, 使乳房近似平铺于投照平台上。常规采用正位、斜位投照条件32~35k V、32~38m A进行摄像。

1.3 图像后处理及分析

通过提交后的工作站, 对以上病例图像进行优化处理, 可获得图像清晰、对比度适宜、局部放大、正负反转、细节调节等手段, 可以充分显示乳腺的结构和各种异常征象, 如:乳房内<1.0cm的小结节病灶, 细沙粒样的钙化, 充分显示。尤其对微小钙化为唯一特征表现的TO期乳腺乳腺癌 (临床未触诊阴性) , 能早期发现和诊断, 并可准确定位、定性, 还可帮助明确病变范围、有无多发癌灶以及对侧乳腺的情况。对于临床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同时, 对一些癌前病变、乳腺癌患者接受放疗、化疗后, 病变情况进行摄片随访检查, 观察疗效, 并对健侧乳房进行定期检测。

2 结果

经乳腺钼靶摄影CR系统处理, 发现<1.0cm结节者24例, 明显肿块33例, 微小钙化17例, 混杂密度影19例, 结构紊乱、皮肤乳晕增厚、乳头内陷13例 (其中包括合并明显钙化、肿块11例) 。诊断乳腺增生症为43例, 表现为局限性或漫性片状、棉絮状、团状阴影。其中部分病灶轮廓显示模糊不清, 部分显示圆形、类圆形、变椭圆形, 边界光滑、锐利密度均匀的阴影。乳腺纤维瘤21例, 显示圆形、类圆形、分叶状密度均匀边界清楚的肿块阴影。乳腺慢性炎症14例, 显示边界不清模糊、不规则的高密度阴影, 临床表现为具有明显触痛的肿块、质硬、活动度差。乳腺癌16例, 表现为病灶中心较高密度, 小沙粒状钙化、针尖状钙化, 血管增粗, 导管走行紊乱、部分扩张, 且皮肤增厚、受牵拉, 乳头内陷征象, 溢乳。本组49例 (其中乳腺增生症11例, 乳腺纤维瘤14例, 乳腺癌24例) 均手术病理检查证实。

3 讨论

乳腺疾病是女性常见病之一, 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严重影响广大女性妇女的身心健康。据资料表明, 乳腺癌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疾病的第二位。

乳腺是体表器官, 临床上可触及乳腺肿块, 通过病史、体征、相关检查及手术切检, 其定性相对简单。但随着CR系统技术的较广泛的应用, 越来越多的临床触诊阴性的乳腺病变被发现。在乳腺定性, 定位方面有明显的优势。进行年度健康体格检查, 对于早期病变, 以及癌前病变的检出明显提高。相对降低了乳腺癌的死亡率, 同时对于定期随访检查, 观察病变变化是一种有效的方法。CR系统曝光宽容度大, X线照射剂量对患者损伤小, 利用优越的图像后处理功能, 可以充分显示乳腺的结构及异常征象。综上所述, 我们深刻的体会到CR系统在乳腺疾病和妇女年度健康体格检查中可以较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顾雅佳.乳腺癌的X线表现及病观基础[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3, 37:439~444.

[2]徐开埜.乳腺疾病影像诊断与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1996:145.

[3]何子元.当代乳腺疾病X线诊断图谱[J].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64.

[4]许良中.乳腺病理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9:154.

[5]谷振声, 姜鸿刚.现代乳腺疾病诊断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7:98.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钼靶X线表现 篇11

【关键词】浆细胞性乳腺炎 X线表现 诊断

【中圖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035-02

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 PCM)是乳腺导管扩张症的晚期表现,是一种非感染性,非肿瘤,无菌性炎症,主要见于30-40岁左右的非妊娠、非哺乳期妇女,临床上并不罕见[1],因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误诊率较高,主要与乳腺癌等易混淆。本文通过总结19例浆细胞性钼靶X射线常见表现,旨在提高其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9例PCM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3至67岁,平均40.8岁,其中23至45岁占53%,病程5天至4年,发病乳腺均为单侧,其中9例(47.4%)为右侧发病,10例( 52.6%)为左侧发病,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PCM。

1.2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使用 GE Senographe2000 D 全数字化乳腺摄影检查,自动曝光,常规行乳腺轴位( CC)和侧斜( MLO )位,必要时采取侧位和局部加压点片,由两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负责阅片。

2 结果

2.1临床表现

19例患者均能扪及肿块,质较硬,14例边界不清,5例边界光滑,肿瘤大小约为0.6-7.5 厘米,12例患者位于乳晕周围,2例位于外上,5例位于内下。9例伴有乳腺疼痛,5例表现为皮肤红肿,皮温增高,6例乳头溢液,7例表现为晕头凹陷,其中2例为先天性乳头凹陷,3例腋窝淋巴结肿大。

2.2X线表现

19例患者中有12例为结节肿块影,7例显示非对称致密影。12例结节肿块影中有11例位于乳晕后方,1例位于内下,大小约为0.6 cm*1.4 cm至6.2 cm*7.5 cm;其中7例边界欠清,5例边界清晰,密度略高于乳腺组织;有6例边缘可见分叶和毛刺,1例病灶内可见点样钙化。7例非对称致密影中有1例位于乳晕后方,2例位于外上,4例位于内下,病灶边界欠清,密度等于或略高于周围乳腺组织。19例患者有5例局部血管增粗,4例乳腺皮肤增厚,1例乳头凹陷,2例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1例乳腺导管扩张。以上X线表现,本组病例交替或同时出现。检查结果有9例误诊为乳腺癌,2例误诊为瘤样增生伴感染,3例误诊为纤维腺瘤或囊肿,只有5例确诊为PCM。

3 讨论

该病由Ewing在1925年首先提出,病人主要表现为非周期性乳房疼痛、乳晕区肿块、乳头溢液、乳头部瘘管、非哺乳区脓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良性乳房疾病。由于大多患者病理上表现为大量浆细胞浸润,故认为是一种免疫性疾病。本病的发病原因可能与乳头发育异常、生育哺乳、炎症、乳腺退行性变、厌氧菌感染、外伤致输乳管闭塞以及内分泌失调、吸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等多种因素有关[2-4]。本组有2例为先天性乳头凹陷,1例长期吸烟史。有文献报道[5-6],PCM发病以单侧为主,形成肿块,多位于乳晕后方,本组病变证实了这个结论。PCM X线的表现和病理基础:PCM X线表现多种多样,包括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

1)直接征象:①结节肿块影或非对称致密影:此种表现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乳孔闭塞、输乳管排泄不畅形成的炎性肿块。病灶大多位于乳晕周围,本组有13个病例位于此区,这与PCM主要发生于乳晕部输乳管及大导管有关。病灶多呈等于或稍高于乳腺密度。部分病灶可见毛刺及分叶征,此处毛刺主要是由于周围乳腺小梁黏连或纤维条索形成的“假毛刺”,所以这种毛刺没有乳腺癌根粗尖细的特点。②乳晕后导管相增强:是由于导管扩张所致,此征象较少见,表现为导管呈低密度或高密度管状或蜂窝状影,见于1例病人。

2)间接征象:①乳晕皮肤增厚及乳头内陷,见于7例病人,是由于反复的炎症反应和纤维增生,致使乳头周围的皮肤水肿、增厚、黏连,造成乳头内陷和乳晕皮肤增厚。②乳腺内钙化,此组出现1例,PCM钙化少见,此组病例表现为点状钙化,本组19例PCM患者,误诊为乳腺癌为9例,占所有病患的47.4%。现在就根据临床及X线表现对PCM和乳腺癌进行比较。PCM大多有乳头凹陷的病史,多见于30-40岁左右的妇女,患者起病较慢,病变多反复发作,患处多有疼痛症状,病变多位于乳晕周围,可以出现乳晕后导管扩张;X线表现为肿块多位于乳晕周围,肿块边界欠清;密度等于或略高于乳腺密度,皮肤增厚在乳晕周围;乳头,乳晕下区血管增粗,钙化出现少等。乳腺癌的发病平均年龄普遍高于PCM。乳腺癌的X线多表现多为肿块影,病灶多位于乳腺外上象限,触其活动度差,所触其肿瘤体积比X射线显示要大,是由于周围浸润所致,病灶局部皮肤增厚,肿块边缘呈分叶状或毛刺,乳腺癌钙化较多见,大多呈细小多形性或线样分支状钙化。

总之,PCM X线缺乏特异性,掌握本病的临床特点,可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如遇到中青年妇女,有非周期性的乳房疼痛或乳头溢液,伴有乳头的先天性发育异常,乳晕区反复发作的肿块,钼靶X线显示乳晕区肿块影,鉴别诊断应考虑本病的可能,并进一步行磁共振、导管造影及超声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是最终可靠的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石美鑫,张延玲. 现代外科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58-65

[2] Millerm A, Kottler SJ,Cohn LA,et al. Mammary duct ectasia in dogs:51 cases(1992-1999)[J].J Am Vet Med Assoc,2001,218(8):1303-1307.

[3]洪胜龙,钱呈兴,焦建平.学术期刊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CHINESE JOURNAL OF BREAST DISEASE (ELECTRONIC VERSION) 2008年第2卷第6期.

[4] 陈守菊等 浆细胞性乳腺炎58例诊治体会[J]. 海南医学, 2012,23(4)51-52

[5]张玉兰. 浆细胞性乳腺炎16例钼靶X线检查误诊讨论[J]. 临床误诊误治,2008,08:61-63.

乳腺X线摄影 篇12

关键词:早期乳腺肿瘤,诊断,乳腺钼靶X线摄影,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比

在临床女性恶性肿瘤领域, 乳腺癌较为多发和常见, 近年随着危险因素的增多, 其发生率逐年上升, 对女性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1]。彩色多普勒超声和乳腺钼靶X线摄影均为最有效的早期诊断乳腺癌方法, 相较传统X线摄影, 乳腺钼靶X线摄影灵敏度更高, 获取的图像较为清晰, 更能准确观察乳腺的病理特征和解剖结构[2]。本次选取相关病例, 探讨了彩色多普勒超声与乳腺钼靶X线摄影的检查效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104例, 均为女性, 年龄29岁~70岁, 平均年龄 (48.4±3.4) 岁。到院就诊原因为乳头溢液或发现乳房肿块, 临床症状多不明显, 少数伴局部刺痛、隐痛或经前期放射性疼痛、胀痛。均为单乳单发。

1.2方法

1.2.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嘱受检者取平卧位, 上举双臂, 使双乳充分暴露, 呈放射状用直接接触法对双乳扫查, 掌握乳腺病灶包膜、边缘、后方回声、内部回声等情况, 注意观察肿块纵横比, 有无导管扩张, 有无腋窝淋巴结肿大及钙化灶。后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 模式, 细致探查肿块内部及周边血流, 在血流最丰富切面观察阻力指数和收缩期峰值流速。

1.2.2乳腺钼靶X线摄影对双侧乳腺斜位和轴位掌握摄取, 依据病情需要行局部放大摄影操作, 应用全自动曝光检查模式, 加强对乳腺病灶大小、边缘情况、清晰度、类型、病灶临近或内部有无钙化进行观察, 并观察患侧腋窝淋巴结有无肿大, 引流血管有无增粗。

2结果

2.1病理检查结果104例受检对象中, 浸润性导管癌76例, 占73.1%;腺癌10例, 占9.6%;乳头状导管癌14例, 占13.5%;转移性肉瘤2例, 占1.9%;分叶状囊肉瘤2例, 占1.9%。

2.2超声影像特征对肿块边缘细致观察, 呈“蟹足”样改变78例, 其中导管内癌2例, 腺癌8例, 浸润性导管癌68例。肿块内部均表现为低回声, 其中有点状钙化灶42例, 经诊断为浸润性导管癌;肿块后方回声呈衰减显示58例, 其中转移性肉瘤2例, 腺癌4例, 浸润性导管癌52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乳腺癌94例。

受检对象中, 分叶状囊状肉瘤2例, 因肿块有完整包膜, 边界清晰, 后方回声增强, 按纤维腺瘤误诊。转移性肉瘤2例, 因包膜完整, 后方回声增强, 无血流信号, 也按纤维腺瘤误诊。2例腺癌, 经观察肿块呈较小显示, 血流信号不明显, 按乳腺腺病性增生误诊;4例浸润性导管癌, 因伴局部导管轻度扩张, 无明显血流信号及钙化灶, 按导管内乳头状瘤误诊。

2.3乳腺钼靶X线摄影特征 (1) 直接征象:细致地对肿块边缘观察, 表现为小毛刺状, 并呈放射状改变, 内部有泥沙样钙化, 观察钙化表面, 表现为针尖样、泥沙样、多簇或单簇, 可聚集或散在大小不等的钙化灶点。 (2) 间接征象:可有漏斗征象, 塔尖征、厚皮征等。通常认为, 同时有两个以上直接征象, 或两个间接征象加一个直接征象时, 可按乳腺癌诊断。

2.4阳性诊断率比较乳腺钼靶X线摄影诊断阳性98例, 阴性6例, 阳性诊断率为94.2%;超声诊断阳性94例, 阴性10例, 阳性诊断率为90.4%;二者联合诊断, 阳性100例, 阴性4例, 阳性诊断率为96.2%。见表1。

3讨论

近年随着社会观念及生活方式的转变, 不生育女性、各生理阶段实施替代治疗的女性、育后不哺乳的女性明显增多, 促使乳腺癌率显著上升。在早期应用有效手段检出, 对降低病死率及医疗成本, 提高生存率意义显著。早期乳腺癌是指临床和组织学尚属早期阶段, 肿瘤病灶仅在乳腺处发生, 与皮肤无粘连, 无远处转移和局部淋巴结, 微小钙灶以乳腺导管和小叶实质内为主要分布部位, 钙化形态呈多样性变化, 呈簇状排列, 钙化密度浅而均匀[3]。

高频超声因对患者机体不构成损伤, 检查方法简单易行, 在临床已广泛开展应用, 已成为一种有效普查育龄妇女乳腺肿瘤的手段。本次研究中, 其阳性诊断率为90.4%。分析其检测优点, 是可对乳腺组织及分布在周围的其他组织清晰鉴别, 可对肿块内实质性或液性肿块区分, 可对肿块靠近后间隙或位于腺体内准确定位;易检出肿块边缘、大小, 内部钙化及回声[4]。CDFI可对肿块内血流供应丰富情况进行反映, 清楚掌握肿块内最大血流阻力指数及速度, 可为定性对乳腺癌诊断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乳腺钼靶X线操作方法较为简单, 现已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可使局部结构紊乱、微小钙化、小肿块显示率提高, 本次研究中阳性诊断率为94.2%。分析其优点, 可对整个乳腺结构清晰了解, 并可细致观察病灶情况, 降低漏诊率。其易显示乳腺癌特征性表现, 如细小钙化斑和有毛刺的钙化灶, 对腺体已萎缩或腺体内脂肪较多的双侧乳腺有良好对比效果, 可清楚显示相关结构[5]。

但钼靶X线检查和高频超声检查均有各自不足之处, 均无法100%对乳腺肿瘤作出诊断, 有假阴性及假阳性结果出现。如应用高频超声检查时, 其局限性在于在检测小的恶性肿瘤时, 有较低的后方回声衰减显示率, 检出肿瘤内部血流信号率水平较低, 同时对肿块内部微小钙化范围广泛、微小钙化灶极少、特别是毛刺边缘显示不清晰者, 阳性诊断率明显低于钼靶X线摄影[6]。而应用钼靶X线检查时, 显示恶性肿块内部状况不佳, 特别是对于乳腺脂肪组织呈较多显示的腺体内肿块, 有较低的检出率[7]。钼靶X线联合高频超声诊断, 可显著提高乳腺癌确诊率, 本次研究二者联用, 阳性诊断率为96.2%, 优于两项检查方法单用, 表明联用钼靶X线摄影与彩超检查可优势互补, 进而提高诊断符合率。

综上所述, 针对临床收治的早期乳腺肿瘤患者, 钼靶X线检查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具有特征性, 两者联用可提高阳性诊断率, 具互补性, 临床需重视二者的联用效果, 以提高检测成效, 为诊治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俞芳.超声与钼靶X线检查对早期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 2015, 20 (7) :1082-1083.

[2]曹诗林, 韩凤琼, 宁丽洁, 等.钼靶X线摄影和高频超声在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癌诊断中的漏诊误诊原因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5, 13 (2) :179-181.

[3]曹诗林, 韩凤琼, 宁丽洁, 等.血清相关肿瘤标志物检测联合钼靶CR摄影及高频超声成像在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 2015, 31 (4) :577-579.

[4]张秉宜, 张郁林, 韩玲, 等.高频彩超及X线钼靶检查对乳腺原位癌早期诊断价值的对照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5, 26 (1) :14-17.

[5]毛亚锦.超声联合钼靶X线在乳腺肿块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重庆医学, 2014, 43 (26) :3507-3509.

[6]孙皓, 张波, 巴双.三维超声与X线钼靶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4, 16 (11) :782-783.

上一篇:金融业发展金融监管下一篇:农村职务犯罪的原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