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X摄影

2024-06-23

数字化X摄影(通用12篇)

数字化X摄影 篇1

在临床上对肺部内异常病变进行检查的基础方法仍然是普通X线影像学方法, 但是随着数字化X线影像学方法的发展, 其在对肺部内异常病变进行检查方面逐渐在取代传统的普通X线影像学方法[1,3], 为了对比数字化X线摄影和传统x线摄影对诊断肺部小结节病灶的价值, 笔者回顾性总结了2009年11月~2012年11月在我院进行诊断的肺部小结节病灶患者50例资料,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资料对象来自于2009年11月~2012年11月在我院进行诊断的肺部小结节病灶患者50例资料, 其中男31例, 女19例, 年龄31~66 (48.98±17.80) 岁, 统计资料入选标准:所有患者临床均确诊肺部非钙化结节, 其中有10例患者为多发性结节患者, 结节直径为<1cm者18例, 肺部隐蔽部位结节有46个 (60.4%) , 所有结节按照位置分类:位于左肺上叶的有13个, 左肺下叶19个, 右肺上叶11个, 右肺中叶6个, 右肺下叶15个。所有资料按照采取的X线摄影方法进行分组:传统X线摄影的20例资料为对照组, 数字化的X线摄影的30例为观察组, 两组患者一般病例资料 (平均年龄、性别比例等) 经统计学t检验表明无显著性差异, 说明两组患者在不同的X线方法摄影下的分析结果具有可比性。

1.2 拍摄方法

采用的DR系统来自于GE公司的数字化摄片机器, 使用的PACS系统和RIS系统都是上海带嘉公司研发, 对DR的读取在分辨率为2000×2000的高分辨率显示器上进行, 传统的X线摄影常规自动胸片机器进行拍摄。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统计资料所得数据录入SPSS 17.0统计学软件包中进行统计学分析, t检验方法对组间检测结果进行比较, 以a=0.05为检验指标, 双边检测方法比较组间检测结果差异性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采用数字化X线摄影方法进行检查的观察组Az=0.679× (0.561~0.779) ;标准差数值为0.055, 采用传统X线摄影方法进行检查的对照组Az=0.744× (0.565~0.899) ;标准差数值为0.115, 两组Az值数据结果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t=4.4459, P<0.05) 。

在对隐蔽部位的肺结节的观察结果, 数字化X线摄影结果的Az值显著大于传统X线摄影方法进行检查的对照组Az值 (P<0.05) , 两组患者比较的部分影响图结果如下图1和图2。

3 讨论

传统方法的胸片摄影由于技术方法具有局限性, 摄影成像后的图像灰雾度、对比度都是固定不变的, 并且可能会由于由于拍摄时的摄影条件选择不当, 再加上暗室技术不良运动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会大大限制传统方法的胸片摄影技术的发展, 而最新的数字化胸部影像的影像结果中灰阶动态范围大大增大, 而且图像的层次丰富, 数字化摄影的曝光条件容易掌握, 再加上摄影结束后丰富的图像后处理功能, 这些特点使该类影像系统比传统X线胸片更具优势[4,5]。

肺叶隐蔽部位在临床检测中主要是指与胸部的正常解剖结构 (例如肋骨的心影肺门结构) , 也即周边的肺野气管和支气管以及可能会被胸水遮蔽的肺野, 对患者肺部隐蔽部位的病灶的检出问题一直以来是临床胸部X线诊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也是诊断过程中出现漏诊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新的直接数字化显影技术采用高千伏摄影, 对患者胸部的密实结构和病灶穿透性能好, 并且数字话的影像灰阶动态调节范围大, 拍摄的影像学结果也能对患者的心影横膈重叠的肺纹理清晰显示, 最后, 本组资料对隐蔽部位肺结节的诊断结果也表明了数字化X线摄影在发现肺部小结节的病灶方面显著优于传统的X线摄影方法。

摘要:总结在我院进行诊断的肺部小结节病灶患者50例资料, 所有患者临床均确诊肺部非钙化结节, 所有资料按照采取的X线摄影方法进行分组:传统X线摄影的20例资料为对照组, 数字化的X线摄影的30例为观察组, 分别拍摄后用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ROC曲线面积显著大于对照组 (P<0.05) , 观察组隐蔽部位的肺部非钙化结节显著大于对照组 (P<0.05) , 两组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性。数字化X线摄影在发现肺部小结节的病灶方面显著优于传统的X线摄影方法。

关键词:数字化X线摄影,传统x线摄影,肺部小结节病灶

参考文献

[1]胡晓欣, 吴斌, 谭红娜, 等.乳腺数字化X线摄影的医用专业显示器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11, 17 (3) :273-275.

[2]侯建新, 李光民.数字化X线摄影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 (24) :2821-2822.

[3]Xu Wenxue, Guo Ailing, Wang Zhiwen.Digital radiography and con-ventional radiography in root canal treatment application comparisonof[J].Chongqing medical journal, 2011, 40 (18) :1785-1786.

[4]齐赛, 陈国栋, 王晓冰, 等.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在健康体检人群胸部检查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 2012, 21 (52) :51-52.

[5]何宪国, 吴慧钊, 韩春庆, 等.移动式数字化X线摄影在床旁摄影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 2011, 33 (7) :990-991.

数字化X摄影 篇2

一.每日上班后应先开机、开空调。检查病人前先作球管预热,不许在未预热状态下检查病人。机器出现故障时,应记录在案,维修情况也应记录。

二.进行x线摄影检查前,应仔细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摄片部位和会诊单,检查号码是否准确,严防错号、重号和病人重名重姓。除去病人身上金属、膏药等物品。对检查有不明之处及时请示本科医师或上级技师,或与临床取得联系。

三.摄影操作时注意周围有无障碍物及诸附件有无固定。危重病人或怀疑脊椎骨折病人应有临床医生陪同,协助移动病人和摆位,以免因摄影操作而加重病情,发生意外。

四.病人检查结束后,应填写曝光条件、日期;特殊摄影应记录摄影体位,最后签名。

五.非本机操作人员未经许可严禁操作使用。

六.保持机房内整洁,下班前要及时关机、关灯和空调,并在机器复位后进行清洁卫生工。

暗室管理制度

一.每早清洁暗室、洗片机、打印机,检查自来水、红灯,备足胶片。

二.检查清洁洗片机和打印机各部分结构,检查运转状况,包括循环、补液、显影和干燥、温度。

三.洗片机工作前先走废片数张,并记录走片时间是否正常。打印机每天工作前先作Reset,确定情况正常再进行日常工作,并装满胶片。

四.定期检查、清洁暗盒;看看有无破损、污迹,并做好记录。

五.暗室工作人员应随时关灯,非暗室人员无特殊情况不得入内。

六.下班前进行安全检查,包括电源、水源、空调、洗片机和打印机等,并做好桌面卫生保洁工作。

综合读片制度

一.设立专门的读片室。

二.每天早上8:00-9:00科主任带领全科医生、进修、实习医生进行读片。三.值班医师准备该片内容,挑选一天中一些疑难的、典型的或具有教学意义的病例,收集这些病例的病史及各种影像检查的信息。

四.读片时值班医师汇报病史,分析影像,得出初步结论,并提出需解决或存在的疑问,上级医师进一步分析病例,综台各种影像信息,相互印证;做出最终结论。

五.记录疑难病例讨论结果。

科主任职责

一、在院级领导领导下,负责本科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及 行政管理工作。

二、制定并组织和实施本科工作计划,实行对常规X线、CR、DR、CT、MRI、DSA与各种介入放射治疗的统一领导和管理,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三、根据本科任务和人员情况进行科学 分工,保证对患者进行及时诊断和治疗。

四、定期主持集体阅片,实施科主任领 导下的常规X线、CT、MRI和介入治疗的综合读片制度。审签重要的诊断报告,参加临床会诊和对疑难病例的诊断治疗。经常检查放射诊断治疗、投照质量。

五、经常和临床科室取得联系,征求意 见,改进工作。

六、学习、引进国内外先进医疗技术,开展科学研究。承担教学任务,做好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工作。

七、组织和领导本科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经常检查防护情况和设备使用与保养情况。严防差错事故,及时处理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保障医疗安全。

八、制定本科人员轮换、值班、休假、参加学术活动及外出进修制度。

九、组织本科人员的医德医风教育、业务培训和技术考核,提出升、调、奖、惩意见。

主任医师职责

一、在科主任领导下,负责和指导科室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工作。

二、担负疑难病例的诊断治疗,参加院内会诊和疑难、死亡病例讨论。

三、定期主持集体阅片,审签诊断报告。

四、制定和主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和科学研究,指导下级医师开展科研工作和论文撰写工作

五、担任下级医师和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教学和指导工作。

六、督促下级医师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七、指导本科各级医师做好综合影像诊断工作,有计划的开展基本功训练。

八、对各级医师业务能力、工作实绩作评定。

主治医师职责

一、在科主任领导和主任医师指导下,负责科室一定范围的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工作。

二、主持集体阅片,修改和审签下级医师的诊断报告。

三、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经常检查医疗质量,严防差错事故。

四、学习和运用国内外先进医疗技术,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参与科研。做好资料积累工作,及时总结经验。

五、其他职责同住院医师。

进修医生和实习医生管理制度

一、严格管理,高标准要求进修医生和实习医生。

二、专人负责进修医生和实习医生的管理,制定合理的进修实习计划。

三、进修医生和实习医生在上级医师带领下参与日常工作,学习各种临床检查技能。

四、上级医师负责指导进修医生和实习医生书写影像诊断报告。

五、定期给进修、实习生上课,提高进修医生和实习医生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六、建立进修医生和实习医生早上读片制度,锻炼进修医生和实习医生的读片能力。

七、建立进修医生和实习医生请假制度。请假应经科主任批准。

暗室岗位职责

一、在科主任的领导下,暗室岗位应相对固定,专人负责。每天工作前,必须检测洗片机运转情况,特别注意显影、定影和烘干的温度、药液量是否充足,补充液及漂洗液是否正常。当天工作结束后做好整理清洁,每周对洗片机进行1~2次清洗。

二、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暗室环境既要确保暗化,又要保证空气流通,暗室内严禁吸烟和进食。

三、上岗前检查当天胶片用量是否准备充足,随时把感光条件、投照位置等信息反馈给投照部门。及时冲洗和整理胶片,核对会诊单后分别送往各书写报告或指定会诊点。

四、记录暗室质控统计及洗片机运转状况。

放射科医师职责

一、在科主任和主治医师指导下进行工作。

二、负责X线诊断和放射线治疗工作,按时完成诊断报告,遇有疑难问题,及时指示上级医师。

三、参加会诊和临床病例讨论会。

四、担负一定的科学研究和教学任务,做好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

五、掌握X线机的一般原理、性能、使用及投照技术,遵守操作规程,做好防护工作,严防差错、事故。

六、加强与临床科室密切联系,不断提高诊断符合率。

放射科技师职责

一、在科主任和主治医师指导下进行工作。

二、负责投照工作,参加较复杂的技术操作,并帮助和指导技士、技术员工作。

三、负责本科机器的安装、修配、检查、保养和管理,督促本科人员遵守技术操作规程和安全规则。

四、开展技术革新和科学研究,指导进修、实习人员的技术操作,并担任一定的教学工作。

五、参加集体阅片和讲评投照质量。

放射科技士职责

一、在技师、医师指导下,担负所分配的各项工作。

二、按照医师的要求,负责进行X线之投照、洗片、治疗工作。

三、配合技师进行本科机器的安装、检修、保养、整理和清拭工作。

四、负责机器附件、药品、胶片等物品的清领、保管及登记统计工作。

五、积极参加技术革新和科研工作。

六、技术员的职责主要是协助放射科技士进行以上工作。

X线摄影室岗位职责

一、在科主任领导下,上岗人员必须爱护各种影像设备,进行经常性保养;及时调整机房温度和湿度,保证X线检查的正常运行;各种仪器设备及附属用品使用完毕后应复位并整理机房、清洁设备。

二、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按规定的使用条件进行工作,不得擅自更改设备的参数。未经岗位责任者同意,任何人不得开机使用设备。实习人员必须在老师指导下工作。

三、根据临床要求,进行常规和特殊摄影以及特种造影,及时和相关岗位保持密切联系,不断反馈质量信息。各种检查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应请患者稍候观察结果,在使用碘对比剂时,工作结束后再观察15分钟,及时发现迟发反应。

四、坚守工作岗位,按时检查机房内不得会客和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机房内不准吃食物,严禁吸烟。发生医患纠纷时,应克制、忍耐,多做解释,妥善处理,及时汇报。

五、加强防护意识。在对患者敏感部位进行必要的照射时,应尽量使用最小照射野。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正在工作的环境。对陪护人员应进行防护辐射教育和提供防护措施。

放射事故应急响应计划

一、发生放射事故时,必须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故影响,保护事故现场,并向县以上卫生、公安部门报告,对可能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必须同时向所在地环境保护部门报告。

二、发生射线装置事故后,肇事单位必须及时采取妥善措施,保护现场,减少和控制事故的危害和影响,并接受监督部门的处理。

三、处理事故时,应首先考虑工作人员和公众的生命安全,迅速安置受照人员就医,组织控制区人员撤离,防止事故扩大。

四、对事故受照人员,要通过个人剂量计,模拟实验,生物和物理检测方法,迅速估算人员受照剂量,对一次受照剂量超过0.05Sv者,应给予医学检查,对一次受照剂量超过0.25Sv者,应及时给予医学检查和必要的医学处理。

放射诊疗安全防护制度

1、放射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业务技术和射线防护知识,配合有关临床医师做好X线检查的临床判断,遵循医疗照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原则,正确、合理地使用X线诊断。

2、除临床必需的透视检查外,应尽量采用摄影检查,以减少受检者和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

3、放射工作人员在透视前必须做好充分的暗适应。在不影响诊断的原则下,应尽可能采用“高电压、低电流、厚过滤”和小照射野进行工作。

4、用X线进行各类特殊检查时,要特别注意控制照射条件和重复照射,对受检者和工作人员都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5、摄影时,放射工作人员必须根据使用的不同管电压更换附加过滤板;并应严格按所需的投照部位调节照射野,使有用线束限制在临床实际需要的范围内,同时对受检者的非投照部位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6、摄影时,放射工作人员必须在屏蔽室等防护设施内进行曝光,除正在接受检查的受检者外,其他人员不应留在机房内;当受检者需要携扶时,对携扶者也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7、只有把受检者送到固定设备进行检查不现实或医学上不可接受情况下,才可使用移动式和携带式X线机施行检查,检查时做好防护措施。

8、使用便携式X射线机进行群体透视检查,须报请有管辖权的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9、进行X线检查时,对受检者的性腺部位要特殊注意防护。非特殊需要,不得对受孕后八至十五周的孕妇进行下腹部放射影像检查,以避免对胎儿的照射。

10、在放射科临床教学中,对学员进行射线防护知识的教育。

放射科(室)工作制度

一、各项X线检查,须由临床医师详细填写申请单,急诊病人随到随检。各种特殊造影检查,应事先预约。

二、重要摄片,由医师和技术员共同确定投照技术。特检摄片和重要摄片,待观察湿片合格后方嘱病人离开。

三、重危或做特殊造影的病人,必要时应由医师携带急救药品陪同检查,对不宜搬动的病人应到床旁检查。

四、X线诊断要密切结合临床。进修或实习医师写的诊断报告,应经上级医师签名。

五、X线是医院工作的原始记录,对医疗、教学、科研都有重要作用。全部X线照片都应由放射科登记、归档,统一保管。借阅照片要填写借片单,并有经治医师签名负责。院外借片,应有一定手续,以保证归还。

六、每天集体阅片,经常研究诊断和投照技术,解决疑难问题,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七、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防护工作。工作人员要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要妥善安排休假。

数字化X摄影 篇3

【关键词】数字X线摄影;DR平片;髋臼骨折

髋臼骨折的发生是因为骨盆骨折时,耻骨坐骨或者髂骨骨折进而波及到髋臼,部分患者可以由于髋关节中心性的脱位所导致的[1]。临床实践发现,髋臼骨折是一种由于高能量、严重暴力所导致的骨科创伤性疾病。为观察数字X线摄影(DR)平片检查在髋臼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供临床工作参考和借鉴。本文对2009年8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47例髋臼骨折患者进行DR检查,并进行临床综合诊断。以综合诊断为标准,观察DR诊断准确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8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47例髋臼骨折患者,其中男性28例(占59.57%),女性19例(占40.43%);年龄最小的21岁,最大的56岁,平均年龄为(38.32±1.12)岁;车祸伤20例(占42.55%),坠落伤18例(占38.30%),跌倒伤9例(占19.15%)。

1.2 方法 对2009年8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47例髋臼骨折患者进行DR检查,并进行临床综合诊断。以综合诊断为标准,观察DR诊断准确率。

1.3统计学方法 将观察数据录入到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具有差异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7例患者经过临床综合诊断,其中简单型骨折26例,DR诊断准确25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21例,使用DR诊断准确14例。(详见表一)

(表一)数字X线摄影(DR)平片在简单型骨折和复杂髋臼骨折诊断准确率的比较

骨折类型例数DR诊断准确诊断准确率

简单型骨折26例25例96.15%

复杂型骨折21例14例66.67%

合计47例39例82.98%

χ2 14.23

P <0.05

3讨论

人体的髋骨是由髂骨、坐骨、耻骨共三个部分共同组成[2],髋骨的外侧面存在一个较大、较深的窝,临床上将这个窝称为髋臼,其和股骨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为人体髋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髋关节的负重比较大,剪力也比较大[3],同时具有血供少的特点,所以髋关节部位很容易由于多种原因导致损伤的发生。

髋臼骨折是因为骨盆骨折时,耻骨坐骨或者髂骨发生骨折进而波及到髋臼部位,也可以因为髋关节的中心性脱位导致。临床实践发现,髓臼骨折是一种高能量性骨折[4],临床上对髋臼骨折的处理正确性直接影响着最后的临床康复效果,对患者髖关节的功能恢复十分重要。为观察数字X线摄影(DR)平片检查在髋臼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供临床工作参考和借鉴。本文对2009年8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47例髋臼骨折患者进行DR检查,并进行临床综合诊断。以综合诊断为标准,观察DR诊断准确率。

数字x线摄影平片检查的简称为DR检查,是一种二维图像检查方法,是一种可用于身体检查的临床医学检测设备,其临床检测的原理是采用数字平板探测器,使得放射检查的影像资料转化为数字化资料,临床检查时间比较迅速,大多仅需要几秒钟就可以完成一次临床检查,对于有效缩短患者的临床检查、候诊的时间,近些年逐渐受到各大医院的重视。

数字x线摄影平片检查技术具有以下重要特点:可以显著降低X线的曝射剂量,进而有效提高影像资料的清晰程度,进而提高对相关疾病的临床检出率、临床诊断准确率;检查时间短、摄影速度快,在对患者进行X线摄影之后,所配套使用的DR系统就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完数字化处理,最后将患者的医学影像以直观的形式显示出来[5],这一点要较传统的X线平片较有显著性的优势,大大缩短了检查后等待结果的时间;所显示的图像更加清晰, 数字X线摄影平片检查技术所呈现的图像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广灰阶度,其获取临床资料信息的能力更为强大,降低了有价值影像信息的丢失,减少了图像畸变的发生;该技术的图像处理能力也比较强,使用到的计算机软件窗口处理技术可以对检查对象的目前图像进行放大和缩小、窗宽窗位、图像的旋转和黑白翻转以及标记测量等实用性的图像处理方法;所获取的临床检测信息量更大,因为数字系统具有动态范围广的特点,所以临床医生可以在同一次临床摄影图像资料中观察到人体的多种组织结构,并且可以相应的电脑软件进行影像的调节;对所得图像的保存十分方便,较传统的X线胶片具有显著的优势,可以存放在磁盘或者光盘中,保存不但方便并且安全。

本组47例患者经过临床综合诊断,其中简单型骨折26例,DR诊断准确25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21例,使用DR诊断准确14例。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数字X线摄影平片检查依旧是二维图像,所以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髋臼的骨质结构存重叠,所以对于复杂性髋臼骨折诊断仍然存在一定局限性。综上所述,使用数字X线摄影(DR)平片检查在髋臼骨折诊断中价值较高,对简单型骨折的诊断效果好,但是对复杂型骨折仍较低。

参考文献

[1] 王朝颖,16层螺旋CT与DR平片在髋臼骨折中的应用体会[J].中外妇儿健康,2011,19(7):170—170.

[2] 王华.X线平片CT平扫在髋臼骨折诊断中的作用[J]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5):445—446.

[3] 刘璠,保国锋,朱文峰,等,不同影像学检查在髋臼骨折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创伤骨科杂志,2005,7(4):310—313.

[4] 许文联,不同影像学检查在髋臼骨折诊断中的应用[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8,40(7):824—826.

普通X线乳腺摄影的数字化 篇4

改装目的是利用原有普通钼靶X线乳腺摄影机, 进行改装后与原有CR系统相匹配利用, 实现乳腺X线摄影数字化。

我院2002年引进AGFA CR数字图像处理系统后, 普通X线摄影就已利用原有X线机实现了数字化。而乳腺摄影只因钼靶X线摄影机暗盒托盘尺寸与CR系统IP板暗盒尺寸不匹配, 只好沿用原屏/胶系统。由于屏/胶系统操作繁琐, 废片率高, 出片周期长, 胶片所载影像所受干扰因素多, 且须单独为其提供胶片、暗室、普通X线片洗片机, 单独为其配备显、定影液, 一般情形下乳腺摄影受检者较少, 所以显、定影液在工作温度下的自然氧化成本大于使用成本, 相对而言这种乳腺摄影X线诊断成本很高, 所以我科技师自发改造原有钼靶X线摄影机暗盒托盘, 使之与AGFA 公司乳腺摄影专用IP暗盒尺寸相匹配, 并借用AGFA CR数字图像处理系统, 实现乳腺摄影数字化。

1 材料和方法

材料:上海30 mA钼靶乳腺X线摄影机, AGFA公司18 cm×20 cm乳腺X线摄影专用IP暗盒, AGFA ADC COMPACT多通道图像信息激光扫描仪、SUN工作站、LR5200湿式激光打印机等。

方法:上海30 mA钼靶X线乳腺摄影机原装暗盒托盘仅适用于5inch×7inch (约合12.7 cm×17.78 cm) 暗盒, 且其暗盒为普通屏/胶系统用暗盒, 不适于CR系统, 而AGFA 公司乳腺摄影专用IP暗盒尺寸是18 cm×20 cm, 我们测量钼靶X线摄影机托盘空间, 近肢体侧边缘至球管支架前缘空间距离远大于18 cm, 大有改造空间, 所以我们将钼靶X线摄影机原装暗盒托盘拆除, 自行制作了一个18 cm×22 cm (2 cm为簧片空间) 的托盘, 在其长轴两端内侧各焊接一钢性金属簧片以夹固暗盒, 将原暗盒托盘支撑臂下端截去2 cm, 制作一“┍”型金属板状连接件, 用此连接件将暗盒托盘支撑臂与新制暗盒托盘用电焊焊接在一起, 并使X线源到新旧暗盒表面的距离保持不变, 使IP暗盒的外侧缘与原暗盒的外侧缘在同一位置, 至此托盘改装完毕。

将AGFA乳腺摄影专用IP板暗盒插于新制暗盒托盘内, 摆好受检者体位, 做好受检者防护, 调整好乳腺压力, 设置好曝光条件, 进行乳腺摄影, 摄影完毕将被照IP板暗盒利用AGFA CR数字图像处理系统处理, 打印胶片, 并将由此形成的载有数字化图像的激光胶片与原屏/胶系统形成的胶片图像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改装后的胶片影像质量获得了质的飞跃, 数字化的胶片图像比屏/胶系统获得的胶片图像提供的X线诊断信息量大、分辨率高、宽容度大, 获得信息的速度快。

由于改装后利用IP板摄影获取的图像X线诊断信息量大, 分辨率高, 有效提高了乳腺疾病的检出率, 使乳腺疾病X线诊断符合率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由于其宽容度大, 图像可调范围广, 最大限度的减少了重复摄影, 避免了废片, 相对减少了放射技师和受检者的辐射剂量, 延长了钼靶X线摄影机的使用寿命, 并且不用为其专门提供胶片、暗室、洗片机及其显定影液等, 有效降低了放射诊断成本。提高了诊断效率, 受检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诊断报告和载有数字化图像的激光胶片, 缩短了等待时间, 方便了外出会诊, 避免会诊时重复照射, 减少了外出会诊费用。由于实现了乳腺摄影数字化, 不仅影像科便于信息归档存储, 也便于回访查阅和网上传递, 方便了远程会诊, 为全面建设数字化影像科、数字化医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讨论

CR的产生为影像科搭建了一架通向影像数字化的桥梁, 该方法简便易行, 利用原有设备实现了乳腺X线摄影的数字化, 既充分利用和挖掘原有设备潜能, 又扩大了新设备的应用范围, 避免了设备重复购置, 减少了医院支出, 对暂时资金短缺或觉得原有设备弃之可惜但又想乘上数字化快车的单位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捷径。

参考文献

[1]李书章等.数字化医院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4 (2) :105-107.

[2]薛鸿等.如何提高医疗设备使用率[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5 (6) :46-47.

数字化X摄影 篇5

6.7.潜影就是X线照片灰雾是影响照片对比度的主要因素。×X线照片上看到的单质银。×

8.显影过程的实质是氧化还原反应。√9.10.胸部正位摄影常规取后前位。√肋弓下缘相当于第三腰椎水平。11.膝关节侧位摄影时,要求被检侧膝关节屈曲成 120 o~o

12.为判断小儿有无先天性髋关节脱位135。√ 13.512×在四肢摄影时,必须使用X线管的小焦点。×,必须摄取双侧髋关节正位。√14.15.CT肉眼在对512 的表示方式代表像素。×

16.CT和MRIX检查均可以直接得到任意平面的二维图像。×线照片影像观察时,模糊阈值为0.2mm。√ 17.的空间分辫率要比X线摄影(平片检查)低得多。√18.体层摄影的实质是模糊。×19.口服试验是评价碘对比剂是否过敏最可靠的方法。×

20.用乳腺摄影影像细节要求能显示最小钙化点的尺寸为0.1焦点放大摄影,最大允许放大率是 2倍.。×

0.1mm。√

1.X线摄影利用的A.折射作用 X线特性是B.反射作用(C)

C.感光作用 2..D.着色作用E.生物效应 3.XA吸气后屏气,常用于的摄影部位是.躯干B.头颅C.心脏D

D.肺部E.手线剂量测量、A.穿透作用 X线治疗、B.荧光作用X线损伤的基础是C.感光作用(D)4.关于D.电离作用A.X线检查的限度,错误的叙述是E.反射作用

受病变密度的限制B.受病变反应时间的限制(E)

C.受病变部位的限制 5.CR以上都是错误的D.受发育方面的限制E.6.DR A、胶片中可记录与读出B、荧光屏XC线影像信息的载体是、磁盘D、成像板D

E、平板探测器 7.A关于骨盆摄影,下列说法哪项错误、影像板使用的检测装置是 B、影像增强器C

C、平板探测器 D、电离室 E、光电管 A.均使用滤线器B.胎儿检查最为常用B

C8.D.前后位为常规位置E.侧位为非常规位置 .摄影前可清洁灌肠 A关于滤线栅栅比的正确解释是A B.栅比为铅条高度与其宽度之比C.栅比为铅条宽度与其高度之比D.栅比愈大透过的散射线越少.栅比为单位距离内铅条的数目 9.E,栅比表示单位体积中铅的重量大小

位置不恒定的腹部体表标志是10.A.剑突(E)

关于 A.X B.线影像的重叠,错误的说法是肋弓C.耻骨联合D.髂嵴(AE.)

脐 B.C.人体投影到胶片所形成的平面影像,各组织的相互重叠是可以避免的如果大物体的密度小于小物体,重叠的影像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小物体D.如果大小物体的密度相等,重叠的影像中可以隐约地看到小物体11.X线信息影像的形成与传递中,错误的叙述是E.如果大物体的密度大于小物体,重叠的影像中看不到小物体若想观察重叠影中的密度低的物体的影像,最好的是利用体层摄影

A.B.第一阶段形成的X线信息影像可以为肉眼识别(A)

C.第二阶段是把X线信息影像转换成为可见密度影像的中心环节 D.第三阶段要借助观片灯,将密度分布转换成为可见光的空间分布,传递到视网膜

12.如果透过照片某点的光为观片灯光强的E.第四阶段要通过视网膜上明暗相间的图案,形成意识上的影像第五阶段通过识别、判断作出评价或诊断1/10,则该点的密度值为

13.A.0.01B.0.1C.1.0D.2.0E.10.0(C)照片密度的控制因素是14.A.D.管电压关于影像的放大,正确的叙述是物~片距(B)

B.E.毫安秒中心射线入射点C.焦~片距

A.B.在X线投影中,影像只有几何尺寸的改变时,称为影像的放大(A)

C.物~片距越小,放大率越大焦~片距越大,放大率越大15.E.D.有效焦点越小,放大率越大

关于影像的变形,错误的说法是以上都是正确的A.(E B.影像的变形,是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产生不等量放大的结果)

C.被照体平行胶片时,放大变形最小D.接近中心线并尽量靠近胶片时,影像的位置变形最小

中心射线射入点应通过被检部位,并垂直于胶片,此时影像的形状变形最小

16.XE.以上都是错误的线摄影能量范围内的散射线,几乎全部来自A.不变散射B.(C)

17.D.电子对效应 光电效应C.康普顿散射A医用激光打印机的光源为E.光核反应 18.、X线BC

投照某一部位,原用、Y线C100mAs,70Kv,100cm、激光束D、可见光。现改用E50cm,、以上均可以若管电压不变,应该用的毫安秒

(MAS)是(C)19.A.200 A.有关摄影条件之间的换算关系,正确的是B.50C.25D.100E.400

管电流与摄影时间成正比(A 20.C.管电压的NB.毫安秒与焦~片距的平方成正比)

A X线管焦点的调制传递函数(次方与管电流量成正比MTF)的叙述,错误的是 D.屏~片体系的感度与毫安秒成正比BE.以上都是正确的B、是描述焦点产生的模糊使影像质量受损的函数C、MTF D、、HH(的最大值为(ww)0,最小值为1)=1=0表示影像的对比度与射线对比度一致表示影像的对比度 21.E、焦点的=0,影像消失需要降低摄影条件的病理改变是MTF测试方法为狭缝照相法

A.骨硬化B.骨囊肿(b)22.D.胸腔积液E.胸廓成形术C.肺不张A23.、右前斜位胸部第一斜位又称为B、右后斜位A

C、左后斜位DA.肢端肥大症的头颅前后位 X线摄影采用B.头颅侧位(B、前后斜位E、左前斜位C.)

颅底位 24.D.胸部后前正位片标准所见不包括斯氏位E.许氏位

A.C.照片中无组织遮盖部分呈漆黑(B.B 全部胸椎清晰可见,骨纹理能辨认)

D.肋骨骨纹理能够辨认,心脏边缘锐利

25.E.膈肌以上肺野及两侧膈肋角均应包括在照片内左右胸锁关节对称,肺尖显示充分,肩胛骨投影于肺野外

A.中心线与地面垂直为 D.水平投射B.垂直投射B

C.向上投射 26.向下投射E.倾射投射

27.A.常规静脉注射法胆系造影所用的造影剂是胆影葡胺B.碘番酸C.泛影葡胺D.(碘化钾A)

医用X线摄影用感绿胶片的吸收光谱的峰值为(E)

E.碘化油 28.A.250nm医用X线胶片结构不包括B.370nmC.420nm(D.480nmE.550nm 29.XA.保护层 线胶片上产生密度 B.乳剂层 1.0C.发光层C)

D.结合层 E.片基 30.XA.最小密度B.感光度所需曝光量的倒数定义为C.反差系数D.(宽容度A)

E.最大密度 A线胶片特性曲线的直线部是指B B.密度与照射量的变化不成比例的部分C.密度与照射量的变化成比例的部分D.不是摄影中力求应用的部分.密度与照射量没联系的部分 31.E.也称为肩部

要显示头颅枕骨病变,需要拍摄A.头颅局部切线位B.颅底位(CC.)

汤氏位 32.非离子型造影剂是D.头颅正位E.(D)

头颅侧位A.泛影钠B.泛影葡胺C.胆影葡胺33.D.软组织摄影用优维显E.碘苯酯

34.A.钨B.铁XC.线管阳极的靶面材料是金D.铝E.钼E

与X线照片影像密度、对比度、锐利度均有关的因素是B 35.A.曝光时间B.增感屏C.管电流 按吸收D.水洗时间A.骨组织肌肉脂肪气体X线能量的能力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顺序是E.摄影距离

B.肌肉脂肪骨组织气体(C)

C.气体脂肪肌肉骨组织 36.在显影液和定影液中都可以有的药品是E.肌肉骨组织气体脂肪

D.骨组织脂肪气体肌肉A.碳酸钠B.硫代硫酸钠(C)37.D.适合于危重或不易配合的病人溴化钾E.对苯二酚

C.亚硫酸钠

A.38.CTD.一般扫描目标扫描 CT扫描的最佳选择是(B)

B.E.快速连续扫描放大扫描C.重叠扫描 A.图像中的伪影是指C.被检体内不存在的假像(A)

B.被检体以外物质的影像39.CTE.图像中不正常的解剖影像影片中图像的变形D.图像中密度过高或过低的影像

40.A.肺部的弥漫性、间质性疾病,扫描的方法是空气值定标为B.0 脂肪的组织是

C.(水 D)

D.骨E.脑组织 41.A病人、增强扫描B、目标扫描 C、高分辨率扫描 C

D、放大扫描 E、重叠扫描42.A、2CT小时增强扫描前的禁食时间为B、4小时C、6 小时 B

D、8小时E、A、窗宽窗位均为0,50B100的、CT50窗口,100CCT值的显示范围是C 12小时43.MRID、100,150E、、50,150A.扫描程序直接控制的内容有150,250

(E)

44.PACSD.扫描脉冲序列发送显示及后处理E.B.MR以上全是信号采集C.图像重建

A、图像存储系统正确的涵义是BE、图像传输系统45.D在、图像通讯系统E、图像存储与通讯系统C、图像网络系统

A.SEC.长序列中,T2加权像是指(B)

短TRTR,短,短TETE所成的图像所成的图像B.D.长短TRTR,长,长TETE所成的图像所成的图像 46.颅脑轴扫,前、中、后三颅窝显示均理想的扫描基线应采用E.依组织密度所决定的图像

47.在A、听眉线1.0TeslaB的场强中,氢质子、听毗线C(1H)、听眶线的共振频率约为D、听鼻线(CEB、听口线 48.金属物品带入磁体孔腔内会导致A.6.4MHzB.21.3MHzC.42.6MHzD.63.9MHz E.85.2MHz)

A.磁场强度改变B.(磁场均匀度破坏B)

C.对射频产生影响D.图像对比度下降49.SEA序列中,磁场稳定度下降90°射频(RF)

E.的目的是(A)B.使磁化矢量倒向.使失相的质子重聚XY平面内进动DC.使磁化矢量倒向负

.使磁化矢量由最大值衰减到Z轴

50.E.使磁化矢量由最小值上升到37%63%的水平的水平

A.有关组织的信号强度,下列哪一项正确(T1C)B

C.越短,信号越强;D. T1 T1越长,信号越强; T2越短,信号越强

越短,信号越强; T2 T2越长,信号越强越短,信号越弱E.. T1 T1越长,信号越弱;越短,信号越弱; T2 T2越长,信号越弱 越短,信号越弱

三.多项选择题1.以下方法D.A.减小照射强度,哪些不属于正确的B.控制照射面积X线防护措施C.?ABD

延长曝光时间2.缩短曝光时间E.扩大照射面积

A.Kvp 以下可变因素中,影响照片密度变化的有:

3.D.增感屏的增感率值B.mASC.E.摄影距离

胶片感度 A.如下造影技术,不属于生理排泄法引入造影剂的有哪些?静脉肾盂造影B.口服胆囊造影CDE 4.优质X线照片的条件除了需要正确的摄影位置、适当的照片密度外,还包括如下哪些指标?D.支气管造影E.脑血管造影

C.食道钡餐造影AD..恰当的对比度最小的失真BE..良好的锐利度ABCD 最大的放大率C.尽量少的斑点

1.2.3.X对线的质代表X线敏感性最高的为造血组织。√ 4.X线的穿透力。√ 5.中心线是摄影方向的代表。√暗室安全灯越暗越安全。× 6.7.潜影就是XX线照片上看到的单质银。×

8.显影过程的实质是氧化还原反应。√线照片灰雾是影响照片对比度的主要因素。× 9.胸部正位摄影常规取后前位。√10.肋弓下缘相当于第三腰椎水平。11.膝关节侧位摄影时,要求被检侧膝关节屈曲成 120 o~135 o

。√ 12.为判断小儿有无先天性髋关节脱位13.512×在四肢摄影时,必须使用X线管的小焦点。×,必须摄取双侧髋关节正位。√14.512 的表示方式代表像素。×

15.CT肉眼在对16.CT和MRIX线照片影像观察时,模糊阈值为0.2mm。√ 17.的空间分辫率要比检查均可以直接得到任意平面的二维图像。×X线摄影(平片检查)低得多。√18.体层摄影的实质是模糊。×

19.口服试验是评价碘对比剂是否过敏最可靠的方法。×20.用乳腺摄影影像细节要求能显示最小钙化点的尺寸为0.1焦点放大摄影,最大允许放大率是 2倍.。×

0.1mm。√

1.X线摄影利用的A.折射作用 X线特性是B.反射作用(C)

C.感光作用 2..D.着色作用E.生物效应 3.XA吸气后屏气,常用于的摄影部位是.躯干B.头颅C.心脏D

D.肺部E.手线剂量测量、A.穿透作用 X线治疗、B.荧光作用X线损伤的基础是C.感光作用(D)4.关于D.电离作用A.X线检查的限度,错误的叙述是E.反射作用

受病变密度的限制B.受病变反应时间的限制(E)

C.受病变部位的限制D.受发育方面的限制E.5.CR中可记录与读出以上都是错误的X线影像信息的载体是6.DR A、胶片B、荧光屏C、磁盘D、成像板D

E7.A关于骨盆摄影,下列说法哪项错误、影像板使用的检测装置是 B、影像增强器C、平板探测器C、平板探测器 D、电离室 E、光电管 A.均使用滤线器B.胎儿检查最为常用B

C.摄影前可清洁灌肠 8.D.前后位为常规位置E.侧位为非常规位置 A关于滤线栅栅比的正确解释是B.栅比为铅条高度与其宽度之比AC.栅比为铅条宽度与其高度之比D.栅比愈大透过的散射线越少9.E.栅比为单位距离内铅条的数目

位置不恒定的腹部体表标志是,栅比表示单位体积中铅的重量大小(E10.A.剑突关于 C.X B.线影像的重叠,错误的说法是肋弓C.耻骨联合D.)

髂嵴E.脐 D.(A)

C.人体投影到胶片所形成的平面影像,各组织的相互重叠是可以避免的D.如果大小物体的密度相等,重叠的影像中可以隐约地看到小物体如果大物体的密度小于小物体,重叠的影像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小物体如果大物体的密度大于小物体,重叠的影像中看不到小物体

11.X线信息影像的形成与传递中,错误的叙述是E.若想观察重叠影中的密度低的物体的影像,最好的是利用体层摄影

A.B.第一阶段形成的X线信息影像可以为肉眼识别(A)

C.第二阶段是把X线信息影像转换成为可见密度影像的中心环节

D.第三阶段要借助观片灯,将密度分布转换成为可见光的空间分布,传递到视网膜12.E.第四阶段要通过视网膜上明暗相间的图案,形成意识上的影像第五阶段通过识别、判断作出评价或诊断

13.如果透过照片某点的光为观片灯光强的A.0.01B.0.1C.1.0D.2.0E.10.0 1/10,则该点的密度值为(C)照片密度的控制因素是A.管电压B.毫安秒(BC.)

焦~片距 14.D.关于影像的放大,正确的叙述是物~片距E.中心射线入射点

A.B.在(A)

C.物~片距越小,放大率越大X线投影中,影像只有几何尺寸的改变时,称为影像的放大焦~片距越大,放大率越大15.E.D.有效焦点越小,放大率越大

关于影像的变形,错误的说法是以上都是正确的A.B.影像的变形,是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产生不等量放大的结果(E)

C.被照体平行胶片时,放大变形最小

D.接近中心线并尽量靠近胶片时,影像的位置变形最小中心射线射入点应通过被检部位,并垂直于胶片,此时影像的形状变形最小

16.XE.以上都是错误的线摄影能量范围内的散射线,几乎全部来自(C)A.不变散射B.光电效应C.康普顿散射17.D.A医用激光打印机的光源为电子对效应E.光核反应18.投照某一部位,原用、X线B、Y线CC

100mAs,70Kv,100cm、激光束D、可见光。现改用E50cm,、以上均可以

19.A.200B.50 若管电压不变,应该用的毫安秒(MAS)是(C)A.有关摄影条件之间的换算关系,正确的是 C.25D.100E.400

管电流与摄影时间成正比(A)

20.A X线管焦点的调制传递函数(C.管电压的N次方与管电流量成正比B.毫安秒与焦~片距的平方成正比MTF D.屏~片体系的感度与毫安秒成正比

E.以上都是正确的B、是描述焦点产生的模糊使影像质量受损的函数)的叙述,错误的是C、D、MTF、HH(的最大值为(ww))=1=0表示影像的对比度与射线对比度一致0,最小值为1

B 表示影像的对比度=0,影像消失 21.E、焦点的 需要降低摄影条件的病理改变是MTF测试方法为狭缝照相法(b)A.骨硬化B.骨囊肿C.22.D.胸腔积液E.胸廓成形术 肺不张A23.、右前斜位胸部第一斜位又称为B、右后斜位A

C、左后斜位D、前后斜位 肢端肥大症的X线摄影采用(B)

E、左前斜位A.头颅前后位B.头颅侧位C.颅底位 24.D.胸部后前正位片标准所见不包括斯氏位E.许氏位

A.(C.照片中无组织遮盖部分呈漆黑B.B 全部胸椎清晰可见,骨纹理能辨认)

D.肋骨骨纹理能够辨认,心脏边缘锐利膈肌以上肺野及两侧膈肋角均应包括在照片内

25.E.左右胸锁关节对称,肺尖显示充分,肩胛骨投影于肺野外

A.中心线与地面垂直为 D.水平投射B.垂直投射B

C.向上投射 26.向下投射E.倾射投射

27.A.常规静脉注射法胆系造影所用的造影剂是(A)

医用胆影葡胺X线摄影用感绿胶片的吸收光谱的峰值为B.碘番酸C.泛影葡胺D.碘化钾(E)E.碘化油 28.A.250nm29.XA.医用保护层X线胶片结构不包括B.370nmC.420nmD.480nmE.550nmB.乳剂层 C.(C)

30.XA.线胶片上产生密度发光层 D.结合层 E.片基 最小密度B.1.0感光度所需曝光量的倒数定义为C.(A)

A线胶片特性曲线的直线部是指反差系数BD.宽容度E.最大密度 B.密度与照射量的变化不成比例的部分C.密度与照射量的变化成比例的部分 D.不是摄影中力求应用的部分 .密度与照射量没联系的部分 31.E.也称为肩部

要显示头颅枕骨病变,需要拍摄(C)

A.头颅局部切线位B.颅底位C.汤氏位 32.非离子型造影剂是D.头颅正位E.A.泛影钠B.泛影葡胺(D)

头颅侧位C.胆影葡胺33.D.软组织摄影用优维显E.碘苯酯

34.A.钨B.铁XC.线管阳极的靶面材料是金D.铝E.钼E

与X线照片影像密度、对比度、锐利度均有关的因素是BA.曝光时间B.增感屏C.管电流 35.按吸收D.水洗时间A.骨组织肌肉脂肪气体X线能量的能力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顺序是E.摄影距离

B.肌肉脂肪骨组织气体(C)

C.气体脂肪肌肉骨组织 D.骨组织脂肪气体肌肉 36.E.肌肉骨组织气体脂肪

在显影液和定影液中都可以有的药品是A.碳酸钠B.(C)37.D.适合于危重或不易配合的病人溴化钾E.硫代硫酸钠对苯二酚

C.亚硫酸钠

A.CT扫描的最佳选择是(B)

38.CTD.一般扫描目标扫描B.E.快速连续扫描放大扫描C.重叠扫描 A.图像中的伪影是指C.被检体内不存在的假像(A)

图像中不正常的解剖影像B.D.被检体以外物质的影像图像中密度过高或过低的影像

39.CTE.影片中图像的变形值定标为 0 的组织是

(D)

40.A.肺部的弥漫性、间质性疾病,扫描的方法是空气B.脂肪C.水D.骨E.脑组织 41.A病人、增强扫描B、目标扫描 C、高分辨率扫描 C

D、放大扫描 E42.AA、窗宽窗位均为2CT、重叠扫描小时增强扫描前的禁食时间为B、B

1004小时C、6 小时D、8小时E、12小时43.MRID、、0100,50B的、CT50窗口,100CCT值的显示范围是、50,150 CA.扫描脉冲序列发送扫描程序直接控制的内容有,150E、150,250

B.MR信号采集(E)

44.PACSD.显示及后处理E.以上全是C.图像重建

A45.D、图像存储系统正确的涵义是、图像通讯系统BE、图像传输系统C、图像网络系统

在 A.SEC.长序列中,短TRTR,短,短TET2TE所成的图像加权像是指E、图像存储与通讯系统所成的图像(B)

B.D.长短TRTR,长,长TETE所成的图像 46.颅脑轴扫,前、中、后三颅窝显示均理想的扫描基线应采用E.依组织密度所决定的图像

所成的图像

47.在A、听眉线B、听毗线C、听眶线D、听鼻线EB、听口线 48.金属物品带入磁体孔腔内会导致A.6.4MHz 1.0Tesla的场强中,氢质子 B.21.3MHzC.42.6MHzD.63.9MHz(1H)的共振频率约为(C)

A.磁场强度改变B.(磁场均匀度破坏B)

E.85.2MHzC.对射频产生影响D.图像对比度下降E.49.SE磁场稳定度下降

A序列中,90°射频(RF)的目的是(A)B.使磁化矢量倒向XY平面内进动DC.使失相的质子重聚.使磁化矢量倒向负

.使磁化矢量由最大值衰减到Z轴

37%的水平50.E.使磁化矢量由最小值上升到63%A.有关组织的信号强度,下列哪一项正确(的水平

T1B越短,信号越强;C)

C.D. T1 T1越长,信号越强; T2越短,信号越强越短,信号越强; T2 T2越长,信号越强

越短,信号越弱E.. T1 T1越长,信号越弱;越短,信号越弱; T2 T2越长,信号越弱越短,信号越弱

三.多项选择题1.以下方法

D.A.减小照射强度,哪些不属于正确的B.控制照射面积X线防护措施C.?ABD

延长曝光时间2.A.Kvp 以下可变因素中缩短曝光时间E.扩大照射面积

3.D.增感屏的增感率值B.mASC.,影响照片密度变化的有:

胶片感度 A.如下造影技术,不属于生理排泄法引入造影剂的有哪些?E.摄影距离

静脉肾盂造影B.口服胆囊造影C.CDE 4.优质X线照片的条件除了需要正确的摄影位置、适当的照片密度外,还包括如下哪些指标?D.支气管造影E.脑血管造影

数字化X摄影 篇6

【关键词】 乳腺癌;钼靶X线摄影;诊断价值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部分大城市报告乳腺癌占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1]。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乳腺癌,是提高乳腺癌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全自动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以其良好的对比度及高分辨率能早期检出和诊断乳腺癌,是当今公认的早期诊断乳腺癌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2]。本组60例乳腺癌患者全部行钼靶X线摄影检查,诊断为乳腺癌55例,诊断符合率为91.7%,回顾性分析60例乳腺癌的鉬靶X线表现,以探讨钼靶X线摄影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文选取我院从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0例乳腺癌患者的钼靶X线摄影片,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60例乳腺癌患者的年龄21岁~73岁,平均年龄47岁。左侧乳腺癌38例,右侧22例,均为单侧发病。

1.2 检查方法:使用德国SIEMENS高频全自动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机,常规行双侧乳腺轴位、侧位或斜位摄片,必要时还可以使用特殊方法,如切线位或病灶局部加压法,迫使其周围组织移开或进行放大摄影,以显示病灶细微结构。

2 结果

2.1 乳腺内肿块48例,斑片致密影10例,钙化38例,毛刺征30例,导管征6例,厚皮征8例,乳腺内见增多、增粗、迂曲的异常血管15例。

2.3 病理类型:浸润性导管癌31例,黏液腺癌4例,髓样癌10例,浸润性小叶癌9例,非浸润性导管癌6例。

3 讨论

全自动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动态范围宽,对比分辨率高,能对图像进行多种变换,可分辨软组织间极小差别的结构密度,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3]。

一 本组60病例乳腺癌的钼靶X线表现:

3.1 肿块:乳腺内肿块是乳腺癌最常见的X线征象[4],肿块多位于乳房的外上象限(22例),其次为内上象限(13例)、乳房上部(7例)、中央区(5例),乳房下部(1例)。肿块形态不规则, 边缘毛糙,浸润性生长,周边凹凸不平,形成深浅不等、形状不规则的分叶状肿块、毛刺肿块等。分叶肿块是由于肿瘤多中心生长,肿瘤增长的不平衡,肿瘤周围组织的影响等因素造成的。毛刺肿块是以肿块为中心向周围呈放射状、蟹足状分布的条索样致密影。根据毛刺的病理组织结构不同,可分为:癌组织浸润毛刺、导管型、血管型、淋巴管型、悬韧带型毛刺。肿块的“毛刺征”对于乳腺癌的影像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本组乳腺癌中10例病灶表现为斑片状致密影,边缘模糊,无明确边界,在病灶的中央部分比较致密,向外逐渐变淡, 呈磨玻璃样密度影。磨玻璃影是大量炎性细胞、水肿和癌组织破坏所致。所以观察肿块边界对区别肿块良恶性有重要意义。乳腺癌肿块的密度多较高,是由于癌组织内出血、钙化、含铁血黄素沉积、纤维组织增生等因素所致。良性病变多为低或等密度,多与正常腺体密度相似[5]。

3.2 钙化:是诊断乳腺癌的直接征象。乳腺癌多伴有钙化,钙化可见于肿块内或外,或内外都有,密度一般致密或较淡,钙化为均匀一致的微小钙化,恶性钙化[6]的形态多为星针尖状、小叉状、细沙状、细线状、不规则状、团簇状钙化灶。良性钙化多较粗大,呈圆点形、团球状、条状、双轨状。大片密集或成簇的钙化恶性多见,散在稀疏或粗大钙化良性多见。大多数恶性钙化的数目多,每平方厘米内可达10~20枚或20枚以上;良性钙化的数目一般较少,多数在10枚以下;但对于没有肿块,只见少数钙化灶患者,需要随诊观察,三到六个月内钙化灶有明显增加,常提示乳腺癌的可能,最易出现在导管原位癌和I级浸润性导管癌、黏液腺癌中,在实践工作中我们应该注意。

3.3 本组乳腺癌中8例出现了厚皮征,恶性厚皮征:是肿瘤经浅筋膜浅层及皮下脂肪层侵犯皮肤,或血供增加、静脉淤血及淋巴回流障碍造成皮肤局限性增厚、回缩,纤维收缩牵拉皮肤所致(即酒窝征),钼靶X线表现为肿块与凹陷中心有一纤维索条影连接(需要切线位摄影)。本组6例出现了导管征,即导管扩张,钼靶X线表现为乳头下乳导管增粗、密度增高,管径大于0.5厘米,正常导管不显示。其中导管粘连3例,肿块与导管形成癌桥合并钙化2例,导管融合形成柱状1例。[5]

4 与其他影像检查方法的比较:

4.1 与CT检查的比较:CT的密度分辨率高及横断面薄层扫描,可发现较小的病变,可清楚显示病灶形态、内部结构及边缘情况,还可以通过病灶增强确定病灶的性质,从而提高了对乳腺癌的诊断率。但因辐射剂量大,检查费用高,且对比剂有毒副反应,不适合对乳腺疾病的初诊检查,只能作为一种辅助的检查手段。

4.2 与MRI的比较:MRI是检查乳腺病变的高敏感的方法,尤其是MRI增强检查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有较好价值,但由于其检查时间长、费用高及显示钙化差等因素,还不能成为乳腺疾病的常规检查方法。

4.3 与超声的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可通过频谱分析乳腺肿块内血管数目、血流速度和血管收缩速度的峰值大小等,以鉴别乳腺囊性和实性病变,但超声很难发现较小的病灶和微小的钙化。只能作为一种辅助的检查方法。

随着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乳腺癌极为重要。本文对60例乳腺癌的钼靶X线的表现,进行分析,共同学习和探讨,以提高影像工作者对乳腺癌的认识,从而能够对乳腺癌作出正确的诊断。尽管超声、CT、MRI对乳腺癌诊断技术进展迅速,但乳腺钼靶X线检查仍是乳腺癌简便、易行、费用低且较为可靠的检查手段,目前证实钼靶X线摄影是乳腺癌进行普查的唯一的影像学检查方法[2]。

参考文献

[1] 吴祥德,董守义.乳腺疾病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34~242

[2] 石木兰.对乳腺影像诊断的意见[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11(36):965~966.

[3] 蔡丰,张涛,郭章留,等.数字乳腺X线机与传统乳腺X线机的临床应用对比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36(11):981~984.

[4] 李坚,陈正挺等乳腺癌X线征象78例分析[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2,36(3):293~295.

[5] 杜红文,张蕴。乳腺疾病影像诊断学[M]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51.

[6] 顾雅佳,周康荣,陈彤箴,等.乳腺癌的X线表现及病理基础[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37(5):439~443.

数字化X摄影 篇7

关键词:床边摄影,防护,X线

X线床边摄影是放射科日常诊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临床抢救危重患者不可缺少的主要检查方法之一,但X线对检查者和非检查者及其医务人员的危害、环境的污染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笔者收集整理我院外科病房的床边摄影资料,探讨X线防护问题及其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对2007年1~12月在我院外科病房中接受X线检查的650例患者,最大者89岁,最小者7岁,床边摄影曝光次数共2 850次,以该病区每日床边摄影次数,测算该病区患者受到X线辐射的次数。

1.2 摄影方法

临床医生对于外伤不能移动的重症患者开具床边摄影申请单,由放射科每日专门负责床边摄影技师携带IP暗盒,推床边摄影机为患者摄影后回科进行数字化后处理。设备为Agfa ADC-Compact plus型CR系统,Agfa IP,Agfa Drystar5503型干式激光打印机,荷兰PHILIPS移动式床边摄影机1台。

2 结果

2.1 X射线辐射次数

统计2007年1~12月,每天床边摄影曝光次数。放射科技师每天曝光次数为8~39次,平均23次,患者一次检查部位1~12个,曝光次数2~17次。检查者同病房人数2~8名。

2.2 曝光的平均剂量

测试50次曝光的平均剂量如下:在直接照射区域内的剂量(照射剂量)为0.428 m GR,距离球管1.5 m处测得的剂量(散射剂量)为0.186 m GR。每个患者平均接受的X线辐射剂量为3.12~7.68 m GR。

3 讨论

3.1 床边摄影目的

床边X射线摄影受检者都是危重或不便搬动者,要求放射技师一切行为必须方便受检者,但是诊断要求床边X射线摄影所获取的图像必须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的最佳图像。放射科技师以患者为中心,想办法利用设备的特点,以便获取最佳照片信息,为临床医生抢救危重患者提供充分的诊疗依据。

3.2 主观原因

由于病房楼的设计一般无防X射线辐射要求,其墙壁、门窗、地板不能有效地屏蔽X射线辐射,所以进行床边摄影使受检者及其周围人员都可能直接或间接、或多或少地接受X射线辐射。在X线摄影中应关心患者的健康,处处为患者着想。在满足影像诊断基础上尽量避免患者接受不必要的X线照射。

笔者在外科病房1 a来,统计了床边摄影检查部位和曝光次数,1位患者一次最多检查12个部位,曝光19次,表明临床医生对X线危害缺乏认识。这就要求我们和临床医师加强联系和沟通,掌握必要的床边摄影尺度,尽可能减少床边摄影,避免滥开。召开全院医务工作人员防护会议,传达省X线防护会议精神,让其明白到过多床边X线检查对临床医务人员和患者有伤害,对环境也可能造成污染。

3.3 客观原因

X线摄影技师责任心问题,提高摄片质量,增强放射防护意识。没有足够技术能力和责任心的人,不得操作床边摄影。这就要求放射技师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熟练掌握X射线摄影技术和高度的辐射防护意识,尽量避免和减少重照,最大限度地减少受检者及其周围人员的辐射剂量。对同一病房内人员进行必要的防护或劝其暂避,减少无谓的辐射。

加强床边X射线摄影场所的辐射防护,使病房楼每个楼层设置专门屏蔽医用X射线的病房(墙体、楼板、门窗等),对不能移动的伤病者和陪护人员尽可能利用活动铅屏风屏蔽;对受检者躯体非检查部位(尤其是对X射线敏感部位)利用铅橡皮行遮挡防护。合理应用有用X射线束,在不影响获取最佳X射线诊断信息的前提下,尽量应用“高电压、低电流、厚滤过、小射野”。据资料显示,同样的影像效果,使用高电压,低电流摄影时,患者所接受的X线辐射量比较低。所以技术人员应该在设备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用较高的k V值[1,2],从而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照射。

床边摄影纵然存在着X射线辐射诸多问题,但其作为临床辅助检查的一种重要手段,目前仍是不可取缔的。特别是对急危重患者及时、准确的诊断提供一张高含量高质量的照片;为临床诊治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可为危重病人赢得了宝贵时间。我们只能呼吁临床医生掌握必要的尺度,尽可能减少床边摄影,避免滥开。同时对同一病房内的人进行必要的防护或劝其暂避,减少无谓的辐射[3]。

参考文献

[1]任庆余,刘卫,赵进沛.床旁X射线机所致受检者体表剂量水平调查分析[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5,25(1):72-73.

[2]侯传之,李东,张秀娥,等.医用X射线诊断受检者防护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2005,14(1):50-51.

[3]洪海兰,林春阳,徐伟萍.ICU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与防护对策[J].护理研究,2004,18(2):292-293.

数字X线摄影技术现状 篇8

数字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是在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基础上发展而来是X线摄影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动态范围大、信息量多、成像速度快、工作效率高[1]。它采用探测器(成像板)将X线摄影直接转换为数字图像并存储,在工作站上可以根据临床需要进行各种后处理,显示器上的图像可直接供医师诊断、会诊、打印报告等。图像可经激光相机打印照片,也可以刻录光盘进行长期保存,如经PACS系统图像还可异地传输和远程会诊[2]。DR在国外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用于临床,国内在2000年前后安装使用。

1 数字X线摄影系统的分类

依据构成探测器的材料和工作原理,数字X线摄影技术可分为:非晶体平板探测器成像方式(非晶硒、非晶硅+碘化铯/非晶硅+氧化钆)、CCD探测器方式和多丝正比狭缝线扫描探测器方式3类[3]。

2 数字X线摄影系统的结构原理

数字X线摄影系统由探测器、控制器、X线机、工作站外加激光像机等组成。

2.1 探测器

(1)非晶体平板探测器方式:第一种是非晶硒平板探测器。为直接探测技术,入射的X射线光子在硒层中产生电子空穴对,在外加偏压电场作用下变成电信号,电流在薄膜晶体管中积分成为储存电荷。每1个晶体管的储存电荷量对应于入射的X射线光子的能量与数量,被探测而直接转化为数字信号[4]。探测器由保护层、表面电极层、介质层、硒层集电矩阵及转换器和电源等组成,硒具有很好的解像力,对X线较敏感,量子检出效率高,集电矩阵由二维排列的薄膜晶体管(TFT)组成,TFT像元的大小直接决定图像的空间分辨率,目前像素尺寸为139μm×139μm和150μm×150μm,分辨力相当于3.6LP mm,有效面积14英寸×17英寸和14英寸×17英寸,像素灰度级最大能达到4096,X线曝光后直接显示图像时间为5~7s。第二种是非晶硅+碘化铯/非晶硅+氧化钆。荧光材料层为掺铊的碘化铯/氧化钆闪烁发光晶体成针状结构排列,探测器阵列层由光电二极管矩阵和起开关作用的TFT组成,每个光电二极管对应于1个像素,当X线入射到闪烁晶体层时,被转换为可见光,再由光电二极管矩阵转换成电信号,每个像素的储存电荷量与入射X线量成正比。目前像素尺寸有143μm×143μm,160um×160μm和200μm×200μm,分辨率最高可达3.5LP/mm,像素灰度级也是4096,曝光后3~5s显示图像。

(2)CCD方式:一种是拼接式探测器,由多块CCD拼接而成探测器,曝光后5s显示图像,像素尺寸为160μm×160μm,这种探测器的成本相对较低。第二种是间接转换方式,这种成像方式其前面的荧光屏受X线照射后发出可见光,经光学反光镜传导致CCD接受器,再由CCD系统将可见光图像转换成电信号,空间分辨力能达到2.8Lp/mm至3.0Lp/mm,曝光后10s显示图像。由于物理局限性CCD不适合大面积平板采像,而且在图像质量上较非晶体平板探测器有一定差距[5]。

(3)多丝正比狭缝扫描方式:由俄罗斯和中国科学家研究发明,有辐射剂量低、设备造价低廉的优点。主要由X线管,水平狭缝准直板,多丝正比室,机械扫描装置和图像存储与处理器组成,分辨力也能达到3.0Lp/mm,但是拍摄一幅图像时间较长[6]。

2.2 控制器(图像采集处理操作台)

主要由操作控制计算机、阵列扫描控制器、调制解调器、图像处理器、接口电路、显示器、UPS电源、键盘、鼠标和条码认读器等组成。常见功能:(1)病人资料的输入与传输。(2)设置摄影位置和X线曝光参数。(3)图像的获取与处理,进行图像预调。(4)数字图像管理、设定图像输出和打印,运用DICOM3.0接口进行传递数据,删除或保护病人资料。(5)机器维护和故障自动诊断等。(6)有的机器控制台兼做工作站使用,具有工作站图像后处理功能[7]。

2.3 工作站

图像处理工作站基本配置:即为1台普通台式电脑加数字图像后处理软件,20寸医用平面显示器,图像传输采用DICOM3.0标准协议。基本功能:(1)图像的接收支持10~16bit采集。(2)图像存储支持信息压缩。(3)图像显示与处理:窗宽窗位、组织均衡、边缘增强、平滑处理、黑白反转、位置旋转、放大缩小、图像降躁、各种测量、文字标记等。(4)打印照片、支持多幅打印。(5)刻录光盘。(6)打印诊断报告和资料管理[8]。

2.4 X线机

数字摄影系统都为中高频X线机,通常为30kHz以上,500~800mA,40~150kV,焦点大小0.6/1.2。有手动和自动曝光控制方式,多功能摄影架或使用吊管与平床和立位摄影架方式,焦板距在100~200cm之间任意可调[9],Buky最好能旋转角度以适应不同摄影位置,滤线器有固定式也有活动式应注意栅比和栅密度及半径,另外个别公司生产的机器,可以根据摄影位置不同滤线栅半径不一样进行更换。

2.5 激光像机

激光像机是现代医学成像系统中较为先进的硬拷贝技术,有干式和湿式、有氦氖和红外激光相机之分,基本结构主要由激光发生器、调光器、信号处理器、光学扫描器、供片库和胶片传输系统所组成。干式机胶片经扫描后传送至加热区直接显示出图像而不需水洗,湿式打印机经激光扫描后的胶片需经洗片机显影定影等水处理。无论干式还是湿式打印机在控制面板上都可显示机器的各种运转状态,可调节打印密度和对比度,胶片质量自动控制,机器故障代码等。机器的运转和胶片的保存都有严格的湿度和温度要求,尤其是干式胶片温度过高或接近有效期时打印出的照片会因灰雾较大而影响照片质量[10]。

3 数字X线摄影的特殊功能

3.1 数字能量减影摄影

X线摄影在线束穿过人体组织的过程中,发生光电吸收效应和康普顿散射效应而衰减。能量减影是利用骨与软组织对X线光子的能量衰减方式不同,以及不同原子量的物质的光电吸收效应的差别,将在对不同能量的X线束的衰减强度的变化中反映出来,将2种效应的信息进行分离,选择性地去除骨或软组织的衰减信息,得出能够体现软组织和骨组织的特性图像[11]。能量减影的本质是采用2种不同的曝光条件,即病人1次屏气200ms内80kVp和120kVp对同一物质进行分次曝光,分别得到较低密度和较高密度物质的单独影像。目前主要应用在胸部,能得出正常的胸片、软组织像和骨骼3幅图像[12]。

3.2 数字图像拼接摄影

数字摄影图像拼接分大面积照射野和狭缝照射野分段摄影2种方式,经后处理工作站拼接软件处理成连续的1幅完整图像。狭缝X线接近平行垂直射入探测器,投影失真率小,图像拼接后更加真实。如拼接摄影成像时标准距离150cm,球管和探测板平行运动速度分慢速和快速,曝光射野狭缝上下高度分别是40mm和60mm,左右宽度任意可调,而且2次曝光射野上下有10mm重合。临床常用于全脊柱和全下肢摄影,为术前测量、定位提供的影像依据更精确、更直观[13]。

3.3 数字融合体层摄影

数字融合体层摄影是以传统X线体层摄影几何原理为基础,并结合现代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新型体层成像方法。传统X线体层摄影是选择好角度后1次曝光轨迹得到一层纵断面像,而数字融合体层摄影是1次采集数个不同投影角度的投影数据,计算机进行图像重建处理,1次曝光轨迹得到数十层纵断面合成图像,体层间隔最小可到0.5mm。数字融合体层成像与传统体层摄影相比辐射剂量大为减少,体层间隔可任意选择[14]。

4 数字摄影系统的质量控制

4.1 DR系统设备的质量检测

目前常用CR、DR质量控制检测模体检测,在设备安装验收及每年定期维护检测时使用,评价检测指标有:空间分辨率、密度分辨率、动态范围、均匀性、可见光野与X线野和空间距离准确性。

4.2 适宜的X线剂量控制

数字摄影X线曝光剂量的大小,大都是与屏胶系统X线曝光剂量比较。但是探测器及处理图像的软件不同,滤线器栅比也不一样,应根据具体的设备参数而全面考虑。原则是保持图像信息量足够大的情况下尽量减小曝光剂量,选择X线曝光量的低谷点接受适当的噪声。图像噪声主要是X线量子噪声、设备电子噪声、干扰噪声等。常用解决办法:(1)图像处理软件算法,用降噪功能处理。(2)窗宽窗位的合理调节。(3)适当增加仟伏或X线剂量。虽然数字摄影DQE高和曝光宽容度大,出于对病人的防护和延长机器寿命,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的情况下,曝光剂量还是越小越好[15]。

4.3 全方位的质量控制

要保证位置正确、剂量合适、细节清楚、图像真实、取得美观优质的数字摄影照片,整个成像链全过程每个环节都应做到最佳,如果某一环节没有处理好,那么最后影像质量的优劣就以这个最差的环节为基准,其他环节做的再好也不起作用,所以整个成像链的统调匹配至关重要。X线机的摄影参数,控制台上原始图像的确认,工作站上图像的后期处理,激光相机的密度与对比度和线性曲线的调节,胶片特性与药液显影效力和新旧药液等都应全方位协调控制,才能保证最佳的照片质量[16]。

5 数字X线摄影之不足

(1)照片与实物大小不能1比1(1:1)。X线摄影随着焦-肢距和肢-片距(肢-板距)的不同,摄影物体放大比率也不一样。实物测量和X线摄影发现,数字化摄影工作站上的测量偏差较大,而且胶片规格大小不一,给临床手术测量带来不便[17]。(2)有的DR机只有1块滤线器固定在机器内,不能根据摄影部位的厚薄选择,如肩关节、膝关节及18cm以下部位可不用滤线器摄影。(3)各公司DR曝光指数不统一无可比性,每次曝光后机器自动显示该数值以表示射线剂量大小,有的机器曝光后图像上能显示kV和mAs,有的机器曝光后图像上不能显示这些信息。(4)探测器曝光开口时间一般是0.5~1s,此时间常规部位摄影都不会超过,但有些特殊部位的摄影需长时间曝光,如胸骨正位摄影0.5~1s的时间就不能满足要求。(5)数字融合体层与CT相比还不能多方位成像,数字断层图像只是垂直于X线方向的单一平面,而且由于探测器动态特性的限制,采样率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还有取样位置的像素移动及配准与叠加的问题,密度分辨率不如CT高。(6)数字摄影系统无论操作台还是后处理工作站,都无图像倾斜校正功能,只有90°和180°旋转,没有小角度30°或45°等旋转。(7)各厂家图像处理软件不尽相同,追求锐化、边缘增强等会使骨骼金属物周围阴影明显,影响骨折恢复期骨痂的显示,软件过度处理看不到胸部云雾状阴影。(8)探测器拼接及坏点增多问题,早期的探测板大都是4拼接,现在还常见到2拼接。曝光参数低时拼接处缝隙明显,像素坏点增多后集聚在一起肉眼能识别时就影响诊断。(9)一些需球管调整角度摄影的部位不如CR灵活方便,探测器的整体结构尺寸大而厚,都是固定于胸片架或摄影床下面,如胸骨正位摄影、髋关节侧位和跟骨轴位调整球管角度极为不便,不如CR暗盒灵活。(10)现阶段数字图像处理都是专业软件,各公司技术是不公开的。图像不能用U盘考到普通电脑上观看,异地专家会诊还不够方便。

6 数字X线摄影的进展

(1)像素面积更小、分辨率更高的探测板已用于乳腺机,目前最小像素可到50μm[18]。

(2)高敏感度、低射线量、高解像力的探测器处在研发阶段,可减少辐射剂量。

(3)大面积动态探测器的刷新时间已达到30帧/s,既可透视也可摄影[19]。

(4)移动床边DR临床逐渐普及,无线DR也已用于临床。

数字化X摄影 篇9

1 CR成像技术

1.1 CR成像原理

CR系统主要依靠影像板IP (imaging plate;IP) 来传递摄影信息。将IP板放在一个特制的暗盒内, 在摄影过程中, 穿过人体的X线信号遇到IP板时, 与板上的荧光物质发生反应, 称为一次激励, X线潜影像便会被存储在二维平面上。完成摄影后的IP将传输至图像读取机, 图像读取机利用点状光束对IP进行全面扫描, 此时存储的X线信号便会发光。读取机的光导管再把发光信号收集起来, 并导入光电倍增管内, 将光信号转化为相应的电信号, 最后将电信号传输至图像处理工作站进行相关数字处理。当X线剂量不足或过多的时候, 图像质量较差, 而图像处理工作站自身能调节感光度, 因此, 可避免这一问题。在完成图像读取后, 将IP放在专门的强光灯下照射, 以消除IP上面的所有潜影, 方便下次使用。CR数字摄影系统拥有较强的图像后处理功能, 它能根据诊疗需要, 改变相关影像特征[1]。当前, CR系统中的闪射体基本都采用针状结构的荧光物质, 不仅有效解决了荧光散射问题, 还进一步提高了灵敏度。

1.2 CR优点

由于IP具有较高灵敏度, 感光范围宽, 因此CR摄影所需剂量明显少于传统X线摄影技术, 通常为传统X线摄影所需剂量的1/2~1/5。我们可利用磁盘或光盘保存或传输CR图像。传统X线摄影所获得的图像是无法更改相关影像特征的, 而CR成像技术则能在一定范围内通过图像处理工作站更改图像的部分特征。

1.3 临床应用

目前, CR技术主要用于对骨结构、关节软骨及相关软组织的摄影成像, 同时还能定量分析其矿物盐含量。CR对相关纵膈结构的成像比较清晰, 要观察膈下部分肋骨及肋骨上骨折线、胸椎、气管、相关主动脉钙化时, 临床上常利用CR技术获得所需的图像。我们通常会借助CR的后处理功能来鉴别乳腺是否发生微小病变, 因此, 它在乳腺检查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

2 DR成像技术

2.1 DR成像原理

从广义来讲, 人们将DR作为数字化放射影像技术的统称, 直接数字化放射摄影技术 (DDR) 仍被称为DR。在直接数字放射摄影 (DR) 系统中, 平板探测器是最主要的图像感应介质。平板探测器不同, 其成像方式也有所差异。目前, 最具代表的平板探测器有两种, 一种是非晶硅 (a:Se±Cs I) 类型, 采用非直接转换方式;另一种是非晶硒 (a:Se) 类型, 采用直接转换方式。当X线光子通过非晶硅平板探测器时, 将和Cs I发生反应形成荧光。这些荧光光子将被光电二极管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据研究证实, 该平板探测器的DQE (量子捕获效能) 大大增强, 至少在60%左右。在获得同等图像质量的前提下, 其X线剂量可减少60%左右。比如, 对胸片正位进行摄影时, 所需剂量仅为1~3m As, 而影像对比度低于1%。在患者身上检测到的表面X线剂量大幅减少, 仅为传统摄影的1/10, 但获取的图像动态范围却明显提高[1]。非晶硒平板探测器的原理是当X线穿过该探测器时, X线光子将与非晶硒半导体产生作用, 生成正负电子对, 从而形成相应的电信号。该过程中并无太多的信息转换, 信息丢失不多, 因此, 获取的图像非常清晰。

2.2 DR的优点

作为X线直接转换技术, DR避免了由光学散射而造成的影像失真问题, 并杜绝了伪影的生成, 有助于提高临床诊疗的准确率。DR的应用让网络工作更加简单, 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并促使医学影像学朝着全数字化、无胶片化的方向发展。另外, DR探测器使用年限很长, 并具有较强的空间分辨力与良好的低噪声率。该技术一般是利用14bit或更高的数字信号来完成图像采集工作的[2]。因此, DR获取的信号强度范围非常宽泛, 能取得数以万计的灰度阴影。DR技术具有成像质量高、成像迅速, 工作效率高等优点。

2.3 临床应用

目前, 利用DR进行胸部检查, 能获取肺部、纵膈、胸壁相关软组织、肋骨及胸椎等影像。同时, 通过DR技术可对影像按照患者体型或病情情况作相应的处理, 从而获取最佳的诊断影像。另外, 该技术通过一次曝光便能获得非常清晰的骨骼影像, 相关软骨及软组织也显示得很清楚。医生利用专门的竖屏显示器观察图像, 能轻易观察到骨小梁的具体间隙及走向, 为微小骨折或骨质疏松的诊断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3 CR与DR的比较

3.1 物理参数

QDE (量子检测效率) 是我们了解数字化摄影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QDE值越高则表示该系统对X线的转换率也更高, 因此, 对图像的信息利用率也高。比较QDE值, CR一般为25%, DR一般在50%~70%左右[3]。这说明在获取同等质量影像时, DR所需X线剂量为CR的一半。另外, DR的其它参数也明显好于CR, 如影像空间分辨率、信噪比 (SNR) 等参数。

3.2 临床应用范围

CR在医院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 既可固定在放射科应用, 也可在病房、手术室、急诊室等场所应用。DR系统比较固定, 只能专机专用, 兼容性差。而CR的兼容性良好, 能和其它X线机配合使用。由于DR成像环节较少, 并拥有强大的数字图像处理功能, 因此, 工作效率高, 能满足不同诊疗需求。

摘要:近年来, 数字化X线摄影成像技术发展迅速, 在医学诊疗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分析数字化X线摄影成像技术的相关原理, 并探讨其应用现状, 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关键词: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原理,应用

参考文献

[1]钟易.数字化X线摄影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J].中国临床新医学, 2009, 5 (2) :500-503.

[2]房勇.关于x线数字化摄影CR和DR的比较与探讨[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8 (3) :128

全数字乳腺X线摄影质量控制 篇10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及环境因素的变化, 乳腺CA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且明显年轻化趋势, 位列女性恶性肿瘤第2位, 个别城市已跃居首位[1], 被称为红颜杀手, 是中国妇女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而乳腺钼靶对微小钙化的高敏感性使其成为当今乳腺CA筛查的首选[2,3]。高质量的乳腺摄影图像对早发现、早诊断有重要意义, 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本文通过对1 607例乳腺摄影图像质量的分析总结, 规范操作, 优化体位, 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有效降低了漏诊误诊率。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1 607例受检者, 年龄15~91岁, 男性14例, 使用意大利GIOTTO数字乳腺机, 采用双侧乳腺头尾 (CC) 位和内外斜 (MLO) 位。必要时采用乳沟位、点压放大位、侧位等附加体位。根据美国放射学院 (ACR) 乳腺摄影质量保证委员会制定的乳腺摄影质量标准法规 (mammography quality standards act MQST) 标准[4], 由2位资深乳腺诊断医师在同一乳腺钼靶工作站独立观察评分。

2 结果

1 607例受检者中, 甲级片占95.83%, 非甲级片 (67例占4.17%, 废片率为0, 32例通过附加体位提高了检出率。非甲级片产生的原因有:肩部软组织、下巴、对侧乳房、手指遮挡18例 (26.86%) ;有皮肤皱褶13例 (19.40%) , 3例合并肩部软组织影;乳头未呈切线位7例 (10.44%) ;CC位未完整显示内侧缘或MLO位外侧腺体组织显示不充分20例 (29.85%) ;病变靠胸壁和腋下肿物遗漏12例 (17.91%) 。前三者通过重拍基本能较好改正, 后二者通过附加体位明显提高了检出率。使用附加体位效果比较结果见表1。

注:其中有6例同时使用2种附加体位, 3例同时使用3种附加体位

从表1中可以看出, 32例使用附加体位的受检者结合病史、触诊合理选择某种附加体位后成功显示病灶的有26例 (81.25%) , 其中23例仅用一种附加体位, 3例为多角度观察病灶, 选用2种体位, 2种体位均显示病灶。6例 (18.75%) 附加体位效果欠佳的受检者包括3例病灶紧贴胸壁, 位置偏高S+M位有遗漏;1例乳腺内侧深部纵形肿块CV位病灶未完全显示;2例病灶较小且偏胸外侧壁, 活动度较大, ML/LM位未能完全压迫到。该6例单一附加体位失败, 改用其他1~2种附加体位后, 除乳腺内侧深部纵形肿块仍未得到良好显示外均得到弥补。附加体位总满意率达96.87%, 为临床提供了更可靠的诊断依据。

3 讨论

尽管数字乳腺摄影选用全自动曝光获取图像, 几乎杜绝了因曝光条件不适宜而产生的废片, 但要获得高质量、符合诊断要求的影像, 还是离不开精心的体位设计和摆位技巧[5]。因此, 我们针对影响图像质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采取应对措施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3.1 拍摄体位与影像质量

拍摄CC位时, 技师站立于受检者受检侧乳房内侧, 嘱其肩部放松, 用双手牵拉法将乳腺组织远离胸壁置于采集板探测器中心, 乳头呈轴位后调节压迫器, 同时拉出外侧皮肤皱褶。拍摄MLO位时, 采集板与水平面呈30~60°平行同侧胸大肌, 成像侧肩部放松肱骨内旋, 置于托盘拐角处, 技师位于受检者内侧, 运用向上向外组合手法, 使乳腺组织离开胸壁, 乳头呈轴位后, 调节压迫器, 同时拉出腹壁下的皮肤皱褶。

本组资料中由于摆位造成非甲级片的原因分析如下:

(1) 乳头因采集板高度不适宜, 造成上翘 (采集板高度太低, 需上抬采集板) 、下垂 (与前相反) 或与组织重叠。MLO位上多见的乳头与腺体重叠多伴有乳腺后部内侧的遗漏, 此时要使胸壁后外侧缘与采集板之间无缝隙, 压迫板经过胸骨后, 向内旋转受检者身体, 使患者正对机架。

(2) CC位乳腺内侧缘显示不充分, 乳房后脂肪间隙未充分显示, 是因被检者内侧胸壁未充分与采集板紧密接触所致;同时, 乳腺牵拉不够, 应运用双合手法将乳腺组织尽量向前牵拉。

(3) MLO位因采集板高度太低或胸大肌太紧张引起前份胸大肌显示过少, 边缘凹陷, 呈三角形或与胶片平行, 腋下组织包括较少, 腋窝淋巴结遗漏;显示过多是因为采集板位置太高, 常伴有乳腺下垂、下部腺体组织遗漏, 可以通过调节采集板高度和与患者的良好沟通来解决。

(4) 影像上存在项链、头发、膏药、饰品、痣、肩部软组织影、下巴、对侧乳房影、手指、皮肤皱褶等伪影, 这要求我们在检查前仔细观察, 去除体表的异物, 有痣的要在申请单上做好标志, 并与医师及时沟通。检查过程中要与患者良好地互动, 说明配合内容, 解释压迫制动的重要性, 争取最短时间内曝光, 须摆位细致, 去除一切产生伪影的可能因素。

3.2 乳腺压迫与影像质量

乳腺摄影的剂量随乳腺厚度的增加而增加[6]。要正确地压迫, 降低乳腺厚度, 减少乳腺与采集板的距离, 有效固定乳腺, 减少运动模糊, 避免乳腺组织重叠, 使组织曝光更加均匀, 减少曝光剂量, 提高分辨率和对比度。2007年,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将乳腺组织的权重因子由原来的0.05提升到0.12[7]。如何在低剂量辐射水平下获得高质量影像压迫显得尤为重要。有资料显示, 在患者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压迫器每下压1 cm, 剂量下降14%, 对比度增加7%[8]。而对于一些痛阈过低、紧张、胸大肌较厚或有创伤临床急需检查者, 可在告知压迫必要性后对不能加大压力者采取制动后屏气曝光。

3.3 附加体位与影像质量

(1) 点压 (S) 位是较常用的附加体位。当临床体征阳性, 而钼靶检查阴性时, 可以通过定点压迫进一步提高乳腺组织的分离程度, 使兴趣区域内正常与异常组织结构区分。点压摄影位置灵活多变, 轴、侧、斜均可。有文献报道, 点压摄片的诊断准确率 (86.76%) 高于常规摄影 (63.24%) , 漏诊误诊率 (4.41%) 低于常规摄影 (14.70%) [9]。从中不难看出, 点压是一种良好的检查手段。

(2) 点压放大 (S+M) 位:由点压摄影结合小焦点放大摄影, 提高了乳腺细节的分辨率, 对病变的边缘和其他结构特征是否存在钙化, 钙化的数目、形态、分布能更清晰地显示, 可以发现常规体位不易发现的病变, 但受检者曝光时间相对较长, 大大提高了辐射剂量。

(3) 90°侧 (ML/LM) 位:在常规体位中, 仅一个体位上有异常时需要通过加摄90°侧位区分病变是否真实存在, 确定是伪影、组织重叠影还是病变, 并与标准体位结合呈三角形确定病变位置。如果90°侧位病变位置相对乳头位置上升或比MLO位高, 则病变位于乳腺内侧;位置无明显改变则位于中间;如果90°侧位病变位置相对乳头位置下降或比MLO位低, 则病变位于乳腺外侧。90°侧位是最常用的附加体位。

(4) 乳沟 (CV) 位:对于乳腺内侧深部的病变, 常规体位容易造成漏诊。这时需加摄乳沟位, 同时压迫双侧乳房内侧缘, 位于采集板中间位置的是乳沟, 要注意用手动曝光。

(5) 切线 (TAN) 位:致密型乳腺或丰富腺体遮盖中的肿块由于病灶密度与周围组织相仿, 若缺乏其他伴随症状时, 病灶难以观察, 切线位正好可以解决此问题。拍摄时, 要尽量将病变位置旋转到组织最薄、遮挡最少的地方, 在皮下脂肪的衬托下, 可以清晰显示肿块的形态、边缘、密度、有无钙化, 有利于判断肿块性质。

(6) 夸大头尾 (XCCC) 位:对于乳腺组织偏外侧病灶触诊阳性, 常规CC位阴性或显示不完全者, XCCC位可显示大部分腋尾部乳腺外侧深部的病变。

(7) 腋尾 (AT) 位:对于腋下肿物触诊阳性, 常规MLO位未显示或显示不完全, 或乳内已明确有肿物, 观察腋尾部、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是一个重要补充位置。

附加体位并非固定单一存在, 如AT+S、TAN+M、ML/LM+TAN、CV+LM等, 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

3.4 其他因素与影像质量

(1) 由于乳腺密度随月经周期雌激素水平的不同而产生变化, 经后一周激素水平降至较低水平, 此时受检者乳房受激素影响较少, 一方面, 乳腺密度明显减低, 另一方面, 受检者对压迫的承受能力进一步加强, 可以使组织结构充分展开, 减少漏诊、误诊。

(2) 技师与受检者的良好沟通会直接影响影像质量。检查前须向受检者说明检查方法, 解释压迫会引起的不适、每次压迫的时间, 告知压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缓解受检者的紧张情绪, 取得受检者的积极配合, 降低加压困难。

(3) 平板探测器是数字乳腺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环境要求很高。为了延长平板探测器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宜把机房温度限定在20~30℃, 湿度控制在30%~70%, 并做好每日的一级护理, 每年请有资质的机构对乳腺机做一次性能检测, 保证乳腺设备性能的良好, 以获得高质量的影像。

4 结语

高质量的乳腺摄影照片可以有效提高乳腺CA的检出率, 大大提高乳腺CA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因此, 在摄影过程中要重视每一个环节, 规范投照体位, 正确乳房施压, 选择合理的附加体位, 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 保持优质的维护保养, 有效避免非甲级片率的产生, 更好地为患者健康服务。

摘要:目的:通过对乳腺摄影图像质量的分析总结, 规范操作方法, 优化图像质量。方法:分析1 607例受检者全数字化乳腺摄影常规和附加体位影像的图像质量, 并对投照技术要点进行相关总结分析。结果:1 607例受检者中, 甲级片占95.83%, 非甲级片占4.17%。非甲级片大部分重拍可改正, 32例病变通过胸壁和腋下附加体位得以弥补。结论:优化体位设计, 必要时附加体位, 可提供高质量的图像, 提高乳腺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降低漏诊率。

关键词:乳腺X线摄影,质量控制,数字化

参考文献

[1]陈素明, 郭一, 巴蕾.乳腺钼靶X线检查4例乳腺癌误诊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学, 2009, 17 (5) :397-398.

[2]尚涛, 曹军.利用压力和摄影手法提高X线乳腺摄影质量[J].中国民康医学, 2012, 24 (1) :44.

[3]John M L, Carl J D, Edward R H, et al.Digital mammography[J].Radio Clin North Am, 2004, 42 (6) :871-884.

[4]燕树林.乳腺X线摄影与质量控制[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167-187.

[5]王慧华.数字乳腺钼靶X线摄影的摆位对图像质量的影响[J].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1, 24 (1) :67-68.

[6]宛然, 徐辉, 郭丽, 等.乳腺摄影自动曝光模式控制下DR系统、PCM系统和CR系统的比较[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0, 26 (7) :1 363-1 365.

[7]ICRP.The 2007 Recommendation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Radiological Protection[J].Ann ICRP, 2007:37 (2-4) :1-332.

[8]王艳平, 韩英, 韦晓燕.乳腺CR摄影的质量控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9, 25 (11) :216-217.

数字化X摄影 篇11

【关键词】肋骨骨折;X线摄影;临床诊断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95-02

肋骨骨折属于胸部外伤,属骨科常见疾病,临床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资料来确定。X线检查作为最为直接、简单的方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一些不典型或是隐匿性强的肋骨骨折也会出现漏诊的现象,特别是单纯进行前后位检查时。为了降低误诊、漏诊率,我院对肋骨骨折患者进行多体位检查,现总结如下。

1资料

1.1临床资料174例患者均是我院骨科在2007年5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病人,男性105例,女性69例,年龄在8-71岁之间,平均年龄38.6岁,所有患者均有明确的外伤史。车祸伤103人,坠落伤26人,打架斗殴伤38人,其它伤7例。临床出现明显压痛者112例,存在骨摩擦音者23例,怀疑存在骨摩擦音者11人。患者就诊时间在受伤后数小时至数天不等。

1.2临床表现患者胸部出现明显疼痛感,挤压时明显,伴有胸闷,深呼吸或咳嗽时疼痛明显加重,呼吸运动受限,起卧困难。

2方法

2.1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总结的方式。

2.2研究内容肋骨骨折患者的多体位X线资料及诊断正确性。

2.3检查方法采用德国产SIEMENS500mA X线机对患者进行多体位X线检查,检查时嘱患者尽量屏气。诊断需经过副主任医师以上级别的专科医师进行确诊。对于不能发现骨折处及合并严重的血气胸、挫裂伤、胸腔积液及、纵膈气肿或血肿的进行CT检查。所有患者在1-3周后进行复查。

3结果

174例患者经过多体位X线检查,168例患者诊断明确,正确率为96.6%,6例漏诊患者经过CT检查确诊,X线漏诊率为3.4%。34例患者合并血气胸,19例合并肺挫裂伤,13例患者存在咯血,29例合并胸骨、锁骨、肱骨、胸椎、股骨等处骨折,部分患者合并有胸腔积液、纵膈气肿或血肿。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76人,多发肋骨骨折合并其它处骨折者16人。肋骨骨折以3-10肋为主,特别是腋段及背段。

4讨论

肋骨骨折是胸外科常见疾病,在胸部创伤性疾病中占60-70%,发病率居全身骨折的第六位[1]。其临床诊断虽然相对容易,但是容易发生漏诊,如何避免漏诊,提高诊断正确率成为现在医师关注的焦点。

4.1肋骨骨折发病原理因暴力或钝器直接作用于肋骨,使承受打击处向内弯曲而折断,胸部前后受挤压的间接暴力,则可使肋骨向外过度弯曲而骨折;老年人的肋骨钙含量少,因而脆性增强,故偶有咳嗽或打喷嚏而引起骨折;当发生肋骨骨折时,可因尖锐的断裂刺破壁层胸膜和肺组织,血液进入胸腔造成血胸,气体进入胸腔造成气胸,皮下气肿,可以引起血痰,咳嗽,呼吸困难等,如果肋间动脉断裂,还可引起大量出血,甚至导致出血性休克[2]。

4.2多体位X线检查优势X线检查具有简单、直接、临床诊断正确率高的特点。多体位透视能够动态的从各个多角观察患处,有效地避开了患者体表软组织、肺纹理及膈肌的重叠影,并且在最佳的角度观察损伤部位,可以使其清晰地显示出,从而提高了临床诊断率,同时也成为诊断肋骨骨折的一种有效辅助手段。叶谦也认为[3],为了提高肋骨骨折的X线诊断准确率,最重要的方法是采取多角度的投拍,一般应摄取后前位胸片、患侧后前斜位胸片,必要时摄取前后位胸片或局部点片,尽可能使骨折线清楚投影在X线片上;这样多体位的投拍,不但可提高肋骨骨折的显现率,还可以鉴别伪影带来的假象。

4.3漏诊原因分析

4.3.1患者自身因素患者一般是由于外伤所致,由于X线检查时需要患者屏气,但是由于患者精神紧张或是因害怕屏气时的疼痛而不能配合检查;此外,部分患者由于病情较重,在进行X线检查时往往为浅速呼吸,导致X线影响模糊不清。

4.3.2肋骨结构特点肋骨为细长弓状扁骨,前端依靠肋软骨与胸骨相连,前后数根肋骨相互交叉重叠,因而有时常规的X线检查难以发现骨折线。

4.3.3位置因素部分患者的受伤部位不确定,X线定位不准确,不能选择投照的最佳体位,导致漏诊出现。

4.3.4并发症影响严重的胸部外伤产生的广泛皮下气肿、纵隔气肿、液气胸、创伤性湿肺等并发症以及肺纹理、心脏等正常结构的重叠,常可遮盖肋骨骨折线,如遇到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更容易造成肋骨骨折的漏诊[4]。

4.3.5曝光不足或主观原因由于膈下肋骨的密度较膈上相差较大,曝光不足容易出现漏诊,同时有时工作人员经验不足或是报告时间紧促也可能造成误诊、漏诊。

总之,多体外X线检查对于肋骨骨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诊断正确率明显提高,虽然仍存在漏诊情况,但是只要医师能够做到选择多体位投射、选择合适的投照条件、坚持集体阅片、症状密切结合临床、认真细致、多种检查手段互补等措施,就能够将误诊、漏诊率降到最低程度。

参考文献

[1]楊嵘.X线诊断肋骨骨折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7):66-68.

[2]詹志民.肋骨骨折的X线诊断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13,7(6):84-85.

[3]叶谦.376例肋骨骨折的x线诊断分析[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0,16(1):32-33.

数字化X摄影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9月-2014年9月来笔者所在医院进行诊治的拟诊断为胃癌患者30例。纳入标准:临床主要症状为上腹隐痛、腹胀、烧心反酸、进食哽噎等, 部分患者无明显不适;年龄20~80岁;所有患者心、肝、肾功能均正常。其中男21例, 女9例, 年龄最小26岁, 最大62岁, 平均 (48.33±2.11) 岁;平均体重指数为 (22.13±5.31) kg/m2。

1.2 X线诊断

选择东软NAX-500RF数字胃肠机, 选择东软NAX-500RF数字胃肠机。常规空腹口服产气粉3 g, 用10 ml温开水吞服后产气300 ml, 使胃囊充气扩张。造影剂选用硫酸钡混悬液, 浓度:200% (W/V) , 100 ml左右。口服造影剂后患者仰卧向左侧360°翻身2圈, 使钡剂在胃内充分均匀涂布, 依次摄取仰卧左前斜位胃双对比相、仰卧右前斜位胃双对比相、仰卧位胃体胃窦充盈相、胃底贲门区正位相、胃底, 贲门右前斜位双对比相、十二指肠球部充盈相、十二指肠球部双对比相、十二指肠球部加压相、胃窦部加压相、立位或半卧位全胃充盈相。严格按照常规位置摄片, 如发现病灶, 病灶部位必须包括两个相以上, 以便于明确诊断。焦片距为90 cm, 拍摄病灶侧放置100 mm X线标记尺, 以测算放大率与影像学特征。

1.3 判断标准

在X线判断中, 由两位高年资医师在双盲的情况下进行判定, 遇到意见不一致时进行协商判定。同时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手术病理确诊。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X线判定

判定为胃癌20例, 胃部良性肿块10例。经过判定, 胃癌X线影像学特征主要呈现为胃腔狭窄、胃壁僵硬、形态多不规则, 与胃部良性肿块的影像学特征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2.2 诊断价值

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手术病理判定, 确诊为胃癌22例, 胃部良性肿块8例, 数字化X线摄影在胃癌中的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为100%和80%, 详见表2。

3 讨论

胃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影像学检查在胃癌的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价值。在常规诊断中, 超声可清晰显示消化道壁和周围脏器的良恶性病变, 在胃部肿块的良恶性病变定位、定性诊断和介入治疗均具有极高的价值[6]。但是胃肠内的气体会对超声图像质量产生干扰, 使胃部超声在胃癌的诊断上受到一定的限制。在影像学表现上数字化X线摄影能正确诊断大部分的胃部病变, 并且诊断分辨率也在逐渐增加, 对精确地显示胃部病变和正确的诊断有一定的效果[7]。本研究经过X线判定为胃癌20例, 胃部良性肿块10例。经过判定, 胃癌X线影像学特征主要呈现为胃腔狭窄、胃壁僵硬、形态多不规则, 与胃部良性肿块的影像学特征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在临床上, 胃癌起病隐匿, 位置特殊, 早期诊断较困难, 多数患者在出现症状后就诊病情已为中晚期, 预后极差。所以影像学检查要求清楚显示病变本身的直接征象, 包括病变的性质、程度、范围及病变播散的范围以及病变周围转移的有无等, 才能用于指导手术方案和介入治疗方案的实施[8,9]。本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手术病理判定, 确诊为胃癌22例, 胃部良性肿块8例, 数字化X线摄影在胃癌中的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为100%和80%。

总之, 数字化X线摄影在胃癌中的诊断应用具有很好的影像学特征, 具有很高的诊断敏感性,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海燕, 贵蕾, 付宪伟.胃镜联合二维超声在进展期胃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探讨[J].安徽医药, 2015, 19 (1) :111-113.

[2]Patrzyk M, Maier S, Busemann A, et al.Therapy of pancreatic pseudocysts:endoscopy versus surgery[J].Der Chirur, 2013, 84 (2) :117-124.

[3]李春雷, 刘艳丽.X线钡餐检查疑诊及漏诊胃癌的胃镜诊断[J].中国实用医刊, 2015, 42 (2) :102-103.

[4]孙海燕.彩超在进展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浙江临床医学, 2011, 13 (12) :1421-1423.

[5]苏向前, 杨宏.提高胃肠道肿瘤临床分期诊断正确率的意义及对策[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5, 35 (1) :57-61.

[6]徐彬.多层螺旋CT在胃结肠癌术前诊断及术中切除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 2014, 52 (32) :52-54.

[7]Klek S, Hermanowicz A, Salowka J, et al.Ultrasound-guided percutaneous’push-introducer’gastrostomy is a valuable method for accessing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J].Nutr Hosp, 2014, 29 (2) :365-369.

[8]马秋伟.骨转移瘤的X线表现情况综合性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 (20) :74-75.

上一篇:饮食与运动护理下一篇:产业变革下的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