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摄影(DR)(精选8篇)
数字化摄影(DR) 篇1
DR技术系统是本机的核心部分,该机设备利用光电转换及计算机网络系统来完成,将为影像数字化提供信息化主要平台,大幅度提高图像清晰度。笔者对本院2006年5月至2008年5月应用DR数字化影像实践工作中的经验进行现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院采用DR影像数字化LDRD型数字化低剂量医用诊断X射线机照射的各种平片,时间从2006年5月至2008年5月,本院进行X线检查的患者1163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500例,女4136例,年龄1.8~78岁。其中胸片10536张,胸腰柱平片450张,腹部平片340张,骨盆平片150张,四肢片160张。
1.2 方法
采用计算机DR影像数字化LDRD型医用诊断X射线机、对不同组织摄影摄片。摄影条件:胸部分为:瘦型65~75k V、10~12m As;中型:75~85k V.20~25m As;胖型85~95k V.25~32m As;骨盆60~80k V、10~15m As;四肢40~55k V、8~10m As。
优质DR影像的评价标准:(1)灵敏度高即可能够采集到极弱的信号;(2)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3)具有很好的线性;(4)动态范围即DR系统能够检测到极强和极弱的信号,能把一定强度的影像信号分得更加细致,使影像层次显示更加丰富;(5)统计三片率:甲级片率96.47%、乙级片率2.49%、及废片率1.03%。
2 结果
本组11636张DR片中甲级片11226张,乙级片290张,废片120张(其中75张因患者偏瘦,拍照条件过高,信息丢失;另35张患者病情危重,呼吸急促、以及病人躁动导致影像模糊,其它10张因计算机故障、信息丢失)。
3 讨论
DR影像数字化技术的推广应用,使X线影像发生了质的变化,使影像信息变为高清晰数字化的影像图片,其清晰度、分辨力大幅提高。省去了复杂而繁重的暗室处理工作,也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同时由于DR系统强大计算机网络的处理功能,可为临床提供更加可靠的诊断依据。本结果显示,甲级片率96.47%说明数字化计算机X线摄影效果好,为临床提供了高质量的诊断依据。在临床工作中,窗宽、窗位的调节、动态范围压缩技术处理等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部分胸片由于曝光过度,可出现小片状、大片状“黑洞”现象,此时可降低曝光条件,重新拍片。尤其是DR系统中动态范围压缩技术的应用使胸部、四肢、腰椎、尾椎等部位均能清晰显影,黑—白反转的影像技术,更利于诊断胸部、管状骨折、肋骨骨折等部位的诊断更加明确。但其存在摄影条件过低或曝光过度情况下图像出现花斑现象,因此,放射工作人员对曝光条件的准确选择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医学影像学网格技术[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7,41(2):113.
[2]李月卿.医学影像成像理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5~97.
[3]北京:低剂量医用诊断X射线机使用说明,2005,11.
数字化摄影(DR) 篇2
【关键词】常规X线;图像数字化;成像技术;CR;DR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232-01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字化技术在人类多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常规X射线作为应用最悠久的成像技术,也不断的获得进步。随着新世纪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提高医学影像的质量,必将成为数字化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目前,在放射学领域中,常用的数字化医疗设备包括CT、MRI以及DSA等技术, CR技术和DR技术在推动数字化革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CR技术的基本介绍
CR技术,属于一种计算机X线摄影技术,该种图像处理技术使用IP的影像板进行摄影并且存储信息,再转换X线信号为电信号。
1.1IP的介绍
在CR技术系统中,IP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实现了摄影图像传递信号的重要媒介,主要的成分包括支撑体、保护层以及光致发光物质,根据普通胶片的使用方式来应用该种技术,免去冲洗的环节,可以直接对摄影的图像进行阅读。现如今,IP主要有柔性板和刚性板两种,柔性板应用较为广泛,但是在对图像进行阅读的时候容易造成损坏;刚性板生产比较少,但是没有被划伤的顾虑。在摄影的过程中,IP板上的荧光物质会作用于人体X线信号,并通过二维平面存储这种信号,这属于一次激发。在摄影之后,IP进入图像读取的阶段,此时图像读取机通过点状光束扫描,这属于二次激发。二次激发可以促使所有存储在光束点上的信号发光,使用光导管进行信号收集,导入倍增管中。经过倍增管所发出的点子上线信号的转化,成为电信号,最后进行数字处理。IP的主要优点表现在感光曲线是直线,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宽的感光范围,同时还可以对感光速度进行调节,不需要增加过多的曝光条件。
1.2CR的特点
CR系统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点,有利于曝光剂量的下降,改善图像的质量。IP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而且感光范围比较宽,可以减少摄影的条件,同时提升了了画面感,大大的丰富了诊断的信息,提高诊断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第二点,CR系统不需要花费过多的资源,工作效率比传统的技术要更高,节省了胶片,也不需要重拍和洗片的环节,减轻工作量,简化了管理的环节。第三点,在图像数字化的作用,CR系统在医院互联网平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系统不仅仅提高了图像的质量,而且实现了网络传递,满足DICOM传输、存储、打印以及连接信息系统的需求,实现了图像存档功能和通信系统的运行。第四点,CR系统成本较低,可以直接和X线设备进行匹配使用,不需要对设备进行改装,同时还能够和其他的设备一起使用同一个CR系统,灵活方便,具有经济上的优点。
CR系统的缺点如下:CR系统主要的缺陷表现在缺乏高精度的时间分辨率,难以对器官的动态情况进行追踪;CR板容易受到损坏,老化速度快,容易受到斑点和异物的影响。同时,该系统仅仅可以用来摄影,但是不适用于透视的检查。
2 DR技术的基本介绍
DR技术,属于一种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需要使用探测器对人体信号进行探测,可以穿透人体,直接转化X线信号为数字信号,然后传送到图像系统进行处理,该种技术所使用的探测器,称之为FPD,在DR系统的信号转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1FPD的基本介绍
数字化探测器,可以对X线信号进行转换,所转换而成的信号是数字信号。把这种探测器应用在透视系统中,可以发挥出比传统信号转换器更强的功能,通常传统的技术存在图像失真、噪音、分辨率较差等缺陷,但是数字化探测器则可以完全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使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数字化探测器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扩大了传统成像设备的动态成像范围,能够进行快速采集,降低射线剂量。
2.2DR的特点介绍
(1)优点:
第一点,DR系统属于X线领域内的新技术,提高了图像的质量,减少了曝光剂量。根据相关报道显示,在传统拍片系统中,所捕获量子的能力仅仅达到了20%,而数字板拍片系统捕获量子的能力则达到了60%,远远高于传统系统的量子捕获能力。同时,也促使图像动态范围得到显著的提高。DR系统可以使用多种的方式来对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满足现代化疾病诊断的迫切需求。第二点,与CR系统相比,DR系统也不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工作效率很高,而且简化了成像的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根据相关报道证明,DR系统的工作效率远远高于普通拍片机的工作效率,拍摄时间也明显缩短,图像曝光速度更快。第三点,有利于信号的快速高效采集。第四点,不仅具有摄影的功能,可以具有透视的功能。第五点,可以实现医院联网数字平台的建立。
(2)缺點
DR系统比较固定,难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位置,只能够在专机中使用,应用范围较为狭窄;同时,DR系统成本价格高。因此,DR系统在一些医院中难以得到广泛的应用。
综上所述,数字X线摄影技术和计算机X线摄影技术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可以把这两种技术进行联合应用,在日常工作中可以使用常规的X线摄影技术,可以减少成本,而数字X线摄影技术适用于专机,二者相互结合,相互弥补,逐步推进常规X线图像数字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管卫.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原理及系统维护和保养[J]. 医疗设备信息. 2002(08)
[2]戴建平.医学影像学的发展趋势与挑战[J]. 当代医学. 2002(03)
[3]王务初.低剂量直接数字化X线机(LDRD)与PACS网络[J]. 当代医学. 2002(03)
[4]郭长运.平板式探测器和常规X射线数字化成像未来[J]. 医疗设备信息. 2002(02)
数字化摄影(DR) 篇3
1 材料与方法
随机收集我院2009年胸部创伤患者DR胸片52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23例,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36岁,临床以外伤后胸痛、呼吸困难为主要征状。
所有病例均在GE-DR飞天6000摄片机摄能量减影胸片,必要时加摄斜位,阅片时采用南京长江瑞亨后处理软件在PACS工作站对图像进行必要的后处理。
2 结果
52例胸部创伤中单纯性肋骨骨折38例,肋骨骨折并发气胸6例,其中微量气胸1例,微量纵隔积气1例,肋骨骨折并发血气胸5例,肋骨骨折并发肺挫伤及血气胸3例。6例患者原始图后未见明显骨折征像,通过能量减影、窗宽窗位调节及放大处理后骨折显示清楚,1例微量气胸及1例微量纵隔积气原始图像未能显示,通过能量减影后的肺片得以显示。
3 讨论
普通X线摄片是以胶片作为介质,是固定的二维图像,一但形成照片后就不可调节。图像的分辨率取决于胶片的质量、投照参数,洗片药水的浓度、温度等,故普通X线照片对错位不明显的肋骨骨折及微量气胸、微量纵隔积气漏诊率较高。
而数字化(DR)摄影,它是利用平板探测器,X线曝光后,将影像直接转换成数字化图像,通过一系列的后处理技术后打印成胶片并传输至PACS工作站,在影像工作站阅片时还可以进行图像后处理,它的优点是曝光参数的自动检测设定及丰富的图像后处理功能。胸部外伤的首选检查方法就是胸片,而数字化(DR)胸片通过图像后处理功能可以发现普通X线照片不能发现的非错位性肋骨骨折、微量气胸及微量纵隔积气等。
CR与DR数字床边摄影比较分析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设备器材
CR床边系统:西门子移动专用床边机Multimobil 10型 (此机为我院购买SIEMENS公司DR床边合同赠送机) ;富士多槽扫描仪型号:CR-IR356XL;深圳蓝韵影像通处理机及影像后处理工作站, 10×12、11×14和14×17英寸IP板。胶片:AGFA公司单药膜片DRYSTAR (TM) DT2, 打印系统:AGFA干式激光相机DRYSTAR5300。DR床边系统:西门子移动式数字X线摄影系统MOBILETT XPDigital含可移动平板探测器及可分拆移动滤线器, 摄影后接入数据线影像发至海纳公司HINA MIIS 2.0医院放射科信息管理 (RIS) 系统。胶片:AGFA公司的DRYSTAR (TM) DT2片, 打印系统:AGFA干式激光相机DRYSTAR5300。
1.2 一般资料
同一15年工龄主管技师分别使用移动CR与DR系统摄床边360例, 其中男216例, 女144例, 平均年龄42岁, 全胸72例, 脊柱95例, 四肢106例, 骨盆正位87例。
1.3 参评方法
所摄影像通过DR后处理技术进行适当的细微调整, 按优、良、及格和差 (废片) 评定出4个不同等级[4]。照片部位正确, 照片具有标准的密度、良好的对比度和鲜明的锐利度, 无假影, 照片标记 (指照片X光号、日期、左右和方向) 正确, 满足诊断要求, 评90~100分, 属优质片;照片部位正确, 照片密度、对比度和锐利度比优质片稍差, 无假影, 照片标记正确, 可以满足诊断要求, 评70~89分, 属良等片;照片部位正确, 照片密度、对比度和锐利度较差, 可有假影, 但不影响诊断, 照片标记正确, 评60~69分, 属及格片;照片部位不正确 (组织重叠或照片不包齐被照组织) , 照片密度、对比度和锐利度差, 有假影, 影响诊断, 照片标记正确或错误, 评60分以下, 不符合诊断要求, 需要重照属差片 (废片) 。
1.4 统计数据处理
本组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通过χ2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床边摄片质量的比较
邀请科室高年资副主任医、技师各一参照全国三级甲等医院评审胶片评级标准进行评级, DR组质量优于CR组,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胸片DR组比CR组肺纹理清晰、心缘锐利、肺结核病等小结节影可追踪 (见图1及5) ;髋关节DR组比CR组骨小梁清晰易辨, 可明确诊断青枝骨折等 (见图2及6) ;腹部片DR组比CR组椎体、腰大肌显影良好, 尤其是可以分辨小结石影不会漏诊 (见图3及7) ;腰侧位片DR组比CR组椎体骨质、边缘更清晰, 对骨质破坏及骨增生诊断非常有利 (见图4及8) 。具体见表1。CR组差片8例, 主要是患者体胖, IP板没加滤线栅, 照片噪声较大影响诊断;DR组则没有废片, 优片率非常高, 在影像细节、清晰度等各方面显著优于CR床边片。
注:*与CR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摄片时间的比较
DR组为 (2.4±2.7) min, CR组为 (15.5±4.8) min, 两组有统计学差异, P<0.05。
2.3 两组病灶检查情况比较
DR组中发现小结节或小骨点影12例 (3.3%) ;CR组发现7例 (1.9%)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3.1 成像方式相比
CR由影像板 (IP) 与信息读出装置组成。影像信息的采集与信息形成转换部件是影像板。当需要解读影像板中潜影信息, 可用激光束扫描影像板中储存的影像潜影信息解读出来, 转换为视频数字图像。信息读出由激光器、光扫描器、光电倍增管、放大器、模拟/数字转换器、影像处理单元和输出接口等组成。DR由平板探测器和专用图像信息处理计算机系统组成。实际上是一个像素矩阵, 在行和列上都与外电路相连并被编址, 在专门控制电路作用下按一定规律把各个像素的存储电荷读出, 形成数字信号输出。
3.2 成像特点相比
CR是一种X线图像信息间接转化技术 (需模/数转换) , 它将影像信息首先记录在影像板上 (潜影) , 再通过读出装置转换为输出信息 (数字图像信息) , 成像环节相对较多, 成像速度慢, 图像质量稍逊。DR是一种X线图像信息直接数字转换技术, 其核心技术是数字化平板探测器 (FPD) 。它的成像环节少, 成像速度快, 图像层次丰富, 影像边缘清晰锐利, 组织的细微结构显示非常出色。
3.3 图像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相比
CR系统的影像板中磷粒子使X线照射时存在着光散射和余辉, 引起潜像模糊。在读取潜像过程中, 激光在穿过影像板时产生散射, 使图像边缘出现模糊, 降低了图像的分辨率。CR系统时间分辨率较差, 对组织的动态结构和细微结构显示欠理想。DR系统无光学散射而引起的图像模糊, 其清晰度只由像素尺寸的大小决定, 图像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较高, 对显示组织的层次结构和微观病灶的能力较强。在相同曝光条件下, 平板DR在影像细节等方面优于CR[5]。
3.4 操作灵活性相比
CR系统能配合小型移动X线机进行多场合、多环境、多体位的床边X线摄片, 特别适应急诊情况下的快速反应。灵活移动, 且IP平板携带方便, 可反复使用。以往DR系统只适合固定的场所和环境下的常规摄片, 急诊外伤情况下摄取体位不能活动患者的正侧位照片需双平板探测器, 特殊体位需与CR系统IP板配合使用才能完成, 现在随着床边DR的出现, 特别是无线DR平板的应用, CR床边已没任何优势可言。DR数字床边摄影系统将完全能够且逐渐会替代CR及传统X线床边检查。
3.5 X线照射剂量相比
应熟练掌握摄影技术及高度辐射防护意识, 尽最大限度减少受检者及其周围人员的辐射剂量。CR的IP板屏感光度最大为200, 与普通增感屏相当, 且使用常规X线机摄片, X线照射剂量不能自动控制, 所用的曝光参数比DR大得多, 一般为2~3倍剂量。DR能显著降低患者的X线照射剂量。DR探测器的感光度为400~1 000, 使用很低的X线剂量就能较好的成像。且DR所具有的自动曝光控制技术 (AEC) , 采用电离室探测患者不同部位的照射剂量, 当达到设定剂量时自动关闭X线系统, 能保证以最少的剂量达到最佳成像质量。
3.6 成像时间相比
CR系统仅仅在IP板上的信息读取过程就需要70s, 加上后处理到打印胶片至少要5~6min。而且IP板上的患者信息登录也要花时间, IP板还要做好患者标记和左右对比, 费时、费力, 增加了患者等待时间。DR系统是直接数字化摄片, 参数可自动设定, 曝光30s左右信息即可采集成像, 加上患者信息登录、打印胶片30s左右, 全过程不超过2min, 加快了诊断速度和患者的流通量, 减少了等待时间。
3.7 劳动强度相比
DR系统床边摄片一个技术员从患者信息登录、摆位、参数设定、曝光操作到胶片打印, 正常白班每天照50个不同楼层患者。而CR系统一个技术员, 摆位、曝光、参数设定等操作, 还要进行IP板扫描读取等烦琐图像处理和胶片打印, 且IP板反复使用和搬运费时费力, 劳动强度相当大, 每天最多只能照30个不同楼层患者。DR机出现引领了X线摄片数字化新潮, 加快了诊断速度、患者的流通量和检查时间, 尤其是在进行流动性床边摄片方面展现优势很大。
在医疗实践中, 患者将在肉体、精神或经济上受到一定的创伤或损失, 尽可能少或小的创伤使患者保持最佳内环境稳定 (局部和全身) 状态, 是医务工作者不断追求的目标[6]。数字DR床边系统应用极大减低患者所受辐射剂量, 顺应了现代微创医学潮流。总之, 床旁移动DR系统移动快速、操作简捷, 资料和图像可用DVD或硬盘等多种方式自由存储, 其传送快捷的特点利于远程会诊, 与医院的HIS系统连接, 将影像服务扩展到医院的院级PACS及远程诊疗系统, 真正实现了放射影像的信息化管理。数字化应用是21世纪现代化医院建设的发展方向和重要成分, 数字DR系统床边摄片尤其随着无线DR平板的应用, DR数字床边摄影系统已完全能取代并必将逐渐替代CR及传统X线床边检查。
摘要:目的:通过随机抽取CR和DR数字床边摄影各360例影像资料进行同异性系统对比分析。方法:分别用CR IP板和DR平板摄取床边患者360例对比分析。结果:CR和DR系统在床边应用方面各具特点, CR床边摄片灵活性大, DR系统图像质量、处理速度方面优势更强, 具有CR及传统X线无法比拟优越性。结论:DR床边照片质量、工作效率、成像速度优于CR[1]。尤其随着无线DR平板应用, DR数字床边将逐渐取代CR及传统X线床边检查。
关键词:CR,DR,床边摄影,对比,数字化
参考文献
数字化摄影(DR) 篇5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设备
意大利Mecall公司,EIDOS3000系列数字化DR系统(采用Trixell 4600平板),选用上海菲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Miworks PACS系列(6TNAS存储/150终端)。
1.2 病例资料
抽出胸片1000张,骨骼系统300张,对照PACS系统工作站软阅读,由于胶片上均标有患者X线剂量等相关信息,方便对图像的评估。
1.3 分析方法
由一位经验丰富的副主任医师、一位主管技师和一位设备工程师组成评审小组,对DR图像质量进行评比,分别评出甲、乙、丙3级照片质量,并统计出其各占比率,从中得出影响DR成像的相关技术因素。
2 结果
3 讨论
3.1 X线剂量的分析
3.1.1 m As。
传统X线机的m As将直接影响图像的黑化度。但DR图像的黑化度受m As影响很小。m As影响表现在图像噪声方面。X线的产生是离散的、随机的,但是在各个方向上的概率是基本相同的(基本相同是指,没有考虑靶角造成的阳极效应等因素)。统计学上,样本越大,结果越接近总体的结果。运用到X线理论中,就是:m As越大,X线分布越均匀,图像信噪比越大。反之,m As越小,图像信噪比越小,实际成像的颗粒越粗。当然,m As并非越大越好。一方面,m As越大,对病人的伤害越大。另一方面,平板将X线转换成数字信号,这条转换特征曲线只在某一个范围内保持线性。
3.1.2 k V。
决定X线的质,从而决定着穿透性,影响图像的对比度(k V越小,对比度越大)。由于DR的后处理功能,DR中k V对对比度的影响较传统拍片机的小。不过这种影响依然存在。比如,DR的高k V摄影,能体现出和传统高k V摄影相同的特点:对比度小,但图像中体现的层次更加丰富。
3.1.3 自动曝光控制(Automatic Exposure Control)。
选择投照部位后,计算机程序根据投照部位,预设条件。摆位时要注意将感兴趣区域对准电离室。否则曝光剂量会不足或者超过。
3.1.4 手动。
当能吸收X线的被照体不足以覆盖电离室(或者其他情况,自动条件成像图像质量不佳)时,必须使用手动条件。DR中使用手动条件宽容度比传统拍片机明显更高,由于前面提到的原因,只要剂量足够,通过后处理的调节,都能得到很好的图像。但是我们应该在获得好的图像的基础上,使用尽量小的剂量。具体什么剂量最合适,由于不同设备的的探测器的灵敏度不同、球管的固有滤过不同、滤线栅的参数不同等等原因,因此不能一概而论。需要使用者在平时使用过程中总结经验。
3.2 平板探测器(Flat Panel Detector)
3.2.1 工作环境。
平板探测器对温度的基本要求是10℃~4 0℃,而最佳工作温度是1 8℃~3 0℃。湿度要求是20%~75%。提供产品所要求的环境并保持环境稳定,是获取好图像的前提。
3.2.2 校正。
由于存在各像素对射线的灵敏度差异、技术上无法避免的坏点、坏线等原因,平板都需要经过校正才能获得好的图像。经过校正,一个均匀的受照体(例如2mm的均匀铜板)将得到一幅均匀而无瑕疵的图像。而传统X线机上,均匀受照体将得到不均匀图像(靠近球管阳极端图像浅,密度低;阴极端图像深,密度高)。由此推论出,尽管射线分布满足阳极效应,但DR图像的黑化度不受阳极效应影响。射线越密集,噪声会越小。以腰椎摄影为例,骨盆较胸椎附近吸收X线明显更多。因此穿过骨盆的X线的量要小于穿过胸椎的量。亦即,如果不考虑阳极效应,腰椎图像中,骨盆处的噪声将高于胸椎处。因此,DR摄影时,采用传统摄影方法(这里指利用阳极效应),虽然对图像的均衡没有影响,但仍有助于获得更佳图像[4]。
3.3 后处理系统(Post Processing System)
一般的DR系统在采集图像之后,都会自动进行后处理,然后将图像显示出来。由于不同图像之间的差异,后处理系统自动处理后的图像不一定满足我们的要求,因此有时候需要进行手动调节。
例如:窗宽/窗位(W/L,Window/Level),锐利(sharp)、平滑(smooth)均衡(Harmonization),均衡的算法可以让密度反差强烈的不同区域同时得以清晰的显示在图像上。而不是调浅一个区域,另一个区域就过深了,或者调深一个区域,另一个区域跟着变得过浅。
3.4 照射野的大小
正确选择照射野对提高影像质量有一定作用,小照射野的照射野恰好处于被照体边缘,平板探测器的有效检测像素中有用像素(即被照体投影的像素)占较大比例[5]。
3.5 影响图像质量的其他因素
物片距、胶片距、过滤板(用以硬化X射线)、滤线栅、拍摄时与病人的沟通、病人的配合、对运动的受照体用大m A快速拍摄等,都会影响图像质量。由于这些因素与传统X线机相似,因此一定要遵守操作规程。
总之,只有充分了解数字化摄影(DR)的性能,探索其对图像成像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才能保证获得最佳的图像质量,大大减轻影像技术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魏福均.数字化摄影装置的发展现状与发展[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5,17(2):97-98.
[2]魏阿盈.数字化影像设备CR和DR[J].医疗卫生装备,2006(2):55-56.
[3]杨洋.CR、DR系统的图像质量及影响因素[J].放射学实践,2005,20(2):184.
[4]邵东宁.DR数字探测器原理、性能及常规维护方法[J].中国医疗设备,2008,23(2):39-40.
数字化摄影(DR) 篇6
与蓝韵公司上一代晶睿DR2800相比, DR2800lite的探测器立柱设计更加紧凑、简洁, 更节省空间。探测器支撑臂采用“长臂设计”, 保证了整个系统的灵活性, 在更少移动病人的情况下可获得更大的横向覆盖范围, 更加方便技师操作, 真正做到投照无死角。
晶睿DR2800lite采用新一代悬吊机架, 秉承蓝韵产品一贯的优良制造工艺, 更加灵巧、轻便, 对安装的场地要求更加宽松。悬吊机架配置全电动控制系统, 自动追踪以及一键切换立卧位等功能, 确保了设备的极佳的操控性能。
数字化摄影(DR) 篇7
1材料与方法
我院是省内较早临床应用DR的医院之一, 近二年来我院日门诊量约200人次左右, 通过摄片及DR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对其产生图像的原理、图像的质量、以及DR摄影系统在现代化医院中的临床应用进行初步的研究总结。
2结果
DR是在专用的计算机控制下, 直接读取感应介质, 记录到的X线影像信息, 并以数字化图像方式重放和记录, 其图像分辨率较高, 放射剂量低, 曝光宽容度大, 工作效率高, 强大的图像后处理等优点。我院飞利浦VM—DR, 具有自动曝光控制系统 (AEC) , 在实际工作中, 首先根据体位不同选择合适的kV值, 保证射线足够的穿透能力。Mas根据个人差异进行选择, 从-4~+4, 共九档可供选择。且操作者在控制台上可以直观的看到病人及其检查信息, 并能较早熟练掌握DR的常规操作技术。DR成像系统能在计算机上对图像进行处理, 医师通过显示屏调节窗宽、窗位、影像的放大、缩小、测量、影像的增强、黑白反转, 区域裁剪等方法观察投照部位和病灶的内部情况。对同一病人某个部位一次性曝光所产生的图像通过调节可清楚显示投照部位或区域的内部情况, 有利于更好的做出诊断。而传统X胶片的黑白对比度和亮度是固定的, 不可以调节。所以医师在观察DR影像时要比传统X胶片更加主动, 更加直观。
3讨论
3.1 DR成像原理:
DR是指在专用的计算机控制下, 直接读取感应介质, 记录到的X线影响信息, 并以数字化图像方式重放和记录。它与传统放射成像方式不同的是用X线探测器代替了传统的增感屏——胶片来接收X线管发射出的穿透人体的X线。检查者控制采集板及发生器, 通过HISRIS的联网协议采集病人信息并输出图像到影像阅读工作站。
3.2 DR的图像质量:
DR摄影中, 当X线照射量不够大时, X线探测器未能接受足够的X线时, 产生的数字化图像噪声较多, 影响影像的清晰度, 从而影响X线诊断;而摄影时适当增加mAs, 这些情况将改善, 当X线探测器接受到足够的X线量时, 产生的图像就清晰, 同时可通过图像的后处理功能, 调节窗宽、窗位, 亦可清晰的观察图像并做出更好的诊断。
3.3 DR摄影系统的临床应用:
数字化摄影(DR)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20例肋骨骨折患者, 全部行胸部DR检查, 其中男71例, 女49例, 年龄在17岁~72岁之间;所有病例均系创伤所致, 其中车祸伤72例, 高空坠落伤38例, 击打伤5例, 其他伤5例。
1.2 方法
采用Discovery XR650机型, 取胸部后前位及左右前斜位或者是左右膈下肋骨位, 做常规胸部DR检查。常规摄正位并加摄双斜位片, 必要时照片做痛点标记。
2 结果
120例肋骨骨折患者中诊断有191处肋骨骨折, 其中横膈上骨折122处, 横膈下骨折69处。
3 讨论
目前针对肋骨骨折的CT及磁共振成像 (MPI) 检查, 并行图像后处理技术已广泛应用, 诊断价值已得到广大学者的肯定及认可[1]。但是X线平片检查仍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首选, 因其具有价格低廉、速度快、辐射量小、图像清晰度高的特点;特别是对屏气有困难的患者更是能获得较好的图像。这是CT、MPI检查所不具备的。
数字化X线摄影术 (direct rediog raphy, DR) 是指在具有图像处理功能的计算机控制下采用X射线探测器直接把X射线信息转换成数字信号的方法可使用其图像后处理功能, 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的阅读与理解, 从而得出明确的诊断[2], 为临床医师提供下一步处理的依据。
3.1 DR检查与普通X线检查的比较
普通X射线系统在成像完成后图像信息参数即不可改变, 如有结构上的重叠则不易判明[3]。而DR检查在一次曝光后可再通过窗位、窗宽进行调节, 清晰地显示骨皮质和骨小梁。另外, DR系统是X线直接转换, 无光学散射, 图像更清晰, DR图像的后处理技术还可用边缘增强或使用平滑技术改善影像参数, 使之在分辨微小骨折方面具有很明显的优势[4]。
3.2 DR检查与CT检查比较
随着CT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特别是多排CT的使用, 可对胸廓、肋骨进行重建, 从而得到较清晰的图像。但由于患者所接受的辐射较多, 对身体危害大, 操作复杂, 费用高等缺点, 使得DR与CT相比, 前者占有较大的优势[5]。据统计, 摄1张常规胸片其射线量约为0.03 m Sv左右, 做1次诊断性的CT检查其射线量约为8~9 m Sv, 而DR的射线量仅为普通X线的65%左右, 所以, 做1次CT所接受的X射线量是做1次DR的400余倍。DR能在拍摄10 s内显示图像, 从而可缩短患者在影像科停留的时间。工作站的图像后处理技术也减少了因图像不理想而重摄的次数, 使患者所接受的X射线量大幅减少。
3.3 经验
明确的肋骨骨折常不难发现, 对于病史不明确或不明显的微小骨折, 可充分利用DR工作站的后处理技术, 进行多体位反复对照比较, 必要时加痛点标记, 必要时摄肋骨窗片。如系暴力直接作用于胸部, 且有血气胸, 均有肋骨骨折的可能。还可观察胸部创伤局部有无反常运动, 如有则可能存在多节段肋骨骨折。如肋骨平行关系改变, 也存在多段骨折可能。肩胛骨、锁骨骨折, 常合并第1, 2肋骨骨折。如下部肋骨前端皮质曲折, 左右前斜位可发现肋骨骨折的部位。
综上所述, DR可作为判断胸部创伤及了解有无肋骨骨折的首选方法, 具有较大临床应用的优势。
摘要:目的 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术 (DR) 在胸部创伤致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较严重的胸部创伤患者120例, 行胸部DR检查, 以了解有无肋骨骨折存在。结果 120例胸部创伤患者中全部发生肋骨骨折, 共有191处。结论 DR能够早期诊断因胸部创伤所致的肋骨骨折, 是目前诊断肋骨骨折最有效、价廉、快速的检查方法, 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关键词:胸部创伤,肋骨骨折,诊断,DR
参考文献
[1]茹欢梦, 段润卿, 吴利江.MSCT、三维重建、CR-PACS显示器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8, 24 (7) :1004-1005.
[2]陈荔川, 周鹏, 高雪梅.数字化成像技术在胸部创伤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 (32) :75-76.
[3]李云卿, 高光峰, 刘连杰, 等.多层螺旋CT不同重建方法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对比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 2005, 3 (4) :25-27.
[4]卢忠武, 蒙家彦, 郑高梓.多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成像诊断肋骨骨折的优势[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0, 32 (4) :589-590.
【数字化摄影(DR)】推荐阅读:
胸部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在体格检查中的临床应用07-13
数字X线机(DR)09-10
数字化摄影05-18
全数字化摄影09-16
直接数字化摄影10-12
摄影教育数字化变革10-21
数字化乳腺摄影检查06-13
数字化X摄影06-23
全数字化乳腺摄影07-02
全数字化摄影测量系统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