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乳腺摄影检查

2024-06-13

数字化乳腺摄影检查(共8篇)

数字化乳腺摄影检查 篇1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病死率居高不下, 发病率逐年上升并且有年轻化趋势, 严重威胁妇女健康及生活质量, 对乳腺癌的防控不但是一个重要的医学课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如何早期准确地发现乳腺癌是诊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当前, 针对乳腺癌诊断包括磁共振成像等新方法层出不穷, 但钼靶和超声因其简洁、经济、重复性好、患者依存度高等优点仍然是临床最常见的诊断方法。本文选择我院经术后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256例, 旨在分析单纯钼靶、单纯超声以及两者联合诊断方法的差异,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来自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经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256例, 年龄29~75岁, 平均58.5岁。其中Ⅰ期127例, Ⅱ期69例, Ⅲ期46例, Ⅳ期14例。导管浸润癌218例, 乳头状癌8例, 导管内癌27例, 黏液癌2例, Paget's病1例。按照术前检查方法进行分组, 其中钼靶组82例, 超声组101例, 钼靶与超声联合检查组7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肿瘤部位、分期、病理类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备可比性。

1.2 检查方法

1.2.1 钼靶检查方法:

使用意大利IMS公司生产的Giotto image 3D全数字平板乳腺钼靶机, 使用GE影像归档和传输系统 (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 PACS) 处理并配备巨鲨高清专业显示屏进行观察。所检查患者均采用双侧摄片, 每侧均摄取轴位和斜位, 必要时加拍侧位、切线位或局部加压放大位。诊断报告均有一名主治及副主任医师共同讨论后签发, 诊断中注意观察乳腺类型、病灶位置、大小、内部有无钙化以及与邻近腺体的关系, 乳腺内钙化的形态、数目、单位面积分布的密度以及乳头及乳房表面皮肤的形态等, 同时注意观察患侧是否有淋巴结肿大以及引流静脉增粗等出现。

1.2.2 超声检查方法:

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ACUSON S2000彩色超声波诊断仪, 探头频率为7~12.5MHz。患者取仰卧位, 双侧乳房对比观察, 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多切面探查乳腺, 观察病灶位置、大小边缘、回声、距离体表距离以及血流信号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包, 计量数据用 (均数+标准差) 表示, 用t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或百分比表示, 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多重比较采用Bonfferni法矫正P值。

2 结果

三组患者组间比较情况, 见表1。

注:*钼靶和超声两组间比较, P均>0.05;△为联合组分别和其他两组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比较, P均<0.05 (检验水准校正值) 。

3 讨论

超声是另外一种重要的乳腺检查方法, 目前超声诊断乳腺癌主要依据二维声像图特征及病灶的彩色血流分布情况[1]。边界不清呈毛刺状的低回声团是超声诊断乳腺癌的重要征象, 结合彩色普勒血流显像 (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CDFI) 多可明确诊断, 较小的乳房肿块内可见明显的血流信号存在即高度提示乳腺癌存在[2]。本研究中有33例患者可见异常血流信号, 占本组患者的32.7%。钙化是乳腺癌的另一重要特征, 本研究中只有18例患者可见沙粒状钙化, 2例患者变现为囊性肿块伴钙化, 钙化的发现率为19.8%, 显著低于钼靶组的46.3%,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构紊乱可能是乳腺癌的早期症状, 本组漏诊的11例患者回顾性分析考虑有5例患者为结构紊乱而被误读为乳腺增生, 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原位癌。3例患者因肿块过小又未见血流信号而被漏诊。因此, 对钙化地显示不足以及无血流信号的小肿块判断不清是超声诊断乳腺癌的不利因素。乳腺钼靶摄影和超声检查是从不同侧角度显示病灶的病理特征, 各有优势和局限性, 两者联合应用有很强的互补性[3]。超声检查具有快速、简洁、无辐射等优点, 但其最大的缺点是过于依赖检查医师的主观判断, 复查时无准确的原始图像对比也是其缺点之一。而靠近胸壁部位较深的肿块显示不佳以及无法了解肿块的血供和可能存在的辐射是钼靶摄影的缺点。本研究中共有73例患者采用联合检查方法, 钼靶检查后有5例患者漏诊或被误诊为纤维腺瘤, 经超声检查后发现有丰富的血流信号而提示为乳腺癌。而被超声误诊或漏诊的9例患者经钼靶摄影显示有细小的针尖状钙化而提示为乳腺癌。联合检查组的诊断符合率为95.8%, 显著高于钼靶组的85.3%和超声组的82.2%,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联合组的漏诊率只有1.4%, 显著低于钼靶组的9.8%和超声组10.9% (P均<0.05) 。综上所述, X线钼靶摄片和超声是乳腺检查的最为常见的检查方法, 因其各具利弊, 单独检查各有其局限性。因此, 将两者联合应用, 扬长补短, 被认为目前乳腺疾病的黄金组合[4]。本研究显示联合检查较单独应用钼靶或超声有着较高的诊断符合率, 同时有着极小的漏诊率, 证明联合检查的优越性。同时因其经济、简单和可重复性等优点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乳腺癌,钼靶摄影,超声

参考文献

[1]德杰, 李彩英, 周艳玲, 等.数字钼靶X线摄影、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及查体对乳腺肿块性病变的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0, 26 (4) :549-560

[2]Akaike#space2;#G, Tsunoda#space2;#H, Hayashi#space2;#N, et#space2;#al.Ultrasonography#space2;#Mapping#space2;#Combined#space2;#With#space2;#Mammography#space2;#Before#space2;#Breast-Conserving#space2;#Surgery#space2;#for#space2;#Primary#space2;#Breast#space2;#Cancer#space2;#With#space2;#Microcalcifications:A#space2;#Novel#space2;#Approach[J].Clinical#space2;#Breast#space2;#Cancer, 2014, 14 (5) :352-357

[3]范晓芳, 丁勇俊, 王卫理, 等.乳腺病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弹性成像与X线钼靶的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 20 (10) :1459-1463

[4]王宇红.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 24 (4) :396-398

数字化乳腺摄影检查 篇2

【关键词】 乳腺癌; 全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摄影

【中图分类号】R97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1-1873-01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且趋于年轻化,令许多女性感到恐惧,常由于乳腺局部的微小变化或体检时发现异常而就诊,但是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5 年生存率,因此关爱女性,加强乳腺疾病的普查是全社会的责任,也是医务工作者的义务。目前检查乳腺的方法较多, 但乳腺钼靶摄影检查仍然是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1] 。本文就收集的80例乳腺疾病患者采用全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摄影资料,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在其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0月-2011年8月就诊的乳腺疾病患者80例,均为女性, 全部进行全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摄影,并有术后病理检查结果。78例患者有生育史,年龄23-72 岁, 平均44.6岁,其中< 40 岁10例, 40-50 岁22例, 50- 60 岁35例, > 60 岁13例;76患者以乳房肿块或皮肤改变而就诊, 4例体检时发现乳腺异常, 伴有不同程度乳腺疼痛38例,橘皮样外观9 例, 乳头内陷15例, 乳头溢液8例(其中5例为血性溢液),伴腋下淋巴结肿大10例;其中52例可触及乳腺肿块, 位于外上象限25例, 外下象限17例, 内上象限6例, 内下象限2例, 乳晕区2例。80例患者术后病理证实46例为乳腺癌,34例为乳腺良性病变。

1.2 设备与检查方法

采用全数字化钼靶X线机GE公司全屏数字化钼双靶乳腺摄影机,机型为Senographe 2000D,投照体位采用常规双乳拍摄头尾位、内外斜位,选择性作局部点压和放大摄影,采用全自动曝光条件。两侧乳腺对照比较, 因两侧乳腺有一定的对称性,出现病变后对称性受到影响和破坏, 便于鉴别诊断。阅片时注意观察病变发生部位、形态、大小、密度、边缘、有无钙化、血管增粗、乳头内陷、皮肤增厚、腋窝淋巴结肿大等。

2 结果

全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摄影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度为86.95%,特异性为79.41%。46例乳腺癌患者中假阴性为6例,34例乳腺良性病变中假阳性为7例。钼靶表现:其中①15例表现为< 2 cm的结节状肿块影,包括毛刺状肿块(以肿块为中心,向周围呈放射状分布的白色条索状致密影)、分叶状肿块(肿块周边凹凸不平,形成深浅不等、形状不规则的沟陷)和边界模糊肿块(肿块无明确的边界,表现为磨玻璃状致密影);②恶性钙化灶的10例,表现为簇状分布的泥沙样钙化,或细长不等的棒状钙化; ③肿块合并钙化8例;④恶性大导管相: 8例出现乳腺导管扩张,表现为管径> 0. 5 cm扩张的大导管相互粘连、变形、扭曲,边缘不光滑;⑤异常血管: 10例癌灶周围出现变异血管影,表现为迂曲扩张,呈放射状排列的血管影;⑥淋巴管癌栓: 5例淋巴管扩张在肿块周围形成细条影,呈管尖状表现。

3 讨论

乳腺癌患者大都发生在40 岁以上妇女,据资料统计,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通常发生在乳房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发病部位以外上象限为主,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此要加强40 岁以上女性的乳房普查,以提高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乳腺癌可有多种技术检查,如钼靶摄影、彩超、MRI、CT 等,各有优点,但其他检查均不能替代X线检查,高质量钼靶摄影仍为首选检查方法。X线机对早期乳癌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由于全数字化钼靶X线机采取特殊的光电转换技术,故图像质量明显高于常规钼靶X线机[2 - 4],其影像高分辨率、高清晰度,呈现了更为丰富的早期乳腺癌征象,可发现小于0. 1 cm大小的恶性钙化灶,从而减少了乳腺微小癌漏诊率。乳腺钼靶X线检查,乳腺癌可有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直接征象包括:毛刺样肿块,不规则或泥沙样细钙化。间接征象包括:大导管相,漏斗征,血管异常增粗,厚皮征等,结合病史,可直接作出明确诊断。有一种直接征象加2种间接征象者,大多可提示乳腺癌[5-6]。本研究中80例乳腺疾病的患者中經过全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后均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度,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此外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比如乳头内陷、乳房肿痛以及皮肤改变等,对于患者乳腺疾病的诊断是很有帮助的。

全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摄影是目前诊断乳腺疾病的首选和最简便、最可靠的无创性检测手段,痛苦相对较小,简便易行,且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留取的图像可供前后对比,不受年龄、体形的限制,而且价格相对其他检查手段便宜,值得临床使用。但是在乳腺疾病的诊查中,还要结合其他一些方法,比如超声、CT、CA-153的检查,更好的为临床提供可靠资料,以帮助确诊,达到乳腺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雪梅, 陈颖, 栾玉学. 乳腺癌的钼钯X 线诊断[J] .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05, 39( 5) : 459.

[2] 徐向红,王宏德,崔怀萍,等. 乳腺癌的早期X线诊断. 实用放射学. 1997, 13: 5292530.

[3] 潘芝梅,李强. 乳腺癌的临床X线分析.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1, 17:1862188.

[4] 陈道瑾,黄祖发主编. 早期乳腺癌诊断. 第1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5227.

[5] 白从驹.乳腺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97-402.

普通X线乳腺摄影的数字化 篇3

改装目的是利用原有普通钼靶X线乳腺摄影机, 进行改装后与原有CR系统相匹配利用, 实现乳腺X线摄影数字化。

我院2002年引进AGFA CR数字图像处理系统后, 普通X线摄影就已利用原有X线机实现了数字化。而乳腺摄影只因钼靶X线摄影机暗盒托盘尺寸与CR系统IP板暗盒尺寸不匹配, 只好沿用原屏/胶系统。由于屏/胶系统操作繁琐, 废片率高, 出片周期长, 胶片所载影像所受干扰因素多, 且须单独为其提供胶片、暗室、普通X线片洗片机, 单独为其配备显、定影液, 一般情形下乳腺摄影受检者较少, 所以显、定影液在工作温度下的自然氧化成本大于使用成本, 相对而言这种乳腺摄影X线诊断成本很高, 所以我科技师自发改造原有钼靶X线摄影机暗盒托盘, 使之与AGFA 公司乳腺摄影专用IP暗盒尺寸相匹配, 并借用AGFA CR数字图像处理系统, 实现乳腺摄影数字化。

1 材料和方法

材料:上海30 mA钼靶乳腺X线摄影机, AGFA公司18 cm×20 cm乳腺X线摄影专用IP暗盒, AGFA ADC COMPACT多通道图像信息激光扫描仪、SUN工作站、LR5200湿式激光打印机等。

方法:上海30 mA钼靶X线乳腺摄影机原装暗盒托盘仅适用于5inch×7inch (约合12.7 cm×17.78 cm) 暗盒, 且其暗盒为普通屏/胶系统用暗盒, 不适于CR系统, 而AGFA 公司乳腺摄影专用IP暗盒尺寸是18 cm×20 cm, 我们测量钼靶X线摄影机托盘空间, 近肢体侧边缘至球管支架前缘空间距离远大于18 cm, 大有改造空间, 所以我们将钼靶X线摄影机原装暗盒托盘拆除, 自行制作了一个18 cm×22 cm (2 cm为簧片空间) 的托盘, 在其长轴两端内侧各焊接一钢性金属簧片以夹固暗盒, 将原暗盒托盘支撑臂下端截去2 cm, 制作一“┍”型金属板状连接件, 用此连接件将暗盒托盘支撑臂与新制暗盒托盘用电焊焊接在一起, 并使X线源到新旧暗盒表面的距离保持不变, 使IP暗盒的外侧缘与原暗盒的外侧缘在同一位置, 至此托盘改装完毕。

将AGFA乳腺摄影专用IP板暗盒插于新制暗盒托盘内, 摆好受检者体位, 做好受检者防护, 调整好乳腺压力, 设置好曝光条件, 进行乳腺摄影, 摄影完毕将被照IP板暗盒利用AGFA CR数字图像处理系统处理, 打印胶片, 并将由此形成的载有数字化图像的激光胶片与原屏/胶系统形成的胶片图像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改装后的胶片影像质量获得了质的飞跃, 数字化的胶片图像比屏/胶系统获得的胶片图像提供的X线诊断信息量大、分辨率高、宽容度大, 获得信息的速度快。

由于改装后利用IP板摄影获取的图像X线诊断信息量大, 分辨率高, 有效提高了乳腺疾病的检出率, 使乳腺疾病X线诊断符合率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由于其宽容度大, 图像可调范围广, 最大限度的减少了重复摄影, 避免了废片, 相对减少了放射技师和受检者的辐射剂量, 延长了钼靶X线摄影机的使用寿命, 并且不用为其专门提供胶片、暗室、洗片机及其显定影液等, 有效降低了放射诊断成本。提高了诊断效率, 受检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诊断报告和载有数字化图像的激光胶片, 缩短了等待时间, 方便了外出会诊, 避免会诊时重复照射, 减少了外出会诊费用。由于实现了乳腺摄影数字化, 不仅影像科便于信息归档存储, 也便于回访查阅和网上传递, 方便了远程会诊, 为全面建设数字化影像科、数字化医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讨论

CR的产生为影像科搭建了一架通向影像数字化的桥梁, 该方法简便易行, 利用原有设备实现了乳腺X线摄影的数字化, 既充分利用和挖掘原有设备潜能, 又扩大了新设备的应用范围, 避免了设备重复购置, 减少了医院支出, 对暂时资金短缺或觉得原有设备弃之可惜但又想乘上数字化快车的单位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捷径。

参考文献

[1]李书章等.数字化医院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4 (2) :105-107.

[2]薛鸿等.如何提高医疗设备使用率[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5 (6) :46-47.

数字化乳腺钼靶摄影技术探讨 篇4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1-12月因乳腺肿块、乳腺疼痛、乳头溢液及健康体检来我院行乳腺数字钼靶X线检查的患者212例, 患者年龄22-77岁, 平均年龄45岁。

1.2 机器设备。

采用GE Senographe DS数字化乳腺X线机 (通用公司, 美国) , 柯达DV6850打印机。

1.3 方法

1.3.1 与患者的沟通。

在检查前要跟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 包括告诉其检查过程中需要充分暴露乳房及可能产生的一些不适感, 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从而更好的配合;其次要向患者询问病史, 包括哺乳史、生育史、月经期、家族史、手术史等。

1.3.2 触诊。

触诊乳房应按逆时针方向自外上-内上-内下-外下包括乳头、腋下淋巴结, 了解肿块的大小、质地、部位、活动度及溢液的颜色等病变情况有更好的了解。

1.3.3 摄影方法。

患者取立位, 均行双侧乳腺钼靶X线检查, 常规选用全自动曝光系统控制 (AEC) , 也可手动设定曝光条件, 要依患者的年龄、发育情况而定。应用轴位 (CC) 位和内外侧斜位 (MLO) 位进行投照, 必要时加拍90°侧位 (ML) 、局部点压放大摄片或外上至内下斜位 (SIO) 等特殊体位。

1.3.4 质量控制措施。

做好患者及机器的清洁工作, 去除摄片可能造成伪影的因素, 如贴在伤口表面的纱布、皮肤表面胶带的残余污渍、乳头溢液的残留渍及乳腺导管造影的造影剂残留等, 及时擦除压迫器、扫描仪上的灰尘、皮屑、污渍等。

2 结果

212例乳腺X线检查中98.1%能符合诊断要求, 清晰显示乳腺结构 (包括皮肤、乳头、乳晕、导管、腺体、结缔组织、脂肪、血管、腋下淋巴组织等) 和病变大小、形态、部位等, 但有4例因患者乳房过于致密影响诊断或因未能把病灶包全而使乳腺片质量下降。

3 讨论

随着女性乳腺癌发病率的逐年增加, 且患者年龄倾向年轻化, 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防治乳腺癌病情发展的重要措施, 大量研究证实钼靶X线摄影检查是早期诊断乳腺癌的最常见影像学诊断方法, 而且诊断准确率较高。数字化乳腺摄影的普及, 其本身具有大的曝光宽容度和高的检测敏感度且消除了散射效应, 因此为高分辨率、高清晰度的乳腺片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条件, 但同时检查者的检查前准备与技术水平对优质乳腺片的产生影响甚大。

(1) 检查前准备。女性乳腺随月经周期变化而发生周期性变化, 选择适当的检查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检查乳腺有无肿块或结节其最佳时间是在月经来潮后1周左右, 在此时期, 乳腺变化最小而易于检查病理性变化。其次检查者在检查前要认真阅读临床申请单的内容及目的, 做好与患者的沟通工作, 消除其紧张情绪以便在检查过程中能更好的配合, 同时要询问患者的病史, 如家族史、手术史、生育史等。因为大多数乳腺疾病患者都是发现肿块就诊的, 查体可触及肿块的质地及活动度, 这方面的体征是静止的照片所感觉不到的, 触诊结果有助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 所以触诊是检查前不可或缺的一环, 能使技师对肿块大小、质地、部位、活动度及有无腋下淋巴结有初步了解, 以保证病变部位包含在投照野之内, 并且技师须将第一手感性认识记录在申请单上。

(2) 摄影体位。常规应用轴位 (CC) 和内外侧斜位 (MLO) 。轴位 (CC) 也称头尾位, 对较表浅的内、外侧病变显示较好。投照时技师须嘱患者身体稍前倾、双臂下垂、头转向对侧乳腺, 根据其身高调节暗盒高低;将患者乳房置于摄影台面正中, 乳头展开, 压迫过程中被检测乳房的同侧肩膀放松, 减少皮肤皱褶, 尽量包含胸大肌;内外侧斜位 (MLO) 是乳腺摄影中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检查体位, 可使乳腺的外上象限和腋窝下部很好地包含在片中。摆位时一般将机架调整至45°, 使暗盒和患者胸肌方向平行, 瘦高型患者可适当增加度数, 矮胖型患者可减少度数;指导患者将手放置扶手的下部, 肘部置于暗盒外下方, 乳房放松;技师托起患者乳房向上向外展开乳房, 同时保证腋窝及后外侧的乳房附件包含在摄影范围中, 乳头无下垂, 乳房下皱褶打开。当肿块位于乳房上方或下方时有时需要加90°侧位 (ML) , ML位还可与常规体位 (CC位、MLO位) 结合在术前用于钙化灶的定位;当患者乳房致密无法辨清肿块密度、边缘或钙化灶形态、数目时, 可加拍局部点压放大摄片;当病灶位于乳房内侧, 常规体位无法包全病灶时可加拍外上至内下斜位 (SIO) 。

(3) 压迫技术。因乳房的形态决定须对其加压, 适当的加压可减少乳房的厚度, 减少乳腺组织对X线的吸收, 减少散射线的影响, 降低运动产生的影像模糊, 提高乳腺片的清晰度, 所以技师在对乳房进行加压固定时, 在患者的可承受范围内可适当增大压力, 但是须注意触诊时疑为恶性肿瘤且肿块较大时不宜压迫过重, 避免机械压力造成肿瘤扩散。

总之, 乳腺钼靶摄影是一种无创性检查, 操作简单易行, 诊断特异性高, 可作为女性乳腺的常规检测手段。同时, 放射技术人员在检查前须认真阅读申请单, 结合触诊, 熟练掌握乳腺钼靶摄影技术, 保证图像质量, 使乳腺结构和病变充分显示, 便于临床诊断和减少漏诊、误诊。

参考文献

[1]石木兰.对乳腺影像诊断的意见[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2, 36 (11) :965-966.

[2]张静, 曾勇明, 周燕, 等.乳腺癌显示的最佳摄影位置及质量控制[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4, 5 (4) :203-205.

[3]吕辉.浅谈乳腺钼靶X线摄影[J].实用医技杂志, 2004, 11 (10) :2053.

[4]Kinsella JM, Jimenez RE, Karmali PP, et al.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imaging of breast cancer by using targeted peptide-la-beled bismuth sulfide nanoparticles[J].Angew Chem Int Ed Engl, 2011, 50 (51) :12308-12311.

[5]鲍润贤.中华影像医学 (乳腺卷)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22.

数字化乳腺摄影检查 篇5

关键词:早期乳腺癌,数字化乳腺摄影,高频超声

近年来我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在部分大中城市,已跃居女性肿瘤发病首位,因此,早期准确诊断乳腺癌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随着乳腺摄影和超声技术的发展,应用乳腺摄影和超声已成为检查乳腺肿块的重要方法[1,2,3]。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4月至2009年7月42例小乳腺癌的X线征象及超声声像图表现,旨在探讨早期乳腺癌的影像特征,以提高小乳癌的诊断准确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组42例均为2007年4月至2009年7月间在我院行数字化乳腺摄影和彩超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女性患者,年龄24~58岁,平均44岁。

1.2 方法

1.2.1 数字化乳腺摄影

使用美国GE公司Diamond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机,采用系统的全自动曝光控制模式。常规摄取双侧乳房轴位与斜位(CC,MLO)必要时加照局部点压放大片。准确描绘所显示肿块的形态,边缘和密度;分析钙化灶的形状,数量,颗粒大小,是否均质;记录有无局部结构紊乱等影像及患者的乳腺类型、乳头乳晕皮肤等有否改变。

1.2.2 超声检查

使用德国SIMENS SEQUOIA 51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5~10 MHz。患者取仰卧位,双臂上举,充分暴露双侧乳房,先用二维超声检查乳腺的各个象限,确定肿块的位置,并观察肿块的大小,边缘形态,内部回声,纵横径比,后方有无声衰减等,常规检查双侧腋窝淋巴结有无肿大。用彩色多普勒仔细观察病灶周边及内部血流情况,记录血流分级,按Adler半定量法[1]记录肿块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分级及阻力指数(RI)。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进行计数资料的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早期乳腺癌数字化乳腺摄影的直接征象有肿块和微小钙化;间接征象有局部结构紊乱,不规则致密影,异常血管相和大导管相、漏斗征等。典型的乳腺癌超声声像图特征为[4]:肿块呈实质性低回声包块、形态大多数不规则、呈锯齿状或蟹足状,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可有微小钙化,后方回声衰减,纵横径比率大于1等。血流分布状况:CDFI显示典型的乳腺癌肿块内部多有中量以上的血流信号,为Ⅱ~Ⅲ级血流,主要分布于肿瘤的边缘内侧,频谱分析显示PSV>20 cm/s,RI>0.70。

本组42例早期乳腺癌病例中,经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确诊共35例,诊断准确率为83.3%,经超声检查确诊共31例,诊断准确率为73.8%,但经统计分析,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字化乳腺摄影联合超声检查确诊共38例,诊断准确率为90.5%。

经病理证实,本组4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中,病理类型分别为:浸润性导管癌21例,小叶癌7例,导管内癌4例,硬癌3例,原位癌、黏液癌、髓样癌各2例,印戒细胞癌1例。

3 讨论

3.1 数字化乳腺摄影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典型的乳腺癌肿块表现为高密度,且密度越高,恶性度越大;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缘呈毛刺状或分叶状(见图1)。肿块边缘征象被认为是最重要的,肿块呈浸润状边缘,毛刺状边缘及小分叶状边缘被认为是恶性征象,而边缘清晰常为良性征象。浸润边缘、毛刺状边缘形成的病理基础是癌灶向周围组织、血管、导管等浸润所致,小分叶状边缘的形成机制为肿瘤的多中心生长以及肿瘤生长不均衡所致。本组42例乳腺癌中乳腺摄影发现肿块33例(占78.6%),23例呈高密度(占69.7%),26例肿块边缘呈毛刺状或分叶状(占81.2)。

微小钙化是乳腺癌的另一重要特征。恶性钙化灶的颗粒细小,直径多小于0.5 mm,形态多样,可以呈杆状、棒状、针尖样、泥沙状等,且密度不均匀,钙化灶发生的位置可以在肿块的内部,也可以在肿块外,或肿块内外兼有,有学者认为,钙化灶的数量超过5枚/mm2时对诊断乳腺癌有意义[2]。本组42例早期乳腺癌病例中,共发现恶性钙化灶26例,均呈簇状钙化,位于肿块内的钙化12例,内外兼有8例,肿块外6例,钙化灶呈杆状、棒状或泥沙样。当钼靶X线片上出现典型恶性钙化灶时,虽不伴有其他恶性征象亦可以诊断为乳腺癌[3]。值得注意的是良性肿瘤有时也可出现钙化灶,但良性肿瘤的钙化灶一般为块状及粗颗粒状,要注意鉴别。

本组42例中发现的X线间接征象有:局部结构紊乱16例,不规则致密影10例,异常血管相7例,漏斗征、大导管相各2例。间接征象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在诊断乳腺癌早期,与良性肿块的X线征象有时表现相似,如果有间接征象的配合,则可以提高诊断正确率,仅有间接征象,缺乏直接征象时,应结合其他检查甚至穿刺活检,使患者得到尽早确诊。

3.2 超声检查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是典型乳腺癌的表现,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本组42例小乳癌中,有25例表现出这两种声像图特征,这可能是因为病灶缺乏完整包膜并呈浸润性生长的缘故。而较小的乳癌并不表现为蟹足样浸润生长,可能与肿块尚小,生长时间较短有关。乳腺增生结节也可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在二维声像图上与小乳癌相似,较难区分,需要结合彩色多普勒等其他表现来加以鉴别。如果病灶同侧腋窝发现类圆形肿大淋巴结,对诊断乳腺癌有很大的帮助。尽管乳腺癌的原发灶很小,但早期就可以发生淋巴结转移。本组小乳癌中,有9例发现有淋巴结转移。微小钙化诊断乳腺癌的特异性很高,但敏感性太低,尤其是在小乳癌中的发现率较低,本组病例中,仅有4例被检出有微小钙化。

42例小乳癌肿块中血流分级达Ⅱ级~Ⅲ级的共29例,占69%(29/42),较文献报道稍低。由于恶性肿瘤快速的浸润性生长,使病变区内血供丰富,新生滋养血管增多,故癌肿的四周及内部可见到相对丰富的高速高阻的动脉供血,因此肿瘤血供的丰富程度,能客观地反映良、恶性肿瘤的血供特征。声像图上表现典型的彩色血流信号和多普勒频谱对乳癌的诊断有较大的帮助,不典型的则易引起误诊。若在肿块的内部或附近探及高速高阻的动脉血流,结合二维图像,对乳癌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5](见图2)。

如果一个乳腺肿块同时具备恶性肿块的多种征象,肿块的恶性几率就大,而良性肿块较少同时具备以上多种声像表现。

3.3 数字化乳腺摄影联合超声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数字化乳腺摄影和超声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各有优缺点。数字化乳腺摄影较传统的钼靶摄影有更多的优势,经过乳腺软件处理的图像分辨率高,能清晰地显示乳腺皮肤、皮下组织、乳腺内部结构,同时能清晰显示乳腺结构和密度的变化,尤其是对钙化灶敏感。本组有4例早期乳腺癌病例在临床未扪及肿块,数字化乳腺摄影和高频超声均未发现明确肿块的情况下,根据数字化乳腺摄影发现乳腺内恶性钙化灶,伴或不伴局部结构紊乱、不规则致密影征象而得到确诊并经病理证实。但对于腺体丰富致密的乳腺内的病灶,数字化乳腺摄影可能因为致密的乳腺组织形成高密度的阴影掩盖病灶而漏诊,而超声则对肿块敏感。本组有2例早期乳腺癌数字化乳腺摄影未发现肿块而漏诊,而超声检查发现明确肿块确定诊断。超声虽对肿块敏感,但对边缘规则清楚的肿块难以定性,尤其是肿块直径小于10 mm时。因此需要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仔细观察肿块内部及周边的血流信号来分析肿块性质。

综上所述,通过对数字化乳腺摄影和超声检查结果的分析,前者的诊断准确率虽然高于超声,但经统计分析,二者的差异并无显著性。数字化乳腺摄影最明显的优势在于能够发现尚未形成明显肿块的早期乳腺癌,据报道,它可在乳腺癌发展成扪诊阳性的肿块之前两年显示病变,使其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6]。超声检查亦可弥补数字化乳腺摄影的一些不足,且随着超声新技术的发展,如通过检测肿块硬度来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成熟,对乳腺癌的早期确诊会有更大的帮助[7,8]。将两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可以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从而使乳腺癌患者得到及时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

参考文献

[1]Adler DD,Curson PL,Rubin JM,et al.Doppler ultrasound color flow imaging in the study of breast cancer.prelimimary finding[J].Ultra-sound Med Biol,1990,16(3):553-558.

[2]苗英,戎悦,章士正.乳腺摄影技术标准化的探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0,34(3):159-161.

[3]鲍润贤.中华影像医学乳腺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6.

[4]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4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397-401.

[5]韩增辉,王建宏,钱蕴秋,等.小乳腺癌的高频声像图及能量多普勒血流特征[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1,17(7):499-502.

[6]冯敢生,韩萍.重视乳腺影像学[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1,20(1):5-6.

[7]Krouskop TA,Wheeler TM,Kallel F,et al.Elastic moduli of breast and prostate tissues under compression[J].Ultrason Imaging,1998,20(4):260-274.

数字乳腺断层摄影应用现状及展望 篇6

关键词:DBT,乳腺,癌

乳腺癌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重要疾病。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妇女患乳腺癌, 有40万人死于该病。近年来, 我国乳腺癌发病率逐年升高, 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乳腺X线摄影目前被公认为是乳腺癌的首选检查方式。近年来, 随着影像设备不断更新, 数字化乳腺断层合成技术, 又称数字乳腺断层摄影 (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 DBT) 的出现, 使乳腺癌的早期检出和诊断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1 乳腺癌影像学检查方法

1.1 乳腺X线摄影

1.1.1上世纪70年代法国人Gros首次将X线钼靶用于乳腺疾病的检查, 该方法以高分辨率和良好的对比度列为乳腺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其敏感性在82%~89%, 特异性为87%~94%[1]。但钼靶检查有一定的局限性, 如对于致密型乳腺, 由于钼靶X线穿透力不够、密度分辨力不高而造成病灶与正常组织之间灰度差不足, 容易被漏诊;此外, 检查时需压迫乳房, 使得小乳房以及贴近胸壁和靠近腋窝的肿块显示不清或不能显示[2]。

1.1.2 2000年出现了全数字化乳腺摄影 (full-field digitalmammography, FFDM或称DM) , 可对传统数字X线摄影的图像进行后处理, 有效减少因技术不当等造成的重复摄片, 提高了影像对比度, 突出组织边缘的轮廓, 有利于检出微小钙化及鉴别诊断良恶性病变[2,3]。但这种二维图像依然存在病灶与致密腺体组织重叠易被漏诊, 或出现“假阳性”诊断问题。

1.1.3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 (Computer aided detection, CAD) , 它运用计算机相关软件对数字化的影像进行去噪和特征增强, 从而提取有诊断价值的特征。读片结合CAD诊断, 可使乳腺癌的检出率提高5%~16%, 尤其对于直径<1cm的病灶, 检出率明显提高。然而CAD的缺点是假阳性率较高, 导致疑诊病例增加, 因此其仅能作为一种辅助方法[4]。

1.1.4数字乳腺断层合成技术 (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 DBT) , 是一项基于平板探测器技术的高级应用, 是在传统体层摄影的几何原理基础上结合数字影像处理技术开发的新型体层成像技术。其优势是, 通过一系列不同角度对乳腺进行快速采集, 获取不同投影角度下的小剂量投影数据, 可回顾性重建出与探测器平面平行的乳腺任意深度层面X线密度影像。它具有辐射剂量小, 可获得任意层面影像, 可进一步处理显示三维信息等特点[5]。这种方法获得的图像有助于显示在二维扫描中可能会模糊不清的肿瘤。

1.2 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对患者无痛苦、无放射性、无检查盲区, 适合各种年龄的患者。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能显示病灶异常血流信号, 易于探测肿瘤新生血管, 有助于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而彩色多普勒能量显像以能量的方式显示彩色血流, 特别是在肿瘤内可以达到“动态血管造影”效果, 提高了低速血流显示的敏感性, 其探测早期乳腺癌的敏感性更高。三维超声成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二维超声的不足, 提供了直观、立体的形态学和肿块血供的三维模式特点, 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6、7]。然而超声检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比如对钙化的显示敏感度低;检查质量依赖于操作医生的水平[8]。

1.3 MRI检查

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力, 无放射性, 且对乳腺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适用于乳腺癌高危人群普查。国外文献报道, MRI发现乳腺恶性疾病的敏感性高达94%~100%。对于乳房根部、腋窝或紧贴胸壁等钼靶无法显示的部位的病灶, MRI均可显示;对多中心、多灶性乳癌的检出也优于其他检查;同时MRI对胸壁侵犯及纵隔、腋下淋巴结的转移可清楚显示, 这对乳腺癌术前的准确分期提供可靠依据;其三维成像可使病灶定位更准确、显示更直观;此外MRI对术后或放疗后的纤维瘢痕与肿瘤复发的鉴别诊断中其敏感度达93%~100%、特异度为88%~100%。但与此同时乳腺MRI检查对磁场均匀度的要求较高, 要在1.5T以上的高场强设备中进行, 平扫对病灶的显示和诊断的准确性不如X线, 增强检查敏感性高, 但特异性低, 易造成假阳性诊断;对置有假牙、支架、起搏器等金属物的病人则不能进行检查。总之MRI检查程序复杂、费时且费用相对较高[9、10]。

1.4 CT检查

CT可以进行断面薄层扫描, 以排除重叠干扰, 特别是多层螺旋CT不仅可准确显示乳腺癌病灶的形态、大小和部位, 还可显示肿块对皮肤和胸壁的浸润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 为乳腺癌的临床分期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增强扫描既可以显示肿瘤的形态特征, 又可以反映肿瘤的血流动力学特点, 有助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据报道其对乳腺癌检出的准确率可达90%[11]。但CT检查空间分辨力低于X线摄影、对微小钙化的显示不及X线摄影, CT增强检查存在过敏风险, 辐射剂量过高, 且费用相对较高。

近几年随着锥形束CT的问世, 乳腺癌的检查方法又有了新的飞跃[12]。锥形束乳腺CT (Cone beam breast CT) 是指专门用于乳腺检查的锥形束CT。其成像原理是X线发生器以较低的射线量围绕人体检查部位 (乳腺) 做环形扫描。数字化平板探测器采集围绕人体检查部位 (乳腺) 360度扫描后的数据, 并在计算机中重建后进而获得三维图像。锥形束乳腺CT获取数据的投照原理和传统扇形扫描CT是不同的。锥形束乳腺CT扫描技术作为平台技术将成为下一代计算机扫描断层成像的主导技术, 将为临床提供更高品质的医学图像和丰富逼真的三维重建图像诊断信息。

1.5 光学检查

计算机体层激光乳腺摄影术 (computed tomography laser mammography, CTLM) 采用激光束代替X线作乳腺扫描检测, 通过特殊计算法, 建立乳腺三维立体和横断面图像, 此种低能量的近红外线对人体完全无害, 是一种无创性的检查。它属于一种分子成像技术, 不受致密乳腺的影响, 开辟了乳腺癌影像诊断的一条新路, 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乳腺癌检测方法。但它不能有效显示病灶的解剖关系, 只是作为致密型乳腺病人的一种辅助检查手段[13]。

1.6 PET检查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 于1976年开始应用临床, 目前已成为诊断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但PET检查对直径小的病灶检出率较低, 其诊断准确性受肿瘤组织学特性影响, 对一些生长缓慢和非侵袭性的肿瘤与良性病变的鉴别诊断较为困难, 而且PET的检查费用相当高, 不能作为常规检查而得到普及。

2 DBT对乳腺癌诊断的价值

2.1 DBT的成像原理

在传统的乳腺X线摄影中每个乳房的透视图由两个X射线视图构成, 而在使用数字乳房断层X射线影像合成技术时, 每个乳房的透视图由十几个视图组成, 这些视图是分别从位于一条弧线上不同位置上拍摄的 (图1、2) 。同时, 相对于传统乳腺X线摄影术, 利用这种新技术时患者所受到的辐射量并不会增加。在这些视图的基础上, 计算机使用最大相似度与期望值最大化算法 (maximum-likelihood expectation maximization, MLEM) 来估计乳房组织的位置。利用DBT技术可以将若干张影像以1毫米的间隔距离加以合成, 形成整个乳房的切片, 这样, 医生便可以毫无混淆的看到每一张独立的图像 (图3、4) 。研究显示, DBT和FFDM相比能显著提高微钙化的检出。原因在于DBT的每个投影的曝光程度是相同的, 增加了量噪, 提高了观察物的曝光量, 降低了信噪比[14]。第一个数字断层合成技术图像于1997年被Niklason等合成, 这种技术可以更好的观察乳腺病变的形状和边界, 更好的对病变进行准确定位, 有利于提高乳腺诊断的特异性, 适用于术前定位。总之, DBT最重要的优势在于对乳腺组织内微小钙化灶的显示, 而微小钙化灶常常是早期乳腺癌的唯一表现[5,15,16]。

2.2 DBT对乳腺癌诊断价值

数字乳腺X线摄影现在虽然被广泛用于乳腺癌的筛查, 但其检出率及确诊率并不令人满意。由于正常乳腺组织互相重叠使得某些征象不易观察清楚, 比如微小肿块及钙化等, 进而影响到最终诊断。有报道指出高达17%的乳腺癌不能被DM检出, 而由DM查出的疑似乳腺癌的患者中有将近70%~90%的病灶最终被确诊为“假阳性”[12]。DBT作为一种新技术解决了传统乳腺X线摄影的一些关键问题, 如避免过分挤压乳房所带来的不适, 以及发现隐藏在重叠乳腺组织中的癌灶。使图像的“可见度”大大提高, 对于病变的观察、肿块边缘的显示以及分级的判定颇具优势[15], 由此可以提高乳腺癌的早期检出。

参照美国放射学会 (ACR) 创立并推荐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的分型标准[17], 将乳腺癌影像学表现进行描述分析归为肿块、钙化、局限致密、毛刺等。乳腺癌的X线征象分为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直接征象主要表现为:小于临床的不规则形、圆形或分叶状肿块, 边缘不光整的局限性致密浸润影, 毛刺, 钙化。乳腺癌的钙化特征为不规则微小钙化, 成簇或泥沙样分布, 钙化的密度、形态和大小不均质。间接征象有癌周水肿环 (透亮晕) ;肿块周围血管增粗、增多、迂曲;乳头凹陷或漏斗征;导管征;皮肤增厚、局部凹陷;彗星尾征;乳后间隙侵犯;腋下淋巴结肿大等。

DBT较DM在乳腺癌影像学表现中, 对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界、数量, 周围结构的破坏, 乳腺导管及血管的扩张, 肿块周围微钙化的显示具有一定的优势, 特别是对致密型乳腺的病人。在有些病例中, DBT可以很好的对肿块的良恶性进行鉴别[5]。

2.2.1 钙化的显示

据统计“隐形乳腺癌”中的50%~60%可单凭钙化来诊断。对簇状微小钙化, 直径<0.5mm, 1cm2内>3枚;成群无法计数的微小钙化或以微钙化为主的大小不等的钙化;小线虫样泥沙或针尖状钙化;沿导管方向密布的钙化都可以诊断为恶性钙化, 特别是少数特殊类型癌, 如髓样癌或黏液腺癌可有粗大钙化易被误认为良性。有文献统计根据以上恶性钙化诊断的乳腺癌中正确率达90%以上。可见钙化对乳腺癌的诊断极为重要。

多项DBT与DM比较的文献中都涉及了关于钙化的观察, 对微小钙化的检出, DBT明显优于DM。其主要原因就是DBT所提供的断层图像排除了纤维腺体组织及其他正常结构的重叠干扰, 使隐藏在致密腺体或病变致密影中的微小钙化得以观察到, 对良恶性钙化进行鉴别, 为临床的进一步诊断治疗提供依据。但值得注意的是, 对簇状微钙化的显示, 部分病例仍需结合DM进行观察。

2.2.2 致密型乳腺中肿块的显示

在致密型腺体的患者中乳腺癌的漏诊率较高。因此提高乳腺癌的检出率, 关键就在于改善对致密型腺体的观察质量。据统计X线片上所测得的肿块中有94.2%小于临床测量, X线片中肿块小于临床测量在对于肿物良恶性的定性上有一定的辅助意义。对于临床可触及肿物的检查比较发现, 在DM图像中由于周围致密的腺体组织重叠影响, 很难辨认肿物的边界及形态;而在DBT图像中, 可以很清楚的显示出肿块的位置形态, 测得的肿块大小可信性较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乳腺癌的检出率, 提示良恶性的鉴别, 还可以降低漏诊率, 特别是对某些不可触及的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Steven等人[16]对比DBT与DM的图像质量研究显示, 前者对于病变的检出率持平或者超过后者, 尤其是对肿块的显示方面。在前期选出的99个病变中, 有68%的肿块在DBT中显示更明确。有文献报道, 在相同的条件下, 对一个直径约5mm的隐嵌在致密乳腺组织的病变行DM与DBT相比较, DM图像病变显示模糊不易诊断, 而DBT图像显示的肿物更明显, 能够为最终诊断提供有力的证据[12]

2.2.3 肿物数量的显示

临床经验表明, 若乳腺内结节或肿物为多发性则多数可以提示为良性病变, 因此结节或肿物数量的观察对于良恶性的诊断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研究显示, 在DBT的断层图像中可以发现DM图像因组织重叠而无法发现的细小肿块, 不仅可以提高病变的检出率, 降低漏诊率, 还可以辅助诊断病变的良恶性, 为临床医生之后的治疗方向提供参考。

2.2.4 肿物边缘的显示

有学者报道, 肿物边缘表现为清晰、锐利、光滑者恶性可能性<2%;表现为小分叶者恶性可能性为17~50%;表现为边缘不清晰、不光滑者恶性可能性为44~60%;表现为毛刺者恶性可能性高达81~97%。因此毛刺征的显示在很大程度上提示乳腺癌的可能。许多文献报道DBT对于恶性毛刺征的显示要明显优于DM[5,18,19,20], 其主要原因是DBT的断层图像可以有效地降低正常腺体组织的重叠效应, 利于边缘形态、边缘是否浸润、周围腺体组织有无结构扭曲等重要征象的观察, 对肿物良恶性的鉴别提供一定的依据。

2.2.5 乳腺组织结构的显示

DBT采用断层合成技术, 无需过分挤压乳腺, 减少了患者因检查带来的痛苦, 同时排除了腺体重叠所造成的干扰, 使得某些DM图像中可疑病变是否为组织重叠所致得以明确, 降低了复检率, 减轻了部分患者的心理及经济负担[16,18,20]。

2.2.6 乳腺癌筛查的应用

DBT可降低重叠干扰以提高观察质量, 选择性地观察分析纤维腺体组织, 获得更准确的乳腺腺体结构成份的信息, 最终为乳腺癌危险因子的评估提供更确切的依据[21]。

在Steven等人[16]的研究中, 对于所选取的98名妇女的DBT检查结果显示, 其复检率相较DM降低了40%。而在Walter[18]等人的研究中发现, 多数DM图像需要重复回访复查, 其对于肿物的检出率才能达到或超过DBT一次观察对肿块的检出率。

由此可见, 由于DBT有更高的图像质量和对病变的敏感性, 不仅可以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检出, 还可以降低复检率, 减少部分患者不必要的照射, 其对乳腺癌的早期筛查有很大优势。

2.2.7 对“假阳性”病变的排除

临床工作中, 因图像显示不清而误诊的病例并非个例。Heang-Ping等人[20]指出应用DBT结合CAD通过选择对比度、最小灰度、容积改变等参数, 可以大幅降低假阳性病变的诊断。在DBT和DM对比研究中, 假阳性的平均发生率分别为每个乳腺1.23个和2.04个[22]。可见, DBT不仅可提高乳腺癌的检出率, 在一定程度上, 还可以降低因假阳性征象而造成的误诊率, 减轻部分患者的心理负担, 减少由于误诊而发生的医患矛盾, 有利于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2.3 DBT应用的局限性

DBT采用的断层合成技术可以清晰的观察到乳腺每一个断层图像, 大大提高了病变的检出率。但单纯观察某一个断面有一定的局限性, 甚至会引起误诊。

2.3.1 对钙化的显示

与多数研究结果不同, Smith等人得出了DBT与FFDM对簇状钙化的检出率相近的结论[23]。而有些研究发现, 对于钙化的显示和定性, DBT甚至不及DM准确[16,18]。一方面可能由于技术原因, 如曝光时间过长导致运动伪影造成的图像模糊, 影响了钙化灶的形态;另一方面由于重建为间隔1mm的断层图像, 不利于簇状钙化的整体观察判断, 进而影响到对于钙化的定性诊断;有文献指出[24]传统的SAA (shift-and-add) 算法由于管球的等中心运动使得一些结构的边缘形态模糊 (如微钙化) , 不利于病灶的良恶性鉴别, 但随着一种逐点背部投影 (point-by-point back projection) 算法的应用, 传统算法的缺陷将得到弥补, 有助于部分微钙化的定性诊断。

2.3.2 对乳腺腺体成分的评估

部分病例中DBT的某一断层图像中可表现为纤维腺体组织散在疏松, 但结合DM图像往往呈现为不均匀致密的乳腺结构, 纤维腺体成分远高于DBT所估计的程度[5]。但随着DBT的不断发展与成熟, 基于3D重建图像其对密度百分比的评估的准确性已逐渐超过DM[25]。

2.3.3“假阳性”问题

在个别病例中, DBT的某一断层图像显示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十分突出恶性, 如边缘, 周围结构, 小钙化等, 但经病理证实系炎症病变[5]。有的断层图像显示的乳导管极易被诊断为扩张。

2.3.4 诊断所需时间

由于DBT采用的是断层合成技术, 因此每次检查一个乳腺所产生的断层图像的数量是相对较多的, 这就更依赖于强大的计算机辅助技术及更多的时间进行后处理重建图像, 以方便诊断。在Heang-Ping Chan等人[20]的研究中, 以1mm为层厚, 每个乳腺可以获得30-80个断面, 因此DBT的诊断时间相对DM较长。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诊断时间长的问题将被克服。

3 展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健康意识的提高,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乳腺癌, 降低乳腺癌的死亡率已势在必行。DBT相较DM在提高乳腺癌的检出率、降低误诊率方面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而且在对早期乳腺要意义。癌的筛查方面也有很大的潜能。Helvie等人研究认为DBT比DM可以探测到较多的肿块, 对恶性病变的图像显示也优于后者, 且能有更多的阳性发现[26]。而近年报道的对比强化DBT (contrast-enhanced 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 CE-DBT) 检查, 使得病灶的检出率进一步提高, 尤其是浸润性病灶, 可以使其形态显示更清楚, 此外还可提供病灶的血供信息[27]。部分临床实践证实, DBT可以提供更佳的组织可视性, 提高了检出病变的准确性, 相较DM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21]。

为了使DBT实现合理, 准确, 高效的应用, 不仅在各种异常病变的表现方面加以训练, 对于多种易被认为“假阳性”病变的正常组织结构的表现方面也应加强训练。在多篇文献中报道[16,18], 即使一些极富经验且熟悉工作程序的医生对于某些“假阳性病变”也是很难轻易下结论的。因此充分的学习训练及前期的体格检查对于提高一次确诊率、降低复查率是极为重要的。作为一项新技术, 目前关于DBT图像观察是需要两个方位观察 (比如CC和MLO) 还是仅一个方位 (仅MLO) 尚在争论中。此外一些关于DBT的参数, 比如最佳的摄影弧度, 每次投照的剂量、投照所获得的图像的数量 (即断层的间距) 、图像重建的方法等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18,20]。当然DBT作为诊断乳腺疾病的新技术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还要结合其他检查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 因此需要更多的实验和研究及经验积累, 使DBT技术加以成熟、得以推广, 在对抗乳腺癌的临床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价值。对于DBT是否可以替代FFDM的争论, 还需要更多的临床工作加以实践。

4 小结

数字化乳腺摄影检查 篇7

我院体检中心2007年引进美国通用公司(GE)数字化高频乳腺钼靶X线机,目前接受该项体检的妇女4 000多人次,结果分析:经数字化钼靶X线机诊断乳腺癌135例,经手术证实130例,乳腺癌误诊为良性病变2例。该组数字说明数字化钼靶机对乳腺癌的诊断阳性率、准确率及误诊率分别是3.4%、96.3%、0.8%。如此高的诊断阳性率吸引了众多妇女来我院体检中心做数字化乳腺钼靶检查。

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机因其图像质量明显高于常规钼靶X线机,其影像具有较高的分辨率,高清晰度,可发现不足0.5cm大小的恶性钙化灶,降低了微小癌的漏诊率。在体检中135例的乳腺癌中,有65例的影像表现是以钙化为唯一的征象。只有在数字化钼靶机及辅助诊断系统(CAD)上才能明确显示病灶。尤其是那些临床上不能扪及到肿块只有微小钙化灶的早期隐匿性乳腺癌,唯有数字化钼靶机检查才是其唯一而有效的诊断手段。

数字化钼靶X线机具有以下特点:(1)分辨率高、射线量小、安全、准确;(2)图像清晰高,有图像辅助软件处理系统,能准确、早期单凭钙化做出诊断,防止漏诊发生,提高诊断准确率;(3)数据可存储、可传输,有利于远程会诊;(4)具备定位系统,对临床未扪及包块的乳腺癌提供术前定位,为早期乳腺癌行保乳手术及切除微小病灶的准确性提供了依据。

摘要:探讨数字化乳腺钼靶在体检中心的作用,确认其对健康人群普查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提高人群对乳腺癌普查的正确认识。数字化乳腺钼靶目前已成为公认的乳腺临床常规检查和乳腺癌预防普查的最好方法之一。

数字化乳腺摄影检查 篇8

资料与方法

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治女性乳腺肿块患者68例 (73个肿块) , 排除既往有胸部或乳腺手术史者, 排除有乳腺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或高频超声检查禁忌证者, 年龄26~79岁, 平均 (49.8±8.4) 岁。

方法:患者均于术前行高频超声及乳腺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检查。 (1) 高频超声检查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 均为高频线阵探头, 其探头频率5.0~12.0 MHz。患者取侧卧位或仰卧位, 充分暴露双乳, 并以乳头为中心依照顺时针方向对其双侧乳腺进行多切面、轮辐状扫查, 并对乳晕、乳头进行检查。观察乳腺肿块位置、边界、形态、大小、内部回声、有无包膜、有无钙化灶及血流分布情况等。 (2) 乳腺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检查方法:采用全数字化钼铑双靶乳腺摄影机进行检查, 每例均摄取双侧乳腺头尾位和内外斜位影像, 依据肿瘤特点选择是否加摄内外侧位片及局部加压放大照片。观察乳腺类型、肿块形态、边缘、数目、大小、密度、内部与周周有无钙化等, 并观察其腋窝淋巴结有无肿大。

观察指标:观察高频超声、乳腺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单独与联合诊断乳腺肿块的效果 (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 。高频超声、乳腺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联合诊断标准[3]: (1) 乳腺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检查为阴性、腺体致密、摄影包裹不佳、不能定性的肿块病灶根据高频超声成像定性; (2) 高频超声检查为良性病变或典型囊性病变时, 依据高频超声成像定性; (3) 存在其他实性及囊实混合性病变, 两种检查定性不一致, 采取并联方法, 依照恶性诊断者; (4) 超声未见肿块影、腺体部分已退化、乳头血性溢液患者依据乳腺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定性。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χ2检验、n (%) 表示, 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病理结果:病理诊断恶性肿块51个, 其中包括:黏液癌及髓样癌2个, 导管内癌9个, 浸润性小叶癌19个, 浸润性导管癌21个;诊断良性肿块22个, 其中导管内乳头状瘤7个, 乳腺纤维瘤7个, 乳腺囊性增生8个。

高频超声、乳腺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单独与联合诊断结果:高频超声诊断出良性肿块26个, 恶性肿块47个;乳腺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诊断出良性肿块38个, 恶性肿块35个;高频超声联合乳腺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诊断出良性肿块27个, 恶性肿块46个。

高频超声、乳腺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单独与联合诊断乳腺肿块的效果比较, 两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诊断乳腺肿块的敏感性、准确性均高于单用一种检查方式, 特异性高于应用高频超声,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讨论

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 严重危害女性健康, 其三级预防措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当前, 高频超声、乳腺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技术得到不断的发展, 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癌早期筛查中。

高频超声能够较为清晰地显示乳腺肿块包膜、边界、形态、钙化点、纵横径比、内部回声等。由于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密度不相同, 接收到超声回声的强弱会有差别, 能够用以鉴别肿块性质, 并且该方法可检测肿块内部与其周边血流供应状况, 清晰显示肿块外部及内部结构, 可为鉴别乳腺肿块性质提供依据。但桑辉等研究报告[4], 应用超声检查早期乳腺癌患者声像常表现为不均匀低回声、内部结构紊乱, 有时可观察到点状强回声, 较易与单纯性小叶增生混淆。乳腺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原理为利用不同密度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衰减的差异, 而用以判断肿块组织的良、恶性。乳腺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还具有图像整体性较强, 密度分辨率较高等优点。乳腺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表现主要为病灶边缘漏斗征、异常血管相、异常征、分叶状或毛刺杨突起等。于乳腺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的检查中, 恶性钙化点以节段状、区域状为主, 良性钙化点以弥散状、簇状分布为主;恶性病灶边缘以星芒状、模糊、浸润为主, 良性病灶边缘多较为清晰, 因此应用乳腺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可为判断病灶良恶性提供依据。

注:与联合诊断比较, *P<0.05。

本研究在乳腺肿块诊断中联合应用高频超声与乳腺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 结果显示, 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 高频超声联合乳腺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诊断乳腺肿块的敏感性、准确性均高于单独使用高频超声、乳腺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 且特异度显著高于高频超声,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毛亚锦的研究结果一致[5]。提示两者联合能够优劣互补, 提高诊断准确率。但应注意对高度可疑患者给予手术病理检查, 以及时诊断和治疗, 改善患者预后。

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联合乳腺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治乳腺肿块患者68例 (73个肿块) , 患者均于术前行高频超声及乳腺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检查。结果: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 高频超声联合乳腺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诊断乳腺肿块的敏感性、准确性均高于单独使用高频超声、乳腺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 且特异度明显高于高频超声,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乳腺肿块诊断中联合应用高频超声与乳腺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 可使两者优劣互补, 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乳腺肿块,高频超声,乳腺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

参考文献

[1]张巧霞, 张永生.高频超声联合钼靶X线摄影诊断乳腺肿块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6, 30 (4) :402-404.

[2]吕斌, 王琼, 牟霜.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钼靶X线摄影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J].重庆医学, 2013, 42 (12) :1352-1354.

[3]李华丽, 蔡念, 莫家宝, 等.超声与钼靶联合诊断乳腺肿块220例[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13, 34 (2) :226-230.

上一篇:英语阅读教学之研究下一篇:数学教学中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