钼靶摄影

2024-08-28

钼靶摄影(共8篇)

钼靶摄影 篇1

随着女性自我保键意识的提高、乳腺癌大规模普查的开展和影像学检查手段的进步, 影像学检查在乳腺疾病的早期诊断中起了很大作用。尤其是数字化摄影技术的应用使放射剂量明显减少、乳腺摄影质量得到很大提高, 使X线乳腺普查应用于年轻女性成为可能。但优质的乳腺摄影片是正确诊断的先决条件, 这不仅与先进的数字影像设备相关, 更离不开摄片者的操作方法。为此, 笔者总结近年来乳腺钼靶X线摄影经验及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1-12月因乳腺肿块、乳腺疼痛、乳头溢液及健康体检来我院行乳腺数字钼靶X线检查的患者212例, 患者年龄22-77岁, 平均年龄45岁。

1.2 机器设备。

采用GE Senographe DS数字化乳腺X线机 (通用公司, 美国) , 柯达DV6850打印机。

1.3 方法

1.3.1 与患者的沟通。

在检查前要跟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 包括告诉其检查过程中需要充分暴露乳房及可能产生的一些不适感, 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从而更好的配合;其次要向患者询问病史, 包括哺乳史、生育史、月经期、家族史、手术史等。

1.3.2 触诊。

触诊乳房应按逆时针方向自外上-内上-内下-外下包括乳头、腋下淋巴结, 了解肿块的大小、质地、部位、活动度及溢液的颜色等病变情况有更好的了解。

1.3.3 摄影方法。

患者取立位, 均行双侧乳腺钼靶X线检查, 常规选用全自动曝光系统控制 (AEC) , 也可手动设定曝光条件, 要依患者的年龄、发育情况而定。应用轴位 (CC) 位和内外侧斜位 (MLO) 位进行投照, 必要时加拍90°侧位 (ML) 、局部点压放大摄片或外上至内下斜位 (SIO) 等特殊体位。

1.3.4 质量控制措施。

做好患者及机器的清洁工作, 去除摄片可能造成伪影的因素, 如贴在伤口表面的纱布、皮肤表面胶带的残余污渍、乳头溢液的残留渍及乳腺导管造影的造影剂残留等, 及时擦除压迫器、扫描仪上的灰尘、皮屑、污渍等。

2 结果

212例乳腺X线检查中98.1%能符合诊断要求, 清晰显示乳腺结构 (包括皮肤、乳头、乳晕、导管、腺体、结缔组织、脂肪、血管、腋下淋巴组织等) 和病变大小、形态、部位等, 但有4例因患者乳房过于致密影响诊断或因未能把病灶包全而使乳腺片质量下降。

3 讨论

随着女性乳腺癌发病率的逐年增加, 且患者年龄倾向年轻化, 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防治乳腺癌病情发展的重要措施, 大量研究证实钼靶X线摄影检查是早期诊断乳腺癌的最常见影像学诊断方法, 而且诊断准确率较高。数字化乳腺摄影的普及, 其本身具有大的曝光宽容度和高的检测敏感度且消除了散射效应, 因此为高分辨率、高清晰度的乳腺片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条件, 但同时检查者的检查前准备与技术水平对优质乳腺片的产生影响甚大。

(1) 检查前准备。女性乳腺随月经周期变化而发生周期性变化, 选择适当的检查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检查乳腺有无肿块或结节其最佳时间是在月经来潮后1周左右, 在此时期, 乳腺变化最小而易于检查病理性变化。其次检查者在检查前要认真阅读临床申请单的内容及目的, 做好与患者的沟通工作, 消除其紧张情绪以便在检查过程中能更好的配合, 同时要询问患者的病史, 如家族史、手术史、生育史等。因为大多数乳腺疾病患者都是发现肿块就诊的, 查体可触及肿块的质地及活动度, 这方面的体征是静止的照片所感觉不到的, 触诊结果有助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 所以触诊是检查前不可或缺的一环, 能使技师对肿块大小、质地、部位、活动度及有无腋下淋巴结有初步了解, 以保证病变部位包含在投照野之内, 并且技师须将第一手感性认识记录在申请单上。

(2) 摄影体位。常规应用轴位 (CC) 和内外侧斜位 (MLO) 。轴位 (CC) 也称头尾位, 对较表浅的内、外侧病变显示较好。投照时技师须嘱患者身体稍前倾、双臂下垂、头转向对侧乳腺, 根据其身高调节暗盒高低;将患者乳房置于摄影台面正中, 乳头展开, 压迫过程中被检测乳房的同侧肩膀放松, 减少皮肤皱褶, 尽量包含胸大肌;内外侧斜位 (MLO) 是乳腺摄影中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检查体位, 可使乳腺的外上象限和腋窝下部很好地包含在片中。摆位时一般将机架调整至45°, 使暗盒和患者胸肌方向平行, 瘦高型患者可适当增加度数, 矮胖型患者可减少度数;指导患者将手放置扶手的下部, 肘部置于暗盒外下方, 乳房放松;技师托起患者乳房向上向外展开乳房, 同时保证腋窝及后外侧的乳房附件包含在摄影范围中, 乳头无下垂, 乳房下皱褶打开。当肿块位于乳房上方或下方时有时需要加90°侧位 (ML) , ML位还可与常规体位 (CC位、MLO位) 结合在术前用于钙化灶的定位;当患者乳房致密无法辨清肿块密度、边缘或钙化灶形态、数目时, 可加拍局部点压放大摄片;当病灶位于乳房内侧, 常规体位无法包全病灶时可加拍外上至内下斜位 (SIO) 。

(3) 压迫技术。因乳房的形态决定须对其加压, 适当的加压可减少乳房的厚度, 减少乳腺组织对X线的吸收, 减少散射线的影响, 降低运动产生的影像模糊, 提高乳腺片的清晰度, 所以技师在对乳房进行加压固定时, 在患者的可承受范围内可适当增大压力, 但是须注意触诊时疑为恶性肿瘤且肿块较大时不宜压迫过重, 避免机械压力造成肿瘤扩散。

总之, 乳腺钼靶摄影是一种无创性检查, 操作简单易行, 诊断特异性高, 可作为女性乳腺的常规检测手段。同时, 放射技术人员在检查前须认真阅读申请单, 结合触诊, 熟练掌握乳腺钼靶摄影技术, 保证图像质量, 使乳腺结构和病变充分显示, 便于临床诊断和减少漏诊、误诊。

参考文献

[1]石木兰.对乳腺影像诊断的意见[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2, 36 (11) :965-966.

[2]张静, 曾勇明, 周燕, 等.乳腺癌显示的最佳摄影位置及质量控制[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4, 5 (4) :203-205.

[3]吕辉.浅谈乳腺钼靶X线摄影[J].实用医技杂志, 2004, 11 (10) :2053.

[4]Kinsella JM, Jimenez RE, Karmali PP, et al.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imaging of breast cancer by using targeted peptide-la-beled bismuth sulfide nanoparticles[J].Angew Chem Int Ed Engl, 2011, 50 (51) :12308-12311.

[5]鲍润贤.中华影像医学 (乳腺卷)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22.

[6]蔡玉琴, 张, 诸葛铭宁, 等.乳腺肿瘤性病变钼靶X线摄影结合临床触诊的价值[J].临床荟萃, 2012, 27 (15) :1318-1321.

钼靶摄影 篇2

【关键词】 乳腺癌; 全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摄影

【中图分类号】R97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1-1873-01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且趋于年轻化,令许多女性感到恐惧,常由于乳腺局部的微小变化或体检时发现异常而就诊,但是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5 年生存率,因此关爱女性,加强乳腺疾病的普查是全社会的责任,也是医务工作者的义务。目前检查乳腺的方法较多, 但乳腺钼靶摄影检查仍然是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1] 。本文就收集的80例乳腺疾病患者采用全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摄影资料,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在其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0月-2011年8月就诊的乳腺疾病患者80例,均为女性, 全部进行全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摄影,并有术后病理检查结果。78例患者有生育史,年龄23-72 岁, 平均44.6岁,其中< 40 岁10例, 40-50 岁22例, 50- 60 岁35例, > 60 岁13例;76患者以乳房肿块或皮肤改变而就诊, 4例体检时发现乳腺异常, 伴有不同程度乳腺疼痛38例,橘皮样外观9 例, 乳头内陷15例, 乳头溢液8例(其中5例为血性溢液),伴腋下淋巴结肿大10例;其中52例可触及乳腺肿块, 位于外上象限25例, 外下象限17例, 内上象限6例, 内下象限2例, 乳晕区2例。80例患者术后病理证实46例为乳腺癌,34例为乳腺良性病变。

1.2 设备与检查方法

采用全数字化钼靶X线机GE公司全屏数字化钼双靶乳腺摄影机,机型为Senographe 2000D,投照体位采用常规双乳拍摄头尾位、内外斜位,选择性作局部点压和放大摄影,采用全自动曝光条件。两侧乳腺对照比较, 因两侧乳腺有一定的对称性,出现病变后对称性受到影响和破坏, 便于鉴别诊断。阅片时注意观察病变发生部位、形态、大小、密度、边缘、有无钙化、血管增粗、乳头内陷、皮肤增厚、腋窝淋巴结肿大等。

2 结果

全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摄影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度为86.95%,特异性为79.41%。46例乳腺癌患者中假阴性为6例,34例乳腺良性病变中假阳性为7例。钼靶表现:其中①15例表现为< 2 cm的结节状肿块影,包括毛刺状肿块(以肿块为中心,向周围呈放射状分布的白色条索状致密影)、分叶状肿块(肿块周边凹凸不平,形成深浅不等、形状不规则的沟陷)和边界模糊肿块(肿块无明确的边界,表现为磨玻璃状致密影);②恶性钙化灶的10例,表现为簇状分布的泥沙样钙化,或细长不等的棒状钙化; ③肿块合并钙化8例;④恶性大导管相: 8例出现乳腺导管扩张,表现为管径> 0. 5 cm扩张的大导管相互粘连、变形、扭曲,边缘不光滑;⑤异常血管: 10例癌灶周围出现变异血管影,表现为迂曲扩张,呈放射状排列的血管影;⑥淋巴管癌栓: 5例淋巴管扩张在肿块周围形成细条影,呈管尖状表现。

3 讨论

乳腺癌患者大都发生在40 岁以上妇女,据资料统计,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通常发生在乳房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发病部位以外上象限为主,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此要加强40 岁以上女性的乳房普查,以提高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乳腺癌可有多种技术检查,如钼靶摄影、彩超、MRI、CT 等,各有优点,但其他检查均不能替代X线检查,高质量钼靶摄影仍为首选检查方法。X线机对早期乳癌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由于全数字化钼靶X线机采取特殊的光电转换技术,故图像质量明显高于常规钼靶X线机[2 - 4],其影像高分辨率、高清晰度,呈现了更为丰富的早期乳腺癌征象,可发现小于0. 1 cm大小的恶性钙化灶,从而减少了乳腺微小癌漏诊率。乳腺钼靶X线检查,乳腺癌可有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直接征象包括:毛刺样肿块,不规则或泥沙样细钙化。间接征象包括:大导管相,漏斗征,血管异常增粗,厚皮征等,结合病史,可直接作出明确诊断。有一种直接征象加2种间接征象者,大多可提示乳腺癌[5-6]。本研究中80例乳腺疾病的患者中經过全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后均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度,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此外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比如乳头内陷、乳房肿痛以及皮肤改变等,对于患者乳腺疾病的诊断是很有帮助的。

全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摄影是目前诊断乳腺疾病的首选和最简便、最可靠的无创性检测手段,痛苦相对较小,简便易行,且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留取的图像可供前后对比,不受年龄、体形的限制,而且价格相对其他检查手段便宜,值得临床使用。但是在乳腺疾病的诊查中,还要结合其他一些方法,比如超声、CT、CA-153的检查,更好的为临床提供可靠资料,以帮助确诊,达到乳腺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雪梅, 陈颖, 栾玉学. 乳腺癌的钼钯X 线诊断[J] .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05, 39( 5) : 459.

[2] 徐向红,王宏德,崔怀萍,等. 乳腺癌的早期X线诊断. 实用放射学. 1997, 13: 5292530.

[3] 潘芝梅,李强. 乳腺癌的临床X线分析.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1, 17:1862188.

[4] 陈道瑾,黄祖发主编. 早期乳腺癌诊断. 第1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5227.

[5] 白从驹.乳腺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97-402.

不典型乳腺癌的乳腺钼靶摄影分析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资料选自2003 年1 月—2011 年4月共19例不典型乳腺癌, 均为女性, 年龄31~67 岁。有7 例临床可扪及小包块或结节;9 例未扪及包块, 局部腺体增厚;5例伴乳头溢液;3例无临床症状在X 线检查时被发现。所有临床诊断, 除考虑3例为“肿块性质待定?”, 5例“乳头溢液原因待查”外, 其余11例均被误诊为良性病变。

1.2 方法

采用意大利GIOTTO乳腺钼靶机, 美国柯达公司的CR 处理系统, 柯达专用乳腺IP 板, 柯达8900 型激光打印冲洗一体机。使得乳腺片的分辨率、图像的清晰度、乳腺微小病灶的检出率大为提高。常规行头尾位 (CC位) 及双乳内外斜位 (MLO位) 摄片。

2 结果

2.1 X线结果

19例X 线表现, 7 例显示局部片状致密影, 边界不清, 3 例显示为局部结构紊乱, 2例显示局部腺体纠集, 呈星芒征, 4 例显示钙化灶, 形态不规则、分布较分散的钙化灶, 1例致密型乳腺摄片未见具体肿块及明显钙化, 2例伴腋下淋巴结肿大。有8例同时具有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表现 (见图1-6) 。

2.2 病理结果

2例为小叶浸润癌, 14 例浸润性导管癌, 3例为早期乳癌, 2 例伴淋巴结转移。

3 讨论

不典型乳腺癌征象, 影像科医生在诊断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3.1 局部结构紊乱

在X 线片上表现为乳腺小梁和腺体走行方向改变, 基质结构紊乱, 但未形成具体块影, 其形成机制其病理基础为癌细胞突破导管壁向管外周围呈浸润性生长, 引起周围组织的反应性纤维组织增生, 使脂肪和正常乳腺实质间的界面发生扭曲、紊乱。该征象被认为是X 线诊断乳腺癌的一个重要间接征象。

3.2边界不清之局灶性致密影

表现为局部致密影, 呈团片状, 边界不清, 密度不均, 中心密度较高, 有的呈结节状, 周围腺体纠集, 形似星芒状、放射状;形成原因可能是由于癌细胞沿乳腺导管扩展, 向周围间质浸润, 而引起纤维组织增生反应的结果。但若是在致密型乳腺中, 该病灶则难以显示, 很易误诊。在退化型乳腺中, 如果出现中心密度高的小灶致密影, 更应考虑到有可能是乳腺癌的早期征象。

3.3不典型钙化

典型钙化-成簇的沙砾状钙化诊断乳腺癌的特异性很高。本组4例均为不典型簇样钙化灶, 表现为泥沙样、细线样、蚯蚓状, 近5~11 枚钙化点, 分布较分散, 钙化簇的形态是不规则、多形性的, 密度较淡, 边缘模糊。认为这种形态不规则、分布较分散的钙化灶易误诊为乳腺腺病或其他良性乳腺病。对于可疑恶性病灶应建议病灶穿刺活检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3.4

致密型乳腺因腺体多量, 缺乏对比, 容易掩盖病灶, 因结合临床及乳腺彩超检查, 以免漏珍。常规做两侧乳腺摄片检查, 若发现两侧乳腺明显不对称 (术后除外) , 对于大片致密影的一侧影考虑病变隐藏。

3.5 腋下淋巴结肿大

正常人在影像学检查时常可见到腋窝淋巴结。笔者认为腋下淋巴结≥1cm, 且密度较高, 密度均匀, 为病理性肿大。在作乳腺内外侧斜位摄影时, 要保证乳腺腺体完全包括, 应尽可能多包括腋下部分, 以发现腋下有无肿大的淋巴结。当发现腋下肿大的淋巴结时, 应仔细寻找乳腺内细微病灶, 以防漏诊。

乳腺癌不典型X 线征象有小灶致密影、局部结构紊乱、不典型钙化, 当出现腋下淋巴结肿大、密度较高, 密度均匀, 即使乳腺内病灶很不典型, 均应想到乳腺癌的可能。摄影医师亲自检查患者乳腺病变、仔细阅片、全面分析以及重视腋下肿大的淋巴结, 必要时结合B 超、CT、MRI 等影像检查, 可提高诊断正确率及减少误、漏诊。

摘要:目的 探讨不典型乳腺癌的X线表现及诊断, 以进一步提高不典型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19例不典型乳腺癌均为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19例X线表现, 7例显示局部片状致密影, 边界不清, 3例显示为局部结构紊乱, 2例显示局部腺体纠集, 呈星芒征, 4例显示钙化灶, 形态不规则、分布较分散的钙化灶, 1例致密型乳腺摄片未见具体肿块及明显钙化, 2例伴腋下淋巴结肿大。结论 乳腺癌的X线表现不典型, 易引起误诊、漏珍。影像科医生阅片时, 应结合临床, 仔细阅片、全面分析, 以尽量提高诊断与病理符合率。高品质的乳腺片是诊断不典型乳腺癌的有效保证。

关键词:不典型乳腺癌,乳腺钼靶摄影,分析

参考文献

[1]周鑫.高频钼靶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分析[J].华西医学, 2010, 25 (1) :65-66.

钼靶摄影 篇4

关键词:乳腺肿瘤,钼靶摄片,超声,诊断

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发病率逐年上升, 且趋年轻化, 严重危害女性身心健康[1]。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乳腺癌死亡率、改善预后的关键。临床上诊断乳腺癌最简便、有效的方法主要有X线钼靶摄片、超声检查[2]。随着社会的进步, 技术日新月异, 全数字化乳腺摄影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广泛应用明显提高了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 但是鉴于亚洲女性乳腺较为致密的特点, 不管是钼靶还是超声都不能单独作为诊断乳腺癌的手段, 两者各有优势, 应互相补充。本研究旨在探讨两种检查方法单独及联合应用的临床效果, 为乳腺癌患者的诊断探寻合理方法,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5年3月—2011年12月的乳腺癌患者共48例, 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及病理学检查确诊为乳腺癌, 所有病例均为女性, 年龄22~75岁, 平均50.6岁。

1.2 方法

48例患者随机分为钼靶检查组21例, 超声检查组16例, 钼靶与超声联合检查组11例。

1.2.1 乳腺X线检查方法

采用GE Healthcare乳腺钼靶专用机, 常规取轴位、斜位摄影, 必要时加侧位。乳腺癌标准[3]:主要征象为呈不规则肿块、分叶状肿块及肿块伴钙化、边缘模糊、高密度影、毛刺、晕环。次要征象:局部皮肤改变、结构紊乱、肿块周围血管增粗、淋巴结显示。直接征象≥2项, 或有1项直接征象同时有2项次要征象则诊断为乳腺癌。X线钼靶表现为肿块11例, 致密影6例, 浸润8例, 毛刺9例, 恶性钙化15例, 皮肤增厚3例, 局限凹陷9例, 结构紊乱14例, 血运增加5例, 淋巴结显示18例。超声检查方法及诊断标准:采用PHILIPs EnVisor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超声组表现为不规则团块16例, 分叶状8例, 内部强回声11例, 实质性弱回声13例, 后方回声减弱9例, 浸润生长5例, 无包膜13例, 淋巴结显示8例, 纵横径比>7:39。乳腺癌的标准[4]:形态为不规则团块、分叶状、实质性弱回声、后方回声减弱、无包膜、浸润性生长、内部强回声、肿块后方回声衰减、淋巴结显示, 浅筋膜浅层连续性中断、血流紊乱、纵横径比值>0.7。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超声与钼靶检查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38, P>0.05) ;二者联合应用后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与钼靶检查的准确性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36, P<0.05) , 与超声检查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11, P<0.05, 见表1) 。

3 讨论

3.1 钼靶对乳腺癌检查的特点

乳腺癌在钼靶上的常见征象有肿块、恶性钙化、结构扭曲。首先乳腺癌可以表现为小结节影, 边缘多不规则, 可呈毛刺状及浸润状, 可以有深分叶, 部分也可以表现为外形规则、边缘清晰的肿块。其次钙化的出现是由于病灶中心细胞坏死溶解, 磷酸钙盐沉积所致。钙化主要表现为簇状分布的微小钙化灶, 形态呈针尖样、泥沙样、小杆状及小叉状, 这些钙化灶可单独或混合存在。从乳腺的病灶整体来观察的情况, 钼靶检查了整个乳腺, 在钼靶片上乳腺癌一些微小的特征性表现, 如毛刺征和成簇细小的钙化, 均能显示, 不易漏诊。特别是对于乳腺癌的高发人群, 中、老年患者乳腺己部分退化但内脂肪较多, 钼靶片上对比良好, 显示清晰[5]。但钼靶对乳腺癌检查仍有其自身的缺点: (1) 图像对病灶的内部情况显示欠佳, 对囊实性病灶鉴别较差。 (2) 亚洲女性的乳腺大都相对致密, 体积较小, 对于这些腺体致密的女性来说, 部分病灶容易被附近高密度腺体组织掩盖而不显影。 (3) 钼靶X线具有辐射性, 对孕妇及育龄期妇女一般不作为首选。

3.2 超声对乳腺癌检查的特点

超声是利用不同组织的声阻抗差异形成的微小界面来成像, 具有良好的浅表器官穿透力和组织分辨率, 与受检腺体类型及厚度无关, 腺体内的异常回声区可以清楚地显示。乳腺癌大多具有以下特点:肿块形态不规则, 呈毛刺状或伪足样改变;边界毛糙不清;多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恶性肿块伴钙化, 且沙粒样微钙化多见, 其钙化后方多无声影;后方回声衰减多见;纵横比≥1者居多;腋窝淋巴结转移肿大且结构紊乱[6,7,8]。以上特点出现时应高度怀疑恶性病灶。对于血流分布特征来说, 因为血流信号检测的影响因素较多, 所以声像图特征诊断乳腺癌相对更重要。同样, 超声检查乳腺癌也存在缺点: (1) 超声对致密腺体的检查以及对人体无损伤性是钼靶片无法比拟的, 但对一些体积较小、回声改变不明显的病灶边缘细微分辨力差, 对无明显肿块的乳腺癌易漏诊。 (2) 对病灶的定性诊断往往不如典型的数字乳腺钼靶准确, 假阳性率较高。 (3) 对仅以恶性钙化灶为惟一阳性体征的乳腺癌容易漏诊。 (4) 超声无法分清乳腺肿瘤良恶性肿块, 在超声成像中良恶性肿瘤同样存在重叠[9], 使得乳腺癌患者肿块不明显者易漏检。

钼靶对于密度相差不显著的乳腺腺体软组织来说, 其组织分辨率很低, 小而扁平的乳房、乳腺切除术后、位于乳腺边缘、位置靠近胸壁的患者, 其病灶则不易被钼靶检查到。而超声检查能清楚显示乳腺病灶范围、病灶周边、纵横比、内部回声及内部血流分布等[3]。钼靶、超声从不同侧面反映病灶的病理特性, 具有良好的诊断互补性。美国哥伦比亚教会医疗中心检查分析了11 130例乳腺无症状的患者, 发现钼靶对乳腺癌的诊断敏感性为77.6%, 而超声为75.3%, 两者无显著性差异, 而两者联合的诊断敏感性为97%, 显著高于单一的检查方法。在我国, 近几年有多个研究亦表明钼靶与超声联合可大大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 而两者单一检查的诊断率并无明显差别[7,8,10]。当前研究一致认为钼靶和超声都是乳腺最基本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也是诊断乳腺癌的有效方法, 两者各有优势和缺陷, 联合应用大大提高了乳腺癌的检出率, 对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陈蓉, 龚水根, 张伟国.乳腺癌分子水平的影像学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2003, 26 (2) :89.

[2]贺延莉, 靳二虎.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进展[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08, 31 (4) :235.

[3]朱庆莉, 姜玉新, 孙强, 等.乳腺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的多因素分析[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6, 15 (2) :109.

[4]赵子杰.实用乳腺超声波:技术、判读、鉴别诊断[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6:30-120.

[5]Vlastos G, Verkooijen HM.Minimally invasive approache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early-stage breast cancer[J].Onologist, 2007, 12 (1) :1.

[6]徐光中, 李凯.3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作用[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09, 30 (3) :293-297.

[7]夏德新, 杨小庆.钼钯X线微钙化对乳腺触诊阴性的乳腺癌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9, 25 (9) :1584-1587.

[8]邵婉仪, 时伟峰, 刘颖.全数字化乳腺X线立体定位活检技术对早期乳腺癌诊断及治疗的指导意义[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9, 25 (12) :1810-1813.

[9]张启波, 于国放, 王兆信.钼靶摄影和高频超声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7, 23 (7) :957.

钼靶摄影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筛选2012 年1 月—2014 年12 月我院行乳腺钼靶X线诊断者106 例为研究对象, 均为女性;年龄28 岁~73 岁, 平均年龄 (51.2±10.4) 岁;健康查体25 例, 门诊病例81 例。

1.2 临床资料大部分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 部分患者触及乳房肿块, 胀痛、乳头溢液等就诊, 临床未触及肿物21 例, 其中2 例有乳头溢血, 伴或不伴乳头内陷或经前期疼痛、放射性疼痛。

1.3仪器设备使用SIEMENS乳腺机MANMMOMAT Novation DR, 患者取站立位, 对投照体位适当调整, 双侧乳腺行常规头尾位 (CC) 及内外斜位 (MLO) 检查。由2 名经验丰富的主治医师进行阅片, 观察肿物形态、大小、密度、边界、钙化、血管增粗增多、肿块结构扭曲以及皮肤增厚等方面, 将钼靶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

1.4 诊断标准依据美国放射学会 (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 ACR) 修订的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 (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BI-RADS) (4 版) 分级评估标准, 0 级:需结合影像学其他检查 (超声、磁共振成像、局部加压摄影及放大摄影) 结果进一步评估。1 级:检查结果为阴性;乳腺钼靶X线影像未检出异常, 双乳外形对称, 结构无扭曲, 未检出肿块及可疑钙化。2 级:考虑为良性病变。3 级:良性病变可能, 建议定期复查;若短期随访 (6 个月< 随访时间<1 年) , 病变稳定或病灶缩小, 良性可能性较高, 则证实分级判断;该级别恶变的可能性<2%。4 级:可疑异常, 建议活检进一步证实。病变无乳腺癌特异性形态学改变, 但具有确切恶性可能性, 平均恶性病变危险性约35%, 并根据影像结果再分为3 个亚型:4A亚级为低度恶变, 需组织活检;4B亚级为中度恶变, 常为不典型性纤维腺瘤或脂肪坏死;4C亚级为高度恶变, 不典型, 影像学检出实性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 或新近出现多形性成簇钙化, 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常为恶性。5 级:高度怀疑为恶性病变, 相关检查提示恶变可能性≥95%。6 级:经组织病理学活检确诊为恶性病变, 但未评估治疗后的影像学表现, 或经影像学评估新辅助化疗对恶性病变的疗效[2]。

2 结果

本组106 患者经病理或随访证实BI-RADS评分4 级及以上恶性病变31 例, 良性病变75 例。其中经乳腺钼靶X摄影诊断为恶性病变34 例, 误诊3 例, 准确率约为91.2%, 包括浸润性导管癌18 例, 腺癌7 例, 浸润性小叶癌5 例, 髓样癌2 例, 黏液腺癌2 例。良性病变72 例, 其中乳腺增生结节39 例, 纤维腺瘤25 例, 导管内乳头状瘤4 例, 囊肿2 例, 脂肪瘤2 例, 准确率约为96.0%。

乳腺钼靶X摄影分级结果为2 级15 例 (14.2%) ;3 级41 例 (38.7%) ;4 级36 例 (34.0%) , 其中4A亚级为8 例, 4B亚级为21 例, 4C亚级为7 例;5 级14 例 (13.2%) 。

其中乳腺钼靶X摄影诊断为恶性病变34 例中, 23 例出现分叶状肿块、毛刺征, 大部分病灶边缘模糊。16 例出现泥沙样、成簇微小钙化, 4 例不规则钙化, 2 例可疑微小钙化。6 例伴结构扭曲, 结合病理活检明确诊断。其中4 例呈现致密型腺体, 未见确切肿块形成。

3 讨论

目前, 检出乳腺早期肿瘤的惟一有效方法是钼靶X线摄影[3]。乳腺钼靶普查在国外已大规模开展, 大幅度提高了乳腺癌早期诊断率, 乳腺可触及的病灶, 不易触及的深部乳后区病灶及未形成肿块的早期病变该检查均能较好地显示。阅片时应仔细观察病变形态、密度、边缘、钙化、血管增粗增多、结构扭曲、局部皮肤增厚等方面, 密切结合临床病史及触诊, 以较准确地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4,5]。

良性病变多显示为圆形、类圆形或浅分叶状肿块, 边缘多光滑、清晰锐利, 较少见毛刺征, 周围乳腺组织未见异常密度, 或因肿块周围脂肪组织受压而出现的均匀细环状晕征。而恶性占位形态多不规则, 呈深分叶或不规则形肿块, 边缘不光滑并常见毛刺形成, 多呈棘状、尖角状、伪足状或放射状[6], 浸润性导管癌肿块常见边缘多结节征象。

文献报道病理上60%~85%的乳腺癌可出现钙化, 钙化出现率约为30%~50%[7], 一般认为钙化与肿瘤细胞变性坏死后, 局部区域钙盐沉积以及与瘤体自身分泌钙质有关。有学者强调指出, 泥沙样、簇样细微钙化是早期乳腺癌很重要的诊断依据, 甚至可作为影像学诊断早期乳腺癌惟一的恶性征象[8], 而且对术前定位、手术病理切片的标记及治疗复查均有很重要的价值。良性钙化多出现在乳腺间质内, 诸如脂肪、纤维组织、血管等, 而较少出现在乳腺实质内。而恶性钙化则多出现在癌细胞变性坏死区, 多出现于乳腺实质内以及病灶周边的坏死碎屑内[9], 常为泥沙样、断针样、不规则粒状, 而细沙样或针尖样钙化对微小乳腺癌的诊断有较大价值[10]。良性钙化通常较规则, 呈块状、环状、斑点状等, 一般较圆、散、粗;恶性病变钙化点通常密度越高、数目较多。

乳腺癌可出现血管数量增多, 管径增粗, 呈毛刺状、放射状改变, 粗大引流血管影可出现于部分病变内。同时, 腺体结构紊乱, 导管扩张增粗, 腋窝淋巴结增大等常出现于乳腺恶性病变。而良性病变血管、导管结构大部分为正常表现。

此外, 应注意女性年龄、腺体类型与检查方法的选择性相关。在理论上,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致密型乳腺更有优势, 而钼靶比较适合发现脂肪型乳腺的病变。年龄是影响乳腺密度的重要因素, 年轻女性的致密型乳腺比例高, 而≥50 岁患者的腺体密度降低, 更有利于钼靶检出病灶。

综上所述, 对乳腺钼靶X线片, 应综合性分析病变密度、形态、边缘、钙化, 并同时观察血管、导管、腺体结构、腋窝淋巴结转移等X线征象。钼靶X线摄影检查对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是目前乳腺病变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姜志红, 赵小华.CT钼靶X线对乳腺癌早期发现的价值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 2014, 29 (7) :820-822.

[2]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3rd ed[M].Reston: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 1998:1-90.

[3]蒋国元, 申霞.遵义市3 107名妇女首次乳腺钼靶筛查结果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2, 37 (3) , 240-244.

[4]BERG W A, BIUME J D, CORMACK J B, et al.Combined screening with ultrasound and mammography vs mammography alone in women at elevated risk of breast cancer[J].JAMA, 2008, 299 (18) :2151-2163.

[5]MCCAVERT M, O'DONNELL M E, AROORI S, et al.Ultrasound is a useful adjunct to mammography in the assessment of breast tumours in all patients[J].Int J Clin Pract, 2009, 63 (11) :1589-1594.

[6]李雪梅, 陈颢.乳腺癌与良性病变钼靶X线表现的比较[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08, 42 (2) :188-190.

[7]徐开野.乳腺疾病影像诊断与治疗[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1996:94.

[8]何子元, 火树尧, 徐开野.早期乳腺癌X线表现[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1, 20 (1) :11.

[9]喻迎星, 许茂盛, 郑美君.乳腺钙化的X线特征及诊断乳腺疾病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2, 10 (5) :354-356.

钼靶摄影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自2003年10月至2013年3月放射科数字乳腺钼靶X线摄影者共10 150名 (其中含800名健康体检者) , 经手术病理证实5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 全部为女性, 其中健康体检者5例, 年龄27~76岁, 平均 (51±9) 岁 (其中27岁和29岁的2例患者均未婚) , 40~49岁23例占42%。临床可触及肿物34例, 其中结节≤1 cm 5例, 1 cm<结节≤1.8 cm 21例, 1.9 cm≤结节≤3.5 cm 6例, 3.5cm<结节≤5 cm 2例。56例早期乳腺癌中原位癌或原位癌伴微浸润37例, 浸润性导管癌17例, 浸润性小叶癌2例。

1.2 检查方法:

全部患者均采用西门子Mammomat1000型钼靶乳腺机及美国柯达IP成像板 (2011年升级为数字平板) , 全自动曝光条件, 所有病例均摄取双侧乳腺头尾位 (CC) 和内外斜位 (MLO) 。个别患者病变靠胸壁时加照侧位片。

1.3 图像结果分析:

获取图像后传入工作站, 在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图像处理。全部图片由2名从事乳腺病诊断的放射科医生共同阅片, 作出最后诊断。

2 结果

2.1 乳腺腺体分型:

根据美国放射学会提出的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 (BI-RADS) 乳腺实质组成类型分型。本组56例乳腺癌乳腺实质分型分别为致密型9例, 多量腺体型16例, 少量腺体型14例, 脂肪型17例。

2.2 乳腺钼靶X线结果:

56例早期乳腺癌中, 出现线样分支状或成簇分布的小颗粒样钙化27例, 占48%, 其中18例单独出现钙化, 9例与肿块并存。56例早期乳腺癌中, 结节19例 (34%) , 其中有“毛刺征”或星芒状边缘11例, 边缘有深、浅分叶者8例。非对称性局限性密度增高影伴结构扭曲、紊乱9例, 乳晕区漏斗征1例, 见图1~6。

2.3 病理结果:

56例早期乳腺癌中, 导管原位癌及导管原位癌伴早期浸润37例, 浸润性导管癌17例, 浸润性小叶癌2例。

图1左乳外上象限不规则肿块影且边缘有毛刺征及浅分叶征 (箭头, 病理诊断为浸润性导管癌)

图2右乳头后方非对称性局部密度增高伴结构紊乱且有乳晕区漏斗征 (箭头, 病理诊断为导管原位癌伴早期微浸润)

图3右乳外上象限不规则肿块影, 肿块内呈簇状多发钙化 (箭头, 病理诊断为浸润性导管癌)

图4右乳外上象限局部结构紊乱且有成堆及散在颗粒状钙化 (箭头, 病理诊断为导管原位癌)

图5左乳外下象限不规则条带状结节影伴线状、分支状钙化 (箭头, 病理诊断为导管原位癌)

图6右乳内上象限肿块影 (箭头, 有浅分叶征, 肿块周围有散在钙化影, 病理诊断为浸润性小叶癌)

3 讨论

乳腺癌起病隐匿, 早期常无明显临床症状, 多为患者无意中发现肿块或乳腺普查中发现就诊。而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乳腺癌患者存活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目前, 乳腺X线摄影仍然是公认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检查手段。随着乳腺钼靶X线摄影的普及和数字平板乳腺的广泛应用, 乳腺癌的早期检出率明显提高。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由于有很高的对比度及空间分辨率, 对乳腺微小病变的检测具有高度的敏感性。Donegan和Spratt[3]认为数字乳腺摄影通过微小钙化发现的乳腺癌中, 有31.25%是导管原位癌和小叶原位癌, 同传统钼靶摄影5%的原位癌检出率相比有了明显提高。从而为乳腺癌的治疗争取宝贵的时间, 有效地改善了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对于乳腺癌的诊断已由典型X线征象分析进展为对早期癌、原位癌诊断的探索和研究。美国近年来诊断的乳腺癌中, 有12%~15%是乳腺导管原位癌, 90%是由乳腺钼靶X线发现的[4]。

3.1 乳腺癌的年龄分布特征及X线普查:

笔者认为, 乳腺癌有明显向年轻化发展的趋势。国外文献[1]报道, 国外乳腺癌确诊年龄的高峰段为50~69岁。本组的结果显然与之有差异, 提示我国妇女乳腺癌的发病年龄与国外有差别, 为笔者探讨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进行乳腺癌普查提供了新思路。

3.2 数字钼靶X线摄影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优势:

乳腺摄影的临床应用使乳腺原位癌的检出率明显提高, 原位癌在乳腺癌的比例由过去的3%~5%上升到15%~20%, 其中90%的原位癌伴有钙化, 50%仅表现为钙化[5]。数字钼靶X线摄影系统图像对比度动态范围宽, 调节窗宽、窗位及放大功能可以显示病变的微细结构及微小钙化。本组56例均能清晰显示, 同时还可以很好地降低患者所接受的X线照射剂量。

3.3 钙化:

乳腺钼靶X线片上显示的恶性钙化呈线样分支状或颗粒点状, 钙化的密度、形态及大小不均质, 簇状分布呈圆形, 不规则形或从乳头向深部的“V”形[6]。这种表现是由于导管原位癌中央发生不规则坏死引起钙盐在导管内沉积[7], 或者有肿瘤细胞分泌[8], 而形成在X线片上形态各异的钙化表现。单纯钙化最易出现在导管原位癌及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中[9], 同时由于导管原位癌具有多中心的特点, 表现为多堆密集分布的钙化同时出现, 周围结构清晰、无浸润为导管原位癌的典型X线表现[10]。有学者认为钙化群每平方厘米中有20枚以上的钙化可诊断乳腺癌, 肿瘤的钙化与肿瘤的组织性有关, 导管癌、粉刺癌、单纯癌等容易发现钙化[11]。由此看来, 钙化是早期乳腺癌极为重要的X线征象, 甚至是唯一钼靶征象。以往报道单纯钙化改变是乳腺导管内区位癌特征性的X线表现, 尤其是成簇微小钙化在乳腺导管内区位癌诊断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2]。恶性微小颗粒钙化通常<0.5 mm。

3.4 结节:

乳腺钼靶X线摄影能发现≥0.5 cm的乳腺结节, 在退化型的乳腺或有丰富脂肪背景衬托下, 能发现最小结节的阈值为2.1~2.6 mm[13]。在定期随访中, 如果某一区域发现不对称的高密度区, 特别是退化型乳腺中出现中心高密度小结节影, 应考虑恶性可能, 也可能是乳腺癌最早的征象;同时分析结节的边缘相当重要, 乳腺微小癌结节边缘数字钼靶图像上常见有“毛刺征”、小分叶及不规则模糊浸润等。特别是采用“毛刺征”和“分叶征”诊断乳腺癌, 其正确性分别可达93.94%和90%[14]。

3.5 非对称性局限性密度增高影伴结构紊乱或扭曲:

数字乳腺X线摄影表现为乳腺某一区域或双侧乳腺不对称致密影, 与周围腺体组织无明显分界, 无具体肿块影, 结构变形。其病理基础是由于癌细胞的浸润和单位体积的细胞数增加以及周围纤维组织的水肿所致。漏斗征是由于乳头陷入乳晕内形成外宽内窄的三角形影像, 乳晕区较早期的肿瘤可引起乳头凹陷。当然, 良性病变也可见到上述征象。因此应密切结合临床, 遵循乳腺癌的诊断原则, 并按美国放射学会提出BI-RADS进行分型诊断。

总之, 数字钼靶在发现隐性乳腺癌和T0期乳癌中占有优势。尤其是对微小恶性钙化更优于CT、磁共振成像, 对致密性小结节和乳腺局部结构紊乱显示率同样较高[15]。能早期发现临床触及不到的微小癌和早期癌, 其中主要是导管内癌, 还能准确反映乳腺内有无多发病灶, 为开展保乳手术, 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奠定了基础。

摘要:目的 评价早期乳腺癌的数字钼靶X线摄影表现。方法 收集我院自2003年10月至2013年3月共10 150名乳腺检查及体检者,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6例早期乳腺癌的数字钼靶X线片, 分析其临床表现、年龄特征、病理类型及X线表现特征。结果 ①无临床表现者49例, 发病年龄27~76岁, 其中40~49岁年龄段者占总病例数的42%, X线表现钙化27例 (其中18例无肿块) , 小结节19例 (34%) 。非对称性局限性密度增高影伴结构扭曲或紊乱10例 (18%) ;未扪及肿块者22例 (39%) ;导管原位癌 (DCIS) 及导管原位癌伴早期浸润37例 (66%) , 浸润性导管癌17例 (30%) , 浸润性小叶癌2例 (4%) 。②乳腺数字钼靶X线可显示早期乳腺癌病变微细结构。结论 数字钼靶X线成像可以更清晰地显示乳腺病变的特征, 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钼靶摄影 篇7

我院应用德国高频乳腺X线机配以德国AGFA计算机X线摄影装置, (AGFA乳腺专用IP板, AGFACR图像后处理系统和AGFA7500激光打印机) , 对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进行双侧乳腺X线摄片。能明显提高影像质量, 加快检查速度, 降低辐射剂量, 减少了各种乳腺疾病的误诊、漏诊。通过临床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点体会。

1 影像技术运用的最优化原则

CR系统的工作流程是 IP接受 X线照射后, 将 X线的能量以潜影的形式贮存下来, 经激光束扫描, IP释放其贮存的能量发出荧光, 荧光被集光器收集送光电倍增管放大并转换成电信号经模拟数字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 传入计算机和数字图像处理系统, 处理后形成最终的 CR数字影像, 然后被送到潜影消除部分, 经强光照射, 消除 IP上的潜影 。在成像过程的任意环节出现疏漏, 都会影响图像质量。

1) 充分利用临床资料, 配合查体。

触诊前首先认真阅读临床医生的申请内容和目的, 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及临床表现。向病人解释说明检查方法, 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然后对乳房进行触诊, 获得的第一手感性认识记录在摄片单上。对于普查病人如发现异常一定要做诊断检查。

2) 严格技术质量控制。

一张好的乳腺钼靶片可以把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比临床医生提早2年。通过对乳腺标准化摄影技术的探讨, 按照一定的标准规范进行日常投照工作, 可以获得质量优异的图像, 为各类乳腺疾病及早诊断提供高质量, 有价值的影像资料。

(1) 设定合理的曝光条件。CR会同时读出 IP上原有存储较强的信息而显示重叠影像即记忆伪影, 这主要显示于前者 X线剂量过大, 而后者剂量过低, 消除方法不当, 致使前后影像重叠。因此为消除这类伪影应使用合适的 X线射影条件, 不能为了增强细节而一味地提高摄影条件, 或为了减少辐射一味地降低摄影条件。对于经过高 X线曝光量曝光的IP一定在规定的时间内消除潜影, 不可将还未完全消除好的 IP取出来马上投入使用。我院使用的德国进口乳腺机, 利用AEC (自动感光控制系统) 采取自动曝光条件参数的优化值, 千伏值一般采用28 kV。摄影技师在实际工作中还要利用其手工调节系统, 根据受检者不同年龄、乳房的不同厚度、实际照野内不同组织密度来调节千伏值和时间。以获取满意影像信息。

(2) 选择摄影体位常规采用的头尾位 (CC) 及内外侧斜位 (MLO) 可满足临床诊断者约占93%, 仅7%左右需辅以非常规位。常规采取双侧乳腺侧斜位 (MLO位) 及头尾位 (CC位) 投照四副图像, 发现病变再加摄其他特殊位置, 如侧位、乳沟位、局部点压放大、乳腺导管造影等。

(3) 掌握正确的摆位和方法操作步骤目前国内普遍以美国《乳腺摄影质量标准法规》 (MQSA) 为标准。在摄影过程中, 适当的压迫是获取高质量影像的关键。乳腺组织每下压1 cm, 对比度大约增加7%, 剂量减低14%。同时固定了乳房, 减少产生运动模糊的几率, 提高照片的清晰度, 对显示乳腺的微小钙化和病变是至关重要的, 而钙化是早期乳腺癌极为重要的X线征象。恰当的压迫即处于组织紧张和不致疼痛的程度, 该过程中, 放射技师与患者间建立融洽的医患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侧斜位:正确的侧斜位具有在单一体位中使所有乳房组织成像的最大机会。在此体位中, 常规暗合托盘平面与水平面成45°, 根据需要可酌情调节为30°~60°, 使得暗盒与胸大肌平行。X线束方向从乳房的上内侧到下外侧面。角度必须调整到与被检着体型相适应 (影像探测器与胸大肌角度平行) 以利于最大量的组织成像;高瘦患者所需角度50~60°, 较矮胖患者30~40°, 一般身高体重患者所需角度为40~50°。暗盒与胸大肌的角度不平行, 将导致成像组织的减少, 双侧乳房的体位角度应尽量相同;患者成像乳房侧的手放在手柄上, 移动患者的肩部, 使其尽可能靠近滤线栅的中心;暗盒托盘的角度放在胸大肌后面腋窝凹陷的上方, 但要在背部肌肉的前方;患者的臂悬在暗盒托盘的后面, 肘弯曲以松弛胸大肌, 向暗盒托盘方向旋转患者, 使托盘边缘替代技师的手向前承托乳房组织和胸大肌;向上向外牵拉乳房, 离开胸壁以避免组织影像的相互重叠;然后开始压迫, 压迫板经过胸骨后, 连续旋转患者使她的双臀和双足对着乳腺摄影设备。压迫器的上角应稍低于锁骨。最后步骤是向下牵拉腹部组织以打开乳房下皮肤皱褶。整个乳房, 从乳房下皱褶到腋窝, 都应位于暗盒托盘的中心。

头尾位:头尾位作为一种摄影体位, 应确保显示MLO体位中可能漏掉的组织;技师站在患者被检乳房的内侧, 一只手放在乳房下, 另一只手放在乳房上, 轻轻将乳房组织牵拉远离胸壁, 且将乳头放在暗盒托盘的中心;患者头部向前伸向球管侧, 自己将另一侧乳房牵拉位于暗盒托盘的拐角处;患者成像一侧的手臂肩部松弛, 手臂自然下垂, 肱骨外旋;未被成像侧手臂向前抓住手柄;进行压迫时技师固定乳房的手向乳头方向移动, 同时向前平展外侧组织以消除皱褶。

做到乳腺照片标记、摄影技师的站法和手法、患者体位均准确合理, 摄影台高度、机架倾角、乳房压迫力度均适度而双侧统一。所获得的钼靶片乳房组织显示充分, 显影组织真实清晰, 病灶位置明确, 显影充分。在满足诊断要求的同时, 又降低被检者的辐射剂量, 95%达到甲级片的要求。

(4) 严格遵循影像评片标准。充分利用图像后处理功能, 使影像达到以下标准。

侧斜位 (MLO) :①胸大肌乳头水平可见。②乳?头朝向正前方突出于皮肤线。③乳房下角皮肤皱褶分散, 且能分辨;④腺体后部的脂肪组织清晰显示, 乳房下皱褶展开, 乳房后下缘的皮肤皱褶应最小化或不存在;⑤外上象限腺体均匀压迫 (乳癌发生率最高的区域) ;⑥所有脉管、纤维束和胸大肌边缘均清晰显示。⑦左右乳腺照片影像对称显示。

头尾位 (CC) :①乳头正对前方拉出, 位于照片中心横轴线上。②均匀压迫乳房, 最重要的是要包含乳房的后内侧缘, 腺体后的脂肪组织清晰显示。③沿乳头线测得组织厚度, CC位的厚度为MLO位的80%。见不到皮肤皱褶。④双侧乳腺CC位照片相对放置, 则两侧乳房呈球形。

(5) 制定严格的图像后处理标准, 图像传输和胶片打印格式。

CR系统具有强大的后处理软件, 有丰富的处理功能, 包括:基本功能, 图像反转、放大、标记、测量、黑白反转以及像素灰度分布分析等。可灵活调节对比度和光学密度, 以增大诊断信息, 可弥补摄影的不足。摄影速度快、图像清晰无畸变、图像后处理功能强, 应用计算机软件窗口技术可对图像进行窗宽窗位、放大缩小、图像旋转、黑白翻转、标记测量等多种处理;获取信息更多, 并可应用软件技术进行多种组织结构的窗宽窗位的调节 。图像保存方便, 并能进行远程图像传输, 实现远程会诊。

实践操作中工作人员必须选择乳腺标准处理参数, 根据诊断要求进行窗宽、窗位的调整, 按照严格的影像评片要求, 发挥主观能动性, 获取信息最丰富的图像, 并通过PACS进行传输、打印和存储。屏/片组合等一经设定就不得随便更改

(6) 成立质量控制小组

由技士长和高年资技师和高年资医师组成。制定集体阅片制度和定期业务学习计划充分利用数字化图像的存储和检索优势, 定期进行技术读片和质量评比。

2 影像设备的高效化原则

2.1 对设备环境条件控制:

由于CR系统是依靠计算机控制的精密影像处理设备, 为维护其性能的稳定性, 应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既要通风又要避免灰尘过多, 也要控制好温湿度, 尤其夏季应该先关闭空调系统一段时间后再关闭 CR主机, 开机顺序则反之, 以防机内水汽形成引起故障。我院根据设备的要求严格防尘通风, 利用空调、排气扇、去湿机等辅助设备, 使温湿度保持在规定范围内, 操作室不铺地毯, 无毛巾等织物, 保持操作室的整洁。且要求无关人员免进, 保持空气的清洁。

2.2 摄影设备性能

(1) 准直器光野与X线照射野的一致性。目的在于避免压迫器的胸壁侧边缘显示在乳腺片上或造成某些乳腺组织漏照, 以及确保X线束不在影像接收器边缘之外产生大量辐射。

(2) 自动曝光控制 (AEC) 系统功能的评估。目的在于使不同乳腺类型的患者能保持稳定一致的影像密度。

(3) 标准的光学密度在1.4~2.0之间, 这将保证乳腺摄影照片的密度落在最大对比度区域内。根据我院的经验, 建议把密度设置在1.8, 这将对发现肿瘤有利。在日常工作中, 当一张乳腺原始像难以观察到皮肤及皮下组织, 而胸大肌又略显曝光不足, 则说明影像曝光适宜。再通过计算机处理系统获得更多层次影像信息。

2.3 对IP板的控制:

IP板在使用过程中应避免阳光直射, 在装取操作中应戴医用手套, 轻装轻放, 避免玻璃碰撞、划伤及污染。IP的荧光物质对放射线的敏感度远高于普通 X射线胶片, 摄影前、后的IP都要屏蔽;IP板要注意防水, 防潮。IP板的保养时间不宜过长 (一般每曝光500次或一个月清洁一次) , 使用专用清洁剂定期小心擦拭IP, 否则IP边缘会出现细尘附着及霉斑发黄等现象, 直接影响后处理和诊断;IP用清洁液擦拭后, 或一段时间不用, 或不正确的曝光后, 建议使用前应消除潜影。对荧光性能严重哀退的IP及时更换。

2.4 对胶片的控制。

现数字化摄影一般采用光盘、移动硬盘等数据存储器留存。胶片作为病例储存资料的一部分, 我院使用干式激光热敏胶片。将胶片储存在干燥、阴凉处, 温度 (5~24) ℃, 湿度30%~50%, 防止辐射及化学气体侵蚀。避免阳光长时间直射和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 以防影像逐步变黑。

3 影像医生的诊断依据合理化原则

3.1 照片观察条件

乳腺结构均为软组织成分, 影像缺乏自然对比。虽然计算机乳腺钼靶照相可获得层次丰富的图像, 但胶片这一载体以表现某一主要层次为主。在观片时建议使用高亮度观片灯阅片, 因为高亮度观片灯显示影像层次比低亮度观片灯更为丰富, 可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应用PACS工作站尽量选择高亮显示屏, 提倡观察传输显示屏上图像, 其可根据个人观片习惯, 利用各种后处理功能依诊断医师个人读片需要进行影像后处理后获得准确诊断依据。

3.2 乳腺钼靶数字影像阅片注意事项

(1) 对于致密乳腺可进行调窗处理排除腺体重叠, 仔细查找隐匿病灶, 注意腺体轮廓变化, 结合临床其他检查。

(2) 注意腺体后脂肪间隙、腋尾区、乳晕后等易被遗漏的部位。

(3) 早期乳腺癌的主要X线表现为小结节影、细小颗粒状或分枝样钙化、小灶状致密影和局部组织结构紊乱、乳腺内异常增多增粗的血管影及导管像。仔细查找类似微小病灶。

(4) 看到一个病灶还要注意查找有无其他病灶。

(5) 注意新老片子对比观察, 特别注意密度及微钙化的变化。

(6) 对腋下淋巴结阳性者要仔细寻找乳腺内的原发灶。

(7) 判断病变的良恶性主要以恶性征象为主。

(8) 对难以判断的病变要注意有无细微的恶性征象。

(9) 一定要双重阅读, 注意两个体位上查找病灶, 除外体外原因。

总之, 乳腺疾病多种多样, 常见病包括乳腺炎症、增生或良恶性肿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关键。计算机乳腺钼靶X线摄影对1 cm以下肿块能准确诊断, 可以清晰显示肿块直接和间接征象, 对于良恶性乳腺病变的鉴别有重要价值。清晰地显示这些病灶的影像细节, 获取各种明确诊断依据, 掌握正确的诊断方法, 具备高度的工作责任心是减少乳腺疾病误诊、漏诊的基础。高质量的影像信息, 高素质的诊断人才不仅会大大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 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也会提高公众对乳腺摄影价值的信心。

参考文献

[1]曹琰, 梅红, 李萌, 李圣军.数字乳腺摄影中不同剂量模式对病灶的显示能力.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9, (04) .

[2]沈茜刚, 顾雅佳, 唐峰, 毛健, 郑晓静, 谭红娜.数字化乳腺摄影的临床应用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9, (04) .

钼靶摄影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14例确诊的乳腺积乳囊肿患者, 均为女性;年龄28~50岁, 平均 (36.4±6.1) 岁。其中8例采用X线钼靶摄影检查, 8例采用超声检查, 5例采用两种方法联合检查。痛性肿块6例, 无痛性肿块8例;产后发生2例;肿块多为圆形或椭圆形, 表面较为光滑, 质地软硬不一, 有时触及囊性感, 活动性较好。

1.2 诊断方法

X线钼靶摄影:应用美国GE SENOGRPHE-SMR乳腺钼铑双靶X线机, 让患者处于内侧斜位和轴位, 对双侧乳腺对照摄影。超声:应用美国GE LOGIQ700, 以乳头为中心进行球形扫描, 以获得乳房横断面的纵断面图像[2,3]。

1.3 评判标准

1.3.1 X线钼靶影像

直接症状: (1) 肿块形状不规则或为分叶状; (2) 肿块密度为高密度; (3) 肿块边缘模糊, 有一定毛刺、浸润情况; (4) 肿块为泥沙样、小杆状亦或是团簇样[4]。间接症状:厚皮征、悬韧带牛角征、大导管相、漏斗征以及异常血管相, 通常出现两种及以上症状则判断为乳腺癌[5]。

1.3.2 彩色超声图像

(1) 患者乳部肿块的边界是否清楚亦或是出现毛刺状, 肿块形状是否规则; (2) 乳部肿块的纵向与横向比例是否大于1; (3) 肿块的内部组织为不均匀质地, 且有回声; (4) 患者肿块的边侧无回声影像; (5) 患者肿块的供血较为丰富, 且其形态较为紊乱; (6) 患者肿块的后方回声影像有一定衰减; (7) 在使用加压探头探测后, 患者肿块的形状未发生改变, 其肿块位置无变化。在检查出患者腋窝淋巴组织为阳性后, 需依据以上检查项目描述其病变特征 (肿块数目、纵横比例、肿块形态及结构、血供及皮髓回声影像的均匀度及强度[3]) 。

2 结果

手术结果:14例患者中1例由乳汁淤积引起, 其余13例乳囊肿都伴有不同程度的乳腺病, 囊肿直径为1.3~7.0cm。患者均为单发, 其中左乳发病11例, 右乳发病3例。

2.1 乳腺积乳囊肿的钼靶图像

乳腺积乳囊肿的钼靶图像特点:肿块体积有差异, 大的如鸡蛋, 一般为圆形或卵圆形, 部位较深, 边缘一般较光滑, 密度较淡, 与脂肪影相似。囊肿若破裂, 则出现片状密度增高影, 由X线诊断的难度较高。其中1例患者出现乳腺病伴积乳囊肿, 肿块为结节样, 体积为6.0cm×4.5cm×3.5cm, 切面为囊性, 里面液体较少。其钼钯图像非常典型, 左乳为腺体型, 左乳内下象限见直径约4.6cm的圆形肿块, 密度不够均匀, 边缘较为光整, 无明显的钙化影。如图1、2所示。

2.2 积乳囊肿的超声图像

积乳囊肿的超声图像特点:肿块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 体积有差异, 外有一层包膜。内部回声包括混合回声、中强回声、弱回声与无回声, 肿块若出现钙化, 则为有声影。其中1例患者右侧乳腺10点钟方向出现无回声区, 边界较明显, 面积为3.3cm×2.7cm, 后壁面积回声逐渐增强, 周边产生微弱的血流信号。右侧乳腺7、9、12点钟方向各有一个类似圆形的无回声区, 最大为8mm×6mm, 边界较为清楚, 且后壁回声渐增强。如图3、4所示。

3 讨论

乳腺积乳囊肿的体积多数较小, 彩色超声和X线钼靶摄影是目前诊断乳腺疾病的两大重要辅助手段。有研究表明, X线钼靶摄影能比较全面地反映整个乳房的大体解剖结构, 便于观察;还能较为准确地鉴别乳腺良性病变和恶性肿瘤, 但在鉴别病变时, 假阳性率较高。乳腺超声诊断便于区分囊实性肿块, 对纤维腺瘤有较为特征性的表现, 常能显示病灶的有无, 且没有辐射。面积、形态、边缘和内部结构是乳腺超声图像诊断确定病灶的主要依据。钼靶X线在进行积乳囊肿诊断时, 通常为阴性。在诊断乳腺囊肿和囊性增生方面, 彩色超声的效果要优于X线钼靶影摄。因此, 在进行乳腺积乳囊肿临床诊断时, 要注意将超声和X线钼靶摄影结合使用, 进而提高乳腺积乳囊肿的临床诊断效果。在本研究中, 14例患者中除1例患者由乳汁淤积引起, 其余13例乳囊肿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乳腺病, 囊肿直径为1.3~7.0cm, 其钼靶图像特点为:肿块体积有差异, 大的如鸡蛋;超声图像特点为:肿块通常呈圆形或者椭圆形, 体积有差异, 外有一层包膜。

综上所述, 对于乳腺疾病, 彩色超声和X线钼靶摄影都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X线钼靶摄影能比较全面的反映整个乳房的大体解剖结构, 便于观察;超声诊断乳腺积乳囊肿则更具特异性。因此, 在实际诊断乳腺积乳囊肿过程中, 应当考虑将这两种诊断方法结合使用, 从而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 提高乳腺积乳囊肿的诊断效果。

摘要:目的 评价彩色超声和X线钼靶摄影对乳腺积乳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14例确诊的乳腺积乳囊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彩色超声图像、钼靶图像和病理诊断等临床资料。结果 多数积乳囊肿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乳腺病。钼靶图像特点为:肿块体积有差异, 大的如鸡蛋;超声图像特点为:肿块通常呈圆形或者椭圆形, 体积有差异, 外有一层包膜。结论 彩色超声和X线钼靶摄影是诊断乳腺疾病的两大重要辅助手段, 且超声诊断乳腺积乳囊肿相比X线钼靶摄影诊断更具特异性, 在实际诊断乳腺积乳囊肿时, 应考虑将这两种检查方法结合使用, 从而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

关键词:乳腺囊肿,超声检查,钼靶诊断

参考文献

[1] 管炳才, 张春.乳腺积乳囊肿16例诊治体会[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4, 49 (13) :47-48.

[2] 王欣, 周玲, 王明利.乳腺积乳囊肿49例临床分析[J].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6, 21 (13) :166-168.

[3] 马宏民, 岑秀芬, 李红梅.硬化剂囊内注射治疗单纯性乳腺囊肿[J].广州医药, 2006, 35 (16) :137-138.

[4] 张蕴, 杜红文, 张月浪, 等.乳腺钼靶X线低密度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4, 12 (14) :278-279.

上一篇:地面塌陷变形下一篇:金属屋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