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造型(共9篇)
摄影造型 篇1
《漫谈摄影造型12字法》其主要内容是:
拍、力、景、要、求、定、虚、调、言、感、光、性。
全篇以上述12个字为纲, 提纲挈领, 举一反三漫谈开来。“景”字包含“景别”“景深”和“景层”。之前两期漫谈了“景别”和“景深”本期漫谈“景层”。
景层
景层, 是指被摄景物在画面中由前到后的空间层次, 分为前景、中景和背景。它们是画面立体空间构成要素的基本位置。主体为中景;主体前面的景物为前景;主体后面的景物为背景。前景与背景都是为主体和主题服务的, 它们是反映主题、衬托主体、表现环境和意境的陪体。如图3-38《生态城市》根据命题来看, 画面中的海鸥和城市建筑是主体, 即中景, 沙滩和观鸟摄影人是陪体前景, 山形和天空是环境背景。当然, 并不是所有的画面结构都是如此3个层次。如图3-21 (本刊第三期) 则是主体有背景无前景的画面;图3-23则是主体既无前景又无背景的“满景”画面。“景层”是摄影造型艺术语言中极其重要的概念, 是摄影画面叙事表意的主要手段, 不可小觑。
1. 前景
前景是陪体, 对于补充说明作品主题, 交代事物时间, 空间和内容起到重要的作用。前景可虚、可实;可明、可暗;可大、可小;可在上、可在下;可在左、可在右;可括围主体、亦可包围主体, 形态各式各样。根据前景的表现形式, 可以大致分为:
垂帘式 (前景物像由画面上边线垂下) 、竹笋式 (前景物像由画面底边线向上伸出) 、门边式 (前景物像由画面左边或右边或两边出现) 、框架式 (前景物像由画面四边平行出现) 、洞观式 (前景物像将主体景物以圆形或不规则形状包围起来) 、空前式 (在主体前面没有实在的物体, 而是留有一定的空间以增加纵深感) 。
前景形式多种多样, 根据它们的作用可以将其分为3种性质:
一是表意性前景。表意性前景是指前景物像不仅能够起到平衡画面、表现空间、调节影调的作用, 还可以补充画面主题内容、强化主题思想。主要表现形式有:季节式、特征式、比兴式。
季节式前景, 能够表明被摄景物所处的季节时间和增添画面意境。比如我们拍摄冬泳活动新闻片, 如果只拍摄人在水中游泳, 那么, 照片上关于冬泳的信息就会很弱, 如果加上挂雪的树枝或冰雪地面作为前景, 那就不一样了, 画面前景会明确地告诉读者:有人竟然喜欢在冬季里游泳。再如图3-39《春到长城》, 画面中主体长城如果没有盛开的梨花做为前景, 就无法说明这是春季。
特征式前景, 是用来表现画面主体事物的特征, 具有补充说明主题思想的功能。如图3-40《鸟类博物馆》, 画面中用一只翼龙作为前景, 表明了这里是鸟类博物馆的特征。
比兴式前景, 是作为前景的事物在意识形态上与画面主体形成明显的对比关系。如善与恶、美与丑、新与旧等等, 其作用是更加深刻地揭示作品主题思想。如图3-41《无题》, 在大肚能容, 慈眉善目, 笑容可掬的弥勒佛祠堂前, 却摆放一只通身赤色, 横眉立目、龇牙咧嘴的怪兽。对其怪兽的含义, 笔者不甚了解, 不能妄加评论, 但是两者在形态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是装饰性前景, 装饰性前景是为了突出主体、增加视觉空间和美化画面, 在构图时刻意安排的前景。其主要表现形式有:虚实式、明暗式和模拟式。
虚实式前景, 主要功能是突出主体。一是为了突出画面主体, 将无法避开的前景虚化, 营造以虚托实的视觉效果, 如图3-42《东方大尾莺》;二是为了反衬动态的主体, 特意安置一个静态的前景来营造以静显动的视觉效果, 如图3-43《苍鹭》。
明暗式前景, 主要功能是增加画面影调反差和空间感。主体是暗色调就安置一个明快的景物做前景, 如图3-44《正冠岭长城》;主体是明亮色调就安置一个深暗色调的景物做前景, 如图3-45《南戴河荷园》, 阴雨天景物反差较小, 加上一个深色框架式前景, 画面不但增加了反差, 同时也呈现出空间感。
模拟式前景, 主要功能是美化画面, 营造意境, 其表现形式是主体画面本来没有这个前景, 是为了摄影创作, 而人工布置的前景, 如图3-46《湖光山色》, 吉林桦甸白山湖风景区以游湖赏枫为旅游资源卖点, 可是找到一处比较理想的观湖位置, 却没有美丽的红枫叶, 画面显得有些清冷, 于是征得林场负责人的同意后, 请他们的工人从别处砍下了两根枫树枝, 移到前景中, 使得画面顿时靓丽起来。
三是偶然性前景, 是构图时本不存在, 在按下快门时物体突然闯进镜头而形成的前景。如图3-47《黑脸琵鹭》, 一只黑尾鸥闯进镜头, 这种偶然形成的前景, 会增加画面的现场感, 一般发生在不可复制的抓拍现场之类的纪实摄影题材上。
2. 背景
背景的主要作用是衬托主体, 交代主体所处的环境, 烘托和渲染作品的主题思想, 同时还要起到美化画面的作用。其表现形式大体上可归纳为3种。
一是特征式背景, 是利用具有地标特证的物象或与主题内容相关联的环境作为背景。借以交代地域、事件、或时间, 从而凸显作品的主题思想。如图3-48《通往天山》, 近年来新疆的公路建设颇有成果, 以新疆的地标物天山做为主体公路的背景, 表明了画面中的公路是新疆地区新建的公路。
二是影调式背景, 是利用光影、色温以及拍摄角度取得的高调或低调, 冷调或暖调环境背景。影调式背景可以起到净化环境, 创造简洁画面的作用。如图3-49《天女木兰花》, 低调背景有效地隐藏了杂乱的背景物象, 较好地凸显了主体天女木兰花和陪体蜜蜂, 试想如果背景是杂乱的天女木兰树丛, 那蜜蜂就不会那么明显了。
三是加工式背景, 是摄影师根据拍摄主题思想进行人工改良或特意制造的背景, 多用于微距、创意、静物或商业广告摄影, 如图3-50《蝶恋花》, 即为加工式背景, 使用彩色背景纸板遮蔽杂乱的背景, 创建新的环境背景, 从而使画面即鲜艳又简洁, 使得主体更加突出。
3. 中景
中景是画面的主体位置, 通常称为主景或视觉中心, 无论前景多么重要, 背景多么绚烂, 主体永远是画面的视觉中心, 千万不可喧宾夺主。说到这里想强调一下个人观点, 有人说:“主体不一定必须在中景位置, 也有可能是在前景或在背景位置上。”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因为前景和背景是相对画面视觉中心主体而言的, 主体在最前面不等于是前景, 在后面就更不可能了, 因为, 只要不是满景, 主体轮廓线以外的空间即便没有物像, 无论是黑的、白的还是虚的, 也都叫做背景。
对于主体没有前景只有背景的画面, 和既无前景也无背景的特写画面, 更不能忽略景层的重要性, 此时的景层主要体现在主体自身的立体层次关系上。
明式家具结构造型的摄影表现分析 篇2
关键词:明式家具;摄影表现;结构造型
中图分类号: J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4-97-2
0 引言
中国传统家具从明代至清代前期发展到了顶峰,达到历史的最高水平,在世界家具史中自成一套体系,具有极其显赫的地位。这一时期的家具采用质地坚硬的硬木材料,结构工艺上以精巧严密的榫卯制作,造型上简洁大方,统一的时代风貌及时代背景造就了“明式家具”这一专属名称。本文重点提炼出明式家具设计审美,具体分析其结构造型特点,从摄影技术中的构图和光线两个角度探索明式家具的艺术表现形式及方法。
1 明式家具结构造型分析
明式家具造型上大多提倡简洁质朴,整体柔婉妍秀,不施粉黛。史上记载,明代帝王崇尚道教。道家思想对家具设计的影响几乎贯穿了整个家具发展史,与儒家以人为本的理念不同,道家思想崇尚自然,在家具设计中也更多的体现了自然的元素,道家思想引导下的家具中体现的不是法的人定胜天观念,更非儒家的漠视自然的理念,而洋溢着顺天应道的思想。
2 摄影表现分析
照片的库存开始于1839年,从这一年开始以后的任何东西几乎都被拍摄过或是被认定是如此。照片被诠释为是一种观看的语法,更重要的是一种观看的伦理学,换句话说,摄影技术正是认识事物的手段,它的起始到普及是社会发展的成果。通过照片影像把整个世界储存在我们脑中,是摄影企业所提出的理念。那从古到今的知识认知及传播发展就自然而然在摄影这一大众媒介中被世人接受。所以古典家具摄影就意在通过摄影表现手段传达古典家具外在风韵内在文化,引发社会大众真正意义上对古典家具进行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世人见到照片记录下来的老祖宗创造的前所未有的结构工艺、雕刻形象,也许就更为民族骄傲,开始致力于保护古典家具,维护延续中国古典文化。
3 摄影表现手法分析
光线是摄影表现的重要因素及手段,光线的造型决定摄影的造型。光线的变化产生影调的变化,被拍摄物的特征也产生变化,直接反映物体的视觉印象;被拍摄物的造型、结构、表面肌理、空间感、立体感也根据不同光线变化而变化;光线反映画面的色彩构成也表达时间与空间的时空观念;同时具有烘托环境渲染气氛的功能。摄影用光的六大基本因素分别是光度、光位、光质、光型、光比和光色。光度是指光源发光强度及在被拍摄物表面照明亮度。光位是构成拍摄给予拍摄对象造型效果的光线角度,主要由相机所在位置决定。
光质是指光线所具有的聚、散、软、硬的特质,聚光有明显的光线轨迹以及清晰浓重的阴影;散光的光线发射方向比较松散,来自不同位置且阴影虚无柔和;光线的软硬则是和光束宽窄等若干因素影响有关。光型主要是指光线在拍摄时所处的作用,大致是:主光、辅光、修饰光、轮廓光、背景光、模拟光六种。光比指被拍摄物主要亮部与暗部的受光量差别。光色通常可以理解为色温。
4 明式家具结构造型摄影表现分析及方法
4.1 具体案例分析
明式家具其造型大气,结构严谨,制作精良,使用舒适,集功能与艺术于一身,完美结合。结构与造型是家具形态的组成因素,结构体现形态内在框架构造,造型体现形态外在风格特征。在摄影光线表达明式家具造型特征时,通过直射强光体现儒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整体刚性,同时辅助使用反射柔光表现道家“无为”的细节柔性,在整个画面中呈现刚柔并济,虚实相互渗透的影调氛围。黄花梨用材而制的家具为明代所喜,因其恰到好处的木纹,恰到好处的修饰,恰到好处的榫卯结构别具韵味。在拍摄表现上利用微距进行细节的“雕琢”,观者可以清晰明了去探索明式家具的“简而精”。
4.2 原则方法总结
4.2.1 光线:质感细节再现
完美的用光是古典家具拍摄的主要表现形式。明式家具结构造型摄影表现在用光上可以归结为三个层面:光线的量(曝光及影调的还原)、光线的性质(色彩再现及质感表现)、光线的情感(艺术氛围及文化内涵表现)。
①光线的量简洁的说就是照明准确,首先需要照亮被拍摄物,造成光度差,使得胶片获得正确曝光。
曝光实际分两个概念,一是准确曝光,指依照测光系统的正确测光所得曝光组合数据进行拍摄,得到的画面质感强,清晰度高,纹理、层次、影调表现细腻,且色彩还原真实,色调丰富。二是最佳曝光,指依照不同影像的不同创作理念,在准确曝光的基础上进行曝光调整,已达到更夸张的艺术效果。多数情况下准确曝光等同于最佳曝光。想要达到准确曝光或者说是最佳曝光拍摄古典家具拍摄题材就不适合在阳光直射的氛围中进行,因为在阳光直射的状态下光线强,画面中阴影与强光之间有反差明显的明暗界线,色调表现范围变窄,反差明显的区域呈现不了周围其他色调,无法表现被拍摄物表面质感及柔美古典的线条造型。
②光线的性质就是用光进行造型,即表现被拍摄物的外观形象特征,色彩效果,突出拍摄设计工艺等特点。
直射光强,反射光弱,聚光则刚,散光则柔,合理运用光线的特性才能准确把握古典家具造型色彩及质地。而影像的色彩再现也不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具有客观性的准确还原,更可以说是如何将色彩作为一种强劲赋有说服力的视觉表现语言,通过控制色彩的纯度、冷暖、明度等方面因素,赋予影像需要表达的色彩情感。一般的,被拍摄物外观线条复杂且交接面锐利,表面质地粗糙,色彩深沉应用直射光、聚集光,容易表现刚强,有韧性,庄严之感;被拍摄物外观线条简洁且交接面圆滑,表面质地细腻,颜色淡雅应用反射光、散射光,容易表现柔和,华美之感。
③光线的情感同理就是气氛,表现外部环境特点和内部历史印记,主要是运用光影色彩营造氛围及时间概念。
不同的光线质感会创造出不同的画面气氛,比如在表现大体量家具厚重沉稳又年代久远,令人充满敬畏的气氛时,选择斜上方硬光局部照射,形成大面积阴影,利用这种反差对比强烈的影调结构关系,把古典家具的内在情绪和拍摄场景家具之间的轻重主次关系很好体现。
4.2.2 构图:造型空间再现
如何在二维画面中实现三维空间,需要以透视、参照等构图方式来呈现。二维画面中线条的点、线、面,也包括色彩区分、明暗对比等平面要素均是把三维古典家具立体还原的必要元素。
二维画面中的线条需要与影调结合才能完成整个摄影构图,通过光线形成影调,影调不同的造型形成变化多样的线条,线条的主次形成构图。光线是构图的先决条件,具体到一个画面构图中的形状、线条、层次、质感等要素都是通过光线的影调关系来表现的。光线和构图与二维画面之间的内在联系正是光线决定气氛,构图决定框架。《中国画论》中把构图称为“画之总要”,其显而易见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绘画中,更是所有艺术形式的重要考虑。透视这一概念在摄影领域中非常重要。
参 考 文 献
[1] 应爱萍.西方摄影史——从技术史到艺术史[J].新美术,2012(5):10-15.
[2] 王国维.家具产品拍摄的色彩、纹理准确还原[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2(8):100-101.
[3] Furniture photography take a quantum leap.FDM.1998(13):122-123.
[4] [美]迈克尔·佩雷斯.摄影百科[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10.
[5] 谷久文.商业摄影[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11.4.
[6] 陈琦昌.商业摄影[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12.
[7] 庞博,任莉.广告摄影[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10.
漫谈摄影造型12字法——言 篇3
二是拍摄方位。拍摄方位的变化会直接改变物象线条形态和画面结构,如图9-191《佳丽满园》和图9-192《霸王莲花》,前图是以横直线为画面主线,后图是以弧曲线为画面主线。相同的被摄物体却呈现出不同的线条结构形式,原因就在于拍摄方位发生了变化。
拍摄方位变化形式有如下几种:
第一种是方向的变化。如果被摄体不动,照相机以等距离围绕其从顺光、侧光、逆光等不同的方向进行拍摄,将会出现不同的线条组合结构(球体除外),使物象在视觉上形成不同的形态变化,如图6-107、图6-108、图6-109所示。
第二种是角度的变化。如果面对一个被摄体采取平视、仰视和俯视不同的角度拍摄,将会出现不同的线条结构,如图6-113、图6-114、图6-115所示。
第三种是距离的变化。在镜头焦距不改变的前提下改变拍摄距离会发生景别的变化,虽然画面线条结构改变不大但是,也会影响主体线条圈划面积的大小,如图6-104、图6-105、图6-106所示。
另外需要提示的是:如果被摄体是动态的,尽管摄影者待在原地也会发生线条结构的变化。即便是锁定构图也会有主体形态线条结构的变化,若是追踪拍摄,画面线条的变化就更大了。因此,在取景构图时一定要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变换几个角度、方向和距离,去观察和预测物象形态及画面线条结构的变化,力争做到胸有成竹。
三是镜头畸变。在漫谈“定”字的章节中,我们了解到长焦距镜头可使线条发生枕形畸变,有放大远处物像和压缩空间的特性;短焦距镜头可使线条发生筒形畸变,使物像产生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有夸大视觉空间的特性。我们可以利用镜头的这些特性来归纳、提炼和夸张所要表现的线条,如图2-15《鸥舞窗前》是用400mm镜头归纳和提炼了画面线条结构,较好地压缩了鸟与楼房的距离感。广角镜头可以将平行的线条变成汇聚线形态,具有极强的夸张空间性能,如图9-193《米兰商场》所示。
了解了能够改变线条形态的3个主要因素后,便可以掌握和利用这些因素提炼出理想的线条语言,为摄影艺术造型服务。
(2)线条的节奏。
节奏是客观事物一种有规律的运动方式,也是线条形态的表现形式。在客观生活中节奏无处不在,如年复一年四季交替,日出日落表明了时间的节奏;从生到死、心脏跳动、食宿行走都体现了生命的节奏,简言之有规律的重复就形成了节奏。节奏是艺术之源,摄影造型艺术就是运用线条、形状及色块在画面中记录和创造节奏形式的。
节奏的表现形式大体上可分为6种,即:重复式节奏、交替式节奏、渐变式节奏、辐射式节奏、随意式节奏和综合式节奏。为了便于记忆我将其归纳为3类,叫做:重复和交替式节奏;渐变和辐射式节奏;随意和综合式节奏。
重复式节奏表现为至少要,3个同类属相的物体,以相同的间隔,有规律地重复出现两次。重复式节奏可以增加画面的活力,给人以协调统一感,如图9-194《滑翔伞表演》。
交替式节奏是重复式节奏的另一种形式。表现为画面中要有两个以上不同属性的物体遵循一定的间隔相互交替出现。(也可以是相同属性不同形态,或不同属性相同形态,或不同属性不同形态,但必须是有排列规律的交替出现。)交替式节奏画面的线或型起伏明显,富有强烈的音乐节拍感,如图9-195《不安分的白鹭》,画面中有四种鸟在同一视平线上,具有一定的排列间隔相互交替出现。
渐变式节奏,表现为画面中的物像线条、影调、色彩、形状、大小和浓淡等,发生有规律的逐渐变化。如同音乐中的渐强或渐弱。渐变式节奏能给人以纵深感和空间感。在摄影创作中只要遵循一定的透视规律,选择好拍摄方位,运用好广角镜头,预想取得渐变式节奏并不难。如图9-193《米兰商场》、图9-196《雨夜》所示。
辐射式节奏和渐变式节奏有近似感,因为有时它会伴随着渐变式节奏出现。但是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是辐射式节奏有一个中心点,线条向四面八方延伸,如车轮辐条、花朵、蜘蛛网等等。能给人以重点感、源发感和统治感。如图9-197《陈设》和图5-65《佛像》。
随意式节奏,表现为节奏感的似有似无,一些不规则的线型以特有的方式反复出现,如形态不统一的动植物等,它们往往是小处物象有节奏,画面整体却无规律。如图9-198《倒挂金钟》和图8-151《金色舞台》所示。随意式节奏一般都是自然状态的线条,没有鲜明的语言,给人以发散想象的空间。
综合式节奏看似随意却不尽然,它的表现是画面中有两种或更多的节奏出现,是较为复杂的节奏关系,给人感觉杂而不乱。如图9-199《空间》,画面几乎包括了所有线条形态和多种节奏形式。
在摄影艺术造型中,运用线条节奏语言来表达主题思想,深化作品意境,增加画面的艺术感是需要我们不断追求的,能否得心应手还要看摄影者的“三力”水平。
(3)线条的旋律。
旋律是音乐艺术的主要特征,它是通过音符和节奏按照特定的规律形成委婉、起伏和跳跃,不同的曲调旋律可以激发起人的不同的情感。旋律存在于一切艺术形式之中。只是表现方法不同而已。在摄影艺术中,旋律主要表现在线条的高低长短、疏密浓淡和曲直虚实的对比变化上。如图9-199《空间》和9-200《旋律》,画面中凸显了曲直、长短、大小、渐变的线条对比变化和运动旋律感。
节奏是旋律的基础,当线型节奏出现某种运动趋势的变化特征时,才形成了旋律,他会给人一种特定的情调和形式美感。
摄影造型 篇4
关键词:中国电影;诗意化;摄影造型
诗意化摄影造型与摄影造型的区别在于:诗意化摄影造型的主要作用在于表达作者的创作意图,对影片的主题进行升华。而摄影造型的作用在于营造影片的氛围,对影片人物形象进行塑造。中国电影的诗意化摄影造型模式更能让观众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韵味,也能将影片的意蕴风格魅力很好的展现出来。在电影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具有中国诗意化造型的摄影模式将更能受到观众的喜爱,抵御西方大片带来的冲击。
1 静态的诗意化摄影造型在中国电影中的应用
1.1 光线与影调
光线与影调在影片中的作用不仅仅只是叙事,突出强调任务,还有着烘托,控制节奏的作用,是影片画面的重中之重。光线是塑造诗意化摄影造型的基础,在中国早期的影视作品中,自然光就已经被运用于电影拍摄中。例如:影片《渔光曲》的拍摄采用的是实景拍摄,运用了明暗层次对比的拍摄手法,所以影片中所呈现出来的光线已经不是平面光了而是比较有立体感的光效。《渔光曲》还采用了逆光的技巧,采用侧逆光使得影片画面十分柔和,贫穷的小渔村与波光粼粼的海面对比出来的层次感给与观众极大的视觉享受和视觉冲击。在影片《一个和八个》中,导演为了营造黑白对比所产生的力量的美感,在影片光线处理技巧上采用极大的光线反差。在室内取景中,用得较多的是顶光、脚光,而这种极端的光效在影片中能够成自然真实的表达效果。脚光的运用能营造一种压抑沉重的氛围,这两种光线都被广泛的运用到各种影片的光线造型中。在室外影片取景中,导演运用强烈的太阳光将亮面与阴影进行了很好的对比。整个影片几乎全部采用的是自然光,很少采用灯光。对影片整个光线造型改观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
1.2 色彩
色彩的饱和度以及色彩的明暗程度是构成色彩的核心部分。而色彩构成的关键元素也对摄影造型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色彩技巧的运用不仅可以使影片的造型更为丰满,而且为摄影师提供了更多的诗意化摄影造型创作元素。色彩元素在《红高粱》这一影片中运用的比较好,如果色彩的饱和度较高会使画面比较有油画的质感。色彩的运用跟画面环境的进度也是相辅相成的。比如,在影片中,呈现的大多数画面都是高粱、黄土地,大花轿。这些画面给观众的感觉是较为喜庆,有一种强烈生存下来的欲望。影片以血红的画面结尾,太阳和天空不是大家传统观念中的红与蓝而是血红的颜色。高粱也不是自然的绿色,而是血红的高粱在天空中飞舞。整个画面犹如一首悲壮的歌,与生命作斗争,壮志而又苦涩。
1.3 构图
构图对于诗意化摄影造型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是构成中国电影诗意化造型的一种重要方式。构图对于电影而言就好比人体的骨骼脉络,是支撑整个影片的关键要素。构图对于诗意化摄影造型来说不仅有着“立象状景”的作用,也对影片意境的创造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神女》这部影片是吴永刚导演在20世纪30年代所创作的,导演在这部影片中就运用了构图这一技巧。这部影片的摄影造型在早期影片创作中算是一个比较大胆创新的摄影造型创作。这个时期是中国电影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西方外来影片的成熟创作对中国影片的冲击使得中国影片的创作逐渐加入了更多的中国元素,也逐渐呈现出中国本土民族化的美学风格。在当时,启蒙思想与新文化的交汇使中国影片逐渐去除浮华开始展现具有自己特色的美学风格。《神女》以其朴素、淡雅的构图风格深受观众喜爱,也充分发挥了诗意化造型的构建特色。
2 动态的诗意化摄影造型在中国电影中的应用
2.1 抒情写意的长镜头
影片《小城之春》中长镜头的构建大多以横向移动为主,景深镜头在影片中出现的相对较少。影片的开始就是以一座古城墙的横向移动的镜头出现在观众面前的,紧接着古城墙的镜头是城边的小河以及河畔的柳树,也是以横向镜头出现的。最后一个横向移动的镜头是城墙边的房子、树木、草坪。这三个横向移动的镜头为影片后面的运动镜头埋下了伏笔。《小城之春》这部影片所要展现的是中国画一般的诗情画意。它的长镜头的展现缓慢而细致,将每一个细节表现得淋淋尽致。这种表现手法与西方影片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所采用的是传统绘画技术中的“游”观,而不是西方影片中的纵深空间展的长镜头。
2.2 独具风格的场面调度
场面调度作为影片形象表现的一种特殊方式对电影造型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包括摄影机的调度和影视演员的调度。《我的父亲母亲》这一影片整体风格清晰明朗,尤其在叙事上简单明了。然而这一影片对整个情节以及场景的设计却运用了大量的重复手法,也增加了整个影片诗意化的效果。母亲在井边一次次打水的动作,黄昏在草原奔跑的动作,趴在教室窗边偷听的动作一次次回放重复使得影片的情绪得到渲染,整个主题得到升华,更加体现了整个影片的感情色彩。影片的中心在于对于情节的重复,而对叙事只是简单带过。这种手法有利于情感的叙述,将影片中主人公的人物形象以及情感色彩描绘得淋淋尽致。这一手法的使用使影片结尾母亲对父亲执着的情感强烈的迸发出来,使得整个影片的中心思想得到了升华。
2.3 虚实相生的声音
在影片《花样年华》中,钢琴曲贯穿于整个影片,在影片的一开始,以主人公苏丽珍优雅的脚步出场,深沉的大提琴伴随其后。营造了一种幽怨哀婉、孤寂伤感的氛围,也奠定了影片的主要基调。将主人公哀愁孤寂的情绪表达得淋淋尽致。如果没有音乐的伴奏很能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真实感受。整部影片采用的是缓慢的三拍子节奏和忧郁的小调风格。配合提琴深沉的音色将主人公的情绪很好地展现出来。影片中大提琴的旋律贯穿于整个故事情节中,使得整个影片形成了酣畅淋漓的视听效果。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以相聚的场面为结尾,当一群朋友聚在一起后,画面从饱和鲜明的色彩转变为黑白。在配上小号的优雅旋律是使之画面中朋友相聚盛谈的画面形成对比。朋友交谈的画面运用彩色,过去的画面运用黑白色,使之形成鲜明的对比。小号所吹出来的悲伤将影片所要表现得物是人非的伤感扩大。将祭奠青春的出主题很好的表现出来。这种声音的处理方式将影片所要表达的情感直接展现在观众面前。在这种音画设计中,整个影片的情感也得到了极大拓展。
3 结束语
电影的摄影造型应该将中国古典文化的美感作为支撑。将一定的理论作为摄影造型的基础。中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和古典文化能为中国电影的诗意化摄影造型设计所运用。诗意化的摄影造型技巧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带来发展的生机。在电影快速发展创新的今天,只有将电影制作技术作为核心,不断深入研究电影的制作技巧才能在电影行业站稳脚跟。中国电影才能彰显其独特的魅力。与西方电影相比,中国电影行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国导演应该传承中国古典文化并将其运用到电影摄影造型设计中。
参考文献:
[1] 曹毅梅.世界电影史概论[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
[2] 郑国恩,巩如梅.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上).电影摄影卷[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
[3] 梁明,李力.电影色彩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 梁明,李力.镜头在说话:电影造型语言分析[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0.
电影摄影造型进阶——“诗意化” 篇5
从中国电影的诗意化摄影造型来看,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中国传统文化因素。我国的审美传统就对“诗意化”有所要求,最明显的例子是古代的诗歌,诗歌中关于“意境”理论的实践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而作为文化积淀最为深厚的诗歌,其审美传统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至今天,“诗意化”仍然是我们的审美追求,因而它是电影诗意化摄影造型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1]。除此之外,“天人合一”的哲学情思对我国电影诗意化摄影造型也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天人合一”从哲学思想发展为一种审美思想,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而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逐渐接受了这种美学上的熏陶。到了现代,电影创作者将这种哲学情思融入到电影创作中,使电影具有了更为深刻的内涵和意蕴。
第二,时代历史因素。艺术来源于生活,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必然会打上时代的烙印,而诗意化摄影造型作为电影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受时代历史的影响不可谓不大。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正处于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严峻的形势下爱国情怀成为当时的主流情感。而这个时期的电影诗意化摄影造型就表现出了电影制作者的创作意图,即唤起民众对家国的热爱,唤醒人民的反抗精神[2]。其中,左翼电影就是一个杰出的代表。而在新中国成立至文革结束期间,政治因素对电影诗意化摄影造型的影响达到了绝无仅有的程度。总体上看,电影诗意化摄影造型所受到的影响负面大于正面。而文革结束之后的电影创作,又向现实主义回归,同时西方现代电影的创作也给中国的电影创作带来启发。中西方的电影创作思想在这个时期不断发生碰撞,而诗意化摄影造型的探索在这个时期也取得了一些成就。
第三,个人创作风格因素。虽说电影创作离不开生活和时代环境,但是艺术家的创作受主观意识的影响仍然是比较大的。在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中,一些极具个性化的电影导演对中国电影诗意化摄影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比如,以儒雅写意为创作风格的费穆、以诗意化为创作风格的吴贻弓、以大胆创新为创作风格的张艺谋。
二、如何完善电影诗意化摄影造型
第一,合理利用传统技术。传统技术之所以传统,就是因为它在某些方面具备优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被取代。在对电影诗意化摄影造型有所帮助的传统技术中,滤镜、胶片配光、数字中间片等应该得到重视与应用。其中,滤镜的使用主要是为了改变影像的影调和色调之间的关系,如果柔化影像则可以表现出梦幻般的意境,如果减弱通过镜头的光量则可以制造出雾霭的效果,如此不一而足。而胶片配光则具有奠定整部电影的色彩基调的作用。如果电影需要表达喜庆的、积极的感情,那么胶片配光就要以亮色为主,如果电影需要表现出历史的沉重感,则可以将胶片的色彩配成灰、白、黑等暗色系[3]。数字中间片的使用可以解决胶片剪辑过于繁琐的问题,影像的编排问题依靠数字化技术可得到很好的解决。
第二,使用新型数字技术。现代数字技术在电影制作中的使用已经成为一种主流,与传统技术相比,它能够在电影诗意化摄影造型技术的完善中发挥更多的作用。一方面,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再造电影时空。电影时空是诗意化摄影造型所要达到的一个目标之一,而通过现代数字技术(电脑特技)就能够实现这一点。电脑特技能够打破常规视觉空间的设计,将诗意化的造型元素展现在银幕之上。比如在武侠电影中,就可以运用电脑特技来塑造空间层次的变化。另一方面,运用现代数字技术重塑运动镜头。运动镜头是电影造型的元素之一,而对运动镜头的把控则可以用来辅助叙事,同时在画面气氛的营造上也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现代数字技术的运用可以做到重塑镜头的程度,于是运动镜头的把控更为收放自如,电影造型所能取得的效果更好。
三、结语
中国电影的诗意化摄影造型受到传统文化、时代历史、个人创作风格等几个因素的影响,而在这些因素的影响和熏陶之下,中国电影的诗意化摄影造型艺术才具有了东方的神韵,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展望未来,中国电影的诗意化摄影造型一方面要继承优良传统,另一方面则要勇于创新,只有这样,我国电影的诗意化摄影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
摘要:诗意化摄影造型是摄影造型的类型之一,因在创造意境方面具有极佳的表现而成为一种最常用的摄影造型手段。我国电影的诗意化摄影造型在经历了时代的洗礼及岁月的变迁之后,呈现出与西方诗意化摄影造型不同的特点。本文分析了电影诗意化摄影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就如何完善电影诗意化造型提出了几点建议。
摄影造型 篇6
拍、力、景、要、求、定、虚、调、言、感、光、性。
全篇以上述12个字为纲, 提纲挈领, 举一反三漫谈开来。之前8期漫谈了拍、力、景、要、求5个字, 本期开始漫谈“定”字。
“定”字的含义包含着拿定主意和制定计划。我在这里说的“定”字, 其实就是制定“怎么拍”的细节计划。定字也包括3个内容, 即:确定镜头;确定优先;确定方位。
这“三定”是摄影实践必须的过程, 是意在笔先的构思内容, 是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证。就如何确定镜头、确定优先、确定方位漫谈如下:
定镜头
要想确定使用什么样的镜头, 必须要事先了解镜头的基本概念。镜头是照相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可以汇聚光线形成焦点、可以在焦平面上形成影像。但是镜头的焦距、光圈和特性都直接影响着摄影造型。
1.镜头的焦距与分类
镜头分为固定焦距镜头、可变焦距镜头和特制的专业镜头 (如拍摄人像的柔焦镜头、拍摄建筑的可移轴镜头、拍摄昆虫的微距镜头等等) 。每一款镜头都有明确的焦距或可变焦距段, 并以其焦距的长短被称为标准镜头、长焦镜头、短焦距镜头、超广角镜头和鱼眼镜头等。
镜头焦距的长短是相对照相机焦平面的承影面大小而言的。照相机承影面积有:半画幅 (18×24毫米) 、全画幅也叫小画幅 (24×36毫米) 、中画幅 (6×6毫米、6×7毫米) 、大画幅 (4×5英寸) 以上几种尺寸。镜头等于承影面积对角线长度值的称为标准镜头, 因此, 标准镜头的焦距不是固定的值, 照相机承影面积越大, 其标准镜头焦距就越长。比如50毫米焦距在小画幅照相机上为标准镜头, 在中画幅照相机上则为短焦距镜头, 在大画幅照相机上那就是广角镜头了。变焦镜头可变焦范围在承影面积对角线长度值1:0.5至1:1.5范围的, 如24~70毫米称为标准变焦头。可变焦距镜头分为不同的变焦段, 有近乎2倍变焦的14~24毫米、17~35毫米、200~400毫米等;有近乎3倍变焦的70~200毫米;有4倍变焦的100~400毫米;有近乎5倍变焦的70~300毫米, 还有超过10倍变焦的28~300毫米镜头。镜头的变焦比越大, 光行差越明显, 因此我通常使用定焦距镜头和2倍左右的变焦镜头。
2.镜头的光圈与光行差
每一只照相机镜头内部都会设置一个能够控制通光量的光栅, 也叫光圈或光阑。大多数人都知道它是控制进光量和景深的, 其实并未尽然, 它还具有控制光行差的功能。影响成像的光行差主要有像差、色差、慧差以及像散、色散和畸变等。光圈从大到小其中有一级是控制光行差的最佳光圈。因此, 摄影人应该了解自己每一只镜头的最佳光圈, 如果还没有来得及测试, 就尽量避免使用最大光圈和最小光圈。实践经验表明, 镜头生产商会根据镜头的专业用途来修定最佳光圈档位值, 通常F8为最佳光圈值。
3.镜头的特性与利用
无论是固定焦距镜头还是可变焦距镜头, 它们在不同的焦距上, 面对相同的被摄景物, 所拍摄出来的影像造型效果、视场大小、透视现象都是不尽相同的。因此我们可以利用镜头的不同焦距和不一样的特性语言来为摄影创作进行造型、叙事和表意。
(1) 标准镜头造型效果及应用范围
之所以叫标准镜头, 是因为它与人眼的视场角度透视效果比较相似, 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出被摄物体的真实形态和空间关系。所以标准镜头和标准变焦镜头比较适合纪实类摄影题材, 如勘查摄影、新闻摄影、旅游摄影等。如图6-84《抚宁明长城砖窑遗址》和图6-85《窑中待烧的砖坯》, 使用同一只24~70mm变焦镜头拍摄, 图6-84为24毫米端拍摄, 图6-85为70毫米端拍摄, 这只镜头从大全景到特写均可完成, 而且是比较轻便的镜头。
(2) 长焦距镜头造型效果及应用范围
长焦距镜头最大的特性表现:一是景深比较短, 能够较好地虚化前景与背景, 将主体从比较杂乱的环境中突出出来, 如图6-86《红胁绣眼》使用600毫米镜头、F4光圈拍摄;二是有放大和拉近背景的功能, 可以压缩视觉空间, 如图6-87《天然色彩》使用70~300毫米变焦镜头在235毫米焦段、F8光圈拍摄, 画面中的雪山、山梁和最前面的山丘被压缩在一个平面上, 幸好天空中的白云还有一点立体层次;三是视场角比较窄, 能够自然框除多余陪体, 不用太靠近被摄体就可以拍摄特写画面。另外长焦距镜头有枕形畸变现象, 如图6-88《赶海者》使用200毫米镜头、F8光圈拍摄, 画面四角有明显的外张现象。所以在拍摄长线条物体时需要注意, 镜头焦距越长, 上述现象越明显。长焦距镜头适用于拍摄不易靠近的目标和特写画面, 被摄物体体积越小或物距越远, 所选用的镜头焦距应该越长, 因此, 这也是拍摄野生动物的理想镜头。
(3) 短焦距镜头造型效果及应用范围
摄影造型 篇7
全篇以上述12个字为纲,提纲挈领,举一反三漫谈开来。去年利用12期漫谈了拍、力、景、要、求、定、虚七个字,本期接上年漫谈“调”字。
“调”字代表影调、色调和情调。这“三调”是摄影作品内容与形式的表现方法;是视觉感情语言的表现形式;是摄影艺术造型的基本手段。了解、掌握和运用“三调”是摄影艺术的必修课。
影调
如果说摄影是用光作画,那么影调和色调则是绘画用的墨与色。中国水墨画在用墨上讲究“墨分五色”,影调亦然,它同样有五色九级的灰色级谱。
影调的构成
影调是灰色级谱的总称。影,因光而生,没有光线就没有影调,影调的构成有三种情况:
一是光线照射到物体后,在未受光面形成的投影。如图8-132《壁灯》。其投影明暗度受光线强弱的影响,光线越强硬,投影越浓重,而且轮廓分明;反之光线越柔软,投影越清淡,而且轮廓线不明显。
二是由于物体表面的凹凸关系构成了明暗影调层次。如图8-133浮雕作品《渔归》,其整体影调明暗与光源入射角度有关,入射光线越侧,影调反差越大;反之越小。
三是拍摄物体表面反光系数不同会形成明暗影调层次。即便是在同一受光面上,由于各种物体的表面反光能力的不同,也会产生明暗影调层次,此有两种情况:一是相同的质地、不同的颜色,如图8-134《后院门》,墙砖被涂上了五颜六色,虽然照射光程距离相等质地相同,但是,由于各种颜色的反光强弱不等,形成了不同的明暗影调。二是相同的颜色喷涂在表面光洁度不同的物体上时,用人眼看上去并没有多大差异,但是拍摄出照片后,你就会发现表面光洁度越高,影调明度越浅;表面越粗糙,影调明度越深。
在45度角的自然光条件下,自然界中的各种物质表面的反光差别形成的灰色级谱的色阶超过百级。但是,人眼的辨别能力却是有限的,该学科专家按照色相明度和反光强度,将其划分为9级,称其为灰色级谱(亦称色阶):1级为“黑”、2级为“重暗”、3级为“暗”、4级为“轻暗”、5级为“灰”、6级为“低明”、7级为“明”、8级为“高明”、9级为“白”。为了便于记忆我将其编成顺口溜,即“黑暗灰明白,五色分九级,暗里有轻重,明中有高低”。需要说明的是,影调的明暗层次、对比强弱和反差大小的形成受光质、光强和光位的影响,将在“光”字章节中详谈。
影调的作用
没有影调就无法表现被摄物体的形象特征、质感和立体空间感。影调以其层次、对比和反差形成感情语言,服务于摄影造型。影调在摄影造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有三个方面:
一是影调能够构成物像及其质感和立体空间感。
摄影是二维平面视觉艺术,利用影调的明暗对比层次,可以创造出三维立体空间的视觉效果。
影调层次的多寡影响着物像质感,主体影调层次越丰富物像质感越细腻,立体感越明显,如图8-132《壁灯》画面中的木质墙壁、熟铁皮灯体、铸铁铃铛以及玻璃灯罩,质感都非常明晰;主体影调层次越少,物像质感越差,立体感越不明显,如图6-94《参天古柏》逆光造型拍摄的剪影和投影作品,只记录了物象形态和轮廓看不到物体质地。
影调反差的大小影响着物像的立体空间感,反差越大,立体空间感越大,如图8-135《古城一隅》,反差越小立体空间感越小,如图8-136《画中游》画面中的天鹅与背景山体相距甚远,但是由于明暗反差较小,看上去两者距离很近。
空气透视表现规律会使景物的影调和色调形成近浓远淡的纵深空间感。利用影调的浓淡关系构成视觉上的纵深空间感,画面“景层”明暗对比越强烈空间感越大,如图8-137《伊甸园》阴雨天时明暗反差较弱,空气透视现象使得画面具有了一定的空间感。
二是影调能够构成画面主调。黑白对比的比例影响着画面主调。黑白影调的主调分为高调、低调和灰调。
黑少白多,比例在2:8上下为高调画面,如图8-138《北朱雀》所示,高调能给人以清新素雅、纯洁亮丽、率真无邪的感觉。
黑多白少,比例在8:2上下为低调画面,如图8-139《长城摄影》所示,低调能给人以深邃莫测,庄严肃穆,淳朴厚重的感觉。
黑和白所占画面比例均小反差不大称为灰调,这是通常运用最多的基本色调。如图8-140《暮年时光》所示,灰调能给人以平静祥和,安然雅致,真实可信的感觉。
三是影调能构成视觉感情语言。影调明暗反差的高低影响着视觉情感。反差低给人以淡雅和柔和的感觉,如图8-136《画中游》;反差高会给人以明朗和坚硬的感觉,如图8-135《古城一隅》。影调的明暗比例还可以形成三种画面主调,前面已经谈过高调、低调和灰调的感情语言,不再赘述。
影调的表现
影调是表现摄影画面内容和抒发情感的主要手段,影调的表现有如下几种现象:
一是层次丰富反差高。如果一幅作品能记录到灰色级谱的8个色阶以上,则是最佳的纪实性影调,如图8-141《疲惫的游者》所示,其色阶从黑到白呈现了9级阶调,层次十分丰富,真实地反映了客观存在。
二是层次缺少反差高。此种影调是缺少中间“明”和“暗”的过渡层次,画面上只有黑、灰、白,也就是只纪录了1、5、9三个色阶区,如图8-142《夕阳景》,此种影调具有写意性,比较适合艺术摄影创作。
三是层次和反差都适中。一般是5至6个阶调,在2到8级即重暗和高明之间任意选择,可以根据拍摄内容和情感语言的设计,选择居中、或向高明偏移或向重暗偏移。比如图8-143《法国老人》色阶为5级从轻暗到高明,属于比较明快的亮调画面,亮调适合表现妇女和儿童,我之所以选择亮调拍摄老年男人,是因为老人家是白种人,特意表现他的白色皮肤;再如图8-144《怒视》色阶为5级,从重暗到低明;较好地表现了东方角鸮的羽毛质感和意境。
摄影造型 篇8
在观赏摄影图片等静态物象时,最抢眼的往往不是主题内容和主体形态,而是物像的颜色。正如马克思所说的“色彩的感觉在一般美感中是最大众化的形式”。所以我们进行摄影造型时不应该忽视色彩的作用,要充分发挥色彩的艺术魅力,使作品更具艺术感染力。但是,能够形成艺术感染力的并不是五彩纷呈的颜色,而是和谐统一的色调。那么,如何掌握色调呢?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
一是要了解色彩常识;
二是要掌握取得色调的方法;
三是要知晓色彩感情语言。
这样,才能恰如其分、比较完美地运用色彩为艺术造型服务。
1.色彩常识
我们从与彩色摄影相关的名词“色温”“色相”“色调”来了解色彩常识。
色温的概念是:当黑色金属(铁或钨)放到容器中加温,它会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开始发出连续变化的有色光线,其变化过程的可见光是:红、橙、黄、绿、青、蓝、紫7种色光,称为“光谱”。其黑色金属能够发出什么颜色的光是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所以称其现象为色温。色温是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探索设计的(绝对温度系统理论),所以用其名的第一个字母“K”作为色温单位。
色温会影响图像的色相和色调。
色温正常时图像色彩还原比较正确。如电子闪光灯和晴天中午日光色温在5500K上下,属于三基色白光,为常色温。
色温偏低时图像会普遍呈现偏红黄色调。如白炽灯和日出时刻、日落黄昏时的光线,色温在3200K以下,属于暖色光,为低色温。
色温偏高时图像会普遍呈现偏青蓝色调。如日出前或日落后或阴雨天或阴影中或使用荧光灯等色温在7000K以上,属于冷色光,为高色温。
色温是可以改变的。专业照相机都有自动和手动设置白平衡的功能,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来进行调整,使图像出现暖色调、冷色调或还原色调。
色相是指颜色的种类或名称,如红色、绿色、蓝色等等。色相分为无形的光色和有形的颜料色。
当色光作用于颜料色时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比如白光的强弱会使颜料色相发生明度和饱和度上的变化;色光会使颜料色相发生纯度上的变化。简言之,光线的强弱和色温的高低会直接影响颜料色相的明度、纯度、饱和度。
色相分为三原色和三补色。光色的三原色是红、绿、蓝;三补色是青、品、黄;颜料色的三原色是红、黄、蓝;三补色是绿、紫、橙。在三原色中,两种原色相加生成的色称为补色,这个补色与剩下的那个原色相加,在光色中生成白色;在颜料色中生成黑色。所以,三原色与三补色是互补的对比色关系。请细心研究色轮图,参见图8-145《光色轮图》和图8-146《颜料色轮图》。
色相对比是形成色调的基础,色相对比有三种情况:
一是原色与相互对应的补色对比,如光色类的红与青、绿与品、蓝与黄;颜料色类的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称为对比色对比。
二是色相相同而明度或饱和度不同的对比,如天蓝与海蓝、浅蓝与深蓝,称为同类色对比。
三是在两种对比的色相中都共同含有某一种色相的对比,如橙红与橙黄、橙黄与绿黄、绿黄与蓝绿等等,称为类似色对比,也叫小间隔对比。
色调是由多种颜色组成的感情色彩。是色与色之间的比例关系构成的整体画面的色彩调子,简称色调。其中占画面面积优势的色调,称为画面主调。主调有明显的视觉倾向性。
从色相上分:每一种颜色都可以成为主调,如红色调、紫色调、橙色调等等。
从色明度上分:有高调,如图8-147《荷塘清韵》;低调,如图8-148《脱颖而出》;中间调,如图8-149《荒漠伯劳》。
从色属性上分:有冷调,如图8-150《余辉清韵》;暖调,如图8-151《金色舞台》;中性调,如图8-152《画中游》。
色谱或光谱中的色相在调性的划分上,红、橙、黄色为暖调,青、蓝色为冷调,绿、紫、黑、白色为中性色调。
在调性划分上,多种版本摄影书刊其说不一,有人认为紫色属于冷色、黑色属于暖色、白色属于冷色。我有自己的见解,我认为:紫色具有双重属性,因为它是红色和蓝色相加而成的颜色,在光色中称为品色,有明显的红色调倾向,具有暖色属性。但是,在颜料色里紫色中的蓝色比较凸显,又有冷色属性,如图8-153《有温暖感》和图8-154《有阴冷感》是同一朵紫色的花,在直射光下呈现品紫色,而在阴影里的散射光下却呈现出青紫色。所以在不确定是光色还是颜料色的前提下,我将其划为中性色。
黑色,在颜料色中是三原色红、黄、蓝或三补色绿、紫、橙相加调和而成的复合色,是光色中不存在的,无光时呈现的色,因此称为“消色”,它与暖色对比即为暖调;与冷色对比则为冷调。尤其黑色有没有光感,甚至有阴冷感,所以我认为黑色不应该划为暖色。
摄影艺术造型语言的美学探讨 篇9
摄影艺术具有着特有的艺术价值和美学研究,与其他的艺术作品相比,摄影不仅仅需要摄影师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摄影技术,作为一名优秀的摄影师而言,专业的技能和审美观是必备的素质,在对摄影艺术进行创作的时候首先就需要充分的考虑到艺术的实用性,然后再考虑摄影艺术的内在价值,只有这样才会更好的体现出摄影艺术的本质美。在二十一世纪信息化技术的时代中,摄影作品既要展现出自身的立体感,又要向人们彰显一种内在的价值,摄影艺术具有着独特的造型语言。下面笔者将会针对摄影艺术的现状以及摄影艺术造型语言的美学价值等内容进行具体的阐述。
二、摄影艺术的现状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摄影艺术造型语言存在着很大的发展前景,摄影艺术从本质上来看就是一种艺术,但是从更深一层次来看就是展现摄影艺术空间感和质感的重要内容。现如今很多摄影艺术者都注重摄影作品的商业价值,却忽视了摄影作品的艺术价值,笔者认为对于摄影艺术者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对于艺术的追求。从宏观的角度上来看,我国的摄影艺术能够彰显出一种特有的艺术造型,无论是质感还是形式感方面都会充分的展现出摄影的内在价值。
三、摄影艺术造型语言的美学价值
(一)空间感
空间感是摄影艺术造型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在中国传统画创作和绘画理论中就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一般的摄影艺术者而言,空间感并不是容易掌握的一项摄影技术,因为在对不同景物或者是事物进行拍摄的时候,都需要充分的考虑摄影艺术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这两方面对于艺术作品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摄影艺术要想表现出深远的空间感就要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进行拍摄,只有多角度全方位的进行拍摄,才会更好的突出摄影艺术的造型语言和空间维度。由此可见在摄影艺术中空间感是非常重要的。
(二)摄影画面的立体感
摄影画面的立体感主要就是彰显艺术魅力的重要途径,对于摄影爱好者而言,摄影画面的立体感与摄影技术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如果在摄影过程中对于生活没有认知,就不会拍摄出更多具有韵味的画面,也不会创造出具有价值的摄影技术作品。摄影画面的立体感需要拍摄者对于造型语言有着一定的认识,否则不会拍摄出立体的画面,很多时候欣赏者在观看摄影艺术作品的时候都会从中发现一些内在的美,而内在美就来源于摄影画面的立体感,只有具有立体感的画面才会给人更多遐想的空间,让欣赏者从中观赏到画面的另一面。例如在拍摄黄山风光照片的时候,之所以能够感受到黄山的立体感,就是因为摄影者注重对黄山立体感的拍摄,通过不同的角度来彰显出黄山的魅力。
(三)摄影作品所表现的物体的质感
摄影作品表面的质感就是造型语言的最主要表现力,对于我国的摄影爱好者来说,在拍摄艺术作品的时候,如何拍摄能够更好的彰显出其内在的艺术魅力是非常重要的,而质感的设计不仅仅需要拍摄者具有一定的技术,更需要摄影爱好者对艺术作品有着深深的热爱之情,只有从内心深处对摄影作品有着热爱,才会将摄影艺术的质感充分的表达出来。摄影艺术作品自身具有着造型语言,并不是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是具有商业模式的,很多摄影艺术作品需要依靠摄影者自身的审美去进行设计,不同的摄影艺术作品将会给人带来不同的魅力和艺术价值。为了能够更好的凸显出摄影艺术作品中的质感,摄影艺术家们应该在日常的生活中多观察生活,这样才会对于摄影艺术造型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四)表现动感
摄影艺术造型能够给人一定的动感,从科学角度上来看,在拍摄艺术作品的时候,往往都希望能够透过画面的本质来展现更深一层的内涵,这也是所有摄影艺术者想要表现的一种形式,在摄影行业中,造型语言的表现力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具备一定的造型表现力,才会给人的视觉带来更多的张力。例如第十三届全国影展获金牌奖的《银鱼》,将近百条银鱼巧妙的排列成漩涡性曲线,从中可以直观的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样的摄影艺术作品不仅仅在视觉上给人强烈的震感,也会在心灵上为人们带来大自然所的特有的魅力。
(五)节奏感和韵律感
摄影艺术如果失去了节奏感和韵律感必将会失去灵魂,实际上对于摄影艺术作品而言,其内在的美需要节奏感和韵律感来维护,只有具有鲜明的主体和个体才会更加真实的彰显出摄影艺术的自身价值。有了节奏感才会让摄影艺术更真实的表现自身的魅力,只有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的摄影艺术作品才会耐人寻味,摄影作品是选用曲、直等各种线条组成的艺术作品,不同的摄影作品中所要表现的内容也是不同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于摄影艺术的追求也在不断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摄影艺术的多元化和多样化,所以在现代化的社会中,随处可见具有张力的摄像艺术作品,这也是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一份优雅的情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简单的论述了摄影艺术造型语言的美学形象,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现如今我国摄影艺术已经具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在创造摄影艺术的时候不仅仅需要根据作品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还需要根据所拍摄的内容对质感、立体感等多方面的内容进行美学探讨,只有综合多种元素对摄影艺术造型进行设计,才会从根本上彰显出摄影艺术作品的自身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