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造型

2024-07-27

工业造型(精选11篇)

工业造型 篇1

1 全球化背景下的工业造型设计

随着全球化与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国内企业只有不断提高竞争力, 才能在国际市场立住脚跟和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这就要求生产部门的新品开发周期和生产周期必须缩短。面对环境如此快速的变化, 产品设计公司就必须要快速准确的收集信息以应对消费市场的变化并做出正确的决策与方向, 以便快速的回馈顾客的需求和同业的竞争, 这里面还有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将设计开发的效率提高……

设计开发环节从开始收集资料、分析市场、概念视觉化、草图构想、造型修改、3D建模以及到后续的商品化每一个环节都是十分重要和耗时间的, 收集资料和分析市场是营销策划的根据所在, 如果没有这个环节, 产品定位就会出大问题, 生产出来的产品就是闭门造车的产物;概念视觉化、草图构想是产品的形貌雏形阶段, 是最终产品以何面目面世的必经阶段, 如果没有这个阶段的反复推敲, 那最终的产品就是粗制滥造的产物;造型修改、3D建模阶段相比较前几个阶段来说是设计师最有成就感的阶段, 但往往在这个阶段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最多, 因为在设计提案时, 不论是使用传统的手绘或者是电脑绘图, 修改时往往会浪费过多的时间来与客户反复沟通, 并且这中间的反复无序化的过程, 往往会使效率问题无从谈起。即使是概念确定了, 在造型发展上面也往往耗费更多的时间, 由于无法及时回应修改, 常造成认知上的落差, 直接导致设计时间的非预期性的无限制的延长, 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沟通问题没有解决。

2 工业造型的设计沟通概念内涵与要素

2.1 内涵解析

设计沟通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会使用到大量的视觉信息将设计师们心中的概念表现出来, 而这些资料也是将设计概念具体化的结果, 是沟通的主要内容。这些设计沟通所使用的视觉信息可分为:文字、图片、手绘图、电脑图面、实体模型、电脑模拟模型、动画等。一般而言, 图片 (包括各类手稿、电脑图片、相片及印刷资料图等) 及模型 (实体模型及电脑模拟模型) 是最常见的视觉信息。这些视觉信息的功用不只是可做为个人设计思考的记录, 在设计沟通中也扮演重要的角色, 它能成为呈现设计师脑中构思设计的媒介, 建立沟通者 (如设计师与客户) 之间共同的认知、传递非语言能表述的信息, 也是评估设计与交换意见的参考物。即便设计师是与不同背景、不同专业的人员沟通, 能妥善运用设计资料 (如文件、图面、照片、模型、实际物品等) , 也可获得良好的沟通效果。

2.2 要素分析

就视觉沟通的角度而言, 资料本身如果无法让人理解, 就会造成沟通的障碍。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视觉信息传达, 有四项参考要素:一是可识性, 表示视觉信息可以很容易地被侦测与区分出来, 如景与物的对比、明暗度的差异等;二是显著性, 表示与该信息同时出现时, 可以凸显出来, 手法上需取决于空间造型与色彩的不同安排方式;三是可读性, 是在有文字信息显现时, 能提供适当的文字或句子来传达信息, 可取决于所使用文字的文法结构及语法的正确性;四是含意性, 代表信息被了解的程度, 牵涉到使用者如何赋予各种信息的内在与外在意义, 还有信息本身的相似性与使用性等, 必须周详的考虑。其中, 前两项要素在说明编辑技巧上应注意的事项;第三项在于语言传达的清晰度问题;第四项对设计沟通而言, 表示设计沟通的内容, 就是能清楚呈现沟通主题及表达方式, 也要考量到接收者的背景立场, 接收者才能迅速、有效的了解沟通原意, 并恰当地回应。

另外, 视觉沟通除了以图片、模型等人造视觉信息传达沟通信息之外, 声音 (语气、语调) 、表情仪态 (皱眉或双手摊开并耸肩的动作) 在设计沟通讨论的过程中, 也是相当重要的。目前关于声音、肢体和表情仪态沟通成效的评估与测度, 尚待技术层面的研究。

3 工业造型的设计沟通表达

设计者所使用的表达形式, 会随着设计者的经验、使用工具的惯性、专业知识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例如:工业设计师与机构设计师会根据他们不同的专业背景, 选择不同的表达形式来进行沟通, 而表达形式应用的优劣, 将直接影响设计沟通的成效。

设计沟通有许多表达形式:一是辅助图表, 其优点是可以在设计展示时引导客户对于设计概念的理解或判断, 通常适合表达设计的企划概念、设计预想, 增加设计展示的说服力, 其缺点是由于是设计师个人主观思考逻辑上的自我推论, 如遇上客户的知识经验不同, 可能花在沟通上的成本更高;二是手绘草图, 手绘图形与实际产品的感受差异甚大, 客户端的想像可能更大, 尤其在质感的表达上更是困难, 另外, 设计师需要具备的手绘技巧熟练度与设计师本身的手绘风格, 也是设计展示需要考量的重点之一;三是2D图形, 2D图形的使用根据受访者表示, 设计的变更较为快速容易, 适合作为初次的概念展示, 在产品类别的影响上, 易于呈现平面化但是细节多的产品呈现, 如数码相机, 笔记本电脑等平面细节较多的产品, 较容易呈现如印刷图形、品牌标示、按键之类的设计细节, 相对的, 因为没有立体的图像, 说服力较弱, 凹凸面的呈现也较容易产生误会;在质感的表达上, 有些质感如透明, 半透明之类的表现较为不易;四是3D图形, 使用3D图形作为概念原型的呈现, 可以使设计定案后的资料移转完整、质感的表达较为完整、展示时的说服力也强了许多, 但是, 使用3D图形制作时间较长, 且设计的细节越多, 设计的变更也越困难。同时, 设计的表现若是过于美化, 也容易产生图面与实际不符, 或是客户的期望过高的状况, 以及设计师所花费的时间也会较多;五是外观模型, 使用外观模型作为概念原型的呈现, 可以让客户从各种角度观察整体, 呈现出来的状态因为与实际产品最为接近, 也可以呈现各种质感, 呈现的效果最佳设计。但是, 制作的成本也最高, 不容易更改设计, 时间也是最长的, 通常也需要投入较高的人力资源。

除了上述的形式之外, 目前已有新的整合提案形式, 例如Alias的草图绘制模块是很少的3D软件良好整合2D表现图的例子, 其特别的点阵图投影及虚拟投射平面功能是最重要连结2D及3D的关键。点阵图投影能将视图以类似贴图的方式投影在模型上, 并同样能以3D方式以各种角度检视, 其贴图有取代模型细节的功能, 使设计者可以节省相当多的建模时间, 草图的绘制转化为透视图, 确实地走入建模程序。以及可将图档汇入编辑, 将原本的2D绘图或草图快速变形修改细节, 以便即时回馈客户的需求。

4 结束语

在产品开发初期, 除了主管或者产品经理进行设计沟通外, 最好是有该专案的设计师协同前往, 以免造成沟通不当, 导致以后无法达成共识。以及目前设计提案大多使用手绘彩图以及3D彩图, 手绘彩图虽然可以快速提案但对于客户的理解能力较不足, 3D彩图虽然可以较为明确表达, 但内部所花费的工作时间较长, 应考虑是否有改善的方式以达到快速明确沟通以及节省设计师时间, 这或许是我们后续需要加以探讨。而客户无法明确的表达自己的需求, 和设计师之间无法达成共识, 以及一来一往之间除了造成时间的浪费, 也易造成客户意思生变的问题。因此, 若能即时回馈, 就能减少沟通不当以及客户下次改变原有意象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曹阳, 刘娟.浅析设计师与用户间心智模型匹配[J].装饰, 2011 (06) .

[2]曹文译.对设计管理的重新审视[J].美术大观, 2009 (04) .

工业造型 篇2

yjbys

性别:男

民族:汉

籍贯:××省××市

学历(学位):本科

政治面貌:党员

专业:工业设计

联系电话:

E-mail:/jianli

毕业院校:××大学 .9--2010.7 工业设计设计专业

专业能力

(1)手绘能力突出,擅长快速表现和效果图绘制,并且有多幅个人作品

(2)熟练掌握: Alias studio tools Rhino 3D max Vray auto CAD CorelDraw Illustrator PhotoshopCS2等三维绘图和二维绘制设计软件。

实践经历

1.大学期间在学校曾多次组织去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等设计城市进行考察,曾去佳兰图,浪尖,海尔,上海泛亚等设计公司和企业参观实习。

2.大学期间与学校工业设计系主任一同设计多向项目,有“富通”公司的插座设计,“富通”公司的展示空间设计,苹果键盘设计。

3.自己单人为“美丽自造”化装品专卖进行的店面设计,收银台与前台设计,已经有4个店面装修完毕,全部由本人设计。等。

奖励与业绩:

--春季学期获得二等奖学金

2004--秋季学期获得专业奖学金拼搏奖

2005--秋季学期获得三等奖学金

2005--20被评为优秀团员

2005--2006年被评为院级三好学生

—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

—广州汽车杯设计大赛优秀奖

2009—2010被纳入世界华人设计新秀名录中

本人性格

开朗、谦虚、自律、自信

职业目标:

总是比同龄人“先走一步”,学得更快,达到得更快。有着惊人的毅力和大胆的创新意识。在学生生涯里面连续三年的班长生涯,培养了我对全局事务的合理统筹安排的能力,我从中掌握了如何使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在合理的统筹安排下得到最优的效果,使干部各自的特长和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

在大学这个半社会化的地方,我运用着我的经验和创新意识,组织和策划的大型活动,以及组织大学生旅游团的成功,令我得到更大的提升。

另:最重要的是能力,相信贵公司会觉得我是此职位的合适人选!期盼与您的面谈!

个人简介

本人具有较好的美术功底及艺术素养,手绘能力突出,擅长快速表现和效果图绘制,能够根据公司的需要进行创意设计制作,熟练掌握多种电脑制作软件,能够高效率地完成工作。动手能力强,擅长自学。设计思维活跃,本人责任心强、性格开朗、思维活跃,极富 创造力,易于沟通,具有较好团队的意识。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工业设计电子简历模板

工业造型 篇3

关键词:传统素描 工业造型 汽车外观造型

传统素描是通过简单的黑、白、灰来表达艺术家的思维与想法,对艺术家想要表达的进行简单勾画,最纯粹地表达艺术家思想的绘画形式。工业造型最早产生于将素描应用于技术领域这一实践活动之中,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它与美术绘画不同,既要符合審美性,又要具有实用性,替使用者设想,以实用为根本。工业造型不仅需要在二维平面上表现出三维立体效果,还需要真实地创建出三维立体模型。在此要求下需要把握造型的精准性,确保其三维制作顺利完成。传统素描和工业造型都是解决造型问题的学科,它们均需关注造型问题。传统素描是一切造型的基础,而工业造型则是传统素描在工业化发展下的产物。两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其相互影响与作用带来了工业造型的发展和壮大。

在工业化发展程度如此高的今天,传统素描与工业造型的关系到底如何,其相互作用的结果怎样,会对工业生产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是需要讨论和思考的问题。本文拟在对传统素描与工业造型的相互关系进行理论探讨的同时,通过汽车外观造型这—实例进一步厘清二者的相互关系与影响,阐明在传统素描影响下的工业造型对工业生产和企业发展产生的作用,以期对工业造型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1、传统素描和工业造型的相互关系

谈到传统素描与工业造型的关系,不免需要提及技术美学和绘画艺术的相互关系。技术美与绘画本是一家,只是技术美学更偏重理性而绘画艺术更偏重感性。从审美角度来看,技术美学主要追求的是功能之美,绘画艺术则追寻形式美。绘画是一种在二维的平面上以手工方式临摹自然的艺术。寻求艺术家最自我意识的表达。技术美学改变着人类的物质世界,而艺术创作则在人类的感情世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工业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技术美学与艺术应各自承担自己的社会职能,才能避免社会走向非人性化亦或情感化两个极端。本文将从创作方式、创作目的两个方面来尝试找出传统素描与工业造型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联系。

从创作目的来看,传统素描是为表达个人意愿而进行的创作活动,讲求个性,这种艺术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得到广泛大众的推崇;而工业造型则是专门做给大众欣赏的实用艺术,其存在须依附于一定的欣赏者和特定的商品,好的工业造型设计需要得到大众的广泛认可,以人为核心。从创作方式上来看,首先是观察方式,无论是传统素描还是工业造型都要求作者要整体地、比较地、有联系地观察对象的全貌和本质。整体观察是工业造型侧重于描摹大量实物为后续设计创作做准备,对一个实体进行全方位(多视点、多角度、多方位)的立体观察,充分了解其工作原理和其内部构造特点,这一点与传统素描更注重肉眼观察、注重环境因素(光线,物体之间的阴影)对实物的影响有明显的差异。其次,在表现形式与表现手段中,传统素描通常的表现形式是黑白灰色调,利用黑白灰关系来体现对象;工业造型的表现形式主张体现专业要求,简洁明了地用线条表达形体的结构与转折关系,并且要符合一定的“尺度”要求。设计师的工作是根据客户的需求展开的,面对客户时间总是被要求的很紧,因此,快速表现成为设计师必备的基本功。最后,在空间观念和细节表现上,两者也存在不小的差异:一是在空间与立体的表现方面,传统素描的立体和空间表现得十分真实生动,而工业造型的空间表达要求实际上是对三维空间意识的理解;二是在细节处理上,工业造型所要表现的是对象之间的结构关系,局部和部件的组合方式而传统素描则是通过明暗,笔法来表现画家内心深处的情感。由此可见,传统素描与工业造型在观察方法、构图安排、表现形式以及画面效果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区别与联系,探讨和通晓这些要求和规律是传统素描与工业造型必须研究的课题。

2、传统素描和工业造型的相互影响与共同发展

原始人类利用捡来的贝壳做成精美的手钏,用石头的尖角做成捕捉猎物的利器,虽然当时还没有工业造型这一明确的概念,但通过这些物品的用途我们不难发现造型美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达芬奇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他的艺术实践和设计研究精神对后代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达芬奇的《自画像》中(见图1),他观察细致入微,利用丰富多变的线条展现头像的结构、虚实变化的手法表现出毛发浓密程度的不同、长短相间的斜线烘托出光线的微妙变化,将各种转折关系和人物表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达芬奇在拥有如此高的艺术造诣的同时,对于设计的研究在当时也首屈一指,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其对军事兵器的设计上。下面的军事战车(见图2)是根据达,芬奇的创作手稿制成的,它是一个圆型结构,外立面用木材质制成,战车的底部360。设置有攻击对手的炮筒,以便全方位地打击敌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到来,工业造型的兴起,开创了制造大机器的时代,同时带动了工业造型的发展,人们开始注重工业造型所创造出的附加价值。传统素描的发展也给了工业造型更多灵感,例如在工业造型上模型制作方面,雕塑作品给予我们不少启发,无论是精准的造型,还是细腻的结构组合都为工业造型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正如我们所熟知的奥古斯特,罗丹的雕塑作品——思想者(见图3)。从造型上来讲,这件作品精准地展现了整个身体的刚健之美;它把每一个细节的比例尺度都表达的精准到位,这是艺术家所独有的对尺寸的精确性。而在当代的工业造型之中,模型师从雕塑师身上学习并提炼出对形体精准度的把握。在制作成品模型时(见图4),真正使一个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是产品的细节设计并从这一细节中传达出来的感知精度,准确无误的形体精确度具有几何美感的形态,更能让消费者从视觉到触觉的体会产品所带来的舒适感,让消费者感受到企业在在产品设计方面的用心和专业,更从侧面衬托出企业的内在实力和对于出好产品的诚意。

nlc202309040358

3、汽车外观造型中的生物写实与仿生

在传统素描艺术的影响下,人们在进行汽车设计时也使用了黄金分割比例这一认知偏好。黄金分割比例于雕塑绘画和建筑作品之中屡见不鲜。对黄金分割的各种偏好并不仅限于人类的审美,它也是动植物这些生命成长方式中各种显眼的比例关系的一部分。(见图5)在传统素描中,植物、动物、人体都是艺术家笔下的常客,他们精准地描绘着这种分割比例所带给人们的美感。正如这些艺术家們所表达的一样,设计师在进行工业造型的时候也遵循了这一比例,在我们所熟知的大众甲壳虫汽车中(见图6),我们不难看到设计师用到的黄金分割之美,它将汽车的整体比例限定在黄金分割矩形内,而车整体的外型则是黄金分割椭圆形的一半,这一点就充分满足了人们对于美的习惯性认知。而在车轮与车整体外型的设计也遵从了黄金比例的各种分割方式,例如:三角形黄金分割法,圆形黄金分割法和矩形黄金分割法。这让人们看这辆车的时候无论是细节还是整体,都给人一种舒适的审美享受。

同时,工业造型的思维方式是传统素描思维方式的一个延续与沉淀,这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抽象减法思维的应用。在传统素描的范畴内,抽象的表现是最简单省力的,也是最复杂费力的。艺术家往往需要将具体的、细节丰富的具象对象一步一步抽捡出来变成抽象的,能一笔概括整体思想的这个一个对象,这种思维的极致应用可以通过毕加索画的牛来看出。毕加索画牛正如齐白石精于画虾一样技艺精湛,年轻的时候,他画的牛体形庞大,威武雄壮。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画的牛越来越突显筋骨,而不是只注重牛体的血肉,直到他八十多岁时,他画的牛几乎就是寥寥数笔,乍看上去是一副牛的骨架,但这副骨架却精准异常。这幅连续性的画作可以说是抽象艺术品的一个典型代表,同时它也是抽象减法该如何运用的一个具体体现(见图7)。

在汽车造型中,同样存在着对抽象减法的喜爱,例如我们所看到的奔驰鱼型概念车——Boxfish的设计(见图8)。Boxfish是一种生活在热带地区的硬鳞鱼,水中机动性很好。在风洞试验室里,这种小鱼油泥模型的风阻系数仅为0.06,非常接近理想流线形水滴的0.04。Boxfish的身体比例与水滴类似,而且表面光滑可以让水流快速通过,不会产生影响空气效率的乱流,并且该鱼的身体大部分包在一个坚硬的箱状保护壳内,能够对抗外在的水压,其自身结构的坚固性较好。奔驰也正是看到该鱼的种种优点,才选择利用抽象减法,剥离其外表,提取其特征线。提取过的特征线必须同汽车的自身结构、功能、制造技术进行磨合。依此设计出的汽车在性能方面展现出超乎想象的舒适性、安全性、流线性,是世界上最紧凑的轿车。对于未来的汽车外观设计,主流依然会继续奉行流线设计这种速度感、动感与减少空气阻力彼此结合的设计路线,各厂商必定在坚持品牌个性的基础上为自己的产品赋予更具特色的流线设计和更富时代气息的外观造型。

结语

虽然传统素描与工业造型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但不能否认的是它们师出同门。工业造型是传统素描在工业化时代的代表,它代替传统素描在当今社会发挥不容小视的作用。工业造型的理性与传统素描的感性有机结合,工业造型所带来的技术美与传统素描所表达的艺术美协调统一,都能带给人们不一样的视觉享受。传统素描在工业生产上的应用通过设计师的绘画语言来表达,而每一位设计师在骨子里都是艺术家,设计师或许比不上艺术家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不及艺术家更直接地抒发内心的情感,但设计师运用着自己的绘画语言来与消费者进行交流,把人、产品、环境、社会有机的结合起来,更表达了一种大众的心声,我们只有正确地理解传统素描和工业造型的特点、奥秘与使命,才能对两者的关系有客观、深刻、科学的认识,才能更好地为工业造型服务。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技术前沿分析 篇4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是功能与形式、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人, 而不是产品。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强调“用”与“美”的高度统, 重视“物”与“人”的完美结合, 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广泛的社会需求作为设计风格的基础, 其主导思想就是“以”人为中心, 着重研究“人”与“物”闻的协调关系。更广泛的意义上,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是把技术, 艺术、经济三者在产品上统一起来, 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其设计根本观念不是从产品出发, 而是从人出发, 即从人的实用和审美双重需要出发, 从人的生理舒适, 心理协调、审美追求的静态素质结构和动态递进过程出发。

1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的基本概念

工业产品的造型设计是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文化的日益丰富而逐渐形成的一种可以反映出现代全新设计理念的设计体系。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是指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各种文化艺术以及社会经济的综合应用结合为一体, 以消费者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为首要出发点, 并设计出具有较高的产品质量和较大市场竞争力的现代化工业产品。它主要以产品的设计为核心, 使人们最大限度的获得需求, 并对产品进行认同。它不仅可以改变人们单调的生活方式, 而且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2 意义、地位和作用

工业设计是我国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应用科学, 是科学与艺术浑然一体的专业技术, 在促进产品升级换代, 提高国际国内市场占有率, 树立产品形象、企业形象和创造知名品牌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当今我国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设计技术体系, 创造中国自己的知名品牌和知名企业, 树立中国产品形象的地位, 发展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设计造型风格, 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 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将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技术最先应用于大规模制造业的, 是美国的一些大型公司企业:如通用电器 (GE) 、柯达 (KODAK) 、福特 (FORD) 、波音 (BOEING) 等。到上世纪90年代, 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技术和工业设计教育已形成体系, 并为工业制造业和跨国公司竞争提供了相关的技术和人才, 为此受到各国政府和私人企业的重点资助。由于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是解决人造物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 从其技术内涵来看,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的工业产品不仅是工程技术的载体, 而且是文化艺术的载体, 因此, 该设计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工作, 而是与人类生存相关的重要设计内容,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技术既有独特性又有与其它技术的相关性。因此该技术的应用和发展需要不断完善与相关技术的配套和协调, 从而构成有效的设计体系。

3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技术前沿分析

3.1 当前需要

影响现代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技术的基本因素包括:现代技术条件、现代生产条件、现代经济和市场状况、现代文化艺术风格和现代社会价值标准等。因此, 当前对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技术的需求将取决于我国现代化的进程, 现代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是市场调节与市场竞争,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则是面向人和面向市场的技术。世界各大跨国公司以其雄厚的才力物力和世界知名品牌的优势, 迫使我国务必要全面提高设计品质, 以在全球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为此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技术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2 发展趋势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发展特别注重设计方法及设计手段的现代化, 现代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方法和设计技术是建立在电脑技术、人机工程、价值工程、技术美学、设计方法学和设计管理等学科基础上的。特别是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 (CAID) 将成为该设计不可缺少的工具。

CAID的基础是对现代设计技术的深入研究。科学方法特别是数理统计 (如多元分析) 方法将大量应用于设计分析和市场分析, 如大众审美模型、舒适性模型、色彩形象尺度模型和用户模型等。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方法的技术对象将从单个产品的造型设计发展为产品的研发 (Research&Development) 策划技术, 使产品开发始终围绕市场和人的需求, 特别注重企业无形资产的开发, 如品牌、形象等。

4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技术的发展特点

4.1 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是工业产品造型设计领域的前沿, 这不仅意味着设计手段的改变, 同时改变了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的思维方式。

特别是国际上的一些软件公司推出一批操作简便, 功能强大的CAD软件。这些软件大都能完成三维造型、上色、赋予材料质感、三维动画、工程制图、工程分析、CAD/CAM转换等功能等, 为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提供了良好的软件平台。在这些工作平台上开发的应用软件, 可进行各类机械产品的设计, 实现从产品概念、零部件设计、结构设计、机构设计、装配、外观造型及动画演示直到工程制造全部过程计算机化。因此, 在此类软件平台上实现CAID/CAE/CAM三位一体的综合性产品开发软件环境是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技术发展的重要特点。

4.2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技术发展的另一个特点是, 设计周期越来越短, 造型风格多样化。

因此, 对“市场的快速响应”要求更详细的市场定位, 更大规模的数据库和更快速的信息传递。

5 结语

工业产品造型创新设计的实质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创新是产品设计的灵魂, 是产品设计有其独特风格的主观基础。产品创新设计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实现产品的经济价值和人文价值, 以吸引更多消费者的眼球, 从而达到企业盈利的目标。所以, 在今后的工业发展道路上, 要勇于对工业产品进行改革和实践, 注重培养一批创新型人才, 建立更为完善科学的工业产品创新设计体系, 从而推动我国的工业稳定发展。S

参考文献

[1]何风梅, 赵灿.快速原型制造技术在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及制造中的应用[J].机械设计与制造, 2006 (11) .

[2]王伟.基于产品工艺性的造型设计方法分析[J].机械研究与应用, 2007 (3) .

[3]陈英.工业产品造型设计[J].乐山职业技术学院, 2011 (2) .

工业造型 篇5

尊敬的领导:

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繁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来阅读我的自荐信!

我叫**,是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工业设计专业2009届本科毕业生。得知贵公司为积极谋求发展招贤纳才,我真诚的渴望能加入贵公司,为贵公司的发展壮大贡献我的才能和智慧。

工业设计是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的品牌专业,它的前身是1960年创建的“轻工日用品造型美术设计专业”。三年的大学生活,在师友的严格教益及个人的努力下,取得较突出的成绩。校综合测评三等奖学金;校大学生科技协会优秀干事称号;CET-4。

主要学习了:大学英语,设计启蒙,设计概论,素描,色彩,CAD,pROe,工业设计史,产品设计原理与方法,人体工学,产品形态设计,产品设计开发,产品语义设计,人机工程学、设计心理学、消费者行为学,快速表达,民族艺术考察与研究,模型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RHINO,3DSMAX,产品设计分析,产品系统设计,设计管理等。

系统掌握工业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具有应用造型设计原理和法则处理各种产品的造型与色彩、形式与外观、结构与功能、结构与材料、外形与工艺、产品与人、产品与环境、市场的关系,并将这些关系统一表现在产品的造型设计的基本能力。

同时,我利用课余时间广泛地涉猎了大量书籍,不但充实了自己,也培养了自己多方面的技能。能为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科研单位从事工业产品造型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和教学、科研工作。大学三年多来,我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大一参加各种学校社团活动,因此接触了很多人,懂得了怎样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这点为我在后来的兼职工作中派上了大用场。从竞选演讲开始一路打拼得以在最后的复试通过名单中出现,大一那会儿的我稚气和锐气好像并驾齐驱。经过一年的努力工作,大二很快就被提升为干事,成为下一届学弟学妹们的小前辈,同时也更忙了,社团部门的工作和专业课的展开,让我每天节凑加快,不久渐渐适应了这种快节凑高效率的工作和学习,很充实也很有挑战性。由于工作表现优秀,大三开学不久被评为优秀干事,同时也获得学校综合测评三等奖学金。大三下学期被推荐参加党校培训学习,每周都有阅历丰富知识渊博的资深教授为我们讲课,他们就像我们的长辈一样慈祥开导式的讲课风格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思想上提高一个层次,并顺利结业成为预备党员。

明年六月我以饱满的热情、一丝不苟的态度迎接新的挑战,并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公司的发展和祖国的富强奉献自己的青春!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的关注,并真诚希望我能够成为贵单位的一员, 为贵单位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期盼您的回音!

诚祝贵单位万事亨通,事业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工业造型 篇6

目的对当代艺术教学中的“造型思维训练”与工业设计教学相结合后所产生的交叉效应进行对比分析。方法结合台湾国际学生创意设计大赛,以“无声心跳手环”为例,对跨专业、学科交叉的教学过程进行归纳、比较、分析。并探究交叉模式对学生个体的具体影响。结论通过分析,归纳出该模式的效果和特点,为工业设计的跨专业教学提供了资料和借鉴。

关键词:

当代艺术 造型思维 工业设计 交叉 跨专业

1.引言

国内的高等艺术教育按照专业学科进行分类,它们之间的教学也存在较大差别。以中央美术学院为例,二级学院分有造型学院,设计学院,建筑学院、实验艺术学院,人文学院等。每个学院都有类似的专业基础课程,虽相似但也存在较大差别:如设计学院开设的素描基础,其教学内容主体为静物素描;而造型学院开设的素描课程则以传统的人体写生为主。这种学科式的课程差异一直从本科贯穿到研究生教育,不同专业的学生从刚入校就被贴上了设计、造型等分类标签。国外的高等艺术教育有别于国内,以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设计专业研究生课程为调研案例,他们的学习是开放式的过程,导师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地引导学生,不会刖趾适履式地强灌知识,并鼓励学生尝试从平面到装置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这种学科交叉式的教育给予学生更加广阔自由的发展空间。“2015台湾国际学生创意设计大赛”从今年三月开始,笔者身为当代艺术教学方向的任课教师,担任上海理工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参赛团队的指导教师。面对创意设计比赛,如何开拓学生思维,这成为—次交叉学科之间的教学体验。

2.突破思维的几种方式

针对“2015台湾国际学生创意设计大赛”的主题“拥抱Embrace”,指导教师制订了从方案草图到设计成稿的三个月周期的计划。其中方案草图是创意的生成环节,也是整个课程的重点,在此环节中,笔者将以下几种当代艺术创作的思维方式运用在教学过程当中。

2.1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当代艺术教学中的常用思维方法,主要内容有“反义词思维训练”。这种对立式的思维是一种脱离常态视觉造型的发散性思维方式,在许多当代艺术经典中均有出现。如反义词“大与小”之间的转换作品有瑞典艺术家克拉斯.欧登柏格(Claes Oldenburg)的代表作品《衣夹》,他将日常消费品放大万倍变成异于常态视觉的装置雕塑。再如“空与实”之间的转换作品有英国艺术家瑞秋·怀特里德(Rachel Whiteread)的作品《无题·房子》。她将一幢别墅的内部空间灌满水泥,再将建筑实体拆卸,剩下的即是原本空无的内部空间。这些逆向思维不同于平面设计中的图地反转和正负形的概念,图地虽是对立关系,但脱离不了图形与外观;而当代艺术中的逆向思维转换除了外形中的变化之外,更重要的是观念上的转变。通过训练,学生分类筛选出与“拥抱”一词的相关词组,从拥抱的距离选择了“远与近”,从拥抱的对象选择了“人与物”、“人与环境”等,并对所选词组进行定位思考后,最终讨论出两款设计方案,分别是“无声心跳手环”和“防霾衣帽”。

2.2从模仿到功能拓展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的起源来自于“模仿”,这说明了“模仿”对于艺术创造是不可替代的。在学生的思维训练中模仿是直观的,大多数人对于“拥抱”的既定认识,是人与人之间相拥的姿势。学生从拥抱姿势延伸至相近的词语有“环绕”、“交错”、“笼罩”等,再以“物”模仿拥抱进行拓展。模仿过程中,他们设计和选择了最似“拥抱”动作的几种产品,分别是能包裹的豌豆荚沙发,能环绕的耳机和能吞食的分类垃圾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性的功能拓展。从沙发的豌豆中拓展出了游戏与储藏的功能,在耳机上设计了LED灯了添加了音量可视化的功能,将分类垃圾桶拓展出垃圾误处理后的报警功效。

2.3情感的表达

当代艺术重视观念性,重视每个创作个体的唯一性的情感经验。当艺术家将个人情感置于作品中,作品也就成为艺术家情感宣扬的途径。后现代主义艺术大师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将拯救过自己生命的油脂和毛毡融进创作里,表达着他“拯救治愈”的观念;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同样以绘画的方式将自己的视觉病态体验通过作品再现在大众视野里,这都是个人化的情感被艺术所包容后的体现。当今设计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中已不仅仅局限在满足功能层面上需求。教学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挖掘个体的情感经验,提出的创意方案都是创作者的情感投射,其中恋爱滋味的口杯,珍惜时间的流水存钱罐,发光脚印地毯等方案最能反映出现代年轻人的心态。

3.“心跳”的产生

在方案甄选环节中,全票通过的是来自逆向思维训练中的“无声心跳手环”方案(以下简称“心跳”),这是一款基于情侣之间远距离情感需求而设计的手环,造型与运动小米手环相似,但其理念并不是为运动而设计,而是将其定位在心灵沟通。

3.1工作流程

根据设计流程分为调研、讨论、设计三部分。前期安排学生做足充分的市场调研,产品设计首先要考虑消费对象的需求,产品只有在设计理念与消费需求的高度统一下才能赢得认同。在调研的基础上再讨论调整设计方粟,并从设计理念,造型,材料,技术等四个方向进行派分工作,安排学生分组同时进行。经过两轮流程产生了情侣认同度较高的产品设计——“无声心跳手环”。

3.2设计理念

“无声心跳手环”是针对“拥抱”为主题的台湾国际学生创意大赛而设计的,源自于学生逆向思维拓展中的“远与近”反义词训练,学生将近距离的关心搂抱转换为远距离的环绕式“拥抱”。情侣双方佩戴手环时,通过手环上动态心电图的变化感受到彼此情绪的转变,当对方情绪出现波动,另一方可通过手环感受到对方的心情,与他心有灵犀,这就是产品设计理念之一。设计中所指的情绪变化是泛指,手环只能感受到对方情绪的波动,不能确切肯定对方的波动来自于何种状况,这本是设计的缺陷,但这一弊端被转化为产品的特点。通过跑马灯灯光颜色深浅以及流动速率的变化,可以猜测对方的心情和状态,正是这种不确定的变化刺激了人猜测与窥视的本能欲望。天各一方,传递思念与爱意,分享快乐和幸福的同时也给双方留有一定的思念空间和想象余地,而这“猜一猜”即是产品设计理念之二。

3.3设计造型

“无声心跳手环”材料定为电子硅胶材料,为区别于运动小米手环,从外观上突破了大众对手环的传统定义,设计的整个造型接近于方形(见图1)。方形的灵感取自于枷锁的变形,寓意着锁住爱情,而情侣间的爱情枷锁本身就是自愿的、甜蜜的。虽然在设计中难以见到爱情枷锁的影子,但产品本身异乎寻常的方形在众多手环中已是新奇独特了。

4.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设计的灵魂是创意,而创意来源于活跃的思维,所以整个课程的重点是创意生成的方案环节。如何把握住设计的命脉,做出具有创意的设计,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在交流过程中,学生自身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硬伤,这也是指导教师在教学引导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具体为以下几种情况。

4.1脱离不了自我为中心

整个流程中,常遇到的学生思维枯竭的状况。在方案草图的过程中,学生眼界未拓宽,脱离不了“学生”的身份属性,常围绕自我为中心,提交的方案也大都是学生生活中的杯子,椅子,黑板擦等。这突出暴露了学生生活中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中“观察能力较弱,体验生活层面较窄”的实际情况。

4.2盲目且涉及面太宽

在主题性较强的此次课程中,少数学生又表现出另一特点,即方案涉及面太宽,针对性不强。当无从下手的时候,便力不从心地将与“拥抱”毫无联系的方案提交上来充数,如计时器锅、仙人掌闹钟等。这些都是未进入思维拓展训练状态的直接表现。

4.3工作流程上的倒置

既然是工业产品设计,消费者的购买意愿需要前期考察和调研。以人为本是我们提倡遵循的设计理念,在课程中,部分学生忽视了市场调研导向,将全部重心放在外观设计上,强化自己的主观设计,这些以自我为中心的设计方式有悖于常规设计流程,往往以失败而告终。

5.造型思维训练与工业设计的交融

当代艺术教学中的思维方式属于造型思维训练的其中一类,在造型思维训练与工业产品设计交融的过程中产生了怎样的化学效应,下面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体验到的几点。

5.1排异反应调查

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经过一系列专业课学习之后,形成了专业背景下自身的设计思路,多数学生在过程中表现出习惯从外观造型设计入手。在课程进入阶段,笔者顾虑学生对于当代艺术的思维方式训练会起排异反应,根据十一位学生的综合调研分析之后,72%的同学能进入角色状态,课程效果良好,28%同学愿意接受,但是作用时间周期延长,整个教学过程未见明显排斥的状况。

5.2产生的效应

设计类学生对于外观造型的设计是专业本能思考,在未接收思维拓展训练时,学生普遍将重心放在外观造型上,并追求其的新、奇、多变上,在设计理念上往往停留在使用功能层面,难有长远性的思考。在思维方式训练中,逆向思维训练让他们学会了从多个角度去理性的分析和思考,尝试多种可能性。情感的表达训练中,他们进入角色去理解不同人群的心理,分析自己与他人的特殊性,并从自我情感出发,寻求自我突破。虽然这些是当代艺术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方式,但在工业设计教学中也产生了积极的教学效果。

5.3可能性延续

结合主题明确的创意设计大赛,贯穿整个思维拓展训练,目标明确效果明显,是—次完好的案例。在学生后续的信息反馈中,经过思维训练的同学在接下的课程设计中表现出与本专业拓展训练之外的同学之间的差异。这些分歧尤其体现在设计理念及作品观念上。这种转变是正面的、进步的,也为之后的跨专业设计教学提供了的借鉴和经验。

6.小结

工业造型 篇7

1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创新的意义

作为工业设计的主要表现形式,产品的外观造型在工业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说,产品的造型创意和设计创新具有深远的意义。工业设计对事物的理解是交叉的、多元化的、综合的角度。工业产品的造型设计,涉及到产品的材料选择、形态以及是觉得语言表现,美学的展现,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这就要求在进行工业产品的造型设计过程中要进行系统行的考量,只有这样,产品才能够在创造性、表现性和视觉审美等方面进行质的提升。“以人为本”是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的基本原则,要以人为核心进行产品的创意打造和创新设计。在进行产品设计的过程中,要坚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首先是要完善的满足用户的功能需求;同时还要对产品的安全性进行全面的把握,将用户使用风险降至最低;其次还要充分的利用已有的材料和资源,最大化的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提升用户体验;最后要将相关要素进行立体化的整理,将其融合为兼具科学性、实用性和美观性的整体。

只有坚持了以上要求,产品设计师才能够将其作为产品设计的出发点,不断增强“以人为本”的产品设计理念,最大程度的满足用户的需求。

2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过程中的创新方法和创意方案。

2.1 创新产品使用方式

通过革新原有产品的使用方式来进行产品的创新设计,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惊喜效果。

2.2 创新产品材料技术

从材料创新的角度来看,主要分两部分的内容,一方面就是对已有的传统材料进行相应的创意工艺设计或者创新;另一方面就是通过自主研发新型材料来让研发有别于传统产品的新产品,同时也能够较好的保存传统的魅力,这里所指的技术创新就是应用上的创新,利用技术进行产品的创新主要可以从两个方而进行,一是对以和的老技术应用到其它的适用的产品上,就是我们所说的老技术找到新用途的意思;二是了解最新技术,对最新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尽快的转化为可以被人们使用和利用的领域产品。

2.3 创新产品性能

无论如何,产品的核心功能都是用户在进行购买时的第一考虑要素,缺乏了功能的创新属于无根之水,没有任何现实意义,对于产品性能的创新,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首先是利用组合功能方法创新,即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功能巧妙、合理的处理到一个产品上,使其具有多功能性;二是将产品的功能进行适当的延伸,即在产品的原功能基础上适当将功能的范围进行拓展,扩充产品的使用用途,为人们创造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其次是延伸产品的功能外延,拓展产品功能的适用范围,为人们选择本方的产品增加筹码,也有效的提升了人们的生活体验。

2.4 有创意的产品外观设计

产品的外在形态主要体现在造型、色彩、使用的材质以及装饰来体现。对于一般消费者来说,往往是鲜亮的广告设计能够让他们耳目一新,增加购买消费的欲望。在进行产品外观设计时,要经常了解时尚潮流,及时对产品的外观设计、用料、色彩选用等分方面进行更新,使得既能够获得用户的关注,又能够有效实现产品的核心功能。

3 创意方案确定和创新思维实施的原则

当前的工业产品造型设计都开始提倡“创新”和产品创意,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产品的外观设计就可以过度随意,要做到既大胆尝试、获取用户的兴趣,又兼具实用性、得到市场好评,要实现这种效果,就必须坚持科学合理的创新思维,把握以下原则。

(1)经济性原则。在进行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的过程中,在大胆创新的同时,一定要关注产品的开发成本,如果在进行创意设计的过程中忽视了成本的投入,必然将导致产品成本提高,降低产品利润,这就会使得产品脱离市场规律,背离了创新的本质,产品的销售也将受到负面影响。

(2)便捷性原则。随着生产现代化的发展迅速,在进行产品的创新过程中,设计人员经常会选择利用新型的材料和技术的创新,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设计师需要了解材料的特性和加工工艺,做到产品的加工制造应该快捷方便。

(3)环保性原则。在进行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时,除了关注产品造型的创意,还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尽可能的减少生产原料对环境的破换,尽到企业的社会责任,采用环保材料进行产品造型设计。

4 结论

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给工业产品的造型设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灵活性和自由度,这对于产品设计师充分发挥自身创造性提供了较大的空间。而造型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设计理念的革新和设计水平的提升,抓住产品造型设计的发展趋势,从而进一步的提升工业产品的质量以及适用性,使产品的销售为企业带来较高的附加值和客观的经济效益,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获得长期的健康发展。工业产品造型在不同的产品设计中都应得到不同的反映,这些特征在设计中的体现有时是隐含的,有时却是显现的,而这些表现就是人们常说的设计水平的高低。但是这种高低的界定没有具体的量化考核标准,也带来了产品造型设计的高度自由化,使得工业产品的造型设计能够源源不断的迸发新的灵感,不断的给人们带来耳目一新的新理念和新产品。

参考文献

[1]苏建宁,王鹏,张书涛,赵雪松,周爱民.产品意象造型设计关键技术研究进展[J].机械设计,2013(01):97-100.

[2]尹翠君,任立昭,黄惠惠,杨永福,汤申声.现代工业产品造型设计过程中的产品造型量化探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6(Z1):89-91.

[3]薄大为.工业产品造型细部与人性化设计分析[J].装备制造技术,2012(03):203-205.

[4]陈超.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技术前沿分析[J].科技视界,2012(29):132.

工业造型 篇8

一、课程主要内容的划分和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位置

工业设计专业设置造型材料与工艺课程,主要是以认识和了解材料,掌握基本的加工和成型工艺,并有意识地运用材料的各种特性进行设计实践为目的的,课程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历史与分类、各种常用材料的性质和加工成型工艺、材料的选择应用和质感设计、新材料新工艺和发展趋势等几部分。

课程的设置一般在大二下学期或大三上学期为宜。此前与课程相关的先修课程包括:史论类的工业设计史和设计概论,基础类的构成训练课和形态训练课,技能类的透视与画法几何、设计表达和计算机图形处理,工程类的机械设计概论、工程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此后还要学习研究类的设计方法、设计程序与分析、价值工程、市场调查与消费心理、用户研究与体验,实践类的模型制作、摄影、版式设计与印刷、产品设计,以及各种专题类的课程设计。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每个学校的教学计划不可能严格统一,课程的先修与后修也不尽相同,有些课程可能在同一学期平行开课。以上是对材料与工艺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相对位置的确定,意在说明该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相互关系和有可能产生的联系(如图1所示)。

二、材料与工艺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相互关系

1. 与史论类课程的相互关系

在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入学伊始,一般都会开设工业设计史和设计概论课,这其中必然会涉及一部分材料和工艺方面的内容,比如,塑料的使用、钢管椅的热销,流线型产品的流行等,这些都是和当时的材料与工艺水平紧密结合的;而在进行材料与工艺课教学时,一般也都会从材料的历史与分类开始,这一部分知识恰恰也是史论类课程必讲的知识点。只不过出发点有所不同:材料与工艺课侧重于科技的发展进步和对设计的推动作用,更多的是技术史,目的是阐述历史上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出现为设计带来了哪些变化;而史论课则侧重于设计的发展演变和对社会的影响作用,更多的是人文史,目的是阐述设计为人和社会带来哪些影响。其实,材料与工艺的发展对人和社会的影响是通过设计表现出来的,材料与工艺是设计的载体和基础,具体的设计是材料与工艺的表现形式,在讲解材料的历史与分类这部分知识时,可以有意识地结合史论部分的内容进行教学活动。这样,既是对以前知识内容的回顾,又是对这部分知识从不同角度的重新认识,从而改变了学习史论知识的枯燥和学习材料与工艺知识的乏味,两者相得益彰,不但巩固了知识的学习,还加强了课程之间的联系,与单纯片面讲授各自领域知识的模式相比较,教学效果和影响都有显著提高。

2. 与工程类课程的相互关系

在概述完材料的历史与分类部分知识后,一般都会按照分类,系统地介绍各种材料的特性和成型加工工艺;这一部分涉及工程知识比较多,因而可以和工程课程紧密结合进行教学活动。比如在讲授塑料成型工艺时,以侧壁有两孔的容器为例(如图2所示),有意识地强调制件的结构设计对生产的影响,要求学生改进不合理的结构,设计并绘制工程图。通过这样的小练习,不但学习了材料的成型与工艺知识,还深刻认识到产品的结构设计对最终生产的影响,过程中又加强了绘制工程图的训练,一举多得;类似的训练还可以套用在拔模、脱模、R角设计等。材料与工艺课本身具备工程类课程的一些特性,同其他工程类课程具有天然的结合关系,而相关的工程制图、机械设计概论等课程,一般都已先修或在同期并行开课,结合教学效果明显;从根本上树立了工程知识是进行设计实践的基础和保障,优秀的设计都是以合理的结构和精湛的工艺作为评价标准之一的,设计师要了解工程知识并与工程师紧密协作相互配合才能将创意转化为产品服务于人和社会等理念;这也为今后更好地开展设计工作打下基础铺平道路,尤其是团队中不同领域的团结协作。

3. 与研究类课程的相互关系

按照课程内容的划分,在讲授材料的选择应用和质感设计时,可以与基础类的构成课以及研究类的市场调查、设计方法等课程相互关联。在先修的构成课中一般都会进行肌理设计的训练内容,而课程中的质感设计正是对材质自身肌理和不同材质的对比研究获得的;后续的市场调查、设计方法等课程也将会专门学习不同的材质对设计效果和用户心理的影响。例如确定“柔软和坚硬”这样一组反义的词汇,以图片的形式对不同材料进行心理特性和度的定位(如图3所示)。学生在此过程中通过收集图片可以提前感受市场调查的工作内容和模式,因为图片的来源可以在网上搜索,也可以是自己拍摄的照片,甚至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提供实物,这实际上就是一手或二手资料的收集工作;而对于不同材质特性的定位,则是对所收集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在进行设计实践时会有意识地进行材料的选择和质感的设计,潜移默化地完成了一部分市场调查任务,自然习得一些简单的设计方法,并按照一般的设计程序展开设计活动。而在后续课程中,对相关环节的专门学习,也会有更深刻的体会,和没有任何铺垫的学习相比,效果有较大提高,这与本环节的有效引导是密不可分的。

4. 与实践类课程的相互关系

知识来源于实践,结合实践习得的知识效果最好,尤其是材料与工艺课程的知识点比较多,很多都是结合生产实践的,更需要通过实践训练来深化所学知识。在分类讲解材料特性和工艺知识时,可根据课时安排对常用的、有代表性的材料进行实践训练,如利用石膏或聚氨酯设计制作把手、按钮等;这里不规定是什么把手和按钮,避免过于具体,从而影响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这一环节适宜简单快速的题目,以掌握技能工艺为主,兼顾形态的设计和训练。经过这样的实践训练,考验了学生对事物的默记能力,相应地也促使学生平时多留意观察身边的事物;在设计过程中必然涉及草图和工程图的绘制,这就强化了徒手绘图快速表现方案形态的技能和素质,工程图也不要求规范准确,而是以快速表现和反应尺寸比例为目的,强化了徒手技能的训练;而在制作过程中,也未必一定按照图纸进行,存在一个形态从意向到定型的反复过程,这是对先修形态训练课程内容的一次不同角度的检验和实践。经过这样的实践训练,也为后续的模型制作、产品设计和各种专题设计课奠定了基础。

三、结束语

通过对材料与工艺课程内容的划分,寻找与之对应的相关课程,剖析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更好地发挥各课程的特色,协同相互关联的课程共同完成知识体系的整合与构建。对课程进行此番设计,不仅便于教,更便于学;经过几轮的教学实践,还发现能有效的与其他课程进行串并联联合教学,不仅避免了一般知识的重复训练,同时也为加强重要内容的强化训练在时间和空间上提供了条件和可能,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也突出了教学重点。除了新材料与新工艺以及发展趋势这部分内容,一般只做简单介绍以外,其他内容都可以找到对应的关联课程,而这一部分的内容多以前沿的优秀设计和概念设计为案例,旨在鼓励学生关注材料与工艺的发展,参与新材料与新工艺的应用与实践。当然,对材料与工艺课程内容的划分基本上是成熟和可行的,而与其他相关课程的相互关系和联系,则还需进一步实践和总结,牵强的部分有待改善,有效的部分应当加强,并且可以尝试延伸到其他课程的教学活动中。

摘要:工业设计专业的造型材料与工艺课,既要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各种材料与工艺进行设计实践,也要培养其对新材料与新工艺的关注和尝试。本文是在剖析该课程同其他相关专业课程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旨在以材料和工艺课程为纽带,充分利用与其他课程的相互关系,加强课程体系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工业设计,造型材料与工艺,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柳冠中.综合造型设计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郑建启,刘杰成.设计材料工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工业造型 篇9

工业产品在设计过程中, 需要遵循行业规范和创新的构思。创新是一个产品超越其他产品的关键, 是整个产品设计的核心思想。创新即一种文化, 是一个产品跳出旧有的纯设计, 让产品向多元化以及多样性发展的关键手段。造型设计本身是融入了多种思维和各种美学元素, 而创新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 走出传统, 向国际化发展。因此产品创新是符合时代要求以及人们审美观的。

1 现在工业产品的设计

产品的设计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同时要考虑到该产品是否符合社会大众在心理上的诉求。工业产品在设计之初, 不仅迎合人们的口味, 还需将社会大的环境加入到产品中, 让产品跟上时代的脚步, 逐渐衍生出自己产品的文化。设计理念是工业的要求, 也是社会的要求, 是不能被忽视的。但这些是大的方向, 还要把握一些小的细节。比如该设计的外观是否新颖, 让人们喜爱;产品的使用能否为生活提供方便;工业产品的造型可以推动现代化文明建设, 利用创新的设计, 融入人和环境的大本营中。

2 创新的哲学内涵

(1) 从表面看, 创新是在原来的基础上, 对一个事物进行更新, 或对一个事物进行更深度地观察和思考。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 表面的创新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 (2) 从实践方面看, 在实践中创新已经运用在现在的工业, 进入了人们的生活, 它已经在实践中变成了一种创新习惯。实践中要用新的眼光来看事物, 创新一直不断摸索, 不曾停止。 (3) 从辩证方面看, 辩证法主要有肯定和否定两个层面, 第一条是从认同到批判过程进行说明, 而第二条却是一种自我批判的永恒发展过程。实践中就应该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创新, 永不满足, 用怀疑的眼光看世界, 将创新出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3 现代工业产品造型的创新性

设计的本身就具有创新的内涵, 设计就是一种创新活动。现代工业产品的创新性包含着不同层面的创新内容, 产品创新设计是对目前产品的一种完善和革新, 就像是向新产品领域的开拓探索。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时代, 创新性已经成为现代工业产品设计的标志, 在产品的设计中, 坚持传统产品设计的美学原则, 运用现代创新设计理念, 对传统产品进行改造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创新没有固定的模式与套路, 创造性与艺术性的产生并不是随手捏来, 也不是天马行空。创新是对人类生活产品的革新, 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每个人对产品设计的理解和观察方向都有不同, 但都离不开生活, 产品的创新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只有不断地对现代工业产品设计的理念和造型加以创新, 才能使产品在富有内涵的基础上, 更加的美观好看, 使用上更加便捷。

4 创造性思维在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中的应用

4.1 创造性思维的现状分析

创造性思维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人们心中都有这样的认识:“科学创造是以抽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 艺术创作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观念”。实际工作应用中, 科学创造和艺术创作、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都是协同配合的, 这样才能设计出好的产品, 而且产品设计需要灵感思维的创造辅助。灵感思维的概念是指, 在创造设计活动中, 设计者的大脑皮质高度共奋时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思维形式, 是在一定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突如其来地产生出新概念或新意象。这种灵感思维的最高境界就是顿悟式思维的形式, 在设计中不断发掘和感悟。这是设计者自身的精神和思维的较量, 用顽强的意志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创造性思维中的灵感是有所不同的, 它结合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思维形式, 再加上逻辑思维, 这样有助于提高思维的深度, 但这样很容易使得思维的广度受到制约。在思维的探索中, 如果探索的方向出现错误或误差, 那么仅依靠逻辑思维推理的方法进行思考, 是不能改变思维的方向的。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有形象思维配合, 就能用更加宽广的思维来思考, 增加思维的弹性, 扩展领域的空间和方向, 从不同的角度求得新的创造设计思路。有些设计创作人员习惯了用逻辑思维的准确方法来解决问题, 而不习惯形象思维, 所以设计的产品遵循着传统模式, 也就造成了产品设计模仿过多的现状, 如果没有自身的特点个性, 会严重缺乏现代气息。

4.2 形象创新多样化

新时代背景下, 工业产品设计有了更多的要求, 在产品造型的设计上要创新, 要创作出好的产品就要运用思维方式多角度思考, 在产品的形态上追求创新的多样化。所以新环境下就对设计师有了更高的要求。在相关产品造型设计过程中, 想要追求形象创作的多样化就要加强创造性功能组合和形态创新两方面结合。就目前而言, 在机床、汽车、家电等行业中, 对形态创新要求最高。创造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的灵感和灵感思维有很大关系, 而在设计创造者的智力因素中包括了思维的灵感, 这样就决定了设计者的智力因素。在工业设计创造过程中更加看重设计师的动手能力, 设计师必须对产品详细观察, 对产品问题记录下来, 对相关产品进行思维空间的想象, 当灵感来了就会形成思维空间的产物那就是创新出来的产品, 最为关键的就是把想象出来的创新产物用动手的方式进行显现出来。然后要对作品进行无数次的修改, 最终完成产品形态创新的工作。

4.3 应用正确的思维方式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在不同的产品设计中, 都应该反映出不同产品的特征, 这些特征在设计中有的是无法看出的而是能感悟, 有时却是十分显现的, 这些表现是人们口中经常提起的设计师水平高低的问题。水平形成的因素有很多, 很难对产品进行解释, 因为产品设计本身是无穷想象的结果, 有的只是思维方式不同。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的魅力所在和困难之处。设计作品离不开思维, 而正确的思维方式是产品创新设计的开始。作为一个工业产品设计创作人员, 需要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 首先要明确设计所满足的现实功能, 其次是全面系统地反映产品事物和周围事物之间的立体关系, 建立联系思维方式, 在产品相关因素出现的矛盾要进行分析加以协调, 最后在坚持绿色、环保、节能的原则下进行产品设计。只有正确的思维方式才能充分运用形象思维、情感思维的创造能力和逻辑思维等满足产品创造设计, 才能促进工业产品在创新之路上越走越远。

5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们对现代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的产品要求越来越高。这无疑给工业设计师提供了更大的发挥造型创意平台, 同时也给设计师们带来了压力。目前国内工业产品造型设计还应该多学习国际最高水平的工业产品设计, 对其产品进行研究探索, 分析未来的发展趋势, 积极主动设计出符合目前人们所欣赏的外观设计, 增加我国工业产品造型的设计, 提高其国际竞争能力, 为我国工业创造更多的财富。

参考文献

[1]王春鹏.绿色产品设计的模糊评价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4 (1) :99.

[2]潘彦.绿色产品设计方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企业导报, 2010, (10) :241-242.

工业造型 篇10

计算机工业造型建模方法按实体模型生成的先后顺序可分为正向建模、逆向建模、正向和逆向建模相结合三种。逆向工程建模是一种高效的模型生成方法, 但其生成的模型必须经过适当的处理, 如减噪、取面、曲面调整之后才能使用, 这些处理又要依赖正向建模方法。所以从技术上讲, 逆向建模是以正向建模方法为基础的。

正向建模按使用的技术又可分为内置模型建模、复合对象建模、多边形建模、NUBRS建模、网格建模等几种。

相对于非工业造型曲面平滑、造型灵活的特点, 工业造型模型的曲面则更加规律, 造型的对称性更强, 因此, 工业造型更多地采用多边形建模的方法。

1 细分与布线技术解析

细分与布线是多边形建模的精髓, 尤其是当即将呈现的模型细节丰富, 精度要求也非常高时, 必须利用细分和布线技术对模型进行精细化操作。

在多边形建模中, 细分就是对模型进行细化, 本质上就是通过增加多边形的面数来使模型产生平滑的效果。它是多边形建模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使用多边形建模从效果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细分前和细分后, 细分前模型比较粗糙和简陋, 细分后的模型会比较平滑, 显得较为精致。

在启用细分前, 还要充分考虑多边形的原始结构, 因为多边形的原始结构对最终的细分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启用了细分后, 细分产生的面有着强烈的收缩趋势, 不同的原始结构决定了不同的收缩趋势, 说得更具体一点, 不同的收缩趋势, 是由构成不同原始结构的点和边决定的, 原有的点和边对模型起着牵引和抑制的作用, 所以点和边才是决定细分最终形态的根本因素。

对点和边的操作是布线的主要工作, 因此布线实质上就是通过对点和边的编辑来影响最终的细分效果。

原理上, 布线的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

1) 模型细化;

2) 改变顶点的法线方向;

3) 调整UV贴图。

模型的细化是通过增加模型的点和边进而增加模型的面数实现的。

后两个方面的作用是通过对顶点和边的调整实现的, 顶点的法线主要用于处理光照, 即借助法线获取顶点相对于场景中光源的位置、距离、夹角等信息, 进而计算顶点所在面接受到的光照强度。

UV贴图指的是带坐标的纹理贴图。为了获得真实的模型渲染效果, 纹理贴图坐标必须和顶点坐标精确对应, 如果出现系统处理不了的贴图误差, 则可以通过手动调节顶点和边完成。

尽管细分之后的模型会变得平滑而精致, 但细分会使多边形产生更多的面, 这不利于编辑和对模型的处理, 所以在进行布线时需要考虑其合理性, 一方面在细分效果不变的情况下, 减少面的数量;另一方面在对模型边缘进行精确切角的同时, 避免三角面的出现。从技术上讲, 三角面在多边形建模中要尽量避免。

2 手机模型的细分布线实例

手机是一种日常生活用品, 也是一种时尚的电子产品, 材质、工艺和性能决定了其主要价值。手机虽然小巧, 但高端手机却造型美观, 制作精良, 而且零件较多。为了在手机模型中实践细分与布线技术, 选取造型稍微复杂的手机形态, 作为应用实例。本实例是一种翻盖折叠类型的手机, 主要部分包括主体、侧面板和顶盖, 建模软件采用3D max2010 64bit professional版。

2.1 简模创建

1) 主体形态的创建

根据手绘造型, 选择最接近主体的基本形态进行创建, 该例中用到的基本形态为切角长方体。接下来把基本形态转化为可编辑多边形, 然后利用connet连接命令进行初级布线, 创建更多的面, 通过对边、面进行拉伸和挤压, 对顶点的个数和位置进行调节, 创建出手机的主体形态。如图1和图2所示。

2) 侧面功能区创建

为了保持和手机主体部分的侧面形状相同, 侧面采用从主体复制的方式创建。然后采用类似主体的处理方法, 转化为可编辑多边形, 初级布线, 创建更多的面。通过对点、边、面进行挤压拉伸、倒角等一系列操作后, 完成侧面基本形态创建。从图3和图4中能清楚看到形状类似的对象在布线时应注意的一些差异细节。

3) 顶盖部分创建

顶盖部分基本形态的创建方法和手机主体类似, 但更复杂。本例做法如下:绘制顶盖右上角形态的顶视图二维样条, 拉伸出右上角的雏形, 然后通过对面进行挤出、插入, 对顶点和边进行焊接, 删除多余的面, 最终得到如图5的手机顶盖的基本形态。

2.2 简模的精细加工

1) 主体的细分与布线

对主体形态的精细加工, 主要通过对一些细节形态的调整完成, 包括使用连接、插入、封口等命令。在边缘部位使用三边法进行布线, 在布线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细分, 这样既能使对象在细分后能够保持原有的基本形态, 同时还能在边缘产生准确的倒角效果。如图6所示。

2) 侧面部分的细分布线

对侧面部分的精细加工, 主要是对各个功能按钮进行再编辑, 同时对边缘部分进行布线处理, 得到细分后的精细模型。

侧面的功能按钮, 大都以孔的形式呈现。为了在细分后得到圆角矩形孔而非椭圆孔, 在矩形孔的腰上需要均匀绘制两条线, 并和原始边相交。这样对边线能起到牵引和拉伸作用, 防止其塌陷成椭圆, 布线与细分效果如图7。

如图8对左侧面和下方的精细加工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通过细分与布线, 最终得到如图9的手机侧边框基本形态。

3) 顶盖部分的细分布线

对顶盖模型的精细加工, 主要也是通过对边缘进行布线完成的。

但由于顶盖原始结构复杂, 布线也更加复杂, 所以对顶盖边缘的布线使用三边法和切角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另外, 在处理过程中为了保持各线条的完整性, 需要将增加的各条线段延伸到外侧及后侧的边上。如图10和图11。

2.3 模型装配

该手机模型总共有47个零部件, 在完成所有零部件的精细建模后, 按照该手机的整体结构关系, 进行各个部分的连接和装配, 实现完整的手机数字化建模。如图12和图13。

3 细节处理

在利用细分与布线技术对模型进行精细加工的过程中, 存在许多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 如果处理不好, 不仅难以提高工作效率, 反而会增加模型精细加工的难度。有关细节叙述如下:

1) 细分与布线是两个操作, 应用时, 应按先布线、再细分的顺序进行。

2) 布线工作很少能一次完成, 实际应用中, 往往是一边布线细分, 一边观察效果, 然后逐步改进、完善, 前期布线的合理性直接决定后期编辑的难易程度, 所以布线也要遵循先简单再复杂的原则, 即初级布线要尽量简化。

3) 细分级别直接决定工业造型模型的精细程度, 但细分级别的高低要结合模型的最终形态加以考虑, 不宜太高。比如一立方体, 高度上分两段和分二十段的效果是一样的, 而两段更利于我们后续对各个层级的编辑, 二十段就不可取。

4) 布线要连续。如果布线不连续, 细分后的模型会出现不平整、破洞等各种异常情况, 因此, 在对一个模型进行布线时, 要在多个视图中仔细检查布线的连续性。

5) 断面、多余的点和边等, 也会造成细分后模型的异常。断面是在对边进行复制、插入、拉伸操作后, 没有对面进行缝合造成的, 这往往是因为两条边靠的较近没被发现, 一旦打开细分, 就会发现因断面而造成的模型异常。多余的点和边虽不会造成明显的模型异常, 但会加大后续编辑的难度, 所以, 对多余的点和边, 能删则删, 能焊接的, 就焊接在一起。

6) 避免三角面的出现。

一个面最少需要三条边构成, 但在专业绘图领域, 不用三角形, 物体一样可以被编辑和显示。专业绘图之所以更偏向于使用四边形来绘制物体, 一来显示更加整齐, 二来容易和外部的一些采集设备, 比如3D扫描仪匹配。

多边形建模作为一种专业的建模技术, 构建的模型是基于四边形的。理论上讲, 它不擅长处理三角面, 偶尔出现一两个三角面, 对模型影响不大, 但当模型中三角面的数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 同样会有模型异常情况的发生, 所以从布线伊始, 就要尽量避免三角面在模型中出现。

4 结语

细分与布线技术是多边形建模的常用手段, 在工业造型建模中利用细分与布线技术对建模进行加工, 方法简单, 操作容易, 结合对模型的顶点、边、边界和面进行调整, 可以得到精确而逼真的数字化模型。不过, 细分与布线技术易学难精, 使用中有很多应注意的问题, 比如细分程度、三角面、断面等, 在创建复杂模型时尤其要注意。总体而言, 在高精细建模应用中, 细分与布线技术是一种实用而高效的手段, 正确应用该技术, 能在模型的复杂程度与精细程度之间取得平衡, 为工业造型设计乃至学术科研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关履泰, 罗笑南, 黎罗罗.计算机辅助几何图形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社, 1999.

[2]李桂清.细分曲面造型及应用[D].北京: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 2000.

[3]朱心雄.自由曲线曲面造型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

[4]Kelly L.Murdock.3dsmax宝典[M].田玉敏, 沈金河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

[5]冯威, 李冰, 安川林.3dsmax多边形建模细分方法的比较与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08, 22 (2) :152-154.

工业造型 篇11

关键词:轨道交通;教学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

1 交通工具造型课程改革方向调研

交通工具造型设计是工业设计专业在专业教育阶段的一门专业主干课。在以往的教学中,交通工具的概念大多是以汽车的形式呈现的,汽车虽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交通工具形式,但随着乘用车市场不断扩大,汽车已经越来越呈现出日用品的特征。同时,作为专业设计阶段最后一门理论课程,交通工具作为一种复杂的系统化特征较强的设计分类,也要承担对于学生设计能力综合考察的任务。所以,如何更好地考查学生对于人机工程学、材料学、语义学等相关知识的运用,以及团队合作能力、设计表达能力、造型能力等相关能力的掌握程度,成为本门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经过对于专业发展及市场需求的调研,我们得出了三点:首先,轨道交通已经成为城市内部不可或缺的运输形式,其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也变得愈发紧密。其组成形式已经由火车、轨电车向地铁、轻轨、高速铁路等方向转变,其运量大、能耗相对较少等优势在城市交通运输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次,从学生培养的角度来看,公共交通工具的设计由于其面对人群更广,对于设计调研及设计定位的要求更高,能够更好地让学生运用和检验之前专业学习阶段所学习的大部分专业的知识及能力。再者,通过在工业设计专业开设《轨道交通概论》及运用轨道交通相关的实验室资源进行课程实践的改良,能够使学生更全面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这种培养模式更加契合实际设计项目,更加能够体现出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综上所述,将城市轨道交通工具的改良设计作为交通工具造型设计课程改革的研究方向很有必要。

2 交通工具造型课程改革内容

本课程在专业设计系列课程、轨道交通概论、形态语义等课程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交通工具的概念及分类,车辆的外观、内饰与结构之间的关系,轨道交通车辆的外观内饰设计方法及原则等内容,是支撑专业特色的核心课程。制定教学大纲时必须十分注重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的结合,在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之间作一些取舍,目的是尽可能完美地搭建一个设计学与工程学相结合的整体框架。在一些细节问题上,如行客舱李架扶手的设计、地域文化与造型要素的探讨、车辆内室照明环境的设计等,均对形态语义学、人机工程学、社会学等相关知识的掌握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既能够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体系的完整度,又能够增强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打造出一门设计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工业设计特色课程。

在教学内容方面,依然依照工业设计程序与方法所讲授的内容作为整体框架,由于轨道车辆造型技术基础已有先修课程《轨道交通概论》进行相应知识介绍,所以我们可以将教学的侧重点转向车辆造型的美学因素、轨道交通造型的人机工程学因素以及公共交通工具的社会学因素。轨道交通车辆造型的美学特征从形式美、技术美、意象美出发,侧重分析三种主要的轨道交通工具:高速列车、地铁列车、有轨电车,在分析造型要素的传统美学前提下,在教学中要求更加强调我国传统美学的精神。在轨道交通车辆的人机工程学设计教学中,除了强调人体测量数据及应用、人体感知等相关因素外,更加关注人机工程学及特定地区人群的身体特征和使用习惯。在测量的时候强调采用大数据资源,反馈于车辆内室布局设计、座椅设计、行李架、拉手设计、卧铺包厢设计、餐车设计。注重驾驶及乘员的认知特征,将操作台元器件设计、视觉环境设计、司机腿部活动与容膝空间作为研究的重点。在公共交通工具的社会学因素方面,将文化诉求作为提升设计价值的重要途径,从车辆造型与文化传统、车体涂装与民族性格、内室设计的文化气息三个方面,探讨轨道车辆造型设计的文化性与社会性特征。打造基于中国文化传统及地域社会特征的轨道车辆造型设计形象。

交通工具必须作为交通运输系统中的一个环节才能发挥其效能,尤其是轨道交通工具,所以在课程当中要重点强调系统设计思想在造型设计中的体现。对于课题的设计应该不仅仅局限于车辆外观及内部设计,还要对整体的视觉系统(包括整体导视系统、标志体系、色彩体系)、售票与验票系统、站台设施等进行综合设计,这样对于教学对象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同时,应该尽量将生活当中的问题作为改良设计、创新设计考虑的重点,如交通拥堵现象、环境保护问题等。应当尽量多地展示智能交通、清洁能源或利用“互联网+”及大数据等方式方法改良购票及乘车方式。

3 交通工具造型课程改革的具体实践

交通工具造型课程是一项由诸多环节组成的系统工程,所以在课题设计时,要经历一个既定的设计流程。与大部分传统的设计流程类似,这一流程是在长期设计实践中积累起来的,能够为学生在就业后形成一套设计创作的理论基础及实践指南,用以保证设计开发的顺利进行。同时,也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设计方法及其具体运用,让学生具备有效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

轨道交通车辆造型设计的具体程序分為调研分析、设计定位、创意设计、设计评价、设计实施五个主要阶段。对于这样一个相对复杂的课题,虽然在第六学期开课,但学生仍然很难在开课期间内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设计方案,所以可以采用3~5人为一个小组。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作业整体质量,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也更加贴近实际设计活动中的集体情况,为培养应用设计型人才提供具体实践的机会,但要在小组考核时给出具体的考核形式及标准,从而更好地考察学生的具体设计能力。

4 交通工具造型课程考核及总结

交通工具造型设计的课程考核,除了依照设计报告书考察设计方案的资料完整度、方案可行性、方案创新性等要素外,还增加了课程答辩和课程组合议环节,在给出更加客观公正的考核结果的同时,更加强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参与答辩的评审老师除了工业设计相关教师外,还可邀请交通运输专业相关教师,这样能够对学生的方案提出多方面的建议,也能够更加全面地考量整个设计环节。通过这样一整套从人才需求调研、教学内容调整、教学与方法改良到考核流程的课程设计,最终形成了一套基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新的课程教学体系,并且已经经过了实践检验。未来的工业设计专业课程如动漫衍生品设计、可持续设计、设计品牌化与市场推广等课程的改革,均可按照这样的模式进行相关教学、实践、考核方法的课程再设计。

参考文献:

[1]徐伯初,李洋.轨道交通车辆造型设计[M].科学出版社,2012.

[2]彭岳华.现代汽车造型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工业造型】推荐阅读:

造型语言07-15

造型特点07-20

造型05-19

盆景造型05-22

逆向造型06-10

车身造型07-12

造型人物07-23

结构造型08-05

汽车造型08-08

造型分析08-17

上一篇:次全子宫切除下一篇:转型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