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全子宫切除

2024-07-27

次全子宫切除(共10篇)

次全子宫切除 篇1

宫体患良性疾病需行切除治疗,而宫颈检查正常的情况并不少见,在这种情况下行次全子宫切除术是最佳选择,既可根除宫体病变又可保全宫颈的正常功能,对患者十分有利。本组从1998年至2008年共进行次全子宫切除152例,经随访观察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998至2008年本组行次全子宫切除术152例。最小年龄35岁,最大年龄65岁,中位年龄42岁。其中,子宫肌瘤113例,单发性45例,多发性68例,子宫腺肌瘤17例,更年期功血12例,产后子宫10例。因肌瘤压迫导致一侧输尿管扩张,肾盂积水4例,导致里急后重大便困难1例。出现腰腹痛症状19例,子宫腺肌瘤的17例中有13例出现下腹部疼痛向腰骶部放射症状,经期加重,经后不能完全缓解。全组152例有明显宫体病变者140例,占92%,包括肌瘤113例,腺肌瘤17例,产后子宫10例。152例中有阴道流血症状者146例,占96%,包括子宫肌瘤107例,腺肌瘤17例,功血12例,产后子宫10例。术前例行妇科检查,阴道镜检查和宫颈脱落细胞涂片检查,未发现宫颈异常才选择次全子宫切除术式。

1.2 麻醉方法

全组均采用硬脊膜外麻醉。

1.3 手术方法

经腹次全子宫切除。

1.4 随访方法

手术满一年开始随访,每年一次,每例连续3次。结合一年一度的妇科病普查进行。随访结果以最后一次为准。

2 结果

宫体病变,阴道流血,尿路和肠道压迫症状清除;15例腰腹痛,13例消除2例缓解,宫颈位置保持正常,未发现宫颈粘膜外观异常,阴道镜检和脱落细胞检查异常者,见表1。

3 讨论

3.1 次全子宫切除术的开展现状,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子宫全切术的顺利开展已非难事,加之人们对宫颈残端癌的恐惧,次全子宫切除术曾一度受到冷落。世纪之交以后,国外学者认为以上两种手术各有利弊,有的认为全子宫切除术有发生阴道穹隆脱垂的可能,在宫颈正常的条件下,不懂推崇常规手术的子宫次全切除还主张采取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术[1]。子宫全切的泌尿道损伤仍时有发生。英美报道为0.5%~3%,瑞典为1%,阴道残端肉芽肿的发生率为21%。近年,瑞典报道678例子宫切除中,次全子宫切除占21%。澳大利亚强调宫颈去留利弊由病人选择,认为宫颈残端癌发生率很低,为0.5%~1%[2]。

3.2 次全子宫切除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1)宫颈检查未发现异常是选择次全子宫切除术的前提。基于此前提以下情况可选择该术式。a.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瘤、功能性子宫出血、宫腔镜手术后复发病例等等,必须行宫体切除者。b.年龄<40岁或>70岁的患者。c.子宫下段或盆底严重粘连,解剖层次不清易导致误伤或出血者。d.患者体质虚弱,不能承受过多刺激,或术者技能有限为了安全亦可选择该手术。(2)禁忌证:子宫或宫颈有恶变趋势或已经恶变者为次全子宫切除的禁忌证[3]。

3.3 宫体有病变,宫颈检查未发现异常,应当区别对待,不能一律作子宫全切。主张全宫切除者是为了预防宫颈残瑞癌的发生。Scheffey随诊了554例次全切妇女,残端癌发生率仅为0.9%[4],本组152例次全子宫切除术患者追踪观察3年未发现残端癌病例。为了预防发生率不到1%的宫颈残瑞癌去牺牲99%以上的正常宫颈显然是不值得的。

3.4 次全子宫切除术的优点为: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对膀胱和输尿管损伤极少,并发症不多,对性生活影响不大[5]。子宫全切术有风险,有可能发生膀胱和输尿管损伤及出血等,还有可能出现盆底结构破坏,阴道缩短,影响性生活等不利[6]。两种手术各有利弊,作何选择取决于手术适应证。

3.5 保留正常宫颈的重要意义。子宫颈和阴道顶端是盆底上段的重要组织结构,它既受主韧带、骶韧带和膀胱—宫颈—耻骨韧带的支托,又是三组韧带的附着中心,切除宫颈难免影响盆底上段的支托力,而且会破坏子宫动脉下行支与盆底血管的吻合体系[7]。性兴奋时阴道前下段紧缩,阴道上2/3扩张,宫颈抬高,使阴道上段宽松,并伸长1/4左右[8]。切除宫颈对这种机制的完整性不利。宫颈能分泌粘液,其性状随卵巢的排卵周期而变化,除了其他功能以外它还有湿润柔滑阴道的作用[9],切除宫颈会使阴道干涩。

次全子宫切除术是为手术治疗宫体良性病变而设定的,它具有明确的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手术简单、安全、刺激小,并发症少为其优点。该术式在切除宫体病变,制止宫体出血,消除宫体包块压迫症状,缓解宫体病变导致的腰腹疼痛等方面疗效显著,保留正常的宫颈符合解剖生理要求。在宫颈检查正常的前提下,需要切除宫体者,次全子宫切除术应列为首选。

摘要:目的 探讨次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意义和手术适应证的选择要点。方法 根据病历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52例行次全子宫切除以后,宫体病变140例被彻底切除;阴道流血146例被完全制止;5例瘤体压迫症状解除;15例腰腹痛其中13例缓解,2例减轻;全部病例历经3年随访未发现宫颈残端恶变者。结论 宫体患良性病变宫颈检查正常者,若进行手术治疗应将次全子宫切除术列为首选,防止盲目扩大手术范围,一律全切子宫。在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次全子宫切除术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次全子宫切除术,适应证

参考文献

[1]原著LiseLotte Mettler,主译,冯力民.现代子宫摘除术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8-116.

[2]刘兴明.妇产科手术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73-174.

[3]方小玲,丁侬玲,刘凤英.妇产科手术及有创操作常见问题与对策[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0:68.

[4]傅英才,吴佩煜,翁霞云.妇产科手术学[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218.

[5]王泽华.妇产科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46.

[6]尹国武.妇产科疾病并发症的诊断治疗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8:8.

[7]主编Joseph A.Jorden,Albert Singer主译郎景和.子宫颈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3-25.

[8]朱大年.生理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93.

[9]崔慧先.系统解剖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5.

次全子宫切除 篇2

【关键词】腹腔镜;超声刀;次子宫切除术;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183-02

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不破坏阴道穹隆的完整性[1],对患者的损伤小,因此对子宫良性病变采用该术式具有其优越性和安全性。同时,随着现代手术室的发展,超声刀作为一种现代的科技产品,切割速度快,止血效果好,操作简单、安全、便捷,是妇科腹腔镜手术理想的切割止血工具。近年来,超声刀结合腹腔镜在妇科手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院于2011年应用新一代超声刀--强生豪韵GEN04,共完成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107例,效果满意。现将手术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7例受术者,年龄36~55歲,平均年龄42岁,均为子宫良性病变,术前宫颈细胞学检查正常。手术时间45~90分钟,出血量30~100ml,术后5天即可出院。

1.2 手术方法 本组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静脉复合麻醉,取膀胱截石体位。阴道内上好举宫器后,在脐轮用10mmTrocar做一穿刺孔,置入10mm腔镜探查盆腔,人工气腹压力13 mmhg,然后在左右髂前上棘内侧麦氏点处用5mmTrocar各做一穿刺孔,分别置入腹腔镜器械,用超声刀和PK刀五合一分离钳离断圆韧带、卵巢固有韧带,同法处理对侧。下推膀胱,分离膀胱和子宫颈,充分暴露子宫动静脉,超声刀离断子宫动静脉,切除子宫体,用电动组织粉碎器将子宫粉碎成条状取出。冲洗盆腔,出血处止血,将膀胱腹膜反折覆盖于子宫颈,缝合数针固定,关闭腹壁穿刺口。

1.3 结果 本组107例手术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术后无并发症,使用超声刀有效减少了出血。

2 术前准备

2.1 术前访视 术前一天由巡回护士访视患者。请患者阅读访视单的内容,告知其注意事项,详细介绍手术方法、特点及此类手术的先进性,询问其要求,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和顾虑,使其配合手术。

2.2 器械仪器准备到位 按照卫生部2004版《内镜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将超声刀及其连接线、PK刀及其连接线、腹腔镜头、气腹管、光导纤维、电凝线等管线使用等离子低温灭菌,其他腹腔镜器械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定期对消毒灭菌后的物品进行灭菌效果监测,要求完全达到无菌程度,防止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3 术中配合要点

3.1 输液准备 气腹会影响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主刀医师常站立于患者左侧操作,故选用右上肢建立静脉通路,将患者的左上肢平放于身旁的中单下,用中单包好固定。

3.2 体位 取膀胱截石位,上好肩托,气腹建立后,还需头低脚高位尽可能使肠管、网膜上移,便于显露子宫,手术体位的摆放要让患者舒适、安全、无并发症,又能充分暴露手术野便于术者操作。

3.3 连接各类导线并开机 正确连接摄像头、光纤、气腹管、电凝线、超声刀手柄、冲洗吸引管。接通电源,调节好光源亮度,使仪器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3.4 超声刀使用术中配合--装配 洗手护士提前30分钟洗手上台,根据所实施的手术将已灭菌的各部件打开,安装超声刀刀头时,不能使用暴力,必须用专用扭力扳手将其卡紧,听到三次“咔咔”声为宜,拿取和使用时应避免重压或跌落。巡回护士将超声刀主机插入专用电源出口,将手柄连线的尾部连接到主机,按STANDBY键开始测试,测试时刀头必须在空气中,钳口张开,必须完成整个测试过程,也不允许触碰金属、骨骼等硬性物质,否则测试会再重复。

4 超声刀的保养 腹腔镜手术与传统的手术方式不同,更多地依赖于设备和手术器械。器械设备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手术的顺利成功与否为了延长超声刀的使用寿命,应严格遵循其正确的使用护理方法。超声刀在使用过程中刀头容易产生痂团,堆积在刀头张口处,宜每使用10~15分钟后将刀头浸在600C~800C温水中,激发慢档并轻轻抖动将痂块冲出。注意激发时刀头一定保持张开状态,不能闭合,否则会损伤胶垫致刀头损坏。刀头张口处结痂清洗不脱时,可用注射器针头轻轻挑出,但注意不能损伤胶垫。术后,卸下刀头,将其浸泡在多酶清洗液中,可以分解血液和蛋白质,5~10分钟后清洗,清洗时注意保护输出端、刀头、剪口的重要部位,刀面的管腔用高压水枪冲净后 高压气枪吹干,刀头有污迹时不得削刮,应用湿纱布抹净。手柄连线保护非常重要,因为电能与超声能的转换是通过手柄来进行传导的,不要将手柄浸泡在液体中,收藏时应保持线圈直径达15~20cm ,防止导线折断。

次全子宫切除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因妇科良性疾病而行单纯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非绝经期妇女100例。年龄38~48岁,月经周期规律,无更年期症状,半年内未用过性激素治疗。其中顽固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药物非手术治疗无效患者要求手术23例,子宫腺肌病26例,子宫肌瘤51例;术前排除癌症、慢性疾病、精神病等干扰因素,检查卵巢形态无异常,全部患者超声检查卵巢无异常,无更年期症状,半年内未用过性激素,术中不作任何处理治疗。100例患者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年龄(41±1.9)岁,对照组年龄(42±1.5)岁。2组年龄、体质量、月经初潮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手术在月经周期的第8~12天进行,2组术前均于月经第3天经阴道超声测量双侧卵巢最大纵切面的纵径(d1)、横径(d2)、前后径(d3)、计算卵巢体积(OV)=d1×d2×d3(π/6)[2];将彩色取样框放在卵巢髓质部位,显示卵巢间质动脉,调节入射角≤35;脉冲多普勒记录卵巢间质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2组术后3、6个月均监测性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水平变化。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前后FSH、LH和E2水平比较

术前2组FSH、LH和E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前后FSH、LH和E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3、6个月FSH水平高于术前,E2水平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前后L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术前比较,*P<0.05

2.2 卵巢血流动力学参数

手术前2组OV、PSV、EDV和RI、P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前后OV、PSV、EDV和PI、R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OV、PSV、EDV和PI、RI值均优于手术前,且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术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等均为妇科常见的良性病变,每年均有很多妇女因为上述疾病而切除子宫。卵巢是女性生殖内分泌腺,卵巢功能下降,性激素分泌减少,可导致围绝经期症状、骨质疏松等情况的发生,对患者生活质量有一定的不良影响。有研究发现子宫切除患者在生殖激素方面出现了增多,但E2减低显著,卵巢功能出现了较大的破坏[3]。支持子宫切除加速卵巢功能障碍的学者认为,子宫切除后卵巢血液供应相对减少,而子宫作为性激素的靶器官,切除子宫扰乱了受体的作用周期,卵巢可能表现出功能障碍。任伟慧等持反对意见[4]。本结果显示手术后试验组血清性激素水平较手术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V、PSV、EDV、RI、PI水平检测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手术前后FSH、LH、E2、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V、PSV、EDV、RI、PI水平检测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推,子宫全切因术损伤卵巢血供,可引起卵巢功能下降,其他一些学者也有相似报道[5,6]。国内许多学者研究发现,卵巢功能的下降,同时也不除外是因术后粘连引起卵巢及卵巢悬韧带变形、扭曲,卵巢血液供进一步减少,促使卵巢内分泌功能下降。因此认为子宫切除术后,因损伤卵巢血供,卵巢功能会下降,短期内适当给予激素补充治疗对于患者是有益的,腹腔镜下保留子宫血管的子宫次全切除术,在微创的基础上对盆腔的正常解剖破坏少,避免了输尿管的损伤[2],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子宫切除术对卵巢血液供应及功能的影响。因此,临床医师应认真学习子宫切除的指证,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减少不必要的损伤,提高术后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邓云.子宫全切除术后T型环移位致宫颈穿孔1例[J].疑难病杂志,2012,11(6):435.

[2] 吴菲,李光仪.保留子宫血管的子宫切除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9,9:165-167.

[3] 林献琴.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切除对卵巢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0,6(9):95-96.

[4] 任伟慧,徐亚沛.绝经前妇女保留卵巢的子宫切除术对卵巢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2):34-35.

[5] 王雪冬.腹腔镜及开腹子宫次全切除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7):182.

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术的护理观察 篇4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386-02

跟踪鞍山市妇儿医院2010年以来,通过腹腔镜治疗子宫次全切术的病例,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年龄22~40岁,平均31岁,其中有为浆膜下子宫肌瘤和肌壁间子宫肌瘤,B超显示子宫肌瘤均>3cm。

1.2 治疗方法 本组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脐孔下缘纵向切开皮肤1cm,用气腹针穿刺进入腹腔后,充入CO2气体,形成人工气腹,压力为12~14kPa。探查完毕,在右下腹穿刺,穿刺孔直径为1cm;左下腹穿刺,穿刺孔直径为0.5cm,放入器械进行切除、止血操作。术后给予抗炎、补液对症治疗。

1.3 结果:手术时间为1~5h,平均时间为3h,无发生感染、出血及腹腔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平均住院5天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腹腔镜下手术作为一项新开展的手术类型,我们必须向患者讲清手术的可靠性、安全性和优越性,同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态,并对手术过程、时间、麻醉方法也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消除患者心中的顾虑,取得合作。

2.1.2 皮肤护理 术前1日备皮,其范围包括会阴部和腹部汗毛,脐孔部用碘伏棉球擦拭,告知患者术前1日沐浴,做好个人卫生。

2.1.3 肠道准备 术前1天禁食豆类、牛奶等易产气的食物,以免引起肠胀气而影响术野的观察。同时术前1天中午口服甘露醇250ml,以排盡肠道内的大便及积存的气体。术前晚进食流质食物,术前12h禁食、禁水,术前晚8时及术晨6时用0.1%肥皂水各清洁灌肠1次。

2.1.4 阴道准备 避开月经期,术前需作阴道分泌物检查,清洁度欠佳者行阴道冲洗,用碘伏原溶液每天冲洗2次,连续2天。有阴道流血者应先给予抗炎止血治疗后手术。

2.2 术后的观察与护理

2.2.1 术后即时护理 全麻后的护理腹腔镜手术均采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容易损伤气管,喉头分泌物较多。患者返室均安置在ICU病房,床边备急救的药物及器械以备急用。给予去枕平卧位6h,麻醉未清醒时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流入气管引起窒息。

2.2.2 观察生命体征 患者回房后即予心电监护,立即吸氧6h,氧流量为2~3L/min,每30min测BP、P、R各1次,病情稳定后改3h至停监测,以便早期发现内出血、休克等病情变化,得到及时处理。测体温q4h,监测有无上呼吸道感染及术后切口感染情况,以便对症处理。

2.2.3 恶心、呕吐 由全麻时药物引起或CO2对膈肌刺激或高碳酸血症引起。术后麻醉未清醒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返流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坠积性肺炎。清醒者呕吐时指导其用手按压伤口,以减轻呕吐时腹压对伤口的影响,必要时可用止吐药。

2.2.4 腹部的观察 注意观察有无腹胀、腹痛及阴道流血。腹痛时有无压痛及反跳痛等情况,应警惕腹腔内出血、脏器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腹胀明显时或48h仍未排气者,可遵医嘱肌注新斯的明0.5mg,并注意有无肠鸣音亢进等情况。

2.2.5 饮食护理 术后6h取半坐卧位,开始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食物,但避免进食豆类、牛奶等产气食物以防术后肠胀气。患者麻醉清醒后即予拔除导尿管,鼓励其多饮水,饮水量应在1500~2000ml/d,促使尽快解小便,以防尿路感染。术后第1天开始下床活动,可减少肠粘连的发生。

3 健康指导

子宫次全切除术后异位妊娠1例 篇5

患者, 34岁。因1个月前3次剧烈阵发性腹痛, 于2010年5月28日入院。2004年7月, 第2胎妊娠38周时因胎盘早剥行剖宫产和子宫次全切除术 (切除原因不清) , 术后一般情况好, 每月尚有少量月经来潮, l~2天净。末次月经:2010年1月23日, 停经3个月期间, 无恶心、呕吐及偏食等。4月23日出现阴道流血并伴有下腹隐约胀痛, 自认为是痛经而未予重视。4月24日15时突然下腹剧痛伴肛门坠胀、头晕、冷汗、恶心、呕吐, 昏厥1次, 立即送往某镇医院, 诊断“急性阑尾炎”, 予青霉素治疗7天, 腹痛明显减轻, 4月30日出院。因腹痛未消失, 同日又去另一家医院就诊, 诊断“盆腔炎”, 在门诊用土霉素治疗。5月6日晨又剧烈腹痛发作, 再去该院检查, 诊断“卵巢瘤或盆腔炎”, 入院后用抗生素治疗 (具体药物不详) , 住院11天后腹痛消失, 5月17日出院。5月24日第3次剧烈腹痛, 性质同前。自发病后无体温升高。5月23日和27日有两次少量阴道流血, 于5月28日入我院。

入院后体格检查:呈慢性病容, 面色苍白, 意识清楚, T 36.5℃, P 82/min, R 16/min, BP 102/70mmHg。心、肺无异常, 腹平坦, 肝脾未触及, 全腹有深压痛及反跳痛, 脐下较明显。叩诊无移动性浊音, 肠蠕动音正常。妇科检查:外阴正常, 阴道通畅, 宫颈黏膜光滑, 稍有着色, 双合诊宫颈有轻度举痛, 子宫残端可触及, 后穹隆不饱满, 双侧附件区未触及包块, 有压痛。Hb 76g/L, RBC 3.1×1012/L, WBC 4.9×109/L, N 0.56。诊断:盆腔腹膜炎 (原因待查) 。入院后以先锋V加庆大霉素抗感染静脉点滴和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缓解, 第3天又现剧烈腹痛, 检查下腹有明显的压痛及反跳痛, 盆腔右侧扪及鸡蛋大小的软性包块, 后穹隆穿刺抽出不凝血液10ml, 诊断:异位妊娠。在全身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清除腹腔积血和血块约60ml, 见子宫残端右侧之外盆腔内有一6cm×4cm×4cm的包块, 紫蓝色, 质软, 该侧卵巢尚正常, 包块上方有1cm大的破口。左侧卵巢正常, 左侧输卵管与子宫左侧残端粘连。从包块破口向下纵行切开, 取出胎囊和绒毛组织后将包块切除, 盆壁腹膜连续缝合, 术后痊愈出院。病理报告:血块组织中查见胎盘绒毛, 另见部分输卵管组织。出院诊断:盆腔异位妊娠。

2 讨论

子宫切除术后盆腔异位妊娠为罕见的病例, 虽具备停经史、阵发性腹痛和阴道流血, 先后经过3所医院未确诊, 主要是因为作了子宫次全切除术, 而使医生在鉴别诊断时排除了妊娠的可能性。

次全子宫切除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59例行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患者年龄在37~6岁,平均年龄(42.7±3.5)岁。术前所有患者通过常规行妇科检查,包括分段诊刮鉴别宫颈细胞学或B超检查,所有患者排除宫体及宫颈恶性病变情况的存在。按照以下标准选择病例:(1)患者年轻;(2)患者及家属要求保留宫颈;(3)宫颈确诊无病变。59例患者具体病情如下:31例患有子宫肌瘤;13例患有子宫肌腺瘤;9例患有子宫内膜增生过长;6例患有功能性子宫出血。

1.2 手术方法。

(1)麻醉方法: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2)手术采用的腹腔镜仪器设备为美国stryker公司产品。手术主要器械包括:冲洗器、单双极电凝钳、举宫器、自制结扎套圈、子宫旋切器等。(3)手术主要步骤:正常术前准备。a.安置举宫器,所有患者均采用膀胱截石位。b.穿刺脐部建立气腹,维持腹腔内压在12~14 mm Hg,置入腹腔镜后探查腹盆腔内情况,判断能否在腹腔镜下进行子宫次全切除。c.确定能在腹腔镜下进行子宫次全切除后分别于下腹部两侧置入第2(右),3,4(左)穿刺套管。d.采用单极凝切割子宫圆韧带,卵巢固有韧带及输卵管。e.完成阔韧带前叶剪切后,分离膀胱子宫反折腹膜,钝性将膀胱下推,暴露子宫两侧血管,分离宫旁阔韧带前后叶。f.在第4穿刺孔位置放置依据患者子宫大小自制结扎套圈于子宫峡部,取出举宫器后收紧结扎线圈。两次打结固定结扎套圈,此时由于子宫供血被阻断而呈现紫蓝色,通过子宫旋切器依次切除,直至子宫体达套扎线上方1 cm左右,注意要将切口旋切成磨菇形状,再次通过结扎套圈套扎子宫残端进行加固,电凝残端进行止血,彻底电凝宫颈管腺体,冲洗腹腔后结束手术。

2 结果

本研究中59例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患者中,54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为91.53%。其中2例因慢性盆腔炎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致盆腔脏器广泛粘连无法分离转为开腹后手术,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5.3±19.5)mL,手术平均耗时(74.5±14.2)min,所有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4.6±1.3)d。所有患者术后24 h均能下床走动,正常排气,术后3 d内患者最高体温均不超过38.5℃。

3 讨论

由于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避免暴露腹腔的内脏器,手术时最大程度避免了对患者腹腔内环镜的干扰,同时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采用腹腔镜手术患者下床活动早,恢复快,能在术后早期恢复胃肠功能,排气快,能明显减轻术后疼痛,缩短术后住院时间短[4,5]。文献报道,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能保留正常的宫颈组织,从而较好地维持了盆底张力和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不影响术后性生活,从而提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6]。该治疗方法是一种年轻且宫颈无病变患者是理想的术式。

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的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使用子宫旋切器旋切子宫体时,术者需要始终监视旋切器的头部,且需要应放慢旋切速度,避免子宫旋切器头部损伤腹腔内邻近器官;(2)术者在使用单双极凝切割组织时,其输出功率应控制在35~45 W,尽可能避免在大功率输、长时间凝切组织或止血等操作时产生热量致使邻近组织和器官损伤;(3)对于子宫较大的患者手术时应将置镜孔相应向上移动1~2 cm以扩大操作空间和镜下视野;(4)在采用套扎法处理子宫血管前,应用双极电凝钳凝闭靠近宫体子宫动脉,这样可明显减少术中和术后出血。

有学者[7,8]报道腹腔镜手术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为1.9%,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并发症发生率则最高达4.81%。腹腔镜手术常见并发症有出血、气肿、高碳酸血症、电灼伤等。笔者认为熟悉掌握腹腔镜手术适应证是保证顺利完成手术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患者的手术安全应是判断是否采用腹腔镜手术的重要标准之一,术中对于初步探查判断难以在腹腔镜下进行的手术,应立即转为开腹手术。进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时对操作者的镜下操作技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术者需要熟练掌握镜下缝合和打结技术,这是完成高难度手术的基本保证[9]。总之,随着腹腔镜设备的不断更新和腹腔镜技术的不断进步完善,腹腔镜手术的应用范围也将会越来越广泛,临床上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开腹手术被腹腔镜手术所替代[10]。本研究结果表明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具有微创、安全、恢复快、出血少、术式相对简单,易于掌握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初步探讨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的临床效果、适应证、并发症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患者5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研究中54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其中2例因腹腔黏膜严重粘连转为开腹后手术,手术成功率为91.52%,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5.3±19.5)m L,手术平均耗时(74.5±14.2)min,所有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4.6±1.3)d。结论 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具有微创、安全、恢复快、出血少、术式相对简单,易于掌握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子宫次全切除,腹腔镜,临床探究

参考文献

[1]刘彦.实用妇科腹腔镜手术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153-168.

[2]Lumsden MA,Twaddle S,Hawthorn RA,et al.Randomised comparison and economic evaluation of laparoscopic-assisted hysterectomy and abdominal hysterectomy[J].BJOG,2000,107(11):1386.

[3]徐惠成,梁志清,常青,等.腹腔镜子宫切除168例的术式探讨[J].重庆医学,2002,31(7):565-567.

[4]Hasson HM,Rotman C,Rana N.The morcellator Knife:a new laparoscopic instr ument for supracervical hysterectomy and moroellation[J].Obstet Gyneco,2000,96(4):644.

[5]胡超峰,王海娜,蒋优芬,等.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的临床价值[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9,9(10):887-890.

[6]Novotny Z,Rojikoval V.Complications of laparoscopic-as-sisted vaginal hysterectomy,a 1996 survey of the czech republic[J].J Am Asso Gyne Lap,1999,6(4):459.

[7]冷金花,郎景和,黄荣丽,等.腹腔镜手术并发症34例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36(3):146-149.

[8]冷金花,郎景和,刘珠凤,等.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2,11(6):430-433.

[9]Van der Stege JG,Van-Beek JJ.Problems related to the cervical stump at follow-up in laparoscopic supracervical hysterectomy[J].JSLS,1999,3(1):5.

次全子宫切除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8月-2007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需行次全子宫切除术的已婚生育患者176例,年龄22岁~67岁,平均年龄(37.28±15.51)岁;其中子宫肌瘤134例,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症4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做心电图、胸透、血生化、血尿常规、腹部B超,术前常规行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对不规则阴道流血者行分段诊刮术除外恶性病变。无腹部盆腔手术史、盆腔无粘连、子宫附件活动度好、附件正常、盆腔及阴道无炎症。随机分为2组:经阴道进路的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组(A组)89例和开腹子宫次全子宫切除术组(B组)87例。

1.2 手术方法[2、3]

A组:术前准备阴道擦洗3 d,每天1次,其他同常规子宫次全切除术:(1)腰硬联合麻醉成功后,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后充分暴露宫颈,宫颈钳夹住宫颈前唇向下牵引子宫,顺、逆时针旋转宫颈,于宫颈阴道交界处阴道前壁或后壁黏膜及宫颈两侧黏膜下注入1∶250肾上腺素溶液(250 ml生理盐水加肾上腺素1 mg)30~40 ml或缩宫素10 U,以减少出血。(2)从宫颈阴道黏膜附着处横行剪开阴道黏膜,稍向上钝性分离膀胱宫颈间隙,延长阴道壁切口至3点钟、9点钟处,切断、缝扎左右膀胱宫颈韧带,继续分离膀胱宫颈间隙,上推膀胱达腹膜返折处。用阴道拉钩拉开膀胱,可见膀胱子宫返折腹膜,剪开腹膜并以腹膜切缘中点缝线作为标志,向两侧延伸切口。(3)将阴道小拉钩放入盆腔,向上牵引,暴露腹膜切口,子宫前壁清晰可见,用子宫单爪钳或双爪钳交替钳夹宫体,将宫底自反折腹膜切口内缓慢逐步牵出宫体。在右侧子宫角内侧离输卵管子宫部0.5 cm处向子宫峡部方向与缝线上下臂平行处,切开子宫右侧壁肌层至峡部上2 cm~3 cm,然后1-0可吸收线快捷半荷包缝合右子宫侧壁已切开的创面。中部子宫前后壁肌层楔形切除,1-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子宫壁楔形切面形成小子宫,复位子宫下部及宫颈,查创面无出血后,4号丝线将腹膜返折缝合于宫颈前筋膜上,关闭盆腔,2-0可吸收线连续缝合阴道前穹隆的阴道黏膜。

B组:开腹子宫次全切除术术前准备与麻醉同常规子宫切除术。取下腹耻骨联合上2 cm横行切开皮肤长约10 cm,逐层切开腹壁各层达腹腔,拉钩暴露术野,纱垫排开肠管。2把直钳夹持双侧宫角,上提子宫,在子宫颈内口水平楔形切除子宫体。腰硬联合麻醉置管成功后,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常规消毒,Ligasure钳夹、电凝、剪断双侧子宫圆韧带,剪开膀胱子宫返折腹膜,下推膀胱至宫颈内口处,以Ligasure钳夹、电凝、剪断双侧卵巢固有韧带及输卵管峡部,再以Ligasure钳夹、电凝、剪断双侧宫旁组织、子宫动静脉,于宫颈内口处水平分别置扣克钳,切除子宫体。艾利斯钳钳夹宫颈断端,强力碘、酒精消毒宫颈断端,10号丝线间断缝扎宫颈,10号丝线缝扎双侧扣克钳夹持组织,检查断端无出血及渗血,4号丝线连续缝合前后腹膜,包埋断端。再次检查无活动性出血及渗血,清理腹腔无误后,常规关腹。

1.3 观察指标

2组手术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均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镇痛泵使用率、术后疼痛指数(术后4,24,48 h采用VSA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及最早下床活动时间、术后3 d平均最高体温、术后胃肠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用进行观察记录。

1.4 2组患者手术后的心理与性生活质量调查[4]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取资料。2组患者于住院期间、术后半年填写量表。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5 随访时间

所有患者要求在术后1,3,6个月及1年各随访1次。所有患者均能定期随访。

1.6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0.0软件对计量资料行配对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2组术式手术效果的比较

A组与B组从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镇痛泵使用率、术后疼痛(VSA评分)、最早下床活动时间、术后3 d平均最高体温、术后胃肠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用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例(%)

2.2 2组患者术后6个月心理及性生活情况比较

A组与B组从心理及性生活情况调查结果显示阴式手术组术后恢复情况较好,各指标均与开腹手术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3 讨论

采用子宫次全切除手术治疗良性子宫病变的入路有经腹和经阴道方式。阴式手术操作主要是经膀胱宫颈间隙进入盆腔完成子宫次全切除,充分利用了人体生理通道进行,保留了正常的宫颈及骶、主韧带,保留了盆底组织结构和功能,减轻了因子宫次全切除造成的盆腔神经的损伤,疼痛明显减轻。在峡部较高水平切除宫体,可减少输尿管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并有利于阴道操作,从而缩短手术时间。而开腹手术则会对脏器被膜产生损伤和干扰脏器功能,需要排垫肠管,对肠管刺激较大,不利于术后肠功能恢复。本组资料显示,阴式组术后平均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镇痛泵使用率、术后疼痛(VSA评分)、最早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胃肠恢复时间明显低于开腹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阴式手术组患者因手术创伤较小,可以早进食,减少了输液量,同时避免了因脂肪组织或血管破坏导致的脂肪液化及切口感染,使术中出血量、术后3 d平均最高体温、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用均较开腹组佳,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有女性认为切除子宫即失去女性的特征,影响正常的性生活,故对子宫切除持抵触态度。其实,女性的第二性征关键在于卵巢,卵巢提供的雌激素可维持女性的第二性征,保护心血管,减少骨质流失,并可提高性交时阴道的润滑度,保持妇女的青春活力。卵巢血液供应的50%~70%来自子宫动脉的卵巢支,切除子宫后卵巢的血供减少继而卵巢内分泌功能受一定影响,雌激素分泌减少[5]。此外,子宫不仅是一个受激素作用的靶器官,也是一个功能复杂的内分泌器官,能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并具有内分泌功能,是维持妇女身心健康的重要器官[6]。本研究阴式手术组因完整保留了卵巢的血供,并在子宫峡部上方1 cm~2 cm处楔形切除子宫体,切除峡部的内膜组织,保留峡部的部分肌层及浆膜组织,保留宫颈的内膜组织,既保留了子宫体及宫颈,又去除了病灶,在心理上也获得了安慰,减少了因子宫切除而产生的心理障碍症状的发生,满足了患者既去除疾病又保留子宫的要求,且对患者内分泌的可能影响降到最低。因保留了宫颈,维持了盆底及阴道的解剖结构与生理功能,避免了阴道缩短,免除了患者惧怕宫颈切除影响性功能的顾虑,有利于提高术后生活质量。A组与B组从心理及性生活情况调查结果显示阴式手术组术后恢复情况较好,各指标均与开腹手术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综上所述,对于临床上良性子宫病变,改良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疗效可靠,患者创伤较小,易于接受,作为子宫次全切除术治疗良性子宫病变的常规进路,应当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比较改良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与开腹子宫次全切除术治疗良性子宫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176例良性子宫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改良阴式次全子宫切除术组(A组)89例,开腹子宫次全切除术组(B组)87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及术后相关情况,并在随访期间对心理和性生活情况进行调查比较。结果阴式手术组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镇痛泵使用率、术后疼痛指数、最早下床活动时间、术后3d平均最高体温、术后胃肠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用等方面均较开腹手术组为佳,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随访期间进行心理和性生活调查,结果显示阴式手术组较开腹手术组较好,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阴式手术组较开腹手术组术后病情恢复较快,心理及性生活质量较好,可作为子宫次全切除术治疗良性子宫病变的常规进路,应当推广应用。

关键词:良性子宫病变,子宫次全切除术,阴式,开腹

参考文献

[1]蓝柳冰,李利平,侯涛,等.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与剖腹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病变的临床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06,10(5A):437~439

[2]严维高,毛怀英,赵辉,等.子宫体肌瘤保留子宫血管的阴式高位次全切23例[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6,6(1):39~41

[3]庄良虹,朱惠湘.保留子宫卵巢血管子宫三角形次全切除术临床应用[J].中国综合临床,2007,22(9):849~851

[4]沈珊,邓云清.子宫全切术后心理干预对患者性生活质量的影响[J].华西医学,2007,22(3):629~630

[5]张红莲.子宫肌瘤不同术式对妇女性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7,21(7):551~552

次全子宫切除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来我院进行LSH手术治疗子宫疾病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例功血患者,35例子宫腺肌病,62子宫肌瘤引起症状;年龄30~52岁,平均年龄43.6岁。随机方法划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参照组采用开腹子宫次全切除术,其中,观察组50例患者,年龄33~52岁,平均年龄42.3岁;参照组50例患者,年龄30~51岁,平均年龄44.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方面没有显著差异,比较接近(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手术之前进行2~3 d肠道准备以及冲洗阴道,手术的前一晚和手术当天早晨进行灌肠清洁。参照组采用开腹子宫次全切除术,观察组采用LSH,LSH具体手术方法如下:(1)麻醉、气腹:使用气管插管之后进行静脉复合麻醉,确保取膀胱截石位,进行消毒,铺巾,放置导尿管,将举宫器经过宫颈、阴道放入;依照横向切脐孔上边的皮肤大约10 mm,利用气腹针进行垂直方向穿刺,注射二氧化碳麦氏点穿刺0.5 cm气管针,放入气管针以及其他需要的手术器械。(2)电凝圆韧带、输卵管及卵巢固有韧带:通过腹腔镜,医务人员可以观察到肝、腹腔、胆以及其他正常,随后右下腹麦氏点穿刺0.5 cm气管针,左下腹反麦氏点穿刺0.5 cm气管针,放入气管针以及其他需要的手术器械。采用电凝止血系统或者血管结扎系统钳夹并进行切断卵巢固有韧带、左侧圆韧带等,依照同样的方法在右侧进行。(3)下推膀胱:使用单极电凝将阔韧带前叶打开,利用举宫器往头端方向拉子宫,下推膀胱峡部大概1 cm。(4)套扎两次:用可吸收线套圈在宫颈峡部,将套圈拉紧、宫颈峡部结扎,再进行套扎1次。(5)旋切宫体:在子宫峡部处,使用电铲工具将子宫切下,再利用18 mm或者15 mm旋切器将子宫取出来。(6)再次拉紧套扎线:在套扎线上方1.5 cm处将组织切碎,再次拉紧套扎线。(7)电凝宫颈管内膜:利用双极电凝电凝宫颈管内膜。

1.3疗效评定标准: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状况。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发生例数/该组例数。

1.4统计学方法:使用统计软件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利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见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观察组患者发生1例皮下气肿并发症,因此并发症发生率2.0%;参照组患者发证4例尿潴留并发症,因此并发症发生率8.0%。

3讨论

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具有以下优点:(1)操作简易:只需要开三个小孔在腹部,切断子宫血管;(2)宫颈完整保留:宫颈完整保留避免内脏脱垂,不影响妇女的性生活;(3)并发症发作率较低:导致膀胱损伤的概率较低;(4)感染小:由于LSH的切口较小,同时在封闭的室内进行,纱布和手套没有与患者的进行直接接触,因此感染较小。然而,该项手术具有以下缺点:子宫颈残端癌。然而,医学研究表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和宫颈癌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只要手术之前进行排除相关病变,手术之后进行长时间随访HPV、宫颈细胞学等,宫颈癌是能够预防的[3]。

两组患者手术在术后处理很相似,LSH手术是治疗子宫病变有效治疗手段之一,具有创口小、术后康复快、出院快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摘要:目的 探究采用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治疗子宫疾病的疗效,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来我院进行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治疗子宫疾病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方法划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LSH手术,参照组采用开腹子宫次全切除术,比较分析两组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对比发现,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发作率显然优于参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为(4.5±2.1)d比参照组(7.0±1.8)d短,具有显著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没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提高治疗子宫疾病的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疾病,子宫次全切除术

参考文献

[1]蔡文,江飞云,孙建群.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理论与时间,2014,10(5):11-12.

[2]黄泽琴,江容,陈丹娜,等.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8(7):74-75.

次全子宫切除 篇9

【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与传统手术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84例甲状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其手术方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接受腹腔镜次全切除术和传统开放甲状腺切除手术,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且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34%)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11.96%)。结论相比于开放甲状腺切除手术,腹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具有安全可靠、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不但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可避免损伤神经。

【关键词】腹腔镜;甲状腺次切除术;传统切除手术;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6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541-02

年轻女性是甲状腺疾病的多发群体,大多数的甲状腺疾病需要借助外科手术进行,特备是具有恶变可能的甲状腺腺瘤及结节型甲状腺肿等,目前常使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进行手术治疗,因腹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手术具有较好的美容效果,当前已经得到了广大医学工作者的认可[1,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8月-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84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了腹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及传统开放甲状腺切除手术的临床疗效,现将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8月-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84例甲状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手术前所选患者均由超声检查和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依据接受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男性10例,女性82例,年龄为18-52岁,平均年龄为(47.9±6.1)岁,疾病类型:甲状腺乳头状癌(4例)、继发甲亢(5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3例)、甲状腺腺瘤(36例,其中双侧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44例,其中6例双侧);对照组男性8例,女83例,年龄-18-52岁,平均为(45.8±4.9)岁,甲状腺乳头状癌(5例)、继发甲亢(5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5例)、甲状腺腺瘤(37例,其中双侧1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40例,其中双侧7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用于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临床症状:吞咽困难、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呼吸费力、颈前不适。

1.2纳入标准

所选184例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⑴甲状腺疾病及良性甲状腺肿瘤;⑵实质性单结节最大直径低于6cm;⑶继发性或者原发性甲亢肿大范围为Ⅰ-Ⅱ度;⑷肿瘤界限清晰、无明显粘连;⑸无局部侵犯的低度恶性甲状腺瘤和淋巴转移;⑹无既往颈部手术史[1,3]。

1.3手术方法

对照组:该组患者接受传统手术,首先接受气管插管全麻或者颈丛阻滞麻醉,然后于颈部做切口行开放性甲状腺切除术。实验组:本组患者接受腹腔镜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首先进行气管插管全麻,患者取仰卧位并将双腿分开,垫高肩部,后仰头部,于头部左侧放置监视器,標记清楚预分离皮瓣及肿物位置,并进行常规消毒,在胸前壁的皮下筋膜上注射肾上腺素(1滴肾上腺素+20ml生理盐水),将两侧乳头的连线中点处作为穿刺点,一层层的切开至深筋膜层,通过钝性分离游离的皮瓣并留置30°镜和10mm套管针,注入二氧化碳以维持5mmHg的压力;在两侧乳晕上面各作一个切口,于左右侧分别置入5mm、10mm套管针,使用超声刀分离皮下疏松的结缔组织,并切断分离患病侧的舌骨下肌群,纵向切开甲状腺中静脉,并翻转甲状腺使其喉上神经及动脉暴露,由神经刀切断游离的上极血管,切断甲状腺峡部后切除其前侧的大部分腺体组织,保留约5%的少量正常组织,手术后及时将标本送检。

1.4临床观察指标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指标,依据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

1.5数据处理方法

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x±s)表示计量数据,并对组间数据进行t检验,用χ2检验表示计数资料,当P<0.05时表示差异显著。

2结果

2.1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且无统计学意义。

而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4.34%(4/92),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的切口满意度(96.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66.2%),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甲状腺疾病的患病原因较为复杂,环境因素与其发病有关,相关分子生物学实验证明甲状腺癌及甲状腺结节的发生及形成常与某些抑癌基因、癌基因突变、确实、激活、抑制等有关,而免疫系统紊乱、碘摄入异常、放射线接触、感染或者应激等会影响甲状腺疾病的发生[4,5]。经过长期的发展与探索,传统手术所造成的手术创伤已经逐渐缩小,但是仍然会在患者的颈部留下切口瘢痕并影响其美观,腹腔镜技术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利用,可以较好的弥补这个缺憾,腹腔镜拥有自身放大监视系统,可以清晰的看见甲状旁腺及甲状腺周围血管、神经,降低了手术中的脏器损伤,同时使用超声刀迅速止血,显著降低了术中出血量,但是相比于传统手术,该种手术的手术空间相对狭小,不能直接接触甲状腺,可能误切甲状腺组织和漏切小结节[2,6]。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切口满意度要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腹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具有较好的美容效果,手术中应严格掌握腹腔镜手术的适应症,避免神经损伤,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1]吴素刚.腹腔镜甲状腺切除的疗效研究[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2,5(18):22

[2]腹腔镜甲状腺瘤切除手术的配合[J].实用医药杂志,2012,8(29):714.

[3]张喜,邓镜龙,邓建国.不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临床疗效[J].白求恩医学院学报,2011,9(1):14-15.

[4]龚建安,刘永存,梁盛枝,等.腔镜下甲状腺手术55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2):60-62.

[5]王静,谢永萍,陈兰翠.内镜辅助下甲状腺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全科护理,2010,8(2):516-517.

次全子宫切除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妇科进行子宫切除的患者122例,患者病情包括有子宫肌瘤、子宫功能失调性出血等多种症状,122例患者的年龄从22~53岁,平均年龄39.5岁,以往有过盆腹腔手术经历的33例。依据患者意愿,将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子宫切除组64例,开腹子宫切除组58例。两组患者术前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所有患者在术前都进去常规的妇科、宫颈细胞学、阴道镜检查,排除宫颈癌及其他癌变患者,以及有严重心肺器官疾病患者,以免影响两组手术对比结果的合理性。

1.2 手术方法

两组病例均采用全身麻醉手术方法, (1) 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组手术方式,患者取头低臀高30°膀胱截石位,从肚脐正中穿刺切口形成气腹后,在腹腔内压适宜时置入腹腔镜观察盆腔内情况,判断手术操作方式和难易程度,确定是否符合腹腔镜操作要求,若在腹腔镜下不能完成手术,改选开腹子宫次全切除方式。确定继续采用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方式后,于下腹两侧分别置入导管针,从阴道放入举宫器,然后使用合适的手术工具如超声刀或双极电凝切断双侧圆韧带、输卵管和卵巢固有韧带,钝性下推膀胱,锐性分离子宫周围疏松组织。然后再放入01号薇乔线套扎宫颈峡部两道,随后即可取出举宫器,此时可见欲切除的子宫组织因缺血而变色,使用子宫粉碎器分次逐块将子宫体切割成条状经套管取出,切割至离套扎线圈0.5~lcm即可,最后再次使用薇乔线套扎子宫切割残端,电凝宫颈残端,冲洗盆腔,确认残端无出血后排放二氧化碳,缝合切口完成手术[2]。 (2) 开腹次全子宫切除手术方式,采用耻骨联合上横切口开腹,手术操作流程与腹腔镜基本相同,切断双侧圆韧带、输卵管和卵巢固有韧带。切除子宫体后,缝扎断端后进行手术后继处理,完成手术[3]。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t检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比较。

2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耗费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h)、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d)比较情况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腹腔镜组64例患者与开腹组58例患者的手术效果比较中,腹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上明显优于开腹组,在手术时间方面,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

3 讨论

子宫切除术是治疗子宫疾病中常见的妇科手术,手术可分为子宫全切除、子宫部分切除术和扩大子宫切除术。子宫部分切除术不切除子宫基底部和宫颈,只切除子宫的上部;子宫全切术是把子宫连同宫颈一起切除;扩大子宫切除术则指将子宫、双侧输卵管和卵巢,有时还需要阴道的上部组织同时切除[4]。子宫切除的路径有腹部和阴道两种,前者称为经腹部子宫切除术,后者称为经阴道子宫切除术。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是一种阴道子宫切除术,它通过将腹腔镜经过阴道将子宫周围的韧带、血管、阴道壁切断,切除后再从阴道取出,然后经腹腔镜下再次缝合阴道开口处。腹腔镜子宫切除术除了子宫全切除术外,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包括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

腹腔镜技术的发明使医学进入创伤少、风险小、患者痛苦小、康复快的手术时代,这个微创的手术时代可以归结为几句话,它能以现阶段最小的损伤,最低的感染机会和最快的切口愈合,达到良好的手术效果,在临床能够使用腹腔镜的手术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最早开始用于临床始于1989年,随着手术器械的不断精密化,这一手术式方式在妇科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应用也越来越深入[5]。子宫次全切除术不会切除子宫主骶韧带和宫颈组织,对盆底及阴道的完整性有很好的保护手段作用,手术中对周围脏器干扰影响少,可有效防止其他手术方式常引起的阴道及其他脏器脱离下垂现象发生,对患者术后性生活影响较小。与开腹子宫次全切除和阴式全子宫切除相比,腹腔镜手术的手术视野更清晰,对于子宫还合并有其他并发症的患者,腹腔镜进行子宫次全切除有极大的优势,既可以避免了阴道式手术的操作困难,也没有开腹子宫次全切除手术的巨大创伤,手术风险小,手术效果理想。

通过我们院妇科采用两种手术方法的比较,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相对开腹子宫次全切除具有患者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的优点,既能降低患者治疗时的身体压力,也能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采用推广。

摘要:目的 比较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与开腹子宫次全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妇科进行子宫次全切的患者122例, 依患者意愿随机分成腹腔镜组和开腹组,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过程和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腹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上明显优于开腹组, 手术时间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结论 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具有创口小、术中出血量的优点, 可有效降低术中术后并发症, 减少住院时间, 降低手术风险, 减少患者负担。

关键词:腹腔镜,开腹,子宫全切除,比较

参考文献

[1]刘月旺, 褚淑华, 余梅.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与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的比较[J].现代妇产科进展, 2006, 15 (1) :67-68.

[2]陈静平, 杨洲.腹腔镜与开腹次全子宫切除术的对比研究[J].华夏医学, 2008, 21 (6) :1111-1112.

[3]张英杰, 江碧艳.腹腔镜与开腹子宫次全切除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 (3) :52-53.

[4]刘顺涛.腹腔镜与经阴道子宫次全切除术的临床体会[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9, 14 (12) :949-951.

上一篇:渔业资源环境下一篇:工业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