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开腹子宫切除术

2024-12-08

传统开腹子宫切除术(精选8篇)

传统开腹子宫切除术 篇1

子宫肌瘤又被称为是子宫平滑肌瘤, 属于良性肿瘤疾病, 是中年妇女最易患的妇科疾病。最近几年, 该病在妇女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发病率已高达25%[1]。由于药物治疗起效不明显, 所有比较常见的方法就是采用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进入21世纪以后, 医学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腹腔镜的临床也得到不断推广, 同时子宫肌瘤的治疗也随之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即微创时代。微创的手术方法在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突破, 显著的降低了传统手术伴随的损伤, 加快了恢复速度, 同时在临床上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2]。现对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124例, 均为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切除术) 62例和对照组 (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 62例, 其中观察组年龄34~58岁, 平均年龄 (42.3±4.8) 岁, 对照组年龄35~60岁, 平均年龄 (44.2±5.0) 岁。其中单发性肌瘤36例, 多发性肌瘤41例, 浆膜下肌瘤12例, 肌壁间肌瘤35例。子宫肌瘤直径3~10 cm, 平均6 cm。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等方面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治疗方法:

采用气管插管为对照组进行全麻与消毒, 进行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手术的相关操作, 即切开子宫肌瘤突出部分, 切除肌瘤后依次缝各层关服。观察组的消毒与全麻方式与对照组相同。选头低臀高位置, 于肚脐孔做10 mm的穿刺孔, 将套管穿入并充CO2, 使腹腔压力达到11~13 k Pa。放置腹腔镜, 做5 mm的穿刺于麦氏点及左下腹和麦氏点对称部, 将套管穿入, 放入手术器械。在腹腔镜下对腹腔与盆腔做出全面的探查, 如有粘连可采用剪刀或是电凝的方式进行分离。在子宫肌层注射10 m L垂体后叶素6~12 U+生理盐水, 根据子宫肌瘤的数量、位置及类型等参数, 合理的选择手术方式, 腹腔镜下连续缝合止血或是双极电凝止血。将已切除的病变组织取出, 详细检查创缘, 若没有出血的情况即可放置常规引流管, 将手术结束[3]。按序关闭盆腔腹膜并缝合, 用生理盐水对腹腔进行冲洗, 关气, 取出所以器械, 将腹腔镜穿刺口关闭。

1.3 观察指标:

同时观察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 术后排气时间, 术后住院时间的长短, 术后镇痛剂使用量, 复发与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采用 (±s) 表示, 采用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为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发现, 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 (96.3±7.26) , 明显高于对照组 (75.9±5.79) , 其他指标如术中出血量, 术后排气时间, 术后住院时间, 术后镇痛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相比上述指标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现, 观察组在呕吐、尿路感染、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而复发、切口及盆腔感染无明显差异, 见表2。

3 讨论

在女性的生殖器官中, 子宫肌瘤属于比较常见的良性实性肿瘤。目前对其的主要治疗措施之一是外科手术。对于想要保留子宫的功能或是对生育有一定要求的患者, 采用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是比较传统的方式。但是该种手术对患者的伤害较大, 肌瘤剔除时出血量较大。此外, 若肌瘤大且数目多时, 较易发生盆腔广泛粘连,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怀孕造成影响[4]。另外, 术后腹部会有瘢痕。但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逐渐得到了完善, 成为新一代可以逐渐替代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切除的手术。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的相关手术技巧。在术前, 必须对子宫的大小、肌瘤的相关情况进行详细了解, 并对手术的成功性做出分析。术者的腹腔操作技术与缝合技术必须熟练, 同时术中要依据肌瘤的情况随机应变, 采用合理的方案完成手术[5]。此外, 该术的另外一个关键就是残腔的处理。关键之处能够起到止血、关闭局部子宫切口的作用, 从而恢复到正常的解剖形态。目前, 切除肌瘤的工具有电刀、剪刀以及电动粉碎器[6]。在本组实验中, 大多采用的是电动粉碎器, 在粉碎之后从15 mm套管中取出, 减少了切口的数目, 避免了新创伤面的增加。

本组资料显示, 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术中出血量, 术后排气时间, 术后住院时间, 术后镇痛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相比上述指标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0.05) 。另外在并发症方面, 观察组在呕吐、尿路感染、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而复发、切口及盆腔感染无明显差异。

由此可见,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4例子宫肌瘤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 (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切除术) 62例和对照组 (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 62例,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方法及效果。结果 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术中出血量, 术后排气时间, 术后住院时间, 术后镇痛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相比上述指标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0.05) ;并发症方面, 观察组在呕吐、尿路感染、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而复发、切口及盆腔感染无明显差异。结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克佳, 杨凯乐.绝经前期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 2012, 14 (2) :236-237.

[2]蔡杰.腹腔镜与开腹在巨大子宫肌瘤切除术中应用对比分析[J].中外医疗, 2012, 31 (2) :46-48.

[3]高然, 李洁, 张燕萍, 等.垂体后叶素与子宫动脉暂时阻断术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比较[J].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1, 32 (5) :171-172.

[4]蒋丽, 白华, 韦妙成, 等.腹腔镜与开腹手术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对比研究[J].微创医学, 2011, 6 (3) :218-220.

[5]尹国武, 李怡, 杨华光, 等.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对比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 2010, 39 (4) :475-476.

[6]魏玉华.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比较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 2013, 11 (3) :429-453.

传统开腹子宫切除术 篇2

[关键词] 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7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1-176-02

急性胆囊炎内科保守治疗易缓解,但病情易反复发作,若在恰当时机行胆囊切除术,可获得良好效果。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近年来已经广泛应用胆囊炎的治疗[1]。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采用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52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胆囊炎患者100例,临床症状、体征、B超检查均符合胆囊炎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59例,女41例,年龄25~67岁,平均(47.5±2.6)岁。病程4 h~10年。慢性结石性胆囊炎92例,胆囊息肉8例。有腹部手术者20例,合并高血压26例,冠心病13例,糖尿病7例。100例胆囊炎患者根据适应证及手术方法选择情况分为观察组52例(行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48例(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2.1 观察组(行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全麻,平卧。于脐孔内下缘做一10 mm切口,插入气腹针,建立CO2气腹;成功后置入腹腔镜,并分别在剑突下、右锁骨中线肋緣下做10 mm、5 mm切口作为操作窗口。穿刺完后,取头高脚低位,向左倾斜30°,探查胆囊三角区。显露胆囊三角后,游离出胆囊管、胆囊动脉,辨认胆囊管、胆总管、胆囊动脉三者解剖关系无误后在靠近胆囊壶腹用钛夹夹闭胆囊管3次,然后用钛夹夹闭胆囊动脉,电钩离断胆囊动脉,用组织剪于1、2钛夹之间剪断胆囊管,再逆顺结合分离胆囊床,若胆囊三角解剖不清,先游离胆囊床后确认胆囊管及其胆总管汇入处,3个钛夹夹闭胆囊管及胆囊动脉,逆行切除胆囊,胆囊用分离钳送至剑突下操作孔取出。再次检查创面无出血后放出CO2,关腹。

1.2.2 对照组(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 麻醉方法同前,自右腹直肌外缘8~15 cm切口顺行或者逆顺结合切除胆囊,必要时放置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比较: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感染、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胆漏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術效果比较

两组手术均获得成功,无死亡病例。其中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手术用时也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观察组手术效果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比较 ()

组别n切口长度

(cm)手术时间

(h)术中出血量

(mL)住院时间

(d)

观察组522.76±0.600.63±0.1343.62±21.313.22±0.71

对照组489.10±1.481.25±0.5594.85±25.047.34±2.15

2.2 两组患者发症比较

两组无一例发生胆漏。观察组出现恶心呕吐3例,并发症发生率5.77%;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7例,1例发生感染,其并发症发生率达16.67%。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论

LC以微创、恢复快速已成为治疗胆囊疾病的首选方法。LC由于受到器械等因素的局限,其手术适应证临床多选择68岁以下、病程较短、症状较轻、B超显示胆囊清楚、考虑胆囊周围无粘连或粘连少、无明显充血水肿、无胆囊积液或有积液但张力不大、胆囊三角解剖清楚、基础疾病不多、能耐受全麻的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或胆囊息肉的患者。

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具有切口大、手术时间相对长、住院时间长等缺点[4]。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相比,LC手术主要具有以下优点:①对组织的创伤小。②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③手术并发症少。④术后不留明显瘢痕,美观。⑤方法简单,对设备要求不高,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和应用。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上述观点,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且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与赵健民[5]、罗坤等[6]研究结果相一致。

LC术后恶心呕吐是常见的不良反应,目前原因尚未明确。本研究显示,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7例,1例发生感染,其并发症发生率达16.67%;观察组52例行LC术患者中仅有3例出现胃肠道反应,经对症治疗均可缓解,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其手术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志强,黎稽,张肇详.外科手术学[M].笫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69-671.

[2] 余铖.急性胆囊炎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诊治体会[J].医学临床研究,2008,25(5):888-890.

[3] 陆振军,耿骁,王善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体会[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7, 7(8):693.

[4] 任恒宽,李建忠.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对比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8,13(6):527.

[5] 赵健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600例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08,37(5):441-442.

[6] 罗坤,陈本华,李明军,等.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与传统手术疗效比较[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10):90-91.

传统开腹子宫切除术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 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25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 对照组患者则实施开腹全子宫切除术。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病史、B超检查以及诊刮病理检查等证实, 50例患者中子宫肌瘤32例, 子宫腺肌瘤13例, 子宫脱垂5例, 患者手术前均进行常规检查, 没有发现手术禁忌症, 且心肺等器官功能良好。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麻醉。行常规开腹, 然后用仪器探查患者子宫的大小情况、活动度以及双侧附件情况。然后做切口逐层对各个组织进行分离, 按照顺序和操作规范依次处理子宫动脉及骶主韧带, 随后切开阴道前壁, 并沿着患者的穹窿呈环形剪开, 随后将子宫全部切下。值得注意的是, 务必对阴道残端进行常规消毒处理, 防止感染, 使用可吸收线逐层缝合。

观察组: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头低臀高, 行常规消毒铺巾, 留置导尿管。然后分别于患者脐部、左下腹及右下腹共做三个小横切口, 分别置入器械, 经阴道置入举宫器, 目的在于让组织保持一定的张力。随后在腹腔镜的辅助下实施子宫切除手术治疗, 其余步骤与对照组类似。

记录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3 注意事项

一直以来, 临床将子宫体积过大以及严重的盆腔粘连作为施行腹腔镜手术禁忌症。但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 腹腔镜手术也在不断改进, 因此其适应范围也逐渐扩大。有文献资料称[2], 对于子宫>16周者, 可结合患者的子宫大小情况, 适当将置镜孔及操作孔上移一定距离, 这样可保证镜下的操作视野和操作空间不受影响, 从而为大子宫的顺利切除创造条件。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相关数据比较, 发现采用腹腔镜术行子宫切除的观察组患者具体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排气时间短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 与采用开腹方式切除子宫的对照组相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子宫切除在医院妇产科中是一种经常实施的手术近年来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已经成为治疗子宫恶性肿瘤、子宫肌瘤、子宫脱垂等疾病的主要手段。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首例腹腔镜子宫切除子宫术开展以来, 以腹腔镜手术为代表的微创手术的应用越来越多, 微创手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迅速且并发症少等优势, 易于被患者接受。腹腔镜下子宫切除在密闭的盆腹腔中进行, 因此受到周围环境的感染较小[3], 尤其是肠管, 手术过程中可以对其进行反复冲洗以便去除凝血块, 将炎症物质加以稀释使得盆腔内的环境发生改变, 从而达到减少粘连的目的[4]。

尽管如此, 腹腔镜下实施子宫切除手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对患者周围的脏器造成损伤、病灶清除不够彻底或者导致高碳酸血症等, 也有部分患者由于盆腔粘连十分严重导致手术中镜下操作难度极大, 不得不中转开腹治疗等。对于子宫>16周者来说, 镜下的操作视野和操作空间均会受到较大影响, 直接就导致了手术时间延长, 术中不确定性增加, 容易出现较为严重的手术并发症[5]。因此, 选用合作方式进行子宫切除, 应当在术前作出正确评估, 并且要求手术医师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才能确保手术成功, 有效避免手术并发症。我院对50例患者采用不同方式进行子宫切除, 经对比发现采用腹腔镜术行子宫切除的观察组患者具体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排气时间短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 与采用开腹方式切除子宫的对照组相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总而言之,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尽管无法完全代替开腹子宫切除术, 但也具有手术操作时间短、手术过程中出血量较少、排气时间短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诸多优点, 疗效也明显优于开腹手术, 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与开腹方式子宫切除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 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25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 对照组患者则实施开腹全子宫切除术。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出血量以及排气时间均显著短于行开腹手术的对照组患者, 且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相对于开腹子宫切除手术而言, 具有手术操作时间短、手术过程中出血量较少、排气时间短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诸多优点, 疗效也明显优于开腹手术, 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术,开腹手术,子宫切除

参考文献

[1]曹德娥.腹腔镜切除子宫术与开腹子宫切除术的比较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14) :64-65.

[2]郝云红.开腹子宫切除术与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对比[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2, 3 (25) :207-208.

[3]钱晓红, 徐凤娟, 马凯来, 程雪菊.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与开腹子宫切除术的比较和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 27 (14) :1837-1838.

[4]陈雪芬.阴式子宫切除术与开腹子宫切除术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性科学, 2012, 2 (07) :1351.

传统开腹子宫切除术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择期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300例, 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将其分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 每组各150例。腹腔镜组中, 年龄35~52岁, 平均 (42.5±5.6) 岁;孕次1~3次, 平均 (2.1±0.3) 次;原发病:子宫肌瘤68例, 难治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14例, 子宫腺肌症38例, 子宫内膜异位症15例, 宫颈上皮内瘤变10例, 其他5例。开腹组中, 年龄32~56岁, 平均 (45.2±4.5) 岁;孕次1~3次, 平均 (2.3±0.2) 次;原发病:子宫肌瘤65例, 难治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13例, 子宫腺肌症40例, 子宫内膜异位症15例, 宫颈上皮内瘤变9例, 其他8例。所有患者均为经产妇、无再生育要求, 无腹腔镜、开腹手术禁忌证, 均有手术切除子宫的指征。两组患者的年龄、孕次、原发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 腹腔镜组:患者采取截石位, 给予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麻, 于脐部穿刺制造气腹, 再于左右下侧腹部作3~4个穿刺点, 分别置入腹腔镜及手术器械, 于腹腔镜下处理子宫周围韧带以及血管等, 结扎切断子宫、输卵管韧带, 分离子宫周围的疏松结缔组织, 根据子宫的大小选择子宫旋切器, 将宫体旋切, 单级电钩沿举宫杯边缘切除子宫, 随后取出子宫, 处理宫颈以及阴道残端[4]。 (2) 开腹组:麻醉后逐层切开腹壁组织, 暴露子宫, 分离结扎周围韧带、双侧输卵管以及血管组织等, 切除子宫后进行止血缝合, 检查无异常后逐层关闭腹腔[5]。两组均于术后静滴抗生素预防感染48 h, 术后24 h拔除导尿管。

1.3 手术切除子宫指征

子宫良性病变:子宫肌瘤导致子宫增大已如妊娠3个月为宜, 或瘤体直径小于8 cm, 子宫活动度良好;子宫内膜异位症造成严重痛经或严重盆腔粘连;子宫腺肌症;无再生育要求者;子宫癌症或癌前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等;其他:如子宫重度脱垂、功能性子宫出血保守治疗无效者[6]。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术中和术后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字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组, 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腹腔镜组的术后切口感染、术后发热、排尿排便异常及盆腔粘连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开腹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子宫全切术是妇科最为常用的手术方式, 主要适用于子宫本身病变或因附件病变导致不能保守治疗者[7]。传统多采取经腹子宫全切术, 由于手术过程简单, 手术设备要求不高, 且术中视野开阔, 此种术式广泛使用[8]。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及微创手术的发展, 对手术方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腹腔镜下手术逐步代替开腹手术, 成为了主要发展术式[9]。

笔者所在医院对实施子宫全切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组, 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腹腔镜组的术后切口感染、术后发热、排尿排便异常及盆腔粘连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开腹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传统的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的优缺点在于开腹子宫切除术手术方法简单, 术中视野开阔, 但临床应用中手术切口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大、术后恢复较慢等缺点[10]。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符合高科技微创理念, 切口较小, 能够减少切口感染率, 从而降低术后发热率, 且手术视野能够通过腹腔镜体系充分暴露, 且具有先进的电凝和切割技术, 减少了术中出血量。此外, 由于术野未直接暴露于空气中, 故对各内脏器官功能影响较小, 可降低盆腔粘连发生率, 同时, 由于手术时间短、伤口小, 故对膀胱、肠道等脏器的损伤也比开腹手术小, 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11,12]。

传统开腹子宫切除术 篇5

关键词: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开腹子宫切除术

传统的子宫切除术途径有开腹和经阴道两种。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在妇产科领域中的深入开展,经阴道子宫切除术重新获得妇科医生的重视,而且阴式子宫切除术的指征越来越宽,正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笔者所在医院于2007年1月至2009年2月开展阴式或开腹子宫切除术共152例,现将其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至2009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行阴式或开腹子宫切除术的患者152例,患者术前均行妇科检查及彩超检查,了解子宫大小、活动度和附件有无病变,术前常规行宫颈细胞学检查排除宫颈恶性病变,有月经改变行诊刮排除子宫内膜恶性病变,有子宫切除手术指征,无手术禁忌证。在患者知情同意下选择手术途径:阴式或开腹子宫切除术。阴式子宫切除术79例(阴式组),其中子宫肌瘤55例,子宫腺肌病17例,功能性子宫出血7例,有盆腔手术史12例;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73例(开腹组),其中子宫肌瘤51例,子宫腺肌病16例,功能性子宫出血6例,有盆腔手术史14例。两组年龄、子宫大小、盆腔手术史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1.2 手术方法

1.2.1 阴式组

采用硬腰联合麻醉,膀胱截石位,环切宫颈阴道交界处黏膜,锐性和钝性分离膀胱宫颈间隙和子宫直肠间隙,钳夹切断子宫骶主韧带,丝线贯穿缝合残端,剪开子宫膀胱腹膜反折,切开阴道后穹窿黏膜入宫颈直肠间隙,推开直肠,剪开直肠反折腹膜,用4-0丝线作牵引缝合。钳夹切断子宫动静脉和卵巢固有韧带及输卵管,丝线贯穿缝合各残端。取出子宫,如子宫过大取出困难时,则对半剖开、抽心、肌瘤剜出、分块切碎等方法减小体积后取出。关闭盆腔腹膜,缝合阴道残端。

1.2.2 开腹组

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取平卧位。手术过程按传统开腹子宫切除术方法进行[1]。

1.3 观察指标及评估标准

(1)手术时间:两组病例均自麻醉成功、手术开始到手术结束计时。(2)术中出血量:两组均以吸出总量+浸透纱布块数量×纱布浸透前后重量差(g),按血液比重1.05 g换算为1 ml。(3)术后病率:术后病率指术后24 h连续2次相隔4 h体温超过38℃,但无感染证据。(4)术后住院时间:手术结束到出院的时间。(5)术后镇痛率:术后6 h之内及6~24 h两时段应用镇痛剂。

1.4 统计学处理

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率、术后病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比较,阴式组明显少于开腹组,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见表2。

3 讨论

在提倡微创手术的今天,开腹子宫切除术的比例逐渐降低,而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的比例显著上升。国外报道阴式子宫切除术占子宫切除术的60%~90%,国内少数医院高达90%左右[2]。有研究证实[3],阴式子宫切除术是最微创、最符合循证医学原则的术式。阴式子宫切除术利用女性阴道这一生理特点进行手术,盆腹腔干扰小,恢复快,尤其对伴有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内科并发症不能耐受开腹手术者是一种理想的术式,对于担心切除子宫后影响性功能的患者,可加行不损伤黏膜的阴道紧缩术。本资料显示,阴式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率、术后病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开腹组。阴式子宫切除术已有上百年历史,以往仅用于子宫脱垂患者,近年来随着本术式不断改进及手术者技术的不断提高,手术适应证不断扩大,子宫及盆腹腔手术史不再是绝对禁忌证,国内外大子宫阴式切除的报道日益增多,最大子宫体积>孕24周,重1685 g[4],但目前阴式手术尚不能替代开腹子宫切除术,仍需要改进或加用腹腔镜辅助手术,其适应证不能无限扩大。术前双合诊子宫大于孕16周,B超提示单个肌瘤直径大于10 cm,及盆腔广泛粘连者,应列为禁忌证,以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或损伤[5]。经阴道子宫切除术与开腹子宫切除术比较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体表不留瘢痕及不需要昂贵的设备、医疗费用低等优点,顺应了世界微创手术的潮流,适宜在各级医院开展,因此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术式。

参考文献

[1]苏应宽.妇产科手术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87-89.

[2]罗新.阴式子宫手术的历史地位及现实地位.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7,23(1):1-3.

[3]冷金花,郎景和,李华军,等.三种不同全子宫切除术对患者围手术期生活质量的影响和卫生经济学研究.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4,39(5):315-318.

[4]谢庆煌,柳晓春,郑玉华,等.非脱垂子宫阴式子宫切除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探讨.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40(7):441-444.

传统开腹子宫切除术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资料中, 进行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 (TLH) 的患者55例, 同期进行开腹子宫全切除术的55例, 对2组患者进行对照比较。在这110例患者中, 子宫肌瘤53例, 子宫腺肌症[2]37例,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5例, 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症8例, 有盆腔手术史者7例。所选患者子宫大小<1 4孕周。

1.2 手术方法

对TLH组的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对腹部消毒, 在会阴部皮肤上铺无菌布, 插入l6号双腔导尿管。在肚脐部位注入二氧化碳气体, 建立气腹[2], 推入10mm腹腔镜, 在下腹两边分别放入5、10mm的穿刺套管, 将手术器械放入套管中, 开始手术。同时, 把子宫操纵放入宫腔, 用于举宫。用Ligarsure切断双侧圆韧带、输卵管和卵巢固有韧带;用Ligarsure打开阔韧带前后叶腹膜, 前方向下达膀胱腹膜反折处剪开膀胱腹膜反折并推下膀胱。后方向下分离至子宫骶骨韧带处, 将子宫的血管充分的暴露出来, Ligarsure紧贴子宫下段电凝并切断子宫血管, Ligarsure切断双侧子宫骶骨韧带, 切断双侧主韧带至宫颈外口, 把消毒敷料卷后放入阴道, 扩开阴道。通过镜下现象, 用超声刀切除子宫, 最后, 从阴道内取出子宫。子宫拿出后, 对阴道进行消毒, 重新充气, 对必要部位进行缝合, 最后包埋手术创面。

2 结果

分析手术效果:腹腔镜组55例都完成了手术, 全部都是在镜下完成手术的, 其中有盆腔黏5例。开腹组的55例患者也顺利完成手术, 有盆腔黏连7例。开腹组术中的出血明显多于腹腔镜, 腹腔镜手术后, 会有1~2 d的发热, 一般在3 8℃以下, 住院时间在5~6 d之间, 有2例病人出现皮下气肿。以下就对术后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术后镇痛及切口甲级愈合率进行了比较, 2组存在明显的差异 (均P<0.05) 。

3 讨论

TLH与开腹手术一样, 手术视野清晰, 同时具有对病人的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对腹腔干扰小、腹壁不留疤痕等优点, 已经慢慢出现取代开腹子宫切除的趋势。要保证TLH的成功, 就要认真的筛选病例, 首先要选择子宫<孕3个月大小[3], 子宫呈增大匀称或瘤体<5cm。过大或者不规则的子宫会影响腹腔镜的手术操作, 不仅在手术中会出现各种问题, 还会有发生并发症的危险。严重的盆腔粘连是手术禁忌证, 因为盆腔粘连会引发输尿管异位, 特别是采用电凝法, 还会损害输尿管, 此时, 由于手术的位置不清晰, 还有可能会伤及其它内脏。

因此, 及时的处理并发症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医生, 不仅要肯定腹腔镜手术的优势[4], 还应认清它的局限性, 在医疗中, 要以病人的生命安全出发, 认真对待手术, 这样可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腹腔镜手术的器械选择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使用合适器械不仅可以保证手术的安全, 还能保护病人的其他内脏。术中采用不同器械应当尽可能预测, 并合理控制器械所造成的副效应, 这对保证手术疗效有很积极的临床意义。

本次研究中, 腹腔镜组都用Ligasure切断韧带和血管, 电凝和切割同时进行, 不仅安全可靠, 还能有效止血, 避免了双极电凝电流小, 电凝无法一次成功, 出血量大, 以及因器械不合理而更换手术器械而耽误时间的问题;还减少了用单极电凝对周围脏器的损伤。

在手术中使用任何一种电刀系统[5], 都要以建立良好的气腹为前提, 手术操作要精确, 电凝器的导电部位要控制在可见的视野中, 充分暴露电凝范围, 远离肠管, 掌握好电流量, 这些都要求医生有精湛的手术技术, 为手术成功提供保障, 同时, 我们相信, 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和手术器械的完善, TLH将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郎景和.新世纪的妇科腹腔镜手术[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3, 19 (11) :641.

[2]谭广萍, 曾定元, 唐移忠.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130例的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 2007, 29 (3) :360~361.

[3]唐艳芬, 龙凤宜.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诊治及预防[J].微创医学, 2008, 3 (2) :142~144.

[4]华克勤, 张惜阴, 刘惜时.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式的研究[J].现代妇产科进展, 2002, 11 (5) :354~356.

传统开腹子宫切除术 篇7

关键词:平滑肌瘤,子宫肿瘤,腹腔镜,治疗结果

开腹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为治疗子宫肌瘤的传统手术[1], 患者创伤大, 术中出血量多, 且术后恢复慢, 因而其临床护理较为繁琐。近年来,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 腹腔镜手术逐渐被广泛应用, 本研究以76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腹腔镜与开腹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探索治疗子宫肌瘤的最佳术式, 现总结如下, 仅供业内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3年6月收治的76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中行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34例患者设为观察组, 其余42例行开腹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年龄39~48岁, 平均 (43.8±1.2) 岁;患者子宫大小如孕6~11周, 平均 (9.8±2.3) 周。对照组患者年龄33~50岁, 平均 (44.3±1.8) 岁;患者子宫大小如孕7~16周, 平均 (11.3±2.1) 周。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排除智力障碍及血液系统、精神类疾病患者, 患者均自愿参加本研究。

1.2 方法

观察组:术后患者保持平卧, 头偏向一侧, 保持呼吸道通畅, 采取相应的保暖措施, 给予患者低流氧气, 防止发生高碳酸血症, 动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严密观察患者面色以及末梢循环情况, 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 鼓励患者翻身, 下床活动。对照组:术后保证患者体位舒适, 由于患者切口较大, 为防止渗血, 采用砂袋按压切口3~5h, 严密观察患者切口有无红肿、渗液等, 观察患者尿液颜色, 每日更换尿袋, 保持患者会阴清洁, 对疼痛难忍的患者适量使用止痛剂, 叮嘱患者分散注意力, 指导其深呼吸缓解疼痛。

1.3 观察指标

(1) 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尿管置留时间、起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 (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其中包括术后感染、阴道出血、淋巴囊肿、四肢静脉栓塞。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7.0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患者各项时间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8%, 对照组为31.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据相关研究报道, 术后患者机体免疫力与手术创伤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降低创伤程度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2]。微创型是现代外科手术发展的趋势, 腹腔镜技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患者手术创伤程度、术中的出血情况均为影响患者术后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因素。腹腔镜与开腹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术式比较, 都保留子宫主韧带、骶韧带和部分宫颈外围鞘膜, 不仅可以避免损伤输尿管和其他周围脏器, 而且最大限度地保留盆底和阴道内解剖结构的完整性, 维持正常性功能, 并且切除了宫颈癌的常见好发部位, 是设计合理的术式。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和起床活动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可在一定程度上提示创伤越小患者术后恢复越快;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二者差异显著, 由此也可说明, 创口越小则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越小,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越低。郑燕彩等[3]提出, 腹腔镜技术应用于妇科手术能以最小的创伤带来最佳的疗效, 本研究也从一定程度上证实了此观点。另一方面, 腹腔镜手术术后护理较为简单, 这与经腹腔镜手术的特点有关[4,5], 术中无需下推患者的膀胱、切断其子宫主韧带及骶韧带, 因而有效避免了膀胱及输尿管受损, 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患者的创伤程度, 因而术后护理内容相对较少, 且患者术后恢复速度较快, 在某种程度上也提高了护理资源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 王静, 王玲玲.腹腔镜与开腹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护理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 (22) :187-188.

[2] 龚敏.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 2013, 19 (5) :690-692.

[3] 郑燕彩, 卢敏, 林晓红, 等.腹腔镜与开腹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护理对比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 2013, 26 (8) :1556-1558.

[4] 韩玉斌, 李光仪.经腹筋膜内子宫切除术48例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1, 5 (17) :311-312.

传统开腹子宫切除术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腹腔镜组75例, 年龄42~54岁, 平均年龄48岁, 子宫肌瘤患者30例, 子宫腺肌病22例, 功血10例, CINIII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13例。

开腹组64例, 年龄45~58岁, 平均年龄50岁, 子宫肌瘤患者25例, 子宫腺肌病18例, 功血11例, CINIII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10例。经统计学处理, 2组术前情况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1.2 手术方法

1.2.1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

阴道置举宫杯, 留置导尿, 常规气腹针穿刺, 气腹压力达12~14mmHg, 腹部做4点穿刺点, 第一穿刺点为脐孔或脐上缘, 于下腹两侧及耻上做第二, 第三及第四穿刺点, 分别用双极电凝并剪刀剪断圆韧带, 卵巢固有韧带, 输卵管, 打开膀胱返折腹膜, 下推膀胱, 双极电凝并剪刀剪断子宫动静脉, 部分主韧带及骶韧带, 单极电钩环形切开阴道壁, 取出举宫杯, 将子宫由阴道取出, 如果子宫较大, 可经旋切器旋切或经阴式将子宫缩小后再由阴道取出, 镜下1号可吸收线连续缝合阴道断端。组织送病理。

1.2.2 开腹全子宫切除术

取下腹正中切口或耻骨联合上横切口, 进腹后钳夹切断缝扎圆韧带, 卵巢固有韧带, 输卵管, 打开膀胱返折腹膜, 下推膀胱, 钳夹切断缝扎子宫动静脉, 主韧带及骶韧带, 切开阴道后穹窿, 环形切开阴道壁, 完整切除子宫, 1号可吸收线连续缝合阴道断端, 组织送病理。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腹腔镜及开腹手术均成功, 手术过程顺利, 均无输血, 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 腹腔镜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开腹 (P<0.05) 。

2.2 术后情况

腹腔镜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输尿管拔除时间均短于开腹 (P<0.0 5) , 术后2个月随访均未见并发症, 见表1。

3 讨论

3.1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以出血少, 恢复快, 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被广泛应用, 操作技术日趋娴熟, 手术成功率也越来越高

术前较为准确的评估对手术成功与否很关键, 行盆腔的超声检查, 内诊等确定子宫的大小, 以不超过妊娠20周为宜, 子宫过大置镜困难, 术野不开阔, 操作困难, 另外冰冻骨盆也不适宜行腹腔镜手术, 术中子宫动脉的处理及娴熟的缝合技巧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3.2 开腹全子宫切除术目前仍不能完全被腹腔镜所代替, 术野开阔, 止血简单彻底, 适宜子宫较大, 盆腔粘连很重的子宫切除术, 又可免去腹腔镜昂贵的手术器械的投入, 适合经济较困难的群体。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 有着比传统手术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但对术者腹腔镜手术操作要求高, 但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开腹手术, 因此,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化选择治疗方式。

摘要:目的 总结和探讨不同手术方式行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75例, 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64例, 比较2组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 术后排气时间, 术后镇痛, 术后拔除尿管及住院时间情况。结果 2种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 而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 术后排气时间, 术后镇痛, 术后拔除尿管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结论 腹腔镜具有创伤小, 恢复快, 术后住院时间短优点,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 尽量选择腹腔镜手术。

关键词:腹腔镜,开腹,全子宫切除术

参考文献

[1]郎景和.妇科腹腔镜手术现状、争议和发展[J].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6, 31 (6) :323.

[2]陈蔚瑜, 李光仪, 陈云卿.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原因的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1, 1 (3) :148.

[3]苏应宽, 刘新民妇科手术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4:87.

[4]姚书忠, 陈玉清, 陈淑琴, 等.行腹腔镜困难子宫切除术102例分析[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6, 11 (1) :1~2.子宫肌瘤的内镜手术治疗[J].实用妇产科, 2006, 22 (6) :325.

上一篇:天然建筑材料下一篇:幼儿园教育的环境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