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腹切除手术(精选10篇)
开腹切除手术 篇1
子宫是产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 是女性的特征, 更是女性生殖器中的一个重要的器官, 但是当出现子宫肿瘤及功能性子宫出血病变等就行子宫切除[1]。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子宫切除术的术式也越来越多。为对阴式手术与开腹手术切除子宫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 本文选取于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切除子宫治疗的8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照研究,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切除子宫治疗的88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4例患者年龄38~65岁, 平均年龄 (48.9±6.6) 岁;疾病类型:24例子宫肌瘤, 6例功能性子宫出血, 6例子宫腺肌症, 3例子宫肌瘤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 3例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瘤, 2例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症以及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组44例患者年龄36~66岁, 平均年龄 (49.2±6.5) 岁;疾病类型:26例子宫肌瘤, 5例功能性子宫出血, 4例子宫腺肌症, 4例子宫肌瘤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 3例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瘤, 2例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症。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的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对比, 差异较小,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开腹手术切除子宫:对患者进行持续硬膜外麻醉后采取平卧位, 对患者进行常规开腹后将子宫圆韧带、卵巢固有韧带、阔韧带、子宫动静脉、主韧带及骶韧带分别钳夹切断, 然后子宫切除, 用碘酒、酒精对阴道残端消毒后用1-0可吸收线进行缝合, 将盆底腹膜关闭并进行常规关腹处理。
1.2.2 治疗组:
给予患者阴式手术切除子宫:对患者进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后采取膀胱截石位, 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外阴、阴道和下腹部消毒并且充分暴露手术野。用宫颈钳向外牵拉宫颈, 并沿阴道前、后壁环形将阴道黏膜切开, 对宫颈前后间隙进行钝性分离后将膀胱和直肠推开, 然后将阴道后壁子宫直肠窝反折腹膜剪开, 左、右侧主韧带、宫骸韧带、子宫动、静脉、子宫圆韧带、卵巢固有韧带、输卵管峡部钳夹切断, 将子宫游离后于阴道内将子宫取出, 如果患者的子宫过大可以自子宫颈开始将子宫切开取出。在确定无活动性出血后将盆腔腹膜关闭, 将阴道壁进行缝合[2]。
1.3 疗效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术中、术后相关指标进行记录并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 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不同方式的手术治疗后, 对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为 (132.2±45.5) min, 术中出血量平均为 (311.1±166.6) m L, 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为 (46.8±15.7) min, 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为 (43.6±5.6) h, 住院时间平均为 (15.7±3.5) d;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为 (95.1±34.5) min, 术中出血量平均为 (212.1±102.4) m L, 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为 (34.2±11.2) min, 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为 (36.4±2.3) h, 住院时间平均为 (9.9±2.1) d, 则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治疗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传统的开腹手术切除子宫最大的缺点就是对腹部创伤大, 对腹腔造成了严重的干扰, 患者术后恢复较慢。随着手术经验的不断积累、手术方法、器械的不断完善以及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阴式子宫切除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阴式子宫切除术主要是利用阴道来实施的一种微创手术, 因手术中不需要进行开腹以及关腹, 所以不仅简化了手术的过程还缩短的手术的时间;同时阴式子宫切除术因不需要进行患者腹腔操作, 基本不会对腹腔造成干扰, 所以患者术后排气时间较早, 大大缩短了患者的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阴式子宫切除术因其具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快且无腹部刀口瘢痕, 兼有美容效果等诸多优点已被越来越多的医师与患者认可。
在本次研究中, 采用阴式手术的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均显著短于采用开腹手术的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治疗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 采用阴式手术切除子宫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开腹手术, 具有手术持续时间短、患者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快且无腹部刀口瘢痕, 兼有美容效果等优势, 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行广泛推广。
摘要:目的 对阴式手术与开腹手术切除子宫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选取于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切除子宫治疗的8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开腹手术切除子宫, 治疗组患者给予阴式手术切除子宫,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治疗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采用阴式手术切除子宫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开腹手术切除子宫, 具有手术持续时间短、患者创伤小、盆腔脏器刺激小、术后患者恢复快且无腹部刀口瘢痕, 兼有美容效果等优势, 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行广泛推广。
关键词:阴式手术,开腹手术,切除子宫
参考文献
[1]徐丹, 唐梅艳.腹腔镜辅助阴式与开腹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对比分析[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9, 9 (10) :881-882.
[2]马娟文, 葛安靖, 王惠琴, 等.阴式与腹式子宫全切除术对比分析[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4, 35 (2) :74-75.
不开腹切除“巨结肠” 篇2
他的大便自然也就成了进食情况的“晴雨表”。然而,有些孩子的大便没有规则,经常出现便秘,且久治无效,最后经过医生检查,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并且需要手术治疗。家长非常着急,不知胎里怎么会带出这种病来。
结肠是人体消化道重要的组成部分,大便就在此形成。通过结肠不断收缩、蠕动,将大便移至直肠并最终排出。患有先天性巨结肠的孩子因其某段结肠缺乏应有的神经节细胞,造成这段结肠无收缩、蠕动的功能,大便会在结肠内停滞不前,引起便秘甚至肠梗阻。正常新生儿出生后24至48小时内均会排出胎便,如出现胎便排泄延迟,应考虑有该病可能,多数患儿还合并贫血、营养不良、消瘦、脱水等情况。
先天性巨结肠一旦确诊,应积极进行术前准备,争取一期根治术。传统的根治术是打开腹部,在腹腔内切除病变肠段,然后将结肠和肛管吻合。由于开腹手术需在腹壁作一15~20厘米的长切口,切断腹部肌肉及皮下组织,而且在腹腔内操作容易损伤周围脏器和神经,患儿术后易并发肺部、切口或盆腔感染,或者腹胀引起伤口裂开、出血,以及其他并发症。所以该手术一般是在患儿1岁以后施行,有的甚至到3岁以后才行手术治疗。在等待手术期间,家长需要给孩子灌肠来解决便秘之苦,其间的辛苦和担心是不言而喻的。
现在可以告慰患儿的家长了:不用开腹就能切除巨结肠,这是腹腔镜在儿外科手术领域的应用,是现代微创外科发展的又一里程碑。
腹腔镜手术只需在患儿的腹部切开三、四个长0.5~1.0厘米的微小切口。所有手术操作均在具有放大效应的监视器观察下进行,手术视野清晰,切除彻底,可避免损伤邻近脏器,减少术后并发症,手术效果可达到开腹手术的满意程度。此外,该手术可基本避免术后腹腔感染,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既解除患儿病痛,又节省手术费用。
开腹切除手术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0例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0例。对照组中, 男23例, 女17例;年龄为22~73岁, 平均为 (38.2±5.8) 岁;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1例,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8例, 坏疽性阑尾炎1例。观察组中, 男25例, 女15例;年龄为20~69岁, 平均为 (35.8±4.7) 岁;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7例,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30例, 坏疽性阑尾炎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开腹阑尾切除术, 采用硬膜外麻或者全麻, 在右下腹做5 cm麦氏切口或在右侧做腹直肌切口, 全面探查腹腔, 并确定阑尾根部位置, 对阑尾系膜做离断结扎, 让阑尾充分游离, 切除阑尾后做残端消毒与荷包包埋。若患者肠管存在严重肿胀、根部有穿孔等情况时, 只单纯做切除, 无需做荷包包埋。若存在严重性感染、腹膜炎, 则需进行腹腔全面冲洗后置入引流管。
观察组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采用气管插管全麻, 在脐上5~10 cm或脐缘位置建立人工气腹, 腹压保持在8~14 mm Hg, 将Trocar置入后做观察组孔, 对病情确诊后在右下腹麦氏点做5 mm打孔, 在左下腹麦氏点做10 mm打孔, 而后置入Trocar, 采用腹腔镜三孔法操作。做好腹腔探查, 将腹腔中积脓积液充分吸除, 将网膜清开, 顺着回盲部确定阑尾位置, 将其游离后做系膜血管夹闭, 运用超声刀、电凝迅速切断。
1.3 观察指标
评估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与术后并发症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用±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n/%表示, 采用χ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 对照组为17.5%, 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2)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阑尾炎属于外科常见疾病, 将腹腔镜微创技术应用于阑尾炎治疗有独特的优势, 包括, (1) 腹腔镜微创手术创口更小, 可以减少手术出血量与术后伤口疼痛感, 术后镇痛药物使用也相对较少, 恢复情况更为良好; (2) 腹腔镜不仅可以运用手术治疗, 也可以更好的对腹腔情况做细致探查, 减少漏诊与误诊; (3) 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更快, 住院时间有效缩短; (4) 手术切口较小, 术后不需要特殊缝合, 不留瘢痕; (5) 手术并发症较少, 治疗的远期效果更优; (6) 不会受到肥胖、腹壁厚以及阑尾位置不佳等问题影响, 操作更为顺畅便捷[2]。
本研究中, 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术治疗, 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治疗, 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 手术出血量上观察组少于对照组,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果显示, 阑尾切除通过腹腔镜手术治疗可以有效减少手术创伤, 加快术后恢复速度, 减少并发症,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阑尾切除通过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80例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40例, 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 观察组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 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 低于对照组的17.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阑尾切除通过腹腔镜手术治疗可以有效减轻手术伤害, 加快术后恢复, 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阑尾切除,腹腔镜,开腹手术
参考文献
[1]伍贵祥, 高龙.腹腔镜与开腹行阑尾切除术治疗效果比较[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4, 36 (11) :1260-1262.
开腹切除手术 篇4
【關键词】传统开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的效果
【中图分类号】R57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590-01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蛋白以及高脂肪食物的摄入也越来越多,因此胆囊疾病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通常针对该病的治疗主要以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以及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为主[1]。本研究将对比以上两种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需要做胆囊切除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患胆囊结石的患者为40例,患胆囊炎的患者为20例,患胆囊息肉的患者为10例。其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44.8±1.3)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3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进行胆囊切除,具体操作:让患者平卧,并给予硬膜外麻醉,取患者上腹肋缘下为切口,切口长度为8cm左右,切开腹壁之后,采用纱布将胆囊下方以及患者左侧的脏器进行隔离,同时将其显露出来,对胆囊管游离之后,将胆囊切除。
1.2.2观察组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进行胆囊切除,具体操作:让患者仰卧,并给予气管插管以及静脉复合麻醉,之后采用Veress针将患者腹部穿刺,将二氧化碳气体通过患者腹部的穿刺孔置入腹腔内,同时腹内压控制在1.5KPa~2.0KPa之间,并置入腹腔镜,通过腹腔镜的监视作2孔以及3孔,之后置入手术器械,采用钛夹将患者胆囊管以及胆囊动脉进行钳夹与切断,之后再进行游离,使得胆囊三角处显露出来,再采用电钩以及超声刀做腔囊分离,最后进行胆囊切断。
1.3观察指标
观察组两组患者手术的相关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研究所得数据录入SPSS116.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且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并以(%)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情况以及住院时间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一:
3讨论
胆囊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可引起患者化脓性胆囊炎、胆囊穿孔、坏疽性胆囊炎、以及弥漫性胆囊炎,病情加重时甚至可能转变为胆囊癌,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传统保守治疗胆囊疾病其疗效并不明显。目前治疗该病的方法主要以胆囊切除术为主,临床治疗中常用的胆囊切除术分为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以及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相关资料显示,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经过100多年的发展以及完善,且具备了较多的适应证与安全性,被广泛应用在临床治疗中[2]。但随着我国医疗技术进一步发展,医学上对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作了新的阐明,认为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任具有较多的缺陷,例如带给患者的创伤较大,愈合较慢,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机率较大等[3]。据相关者研究表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可有效的避免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的缺点,该手术方法是通过特制的导管置入患者腹腔内,在将二氧化碳注入,当压力适当时再取患者腹部做3个0.5~1.5cm左右的小孔,同时将手术器械置入体内,对胆囊三角区进行解剖,并将胆囊管以及胆囊动脉进行离断与钳夹,采用腹腔镜检测进行胆囊切除[4]。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无明显疼痛感、术中出血量减少以及住院时间段等优点。
本研究结果中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机率也低于对照组。因此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具有良好的疗效,且术后并发症较少,恢复较快,带给患者的创伤较小,已被广大患者所接受,因此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以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刁国宣.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护理配合回顾性分析[J].重庆医学,2009,38(6):694-695.
[2]胡荣生,于伟,李秋波等.不同方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对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13):2003-2005.
[3]江弢,孙晶,岑刚等.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应用体会(附80例报告)[J].临床外科杂志,2011,19(6):388-390.
开腹切除手术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组患者共81例,其中男46例,女35例,年龄(17~71)岁,平均年龄47岁,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阑尾炎患者。术前均对患者详细说明所要施行手术的优缺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根据患者的意愿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行LA41人,OA40人,治疗前LA组和OA组一般资料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术后病理报告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41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37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4例。两组患者均经病理证实。
1.3 麻醉
两组均采用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麻醉效果良好。
1.4 方法
LA组病人术前排空膀胱,置导尿管,采取稍左倾侧卧位(20~30)°,建立气腹压力至12mmHg。脐孔处行10mm戳孔,置入10mm穿剌套作主操作孔,置入5mm辅作辅助操作孔,插入腹腔镜置入套管。放入腹腔镜镜头,探查腹腔。先吸净腹腔脓液,顺结肠带找到阑尾,对周围有炎性粘连包裹者以吸引棒拨、推、吸引做钝性分离,膜性粘连以剪刀锐性分离。沿盲肠的三条结肠带找到阑尾,用钛夹夹住阑尾头部和系膜,向上提起,用分离钳电灼分离系膜至阑尾根部,结扎,切断阑尾,用电凝烧灼阑尾残端腔内粘膜。标本不论大小均放入标本袋中,由Trocar孔取出。腹腔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严重者于盆底放置胶管引流。
OA组采用麦氏切口开腹阑尾切除术。电刀切断阑尾系膜,阑尾根部用丝线结扎,用电刀切除阑尾,取出。用丝线作荷包缝合包埋阑尾残端,关闭良好。
1.5 比较项目
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费用、切口感染、粘连性肠梗阻、腹腔残余感染发生率等指标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本研究患者者,手术时间LA(35±5.1)h。OA为(25±4.3)h,这可能和技术的关系密切,而LA的住院时间较短,为(4.5±1.5)h,肛门排气时间(13.1±1.5)h,而OA为(37.6±1.2)说明LA恢复时间较快,同样对于并发症如切口感染、肠梗阻、腹腔残余感染基本较低,分别为1.80%、6.3%、0,相比OA(分别为2.83%、13.7%、2.27%,且彼此相比有一定的差异性(P<0.05),当然LA的费用明显高于OA,这也是LA的缺点。
3 讨论
OA已是成熟、经典的手术方式,常规通过一个小的切口进行阑尾切除,其损伤并不大。但传统阑尾切除术有较高的切口并发症,切口感染率为4%~7%,且有不同程度的肠粘连[1]通过本研究发现,LA的切口感染为1.80,而OA为2.83%,同样后期所发生的肠梗阻OA明显高于LA,分别是6.3%和13.7%,其他的条件包括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数字显示LA手术明显优于OA,由此展现出LA的优越性。
3.1 感染小,并发症低
对于肥胖者而言,采取LA手术,切口小,不用再行二期手术,冲洗彻底,可以将脓液吸净,从而减少了残余脓肿形成的机会,胃肠功能恢复快,有利于病人早期恢复。本研究中,13名肥胖者采取LA手术,效果比较好,一次手术后,基本康复,没有并发症的发,伤口愈合基本不留疤痕,对于疤痕体质患者甚为适用。最大孔位于脐窝,难以发现,,愈合后腹部无明显疤痕可见,具有较好的美观效果[2]。
3.2 既是治疗方法,也是较好的诊断措施
LA既是治疗方法,也是较好的诊断措施。LA术野清晰,腔能全面探查腹腔和盆腔,可发现阑尾以外的病灶,并能取活检,减少误诊、漏诊的发生,进行阑尾以外的手术而不用扩大切口,对于女性患者有利于诊断和发现妇科疾病。
LA手术简单,时间短,没有出血,感染率低,是阑尾切除较好的方法,但是其也有一定得缺点,手术准备时间长,主要和器械有关,要求技术含量高,另外费用高,本研究中,LA手术费用一般都超出5 000元,而OA费用较低,为一般病人所接受,而且有些手术,根据病情还是要考虑OA的,如术中发现阑尾根部坏死穿孔,阑尾残端无法进行可靠处理;周围脓肿形成;阑尾与邻近肠管或其它脏器粘连严重,解剖关系不清;阑尾为腹膜外位或盲肠壁内异位,解剖困难;阑尾动脉出血难以控制;阑尾恶性肿瘤及发生严重的副损伤等均应及时中转OA手术[3]
参考文献
[1] 蹇令国,亓玉忠.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的比较[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8;13(3) :232~233
[2] 张建凯,陈益军,吴晓波.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手术的疗效比较[J]医学临床研究,2008;25(5) :905~906
开腹切除手术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6月—2011年12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患者21例, 男9例, 女12例, 年龄42岁~69岁, 平均年龄56岁, 全部病例为同一科室患者, 术前均经超声检查, 术后证实为胆囊病变。
1.2 超声检查方法
使用西门子G60和GE Antres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3.5 MHz, 常规空腹扫查肝胆脾胰, 观察并记录胆囊的大小、囊壁厚度、囊内结石或息肉数目、有无胆囊颈嵌顿、胆囊移动度及胆总管内径。以胆囊增大或萎缩情况、胆囊壁厚度、胆总管扩张程度将难度分为三级, 将胆囊长径>100 mm或胆囊长径<30 mm, 胆囊壁厚>6 mm, 胆总管内径>10 mm, 视为禁忌证;胆囊长径<80 mm, 胆囊壁厚<3 mm, 胆总管内径<7 mm, 视为适应证;其余为相对适应证。胆囊结石数目和大小不影响手术, 胆囊移动度可反映胆囊周围的粘连情况, 但无法制订量化标准, 不作为分级指标。
2 结果
本组21例术前超声检查:胆囊增大6例, 正常13例, 萎缩2例;胆囊壁增厚15例, 正常6例;胆总管增宽2例, 正常19例;胆结石颈部嵌顿1例。转开腹手术的原因:Calot三角区粘连导致三角区解剖关系不清13例;胆囊壁粘连导致剥离困难4例;术中误损伤胆总管2例;胆囊颈部结石嵌顿1例;因胆囊动脉变异, 术中出血严重1例。
3 讨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否顺利实施与患者自身的解剖条件有关, 超声检查能提供良好的术前选择依据, 胆囊大小、囊壁厚度、胆总管宽度均为预测腹腔镜手术难度的重要指标, 胆囊的活动度也可作为手术难度预测的参考指标。
胆囊大小:胆囊增大是急性胆囊炎的常见表现, 往往是因为胆囊颈部的结石嵌顿导致。胆囊颈部嵌顿结石常造成calot三角解剖困难, 手术时不利于上钛夹而转开腹手术。胆囊萎缩是慢性胆囊炎的表现, 胆囊越小, 说明胆囊周边的粘连愈重, 造成手术时胆囊的暴露和牵抓困难而中转开腹。本组胆囊增大6例, 萎缩2例均因三角区不易分离而中转开腹。
胆囊壁厚度:有报道表明, 胆囊壁越厚,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难度就越大[1], 胆囊壁>3 mm时, 即可提示胆囊炎症较重, 胆囊壁变脆变硬, 与周边组织粘连程度较重, 导致牵抓时容易出血和胆囊破碎。本组15例胆囊壁增厚病例, 有4例因分离胆囊困难而中转开腹手术。
胆总管扩张:当胆总宽度>10 mm时, 常提示胆总管内有梗阻, 而超声对胆总管下段的显示较为困难, 不能提供明确的诊断, 需要结合胆系造影或CT、MRI检查来确定胆总管下段有无结石后, 才能作出手术方式的选择。本组病例无因胆总管结石而中转手术, 分析病例资料, 2例胆总管增宽患者均行经皮肝穿胆管造影确认无胆总管结石。
胆囊移动度:胆囊因炎症粘连而导致移动度减小, 可作为手术难度预测的参考指标, 但移动度小的胆囊在术中胆囊分离时难度不一定很大, 而且胆囊的移动度没有文献依据来确定量化指标, 其与胆囊壁厚度及胆囊萎缩相关。因此, 本次分析未将其列为分级标准。
综上所述, 术前超声检查胆囊大小及胆囊壁厚度可以预测手术的难易程度, 利于外科医生选择手术方式, 也能帮助患者了解手术风险。
参考文献
开腹切除手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研究的要求, 把随机抽取的84例胆囊切除术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42例。对照组对患者的胆囊切除采用的是传统开腹手术, 而实验组对患者的胆囊切除采用的是腹腔镜手术。其中男47例, 女37例, 年龄39~84岁。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见表1。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来切除胆囊。实验组:对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的方法来切除胆囊。首先要对患者进行麻醉, 麻醉之后, 要对患者的肝脏和胆囊的静脉进行详细的了解, 同时了解胆囊血管的分布。找到合适的切口处, 取患者脐下切口长约1~1.5cm, 穿刺患者的皮肤后放入腹腔镜进行胆囊切除的手术, 要保持腹腔镜的视野清晰, 观察患者胆囊三角与胆囊动脉的情况, 用钝性钳夹分离患者的胆囊管与胆囊动脉, 取出切除的胆囊, 完成手术[2]。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在实验中, 对患者治疗过程中搜集和记录的数据全部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 然后采用t方法进行检验, 实验结果采用 (±s) 表示。
经过各组不同方法的手术治疗后, 对照组患者在手术中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都远远大于实验组 (表2) , 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切口感染率 (4.7%, 2/42) 均远远大于实验组 (16.7%, 7/42) 。最主要的是实验组的患者满意度比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高很多 (P<0.05) 。
2 结果
3 讨论
在我国, 胆囊结石或者胆囊疾病的患者在临床中十分的常见。对于胆囊疾病的治疗, 最好的方法就是采取手术切除。而目前现阶段有两种手术切除的方法, 一种是传统的开腹手术进行胆囊切除, 另一种是最新的手术技术, 腹腔镜手术方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腹腔镜手术早已广泛应用到临床中, 这种手术比传统的开腹手术有很多优点。成为了切除胆囊的最佳方法[3]。
在临床中两种手术方法都有优点, 例如开腹手术的操作空间比较宽广, 方便医生进行探查和手术, 不过这种手术方法的切口很大, 在术后的愈合十分缓慢, 还容易造成感染和其他的并发症。最主要是开腹手术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很多。而腹腔镜手术切口极小, 切口感染发生率低, 患者痛苦小, 住院时间短。不过这种手术的费用很高, 而且对于适应证要求高, 同时有一定中转开腹几率。因此需要患者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哪种手术[4]。
综上所述, 在临床上, 对于胆囊切除的患者有两种手术方法, 通常情况下, 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这种手术方法不仅治疗效果好、手术时间短, 而且患者的满意度还很高。非常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开腹切除手术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从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所收治的70例择期行胆囊切除手术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 其中男39例, 女31例;年龄26~71岁, 平均 (46.2±4.8) 岁;其中胆囊结石51例, 胆囊息肉11例, 胆囊肌腺增生症8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两组, 每组3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疾病类型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 开腹组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取肋缘斜切口进行胆囊切除, 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 (2) 腹腔镜组则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后建立气腹, 保持负压于8~12 mm Hg。采用四孔法进行手术, 先将腺囊管辨清后, 沿hartmann袋中部侧面应用电凝分离钩将腹膜反折切开, 把胆囊管向上向前进行牵引。待完全确认解剖关系之后完全分离胆囊管。于靠近肝总管侧0.5 cm外和胆囊管呈90o钳夹钛夹2个, 在胆囊颈部钳夹钛夹1个, 在两个钛夹间把胆囊管切断。将胆囊动脉夹闭后应用电凝切断, 在分离完毕后灼凝胆囊床。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1]。
1.3 疗效观察
参考韩朝阳的相关疗效评价指标[2], 观察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禁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等指标。同时采用GLQI生存质量指数对患者在术前和术后2周、1个月和3个月的生存质量进行评定, 量表共36条目, 从0~4分共5个选项, 总分为144人, 普通人群得分约121~125分。以综合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 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标准。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结果显示, 腹腔镜组在切口长度、禁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上均短于开腹组, 而术中出血量也少于开腹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情见表1。
注:与腹腔镜组比较, *P<0.05
2.2 生存质量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GLQI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在术后3个月再次评定时, 发现腹腔镜组的得分为 (125.6±9.8) 分, 高于开腹组的 (119.1±10.6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情见表2。
注:与开腹组比较, *P<0.05;与术前比较, #P<0.05
3 讨论
胆囊位于腹部的右侧, 肝脏的下面。胆囊储存和浓缩肝脏产生的胆汁, 并把胆汁输送到十二指肠, 帮助脂肪消化。胆汁从胆囊经胆囊管及胆总管排入十二指肠内。当出现胆结石或者胆囊炎或胆阻淤滞等情况后, 便需要进行胆囊切除治疗。胆囊切除术是胆道外科常用的手术。分顺行性 (由胆囊管开始) 切除和逆行性 (由胆囊底部开始) 切除两种。顺行性胆囊切除, 出血较少, 手术简便, 应优先采用。但在炎症严重, 胆囊与周围器官紧密粘连, 不易显露胆囊管及胆囊动脉时, 则以采用逆行性切除法为宜。有时则需二者结合进行。
传统开腹手术的切口长、创伤严重、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 因此患者需要承受剧烈的疼痛与高并发症发生率。而且由于其恢复时间长, 导致患者下床活动的时间和胃肠功能的恢复也相对受到影响。
1987年, 法国医师Mouret首次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胆囊切除, 到现今已有超过25年的时间[3]。多年来的实践, 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和患者恢复快等有点, 已经逐步取代传统开腹手术成为胆囊切除的主要方式, 成为良性胆囊疾病治疗的金标准。本次临床研究结果也发现, 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切口长度仅约为开腹手术患者的1/3, 术中出血量仅是开腹手术患者的1/6, 禁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抗生素应用时间也显著比开腹组患者缩短1 d以上, 因此我们认为, 这将有利于患者的康复与患者的满意度[4]。
陈力等发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开腹手术更有利于患者的生存质量[5]。本次临床研究也进行了类似的测试, 结果也支持了前人研究结果。由于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恢复快, 活动方便, 正常社交活动开展的速度也显著早于开腹手术患者, 因此两组GLQI量表得分有显著差异。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主观症状感受、社交活动状态、生理和心理状态都明显由于开腹手术。因此从“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理念出发, 腹腔镜手术也是较为合适的手术方式。
但需要注意的是, 并非所有患者均适合进行腹腔镜手术, 如妊娠、过度肥胖、上腹部有手术史、高龄患者和胆囊疾病并胆管炎、急性胰腺炎和胆总管结石等患者, 均不适宜进行腹腔镜手术[6]。此外, 腹腔镜手术的治疗费用较高, 术者所需要具备的技术较深, 且有一定可能需要中专开腹手术。因此在选择术式时, 不应该盲目选择腹腔镜手术, 以免影响患者恢复。当患者胆囊管较短、Calot三角处粘连较紧、局部解剖不清时, 切勿勉强继续腹腔镜手术, 应该及时中转开腹手术。
因此综上所述, 两种手术各有优劣,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暂时无法完全取代开腹手术, 但其由于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等优点, 因此在临床工作上能满足绝大多数胆囊良性疾病的治疗, 值得进行推广。
摘要: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行胆囊切除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从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所收治的70例择期行胆囊切除手术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两组, 开腹组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组则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禁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等指标, 以综合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腹腔镜组在切口长度、禁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上均短于开腹组, 而术中出血量也少于开腹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GLQI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在术后3个月再次评定时, 发现腹腔镜组的得分为 (125.6±9.8) 分, 高于开腹组的 (119.1±10.6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两种手术各有优劣,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暂时无法完全取代开腹手术, 但其由于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等优点, 因此在临床工作上能满足绝大多数胆囊良性疾病的治疗, 值得进行推广。
关键词:胆囊切除,腹腔镜,开腹手术,疗效比较
参考文献
[1]项华明.腹腔镜胆囊切除与开腹胆囊切除临床对比分[J].中国基层医药, 2011, 18 (14) :1975-1976.
[2]韩朝阳, 郑军, 赵智力, 等.3种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 2007, 13 (5) :518-521.
[3]邝伟明.开腹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比较[J].医学信息, 2011, 24 (8) :3919-3920.
[4]李全福, 张会芳, 孙茜.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胃肠压力变化的临床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3, 8 (1) :23-26.
[5]陈力, 戴宁, 施小宇.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手术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华外科杂志, 2002, 40 (10) :762-765.
开腹切除手术 篇9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0年1月~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42例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
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并发术后感染1例,经抗炎、局部换药处理后好转;肝外胆管损伤1例,经二次手术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胆漏1例,经右侧卧位,保持引流通畅、胃肠减压以及抗感染治疗后治愈。
结论:详细的病史资料、充分的术前检查、细心的手术操作是预防开腹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必要前提。
关键词:开腹胆囊切除术 术后并发症 防治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9-0081-01
近几年,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相当一部分患者均选择腹腔镜实施胆囊切除术,但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以及基层医院的医疗条件,开腹胆囊切除术仍然是普外科经常开展的常规手术之一。虽然开腹胆囊切除术属于成熟安全的手术,但由于胆囊炎会导致组织水肿充血、粘连,再加上有些医务人员临床经验不足,常会造成严重的术后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了痛苦。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0年1月~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42例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探讨患者术后的并发症防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文收集并选择我院从2010年1月~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42例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在26岁~77岁之间。其中,31例是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3例是萎缩性胆囊炎伴结石患者;4例是急性发作性结石胆囊炎;4例是胆囊积液或结石嵌顿患者。急診手术6例,择期手术36例。
1.2 手术方法。医务人员取患者右肋缘下斜切口或者右上腹直肌切口,进行腹部探查后将胆囊三角充分暴露,并分清楚胆囊管、胆总管以及肝总管的相互位置关系,轻缓地将胆囊管进行有效游离,并对胆囊动脉进行结扎切断处理后将胆囊完整游离出,接着行胆囊床缝合等手术后续处理环节,最后放置引流管后进行逐层关腹。
2 结果
本组无死亡病例,并发术后感染1例,经抗炎、局部换药处理后好转;肝外胆管损伤1例,经二次手术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胆漏1例,经右侧卧位,保持引流通畅、胃肠减压以及抗感染治疗后治愈。
3 讨论
开腹胆囊切除术是专业性较高的手术,重点在于胆囊三角的解剖,并对胆囊管、胆总管以及肝总管之间的解剖关系辨认清楚。医务人员应该根据每位患者病史、病情以及合并症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最好是每例手术都至少有一名经验的临床医师全程参与。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防治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要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医务人员应该在术前对手术难易进行有效评估,考虑的方面是:患者是否过于肥胖;是否曾出现过无频繁发作史;是否伴有绞痛、黄疸等症状;胆囊内是否有结石,如有结石,结石大小与个数是多少;影像检查提示胆囊有无液暗区等。医务人员力争在术前对每位患者病情有全面的了解,这对于减少术后并发症也是极其重要的。
其次,开腹手术一定要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尤其是对于一些高危、高龄患者,若出现脱水或者休克,则不宜选择硬膜外麻醉法,而选择全麻为宜。手术过程中的视野一定要清晰,切口适当,避免过度牵位。医务人员看不清术区,对患者腹内组织过度牵拉是极其危险的。本组患者有1例出现肝外胆管损伤,就是由于在术中对胆囊管过度牵拉导致切除了一段胆总管、肝总管以及左右肝管分叉造成的,且术中并没有发现右肝管损伤,直接造成了患者术后胆瘘以及腹膜炎。后经二次手术,并行右肝管体外引流后3个月治愈。另外,对于急性发作期的胆囊切除术患者,医务人员一定要明确手术适应症,把握好手术时机,要真正认识到正确的手术方法与细致的操作能避免严重的术后并发症。我们一般是待患者急性炎症消退后再择期进行手术,但若是老年患者,由于其病变发展快,并发症多,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为宜。
此外,胆漏的常见原因是由于胆管部分的损伤,加上胆囊床毛细胆管渗漏或者胆囊颈管结扎线松脱造成的。如果发现患者肝下间隙留置引流管有胆汁就可以确诊,若患者没有留置,则一旦发现腹膜炎症状,并通过B超、腹穿等可确诊。治疗处理原则是:若引流量不多,并慢慢减少,且在一周左右停止,可考虑是毛细胆管漏;若在术后4天左右引流出较多胆汁,且一段时间后胆汁引流量减少,甚至停止,可考虑是细小的副肝管损伤,医务人员给予患者充分引流以及抗感染治疗即可;若患者胆汁引流量大,无腹膜炎症状,并没有引流量减少的趋势,可考虑胆管损伤,应该进行胆漏原因的查找,并进行对症处理。胆漏的预防除了手术中解剖正确外,关腹前一定要采用生理盐水进行腹腔的冲洗,并通过纱布填入肝下区观察是否有胆汁,且在肝下留置引流管也是有效的。
总之,开腹胆囊切除术的疗效是确切的,但不少患者会出现诸多并发症,如:术后感染与出血、术后胆汁瘘、阻塞性黄疸以及腹胀等并发症。如何提高手术疗效,避免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是临床医生的天职,一旦发生术后并发症,医务人员一定要细查损伤,对症处理,也可求助更有经验的同行参与,以求最好的补偿效果。
参考文献
[1] 朱明炜,唐大年,曹金铎,等.开腹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的防治[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9,19(8):47-51
开腹切除手术 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92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断标准, 并已自愿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可根据要求进行随访。排除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胆总管结石者、有手术禁忌证者。其中男35例, 女57例, 年龄26岁~61岁, 平均年龄 (43.5±1.4) 岁, 病程2 d~3.5年, 平均病程 (1.7±0.3) 年。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6例, 2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研究组应用腹腔镜切除术, 术前进行常规置胃管并行全身麻醉和消毒, 在腹部进行常规的四孔法并输入CO2建立气腹, 气腹压力设定为12~15 mm Hg。应用腹腔镜探查患者腹腔内部情况, 分离脏器使胆囊充分暴露在可视范围内, 给予胆囊穿刺减小腹部气压, 观察并明确肝总管、胆总管及胆囊管的位置。用专用镊夹将胆囊管夹紧, 采用顺行或逆行的方式剥离并切除胆囊, 手术完成后给予局部冲洗, 按照具体情况放置引流管引流, 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参照组进行传统的开腹手术, 常规麻醉和消毒后, 在患者右下肋边缘处取5 cm~8 cm的切口, 切开腹部并将胆囊切除, 缝合切口, 给予抗生素治疗。观察并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生的症发生情况。
1.3疗效判定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 伤口完全愈合为痊愈;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 伤口愈合较好但延迟为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未改善甚至恶化, 伤口愈合差为无效[3]。总有效率= (痊愈+有效) 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对比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参照组, 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2组并发症情况对比研究组46例患者中发生胆管损伤2例, 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35%;参照组46例患者中, 胆管损伤和肠粘连各3例, 大出血1例, 切口感染2例, 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9.57%。研究组的并发症明显少于参照组, 差异有统计意义 (χ2=5.060, P<0.05) 。
2.3 2组疗效情况对比研究组痊愈37例, 有效7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5.65%;参照组痊愈26例, 有效12例, 无效8例, 总有效率为82.61%。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 差异显著 (χ2=4.039, P<0.05) 。
3讨论
腹腔镜切除术是目前在临床中较为广泛地应用于结石性胆囊炎的治疗方法, 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高效等优势, 其疗效已得到肯定[4]。但对于胆囊充血水肿严重的患者, 腹腔镜的手术难度加大, 因而, 临床医师的技术和经验必须不断积累、成熟, 使腹腔镜的技术不断得到发展和改进, 并逐步取代传统的开腹切除术[5]。本次研究中, 应用腹腔镜切除术的研究组, 其手术时间短, 术后疼痛时间少, 肛门排气快, 住院时间短, 并发症少, 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行传统开腹切除手术的参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可见, 相对于传统的开腹切除术, 结石性胆囊炎应用腹腔镜切除术治疗的疗效更为显著, 且并发症少, 有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 结石性胆囊炎应用腹腔镜切除术治疗的疗效显著, 且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世祥, 贾兴梅, 李天山, 等.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 2013, 3 (17) :206-208.
[2]杜有义.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3, 36 (6) :92-94.
[3]王红宝.不同术式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效果对比及并发症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2, 18 (3) :101-102.
[4]陈宇.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结石性胆囊炎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11) :16-17.
【开腹切除手术】推荐阅读:
开腹切除手术疗效对比08-29
开腹胆囊切除术05-29
子宫肌瘤切除术开腹09-12
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论文05-13
再开腹手术05-08
开腹手术后06-06
开腹手术治疗09-05
常规开腹手术论文08-20
开腹手术治疗效果08-31
胆囊切除手术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