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腹治疗

2024-06-12

开腹治疗(精选10篇)

开腹治疗 篇1

摘要:目的 对可疑宫外孕行剖腹探查最后确诊为宫外孕患者的发病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求宫外孕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截取在我院进行剖腹探查并确诊为宫外孕的患者62例, 按病史分类总结, 分析引发宫外孕发病的原因。结果 盆腔粘连、输卵管炎症34例, 占54.8%;宫内节育器13例, 占宫外孕患者的21.0%;输卵管结扎3例, 占4.8%;服用紧急避孕药6例, 占9.7%, 其他6例, 占9.7%。初次妊娠2例, 占宫外孕患者的3.2%, 经孕未产7例, 占宫外孕患者的11.3%, 经孕经产53例, 占宫外孕患者的85.5%。结论 ①宫外孕的发病率与本人病史、避孕办法, 生育史有关;②慢性输卵管炎、慢性盆腔炎、放置宫内节育器、服用紧急避孕药是导致宫外孕的主要原因;③经孕经产是宫外孕的高发人群。

关键词: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体会

所谓异位妊娠就是孕卵在子宫体外着床并生长发育, 俗称宫外孕。它是妇产科临床常见病之一, 如不能及时诊治, 就会给患者以及家属带来巨大的伤害, 重者可导致死亡。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宫外孕保守治疗的办法越来越多, 但手术治疗笔者认为仍是一种快速、有效、基层医院采用最多的治疗办法, 因此, 认真研究、探讨宫外孕患者的发病原因, 及时进行科学有效的防治, 对降低宫外孕的发病率有很大的意义。笔者选取在我院进行剖腹探查并最后确诊为宫外孕的62例患者, 做一回顾性分析, 对发病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与探讨, 以探求宫外孕的有效防治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我院行剖腹探查并手术治疗的62例宫外孕患者。

1.2 方法

针对术中探查, 结合患者病史、生育史分类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 α=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诱发宫外孕的因素很多种, 但主要的是慢性输卵管炎、慢性盆腔炎、放置宫内节育器、服用紧急避孕药是导致宫外孕的主要原因, 经孕经产是宫外孕的高发人群 (表1) 。

3 讨论

3.1 慢性输卵管炎症、盆腔粘连是导致宫外孕的主要原因

炎症是导致宫外孕的主要原因。临床上慢性输卵管炎可分为输卵管黏膜炎和输卵管周围炎, 二者均为宫外孕的常见病因。严重的输卵管黏膜炎可使输卵管完全堵塞致不孕, 轻者使黏膜皱襞粘连导致管腔变窄, 蠕动不良而影响受精卵在输卵管内的正常运行, 致使中途受阻而在该处着床。输卵管周围炎病变主要在输卵管的浆膜层或浆肌层, 炎性渗出造成输卵管周围粘连, 粘连纤维带牵拉致使输卵管扭曲, 输卵及蠕动功能减弱, 从而影响受精卵的运行。盆腔粘连也是引发宫外孕的主要原因。而盆腔粘连主要因为慢性盆腔炎所致。本组62例宫外孕, 开腹后发现有34例患者盆腔粘连, 占54.8%, 术前26例有盆腔炎病史。术中发现炎症轻者输卵管稍红肿, 仅输卵管伞端与周围软组织呈絮状粘连。重者输卵管水肿、增粗, 甚至输卵管积水, 形成粘连包块或冰冻骨盆, 与周围的肠管、盆腔壁、肠系膜、大网膜均有粘连。

3.2 流产使宫外孕的发生率增加

多孕多产可使宫外孕的发生率增加, 特别是流产更为严重, 本组资料显示62例宫外孕患者中, 有53例是经孕经产, 占总数的85.5%, 比例较大, 且人流次数越多, 宫外孕的危险越大, 且对照发现药物流产后的发病率较人工流产相对较高, 可能是因为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超过人工流产, 有的到医院就诊时, 清宫时已有恶臭味, 残留物变硬机化, 势必会引起子宫内膜感染, 感染扩散而逐渐发展为输卵管炎、盆腔炎。所以对药物流产患者长时间、少量阴道出血应进行积极处理, 加强抗感染治疗, 阻止或减少逆行感染的发生。因此, 笔者认为药物流产患者应该在医师指导下服药, 且医师有责任告知患者服药后可能发生的情况及其导致的严重后果。做到有情况要随诊、服药后1周必须复诊, 以减少长时间淋漓出血造成的不良影响。而对人工流产手术, 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术前有阴道炎、宫颈炎者, 应先控制炎症后再手术, 术后加强抗感染治疗。同时, 对不计划生育的患者给出适当的建议供其参考避孕。

3.3 宫内节育器可引发宫外孕

本组资料, 放置宫内节育器患者13例, 占21.0%, 比率较高。就其原因, 放置宫内节育器后, 会引起阴道不规则出血或经期延长, 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 导致细菌上行性感染所致, 或尾丝易使阴道炎患者阴道内细菌上行感染, 进入子宫, 进而侵入子宫周围的淋巴系统而引起输卵管炎症;宫内节育器可以释放前列腺素, 减缓输卵管蠕动的幅度与频率, 使受精卵着床于输卵管内, 而发生宫外孕;宫内节育器的异物反应随放环时间的延长而减弱, 所以输卵管的抗着床作用也减弱, 从而增加了怀孕的概率, 输卵管妊娠的机会也随之增加。此外, 宫内节育器所致的非菌性输卵管炎作用, 也是引起宫外孕的一个重要原因[1]。因此, 临床放置IUD应严格选择合适人群, 曾有宫外孕史、慢性盆腔炎病史的患者忌放;有阴道炎、宫颈炎, 应抗炎治疗, 待炎症消退后放置;安放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注意外阴清洁, 抗生素预防感染, 禁止性生活, 定期随诊, 对可疑带器宫外孕者要做全面检查。

3.4 宫外孕与避孕药有关

从资料中可以看出, 服用紧急避孕药后所致的宫外孕患者6例, 占9.7%。避孕药的主要成分是人工合成的雌激素和孕激素, 它的作用原理是通过抑制排卵, 使子宫内膜变薄, 来阻止孕卵着床, 并使宫颈黏液稠度增加, 精子穿透阻力增大, 从而起到避孕的效果。但如果滥服避孕药, 会引起阴道不规则出血, 导致盆腔炎的发生, 久之, 造成输卵管炎症或堵塞, 正是这样的原理导致了宫外孕的发生。多年的临床经验笔者建议:服用短效避孕药, 不影响日后生育, 不会引起月经紊乱, 能有效避免宫外孕的发生。

3.5 输卵管结扎也能引起宫外孕

20年前开始, 我国各地广泛开展输卵管结扎术, 随之出现了一批结扎后复孕或宫外孕病例。本组资料显示62例宫外孕患者中有3例行输卵管结扎术, 占4.8%。比例虽不算大, 但仍需注意。原因多由: (1) 手术时间选择不恰当; (2) 人流术或中期引产15d内结扎或足月产后结扎, 盆腔充血, 输卵管水肿, 当结扎不全如缝线松紧不当, 切除线过短或过长, 缝线脱落, 断端暴露, 两端的黏膜上皮修复, 彼此愈合, 导致输卵管腔再通, 形成瘘管, 精子从瘘管进入腹腔, 再经伞端进入输卵管, 与孕卵结合, 受精卵运行受阻, 导致宫外孕的发生; (3) 未把输卵管切断, 黏膜延缝线生长, 新生伞形成, 拾卵后, 若与精子相遇, 在狭窄的输卵管内发育, 导致宫外孕。解决办法是:首先, 要有高度责任感, 选择手术时间最好是在月经管干净后3~7d, 且肯定未受孕;若因卵巢囊肿、剖腹产或其他疾病而进行手术, 可同时结扎输卵管。结扎部位选择峡部外1/3无血管区, 结扎线以4号线为宜。结扎方法应选择抽心包埋法, 简单、安全、失败率低, 而卷折结扎切断法和卷折结扎法失败率较高。结扎时,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不盲目追求速度, 不粗暴牵拉, 针线不要穿过输卵管, 不要过紧或过松, 术后积极抗感染治疗, 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刘小青.宫外孕发生原因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 13 (6) :805.

开腹治疗 篇2

[关键词] 异位妊娠;开腹术;保守治疗;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 R714.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4-52-02

异位妊娠亦称宫外孕,是妇产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其发生率近年来有上升趋势[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临床诊治异位妊娠的方法逐渐成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和高分辨阴道B超的应用,使异位妊娠能够得到早期准确的诊断[2],目前治疗异位妊娠的主要方法为手术开腹治疗和手术保守治疗等。现比较对100例异位妊娠患者进行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自2009年6月~2011年11月收治的100例异位妊娠患者,按患者的临床检查结果和生育意愿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0例予开腹保守术,对照组50例予开腹根治术。所有病例均有停经史或有异常阴道流血,伴有或不伴有腹痛;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值<2 000 U/L;生命体征稳定,无明显内出血或仅有少量内出血;输卵管妊娠未破裂或流产,无原始血管搏动;B超检查:宫内不见孕囊,异位妊娠包块直径≤4 cm;外周血白细胞>4×109/L及肝肾功能正常。平均年龄(20.3±8.5)岁,停经时间36~52 d。两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心电监护下采用气管内插管麻醉。试验组行开腹保守治疗:线形切开患侧输卵管行取胚术或经伞端行挤出术。术中切开输卵管后生理盐水冲洗盆腔,吸净血块后保留适量生理盐水以防止切口粘连。术后抗生素防止炎症。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于下腹正中纵切口5~8 cm,进入腹腔,根据情况给予输卵管部分切除术、输卵管切除术或卵巢胚胎剔除术等。

1.3 疗效判定

治愈标准: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血β-HCG降至或接近正常值,病灶包块稳定或缩小,无内出血发生。失败标准:血β-HCG持续不降或持续升高,腹痛症状加剧,输卵管破裂,内出血等,盆腔包块不缩小或增大。

1.4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治愈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对所有患者进行出院后随访,定期复查血β-HCG直至转阴,记录血β-HCG水平和转阴时间。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及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

异位妊娠系指受精卵着床于子宫腔以外的妊娠[3]。近年来由于人们对健康生育知识的忽视、对待性观念的改变,以及人工流产步骤的简单化,种种原因致使异位妊娠成为了妇产科常见病症。传统的开腹手术手术视野暴露清楚,操作相对简单,能够有效切除病变组织等优点。且对无保留生育功能要求、年龄稍大的患者,根治异位妊娠同时还能起到绝育作用,也解决了避孕问题[4]。但另一方面也存在创伤大、术后恢复缓慢,遗留瘢痕等诸多弊端。

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更多的患者愿意接受手术保守治疗。保守性手术可在剖腹或腹腔镜下進行,具体手术方法有输卵管线性造口术,主要适用于输卵管壶腹部妊娠;输卵管部分切除术适用于输卵管峡部妊娠;输卵管妊娠内容物挤出术适用于输卵管伞部妊娠。输卵管切开术与输卵管切除术比较,术后宫内妊娠率前者为45%~64%,后者仅为

表1  两组治愈率及术后疗效比较

组别n治愈[n(%)]术后血β-HCG水平(U/L)β-HCG转阴时间(d)住院时间(d)术后排气时间(d)出血量(mL)

试验组5049(98)191.62±154.319.89±8.12 4.2±1.2* 19.3±7.8* 29.5±14.5*

对照组5048(96)203.47±125.0610.02±2.575.8±2.136.7±8.548.5±16.8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0%~25%。但此类手术存在妊娠清扫不净的危险,可造成持续性宫外孕,所以术后须监测血β-HCG。如术后第1天血清HCG水平较术前下降≥50%,则有大于80%的可能不再发生持续性宫外孕。开腹保守术能更好的保留患者生育能力,它为有生育要求的患者保留了对侧输卵管,使其仍有40%以上的宫内受孕机会。保留输卵管不仅能保存生育功能,还能避免因输卵管切除而引发的卵巢早衰。

有生育要求的患者,若满足开腹保守手术的适应证,应尽量选择此法。开腹保守术术野清晰,能快速发现并彻底清除胚胎,避免重复异位妊娠的发生。同时有创伤小、术后恢复时间短、患者下床活动早、术后粘连几率低且术后宫内妊娠率高等优点,有保留生育能力要求的患者可以把此治疗方法作为首选。值得注意的是严格掌握适应证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应根据不同病例选择不同治疗方案。目前一般采用孕龄、β-HCG水平、孕激素水平、腹痛情况、腹腔内出血量及输卵管妊娠包块直径6个条件分3个等级评分。若评分≤12,保守成功率达82%;评分>12,保守成功率仅50%。

综上,本研究表明开腹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方法多样,总体治疗效果较开腹根治术更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值得为广大患者应用。

[参考文献]

[1] 马金凤,张文馥.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临床观察[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0,37(4):294-295.

[2] 赵雯.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两种方法的比较[J].吉林医学,2011,32(7):1272-1273.

[3] 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0.

[4] 杨华光,黄飞,杨瑛.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对照研究[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1,10(6):435-437.

(收稿日期:2011-12-23)

开腹治疗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3年10月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48例作为研究样本, 其中男23例, 女25例, 年龄25~68岁, 平均年龄 (47.1±3.2) 岁。患者均存在右上腹疼痛及剑突下压痛, 并且伴有恶心、呕吐的症状。所有患者经B超检查显示伴有胆囊结石性患者33例, 胆囊颈部结石嵌顿11例, 无结石性胆囊炎4例。根据手术实施的不同方式分为开腹组10例与腹腔镜组38例, 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开腹组患者行开腹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腹腔镜组患者的治疗方式如下:术前对患者开展常规检查, 排除存在禁忌证患者, 给予抗感染药物治疗。行气管插管全麻后, 建立气腹, CO2气腹压为12~15mmHg (1mmHg=0.133kPa) , 常规采用三孔法,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有11例改用四孔法。首先利用腹腔镜分离胆囊粘连, 使胆囊显露。自胆囊颈部逐步用电钩将胆囊三角区的胆囊颈后外侧浆膜分离开, 然后再转向胆囊颈部前方的浆膜, 并且对胆囊管进行逐步分离[2]。胆囊切除后, 观察患者出血情况, 根据情况置入引流管。术后开展生命体征监测, 给予抗生素药物。

1.3 观察指标

在手术中观察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等情况, 术后观察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情况, 并开展分析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计数组间以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中情况比较

患者手术过程中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等情况腹腔镜组均显著好于开腹组, 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2.2 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中, 腹腔镜组均好于开腹组,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2.3 不良反应情况

经过临床治疗后,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胆漏、胆道损伤、切口感染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急性胆囊炎是普通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非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 而且会严重影响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 因此, 应争取尽早手术[3]。最近几年, 腹腔镜技术逐渐发展成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 已成为治疗胆囊疾病的金标准[4]。本文通过对38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开展腹腔镜手术, 与同期的开腹手术患者相比较, 疗效更显著。孟祥任[5]对68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开展了腹腔镜切除治疗, 通过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在术后的随访中, 未出现并发症情况, 与本文结果一致。

笔者通过深入探讨腹腔镜胆囊炎手术的治疗体会, 现将手术体会报道如下: (1) 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 患者应选择在出现病症72h内进行手术, 此时是最恰当的手术时机。因为在这段时间内, 疾病发作呈急性, 尽管胆囊内各组织结构出现明显水肿充血症状, 但组织结构仍是较为疏松的, 炎症部位未见形成新生血管, 所以选择在这个时机手术, 各组织结构容易分离, 出血可能性小, 即使出血也能及时止血。如果超过72h, 粘连部位将会难以分离且出血可能性增大。 (2) 本文中, 常规应用三孔法, 11例患者由于实际情况的需要开展四孔法, 在手术切口时需要注意, 在剑突下的切口需要向右下移1~2cm, 以保证开孔位置更接近胆总管和胆囊管, 方便在术中开展操作;保证右锁骨中线肋缘下切口距剑突下切口在5cm以上, 方便术中医生具体操作;在右腋前线处的切口需要下移1~2cm, 方便术中对胆囊的牵引和术后引流管的留置。 (3) 急性胆囊炎主要是水肿型粘连, 网膜与胆囊间通常存在间隙, 术中通过间隙开展钝性分离, 一般效果较好。由于胆囊炎反复发作造成粘连加重的胆囊周围粘连者, 粘连紧密, 通常为全封闭胆囊。术中分离时需采用钝性分离与电凝相结合的方式, 贴紧囊壁, 开展分离。开展手术主刀医师持胆囊抓钳推举肝脏, 辅助人员压紧肝脏部粘连组织, 主刀医师利用电凝钩开展电凝分离。 (4) LC手术治疗中, 最重要的是胆囊三角显露。胆囊管辨识度较高的患者, 利用抓钳将胆囊体部提取, 令壶腹部表现膨隆, 利用电钩紧贴囊壁在胆囊管和壶腹部将胆囊管分离, 然后利用钳夹将胆囊管切断。有部分患者检查发现胆囊壁的厚度明显增加至6mm以上且张力增大, 结石停留在壶腹部处。由于胆总管与胆囊壶腹位置紧密, 当手术时在无法正常解剖胆囊三角的情况下, 可首先选择胆囊穿刺技术将胆汁抽取出来, 达到缓解胆囊张力的目的。或者, 也可以考虑为胆总管和胆囊壶腹部之间提供相对足够的空间进行解剖, 这就需要注意停留在壶腹部的结石, 解剖胆囊后及时取出结石并吸净胆汁, 再进一步治疗, 寻找胆囊管, 分离后及时钳夹, 为了能及时有效的钳夹胆囊管, 手术解剖时应注意对胆囊壶腹部进行保留治疗。部分患者会由于疾病的反复使粘连异常紧密, 无法在胆囊三角处开展解剖, 需要先将胆囊管结扎, 使用电钩将黏膜烧灼, 不必完整切除胆囊。当胆囊动脉找寻困难时, 仅施行胆囊切除, 并观察出血情况。这两种患者术后需要在腹腔留置引流管。 (5) 如果选择用纱布擦拭残留血液的病患, 在擦拭后应立即取出纱布, 在手术进行时也不应该让纱布长时间的留在腹腔内, 避免遗落在腹腔内给腹腔清洁工作带来不便。

综上所述, 对急性胆囊炎患者开展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较好, 患者术后预后表现良好, 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与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治疗体会。方法:对我院2010年9月-2013年10月开展手术的急性胆囊炎患者48例开展回顾性分析, 其中行开腹手术10例, 腹腔镜手术38例。结果:腹腔镜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开腹组, 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开腹组。腹腔镜组显著好于开腹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经过临床治疗后,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胆漏、胆道损伤、切口感染等不良反应。结论:对急性胆囊炎患者开展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较好, 患者术后预后表现良好, 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与研究。

关键词:腹腔镜,急性胆囊炎,手术,治疗体会

参考文献

[1]郝英梅.浅谈急性胆囊炎[J].中外健康文摘, 2011, 8 (7) :251-252.

[2]司义龙.腹腔镜下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 2011, 30 (34) :63.

[3]杨国保, 王洪华, 戴存才.腹腔镜下治疗急性胆囊炎86例[J].临床医学, 2011, 31 (12) :35-36.

[4]崔红霞, 刘敬炳, 张超, 等.腹腔镜治疗急性胆囊炎38例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0, 16 (6) :25-26.

开腹治疗 篇4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异位妊娠;输卵管粘连

[中图分类号] R714.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8-172-02

异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是孕卵在子宫腔外着床发育的异常妊娠过程,俗称宫外孕,以输卵管妊娠最常见。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当异位妊娠破裂或流产后,可造成急性腹腔内出血,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临床上对于不宜采用保守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常需要开腹手术治疗,给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甚至会影响以后的再孕。近几年随着腹腔镜手术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逐渐在临床上开展应用。本研究将50例异位妊娠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分析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异位妊娠中的优缺点,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输卵管异位妊娠患者50例,年龄22~45岁,平均(35.9±12.4)岁。孕次1~4次,平均(1.7±0.4)次,产次0~2次,平均(1.1±0.3)次。左侧28例,右侧22例。壶腹部26例,峡部11例,伞部8例,间质5例。其中破裂7例,未破裂43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明确诊断,完善术前检查及术前准备。根据患者病情及生育要求决定手术方式。输卵管未破裂或破裂口小的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尽量采用输卵管开窗术,保留输卵管。病灶<4 cm的伞部和壶腹部的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尽量采用输卵管挤压取胎术。术中有难以止血的活动性出血,或没有生育要求,或周围组织坏死粘连而无法保留输卵管的患者采用输卵管切除术。

1.2.1 研究组 全麻成功后,于脐轮下缘做1 cm切口,插入气腹针,充入CO2制造气腹,腹压维持在10~12 mm Hg为宜。在腹腔镜下探查盆腔,并分别在左下腹、右下腹麦氏点位置做辅助穿刺孔。根据患者病情及生育要求进行手术操作。

1.2.2 对照组 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下,开腹,探查腹腔,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1.3 评价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平均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使用镇痛剂例数、住院天数、术后恢复情况等。其中切口甲级愈合指切口愈合优良,无感染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其中有2例因需要保留输卵管,且术中发现粘连严重,中途更改为开腹手术。其余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2.1 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比较

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平均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需要镇痛的患者例数少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恢复情况比较

研究组的切口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工作恢复时间和性生活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月经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异位妊娠是产科的急腹症之一,有研究显示,近年来异位妊娠的发病率在逐渐增加。异位妊娠的病因常见的主要有输卵管炎症,输卵管手术史,宫内节育器的放置,输卵管发育不良,人工受精及促排卵药物的应用等[2]。传统上异位妊娠的治疗主要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对生育的要求综合考虑手术方法,主要有保留输卵管的手术方法和患侧输卵管切除的方法。传统的开腹手术具有操作空间较大等优点,但对患者的创伤也较大。

腹腔镜手术是一门新发展起来的微创方法,是利用腹腔镜及相关器械进行的手术,其原理是使用冷光源提供照明,将腹腔镜镜头插入腹腔内,运用数字摄像技术将腹腔镜镜头拍摄到的图像通过光导纤维传导至信号处理系统,并实时显示在监视器上。医生通过监视器屏幕上所显示患者器官不同角度的图像,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判断,并且运用特殊的腹腔镜器械进行手术[3]。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比较,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时间短,生活质量高,瘢痕隐蔽、美观,手术更加准确、精细,有效避免了手术部位邻近脏器受到不必要的干扰,术后疼痛轻,不需拆线,术后肠功能恢复快等优点[4-5]。

本研究对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较,结果显示,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需要镇痛的例数少,住院天数少,术后恢复快。这与相关报道一致[6]。但腹腔镜手术也具有其缺点,如对手术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特殊情况需要术中改为开腹手术(本组患者有2例因粘连严重,中途转为开腹手术),而且腹腔镜手术在特殊情况下有可能增加手术的风险[7]。综上所述,使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等优点,但对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且对粘连严重的患者需要转为开腹手术。

[参考文献]

[1] 薛桂香.异位妊娠50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1,30(25):34.

[2] 沈巧明.异位妊娠病因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0):69-70.

[3] 单宁,王福兴.妇产科腹腔镜手术新进展[J].中外医疗,2010,29(34):18.

[4] 骈改英.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5):58-59.

[5] 戈应刚,王子卫.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的对比研究[J].重庆医学,2011,40(27):2737,2739.

[6] 李德超,杨新莉.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27):5657.

[7] 马金波.腹腔镜在异位妊娠的诊治过程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18):6274-6275.

开腹治疗 篇5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粘连性肠梗阻患者81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4例,男25例,女19例,年龄22~69岁,平均(39.46±3.15)岁,病程2个月~12年,平均(3.27±0.82)年,致病原因:先天性粘连性肠梗阻6例,阑尾切除术后10例,腹部外伤在剖腹探查术后11例,结肠癌术后3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10例,宫外孕术后4例。对照组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23~66岁,平均(39.13±3.32)岁,病程1个月~12年,平均(3.27±0.82)年,致病原因:先天性粘连性肠梗阻4例,阑尾切除术后7例,腹部外伤在剖腹探查术后10例,结肠癌术后3例,宫外孕术后3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1)试验组首先对患者给予常规补液、禁食,若患者有明显的腹胀,则给予适当的胃肠减压,对感染患者采用抗生素的治疗。然后给予开腹手术的治疗,13例患者采用捷径手术,对19例患者给予单纯的粘连松解术,12例患者因部分小肠坏死而给予部分小肠的切除术。手术后留置镇痛泵,每100 m L中有芬太尼100 mg、吗啡100 mg、欧贝16 mg。(2)对照组首先对患者给予常规补液、禁食,若患者有明显的腹胀,则给予适当的胃肠减压,对感染患者采用抗生素的治疗。然后给予腹腔镜的治疗,采用器官插管的全身麻醉,保持仰卧位,在脐部下缘给予气腹针,若该部位有粘连,则在与粘连部位距离6 cm~9 cm的地方置入气腹针,或者采用直视法将套管针置入,注入二氧化碳,制造气腹,腹压在10~14 mm Hg,气腹成功后,置入套针管,将腹腔镜导入,在明视下将另外两枚套管针置入。若患者因束带粘连造成小肠梗阻,则在腹腔镜下将束带切除。采用分离剪将肠和肠之间的粘连、疏松切断。手术完成后采用生理盐水对腹腔惊醒冲洗,在粘连部位注入生物蛋白胶或者透明质酸。手术后留置镇痛泵,每100 m L中有芬太尼100 mg、吗啡100 mg、欧贝16 mg。

观察指标和疗效评定:对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观察;若患者的消化功能得到完全恢复,为显效;若患者的消化功能基本正常为治疗有效;若患者的消化功能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则无效。

统计学分析:本文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治疗效果:试验组中,27例(61.4%)治疗显效,14例(31.8%)治疗有效,3例(6.8%)治疗无效,治疗有效率93.18%。对照组中,23例(62.2%)治疗显效,12例(32.4%)治疗有效,2例(5.4%)治疗无效,治疗有效率94.59%。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手术时间和出血量:试验组手术时间(59.7±3.1)min,术后住院时间(5.0±2.1)d。对照组手术时间(52.9±3.3)min,术后住院时间(4.4±1.3)d。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中出血量(171.5±3.1)m L,对照组术中出血量(12.7±2.3)m 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粘连性肠梗阻大都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随着技术的发展,也可采用腹腔镜的手术治疗,但由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在采用腹腔镜治疗时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还存在较多的并发症,为此虽然腹腔镜手术的创口较小[3],但是很多医生在治疗时依然会选择开腹手术。在该疾病的治疗上,开腹手术有一定的优势[4]。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治疗有效率94.59%,试验组治疗有效率93.18%,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和术后的住院时间上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相比,术中出血量明显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接受开腹手术,能够获得和腹腔镜治疗相同的效果,并不会延长手术以及住院时间,还可减少相关的治疗费用,在临床上依然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刘胜,于广聪.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14,(10):127-129.

[2]常海宏.讨论研究开腹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J].中医临床研究,2014,(18):127-129.

[3]石洪波.开腹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100例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2,(31):46.

开腹治疗 篇6

关键词:开腹,腹腔镜,胃癌,疗效

胃癌是临床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类型之一, 已有研究证实, 全球范围内其发病率已仅次于肺癌, 居于恶性肿瘤第2位, 且病死率居高不下[1,2]。目前胃癌临床治疗首选根治切除手术[3], 而随着微创腔镜技术发展及术者操作熟练程度提高, 微创腹腔镜术式已开始逐渐取代传统开腹术式被广泛应用于胃癌临床治疗。本次研究以我院近年来收治胃癌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 分别行常规开腹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 淋巴结清扫数目及随访生存率等, 探讨两种术式治疗胃癌近远期疗效差异。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08年2月~2010年5月收治胃癌患者130例, 均经术前及术后病理活检确诊, 且肿瘤直径<5cm;同时排除合并远处转移、其他系统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者。入选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6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40例, 女25例, 年龄为54~72 (65.40±5.15) 岁, 肿瘤直径为3.78±1.05cm;观察组患者中男42例, 女23例, 年龄为53~71 (65.53±5.19) 岁, 肿瘤直径为3.84±1.09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开腹胃癌根治术式, 即患者行气管插管复合全身麻醉, 平卧位下摆放于手术台, 于上腹正中作长度10~15cm绕脐弧形切口, 开腹探查确定肿瘤位置行根治切除。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式治疗, 手术麻醉方法与对照组相同, 仰卧位小摆放于手术台, 于脐下缘作1~2cm切口建立主操作孔, 置入Trocar并建立气腹 (压力11~14mm Hg CO2) , 在于左右侧脐上2cm与锁骨中线交点及肋缘下与腋前线交点处建立三个副操作孔[4];腹腔镜下行腹腔探查, 确定肿瘤位置、面积及周围累及情况, 先行D2淋巴结清扫术式后再根治切除肿瘤位置, 最后完成胃肠吻合, 并常规放置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1) 记录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 包括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等, 计算平均值; (2) 纪录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 计算平均值; (3) 记录患者术后1、3及5年生存例数, 计算随访生存率。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统计学处理软件分别选择Epidata3.08和SPSS18.0;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两组患者随访生存率比较两组患者随访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3 讨论

早期胃癌患者无特异性症状体征, 病情隐匿, 进展发生转移风险极高;流行病学研究显示, 我国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17%~30%[5,6]。以往胃癌手术治疗多采用开腹肿瘤根治切除术式, 切除效果令人满意, 但因术中损伤明显, 术后易诱发严重应激反应, 影响机体营养状态, 进而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 这些均不利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提高及临床预后改善;已有研究显示, 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时术后肿瘤转移重要独立危险因素之一[7]。而微创腹腔镜根治术式相较于开腹术式, 具有微创、美观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术后可早期恢复机体免疫系统功能, 已成为胃癌手术切除“金标准”[8]。

本次研究结果中, 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 证实微创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式治疗胃癌在减少术中创伤和术后切口瘢痕形成, 加快术后康复进程方面优势明显;而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和随访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微创腹腔镜术式用于胃癌治疗可达到与常规开腹相近淋巴结清扫效果, 且亦具有良好远期生存率;已有研究显示, 胃癌患者远处转移中以淋巴结转移最为常见, 有效淋巴结清扫对于改善远期预后具有重要意义[9]。

综上所述, 相较于常规开腹术式,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式治疗胃癌可有效减少术中创伤, 提高切口美观性, 并有助于缩短术后康复时间;同时两种术式在保证淋巴结清扫效果和术后生存时间方面效果接近。

参考文献

[1]张科明, 周雄, 王彤.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长期疗效和安全性的比较[J].广东医学, 2012, 33 (19) :2952-2954.

[2]李栋, 周旭坤, 李平.应用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治疗远端进展期胃癌的临床观察[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2, 21 (10) :1303-1305.

[3]Song J, Lee HJ, Cho GS.Recurrence following laparoscopy-assisted gastrectomy for gastric cancer:a multicenter retrospective a nalysis of 1417 patients[J].Ann Surg Oncol, 2010, 17 (7) :1777-1786.

[4]钟辉, 冯东亮, 唐昊, 等.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比较[J].安徽医学, 2013, 34 (2) :157-159.

[5]孙少川, 周鑫, 郑春宁, 等.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可行性探讨[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2, 17 (5) :342-345.

[6]施伟, 王建, 张梅玲, 等.1340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6 (9) :1310-1315.

[7]印义琼, 刘春娟, 张波.微创小切口胃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临床对比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 2012, 39 (5) :1306-1307.

[8]覃忠卫, 韦道文, 吕建生.腹腔镜与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近期疗效对比[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 10 (21) :1696-1697.

开腹治疗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5年2月至2010年2月耒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56例, 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中男性37例, 女性19例, 男女比例接近2∶1;患者年龄29~74岁, 平均年龄48.7岁。患者临床症状中上腹部疼痛为主诉的为25例 (44.64%) , 食欲不振14例 (25.0%) , 恶心呕吐11例 (19.64%) , 反酸6例 (10.71%) 。患者中51例在手术前进行钡餐X射线检查, 诊断结果为胃癌的23例 (41.07%) , 溃疡癌变11例 (19.64%) , 胃溃疡12例 (21.43%) , 胃炎5例 (8.93%) 。56例患者手术前通过胃镜与活体检查, 经病理诊断为胃癌的52例, 浅表性溃疡4例, 活体检查的阳性率为92.86%。大致分型为凹陷型29例, 浅表型18例, 隆起型9例。

1.2 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中胃底部癌症29例, 胃窦部癌症16例, 胃体部癌症11例。28例患者均进行根治性切除术, 其中早期胃癌D1根治术18例, D2根治术38例。经手术治疗无患者死亡。

D1术式;即清扫第一站淋巴结。它适用于:黏膜下癌及黏膜内小胃癌。因这种类型第一站淋巴结转移占6%, 第二站转移占0.5%, 所以绝大多数直径在2cm以内早期胃癌采用该术式[2]。这些特殊类型的早期胃癌, 有其不同的临床与病理组织学特点。癌发部位半数以上在窦部小弯侧, 凹陷型居多。值得注意的是胃体部及上部癌, 在切除范围上可适当扩大, 否则易漏诊。D2术式:清除第二站淋巴结, 它适用于2~4cm大小的癌灶病例及多发癌 (即一个分区有2个或2个以上的癌灶。多原发癌 (同时性) 占早期胃癌病例的4.5%~14%, 耒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资料统计占l8.6%, 多发生早期癌在胃角附近及胃体远端, 以Ⅱc型多见。往往主癌灶大, 副癌灶小;也可能出现主癌灶为进展期, 副癌灶为早期[3]。因此, 易将主癌灶切除遗留副癌灶, 所以行D2术式较为合理。

2 结果

本组56例早期胃癌患者在手术后进行病理检查, 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共6例, 所占比例为10.72%, 其中黏膜内癌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1例 (1.79%) , 侵犯黏膜下层并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5例 (8.93%) 。所有患者均经过随访, 1年内仅有1例因肿瘤复发转移死亡, 生存率为98.21%。

3 讨论

胃癌 (carcinomaofstomach) 是我国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 在男性患者中居各器官恶性肿瘤之首, 在女性患者居第3位。其病死率较高。胃癌可发生在胃的任何部位, 但以胃窦及幽门前区最多见, 占50%~70%, 男性发病明显多于女性, 男女之比为3∶1, 好发年龄为40岁以上的中年人[4]。1962年日本内镜学会首次提出了早期胃癌的诊断, 即胃癌浸润局限于黏膜层和黏膜下层, 不论其有无局部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病变限于黏膜层者称为黏膜内癌, 浸润至黏膜下层者称为黏膜下癌。

胃癌根治术用来治疗全胃癌, 被认为是胃癌根治最彻底的手术方法。现在随着胃癌解剖学、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 人们逐渐认识到胃癌的局部侵袭性和淋巴结转移等生物学特性, 进而使胃癌外科手术淋巴结清扫的范围逐渐合理。一方面, 对早期胃癌采取适当的缩小, 以维持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另一方面, 为强调手术的彻底性, 出现了清扫第16组淋巴结的热潮以及各种扩大根治术的尝试。

日本某些研究中心所作的进展期胃癌根治术, 5年治愈率可达50%左右, 全胃切除手术病死率下降到3%~5%以下[5]所谓胃癌根治术, 其根治性亦是相对而言的, 其效果取决于胃癌的分期、病变部位、淋巴结转移、生物学特性等因素。因此手术术式也据此而作抉择。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报道, 扩大根治术获得了更好的疗效, 因而以R3为基础的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或联合脏器切除术, 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全胃切除术是胃癌根治最彻底的手术方法, 也是胃切除范围最大, 难度最大的手术。

手术切除是治疗胃癌的最重要手段近年由于技术设备等条件的改善, 加之早期胃癌诊断率的提高, 使越来越多的胃癌患者得到根治性切除, 而且胃癌根治性子术治疗, 多倾向于向彻底清除转移淋巴结的方向发展, 并配合放则治疗, 化学治疗术后5年生存率比以前有明显提高, 目前虽然强调胃癌的综合治疗, 但外科手术治疗仍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手术治疗是获得可治愈效果的唯一治疗手段, 也是姑息治疗的好方法, 但目前尚缺乏能正确判断胃癌切除可能性的术前诊断方法, 因此, 在患者全身情况许可下, 上腹部包块不固定, 又无明确的远处转移者应予手术探查, 争取切除原发灶或做根治术, 外科手术要尽可能多地切除肿瘤, 以恢复机体的抗癌能力, 改变宿主与肿瘤的比势, 从而为术后综合治疗创造条件。

摘要:目的 本文分析耒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手术资料, 探讨开腹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5年2月至2010年2月耒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56例, 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56例早期胃癌患者在手术后进行病理检查, 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共6例, 所占比例为10.72%, 其中黏膜内癌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1例 (1.79%) , 侵犯黏膜下层并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5例 (8.93%) 。所有患者均经过随访, 1年内仅有1例因肿瘤复发转移死亡, 生存率为98.21%。结论 在患者全身情况许可下, 上腹部包块不固定, 又无明确的远处转移者应予手术探查, 争取切除原发灶或做根治术, 外科手术要尽可能多地切除肿瘤, 以恢复机体的抗癌能力, 改变宿主与肿瘤的比势, 从而为术后综合治疗创造条件。

关键词:早期,胃癌,开腹手术

参考文献

[1]张立忠.39例早期胃癌患者手术治疗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 2009, 28 (34) :66.

[2]陈宇, 方碧莲, 林庆凡, 等.早期胃癌31例诊断与外科治疗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9, (12) :89-90.

[3]Isao N, Akira K.Endoscopic Follow-up for the Remnant StomachAfter Early Cancer Surgery:Reply.[J].World J Surg, 2011, 35 (2) :467-467.

[4]Aihara R, Mochiki E, Ohno T, et al.Laparoscopy-assisted proximalgastrectomy with gastric tube reconstruction for early gastriccancer[J].Surg Endosc, 2010, 24 (9) :2343-2348.

开腹治疗 篇8

关键词: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急腹症之一, 随着微创外科理念在妇科领域的引入及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通过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越来越被大家接受和广泛应用。笔者探讨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的优势,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12月-2012年10月收治的异位妊娠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者178例作为腹腔镜组, 年龄16~44岁, 中位年龄26.7岁;经产妇118例, 初产妇60例, 其中流产史42例;输卵管壶腹部妊娠107例, 伞部妊娠12例, 峡部妊娠59例。另选取同期异位妊娠接受开腹术者133例作为开腹组, 年龄18~46岁, 中位年龄28.5岁;经产妇110例, 未产妇23例, 其中有流产史14例;输卵管壶腹部妊娠67例, 伞部妊娠14例, 峡部妊娠39例, 间质部妊娠13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腹腔镜组予腹腔镜手术治疗, 开腹组予常规开腹手术治疗。术中发现有盆腔粘连者均行粘连松解术, 并据患者病情及对生育要求确定是否保留输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离床时间及术后恢复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观察指标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离床时间均短于开腹组, 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见表1。术中2组均无明显并发症、无切口感染及持续异位妊娠的发生。

2.2 术后恢复情况

腹腔镜组术后2d体温恢复正常174例 (97.8%) ;开腹组术后2d体温恢复正常101例 (75.9%) , 腹腔镜组术后2d体温恢复率高于开腹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与开腹组比较, *P<0.05, #P<0.01

3 讨 论

输卵管妊娠在妇科急症中居首位, 对异位妊娠的治疗, 趋于采用损伤小、恢复快, 能保留患病部位功能的各种保守性方法[1]。传统的保守性手术由于创伤及并发症给未育女性带来生育方面多种问题。由于腹腔镜术式切口小, 镜下操作精细, 创伤小, 可有效清除妊娠组织, 保留输卵管, 提高术后宫内妊娠率, 降低异位妊娠的再次发生率, 腹腔镜在妇科逐渐应用于输卵管妊娠。腹腔镜更易于保留输卵管, 其损伤小, 并可减少粘连, 减少输卵管阻塞, 有文献报道保留的输卵管通畅率达95.6%[2], 患者乐于接受, 是腹腔镜手术的最佳适应证。

本文显示, 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与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腹部几乎不留瘢痕的优势, 可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患者乐于接受。因腹腔镜手术更易保留输卵管, 其损伤小, 组织凝固创面可防止纤维素的渗出、沉积, 从而减少盆腔粘连, 减少输卵管阻塞[3]。因此, 腹腔镜手术治疗使输卵管的保留成为可能, 为今后生育创造有利条件, 更适合有生育要求患者。对于合并严重盆腔粘连者及合并腹腔大量出血生命危重者, 仍以剖腹术为好。腹腔镜手术的特色即微损伤和保留功能, 在异位妊娠手术时最能充分体现。异位妊娠手术治疗可首选腹腔镜手术。

参考文献

[1]冷登琴.中西药联用治疗异位妊娠56例效果观察[J].华北国防医药, 2009, 22 (2) :119.

[2]赵贵芬, 乔宗旭.腹腔镜术中局部注射垂体后叶素和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J].疑难病杂志, 2010, 9 (2) :107.

开腹治疗 篇9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腹腔镜;开腹手术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085-02

子宫内膜癌(EC) 是原发于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为女性生殖系统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EC 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妇女的身心健康。目前,對于EC 特别是早期EC 的最有效治疗方式为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为了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EC 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2010 年1 月至2014 年2 月我们对早期EC 患者进行了腹腔镜下分期手术与同期的开腹手术病例对照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 年1 月至2014 年2 月在我院妇产科诊断为EC,手术病理分期为IA ~ II 期,行全面分期手术患者256 例,其中腹腔镜手术152 例( 腹腔镜组) ,开腹手术104 例(开腹组) 。纳入标准: ①诊断明确的原发性EC; ②子宫<孕12 周; ③体重指数( BMI) < 35 kg /m2 ;④术前宫颈细胞学检查为阳性,行阴道镜检查排除宫颈恶性病变者; ⑤无严重内外科合并症。排除标准: ①并发其他部位恶性肿瘤; ②术前行放疗、化疗及介入治疗者。两组患者平均年龄、BMI、高危因素、既往盆腔手术史、病理类型、病理分期、病理分级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两组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常规消毒、铺巾,术前置保留尿管。①腹腔镜组: 取仰卧头低臀高膀胱截石位,阴道内置举宫器,常规建立CO2 气腹,控制腹内压< 14 mmHg,脐缘正上方置10mm Trocar,左右下腹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 /3 交界处、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下1 /3 处各置直径5 mm Trocar 为2、3、4 操作孔。腹腔镜全盆腹探查后,留取盆腹腔冲洗液200 ml 送细胞学检查。手术范围为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术,阴道放置T 型引流管1 根。②开腹组: 仰卧位,取下腹正中约18 ~ 20 cm 切口( 左旁1 cm 绕脐) 。所有患者均进行全盆腹腔探查,留取盆腹腔冲洗液200 ml 送细胞学检查,手术范围同腹腔镜手术,阴道放置T 型引流管1 根。两组均在取出子宫、双附件后立即剖视子宫,了解癌灶部位、累及宫腔面积、肌层浸润深度, 所有取出组织均送病理检查。手术病理分期依据FIGO 2009 分期法。术后均常规静脉预防性使用广谱抗生素3 d,根据体温波动情况调整抗生素使用时间。术后48 ~ 72 h 若引流量< 50 ml /24 h,拔除阴道T 型引流管,术后72 h 拔除导尿管。术后辅助治疗: 根据患者手术病理分期、病理类型等综合因素决定放疗或化疗,化疗方案以TP 方案为主( 紫杉醇+顺铂)。

1.3 术中及术后观察指标

①手术时间:切皮至完成关腹的时间; ②术中出血量: 腹腔镜组采取计量法即负压吸引瓶里术后的总液体量减去冲洗液的量,开腹组采取计量法加纱布称重法;③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④肛门排气时间; ⑤术后镇痛药物应用情况;⑥腹腔引流量;⑦离床时间;⑧术后住院时间;⑨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⑩并发症:包括脏器损伤、血管损伤、尿潴留、淋巴囊肿、切口感染或脂肪液化、盆腔感染、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等。随访:患者术后2 年内每3 个月随访1 次,3~ 5 年每半年1 次,5年以后每年1 次,包括阴道及盆腔检查、阴道细胞学涂片、胸片、血清CA125 检测,必要时行盆腔CT或MRI检查。

1.4分析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5. 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中术后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组无中转开腹病例。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盆腹腔引流量明显多于开腹组,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肛门排气时间、离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见表1。

表1两组术中、术后情况比较

组别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肛门排气时间(h)术后镇痛药物使用[n(%)]盆腹腔引流量(ml)离床时间(d)术后住院时间(d)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d)

腹腔镜组170.47±39.87216.49±196.6320.62±8.451.73±0.6544(35.6)832.53±405.122.51±1.025.16±5.523.12±0.43

开腹组192.88±43.09576.65±265.6221.12±11.072.67±0.9658(55.8)496.58±223.214.02±2.438.54±3.733.16±0.51

统计量t=0.391t=4.948t=0.162t=7.475x2=18.53t=2.617t=11.856t=2.905t=0.141

P0.1220.0000.8720.0000.0000.0110.0000.0050.888

2.2 术后并发症比较

两组脏器损伤、血管损伤、尿潴留、淋巴囊肿、盆腔感染、阴道断端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而切口感染或脂肪液化、盆腔感染、肺栓塞均只发生在开腹组中。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 18. 42%) 明显低于开腹组( 34.6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8.637,P < 0.05) 。所有并发症给予对症或保守治疗后均好转。

2.3 随访情况

除IA 期、G1-2 级及IB 期、G1 级患者外,其余患者均予以补充放疗或化疗。所有患者术后均严格随访至今,平均随访时间24( 12 ~ 48) 个月,两组均无复发及死亡病例。

3 讨论

对于早期EC,目前公认的首选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因腹腔镜手术切口小、创伤小、不过多地干扰盆腔,患者术后恢复快,本研究发现,腹腔镜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应用、肛门排气时间、离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开腹组,这也是腹腔镜手术的一大优势。本研究中,腹腔镜组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以及术后尿潴留率与开腹组无明显差异,表明腹腔镜手术可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手术范围,且患者经过膀胱功能训练等,均恢复正常。腹腔镜成像系统的放大作用,使手术视野暴露更清晰,操作空间更充足、更加安全。并发症方面,本研究发现,腹腔镜组发生28 例( 18. 4%) ,明显少于开腹组36 例( 34. 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对两组患者术后进行了严格随访( 12 ~ 48 个月) ,尚无复发和死亡病例。

综上所述,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EC 的彻底性、安全性、有效性均得到了证实,且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不增加转移率等优势,可以认为,腹腔镜手术较开腹手术而言更具微创价值,是治疗早期EC有效、可行的选择。

参考文献:

[1]Jemal A,Bray F,Center MM,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08[J]. CA Cancer J Clin,2011,61: 69-90.

[2]郭晓霞,杨荣秀,邹冰玉,等. 全面手术-病理分期对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意义[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5,2: 35-37.

[3]Mourits MJ,Bijen CB,Arts HJ,et al. Safety of laparoscopy versus laparotomy in early-stage endometrial cancer: a randomized trial[J]. Lancet Oncol,2010,11: 763-771.

开腹治疗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宫外孕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为20~40岁, 平均年龄为 (30.2±1.8) 岁。经产妇60例, 未产妇34例, 已婚74例, 未婚20例。按照统计学原理将所有患者分例数均为47例的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病情、年龄等基础性资料并显著差异, 可以作为对比试验进行比较。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手术操作的时候需要采用全麻的方式, 同时还需注意留置导尿管。患者手术操作的时候需要采用头低脚高的姿势, 并在患者的脐轮下缘做一1.0 cm的横向切口, 置气腹针, 形成满意气腹, 维持腹内压在13~15 k Pa, 置镜观察患者腹腔内的情况, 寻找病变的部位与具体的病情。随后就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对于部分异位妊娠撕裂输卵管, 但输卵管裂口较小且要求保留患侧输卵管的患者, 应用开窗术进行治疗;对于部分病变部位在输卵管伞端而造成妊娠流产, 且要求保留患侧输卵管的患者, 用腹腔镜行切开术取出胚胎;对于部分输卵管明显变薄甚至破裂的患者, 若是患者无生育要求则进行输卵管切除术进行根治[2]。手术操作完成后, 用冲洗器反复冲洗, 查无渗出血后, 缝合各个切口。

对照组患者采取腰麻按照传统的方法, 在下腹部行以5~8 cm切口, 在明确腹部情况后进行常规手术治疗。手术操作完成后, 进行常规结扎止血, 对腹腔进行冲洗后进行缝合, 注意不要将纱布和其他手术器械遗留在患者的腹腔。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长、出血量、肛门排气的时间、导尿管留置的时长。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操作中所产生的数据都经过SPSS17.0的统计学处理。并且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采用t检验原理来对资料比进行分析, 而资料比中所产生的数据都统一的应用χ2来检验, 检验结果的数据P<0.05, 就充分说明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结果表明,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手术疼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 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 (P<0.05) ;与此同时, 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患者, 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 (P<0.05) , 见表1。

3 讨论

宫外孕是妇产科一种比较多见的急腹症, 如果患者没有及时的治疗将有可能会危及其生命安全。临床治疗该种疾病的过程中, 传统方式多以开腹手术。在临床治疗技术不断提高的过程中, 腹腔镜开始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同时腹腔镜手术可以显现出明显的优势。腹腔镜手术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特点, 患者在治疗后可以短时间内下床活动, 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2]。腹腔镜治疗技术采用的是全麻方式, 相对比传统的连续硬膜外麻醉, 显效更为明显。与此同时, 在腹腔镜手术中, 可以很容易控制患者循环与呼吸功能。应用该种技术进行治疗, 可以明显扩充手术视野, 促使患者病灶能够快速的消除。同时给予患者有效的处理措施, 可以减少患者腹腔内出血量。在本次研究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比较传统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效果。研究结果显示, 无论是在住院时间、患者手术时间还是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疼痛消失时间方面有着非常明显的优越性。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研究的结果就可以看出, 腹腔镜手术治疗宫外孕效果值得肯定, 并且可以减少不孕不育的发生[3]。

综上所述, 针对宫外孕患者, 相对比传统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 腹腔镜治疗方法效果更为显著, 提高治疗有效率的同时, 还能够减少患者负面情绪的出现, 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宫外孕患者94例按照统计学原理分为例数均为47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 观察组患者是行腹腔镜的方法予以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结果表明,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手术疼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 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 (P<0.05) ;与此同时, 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多于观察组患者, 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 针对宫外孕患者, 相对比传统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 腹腔镜治疗方法效果更为显著, 提高治疗有效率的同时, 还能够减少患者负面情绪的出现,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开腹手术,腹腔镜,宫外孕

参考文献

[1]周咏梅, 张丽红.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并发症原因分析与预防[J].中国现代医生, 2013, 12 (48) :89.

[2]阴敏.腹腔镜治疗宫外孕321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 2012, 18 (33) :17-18.

上一篇:学习型下一篇:相移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