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论文

2024-05-13

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论文(精选7篇)

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论文 篇1

近年来,直肠癌是第3位常见的癌,约占其中的1/3[1],其发病率不断上升。传统方法治疗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率约为20%~30%,严重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率[2]。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作为直肠癌根治术的金标准,是中下部直肠癌根治性手术中较好的操作方式,可使局部复发率有效的降低至3%~7%,以及长期生存率提高。腹腔镜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因其创伤小、安全、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现已广泛用于腹部外科手术。我院将60例直肠癌采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根治术28例,与同期32例开腹手术进行比较,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49.8岁。全部病例均经结肠镜、病理检查和手术证实。肿瘤大体分型:13例肿块型,37例溃疡型,10例狭窄型;其中10例距肛缘<5cm、23例5~11cm、27例>11cm;病理组织学分类:15例高分化腺癌,25例中分化腺癌,10例低分化腺癌,6例黏液腺癌,4例直肠息肉恶变。按Ducks分期:2例A期,20例B期,38例C期,D期病例未入选本组资料(因不能反映TME的治疗效果)。

1.2 手术方法

腹腔镜组:取截石位,做环脐切口(脐下皮褶处),进入腹腔,置入12mm套管,建立气腹。经此套管插入腹腔镜。在腹腔镜直视下,置入12mm套管作为主操作孔(右侧腹直肌外缘髂前上棘水平稍下方),副操作孔(右侧腹直肌外缘脐水平),助手操作孔(左侧麦氏点附近)。腹腔镜下仔细探查以确定手术方案。超声刀分离乙状结肠,将肿瘤近端10cm肠管及肠系膜下血管用棉带一并结扎,清扫血管周围淋巴结和脂肪,结扎并高位切断。直肠后的游离,用超声刀沿着盆筋膜脏、壁层之间的疏松间隙分离,切开骶骨直肠筋膜达直肠肛提肌平面,向左右两侧游离,直至完全游离直肠及其周围系膜。直肠下段的游离可左右前后交替进行,保留自主神经丛,保持直肠系膜光滑外表面的完整性,直肠远端断离部应裸化,用腔镜下直线切割缝合器离断肠管。延长左下腹戳孔至3~5cm,放入塑料套保护切口,于肿瘤近侧切断肠管,移除标本,将圆形吻合器钉座置入近端,回纳腹腔,缝合切口,重建气腹。经肛门在腹腔镜直视下放入29~30号吻合器,对合钉座,完成端-端吻合,注意张力、血供和肠管方向。肿瘤侵犯浆膜者,经乳胶管注入和稀释1.0g5-Fu冲洗伤口。开腹手术组:标准与腹腔镜组相当,但多采用结扎切断的传统方法进行侧方游离。先进行直乙结肠左侧系膜分离,再行分离右侧,于腹膜返折会师。后方于骶前间隙分离,根部结扎肠系膜下血管和游离末端直肠,采用双吻合器技术进行保肛类手术。

1.3 常见并发症及防治

1.3.1 尿储留、性功能障碍

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应注意:(1)TME手术向盆腔深入的操作过程中,易损伤腹下神经干。该神经干起于腹主动脉前方的腹下神经丛,向下行至盆腔,此处的操作易横断此干,应特别小心、谨慎分开脏层盆筋膜与腹下神经干。(2)在肠系膜下高位结扎血管及清扫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过程中,易损伤腹主动脉前腹下神经丛及肠系膜下动脉根部周围,因此,操作应倍加小心,不宜脉络化。(3)在直肠侧韧带的断离时,盆侧壁的盆丛易造成损伤。因此,遵循盆筋膜脏壁二层间的解剖间隙潜行向下进行直肠侧韧带的断离。(4)由骶前间隙向两侧走行加入盆丛的副交感神经(由第2、3、4骼孔发出),极易在锐性或钝性分离中损伤,因此,进行骶前间隙分离时,紧贴直肠系膜后方潜行向下,保留骶前筋膜及骶前疏松结缔组织的完整。

1.3.2 输尿管的损伤

癌周浸润性生长常累及输尿管,易导致移位或粘连,极易被误扎或误切。在手术过程中如果怀疑输尿管损伤,应仔细检查,如发现部分或全部的输尿管撕裂伤,立即行输尿管端端吻合,且放置支撑管。当发现意外缝扎输尿管时,应及时拆除缝合线,放入双“J”管行输尿管支撑,大约3~6个月。对骼血管以下的低位损伤宜行输尿管膀胱吻合术。

1.4 观察指标

观察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淋巴结清扫数、术中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以(x-±s)表达各计量资料。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 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开腹组和腹腔镜组手术均顺利完成。2组平均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清扫淋巴结数量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开腹组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腹腔镜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明显长于腹腔镜组(P<0.05);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晚于腹腔镜组(P<0.05),具体结果见表1。

3 讨论

腹腔镜手术在腹部良性疾病的治疗中已经被广泛应用,在肿瘤学上能否达到传统手术的效果,还需大量的前瞻性研究。从目前的研究显示,腹腔镜技术已初步显示出和传统手术有着相同或更好的生存率[3,4,5]。腹腔镜下TME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手术操作的无瘤技术,用棉带一并结扎肿瘤近端10cm肠管连同肠系膜下血管,避免肿瘤细胞沿静脉回流扩散转移。(2)癌肿近远端肠管切除时,应有足够的长度,系膜切除范围应>5cm,肿瘤下缘肠段切除应>2.5cm。(3)预防切口种植和切口与肠管隔离技术的措施,用关节镜塑料套保护切口,牵引出病变肠管,以避免切口种植。腹腔镜下TME的特点:(1)超声刀锐性切割,烟雾少、止血好、产生“腔隙效应”使解剖层次清楚;(2)腹腔镜视野放大而清晰、可多角度观察毗邻解剖结构。二者相结合的腹腔镜技术从理论上讲具有绝对的优势。

总之,腹腔镜TME手术并发症、保肛率等无显著差异,其技术特性遵守TME原则,是一项安全可行的技术。与开腹组TME比较,腹腔镜TME具有疼痛轻、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具有明确的微创意义,可达到开腹根治肿瘤的效果,是一极具应用前景的微创新技术,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郁宝铭,李东华,沈耀祥,等.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手术的评价[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1998,13(6):352.

[2]袁爱华,曹秀峰.直肠癌外科治疗进展[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4,7(2):78~80.

[3]Poulin E C,Schlachta CM,Gregoire R,et al.Local recurrence and survival after laparoscopicmesorectal resection for rectal adenocarcinoma[J].Surg Endosc,2002,16(6):989~995.

[4]Leroy J,Jamali F,Forbes L,et al.Laparoscopic totalmesorectal ex-cision(TME)for rectal cancer surgery:long-term outcomes[J].Surg Endosc,2004,18(2):281~289.

[5]竺平.直肠癌局部手术[J].消化外科,2006,5(6):491~493.

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论文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患有直肠癌并使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进行治疗的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占有患同期直肠癌的患者比例为51.4%, 男70例, 占有比例为68.6%, 女32例, 占有的比例为31.4%;其中, 最小年龄为22岁, 最大年龄为86岁, 平均年龄是47.5岁。肿瘤距离肛门3~7 cm的有44例, 7~11 cm的有58例, 肿瘤的直径大小平均为 (5.2±8.5) cm。所有的102例患者都使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根据手术过后的病例状况经过临床检查证实是患有直肠癌。肿瘤癌变一期的患者有23例, 二期的患者有27例, 三期的患者有36例, 四期的患者有16例;按照细胞组织学的分类标准来看, 高分化腺癌患者共38例、中分化腺癌患者27例, 低分化腺癌患者6例, 其它31例。

1.2 手术方法

对102例直肠癌患者全部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治疗。根据肿瘤大小以及距离肛门的长度, 对其中75例进行低位前切除手术的, 27例患者采用腹部会阴联合手术, 在手术过程中切除患者的肠管、直肠系膜以及肿瘤当即铺设在治疗巾上, 在没有任何张力作用的环境下沿着直肠的切口边缘游离于直肠系膜延伸到肿瘤的下缘部位, 将直肠系膜的长宽直径分别测量出来[2], 选取距离肿瘤分别为1~5 cm的直肠系膜, 采集10份直肠系膜以及系膜的淋巴结部分, 将处于低位和超低位的直肠癌肿瘤部位的下部直肠系膜长度不满5 cm的患者, 以系膜的远切口边缘为标准, 进行编号之后盛入放置有10%浓度的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住, 进行常规的病理组织切片, 注意观察肿瘤形态的变化, 随时测量肿瘤的直径大小, 并根据数据进行记录。

1.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进行低位前切除手术的有75例患者1年之内的存活率为96.8%, 2年之内的存活率为95.1%;另外27例患者采用腹部会阴联合手术在1年以内的存活率为95.4%, 2年以内的存活率为94.2%, 患者的存活率和组织细胞类型以及肿瘤的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的局部肿瘤复发的概率为8.1%和15.2%,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此外, 在70例男性直肠癌患者中, 性欲减少的有5例 (7.1%) , 勃起障碍的有3例 (4.2%) , 射精障碍的有1例 (1.4%) 。总体的性功能障碍患者概率12.9%。在32例女性患者中有2例 (6.3%) 患者无性欲, 3例 (9.3%) 患者由于阴道内的分泌物减少, 在性交过程会感到疼痛, 总体的性功能障碍概率为15.6%;测试102例患者手术过后1个月的残余尿量, 其中92例患者残余尿量<50 m L, 另外10例患者则超过50 m L, 确定为排尿功能的障碍率为9.8%。

2.3 术后随访

根据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手术后的随访, 进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在手术过后, 死亡人数为3例, 失访概率达到了2.9%, 存活的人数为96例, 另有11例患者在手术过后转移和复发, 复发概率为10.7%, 91例患者在手术过后的性生活过程中没有明显障碍, 有92例患者的泌尿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3 讨论

3.1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特征

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TME) 主要的手术技能是在直视的环境下, 通过间隙部位, 将直肠系膜的的筋膜进行分离[3]。盆筋膜的脏器层撕裂就会进入到直肠系膜内部, 为癌细胞扩散提供了有利环境, 容易导致病变细胞的残留。在以往的直肠分离过程中, 一般会用到钝性或者锐性分离相结合的方法, 将直肠全部切除之后并不能保证直肠系膜也被全部去除。从以往的治疗过程来看, 医生在进行直肠癌的根治性手术时, 主要关注的还是在远离肠段的肿瘤的切除长度, 常常忽略了直肠系膜的变化情况[4]。经过该院该次的实践研究调查, 发现直系肠膜切除地却干净, 患者的肿瘤复发及局部癌变概率将越小。在所有被调查的患者中, 采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两组患者的局部肿瘤复发的概率为8.1%和15.2%,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患者进行直肠癌手术过后引发局部的癌细胞扩散以及转移的最主要原因是直肠系膜内部的遗留癌细胞发生病变和转移。所以, 如果直肠系膜没有彻底清除的话, 手术后患者过后的存活率会大大降低。通过该次的调查研究证明, 直肠癌患者在进行TME手术过后局部癌变复发的主要原因与肿瘤的病理情况、分化程度以及局部的浸润度有关, 在进行手术时不能拘泥于清除短距离以内的直肠系膜, 防止术后的肿瘤复发[5]。TME手术组的患者在手术过后的性功能障碍率最高为13.7%, 这与Enker检验报告局发布的局部肿瘤复发率从30%降低到6.5%左右是相一致的。

3.2 影响TME手术效果的主要因素

在该次的研究基础上, 还应该重点关注的是影响直肠系膜切除效果的一些相关因素, 从而提高患者的存活率[6]。首先, 第一影响因素是切除的肠管长度, 在患有肿瘤的肠管远端根据正常切除长度以及远侧肠管的扩散范围来切除。其次, 是直肠系膜切除的不完整导致患者局部复发率提高。在该院进行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研究调查的实验中发现, 局部的癌变主要都发生在直肠系膜内, 直肠系膜遗留的越多, 局部复发的比例也越高。最后, 医生在定期的检查中除了关注肿瘤的变化情况还要注意一些病理细节的报告, 了解到肿瘤的不同细胞组织学类型也是治疗的关键[7]。由此可见, 该次对于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的临床研究报告对于治疗直肠癌有很大的应用参考价值, 并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梁毅超, 三华, 丁卫星.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比传统手术治疗直肠癌的荟萃分析[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08 (10) :47-48.

[2]张博.王彬华.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老年中低位直肠癌临床疗效[J].中国实用医刊, 2011 (16) :590.

[3]傅传刚.有关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几个问题[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2 (22) :369-370.

[4]李焱.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临床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18) :328-329.

[5]姚学清, 欧阳植安, 林锋.影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预后因素[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9 (23) :548-549.

[6]何程祖.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老年中低位直肠癌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 (11) :135.

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论文 篇3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保肛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TME) 是1982年英国医生Heald等[1]首先提出来, 现在被越来越多的外科医生所接受。笔者所在医院2003年3月-2013年3月对104例低位直肠癌施行了TME保肛术, 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报吿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4例患者中, 男64例, 女40例, 年龄28~72岁, 平均50岁。术前均做直肠指检、结肠镜检及病理检查, 癌肿下缘距肛缘≤7 cm及≥5 cm者84例, <5 cm者20例。癌肿占据直肠壁半圈以上60例, 半圈以内44例。术前腹部B超、腹部CT及胸片均未发现转移。病程<3个月者12例, 3~6个月者32例, 6个月以上者60例。临床表现均以大便习惯性改变和/或便血为主。临床分期及病理诊断以术后标本石蜡包埋切片病理报告为准。

1.2 手术方法

在直视下先从左侧乙状结肠, 解剖出肠系膜下动静脉, 分别在乙状结肠动静脉根部处结扎乙状结肠动静脉 (保证乙状结肠肛管吻合口血供良好前提下) 。同时距肿瘤近端5 cm处结扎直肠阻断癌细胞经肠腔转移, 然后将5-氟尿嘧啶500 mg注入结扎线远段肠腔 (既无瘤操作) , 完成淋巴结清扫。随后在直视下用电刀沿乙状结肠及上段直肠系膜根部与后腹膜之间游离达盆底腹膜, 然后沿直肠系膜与骶前筋膜之间疏松组织 (骶前间隙) 游离达尾骨尖。再显露膀胱的后壁和精囊 (或女性的子宫与阴道后壁) , 必须切开Denonviller筋膜以将直肠完全从前列腺和精囊上分离, 用S型拉钩向前牵开膀胱和前列腺区, 并反向牵开直肠, 用左手指压迫直肠前壁有利于显露, 用电刀向远端分离直到可触及前列腺的下面、尿道及留置于其内的尿管 (女患者向前分离阴道后壁到它即将被切开为止) 。然后转到侧方的韧带及痔中血管上, 用一把长剪刀进入侧方韧带远端的间隙, 该剪刀在前后平面内展开, 然后用左手的示指从后方韧带及右侧 (左侧) 邻近血管下方通过, 然后用左手的中指和示指夹住该韧带并向内侧牵开, 用一把压榨性钳钳夹, 并在该钳的内侧横断韧带和痔中血管并结扎。至此将左右腹下神经内侧脏层筋膜、恶性肿瘤以及直肠周围系膜完全游离, 保持脏层筋膜的完整性, 尽量避免钳夹结扎, 这样可以避免损伤盆筋膜而保护自主神经丛。术中尽量避免牵拉和挤压肿瘤, 防止脏层筋膜在分离中发生破损。其他无瘤操作原则及方法同传统手术。直肠近切断距肿瘤上缘≥10 cm, 远切断距肿瘤下缘≥2 cm, 近远断端均封闭, 用双吻合器行近远断端侧端吻合。同时加强缝合吻合口浆肌层一圈。且主张在行吻合前先用灭菌蒸馏水加5-FU冲洗肛管。吻合后行肛查和向肛管内灌注碘伏了解吻合口是否完整及是否有出血。盆隔下各放置1条引流管分别从坐骨结节侧方和右下腹壁引出, 术后2周定时扩肛, 用甲酰四氢叶酸钙、氟尿嘧啶定期化疗6个疗程。

2 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 术中左侧输尿管损伤1例, 术中行输尿管吻合, 且安置支撑管, 3个月后经膀胱镜拔出。术中自主神经损伤8例, 发生性功能障碍即阳痿, 采用酚妥拉明阴茎海绵体注射治愈;术后3 d吻合口出血2例, 应用止血药止血;术后7~10 d发生吻合口漏8例, 其中5例漏液总量<100 ml, 经负压冲洗引流, 抗感染、营养支持治疗2~3周治愈。其中2例为直肠阴道漏, 漏口直径<0.5 cm, 未做处理。其中1例漏液总量>100 ml, 做了横结肠造口后吻合口愈合, 3个月行横结肠瘘口复瘘。术后60例3个月前排便5~15次, 经过提肛训练和温盐开水坐浴 (每天10多次) , 3个月后恢复为3~5次;其他44例大便成形, 每天2~4次。术后1年、2年吻合口癌各复发8例, 行Miles手术;术后1年肝转移4例, 术后2年局部癌复发并肝转移12例, 无盆隔下积脓及排尿障碍。

104例临床分期及术后标本病理检查结果:Dukes A期12例, 其中高分化腺癌8例, 中分化腺癌4例;Dukes B期32例, 其中高分化腺癌8例, 中分化腺癌24例;Dukes C期60例, 均为中低分化腺癌及粘液腺癌。所有病例均随访9个月~10年, 52例患者至2013年仍存活。

3 讨论

Heald等[1]首次报道6例TME直肠癌病理研究表明, 其中5例直肠系膜有癌灶, 直肠癌肿播散超过癌肿远端2 cm有3例, Heald要求肿瘤远端直肠的切除应在1.5~2.5 cm以上, 远端直肠系膜的切除不得少于5 cm。有学者研究表明, 直肠癌局部病变均在系膜范围内, 直肠癌的局部复发与术中直肠系膜残留有关。有学者的资料表明, 下端直肠癌中19%的直肠系膜有癌灶, 其扩散范围为3 cm。日本学者高桥孝在直肠癌临床应用解剖的深入研究, 他提出的三间隙切除的第一间隙或内间隙即与TME相当。故而, TME能够完整切除直肠癌肿及其局部浸润、转移病灶, 使自主神经受到保护, 从而达到根治目的。

TME保肛手术主要适用于无远处转移的T1~T3期, 且癌肿局限在直肠系膜内, 未侵出浆膜层, 距肛缘≥5 cm直肠癌患者。而对于癌肿侵出浆膜或周围器官及骶骨的患者, TME已失去原有的意义。而对于直肠上段和直乙交界处的直肠癌, 完整切除直肠系膜已无必要, 不必行TME, 则行选择性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以避免全部直肠系膜的切除导致结肠-直肠吻合因缺血发生吻合口漏。

TME的手术原则是: (1) 直视下在骶前间隙中进行锐性分离; (2) 保持盆筋膜的完整无缺损; (3) 肿瘤远端直肠系膜的切除不得少于5 cm, 肠管的切除至少距肿瘤远端2 cm。笔者所在医院有20例直肠癌癌肿下缘距肛缘5 cm, 切除直肠系膜达肛提肌平面时实际距癌肿远端2~3 cm, 而达不到5 cm, 故而对于超低位直肠癌其癌肿远端系膜切除能否只切除系膜达肛提肌平面即可, 而不规定5 cm, 值得商酌。 (4) 手术时间短 (3 h以内, Mile’s为4 h以上) 从而减轻了患者术中痛苦及术后各种感染率。 (5) 该技术在术中应用全程直视无血化解剖学游离与热切除方法 (电刀切割电凝止血) 可以杀死部分癌细胞, 副损伤小, 操作简单。

TME能够降低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率, 提高患者生存率。Heald等[2]对152例直肠癌患者行TME手术, 术后局部复发率为4%, 远低于传统手术后的局部复发率。Enker等[3]报道246例Dukes B C期直肠癌患者行TME根治术, 局部复发率为7.3%。国内邹卫[4]报道32例低位直肠癌按TME行保肛术, 局部复发率为17.9%, 本组2年局部复发率为26.9%, 还需后期观察。当然局部复发率很高可能与患者就医时间晚 (绝大部分患者来自贫困农村地区) 以及手术细微操作有很大关系。

TME降低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率的同时, 相应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Enker等[3]报道246例Dukes B、C期直肠癌患者行TME根治术, 5年生存率为75%。本组5年为70%。TME能增加保肛率, Heald比较距肛缘5 cm内的低位直肠癌Miles手术和TME时发现, TME可以使保肛率升至77%, TME的复发率为4%, 而Miles组高达47%[4,5]。本组为100%, 明显提高了生活质量 (包括心理状态) 。特别是在农村, 许多患者宁愿死也无法接受造瘘, TME满足了这类患者的要求。

TME强调直视下锐性分离直肠系膜, 更容易发现并保护盆腔神经丛, 行保留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本组无排尿功能障碍患者, 有8例性功能障碍病例 (12.5%) 。TME使骶前出血发生率大大降低。由于强调在盆腔脏壁层间锐性分离, 用电刀或超声刀仔细解剖, 出血明显少于传统手术。本组病例术中失血约50~200 ml, 术中基本不输血。

吻合口漏是TME最常见和发生率最高的并发症。邹卫[4]的研究显示, 低位直肠癌行TME保肛术后吻合口漏为6.2%, 本组为7.7%。一般认为, 吻合口距肛缘越近, 吻合张力越高, 吻合口漏发生率越高, 手术时间的长短以及TME技术的熟练程度与吻合口漏发生率成反比。因此术前有效的肠道准备、娴熟的TME操作技术、缩短手术时间、保证吻合口无张力、吻合口血供良好及吻合口无出血是避免术后吻合口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Heald R J, Husband E M, Ryall R D H.The mesorectum in rectal cancer surgery—the clue to pelvic recurrence[J].Br J Surg, 1982, 69 (10) :613-616.

[2]Heald M R J, Chir M.Results of radical surgery for rectal cancer[J].W J Surg, 1992, 16 (5) :848-857.

[3]Enker W E, Thaler H T, Cranor M L, et al.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in the operative treatment of carcinoma of the rectum[J].J Am Coll Surg, 1995, 181 (4) :335-346.

[4]邹卫.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探讨[J].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 2004, 9 (4) :257-258.

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论文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的70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为实验组, 另选取同期采用传统切除术治疗的7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为对照组。在实验组中, 男性41例, 女性29例;年龄:23~80岁, 人均:57.5岁;肿瘤分型:4例黏液腺癌, 36例低分化腺癌, 17例中分化腺癌, 13例高分化腺癌;Dukes分期:15例A期, 21例B期, 34例C期;其中, 42例低位直肠癌。在对照组中, 男性40例, 女性30例;年龄:23~82岁, 人均:58.0岁;肿瘤分型:5例黏液腺癌, 35例低分化腺癌, 18例中分化腺癌, 12例高分化腺癌;Dukes分期:15例A期, 20例B期, 35例C期;其中, 41例低位直肠癌。比较两组一般资料,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治疗方法

1.2.1 实验组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详细操作方法参考相关文献报道[2]。将肠系膜下血管切断后, 清扫淋巴结, 锐性分离直肠固有膜和骶前筋膜, 然后距肿瘤下缘5 cm处将直肠系膜切除, 分离盆壁与直肠系膜, 吻合乙状结肠直肠段。然后根据患者情况确定是否行保肛手术, 术中应注意保护直肠固有筋膜、盆腔神经丛, 完全切除直肠脂肪系膜组织。

1.2.2 对照组

对照组行传统手术, 采取钝性方法分离直肠后方及直肠周围组织, 于距离肿瘤2 cm处切除直肠系膜, 通常均有一定的残留。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疗效、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复发率及5年存活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数据、计量数据分别采用χ2检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疗效对比

实验组:总有效69例。对照组:总有效60例。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 (69/70, 98.57%) 显著高于对照组 (60/70, 85.71%)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2.2 两组手术情况对比

实验组在清除淋巴结数目、手术时间方面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在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相比, P<0.05。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出现4例并发症, 分别为:1例吻合口瘘, 1例肺部感染, 2例切口感染。对照组出现5例并发症, 分别为:2例吻合口瘘, 1例肺部感染, 2例切口感染。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 (4/70, 5.71%) 与对照组 (5/70, 7.14%) 相当,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187, P=0.062) 。

2.4 两组局部复发率对比

实验组:4例肿瘤局部复发;对照组:9例肿瘤局部。统计学分析显示, 实验组肿瘤局部复发率 (4/70, 5.71%) 明显低于对照组 (9/70, 12.86%)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092, P=0.031) 。

2.5 两组5年存活率对比

随访5年, 对照组5年后生存43例, 死亡27例;实验组5年后生存58例, 死亡12例。统计学分析显示, 实验组术后5年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随访5年间两组患者存活情况, 见表3。

注:与对照组5年存活率相比, P<0.05。

3 讨论

在解剖学理论中, 既往认为肠系膜是由含有血管、支配神经、淋巴管及脂肪组织的两层腹膜包裹而成的一个生理结构, 通常肠系膜只存在于腹膜内位气管中, 而腹膜外器官至直肠中下段、间位器官 (直肠上段、升结肠等) 均无系膜[3]。近年来, 随着医学工作者对直肠系膜的深入研究,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在临床中的投入应用使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疗效、生命质量显著改善, 普遍为广大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所接受, 并逐渐取代传统术式成为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公认治疗方法[4,5]。

为了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在治疗直肠癌性病变方面的确切疗效, 该研究选择了采用传统术式治疗的一组患者作为对照, 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 (69/70, 98.57%) 显著高于对照组 (60/70, 85.71%)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提示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具有极其显著的疗效。该结果与李牧等报道结果相符[6]。

和传统术式相比,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属于一种标本兼治的术式, 有效弥补了传统直肠癌术所具有的不保留肛门、术后复发率高等缺点, 其优势在于能够将肿瘤、系膜全部切除, 同时还可确保直肠固有筋膜的完整性, 降低术后肿瘤复发率。术后复发率是评价任何一种手术临床效果的最佳指标, 而降低复发率又是当前所有直肠癌术所追求的目标之一[7,8]。该结果显示, 实验组:术中出血量为 (78.5±15.9) m L, 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 (2.2±1.0) h。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 (145.5±30.8) m L, 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 (5.5±1.3) h。统计学分析显示, 实验组在在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另外, 实验组肿瘤局部复发率 (4/70, 5.71%) 明显低于对照组 (9/70, 12.86%)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5年存活率 (58/70, 82.86%) 明显高于对照组 (43/70, 61.43%)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充分表明了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在促进患者恢复、增加患者生命周期方面的显著作用。

综上所述, 在临床中, 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治疗, 可使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局部复发率显著降低, 同时使患者存活率明显提升。但需要明确的是,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并非是决定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是否复发的独一因素, 只有直肠系膜内出现肿瘤, 此种术式才可起到预防、降低肿瘤局部复发的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7月—2009年7月于该院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的70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为实验组, 另选取同期采用传统切除术治疗的7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疗效、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复发率及5年存活率。结果 1术后疗效。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 (69/70, 98.57%) 显著高于对照组 (60/70, 85.71%)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手术情况。实验组在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术后并发症。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 (4/70, 5.71%) 与对照组 (5/70, 7.14%) 相当,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4复发率。实验组肿瘤局部复发率 (4/70, 5.71%) 明显低于对照组 (9/70, 12.86%)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55年存活率。实验组5年存活率 (58/70, 82.86%) 明显高于对照组 (43/70, 61.43%)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 可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局部复发率显著降低, 同时使患者存活率明显提升, 疗效显著,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疗效

参考文献

[1]何程祖.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老年中低位直肠癌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 (12) :123-125.

[2]牛鸣, 朱军民, 郭广敏.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与双吻合器技术在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 31 (4) :131-132.

[3]余江, 张策, 王亚楠, 等.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同期临床对照研究[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09, 12 (6) :86-88.

[4]姚君良, 唐建伟, 顾超.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 2013, 20 (2) :206-207.

[5]张键, 骆成玉, 段煜飞.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126例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 2012, 28 (4) :133-134.

[6]李牧, 邢力, 贾元吉.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3, 22 (1) :65-67.

[7]施德兵, 李心翔, 蔡三军, 等.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近期疗效比较[J].中国临床医学, 2012, 19 (1) :171-172, 185-186.

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论文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30例, 男16例, 女14例, 年龄45~72岁, 平均61岁。全部病例均经术前纤维结肠镜及病理检查确诊。肿瘤下缘至肛缘距离:<5cm者6例, 5~8cm者17例, >8cm者7例。Dukes分期:A期5例, B期16例, C期9例。术后病理分型:高分化腺癌11例, 中分化腺癌15例, 低分化腺癌3例, 黏液腺癌1例, 绒毛管状腺癌恶变2例, 术中证实侵及前列腺被膜1例。

1.2 手术方法

授动乙状结肠, 于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水平分别离断结扎肠系膜下血管, 廓清第3站淋巴结, 廓清腹主动脉分叉前脂肪组织, 即进入直肠后间隙。此间隙为盆筋膜壁层和脏层 (直肠固有筋膜) 间的疏松结缔组织间隙, 沿此间隙在直视下应用电刀向深部锐性切开, 并沿此平面向直肠的两侧和侧前方扩展解剖, 直至直肠侧韧带, 注意辨清和保护腹下神经和骨盆神经丛。于直肠前方切开腹膜返折后沿Denonvilliers筋膜前电刀锐性分离, 前下方至前列腺下部, 两侧至直肠侧韧带。电刀切断两侧侧韧带, 此时可用大S拉钩向前向尾侧牵拉直肠, 切断两侧骶骨直肠韧带 (直肠骶骨筋膜) , 至此直肠系膜已游离到达肛提肌水平, 即达盆底。此时可根据肿瘤下缘至肛缘距离、病理分型及局部侵润情况来决定术式, 或行前切除术或行Miles手术。前者可应用双吻合器吻合。

2 结果

本组30例患者均遵循TME原则完成手术。行前切除术24例, 行Miles术6例。无手术死亡病例, 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切缘无肿瘤细胞残留。术后随访1~24个月局部复发2例。术后吻合口漏1例 (1/24) , 经保守治疗治愈;术后排尿功能障碍2例 (6.7%) , 经留置导尿、膀胱功能训练及针灸等治疗治愈。术后6个月出现肝转移1例, 为低分化腺癌。

3 讨论

中国直肠癌的发病特点是以中低位多见 (位于距齿状线10cm以内, 腹膜返折下的癌肿) , 约占直肠癌的70%~75%。早期病人治疗效果佳, 然而大多数病人一经诊断就已是中晚期, 这些病人总体存活率低, 且治疗的致残性明显[1]。外科治疗仍然是治疗直肠癌最关键的手段, 不同的外科技术显著影响直肠癌病人的预后, 尤其是局部复发率。近年来, 人们对中低位直肠癌手术治疗的要求已从单纯追求根治转向治愈疾病兼顾保全功能, 在减少创伤提高存活率的同时, 围绕保留病人肛门功能和保护自主神经功能, 尽可能维持病人良好的生活质量。

全直肠系膜切除 (TME) 是由英国学者Heald于1978年首先提出的[2]。其定义为直视下完整地锐性切除直肠及其系膜, 并保证切缘阴性。TME可以有效地降低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率, 由传统术式的30%~50%降至<7%, 并可减少采用传统手术方式经常引起的盆腔植物神经的损伤, 故有学者认为TME是直肠癌手术的“金标准”[3]。

随着人们对直肠癌病理学和生物学特性的进一步研究, 发现直肠癌淋巴转移并非沿肠壁外淋巴结向上方、侧方及下方同时转移, 低位直肠癌患者中向下方转移仅占3.0%~6.5%, 且均为Dukes C期病例。降低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率的关键不在于远端切断的长度, 而在于直肠系膜切除的范围[4]。直肠系膜内常有癌细胞巢隐藏, 这些癌细胞巢是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根源, 由于TME强调在盆筋膜脏层与壁层之间进行锐性分离, 保持盆筋膜脏层完整无损, 从而避免了微小癌灶残留种植, 降低了术后局部复发率。文献[1]报道TME术后复发率﹤7%, 本组30例随访24个月复发2例, 复发率为6.7%, 均为Dukes C期患者。盆神经丛若在术中损伤, 将会导致排尿、性功能的障碍。文献中一般以后正中线第3骶椎上缘平面以下2~6cm之间和正中线旁开2.5cm的区域为盆内脏神经的位置[5]。该神经紧贴直肠侧韧带外侧, 位于盆筋膜壁层后方, TME手术范围未及此处, 因此不易损伤盆腔神经丛, 术后具有良好的生活质量。由于直肠位于骨盆内, 针对腹膜返折以下的癌肿, 视野的显露有一定困难, 吻合有一定难度。然而TME手术切断双侧直肠侧韧带达肛提肌水平, 将位于弧形骶凹上的直肠完全游离出来时, 实际长度一般可延长3~5cm, 给吻合带来足够空间, 加之双吻合器的临床推广使用, 肛门得以保留。

确切地讲, TME不是一种手术方式, 不是什么“金标准”, 而是一种技术, 或者说是直肠癌 (尤其是中下段直肠癌) 手术时应当遵循的一项原则, 并不涉及是否保肛等问题[6]。本组30例中行前切除术24例, 行Miles术6例。通过临床实践, 我们认为保肛手术应掌握适应证: (1) 肿瘤的组织类型分化良好, 如Ⅰ~Ⅱ级腺癌, 对低分化癌、未分化癌、黏液腺癌及印戒细胞癌的病例原则上不宜行保肛术; (2) Dukes分期为A期或B期; (3) 肿瘤下缘距肛缘5>cm (距齿状线>3cm) 。国内医生多用肛诊检查肿瘤距肛缘的距离, 这种判断的主观性较大, 存在误差, 相对不可靠。如主刀医生能够亲自进行直肠镜检查并进行超声内镜分期, 了解肿瘤分期和肿瘤下缘至齿状线的距离, 这是真正决定能否保肛的可靠依据[7]。

吻合口漏是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本组发生吻合口漏1例 (4.1%) 。为防止吻合口漏的发生, 我们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术前严格做好肠道准备, 术中离断肠管前碘伏液肠道灌洗; (2) 保留近端结肠血管弓, 保证肠管吻合端血液供应; (3) 吻合口无张力吻合; (4) 骶前置双引流管负压引流, 并保证引流通畅; (5) 吻合前充分扩肛以降低术后肠管内压力。盆腔植物神经损伤所引起的术后排尿功能障碍也是TME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本组发生2例 (6.7%) 。盆丛神经紧贴直肠侧韧带外侧, 术中应加以保护, 文献报道在直肠侧壁外1.5cm范围内处理是安全的[8]。本组2例均为尿潴留性排尿功能障碍, 经留置导尿、膀胱功能训练及穴位针灸等治疗后治愈。

总之, TME技术具有操作简单、解剖层次清晰、可避免盆腔内其他脏器血管神经副损伤、及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可明显降低肿瘤局部复发率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同时也应把握其适应证, 避免不必要的并发症发生。现今, 直肠癌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已得到医学界的认可和采用, 特别是临床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 (MDT) 的出现, 直肠癌病人将得到最优化的治疗方案和最好的治疗效果[9]。

摘要:目的 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TME) 在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30例行TME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采用TME手术, 术后无死亡病例, 吻合口漏1例 (4.1%) , 局部复发2例 (6.7%) , 排尿功能障碍2例 (6.7%) 。结论 TME能有效地降低直肠癌患者术后的局部复发率, 是直肠癌根治术中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

关键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局部复发

参考文献

[1]汪建平.中低位直肠癌诊治现状及展望[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9, 29 (4) :287-290.

[2]汤钊猷.现代肿瘤学[M].第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795.

[3]袁爱华, 曹秀峰.直肠癌外科治疗进展[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04, 7 (2) :78-80.

[4]王雁飞, 刘自芬.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38例临床体会[J].中国肛肠病杂志, 2009, 29 (10) :14-15.

[5]汪建平.低位直肠癌手术的性功能保护[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5, 25 (3) :134-136.

[6]王锡山.直肠癌选择性扩大根治术的可能性[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8, 28 (12) :1032-1034.

[7]王锡山.结直肠癌综合治疗的规范化实施[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 (4) :260-264.

[8]贾勇, 侯俊明, 魏辉, 等.经“Holy plane”间隙保留盆腔自主神经侧方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观察[J].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1, 16 (7) :640-643.

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论文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女性患者10例, 年龄48~75岁, 平均61岁。术前均行辅助检查US CT、MRI排除远处转移, 并行直肠腔内超声、等检查, 明确肿瘤未侵犯肛管, 术前分期Dukes A-B2期, 肿瘤直径≤直肠1/2周。距肛缘5~15 cm。术前肠镜、病理且为术后病理证实为高分化腺癌5例, 中高分化腺癌1例, 直肠息肉4例。术后病理证实Dukes A期2例、B期4例。术前妇科检查除外阴道炎。

1.2 手术操作要点

术前准备同常规直肠开腹手术, 气管内插管全麻, 放置导尿管, 取臀高头低截石位。手术采用五孔法。脐部下缘做10 mm切口为观察孔, 穿刺建立气腹, 气压为12~14 mmHg, 置入Trocar进腹腔镜探查, 确定肿瘤位置后, 在腹腔镜监视下于左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中外1/3处置入5、10 mm Trocar, 脐旁左、右侧4 cm处略偏下置入5 mm Trocar。腹腔镜入腹后, 首先判断肿瘤位置并做好标记, 术中严格遵循无瘤术, 于肿瘤近端15~20 cm处8号尿管扎住肠管, 切开肠管前用碘伏稀释液和生理盐水再次冲洗。用超声刀切开后腹膜及内侧乙状结肠肠系膜, 肠系膜下动脉根部5cm处Hem-o-loc夹闭、切断。切开乙状结肠外侧腹膜, 并保护输尿管及性腺血管, 解剖清扫肠系膜下血管周围脂肪和淋巴结。直视下沿盆筋膜脏、壁两层之间的疏松结缔组织间隙锐性分离, 保持直肠系膜光滑外表面的完整性, 避免损伤盆筋膜壁层, 并保留自主神经丛。后方沿骶前间隙分离可达尾骨尖, 断离直肠系膜, 于远端肛尾附着处, 切除全直肠系膜 (TME) , 远端应显示壁层盆筋膜覆盖的肛提肌。远端距肿瘤2.5~3 cm处以腔内直线型切割闭合器 (Endo-GIA) 离断肠管。助手食指指引下用大弯钳顶起阴道后壁 (一般在后穹窿部) , 超声刀切开阴道壁, 大弯钳扩大至3cm左右, 放入31-33号吻合器的钉钻。切除乙状结肠系膜, 肿瘤近端10cm处肠管裸化。横行切开肠管前 (裸) 壁约3cm, 在切口近侧3cm处超声刀尖穿透肠壁, 后弯抓钳穿入, 将钉钻的钉栓自肠腔内拖出, 钉座进入肠管内, Endo-GIA切断封闭近端肠管。切除的直肠标本, 用塑料袋保护自阴道切口拖出。3-0可吸收线缝合阴道切口。最后完成乙状结肠、直肠吻合。美兰试验检查吻合口无渗漏。左右下腹经Trocar口分别放置腹腔引流管。

2 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 无中转开腹, 手术时间90-180min, 平均130min。出血量30-100mL, 平均50mL。无输尿管损伤, 无吻合口漏, 无腹腔、盆腔感染。住院时间12~15 d, 随访1个月至1年, 未见肿瘤复发、种植、转移, 也无吻合口狭窄。无阴道切口感染及裂开。

3 讨论

目前, 腹腔镜下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手术无论全腹腔镜下还是腔镜辅助手术, 均在下腹部做一长约6-8 cm的小切口。通过此切口, 一是取出切下的直肠及肿瘤标本, 二是将结肠近端拖出体外, 放入钉钻并做荷包缝合。这一小切口极大降低了腔镜手术的技术难度, 使腹腔镜手术更简便、省时、有效, 但却明显影响了腹腔镜微创手术的优越性。为了避免腹壁开口而又能取出完整的手术标本, 国外有专家[1]尝试经自然腔道如肛门、阴道等取出标本, 并取得了成功。我们[2]在广泛开展经肛门取出标本的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基础上, 最近开始经阴道取出标本的全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 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阴道和直肠的解剖毗邻关系, 决定了阴道后壁切开的简单易行和缝合的安全可靠。首先直肠癌手术需要臀高、截石位, 这也同样适合阴道后壁切开、缝合的操作, 不需要另改变体位;其次, 直肠癌手术时一般要在直肠阴道之间的间隙内分开, 不需要刻意切开盆底筋膜, 寻找阴道壁;第三, 阴道后壁与直肠间为薄层膜状组织, 无大血管和重要神经及其它重

要器官;第四, 切开、缝合均可在直视下进行, 特别是切开时可在食指引导下进行, 不易引起误伤。

经阴道取出标本与经肛门取出标本应该说各有利弊。首先, 经阴道取出标本时, 只需在乙状结肠开一个口, 用于放置吻合器底座, 相对减少了直肠开口造成的腹、盆腔污染的可能。但同时增加了阴道切口污染的可能性;其次, 经肛门取出标本时, 需将直肠和乙状结肠 (即切除肠段) 作两个切口, 须在将切除的标本经肛门取出后, 才能用Endo-GIA 封闭直肠切口;第三, 阴道的扩缩性较肛门好, 取出标本更容易且不会造成部分病人肛管皮肤黏膜的撕裂, 引起术后疼痛。

理论与实践上来说, 经阴道取出标本与经肛门及经腹壁切口取出标本, 它们在切口、腹腔、盆腔的肿瘤种植和感染等方面机会是相等的。无瘤术、无菌术都是应该严格遵守的。如标本袋在取出标本时保护切口以防止切口肿瘤种植与感染也是必要的。为防止结直肠开放造成的感染, 除需要更严格的肠道准备外, 术中切开肠道前近端肠管的临时阻断和碘伏稀释液 (2-5倍) 、生理盐水再次灌肠, 都是比较有效的措施。

总之, 经阴道取出标本的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是安全、有效、切实、可行的。对已婚女性病人来说, 经阴道取出手术标本这一新术式是非常可行的途径。

摘要:目的 探讨经阴道拖出标本的全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手术方法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10例经阴道取出标本的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直肠肿瘤患者均手术成功, 无中转开腹, 无腹腔、盆腔脏器损伤, 无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 无阴道切口感染及裂开。结论 经阴道取出标本的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安全可行有效, 较经腹壁切口取出标本更体现微创手术优越性。

关键词:直肠肿瘤,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经阴道取出标本经腹壁切口取出标本

参考文献

[1]Ooi BS, Quah HM.Laparoscopic high anterior resection with 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 (NOSE) for early rectal cancer[J].Tech Coloproctol, 2009, 13 (1) :61.

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论文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进展期直肠癌72例为观察组, 行传统切除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男78例, 女44例, 年龄在27~72岁, 平均年龄为56.8岁, 肿瘤位置距肛缘3~12cm;术前均行常规肛门指诊, 病例检查及盆腔CT扫描, 排除有癌残留不能达到治愈切除目的、伴发其他肿瘤的病例。按照组织细胞学进行分类可分为:高分化腺癌28例、中分化腺癌52例, 低分化腺癌有31例, 其他1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病变程度等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采取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TME) 治疗, 选左下腹经腹直肌切口常规进腹, 采取在脾静脉下1.0cm及腹主动脉的左侧位置将系膜下静脉进行切断, 然后在肠系膜动脉根部的位置将其进行切断。术中不管肿瘤的位置是高还是低, 均采取骶骨前方及腹主动脉的分叉下将骶前植物神经丛充分显露, 在直视下采取电刀沿着神经浅面和髂前血管, 就是在脏层筋膜和Denonviller壁层间, 分离直肠周围系膜与左右腹下的神经内侧的脏层筋膜, 将肿瘤分离到肛提肌的平面。注意以脂肪瘤样系膜表面覆盖着的脏层筋膜进行完整切除为要点, 其中包括直肠前Waldeyer的筋膜, 给予切除。处理直肠侧韧带时, 应采取电刀对髂内血管与直肠间进行锐性切割, 在其内走行的直肠中动静脉采取电凝止血的方式进行止血, 必要时可采取钳夹进行结扎。对直肠系膜距离癌肿的下缘进行切除, ≥5cm, 对肠管进行切除时, 其距离应根据肿瘤大体类型、大小及肠壁被侵袭的情况所决定, 约1~3cm, 给予切除后将标本立即剪开, 对疑似病变的患者采组织冰冻后送病理检查。完全分离直肠后, 具体依据实际情况采取Miles术或Dixon术[1]。

1.2.2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切除方法。直肠系膜一般离肿瘤2cm外切除, 直肠系膜均有不同程度的残留, 术中不常规显露交感及副交感神经, 侧韧带离直肠不同的距离横切, 直肠断端离肛门边4~10cm。

1.3 术后随访

随访在术后前2年内每3个月进行1次, 其后每半年进行1次, 直至术后5年。随访包括病史、体检、肝功能及血CEA检测。怀疑复发时进行CT扫描、超声波、磁共振等检查。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t检验比较连续性变量, 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用于比较分类变量。

2 结果

2.1 术后病理分期构成

见表1。

2.2 复发率及生存率

随访1~5年, TME组随访到67例, 3年局部复发3例, 其中1例有局部及远处复发, 3年局部复发率为4.5%,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3% (χ2=4.4137, P<0.05) , 见表2;TME组5年生存率为76.1%, 对照组则为58.1%,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χ2=3.964, P<0.05) , 见表3。

3 讨论

在胃肠道恶性肿瘤中, 直肠癌的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 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多见。直肠癌的发病原因和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 多数学者认为与饮食习惯和遗传因素等有关。

随着医学模式和人们观念的转变, 治疗目的不再仅是寿命的延长, 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受到重视。TME手术是中下段直肠癌治疗的标准术式, 与传统手术方法比较能明显降低局部复发, 改善患者生存期。自从此术式广泛开展以来, 中外许多研究相继证明了这一点。该术式理论基础建立在盆筋膜脏壁层的外科解剖平面, 为直肠癌完整切除设定了切除范围, 直肠癌的转移浸润通常在此范围内[2]。同时肿瘤在直肠系膜内的播散包括在肿瘤远端直肠系膜和周围直肠系膜中的播散。Heald报道了在直肠癌远端的直肠系膜中的播散, 并发现即使肿瘤向远端浸润仅0.5cm, 其远侧系膜的转移灶可达4.0cm, 这些微小转移灶的残留是导致术后局部复发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防止术后直肠癌局部复发, 不仅要注意肿瘤远端肠管的切除范围, 更要保证直肠周围及远端系膜的完整切除。

TME是中下部直肠癌根治性手术操作方式, 可有效降低局部复发率, 提高患者生存率, 并能增加保肛率,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3]。被脏层筋膜包绕的直肠周围脂肪即为直肠系膜, 其内富含淋巴。、血管组织, 直肠原发肿瘤首先侵犯、转移至此。直肠癌中65%~80%病例存在直肠周围的局部病变, 手术中直肠系膜的残留与局部复发有关。TME主要适用于无远处转移的直肠中下部的T1-3期直肠癌, 并且癌肿未侵出筋膜脏层, 大多数适合低位前切除者基本上均适用于TME。TME手术原则为:直视下在骶前间隙中进行锐性分离;保留盆筋膜脏层的完整无破损;肿瘤远端直肠系膜的切除不得少于5.0cm, 执行这个原则, 亦完满地将上述理论落实到医疗实践中。本组病例3年复发率4.5%, 5年生存率76.1%, 较传统手术组有明显差异。

此外, TME手术中电刀的应用大大缩短了手术中钳夹、结扎、止血所消耗的时间, 缩短了手术时间, 简化了操作。锐性操作, 操作平面清晰, 较少了术后性功能、排尿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熊为民, 张智广, 胡洪斌.全直肠系膜切除直肠癌根治术50例临床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6, 12 (14) :19-20.

[2]Healed RJ.Rectal cancer:the Basingstoke experience of total mesotectal excision, 1978-1997[J].Arch Surg, 1998, 133 (8) :894-899.

上一篇:美丽的哀愁下一篇:视频制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