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小梁切除手术

2024-09-28

骨小梁切除手术(精选4篇)

骨小梁切除手术 篇1

摘要:目的:探讨持续高眼压状态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小梁切除面积对术后浅前房、眼压及视力的影响。方法:对18例21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 随机将9例10眼作为对照组术中切除小梁1mm×3mm, 9例11眼作为观察组小梁切除1mm× (1.52) mm。结果:术后第1天, 两组前房形成均良好。第2天, 对照组有2例Ⅰ级浅前房。术后第34天, 对照组有3例ⅠⅡ级浅前房、1例Ⅲ级浅前房。观察组有2例ⅠⅡ级浅前房, 二组前房变浅发生率有明显差别 (P<0.05) 。57d后对照组仍有1例Ⅲ级浅前房, 导致严重并发症, 观察组前房形成良好。两种方法出院时眼压无明显差别。视力除1例术前即光感 (高眼压持续10d) 未提高、1例下降 (恶性青光眼) 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且术后第1天即有明显改善。结论:持续高眼压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切除1mm× (1.52) mm小梁组织可减少浅前房发生率, 其眼压、视力不受影响。

关键词:持续性高眼压,抗青光眼手术,小梁切除面积

持续高眼压状态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风险大、并发症多, 为了防止视功能进一步受损, 宜及早手术[1]。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是眼科医生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手术时小梁该切多少, 各家意见不一, 李春武[2]等认为切1mm×3mm;赵家良[3]认为切 (1~1.5) mm× (1.5~2) mm。切除较少, 如此高眼压会不会滤过功能太差, 降压效果不良;切除较多, 恐滤过太强、术后浅前房所致并发症对视功能影响也不亚于高眼压对眼球造成的损害, 为探讨其不同切除面积对高眼压术后浅前房、眼压及视力的影响, 笔者对近3年来持续高眼压状态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08年1月-2013年3月诊断为急性青光眼药物保守治疗眼压控制不理想的患者18例21眼, 其中男8例9眼、女10例12眼, 年龄45~81岁, 平均年龄63岁。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5例18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1例1眼、继发性青光眼2例2眼, 术中小梁切除1mm×3mm 9例10眼作为对照组, 小梁切除1mm× (1.5~2) mm 9例11眼作为观察组。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术前经联合药物控制眼压仍持续在40~7 0 mmHg, 视力为光感、手动或指数。隔日球侧注射地塞米松5mg, 观察5~7d (1例因故观察10d) , 术前0.5h常规肌注苯巴比妥注射液0.1g, 快速静滴20%甘露醇250ml, 口服醋甲唑胺50mg。

1.2.2 小梁切除术手术方法: (1) 0.5%丙美卡因表面麻醉+2%利多卡因球周麻醉, 按摩眼球10~15min, 上直肌固定, 角膜缘内0.5mm前房穿刺, 缓慢放出房水至眼压接近或低于正常水平。 (2) 作以穹窿为基底的结膜瓣、巩膜面烧灼止血, 做4mm×5mm的1/3~1/2厚度的巩膜瓣, 瓣根部以接近角巩膜前缘为宜。 (3) 对照组切除1mm×3mm小梁组织, 观察组切除1mm× (1.5~2) mm小梁组织 (1mm的显微小梁咬切器, 咬1.5~2下, 更快捷) 。 (4) 做虹膜根切、恢复虹膜。 (5) 以10-0尼龙线于巩膜瓣顶角一侧置可拆除缝线, 另一侧间断缝合, 埋藏线结, 缝线不宜过松。若巩膜瓣较薄, 两侧腰部需加缝两针, 达到平整水密。 (6) 结膜瓣两端以10-0尼龙线严密缝合, 浅层角巩膜缘固定。 (7) 前房不注入液体, 涂典必殊眼膏, 单眼加压包盖。

1.2.3 浅前房诊断标准:浅Ⅰ级:中央前房形成, 周边虹膜与角膜内皮相接触。浅Ⅱ级:除瞳孔区外, 全部虹膜面均与角膜内皮相接触。浅Ⅲ级:前房消失, 晶状体前囊和全部虹膜面均与角膜内皮相贴[2]。

1.2.4 观察指标:观察术后第1~2天、第3~4天、第7天前房、眼压及视力情况。

2 结果

2.1 术后浅前房形成情况

术后第1天, 两组前房形成均良好。对照组术后第2天, Ⅰ级浅前房2眼, 占20%, 第3~4天, Ⅰ~Ⅱ级浅前房3眼占30%, Ⅲ级浅前房1眼占10%。经常规加压包扎、阿托品散瞳等治疗后, 第7天, Ⅰ~Ⅱ级浅前房好转2例, 余1例继续治疗, 术后第14天鼻侧前房形成, 颞侧出现角膜与虹膜点片状前粘连;1例Ⅲ级浅前房, 头痛、眼痛逐渐加重, 眼压Tn+2, 观察48h无改善, 急行后巩膜放液+前房形成术。再过48h, 头痛再次加重, 前房再度消失、角膜水肿, 晶体膨胀, 眼压Tn+2考虑为恶性青光眼, 建议行晶体摘除术+玻璃体切除术, 患者因故不愿再次手术, 故放弃治疗。观察组术后第2天, 前房深度正常, 术后第3~4天, Ⅰ~Ⅱ级浅前房2例占总数18.1%, 未出现Ⅲ级浅前房。术后第2天以及术后第3~4天两组浅前房的对比有明显差异 (P<0.05) , 1周左右, 观察组前房均形成, 对照组除1例恶性青光眼放弃治疗外, 余前房基本形成, 无明显差异 (P>0.05) 。

2.2 术后视力

术后第1天大部分病例视力即有不同程度提高, 除1眼视力无变化、1眼视力下降外, 其余均提高至0.1~0.4, 19眼 (90.5%) 的视力明显改善。

2.3 术后眼压

术后1周内指测眼压, 1周后采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术后第1天, 有3眼Tn+2、余均为Tn, 其中2眼口服醋甲唑胺后1周内眼压渐降至正常, 出院时眼压各为14mmHg、15mmHg;1眼为恶性青光眼, 眼压56mmHg。

2.4 出院时眼压情况对比

患者出院时, 对照组平均眼压为14mmHg, 观察组平均眼压15mmHg, 两组对眼压的控制程度无明显差别。恶性青光眼病例未统计入内。

3 讨论

3.1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的原因

(1) 滤过过盛; (2) 结膜瓣渗漏; (3) 脉络膜脱离; (4) 恶性青光眼; (5) 虹膜睫状体炎及房水生成减少[2]。其中滤过过盛引起的浅前房最为常见, 为了防止其发生有人在手术方法上进行了改良, 如改良巩膜瓣小梁切除术采用巩膜瓣可调整缝线, 控制巩膜瓣的缝合松紧度来调控房水滤过水平。

3.2 持续高眼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风险

可能出现暴发性脉络膜大出血、玻璃体脱出、较重的葡萄膜反应等, 其成功率为50%[4]。所以是否手术、手术时间以及术后效果以前一直是大家争议的话题。近年来观察发现及早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但如何才能既有效控制眼压又尽量减少并发症是我们需思考的问题之一。

3.3 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面积

关于小梁切除面积众说纷纭:有1mm×3mm、有1mm× (1.5~2) mm等。对于药物保守治疗数日眼压仍居高不下的这些病例, 其机理不得而知, 但积极的术前准备、及早手术和注重每一环节均至关重要。

3.4 两种切除面积的比较

小梁切除面积较大, 滤过口即较大, 滤过即强, 术后浅前房发生时的加压包扎使结膜愈着粘连不一定能尽快地对抗较大滤过口的滤过功能。小梁切除面积较小, 滤过口即较小, 只要滤过口是通畅的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房水经滤过口流至结膜下, 加上术后适时适宜的眼球按摩, 部分滤过口是不易粘连的, 瘢痕体质等特殊情况除外。

本文中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 并发症也明显减少, 视力较术前有明显改善。1周眼压均在14~15mmHg, 两组无显著差别, 并不会因小梁切除面积较少而导致眼压控制不良。其中3例发生并发症, 1例为恶性青光眼;1例为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 其发生可能与葡萄膜炎症有关;1例为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术后、继行小梁切除术, 早期一切正常, 后期眼压时而6~8mmHg, 时而14~20mmHg, 考虑可能与睫状体炎症导致其分泌房水不平衡有关。

综上所述, 对于持续高眼压性青光眼, 及时手术、术中前房穿刺缓慢降低眼压及小梁切除面积的多少都十分重要。小梁切除1mm× (1.5~2) mm较切除1mm×3mm可明显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 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最大限度地挽救了患者的视功能。当然, 同时也需要大量的临床样本进一步实践和验证并进行长期的追踪观察。对于术后眼压的控制水平可望通过改良巩膜瓣、可松解缝线技术[5]及丝裂霉素的运用等方法来实现, 找到一个真正适合基层医院开展此项工作的最好手术路径。

参考文献

[1]李绍珍.眼科手术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470.

[2]李春武, 奚寿增, 主编.眼科显微手术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308-309.

[3]赵家良.眼科手术图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197.

[4]陈彼得.抗青光眼手术失败原因分析和再手术问题[J].实用眼科杂志, 1991, 9 (9) :514.

[5]栾兰.改良青光眼手术的疗效观察[J].实用眼科杂志, 2013, 6 (6) :748.

骨小梁切除手术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月~2011年6月本院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7例,年龄56~81岁,平均(68.7±13.4)岁,其中,男44例,女53例。入选标准:经X线片检查确诊患者均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以singh指数(股骨近端骨小梁分级)≤3为标准,排除患有代谢性骨病、局部感染性炎症、肿瘤、遗传病、酗酒史的患者。致伤原因如下:车祸伤患者18例,跌倒伤患者79例。按照改良的Evans分型标准[4]:Ⅰ型38例、Ⅱ型27例,Ⅲ型17例,Ⅳ型9例,Ⅴ型6例。按照患者骨质疏松singh指数分型标准[5]:Ⅰ型9例,Ⅱ型18例,Ⅲ型26例,Ⅳ型27例,Ⅴ型11例,Ⅵ型6例。按照内固定材料划分:动力髋部螺钉41例,股骨近端髓内钉23例,角钢板16例,空心螺纹钉17例。合并症情况:高血压32例,慢性支气管炎28例,冠心病16例,糖尿病21例。根据固定材料将患者进行分组,各组间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平均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动力髋部螺钉手术

在C臂X线机下操作进行,牵引患者骨折至复位,从股骨上端外侧纵行切口,显露出股骨粗隆间和股骨干上段的外侧,于大粗隆下2 cm处进针,掌握好前倾角,进入导针直达患者股骨投软骨下1 cm处,行侧位透视,打入另一个导针,调整组合绞刀的长度,使其与滑移螺钉等长后扩孔和攻丝,拧入螺钉并安装套筒钢板,螺钉固定于患者股骨干的外侧。

1.2.2 股骨近端髓内钉手术

在C臂X线机下操作进行,将患者骨折处牵引复位后,取同侧股骨大粗隆近端小切口,从顶点旋入一个克氏钉,使其置于髓腔中央,植入保护套筒,使用阶梯钻扩髓到患者股骨近端17 mm处,打入髓内钉,校正股骨的前倾角,先行防螺钉拧入,再置入股骨颈螺钉,连接远端瞄准器后旋入2个锁钉即可。

1.2.3 角钢板手术

前期操作同股骨近端髓内钉手术,用钢丝捆绑固定,对于大粗隆骨折分离较为严重的患者必须使用钢丝捆绑固定。

1.2.4 空心螺纹钉手术

前期操作同动力髋部螺钉手术,对于小粗隆骨折块,使用空心螺纹钉栓固,可以使用钢丝对其进行捆绑固定,病情较为严重的粉碎性骨折患者需加植骨。

1.2.5 术后处理

患者术后1 d均在床上行大小腿肌肉的功能性恢复锻炼,病情较轻的,可以适当下地站立,但不能负重行走。4~6周后方可试行负重行走。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经医护人员果断、快速、有效地处理,无一例死亡。

1.3 疗效判定

骨折复位的评估判定标准为①解剖复位:内翻或外翻<5°,前倾或后倾<5°;②复位良好:内翻或外翻5°~10°,前倾或后倾5°~10°;③复位不佳:内翻或外翻>10°,前倾或后倾>10°。稳定性评估采用Ength标准:患者出现进行性下沉大于3 mm,假体柄位置发生改变,连续性透亮线宽度超过2 mm,股骨髓腔明显变宽,均为不稳定或失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材料的内固定失败率比较

不同材料的内固定失败率比较结果显示,角钢板内固定失败率最高为37.50%,其次为空心螺纹钉23.53%,股骨近端髓内钉较低为8.70%,动力髋部螺钉最低为7.32%。角钢板内固定失败率明显高于股骨近端髓内钉和动力髋部螺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动力髋部螺钉比较,χ2=7.885,#P=0.005<0.05;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比较,χ2=4.801,*P=0.028<0.05

注:与Ⅰ型骨折比较,χ2=3.927,aP=0.048<0.05,χ2=13.382,bP=0<0.05,χ2=21.095,cP=0<0.05;与Ⅱ型骨折比较,χ2=4.788,e P=0.029<0.05,χ2=9.066,fP=0.003<0.05;与Ⅲ型骨折比较,χ2=18.462,△P=0<0.05

注:与Ⅰ型骨折比较,χ2=4.352,aP=0.037<0.05,χ2=7.346,bP=0.007<0.05,χ2=7.714,cP=0.005<0.05,χ2=5.089,dP=0.024<0.05,χ2=5.000,eP=0.025<0.05

2.2 不同骨折类型患者内固定失败情况比较

不同骨折类型患者内固定失败情况显示,患者骨折类型越严重,内固定失败率越高,其中,Ⅰ型骨折内固定失败率最低为2.6%,Ⅴ型骨折内固定失败率最高为66.7%,相互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同singh指数患者内固定失败情况比较

不同singh指数患者内固定失败情况比较结果显示,患者骨质疏松singh指数越低,内固定失败率越高,其中,Ⅰ型骨质疏松singh指数内固定失败率最高为55.6%,Ⅵ型骨质疏松singh指数内固定失败率最低为0,相互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法、singh指数、骨折类型与内固定失败均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P<0.05)。见表4。

3 讨论

采用非手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由于较长时间的卧床,常会引起老年患者发生肺部和泌尿系统的感染,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有研究表明,长期卧床的老年骨折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手术病死率[5,6]。有时还会造成患者发生骨折移位或下髋内翻等后遗症。如果采用积极手术治疗,可以使患者病情得到良好控制,提早进行早期的功能性恢复锻炼,可明显降低各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7]。目前主要采用的内固定方法是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通过股骨头颈部位的滑动加压螺钉和钉板系统的配合作用,可以对骨折断处进行持续轴向加压,产生挤压摩擦稳定的作用,达到保持患者股骨颈干角的效果[8]。对于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为了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应该采用内固定处理[9,10]。

由于骨密度值的测定受到了操作人员、机器、方法、环境、测量部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检测出现的结果有极大的误差,造成很多患者的误诊和漏诊现象发生。患者骨密度的变化不仅与患者骨质疏松程度相关,还与患者体质量和骨骼的几何形状相关。singh指数是基于患者骨小梁多少和形态结构变化而制订的,虽然受人为影响因素较大且准确性和灵敏性不够完美,但其符合机体骨小梁吸收和消失的规律,可在患者骨盆平片上直接测量,操作方法简便且安全,适合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检查。singh指数在预测患者骨折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能够良好反映出患者的骨量改变情况。

动力髋部螺钉用于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操作方便、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固定牢靠等优点,但旋转能力较差。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臂力短、弯矩小、滑动加压、创伤小等优点,但对不稳定性骨折的固定效果不好。角钢板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可以较早下地进行活动,固定牢靠,但引发的并发症较多,易发生钉外滑和内移现象,引起内翻和膝关节滑囊炎的发生。空心螺纹钉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不仅固定牢靠,拆卸也方便,操作简单,但易发生断钉和感染等并发症。

本次研究表明,角钢板和空心螺纹钉内固定失败率较高,股骨近端髓内钉和动力髋部螺钉内固定失败率较低;患者骨折类型越严重,内固定失败率越高;患者骨质疏松singh指数越低,内固定失败率越高。手术方法、singh指数、骨折类型与内固定失败均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综上所述,根据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骨折类型和骨质疏松singh指数常规评定,骨折类型轻于Ⅲ级、骨质疏松singh指数高于Ⅲ级患者宜行内固定术,手术方式以动力髋部螺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为宜,其余患者可采取保守治疗,也可采用常规内固定术联合局部植骨或骨水泥内固定。

参考文献

[1]陈义藩,肖代坤,郑宁,等.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分析[J].实用全科医学,2007,5(4):297-298.

[2]李兴伟,杨浩,吴迪,等.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现状[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8,(2B):117-120.

[3]孙炜,刘安庆,向香成,等.动力髋螺钉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J].中华全科医学,2009,7(1):41-43.

[4]李军民,黎云冲,杨绍文.老年人股骨粗隆部骨折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效果观察[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16(4):305-307.

[5]Lee YS,Chen SH,Tsuang YH,et al.Internal fixation of undisplacedfemoral neck fractures in the elderly:a retrospective comparison of fixa-tion methods[J].J Trauma,2008,64(1):155-162.

[6]Little NJ,Verma V,Femando C,et al.A prospective trial comparing theHolland nail with the dynamic hip screw in the 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of the hip[J].J Bone Joint Surg Br,2008,90(8):1073-1078.

[7]李列大.应用动力髋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39例[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8,16(5):47.

[8]Leung WY,Tsang WL.Conventional muscle reflection approach versusmini-incision muscle splitting approach in dynamic hip screw fixation[J].J Orthop Surg(Hong Kong),2008,16(2):156-161.

[9]Parvizi J,Tarity TD,Slenker N,et al.Proximal femoral replacement inpatients with non-neoplastic conditions[J].J Bone Joint Surg Am,2007,89(5):1036-1043.

骨小梁切除手术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8例需要再手术治疗的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其中研究组男10例,女14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36±2.8)岁,再手术时间距离首次手术时间为1.5~5.6年。开角型青光眼6眼、闭角型青光眼17眼、继发青光眼2眼,术前眼压为18.54~43.26 mm Hg。对照组男11例,女13例,年龄23~62岁,平均(31±4.2)岁,再手术时间距离首次手术时间0.8~5.2年。开角型青光眼5眼、闭角型青光眼19眼、继发青光眼1眼,术前眼压为17.43~40.13 mm Hg。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在显微镜下完成手术操作,常规行球后进行上直肌麻醉。小梁切除按常规进行,并配置浓度为0.2 g/L的MMC溶液;完成巩膜瓣后,将配置好的MMC溶液棉片置于巩膜瓣和结膜瓣下2~3 min后取出,再用100~200 m L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后,将残留液拭干,作相应部位的虹膜周切,球结膜平铺以完全敷盖巩膜瓣,并固定在角巩膜缘处。术后在常规结膜下注射抗炎药与激素。

1.3疗效评定标准。显效的评定标准:眼压<16 mm Hg,视力≥0.3,视盘和视野损害没有发生进展;有效的评定标准:眼压≤21 mm Hg,0.1≤视力≤0.25,不用或仅局部采用抗青光眼药物,视盘和视野损害没有发生进展;无效的评定标准:眼压失控,药物无法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手术治疗后视力<0.1。

1.4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近期疗效:研究组和观察组的两组患者术后1周的疗效显著,其中研究组24例患者中显效23例,有效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中显效11例,有12效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8%。两组患者在术后1周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远期疗效:通过对所有患者进行2年后的随访发现,研究组24例患者中显效21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8%;对照组中显效6例,有9效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62.5%。两组患者在术后2年后随访发现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8%,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2.5%,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疑难眼病,该病发病迅速,危害性大,严重者会导致失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常规的小梁切除术随着时间的不断延长,眼压失控的病例也处于不断增加的状态。随着医药学的不断发展,丝裂霉素C(CMCC)作为一种苯醌类抗肿瘤药物,可以抑制成纤维母细胞增殖,并过滤细胞功能的延长,降低眼压,达到抗瘢痕化作用,有效提升手术治疗青光眼的成功率。因此,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也成为目前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术式之一。

本次研究组和观察组的两组患者虽然在术后1周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通过对所有患者进行2年后的随访发现,研究组总有效率95.8%,对照组总有效率62.5%,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再手术远期临床效果明显优于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的对照组患者,表明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对治疗青光眼再手术的远期治疗效果较好。在手术操作中要尽量避免和患者结膜切口、角膜上皮的接触,丝裂霉素C渗漏入前房,同时要求操作人员要掌握好时间,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后,将残留液拭干充,降低对组织的毒性,巩膜瓣和结膜瓣要密闭缝合,最大限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对治疗青光眼再手术的远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再手术的远期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8例需要再手术治疗的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的远期疗效。结果 研究组和观察组的两组患者术后1周的疗效显著,研究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95.8%。两组患者在术后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所有患者进行2年后的随访发现,研究组总有效率95.8%,对照组总有效率62.5%,两组患者在远期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对治疗青光眼再手术的远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小梁切除,丝裂霉素C,青光眼再手术

参考文献

[1]王旭.裂霉素C联合可调节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5):345-346.

[2]素敏.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观察梁[J].中国医学创新,2011,8(8):53-54.

[3]乔建平.三联术与单纯小粱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5):56-57.

骨小梁切除手术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07年3月-2011年5月来本院就诊的68例均需再手术治疗的青光眼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其中观察组男14例,女20例,年龄23~67岁,平均(43±5.6)岁,病程0.6~28年,再手术据首次手术时间1~6.7年。术前为闭角型青光眼23眼,开角型青光眼9眼,外伤性青光眼2眼,术前眼压为19.66~42.53 mm Hg。对照组男16例,女18例,年龄21~62岁,平均43岁,病程0.2~24年,再手术据首次手术时间0.8~5.2年。其中,术前为闭角型青光眼25眼,开角型青光眼8眼,外伤性青光眼1眼,术前眼压为16.59~41.13 mm Hg。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手术操作均于显微镜下完成,常规行球后与上直肌麻醉,避开原手术区,作结膜瓣,结膜瓣的基底为穹隆,巩膜浅层处烧灼止血。于角膜缘后4 mm处巩膜板层切开1/2巩膜厚度,以隧道刀做巩膜隧道直至角膜缘,两侧采用剪刀剪至角膜缘,作成44 mm的巩膜瓣,将棉片沾上0.25 mg/ml浓度的MMC液,制成3 mm×3 mm左右大小,将其置于巩膜瓣下2~3 min,直至创面变苍白为宜,再用100~200 ml生理盐水进行反复冲洗,后拭干残留液,切除约1.5 mm×1.5 mm包括小梁的角巩膜组织,作相应部位的虹膜周切,以恢复虹膜,两针固定虹膜瓣,球结膜平铺以完全敷盖巩膜瓣,并将其固定于角巩膜缘处。常规小梁切除术后进行处理,结膜缝线于1个月后拆除,以避免结膜伤口延迟愈合。对照组不采用MMC,手术采用小梁切除术,方法同观察组。

1.3 疗效评定

显效:眼压<16 mm Hg,视力≥0.3,视盘及视野损害未发生进展;有效:不用或仅局部用抗青光眼药物,眼压≤21 mm Hg,视力范围在0.1~0.25间,视盘及视野损害未发生进展;无效:眼压失控,药物无法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或手术治疗视力<0.1。治疗总有效为显效及有效之和。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

两组患者术后1周疗效显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94.1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远期疗效

经随访,2年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仅为64.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 讨论

青光眼是一种常见及多发眼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治疗青光眼最普遍及最有效的方法是降低眼压,直至眼压降至低于引发视神经进一步损伤的程度,即降至“目标眼压”水平[3]。

传统小梁切除术随时间的延长,青光眼眼压失控状况会不断增加,有文献报道,手术后2年手术失败率可达15%~30%,失败的主要原因为滤过道瘢痕的形成,而再次手术的失败率会更高[4,5,6]。本研究中对照组失败率达到35.29%,原因是滤过切口缘结膜下的组织及表层巩膜的成纤维细胞由于术后血房水屏障的破坏以及术区炎症反应的刺激会大量增殖,致使结膜下纤维化及滤过泡瘢痕的形成。

丝裂霉素(MMC)是从头状链霉菌属分离而出的一种有效抗肿瘤药物,其的作用类似烷化剂,可抑制DNA的合成,浓度较大时还可抑制RNA及蛋白质的合成,体外组织培养中MMC对于成纤维细胞增生具有很强的抑制性[7]。若在青光眼滤过术中未联合MMC,很难达到控制长期目标眼压的目的,但若应用不当同样会发生严重并发症,故在无法预知术眼有无发生无功能滤过前提下,MMC的盲目应用是不妥的。同时该药的使用浓度、剂量与作用时间长短不易控制,使用不当容易导致眼部蓄积,使巩膜坏死,结膜伤口会延迟愈合,出现角膜水肿、虹膜炎等并发症[8,9]。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未产生明显与MMC有关的并发症,这与术中的合理处理直接相关,术中尽可能将MMC棉片置于巩膜床上,小梁切除前需彻底冲洗,术中要充分止血,同时结膜瓣结合紧密,可利于伤口愈合。

综上所述,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对青光眼再手术的远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高坚.青光眼的临床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J].当代医学,2012,18(10):21-22.

[2]王旭.裂霉素C联合可调节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5):345-346.

[3]巴哈尔古丽·赛依提,李华喜,杨英.青光眼早期诊治368例体会[J].地方病通报,2009,24(2):90.

[4]尹洪伟.青光眼的治疗进展[J].西南军医,2012,14(2):290293.

[5]素敏.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观察梁[J].中国医学创新,2011,8(8):53-54.

[6]乔建平.三联术与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5):56-57.

[7]尚琳.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6(1):33-34.

[8]臧耀珑.青光眼再次手术应用丝裂毒素C的体会[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3(1):51-52.

上一篇:断链原因下一篇:国际物流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