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叶切除

2024-05-30

肺叶切除(精选8篇)

肺叶切除 篇1

非小细胞肺癌是肺部最为常见的肿瘤之一, 具有较高的临床死亡率[1]。既往常规的外科手术多采取开胸手术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但是近年来, 随着电视胸腔镜手术 (VATS) 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 目前VATS下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所采纳。电视胸腔镜手术作为一种新的医疗技术, 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中及术后疼痛轻等临床优点[2,3]。目前临床上关于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尚无明确定律, 本文将对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比较VATS下肺叶切除与开胸肺叶切除对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中男37例, 女23例;年龄39~57 (47.1±1.7) 岁;病程9~34 (20.1±2.2) 个月;腺癌26例, 鳞癌31例, 大细胞肺癌3例。观察组中男26例, 女34例;年龄40~61 (49.5±1.5) 岁;病程6~37 (22.1±2.4) 个月;腺癌30例, 鳞癌28例, 大细胞肺癌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及病理类型等一般资料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的开胸肺叶切除治疗:根据患者病变部位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 一般常选择后外侧切口, 仔细游离、分离病变肺叶的主要肺血管以及支气管, 充分游离暴露后切断并结扎残端, 仔细清扫周围淋巴结, 充分止血后关闭切口。观察组患者行VATS下肺叶切除治疗:患者常规双腔气管插管全麻后, 在病变侧腋中线第7、8肋间做1~2cm大小切口, 为观察孔, 置入胸腔镜, 于腋前线、腋中线之间第四肋间做一切口, 为主操作孔, 于腋后线第7、8肋间做一切口作为副操作孔。术中操作者在胸腔镜观察下通过主、副操作孔进行操作, 游离病变肺叶的血管及支气管, 切断、结扎, 清扫周围淋巴结, 依次关闭切口[4,5]。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有效性 (以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复查的结果为研究对比的标准) 。全部患者术后随访2年, 统计2年后随访结果中复发患者、远处转移患者的例数。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6.5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 (百分率) 表示, 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41.1±13.6min, 与对照组的132.6±12.4min比较,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156.1±9.1ml, 明显小于对照组的256.3±8.6ml,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1±1.4d, 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0.4±1.8d,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附表。

2.2 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情况

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2年, 随访结果统计如下。观察组患者术后2年无死亡病例, 其中复发8例, 复发率13.3%, 远处转移3例, 发生率5.0%;对照组患者随访2年后, 复发患者17例, 复发率28.3%, 远处转移9例, 发生率15.0%。观察组患者术后复发率、远处转移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 以及医疗环境的不断优化, 电视胸腔镜手术在外科临床上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在电视胸腔镜 (VATS) 下完成肺叶切除术治疗在操作技术上已经逐渐发展成熟, 经过专业培训的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在应用VATS进行操作时, 手术速度与常规的外科开胸治疗无明显差异。胸腔镜技术的不断成熟, 在腔镜下完成手术区域淋巴结清扫, 与常规的开胸手术先比较已不存在技术上的困难。据多年临床研究统计发现, 在淋巴结清扫方面VATS下肺叶切除与常规的开胸手术切除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6,7]。而且VATS具有所有腔镜手术的优势, 创伤小, 临床恢复快, 患者术后并发症少, 具有较好的临床安全性。

通过本文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 在VATS下手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术中标准明显小于常规开胸治疗的患者。在患者术后的随访过程中, 应用VATS肺叶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相比术后生存率无明显差异, 甚至更好。而且经VATS术后患者伤口愈合后相对较美观, 对于部分女性及年轻患者具有一定的美容效果。通过临床上的总结, VATS下肺叶切除术术后免疫力受损害小, 患者创伤性打击较小, 可能是术后获得更好生存效果的原因之一[8,9]。而且在术后的随访过程中可以发现, VATS术后患者的远期复发率及远处转移发生率, 明显小于常规开胸手术的患者。

综上所述, VATS下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相比于常规的开胸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具有更好的临床优越性, 术后远期复发率、远处转移发生率明显小于常规的开胸肺叶切除治疗的患者,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 VATS下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将在临床上得到更为进一步的推广。

参考文献

[1]查明元, 赵奔英, 王强, 等.VATS下肺叶切除与开胸肺叶切除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 2013, 28 (6) :659-661.

[2]李剑锋, 杨帆, 李运, 等.连续100例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临床分析[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09, 16 (1) :1-5.

[3]陶显东, 潘铁文, 吴彬, 等.电视胸腔镜手术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优势[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 (电子版) , 2011, 4 (3) :205-210.

[4]潘琪, 茅乃权, 左传田, 等.胸腔镜与传统手术方法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3, 13 (21) :4060-4063.

[5]罗宜人, 王耀鹏, 王明钊, 等.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淋巴结清扫的对照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1, 11 (1) :73-75.

[6]李志刚.胸腔镜与传统手术对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12, 50 (22) :130-131.

[7]王立岩, 郑彦, 祁昕, 等.高龄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下有限肺切除32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9, 29 (24) :3288-3289.

[8]范兴龙.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及预后分析[D].山东大学, 2013.

[9]范盛浩, 葛明建, 谢廷洪, 等.电视胸腔镜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09, 16 (6) :449-453.

肺叶切除 篇2

[关键词]肺癌;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肺叶切除术;开胸手术;近期疗效

[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9701(2016)04-0037-03

受生活习惯的影响,肺癌发病率显著提升,因其致死患者例数也明显上升,这对居民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威胁。随其诊断技术的发展,目前已能够通过多种肿瘤标志物有效实现早期诊治,对早期诊断患者行手术治疗后预后可明显改善,5年生存率达60%以上。但传统开胸手术创伤大、恢复慢,难以满足现阶段患者治疗需求,临床有必要探寻更为可靠的治疗方案。电视摄像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及胸腔镜手术方案的改进使得全胸腔镜手术应用至肺叶切除术成为可能,该术式属于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住院周期短、符合美容要求等优点,近年来我院开展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近期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9月中行肺叶切除治疗早期肺癌59例,按其手术方式不同分为VATS组30例与开胸组29例;其中男35例,女24例,年龄38~74岁,平均(58.6±14.3)岁;肿瘤位于左上肺20例,左下肺9例,右上肺15例,7例为右中肺,8例为右下肺,肿瘤平均直径为(2.20±0.76)cm;其中14例为鳞癌,42例为腺癌,2例为腺鳞癌,1例为小细胞癌,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合并症及肿瘤大小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行胸部CT、肿瘤标记物及增强CT等确诊,11例术前穿刺活检病理确诊,手术由同一组医师完成;7NM分期I~Ⅱ期;排除远处转移患者;排除其它癌症患者;心肺功能正常;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

1.2手术方法

1.2.1开胸组行传统开胸手术,常规双腔器官插管麻醉,取健侧卧位,后外侧切口进胸,切口长20-30cm。切断胸壁肌肉,肋骨撑开器撑开肋骨,甚至需切断或切除1根肋骨,游离病变肺叶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可使用一次性切割吻合器,或丝线缝扎,离断后取出病肺,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淋巴结进行分组标记。

1.2.2 VATS组 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麻醉方式及体位与传统开胸相同,取腋中线第7、8肋骨间1.0 cm切口作为观察孔,单肺通气后置人胸腔镜镜头。探查胸腔内有无转移性结节及粘连,取腋前线第4肋间或与水平裂接近的肋间2~3 cm切口作为主操作孔,病人肥胖者,体表无法确定肋间可在胸腔镜观察下定位主操作孔位置,取肩胛下角线第9肋间2.0 cm长切口作副操作孔,置人相应胸腔镜器械,结合胸部CT定位,探明肿块位置,可将病变肺叶向主操作孔方向牵拉,由该孔伸入手指触诊肿瘤情况,决定行肺叶切除后,分别游离叶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应用直线切割吻合器离断处理,经主操作孔置人标本袋取出病肺,再进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由观察孔置入胸腔闭式引流管后缝合各切口。

1.3观察指标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拔管时间、疼痛评分(VAS)、住院时间、肺部感染、切口感染、术后肺不张、术后心率失常、二次开胸止血。其中VAS疼痛评分以10 cm直尺为检测工具,直尺上0表示无痛、10表示剧痛,中间范围表示不同程度疼痛。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Fisher确切概率校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各项手术观察指标比较

见表1。VATS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42.5_+37.1)min,术中出血量(132.5_+38.2)mL,淋巴结清扫数量(15.7±4.2)个,术后24 h视觉疼痛评分(3.3±0.7)分,拔管天数(3.8±1.3)d,住院时间(11.5±3.8)d,开胸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68.5±38.5)min,术中出血量(245.2±58.8)mL,淋巴结清扫数量(14.5±3.2)个,术后24 h视觉疼痛评分(7.2±0.8)分,拔管天数(4.1±1.8)d,住院时间(17.6±5.3)d,除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拔管时间无差异外,其余VATS组均具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见表2。VA75S组发生肺不张及心律失常各1例,开胸组术后并发肺部感染、心律失常、切口感染、二次开胸止血各1例,肺不张2例,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19世纪以前肺癌尚少见,但如今是威胁全世界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肺癌处于一个高发的趋势,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已居所有恶性肿瘤之首,我国亦如此,肺癌的治疗已成为当今普遍关注的问题,早期肺癌仍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减少手术创伤及对美容的要求日益增高,促使外科医师向微创化发展进步,近十几年随着光纤传导及数码成像技术的进步,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这一种新的微创外科技术得到蓬勃发展,1992年Lewis报道了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我国1995年由王俊等首次报道了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尤其近年来胸腔镜器械的操作器械及切割吻合器的改进,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得到了革命陸的发展。胸腔镜肺叶切除被证实治疗肺癌具有安全可行、创伤小、术后恢复等优点,已被我国发达地区大型医院广泛应用,大多地区级医院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但都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胸腔镜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已被认为是早期肺癌手术治疗的标准术式之一。

胸腔镜肺叶切除我们采用3孔法,即观察孔、主操作孔及副操作孔,分别位于腋中线第7或8肋间、腋前线第4肋间、肩胛下角线第9肋间,主操作孔置人硅胶切口保护套避免反复器械进出及取标本时引起切口种植转移,胸腔镜手术是在光源充足及视频放大的情况下进行的,手术视野中局部解剖结构得到了更加的直观的清晰显示,有利于术者精细地观察及操作,减少了术中视野盲区及副损伤的发生。在实际临床操作中,我们多采用单向式的肺叶切除术,尤其是在叶间裂发育不全时更为安全有效。出血一直是外科中永恒的话题,胸腔镜肺叶中亦同样,尤其是肺动静脉若处理不当,可能导致中转开胸或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等严重后果,因此术中发生腔镜下无法控制的出血应果断及时开胸,以确保患者手术安全。在处理肺动静脉时充分游离血管鞘膜,在有淋巴结与血管粘连紧密时,根据情况选择超声刀、电钩或组织剪仔细分离,切不可心急,强行用血管钳进行分离引起出血,血管游离后7号线牵拉,以垂直血管的方向用切割吻合器进行离断,小血管可使用推介器进行丝线结扎或Hemolok钳夹离断,用吻合器离断支气管前应同台下麻醉共同配合,确保鼓肺见病变肺叶不张及余肺叶复张良好后方可离断支气管。在本组病例中,我们均采用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因胸腔镜具有放大作用及可变换方位减少盲区的视觉,使淋巴结清扫变得更为安全有效,超声刀因具有出血少、周围组织热损伤少等优点,在纵膈淋巴结清扫时体现出了更高优势,国内外多中心研究表明,胸腔镜下行系统性纵膈淋巴结清扫与传统开胸手术无差异性。

在本研究中VATS组较开胸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胸管引流总量、术后24 h视觉评分等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且VATS组术后并发症也低于开胸组,但在拔除胸管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方面差异不显著,与国内学者报道是一致的。

肺叶切除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并已经得到确诊的肺癌患者80例,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最小38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55.98±7.34)岁。本次根据所有患者入院的编号进行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实验组,各40例,所选患者均符合研究的标准。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开胸肺叶切除手术。静脉复合性麻醉以及双腔管气管进行插管,手术过程中,对患者胸部的第五根肋骨进行约为15 cm的手术切开,使其组织逐渐被分离,组织分离到肌肉层时,需要切断一部分的肋间肌、前锯肌和背阔肌。然后将第六根肋骨切除,最后通过分离器使肋骨的间隙能够撑开8 cm左右,再进行淋巴结清和肺叶切除的手术。

1.2.2实验组采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静脉复合性麻醉以及双腔管气管来进行手术插管,在插管过程中要使患者处于侧卧立的状态。手术过程中需要在患者的腋中线的第七个或第八个肋骨间进行长约2 cm的切口手术,使其能够作为观察孔放置胸腔镜。其次,在患者的胸大肌的后缘部分到其背阔肋的前部第四根与第五根肋骨的间隙中做一个长约5 cm的操作孔,然后通过胸腔镜来进行动脉与静脉的分离手术,用打结器对血管进行结扎后将其切除,肺叶被切除后,用闭合器对支气管的残端进行最后的闭合,同时还要对淋巴结采用系统性的清扫[2]。

1.3观察指标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和住院时间比较实验组术中出血量(96.12±17.15)ml、手术时间(134.26±13.21)min、术后胸腔引流量(1225.34±101.87)ml、住院时间(8.46±1.87)d,均优于对照组的(154.61±22.14)ml、(159.18±18.97)min、(1548.56±106.15)ml、(13.24±2.13)d(P<0.05)。2.2

2.2两组并发症比较实验组患者肺不张1例、肺漏气2例、皮下气肿1例、慢性疼痛1例、无支气管胸膜萎缩和切口感染现象,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5%;对照组患者肺不张4例、肺漏气5例、切口感染3例、皮下气肿、支气管胸膜萎缩、慢性疼痛各3例,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2.5%,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临床上治疗肺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是首选手术治疗方式[3,4,5]。本次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开胸肺叶切除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方式的手术过程对比,全胸腔镜的手术在术后患者的疼痛感极其轻微,且恢复的过程短暂,因此手术后住院时间也很短。同时根据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5%,低于对照组的52.5%(P<0.05)。

综上所述,全胸腔镜肺叶切除能对肺癌进行更好的控制,其治疗效果确切,能够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摘要:目的 分析开胸肺叶切除治疗与全胸腔镜肺叶切除在肺癌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80例肺癌患者,根据入院的编号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开胸肺叶切除治疗,实验组采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低于对照组的52.5%(P<0.05)。结论 对于肺癌患者临床上首选全胸腔镜肺叶切除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更为明显,比开胸肺叶切除更安全,值得推广。

关键词:开胸肺叶切除,全胸腔镜肺叶切除,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查明元,赵奔英,王强,等.VATS下肺叶切除与开胸肺叶切除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实用癌症杂志,2013,28(6):659-661.

[2]程吕欢,马镛,郑任珊,等.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复杂原发性肺癌疗效.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9):4902-4904.

[3]孙琦,孙振宇,顾敏威,等.全胸腔镜肺叶切除联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0):2736-2737.

[4]高珂,刘早阳,吴剑,等.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分析.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1,18(3):231-235.

肺叶切除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 篇4

1 临床资料

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科实施肺叶切除术55例, 男38例, 女17例, 年龄40岁~70岁。初步诊断占位性病变, 给予肺叶切除术, 该手术用时平均2 h左右, 手术过程顺利, 术后带气管插管回ICU, 清醒拔除气管插管回胸科监护室。术后2 d~3 d随访患者, 除个别患者主诉伤口略痛, 无其他不适, 大多数患者对手术室护士服务感到满意。

2 手术方法

手术均在静脉复合麻醉下, 采用健侧卧位, 取后外侧切口, 开胸探查病变, 确定手术方式, 分离粘连, 游离并依次处理肺动脉、肺静脉, 松解肺韧带, 处理支气管, 包埋支气管残端, 冲洗胸腔, 彻底止血, 放置胸腔引流管, 清点用物关闭胸腔。

3 术前准备

3.1 心理干预

术前1 d访视患者, 详细了解患者病情、术前诊断、手术方式、文化水平、经济状况、精神状态、心理反应。给患者有效的心理疏导,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手术大致过程、主刀手术医师及麻醉师、手术室环境, 交代与手术相关的注意事项。采取相应的术前心理干预,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其正确对待手术, 安心进入角色, 以最佳的心态接受手术。

3.2 与手术医师进行沟通

与医师进行沟通, 了解该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情况, 拟定手术方式, 估计手术复杂程度, 评估术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拟定相应的处理预案。由于我科已采用一次性气管残端闭合器等高值耗材, 术前应了解本次手术是否需要, 手术医师特殊喜好, 该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 手术配合

4.1 巡回护士的配合

4.1.1 术前整理及用物准备

巡回护士提前30 min进手术间, 打开空调使手术间内温度保持在22~24℃, 相对湿度在50%左右。打开背景音乐, 同时做简单的清洁;连接电刀、吸引器、电动手术床的电源并检查使其处于功能状态;根据患者体型准备侧卧位支臂架、体位垫;手术常规用物如胸包、手术衣、剖腹器械、开胸器械套件、肺叶切除器械、40×60贴膜、中纱、纱垫、四层纱垫、敷贴等;特殊用物如胸腔引流管及胸腔闭式引流瓶、花生米剥离子、支气管残端闭合器、医用生物蛋白胶、皮钉、骨蜡、可吸收缝线、血管器械及血管缝线等。

4.1.2 迎接患者, 协助麻醉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与麻醉师、手术医生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同时注意与患者有效沟通, 缩短护患距离, 减轻患者的恐惧及紧张心理。用20G静脉留置针连接三通接头, 在患者健侧上肢建立静脉通路, 协助麻醉师给药, 置双腔气管插管, 同时准备2套吸引器管, 防止气道阻塞。协助麻醉师进行中心静脉留置, 一般选择右锁骨下静脉穿刺。

4.1.3 导尿护理

待麻醉成功后导尿, 留置尿管并标明留置时间。全麻患者在手术室导尿, 减少不必要的暴露及术前搬动患者时尿管的刺激。

4.1.4 体位护理

采用健侧卧位, 巡回护士站于健侧, 负责摆放手术体位, 要求充分暴露手术野, 但要注意保护血管、神经勿受压, 特别是肺癌消瘦的患者尤应注意。

4.1.5 巡回护士术中配合

术中监督手术人员无菌情况, 禁止非手术人员参观, 减少人员走动等减少感染机会。严密观察手术进行情况, 及时提供台上所需物品。准确清点手术所需敷料、器械等用物, 严防遗漏。

4.1.6 术后安返病房

术毕协助麻醉师换单腔气管插管, 清除血迹, 将患者平稳移至手术推车并由巡回护士护送回ICU。途中保证静脉通道的安全通畅, 有效夹闭胸腔引流管, 以防运送途中连接管脱落而进入空气。注意患者的监护病情、观察;对患者手术中的病情、手术情况如手术期的总体情况, 静脉通道、输液输血量、用药, 患者生命体征、皮肤情况, 都要做详细的交接并签字。

4.2 器械护士的配合

4.2.1消毒铺单, 取后外侧切口, 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前锯肌、背阔肌, 游离斜方肌并切断附着在脊突的筋膜束, 提起肩胛肌, 洗手探查肋间隙, 切开肋间肌, 递4层生理盐水纱布垫2块, 开胸器撑开肋骨, 暴露胸腔。

4.2.2洗手探查病变, 确定手术方式, 递无齿镊、胸腔止血钳、组织剪、花生米剥离子分离粘连。

4.2.3处理肺动脉:递肺叶钳暴露肺门游离并处理肺动脉, 递组织剪剪开肺动脉外层包膜, 在前后游离使肺动脉有足够长度, 用7号线结扎2次, 并用7×17圆针、4号线缝扎, 用组织剪剪断以防术后出血, 周围组织用4号线结扎。

4.2.4处理肺静脉:同处理肺动脉的方法, 先从肺静脉中分离上腔静脉、中叶静脉、后段静脉、前段静脉及尖段静脉, 根据需要分别予以切断、结扎。

4.2.5处理支气管:递肺叶钳、支气管残端闭合器、碘伏棉球、11号刀片, 分离结扎切断支气管动脉, 支气管残端外的结缔组织不宜剥离过光、过长, 以免影响残端的血运。支气管的切断平面应选择在距支气管分叉0.5 cm处, 预定切断的远端用支气管切割器夹住闭合支气管, 用刀将支气管切断。若用间断缝合, 使用干棉球, 应及时提醒手术医生取出, 以免遗留在胸腔。术中清扫淋巴结时, 应及时装入病理标本袋中并贴好标签, 以便术后送病检。

4.2.6冲洗胸腔, 包埋支气管残端, 处理残腔。巡回护士提供温生理盐水[2], 若疑恶性肿瘤则用38~47℃的蒸馏水, 同时嘱麻醉师膨肺, 检查支气管残端是否漏气。支气管残端用周围组织包埋。

4.2.7胸腔内要严密止血, 大量温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再次检查支气管残端是否漏气。放置胸腔引流管与巡回护士清点用物无误后逐层缝合切口, 用皮钉缝合皮肤, 以敷贴覆盖切口。

5 体会

5.1术前了解手术过程, 备好特殊用物如合适的支气管残端闭合器等, 一次性高值物品使用时要小心, 不能损坏。

5.2手术的关键是游离肺门, 探查肿瘤时不可过多挤压和翻动, 以减少手术引起的医源性扩散。若为恶性肿瘤切除时, 应先处理肺静脉, 然后在处理肺动脉, 以防术中挤压使肿瘤细胞脱落, 进入静脉, 产生癌栓或形成血行转移。

5.3因该疾病患者大多年龄偏大, 合并其他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等, 患者对休克和手术的耐受性差, 胸腔粘连, 处理肺动脉要小心谨慎, 应密切配合, 在直视下操作, 一旦造成大出血, 可能会被迫改全肺切除。因手术操作部位临近大血管, 应提前备好血管器械及血管缝合线。

5.4预防感染的关键是要严格无菌操作。支气管处理时要按照污染手术的要求, 将支气管残端闭合器用治疗巾包好, 放于器械桌一边, 不能接触其他器械。

5.5术中严格无瘤操作技术, 整理器械台, 准备好切除肿瘤的相关器械, 建立相对“瘤区”[3], 即需重复使用的器械, 应先将肿瘤细胞污染的器械浸泡于蒸馏水中5 min后再使用, 若疑为恶性肿瘤如肺癌者, 用蒸馏水作为冲洗液。袁惠萍等报道了应用温热低渗液对肿瘤细胞破损率影响的研究, 结果表明:43℃的蒸馏水用于肿瘤细胞3 min即可有效使肿瘤细胞破损, 能有效避免肿瘤细胞的种植和播散。

5.6术中输血输液的护理。由于一侧肺叶切除, 全身血液将流经仅存的肺脏循环, 单位肺容积的循环量增加1倍左右, 如补液过量, 可发生肺水肿, 故应注意控制补液速度。

5.7肺部手术尤其是肺叶切除, 一定要备好2套吸引装置, 1套供手术用, 另1套用于麻醉师吸气管内分泌物。有的需放置2个胸腔引流管, 一般在摆回仰卧位时进行, 应注意留出所用器械。

5.8胸腔闭式引流瓶在胸腔管开放时, 引流瓶不能高于患者躯体, 防止瓶内液体倒流;在送患者时, 一定有效夹闭胸腔引流管, 以防运送途中连接管脱落而进入空气。

5.9搬送患者时动作要轻柔, 尤其全肺切除患者, 以免造成纵隔移位以及心搏骤停。

6 小结

肺叶切除术对患者呼吸及循环功能的影响尤为明显, 而肺具有解剖复杂, 功能重要, 手术风险大等特点, 这就要求手术室护士术中要严密观察患者术中病情变化, 熟悉手术过程, 掌握手术特点并时刻注意手术步骤, 如游离肺门等关键操作时应保持冷静的头脑, 做到及时、准确、主动配合, 做好应急准备。患者对手术知识缺乏和认识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会产生焦虑心理, 故应运用人文关怀, 实施心理护理, 在护理配合工作中团结协作, 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确保手术顺利成功。

参考文献

[1]宋烽, 王建荣.手术室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476-478.

[2]曾俊, 任辉.实用手术室护理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245-249.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体会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6年12月-2013年10月间进行的全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21例,年龄19~73岁,其中男13例,女8例,病理类型:腺癌9例,鳞癌2例,肺结节8例,腺癌及鳞癌及肉瘤的混合1例,肺气肿1例,病变位于右肺上叶4例,右肺下叶5例,左肺上叶5例,左肺下叶7例。腔镜辅助小切口16例,年龄23~74岁,其中男9例,女7例,病理类型:腺癌9例,鳞癌5例,肺结节2例,病变位于右肺上叶3例,右肺下叶4例,左肺上叶3例,左肺下叶6例。全胸腔镜组(中转组)以及腔镜辅助小切口组(未中转组)患者在性别、肿瘤类型、位置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手术采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方式,健侧予以单肺通气。取健侧卧折刀位。胸腔镜troka放置于第7肋间腋后线,长约1.2 cm;辅助操作口选择位于肩胛下角线第7肋间,长约1.2 cm;主操作口位于第4肋间腋前线,长约4 cm,无术中不需要放置开胸器,肋骨不拉开,使用乳突牵开器将切口软组织撑开。所有的操作均在胸腔镜直视下完成,而不借助于切口进行观察[3,4]。术中对胸腔及肿瘤进行全面的探查后,首先使用电钩将下肺韧带切断并打开肺门周围的纵隔胸膜,显露下肺静脉后壁及主支气管后壁,摘除部分的隆突下淋巴结,显露支气管,并使用切割缝合器将未发育完全的肺裂切开,处理肺血管,完成肺叶切除术,根据术中冰冻的病例结果,如为肺恶性肿瘤则进行标准的纵隔淋巴结清扫。如遇到镜下操作困难情况如纵隔淋巴结粘连、出血等情况时,将沿操作口向肩胛下角方向延长8~10 cm,逐层将皮下组织、肌层予以切开,放置开胸器对肋骨进行牵开,在直视下完成肺叶切除以及相关的淋巴结清扫术[5,6]。术后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闭合切口。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相对数表示,采用字2检验,检验标准设置为0.05,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中转开胸原因分析

术中中转行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的主要原因有血管损伤(肺动脉损伤、肺静脉损伤、奇静脉损伤)、淋巴结干扰以及胸腔内的致密粘连等,其中肺动脉损伤是最为多见的原因,占37.50%(6/16),具体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比较

中转开胸组的平均年龄为(69.4±10.4)岁,肿瘤平均直径为(24.8±11.7)mm,未中转开胸组的平均年龄为(54.7±10.7)岁,肿瘤平均直径为(28.4±13.7)mm,两组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在近十年来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胸外科比较成熟的一种手术方式,但是术中出现一定的情况下仍需要中转为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7]。其常见的原因有纵隔淋巴结转移、胸腔粘连或出血、瘤体巨大或探查见纵隔器官受到侵犯等。

3.1 出血

肺血管在术中出现意外出血是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行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最常见的原因[8]。本组中有21例患者在术中出现肺动脉损伤出血,5例在腔镜下修补成功,16例患者中转行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其中4例中转手术后需阻断肺门才能有效止血并修补血管。在术中如果遇到出血,可以先采取纱布压迫止血的方法,同时将积血吸净,清理术野并做好开胸的准备。如出血能够被压迫止住,则压迫5 min后将纱布移开,找到明确的出血部位,根据具体的出血情况决定处理方法:如果肺血管的压力较低,出血量少则可以予以压迫止血;如出血无法制止,则可以根据出血的严重度以及操作者的熟练程度来决定是否在腔镜下修补还是中转手术[9,10]。如果情况紧急则应当毫不犹豫紧急开胸,以免延误抢救。关于具体出血时的开胸指征,还需要根据术者的经验灵活掌握。

3.2 淋巴结干扰

血管和支气管周围往往分布有大量的淋巴结,炎症或与结核、钙化粘连以及肿瘤发生淋巴结转移时均会使得局部的解剖结构难以看清,增加腔镜对血管以及支气管的处理难度。外文文献中的资料显示淋巴结干扰并不是术中导致中转手术的主要原因[11],但本研究中有13例患者是由于淋巴结因素导致中转开胸,其可能是由于国人发生肺炎以及肺结核的既往史患者较多,很多患者的血管以及支气管旁均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结肿大以及钙化粘连,这些因素均从侧面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因此淋巴结因素是导致国内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中转手术的一个重要的原因[12,13]。

3.3胸腔粘连

过去往往认为胸腔粘连是胸腔镜手术的相对禁忌证[14]。本组中有7例患者出现胸腔内弥漫粘连,其中3例出现严重粘连,5例出现肺门粘连,有3例患者通过钝锐性分离结合的方法,在20 min左右成功游离了整个胸腔,且过程中出血量较少,而9例患者因粘连原因而中转行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

腔镜下部分肺叶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篇6

关键词:肺叶切除术,胸腔镜,护理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近年来电视胸腔镜手术以其安全、微创、无痛、预后好、切口愈合美观等优点在胸外科得到广泛应用[1]。其全部操作均需要在胸腔镜影像系统监视下进行, 由于该手术方式对操作精确度有相当高的要求, 因而需要护理人员在手术过程中给予高度的配合, 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本次研究特选取我院需进行腔镜下部分肺叶切除术的58例病人为研究对象, 对其在术前、术中的护理配合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2年10月收治的进行肺叶切除术的58例病人为研究对象, 男34例, 女24例;年龄46岁~78岁 (60.3岁±4.3岁) ;其中行肺大泡切除术者19例, 行纵隔肿瘤切除术者28例, 行肺叶肿瘤楔形切除术11例。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病人全身麻醉后采取侧卧位, 常规消毒后, 在胸腔镜下分别在胸前相应位置做观察孔、牵引孔、操作孔。完成后进行肺动脉解剖剥离, 后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肺静脉的处理。在将肺静脉切断后, 开始清扫隆突下淋巴结, 后将肺叶切除, 再将纵隔淋巴结进行清扫。

1.2.2 护理配合

1.2.2.1术前护理

病人及家属对手术风险本身存在担心, 而且电视腔镜手术作为一种新技术, 病人对其所知甚少, 对未知的恐惧也会增加手术中的心理负担, 影响病人的精神状态, 使手术效果大打折扣。因而术前护士有责任对病人进行基本知识的普及, 讲解术中的注意事项等, 消除其对手术的顾虑。要鼓励病人家属给予病人适当的关心, 减少其术前的不安, 使其术中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 以使手术效果达到最好。护士还要严格检查电视胸腔镜、超声刀等工具性能是否正常, 并对其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 备好手术所用的常规胸腔镜器械包及手术辅助材料等[2]。为了防止手术失败而转为开胸手术的状况发生, 护士还要准备好开胸手术所需要的各种器械及抢救药, 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1.2.2.2术中护理

巡回护士要协助医生仔细核对《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的内容, 并积极帮助病人根据手术需要及病人的舒适度选取合适的体位[3]。要使健侧侧卧, 并在腋下垫软枕, 以防神经和血管受压, 同时能使术侧肋间隙增宽, 方便手术的顺利实施。将电极板紧贴大腿、臀部等肌肉丰富之处, 并要使暴露部的皮肤与手术床金属部位用敷料等隔开, 还要嘱病人不要随意更改体位, 禁止触碰金属部位, 以防烫伤。正确连接各种仪器设备, 做好固定, 防止滑脱引起损伤, 并将仪器参数调整至最佳, 积极配合术者调整胸腔镜视野至最佳观看位置, 术中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及心电监护。严格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等, 积极协助术者正确有效的使用仪器, 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巡回护士在手术前与手术后还要协助器械护士认真的清点手术物品, 若有不足应及时补办。术后还要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工作[4];器械护士在手术过程中主要任务是配合术者, 保证手术过程中所需各种用具的及时传递。手术前要进行严格的洗手, 保证无菌操作, 对手术所需的各种物品在术前要做好准备, 清点无菌台上的物品数目, 做好记录, 配合巡回护士妥善连接与固定各种仪器设备, 确保其能正常的工作。还要熟知手术的各个步骤, 以密切的配合术者。在手术过程中要根据手术步骤依次传递各种器械, 如套管、卵圆钳、腔镜血管钳、超声刀等。若术中发现胸腔镜镜头雾化时应及时拔出用碘伏棉球擦拭或用保温杯内无菌生理盐水 (80℃) 浸泡腔镜头, 每次浸泡1~2min, 防止胸腔内热气在冷镜头表面产生冷凝, 以保护屏幕显现清晰[5]。标本取下后要将其置入取物袋内。术闭放置胸腔引流管、关胸。

2 结果

本次进行手术的58例病人经治疗均治愈出院, 手术的总有效率为100%, 而且术后无并发症的出现, 本组病人手术时间为218min±57min, 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7.2d。

3 讨论

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较传统开胸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因而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主要操作全部在胸腔镜影像系统监控下进行, 对于操作的精确度要求较高, 因而需要护士在手术过程中给予高度的配合, 才能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本次研究中在手术前及手术后都得到了护士的积极有效配合, 因而手术进行十分顺利, 治疗效果也相当显著, 总有效率高达100%, 而且无并发症的出现, 同时有效缩短了手术与住院时间, 保证了病人的健康, 提高了术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缪蓉, 叶艳霞, 徐桂银.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手术配合[J].临床护理杂志, 2012, 11 (6) :46-47.

[2]陆美玲, 梁婉玲, 邝巧明.论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护理配合[J].临床医学工程, 2012, 19 (7) :1179-1180.

[3]殷莉, 旷玉明, 朱鑫玲.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227例护理配合[J].齐鲁护理杂志, 2010, 6 (29) :62-63.

[4]周伟伟, 穆燕, 马冬春.58例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护理配合及体会[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10 (6) :65-66.

肺叶切除术后肺功能变化的研究 篇7

关键词:肺叶切除术,肺功能,一秒用力呼气量

肺癌发病率逐年增高,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是治疗肺癌的标准术式。术前肺功能的评估在术后肺部并发症出现的预防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情况的评估有着重要作用。现有较多研究观察评估肺术后近期肺功能变化情况,但对远期肺功能观察报告较少,本文将肺叶切除术后远期(1年)肺功能情况进行评估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及患者入组:回顾我科2009年1月至2014年5月行肺叶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术后肺功能复查时剔除符合以下任何一项的患者资料:(1)术后辅助治疗未结束;(2)常规CT检查有肿瘤复发转移;(3)基础疾病加重的患者;(4)行肺功能检查前1周入院治疗;(5)肺功能检查时有肺部感染情况。

1.2研究方法:收集术前肺功能检查指标:FEV1、FEV1%、MVV、MVV%、DLCO及DLCO%,并计算ppo FEV1。随访1年,术后1年后复查肺功能,将各项指标对比分析,ppo FEV1与术后实测FEV1进行对比分析。ppo FEV1计算采用Juhl公式进行计算,ppo FEV1=FEV1×(1-a/19),a=切除肺段数,左上4段,右上3段,右中叶2段,左下及右下分别为5段。肺功能均利用德国JAEGER公司TOENNIES肺功能仪,检查时采取坐位,套上咬嘴,夹闭鼻子。

1.3统计方法:本文研究结果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分析,计量资料采取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判断标准。

2结果

2.1患者入组结果:41例患者入组,其中男性18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58.23岁。26例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15例开放肺叶切除术,上叶切除患者27例,下叶切除患者12例,右肺中叶切除2例,术后病理肺癌38例,其中4例鳞癌,34例腺癌,良性病变3例。肺癌均行系统性淋巴结取样或清扫,术后恢复良好,术后病理分期:ⅢA期5例,Ⅱ期4例,Ⅰ期32例,其中8例行术后化疗。

2.2肺叶切除术后患者FEV1、FEV1%、MVV、MVV%、DLCO、DLCO%,分别为(1.91±0.58)L、(75.34±16.47)%、(72.21±22.03)L/min、(80.55±24.09)%、(5.44±1.18)mmol/(min•k Pa)、(69.81±13.14)%,小于术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po FEV1:(1.80±0.49)L,低于术后实际FEV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2.3开胸肺叶切除组FEV1、FEV1%、DLCO、DLCO%低于术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MVV、MVV%低于术前,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肺叶切除组术后FEV1、FEV1%、MVV、MVV%、DLCO、DLCO%,分别均低于术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4上叶切除组术后肺功能FEV1、FEV1%、MVV、MVV%、DLCO、DLCO%,分别均小于术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下叶切除组术后肺功能FEV1、FEV1%、DLCO、DLCO%,分别均低于术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VV、MVV%低于术前但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肺切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的手术患者。尽管随着外科手术技术、麻醉技术、围手术期处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不断下降,但术后病死率仍可达2%~11%并发症达30%~49%[1]。许多学者对影响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因素做了大量研究,发现术前肺功能状况与术后肺部并发症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故术前肺功能的测定的必要性在临床上常常是显而易见的,全面评估手术切除范围、手术危险性,对决定手术适应证和估计手术安全性等方面意义重大,且根据测定结果于术前采取相应治疗和预防措施。

MVV%<50%,肺切除术应尽量避免,ppo FEV1<0.8L任何肺切除都是绝对禁忌[2]。FEV1>1.5 L,行肺叶切除时及FEV1>2.0 L行全肺切除时,术后并发症<5%。这种情况下不需要做进一步肺功能检查[3]。

近来对肺切除术后肺功能的变化研究提示,肺切除早期肺功能下降,后逐步改善,至术后3个月,基本同术前。而其可能原因大部分肺癌患者,由于癌肿存在,会导致部分肺组织或肺叶发生阻塞性肺不张,另外很多患者术前都有不同程度的肺气肿,肺叶切除后胸腔相对增大,使得胸廓和余肺的顺应性获得改善。而产生类似于肺减容术后的容积效应。癌肿切除后去除上述因素对肺功能的影响,从而间接改善肺功能[4],且胸腔镜手术术后肺功能恢复优于开放手术[5]。而在本研究中1年以后行肺叶切除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均低于术前,且严格入选标准,去除了因术后辅助治疗而对肺功能恢复的影响,应较准确的反应了术后肺功能的恢复情况。其结果的差异可能是入选患者早期病变较多,癌肿对术前肺功能基本无影响,手术后亦无法因癌症切除肺功能得到相应改善。本研究中胸腔镜组患者术后肺功能各项指标亦较术前下降,对比开放肺叶切除未见明显优势,已有研究显示胸腔镜肺对开放手术能更好的促进早期肺功能代偿,早期胸腔手术存在微创优势,胸壁肌肉,肋间肌,肋间神经损伤,呼吸肌的影响较小[5,6,7,8,9]。术后远期开放手术胸壁损伤愈合代偿,肺功能恢复与胸腔镜相当。

总之肺叶切除患者弥散功能及通气功能均较术前下降,由于术后余肺存在不同程度代偿性扩张,术后实际FEV1要高于根据Juhl公式计算ppo FEV1值。

参考文献

[1]Stephan F,Boucheseiche S,Hollande J,et al.Pulmonary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lung resection: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incidence and possible risk factors[J].Chest,2000,118(5):1263-1270.

[2]周清华.现代肺癌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42-43.

[3]张晖,方文涛,陈文虎.术前肺功能与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关系[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4,24(9):769-771.

[4]赵旭东,石开虎,吴君旭.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肺功能的变化[J].山东医药,2009,49(50):4-5.

[5]陈宇,于在诚.76例单肺叶切除术术后早期肺功能的变化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5,20(8):1416-1419.

[6]余化标,谷力加,冯卫能.核素肺灌注显象定量预测肺癌术后肺功能[J].实用医学杂志,2002,18(6):603-604.

[7]Kazuhiro U,Toshiki T,Masataro H,et al.Compensation of pulmonary function after upper lobectomy versus lower lobectomy[J].J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2011,142(4):762-767.

[8]刘奎,唐雪梅.完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术后肺功能的比较[J].医药前沿,2016,6(10):212-213.

肺叶切除 篇8

关键词:胸腔镜,肺叶切除,电视胸腔镜

电视胸腔镜 (VATS) 下肺叶切除术是近年胸外科的热点。应用电视胸腔镜行肺叶切除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肺功能损伤小而受到临床医师关注和欢迎。笔者总结先期开展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16例, 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肺部良性病变4例, 支气管扩张症、肺错构瘤各2例, 早期肺癌12例, 右肺上叶癌2例, 右肺下叶癌6例, 左肺下叶癌4例, ⅠA期6例, ⅠB期4例, ⅡA期2例, 手术中或手术后病理肺腺癌10例, 肺鳞癌2例。全组均行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 肺癌患者加行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患者手术前均行心电图、肺功能检查。诊断肺癌的患者行肺部增强CT检查, 同时行头部CT或核磁共振、颈部及全腹超声、全身骨扫描检查, 除外肺癌远处转移。

手术方法:采取全身麻醉, 单肺通气, 侧卧位, 切口以患侧腋后线第7肋间取1.5 cm为腔镜观察孔, 肩胛线第7肋间1.5 cm为牵拉操作孔, 腋前线第3~4肋间取3~5 cm小切口为主操作孔。怀疑肺癌患者无病理诊断先以病灶为中心, 用蓝色Endo-GIA楔形切除病变及部分肺组织, 立即行冰冻快速病理检查, 以决定是否行肺叶切除, 肺癌患者手术中系统清扫纵膈淋巴结。用超声刀或电钩切开胸膜、下肺韧带、血管鞘等组织, 先暴露游离肺静脉血管, 使血管骨骼化。然后处理肺动脉及支气管, 如肺裂发育不良可用“单向式方法”, 用不同型号的Endo-GIA夹闭肺动、静脉血管、支气管和肺裂发育不全处肺组织。叶间或肺部小的血管应用Hem-O-Lok夹闭或丝线结扎后, 超声刀切断。

结果

16例患者均在胸腔镜下完成肺叶切除术, 手术顺利。淋巴结清扫平均5站, 平均清扫淋巴结12个。全组无死亡病例 (手术后30 d) , 无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其中2例手术中右肺下叶肺动脉出血, 经压迫后应用白色的Endo-GIA切断, 将切除肺叶肺动脉后顺利完成镜下手术。另有1例手术中应用Hem-O-Lok夹闭叶间血管, 手术12~18 h引流出不凝血1 000 m L, 经输液、输血、止血治疗后好转。手术后胸腔引流3~5 d, 胸腔引流量600~2 100 m L。手术时间190~360 min。平均230 min。

讨论

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是现在真正在“微创”下行肺叶切除的手术方法。该手术方法因为无胸部肌肉组织的整块切断及肋骨的牵拉, 胸腔内完全镜下器械操作, 和传统手术方法相比具有美观、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以及肺功能损害少、手术后更能耐受化疗等优点, 是新世纪发展方向[1], 是美国胸部医师协会 (ACCP) 肺癌治疗指南中肺癌的标准手术治疗方式。

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直径<5 cm的早期肺癌, 肺部良性病变, 支气管扩张症等。本组病例包括早期肺癌6例, 肺错构瘤、支气管扩张症各2例。初步开展胸腔镜下手术, 应该严格参照手术适应证, 选择病变小的早期肺癌或肺良性病变。待镜下手术熟练后可开展复杂的肺叶切除手术。完全胸腔镜下可行全肺切除、肺袖式切除等术式。

麻醉手术方法是全身麻醉, 选择性气管插管, 健侧单肺通气。切口一般选择是腋中线7~8肋间、肩胛线或腋后线7肋间或8~10肋间各行1.5 cm小切口, 腋前线3或4肋间4~5 cm切口。切口选择非常重要, 有时决定手术的成败。切口选择应个体化, 即依据肺叶切除的病变部位及患者的体型, 各个小切口之间不易太近, 应遵循距离肺门近、损伤小的原则。操作孔尽量平行肺斜裂处。手术中的观察孔、操作孔不是固定不变, 手术中为便于操作可上下改变。应用Endo-GIA切断血管时Endo-GIA的方向应与血管呈直角, 操作方便、安全。

手术中可根据肺裂发育情况决定手术操作顺序, 单向式操作顺序有一定优势, 特别适合肺叶裂发育不全的患者, 肺门处处理顺序是肺静脉、支气管、肺动脉或肺静脉、肺动脉、支气管。手术中可灵活应用。肺血管游离应达到血管“骨骼化”, 以保证切断血管有足够长度, 便于操作, 保证安全性。肺血管切断应用Endo-GIA为佳, 细小的血管可应用Hem-O-Lok夹闭, 应用Hem-O-Lok有脱落的可能, 本组曾有1例因应用Hem-O-Lok夹闭肺叶间血管手术后脱落引起出血。

手术中肺血管出血是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失败的主要原因。手术中肺血管出血应以压迫止血为主, 有文献报道应用长血管钳夹小的纱布球压迫出血点效果为好, 因肺血管压力较低, 小的破裂口经压迫可以止血。如血管破裂口较大, 位于切除近端, 应开胸修补。破裂口位于切除远端, 应用Endo-GIA切断。手术血管出血首先确定出血部位, 压迫止血最为重要[2], 如果出血不能控制, 应立即转为开胸手术, 以免照成严重的后果。

参考文献

[1]李运, 照辉, 王俊, 等.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中血管损伤致出血的应对措施[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14, (30) :133-136.

上一篇:有机玻璃管下一篇:常见故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