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切除

2024-06-27

结直肠切除(共10篇)

结直肠切除 篇1

近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 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 放大肠镜和色素内镜均在临床疾病的诊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曾有文献报道明确指出, 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和结直肠癌之间存在密切关系[2]。在以往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临床治疗中, 常用手术治疗法有开腹大肠切除术和内镜黏膜切除术, 临床实践表明, 开腹大肠切除手术所产生的创伤较大, 术中出血量多且患者创口愈合时间较为缓慢, 严重时还会使患者胃肠道功能发生紊乱, 甚者丧失;内镜黏膜下切除术可整块切除较大病变, 效果显著[3]。本次研究笔者就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内镜黏膜下切除术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入选病例共50例, 均为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患者, 病例到院诊治时间为2013年1月‐2015年2月, 全部患者均满足《肠道疾病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关于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诊断标准[4], 均未实施过手术治疗和其他保守治疗, 患者和其家属均签署相应的知情同意书, 自愿加入本次研究。本实验由当地伦理协会批准, 并全程跟踪。本次研究已排除精神异常者、合并肝胆疾病和其他恶性肿瘤者、黏膜下注射后抬举不良或者抬举征呈阴性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把50例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两组例数均为25例。对照组25例患者中, 男15例, 女10例;年龄39~65岁, 平均 (54.36±6.97) 岁;研究组男14例, 女11例, 年龄37~66岁, 平均 (54.38±6.98) 岁。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对两组患者性别比例和平均年龄进行处理分析, 两组患者在平均年龄以及性别比例构成上无显著差异,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外科普通开腹大肠切除手术治疗, 即按照手术治疗要求和流程执行。游离直肠背侧到盆底, 使直肠两侧韧带得以充分显露, 对直肠中部动静脉血管进行切断和结扎, 离断, 冲洗。以电灼的方式进行止血, 置入引流管, 缝合, 常规关腹。研究组患者采用内镜黏膜下切除术治疗。术前将实施手术的必要性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告知患者和其家属, 征得其同意并签字, 手术室前一天晚上9点过后不可进食, 手术当天早晨服用复方聚乙二醇, 同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所用设备有Olympus CF-Q260电子肠镜、Olympus FD-IU-1热活检钳、Olympus NM-4L-1注射针、Olympus电圈套器、Olympus H260AZI放大器、Olympus HX-610-135金属夹及高频发生器等。对直径在20 mm内的肿瘤, 事先在病变病原1点位置实施黏膜下注射, 注入5~10 ml左右的生理盐水, 同时加入相应的靛青胭脂, 以便黏膜层和黏膜下层之间的分界更加清晰, 让病变得以完全隆起且和黏膜下分离, 接着利用带钩圈套器实施圈套切除。对直径>20 mm肿瘤, 在病变边缘位置选1、2点实施注射, 各点生理盐水注入量为5~10 ml, 以便病变可完全隆起, 且和黏膜下分离, 而后借助于带钩圈套器实施多次圈套, 完成后切除整个病变, 注意创面的观察, 若出现踝露血管, 可借助于氩气进行烧灼, 从而避免术后出血问题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随访3、6个月的复发情况, 并进行比较分析, 以评价两种手术的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实施统计学分析, 组间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表示 (±s) 表示, 同时经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则用百分比表示, 经χ2检验, P<0.05表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比较分析可知,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 同时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 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情见表1。术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随访3个月和6个月复发率均明显多于研究组, 两者比较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情见表2。

3 讨论

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不管是在病变形态上, 还是在其发生发展上均有特殊性, 和一般结直肠黏膜来源所致隆起性病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因此在研究中应将其划入到特殊类型肿瘤中。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病理表现特征以绒毛状腺瘤为主, 锯齿状腺瘤比较少见。病理结构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疾病的增生情况, 严重者可发生癌变, 表现为浸润癌。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病变均是平坦型病变, 病变生长方向以侧向为主, 大部分不会侵犯深层[5]。在临床中, 如果患有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患者没有得到及时且有效的诊治, 或者所用治疗方法不当, 则很容易使肿瘤出现恶变, 影响患者胃肠道功能, 如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 严重时还会使肿瘤细胞不断扩散, 一旦这些肿瘤细胞扩散到机体内重要脏器时, 将会严重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6]。在以往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临床治疗中, 常用手术治疗法为外科普通开腹大肠切除手术, 该手术操作比较复杂, 同时创面也比较大, 手术时间相对较长, 在手术过程中出血量也比较大,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影响患者术后恢复时间, 延长创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 此外,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比较高, 肿瘤细胞种植转移的风险大, 复发率高。

近年来, 随着科学技术和内镜诊断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检出率也相应提高, 多数病变均可于内镜下实施治疗。目前在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临床治疗中, 对直径<20 mm的肿瘤病变, 通常采用内镜黏膜下切除术治疗, 该方法简单且方便, 效果好, 安全可靠;对于直径超过20 mm的肿瘤病变, 由于内镜黏膜下切除术不可一次性整块将病灶切除, 通常需要分片黏膜切除, 简而言之就是内镜黏膜下分片切除术。临床实践和研究报道证明, 内镜黏膜下切除术操作简单, 手术时间短, 手术创伤小, 同时在手术过程中出血量也比较少,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均比较低, 其所具良好效果目前已得到广大医学研究人员和医院的认可[7]。本次研究对照组采用外科普通开腹大肠切除手术治疗, 研究组采用内镜黏膜下切除术治疗。结果表明, 研究组手术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 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而言明显要少, 同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也均比对照组低 (P<0.05) 。

由此可见, 相对于外科普通开腹大肠切除手术而言, 采用内镜黏膜下切除术治疗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效果显著且良好, 手术创伤小, 手术时间短, 并发症少, 能避免患者大面积组织受损, 加快其康复的速度, 适合在临床中应用, 且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龚伟, 黄应龙, 苏秉忠, 等.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4 (4) :230-233.

[2]刘宇虎, 柳娟, 陈桂权, 等.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内镜诊断与治疗[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2, 17 (5) :264-267.

[3]王晓天, 单红, 张迪, 等.内镜分片黏膜切除术治疗巨大结直肠平坦型病变的临床评价及复发率随访[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4, 23 (8) :970-973.

[4]魏振军, 安贺娟, 余东亮, 等.225例结直肠锯齿状腺瘤的临床、内镜及病理学特征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4, 23 (9) :1035-1038.

[5]高丽影, 何利平, 王丽珍, 等.内镜下分片黏膜切除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45例[J].福建医药杂志, 2010, 32 (4) :85-86.

[6]杜林枫, 蒋军, 刘娟, 等.色素内镜联合内镜黏膜切除术诊治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临床研究[J].胃肠病学, 2013, 18 (1) :43-44.

[7]胡忠卓, 李捷.应用电子结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结直肠巨大侧向发育型肿瘤的临床疗效分析[J].四川医学, 2015 (7) :1038-1039.

结直肠切除 篇2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效果;术后恢复;血管骨骼化;解剖标志

[中图分类号] R65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3-12-03

Comparative study on oncologic outcomes and Laparoscopic morphology evaluation of laparoscopic versus conventional radical resection for rectal carcinoma

ZHAO Baoyu1  YUE Yi1  ZHANG Rui1  ZHANG Xiuqing1  LV Na1  LIU Xiaojun1  XU Jun1  LI Guoxin2

1.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Shanxi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Taiyuan 030012,China; 2.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The Southern Hospit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515,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oncologic results and postoperative recovery between laparoscopic and open approach for rectal cancer;To evaluate surgical effective outcomes by the anatomical landmarks,vascular skeletonization and regional lymph node dissection in laparoscopic morphology. Methods A total of 50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were consecutively assigned into laparoscopic group (LO,27 cases) and conventional group (CO,23 cases). The relevant indicators of surgical oncology and postoperative recovery were prospectively compared between groups. Results Compared with CO group, operating time and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we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LO group.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erms of length specimen,number of lymph nodes removed, and width of distant resection margins which were all negative in the study. On laparoscopic morphology, tumor excision, vascular skeletonization, regional lymph node dissection were achieved laparoscopically through anatomical spaces in laparoscopic group. LO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CO group in stomach tube retention, catheter retention, exhaust time, liquid food, body temperature recovery, and hospital stay.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operation, laparoscopic colorectal surgery is safe and feasible with equal oncologic outcomes; tumor excision, vascular skeletonization and regional lymph node dissection were achieved laparoscopically through anatomical spaces; In addition, shorter operative time, less blood loss and faster recovery.

[Key words] Laparoscope;Surgical results;Postoperative recovery;Blood vessels skeletonization;Anatomic landmarks

腹腔鏡具有诸多微创优势,但是否遵循开放手术切除的肿瘤学原则,达到根治性切除及术后患者恢复等一直是微创外科领域的热点。为此,笔者对2009年4~9月腹腔镜结直肠癌27例患者的肿瘤学及术后功能恢复指标与同期开腹手术23例患者相应指标进行前瞻性比较,以进一步明确两种手术的肿瘤学和腹腔镜下形态学根治效果的差异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理确诊为原发性结肠或直肠腺癌的择期手术病例;TNM分期为Ⅰ~Ⅲ期;年龄18~75岁;无手术禁忌证;既往无腹部大手术史;无腹水、腹腔炎症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选择2009年4~9月符合上述标准的结直肠癌50例,腹腔镜组(LO)27例,开腹组(CO)23例。

1.2 手术方法

1.2.1 操作过程 两组手术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完成。腹腔镜手术采用CO2气腹,压力10~12 mmHg,根据肿瘤部位选取4~5个戳孔,实施规范的根治性切除;开腹手术按常规进行。

1.2.2 形态学评价 观察腹腔镜结直肠癌术下形态学解剖结构,评价腹腔镜手术肿瘤切除安全性及关键区域淋巴结清扫程度的可靠性。

1.3 临床指标

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标本长度、切缘距离、切缘病理学、清除淋巴结个数、阳性淋巴结数;两组患者术后前3天腹腔引流量,尿管、胃管留置,进流食、排气、排便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或均数(range)表示,分类资料、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组间单变量比较采用Independent two-sample test或Wilcoxon two-sample test,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标本肿瘤病理学比较(表1、2)

2.2 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形态学下解剖层面及淋巴清扫观察性评价结果

结直肠癌腹腔镜下形态学可见特殊、恒定、明显的Toldt’s 线及间隙、直肠周围间隙等解剖学标志,选择合适的解剖学平面及融合筋膜间隙进行血管高位游离、根部清扫及结扎可安全、精确地实施完整肿块切除及血管区域淋巴结清扫。见图1~6。

2.3 术后功能恢复指标比较

腹腔镜组患者术后与开腹组相比术后前3天内腹腔引流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胃管、尿管留置时间,进流食时间,排气、排便时间,体温恢复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减少(P<0.05)。见表3。

3 讨论

随着微创技术的进步,腹腔镜手术在胃肠领域被越来越多的医师与患者所青睐,而腹腔镜下结直肠根治手术较开腹操作难度要高得多。肿瘤手术的原则首先是根治,腹腔镜操作远比开腹困难,能否达到“根治”效果是评价这一手术最根本的问题,与开腹相比根治程度与术后功能恢复则是另一个热点问题[1]。

随着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开展[2],Sambasivan等[3]学者进行了关于结直肠癌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比较的临床研究,发表了一些回顾性研究。大多数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在手术根治性方面没有差异,术后患者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住院时间更短,手术死亡率没有差异,腹膜微观结构损伤轻,认为腹腔镜手术在结直肠癌患者身上真正实现了微创化。但这些研究结果中主要以回顾性分析为主,比较的角度也各不相同。因此,前瞻性地对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患者的肿瘤学结果,同时主要评价了腹腔镜形态学下解剖的血管区域淋巴结清扫程度。

首先,肿瘤学指标结果证实:腹腔镜下可以达到与开腹同等的手术根治效果,同时,由于超声刀的应用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开腹,这一定程度上支持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根治效果无差别的结论。

其次,腹腔镜形态学下结直肠手术解剖区域淋巴清扫程度进行观察评价(图1~6)结果:结直肠癌腹腔镜下形态学可见特殊、恒定的Toldt’s 线及间隙、直肠周围的骶前间隙、Denovillier’s间隙及双侧直肠侧间隙等解剖学标志,切开Toldt’s 线进入结肠系膜与肾前筋膜之间的Toldt’s间隙,于此间隙及腹主动脉前筋膜间隙内可以安全准确识别肠系膜上、下血管并实现“血管骨骼化”,对相关区域淋巴进行充分清扫;左侧则继续深入直肠系膜与盆筋膜壁层之间的直肠周围间隙对肠管进行充分游离,保证了切除范围及切缘的安全性,同时具有手术创面缩小优化的微创效果,进一步证实腹腔镜手术根治效果肯定且兼具微创性的结论。腹腔镜手术与开腹相比,术后患者胃肠、排尿功能恢复较快,进食早,体温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综上所述,腹腔镜手术时准确识别明显、恒定的解剖形態学标志,进入正确的外科平面与融合间隙进行血管的骨骼化、根部清扫、高位结扎和肠管的充分游离,不仅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根治的可靠性,而且缩小手术创面,减少术中失血,利于术后功能恢复,缩短了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

[1] Tong DH, Fan JM, Law WL. Outcome of laparoscopic colorectal resection[J]. The Surgeon, 2008, 6(6):357-360.

[2] Sambasivan CN, Deveney KT. Oncologic outcomes after resection of rectal cancer: Laparoscopic versus open approach[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urgery, 2010, 199(5):599-603.

[3] Anderson CG, Uman AP. Oncologic outcomes of laparoscopic surgery for rectal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J]. European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 2008,34(10):1135-1142.

结直肠切除 篇3

关键词:结直肠腺瘤 (CRA) ,肠镜下息肉切除,息肉复发

结直肠腺瘤是结直肠癌的重要癌前病变之一, 患者手术后的复发率高, 故术后随访应该引起临床上的重视[1]。但目前临床尚缺乏针对结直肠腺瘤术后复发的病情及影响因素的报道。本次研究中, 我们选取10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研究结直肠腺瘤患者肠镜下息肉切除后的复发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结直肠腺瘤 (CRA)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65例, 女性35例, 患者年龄47~71岁, 平均 (59.8±10.2) 岁。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消化内科行内镜下结直肠息肉电切除术, 主要仪器设备为OLYMPUSPSD-300高频电凝电切 (奥林巴斯) 和OLYMPUS-CV-7肠镜 (奥林巴斯) 。100例患者的腺瘤直径 (13.4±5.8) mm, 49例为单发腺瘤, 51例患者为多发性腺瘤;左半结肠腺瘤者46例, 右半结肠44例, 全结肠10例;37例患者为管状腺瘤, 45例为管状绒毛状, 18例为绒毛状。

1.2 术后随访

所有患者出院后均接受本院的随访, 患者术后第一年内每6个月入院进行肠镜检查, 超过一年后每年入院复查一次, 随访期间自觉不适随时入院复查。随访终点:患者息肉复发或随访超过5年但未复发;随访间期 (y) :复发患者的随访间期为术后至息肉复发的时间, 未复发或失访患者的随访间期为术后至最后一次随访的时间。记录患者的复发息肉的病情, 包括复发时间, 大小、数目、部位及病理分级。

1.3 临床资料收集

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 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 (1) 记录患者的性别和年龄, 和患者是否存在代谢综合征[2]。 (2) 收集患者病史, 包括吸烟史、长期饮酒史、家族史 (包括多发性息肉病、结直肠癌等) 、药物应用 (是否长期应用环氧化物酶抑制剂等) 。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文中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息肉复发及复发病情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复发情况

1 0 0例患者中, 失访3例, 随访期间死亡0例, 共9 7例 (9 7.0 0%) 患者完成随访, 其中复发6 7例 (6 7.0 0%) 。患者的复发C R A病情分析如下。复发时间:3~5年2 4例 (3 5.8 2%) , 1~3年3 2例 (47.76%) , <1年11例 (16.42%) ;复发个数:1个19*例 (28.36%) , 2到4个31例 (46.27%) , 超过5个17例 (25.37%) ;息肉大小:<0.5的7例 (10.45%) , 0.6~1.0的28例 (41.79%) , 1.1~1.9的22例 (32.84%) , 超过2cm的10例 (14.93%) ;复发位置:左半结肠25例 (37.31%) , 右半结肠26例 (38.81%) , 全结肠16*例 (28.88%) ;病理分型:管状3*例 (4.48%) , 管状绒毛状37例 (55.22%) , 绒毛状27例 (40.30%) (与初发时相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以CRA是否复发为因变量, 以患者临床资料为自变量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 结果显示年龄、MS、高危腺瘤、烟酒史、家族史是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 而药物应用与患者复发呈负相关 (见表1) 。

3 讨论

研究发现, 近20年来, 我国结直肠癌发生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3,4], 多数结直肠癌是由结直肠腺瘤发展而来。目前, 内镜下的息肉切除术是目前结直肠腺瘤的首选治疗手段, 但患者复发率较高[5,6]。本次研究中, 患者5年内的腺瘤复发率为67.0%, 与国内外的研究结果基本保持一致[5]。与未复发患者相比, 复发患者的年龄明显偏大而初发时的CRA危险程度较高。复发后, 多发性息肉患者的比例 (48/67) 高于初发时 (51/100) , 全结肠息肉的患者 (初发:10/100, 复发:16/67) 和息肉中包含绒毛结构的患者 (初发:63/100, 复发:64/67) 的比例也明显上升。患者复发息肉的危险程度呈上升趋势。

结直肠腺癌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包括患者的年龄、代谢综合征、高危型初发CRA、不良生活习惯和家族史均是息肉复发的高危因素[7,8]。因此, 临床上应该增加对具有高龄、肥胖和具有长期烟酒史的患者的教育工作, 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同时, 临床上应该加强对高危型结直肠腺瘤患者术后的随访工作。

同时, 本次研究发现, 环氧化物酶抑制剂药物 (如阿司匹林, 塞来昔布) 的应用与结直肠腺瘤患者术后的复发呈负相关。其机制尚未明确, 部分研究发现结直肠腺瘤患者的肠道黏膜处于持续性慢性炎症状态, 环氧化物酶-2 (COX-2) 、肿瘤坏死因子和五羟色胺等炎症介质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9]。炎症反应可能在结直肠腺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故非甾体类抗炎药的应用可能在预防患者术后复发中发挥一定的作用[10]。

综上所述, 结直肠腺瘤患者术后复发受多种因素影响, 复发后危险程度呈上升趋势, 故临床上加强患者术后的随访工作。

参考文献

[1] 朱锦辉, 裘华森, 刘金明, 等.腹腔镜结直肠次全切除治疗轻中度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2;15 (8) :867~868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代谢综合征研究协作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代谢综合征的建议[J].中华糖尿病杂志, 2004;12 (3) :156~161

[3] 刘术松, 胡乃中.563例结直肠息肉临床内镜病理分析[J].安徽医学, 2012;33 (4) :441~443

[4] 李建国, 徐杨, 姜明明, 等.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电切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及随访间期探讨[J].医学临床研究, 2013;30 (1) :66~68

[5] Crockett S D, Mott L A, Barry E L, et al.C-reactive protein and risk of colorectal adenomas or serrated polyps:a prospective study[J].Cancer Prev Res, 2014;7 (11) :1122~1127

[6] Lin C C, Huang K W, Luo J C, et al.Hypertension is an important predictor of recurrent colorectal adenoma after screening colonoscopy with adenoma polypectomy[J].J Chin Med Assoc, 2014;77 (10) :508~512

[7] 高辉, 张川, 阎雪燕, 等.结直肠腺瘤切除术后息肉复发及内镜监测的临床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4;23 (3) :308~310

[8] 黄应龙, 苏秉忠, 姜泊, 等.结直肠腺瘤切除术后复发风险研究[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4; (4) :234~237, 240

[9] 王伟杰, 张宁妹, 杜勇, 等.塞来昔布对大鼠结直肠腺瘤的抑制作用[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11;28 (1) :39~41

结直肠癌会“缠上”你吗 篇4

不良生活方式导致发病率高

“大家现在越吃越精细,蔬菜等粗纤维食物摄入太少,而高蛋白、高脂肪类食物却越吃越多,这些都会导致结直肠癌的高发。”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消化肿瘤内科主任沈琳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红肉、加工肉类和酒精的高摄入,膳食纤维的摄入不足,活动量减少,吸烟以及肥胖等因素都会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率。

根据2012年公布的《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中国的结直肠癌发病率约为29.44/10万,成为仅次于肺癌和胃癌的中国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

沈琳介绍,高脂饮食不但会刺激胆汁分泌增加,还会促进肠道内某些厌氧细菌的生长,最终会导致肠道内分解形成越来越多的致癌物质,“而食物中的高纤维素会刺激肠道蠕动,在减少肠道致癌物质作用时间的同时,还能吸收有害物质,从而促进致癌物质排出。”

本刊记者了解到,结直肠癌的中位发病年龄在60岁左右,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5:1。

“结直肠癌的发病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因此人口老龄化也是致使这一癌种发病率越来越高的重要原因。”徐建明指出,年纪越大,暴露在各种不良环境因素下的机会积累也就更多,导致基因出现变化,罹患癌症的风险也更高。

除了上述外因,结直肠癌在发病上还存在着明显的遗传特征。沈琳说,虽然绝大多数结直肠癌都属于散发型的,但仍有10%左右的结直肠癌有家族遗传史。

本刊记者获悉,遗传性结直肠癌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一种为遗传性非息肉病结直肠癌,又称林奇综合征。

“正常人的结肠通常都很光滑,但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患者的大肠里却密密麻麻生长着数十甚至上百个息肉,这样的人几乎100%会得上结直肠癌。”徐建明说。

早期筛查可有效降低风险

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除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之外,积极开展早期筛查也是一项重要手段。

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络在其2013年发布的结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中指出,尽管结直肠癌是美国第四高发癌症,随着早期筛查的不断普及,发病率还是从1975年的60.5/10万人降到2005年的46.4/10万人;死亡率也在1990~2007年降低了35%。

沈琳说,欧美国家的研究发现,如果在40~50岁进行一次肠镜检查,则能将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10%以上。

“肠镜检查是结直肠癌筛查的最常用手段。如果确定具有上述两种遗传性疾病,那么首次肠镜检查的年龄应在15~20岁之间。对于一般人而言,至少应该在40岁左右进行第一次肠镜筛查,如果筛查没有任何问题,可以50岁左右再进行第二次筛查。”沈琳说。

除了定期进行肠镜检查,尽早发现相关症状也非常重要,在排便习惯发生改变时进行肠镜检查。沈琳解释,所谓排便习惯改变是指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之前一直大便正常,但是突然出现便秘;又或者之前一直便秘,最近突然开始腹泻等都属于排便习惯的改变。”

徐建明告诉本刊记者,绝大多数患者在确诊前的一两年就出现过上述症状,但很少有人在第一时间就医。另外也有不少患者发现大便出血,以为自己得了痔疮,而一些肛肠科医生也会在没有进行肠镜检查的情况下,直接当成痔疮来治疗,“这些都在相当程度上耽误了患者的病情”。

发现太晚、药价太贵

筛查技术十分简单,转变大家的思想观念却格外困难,这也直接导致中国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周期远逊于欧美患者。

“中国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期之所以比国外短得多,就是因为发现得太晚,再加上一些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药物没能纳入医保,导致很多人无法享受到最佳治疗方案。”徐建明说,中国过半结直肠癌患者在确诊时病情已经发展到四期,而欧美国家的这一比例最高只有20%。

“结直肠癌其实属于治疗效果很好的恶性肿瘤,通常一期治愈率在90%以上,二期治愈率也能超过70%。但由于我国早期筛查率极低,中国超过六成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属中晚期。”沈琳表示,在美国结直肠癌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超过70%的今天,中国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30%。

对于很多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而言,靶向药物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方式。“在中国上市的靶向药物适用于绝大多数晚期、转移性直肠癌患者,但是由于药品价格高,超过80%的患者都无力承担。”沈琳说,自费用药3个月、每个月8万元的花费还是会拦住相当数量的患者。

除了药物问题之外,在徐建明看来,医生对于结直肠癌的治疗原则把握不够明确,也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不少单纯肝转移或者单纯肺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通过多学科综合治疗,依然是有望治愈的。但是一些医生却以为结直肠癌一旦出现转移便无法手术,这在无形之中使患者失去了治愈机会。”

结直肠切除 篇5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人选择

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共收治的转移局限于肝脏的结直肠癌病人16例, 男7例, 女9例, 年龄58~67岁, 平均 (61±2.3) 岁。16例病人均经外科医生评估不可切除, 且组织学证实为结直肠癌, 转移灶局限于肝脏, 以前未接受过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方案的化疗, 卡氏评分>70分, 肝肾功能显示胆红素正常,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125 U/L而且肌酐<125 mmol/L。

1.2 排除标准

合并肝硬化、肝肾功能不全或妊娠的病例, 或6月内有心肌梗死或拒绝化疗者。其中不可切除的肝转移标准为:①转移病灶累及所有3支肝静脉主干、肝后下静脉和门静脉的分叉处或转移病灶累及一侧门静脉分支和对侧的肝静脉属支;②转移灶>5个并分布于两叶;③转移灶过大需切除>75%的肝脏导致术后出现肝功能衰竭。

1.3 治疗方法

应用CapeOX方案化疗, 即第1天予奥沙利铂135 mg/m2, 静脉滴注2 h, 第1天卡培他滨 (希罗达) 850~1000 mg/m2, 每日2次, 持续14 d, 每3周为1周期。化疗一直持续至病情进展, 或不良反应不可忍受, 或病人拒绝继续治疗。每2周期评估1次。2~3个周期化疗后按照WHO标准进行评价:完全缓解 (CR) :全部可测量病灶完全消失持续4周;部分缓解 (PR) :病灶的最大直径与最大垂直横径乘积总和减少>50%, 持续>4周;稳定 (SD) :各病灶最大直径与最大垂直横径乘积总和减少<50%, 或增大<25%, 持续>4周且无新病灶出现;进展 (PD) :病灶的最大直径与最大垂直横径乘积总和增大>25%, 或出现新的病灶。持续4个周期后如肝肿瘤缩小 (≥25%但≤50%) , 则可行经皮动脉栓塞化疗1次, 药物以奥沙利铂和氟尿嘧啶为主。评估后如可行治愈性切除则考虑手术。手术中行剖腹广泛探查, 结合术中超声, 力争达到治愈性切除, 即切除所有肿瘤切缘无瘤部分>1 cm。一般手术日期与末次化疗时间相隔﹥1月。术后一般继续CapeOX方案化疗, 最少2个周期, 一般要求一共7~8个周期 (包括术前化疗周期数) 。手术后每2月评估1次, 包括肿瘤标记物、腹腔CT等, 如复发病灶可再切除则行再次手术。

1.4 统计学处理

疾病生存期定义为自化疗开始至任何原因死亡。应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命寿命, Log-Rank方法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预后。应用卡方检验或Fisher, s检验分析影响化疗后治愈性切除的因素。

2 结果

符合局限于肝脏但不可切除的肝转移病人一共16例, 均接受1~8周期 (中位数4) 的化疗, 8例PR (缓解率为50%) ;4例化疗后SD, 4例化疗后PD。2例出现3度以上的化疗不良作用, 其中1例出现3度手足综合征, 呕吐及白细胞减少, 无化疗相关的死亡。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例治愈性切除率较高, 但无统计学意义 (P=0.28) 。8例化疗后有缓解的病人中, 术前评估7例可以行治愈性手术切除, 这些病人一共行62周化疗, 平均化疗4周期, 化疗至手术时间约4周, 其中有4例病人接受了介入治疗。7例接受手术的病人, 其中包括肝右叶切除3例, 联合肝段切除4例。仅3例接受治愈性切除。7例接受手术的病人2例出现并发症, 1例右侧胸腔积液, 1例切口感染, 均痊愈出院, 无手术死亡病例。

随访41月, 13例病例无失访。3例治愈性手术切除病例也均全部随访, 中位生存期为33.3月。7例接受手术的病人中有1例行肝右叶切除后13月肝内复发, 仅局限于右后叶单个肿瘤, 再次行肝右后叶切除, 随访28月, 病人仍存活, 另1例术后11月肝右叶及尾状叶复发, 目前正住院期间, 另有2例死亡, 包括肝及肺多发转移1例, 肝内复发并盆腔转移1例, 分别于14月、16月死亡;而在化疗后肿瘤稳定或缓解但未能行肝切除的5例中有3例死亡, 中位生存期为23.2月 (与治愈性切除组相比, Log-Rank值11.36, P=0.0228) , 而对CapeOX方案化疗无效的4例病人已死亡, 中位生存期为6.25月 (与治愈性切除组相比, Log-Rank值8.69, P=0.013) 。生存曲线见图1。

3 讨论

随着一些新的化疗药物和靶向治疗药物的出现, 肿瘤的缓解率明显提高, 一些起初不能切除的肝转移病灶在化疗后获得切除机会, 如Adam等应用FOLFOX方案化疗后, 1104例起初不能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中约12.5%的病人获得治愈性切除, 5年的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分别达到了33%和22%[3]。而Alberts等[4]应用FOLFOX4方案达到40%的切除率, 其中完全切除率为32%。CapeOX方案中卡培他滨取代了FOLFOX4方案中的5-氟尿嘧啶, 具有胃肠道反应轻等优点, 而且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 (NCCN) 2008年第1版已经将CapeOX加贝伐单抗方案作为进展性或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一线治疗方案之一, 也可作为其他一线方案无效的二线治疗方案, 说明这一方案的疗效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本研究应用此方案一线治疗获得了50%的肿瘤缓解率, 约18.8%的病人获得了完全切除, 而且有较长的生存期。Santini等[5]表明尽管药物与CapeOX相同, 应用时辰治疗方案可以达到58.6%的缓解率和34.9%的稳定率, 也许将来应用时辰治疗方案可以达到更高的切除率。

本研究发现2例病人肿瘤数目>17枚而且累及肝脏>70%的病人, 不能切除, 而作姑息性切除术后出现并发症, 增加病人的痛苦, 生活质量差而且生存期短。Benoist等[6]研究表明, 66处肝转移灶在化疗后CT表现为CR, 但手术中肉眼可以观察到20个转移灶, 而不能肉眼观察到的15个病灶中切除后12个存在有活性的肿瘤细胞, 而剩余不能发现的31个病灶术后有23个早期复发。这说明, 尽管CT甚至PET上表明一些肝转移灶完全消失, 但是实际并不能得到病理学缓解。该研究印证了上述观点。

寻找一个有效而稳定的早期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生物学指标, 将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靶向治疗药物的广泛应用及给药途径的改进, 不可切除性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病人将获得更多的肝切除机会, 并延长生存期。

传统认为存在肝外扩散转移是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手术禁忌证。2004年Elias等[7]报道经过筛选的病人行肝内和肝外转移灶切除, 术后5年存活率高达29%。但是, 应当看到肝外扩散转移毕竟属于病程晚期, 手术切除肝内和肝外转移灶是否真正对病人生存有益, 尚需进一步的随机试验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CapeOX方案对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老年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对不可切除的转移性结直肠癌老年病人, 应用CapeOX方案化疗, 每2周期评估一次化疗效果。如化疗后可行手术切除则考虑手术, 术后继续CapeOX方案化疗。结果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共收治符合标准的病人16例, 化疗后8例缓解 (缓解率50%) , 其中3例行根治性切除, 5例化疗后肿瘤稳定或缓解但未能行肝切除的病人中位生存期为23.2月;4例化疗后稳定;4例化疗无效的病人中位生存期为6.25月。结论CapeOX方案结合肝切除术可使部分病人获得治愈, 同时CapeOX化疗方案可以使部分病人肿瘤症状缓解, 延长病人生命。

关键词:结直肠癌,肝转移,化学治疗,肝切除术

参考文献

[1]黄洁夫.腹部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025-1026.

[2]Sadahiro S, Suzuki T, Ishikawa K, et al.Recurrence patternsafter curative resection of colorectal cancer in patients fol-lowed for a minimum of ten years[J].Hepatogastroenterolo-gy, 2003, 50 (53) :1362-1366.

[3]Kemeny N.Presurgical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being con-sidered for liver resection[J].The Oncolologist, 2007, 12 (7) :825-839.

[4]Alberts SR, Horvath WL, Sternfeld WC, et al.Oxaliplatin, fluorouracil, and leucovorin for patients with unresectable liv-er-only metastases from colorectal cancer:a North CentralCancer Treatment Group phaseⅡstudy[J].J Clin Oncol, 2005, 23 (36) :9243-9249.

[5]Santini D, Vincenzi B, Schiavon G, et al.Chronomodulatedadministration of oxaliplatin plus capetabine (XELOX) asfirst line chemotherapy in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phaseⅡstudy[J].Cancer Chemother Pharmacol, 2007, 59 (5) :613-20.

[6]Benoist S, Brouquet A, Penna C, et al.Complete response of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 after chemotherapy:dose it meancure?[J].J Clin Oncol, 2006, 24 (24) :3939-3945.

结直肠切除 篇6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5年11月实行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的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组37例,男22例,女15例;年龄32~79岁,平均年龄(54.37±7.34)岁;肿瘤类型:恶性31例,良性6例;肿瘤直径:2~11cm,平均直径(4.25±1.08)cm。对照组37例,男19例,女18例;年龄33~80岁,平均年龄(54.07±7.11)岁;肿瘤类型:恶性29例,良性8例;肿瘤直径:2~13cm,平均直径(4.30±1.09)cm。两组在临床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行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

1.2方法

1.2.1护理⑴常规护理干预:进行术前准备,了解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等。⑵手术室护理干预:①术前访视护理:术前与患者进行交流,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向患者介绍手术治疗作用及相关注意事项,减轻患者内心的紧张感和焦虑感,提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帮助患者形成良好的治疗心态。②手术过程的护理:前往手术室途中,尽量避免碰撞、颠簸等情况。进入手术室后,指导患者保持正确、舒适的体位。注意对手术室的环境进行控制,包括温度和湿度的调节,温度控制在25℃左右为宜,湿度则控制在55%左右为宜。③手术后护理:安全送患者回病房,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了解患者需要,解答患者疑问。术后1d,观察患者切口是否正常,了解患者术后心态的缓解情况,让患者尽量保持健康的、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并告知患者术后生活上和饮食上的注意事项,以及配合医院医疗和护理工作对治疗效果的积极作用,尽量保持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1.2.2观察指标①观察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的时间;利用模糊数字评分方法对患者术中的焦虑程度进行评分,最高分为10分,表示十分焦虑和恐惧,3~6分表示中度焦虑和恐惧,低于2分为轻度紧张,分数越低,说明患者的焦虑感越轻。②观察两组患者肛门首次通气时间、肠鸣恢复正常的时间、肠蠕动恢复正常的时间以及住院所需时间。③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及肠梗塞等并发症发生情况。④观察患者对手术的护理满意度,利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调查表,满分100分,满意:≥90,基本满意:60~90分,不满意:<60分。满意率+基本满意率=护理满意度。

1.3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s)表示,组间对比行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分析。

2结果

2.1两组术中各项临床指标和术后恢复情况

表1表明:⑴研究组患者焦虑状况评分、手术时间及术后正常下床的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⑵研究组术后肛门首次通气时间、肠鸣恢复正常时间及肠蠕动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2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术后发生2例切口感染、1例深静脉血栓,总发生率为8.11%(3/37),对照组发生5例切口感染,3例深静脉血栓,3例肠梗阻,总发生率为29.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4,P<0.05)。

2.3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满意20例,基本满意13例,护理满意度89.19%(33/37)。对照组满意11例,基本满意14例,满意度67.57%(25/3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0,P<0.05)。

3讨论

以心理和生理为主要内容的腹腔镜直肠肿瘤切除术围术期手术室护理,对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保障手术疗效具有重要意义[3,4]。实行手术室护理干预要求护理人员为患者实行常规的护理干预外,还要做好术前访视护理工作。术前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是决定患者是否实行肿瘤切除术重要参考依据,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5,6]。术后,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同时帮助患者改善术后的心理状态,指导患者术后科学饮食,定期完成手术室护理干预的后期处理工作。与常规护理干预相比较下,通过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和身体的状态,减少术中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加快患者的恢复时间等。

本研究中,研究组手术治疗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术中焦虑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以往文献报道相符[7],说明心理护理有助于缓解患者术中紧张焦虑情绪,提高患者对手术的依从性,节约手术时间。从术后肠道恢复情况来看,肛门首次通气的时间、肠鸣恢复正常的时间及肠蠕动恢复正常时间与对照组的相比均比较少,说明研究组的术后恢复速度比较快,效果更佳。另外,本研究还显示,手术室综合护理对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对手术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这可能与手术室护理干预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手术疗效有关[8,9,10]。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前和术中状态,促进术后恢复进程,减少术后并发症情况的发生,且护理满意度高。

参考文献

[1]王永华,罗萍,龙莹,等.质量保证模式指导的结直肠肿瘤外科护理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的研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19):10-13.

[2]糜丽梅,吴姗,张毓洁,等.医护一体化正性暗示在手术室的应用效果评价[J].华西医学,2014,29(1):106-109.

[3]白杨,高巍.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体位配合及护理[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3,18(9):700-704.

[4]李小丽.手术室综合护理在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10):175.

[5]张军花,向怀琛.腹腔镜手术中目镜使用的配合技巧[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5,24(4):467-468.

[6]张巧枝,赵美娥,武俊英.结直肠癌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影响因素及护理策略[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1(2):108-109.

[7]侯文萃.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手术室护理分析[J].现代药物应用,2015,9(24):221-222.

[8]张含凤,吴艳丽,张海霖.胃管留置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10):1217-1220.

[9]Sonnenberg A,Genta RM.Helicobacter pylori is a risk factor for colonic eoloasms[J].Am J Gastroenterol,2013,108(2):208-215.

结直肠切除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我院结肠镜室检查收治患者45例,其中男29例,女16例,体质量52.8~94.6kg,排除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精神分裂症患者、CO2潴留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CO2组23例和Air组22例,分别进行结肠镜下EMR治疗时注入CO2和空气。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EMR比率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手术所用电子结肠镜及CO2注气设备(Olympus公司)。术前检测心电图及血常规,治疗前一天采蓖麻油清理肠道,治疗前晚10时起禁食,由患者或家属签署同意书,结肠镜下EMR操作由同名操作者进行;由专人负责CO2注气设备阀门,操作者和患者均不知气体类型。所有患者进行治疗时均先进镜至回盲部,退镜至病变部位时再进行结肠镜EMR治疗,治疗完成后退镜。

内镜黏膜下切除术 (EMR) 治疗方法:结肠镜到达病变部位后,从结肠镜活检孔送内镜下注射针至病变部位行膜下注射(黏膜下注射液配制为1∶20万单位肾上腺素+0.5%美兰+生理盐水) 5~10m L,使病变部位基底隆起;再由活检孔送圈套器至病变部位进行病变的圈套切除,病变较大时可分次进行;切除后清理创面。

1.3 评定标准

腹痛VAS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2]对疼痛严重程度进行评分,0代表无痛,100表示有无法忍受,在内镜治疗术后1, 6, 24h对腹痛VAS评分进行评估,并监测患者结肠镜治疗术前、病变开始切除时、病变切除后和术后1h 4个时段ETCO2值,统计术后1h肛门排气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患者腹痛情况由VAS评分评定。如表1所示,术中和术后24h两组患者VAS评分无明显区别,而术后1h和6h CO2组VAS评分明显低于Air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

注:**与Air组相比P<0.01

2.2 两组患者治疗各时间段ETCO2对比

由表2可见,对术前、病变开始切除时、病变切除后和术后1h 4个时间段ETCO2进行了测定,病变切除时和切除后Air组ETCO2明显降低,与CO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注:*与Air组相比P<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情况比较

CO2组患者术后1h无排气2例,少量排气17例,中量排气3例,大量排气1例,Air组分别为0、8、9、5例,明显少于Air组。

3 讨论

内镜技术发展,结肠镜在下消化道疾病诊断和治疗上飞速,已成为下消化道疾病诊治中最常用、有效和可靠的方法。结肠镜检查时需充分进行肠腔内注气以显露肠壁,有效观察黏膜病变情况。传统消化内镜检查时通常选择空气,成本低,操作简便。可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穿孔、空气栓塞、及肠壁缺血,引起腹胀腹痛,导致患者心理恐惧,阻碍了结肠镜检查应用[3]。因此在结肠镜的检查及治疗时需要寻求一种性质更稳定、可替代空气的充气介质。CO2最初是应用于腹腔镜下的气腹手术中,现已证明在腹腔镜中注入CO2造成气腹是安全可靠,己广泛用于腹腔镜手术中。

使用CO2替代空气进行结肠镜检查能减轻患者检查或治疗后腹痛,由于CO2具有与空气不同的理化特性:CO2无色无味,不可燃,易溶于水和血液,扩散率是空气的20倍。在结肠镜检查和治疗中,CO2可顺着肠腔及血液压力梯度,快速从肠腔吸收或通过肺呼吸排出体外。由于结肠镜检查和治疗术后的并发症主要是由肠道内残余气体引起,而CO2注入后在肠道内聚集较少,相比较空气组可减轻术后腹痛腹胀的发生率,可减轻患者痛苦,增加病患合作,便于结肠镜检查及治疗的顺利进行;CO2对肠壁血流的干扰极少,可降低肠壁局部缺血危险性。

本研究中术后1h和6h CO2组VAS评分明显低于Air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表明通入CO2对腹痛改善更明显。对术前、病变开始切除时、病变切除后和术后1h 4个时间段ETCO2进行测定时,两组比较术前和术后无明显差异,病变切除时和切除后Air组ETCO2明显低于CO2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CO2组术后1h的肛门排气情况也明显少于Air组。

本文研究表明,内镜黏膜下切除术(EMR)中应用CO2,可明显减轻患者腹痛腹胀,减少肛门排气,有利于内镜治疗术顺利进行及推广,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雄祥, 刘德良, 李杰.应用二氧化碳进行结肠镜检查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价[J].中南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9, 34 (8) :1672-7347.

[2]尹梦欣.EMR治疗胃肠息肉患者的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0, 23 (3) :345-346.

结直肠切除 篇8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03—2014年在甘肃省会宁县中医院行手术或病理确诊的147例患者,其中腺瘤46例(结直肠息肉状腺瘤20例,结直肠绒毛状腺瘤26例),腺癌63例,癌旁正常黏膜38例(均取自结直肠癌标本距肿物10 cm以上的结直肠黏膜)。病理分型中,高分化型腺癌18例,中分化型腺癌25例,低分化型腺癌20例;管状腺癌46例,绒毛状腺癌9例,黏液腺癌8例;癌灶侵及浆膜48例,伴淋巴结转移25例,伴肝转移10例;男性86例,女性61例;年龄45~80岁,中位年龄55.8岁。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前均未做化疗、放疗,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其中52例结直肠癌患者有完整的随访资料。

1.2方法

脂联素(Adiponectin)的单克隆抗体均购自英国Abeam公司,均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1.3结果判定

脂联素蛋白表达阳性的细胞,其细胞浆染成棕黄色颗粒,呈黄色时为1分,棕黄色为2分,棕褐色为3分。每张切片随机选取5个高倍(×400)视野观察,计数100个细胞,阳性细胞≤5%为0分,6%~25%为1分,26%~50%为2分,51%~75%为3分,大于75%为4分。将二者积分相乘,结果0~1分为阴性(-),2~7分为阳性(+),8~12分为强阳性(++)。将阳性和强阳性归为表达阳性组,计算阳性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数据,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四格表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脂联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

脂联素在正常结直肠黏膜、腺瘤、结肠癌原发灶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下调,其在正常结直肠黏膜与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结直肠癌原发灶中的阳性表达率(P<0.01),在结直肠癌肝转移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进一步比较发现,结直肠癌原发灶与肝转移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脂联素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特征的关系

脂联素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肝脏转移无关(P>0.05),与是否有浆膜浸润、分化程度有关(P<0.05),见表2。

2.3脂联素表达与生存期的关系

应用Kaplan-Meier法对52例随访资料齐全的病例进行生存分析,绘出生存曲线,见图1。由图1可见,脂联素表达阳性组的患者生存时间相对较长,随着生存期的延长,两曲线距离增大,经Log-Rank检验,χ2值=8.969,P=0.003。

3讨论

3.1脂联素的表达下调在结直肠癌的发展过程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本研究显示,脂联素在正常结直肠黏膜中高表达,从正常结直肠黏膜到结直肠腺瘤再到结直肠癌,脂联素的表达水平依次下调。脂联素在正常结直肠黏膜与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结直肠癌原发灶中的阳性表达率(P<0.01),表明脂联素的表达下调在正常结直肠黏膜向腺瘤、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而在结直肠癌伴肝转移及淋巴结转移病例中,脂联素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比较结直肠癌原发灶与肝转移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脂联素的表达情况,同样显示脂联素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以及转移是个复杂的过程,是多基因、多因素参与的事件,一个基因不能说明其全部的机制。

3.2脂联素与结直肠癌是否有浆膜浸润及分化程度有关

本组资料显示,脂联素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肝脏转移无关(P>0.05),而与是否有浆膜浸润、分化程度呈明显相关性(P<0.05),提示脂联素在结直肠癌中随着肿瘤浸润浆膜及恶性分化程度的增加而呈逐步下调的趋势。由此可以看出,脂联素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是否有浆膜浸润及分化程度的一个分子生物学标志。

3.3脂联素的阳性表达与生存期有关

对本组资料进行生存分析发现,脂联素表达阳性组患者生存时间较脂联素表达阴性组长(P<0.05),说明脂联素可抑制结直肠癌的发展,从而延长生存期。

4结语

脂联素是由脂肪细胞生成的30 k Da糖蛋白,含有244个氨基酸,可能在肿瘤的发生中具有保护作用,其主要通过脂联素受体1(Adipo-R1)和脂联素受体2(Adipo-R2)而激活受体和信号传导通路的下游,或者通过抗血管生成等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6]。体外细胞实验[7]证实脂联素可以通过抑制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来抑制白介素-6诱导的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外周血中脂联素水平的降低与多种肿瘤的发病风险有关,如乳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8,9],国外文献报道人体结肠癌组织脂联素水平表达明显下降,而结肠癌组织脂联素水平与结肠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分期有关[10]。脂联素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及生存期的一项有意义的临床指标,并为结直肠癌的药物治疗提供崭新的思路和途径。

摘要:目的 检测脂联素在结直肠黏膜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结直肠癌、转移性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脂联素在正常结直肠黏膜、结直肠癌原发灶、结直肠癌肝转移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结果脂联素在正常结直肠黏膜、腺瘤、结直肠癌原发灶中的表达依次下调,其在正常结直肠黏膜与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结直肠癌原发灶中的阳性表达率(P<0.01);在结直肠癌肝转移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脂联素的阳性表达率与结直肠癌原发灶中脂联素的阳性表达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脂联素的阳性表达与结直肠癌是否有浆膜浸润、分化程度有关(P<0.05);脂联素表达阳性组的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时间较脂联素表达阴性组的患者长(P<0.05)。结论 脂联素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是否有浆膜浸润及分化程度的一个分子生物学标志,为结直肠癌的药物治疗提供崭新的思路。

关键词:脂联素,结直肠癌,转移性结直肠癌

参考文献

[1]Calle EE,Rodriguez C,Walker-Thurmond K,et al.Over weight,obesity,andmortality from cancer in a prospectively studied cohort of U.S.adults[J].N Engl J Med,2003,348(17):1625-1638.

[2]Gallagher EJ,LeR oith D.Obesity and Diabetes:the increasedrisk of cancer and cancer-related mortality[J].Physiol Rev,2015,95(3):727-748.

[3]Starley BQ,Calcagno CJ,Harrison SA.Nonalcoholic fattyliver disease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a weighty connection[J].Hepatology,2010,51(5):1820-1832.

[4]Tae C H,Kim S E,Jung S A,et al.Involvement of adiponeetin in early stage of eolorectal carcinogenesis[J].BMC Cancer,2014(14):811.

[5]Ramani K,Yang H,Xia M,et al.Leptin7s mitogenic effect in human liver cancer cells requires induction of both methionine adenosyhransferase2A and 2 beta[J].Hepatology,2008,47(2):521-531.

[6]Kaklamani V G,Wisinski K B,Sadim M,et al.Variants of the Adiponectin(ADIPOQ)and adiponectin receptor 1(ADIPORl)genes and colorectal car Icer risk[J].JAMA,2008,300(13):1523-1531.

[7]Fenton J I,Birminghan J M.Adipokine regulation of colon cancer:adiponectin at tenuates interleukin-6 induced colon carcinoma cell proliferation via STAT3[J].Mol Carcinog,2010,49(7):700-709.

[8]Kumor A,Daniel P,Pietruczuk M,et al.Serum leptin adiponcetin and resistin concentration in colorectal adenoma and carcinoma(CC)patients[J].Int J colorectal Dis,2009,24(3):275-281.

[9]Gonullu G,Kahraman H,Bedir A,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adiponectin resistin insulin resistance and colorectal tumors[J].Int J colorectal Dis,2010,25(2):205-212.

结直肠癌100例手术疗效分析 篇9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结直肠癌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7年12月期间进行的100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中转开腹22例,成功完成腹腔镜结直肠手术78例。43例术后接受化疗,化疗前后施行中医药辅助治疗。术后随访6~30个月,随访94例(94%),病人均健在,术后3个月会阴部转移1例,术后6~15月腹腔广泛转移3例。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可以达到安全根治性切除肿瘤的目的,近期效果满意。

【关键词】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疗效

【中图分类号】 R735.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0-0138-0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00例患者男性62例,女性38例,年龄22~78岁,平均56.3岁。人院时分别存在腹胀、腹痛、腹部包块、粘液血便、排便不尽感等症状10天至1年不等。患者术前均经肠镜、病理检查确诊。其中升结肠癌6例,横结肠癌3例,降结肠癌2例,乙状结肠癌9例,直肠癌78例,结肠息肉病2例。Dukes分期:A期12例,B期35例,C1期39例,C2期14例。

1.2手术方法术前准备同常规结、直肠手术。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体位根据肿瘤的位置,利用重力学的原理进行调整。气腹压力为12~15 mmHg。探查腹腔,明确有无腹腔脏器和腹膜种植转移及原发灶浆膜浸润、与邻近脏器的关系。其余操作孔视病灶位置而定,一般采用3~5孔。手术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右半结肠切除术、左半结肠切除术、乙状结肠直肠前切除术、会阴直肠切除术。操作时,常规结扎肿瘤远近端肠管,向肠腔内注入5-FU液1.5g,尽可能先阻断肠系膜血管,勿直接钳夹肿瘤,可牵拉肠管结扎带移动肿瘤段肠管,肿瘤肠段装在塑料袋内取出,解除气腹时让气体从套管内排出后再拔取套管。右半结肠切除后通过右中腹小切口行体外传统缝合吻合;会阴直肠切除术挖除肛门后用乙状结肠在左下腹做人工肛门;左半结肠切除术、乙状结肠切除术8例通过左下腹小切口行体外传统缝合吻合,12例通过左下腹小切口近端结肠内放抵钉座并荷包收紧,从肛门内伸入圆形端端吻合器,与抵钉座对接做结直肠端端吻合。缝合切口前用蒸馏水和5-FU液(1g5-FU+250ml生理盐水)冲洗腹腔术野和切口。

1.3后续治疗32例患者接受较正规的化疗(5-FU0.75g,羟基喜树碱10mg,为基础药物,连用5天为1疗程,每月l疗程,用6~24疗程不等),3例行化疗加局部放疗,另8例化疗不正规。化疗前后施行中医药辅助治疗,采用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液或0.9%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从化疗前1天开始,至化疗结束第2天停止,疗程同化疗周期数。

1.4术后随访术后随访6~30个月,主要了解病人化疗情况,有无不适症状,进行体检和辅检(血常规、CEA、B超、CT、肠镜等),了解患者的复发情况并记录患者术后生存时间。

2结果

100例患者能在腹腔镜技术辅助下完成手术78例,其中行右半结肠切除术26例,行左半结肠切除术8例,行乙状结肠直肠前切除术12例,行腹会阴联合直肠切除术22例。中转开腹手术22例(22%)(肿瘤浸润15例,肥胖4例,术中出血2例,输尿管损伤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发生并发症9例,其中输尿管损伤3例,活动性大出血2例,吻合口瘘2例,肠梗阻2例。腹腔镜手术操作时间120~360(平均215)min,出血量20~430(平均115)ml,淋巴结清除数1~30(平均8.7)个,阳性淋巴结数0~24(平均2.2)个。术后12~72h均恢复胃肠功能、下床活动并进食,伤口疼痛反应较开腹手术者明显减轻,术后住院7~15d(平均8.6d)。术后随访6~30个月,随访94例(94%),病人均健在,术后3月会阴部转移1例,术后6~15月腹腔广泛转移3例。

3讨论

3.1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的安全性气腹是否会造成肿瘤细胞的转移及种植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但国内外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均未明确证实。早期腹腔镜手术切口种植发生率l%~4%[4]。我们体会到,腹腔镜手术存在手术空间大,视野宽阔,操作精细,同样可以达到根治目的。

3.2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优点病人创伤小,疼痛轻,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问短,不增加围手术期并发症,且具有传统开放手术无法比拟的微创效果。对狭窄盆底病人,腹腔镜具有局部放大视野,对盆筋膜脏器二层之间疏松组织间隙判断和入路选择更为准确。

3.3中转开腹并非所有的腹腔镜下结直肠手术都能顺利完成,其中有一定例数会因各种原因而转行开腹手术。本组有22例中转开腹,中转开腹率(22%),与文献报道的平均中转开腹率(15.38%)[5]略高。主要原因为肿瘤浸润、术中并发症(如出血、损伤)和肥胖。

3.3中医药辅助后续治疗结直肠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后,化疗是巩固其疗效、预防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提高生存率的一个重要手段。不可否认,化疗在癌症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化疗导致的胃肠功能紊乱、白细胞下降、肝功能受损及神经毒性等毒副反应使相当一部分人中止或放弃化疗。笔者对43例术后化疗的患者施行化疗前后中医药辅助治疗,巩固了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疗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1219例结直肠癌病例分析 篇10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3年1月-2007年12月5年期间, 在我院确诊为大肠癌1 219例住院患者, 年龄最大的95岁, 最小的15岁。其中年龄<40岁的125例, 男69例, 女56例。年龄40~60岁的470例, 男270例, 女200例。年龄>60岁的624例, 男366例, 女258例。

1.2 资料来源

采用数据信息来源于《广东省医院病案信息管理系统》, 我院确诊为结直肠癌的住院患者。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编码第10版》 (ICD10) 作为诊断标准。提取患者的年龄、性别、转归等信息。

1.3 统计方法

应用Excel2003软件对以上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包括了解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分布情况、发病部位及5年存活率的统计。

2 结果分析

2.1表1所示, 5年来每年的发病例数逐年有稍微的增多, 但并不十分明显。各年龄段的发病例数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40岁的患者125例, 占10.3%, 40~60岁患者470例, 占38.6%, >60岁患者624例, 占51.2%。从男女性别分布情况来看, 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女性与男性的比例为:<40岁组为1∶1.23, 40~60岁组为1∶1.35, >60岁组为1∶1.42。女性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有所增加。

2.2根据表2所示, 结直肠癌发生的部位以直肠的发生率为最高, 占46.4%, 其次为乙状结肠, 占19.5%, 然后依次是升结肠, 横结肠, 降结肠, 其他 (包括多发的或者发生于交界部位的病例) 。而发生于各个部位的肿瘤, 均以>60岁组的病例发生率最高, 如直肠癌病例中, >60岁组发病率占50.7%, 乙状结肠病例中, >60岁组发病率为52.5%。其次是40~60岁组, 直肠癌, 乙状结肠癌的发病率也分别达到了40.3%、37.8%。

2.3从表3可见, 以5年作为统计期限, 共有88例死亡, >60岁组死亡病例53例, 占60.2%。40~60岁组病例31例, 占35.2%, <40岁组的4例, 占4.5%。可见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长。从各个发病部位分析, 直肠癌的死亡率为最高, 占35.2%, 其次为乙状结肠癌, 占31.8%。5年总存活率为92.8%, >60岁组5年存活率为91.5%, 40~60岁组5年存活率为93.4%, <40岁组5年存活率为96.8%。由此而见, 存活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下降。

3 讨论

一直以来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比欧美国家的发病率较低, 但近年以来随着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等改变, 以及工作与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也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希望能随着我们不断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 也能不断地提高我们的身体健康水平, 而不是呈现反比例的增长态势。

3.1通过收集分析2003-2007年5年间在我院确诊为结直肠癌1 219例住院病例, 并以确诊日期作为统计开始时间, 从《广东省医院病案信息管理系统》检索至2012年12月作为统计结束时间, 跟踪患者的转归, 计算5年的存活率。经过统计分析, 各年龄组的性别分布男性均高于女性发病, 这与男性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有着密切关系, 男性所面对的社会压力、家庭压力均高于女性, 生活方式不规律, 饮食以高脂肪、高蛋白质为主, 缺乏高维生素、高纤维食物, 这些恰恰是致癌的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随之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问题等社会问题, 各种各样的致病因素威胁我们的健康,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 各种致病因素对大肠黏膜刺激的时间也随之增长, 这也是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与年龄的增长成正比的原因之一。

3.2老年人各方面的身体机能已经慢慢减退, 运动量也相对减少, 肠蠕动相对减弱, 因此大便习惯改变, 便秘是老年人常见的症状。宿便存储于结肠下段与直肠段, 对肠道造成长期不良刺激, 也是结直肠癌发生于直肠、乙状结肠的发病率较高的原因之一。所以, 老年人应该保持低脂肪、高纤维、适量蛋白的饮食, 并且坚持适量的运动, 特别是每天进行腹部的自我按揉, 有利于宿便的排出。另外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愉悦的心情、良好的情志可以远离癌症, 甚至战胜疾病。

3.3随着医学的发展, 医疗技术的提高, 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 结直肠癌可以早期被发现。38%结直肠癌患者就诊时肿瘤局限于肠壁。大规模普查是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的有效方法, 目前最常见的普查方法是大便潜血试验、纤维乙状结肠镜。死亡病例通常是比较晚期发现, 并且伴有转移。因此, 随着年龄的增长, 将大便潜血试验、肠道检查作为定期体检的项目之一, 可以早期发现肠道癌症或者癌前病变, 以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

参考文献

[1]安大立, 李志霞.青年人与中老年人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及预后对照研究〔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01, 4 (2) :91-93.

[2]陈静, 杨大业, 涂巍.老年人大肠癌152例临床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6, 25 (10) :755-756.

[3]陈晓明, 李小荣.老年性结直肠癌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5) :14-15.

[4]余祖新, 田虹, 韩彩雀.5 624例癌症患者住院费用统计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 2004, 24 (3) :31-32.

上一篇:林木采伐管理下一篇:接线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