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术后

2024-05-20

结直肠术后(共10篇)

结直肠术后 篇1

性功能障碍作为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 一直是困扰此类患者的一个重要问题, 据文献报道直肠癌与结肠癌术后性功能障碍的发病率分别为54%和25%[1], 甚至有文献报道直肠癌术后性功能障碍发病率高达90.5%[2]。大部分患者由于仅关注生存问题, 术后因焦虑、害羞等因素, 不愿将病情告知医生。然而随着结直肠癌手术方式和放化疗水平的进展, 术后生存率不断提升。同时伴随着生活质量的上升, 已经有很多患者开始关注术后性功能障碍的问题[3,4,5]。目前有大量学者通过对术式的改变来最大程度上保留患者的性功能[6,7,8], 也有少部分学者通过电话回访干预的方式来疏导患者心理[9], 但是未见通过药物治疗来改善患者性功能的报道, 本研究通过使用他达拉非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普外科行结直肠癌手术的男性患者有198例, 年龄29~72岁, 平均58.2岁。纳入标准:①年龄在60岁以下, 没有造瘘患者;②有固定的性伴侣超过1年时间;③术后半年内未再服用抗癌药物及接受化疗;④术后国际勃起功能指数问卷 (international index of erectile function, IIEF-5) 评分低于21分, 术前性功能正常患者;⑤自愿接受勃起功能障碍恢复治疗的患者, 签知情同意书。按上述标准纳入98人, 其中结肠癌患者45人, 研究中脱落4人, 纳入研究共41人, 平均年龄53.6岁;直肠癌患者53人, 研究中脱落6人, 纳入研究共47人, 平均年龄54.2岁。

1.2 治疗方法

①口服他达拉非片 (厂家:美国礼来公司;批号:20140503;规格:5 mg×14片) , 1次/d, 5 mg/次, 服用3个月;②分别于接受他达拉非治疗前、接受治疗3个月后对患者采用IIEF-5进行评分, 不能来医院的患者通过电话回访的方式进行IIEF-5评分。

1.3 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IIEF-5评分标准, 勃起功能障碍的程度分为:5~7分为重度, 8~11分为中度, 12~21分为轻度, 22~25分为正常。疗效判定如下:①治愈:性功能完全正常, IIEF-5>21分;②显效:性功能明显好转, IIEF-5积分由重度转为轻度;③好转:性功能好转, IIEF-5积分由重度转为中度;④无效:性功能无好转, IIEF-5积分无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各计量资料用±s表示, 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 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以上数据均通过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结直肠癌患者治疗前后IIEF-5评分比较

结肠癌患者治疗前IIEF-5评分为 (11.61±2.25) 分, 治疗后为 (18.32±1.13) 分, 治疗前后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 (P<0.05) ;直肠癌患者治疗前IIEF-5评分为 (8.42±2.12) 分, 治疗后为 (15.15±1.67) 分, 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见表1。

注:与治疗前评分比较, *P<0.05。

2.2 结直肠癌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结肠癌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5.85%, 直肠癌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53.19%, 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见表2。

注:与结肠癌组比较, *P<0.05。

3 讨论

结直肠癌术中会造成盆腔自主神经以及血管损伤[10,11,12], 后期的放疗具有血管毒性和神经毒性[13,14,15], 再加上患者心理因素等, 术后会出现勃起功能障碍、不射精液、排尿困难、性欲降低、阴道干涩等一系列并发症[16,17]。本研究只观察了男性患者术后的性功能问题。

5 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phosphodiesterase type 5 inhibitors, PDE5I) 是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一线用药[18], 代表药物有西地那非、伐地那非和他达拉非。其中他达拉非属于长效制剂, 小剂量长期服用具有副作用小, 患者满意度高等优点[19], 并且有研究显示其具有改变阴茎内皮细胞功能的作用[20], 故本研究选用此药物。

临床上由于有部分患者复查时告知其术后存在勃起功能方面的问题, 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故展开此研究。通过对复查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沟通发现, 比较年轻、术前性功能正常、术后生活质量较高的患者往往对此问题较关注, 因此设计此研究时就排除掉年龄大、造瘘等患者, 故入组成功率比较高, 脱落率低。目前对此类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的案例几乎没有, 所以本研究也是在摸索中进行, 从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来说, 属于比较成功的一种治疗方式, 值得临床推广。但是在治疗中还是有34.15%的结肠癌患者和46.81%的直肠癌患者没有效果, 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

结直肠术后 篇2

【关键词】结直肠癌;枳术丸汤剂;针刺疗法;胃肠功能

【中图分类号】R27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21-0100-03

Effect of Zhizhuwan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Therapy on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After Surgery for Colorectal Cancer

HAN Yuanfeng1SUN Ying2YE Zhihong1

1.the Shenzhen Hospit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enzhen 518000,China;

2.Guang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510405,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Zhizhuwan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therapy on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after surgery for colorectal cancer.Methods 56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colorectal cancer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 28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postoperative routine treatment, the treatment group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began on the first day after operation, through gastric tube driped Zhizhuwan Decoction,at the same time ,acupunctured Zusanli,Sanyinjiao,Gongsun,Neiguan and Zhongwan.Observe th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time of bowel sounds, the first exhaust time ,the first defecation time, and detailed records of adverse reactions etc.Results The recovery time of bowel sounds, the first exhaust time and the first defecation time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re were 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mild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8 cases of adverse reactions occurred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is less than control group (P<0.05).All adverse reactions with observation and symptomatic treatment, the symptoms disappeared.Conclusion Zhizhuwan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therapy can promote gastrointestinal peristalsis after resection of colorectal cancer,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and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abdominal distension, abdominal pain, nausea, vomiting and other adverse reactions.

Keywords:Colorectal cancer;Zhizhuwan decoction;Acupuncture therapy;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结直肠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居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第4位,居全国恶性肿瘤死亡第5位,并且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现阶段,结直肠癌的治疗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并结合相应辅助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存活时间[2]。由于麻醉、术中操作牵拉胃肠等原因术后常出现胃肠功能抑制和紊乱,导致胃肠蠕动减弱和张力降低,甚至消失,表现为肠鸣音消失,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因此缩短术后第一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恢复正常进食时间可直接影响手术效果,且对减少患者术后痛苦及不良发应有重要意义[3]。笔者以枳术丸汤剂口服联合针刺疗法,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其对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颇具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肛肠外科2013年4月到2015年12月结直肠癌术后住院患者56例,男性30例,女性26例;年龄27~62岁;结肠癌30例,直肠癌26例;行Miles术式22例,Dixon术式34例;麻醉方式均采用硬膜外麻醉加静吸复合麻醉,全部病例均常规留置胃管、腹腔引流管和尿管。将患者按随机数据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诊断标准参照《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5版)》[4]中结直肠癌诊断标准:便频、腹泻或便秘并伴有腹部隐痛等肠道刺激症状和排便习惯的改变,或便血,一般出血量不多,间歇性出现,或近期有肠梗阻症状逐渐加剧者,或腹部出现包块,左或右下腹部尤为多见,肿块初起可推动,侵袭周围后固定;或原因不明的贫血、消瘦、发热、无力等全身中毒现象;直肠指检触及直肠肿物;大便常规加潜血试验阳性或阴性;钡灌肠X线检查发现肠壁坚硬、肠腔狭窄、充盈缺损、不规则龛影等现象;超声显像示肿瘤低回声或相对低回声,并向肠壁深处凹陷,边缘向肠腔内突出,形态不规则,呈菜花状隆起;肠镜检查观察到肠壁、肠腔的病变;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结直肠癌。

1.3纳入标准符合上述结直肠癌诊断标准者;年龄18~65岁;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排除标准伴有肝、肾等其他器官严重疾病或伴有消化系统疾病需综合治疗者;伴有严重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治疗者;伴有急性肠梗阻者;需急诊手术者;腹部既往有手术史者;既往有晕针史者;拒绝服用中药者。

1.5治疗方法 对照组:术后禁饮水6h,常规静脉应用抗生素、静脉营养、静脉补液,常规行胃肠减压,下床活动、常规术后护理等,以上治疗7d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枳术丸汤剂配合针刺治疗,枳术丸汤剂由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中药房统一提供,组成:白术60g,枳实30g。于术后第1天开始,经胃管注入枳术丸汤剂,首日两次共注入125mL,每次75mL,次日2次/d,125mL/次;术后第1天开针刺双侧足三里、三阴交、公孙、内关穴及中脘穴,针刺得气后每5min 行针1次,每次留针20min,1次/d,针刺治疗由同1名高职称针灸师完成;以上治疗7d为1个疗程。

1.6观察指标两组于术后第1天开始,记录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并详细记录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等情况。

1.7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均以(x±s)表示,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比较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治疗组有1例患者于术后第2天出现轻微腹胀,未经治疗持续观察后自行缓解;有1例术后第2天出现轻度干呕症状,暂停中药口服后症状缓解。对照组有3例患者术后第1天出现腹部微痛可忍受,经局部中药封包热敷后症状消失;有4例患者分别于术后第2、3天出现腹胀,其中3例患者持续观察后自行缓解,1例患者经中药四子散贴脐治疗后症状消失;有1例患者于术后第1天出呕吐症状,予胃复安针肌注后症状消失。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由于手术麻醉、手术创伤、术中操作对胃肠局部的牵拉所导致的腹腔内解剖关系改变、手术部位渗血渗液以及术中出血导致的水电解质失衡、局部胃肠道炎性反应、胃肠激素分泌及调节紊乱、神经传导阻断导致胃肠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以致胃肠道蠕动和张力降低或消失,严重者导致腹胀腹痛,增加肠壁渗出及细菌转移,产生相应并发症[5]。提早恢复术后胃肠功能,有利于手术伤口和吻合口的愈合,加快恢复肠内营养,加快恢复身体免疫功能,减少抗生素使用量,降低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6]。因此,尽早恢复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对促进康复、减少并发症尤为重要。

中医认为,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是由于手术原因导致胃肠脉络损伤,脏腑气血耗伤,导致腑气不通,胃肠运化无力,其病机为气血亏损,腑气不通。治疗应补益中气,通调胃肠气机。《脾胃论》曰“枳术丸,消痞,消食,强胃”,枳术丸:白术60g、枳实30g,今由丸剂改为汤剂,一为服用方便,二为效力迅速。方中白术,旨在强胃气,以补促消;辅以枳实行气消积导滞,使白术补而不滞。二药相合,以奏健脾消积、行气导滞之功。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表明,白术对肠管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同时能明显增加TH细胞数,纠正T细胞亚群分布紊乱状态,显著提高免疫功能,且具有抗癌、抑菌作用[7];枳实具有镇痛,镇静,促进胃排空、肠推进等作用[7]。

针刺疗法选择双侧足三里、三阴交、公孙、内关穴及中脘穴,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胃之下合穴,《针灸甲乙经》卷八曰“三里者,胀之要穴也”,四总穴歌曰“肚腹三里留”,又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善调人一身之气血,故针刺足三里能健脾和胃,益气养血,调理胃肠气机;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之穴,足太阴、少阴、厥阴三经交会穴,足太阴脾经属脾络胃,刺之能健脾和胃,调血养气,二穴合用有增强健脾和胃,补中益气之功;公孙为脾经之络穴,和胃联系密切,其主要作用是调理胃肠运化和传到功能;内关为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合于胃、心、胸,又为络穴,通于手少阳三焦经,刺之能宽胸理气,和胃降逆,二穴合用,通调上下,彰显宽中理气,健胃消积之功;中脘穴为胃之募穴,腑之会穴,任脉与足阳明经的交会穴,刺之能调理胃气,通达六腑。以上诸穴合用共奏补益中气,通调胃肠之功。现代研究表明[8],针刺足三里能增强胃肠蠕动,调整胃酸分泌,加强胃壁屏障,避免粘膜变薄及壁细胞减少,从而减轻药物对胃肠的病理损害,改善胃粘膜血流;增加细胞保护因子的释放,提高局部PGE2和PGF2a的含量,诱导释放NO,抗自由基损伤等。针刺公孙穴及内关穴对胃肠功能起双向调节作用,可以抑制胃酸的分泌,又可增加小肠液的分泌,多数情况下,针刺公孙、内关能增强胃肠蠕动,或调节胃肠运动[9]。针刺中脘穴能够改善血浆胃动素水平,促进胃排空,增强胃动力[10]。

本次研究治疗组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枳术丸汤剂口服加针刺疗法,其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因此枳术丸汤剂口服结合针刺疗法能够较快恢复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促进患者尽早康复,缩短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减少并发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陈万青,郑荣寿,张思维,等. 2012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J]. 中国肿瘤,2016,01:1-8.

[2]朱正杰,李猛,余昌俊,等. 大肠癌现阶段治疗进展[J]. 安徽医学,2015,04:506-508.

[3]谭萍,马碧泉. 吴茱萸联合粗盐热熨腹部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J]. 山东医药,2011,03:53.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中华医学会肿瘤学会分会.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5版)[J].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5,9(6):506-523.

[5]刘刚,徐艳松,赵波,等. 维生素B1穴位注射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 结直肠肛门外科,2014,20(06):428-429.

[6]于边芳,李师,姚力. 四磨汤对腹腔镜直肠癌术后胃肠道反应疗效观察[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07):234-235.

[7]王本祥. 现代中药药理与临床[M]. 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4:136-137.

[8]代志毅,林生君.针刺治疗大肠癌术后胃肠功能紊乱30例[J]. 陕西中医,2011,32(02):210-211.

[9]钟鸿,武哲丽. 内关公孙穴应用及其机理研究探析[J]. 中医药学刊,2005,23(02):346-347.

[10]陈建永,潘锋,徐建军,等. 针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胃动力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0:880-882.

结直肠癌术后常见并发症临床分析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8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男100例, 女80例;年龄75~45 (平均66.5) 岁。其中直肠癌108例, 占10.0%;结肠癌72例, 占40.0%。

1.2 手术方法

72例结肠癌中, 12例行右半结肠根治性切除术, 20例行横结肠癌根治术, 16例行左半结肠根治性切除术, 24例行乙状结肠根治性切除术;108例直肠癌中, 56例行Dixon手术, 36例行Miles手术, 16例行Hartmann手术。

2 结果

全部患者均行手术治疗, 其中出现术后并发症28例, 肺部感染3例, 切口感染8例, 吻合口瘘4例, 肠梗阻7例, 尿潴留4例, 骶前出血2例。出现肺部感染的3例均为老年患者, 予以调整体位、止痛与雾化吸入等一系列排痰措施后痊愈;切口感染均经清创及反复换药后痊愈;肠梗阻类型多为粘连性, 均经非手术保守治疗后痊愈;无因术后并发症所致死亡者。患者术后主要的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见附表。

3 讨论

3.1 手术操作与并发症的关系及防治措施[3]

术中对系膜血管进行分离结扎时, 需保持其吻合端肠壁的血供良好, 尽量减轻吻合口的张力, 同时注意严格无菌操作, 从而减少发生吻合口瘘的概率[4]。由于术中对癌瘤肿进行锐性分离时, 可损伤骶丛的神经分支, 而膀胱肌肉的收缩无力则可引发尿潴留, 所以需注意紧贴着直肠对癌肿分离, 避免掀起其骶前筋膜, 进而损伤盆丛神经, 减少尿潴留的发生概率。本组仅4例, 占2.2%。

3.2 术前准备与临床并发症关系[5]

切口感染大多是由于术前的肠道准备不够充分所致。术中操作中对无菌操作的要求不严格、术后不及时的抗感染治疗也会引起并发症的发生。所以, 术前需纠正患者贫血、低蛋白血症及电解质等酸碱平衡的紊乱, 并提高患者免疫力, 做好肠道的充分准备, 同时予以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合并糖尿病、高血压以及肥胖、甚至营养不良或长期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 其切口的感染率会显著增加。本组8例, 占4.4%。所以, 纠正患者一般状况, 并增加营养, 同时合理选择手术切口能有效预防切口的感染。

3.3 术后处理对于临床并发症的影响[6]

由于高龄患者的呼吸肌力量较薄弱, 常无力咳嗽引起痰液积聚于肺部, 加之术后患者因腹部伤口的疼痛常取卧位, 导致功能残气量的减少, 促使气道的提早关闭;此外, 大多数的男性患者有吸烟史, 其呼吸代偿以及储备能力均较差;因此容易出现肺部不张同时并发肺部的感染。本组3例, 占1.7%。所以术前对患者予以健康教育、禁烟及进行深呼吸练习等, 均能够控制呼吸道的感染;而术后止痛及进行雾化吸入等能够及时清除气道的分泌物, 鼓励与协助患者排痰, 促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从而达到防止肺部感染等临床并发症的目的。

患者腹部手术后较易伴发粘连性的肠梗阻。因腹部手术即创伤后的腹腔内炎症等相关原因导致肠壁的水肿以及渗出, 可导致肠腔内的粘连及肠蠕动的减慢和消失等, 从而形成动力性同机械性并存的肠梗阻。本组7例, 占3.9%。通常先采取禁食以及胃肠减压, 应用抗炎、补液等相关保守治疗, 效果不理想时再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综上所述, 结直肠癌患者治疗时, 需注意术前预防与术后处理, 并针对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案。

摘要:回顾性分析180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手术治疗, 28例出现术后并发症 (15.6%) , 肺部感染3例 (1.7%) , 切口感染8例 (4.4%) , 吻合口瘘4例 (2.2%) , 肠梗阻7例 (3.9%) , 尿潴留4例 (2.2%) , 全部患者均未因术后并发症而致死亡。结直肠癌患者治疗时, 需注意术前预防与术后处理, 并针对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案。

关键词:结直肠癌,并发症,手术

参考文献

[1]韩峰, 颜登国.结直肠癌术后常见并发症病因及防治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18 (34) :4218-4220.

[2]陈德波, 池畔.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J].肿瘤学杂志, 2009, 15 (2) :101-105.

[3]莫青波.结直肠癌术后常见并发症病因及防治分析[J].医学信息 (下旬刊) , 2011, 24 (6) :120:122.

[4]李德川, 刘勇.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诊治和预防[J].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 2005, 11 (2) :86-88.

[5]丁卫星, 邓建中, 杨平, 等.腹腔镜下结直肠癌切除手术745例临床报告[C].2008胃肠肿瘤外科综合诊治高峰论坛论文集, 2008, 132-141.

结直肠癌会“缠上”你吗 篇4

不良生活方式导致发病率高

“大家现在越吃越精细,蔬菜等粗纤维食物摄入太少,而高蛋白、高脂肪类食物却越吃越多,这些都会导致结直肠癌的高发。”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消化肿瘤内科主任沈琳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红肉、加工肉类和酒精的高摄入,膳食纤维的摄入不足,活动量减少,吸烟以及肥胖等因素都会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率。

根据2012年公布的《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中国的结直肠癌发病率约为29.44/10万,成为仅次于肺癌和胃癌的中国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

沈琳介绍,高脂饮食不但会刺激胆汁分泌增加,还会促进肠道内某些厌氧细菌的生长,最终会导致肠道内分解形成越来越多的致癌物质,“而食物中的高纤维素会刺激肠道蠕动,在减少肠道致癌物质作用时间的同时,还能吸收有害物质,从而促进致癌物质排出。”

本刊记者了解到,结直肠癌的中位发病年龄在60岁左右,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5:1。

“结直肠癌的发病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因此人口老龄化也是致使这一癌种发病率越来越高的重要原因。”徐建明指出,年纪越大,暴露在各种不良环境因素下的机会积累也就更多,导致基因出现变化,罹患癌症的风险也更高。

除了上述外因,结直肠癌在发病上还存在着明显的遗传特征。沈琳说,虽然绝大多数结直肠癌都属于散发型的,但仍有10%左右的结直肠癌有家族遗传史。

本刊记者获悉,遗传性结直肠癌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一种为遗传性非息肉病结直肠癌,又称林奇综合征。

“正常人的结肠通常都很光滑,但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患者的大肠里却密密麻麻生长着数十甚至上百个息肉,这样的人几乎100%会得上结直肠癌。”徐建明说。

早期筛查可有效降低风险

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除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之外,积极开展早期筛查也是一项重要手段。

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络在其2013年发布的结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中指出,尽管结直肠癌是美国第四高发癌症,随着早期筛查的不断普及,发病率还是从1975年的60.5/10万人降到2005年的46.4/10万人;死亡率也在1990~2007年降低了35%。

沈琳说,欧美国家的研究发现,如果在40~50岁进行一次肠镜检查,则能将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10%以上。

“肠镜检查是结直肠癌筛查的最常用手段。如果确定具有上述两种遗传性疾病,那么首次肠镜检查的年龄应在15~20岁之间。对于一般人而言,至少应该在40岁左右进行第一次肠镜筛查,如果筛查没有任何问题,可以50岁左右再进行第二次筛查。”沈琳说。

除了定期进行肠镜检查,尽早发现相关症状也非常重要,在排便习惯发生改变时进行肠镜检查。沈琳解释,所谓排便习惯改变是指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之前一直大便正常,但是突然出现便秘;又或者之前一直便秘,最近突然开始腹泻等都属于排便习惯的改变。”

徐建明告诉本刊记者,绝大多数患者在确诊前的一两年就出现过上述症状,但很少有人在第一时间就医。另外也有不少患者发现大便出血,以为自己得了痔疮,而一些肛肠科医生也会在没有进行肠镜检查的情况下,直接当成痔疮来治疗,“这些都在相当程度上耽误了患者的病情”。

发现太晚、药价太贵

筛查技术十分简单,转变大家的思想观念却格外困难,这也直接导致中国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周期远逊于欧美患者。

“中国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期之所以比国外短得多,就是因为发现得太晚,再加上一些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药物没能纳入医保,导致很多人无法享受到最佳治疗方案。”徐建明说,中国过半结直肠癌患者在确诊时病情已经发展到四期,而欧美国家的这一比例最高只有20%。

“结直肠癌其实属于治疗效果很好的恶性肿瘤,通常一期治愈率在90%以上,二期治愈率也能超过70%。但由于我国早期筛查率极低,中国超过六成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属中晚期。”沈琳表示,在美国结直肠癌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超过70%的今天,中国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30%。

对于很多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而言,靶向药物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方式。“在中国上市的靶向药物适用于绝大多数晚期、转移性直肠癌患者,但是由于药品价格高,超过80%的患者都无力承担。”沈琳说,自费用药3个月、每个月8万元的花费还是会拦住相当数量的患者。

除了药物问题之外,在徐建明看来,医生对于结直肠癌的治疗原则把握不够明确,也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不少单纯肝转移或者单纯肺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通过多学科综合治疗,依然是有望治愈的。但是一些医生却以为结直肠癌一旦出现转移便无法手术,这在无形之中使患者失去了治愈机会。”

结直肠术后 篇5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5例, 男34例, 女21例;年龄35~79岁, 中位年龄63岁。手术方式:经腹直肠癌切除术18例 (32.7%) , 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12例 (21.8%) , 乙状结肠切除术9例 (16.4%) , 右半结肠切除术8例 (14.5%) , 左半结肠切除术、横结肠癌根治术各3例 (各5.5%) , 经腹直肠癌切除、近端造口、远端封闭手术2例 (3.6%) 。

1.2并发症及处理结果

吻合口漏12例 (21.8%) , 其中8例予近端肠管造瘘术, 4例予保守治疗, 均治愈;肠梗阻11例 (20.0%) , 经保守治疗均痊愈;排尿功能障碍11例 (20.0%) , 经锻炼膀胱功能及中医针灸治疗, 排尿正常;性功能障碍9例 (16.4%) , 无特效治疗;会阴部切口感染3例 (5.5%) , 经暴露伤口、充分引流、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后切口愈合;骶前静脉大出血2例 (3.6%) , 其中1例用热盐水纱布压迫30分钟, 而后喷涂生物蛋白胶止血成功, 1例用钢钉止血成功;吻合口出血2例 (3.6%) , 其中1例予止血药保守治疗后停止出血, 1例在内镜下止血成功;输尿管损伤2例 (3.6%) , 给予一期修复治愈;切口裂开2例 (3.6%) , 经手术缝合后痊愈;腹腔内出血1例 (1.8%) , 给予止血药、输血保守治疗后出血停止。其中1例有3种并发症, 3例有2种并发症。

2 讨论

2.1 吻合口漏

吻合口漏是结直肠癌术后的严重并发症, 其发生原因为吻合口血运差、吻合口有张力、手术技巧欠佳、感染, 以及全身因素如高龄、贫血、低蛋白血症、合并糖尿病等[2]。预防措施: (1) 严格的术前肠道准备, 口服肠道抗生素, 保证肠道清洁度, 恢复肠道的肌张力和正常直径, 促使肠壁水肿消退; (2) 术中预防性应用抗菌药及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可将腹腔感染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3) 根据肠管的直径, 选择合适的吻合器; (4) 保证吻合的肠管断端血运良好, 适度分离吻合处肠管壁外组织, 避免损伤浆肌层, 断端肠管应防止血肿形成; (5) 确保吻合口没有张力; (6) 合理放置引流管, 如在骶前常规放置乳胶管引流, 可有效引流盆腔积存的液体; (7) 吻合口漏一经诊断, 应积极给予有效引流、肠外营养支持和抗感染治疗。

2.2 肠梗阻

其发生原因包括肠粘连、内疝、吻合口狭窄、腹腔内感染、吻合口瘘、电解质紊乱等。首先应明确梗阻的性质, 如机械性还是麻痹性;梗阻的部位, 如高位还是低位;梗阻的程度, 如完全性还是不完全性。肠梗阻一旦明确, 应采取有效措施, 如进行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积极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 大多可通过保守治疗治愈[3]。如保守治疗数日病情不缓解, 应考虑手术治疗。

2.3 排尿、性功能障碍

直肠癌手术由于不同程度的损伤了盆腔神经丛, 术后排尿和性功能障碍是常见的并发症。目前, 无特效治疗方法, 术后锻炼膀胱功能。术中避免损伤自主神经是防止此并发症的关键。

2.4 切口感染及裂开

多在术后第5~10天内发生, 分析原因可能是结直肠癌术后营养差、低蛋白血症、细菌感染等[4]。

2.5 骶前静脉大出血

它大多是由于手术过程中局部解剖不清撕脱了骶前静脉所致[5]。因此, 分离直肠后壁时应始终在骶前筋膜前沿直肠系膜进行, 分离均应在直视下操作, 逐步深入, 确保骶前筋膜完整。直肠癌侵犯全层且位置在骶前区, 甚至侵犯骶骨是造成不能进入正确解剖间隙发生骶前出血的另一主要原因。避免发生此并发症的关键, 在于术中正确进入解剖层次和轻柔的手术操作。大出血发生后应保持冷静, 切忌慌张, 盲目钳夹与强行缝扎只会进一步加重撕裂静脉, 应尽快明确出血部位, 立即用手指或纱布压迫出血点。根据出血部位与类型, 决定适当的处理方法, 如纱布压迫、缝扎、特制钢钉、骨蜡、结扎髂内动脉、电烧和医用胶等, 同时快速输血抗休克治疗[6]。

2.6 吻合口出血

一般认为, 出血原因是吻合器远近段肠管对合过松, 吻合后肠壁钉合不完全导致小血管出血, 或因吻合口肠壁上有较粗的血管等。因此, 在进行肠管吻合时, 肠管不能有明显的血管存在, 若直肠壁较厚估计钉合不可靠, 则需另加丝线缝合。如果出血量较少, 可先予止血, 严密观察出血情况, 若出血量较大, 主张及时手术, 也可试用内镜下止血。

2.7 其他并发症

输尿管损伤多发生于直肠癌切除术, 术中处理是最佳时机, 可予一期修复, 效果较好, 术后如出现腹水、腰痛、静脉注射亚甲蓝观察腹腔引流液颜色变化也可确定, 还可通过静脉肾盂造影帮助诊断。熟悉局部解剖和细致操作是避免此并发症的关键。腹腔内出血多发生于术后结扎线脱落、前列腺或创面等损伤部位渗血, 通过保守治疗大多可止血, 必要时行二次手术止血。

参考文献

[1]李军, 丁克峰, 张苏展.结直肠癌患者经腹腔镜手术后短期疗效和安全性的荟萃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 2006, 86 (35) :2485-

[2]蔡三军.结直肠肛管癌[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5:267-268.

[3]Fraser SA, Shrier I, Miller G, et al.Immeddiate postlaparotomy small bowel obstruction:a16year retrospective analysis[J].Am Surg, 2002, 68 (9) :780-782.

[4]张宏, 乔雷, 丛进春, 等.632例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7, 17 (3) :335-337.

[5]Dai XC, Cheng J, Zhao LZ.The analysis of complications after operation of rectal cancer in1435cases[J].Tianjin Med J, 2005, 33 (2) :120-121.

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分析 篇6

关键词:结直肠癌,吻合口瘘

吻合口瘘是结直肠癌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 一旦发生吻合口瘘可造成腹腔严重感染, 增加患者的痛苦与经济负担, 延长住院时间, 降低术后年生存率[2], 本文对我院2002年7月至2014年4月普通外科275例未行造瘘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筛选出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临床因素, 并探讨术后吻合口瘘的防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普外科2002年7月至2014年4月进行的未行造瘘的结直肠癌275例患者, 分析其临床资料。其中男173例, 女102例。年龄27~80岁, 平均年龄59岁。均未行预防性造瘘, 术前未行放化疗, 合并基础疾病患者129例, 基础疾病包括糖尿病、低蛋白血症、肠梗阻。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共25例。

1.2 诊断标准

吻合口瘘的判断参考文献[3]及结合临床要点如下: (1) 发热:术后一般出现发热, 多超过38.5℃; (2) 腹痛及腹膜炎体征:术后出现腹部或盆腔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或局部腹膜炎体征; (3) 从引流管引流出肠内容物; (4) 口服美蓝可从引流管或腹部切口流出; (5) 口服对比剂后腹部CT或X线平片可见对比剂外漏, 或吻合口周围积气及肠壁不连续; (6) 剖腹探查可见吻合口裂开。

1.3 治疗方法

一旦确定发生吻合口瘘, 应先予积极的保守治疗, 如胃肠减压, 禁食、抗感染、抑制消化道分泌, 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等。保持腹腔或骶前引流管引流通畅, 必要时负压吸引, 同时积极治疗糖尿病, 低蛋白血症等基础疾病。对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或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者行手术治疗。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两组计数资料的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275例患者共发生吻合口瘘25例, 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为9.0%。吻合口瘘的临床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 本组吻合口瘘与患者TNM分期, 肿瘤的分化程度, 合并肠梗阻、糖尿病、低蛋白血症及是否急诊手术等因素有关 (P<0.05) , 而与年龄、性别、手术时间, 吻合方式无关 (P>0.05) 。见表1。本组患者均未行预防性造瘘, 本组无死亡病例。23例经积极的非手术治疗痊愈, 2例保守治疗效果欠佳, 行近端结肠造瘘, 二期还纳治愈。

3 讨论

3.1 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

近年来随着结直肠癌发病率的增高及吻合技术的广泛运用, 越来越多的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接受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手术效果不断提高, 但是吻合口瘘仍是结直肠癌手术后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吻合口瘘仍严重影响着结直肠癌手术的效果及围术期的病死率, 因此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越来越受到关注。有研究[4]认为, 患者年龄、体质量、术前辅助化疗、肠梗阻、糖尿病、白蛋白水平等是影响吻合瘘发生的因素, 从本组资料看, 患者TNM分期, 肿瘤的分化程度, 合并肠梗阻、糖尿病、低蛋白血症及是否急诊手术是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主要临床因素, 从患者TNM分期来看, 本组Ⅲ期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 (15.68%) 明显高于Ⅰ~Ⅱ期的患者 (5.2%) , 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显示TNM分期越晚吻合口瘘发生率越高。可能因为随着分期靠后, 肿瘤侵犯深度增加, 区域淋巴结转移增加, 手术难度加大, 创伤面加大, 影响吻合口血运, 造成吻合口瘘发生率增高;肿瘤的分化程度低, 则肿瘤恶性程度高, 易于浸润扩散或出现淋巴结转移, 术后易发生吻合口瘘, 本组中低分化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较高分化组高。本组资料显示患者合并肠梗阻、糖尿病、低蛋白血症是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术前合并肠梗阻、糖尿病、低蛋白血症术后吻合口瘘分别为24.0%、17.0%和18.1%, 较相应无合并症组吻合口瘘发生率高 (P<0.05) 。可能因合并上述疾病的患者全身状态相对较差、而糖尿病, 低蛋白血症患者组织愈合能力和抗感染能力较差, 导致吻合口愈合能力差, 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可合并小动脉硬化, 影响吻合口的血供[5], 从而易于发生吻合口瘘, 有学者[6]研究发现糖尿病是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直肠癌患者常合并急性肠梗阻, 而急诊手术者术前肠道准备差, 吻合口易于发生感染, 导致吻合口瘘发生率增加。

3.2 治疗

一旦发生吻合口瘘, 一般以保守治疗为主。予以胃肠减压, 禁食, 加强静脉营养支持, 同时积极治疗糖尿病, 低蛋白血症等合并症, 保持腹腔或骶前引流管引流通畅, 可根据引流液细菌培养及药敏选用抗生素抗感染, 对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或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者行手术治疗如造瘘, 二期缝合。亦有文献[7]报导对于具有高危吻合口瘘风险的患者, 可选择性行预防性造瘘术,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3.3 预防

针对吻合口瘘的各种危险因素, 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有利于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首先,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对糖尿病患者应控制好围手术期血糖水平, 一般将血糖控制在5.6~11.2 mmol/L较为适宜[8], 对贫血患者一般使其血红蛋白达90 g/L以上, 加强营养纠正低蛋白血症。其次, 外科医师应树立微创意识, 手术操作轻柔, 特别注意保护结肠边缘动脉及直肠远端的血运, 注意防止肠管及系膜的扭转, 确保吻合口无张力, 吻合完成后可间断加固缝合, 以减少吻合口的张力。再次, 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引流管情况, 注意有无腹膜炎及发热等, 注意引流物的颜色与量, 以便及时发现吻合口瘘并尽早治疗。

参考文献

[1]韩峰, 颜登国.结直肠癌术后常见并发症病因及防治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18 (34) :4218-4220.

[2]袁友红, 邢祖民, 林春水.影响结直肠癌手术预后因素的回顾性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 2012, 28 (17) :2912-2915.

[3]彭健, 张勇, 陈亚军.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CRP、Alb、PA水平的变化及意义[J].同济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3, 34 (5) :90-93.

[4]赵为民, 杨新辉, 王海江.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及其防治[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0, 33 (3) :265-267.

[5]权毅, 付华, 左怀权.直肠癌术后吻合口出血的病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1, 18 (4) :320-322.

[6]周灿, 陈武科, 何建军.国内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0, 26 (1) :115-121.

[7]周海涛, 周志祥, 张海增.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分析[J].肿瘤学杂志, 2009, 23 (1) :28-31.

结直肠术后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来我院实行结直肠癌手术的1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7例,女83例,年龄31~67岁,所有患者均实行结直肠手术,且无手术禁忌证。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损害的患者,或存在先天性遗传心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2)存在2次及以上结肠癌手术或相关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的患者。(3)有精神疾病障碍,无法自主进行健康保健的患者。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可确定感染组有30例患者和健康组为150例。感染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主要临床表现为局部皮肤反应,其中包括不同程度的红肿热痛现象;切口处可见明显的脓性分泌物以及伤口引流液,其液体浓稠黏腻,部分严重患者还伴有恶臭;术后切口常自动裂开,所伴有的分泌物经病理学检查后,确诊为菌群感染。2组患者在并发症、病程、手术史以及家庭背景等因素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2组患者在术前并发症、血压、血脂、年龄、手术方式以及就医顺从率进行统计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腹腔镜结肠术后感染发生率情况分析

180例行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中有30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6.67%,其中直肠癌术后的患者占23.33%,部分切除患者的感染率为21.25%,年龄>65岁的患者占15.12%。见表1。

2.2 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在对感染组和对照组的比较中,其在单因素比较方面,感染组患者较健康组患者伴其他疾病的人较多,尤其是伴有糖尿病和BMI疾病的患者,但是肿瘤分期对患者是否发生切口感染没有统计学影响差异。其次,在对2组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中发现,感染组患者在血清白蛋白、切除术中失血量以及肿瘤分期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2.3 切口感染率多因素分析

在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进行进一步的多因素比较,可见感染组患者在就医顺从率以及个人生活习惯等方面与健康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进行回归分析后可见其OR值分别为3.11,2.16,95%IC值分别为1.82-5.32,0.98-4.13。其对应的P值为0.001和0.000。

3 讨论

本研究中发现感染组中的患者多数伴有糖尿病、高BM等病症,特别是年龄较大的患者,故在围手术期应注意对患者进行饮食和行为的干预,加强营养的同时,要注意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类的食物,以促进大肠自身的蠕动和胃肠的循环,以减少过大的腹腔压力对缝合伤口的影响。在行为上,应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疾病的健康教育,应以慢性的有氧运动为主,禁忌过激锻炼。

术后是患者切口感染的主要危险期,因此,在此时期因着重注意患者的自身生活习惯以及卫生情况,特别是对于肥胖及糖尿病的患者。此外,应严格按照医师处方进行抗生素的使用,以防发生抗生素依赖性或抗生素赖药性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国新,赵丽瑛.结肠癌切除标准化手术CC全结肠系膜切除术[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2,15(1):14-16.

[2] 高志冬,叶颖江,王杉,等.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与传统根治术治疗结肠癌的对比研究[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2,15(1):19-23.

[3] 阮燕萍,秦赟芳,郭良.结直肠癌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3):2691-2693.

[4] 叶颖江,王杉.结肠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CC规范化质量控制手术的趋势[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1,31(6):470-472.

[5] 关国平,张志勇,冯俊伟,等.趋化生长因子受体-7与结直肠癌淋巴管生成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4):2619-2621.

结直肠术后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结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共36例, 其中有24例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 12例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为:22例为男性, 14例为女性;其年龄在42~63岁间, 平均为 (56.5±3.1) 岁;病程为2~9个月, 平均病程 (6.2±1.7) 个月;肿瘤直径均<4 cm;依据组织学分型:14例为低分化癌, 20例为中分化癌, 2例为高分化癌;所选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的比较,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治疗方法

医师采用直肠拖出切除吻合术对36例结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进行治疗, 具体操作方法为:取截石位, 行常规消毒以后, 进行开腹, 再将患者直肠和乙状直肠进行游离;再对其直肠系膜下中淋巴结, 还有脂肪组织加以清除, 并保留患者肛门括约肌。对肿瘤近端大约1.5 cm以上部位加以消毒处理。对其肛门进行充分扩张, 再将其肛门中的乙状直肠、肿瘤以及直肠进行翻出切断。最后使用吻合器, 将直肠远端相距肿块边沿的2~3 cm处进行关闭[2]。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 (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 , 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对分析所得结果采用均数及标准差的形式进行检验, P<0.05就表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再次手术治疗后, 36例患者中, 35例患者都没有明显并发症, 仅有1例发生吻合口瘘, 通过保守治疗, 其效果良好, 无死亡病例。术后1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 所有患者基本能够自主掌控排便及排尿;3个月后, 其基本恢复健康。对其进行6个月~2年左右随访发现, 无1例出现治疗后再复发。

3 讨论

在对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进行治疗时, 其目标不仅要避免切除肿瘤和预防复发, 还应该追求提高患者手术以后的生活质量。治疗结直肠癌疾病时, 其一大难点在于, 如何尽量避免对其肛门功能造成损伤。近年来, 采用较多的是, 予以其直拖出切除吻合术手术。此术式的优点有:手术简单、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创伤小以及并发症少等[3]。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知, 选择直拖出切除吻合术进行治疗效果明显, 35例患者都没有明显并发症, 仅有1例发生吻合口瘘, 这表明, 直肠拖出切除吻合术在结直肠癌的治疗中, 不仅具有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还可以极大提升患者手术以后的生活质量[4,5]。

综上所述, 在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再手术治疗中, 根据复发部位选择恰当的手术方法对患者实施治疗有助于提高临床治愈率, 降低复发率, 减轻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永安, 黎艳芳, 张东平, 等.直肠拖出双吻合器保肛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临床报道[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2, 21 (10) :1038-1040.

[2]Wang AW, Gll J, Wang J, et a1.Result Afric change of treatment policy for rctal cancer-report from a single hospital in China[J].Eur J Surg Oncol, 2007, 33 (6) :718-723.

[3]Wu XJ, Wang P, Wang L, et a1.Increased rate change Oral"time of a sphincter-saving precertify for lower retal cancer[J].Chilla Med J.2008, 121 (7) :636-639.

[4]傅传刚, 高显华, 王颢, 等.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再手术治疗的效果及预后分析[J].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2, 17 (5) :467-469.

结直肠癌100例手术疗效分析 篇9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结直肠癌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7年12月期间进行的100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中转开腹22例,成功完成腹腔镜结直肠手术78例。43例术后接受化疗,化疗前后施行中医药辅助治疗。术后随访6~30个月,随访94例(94%),病人均健在,术后3个月会阴部转移1例,术后6~15月腹腔广泛转移3例。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可以达到安全根治性切除肿瘤的目的,近期效果满意。

【关键词】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疗效

【中图分类号】 R735.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0-0138-0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00例患者男性62例,女性38例,年龄22~78岁,平均56.3岁。人院时分别存在腹胀、腹痛、腹部包块、粘液血便、排便不尽感等症状10天至1年不等。患者术前均经肠镜、病理检查确诊。其中升结肠癌6例,横结肠癌3例,降结肠癌2例,乙状结肠癌9例,直肠癌78例,结肠息肉病2例。Dukes分期:A期12例,B期35例,C1期39例,C2期14例。

1.2手术方法术前准备同常规结、直肠手术。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体位根据肿瘤的位置,利用重力学的原理进行调整。气腹压力为12~15 mmHg。探查腹腔,明确有无腹腔脏器和腹膜种植转移及原发灶浆膜浸润、与邻近脏器的关系。其余操作孔视病灶位置而定,一般采用3~5孔。手术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右半结肠切除术、左半结肠切除术、乙状结肠直肠前切除术、会阴直肠切除术。操作时,常规结扎肿瘤远近端肠管,向肠腔内注入5-FU液1.5g,尽可能先阻断肠系膜血管,勿直接钳夹肿瘤,可牵拉肠管结扎带移动肿瘤段肠管,肿瘤肠段装在塑料袋内取出,解除气腹时让气体从套管内排出后再拔取套管。右半结肠切除后通过右中腹小切口行体外传统缝合吻合;会阴直肠切除术挖除肛门后用乙状结肠在左下腹做人工肛门;左半结肠切除术、乙状结肠切除术8例通过左下腹小切口行体外传统缝合吻合,12例通过左下腹小切口近端结肠内放抵钉座并荷包收紧,从肛门内伸入圆形端端吻合器,与抵钉座对接做结直肠端端吻合。缝合切口前用蒸馏水和5-FU液(1g5-FU+250ml生理盐水)冲洗腹腔术野和切口。

1.3后续治疗32例患者接受较正规的化疗(5-FU0.75g,羟基喜树碱10mg,为基础药物,连用5天为1疗程,每月l疗程,用6~24疗程不等),3例行化疗加局部放疗,另8例化疗不正规。化疗前后施行中医药辅助治疗,采用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液或0.9%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从化疗前1天开始,至化疗结束第2天停止,疗程同化疗周期数。

1.4术后随访术后随访6~30个月,主要了解病人化疗情况,有无不适症状,进行体检和辅检(血常规、CEA、B超、CT、肠镜等),了解患者的复发情况并记录患者术后生存时间。

2结果

100例患者能在腹腔镜技术辅助下完成手术78例,其中行右半结肠切除术26例,行左半结肠切除术8例,行乙状结肠直肠前切除术12例,行腹会阴联合直肠切除术22例。中转开腹手术22例(22%)(肿瘤浸润15例,肥胖4例,术中出血2例,输尿管损伤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发生并发症9例,其中输尿管损伤3例,活动性大出血2例,吻合口瘘2例,肠梗阻2例。腹腔镜手术操作时间120~360(平均215)min,出血量20~430(平均115)ml,淋巴结清除数1~30(平均8.7)个,阳性淋巴结数0~24(平均2.2)个。术后12~72h均恢复胃肠功能、下床活动并进食,伤口疼痛反应较开腹手术者明显减轻,术后住院7~15d(平均8.6d)。术后随访6~30个月,随访94例(94%),病人均健在,术后3月会阴部转移1例,术后6~15月腹腔广泛转移3例。

3讨论

3.1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的安全性气腹是否会造成肿瘤细胞的转移及种植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但国内外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均未明确证实。早期腹腔镜手术切口种植发生率l%~4%[4]。我们体会到,腹腔镜手术存在手术空间大,视野宽阔,操作精细,同样可以达到根治目的。

3.2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优点病人创伤小,疼痛轻,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问短,不增加围手术期并发症,且具有传统开放手术无法比拟的微创效果。对狭窄盆底病人,腹腔镜具有局部放大视野,对盆筋膜脏器二层之间疏松组织间隙判断和入路选择更为准确。

3.3中转开腹并非所有的腹腔镜下结直肠手术都能顺利完成,其中有一定例数会因各种原因而转行开腹手术。本组有22例中转开腹,中转开腹率(22%),与文献报道的平均中转开腹率(15.38%)[5]略高。主要原因为肿瘤浸润、术中并发症(如出血、损伤)和肥胖。

3.3中医药辅助后续治疗结直肠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后,化疗是巩固其疗效、预防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提高生存率的一个重要手段。不可否认,化疗在癌症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化疗导致的胃肠功能紊乱、白细胞下降、肝功能受损及神经毒性等毒副反应使相当一部分人中止或放弃化疗。笔者对43例术后化疗的患者施行化疗前后中医药辅助治疗,巩固了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疗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结直肠术后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4年6月中山六院收治的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541例, 患者术后均采用相同的镇痛方案和护理模式, 使用镇痛泵的患者在术后48h撤除。

1.2 纳入标准

(1) 术前行肠镜病理或术后行标本病理确诊为结直肠癌; (2) 行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 (3) 术前经B超、胸片、腹部CT、MRI以及术中探查未提示腹腔种植或远处转移; (4) 符合术后肠梗阻的诊断标准。

1.3 排除标准

(1) 术后发生腹部感染性脓肿; (2) 术后发生吻合口瘘。

1.4 诊断标准

参照Aritinyan等的研究中的诊断标准[2], 术后6h未排气、排便即诊断为术后肠梗阻。

1.5 方法

对5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包括18项可疑危险因素, 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 (BMI) 、吸烟史、饮酒史、心血管疾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史、糖尿病史、腹部手术史、有无贫血、白蛋白水平、肿瘤位置、手术类型、手术术式、手术时间、有无造瘘, 分析上述可疑危险因素与术后肠梗阻的关系, 筛选相关危险因素。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541例患者行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出现肠梗阻87例 (16.08%) 。其中年龄、吸烟史、COPD史、直肠癌肿瘤、造瘘等因素与术后肠梗阻的发生相关 (P<0.05) 。见附表。

3 讨论

研究表明, 肠道在术后恢复功能时间为5d[3], 本研究将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肠梗阻定义为术后6d未排气、排便。文献报道,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肠梗阻发生率为17.4%[4];本组病例中术后肠梗阻发生率为16.08%, 与文献基本一致。

诱发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肠梗阻的原因较多, 包括物理性因素 (手术操作对腹膜和肠道的刺激) 、体液因素 (血管活性肽、儿茶酚胺分泌增加, 胃泌素、胰肽、神经降压素分泌减少) 及神经性因素 (术后交感神经高敏状态) [5]。本研究结果显示, 年龄、吸烟史、COPD史、直肠癌肿瘤、造瘘等因素与术后肠梗阻的发生相关 (P<0.05) 。在一项对行直结肠癌切除术患者的研究中发现, 吸烟史、COPD史、直肠癌肿瘤会增加术后肠梗阻的发病率[6], 本研究结果和其基本一致。另有研究比较了回肠造瘘术和结肠造瘘术对术后肠梗阻发病率的影响, 结果显示回肠造瘘术后肠梗阻发生率较高[7], 本研究中回肠造瘘术后肠梗阻发生率高达34.7%。文献报道, 行腹腔镜下结直肠切除术后肠梗阻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手术[8], 本研究未发现开腹和腹腔镜手术对术后肠梗阻影响的差异。

综上所述,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肠梗阻的发生与年龄、吸烟史、COPD史、直肠癌肿瘤、造瘘等因素相关, 术后应对有上述因素的患者密切监测。

摘要:选取2009年1月2014年6月中山六院收治的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541例, 筛选术后肠梗阻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541例患者行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出现肠梗阻87例 (16.08%) 。其中年龄、吸烟史、COPD史、直肠癌肿瘤、造瘘等因素与术后肠梗阻的发生相关 (P<0.05)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肠梗阻的发生与年龄、吸烟史、COPD史、直肠癌肿瘤、造瘘等因素相关。

关键词: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肠梗阻

参考文献

[1]陈正煊, 陈刨奇, 彭俊生, 等.直肠癌术后早期扬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0, 9 (4) :344-346

[2]A Kh, Gusenov DS, Mamedov.The internal incarceration of the small intestine[J].Khirurgiia, 2011, 2 (4) :258-260.

[3]卿三华, 齐德麟, 侯保华, 等.肠梗阻病因分析[J].中国胃肠外科杂志, 1999, 2 (8) :82-84.

[4]尹玉岭.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肠梗阻的相关影响因素探讨[J].中国医药科学, 2014, 16 (8) :127-129.

[5]J Guntau, M Oelckers, T Rathgeber, e tal.Sonographic diagnosis of Bouveret&apos;s syndrome[J].Deutsche medizinische Wochenschrift (1946) , 2007, 132 (7) :261-263.

[6]许超, 池畔.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肠梗阻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4, 18 (4) :369-371.

[7]闫兆鹏, 殷红专, 尹剑桥, 等.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肠梗阻的诊治 (附34例报告) [J].现代肿瘤医学, 2013, 21 (1) :421-423.

上一篇:美丽水库下一篇:理解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