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结直肠癌

2024-08-30

晚期结直肠癌(共10篇)

晚期结直肠癌 篇1

摘要: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仍是彻底的手术切除,其晚期多见肝脏转移。作为结直肠癌的一种特定形式,结直肠癌肝转移已被认为是潜在可治愈的疾病。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规范化多学科团队诊疗模式的应用、新的化疗药物的涌现和非手术治疗方法的进步,治愈性肝转移灶切除的患者比例明显增高。尤其是近些年以来,腹腔镜技术逐渐用于结直肠手术,手术效果满意,是结直肠外科发展的标志。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关键词: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进展

结直肠癌是消化外科常见的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死亡率逐年上升,分别居于第3、4位[1],手术治疗仍是结直肠癌的首选治疗方式[2]。肝脏是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临床发现10%~25%的结直肠癌患者就诊时已合并肝转移,而20%~25%的患者在结直肠癌术后发生肝转移[3]。因此,掌握结直肠癌的临床特征及诊治原则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中位生存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此展开综述,为临床诊治提供思路。

1 结直肠癌的临床发病特点

结直肠癌的好发部位主要位于直肠、乙状结肠和直乙交界处;回盲部、升结肠较常见;横结肠、降结肠则较少;其临床发病率分别约为54%、22%、13%、11%[4,5]。发病人群以中、老年患者多见,左半结肠癌较右半结肠癌多见[6],遗传性结肠癌好发于右半结肠,而各期右半结肠癌青年患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老年患者。早期结直肠癌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癌肿进展逐渐出现乏力、腹部不适以及腹痛等消化道症状、便血、贫血和腹部包块等。便血是结直肠癌患者最常见的就诊原因;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以及大便性状改变也常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少部分结肠癌患者以肠梗阻就诊,多表现出机械性肠梗阻征象;也有部分患者因为转移瘤灶而进一步发现结直肠癌原发灶,肝脏是最常见转移部位。另外,极少部分结直肠癌患者可能无任何临床症状;临床上结直肠癌患者多处于进展期,甚至晚期,临床表现多以黏液血便、肠梗阻相关症状为主[7]。

2 晚期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

2.1 肿瘤标志物检测

癌胚抗原(CEA)是结直肠癌的主要血清学检测指标,但CEA并不是诊断结直肠癌的特异性指标,CEA升高也不能作为早期结直肠癌的诊断依据。在癌肿侵犯血管或淋巴管网时CEA升高,在肿瘤细胞的增殖过程CEA更高度表达,因此,CEA是目前临床上最具诊断意义的肿瘤标志物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结直肠癌诊疗过程,如结直肠肿块患者初次检测CEA水平明显增高则预示可能存在肝转移,而术后CEA持续升高或下降后再升高说明可能存在癌转移、残留或复发。因此,CEA可以作为确定结直肠癌是否早期复发转移的检测指标。有研究[8]证实结直肠癌患者术后6~79个月内多发生肝转移,术前CEA超过5ng/ml,术后发生肝转移的危险则明显增加,认为CEA是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另外,收集胆汁、十二指肠液检测CEA可能更早发现肝转移癌。

2.2 腹部超声

超声检查是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首选方法,具有无创伤、应用简便、价廉的特点。肝转移癌超声表现最常见为牛眼征或肝内弱回声灶。超过2.0cm肝转移灶,超声敏感度高达95%,而1.0cm以下则敏感度降低,其发现率与超声检查者的操作经验相关。近些年,新型造影剂以及造影成像技术飞速发展,超声更能清晰的显示癌肿的血供图像,提高对癌肿鉴别诊断率[9]。

2.3 CT和MRI

CT可以全面了解肝转移灶情况,是肝转移癌的主要检查方法之一。超过2.0cm的肝转移灶,螺旋CT敏感度达100%,而在晚期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敏感度为60%~80%,准确率为85%~90%。CT血管造影(CTA)更能发现小到0.5cm左右的肝转移灶,并能判断手术切除范围,其筛查敏感度达90%。对于肝微小转移灶的检测MRI比CT更敏感。通过体积重建图像,MRI更能清晰显示肝脏转移灶的内部结构图像,判断癌肿周围的血供情况。因此,联合应用螺旋CT和MRI能够大大提高肝转移癌的发现率及正确定位率,能敏感检出<1.0cm的癌灶,指导进一步手术治疗。

2.4 PET-CT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反映病变的基因、分子、代谢及功能状态。PET是利用18氟-FDG(18F-FDP)作为显像剂获得体内化学影像而评价机体细胞的分解代谢情况,为不明原因的转移肿瘤寻找原发病灶。PET-CT融合图像可以全面发现病灶,能一次进行全身断层显像发现早期病变,因此可以早期诊断结直肠癌。PET-CT图像融合后通过18 F-FDG在腹部的正常和异常浓聚,准确定位癌肿病灶;还可以对治疗后肿瘤残留或复发进行早期诊断。因此,在肝转移癌手术切除前,PET-CT检查可以判断预后及指导手术后综合治疗。

3 晚期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个体化综合治疗

3.1 手术治疗

晚期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最佳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只要患者能够耐受手术及麻醉,切除原发灶后再切除肝转移灶,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预后,因此,手术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唯一可能获得治愈的治疗方式[2]。再次手术适应证一般为:(1)切除原发癌灶后无复发,或完全切除原发灶;(2)肝转移灶<4个,且局限在一叶或一侧半肝;(3)手术安全切缘>1cm;(4)肝功能良好,无心肺功能障碍,不存在无法切除的肝外转移灶;(5)肝转移灶能够完全切除,且残余肝脏面积≥50%。腹腔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结直肠各类手术,且手术切除效果满意。但是,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要求更高,需要手术操作者熟练掌握结直肠及其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手术时在正确的解剖层面精细操作,能明显减少游离结直肠带来的各类并发症[10],因此,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已越来越受到外科医师的重视及广泛应用[11,12]。

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手术医师操作技术水平越发熟练,肝转移灶癌的分布部位、数目大小、手术切缘、肝门淋巴结转移和肝外转移癌灶等已不再是临床上评估晚期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手术是否可行的单一决定因素[13]。

3.2 化疗及化疗药物

3.2.1 氟尿嘧啶:

早在1957年氟尿嘧啶就被应用于各类肿瘤的化学治疗。常规治疗中结直肠癌肝转移癌患者中位生存期低于6个月,而联合氟尿嘧啶和四氢叶酸钙治疗后患者中位生存期延长5个月;现在氟尿嘧啶仍然是结直肠癌的基础化疗方案,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已经超过1年[14]。FIRIS研究[15]发现,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中位随访期时间3.11年,说明患者中位生存期明显提高。

3.2.2 奥沙利铂和依立替康:

FOLFOX4方案以奥沙利铂为化疗基础,FOLFIRI方案以依立替康为化疗基础,两种方案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癌均能够改善患者的生存期。FORFIRI方案比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方案更能够提高药物反应率、影响疾病进展时间和改善总生存时间。

目前,氟尿嘧啶联合奥沙利铂是结直肠癌的常用化疗方案,但氟尿嘧啶毒副反应重,因此,选用新型药物替代氟尿嘧啶是目前化疗研究热点。有研究[16]利用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发现治疗效果满意,且不良反应轻;Hong等[17]则发现患者中位生存期可达8.5个月。研究[18]发现基础化疗方案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能够提高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降低复发率;如研究[18,19,20]将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Endostar,YH-16)联合FOL-FOX/FOLFIRI方案治疗结直肠癌,发现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满意,毒副反应轻;因此认为恩度联合基础化疗方案可作为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又一有效治疗方案。

3.2.3 新辅助化疗:

新辅助化疗也被称为诱导化疗,是在恶性肿瘤治疗前(手术或放疗)给予药物化疗,以此缩小癌灶体积,提高手术完全切除率,降低肿瘤残留、转移及复发率,延长患者中位生存期。

新辅助化疗的优点有:(1)能够缩小原发癌灶。实施新辅助化疗,可以使癌肿病灶缩小,降低肿瘤的临床分期,提高手术完全切除率。(2)能够有效的控制微小转移瘤灶。术前诱导化疗可以抑制手术刺激因素对术后残留灶的增殖,杀伤微小转移癌灶,降低肿瘤转移。(3)降低术后局部复发率。(4)新辅助化疗还能够了解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度,指导选择有效的临床化疗方案。选择不同的新辅助化疗方案将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癌的治疗产生深远影响,提高手术再切除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21,22]。

3.3 中医药治疗

中医药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目的主要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带瘤生存期。吕仙梅等[23]研究发现中药治疗能够影响晚期大肠癌总生存期(OS),是其独立性相关因素。胡兵等[24]利用藤龙补中汤联合化疗治疗发现治疗后患者Treg细胞及IL-10、TGF-β水平明显降低,认为中药可以改善大肠癌患者的预后;但目前临床利用中医药对肿瘤患者的治疗机理尚不明确,仍需要大量的临床研究补充与证实。

综上,晚期结直肠癌肝转移癌的临床特征多样化,采用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治疗仍以手术为主。新型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开发应用,以及新辅助化疗能够提高肿瘤转移灶的再手术率,使得大量晚期患者可能潜在治愈,生存期得以显著提高;而传统中医中药的治疗在患者生存质量方面有着更为重要的影响,值得进一步开发应用。

晚期结直肠癌 篇2

关键词 晚期结直肠癌 化学疗法 FOLFOX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6.012

结直肠癌仍然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癌症之一,然而,由于起病隐匿,就诊时约有20%患者已有肝脏转移,单靠扩大切除范围显然不可能改变预后,所以对不能手术的、术后复发及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主要治疗手段为化疗,以5-Fu为基础的化疗是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主要方案。2006~2010年回顾性晚期结直肠癌化疗中使用FOLFOX4方案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疗效及不良反应,以评价该方案的可行性及临床推广价值。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收治晚期结直肠癌患者40例,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34~75岁,中位年龄56岁。其中原发结肠24例,原发直肠直肠16例。全部病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其中中分化腺癌18例,低分化腺癌8例,高分化腺癌及低分化腺癌各5例,黏液腺癌4例。同时性转移(确诊时已有远处转移)23例,异时性转移(根治术后复发转移)9例,腹膜种植转移10例。肝肾功能及血象均未见异常。KPS评分80分以上,预计生存期≥4个月。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治疗方法:奥沙利铂(OXA)85mg/m2,静滴2小时,第1天;亚叶酸钙(LV)200mg/m2,静滴2小时,第1~2天;氟尿嘧啶(5-FU)400mg/m2,静脉注射第1~2天;氟尿嘧啶(5-FU)600mg/m2,持续静滴22小时,第1~2天;每2周重复1次,为1个周期。4~6个周期后判定疗效,病情进展或总数达12周期终止治疗。

不良反应的防治:为防治外周静脉炎均采用深静脉插管或者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化疗前常规应用镇吐药及抗过敏药物,每周至少检查血常规2次,每周期前至少检查肝肾功能1次,用药期间注意保暖,并禁止冷环境,忌冷饮食。

疗效判断标准: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评价参照WHO制定的实体瘤客观疗效评定标准[1],药物不良反应分为I~Ⅳ级。①进展(PD):病变增大>25%或出现新病变;②稳定(SD):肿块缩小<50%或增大≤25%;③部分缓解(PR):肿块缩小>50%;④完全缓解(CR):可见病变完全消失,>1个月。以CR+PR为有效(RR)。

结 果

近期疗效:全组每例完成4~12个周期,共208个周期,平均每例完成66个周期,均可评价疗效。40例患者中CR 1例(25%),PR 12例(30%),SD 16例(400%),PD 11例(35%),總有效率为325%,疾病控制率为725%。中位到疾病进展期时间为82个月。

不良反应: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周围神经毒性为主要不良反应,多呈Ⅰ~Ⅱ度,可耐受,无Ⅳ度,无SAE(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其中周围神经毒性17例(425%),恶性呕吐10例(25%),白细胞减少10例(25%),血小板减少6例(15%),腹泻4例(10%),肝功能损害3例(75%),口腔黏膜炎2例(5%),过敏反应1例(25%)。全组未见化疗相关性死亡。

讨 论

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结直肠癌在我国发病率及死亡率近年来正在逐渐升高[2]。对于确诊已是晚期和手术后出现复发转移的患者,联合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奥沙铂是继顺铂和卡铂之后的第三代铂类抗癌药,研究表明其对顺铂耐药大肠癌仍敏感,奥沙利铂和5-Fu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L-OHP的周围神经毒性主要表现为感觉迟钝和(或)感觉异常,停药后症状逐渐缓解。奥沙利铂联合2-FU/LV的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试验已表明其不良反应低,患者耐受性好。由于奥沙利铂在5-FU/ch的基础上提高了疗效和无进展生存时间[3,4]。

本组4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采用FOLFOX4方案治疗,总有效率为325%。与国内外文献报导相似。疾病控制率为667%,大部分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本组患者接受FOLFOX4方案不良反应临床可控制。结果表明,联合治疗结直肠癌近期疗效好,不良反应低,患者耐受性好,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改善,但对于远期生存率的影响尚待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 孙燕,周际昌.临床肿瘤内科手册[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7.

2 张子田.进展期结直肠癌的内科治疗进展[J].癌症进展杂志,2007,5(1):35-36.

3 莫善兢,刘瑛,许立功,等.结直肠癌.[M]//:汤钊猷.现代肿瘤学.第2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775-780.

晚期结直肠癌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52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 28例肝转移, 17例肺转移, 7例腹膜种植性转移。Ⅰ组 (初治者25例) :男14例, 女11例, 年龄36~78岁, 平均 (62.85±3.56) 岁。Ⅱ组 (复治者27例) :男15例, 女12例, 年龄37~75岁, 平均 (62.78±3.84) 岁。两组患者的年龄及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Folfox6化疗, 药物及用法如下, 5-氟尿嘧啶:每个治疗周期的第1天静脉推注400 mg/m2, 之后, 持续泵控静脉滴注2400 mg/m2 (46 h) 。

奥沙利铂:每个治疗周期的第1天静脉滴注100 mg/m2, 3 h内完成。亚叶酸钙:每个治疗周期的第1天静脉滴注400 mg/m2, 2 h内完成。化疗期间, 行深静脉插管干预, 预防静脉炎;给予胃黏膜保护及止呕/镇吐药物;每周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治疗期间, 若发现患者有Ⅱ度以上的血液学毒性反应, 及时给予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2周为一个周期, 4个周期后评定疗效及毒副作用。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化疗6个周期后, 对所有患者的不良反应加以统计, 以肿瘤化疗毒副反应分级标准对其加以评定。同时, 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情况, 评定临床疗效。本次研究疗效评定标准为WHO颁布的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 (RECIST) , 共分为四级, 完全缓解 (CR) :目标病灶及非目标病灶完全消失, 肿瘤标志物的水平恢复正常;部分缓解 (PR) :基线病灶长径的总和比治疗前降低30%, 一个及以上的非目标病灶或肿瘤标志物异常;稳定 (SD) :基线病灶长径的总和比治疗前降低, 但未达PR标准;进展 (PD) :基线病灶长径的总和比治疗前增加20%, 出现新的病灶[2]。总有效率 (RR) = (CR例数+PR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字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Ⅰ组与Ⅱ组的RR率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字2=0.32, P>0.05) , 具体见表1。

例 (%)

2.2 毒副作用

本组52例患者毒副反应如下 (毒副反应等级顺序:Ⅰ级、Ⅱ级、Ⅲ级、Ⅳ级) , 白细胞减少28例 (4例、19例、5例、0例) , 血小板减少25例 (3例、16例、6例、0例) , 末梢神经炎37例 (28例、9例、0例、0例) , 恶心呕吐29例 (19例、8例、2例、0例) , 脱发14例 (9例、5例、0例、0例) , 贫血14例 (10例、4例、0例、0例) , 丙氨酸转氨酶增高19例 (12例、7例、0例、0例) 。

3讨论

Folfox6化疗方案包括三种药物, 即: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及亚叶酸钙, 其中, 5-氟尿嘧啶在结直肠癌化疗中应用最为广泛, 可有效抑制癌细胞合成, 但是, 此药物单纯使用时, 初治者RR率仅达到30%, 复治者则仅为20%, 而奥沙利铂与亚叶酸钙的加入, 则使得此药物的效果明显提高[3]。

奥沙利铂是第三代铂类肿瘤抑制药物, 可以与DNA链中的G进行共价结合, 产生链间、链内交联反应, 从而降低DNA复制率[4]。亚叶酸钙是四氢叶酸钙甲酰衍生物钙盐, 可有效抵抗白细胞减少及红细胞性贫血症, 与5-氟尿嘧啶联合用于治疗结直肠癌, 能够提升患者的生存期限。

笔者所在医院此次52例患者的疗效显示, 初治者达到RR率56.00%, 复治者达到44.44%, 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是, 明显比临床报道中5-氟尿嘧啶单用时的疗效高。而且, 患者毒副作用主要为Ⅰ级与Ⅱ级较低者, 安全性较高。证实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及亚叶酸钙三类药物联合方案具有较高的协同抗癌效果。综上所述, Folfox6化疗方案用于晚期结直肠癌治疗, 疗效显著, 安全性高, 可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邬麟, 卢放根, 殷先利, 等.OFL方案时辰化疗与常规FOLFOX6方案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 2013, 10 (33) :20-24.

[2]费燕华, 王南瑶, 王琼, 等.热疗联合FOLFOX6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观察[J].癌症进展, 2012, 10 (6) :612-615.

[3]罗永忠, 欧阳周.XELOX与FOLFOX6方案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J].现代肿瘤医学, 2010, 18 (1) :125-127.

妊娠与结直肠癌 篇4

31岁孕妇,妊娠15周;以“便血伴腹部隐痛6周”就诊;腹部和盆腔超声可见一个15周胎儿,为单活胎 ;同时,发现乙状结肠肠壁增厚,肝右后叶可见一低密度病灶。

纤维乙状结肠镜检查发现位于乙状结肠(距肛缘18~22cm)有一溃疡性病变;病理活检提示高分化腺癌;肝脏病变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活检,结果证实为转移性直肠癌。

病例分析

考虑到该患者病情十分特殊,因此我们对该病例展开了多学科协作讨论。参与讨论的学科主要包括妇科、肿瘤外科、肿瘤内科以及放疗科等相关科室。

经多学科讨论后,我们考虑患者为Ⅳ期患者,肝转移瘤可切除,同时患者处于孕中期,因此,建议患者终止妊娠,进行新辅助放化疗后立刻进行手术治疗。

结合多学科讨论结果,以及患者的个人意愿,决定进行流产放弃妊娠。妊娠终止两周后,患者开始了规范的晚期直肠癌治疗。

首先进行新辅助治疗,方案为FOLFOX方案(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奥沙利铂)联合靶向药物。

治疗4个周期后,患者接受了腹部和盆腔CT检查,结果显示直肠肿瘤明显缩小,肝转移瘤无进展。患者随后接受了原发肿瘤和肝转移瘤的同期手术切除。

术后继续接受辅助化疗联合靶向治疗。

随访资料显示,患者已存活超过3年,没有发现任何肿瘤复发转移征象。

经验分享

在多数发展中国家,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仍然处于持续的上升趋势,同时肿瘤的发病人群也面临着年轻化的趋势。妊娠期女性作为年轻群体中的一部分,其发生结直肠癌的比例也有所增加。在妊娠期肿瘤的发病中,结直肠癌的发病排名处于第8位,很大程度上也威胁着妊娠期女性的健康。然而,由于妊娠期结直肠癌的情况比较特殊,对于多数医师来说,常常缺少妊娠期结直肠癌的治疗经验。因此,对于成功的治疗病例,很有必要与大家进行分享与探讨。

妊娠期结直肠癌的诊断

妊娠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症状经常会被妊娠期间出现的不适反应所掩盖,导致患者就诊不及时延误病情,预后常较差。结直肠癌患者出现梗阻后经常会引起间断性腹痛,而该症状经常会被误以为是正常的子宫收缩痉挛。同时,便血也可能被误诊为是痔发作或是肛裂所引起的。痉挛性腹痛和便血是正常怀孕期间孕妇的标志性症状,在很多孕妇中都会出现。因此,以上症状也很难引起孕妇的重视,常导致延误就诊。

妊娠期间很多常规检查的开展也受到极大限制。电子结肠镜检查和病理活检是诊断结直肠癌的“金标准”,然而该检查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妊娠并发症,甚至有流产的可能。因此,对妊娠期间女性不推荐结肠镜检查。但有研究报道,对高度怀疑乙状结肠癌或直肠癌者,可选择性开展纤维乙状结肠镜检查,该检查对孕妇刺激较小,安全系数较高。超声对妊娠期女性是一种十分安全可靠的选择,但超声用于结直肠癌的诊断,尤其是患者处于妊娠期,其诊断准确性和特异性往往较低。

磁共振成像(MRI)对妊娠期女性相对安全,也经常用于妊娠期疾病诊治,但检查过程中使用的造影剂是否对胎儿有影响,仍无相关研究报道。CT是目前用于诊断结直肠癌最常用检查,能通过判断肿瘤分期有效指导患者治疗。然而,CT中的大量射线对怀孕期女性是禁忌的。因此,目前尚缺少妊娠期的CT影像学研究和报道。但对于决定终止妊娠的患者,可以进行CT检查。

妊娠期结直肠癌的治疗

妊娠期结直肠癌的治疗是另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因妊娠期间属于特殊时期,结直肠癌治疗也复杂多变,会受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包括法律、伦理、个人情感甚至是宗教等多方面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在妊娠期前20周,若治疗延迟会致疾病快速进展,甚至威胁母亲生命。这主要是因为妊娠将加重患者机体负担,且机体处于免疫抑制状态,该种情况利于结直肠癌的进展和转移,且对胎儿有致畸致死危险。因此,对处于妊娠早期者,须采取措施终止妊娠,并尽早开始癌症治疗。

若结直肠癌合并妊娠28~32周,且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不威胁孕妇的生命安全,可在胎儿能存活时,及时分娩或行剖宫产术,之后早期行结直肠癌根治术。

合并晚期妊娠时,应积极改善机体状况,加强支持疗法,预防感染及妊娠相关并发症,可以在剖宫产的同时Ⅰ期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或Ⅰ期行剖宫产术,半个月内行Ⅱ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合并晚期妊娠同时并发低位肠梗阻,或导致肠穿孔发生时,患者的死亡率极高,须立即行急诊手术。

当妊娠合并结直肠癌远处转移时,若转移灶可切除,应根据患者身体情况考虑同期或分期切除肿瘤;若转移灶不可切除,应根据孕周考虑终止妊娠后放化疗等治疗。合并妊娠者术后若需要保留生育能力,3年内应避免再次妊娠,以防止因再次妊娠而促使肿瘤复发。

有研究显示,对处于妊娠期的结直肠癌患者,直肠癌占64%~86%,其中60%以上的患者多为Ⅲ期。因此,大部分妊娠期结直肠癌患者都须接受术前新辅助放化疗。然而,盆腔放疗所带来的辐射对胎儿往往是致命的打击,尤其是在胎儿器官形成前期,如果接受大剂量辐射将会导致胚胎或胎儿出现畸形、生长迟缓甚至死亡,所以对于妊娠期的直肠癌患者,放疗是绝对的禁忌证,除非选择终止妊娠。

此外,Ⅳ期结直肠癌患者在妊娠期结直肠癌患者中所占比例也非常大,因此这部分患者预后都很差。多数证据表明新辅助化疗可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因为化疗对胎儿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对母亲来说,化疗并不能治愈结直肠癌,甚至有可能延误病情。尽管妊娠期结直肠癌的治疗十分复杂,但在临床中也不乏有治疗成功的案例。

直肠癌是目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但临床上40岁以下、处于妊娠期的结直肠癌女性病例十分罕见,发病率仅为0.02%~0.10%。

对处于妊娠早期者,须采取措施终止妊娠,并尽早开始癌症治疗。

若结直肠癌合并妊娠28~32周,且未发生严重、威胁孕妇生命安全的并发症,可在胎儿能存活时及时分娩或行剖宫产术,之后早期行结直肠癌根治术。

合并晚期妊娠同时并发低位肠梗阻,或导致肠穿孔发生时,患者的死亡率极高,须立即行急诊手术。合并结直肠癌远处转移时,若转移灶可切除,应根据患者身体情况考虑同期或分期切除肿瘤;若转移灶不可切除,应根据孕周考虑终止妊娠后放化疗等治疗。

合并妊娠者术后若需要保留生育能力,3年内应该避免再次妊娠,以防止因再次妊娠而促使肿瘤复发。

对于妊娠期的直肠癌患者,放疗是绝对的禁忌证,除非选择终止妊娠。

多数证据表明新辅助化疗可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因为化疗对胎儿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对母亲来说,化疗并不能治愈结直肠癌,甚至有可能延误病情。

妊娠期结直肠癌患者确实存在诸多的困难和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会失去治愈的机会。

要提高妊娠期结直肠癌患者整体的治疗水平,首先需要重视妊娠期女性所出现的不适症状,给予及时的诊治。

结合妊娠期间的具体情况以及患者的病情,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这样才能保证妊娠期结直肠癌患者有良好的预后。

晚期结直肠癌 篇5

关键词:华蟾素胶囊,结直肠癌,晚期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 手术、放疗和化疗是治疗的主要手段。本文参考齐增平[1]中西医两法治疗结直肠癌的经验, 探讨中成药华蟾素胶囊联合传统化疗药物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及分组

本院2012年7月至2013年9月收治晚期结直肠癌患者35例中, 男21例, 女14例;年龄42~67岁, 中位年龄56岁;均经组织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 所有患者均无法再进行手术或再次手术。其中初治8例, 术后复发或 (和) 转移27例。经病理确定均有1个以上可评价病灶 (大部分患者为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肝转移、肺转移) 。所有患者卡氏评分 (K a r n o f s k y, K P S) ≥60分, 估计生存期>3个月, 无化疗禁忌。将35例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18例, 对照组17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及疾病分期大体一致。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按F O L F O X 6方案化疗, 即奥沙利铂100mg/m2, 亚叶酸钙200mg/m2, 静脉滴注2h, d1, 5-氟尿嘧啶 (5-F U) 2 6 0 0 m g/m2, 静脉注射4 8 h, d 1。间隔21d重复, 最少应用4个周期。观察组于化疗同时及化疗间歇期间使用华蟾素肠溶胶囊 (山东鑫齐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规格0.3g/粒) 一次3粒, 一日3次 (早中晚) 。贯穿四个化疗周期。

1.3 近期疗效评价标准

按照W H 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分为完全缓解 (CR) :病灶完全消除;部分缓解 (PR) :病灶缩小50%以上;稳定 (SD) :病灶缩小不及50%, 或增大未超过25%;进展 (PD) :病灶增大25%以上或出现新病灶。有效为C R+P R。4个化疗周期评价疗效, 用药4周后复查, 再按W H 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1.4 生活质量评价标准按KPS标准, 治疗后评分增加

10分及以上为提高, 评分增加或者减少低于10分为稳定, 治疗后评分下降1 0分为减退。提高+稳定为有效。

1.5 毒副作用

按WHO抗癌药物不良反应分度标准。血液系统毒性反应:白细胞0度≥4.0×1 0 9/L, Ⅰ度 (3.0~3.9) ×109/L, Ⅱ度 (2.0~2.9) ×109/L, Ⅲ度 (1.0~1.9) ×109/L, Ⅳ度<1.0×109/L。腹泻:0度无腹泻, Ⅰ度短暂<2d, Ⅱ度能耐受>2d, Ⅲ度不能耐受需治疗, Ⅳ度血性腹泻。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 计数资料比较用Fisher确切概率法,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比较

观察组C R 1例, P R 9例, S D 6例, P D 2例, C R+P R 1 0例;对照组没有C R病例, P R6例, S D 8例, P D 3例, C R+P R 6例。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 3) 。

2.2 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生活质量提高7例, 稳定9例, 减退2例, 提高加稳定16例;对照组生活质量提高3例, 稳定6例, 减退8例, 提高加稳定9例。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 。

2.3 毒副反应比较

两组均未出现Ⅲ~Ⅳ度腹泻。观察组发生Ⅰ~Ⅱ度腹泻4例, 对照组10例。观察组白细胞减少7例, 其中Ⅰ~Ⅱ度白细胞减少5例, Ⅲ~Ⅳ度白细胞减少2例;对照组白细胞减少12例, 其中Ⅰ~Ⅱ度9例, Ⅲ~Ⅳ度3例。两组腹泻、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分别为0.008、0.01) 。

3 讨论

目前, 临床上治疗结直肠癌主要有早期手术切除、新辅助化疗后手术、放疗或者化疗。对于术后及不能手术的患者, 化疗始终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手段。氟尿嘧啶作为有效的结直肠癌进展期治疗药物已经超过40年, 为提高疗效将5-FU给药方式改为持续静脉滴注并联合生物调节剂甲酸四氢叶酸钙 (L V) , 使5-F U/L V单药化疗缓解率提高到20%[2]。奥沙利铂为具有细胞毒作用的抗癌药物, 为三代铂类化合物, 该药产生水化衍生物作用于DNA, 使其形成链内和链间交联, 从而使合成受到抑制。在多项肿瘤研究中, 该药都表现出广谱的抗肿瘤活性和细胞毒作用[3]。研究还发现, 对顺铂耐药的肿瘤, 奥沙利铂治疗仍然有效[4,5]。5-F U联合奥沙利铂的F O L F O X方案也是结直肠癌的一线治疗方案。本文在F O L F O X基础上联用华蟾素胶囊治疗晚期结直肠癌, 可提高化疗率, 减少不良反应, 提高生活质量。华蟾素是中华大蟾蜍全皮中提取的水溶性物质, 其中脂蟾毒配基、蟾毒灵和华蟾毒精是蟾酥的主要毒性和活性成分, 通过抑制D N A和R N A的合成阻断基因复制和表达。

参考文献

[1]齐增平, 王玉强, 乔钦增, 等.康莱特联合伊利替康与5-氟尿嘧啶/甲酰四氢叶酸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 2012, 34 (12) :1780.

[2]周际昌.实用肿瘤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339.

[3]邓颖.奥沙利铂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吉林医药, 2011, 32 (18) :3707.

[4]付朝江, 崔明, 莫平.奥沙利铂联合5-FU、LV方案治疗结直肠癌52例的临床观察[J].结直肠肛门外科, 2009, 15 (1) :48.

晚期结直肠癌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共纳入符合研究条件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392例, 均为2010年3月至2013年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并拟行手术治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 其中直肠癌患者182例, 结肠癌210例, 男性患者224例, 女性患者168例, 年龄23~80岁, 平均年龄 (65.7±9.8) 岁。肿瘤TNM分期:0期12例, 1期54例, 2期136例, 3期150例, 4期40例。

1.2 NRS-2002评分方法

参见蒋朱明等[1]文献资料拟定营养风险评判标准, 患者综合营养状况 (体重、进食、营养、体质指数) 评分、疾病相关评分、年龄评分三者总分即为NRS-2002总评分, 其中0分为无营养风险, 1~2分为存在潜在的营养不良风险, ≥3分为存在营养不良。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 计量资料以表示, 肿瘤分期及年龄等评分关系使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392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NRS-2002评分结果

0分7例 (1.7 9%) , 1~2分2 9 6例 (7 5.5 1%) , ≥3分8 9例 (2 2.7 0%) , 存在营养不良或潜在营养风险的患者为3 8 5例 (98.21%) 。

2.2 385例不同肿瘤分期患者NRS-2002评分结果

随肿瘤分期的加重, 营养不良情况随之增加, 0~1期与2期营养不良情况比较统计学无差异, 3期营养不良情况较0~1期及2期严重, 4期营养不良情况较其他各期严重, 具体见表1。

2.3 385例不同年龄段患者NRS-2002评分结果

年龄≥60岁以上者, 存在营养不良情况显著较年龄不足60岁患者严重, 具体见表2。

3 讨论

3.1 晚期结直肠肿瘤患者营养状况与相关因素

NRS-2002评分是2002年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推荐的营养状况评估的重要工具, 其信度及可操作性较高。文献报道[2], 40%~80%的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均存在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 由于结直肠患者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 常不能引起患者重视, 而消化系统肿瘤除了肿瘤自身消耗外, 还会造成肠道营养吸收障碍, 因而患者确诊时其营养状况已经受到影响。本研究结果可见, 392例晚期结直肠肿瘤患者存在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患者比例高达98.12% (385例) , 其中≥3分者占22.70%, 需立即给予营养支持, 1~2分者75.51%, 存在潜在营养不良的风险, 可见晚期结直肠肿瘤患者营养状况较差, 应引起重视。本研究结果还表明, 晚期结直肠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于年龄及肿瘤分期有关, 年龄越大, 肿瘤分期越严重, 营养不良越严重, 因此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时进行营养支持尤为重要, 以提高患者对手术耐受力, 促进术后康复, 延长生存时间[3]。

注:与0~1期比较, *P>0.05;与0~1期、2期比较, **P<0.05;与0~1期、2期比较, ***P<0.01, 与3期比较, ***P<0.05

注:与<60岁年龄段比较, *P<0.01

3.2 护理对策

晚期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前应进行全面评估, 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系统、规范地饮食健康教育, 指导患者多补充含高蛋白质、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的食物, 忌辛辣刺激的食物和饮料, 少吃多餐。尤其对年龄较大、肿瘤分期严重的患者, 提高必要的营养支持尤为重要, 必要时可采取静脉高营养支持治疗[4]。有研究表明[5], 内科合并症的存在对晚期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并无影响, 考虑与伴有合并症的患者获得更及时更有效地治疗及营养支持有关, 因此对合并内科疾病患者应积极对症治疗, 并给予针对性营养支持。对于合并高血压的患者, 除给予降压治疗外, 应给予低盐低脂饮食;合并糖尿病的患者, 在给予降糖治疗及控制饮食的基础上, 保证营养素的合理搭配、热量均衡尤其重要;合并贫血者可给予富含蛋白质及高热量食物, 必要时可予以输血及血浆等血液制品[6];如患者出现明显脱水或肠梗阻, 应尽早补充液体, 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状态, 必要时可适当补充微量元素及维生素。

综上所述, 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营养状况较差, 应根据不同患者的个体情况, 针对性实施营养支持, 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促进术后尽快恢复。

参考文献

[1]蒋朱明, 江华.肠外肠内营养临床有效的循证基础:营养风险筛查 (NRS2002) 与相对有效理念[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7, 15 (1) :1-2.

[2]李卡, 黄明君, 吴凡, 等.结肠癌病人的营养风险筛查评估及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 2009, 23 (11) :3035-3036.

[3]杜艳平, 李玲玲, 贺青, 等.胃肠道肿瘤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状况评价[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2, 15 (5) :460-463.

[4]陈慧敏, 王艳.NRS2002在消化科老年患者营养风险筛查中的应用与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 (4) :120-122.

[5]王庆华, 张新晶, 杨玉霞, 等.老年结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营养状况与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 26 (1) :5-8.

晚期结直肠癌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所收治的33例无神经系统转移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15例;年龄35~79岁,平均年龄为(63.6±3.7)岁;初治20例,复治13例,肝转移20例,肺转移15例,腹膜种植性转移8例。所有患者均满足以下条件:经病理学检查检查确诊;治疗前KPS评分≥60分;生存时间>3个月;肝肾功能正常,WBC>3.5×109/L, PLT>80×109/L,心肺功能可耐受化疗。

1.2 化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Folfox6方案,在治疗前签署知情同意书,5-氟尿嘧啶400mg/m2静脉推注d1,然后采用2400mg/m2持续静脉滴入46h;奥沙利铂100mg/m2静脉滴注d1;亚叶酸钙400mg/m2静脉滴注2h, d1;14d为一个周期,治疗4~6周期或者治疗总数达12周期时终止治疗判定疗效及记录毒副反应,采用深静脉插管或者中心静脉置管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化疗期间服用镇吐、胃黏膜保护药物;每周注意检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当中性粒细胞<115×109/L或WBC<2×109/L时应联合升白细胞药物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等。

1.3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WHO实体肿瘤近期客观疗效评价的标准[1]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有效率=CR+PR/总人数×100%;根据WHO抗癌药物急性、亚急性毒性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分为0~Ⅳ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各组数据比较应用χ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所有患者均完成化疗周期,可评价疗效,33例患者中CR2例,PR13例,SD16例,PD2例,总有效率为45.5%,初治与复治患者治疗结果见表1。

注:FISH精确概率法算得P=0.463, P>0.05

2.2 化疗毒副反应结果见表2。

3 讨论

据相关数据统计表明,结直肠癌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四位,随着改革开放我国饮食习惯发生改变,有愈来愈多的人罹患此病。结直肠癌起病隐匿,往往难以发现,多在出现肠道梗阻、大便性状、形状改变、便血、身体消瘦等症状后才得到确诊,此时病情已发展到中晚期,其中约有近1/3的患者丧失了手术治疗的机会[2],而能够手术的患者其5年内再发或转移者不在少数,因此临床上对于晚期结直肠癌采用化疗。

根据化疗药物的不同有着不同的化疗方案,Folfox6就是其中的一种方案,其主要包括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亚叶酸钙[3]。5-氟尿嘧啶是结直肠癌化疗药物中应用最广泛的,其药理作用是抑制癌细胞DNA的合成,但是单纯应用该药效果不甚理想,其初治有效率在30%、复治在20%左右[4],因此需要合用其他药物。

奥沙利铂是继顺铂、卡铂之后研发的第三代铂类抗肿瘤药物,其通过与DNA链上的G发生共价结合,形成链内交链、链与链间交联,从而破坏肿瘤细胞DNA的复制[5]。根据临床研究表明,奥沙利铂对大肠癌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明显,可与F-氟尿嘧啶协同起效[6]。

本组试验中发现33例患者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3例,稳定16例,进展2例,总有效率为45.5%,表明Folfox6是一种对晚期结直肠癌效果显著的化疗方案,但是同样Folfox6方案的毒副作用不容小觑,其主要的毒副作用包括神经毒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及消化道反应等,末梢神经炎是由奥沙利铂引起,随着化疗开始后剂量的增加,可出现Ⅱ~Ⅲ级的神经毒性,患者尤其在冷环境中感觉尤甚,但是本组中仅出现有Ⅰ~Ⅱ级的反应[7],在停药后逐渐恢复;而以恶心、呕吐、腹泻等为表现的消化道反应出现较多,同样在给予镇吐、保护胃肠黏膜药物后,可缓解;粒细胞减少发病率为45.5%,在化疗结束后给予生白治疗,多在24~48h内恢复。

总的来说,Folfox6方案虽然有会出现一定的毒副作用,但是均较轻微,并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疗效确切,能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其生存质量,是值得推荐使用的化疗方案。

参考文献

[1]艳辉, 李莹, 杨朝英, 等.草酸铂联合氟尿嘧啶, 甲酰四氧叶酸治疗晚期大肠癌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 2006, 14 (1) :65-67.

[2]Simmonds PC.Palliative chemotherapy for advanced colorectal: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 analysia.Colorectal Cancer Collaborative Group[J].BMJ, 2006, 321 (7260) :531-533.

[3]于世英.临床肿瘤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197.

[4]De Gramont A, Figer A, Seymour M, et a1.Leucovorin and fluorou-racil with or without oxaliplatin as first—line treatment in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J].J Clin Oncol, 2007, 18 (16) :2938-2947.

[5]陈卫彬, 诸葛晋.FOLFOX方案在中晚期大肠癌治疗中的安全性观察[J].当代医学, 2012, 18 (3) :92-93.

[6]江国洪.晚期大肠癌应用FOLFOX4方案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 2011, 17 (36) :125-126.

晚期结直肠癌 篇8

关键词:结直肠癌, 晚期,替吉奥,奥沙利铂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结直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明显升高。目前, 其治疗仍以手术治疗为主, 术后总的5年生存率为50%左右, 在初治的结直肠癌患者中, 有20%~25%属于Ⅳ期, 以全身化疗为主, 必要时辅以其他局部治疗手段, 但治疗后5年生存率不足5%[1]。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月采用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13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收治晚期结直肠癌患者13例, 男9例, 女4例;年龄38~81岁, 中位年龄59.9岁。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 卡氏功能状态 (KPS) 评分≥60分, 化疗前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 无化疗禁忌证, 预计生存期>3个月。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替吉奥80mg/m2, 每天分2次, 早晚餐后口服, 连续给药14d;奥沙利铂130mg/m2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 静脉滴注2h。第1天嘱患者在用奥沙利铂时24h避免冷刺激。化疗过程中同时使用5-羟色胺3受体拮抗剂或甲氧氯普胺止吐。治疗3周为1个疗程, 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1.3 评价标准

(1) 按照RECIST标准评定疗效[2], 完全缓解 (CR) :全部病灶消失, 维持4周;部分缓解 (PR) :最大径总和缩小≥30%, 至少维持4周;病变稳定 (SD) :介于PR和PD之间;病变进展 (PD) :最大径总和增加>20%, 或出现新病灶。有效率= (CR+PR) /总例数×100%。 (2) 不良反应按WHO化疗药物毒性反应的分度标准[3], 分为0度、Ⅰ度、Ⅱ度、Ⅲ度、Ⅳ度。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13例患者中无CR患者, PR 7例 (53.8%) , SD 3例 (23.1%) , PD 3例 (23.1%) ;有效率为53.8%。

2.2 不良反应

主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外周神经毒性及肝功能损害, 多为Ⅰ、Ⅱ度, 其中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最高, 为69.2%。见表1。

3 讨 论

氟尿嘧啶是目前常用的抗癌药物之一, 是结直肠癌的首选药物, 其单药有效率在20%左右, 但其半衰期短, 直接影响其抗癌效应。替吉奥胶囊是由替加氟、吉美嘧啶和奥替拉西钾按1∶0.4∶1的摩尔比组成的口服抗癌新药, 有效成分为替加氟。替加氟口服易吸收, 在体内经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的作用下缓慢转变为5-氟尿嘧啶起到抗癌作用。奥沙利铂为第3代铂类抗癌药物, 和顺铂的作用机制相同, 均以DNA为靶点, 铂原子与DNA链形成交联, 产生铂链复合物, 破坏DNA的复制和转录, 达到细胞毒作用[4]。且其侧链为1, 2-二氨环己烷 (DACH) 基团, 使其与DNA结合速度快, 形成的复合体体积大, 较顺铂有更强的细胞毒作用和不同的抗癌活性, 且无交叉耐药性。奥沙利铂对结直肠癌单药有效率为27%左右[5]。本组患者采用替吉奥和奥沙利铂作为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一线方案, 结果表明, 不良反应主要以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为主, 以Ⅰ、Ⅱ度为多, 通过对症处理后多可耐受。

综上所述, 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有良好的疗效, 且不良反应轻, 但由于本组病例数量较小, 需经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来进一步证明。

参考文献

[1]孙燕, 石远凯.临床肿瘤内科手册[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491-526.

[2]尚培中.结直肠癌继发肠梗阻的治疗现状[J].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1, 23 (5) :80.

[3]焦勇.静脉与口服氟尿嘧啶方案一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成本效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 2011, 1 (5) :26-27, 29.

[4]林万隆.奥沙利铂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中国肿瘤临床, 2000, 27 (1) :872-874.

晚期结直肠癌 篇9

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在大中城市。2013上海癌情报告显示,结直肠癌位居癌症发病第2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5%的结直肠癌患者在被确诊时就已经有肝转移,还有约25%的患者虽然在被确诊时没有发现肝转移,但在术后一段时间(大多为术后2~3年内)被发现有肝转移。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率较低,若未经任何治疗,生存期仅为6.9个月,5年生存率为0。因此,肝转移是导致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术后辅助化疗:消灭“漏网之鱼”

预防结直肠术后肝转移的发生有重大的临床意义。研究显示,结直肠癌手术后加用辅助化疗,可以减少复发转移的发生,改善生存率。目前,临床上标准的治疗方案是,病理分期Ⅲ期患者在结直肠癌手术后4个星期内,使用5-氟尿嘧啶/亚叶酸联合奥沙利铂进行辅助化疗,每两星期进行一个疗程的化疗,总计12个疗程,即半年左右。结果显示,术后5年无复发转移的比例高达66.4%,较以往明显提高。病理分期Ⅱ期患者一般不常规进行术后辅助化疗,但合并高危因素者(如肿瘤已穿透腹膜或直接侵入周围脏器、肿瘤伴穿孔或梗阻、有淋巴管/血管/神经侵犯、检出淋巴结<12个、肿瘤为低分化或未分化等),也需行术后辅助化疗。

术前局部灌注化疗:消灭“微转移灶”

尽管术后常规进行辅助化疗可有效减低Ⅲ期结直肠癌患者发生肝转移的风险,但临床上,仍有超过30%的Ⅲ期患者在术后发生复发转移,其中大多数为肝转移。随着医学的发展,研究人员发现,这部分患者在手术前,其肝脏内就已存在B超或CT无法发现的微转移灶。当手术切除结直肠癌灶后,抑制因素被去除,激活了处于休眠状态的微转移瘤(多为0.5~3毫米),并呈几何倍数地迅速生长,最终造成远处转移的发生。近年来,肿瘤局部化疗逐渐被重视,将药物直接注射或灌注到肿瘤病灶区域,提高局部的药物浓度,可充分发挥化疗药物的疗效,减轻全身副作用。基于上述理论基础,我科自2001年起开始,联合介入科,首创在结直肠癌手术前行肝动脉和肿瘤区域动脉联合灌注化疗药物。具体操作方法是,先行股动脉穿刺,经动脉导管将化疗药物注入肿瘤主要滋养动脉和肝动脉,7~10天后行结直肠癌切除手术。与常规手术相比,这种方法并不耽误手术时机,容易被患者及家属接受。我科开展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术前灌注化疗可使Ⅲ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肝转移发生风险降低27%,明显改善3年无疾病生存率(由58.1%提升到74.6%)和总体生存率(由75.7%提升到87.7%)2008年开展的术前联合灌注化疗的全国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也显示,术前联合灌注化疗可降低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5年累计肝转移发生率(由25%降至11%),改善5年无疾病生存率(由51%提升至68%)和总体生存率(由64%提升至75%),且不影响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和死亡率,进一步验证了术前联合灌注化疗的有效性。

许剑民

中山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兼结直肠外科主任、外科教研室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外科医师协会结直肠肛门病学组副组长,复旦大学大肠癌诊疗中心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结直肠肛门病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委员兼结直肠专委会常委、副秘书长和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转移委员会常委、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常委、肝转移学组副组长、遗传性大肠癌学组委员。擅长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治,以及腹腔镜和达芬奇机器人结直肠癌根治术。

特需门诊:周一下午、周四上午

晚期结直肠癌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6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均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直肠癌, Kras基因检测为野生型, 预计生存期在6个月以上, 排除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异常患者。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30例;治疗组中, 男性患者16例, 女性患者14例, 年龄30~77岁, 平均年龄 (55.2±3.9) 岁, 结肠癌7例, 直肠癌23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7例, 女性患者13例, 年龄31~76岁, 平均年龄为 (54.9±3.8) 岁, 结肠癌6例, 直肠癌2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单用化疗方案进行治疗, 具体治疗方案如下。采用伊立替康 (厂家:芜湖博英药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20123086;剂量:180 mg/m2) +亚叶酸钙 (厂家:吉林康乃尔药业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20051427;剂量:400 mg/m2) +氟尿嘧啶 (厂家:河南省安阳市第一制药厂;批号:国药准字H41025158;剂量:200 mg/m2) 联合治疗, 每2周重复1次。

治疗组加用西妥昔单抗 (厂家:德国默克公司;注册证号:S20130004) 联合治疗, 治疗前静注地塞米松 (厂家:广西万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20052359;剂量:5 mg) ;肌注异丙嗪 (厂家:山东潍坊制药厂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37023744;剂量:25 mg) , 西妥昔单抗首次用药剂量为400 mg/m2, 持续给药250 mg/m2;先应用西妥昔单抗, 再给予化疗药物, 化疗方案同对照组。

1.3 评价指标

治疗3个月后,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 设定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和进展4级评价标准, 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稳定合计为疾病控制[4]。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包括骨髓抑制、腹泻、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等。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 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 采用±s表示, 用t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为70.0%, 对照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为50.0%, 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两组治疗期间均有不同程度腹泻、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发生, 经对症处理后均得到有效控制,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西妥昔单抗是治疗晚期结肠癌患者的新突破, 西妥昔单抗的应用,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 美国NCCN指南已经将西妥昔单抗列为治疗晚期结肠癌的一线药物[5]。

西妥昔单抗可单独使用或化疗方案联合应用, 该药物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特异性结合, 对酪氨酸激酶可起到抑制作用, 阻断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传导, 通过阻滞细胞生长周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与转移、激活机体免疫功能等多种途径发挥作用。由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结直肠癌的增殖密切相关, 该药物可减少表皮生长因子的产生, 改善预后, 是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新突破。目前多与以伊立替康为基础的化疗方案联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 且不良反应大多可耐受, 临床用药安全性能够得到很好的保证[6,7,8]。

西妥昔单抗在国内尚处于推广阶段, 该药物联合化疗方案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一直受到关注, 从正面和负面因素分析来看, 其临床应用效果与既往化疗药物的类型、剂量、疗程等无关, 既往研究显示, 西妥昔单抗治疗引发的不良反应并无特异性, 常见不良反应有痤疮样皮疹、腹泻、发热、白细胞计数下降等, 也有过敏反应、输液反应等情况发生, 其中皮肤毒性反应基本上会自行消失, 痤疮样皮疹越严重, 预后反而越理想, 这已经成为预测临床疗效的重要参考指标[9,10]。

有关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治疗结直肠癌的研究报道较多, 周陈西等[11]选取35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采用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治疗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 在一、二线治疗中联合常规化疗方案, 疾病控制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5.0%、32.3%, 综合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本组研究中, 给予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的治疗组30例患者, 疾病控制率达到70.0%, 而单用化疗方案治疗的对照组30例患者, 疾病控制率仅为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提示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 近期效果较为理想, 基本上达到了延缓疾病进展的治疗预期, 且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证实联合西妥昔单抗的耐受性较好。

综上所述, 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和耐受性均较为理想, 该方案值得临床以推广, 至于其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万德森.结直肠癌流行病学与预防[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1, 17 (1) :3-7.

[2]万德森.应对结直肠癌流行高趋势[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2, 19 (6) :571.

[3]茅慧, 石燕, 王治宽, 等.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IRI与单用FOLFIRI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近期疗效的对照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2, 12 (10) :1893-1896.

[4]朱方, 张全安, 郑勤, 等.西妥昔单抗联合m FOLFOX6一线治疗kras野生型结直肠癌肝转移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电子版) 2013, 7 (19) :8593-8596.

[5]田秀华.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分析[J].海峡药学, 2015, 27 (6) :194-195.

[6]MORJARIA S, ARGUELLO E, TAUR Y, et al.West Nile Virus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ection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Rituximab:Implications for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With a Review of Literature[J].Open Forum Infect Dis, 2015, 2 (4) :136.

[7]杨阳, 邹多武, 朱伟, 等.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2012, 19 (3) :303-308.

[8]胡凤, 王强, 王晓红, 等.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0, 42 (6) :658-660.

[9]NASTOUPIL LJ, SINHA R, BYRTEK M, et al.The use and effectiveness of rituximab maintenance in patients with follicular lymphoma diagnosed between 2004 and 2007 in the United States[J].Cancer, 2014, 120 (12) :1830-1837.

[10]王川, 刘敏, 李忠东.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药物对比单用化疗药物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药房, 2015, 26 (3) :4666-4668.

上一篇:黄金市场必要性管理论文下一篇:肺间质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