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直肠癌(共10篇)
晚期直肠癌 篇1
摘要: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仍是彻底的手术切除,其晚期多见肝脏转移。作为结直肠癌的一种特定形式,结直肠癌肝转移已被认为是潜在可治愈的疾病。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规范化多学科团队诊疗模式的应用、新的化疗药物的涌现和非手术治疗方法的进步,治愈性肝转移灶切除的患者比例明显增高。尤其是近些年以来,腹腔镜技术逐渐用于结直肠手术,手术效果满意,是结直肠外科发展的标志。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关键词: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进展
结直肠癌是消化外科常见的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死亡率逐年上升,分别居于第3、4位[1],手术治疗仍是结直肠癌的首选治疗方式[2]。肝脏是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临床发现10%~25%的结直肠癌患者就诊时已合并肝转移,而20%~25%的患者在结直肠癌术后发生肝转移[3]。因此,掌握结直肠癌的临床特征及诊治原则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中位生存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此展开综述,为临床诊治提供思路。
1 结直肠癌的临床发病特点
结直肠癌的好发部位主要位于直肠、乙状结肠和直乙交界处;回盲部、升结肠较常见;横结肠、降结肠则较少;其临床发病率分别约为54%、22%、13%、11%[4,5]。发病人群以中、老年患者多见,左半结肠癌较右半结肠癌多见[6],遗传性结肠癌好发于右半结肠,而各期右半结肠癌青年患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老年患者。早期结直肠癌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癌肿进展逐渐出现乏力、腹部不适以及腹痛等消化道症状、便血、贫血和腹部包块等。便血是结直肠癌患者最常见的就诊原因;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以及大便性状改变也常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少部分结肠癌患者以肠梗阻就诊,多表现出机械性肠梗阻征象;也有部分患者因为转移瘤灶而进一步发现结直肠癌原发灶,肝脏是最常见转移部位。另外,极少部分结直肠癌患者可能无任何临床症状;临床上结直肠癌患者多处于进展期,甚至晚期,临床表现多以黏液血便、肠梗阻相关症状为主[7]。
2 晚期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
2.1 肿瘤标志物检测
癌胚抗原(CEA)是结直肠癌的主要血清学检测指标,但CEA并不是诊断结直肠癌的特异性指标,CEA升高也不能作为早期结直肠癌的诊断依据。在癌肿侵犯血管或淋巴管网时CEA升高,在肿瘤细胞的增殖过程CEA更高度表达,因此,CEA是目前临床上最具诊断意义的肿瘤标志物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结直肠癌诊疗过程,如结直肠肿块患者初次检测CEA水平明显增高则预示可能存在肝转移,而术后CEA持续升高或下降后再升高说明可能存在癌转移、残留或复发。因此,CEA可以作为确定结直肠癌是否早期复发转移的检测指标。有研究[8]证实结直肠癌患者术后6~79个月内多发生肝转移,术前CEA超过5ng/ml,术后发生肝转移的危险则明显增加,认为CEA是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另外,收集胆汁、十二指肠液检测CEA可能更早发现肝转移癌。
2.2 腹部超声
超声检查是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首选方法,具有无创伤、应用简便、价廉的特点。肝转移癌超声表现最常见为牛眼征或肝内弱回声灶。超过2.0cm肝转移灶,超声敏感度高达95%,而1.0cm以下则敏感度降低,其发现率与超声检查者的操作经验相关。近些年,新型造影剂以及造影成像技术飞速发展,超声更能清晰的显示癌肿的血供图像,提高对癌肿鉴别诊断率[9]。
2.3 CT和MRI
CT可以全面了解肝转移灶情况,是肝转移癌的主要检查方法之一。超过2.0cm的肝转移灶,螺旋CT敏感度达100%,而在晚期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敏感度为60%~80%,准确率为85%~90%。CT血管造影(CTA)更能发现小到0.5cm左右的肝转移灶,并能判断手术切除范围,其筛查敏感度达90%。对于肝微小转移灶的检测MRI比CT更敏感。通过体积重建图像,MRI更能清晰显示肝脏转移灶的内部结构图像,判断癌肿周围的血供情况。因此,联合应用螺旋CT和MRI能够大大提高肝转移癌的发现率及正确定位率,能敏感检出<1.0cm的癌灶,指导进一步手术治疗。
2.4 PET-CT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反映病变的基因、分子、代谢及功能状态。PET是利用18氟-FDG(18F-FDP)作为显像剂获得体内化学影像而评价机体细胞的分解代谢情况,为不明原因的转移肿瘤寻找原发病灶。PET-CT融合图像可以全面发现病灶,能一次进行全身断层显像发现早期病变,因此可以早期诊断结直肠癌。PET-CT图像融合后通过18 F-FDG在腹部的正常和异常浓聚,准确定位癌肿病灶;还可以对治疗后肿瘤残留或复发进行早期诊断。因此,在肝转移癌手术切除前,PET-CT检查可以判断预后及指导手术后综合治疗。
3 晚期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个体化综合治疗
3.1 手术治疗
晚期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最佳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只要患者能够耐受手术及麻醉,切除原发灶后再切除肝转移灶,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预后,因此,手术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唯一可能获得治愈的治疗方式[2]。再次手术适应证一般为:(1)切除原发癌灶后无复发,或完全切除原发灶;(2)肝转移灶<4个,且局限在一叶或一侧半肝;(3)手术安全切缘>1cm;(4)肝功能良好,无心肺功能障碍,不存在无法切除的肝外转移灶;(5)肝转移灶能够完全切除,且残余肝脏面积≥50%。腹腔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结直肠各类手术,且手术切除效果满意。但是,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要求更高,需要手术操作者熟练掌握结直肠及其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手术时在正确的解剖层面精细操作,能明显减少游离结直肠带来的各类并发症[10],因此,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已越来越受到外科医师的重视及广泛应用[11,12]。
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手术医师操作技术水平越发熟练,肝转移灶癌的分布部位、数目大小、手术切缘、肝门淋巴结转移和肝外转移癌灶等已不再是临床上评估晚期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手术是否可行的单一决定因素[13]。
3.2 化疗及化疗药物
3.2.1 氟尿嘧啶:
早在1957年氟尿嘧啶就被应用于各类肿瘤的化学治疗。常规治疗中结直肠癌肝转移癌患者中位生存期低于6个月,而联合氟尿嘧啶和四氢叶酸钙治疗后患者中位生存期延长5个月;现在氟尿嘧啶仍然是结直肠癌的基础化疗方案,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已经超过1年[14]。FIRIS研究[15]发现,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中位随访期时间3.11年,说明患者中位生存期明显提高。
3.2.2 奥沙利铂和依立替康:
FOLFOX4方案以奥沙利铂为化疗基础,FOLFIRI方案以依立替康为化疗基础,两种方案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癌均能够改善患者的生存期。FORFIRI方案比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方案更能够提高药物反应率、影响疾病进展时间和改善总生存时间。
目前,氟尿嘧啶联合奥沙利铂是结直肠癌的常用化疗方案,但氟尿嘧啶毒副反应重,因此,选用新型药物替代氟尿嘧啶是目前化疗研究热点。有研究[16]利用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发现治疗效果满意,且不良反应轻;Hong等[17]则发现患者中位生存期可达8.5个月。研究[18]发现基础化疗方案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能够提高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降低复发率;如研究[18,19,20]将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Endostar,YH-16)联合FOL-FOX/FOLFIRI方案治疗结直肠癌,发现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满意,毒副反应轻;因此认为恩度联合基础化疗方案可作为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又一有效治疗方案。
3.2.3 新辅助化疗:
新辅助化疗也被称为诱导化疗,是在恶性肿瘤治疗前(手术或放疗)给予药物化疗,以此缩小癌灶体积,提高手术完全切除率,降低肿瘤残留、转移及复发率,延长患者中位生存期。
新辅助化疗的优点有:(1)能够缩小原发癌灶。实施新辅助化疗,可以使癌肿病灶缩小,降低肿瘤的临床分期,提高手术完全切除率。(2)能够有效的控制微小转移瘤灶。术前诱导化疗可以抑制手术刺激因素对术后残留灶的增殖,杀伤微小转移癌灶,降低肿瘤转移。(3)降低术后局部复发率。(4)新辅助化疗还能够了解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度,指导选择有效的临床化疗方案。选择不同的新辅助化疗方案将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癌的治疗产生深远影响,提高手术再切除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21,22]。
3.3 中医药治疗
中医药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目的主要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带瘤生存期。吕仙梅等[23]研究发现中药治疗能够影响晚期大肠癌总生存期(OS),是其独立性相关因素。胡兵等[24]利用藤龙补中汤联合化疗治疗发现治疗后患者Treg细胞及IL-10、TGF-β水平明显降低,认为中药可以改善大肠癌患者的预后;但目前临床利用中医药对肿瘤患者的治疗机理尚不明确,仍需要大量的临床研究补充与证实。
综上,晚期结直肠癌肝转移癌的临床特征多样化,采用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治疗仍以手术为主。新型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开发应用,以及新辅助化疗能够提高肿瘤转移灶的再手术率,使得大量晚期患者可能潜在治愈,生存期得以显著提高;而传统中医中药的治疗在患者生存质量方面有着更为重要的影响,值得进一步开发应用。
晚期直肠癌 篇2
关键词 晚期结直肠癌 化学疗法 FOLFOX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6.012
结直肠癌仍然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癌症之一,然而,由于起病隐匿,就诊时约有20%患者已有肝脏转移,单靠扩大切除范围显然不可能改变预后,所以对不能手术的、术后复发及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主要治疗手段为化疗,以5-Fu为基础的化疗是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主要方案。2006~2010年回顾性晚期结直肠癌化疗中使用FOLFOX4方案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疗效及不良反应,以评价该方案的可行性及临床推广价值。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收治晚期结直肠癌患者40例,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34~75岁,中位年龄56岁。其中原发结肠24例,原发直肠直肠16例。全部病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其中中分化腺癌18例,低分化腺癌8例,高分化腺癌及低分化腺癌各5例,黏液腺癌4例。同时性转移(确诊时已有远处转移)23例,异时性转移(根治术后复发转移)9例,腹膜种植转移10例。肝肾功能及血象均未见异常。KPS评分80分以上,预计生存期≥4个月。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治疗方法:奥沙利铂(OXA)85mg/m2,静滴2小时,第1天;亚叶酸钙(LV)200mg/m2,静滴2小时,第1~2天;氟尿嘧啶(5-FU)400mg/m2,静脉注射第1~2天;氟尿嘧啶(5-FU)600mg/m2,持续静滴22小时,第1~2天;每2周重复1次,为1个周期。4~6个周期后判定疗效,病情进展或总数达12周期终止治疗。
不良反应的防治:为防治外周静脉炎均采用深静脉插管或者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化疗前常规应用镇吐药及抗过敏药物,每周至少检查血常规2次,每周期前至少检查肝肾功能1次,用药期间注意保暖,并禁止冷环境,忌冷饮食。
疗效判断标准: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评价参照WHO制定的实体瘤客观疗效评定标准[1],药物不良反应分为I~Ⅳ级。①进展(PD):病变增大>25%或出现新病变;②稳定(SD):肿块缩小<50%或增大≤25%;③部分缓解(PR):肿块缩小>50%;④完全缓解(CR):可见病变完全消失,>1个月。以CR+PR为有效(RR)。
结 果
近期疗效:全组每例完成4~12个周期,共208个周期,平均每例完成66个周期,均可评价疗效。40例患者中CR 1例(25%),PR 12例(30%),SD 16例(400%),PD 11例(35%),總有效率为325%,疾病控制率为725%。中位到疾病进展期时间为82个月。
不良反应: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周围神经毒性为主要不良反应,多呈Ⅰ~Ⅱ度,可耐受,无Ⅳ度,无SAE(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其中周围神经毒性17例(425%),恶性呕吐10例(25%),白细胞减少10例(25%),血小板减少6例(15%),腹泻4例(10%),肝功能损害3例(75%),口腔黏膜炎2例(5%),过敏反应1例(25%)。全组未见化疗相关性死亡。
讨 论
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结直肠癌在我国发病率及死亡率近年来正在逐渐升高[2]。对于确诊已是晚期和手术后出现复发转移的患者,联合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奥沙铂是继顺铂和卡铂之后的第三代铂类抗癌药,研究表明其对顺铂耐药大肠癌仍敏感,奥沙利铂和5-Fu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L-OHP的周围神经毒性主要表现为感觉迟钝和(或)感觉异常,停药后症状逐渐缓解。奥沙利铂联合2-FU/LV的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试验已表明其不良反应低,患者耐受性好。由于奥沙利铂在5-FU/ch的基础上提高了疗效和无进展生存时间[3,4]。
本组4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采用FOLFOX4方案治疗,总有效率为325%。与国内外文献报导相似。疾病控制率为667%,大部分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本组患者接受FOLFOX4方案不良反应临床可控制。结果表明,联合治疗结直肠癌近期疗效好,不良反应低,患者耐受性好,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改善,但对于远期生存率的影响尚待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 孙燕,周际昌.临床肿瘤内科手册[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7.
2 张子田.进展期结直肠癌的内科治疗进展[J].癌症进展杂志,2007,5(1):35-36.
3 莫善兢,刘瑛,许立功,等.结直肠癌.[M]//:汤钊猷.现代肿瘤学.第2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775-780.
晚期直肠癌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52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 28例肝转移, 17例肺转移, 7例腹膜种植性转移。Ⅰ组 (初治者25例) :男14例, 女11例, 年龄36~78岁, 平均 (62.85±3.56) 岁。Ⅱ组 (复治者27例) :男15例, 女12例, 年龄37~75岁, 平均 (62.78±3.84) 岁。两组患者的年龄及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Folfox6化疗, 药物及用法如下, 5-氟尿嘧啶:每个治疗周期的第1天静脉推注400 mg/m2, 之后, 持续泵控静脉滴注2400 mg/m2 (46 h) 。
奥沙利铂:每个治疗周期的第1天静脉滴注100 mg/m2, 3 h内完成。亚叶酸钙:每个治疗周期的第1天静脉滴注400 mg/m2, 2 h内完成。化疗期间, 行深静脉插管干预, 预防静脉炎;给予胃黏膜保护及止呕/镇吐药物;每周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治疗期间, 若发现患者有Ⅱ度以上的血液学毒性反应, 及时给予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2周为一个周期, 4个周期后评定疗效及毒副作用。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化疗6个周期后, 对所有患者的不良反应加以统计, 以肿瘤化疗毒副反应分级标准对其加以评定。同时, 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情况, 评定临床疗效。本次研究疗效评定标准为WHO颁布的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 (RECIST) , 共分为四级, 完全缓解 (CR) :目标病灶及非目标病灶完全消失, 肿瘤标志物的水平恢复正常;部分缓解 (PR) :基线病灶长径的总和比治疗前降低30%, 一个及以上的非目标病灶或肿瘤标志物异常;稳定 (SD) :基线病灶长径的总和比治疗前降低, 但未达PR标准;进展 (PD) :基线病灶长径的总和比治疗前增加20%, 出现新的病灶[2]。总有效率 (RR) = (CR例数+PR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字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Ⅰ组与Ⅱ组的RR率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字2=0.32, P>0.05) , 具体见表1。
例 (%)
2.2 毒副作用
本组52例患者毒副反应如下 (毒副反应等级顺序:Ⅰ级、Ⅱ级、Ⅲ级、Ⅳ级) , 白细胞减少28例 (4例、19例、5例、0例) , 血小板减少25例 (3例、16例、6例、0例) , 末梢神经炎37例 (28例、9例、0例、0例) , 恶心呕吐29例 (19例、8例、2例、0例) , 脱发14例 (9例、5例、0例、0例) , 贫血14例 (10例、4例、0例、0例) , 丙氨酸转氨酶增高19例 (12例、7例、0例、0例) 。
3讨论
Folfox6化疗方案包括三种药物, 即: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及亚叶酸钙, 其中, 5-氟尿嘧啶在结直肠癌化疗中应用最为广泛, 可有效抑制癌细胞合成, 但是, 此药物单纯使用时, 初治者RR率仅达到30%, 复治者则仅为20%, 而奥沙利铂与亚叶酸钙的加入, 则使得此药物的效果明显提高[3]。
奥沙利铂是第三代铂类肿瘤抑制药物, 可以与DNA链中的G进行共价结合, 产生链间、链内交联反应, 从而降低DNA复制率[4]。亚叶酸钙是四氢叶酸钙甲酰衍生物钙盐, 可有效抵抗白细胞减少及红细胞性贫血症, 与5-氟尿嘧啶联合用于治疗结直肠癌, 能够提升患者的生存期限。
笔者所在医院此次52例患者的疗效显示, 初治者达到RR率56.00%, 复治者达到44.44%, 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是, 明显比临床报道中5-氟尿嘧啶单用时的疗效高。而且, 患者毒副作用主要为Ⅰ级与Ⅱ级较低者, 安全性较高。证实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及亚叶酸钙三类药物联合方案具有较高的协同抗癌效果。综上所述, Folfox6化疗方案用于晚期结直肠癌治疗, 疗效显著, 安全性高, 可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邬麟, 卢放根, 殷先利, 等.OFL方案时辰化疗与常规FOLFOX6方案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 2013, 10 (33) :20-24.
[2]费燕华, 王南瑶, 王琼, 等.热疗联合FOLFOX6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观察[J].癌症进展, 2012, 10 (6) :612-615.
[3]罗永忠, 欧阳周.XELOX与FOLFOX6方案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J].现代肿瘤医学, 2010, 18 (1) :125-127.
晚期直肠癌 篇4
【摘 要】目的:观察L-OHP+CF+5-FU方案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的安全性。方法:60例已经病理或手术证实的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采用:奥沙利铂(L-OHP)130 mg/m2,静脉滴注2 h,第1天;亚叶酸钙(CF)150mg/m2,静脉滴注2h,第1~5天;氟尿嘧啶(5- Fu)300 mg/m2 静脉滴注6h, 第1~5天,21d为一周期。按WHO标准评价化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本组60例,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反应:包括恶心(80%)、腹泻(30%)、呕吐(31.7%)、和口腔炎(15%);以及周围神经毒性(60%);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40%),其中3~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10%)。结论:L-OHP+CF+5-FU方案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的安全性良好,外周感觉神经末梢损害、静脉炎、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口腔黏膜炎等严重的毒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
【关键词] 】中晚期结直肠癌;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
【中圖分类号】R7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329-02
晚期直肠癌 篇5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2月到2013年12月来我院进行晚期结直肠癌治疗的患者,其中58例患者一线FOLFOX4化疗失败,改用FOLFIRI方案进行二线挽救治疗。男性33例,女性26例,年龄55~68岁,平均年龄61.3±5.7岁,结肠癌31例,直肠癌27例,预计患者的生存期超过6个月。
1.2 方法
58例患者采用FOLFIRI方案进行二线化疗治疗,具体方法如下:①使用伊立替康200mg/L溶于300mL生理盐水中,使用静脉滴注120min;②将亚叶酸钙200mg/L溶于500mL5%葡萄糖溶液中,使用静脉注射120min;③氟尿嘧啶450mg/L溶于40mL5%葡萄糖溶液正,静脉推注,然后通过输液帮持续静脉输注46h。以上药剂每天使用一次,连续14天为一个疗程,持续治疗4~8个疗程。在化疗前,可服用昂丹司琼等药物防治临床呕吐和恶心等临床毒副作用反应。每进行一个疗程后,对患者的腹部和胸部进行CT平片检查,同时检测患者的肝肾功能等常规生化指标,治疗期间统计患者的不良反应,治疗后分析临床治疗效果。1
1.3临床观察指标
根据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为完全缓解、病情稳定和无效三种评价水平,临床治疗有效率=(完全缓解+病情稳定)/总数×100%。
完全缓解:晚期结直肠癌病症基本消失,临床不良反应程度较低,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正常,病情明显好转。
病情稳定:晚期结直肠癌病症得到控制,临床不良反应出现频率较低,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基本正常,病情基本稳定,预计患者的生命期在12个月以上。
无效:晚期结直肠癌病症加重,临床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肝肾功能衰竭甚至出现死亡。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软件将临床诊断数据进行录入和统计,统计临床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数据是否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2 结果
2.1 临床不良反应
经过4个疗程的治疗,由表1可知,58例患者出现呕吐、恶心38例,占65.52%;腹泻等胃肠道疾病21例,占36.21%;口腔炎16例,占27.59%;血小板数降低13例,占22.41%;脱发9例,占15.52%;贫血7例,占12.07%;肝肾功能衰竭5例,占8.62%。因此,呕吐、恶心、腹泻等胃肠道疾病和血小板数降低等是FOLFIRI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常见的临床不良反应,其毒副反应可以得到基本的控制。
2.2 临床治疗效果
经过4个疗程的治疗,由表2可知,58例患者晚期结直肠癌完全缓解8例,病情稳定14例,无效36例,临床治疗有效率为37.93%。因此,使用FOLFIRI方案对晚期结直肠癌进行二线化疗治疗,临床疗效可观,具有推广价值。
3 结论
FOLFOX4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方法,其主要为氟尿嘧啶(5—FU)和亚叶酸钙(CF)联合进行静脉滴注治疗[1]。对于FOLFOX4一线治疗失败的患者,可以进行FOL-FIRI二线治疗,其主要为伊立替康(CPR—11)联合氟尿嘧啶(5—FU)和亚叶酸钙(CF)静脉滴注治疗,14天为一个疗程,一般治疗4~8个疗程。
本文选择2009年12月到2013年12月来我院进行晚期结直肠癌治疗的患者,其中58例患者一线FOLFOX4化疗失败,改用FOLFIRI方案进行二线挽救治疗。
研究结果表明,呕吐、恶心、腹泻等胃肠道疾病和血小板数降低等是FOLFIRI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常见的临床不良反应,且临床治疗效果可观[2]。
综上所述,FOLFIRI二线化疗是一种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较低的方法,联合一线治疗可以大大提高病患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红梅,冯锐,王秀美.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J].中国肿瘤临床,2007,34(16):942-943.
晚期直肠癌 篇6
关键词:华蟾素胶囊,结直肠癌,晚期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 手术、放疗和化疗是治疗的主要手段。本文参考齐增平[1]中西医两法治疗结直肠癌的经验, 探讨中成药华蟾素胶囊联合传统化疗药物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及分组
本院2012年7月至2013年9月收治晚期结直肠癌患者35例中, 男21例, 女14例;年龄42~67岁, 中位年龄56岁;均经组织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 所有患者均无法再进行手术或再次手术。其中初治8例, 术后复发或 (和) 转移27例。经病理确定均有1个以上可评价病灶 (大部分患者为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肝转移、肺转移) 。所有患者卡氏评分 (K a r n o f s k y, K P S) ≥60分, 估计生存期>3个月, 无化疗禁忌。将35例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18例, 对照组17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及疾病分期大体一致。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按F O L F O X 6方案化疗, 即奥沙利铂100mg/m2, 亚叶酸钙200mg/m2, 静脉滴注2h, d1, 5-氟尿嘧啶 (5-F U) 2 6 0 0 m g/m2, 静脉注射4 8 h, d 1。间隔21d重复, 最少应用4个周期。观察组于化疗同时及化疗间歇期间使用华蟾素肠溶胶囊 (山东鑫齐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规格0.3g/粒) 一次3粒, 一日3次 (早中晚) 。贯穿四个化疗周期。
1.3 近期疗效评价标准
按照W H 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分为完全缓解 (CR) :病灶完全消除;部分缓解 (PR) :病灶缩小50%以上;稳定 (SD) :病灶缩小不及50%, 或增大未超过25%;进展 (PD) :病灶增大25%以上或出现新病灶。有效为C R+P R。4个化疗周期评价疗效, 用药4周后复查, 再按W H 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1.4 生活质量评价标准按KPS标准, 治疗后评分增加
10分及以上为提高, 评分增加或者减少低于10分为稳定, 治疗后评分下降1 0分为减退。提高+稳定为有效。
1.5 毒副作用
按WHO抗癌药物不良反应分度标准。血液系统毒性反应:白细胞0度≥4.0×1 0 9/L, Ⅰ度 (3.0~3.9) ×109/L, Ⅱ度 (2.0~2.9) ×109/L, Ⅲ度 (1.0~1.9) ×109/L, Ⅳ度<1.0×109/L。腹泻:0度无腹泻, Ⅰ度短暂<2d, Ⅱ度能耐受>2d, Ⅲ度不能耐受需治疗, Ⅳ度血性腹泻。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 计数资料比较用Fisher确切概率法,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比较
观察组C R 1例, P R 9例, S D 6例, P D 2例, C R+P R 1 0例;对照组没有C R病例, P R6例, S D 8例, P D 3例, C R+P R 6例。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 3) 。
2.2 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生活质量提高7例, 稳定9例, 减退2例, 提高加稳定16例;对照组生活质量提高3例, 稳定6例, 减退8例, 提高加稳定9例。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 。
2.3 毒副反应比较
两组均未出现Ⅲ~Ⅳ度腹泻。观察组发生Ⅰ~Ⅱ度腹泻4例, 对照组10例。观察组白细胞减少7例, 其中Ⅰ~Ⅱ度白细胞减少5例, Ⅲ~Ⅳ度白细胞减少2例;对照组白细胞减少12例, 其中Ⅰ~Ⅱ度9例, Ⅲ~Ⅳ度3例。两组腹泻、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分别为0.008、0.01) 。
3 讨论
目前, 临床上治疗结直肠癌主要有早期手术切除、新辅助化疗后手术、放疗或者化疗。对于术后及不能手术的患者, 化疗始终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手段。氟尿嘧啶作为有效的结直肠癌进展期治疗药物已经超过40年, 为提高疗效将5-FU给药方式改为持续静脉滴注并联合生物调节剂甲酸四氢叶酸钙 (L V) , 使5-F U/L V单药化疗缓解率提高到20%[2]。奥沙利铂为具有细胞毒作用的抗癌药物, 为三代铂类化合物, 该药产生水化衍生物作用于DNA, 使其形成链内和链间交联, 从而使合成受到抑制。在多项肿瘤研究中, 该药都表现出广谱的抗肿瘤活性和细胞毒作用[3]。研究还发现, 对顺铂耐药的肿瘤, 奥沙利铂治疗仍然有效[4,5]。5-F U联合奥沙利铂的F O L F O X方案也是结直肠癌的一线治疗方案。本文在F O L F O X基础上联用华蟾素胶囊治疗晚期结直肠癌, 可提高化疗率, 减少不良反应, 提高生活质量。华蟾素是中华大蟾蜍全皮中提取的水溶性物质, 其中脂蟾毒配基、蟾毒灵和华蟾毒精是蟾酥的主要毒性和活性成分, 通过抑制D N A和R N A的合成阻断基因复制和表达。
参考文献
[1]齐增平, 王玉强, 乔钦增, 等.康莱特联合伊利替康与5-氟尿嘧啶/甲酰四氢叶酸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 2012, 34 (12) :1780.
[2]周际昌.实用肿瘤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339.
[3]邓颖.奥沙利铂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吉林医药, 2011, 32 (18) :3707.
[4]付朝江, 崔明, 莫平.奥沙利铂联合5-FU、LV方案治疗结直肠癌52例的临床观察[J].结直肠肛门外科, 2009, 15 (1) :48.
晚期直肠癌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结直肠癌患者30例, 男16例, 女14例, 年龄35~76岁, 平均56岁。结肠癌18例, 直肠癌12例。所有病例均有客观可测量病灶, 其中肝转移12例, 肺转移10例, 淋巴结转移5例, 盆腔转移5例, 骨转移2例, 其中有1个以上多脏器转移19例。
1.2 方法
口服卡培他滨500mg, 2次/d, 早晚餐后30min, 温开水送服, 每4周为1个周期, 治疗2~4个周期后评价疗效。服药原则:病情发展、继续恶化或者患者不能继续耐受药物毒性时中断治疗。
2 结果
30例服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 (恶心22例、呕吐11例、腹泻10例, HFSⅠ级20例、Ⅱ级10例、Ⅲ级2例, 骨髓抑制5例, 口腔炎6例) 。
3 观察及护理
3.1 一般护理
化疗前常规测体质量、身高, 剪指甲, 洗头、洗澡换整洁柔软内衣及病员服, 病室内不安排有感染性疾病的患者, 条件允许时尽量安排单间。简要介绍住院化疗期间的各方面要求和注意事项。
3.2 化疗前的护理
3.2.1 心理护理
癌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化疗作为治疗癌症的重要手段, 存在着严重的不良反应, 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5]。恶心及呕吐是肿瘤患者接受化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易受心理因素的影响。焦虑、恐惧等心理均可诱发或加重呕吐[6]。因此, 调整化疗患者的心理状态使其能配合治疗尤为重要。晚期癌症对患者造成的消极影响十分大。护理干预十分重要。由于不同的年龄层次、高低不等的文化程度、性别差异、阅历深浅等, 患者对疾病, 特别是癌症的心理反应大相径庭。女性比男性的反应要激烈, 而文化程度低的较文化程度高的更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在给患者实施化疗前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为患者耐心讲解化疗及整个治疗过程的各种医学知识, 耐心地回答患者的各种问题, 直至帮助患者解除心理焦虑的状态。为患者建立信心对重症治疗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3.2.2 积极指导患者对化疗的认识
护理人员必须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 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说明化疗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诸如药物的药理作用, 医师确立的化疗方案, 化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的各种不良反应以及如何处理这些不良反应。做好预前的准备, 使患者有心理准备。同时, 护理人员应该通过讲解各种化疗成功, 有效地遏制病情的发展的病例帮助患者对治疗保持乐观、豁达和充满自信。化疗是一个长期和痛苦的过程, 对于年龄层次较高的患者则需要不停地鼓励, 对患者讲解每一步化疗对控制病情的作用, 以确保患者配合按时、按质、规律地配合完成化疗。针对化疗之前血液中白细胞数量偏少的患者, 更要对其多进行安抚和说明。要鼓励患者, 通过护理人员安排的饮食方案和治疗方案是一定能够帮助患者将白细胞恢复到化疗所需要的血液所含白细胞水平的。
3.3 化疗后的护理, 胃肠道反应
服药前教会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应对方法, 如放松情绪、深呼吸、恶心明显时进行吞咽动作给予舒适、安静、通风良好的休息环境, 恶心呕吐频繁者, 予以加强止吐治疗, 必要时静脉补液, 并向患者讲明是药物的不良反应所致, 消除其紧张心理, 以减轻症状[7];患者呕吐后要及时清洁口腔, 消除异味, 以防感染。鼓励患者少食多餐, 多食高蛋白、高营养、易消化食物, 并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及进食环境;注意多饮水, 以利于化疗药物毒素的排泄, 要适当增加一些活动, 防止便秘[8]。护理后患者的大便观察:通过对患者每日大便的次数、排泄量、性质等进行观察, 发现水样状大便、血便或者黄色稀疏且糜烂状大便者需给予针对性治疗。按照治疗要求, 一般给患者口服黄连素等药物, 腹泻多次导致机体缺水者立即补充液体, 并对患者上消化道进行检查, 排除出血症状。报告中的14例患者服用药物至第二和第三疗程时出现恶心症状;10例患者服用药物至第四疗程时出现连续呕吐症状。通过10mL胃复安加葡萄糖静脉推注、10mL阿扎司琼加0.9%氯化钠静脉推注2d后, 10例患者呕吐次数减少, 由5次/d减少至2~3次/d;12例患者在服用药物至第五疗程时出现腹泻症状, 对症治疗方案为口服易蒙停和静脉推注0.9%氯化钠, 腹泻症状明显缓解, 且未出现水解质和电解质的紊乱现象。
3.4 HFS
手足综合征 (hand-foot syndrome, HFS) 是使用5-氟脲嘧啶及其衍化疗时所产生的一种以掌跖部感觉丧失性红斑为主皮肤综合征。通常出现在化疗的前2个治疗周期中, 临床表现呈进展性。卡培他滨是新一代口服氟脲嘧啶类药物, 其独特的不良反应是手足综合征。近年来, 随着卡培他滨的广泛应用, 有关该综合征的报道逐渐增多, 国外报道[9]其总发生率为44%~56%, 国内报道[10]为43%。
3.4.1 HFS的临床表现
手足综合征的毒性分级根据加拿大国立癌症研究所CTG标准[11]分为Ⅲ度。Ⅰ度:麻木、感觉迟钝或感觉异常, 无痛性肿胀和 (或) 红斑, 不影响日常生活;Ⅱ度:痛性肿胀和 (或) 红斑, 影响日常活动活;Ⅲ度:湿性脱屑、溃疡、水泡和 (或) 疼痛, 无法进行日常生活。
3.4.2 HSF的护理
Ⅰ级:保持患者的皮肤湿润, 持续润肤。可指导患者浸泡手足于温水中, 10min/次, 对病灶痊愈有很大帮助;另, 可在清洁手足后用各种护手霜对手足皮肤进行持续养护;穿鞋袜应以棉质为佳, 避免鞋袜过紧, 保持皮肤放松, 避免手足皮肤擦伤;避免手足接触各种刺激类的洗涤化学品;避免剧烈运动, 保持皮肤松弛;服用维生素B6。Ⅱ级:口服维生素B6, 遵医嘱暂时停止化疗。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日常生活习惯和动作的指导:如睡眠时对头部和足部垫高, 帮助肢体和头部静脉回流心脏;加强对手足等部位的保暖;指导患者着细软衣物, 避免皮肤进一步刺激或擦伤;干燥皮肤用护肤霜或凡士林湿润养护。Ⅲ级:遵医嘱暂时停止卡培他滨化疗, 口服维生B6, 叮嘱患者勿抓挠局部瘙痒皮肤以及皮肤脱屑;皮肤病破损处要加强养护, 可采取包裹柔软纱布、涂抹氢化可的松软膏、远离乙醇、碘酊等刺激性药物的方法;禁止患者戳挤皮肤出现的水疱, 可先对其消毒, 再用无菌枕头抽液处理, 尽量减少感染的可能性;对于趾甲掉落, 趾甲甲床渗血的患者先用生理盐水外洗消毒, 再敷裹油纱布, 直至甲床渗血症状消失结痂为止。本组20例Ⅰ级、10例Ⅱ级、2例Ⅲ级HFS患者按照上述等级护理, 症状缓解。
3.5 骨髓抑制
卡培他滨具有很强的细胞杀伤力, 中性粒细胞减少是卡培他滨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主要表现[12]。首先在化疗前检查患者的各项身体常规指标, 包括蹙额常规、肝肾功能、白细胞数量等。白细胞数量未达到化疗要求者, 先通过饮食和药物增加白细胞数量以达到化疗要求;化疗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血常规指标, 及早发现感染征兆;对患者进行隔离卫生知识的教育, 讲明低白细胞量对患者的危害性, 避免患者接触其他患者, 活动要慎重, 防止皮肤损伤;加强自身清洁, 保持口腔卫生、皮肤清洁、会阴部无菌。在日常生活方面要叮嘱患者严格按照卫生标准洗手和消毒, 尽可能减少病房中漂浮病微生物的数量, 避免交叉感染;警惕患者颅内出血, 时刻关注患者头痛、恶心和意识模糊等征兆;严重骨髓抑制患者要做好高迁都保护性隔离工作。本组5例患者在服药第6疗程时出现白细胞、血小板减少, 白细胞<3×109/L, 血小板<70×109/L, 经上述护理, 均未出现出血及严重感染现象。
3.6 口腔炎
对患者的卡培他滨化疗开始后, 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开始下降, 容易引发口腔炎。护理人员要在化疗前向患者讲解保持口腔清洁的重要性;护理人员每天要指导和提醒患者早晨、餐后和睡前对口腔彻底清洗, 避免使用粗毛牙刷和刺激性的牙膏刷牙;疼痛严重者可用庆大霉素混合于0.1%利多卡因液漱口后再含漱至少90s, 避免将漱口液吞下;患有口腔溃疡的患者避免用牙刷造成溃疡面扩大和感染加重, 采用药物涂抹溃疡面及时消毒, 实时检查溃疡面的愈合状况并观察口腔环境做好预防, 减少溃疡复发。本组6例口腔炎, 5例经上述处理后好转, 1例出现真菌感染, 经进食前后用3%碳酸氢钠漱口, 1周后口腔炎好转。
4 小结
卡培他滨节拍化疗是用于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新近的方法, 治疗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不良的反应诸如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以及HFS、骨髓抑制和口腔炎等病理特征, 基于这些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伴随症状, 由轻-重可能导致减药、停药, 影响化疗效果。在化疗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各种不良反应以及伴随症状, 及早进行处理能够保证化疗过程持续顺利进行, 提高化疗的效果。
摘要:目的 总结卡培他滨节拍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3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口服卡培他滨节拍化疗治疗的全程配合及护理。结果 观察3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 出现了轻、中度毒性反应, 经对症处理及细心护理, 患者坚持服药, 取得良好的近期疗效,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 在卡培他滨节拍化疗治疗期间, 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及毒性反应的处理, 给与患者细致周到的护理, 是保证化疗顺利进行, 提高疗效的重要环节。
晚期直肠癌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所收治的33例无神经系统转移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15例;年龄35~79岁,平均年龄为(63.6±3.7)岁;初治20例,复治13例,肝转移20例,肺转移15例,腹膜种植性转移8例。所有患者均满足以下条件:经病理学检查检查确诊;治疗前KPS评分≥60分;生存时间>3个月;肝肾功能正常,WBC>3.5×109/L, PLT>80×109/L,心肺功能可耐受化疗。
1.2 化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Folfox6方案,在治疗前签署知情同意书,5-氟尿嘧啶400mg/m2静脉推注d1,然后采用2400mg/m2持续静脉滴入46h;奥沙利铂100mg/m2静脉滴注d1;亚叶酸钙400mg/m2静脉滴注2h, d1;14d为一个周期,治疗4~6周期或者治疗总数达12周期时终止治疗判定疗效及记录毒副反应,采用深静脉插管或者中心静脉置管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化疗期间服用镇吐、胃黏膜保护药物;每周注意检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当中性粒细胞<115×109/L或WBC<2×109/L时应联合升白细胞药物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等。
1.3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WHO实体肿瘤近期客观疗效评价的标准[1]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有效率=CR+PR/总人数×100%;根据WHO抗癌药物急性、亚急性毒性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分为0~Ⅳ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各组数据比较应用χ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所有患者均完成化疗周期,可评价疗效,33例患者中CR2例,PR13例,SD16例,PD2例,总有效率为45.5%,初治与复治患者治疗结果见表1。
注:FISH精确概率法算得P=0.463, P>0.05
2.2 化疗毒副反应结果见表2。
3 讨论
据相关数据统计表明,结直肠癌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四位,随着改革开放我国饮食习惯发生改变,有愈来愈多的人罹患此病。结直肠癌起病隐匿,往往难以发现,多在出现肠道梗阻、大便性状、形状改变、便血、身体消瘦等症状后才得到确诊,此时病情已发展到中晚期,其中约有近1/3的患者丧失了手术治疗的机会[2],而能够手术的患者其5年内再发或转移者不在少数,因此临床上对于晚期结直肠癌采用化疗。
根据化疗药物的不同有着不同的化疗方案,Folfox6就是其中的一种方案,其主要包括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亚叶酸钙[3]。5-氟尿嘧啶是结直肠癌化疗药物中应用最广泛的,其药理作用是抑制癌细胞DNA的合成,但是单纯应用该药效果不甚理想,其初治有效率在30%、复治在20%左右[4],因此需要合用其他药物。
奥沙利铂是继顺铂、卡铂之后研发的第三代铂类抗肿瘤药物,其通过与DNA链上的G发生共价结合,形成链内交链、链与链间交联,从而破坏肿瘤细胞DNA的复制[5]。根据临床研究表明,奥沙利铂对大肠癌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明显,可与F-氟尿嘧啶协同起效[6]。
本组试验中发现33例患者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3例,稳定16例,进展2例,总有效率为45.5%,表明Folfox6是一种对晚期结直肠癌效果显著的化疗方案,但是同样Folfox6方案的毒副作用不容小觑,其主要的毒副作用包括神经毒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及消化道反应等,末梢神经炎是由奥沙利铂引起,随着化疗开始后剂量的增加,可出现Ⅱ~Ⅲ级的神经毒性,患者尤其在冷环境中感觉尤甚,但是本组中仅出现有Ⅰ~Ⅱ级的反应[7],在停药后逐渐恢复;而以恶心、呕吐、腹泻等为表现的消化道反应出现较多,同样在给予镇吐、保护胃肠黏膜药物后,可缓解;粒细胞减少发病率为45.5%,在化疗结束后给予生白治疗,多在24~48h内恢复。
总的来说,Folfox6方案虽然有会出现一定的毒副作用,但是均较轻微,并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疗效确切,能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其生存质量,是值得推荐使用的化疗方案。
参考文献
[1]艳辉, 李莹, 杨朝英, 等.草酸铂联合氟尿嘧啶, 甲酰四氧叶酸治疗晚期大肠癌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 2006, 14 (1) :65-67.
[2]Simmonds PC.Palliative chemotherapy for advanced colorectal: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 analysia.Colorectal Cancer Collaborative Group[J].BMJ, 2006, 321 (7260) :531-533.
[3]于世英.临床肿瘤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197.
[4]De Gramont A, Figer A, Seymour M, et a1.Leucovorin and fluorou-racil with or without oxaliplatin as first—line treatment in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J].J Clin Oncol, 2007, 18 (16) :2938-2947.
[5]陈卫彬, 诸葛晋.FOLFOX方案在中晚期大肠癌治疗中的安全性观察[J].当代医学, 2012, 18 (3) :92-93.
[6]江国洪.晚期大肠癌应用FOLFOX4方案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 2011, 17 (36) :125-126.
晚期直肠癌 篇9
[关键词]白介素2;晚期大肠癌;FOLFOX6;VEGF;WHO治疗标准;联合治疗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属于至今为止已发现的最强的缩血管的血管活性因子之一。目前临床研究发现很多的肿瘤细胞可以不同程度的分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异常血管的形成,以满足肿瘤快速生长所需的血流供应,并且还起到协同肿瘤细胞进入脉管系统,同时还可促使肿瘤细胞的直接蔓延以及远处转移。目前很多相关的研究结果发现白介素-2联合FOLFOx6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可降低大肠癌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水平,提高其治疗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50例患者晚期大肠癌对象均为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其男女各有35例、15例,直肠癌有10例,结肠癌有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18例、女7例,年龄27—78岁,平均(56.0±4.4)岁;观察组患者男20例、女5例,年龄25~75岁,平均(54±7.4)岁。两组患者经检查均发现存在远处转移或者治疗后癌症复发,其中远处转移的部位主要有肝和肺部分别有25例和10例,转移到其他部位的有8例,手术后复发的有7例。两组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进行分组并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及病情程度等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首选所有的患者都是自愿的,患者及其家属均了解这个研究的经过并且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其次,选取的患者必须经过病理活检确诊为大肠癌并且发现已经出现转移现象的晚期大肠癌;患者不存在严重的心肺疾病以及神经系统的疾病;肝肾功能以及血常规检查显示正常;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预测患者的生存时间超过3个月;此外患者的Karnofsky评分要≥70分。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大肠癌晚期患者仅采用白细胞介素-2(北京双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S19991008)进行治疗,其具体的治疗方法如下:白细胞介素一2由于具有广泛的生理效应,除了调节免疫之外,还会影响神经、内分泌以及循环系统等各大系统的生理功能,因此大剂量使用白细胞介素2时,疗效明显的同时引起的并发症也较多并且较重,因此,目前白细胞介素-2的治疗用量提倡小剂量为主,晚期大肠癌患者治疗则选用100~600万IU/(m2)腹腔内输注。而观察组患者则选取白介素一2联合FOLFOX6方案进行治疗,其具体的治疗方法如下:FOLFOX6方案:第1天奥沙利铂(齐鲁制药,H20093168)、亚叶酸钙(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H20000418)用量分别以100mg/m2以及400mg为宜;第1天用完亚叶酸钙之后给予5-氟尿嘧啶400mg/m2,静脉注射10min,然后再将5-氟尿嘧啶用便携式的微量输液泵以2500mg/m2的速度持续静脉推注46h,并且在化疗前口服胃复安等止吐药进行止吐。两周为一个周期,连续使用8个周期。
1.4疗效评定的标准
根据大肠癌的WHO治疗效果标准,通过对比治疗前以及治疗两个周期过患者的CT表现进行治疗效果的判断。经治疗后大肠癌患者临床症状及癌症体征完全消失则为完全缓解;而患者肿瘤面积显著减少(减少≥50%),且患者未出现心病病变则为部分缓解:稳定指大肠癌患者经治疗后期肿瘤面积较少不到50%,各临床症状及体征仅轻度改善;进展:肿瘤面积不仅没有变小反而增大25%以上或者出现新的病变。
1.5统计学方法
对50例晚期大肠癌患者研究过程中的各个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晚期大肠癌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水平比较
正常人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平均水平为129.2pg/mL,显著低于大肠癌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水平。化疗后两组晚期大肠癌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水平均明显降低,其中对照组患者治疗8周期后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水平显著低于化疗前以及化疗4周期后的水平;而观察组患者经过4个周期时间的化疗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水平显著低于化疗前的水平,而化疗8周期后的水平又明显低于化疗后的4周期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水平;化疗8周的观察组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水平。见表1。
2.2疗效比较
经治疗对照、观察两组大肠癌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64%和68%,二者临床差异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52,P>0.05)。见表2。
3.讨论
近几年来的相关研究发现,新生的异常血管是肿瘤生长以及转移的基础,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则被认为是目前活性最强的特异性因子之一;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是含有特征性8个半胱氨酸残基的二聚体糖蛋白,属于一种高度特异性的血管内皮细胞有丝分裂因子,主要的功能有如下几个:首先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以及促进肿瘤组织周围形成新生的血管。目前已有相关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大肠癌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中重要的角色,可作为预后不良的一个指标。所以,抑制损坏肿瘤周围新生的血管,阻断肿瘤丰富的血流供应,使肿瘤细胞失去赖以生存的血流供应时导致肿瘤细胞坏死并且转移终止,这已经成为目前治疗肿瘤的一个新的策略。
白细胞介素-2可单独应用于已经出现远处转移的晚期大肠癌患者,给药途径不管是采用间歇性静脉大剂量注入还是持续性小剂量静脉注入或者进行皮下注射,都没有发现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反应,因此可以证明白细胞介素-2对晚期大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不明顯。但是近期的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对大肠癌的鼠类进行局部注射白介素-2可导致大量的癌细胞坏死,并且还可以见到白细胞介素-2趋化而侵润癌肿的巨噬细胞。而FOLFOX6方案是目前作为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一线方案,其治疗效果确切可靠。本次研究结果发现化疗后的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水平均低于化疗前,并且化疗8周期时血管内皮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化疗4周时的水平;而同时观察组患者化疗4周和8周时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水平要低于同周期的对照组患者的,两组对比之下存在显著的差异。此外本次研究的治疗结果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68.0%和64.0%,相比之下不存在显著的差异,这与以往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是一致的。本次研究结果证明白细胞介素一2和FOLFOX6联合应用可显著降低晚期大肠癌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其两个化疗药去可起到抵抗肿瘤细胞转移的功能,这可能和抑制患者的血管内因子的分泌有密切的关系,进而减少肿瘤血管的形成;化疗可以引起大量癌细胞的死亡,减少肿瘤的负荷,从而使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水平降低,因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下降可作为控制疾病的一个可靠指标。
晚期直肠癌 篇10
关键词:替吉奥,奥沙利铂,结直肠肿瘤
结直肠癌是我国中老年人群中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生活压力的增加,导致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及病死率呈上升趋势[1]。早期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效果较理想,但仍有部分患者由于各种原因病情得不到控制最终发展成为晚期结直肠癌,使得患者错过了最佳的手术治疗时机[2]。对于晚期结节直肠癌患者通过采用姑息手术治疗联合化疗。本文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应用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治疗,患者近期治疗效果理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浙江省德清县第三人民医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证实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男34例,女18例,年龄35~76岁,平均(58.4±10.7)岁。临床分期均为Ⅳ期,根据组织学分化程度分为低分化腺癌20例,高、中分化腺癌10例,黏液腺癌14例,管状腺癌5例,印戒细胞癌2例,未分化癌1例。其中伴肝转移者28例,肺转移者4例,腹盆腔淋巴结转移9例,网膜转移2例,骨转移1例,其他部位转移8例。入选患者化疗前CT或MRI检查均提示存在可测量病灶,行为状况评分(PS)≤2分,预计生存期≥3个月。其中初诊患者20例,复治患者32例,以往均未使用含奥沙利铂及5-氟尿嘧啶(5-Fu)的药物进行治疗,且最近1次化疗间隔超过3个月。治疗前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均正常,未见化疗禁忌证。患者接受化疗后3个周期对其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初治患者和复治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替吉奥胶囊(大鹏药品工业株式会社,批准文号:H20090045),一般于餐后口服,剂量为80 mg/(m2·d),2次/d,用药时间为2周(d1~14);奥沙利铂(杭州赛诺菲安万特民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00064)加入到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以2滴/s的速度静脉滴注3~6 h,21 d为1个周期,如有条件的患者可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化疗;全部病例均化疗3个周期以上。化疗期间给予阿扎司琼100 m L静滴、胃复安肌内注射等止吐治疗;采用复合辅酶、复方甘草酸苷等进行保肝治疗。因奥沙利铂具有神经末梢毒性,化疗期间注意保暖,避免四肢接触直接接触物体,进食亦忌冷食冷饮。化疗后定期复查血常规、生化指标等。
1.3 疗效与不良反应评价
疗效评定参照WHO恶性肿瘤化疗疗效评定标准进行[3],包括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疾病进展(PD)。总有效(RR)=CR+PR。奥沙利铂的毒性反应主要体现在神经系统,毒性分级标准分为0~Ⅳ度[4]。0度:无异常感觉和(或)感觉稍有迟钝;Ⅰ度:肢体末端遇冷短时间内有感觉障碍和(或)感觉异常现象,伴或不伴有疼痛性痉挛,症状持续不超过1周;Ⅱ度:化疗间歇期持续存在感觉异常和(或)感觉迟钝现象,症状持续不超过3周;Ⅲ度:感觉异常和(或)感觉迟钝在化疗间歇期持续存在,症状超过3周;Ⅳ度:因感觉异常和(或)感觉迟钝导致功能障碍的产生。总生存时间(OS)为本次治疗开始时到末次随诊或患者死亡的时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3.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化疗效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3个周期的化疗。其中CR者2例(3.8%),PR者23例(44.2%),SD者18例(34.6%),PD者9例(17.3%),RR为48.1%(25/52);OS为5~26个月,1年生存率为65.4%(34/52)。
2.2 不良反应
主要不良反应包括消化道反应、神经感觉异常、骨髓抑制等。其中消化道反应包括恶心、呕吐21例(40.4%),腹泻23例(44.2%),肝功能损害11例(21.2%),肾功能损害5例(9.6%);口腔黏膜炎12例(23.1%);神经感觉异常主要包括对冷刺激的敏感性反应,表现为肢端及口周、鼻尖等组织麻木感27例(50.0%)。骨髓抑制包括白细胞降低21例(40.4%),血小板下降14例(26.9%)。患者停药后均在2周内恢复,未影响化疗的正常进行。见表1。
3 讨论
中晚期结直肠癌的一线化疗药物有5-Fu、奥沙利铂、伊立替康、卡培他滨等,近年来靶向药物亦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中晚期结直肠癌基本的化疗方案包括:卡培他滨+奥沙利铂方案(XELOX)和传统的5-Fu+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方案(FOLFOX),这两种方案在一线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中已经取得良好的成果[5,6]。有研究表明,在一线治疗方案中,XELOX和FOLFOX治疗效果相同,但5-Fu代谢快,性质不稳定,容易被降解,从而影响药效的发挥[7]。
替吉奥胶囊是新近上市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药物,是吉美嘧啶、替加氟和奥替拉西钾的复方制剂。国外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替吉奥单药治疗结直肠癌的总有效率达到36.5%,在日本作为胃肠道肿瘤的一线药已广泛运用于临床[8]。替吉奥胶囊是替加氟、吉美嘧啶和奥替拉西钾的复方制剂,组成比为1∶0.4∶1。其中5-Fu的前体药物即为替加氟,替加氟口服吸收后在肝酶的作用下转化为5-Fu,从而发挥抗癌作用。吉美嘧啶是二氢嘧啶脱氢酶的强效抑制剂,可以有效延长肿瘤组织内及血液中5-Fu等药物的存在时间,以加强药效。奥替拉西钾经口服吸收后在胃肠道内对乳清酸磷酸核糖基转移酶产生抑制作用,从而抑制5-Fu磷酸化,减轻5-Fu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替加氟在吉美嘧啶和奥替拉西钾双调节作用下,一方面增强了抗肿瘤作用,另一方面降低了药物的不良反应[9,10,11,12,13]。
奥沙利铂是第3代铂类抗肿瘤药物,是以DNA为作用靶点,通过与DNA链共价结合,形成链内、链间以及DNA蛋白的相互交联,造成DNA结构变化、损伤,使DNA失去复制能力,诱使肿瘤细胞凋亡;其对肾脏、骨髓的损害轻微。奥沙利铂破坏DNA结构与功能,5-FU阻止DNA的合成,二者作用机制不同,无交叉耐药,联合运用可加强抗肿瘤的协同效果[14]。
本研究中,全部52例患者均完成3个周期的化疗。总有效率为48.1%(25/52),其中,CR者2例(3.8%),PR者23例(44.2%),SD者18例(34.6%),PD者9例(17.3%),OS为5~26个月,1年的生存率为65.4%(34/52)。治疗过程中主要不良反应包括消化道反应、神经感觉异常,其次为骨髓抑制(白细胞、血小板水平下降),单反应程度较轻,以Ⅰ~Ⅱ度反应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