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梁切除

2024-08-09

小梁切除(共10篇)

小梁切除 篇1

青光眼是一种伴有眼压升高, 神经节细胞凋亡导致的视野缺损不断发展的慢性视神经性病变, 其造成的视功能进展性下降, 甚至导致不可逆性盲。目前小梁切除术 (Trab) 是治疗青光眼的金标准, 但其术后并发症较多。我院对青光眼患者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C-Trab) , 疗效满意,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青光眼患者65例。纳入标准:①年龄20~7 0岁, 临床上确诊为青光眼的患者;②经前房角镜或眼前节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显示房角开放者;③已使用两种以上抗青光眼药物后, 眼压仍高于21mm Hg。排除标准:①眼部曾行玻璃体切割术、准分子激光矫正屈光不正的患者;②眼部合并葡萄膜炎、眼内炎等其他眼部病变者;③眼科检查和随访未能良好依从者;④有全身系统疾病者, 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强直性脊柱炎等。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C-Trab组33例 (40眼) , 男19例, 女14例;年龄21~42岁, 平均 (28.7±11.2) 岁;原发性27例 (81.8%) , 继发性6例 (18.2%) 。对照组32例 (38眼) , 男20例, 女12例;年龄22~40岁, 平均 (28.5±11.6) 岁;原发性24例 (75.0%) , 继发性8例 (25.0%)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接近。

1.2 方法患者术前均行详细的眼部检查, 确定手术部位。

C-Trab组:采取2%利多卡因和0.75%布比卡因等量混合液2.5ml行球后麻醉。做以上穹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 烧灼止血, 选定方位做以角膜缘为基底的大小约4mm×4mm的梯形巩膜瓣, 厚度约1/2巩膜厚度。取浸有MMC稀释液 (浓度为0.2mg/ml) 的棉片, 略大于巩膜瓣, 放置在结膜瓣、巩膜瓣下两分钟后, 用生理盐水充分冲洗。于颞侧角膜缘行前房穿刺, 向前房内注入适量粘弹剂, 于巩膜瓣下蓝-灰交接处后缘做预穿刺口, 引流器顶端朝下, 平行于虹膜, 用引流器推送系统将引流器植入穿刺口, 植入前房后引流器前端的倒钩装置嵌入巩膜。用10-0缝线缝合巩膜瓣4针, 间断缝合结膜瓣4针。

对照组:采用Trab进行手术, 操作基本同C-Trab组, 但术中不使用MMC, 不做可调节缝线, 用10-0尼龙线缝合巩膜瓣2~4针, 使其复位, 球结膜对位缝合。

术后常规消炎处理, 给予全身抗感染治疗, 局部滴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及普拉洛芬滴眼液, 每日4次, 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睡前1次。

1.3 观察指标

术后随访3个月, 比较两组浅前房发生率、滤泡形成情况及眼压控制效果。前房深浅按照Spaeth分型[1]:浅前房按照严重程度分为Ⅰ、Ⅱ和Ⅲ度。眼压控制效果评价:随访结束时不使用任何降眼压药物, 眼压≤2 1 mm Hg为完全控制;术后应用1~2种眼压控制药, 眼压≤21mm Hg为局部控制;术后应用两种以上眼压控制药物, 但是眼压>21mm Hg为控制失败。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C-Trab组浅前房发生率为5.0% (2/40) , 低于对照组的28.9% (11/38) ;功能性滤过泡92.5% (37/40) , 高于对照组的73.7% (28/38) ;眼压完全控制率为87.5% (35/40) , 高于对照组为6 0.5% (2 3/3 8) 。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8.05、4.97、7.44, P<0.05) 。

3 讨论

眼压升高是原发性和继发性青光眼治疗中唯一可校正的危险因素, 因此治疗的目的是控制眼压, 原则是将眼压降低至靶值, 阻止视功能的继续受损。C-Trab术主要指在单纯Trab的基础上联合巩膜瓣的可调整缝线或术中羊膜移植或术中、术后MMC、贝伐单抗等药物的应用[2]。单纯Trab术的远期降眼压效果受到滤过泡瘢痕的影响, 再次手术率高。MMC是一类抗肿瘤和抗增殖的吲哚类药物, 可破坏DNA的结构和功能, 抑制DNA和RNA的复制[3], 减少手术区血管再生, 阻止滤过泡瘢痕形成, 提高手术成功率。C-Trab通过应用MMC联合可调整缝线可避免术后早期滤过过强导致的低眼压、浅前房。手术治疗青光眼后成功关键是看术后有无理想的眼压和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本文结果显示, 实施C-Trab手术的患者眼压控制效果及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明显好于单纯Trab术的患者。

综上所述, C-Trab的实施可有效减少青光眼患者术后浅前房的发生, 增加功能性滤泡的形成, 眼压控制效果更好。但不足之处是选择范围和样本量偏小, 可能对数据分析产生偏倚。

摘要:目的 比较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C-Trab) 与单纯小梁切除术 (Trab) 对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青光眼患者65例, 随机分为C-Trab组33例 (40眼) 和对照组32例 (38眼) 。C-Trab组采用C-Trab进行手术;而对照组采用Trab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浅前房发生率、滤泡形成情况及眼压控制效果。结果 C-Trab组浅前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及眼压完全控制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rab的实施可有效减少青光眼患者术后浅前房的发生, 对眼压控制的效果更好。

关键词: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单纯小梁切除术,青光眼,眼压控制

参考文献

[1]姜燕, 傅伟才, 柳林, 等.丝裂霉素C在难治性青光眼中疗效及影响[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4, 32 (10) :1156.

[2]汤晓东.复合式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疗效的比较[J].医学综述, 2014, 20 (17) :3260.

[3]Saheb H, Gedde SJ, Schiffman JC, et al.Outcomes of glaucoma reoperations in the Tube Versus Trabeculectomy (TVT) Study[J].Am J Ophthalmol, 2014, 157 (6) :1179.

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临床分析 篇2

【关键词】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眼压

青光眼是眼科最常见的致盲性疾病之一,好发于老年人,人群发病率约0.20%~1.64%,以病理性眼内压升高伴视神经萎缩、视野缺损为主要特征,其发生、发展及预后都与心理状态息息相关。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是治疗青光眼的重要方法,临床证实有显著疗效[ 1 ]。我院对67例(67只眼)青光眼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近远期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7例(67只眼)其中开角型50例(50只眼),活动期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2眼;外伤性青光眼2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3眼。男性29例(29只眼),女38例(38只眼),年龄在35~72岁之间,平均55.5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奥布卡因结膜表面麻醉加2%利多卡因上方球结膜下浸润麻醉,显微镜下手术。做正上方以角膜缘为基底的高位结膜瓣(距角膜缘8mm~10mm),做大小约5mm×4mm、1/2厚度的巩膜瓣,于巩膜瓣及结膜瓣下放置浸浴0.2%~0.4%浓度的丝裂霉索c棉片,2~3min后以平衡盐液100ml冲洗,9点方位角膜缘处行前房穿刺,放出少量房水,切除大小2mm×1.5mm的角巩膜缘小梁及基底稍宽于所切小梁的周边虹膜,10-0尼龙线牢固缝合巩膜瓣两角顶点各1针,巩膜瓣两侧腰部各做1外露于周边透明角膜的可凋节缝线(以活结固定于透明角膜,经侧切口注水形成前房,观察房水滤过量。观察房水滤过情况良好后,以10-0尼龙线间断缝合Tenon’s囊,连续缝合结膜切口。术后常规消炎及激素眼药水点眼,根据前房深度及滤过功能,适时拆除外置调节缝线,同时加以适当的滤泡旁指压按摩(可调节缝线拆线时间为术后第 2~20天)。

2 结果

2.1 前房 根据Spaet[ 1 ] 分类将术后浅前房分为I、Ⅱ、Ⅲ度。出现I度浅前房6眼,Ⅱ度浅前房2眼。

2.2 滤过泡 根据Kronfeld分型,分为I、Ⅱ功能型滤过泡。Ⅲ、Ⅳ型为非功能型滤过泡。I型滤过泡50眼。Ⅱ型滤过泡17眼。均为功能型滤过泡。

2.3 眼压:术后l周内眼压2~4mmHg者4眼,5~7mmHg者20眼,8~15mmHg者30眼,16~21mmHg者13眼。

2.4 并发症及其处理 ①浅前房 术后9例(9眼)发生浅前房,9只眼浅前房中,有4只眼为I度浅前房,5只眼为Ⅱ度浅前房。所有I度浅前房、Ⅱ度浅前房,经治疗后均恢复前房。②术后早期活动性前房出血6眼,未经特殊处理,均在一周内自行吸收,无不良后果。③脉络膜脱离:术后发生脉络膜脱离4眼,均呈明显的球形脱离,多发生在术前持续性高眼压用药不缓解的闭角型青光眼中。可能该类患眼术前即有睫状体脉络膜脱离,术后加重了。经阿托品散瞳,甘露醇静点等,得到治愈。2例经过前房注气形成前房。

3 讨论

3.1 手术前后用药 注重术前、术后非甾体抗炎药和激素(一般选用0.1%氟甲松龙)的使用,减轻术前眼部的炎症细胞浸润及充血反应,并有效减轻术后炎症反应和滤过通道的瘢痕化。尤其是术后用药,应有足够长的时间,并根据滤过通道形成情况及时进行调整。由于毛果芸香碱长期应用可引起结膜下组织炎性细胞增多,破坏血-房水屏障,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并导致术后再灌注障碍,明显降低滤过手术的成功率,故一般在术前2周停用(至少术前3天)。

3.2 术中用药 常用浸有0.4mg/ml丝裂霉素C(MMC)的棉片,在打开前房前置于巩膜瓣及结膜瓣下1~4min(视患者年龄、结膜情况而定),取出后用平衡液或生理盐水充分冲洗创面,清除残留药物。MMC能有效干扰成纤维细胞DNA和RNA蛋白质合成及细胞分裂,影响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移行,阻止手术区血管再生,并抑制睫状突细胞功能,使房水生成量减少,防止滤过通道瘢痕形成。同样,MMC对巩膜、虹膜等也具有较强的毒副作用,可导致较多并发症,故应注意严格掌握适应证及药物浓度、留置时间。

3.3 巩膜瓣 巩膜瓣的大小、厚薄与术后滤过阻力相关,应根据患者年龄、术前眼压及期望滤过量等具体情况因人而异。

3.4 前房穿刺 打开前房前用15°穿刺刀于颞侧角膜缘内0.5 mm作前房穿刺,并缓慢放出少量房水(2~3滴)。前房穿刺不仅可以降低眼压,避免眼压快速降低导致的并发症,还具有术毕时进行眼压调整及术后浅前房时恢复前房的作用。

3.5 小梁切除 切除的部位主要为非功能小梁区,术前应仔细进行房角镜检查,以确定准确的小梁切除部位。

3.6 虹膜切除 作一宽基底的巩膜周边切除,宽度应超过小梁切除区,以避免术后出现虹膜堵塞滤过口。切除大小一般以见到3个睫状突为宜。

3.7 鞏膜缝合 用10-0尼龙缝线常规缝合巩膜瓣顶端,并于一侧或两侧腰部做经穹隆部结膜面进针的反向活结巩膜瓣缝合,以无渗漏为宜,调节缝线的拆除应根据术后眼压及眼球按摩情况决定,如眼压控制理想,可于2周后逐步拆除。

3.8 眼球按摩 术后次日根据眼压情况即可做眼球按摩,眼球按摩应注意力度合适,并避开手术切口,主要以眼球变软为标准,不能以按摩次数计算。

4 小结

近年来,伴随着丝裂霉素C等药物在青光眼临床的应用和手术技术的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由于具有良好的眼压调控能力和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已渐渐成为青光眼治疗的重要手段,并有逐步取代传统小梁切除术的发展趋势。复合小梁切除术可良好控制眼压防止浅前房、视力下降、滤过口疤痕化等并发症,值得在抗青光眼手术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葛坚等.现代青光眼研究进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64- 169.

小梁切除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73例青光眼患者给予治疗, 实验组患者41例, 29例男性, 12例女性, 年龄范围26~75岁, 平均年龄为 (49.34±6.72) 岁, 22例患者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19例患者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对照组患者32例, 19例男性, 13例女性, 年龄范围21~76岁, 平均年龄为 (48.25±6.44) 岁, 18例患者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14例患者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基本资料方面没有较大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方法

1.2.1实验组:对患者采用2%的利多卡因进行浸润麻醉, 对巩膜给予充分止血, 将角膜缘坐位基底, 厚度为1/2巩膜, 方形巩膜瓣的大小为4 mm×4 mm, 使用4 mg/m L的丝裂霉素C的溶液棉片放在球结膜瓣和巩膜瓣下面, 待2~3 min后取出, 并使用平衡液对角膜和术野进行反复冲洗, 将角膜的小梁组织进行切除, 为1 mm×1.5 mm, 对巩膜瓣的两侧角给予打活结和缝合。针对防水的滤过情况, 选择缝线合适的张力, 并对巩膜瓣给予减短缝合, 结膜切口采用可吸收线进行连续缝合, 手术结束后, 将1万U的庆大霉素和1 mg的地塞米松注射到球结膜下。

1.2.2对照组:采用单纯的小梁切除手术, 首先选择利多卡因给予麻醉, 角膜缘为基底, 对巩膜止血, 厚度为1/2的巩膜, 方形巩膜瓣的大小为4 mm×4 mm, 并对1 mm×1.5 mm的小梁组织进行切除, 对巩膜瓣和Tenon囊给予间断缝合, 并对结膜切口使用可吸收线的连续缝合。

1.3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出现的数据均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 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 采用χ2计数资料进行检验, 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视力和眼压没有较大差异, 治疗后这两项指标都得到下降, 但差异较大,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并发症:实验组患者中有1例出现前房形成的迟缓, 发生率为2.4%, 对照组患者有6例出现并发症, 3例为前房形成的迟缓, 3例为前房积血, 发生率为23.1%, 差异较大,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讨论

青光眼这一疾病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眼部伤害, 严重者还会导致失明, 其治疗方法较多, 激光、药物和手术等, 其中小梁的切除术效果显著[3]。小梁切除术为常见的抗青光眼滤过手术, 降眼压的效果显著, 近几年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 小梁切除术实际已成为一种复合性手术, 可减少并发症, 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传统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为术后早期滤过强, 导致浅前房和低眼压, 传统小梁切除术, 浅前房的发生率较高高, 而实验组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若不能给予及时治疗, 则可造成角膜内皮失代偿、周边虹膜前粘连而致房角关闭, 严重者还会导致并发性白内障、虹膜睫状体炎、黄斑囊样水肿、脉络膜脱离等, 从而导致手术失败。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因为巩膜的调整缝线可拆除, 能够使术后眼压得到控制, 迅速恢复前房, 术中应用抗代谢药物MMC, 能够有效地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生, 减少滤过口的瘢痕, 从而形成理想的功能性滤过泡, 达到降压的效果。传统手术经常会发生角膜上皮缺损、溃疡和穿孔及滤过泡渗漏等并发症, 本组没有该种情况的出现, 这与棉片的使用极为细致和使用后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有较大关系。丝裂霉素C在在手术中不会对泪膜产生较大的影响, 而且方便使用,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合理选择丝裂霉素C的剂量、时间、浓度和放置的部位。

复合小梁切除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且可调整缝线, 控制滤过强度, 采用丝裂霉素可抑制瘢痕的出现, 且患者并发症的出现较少, 实验组的并发率仅为2.4%, 而单纯的小梁切除术会使患者造成较大的并发症, 并发率为23.1%。且实验组患者在视功能和眼压的恢复上明显好于对照组, 差异大 (P<0.05) 。综上所述, 青光眼患者采用复合小梁的切除, 效果显著, 并发症少, 值得推荐。

摘要:目的 探究青光眼患者采用复合小梁切除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73例青光眼患者给予治疗, 随机分组, 实验组41例患者采用复合的小梁切除治疗, 对照组32例患者采用单纯的小梁切除, 探究两组人员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视力和眼压没有较大差异, 治疗后这两项指标都得到下降, 但差异较大,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青光眼患者采用复合小梁的切除治疗, 可使视力水平得到明显改善, 眼压有所缓解, 且治疗后并发症少, 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青光眼,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赖伟, 何建中, 邱艳飞, 等.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88例临床分析[J].航空航天医药, 2013, 24 (19) :109-110.

[2]刘武装, 寇婷, 方小祥, 等.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13, 25 (10) :144-145.

小梁切除 篇4

1999年9月~2006年10月收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均为单眼,年龄35~72岁,平均56.2岁。原发病为糖尿病7例,视网膜静脉阻塞6例,视网膜静脉周围炎2例。治疗前平均眼压为62mmHg,治疗前均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

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采用常规消毒后,利多卡因结膜下注射麻醉,开睑器开睑,角膜缘后1~3mm,3点、9点时钟方位约180°范围做4~6点冷冻,先冻3点、9点位置,可分别冻2个时钟点位,冷冻头直径为2.5mm,温度在-60~-80℃,时间在60秒。随后做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分离暴露巩膜,电凝止血,做以角膜缘为基底大小约3mm×5mm巩膜瓣,丝裂霉素C棉片浓度为0.4mg/ml放置3分钟,再用林格氏液彻底冲洗,先切除小梁1~2mm,电凝虹膜表面新生血管,行虹膜周边切除,恢复虹膜,10~0尼龙线缝合巩膜瓣1针,球结膜2针,球旁注射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混合液2ml,纱布绷带单眼包扎,治疗后均常规给予静滴甘露醇,及口服止痛药,局部点消炎眼水。4周后视眼压控制情况决定是否重复冷冻治疗,重复治疗时冷冻点位避开上次冷冻位置,沿时钟点位延伸,每次冷冻可选2~3个点位,总范围不超过300°。

结 果

全部病例治疗后当天均出现明显眼压升高症状,如眼痛、头痛、恶心、呕吐等,经降眼压治疗后于30~76小时后疼痛症状缓解,冷冻治疗次数平均为2次,4个月后测量眼压平均为24mmHg,有4例患者需配合点噻吗心安眼液,新生血管5天后开始消退,10天左右全部消退,术后视力提高者9例,提高最大者为4行,无明显改变者4例,视力下降者2例。治疗后观察大部分患者瞳孔散大,最终虹膜消失,晶体混浊逐渐加重。随访1年,未观察到明显眼球萎缩及角膜混浊患者。

讨 论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常用治疗方法除睫状体冷冻外,尚有睫状体光凝、全视网膜光凝或冷凝、小梁切除或联合青光眼引流阀植入等手术。临床上,大部分就诊患者,病情均已发展至青光眼的开角期或闭角期,急性青光眼的体征往往十分明显,因此采用药物或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睫状体冷冻属于破坏性治疗,治疗的目的是降低眼压,缓解疼痛症状,但术后一过性高眼压对晚期小视野的青光眼患者常造成失明的严重后果,所以我科仅限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冷冻范围及时间决定睫状体的冷冻量及降压效果。叶氏认为冷冻范围通常采用2个象限,每个象限2~4个冷冻点,第1次冷冻时切记范围应限于180°内,如眼压控制不佳再行冷冻时总范围不能超过300°,由于睫状体表面组织的隔温作用及睫状体血流的绝缘效应,冷冻需持续20~30秒后睫状体内的温度才开始下降,因此有效冷冻时间应从放置冷冻头后20~30秒后开始计算。要求冷冻温度在-80℃时,冷冻时间需60秒,在3点和9点时钟方位冷冻60秒,其他点均冷冻30秒,待自融后再冷冻30秒,冷冻探头必须待周围冰结区自融后方可离开眼球,切勿滴水解冻[1]。我科采用睫状体冷冻联合小梁切除术,眼球表面组织温度降低较快,冷冻的点控制在4~6点,相对不足,但通过小量多次,也有效避免了术后眼球萎缩。且小梁切除术中使用丝裂霉素C能有效防止纤维增生及瘢痕化粘连,保持滤过道通畅,从而有效控制眼压,术中电凝虹膜表面新生血管能有效防止术中及术后出血,另外小梁切除术中缓慢降低眼压,防止虹膜过度脱出及脉络膜上腔出血,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经过1年随访,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眼前节缺血综合征表现:虹膜萎缩、白内障加重等,但均无明显不适感。

本疗法优点是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术中术后并发症少,费用低廉;缺点是术后均有一过性眼压升高,经药物治疗后可得到有效控制。术后随访,无1例眼球萎缩,睫状体冷冻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特别是中晚期青光眼,不但避免单纯过量冷冻造成眼球萎缩,而且通过联合小梁切除术达到控制眼压缓解疼痛的目的,可以保护患者有限的视功能,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小梁切除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观察自2006年8月—2008年12月在我院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小梁切除术患者42例(45眼),其中男23眼,女22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11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29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5眼。平均年龄(67.89±7.91)岁。左眼24眼(53.33%),右眼21眼(46.67%)。有手术史者未纳入观察范围。术前平均眼压(26.43±12.75)mm Hg。术前视力:光感~数指者5眼,0.02~0.05者7眼,0.06~0.09者8眼,0.1~0.4者23眼,0.5以上者2眼(表1)。术前房角镜检查,静态下19眼房角开放>1/2,26眼房角关闭>1/2;动态下33眼房角开放>1/2,12眼房角关闭>1/2。全部患者的晶状体都存在着程度不一的混浊,按照LOCS分级法,Ⅱ级核14眼,Ⅲ级核18眼,Ⅳ级核13眼。1.2手术方法术前所有患者均使用药物尽量将眼压控制在30mm Hg以内,高于35mm Hg者术前30min快速静脉滴注200g/L甘露醇。测量眼轴和角膜曲率,计算人工晶状体所需要的度数。术前30min术眼滴美多丽滴眼液3次散瞳。采用面神经及球后神经阻滞麻醉,做以穹隆为基底球结膜瓣。做三四毫米板层巩膜瓣至透明角膜内1mm,10点位做辅助切口,连续环形撕囊后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注吸残余皮质,植入折叠人工晶状体。注入粘弹剂维持前房,然后切除巩膜瓣下小梁组织,做周边虹膜切除,前房注入卡米可林(carbamylcholine)缩瞳。剪除根部虹膜,BSS置换粘弹剂,10-0尼龙线缝合巩膜瓣上方两角各1针,埋藏线结,闭合结膜瓣。通过透明角膜切口向前房内注入冲洗液加深前房,术毕结膜囊内涂典必殊眼膏。手术过程顺利,未发生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等术中并发症。术后予抗生素、皮质类固醇及非甾体消炎类滴眼液滴眼。分别于术后1d,1周,1月,3月进行随访,内容包括最佳矫正视力、Goldmann眼压测量、前房深度检查和前房角镜检查。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计算参数的均数±标准差,统计百分比例,并做t检验或χ2检验。

2结果

2.1视力比较

45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而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1者仅4眼。眼底检查发现3眼视盘颜色较苍白,1眼见干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手术后随访期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相比明显提高(表1)。

2.2眼压变化

超声乳化术前患者平均眼压(26.43±12.75)mm Hg,患者术后3个月眼压平均为(13.5±3.2)mm Hg,较术前用药前后眼压相比均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2.3前房角镜观察前房角结构变化

术后通过前房角镜观察,患者虹膜膨隆程度减轻,表现在静态下房角开放>1/2者增加,房角均较术前增宽(P=0.010),房角粘连关闭象限也不同程度开放(表2)。

2.4术后并发症

术后早期无一过性高眼压发生,5例发生角膜水肿,经加强局部激素应用、高渗盐水等保守治疗后,完全恢复。

3讨论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其眼部解剖常有晶状体较厚、位置相对靠前等结构异常,膨胀期白内障晶状体前后径的进一步增加,更加剧了眼前段狭窄的程度,因此,晶状体因素所导致的瞳孔阻滞是发生闭角型青光眼的最主要因素。以上眼部解剖学的特点成为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晶状体因素引发的瞳孔阻滞型闭角型青光眼的理论依据。即晶状体摘除,可彻底解除由其引发的瞳孔阻滞,加深前房,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房角的拥挤,使非粘连性的关闭房角开放,控制眼压,防止房角粘连进一步发展。此研究已在国内外均见报道[1,2,3],但同时,其治疗效果仍然存在争议和质疑[4],仍需大样本和多中心的研究来证实。

本研究结果显示,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3个月,42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无需使用降压药物可维持平均眼压于(13.5±3.2)mm Hg,并且通过前房角镜观察发现白内障摘除后,患者的前房明显加深,虹膜膨隆减轻,房角加宽,虹膜人工晶状体之间均存在间隙,术前动态下房角的关闭也有一定程度的开放,说明多数情况下术前前房角镜难以准确评估周边前粘连的程度,或是在手术过程中粘弹剂或灌注液的压力使房角再次开放,并且开放部位的小梁网功能及开放范围可以满足流出的需要,维持正常眼压。提示闭角型青光眼主要的病理改变,例如浅前房、窄房角甚至房角关闭,都有可能通过白内障手术解除。

手术要点:(1)术前采取一切有力措施控制眼压,以减少并发症。本组术后7眼前房纤维素性渗出和1眼发生睫状体脉络膜脱离,可能与术前眼压未能控制有关。当然,对有些患者即使使用最大量药物仍不能有效控制眼压,此时也要及时手术,避免长时间高眼压对视神经的威胁。(2)术前3d停用缩瞳剂(如病情允许),以减少术后葡萄膜反应。(3)对于术后葡萄膜反应较重的患者(糖尿病、眼压明显增高及眼外伤等)术前可局部(或)及全身使用皮质类固醇或非甾体激素。(4)散瞳:如药物散瞳困难可在术中用器械协助扩瞳。(5)小梁及虹膜切除等操作必须在粘弹剂保护下进行。(6)术中尽量避免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以免由于玻璃体脱出阻塞滤过道。(7)术中必须吸净皮质,特别是上方皮质,以减少术后葡萄膜反应以及由于残留皮质阻塞滤过道。

摘要:目的评价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手术效果。方法对42例(45眼)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术后最佳校正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患者术后3个月眼压平均为(13.5±3.2)mmHg,较术前用药前后眼压相比均明显下降;前房角镜检查发现术后前房角均有增宽,房角关闭及周边虹膜前粘连范围减小。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小梁切除术可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力,为青光眼同时合并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之—。

关键词:晶状体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白内障,青光眼

参考文献

[1]葛坚,郭彦,刘奕志,等.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初步临床观察.中华眼科杂志,2001:37(5):355-358.

[2]盛迅伦,夏美华,王娟,等.青光眼合并轻度白内障2种手术方式比较.国际眼科杂志,2006,6(2):373-376.

[3]朱期新,陈耀琴,关山越.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国际眼科杂志,2005,5(6):1255-1257.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护理观察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96例109眼中,男41例46眼、女55例63眼,年龄28~81岁。其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62例72眼、原发性开角型19例22眼、新生血管性8例8眼、炎性3例3眼、外伤性4例4眼。

1.2 手术方法

用2%利多卡因2ml、0.75%布比因2ml混合,作术眼球周麻醉及上方球结膜下浸润麻醉。在手术显微镜下作以上穹窿为基底的球结膜瓣,作以上方角膜缘为基底的1/2厚板层巩膜瓣,5mm×6mm大小,剖至透明角膜层间1.5mm。用5%5-FU浸透的小棉片置于巩膜瓣层间,局部浸润作用5~8 min,再用生理盐水50ml冲洗结膜囊。在深层巩膜床上切除角巩缘条带1.5mm×3mm,含小梁结构。复位巩膜瓣,用10-0尼龙线间断缝合巩膜瓣5针,其中侧边的1针缝线作成可调节缝线,用5-0丝线间断缝合球结膜切口3针。术后全身用抗菌素、糖皮质激素3~5d,局部滴用0.3%妥布霉素与0.1%地塞米松复合制剂眼药水30~45 d。术后1 d开始球结膜下注射5-FU5mg,1次/d或1次/隔日,共3~7次,视青光眼类型及患者年龄而定。根据眼压水平和前房深度,在术后4~15 d拆除巩膜瓣可调节缝线。

1.3 临床护理

1.3.1 心理护理

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个性特征多趋于忧虑、焦躁、紧张,生性多疑多虑,部分人易激动,性情急躁,情绪波动大。尤其是急性青光眼患者.发病急.病情重,心理压力大。首先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沟通,关爱患者,培养相互之间的亲切感、信任感,使其能体会到医护人员对他的关心与重视,能认同提供给他的治疗和护理工作。耐心细致地向患者及其家属宣讲青光眼的有关知识,涵盖青光眼的发病因素,青光眼的类别及相应的临床表现,病程发展经过,患者自身的病情状况,青光眼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的基本原理,手术治疗的必要性,术中与医生配合的要点,以及青光眼的转归。请已接受抗青光眼手术获得康复的患者讲解接受手术的亲身感受和体会,以及术后的康复过程,让患者消除顾虑。同时也从生活上给予关心照顾。通过这些手段可以解决患者的心理困难,减轻和消除其不良情绪,缓解心理压力,使患者得到心理上的支持与抚慰,和精神上的鼓励与帮助,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取得患者的合作.让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充分的认识,对治疗措施有较详细的了解和认可,使患者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自己疾病的治疗和护理。

1.3.2 术前临床治疗护理

1.3.2. 1 全身准备与护理

监测患者的体温、血压、心率、血糖、大小便情况。尤其是老年患者,术中如血压未能控制,可促发眼内出血。高血糖将影响伤口愈合。咳嗽、便秘均须处理。术前1d患者洗头洗澡,用肥皂洗净面部皮肤。全身用降眼压药物。适当用镇静剂,使患者得到充足的睡眠休息,术中心情轻松安静。

1.3.2. 2 术眼的术前准备与护理

监测眼压、视力.观察结膜充血、角膜水肿情况.注意前房深度、瞳孔大小用非接触眼压压计测量眼压,可避免刺激患眼,减少发生结膜感染和角膜上皮损害。教会患者正确的点眼药方法,注意眼部卫生,练习眼球向各个方向转动,以配合手术治疗、局部点抗菌素、房水生成抑制剂眼药水。点毛果芸香碱缩小瞳孔,以利于术中做虹膜周边切除。炎性、外伤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者禁用缩瞳剂,加用0.1%地塞米松眼药水。术前应将眼压平稳地控制在正常偏低的水平,一般应在15 mmHg(1 mmHg=0.133Kpa)以下,可降低术中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术前一d剪除术眼睫毛,用1%活力碘消毒睫毛根部,用0.8%庆大霉素溶液冲洗泪道及结膜囊。术前两小时用0.05%活力碘水剂20 ml冲洗结膜囊。活力碘是一种对大多数微生物有快速杀灭作用的有效消毒剂,术眼局部应用可杀灭睫毛、泪道、结膜囊存在的绝大部分微生物[6,7],有效预防术后眼内炎的发生.保障手术安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者其对侧未手术眼点缩瞳剂,防止青光眼发作。

1.3.3 术后临床治疗护理

1.3.3. 1 一般护理:

①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作必要的内科处理。部分患者术后出现呕吐,予以镇吐。②体位:取半卧位或垫枕仰卧位,不朝术眼侧侧卧位,以免眶压增高,压迫术眼。③告知患者注意加减衣物,勿受凉咳嗽,进食刺激性小且易消化的软食。④防跌倒,不用力活动,否则可能致术眼前房形成迟缓、低眼压、眼内出血。

1.3.3 2术眼护理:

①术后早期注意保护术眼,避免术眼受到挤压、碰撞,可戴防护眼罩②术后第一d即去除包盖敷料,局部点0.3%妥布霉素与0.1%地塞米松混悬液,每日6次。发生浅前房、低眼压、脉络膜脱离、恶性青光眼者,加用2%阿托品点眼。③5-FU对结膜、角膜有一定的毒性.应用5-FU的小梁切除术眼发生球结膜切口渗漏和角膜上皮缺损的可能性增加,每次球结膜下注射5-FU后立即用60ml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如出现明显的球结膜切口渗漏或明显的角膜上皮缺损,则停用5-FU,可用表皮生长因子眼药点眼。④观察术眼的视力、眼压、滤过泡、前房、瞳孔情况。小梁切除术后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是手术成功的标志.这需要有足够的房水流出到滤过区.否则可能加速滤过泡纤维瘢痕化,导致手术失败[8]。待眼压回升、前房恢复正常深度、球结膜切口愈合后,可对术眼进行指压按摩,以增加房水自滤过口流出,促进有效滤过泡的形成,提高眼压控制率。特别是对于眼压偏高,且滤过泡无明显隆起者。方法:令患者闭眼,以眼睑作衬垫,用两食指在术区两侧或术区对侧交替按压眼球,每次3min,按压20~30下,每日2~3次,用力适度、均匀。按摩过程中及按摩后要观察前房及滤过泡情况,防止切口裂开、滤过泡破裂渗漏、前房消失、前房出血的发生[8]。切忌粗暴的按压,否则还可能导致罕见但极严重的相关并发症:晶状体脱位、视网膜脱离。有脉络膜脱离的术眼禁按摩。教会患者及其家属掌握正确的按摩方法。按摩前后测量眼压、观察前房,以确定按摩的降压效果。⑤如术眼出现疼痛、流泪、视力下降.则须警惕前房出血、眼内炎、恶性青光眼的发生.及时检查、测量眼压。前房出血者包盖双眼,半卧位休息。眼内炎者局部及全身加强抗感染治疗。⑥若视力下降、眼压极低,则可能发生脉络膜脱离,眼底镜、B超检查可明确。低眼压与脉络膜脱离互为因果,应用5-FU可使此种情况增多,但牢固的巩膜瓣缝合又可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发生脉络膜脱离的患者须静卧休息,加强点眼口服房水生成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促进脉络膜上腔积液吸收,促,使脉络膜复位。如药物治疗无效,脱离范围加大,前房变浅,就需行脉络膜上腔放液联合前房成形术。

1.3.4出院指导

1.3.4. 1 教育患者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规律,休息充足,避免过劳,保持心情舒畅。

饮食清淡,勿暴饮暴食,勿在短时间内大量饮水。保持大、小便通畅。避免长时间阅读或在昏暗环境下用眼。

1.3.4. 2 教育患者,提高其用药的依从性,遵医嘱按时用药,不擅自停药。

术后点用糖皮质激素和抗菌素眼药水能控制炎症反应,减少手术滤过区纤维增生。虽然本组病例在随访期内未发生滤过泡感染和眼内炎,但联合应用5-FU的小梁切除术发生术后感染的可能性会增加[9],医患双方都必须警惕。部分术眼需点散瞳剂者,须防止散瞳药液流入对侧眼,以免散大瞳孔,诱使青光眼发作。

1.3.4. 3 定期复查视力、视野、眼底,以分析病情状况.

判断视功能损害是否加重。观察滤过泡、眼压,衡量手术的降压效果,决定是否需加用降眼压药物。告知患者青光眼是一种终生性的疾病,必须长期随诊观察。定期复查可发现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维持长期有效的眼压控制,保存视功能。

2 结果

随访7~40(平均21)个月,观察:(1)滤过泡:术眼维持功能性滤过泡97眼(88.99%),非功能性滤过泡12眼(11%)。(1)眼压:眼压<10 mmHg者13眼(11.92%),10~21mmHg者86眼(78.89),>21mmHg者10眼(9.17%),眼压控制有效率为90.82%。(1)并发症:术后早期出现结膜切口渗漏10眼,角膜上皮点状缺损7眼,前房形成迟缓8眼.眼压<5mmHg者10眼,脉络膜脱离4眼,经非手术处理均恢复正常。并发恶性青光眼6眼,3眼经药物治疗治愈,3眼经手术处理治愈。无前房出血,无滤过泡感染和眼内炎.无与护理相关的并发症。

3 讨论

青光眼造成的视功能损害是不可逆的,早诊断早治疗则可能挽救有用视力,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一种疗效较好的治疗措施.手术前后切实有效的护理,为成功的手术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原发性青光眼的发病不仅与遗传因素、眼球的发育、眼球的解剖结构有关,还与性格、情绪、精神因素显著相关[10],护理就要从心理护理和临床治疗护理两方面着手,要求护士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技巧,以及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

术前给患者提供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加强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情绪。为患者讲解青光眼的有关知识,加强护患沟通,能使患者获得心理上的安慰,激发其自身的积极因素.保持良好的心态,对待疾病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其对手术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能积极地、从容地配合手术对,术后康复充满信心。术前术后的临床治疗护理,为顺利实施手术提供了安全保障,可预防术后感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术后康复,促进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和长期维持.达到成功控制眼压、保护视功能的手术目的。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护理有其特殊性。虽然该术式的手术成功率较传统经典的小梁切除术的成功率明显提高,本组病例功能性滤过泡达88.99%,眼压控制成功率90.82%,但其球结膜切口和滤过泡渗漏、感染、角膜上皮损害、浅前房以及术后早期低眼压、脉络膜脱离发生的可能性也会相应增加。这对护理技术的要求就更高,需要更加深入细致和得力的临床护理,包括术前用碘剂多次消毒术眼,术后的密切观察,尽早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并发症,并采取及时得当的处理措施。出院指导能使患者获得有益的健康教育,提高其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

摘要: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抗代谢药物5-氟尿嘧啶(5-FU)和巩膜瓣可调节缝线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术前、术后护理方法 及其效果。方法 对96例109眼患者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消除不良情绪,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充分的认识。术前加强全身护理与眼部护理,控制眼压,眼部清洁消毒。术后观察术眼视力、眼压、滤过泡、角膜、前房情况,局部用药与眼球按摩以促进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有效控制眼压。出院指导与随访给患者提供健康教育。结果 本组患者均顺利实施手术,术中、术后无严重而持久的并发症,术后恢复理想,平均随访21个月,97眼维持功能性滤过泡,99眼眼压小于21 mmHg,眼压控制有效率为90.82%,大部分患者能坚持较长期的随访复查。结论 对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能使其得到心理上的抚慰与鼓励,以及与青光服相关的健康知识,切实有效的临床治疗护理为手术的顺利实施和术后康复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关键词: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心理护理,临床治疗护理

参考文献

[1]王星,何洪林,唐小平,等.具有手术失败高危因素青光眼的复合小梁切除术[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4,22(10):822.

[2]林辉,.综述..青光眼滤过手术的抗瘢痕化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2004,28(1):25.

[3]葛坚..青光眼研究进展与前景[J].中华眼科杂志,2007,43(3):286.

[4]姚克,章征.白内障术后眼内感染及其防治[J].眼科.2005,14(1):6—7.

[5]陆晓和.主编.实用临床用药监护[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46.

[6]傅培.小梁切除术后功能性滤过泡的维护及重建[J].眼科.2006,15(2):93.

[7]刘家琦.主编.实用眼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17.

[8]罗红.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J].实用全科医学,2006,4(3):364,

[9]毛真,刘杏,钟毅敏.青光眼滤过泡感染及滤过泡相关性眼内炎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6,24(1):56—5 8.

小梁切除 篇7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月-2014年6月收治青光眼患者48例 (48眼) , 其中男20例, 女28例;年龄40~82岁, 平均62.5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3例33眼,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7例7眼, 开角型青光眼2例2眼, 继发性青光眼6例6眼。

手术方法:采用改良小梁术治疗。手术前2 h口服醋氮酰胺0.5 g, 30 min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 m L, 常规行球后阻滞麻醉, 麻醉成功后采用间歇、长时间的加压方式压迫眼球, 动作要求轻柔, 时间>15 min, 只有这样才能使得眼压降低到一个较为适宜的水平。然后再进行开睑器的安置, 进行上直肌吊线, 在3点位角膜缘处行前房穿刺, 流出房水, 这样也能使眼压继续下降。用大量0.9%氯化钠溶液对巩膜瓣下及结膜囊进行彻底的冲洗, 在巩膜床上作1mm×2 mm小梁切除术和对应周边虹膜切除, 10-0线固定缝合巩膜瓣顶角2针, 张力适度, 两侧各置调整线1针, 将结膜瓣牢固缝合在角膜缘1/2厚度的巩膜上, 经前房穿刺口注入平衡液重建前房。术后常规应用激素和消炎眼液滴眼, 根据术后眼压、前房深度以及滤过泡形态、功能等, 5~14 d后适时拆除外置可调节缝线。

疗效判定标准:术后前房形成3级分类法: (1) 浅Ⅰ级:全部有极浅的前房, 周边前房呈裂隙灯状<1/5角膜厚度。 (2) 浅Ⅱ级:分a, b两型。Ⅱa级仅虹膜小环以内有极浅的前房;Ⅱb级仅瞳孔内有极浅的前房。 (3) 浅Ⅲ级:前房完全消失, 虹膜、晶状体全部与角膜相贴。术后疗效判定[1]: (1) 成功:术后眼压<21 mm Hg; (2) 显效:局部加用降眼压药物, 眼压<21 mm Hg; (3) 有效:加用降压药物, 21 mm Hg<眼压<30mm Hg, 症状缓解; (4) 无效:经手术加药物治疗, 眼压仍不缓解。

结果

术后第1天前房形成43眼, 浅Ⅰ级前房3眼, 浅Ⅱ级前房1眼, 浅Ⅲ级前房1眼。术后3~24个月随访, 40眼眼压<21 mm Hg, 4眼局部加用降眼压药物, 眼压<21 mm Hg, 2眼加药物治疗眼压<30 mm Hg, 2例手术后眼压仍不降低, 总有效率95.8%。

讨论

传统小梁切除术是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一种外滤过手术, 其是改良小梁切除术的基础[2,3]。但是其不足之处就是术后的并发症较多, 如滤过泡渗漏、浅前房、术后眼压升高、睫状体脉络膜脱离、虹膜炎以及前房积血等, 造成视功能的损害。改良小梁切除术则主要围绕如何才能达到长期降眼压以及尽可能地减少术后并发症这两个方面进行不断的改进[4]。治疗青光眼手术的成败与否与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程度以及瘢痕组织的控制情况有着较为紧密的直接联系, 有时甚至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

合理应用抗代谢药物对抑制瘢痕形成有明显效果, 抗代谢药物可以非特异性地抑制成纤维细胞增生, 其临床较为常用以及常见的两种药物为MMC和5-FU, 而MMC在抑制成纤维细胞增生方面的功效较5-FU更为明显, 且其对于手术之后的眼压降低效果以及手术成功率方面都明显较5-FU好很多[5], 很少引起对角膜上皮的损伤以及造成术后结膜伤口出现渗漏等情况的发生。

手术需注意以下几点: (1) 球后麻醉要准确充分, 麻醉后对眼球按摩数分钟。 (2) 手术前采用联合用药的方式应尽量降低眼压。 (3) 周边虹膜切除口要作得宽些, 术中尽可能维持前房深度, 可从穿刺口注入平衡盐溶液[6]。 (4) 巩膜瓣需要更厚和缝合更牢固, 这样才能尽可能地使得在手术结束的时候前房能够尽量地恢复至正常的深度[7], 改良切口可以避免房水直接从巩膜瓣根部流出, 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5) 使用可调缝线。手术后也可以根据眼压、滤过泡形成等不同情况进行综合考量把握, 随时松解。

参考文献

[1]张舒心, 刘磊.青光眼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132.

[2]孙兴怀, 戴毅.少年儿童中易于误诊为青光眼的常见现象分析[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09, 9 (2) :69-72.

[3]田爱军, 李善雨, 王晓冰.等.Ahmed青光眼阀植入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观察[J].眼科, 2010, 19 (6) :402-405.

[4]刘娅利, 陈晓明.青光眼手术治疗的历史和现状[J].国际眼科杂志, 2006, 6 (6) :1378.

[5]王淑华, 程强, 赵亚君, 等.小粱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巩膜瓣可调缝线在青光眼术中应用[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4, 22 (8) :654-655.

[6]卞新浩.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62例临床分析[J].湖南医学, 1999, 16 (1) :54.

小梁切除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2 年1 月~2015 年1 月在本院采用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患者68 例 (68 眼) , 其中男30 例, 女38 例。年龄41~79 岁, 平均年龄64.5 岁, 其中急性开角型青光眼7 例 (7 眼) 、闭角型青光眼40 例 (40 眼)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8 例 (8 眼) 、继发性青光眼10 例 (10 眼) 、绝对期青光眼3 例 (3 眼) 。

1. 2 手术方法采用常规麻醉, 在患者颞上偏鼻方向作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8~10 mm, 分离Tenon囊, 作以角膜缘为基底、边长为3 mm梯形的1/2 巩膜厚度的板层巩膜瓣, 直至透明角膜缘内1 mm[3]。将浸有0.4% 丝裂霉素的棉片置于巩膜瓣2~4 min, 常规切除小梁及虹膜周, 恢复巩膜瓣, 结节缝合巩膜瓣鼻侧端顶角, 将球结膜对位缝合1~2 针, 在颞侧顶角做1 针可调缝线。由前房穿刺口注入平衡盐溶液以恢复前房, 将妥布霉素20 mg, 地塞米松2.5 mg, 注射在下方结膜下。术后第1 天注意患者眼压、视力、滤过泡、前房情况, 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局部及全身应用, 术后3~5 d全身应用抗生素及激素, 根据患者术后滤过情况、前房深度以及愈合情况3~14 d拆除可调节缝线[4,5]。术后1 周内检查2 次/d, 于术后2 周后定期门诊复查, 随访4 个月~ 1 年。

1. 3 疗效判断标准 ①视力正常值:标准视力表, 正常是1.0~2.0 ;对数视力表, 正常是5.0~5.3。②眼压正常值:10~21 mm Hg (1 mm Hg=0.133 k Pa) 为被控制。③前房分级根据Spaeth分类法[6]: 1 级:轻度浅前房; 2 级:裂隙状前房;3 级:无前房。

2 结果

2. 1 眼压59 只眼压为优, 5 只眼压为良, 4 只眼为差, 优良率为94.1%, 但最高眼压<24 mm Hg。

2. 2 前房形成术后第1 天54 只眼前房均形成良好。拆除可调节缝线后3 只眼发生Ⅰ级浅前房, 2 只眼发生Ⅱ级浅前房, 经保守、对症治疗后得到恢复。

2. 3 滤过泡 Ⅰ、Ⅱ型滤过泡55 只眼, Ⅲ、Ⅳ型滤过泡4只眼。

2. 4 并发症其中4 只眼术后发生前房内少量出血, 经保守治疗后吸收。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

3 小结

青光眼的发病的相关因素:①解剖因素:前房浅、晶体厚、眼轴短、房水排出障碍、角膜直径短等[7];屈光不正患者发病率较高。其中近视有1/3 伴有开角型青光眼, 远视伴有闭角型青光眼;②遗传因素:发病率高于无家族史的6 倍;③年龄、性别因素:开角型多发于30 岁左右, 无性别差异;闭角型女性多于男性, 45 岁以上患者较多;④不良生活习惯:习惯性便秘、吸烟嗜酒、起居无常、饮食不规律、顽固性失眠等;⑤用药不当以及眼部和全身病变。

常规的小梁切除滤过性手术常并发低眼压、浅前房、黄斑水肿、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 通过前房穿刺形成一个侧切, 可以控制滤过泡的大小[8];而丝裂霉素C具有烷化作用, 有效地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 阻止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物质, 减少滤过口的瘢痕形成[9,10];术中做巩膜瓣的调整缝线, 可以调整房水的滤过及眼压, 主动调节青光眼滤过手术的滤过量, 防止浅前房、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

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手术方法以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 (68眼) 采用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8例 (68眼) 手术顺利完成, 手术后有59只眼压为优, 有5只眼压为良, 优良率为94.1%。结论 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术手术简单、高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改良小梁切除术,青光眼,疗效

参考文献

[1]刘娅利, 陈晓明.青光眼手术治疗的历史和现状.国际眼科杂志, 2006, 6 (6) :1378.

[2]孙兴怀, 戴毅.少年儿童中易于误诊为青光眼的常见现象分析.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09, 9 (2) :69-72.

[3]杨文慧, 阎一鸣, 于震寰.小切口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04 (10) :655-657.

[4]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青光眼学组.中国青光眼临床工作指南 (2005) .中华眼科杂志, 2005, 41 (21) :1140-1142.

[5]施玉英, 张舒心.同仁眼科手术笔记.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59.

[6]葛坚, 孙兴怀, 王宁利.现代青光眼研究进展.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164-169.

[7]Spaeth GL.Ophthalmic surgery:Principles and practice.Philadelphia:WB Saunder, 1982:345-347.

[8]江素萍, 稽训传, 王丽天, 等.丝裂霉素在青光眼滤过术中的应用.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1995, 13 (11) :662-664.

[9]田爱军, 李善雨, 王晓冰.等.Ahmed青光眼阀植入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观察.眼科, 2010, 19 (6) :402-405.

小梁切除 篇9

收集2000~2005年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20例23眼,其中男9例10眼,女11例13眼;年龄48~83岁,平均65.2岁。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11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6眼,白内障膨胀期继发性青光眼3眼,抗青光眼术后3眼,术前眼压15.3~81.78mmHg,平均眼压23.38±4.87mmHg,13眼滴用1~2种降压眼水,5眼需联合服用降眼压药物。术前视力光感至0.5,其中光感至眼前指数11眼(48.9%),至0.3者10眼(40.0%),0.3~0.5者2眼(11.1%),术后随疗3~6个月。

手术方法:术前输80%甘露醇或口服醋氮酰氨控制眼压,适当散瞳。用氯霉素眼药水滴眼3天,妥布霉素注射稀释液冲洗结膜囊内,术前结膜囊内滴入表面麻醉剂3~4次,无须上直肌缝线,作以弯隆为基府的结膜瓣,上方巩膜瓣为梯形或三角形,主切口一侧透明角膜。内作辅助切口,如有虹膜后粘连,可用超乳辅助钩将粘连处机械拉开。用钩针头连续环行撕囊,20例23眼中连续完整环行撕囊20眼(88.8%),开罐式截囊3例(11.1%),水化分离晶状体。常规超声乳化白内障,植入人工晶体于囊袋内,人工晶体全部植入囊袋内,均无后囊膜破裂。如瞳孔偏大可用匹罗卡品缩瞳。同一切口行小梁切除相应处做虹膜根切。平复巩膜瓣间断缝合1~2针,结膜瓣固定缝合2針。

统计学方法:所有输入Excel2000进行均数和标准差的计算,以均数的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和X2检验做显著性检验,检验的标准为X=0.05。

结果

术后视力:包括矫正视力,0.1~0.3以下者5例(22.2%),0.3~0.6者11眼(48.8%),0.6以上者7眼(28.8%)。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经配对X2检验,术前后视力变化有显著性差异(X2=16.31,P<0.001)。

术后眼压:眼术后眼压与术前眼压无明显改善(44%),其余22眼平均眼压为<18mmHg(95.9%)。术后随访最终眼压10.33~23.42mmHg,平均眼压13.58±2.90mmHg。

并发症:角膜水肿5眼(2%),1周左右恢复,前房少量积血1眼(4.4%)前方出现渗出膜4眼(15.5%)。以上并发症经药物治疗均恢复正常。

讨论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国外SKORK等早有报道,一次手术既可恢复原有的视力,又可使眼压恢复正常,该手术已被大多数医生所接受。我们应用表面麻醉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更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1,2]。其最大的优点是避免了因球后或球周麻醉而导致血管或视神经的损伤,尤其是对患青光眼晚期的患者,小视野或眼底有病变者的患者更为重要,其次则有节约经济费用方面的优势。

本组20例23眼联合手术结果表明,应用表面麻醉联合手术全部患者均能够配合完成手术,无1例需追加局部麻醉同时术者必须具备娴熟的超声乳化手术基础和丰富的手术经验。但对精神高度紧张者、语言交流障碍者等,均不宜采用表面麻醉。术前应与患者沟通使患者有充分思相准备,对全身性情况较差者可提供心电图、吸氧等措施,使患者感到舒适。

参考文献

1卢海,Harry.B.Grabow.表麻醉下的白内障乳化术.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0,18:167-169.

小梁切除 篇10

关键词:复合式小梁切除术,高眼压,青光眼

青光眼在我国老年人眼病中属于高发病, 其类型较多, 最为常见的青光眼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acute angle closure glaucoma, AACG) , 这种青光眼主要是因为患者的眼部房角闭合, 房水不能正常排出, 而导致了眼压的急剧升高, 形成了一系列的病理改变, 病理改变导致了青光眼的发作, 发作时会导致眼压突然升高, 有时甚至可以达到50~80mmHg, 危险性很大, 急性期发作对于患者的眼部伤害很大, 所以说他是眼科急症, 需要诊治及时才能够提高其治愈率[1]。原发性闭角性青光眼的治疗方式基本上是以小梁切除术为主, 小梁切除术的主要机理就是运用手术的方式使得患者的眼压降低, 然后才能进行手术, 这种手术在高眼压的环境下进行很容易导致手术失败, 所以要进行积极的药物治疗先降低眼压, 才能进行手术, 小梁切除术的安全系数较高, 而且预后良好, 所以临床上使用较多, 我院2002年6月2008年11月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80例96眼, 发现效果良好,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2年6月2008年11月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80例, 有病眼96只需要进行治疗, 所有患者中有54例为男性, 36例为女性患者, 年龄在45~78岁, 平均年龄为61.2岁, 所有患者都排除了重大的手术不适应症, 在用药后进行手术治疗。在确诊后先对病眼进行降眼压的治疗, 一般来说, 降低眼压一般需要两天到六天左右的时间, 所有病例在降眼压的同时给予皮质类固醇激素点眼, 以及安乃近, 保泰松进行消炎, 以此控制由高眼压造成的角膜及前房反应。术前视力:无感光3眼, 有光感6眼, 眼前手动14眼, 指数7眼;0.03~0.1者16眼, 瞳孔扩大固定, 房角镜检查均为前房角粘连大于1/2周, 在这些检查后, 符合手术条件的患者都进行择期手术。

1.2 手术方法

术前一个小时要口服醋氮酰胺, 并且进行20%甘露醇250mL的静脉滴注, 这样可以对于降低眼压, 加大手术成功率有很大的意义。然后给予病人麻醉, 麻醉成功以后要进行眼球的压迫, 通常采用的是对患者进行间歇的, 轻柔的长时间压迫, 降低眼压后等眼角膜呈现清亮的色泽就开始进行手术, 首先对于巩膜瓣后放出房水的步骤较为重要, 在颞上方角巩膜缘内1mm行前房穿刺即可完成这个步骤, 但是要注意现在一侧切穿, 然后再进行房水的缓慢放出, 测量眼压的正常范围然后进行小梁切除术, 去除球筋膜, 切口距角膜缘8~10mm, 切口的深度约为1/2或1/3巩膜厚度。用镊子夹住巩膜瓣边缘, 尽量翻转, 向瞳孔侧轻轻牵拉。然后切除角巩膜深层组织, 前房角形态部分地决定了角巩膜深层组织切除的位置。在窄房角中, 特别是周边部虹膜前粘连时, 角巩膜深层组织切除的部位应比通常靠前一些, 以避免伤及虹膜根部和睫状体。最后对于巩膜瓣和球结膜进行缝合, 并且自前房穿刺口注入平衡液使前房形成, 并可检查滤过程度和结膜有无渗漏。

1.3 术后处理

术后要对患者采用消炎等处理, 一般在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万U及地塞米松2.5mg, 术后用l%阿托品点眼, 按摩眼球。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l3.0统计软件。记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按Spaeth分级法, 术后第1d, 所有病例均形成前房, 正常42只眼, 浅I级4只眼, 3d内恢复正常。2只眼术后拆可调整缝线时按摩过度形成Ⅱ级浅前房, 经散瞳后前房形成。未出现1只眼Ⅲ级浅前房。术后2周拆除缝线, 局部眼球按摩后眼压控制在6~15mmHg, 追踪观察6~12个月, <15mmHg 23眼, 15~21 mmHg17眼, 21~26 mmHg6眼, 手术成功率86.9%, 其中4眼需局部加用降眼压药物, 2眼行2次小梁切除术。术后视力与术前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 , 0.1~0.3者11眼, 0.4~0.5者24眼, >0.5者9眼, 无感光2眼 (见表1) 。本组病例术中、术后均未出现脉络膜脱离、脉络膜出血、恶性青光眼等并发症。

注:*与其他各组相比P<0.05

3 讨论

青光眼患者的小梁切除术实施必须要在眼压下降的情况下进行, 高眼压的状态下对手术的危险很大, 而且预后较差, 难以痊愈, 所以首先就是对于眼压的降低, 然后对其进行手术治疗, 本组采用了对80例96眼青光眼伴随眼高压的患者行前房穿刺联合复合小梁切除术, 对于切除术后的手术效果进行观察, 比较术后与术前的矫正视力结果。结果发现96眼手术顺利, 所有患者都没有引起并发症, 术后半年到一年内进行随访, 随访结果发现有85眼的眼压都控制了, 另外还有4眼需要局部降压的药物, 手术成功率为89.3% (89/96) ;提示小梁切除术对于青光眼的治疗, 可以通过降低眼压的方式达到, 方法较为安全有效, 对于避免视力继续恶化有很大的用处[3]。

参考文献

[1]周文炳.临床青光眼[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391-392.

[2]李美玉.青光眼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597.

上一篇:变电站无功补偿技术下一篇:制定变电所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