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胃切除手术

2024-09-13

全胃切除手术(共9篇)

全胃切除手术 篇1

摘要:对40例全胃手术过程中使用切割缝合器及吻合器的手术配合要点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40例病人使用切割缝合器及吻合器行全胃切除术手术顺利。手术时间3 h4 h, 平均3.1 h;术中出血量30 mL100 mL, 平均54 mL;术后随访无并发症发生。认为配合护士清楚了解手术过程, 充分准备手术物品, 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切割缝合器,全胃切除术,手术配合

切割缝合器及吻合器运用于全胃切除术与传统手工吻合手术相比, 具有手术时间短、失血少、术中污染少等优点[1]。我院大部分全胃切除术使用切割缝合器及吻合器取代传统手工吻合法进行操作, 手术效果良好。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0例行全胃手术病人中, 男27例, 女13例;年龄38岁~62岁 (47.1岁±5.9岁) ;均采取空肠食管Roux-en-y的手术吻合方式。

1.2 手术方式

全组病人全胃切除、食管空肠端侧吻合:用切割缝合器关闭十二指肠, 全胃切除后距肿瘤以上3 cm用荷包缝合器缝合食管, 切断食管, 将抵针座置入食管扎紧荷包线。于屈氏韧带下15 cm~20 cm处切断空肠并游离系膜, 将远端空肠上提, 距切缘4 cm~5 cm的空肠插入中心杆, 顺中心杆套入弯型吻合器, 器身进入空肠肠腔, 旋转尾端螺丝使抵针座与针座靠拢, 调整间距完成端侧吻合。空肠残端用闭合器关闭。远端空肠距食管空肠吻合口约50 cm处与近端空肠用切割缝合器行侧侧吻合。关闭空肠残端。常规检查吻合口有无渗血, 最后用灭菌纯化水冲洗腹腔, 放置腹腔引流管后关腹。

1.3 结果

本组全胃手术病人手术顺利, 手术时间3 h~4 h, 平均3.1 h;术中出血量30 mL~100 mL, 平均54 mL;术后随访无并发症发生。

2 手术配合

2.1 配合要点

巡回护士应主动与主刀医生交流, 提前备好型号适当的吻合器材, 减少术中等待的时间;与洗手护士仔细清点所有器械部件如垫片等, 防止术中遗留腹腔。洗手护士应熟悉手术步骤, 在手术前清点术中用物;使用吻合器及切割缝合器前检查吻合器组装是否完好以及钉仓是否齐备;吻合器使用后应检查胃肠残端是否完整, 如有缺损及时报告术者;注意台上的无菌操作及无瘤技术, 空腔脏器切开前要用治疗巾先行铺盖, 空腔脏器切开后要用碘伏纱布及时消毒断端。凡是用过的吻合器械及闭合器械均应视为污染, 医生用完后洗手护士要及时用包布或者纱布包裹后再放置于台上相对污染区。所有吻合口吻合完毕后要撤离污染器械并更换相对清洁器械, 提醒医生更换手套, 加盖无菌单重建无菌区。

2.2 注意事项

吻合器钉座及吻合器杆要用灭菌液状石蜡涂抹, 减少与肠腔的摩擦。术中离断食管前注意隔离, 保护手术区域不被肠腔内容物污染, 吻合完毕后及时更换器械。洗手护士要有无瘤技术观念与操作技巧, 防止肿瘤细胞扩散。

3 小结

全胃手术使用吻合器吻合相对手工缝合法有如下优点:吻合口质量好, 缝合的均匀严密, 吻合口内外规整光滑;吻合速度快, 所需时间较手工吻合明显减少[2];吻合器更适用于位置较深的部位操作, 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低[3]。切割缝合器吻合空肠的优点:操作简便, 减少了肠腔的暴露, 减少了污染面积;避免了传统手法缝合引起的吻合口水肿和炎性反应, 同时减少了断端丝线的使用量, 减少了十二指肠残端瘘的发生。缝合技术是外科手术中最基本操作之一, 长期以来胃肠道手术都是用手工缝合法, 术中洗手护士不仅要忙于穿针引线, 还要重点防止术中肠腔内容物污染手术野。随着外科科学技术的发展, 一次性吻合器械的使用逐渐显现出明显的优势[4], 其缩短了手术时间, 减少了脏器的暴露和污染, 术中出血也明显减少, 同时减少了麻醉用药和洗手护士的劳动量。医护人员在术前、术中等各个环节的熟练配合以及良好的手术设备是整个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手术护士需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 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才能配合默契, 保证病人安全及顺利完成手术。

参考文献

[1]邹忠寿.订书机式胃肠道吻合技术[J].普外临床, 1992, 7 (5) :264.

[2]刘祥宇, 孙晓明.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在全胃切除术中的对比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 (17) :20-22.

[3]耿秀文, 胡祥.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进展与争论[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0, 19 (4) :434-435.

[4]杨福, 何建平, 段体德.三吻合器法在全胃切除“双S”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 2010, 31 (7) :3408.

全胃切除手术 篇2

[关键词] 功能性空肠间置术;全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

[中图分类号] R735.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10-219-02

胃癌在我国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胃癌患者在发病的早期大多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或仅有轻微的症状表现,当临床症状表现已经非常明显时,病变通常已经处于晚期[1]。由于人们对健康的渴望日益加强,采用全胃切除术对患有胃癌的患者进行治疗已经是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一种不可或缺的疗法[2]。本研究过程中对接受全胃切除术后采用不同方式对消化道进行重建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帮助临床拓宽对接受全胃切除术的患者进行术后消化道重建的方法,以便临床能够对全胃切除手术患者进行更加理想的消化道重建,使患者在手术后的体重和营养情况得到显著改善,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分组方法,抽取2009年7月~2011年7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76例患有胃癌的临床确诊患者,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38例。A组,男20例,女18;年龄24~77岁,平均(41.7±1.2)岁。B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25~76岁,平均(40.8±1.4)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病情发展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在接受治疗前,所有患者都经过了相关的临床检查之后予以确诊。

1.2?方法

A、B两组,均采用全胃切除术进行治疗。(1)A组患者在手术治疗后采用P型Roux-en-y术进行消化道重建。即全胃切除后,在距屈氏韧带18 cm处将空肠截断,先将远端的空肠作臂长为15 cm的P袢,使P袢的顶端与患者的食管吻合,再对空肠的残端进行封闭处理,距离吻合口下45 cm处的空肠与近端的空肠的端侧进行吻合处理。(2)B组患者在手术后采用功能性空肠间置术进行消化道重建。即标本移除后,在屈氏韧带下40 cm对食管与空肠端侧进行吻合,与输出支肠段的距离保持35 cm,与十二指肠的侧端进行吻合,空肠十二指肠吻合口的下方5 cm左右与屈氏韧带的下方20 cm进行空肠侧吻合处理,于输入支肠段距食管空肠吻合口7 cm左右处及输出支肠段距空肠十二指肠吻合口远侧2 cm左右处进行结扎。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消化道重建后出现的并发症情况、体重变化情况、营养学相关指标(Hb、Tp)的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B组患者在消化道重建后出现反流性食道炎、倾倒综合征、早饱症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在重建术后的体重明显高于A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营养学相关指标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A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3?讨论

胃癌是临床上目前最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的主要手段往往还是采用手术治疗方法。目前外科手术治疗仍是临床对患有胃癌的患者进行治疗的最主要手段。因此,全胃切除手术在临床对胃癌患者进行治疗的应用方位越来越广[3]。然而,现有的医疗技术,消化道重建方式还不能对全胃切除后的食物摄入量和消化吸收等问题进行妥善的解决。临床研究认为,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应该具备一定容量的贮留,进而对胃的贮存功能起到一定的代替作用,从而使食物的排空速度明显减慢,防止出现反流性食管炎及倾倒综合征等该类患者常见的一些术后并发症现象[4]。P型空肠袢Rouxen-Y吻合重建术已经经过了很长一段时期的大量临床检验,实践证明该项消化道重建技术的主要特点为简单、有效、安全可靠,已经得到了临床患者和广大医生的广泛肯定,但该项重建技术所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会使细菌过度生长,且食糜通常情况下很慢经过十二指肠。而功能性空肠间置术,不仅可以使重建消化道神经-肌肉生理功能的连续性得到很好的保持,还能够使食物经过十二指肠生理通道得到有效恢复,且实际操作简单,能够节省更多的时间,患者在术后的适应性非常理想,是一种更为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5-6]。具有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体重恢复速度快、血浆营养指标的提高幅度大,更符合生理的特点[7-8]。总而言之,采用功能性空肠间置术对接受全胃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在手术后进行消化道重建的效果非常明显,重建后患者的体重能够得到显著提高,营养学相关指标能够得到更大幅度的改善,并能够防止出现一系列常见的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许军明,彭志海,李祖栋,等.胃切除术后非离断式Roux-en-Y消化道重建的临床研究[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9,17(15):119-120.

[2] 陈斌.胃癌全胃切除术几种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比较[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9,45(14):292-293.

[3] 卢春茂.胃癌全胃切除术后两种消化道重建术式的比较[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8,15(18):611-612.

[4] 龚义伟.胃癌全胃切除术后二种消化道重建术的比较[J].河北医学,2006,12(12):1245-1246.

[5] 郑奇志.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23例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7):88-89.

[6] 梁家强,朱一宁,黎木淦.胃癌全胃切除术后两种消化道重建术式疗效的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3):49-50.

[7] 支珍.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两种术式的临床观察[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7,16(19):239-240.

[8] 骆伟,何俊华.全胃切除术后改良"P"形空肠间置代胃术64例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5):167.

全胃切除手术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6月-2011年3月本院收治并已确诊的老年胃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23例,男37例;年龄60~72岁,平均(68.5±5.6)岁;所有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呕吐、腹胀、腹痛及便血并伴有不同程度的体重下降,其中贫血8例、腹胀20例、腹痛24例、黑便22例、呕血8例、体重下降45例、上腹包块13例;根据胃癌TNM分期标准分为:Ⅰ期7例,Ⅱ期12例,Ⅲ期32例,Ⅳ期9例;术后病理类型:低分化腺癌10例,中分化腺癌12例,高分化腺癌24例,黏液腺癌11例,乳头腺癌3例。

1.2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根治性全胃切除手术,患者呈仰卧位,进行全身麻醉,自剑突下到脐部腹正中处开口进入腹腔[4];在手术中需要增大切口者,选取脐左侧并向下,了解病灶后并分离血管,之后切断十二指肠,将食管下段和胃底暴露,切断贲门,切除全胃,并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采取不同的消化道重建措施,明确吻合口和血管结扎的稳固性,观察淋巴结周围组织器官是否有转移的现象,给予患者氟尿嘧啶和温生理盐水灌洗腹腔,留置引流管,逐次进行关腹并结束手术[5,6,7]。

1.3观察指标统计所有患者体重结果,对患者术后的进食情况、体重变化及术后的生存率进行观察与分析。

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结果和并发症情况60例患者中无一例死亡,其中吻合口良性狭窄发生率5.0%(3/60),吻合口瘘发生率8.3%(5/60),切口感染发生率3.3%(2/60),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3.3%(2/60),并发症发生率为20.0%,其中以吻合口瘘发生率最高。

2.2体重变化和进食情况15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进食困难,主要表现为呕吐、恶心、腹泻、疼痛不适及上腹饱胀等症状,术后2个月内的体重下降4~5 kg;45例患者术后可进流食、半流食甚至普食,术后2个月体重已经恢复到正常状态。

2.3术后患者生存情况对患者术后随访1~5年,第1年生存率为53.3%(32/60),第3年为33.3%(20/60),第5年为21.7%(13/60),术后1年的生存率明显高于3、5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全胃切除手术的适应证老年患者起病比较隐匿,难以发现,并缺少特异性,到就诊时多已是中晚期,而治疗晚期胃癌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实施全胃切除手术,而该手术的适应证主要有:(1)年龄小于80岁,机体和其他器官功能正常运行且无基础疾病;(2)残胃患者;(3)胃窦癌伤到胃体患者;(4)皮革样胃癌患者;(5)复发性胃癌患者;(6)胃底贲门癌累及到食管下段,且食管下段小于15 cm患者[8,9,10]。

3.2围手术期的处理老年人一般对手术的耐受性比较差,若发生较严重的并发症则会导致患者多脏器功能不全,因此根据老年人胃病的特征,在术前需进行全面地评估和检查,详细地了解患者心、肺、肝、肾等功能和凝血、血糖情况。对于有慢性病史的患者,需进行术前的个体化治疗,调整好患者的状态,对于高血压患者在围手术期需密切关注和监测血压,使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稳定[11,12,13];对于合并心脏疾病者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24 h动态心电、营养心肌及扩冠等治疗,若术前心肌出现明显损害且心功能差,术后需使用扩血管药、静脉滴注强心药及心肌营养药治疗;对于糖尿病患者在围术期内需安排内分泌科医生调整血糖;对于心功能Ⅱ级的患者,当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必须停止手术[14];对于慢性肺疾病患者需术前进行各项肺功能的检查,并要求患者戒烟、锻炼深呼吸,使用雾化吸入及茶碱、抗生素等药物治疗;对于贫血患者需给予输血维持血红蛋白在100 g/L以上,并及时治疗低蛋白血症。

3.3消化道的重建由于老年人身体功能减退,全胃切除会对患者的消化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恢复情况及免疫功能都将受到不同的影响,所以需要重建消化道[15,16]。目前建消化道的方法较多,本次采用的是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主要是为了能够增加胃容量,减少反流性食管炎和吻合口瘘症状的发生,其可以替代胃提供食物存储处,能够使代胃内的食物停留时间延长,进而能够使食物进入小肠的速度逐渐减慢,让患者更好地保持体内营养和体重,因此食管空肠Roux-en-Y的建立非常重要[17]。

3.4并发症的预防处理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是吻合口瘘,造成吻合口瘘的主要原因是与吻合技术不匹配、吻合口血运不良、吻合口张力大及患者身体情况较差等有关[18]。经相关资料证明,在早期出现的吻合口瘘与手术过程中使用的吻合技术有密切的关系,但是中后期出现的吻合口瘘大都是吻合口线穿孔或者是感染所导致的。为了能够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在手术前就要对患者的身体营养进行改善,此外还要积极改善手术操作的方法[19]。在对老年患者进行全胃切除时一般患者的身体状况差,且手术时间比较长,术中创伤面比较大,术后不进行及时地处理,将会出现肺炎、腹腔感染及胸腔等并发症,故在术后操作过程中要加强对患者围术期的处理和治疗,降低并发症的出现[20]。本研究对老年胃癌患者实施全胃切除手术治疗,经过分析发现,无一例患者死亡,并发症发生率为20.0%,其中以吻合口瘘发生率最高。15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进食困难,术后2个月内体重下降4~5 kg,45例患者术后可进流食、半流食甚至普食,2个月后体重已经恢复到正常状态;术后1年的生存率明显高于3、5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对老年胃癌患者实施全胃切除手术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要做好围手术期的处理和术后并发症的治疗工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全胃切除手术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胃癌采取根治性全胃切除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1年3月本院收治的老年胃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根治性全胃切除手术,并对患者进行5年随访调查,详细分析患者并发症、体重变化、进食情况及生存率。结果:手术中无患者死亡,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0.0%,其中吻合口瘘发生率最高为8.3%;15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进食困难,术后2个月内体重下降4~5 kg,45例患者术后可进流食、半流食甚至普食,2个月后体重已经恢复到正常状态;术后1年的生存率明显高于3、5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胃癌患者给予根治性全胃切除手术,术后并发症减少,患者的生存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全胃切除手术 篇4

[关键词] 胃癌;全胃切除术;胃管

[中图分类号] R473.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4-0159-02

在传统观念中,腹部手术尤其是胃肠道术前或术中放置鼻胃管胃肠减压被认为是金科玉律,既便于术中充分显露手术野,又能防止术后腹胀、呕吐、吻合口瘘等并发症。但也有人认为胃癌手术后置胃管不仅不能减少手术并发症,而且增加呼吸道感染和肺部并发症,因此对于胃肠道手术是否留置胃管一直存在争论。我们对2011年1月~2012年4月在我科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的120例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120例,男72例,女48例,年龄40~78岁,平均(56±6)岁;其中胃体癌82例,贲门癌38例,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手术106例,姑息性全胃切除手术14例。

1.2 方法

所有病理明确诊断为胃癌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留置胃管组(对照组)58例,不留置胃管组(实验组)62例。对照组进手术室前留至鼻胃管行胃肠减压并妥善固定,直至术后肛门恢复排气,夹闭胃管进食流质,患者无腹痛、腹胀时予以拔除;实验组手术前后不置鼻胃管。两组术前准备及术中、术后的治疗及护理相同,所有患者术前均告知胃管的治疗作用及并发症,签知情同意书,不违反医疗伦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营养状况、体重指数、手术方式、术后分期及病理类型无统计学差异。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术后肠功能恢复、进食及下床活动时间比较

两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分别是(56.4±5.28) h和(72.8±9.6)h,差异有显著性(P < 0.05),进食时间分别是(86.9±16.6)h和(123.9±28.9)h,差异有显著性(P < 0.05),虽然实验组患者下床活动不方便,但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两组无显著差异。 见表1。

2.2 两组术后咽喉疼痛、恶心呕吐、肺部并发症、腹胀比较

实验组术后咽喉疼痛、恶心呕吐及发生肺部感染较置胃管组显著降低(P < 0.01);两组术后发生腹胀及吻合口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2。

3 讨论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胃癌根治术是胃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一直以来,手术前放置鼻胃管胃肠减压已作为胃肠道手术的常规,既有利于术中充分显露手术野,又能防止术后腹胀、呕吐、吻合口漏等并发症。近年来国内外对胃癌手术前放置胃管有不同的观点,临床实践也表明留置胃管使患者咽喉不适、恶心,严重地影响了术后患者休息,并可因胃管的长时间刺激、摩擦、牵拉以及压迫等,导致患者咽部急性炎症和溃疡形成,在胃管留置期间,患者往往不能进行有效的咳嗽和深呼吸运动,妨碍痰液排出,也限制了术后患者正常的肺部扩张,有研究认为留置鼻胃管会增加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如肺不张和肺炎、上呼吸道感染[1,2],对合并有心肺功能不全、COPD的患者还可导致呼吸困难,本组资料也显示实验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降低。同时胃肠减压使消化液被大量引出,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进而影响术后肠功能恢复。本研究结果还表明不留置胃管患者肠功能恢复快,可以早期进食,有利于术后恢复。有研究认为留置胃管会延迟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本研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两组无显著差异,我们考虑虽然胃管给患者下床活动带来不便,但不决定患者术后下床活动的时间,我们认为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取决于外科医生对患者的要求和鼓励,以及患者当时的身体状况。

腹部手术由于麻醉、手术创伤的影响,胃和肠管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麻痹,大量研究表明术后4~6 h小肠蠕动已恢复,而胃和结肠蠕动恢复较小肠恢复晚24~48 h,临床上判断肠道功能恢复的标准是肛门排气、排便。对于胃贲门体癌患者胃肠减压管置于食道空肠吻合口下10 cm左右,由于空肠是排空器官而不是容量器官,一旦术后4~6 h小肠排空功能恢复,胃肠减压管便失去减压作用。对于结肠胀气,结直肠解剖位置低,留置胃管起不到排气减压的作用,可以通过扩肛或放置肛管减压,所以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留置胃管是不必要的,而临床医生出于担心手术后消化道重建所带来的包括吻合口漏在内的并发症,仍将胃肠减压在临床上常规使用[3]。研究表明,胃癌术后吻合口瘘主要原因有:吻合口血供障碍、吻合口张力大、吻合技术欠佳、吻合口远端梗阻、病理性吻合口漏、贫血低蛋白血症等,目前没有循证医学表明胃癌术后吻合口漏与胃管的有无有相关性[4],况且术后4~6 h后小肠功能已逐渐恢复,消化液已能在术后顺利通过吻合口而不引起吻合口张力增加[5]。胃癌术后不放置胃管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组资料中两组各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漏,考虑与患者营养状况差、贫血、低蛋白血症有关,经充分引流、空肠营养支持治愈出院。

传统观点认为胃癌手术放置胃管能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等并发症,但有学者认为鼻胃管作为异物会刺激舌咽部从而增加呕吐的发生率[6],本研究也显示不放置胃管能够显著减少患者术后咽喉疼痛、恶心等不适感,显著减少呕吐发生率。胃癌手术前禁食水12 h,胃肠胀气少见,在62例不置胃管组术中胃胀气7例,术中经用12号针头穿刺胃体吸引器吸出气体,均有效减轻了胃胀气,不影响手术野的显露。

总之,胃癌全胃切除手术后放置胃管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且和术后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无相关性,不置胃管创伤更少、痛苦更轻、并发症更少、术后恢复更快。

[参考文献]

[1] 于雪峰,魏玉哲,薛英威. 留置胃管对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2,15(6):578-580.

[2] 梅佳玮,李琛,项明,等. 胃肠减压在胃切除术后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试验[J].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9,12(5):452-455.

[3] 任晖,季加孚,杨新颖. 择期胃癌手术取消常规留置胃管的效果[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3(7):257-260.

[4] 封凯,林飞,田明亮. 留置胃管在胃癌术后临床应用的前瞻性随机试验[J]. 消化肿瘤杂志,2009,1(2):105-108.

[5] Yang Z,Zheng Q,Wang Z. Meta-analysis of the need for nasogastric or nasojejunal decompression after gastrectomy for gastric cancer[J]. The British Journal of Surgery,2008,95(7):809-816.

[6] Jottard K,Hoff C,Maessen J,et a1. Life and death of the nasogastric tube in the elective colonic surgery in the Netherlands[J]. Clin Nutr, 2009, 28(1):26-28.

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75例2010年3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接受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患者, 其中男48例, 女27例, 年龄35~79岁, 平均 (58.2±6.21) 岁。有9例患者合并糖尿病, 15例患者合并心脏病, 高血压, 5例患者合并心律失常。在手术进行前对75例患者全部通过胃镜与消化道钡餐检查, 其中全胃癌患者16例, 胃体部癌32例, 残胃癌9例, 近侧胃癌18例。

1.2 术前护理

1.2.1 心理护理

在进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前护理人员应该主动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对手术的相关情况进行沟通, 介绍一些手术成功、恢复效果好的成功案例, 有助于排除患者由于手术产生的心理顾虑, 并详细讲解有关术中、术后的注意事项, 使得患者及其家属给予支持与理解, 并能积极的配合手术治疗。在沟通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注意态度平和、语言平缓, 满足患者的合理性需求, 帮助患者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 消除其手术前的恐惧感及消极心理, 提高治疗效果。

1.2.2 营养支持

由于胃癌对患者的身体消耗极为严重, 并且患者患病时消化不良等原因, 引发患者食欲不振, 导致其贫血或者营养不足等问题的发生[2]。所以需要护理人员针对不同患者的实际临床表现为其制订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 使其进食易消化、高维生素、高热量及高蛋白的食物。为个别患者无法进食而提供TPN支持, 或者进行静脉输入, 为其补充所需要的微量元素、电解质以及维生素等, 尽量对术前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改善, 增强其在手术中的忍受力。

1.2.3 肠道准备

手术3 d前应嘱咐患者少食用多渣食物, 多食用米汤、牛奶等全流质食物, 并口服一些如诺氟沙星胶囊、庆大霉素片剂或者甲硝唑片等不容易被吸收的抗生素。手术前日晚间与手术当日早上采用呋喃西林以1 ∶ 50000的比例为患者进行清洁灌肠。

1.3 术后护理

1.3.1 一般护理

手术结束后应对患者术后反应及时咨询, 掌握患者术后临床特征并进行专人陪护, 加强对患者的血压、呼吸、脉搏以及体温的监测等有针对性的全面护理。要鼓励患者多做深呼吸动作, 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或协助咳嗽等, 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 协助患者勤翻身与下床活动。

1.3.2 腹腔管的护理

护理人员要以每一个半小时挤捏一次腹腔引流管的频率来保证引流的通畅度, 要避免引流管因管道过短产生脱滑或者过长产生扭曲的情况发生, 护理人员需记录好患者体液颜色等症状, 若发生引流液情况异常, 应及时与医生联系并采取相应解决措施。

1.3.3 胃管的护理

胃肠减压对于手术后的胃癌患者来讲十分重要, 其有着对胃肠壁的血液循环进行改善的作用, 能更好的吸出在患者胃肠道积聚的液体与气体, 提高胃肠的恢复能力。护理人员应该将胃管妥善固定并保持其通畅无阻, 尤其要注意不要使其发生受压、折叠或扭曲等状况。胃管出现堵塞时, 可以使用较少量的生理盐水对胃管进行冲洗。同时对患者密切观察其是否有腹胀、腹痛等情况发生, 最后要注意对胃肠减压引流液的性质、颜色、量进行记录, 在手术10天后, 若无吻合口瘘等并发症临床症状发生, 便可停止对患者进行的胃肠减压[3]。

2结果

75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患者经本院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 平均住院时间为 (17.2±3.8) d, 未有感染、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所有患者均安全度过手术后的恢复期。

3结论

通过本次对75例进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研究, 让我们了解到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有效的减轻患者术后的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对患者手术后的恢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摘要:目的 观察研究进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患者在围手术期对其进行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10月在本院接受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75例患者, 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总结所有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的呼吸道护理、管道护理、营养支持以及心理护理等措施, 并观察患者是否有并发症的发生并及时给予护理措施。结果 无一例患者有感染、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均安全度过手术后的恢复期。结论 对进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可减轻患者痛苦, 提高临床疗效, 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胃癌

参考文献

[1]田萌, 刘玉芬, 梅山荣, 等.胃癌手术患者不同途径留置胃肠减压效果的比较.中华护理杂志, 2008, 43 (4) :229.

[2]Diaz de Liano A, Yarnoz C, Aguilar R, et al.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gastrectomy with D2 lymphadenectomy in a specialized unit.Cir Esp, 2008, 83 (1) :18-23.

全胃切除治疗胃癌护理体会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3月——2013年2月前来我院治疗的180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全胃切除治疗。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90例。观察组:男性患者66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年龄在40岁——70岁之间,平均年龄43.6岁±2.3岁。对照组:男性患者64例,女性患者26例;患者年龄在41岁一—72岁之间,平均年龄44.6岁±2.4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观察患者康复状态,给予药物止痛,按时记录患者生理指标。观察组: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通过和每一位患者谈心,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提高自信心[1]。术前3天遵医嘱给病人使用肠道灭滴灵、丁胺卡娜霉素等[2],保持肠道空虚和清洁。持续胃肠减压,保持胃肠减压通畅,及有效的负压吸引[3]。术后6小时血压平稳后改半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雾化吸入帮助排痰,并加腹带[4]。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设定治愈、好转、并发症3项观察指标。治愈:患者经过术后护理,康复理想,无异常状况,可回家休养,饮食、睡眠质量较高。好转: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出现明显康复迹象,无并发症,存在微小炎症,及时处理,未对康复造成过大影响。并发症:患者在术后出现并发症,影响康复进程。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处理相关数据与资料;统计方法包括趋势x2检验以及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检验标准。

2 结果

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观察组患者治愈65例(72.2%),好转20例(22.2%),并发症5例(5.6%),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治愈45例(50.0%),好转18例(20.0%),并发症27例(30.0%),总有效率为70.0%。全胃切除虽然是治疗胃癌的有效方法,但对患者的身体伤害较大,很容易产生并发症。在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积极推行优质护理,减少患者的病痛,提高康复水平。

3 讨论

到目前为止,全胃切除仍然是根治胃癌的有效方法。但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老龄化愈加明显,很多高龄患者在实施全胃切除后,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并发症概率大,这就要求全胃切除治疗胃癌的护理工作进一步提升。本研究认为,在今后的工作中,全胃切除治疗胃癌的护理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心理护理。全胃切除会对患者的饮食造成极大影响,并且限制患者的身体活动。心理护理主要是打消患者的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要向患者灌输正确、积极的思想,告诉患者正确的医疗理论和学术成果,促进患者心理上的健康。第二,患者无论是在医院休养还是在家休养,都必须严格遵循术后要点,自己控制一些行为,尤其是在饮食方面,在无人看护状态下,仍然要按照医嘱来进食,否则会影响治疗效果。第三,护理人员需时刻观察患者的身体变化和行为变化,帮助患者第一时间解决病痛,提高康复水平。综上所述,全胃切除治疗胃癌的护理工作,必须根据个体患者的情况来展开,减少不必要的问题出现。

摘要:目的:讨论全胃切除治疗胃癌的临床护理,为日后的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2月前来我院治疗的180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全胃切除治疗。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9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观察组患者治愈65例(72.2%),好转20例(22.2%),并发症5例(5.6%),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治愈45例(50.0%),好转18例(20.0%),并发症27例(30.0%),总有效率为70.0%。结论:全胃切除虽然是治疗胃癌的有效方法,但对患者的身体伤害较大,很容易产生并发症。在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积极推行优质护理,减少患者的病痛,提高康复水平。

关键词:全胃切除,胃癌,护理

参考文献

[1]陈岩.对行全胃切除术的50例胃癌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的体会[J].当代医药论丛,2014,08(09):94-96.

[2]赖雪梅,张桂莲.饮食护理干预对全胃切除术后饮食相关并发症的影响[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5(06):169.

[3]高雁.高龄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护理探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08(07):96-97.

全胃切除术中脾损伤的处理体会 篇7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行全胃切除术41例患者中男28例,女13例;年龄32~83岁,平均63.56岁。病变位于胃角部27例,胃体大弯侧1例,贲门12例,胃底1例。全部为进展期胃腺癌,其中低分化17例,中低分化6例,印戒细胞6例,低分化合并印戒细胞7例,中分化5例。

1.2 麻醉方式

全部采用全身麻醉,其中26例加用硬膜外麻醉。

1.3 切口选择

全部采用中上腹正中切口,下端或绕脐。

1.4 手术方式

全部作全胃切除术。其中根治性手术38例,姑息性手术3例。手术游离并切除全胃(根治手术包括大、小网膜,脂肪,淋巴组织),闭合十二指肠残端,横断空肠并于结肠前拉上和食管作食管空肠Roux-Y吻合。

1.5 致伤原因

分离脾胃韧带前脾膈之间填塞纱布造成脾脏膈面损伤1例,拉钩损伤脾脏3例,分离脾胃韧带时损伤6例,清扫脾门淋巴结时损伤1例。按照Pachter等[1]将脾脏损伤划分成5个等级。本组胃手术所致的医源性脾损伤均为2级以下。

1.6 术中处理情况

除输血和使用止血药物外,脾损伤作修补处理11例中2例采用电凝+生物蛋白胶外涂出血停止;1例采用电凝+生物蛋白胶外涂止血失败后改用带针可吸收线8字缝合+生物蛋白胶外涂出血停止;8例采用带针可吸收线8字缝合+生物蛋白胶外涂,其中5例未能彻底止血直接手术切除,术中亦采用压迫、缝扎打结前裂口填塞止血纱布、网膜等方法。修补使用3-0带针微乔可吸收缝线。

1.7 结果

41例全胃切除过程中脾脏损伤11例,切除脾脏5例,修补6例,修补后仍出血再手术切除脾脏1例,修补后术后仍出血拒绝再手术死亡1例。死亡的1例为胃角处晚期胃癌患者,术前因大出血就诊,重度贫血,术中出血较多。

2 讨论

脾脏的主要功能是免疫,其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巨嗜细胞,是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中心,通过多种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它还有过滤血液的作用。但脾脏不是唯一的免疫器官,切除后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机体免疫能得到一定恢复,脾脏的部分免疫功能会被其它免疫器官替代。

胃切除手术中脾损伤的发生率各家医院报道不一[2]。李文惠等[3]报道脾损伤的发生率为6.4%,而全胃切除术中脾脏损伤的发生率未见报道。本组全胃切除患者脾损伤的发生率达到26%,损伤后切除率达到45%,可能的原因有:(1)解剖因素。脾脏属于实质性器官,富含血管和淋巴组织,质地脆弱。其通过脾胃、脾结肠、脾膈和脾肾等韧带固定于左上腹。(2)病理因素。本组年龄较大,而且均为恶性肿瘤中晚期,脾退行性变,脆性增加。(3)参与手术人员重视程度不够。(4)显露不佳、患者肥胖、麻醉效果差、切口小等。

手术中一旦发生脾脏损伤难自行止血,建议立即处理,可以暂时压迫止血观察。若仍出血可采用电刀或氩气刀电凝止血、黏合剂止血、蛋白胶喷洒、缝合修补等方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较深裂口多采用缝合修补的方法,修补那些身体相对健康且Pachter 2级以下脾脏损伤相对容易成功,修补类似本组病理状态脾脏损伤绝非易事;脾脏位置较深,原位不易缝合,搬出缝合增加损伤风险,手术修补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针道和(或)结扎时缝线切割加重损伤,造成大量出血,损失大量凝血因子。修补后止血必须彻底,否则应果断行脾切除术。至于修补过程中裂口放置止血纱布或网膜,作者尝试的效果较差;明胶海绵、止血纱布等遇水很快变成胶冻状,没有压迫止血的作用。

死亡的1例患者术前血红蛋白、血小板就比较低,术中脾脏脏面上极处出现一撕裂伤,活动性出血,先以纱布压迫止血,后再来检查时仍在出血,即予以缝合止血,打结之前裂口放置止血纱布,外涂生物蛋白胶,处理后伤口无明显出血,但没有达到完全止血,于脾窝处放置引流管,术后脾窝引流出大量血性液体,血红蛋白、血小板进行性下降,家属拒绝再次手术,虽大量输血、输液,未能挽回患者生命。再手术切除脾脏的1例患者,术中出现脾脏脏面破裂,予以修补,术后第3天脾窝引流出大量鲜红色血性液体,同时血红蛋白下降,B超探及腹腔内积液,作剖腹探查发现脾脏修补处活动性出血,托出脾脏予以切除,经治疗后痊愈出院。

脾损伤处理应贯彻“抢救生命第一,保护脾脏第二”的原则[4,5]。特别是术中发生病理性脾损伤、老年患者脾损伤[6]、进展期胃癌患者脾损伤[7]、术前重度贫血(血红蛋白质量浓度<60 g·dl-1)及血小板50×109L-1以下者,术中若发生脾损伤,进行保脾处理未能彻底止血的均应果断作脾切除手术。

早期胃癌,脾脏发生正性免疫作用;而进展期胃癌,脾脏起负性免疫作用[8,9]。因而,在早期胃癌手术中脾损伤应尽量行保脾手术,也容易成功保脾;而对进展期胃癌,万一发生脾脏破裂出血难以彻底止血修补可以考虑直接切除脾脏[7],同时脾脏切除后血小板水平升高对防治术后腹腔出血有一定帮助。

摘要:目的:探讨全胃切除过程中脾脏损伤的合理处置。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全胃切除过程中造成的脾脏损伤所进行处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1例行全胃切除过程中发生脾脏损伤11例。其中术中修补6例,术中切除5例。修补后再手术切除1例,再发出血死亡1例。结论:全胃切除过程中脾损伤不可一味保脾,要根据患者综合状况,当修补后不能完全止血,应果断切除。

关键词:全胃切除,脾损伤,出血

参考文献

[1]PACHTER H L,GUTH A A,HOFSTETTER S R,et al.Changing patterns in the management of splenic trauma:the impact of nonoperative management[J].Ann Surg,1998,227:708-717.

[2]丁卫星.胃切除术致脾损伤的处理[J].中国胃肠外科杂志,1999,2(2):111.

[3]李文惠,仪孝信,高峰,等.胃癌切除术中的医源性脾损伤及其处理[J].中国综合临床,2005,21(4):351-352.

[4]夏穗生,曹秀峰,姜洪池.现代脾脏外科学[M].2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83-84,208-211.

[5]夏穗生.从现代出发,努力促进脾外科向前发展[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9,19(12):707-708.

[6]URANUS S,MISCHINGER H J,PFEIFER J,et al.Hemostatic methods for the management of spleen ane liver injuries[J].World J Surg,1996,20:1107-1112.

[7]宗修锟,张雪峰,张庆余.胃手术中的脾损伤[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4,14(2):77-88.

[8]吴福宁,肖元庭,尹福君.胃癌根治术联合脾切除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天津医药,2007,35(12):950-951.

胃癌全胃切除结肠代胃的临床分析 篇8

关键词:胃癌,全胃切除,结肠代胃,分析

胃癌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 其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胃癌根治性手术。而给予全胃切除后消化道的重建对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具有较大的影响[1], 与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生存质量之间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本文对我院2007年6月—2008年6月30例行胃癌全胃切除结肠代胃患者进行临床观察,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7年6月—2008年6月收治30例行胃癌全胃切除手术患者, 其中男18例, 女12例, 年龄35岁~75岁, 平均年龄 (52.5±6.2) 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及X线胸片、CT等检查确诊。其中贲门癌12例, 胃体癌10例, 残胃癌5例, 弥散性癌2例, 胃底癌1例;病理分型有腺癌15例, 黏液腺癌8例, 恶性淋巴癌6例, 类癌1例;TNM分期Ⅰ期1例, Ⅱ期8例, Ⅲ期19例, Ⅳ期2例。

1.2 方法

给予所有患者结肠代胃消化道重建治疗。首先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 对回盲部位升结肠以及其周围肠系膜进行钝性游离, 并对右结肠血管蒂和阑尾进行切除, 从回肠末段到结肠的动静脉处细心游离系膜。根据回肠系膜的具体情况给予动静脉保留治疗方案或者切除方案, 将距离回盲部8 cm左右处的回肠切断, 切断19 cm左右处升结肠, 向上提起腹部方向的回盲部升结肠, 同时按照逆时针的方向将其旋转。对食管下端同回肠、位于回肠末段近侧断端同升结肠远端采用吻合器分别对其进行吻合操作, 然后将大小肠系膜关闭, 完成消化道重建术。保留幽门结肠代胃术具体操作方法为:在患者胃肿瘤至少离幽门10 cm处, 第1站淋巴结以外以及幽门周围无淋巴结触及处, 将2.0 cm的胃窦部和幽门保留, 将横结肠进行游离, 并将结肠中动脉保留, 选用带血管蒂结肠20 cm~30 cm的一段, 为防反流可以在远端食管实行端端套入式吻合, 近端与幽门给予端端吻合操作。结肠代胃术:给予远端与十二指肠端端吻合操作。术后第1天给予患者肠外营养并少量的肠内营养, 可以通过十二指肠营养管供给, 逐渐过渡, 到第7 d~10 d就可以给予完全肠内营养供给直至恢复正常经口进食。

2 结果

30例患者手术平均时间 (165.2±6.2) min, 术后均恢复良好, 血清蛋白以及血红蛋白水平均处于正常范围内, 肝肾功能、生化以及心电图检查均正常, 平均住院时间 (10.5±1.2) d。随访1年内生存率为92.9%, 3年内生存率为75.7%, 5年内生存率为46.5%。

3 讨论

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对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产生较大的影响。传统的食管空肠吻合术要将十二指肠跳过, 容易造成患者术后进食量下降, 导致机体出现营养不良的状况[2]。临床上较为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要求术后患者要恢复一个具有正常功能的消化道, 具有较为良好的抗反流作用, 同时还要保持消化道的正常生理特点以及连续性。在结肠代胃手术中, 将患者的升结肠上提到患者腹部代替胃, 能够有效增加患者的食物储备量, 同时还能有效防止发生反流性食管炎。该术式将患者除胃以外的全部消化道均保留, 故给患者造成的食物营养的吸收影响相对较小, 术后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概率也相对较低。

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术式相对较多, 一般临床上较常采用的就是空肠双腔或者三腔代胃术, 术后患者进食其食物不通过十二指肠, 胰液与胆汁分泌失去食后同步化, 且缺乏一个较好的容积, 对食物的贮存、消化以及吸收均能产生较大的影响[3]。本文实施保留幽门结肠代胃术时, 术者代替胃时采用一段长约20 cm~30 cm的带血管蒂的结肠段, 这就使残胃以及空肠提到胸腔进行消化道重建的操作相对简单化, 能够使肿瘤得到最大限度的切除, 也能起到预防反流性食管炎的作用。术后患者不会产生胸骨后烧灼感, 又能够使食物在代胃结肠中的蠕动得到缓解, 使食物能够通过生理途径逐渐进入十二指肠, 利于肠道发挥消化吸收作用。保留幽门能够有效减少或者避免传统胃切除术导致的倾倒综合征, 避免出现十二指肠反流情况而损害到代胃肠管黏膜以及吻合口。大量研究表明, 带蒂结肠间质代胃术式具有的“胃容积”相对较为良好, 较符合生理需求, 能够有效防止患者术后发生反流性的食管炎, 提高患者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的生活质量。

本文30例胃癌全胃切除结肠代胃患者的平均手术用时 (165.2±6.2) min, 术后患者均恢复良好, 对患者进行血液指标检查, 其血清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处于较为正常的范围内, 肝肾功能、生化指标以及心电图检查均恢复到正常范围, 患者平均住院 (10.5±1.2) d后均痊愈出院。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 其1年内生存率为92.9%, 3年内生存率为75.7%, 5年内生存率为46.5%。综上所述, 给予胃癌患者全胃切除结肠代胃的方法进行治疗, 其临床效果较为显著, 能为患者提供较为理想的消化道, 进而有效改善术后的早期营养状况,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兆坤.胃癌全胃切除预后分析及消化道重建方式对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D].复旦大学, 2012.

[2]郭峰山.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治疗胃底、贲门癌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 2013, 17 (23) :3034-3035.

全胃切除手术 篇9

关键词:贲门癌,进展期,胃切除术

贲门癌是胃癌的一种特殊类型, 也是消化道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其确切的发病机理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采取根治性手术切除并结合化疗等综合措施一直是进展期贲门癌的主要治疗手段[1]。其手术方式包括全胃切除术 (total gastrectomy, TG) 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 (proximate gastrectomy, PG) 两种。为探讨其最佳手术方式, 2007年1月~2011年12月, 我院分别采用全胃切除术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进展期贲门癌患者40例, 现将研究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40例, 男26例, 女14例, 年龄32~73岁, 平均56岁, 术前均经胃钡餐造影以及纤维胃镜检查证实, 并经病理组织活检确诊为进展期贲门癌。病理学分型:乳头状腺癌和管状腺癌各10例, 低分化腺癌7例, 黏液腺癌6例, 腺鳞癌4例, 印戒细胞癌3例;肿瘤TNM分期Ⅱ期16例, ⅢA期24例。所有患者均无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障碍。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学分型及肿瘤TNM分期等一般性资料经统计学处理,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手术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 采取腹部正中切口或经胸腹联合切口方式。观察组采用全胃切除术:均按照胃癌根治术 (D2~D3) 的要求, 切除全胃、食道下段4~5cm、大 (小) 网膜、横结肠系膜前叶、胰腺包膜、十二指肠球部2~3cm。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将淋巴结清扫至第2站, 部分清扫至第3站。清扫完毕后, 消化道重建采用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4例, 采用食管空肠“P”型吻合术6例。术中操作时切除要精准, 清扫淋巴结要干净, 同时注意不要损伤周围大血管和神经。其中13例行单纯全胃切除术, 5例同时行脾切除术, 2例同时行脾切除和胰尾切除术。对照组采用近端胃切除术:按胃癌根治术 (D2~D3) 的要求进行近端胃大部切除, 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将淋巴结清扫至第2站, 部分清扫至第3站。清扫完毕后, 消化道重建采用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5例, 采用食管空肠“P”型吻合术5例。其中13例行单纯全胃切除术, 4例同时行脾切除术, 3例同时行脾切除和胰尾切除术。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以及奥沙利铂等药物进行辅助化疗4个周期。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 百分率的比较采用精确概率法和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比较

两组手术均获成功, 无围术期死亡病例。观察组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 (10.00%) , 对照组术后发生并发症8例 (40.00%) ,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见表1。

2.2 远期疗效比较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 随访时间1~3年, 观察组1年期及3年期的生存率分别为85.00% (17/20) 和55.00% (11/20) , 对照组分别为80.00% (16/20) 和35.00% (7/20) , 两组生存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3 讨论

贲门癌是胃癌的一种特殊类型, 也是消化道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好发于老年人[2]。由于贲门特殊的解剖特点, 发生癌变时并不像食管癌那样容易产生梗阻, 故在确诊时往往已属中晚期[3]。采取根治性手术切除并结合化疗等综合措施一直是治疗进展期贲门癌的主要手段, 但临床对手术切除程度的选择目前尚存在争议[4]。有学者主张采取近端胃切除术, 通过保留部分胃组织以保证患者有较好的消化机能, 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和营养状况的改善, 免去全胃切除后可能发生的后期并发症[5]。但多数学者认为, 只有全胃切除才能达到清除包括第5、6组淋巴结可能有转移的全部癌组织的目的, 因此, 切除越彻底越好[6]。本研究中, 全胃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近端胃大部切除组,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1年期及3年期的生存率优于近端胃大部切除组, 但两组生存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这可能与本研究的样本太少有关。

临床研究显示, 近端胃切除术虽然切除了癌变部位, 但由于残胃本身就处于癌前病变状态, 同时残胃所分泌的大量的胃酸以及术后肠液和胆汁反流对胃黏膜及吻合口的腐蚀作用, 更容易导致残胃炎症及瘘乃至癌变的发生。另外, 由于近端胃切除术破坏了胃贲门的“高压”区, 且保留了幽门, 故当胃排空时食管反流现象非常明显[7], 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但全胃切除术后, 局部小肠的分泌量有限, 吻合口周围的液体量明显减少, 且两吻合口距离较远, 从而避免了上述缺点, 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 全胃切除术对进展期贲门癌的病灶切除比较完全, 且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徐皓, 吴斌, 张巨合.全胃切除和近端胃切除术根治贲门癌的比较[J].安徽医药, 2006, 10 (1) :859-860.

[2]王清茂, 许冬阳, 姜鼎铭.经腹全胃切除治疗胃体贲门部癌38例临床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 2006, 28 (5) :47-48.

[3]温志刚.全胃切除术治疗胃底贲门癌37例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0, 9 (21) :1633-1636.

[4]朱德祥, 秦震声, 于仁.近端胃切除及全胃切除术治疗贲门癌的比较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0, 10 (8) :1520-1521.

[5]王文睿, 朱立桓, 杨胜生, 等.全胃切除与近端胃切除治疗贲门癌的疗效对比[J].中国热带医学, 2010, 10 (6) :744-745.

[6]龙谷仔.全胃切除与近端胃切除治疗进展期贲门癌疗效分析[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11, 9 (6) :407-408.

上一篇:水泥工业下一篇:福贡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