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筋膜内子宫切除术

2024-08-01

传统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共7篇)

传统筋膜内子宫切除术 篇1

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对子宫腺肌症以及子宫肌瘤的治疗起到良好的疗效, 对其他子宫良性疾病都能够有效的治疗, 特别适合年轻的女性患者。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是在次全切除术和传统的子宫切除术之间的手术, 具有临床实用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为了研究半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的优点并对比传统子宫全切除手术的临床疗效。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与传统的子宫切除术做了对比,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由于子宫良性病变手术, 包括子宫腺肌病、子宫肌瘤、药物治疗无效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200例, 其中都是子宫大小<14孕周的病患, 然后进行随机分配, 将抽取的案例做对比研究, 选取其中做过筋膜内子宫切除手术的100例患者做为观察对象, 同时将100例传统的子宫切除术作为对比组。分别设为半筋膜内术组以及传统术组。半筋膜内术组100例, 年龄27~6l岁之间, 平均44岁;子宫肌瘤84例, 腺肌瘤11例, 功能性子宫出血6例, 子宫内膜异位症3例;有腹部手术史8例。传统术组100例, 年龄29~63岁之间, 平均46岁;子宫肌瘤84例, 腺肌瘤8例, 功能性子半筋膜内术组100例, 年龄27~6l岁之间, 平均44岁;子宫肌瘤84例, 腺肌瘤11例, 功能性子宫出血6例, 子宫内膜异位症3例;有腹部手术史8例。传统术组100例, 年龄29~63岁之间, 平均46岁;子宫肌瘤84例, 腺肌瘤8例, 功能性子宫出血5例, 子宫内膜异位症3例;有腹部手术史ll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1) ;两组术者为同一主刀医师, 两组术后处理方法一致。

1.2 手术方式

选用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 术前检查术前准备工作与术后治疗相同。

1.2.1 观察组手术方案

(1) 腹部切口:选择耻骨联合上横切口或纵形切口, 纵切口同常规。横切口划开皮肤, 钝性分割皮下脂肪, 横向剖开腹直肌前端, 按照中线钝性和锐性分割出肌腱和筋膜黏合的地方, 从上至4~5 cm, 从下导致耻骨联合上边缘处, 钝性分割腹直肌, 把腹膜剪开一个小口, 从横向把腹膜拉开。 (2) 用小镊子将一块潮湿的纱布放置在子宫后壁, 铺盖上肠管和大网膜, 不要更改它们所处的地方。 (3) 用镊子夹住对侧子宫角部, 向另一侧拉开, 按照顺序断开缝扎对侧圆韧带、卵巢本身具有的韧带和输卵管, 仅仅贴住子宫把阔韧带前叶剪开以及同一方向1/2的子宫膀胱腹膜反折, 利用同一种方法把子宫从另一个方向拉开, 将另一侧宫角露出来, 根据相同的方法来解决该侧。 (4) 从下面推动膀胱, 再次把子宫从一侧牵拉, 用剪刀剪开阔韧带后叶, 在子宫峡部用水平钳夹住子宫动静脉, 切除缝好, 用相同的方法来解决对侧。 (5) 把双侧子宫的主韧带结扎起来。 (6) 在比子宫主韧带结扎的稍微高一点的地方, 用来作为一处环形切口, 划开宫颈筋膜层, 从上方牵拉子宫, 从下方推动筋膜, 在筋膜的里面把子宫切除。 (7) 正常消毒断端后用0号缝合线 (可吸收) 持续锁边把阴道断端缝合好, 再持续把筋膜层缝合好, 用4号丝线间歇性的把腹膜反折缝合好, 用几针把残端覆盖住。 (8) 逐层关腹。

1.2.2 对照组

全部使用腹壁纵切口正常手段 (筋膜外) 将子宫切除。

1.3 观察指标

两个分组要观察其手术时间的、术中出血量 (用纱布血容量称重方法和容积法测出吸引瓶内血液的容量作为准则) 、术后排气需要多久、切口疼痛 (根据WHO疼痛水平的分段标准:轻微疼痛:极其耐受;中度疼痛:容易耐受;重度疼痛:很难难耐;极其疼痛:不能耐受) 、住院时间、伤口愈合质量。

1.4 随访

术后1~3个月根据具体情况要回院检查, 咨询性生活状况。

1.5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9.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个分组在术中及术后情况比对比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失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比较, 见表1。术后6个月随访:两组术后1~3个月均恢复性生活, 但半筋膜内术组质量同术前无变化;传统术组有12例诉性生活不适 (伴有腹部及腰骶部疼痛、性交痛、阴道缩短) 。见表2。

2.2 两组术前术后性激素含量比较

半筋膜术组100例, 传统数组100例, 于术后2年进行E2、FSH、LH测定, 比较两组在手术过后性激素产生的变化, 见表3。

3 讨论

该次研究后发现, 如果手术采取的是传统子宫切除术式, 手术过后2年之间患者发生绝经期综合征的概率为34.48%, 此数据与朱兰等[3]人研究结论具有相似性。并且由于切除子宫时间的不断延长, 发生这是症状的概率也是逐年上升。阴道脱落细胞学检查, 其中雌激素水平较低落占有22.42%, 性生活程度不够满意的占15.52%, 这些数据都比保留子宫动脉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概率明显增高。术后对照组E2均值较前显著减低, FSH明显增高, 术前术后研究组E2和FSH并没有明显的变化, 对卵巢功能没有什么较大影响。因此, 说明了传统子宫切除术会加快卵巢功能的衰退, 十分有必要进行保留子宫动脉筋膜内子宫切除术, 这会有利于保障妇女的身心健康以她们的生活质量。研究发现两组都没有高血压、冠心病、骨质疏松等远期相关疾病的发生, 也许和随访时间较短有关。同时将此次研究结果和其他专业研究项目中数据进行对比, 并没有存在较大差异, 说明该次对比数据较可取。

现代权威的内分泌学研究专家表明, 丘脑-垂体-卵巢轴的主要器官就是子宫, 不仅如此, 它还能够进行内分泌的自我调节,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通过骨盆神经丛到达膀胱, 然后经过主韧带到达神经丛。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优势在于它有利于一些宫颈组织和骶韧带、子宫主的继续保存, 很大程度上保持了神经、韧带、血管的整体统一性, 确保了盆底的支架构造的稳定性, 防止阴道或者其他器官的脱落, 同时保证膀胱和直肠等器官可以继续运行, 不会造成今后的性生活质量下降, 不会对内分泌的性能造成较大影响。筋膜内子宫切除术, 膀胱分离面积较小, 它不会造成主韧带、骶韧带的切断, 这样使得手术过程更加安全简单了, 出血量也随之减少, 避免了邻近器官如直肠、膀胱血管、输尿管以及神经受到损伤, 大大促进了术后恢复的效率。

根据该资料对两组病例的临床对比, 说明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怒有下面几个优点: (1) 手术创伤小, 伤口愈合后是一条直线, 实现了当代女性想要美观的愿望。并且小切口横形, 围绕着下腹皮肤的纹路, 术后疼痛感不强, 创口张力小, 愈合快, 不需要拆线, 术后第五天就可以出院。 (2) 皮下组织使用撕扯的方法, 对血管和神经的影响比较小, 降低了开刀时的出血量并能够使伤口愈合速度加快。 (3) 横切口的位置偏低, 与盆腔脏器相对, 小切口对于操作来说范围也就变小了, 术中没有很大程度上排垫肠管, 手术人员的手一般不会伸进腹腔, 这对肠管的刺激作用也就减小了, 对术后肠功愈合也增快了, 降低了排气时长并削减了术后复发率。 (4) 使用筋膜内子宫切除, 子宫骶韧带没有被割断, 阴道穹隆最高处的支撑力就能维持的很好, 不会缩减阴道的长处和宽处, 避免术后阴道壁脱落的发生, 不会影响术后性生活的质量。 (5) 盆腔腹膜反折间歇缝合, 防止了以前持续缝合影响到术后牵吊痛, 因为没有切断主、骶韧带, 这也防止了输尿管和膀胱的损伤。综上, 通过实际的操作, 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优点显而易见, 能够在临床上大规模使用。

通过该次研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 既达到全子宫切除的目的, 又有次全切除的优点, 可充分发挥此术式的优点, 造福广大患者。

参考文献

[1]张美玲.改良筋膜内子宫切除术168例l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 2007 (30) :87-88.

[2]徐小风, 周焕娣, 李茁.保留子宫血管的子宫切除术对卵巢功能影响的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6) :18-21.

[3]朱兰, 郎景和, 刘珠风, 等.以三种途径子宫切除术的临床评估[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3 (19) :623-624.

[4]苏应宽, 栾铭箴, 汤春生, 等.妇产科临床解剖学[D].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5]林忆忠.子宫残端平滑肌瘤6例报道[J].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8, 33 (2) :144.

[6]冷金花.子宫肌瘤诊治的热点问题[J].现代妇产科进展, 2012, 16 (5) :321-333.

[7]孙秀云.筋膜内电刀旋切行子宫全切术术式探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学, 2001, 17 (10) :592.

[8]王泊峰.子宫切除术式的改进及评价[J].中国妇产科临床, 2012, 3 (1) :8.

传统筋膜内子宫切除术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6例患者, 年龄42~58岁, 平均47.2岁, 下腹部无纵向手术疤痕的子宫良性病变, 包括子宫肌瘤77例, 子宫腺肌症15例, 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4例, 子宫正常大小至15孕周大小, 对照组96例, 年龄40~60岁, 平均47.6岁, 子宫肌瘤82例, 子宫腺肌症11例, 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3例, 子宫正常大小至16孕周大小, 2组在年龄、身高、体重、子宫大小、病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可比性, 术前常规宫颈TCT检查及彩超检查排除宫颈上皮内病变及附件病变。

1.2 手术方法

2组术前准备及麻醉方式同传统子宫切除术, 对照组按妇产科手术学规范要求操作[1], 观察组麻醉后取膀胱结石位, 于耻骨联合上2~3cm行8~12cm横行切口, 切开皮肤, 切开切口中部脂肪层并切开筋膜2~3cm, 裁开筋膜与皮肤等长, 沿上下方向分离两侧腹直肌间粘着部约3cm, 术者与助手将食指与中指重叠牵拉腹直肌皮下脂肪至切口够大, 腹膜打开小口沿上下方向撕开腹膜, 进入腹腔[2], 常规探查子宫及附件, 决定附件去留。两把大血管钳夹持两侧宫角, 常规处理圆韧带及附件, 打开膀胱腹膜返折, 下推膀胱不到达宫颈外口, 在子宫峡部处理子宫动静脉。窥阴器暴露宫颈并固定, 根据宫颈大小选择15~20mm宫颈旋切器旋切宫颈管组织至宫体峡部上方, 于子宫颈峡部切除子宫, 常规消毒, 用1#薇乔线缝合宫颈残端, 不缝合后腹膜, NS冲洗盆腔, 创面涂瑞术康, 1#薇乔线缝合腹膜, 1#薇乔线连续缝合腹直肌筋膜, 全层缝合皮肤及皮下脂肪层3-4针, 宫颈残端不再缝合, 予以开放, 局部碘仿纱条压迫止血, 72h取出, 活动出血给电凝止血[3], 术后尿管留置24h, 5d拆线。

1.3 观察项目

两组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肛门排气、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术后病率、性生活等。

1.4 统计学方法

计算资料以表示, 采用t检验及计算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观察组切口全部I期愈合, 对照组有4例切口Ⅱ期愈合, 其余均Ⅰ期愈合, 痊愈出院。

2.2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肛门排气、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切口愈合, 结果见表1。

2.3 随访情况2组出院后随访最短1个月, 最长随访6个月随访率为98.9%, 结果见表2。

3 讨论

3.1 子宫切除是妇科常见手术, 已有多种术式, 传统术式切除全部宫颈组织, 阴道穹窿剪除约2cm, 切断骶主韧带易损伤周围交感及副交感神经, 盆底结构变化大, 盆底组织张力降低, 阴道缩短, 并有膀胱及直肠膨出风险, 影响患者生活质量[4]。改良式筋膜内子宫切除, 切口为耻骨联合上横切口, 切口正对盆腔脏器, 避开下腹部脂肪最厚部位, 便于操作, 皮肤切口与皮纹方向一致, 张力小, 疼痛轻, 愈合快, 疤痕小。采用钝性撕拉不切断皮下神经及血管, 减少术中出血, 保留组织供血, 利于伤口愈合, 皮下全层缝合, 缩短住院时间。

3.2 宫颈采用旋切器旋切, 避免了采用手术刀片垂直向下分离不易找出宫颈筋膜间隙操作困难问题, 未切断骶主韧带, 保留盆腔完整性, 膀胱下推轻, 术后留置尿管时间短, 减少泌尿系感染风险, 同时祛除宫颈癌好发部位--鳞柱交界区可防止宫颈癌发生, 完全切除宫颈腺体, 阻止术后宫颈糜烂、腺体潴留性囊肿发生。

3.3 宫颈处理传统CISH术式闭合宫颈残端, 缝合后宫颈形成实性组织不利术后随访, 可能形成死腔增加感染风险。我科尝试开放宫颈鞘, 若有鞘内出血, 术中即可及时发现, 压迫或电凝止血, 研究表明此术式术后宫颈残端出血与经典术式相仿, 随访中无1例宫颈残端血肿, 提示此术式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 改良式筋膜内子宫切除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肛门排气、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术后病率、性生活等方面较传统术式操作简单、安全、不需特殊器械及腹腔镜操作技术, 生活质量高, 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新民, 主编.妇产科手术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42-154.

[2]马彦彦, 主编.新式剖宫产术[M].第1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45.

[3]曹泽毅, 主编.中华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100.

传统筋膜内子宫切除术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5年3月-2009年3月手术治疗子宫良性病变患者70例, 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年龄34~59 (41.75±5.72) 岁;子宫肌瘤25例, 子宫腺肌瘤15例;子宫大小 (11.88±3.14) 周;血红蛋白 (112.4±21.6) g/L;合并内科疾病6例。对照组年龄35~58 (42.03±4.51) 岁;子宫肌瘤18例, 子宫腺肌瘤10例,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2例;子宫大小 (12.03±3.76) 周;血红蛋白 (108.7±22.8) g/L;合并内科疾病4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研究组行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治疗, 对照组行传统子宫全切术治疗。均采用硬膜外麻醉, 患者取仰卧位, 切口 (<孕12周取耻骨联合上两横指横切口;>孕12周取下腹正中左旁切口, 从脐下至耻骨联合上缘) 。对照组: (1) 探查了解病变部位和范围, 子宫大小, 活动度。 (2) 观察周围粘连、子宫颈情况。 (3) 排垫肠管。 (4) 切断圆韧带, 距宫角1cm处钳夹切断圆韧带, 7号丝线缝扎外侧端。 (5) 处理附件。用血管钳在阔韧带无血管区打洞, 贴近子宫钳夹切断卵巢固有韧带及输卵管峡部, 贯穿缝扎和缝扎残端各1次。 (6) 下推膀胱。沿子宫两侧打开阔韧带前叶及膀胱反折腹膜, 提起膀胱反折腹膜, 用手指沿膀胱筋膜与子宫颈筋膜间的疏松组织轻轻将膀胱稍向下分离和推开膀胱, 显露部分宫颈, 后向两侧推开显露子宫动静脉。 (7) 处理子宫血管。于子宫峡部水平紧贴子宫侧壁钳夹切断子宫动、静脉及其周围组织, 7号丝线缝扎残端2次。 (8) 处理主韧带和子宫骶骨韧带。向上提起子宫进一步下推膀胱至宫颈外口水平以下, 向两边缓缓推挤开输尿管, 摆正子宫位置, 钳夹并紧贴子宫颈切断, 用7号丝线缝合。 (9) 切除子宫。 (10) 缝合阴道断端。 (11) 创面检查。 (12) 重建盆腹膜。 (13) 关腹。研究组:开始操作同对照组 (1) ~ (7) , 后环绕宫颈周围填入小沙布1块, 尽可能上提子宫, 环行切开子宫峡部约3~5mm, 钳夹努力下推宫颈四壁筋腹, 沿宫颈四壁筋腹深面向下切开, 切除子宫体部及筋腹内宫颈组织, 后将宫颈外口筋膜上提, 与内口处筋膜缘对合后钳夹, 缝合宫颈筋膜, 创面检查, 重建盆腹膜, 关腹。

1.3 观测指标

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血红蛋白水平, 并记录术后随访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比较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术后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术后随访情况

研究组术后残端息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恢复日常生活及性生活时间短于对照组, 性生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P<0.0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P<0.01

3 讨 论

传统子宫全切易出现膀胱、直肠、输尿管损伤、术后阴道缩短, 影响性生活;韧带切断易造成盆底脱垂, 术中出血多, 增加输血机会, 致患者承担高额费用及输血的风险。筋膜内全子宫切除适用于盆腔严重粘连解剖困难者, 因在宫颈筋膜内操作不会损伤膀胱、输尿管与直肠, 不干扰宫颈筋膜外韧带、神经、血管, 荷包或8字缝扎宫颈管状创面形成实体宫颈, 保持了盆底的完整性与支撑力, 有助于预防宫颈或阴道残端松弛脱垂;紧贴宫颈环切阴道穹窿或环切宫颈, 阴道长度几乎不变或穹窿结构未受破坏, 对术后性生活影响小, 宫颈管及鳞柱状上皮交界区被切除, 对预防宫颈残端癌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筋膜内子宫全切与传统经腹子宫全切术相比较, 优点为: (1) 术中不易损伤邻近器官; (2) 最大限度保持原有解剖结构及完整性; (3) 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得到保证及提高; (4) 减少了并发症; (5) 减少术中出血, 减少输血的机会; (6) 手术难度降低。但经腹筋膜内子宫全切术的禁忌证为子宫和 (或) 附件恶性肿瘤。

综上所述, 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治疗良性子宫肿瘤效果良好, 优于传统经腹子宫全切术, 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治疗良性子宫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良性子宫肿瘤患者7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行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治疗, 对照组行传统子宫全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血红蛋白水平, 并比较2组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术后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研究组术后残端息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恢复日常生活及性生活时间短于对照组, 性生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结论 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治疗良性子宫肿瘤疗效确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子宫肿瘤, 良性

参考文献

传统筋膜内子宫切除术 篇4

关键词:改良,筋膜内,子宫切除,治疗效果

随着微创手术在妇科领域的深入开展, 探讨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的术式是我们的首选[1,2]。我们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始采用改良的筋膜内子宫切除术, 临床效果良好, 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 在本科住院的子宫及附件良性病变需切除子宫者305例, 其中功血45例, 子宫肌瘤118例, 子宫肌腺病49例, 卵巢良性肿瘤70例, 其他23例。年龄43~67岁, 随机分为研究组205例, 对照组100例, 两组在手术指征、年龄等方面无差异。

1.2 方法

研究组采用下腹横切口, 皮下脂肪及筋膜层均横行钝性撕拉, 锐性分离肌腱与筋膜粘着处, 撕拉开腹直肌, 剪断与耻骨连接的部分肌腱, 横行剪开腹膜, 提拉子宫, 将卵巢固有韧带、输卵管峡部及圆韧带一次钳夹切断, 缝扎。若需切除附件则分次钳夹切断圆韧带及骨盆漏斗韧带。剪开并分离膀胱反折腹膜, 稍下推膀胱, 与子宫峡部水平钳夹切断子宫动脉上行支, 在子宫动脉断端上方0.5 cm处环行切开宫颈筋膜深约0.3~0.5 cm, 边向上提拉子宫边向下锐性分离宫颈筋膜达宫颈阴道部切除子宫, 缝合宫颈筋膜及阴道残端, 关闭盆底腹膜, 常规关腹。皮肤用3/0可吸收线行皮内缝合, 术后无须拆线。对照组采用腹式纵切口传统术式切除子宫, 术后7~8 d拆线。两组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

2结果

采用改良的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从时间, 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见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研究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

3讨论

传统术式是对子宫的各条韧带单独切断后缝扎, 对子宫血管的处理也是先将子宫血管周围的疏松组织锐性分离, 暴露子宫血管、输尿管或触及后于子宫颈内口约1.5 cm处钳夹切断子宫血管。本院通过改良, 一并钳夹卵巢固有韧带、圆韧带和输卵管峡部, 切断后一并集束贯穿缝扎, 可使悬吊在圆韧带残端上, 使卵巢不至于下垂盆底而发生卵巢静脉曲张和卵巢肿胀引起的慢性盆腔疼痛[3,4]。子宫血管的处理也是首先切断子宫动静脉上行支, 宫颈筋膜自宫颈表面剥脱, 不损伤子宫动脉下行支及盆底神经从, 减少了术中出血及损伤, 保持了盆底的良好血液循环及盆底张力[5]。另外, 传统的子宫切除术需切除主韧带、骶韧带, 阴道亦相应缩短, 损伤了盆底的正常结构。本院通过改良, 只切除宫颈内层, 使剩余筋膜呈桶状, 筋膜及两对韧带的位置基本保持不变, 使盆底的支持结构最大限度地得到了保持, 保持了阴道的完整性, 提高了患者的性生活质量, 减少了术中术后并发症[6]。

由于采用了腹部横切口, 使切口局部张力低, 术后伤口疼痛轻, 下床活动早, 肠功能恢复快。皮下脂肪组织采用钝性撕拉, 避免了下腹两侧腹壁下动静脉下行支的损伤, 保存血管、神经及脂肪细胞的完整性, 减少了术中出血量及脂肪液化, 有利于切口愈合。皮肤以3/0可吸收线行皮内缝合, 减轻局部炎症反应, 疤痕呈一条线, 美观, 满足了患者的心理需求。术后无须拆线, 缩短了住院时间, 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7]。

笔者认为, 改良的筋膜内子宫切除术, 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对提高妇科手术质量意义重大,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苏应宽, 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3:106-109.

[2]张建青.腹膜外子宫颈锥切式子宫切除术.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9, 34 (10) :630.

[3]Aldndge AH, Meredith RS.Complete abdominal hysteterectomy.Am J Ob stet Genecol, 1950, 59 (3) :748.

[4]王晓东, 杨延林, 梁家智.改良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华西医学, 1998, 13 (2) :244-246.

[5]黎培毅, 刘宏伟, 杨延林.腹式筋膜内子宫全切术.实用妇产科杂志, 1998, 14 (1) :36-37.

[6]王士仁.妇科手术常见困难之处理.人民出版社, 1983:55.

传统筋膜内子宫切除术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腹式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患者56例,年龄35~56(45.32±3.11)岁,其中全子宫切除术35例,部分子宫切除术21例;另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常规子宫切除术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年龄36~58(44.91±4.33)岁,其中全子宫切除术33例,部分子宫切除术23例。2组患者年龄、手术类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接受阴道镜检查及宫颈细胞学涂片检查,排除恶性病变患者,术前均接受妇科腹部手术常规准备。观察组打开膀胱腹膜反折后将膀胱下推至宫颈内口水平下0.5cm左右,宫颈内口水平离断对子宫伴行静脉及动脉上行支进行缝合包扎,子宫动脉结扎上方0.5cm左右部位,环形切口将子宫筋膜切开,深度3~5mm左右,常规扩张并进行锐性分离,向下将移行带、宫颈内膜及部分宫颈肌层切除,直径<2cm,1号线对宫颈创面采用内荷包缝合方法进行缝合,采用连续锁边方法对宫颈筋膜进行缝合,术中不对子宫骶韧带及主韧带进行离断。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进行观察,观察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并给予相应的处理。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术后出现切口感染1例,对照组术后出现切口感染6例,阴道壁松弛、阴道顶端脱垂等2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低于对照组的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目前临床子宫切除术方法较多,根据手术途径的不同分为阴式子宫切除术、腹式子宫切除术2种,其中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又包括筋膜外及筋膜内2种,其中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中对子宫周围脏器影响较小,基本不会产生较大影响,同时对盆底破坏性较小,术后患者阴道受到影响较小[3]。

子宫切除术中手术时间过长、术中出血量较大等问题均对患者机体影响较大,术后患者常出现盆骨粘连、下腹疼痛、阴道壁松弛、性交疼痛等[4],同时患者存在较大的出血风险,健康受到较大的威胁,因此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有着重要作用。腹式筋膜内子宫切除术能实现子宫完全切除,同时具备次全切除术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1)术中对子宫骶韧带、主韧带、阴道旁及宫旁组织操作较少,有效减少了对患者输尿管的损伤;(2)术中无需分离处理患者膀胱,膀胱受到损害较小;(3)充分保留子宫动脉下行支,阴道残端愈合良好,术后出血及局部炎性反应明显减少,阴道供血系统良好,患者性机能受到影响较小[5];(4)手术中子宫骶韧带、主韧带及筋膜缝合后成为一个新的中心,盆底支撑结构得到较大的维护,其他脏器生理位置正常;(5)手术创面较小,术中出血量较小,尤其是膀胱剥离面较小,因此术后基本不会出现感染及血肿症状,同时减少了术后发热症状的发生;(6)有效降低了残端癌的发生,同时减少了临床常见检查对患者机体的影响[6]。本结果证实采用腹式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效果显著,有效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曹莉莉.系统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广泛性子宫切除术中如何辨认神经[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3,29(13):934.

[2] 吴鸣.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广泛性子宫切除术[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3,29(12):936.

[3] 李宁.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与阴式全子宫切除的疗效对比[J].中国内镜杂志,2013,19(10):1083.

[4] 陈凤群.非脱垂子宫阴式子宫全切术68例临床分析[J].疑难病杂志,2007,6(11):684-684.

[5] 余筱,罗勤,周国荣.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72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197-198.

传统筋膜内子宫切除术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因子宫良性病变行子宫全切除术患者。改进的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患者83例,传统的筋膜内子宫切除术75例。两组在年龄、产次、病种、症状、子宫大小、盆腔粘连及附件保留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手术方法

传统的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方法不赘述。改进的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切口探查至剥离剪开膀胱反折腹膜为止的各步骤与传统子宫切除术相同。只是稍向下推膀胱,切断、缝扎子宫血管的深度要够,处理血管后露出子宫颈肌层,在相当于子宫颈内口水平切入筋膜层深达3~4mm,或更深些,向上牵拉子宫,在所谓耻骨-膀胱-宫颈筋膜层内向下分离、环行旋切达宫颈外口,剪除子宫、不切断子宫骶、主韧带。然后,消毒残端,用1号肠线距切缘3~5mm处环形荷包缝合,之后翻向阴道面。残留宫颈管状创面8字缝扎,闭合残腔,形成实体阴道上宫颈。

2 结果

改进的全子宫切除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排气早,与传统手术比较,各项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0.0处理)。改进的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后3个月复查宫颈,均愈合良好,并形成了新的实体宫颈而无一例见肉芽组织形成。术后3个月均恢复正常性生活,无不适。术后1年无阴道壁松弛及脱垂。

3 讨论

目前,子宫良性病变行子宫全切术仍以经腹为主。改进的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式简洁,效果良好,值得肯定和进一步推广。

3.1 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初衷

(1) 患者比较年轻,系良性病变(通常是子宫肌瘤),又需切除子宫; (2) 为使阴道不至于缩短; (3) 为不遗留下子宫颈管和易发生癌变的鳞状、柱状上皮区-"移行带" (transitiona zone) , 以绝后患。于是,形成该手术设计[2]。

3.2 手术适应症

(1) 子宫附件良性病变,比较年轻而需全子宫切除者; (2)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生殖器结核,尤其盆腔粘连较重者; (3) 慢性宫颈炎致宫颈肥大增粗者; (4) 子宫病变同时伴轻度子宫脱垂或阴道壁膨出者。

3.3 改进的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优点

3.3.1 此术适用于盆腔严重粘连,解剖困难者。手术在筋膜内进行,使膀胱、输尿管和直肠等的损伤大为减少。著名的《妇产科手术学》(Gynecologic Surgery, william, JM, Thomas GS)将其作为避免泌尿系损伤的方法加以推荐[2]。

3.3.2 该术式简洁(处理组织少),手术时间短,出血时间短,腹腔暴露时间短,麻醉时间缩短。这正和Moynihan于1920年在英国外科医师协会成立典礼上论述"外科手术的精髓"的理念相一致。即外科医生必须竭尽所能,不断寻求简单的方法和更好的途径,在外科手术的词典里最重要的便是"简洁"[3]!

3.3.3 改进的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减少了对子宫骶、主韧带及宫旁和阴道组织的处理,宫颈管状创面缝合成形新的实体宫颈,维持了盆底的支持结构,有助于预防宫颈或阴道残端松弛及脱垂[1],也不易引起腰骶部疼痛、下腹坠及排便异常[4]。

3.3.4 宫颈管及鳞-柱状上皮交界区被切除,防止了宫颈残端癌的发生。

当然,此术也有不足之处,如严重的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筋膜内切除子宫可遗留下筋膜外子宫内膜异位症好发部位的宫骶韧带及子宫直肠窝腹膜,使周期性腹痛的病灶也被遗留,所以对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手术,如能在筋膜外进行者,则不选筋膜内术式[1]。该术式禁忌症: (1) 生殖器恶性肿瘤; (2) 宫颈重度糜烂; (3) 较大的宫颈肌瘤。

4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探究

新近,该术式子宫体部切除又有改进,周基杰等实施了"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配合切除宫颈内层的子宫切除手术",此种改进保留了子宫动脉上行支与卵巢间血管网不被破坏,既去除病变子宫,又能长期维持卵巢正常功能至绝经期,而使患者术后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刘新民主编.妇产科手术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67;173.

[2]郎景和著.妇科手术笔记[M].第2部.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75-76.

传统筋膜内子宫切除术 篇7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6年12月至2008年12月需行子宫切除术患者500例, 术前均常规行宫颈黏液细胞学检查, 必要时行活检, 以排除癌前病变或癌变。所有患者均为子宫或子宫颈良性病变, 无严重合并症, 无重要脏器功能不全。随机患者分为两组, 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62例, 年龄34~55岁, 平均 (41.4±11.3) 岁;其中多发性子宫肌瘤66例, 肌壁间子宫肌瘤59例, 宫颈肌瘤14例, 子宫腺肌瘤35例, 功能性子宫出血65例, 粘膜下肌瘤33例。对照组238例, 年龄35~56岁, 平均 (39.6±10.7) 岁;其中多发性子宫肌瘤61例, 肌壁间子宫肌瘤52例, 宫颈肌瘤12例, 子宫腺肌瘤31例, 功能性子宫出血61例, 粘膜下肌瘤23例。两组在年龄、病理类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改良式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常规消毒铺巾, 腹横切口开腹, 切口长度约为6~8 cm。切断结扎圆韧带、附件或骨盆漏斗韧带, 分离并剪开阔韧带间组织到达子宫峡部水平, 紧贴宫颈向下推膀胱至子宫口水平, 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 紧贴宫颈钳夹切断少部分主韧带, 约1 cm左右。相当子宫血管结扎部位稍高处切开宫颈筋膜, 深约0.2~0.3 cm, 用力向上提拉子宫, 采用钝锐结合分离宫颈筋膜, 如果进入解剖层次正确, 可顺势将宫颈筋膜从宫颈上剥离, 约行进1.5 cm左右达阴道穹隆部, 沿着阴道穹隆环形切除子宫, 碘伏消毒宫颈残端。可吸收线间断外翻缝合阴道残端及宫颈筋膜。缝合盆腔腹膜, 关腹, 术后留置尿管, 预防抗感染治疗, 术后5 d可拆线出院。对照组采用传统腹式子宫切除术, 在术中离断缝扎扎主韧带、骶韧带, 平宫颈外口处环切阴道壁, 切除子宫。

1.3 观察指标

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术后肛门的排气时间、术后病率、术后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率的检验采用χ2检验, 均数检验采用t检验, P<0.05差异显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记录结果比较, 见表1。

注: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术后肛门的排气时间、术后病率、术后住院时间比较, 见表2。

注: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讨论

全子宫切除术在妇科手术中很常见, 主要是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异位症。在子宫全切手术中, 对于传统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来说, 术中要切断子宫的各组韧带, 不能保持盆底的完整性, 有可能术后发生阴道脱垂;同时这种术式使阴道变短, 影响了夫妻之间的性生活, 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

改良的腹式筋膜内子宫切除术, 避开了传统术式对子宫骶、主韧带及宫旁和阴道组织的大幅度处理。在术中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而未切断, 同时对盆底神经丝损伤少, 使阴道得到较正常的供血, 再者阴道的长度没有缩短, 保留了阴道的完整性, 故夫妻性生活几乎不受影响, 保证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此改良术式保留了子宫骶、主韧带及宫旁组织, 通过筋膜缝合, 维持了盆底的支撑结构, 悬吊作用仍然存在, 有效的防止了术后阴道壁松弛及阴道脱垂, 避免了腰骶部疼痛, 下腹坠胀不适感以及排便异常[2]。在术中切除了子宫外口移形区, 可有效避免了宫颈残端癌的发生, 此术式无须过多分离膀胱、输尿管和肠管, 所以此术式更适合于因慢性炎症导致的宫颈周围粘连的患者。

在本文结果中, 采用改良式筋膜内子宫切除术,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传统的腹式子宫切除术, 充分说明了改良式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术式简单, 手术时间短, 出血量低, 术后恢复快, 对患者性生活影响小等优点。但是在术中要正确处理宫颈筋膜, 首先要正确确定环切宫颈筋膜的部位, 其次要掌握切开宫颈筋膜的厚度, 如果切入厚度小, 易导致膀胱和直肠损伤, 如果切入过多可能导致出血, 如果切除不够, 可使宫颈病变组织遗留[3]。采用此术式还要注意保持阴道的长度, 所以要掌握好环切子宫的位置。

参考文献

[1]唐秀萍, 郭素华.改良筋膜内子宫全切术式的临床应用.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5, 3 (18) :1901-1902.

[2]黄利红.改良式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中国妇幼保健, 2005, 20 (1) :2942-2944.

上一篇:疾控中心健康管理下一篇:初步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