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性全子宫切除术

2024-10-19

根治性全子宫切除术(精选10篇)

根治性全子宫切除术 篇1

近年来,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手术已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案。胃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 发病率较高, 临床常采用全胃切除的手术进行根治性治疗。胃癌好发于中老年患者, 手术创伤、麻醉影响会对患者的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尤其对于高龄患者而言,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极高, 不仅影响术后康复, 甚至可能导致患者死亡[1]。笔者所在医院探讨了综合护理干预对高龄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现将护理体会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高龄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均因上腹疼痛不适、饱胀、恶心、呕吐、食欲下降、乏力、消瘦等症状来院就诊, 经电子胃镜检查和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胃癌, 均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手术治疗。所有研究对象同时排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凝血机能异常、控制不良的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史、智力低下、严重听力或语言障碍、已发生远处转移者。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30例, 其中男18例, 女12例;年龄60~88岁, 平均 (75.46±4.33) 岁;体重49~76 kg, 平均 (58.74±5.12) kg;近侧胃癌4例, 全胃癌6例, 胃体癌15例, 残胃癌5例;文化程度包括高中6例, 初中12例, 小学10例, 文盲2例;其中合并高血压21例, 糖尿病8例, 冠心病12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例, 低蛋白血症7例。

观察组30例, 其中男20例, 女10例;年龄62~85岁, 平均 (75.73±4.58) 岁;体重48~75 kg, 平均 (58.69±5.21) kg;近侧胃癌4例, 全胃癌5例, 胃体癌17例, 残胃癌4例;文化程度包括高中5例, 初中13例, 小学11例, 文盲1例;其中合并高血压22例, 糖尿病7例, 冠心病14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例, 低蛋白血症8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文化程度、胃癌病情、合并症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后实施常规护理干预, 做好心电监护, 加强巡视, 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指导患者戒烟戒酒,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并进行雾化吸入治疗[2]。

观察组患者术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从心理疏导、后续治疗、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几个方面加强护理。

首先, 真诚与患者积极沟通, 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对已知病情的患者讲解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必要性和预后情况, 向其介绍既往成功的病例, 以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告知患者术后的后续治疗和护理对降低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使患者认识到积极配合各项治疗和护理操作的重要性。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解释, 各种护理操作前预先告知, 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 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纠纷。对不知病情的患者尽量不向其提及病情, 做好其家属沟通, 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配合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各项治疗和护理操作[3]。

术后在患者清醒之前, 应加强对命体征的监测, 定时测量患者体温、血压、脉搏等指标。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氧气吸入, 保证患者的正常呼吸。患者清醒后, 调节床位呈30°倾斜, 以利于患者腹腔积液的引流, 必要时腹部绑缚腹带, 以缓解切口疼痛程度[4]。术后需对患者进行肠胃减压处理, 密切注意引流液的颜色, 如未出现出血症状, 且肠道恢复状况良好, 则将引流量控制在450~850 ml, 观察1周后拔除。注意保持引流通畅, 防止发生受压、扭曲、脱出等意外, 准确记录引流液性状和量[5]。如患者发生发热、腹痛和腹膜刺激症状, 腹腔引流液突然增加、胃管引流液突然减少时应考虑是否发生吻合口瘘。及时将异常情况报告医生, 并做好手术准备工作。鼻肠营养管应盘好后置于患者耳廓处, 采用胶带固定, 防止发生滑动, 定期更换固定胶带。配制营养液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尽量做到现配现用, 防止发生污染[6]。

胃癌患者常营养状况不佳, 多合并贫血、低蛋白血症。术后胃肠减压间禁食、禁水, 指导家属采用棉签蘸水帮助患者湿润口唇。待肛门排气, 拔除胃管后给予少量饮水, 之后逐渐给予流质、半流质、软食。指导家属给予患者足够的营养支持, 待患者肠功能恢复后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 以改善营养状况, 促进切口愈合。忌食生硬、粗糙、辛辣刺激性等食物。对于不能口服或口服摄入量不足者应酌情给予静脉营养支持[7]。

指导患者适度运动, 术后每2小时帮助患者翻身拍背1次。指导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 并辅以雾化吸入治疗。指导患者卧床期间主动活动双下肢, 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根据患者病情指导其下床活动, 第1次下床活动必须在医护人员陪同下进行。下床活动时间应根据患者病情和耐受程度确定, 不可操之过急[8]。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例 (%)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护患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患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2。

例 (%)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胃癌的发病群体主要为中老年人群, 近年来随着环境的日益污染和饮食结构的改变, 胃癌的发病率也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目前临床首选根治性手术作为治疗胃癌的有效方式。全胃切除术作为一种损伤性手术, 对患者的伤害较大、麻醉风险较高。尤其对于高龄患者而言, 常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等基础性疾病, 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也较大, 因此术后实施优质的护理干预对高龄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患者术后的康复进程十分重要[9]。

优质的护理干预还有助于增进护患之间的理解和体谅, 使患者更加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和护理操作。本研究通过对高龄胃癌患者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从心理疏导、后续治疗、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几个方面加强护理。首先通过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解除心理压力, 缓解不良情绪, 以正确的心态面对现实, 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并增加其治疗依从性, 使各项护理工作更易于开展。同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交流, 以取得其配合和支持, 使家属共同参与到对高龄胃癌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来,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后续治疗和护理, 使患者得到良好的术后恢复, 加强巡视和观察, 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和并发症, 并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急救处理, 尽量避免或减少严重不良后果。通过合理饮食指导, 选择合适的饮食种类,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使患者得到足够的营养支持, 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消化道。通过适度运动指导, 使患者在身体条件许可的前提下早期下床活动, 以促进肠功能恢复, 防止肠粘连、肠梗阻、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 促进术后康复进程。

本研究结果表明:对高龄胃癌患者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有助于降低并发症, 增进护患关系, 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影响。

摘要:目的:探析高龄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护理干预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以供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高龄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成两组, 均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手术。对照组患者术后实施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患者术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护患满意率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护患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高龄胃癌患者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有助于降低并发症, 增进护患关系, 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高龄,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周锁琴.循证护理在预防胃大部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08, 23 (19) :1772-1773.

[2]武月娥.全胃切除术后的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8, 29 (23) :2926-2927.

[3]曹翠霞.心理干预在胃癌胃大部切除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工程, 2012, 20 (2) :156-157.

[4]康玉华, 蔡水仙.胃癌胃大部切除根治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2010, 17 (10) :64-65.

[5]吴海燕, 刘燕, 刘东霞, 等.胃癌病人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经口饮食的护理[J].全科护理, 2010, 8 (9) :2364-2365.

[6]朱海涛, 吴云飞, 徐惠绵.早期进食在胃癌全胃切除病人中的应用[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7, 14 (4) :370-373.

[7]孙田杰, 金莹, 赫金玲, 等.胃癌全胃切除术后肠外营养治疗的临床研究[J].护理研究, 2008, 22 (3A) :620-621.

[8]龚凤琴.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的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 2011, 4 (3A) :140.

[9]李继梅.20例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护理体会[J].中华全科医学, 2010, 8 (3) :397-398.

子宫腺肌症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护理 篇2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症 腹腔镜 全子宫切除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9-1039-02

子宫腺肌症是子宫内膜异位于子宫肌层的病理性表现,是妇科常见的疾病,多发生于30一50岁的经产妇女,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1],尽管药物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痛经,但停药后易复发。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方法属于微创治疗方法,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具有患者痛苦小,切口小、外观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2]而广泛用于妇科临床。2010年12月至今我院子宫腺肌症在全麻腹腔镜下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82例,经给予全面细致的护理,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0年12月至今我院子宫腺肌症在全麻、腹腔镜下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82例,全部病例术前行阴道B超检查、术后均经病理检查结果证实。年龄38-55岁,平均45.6岁,均为择期手术。

1.2 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

子宫腺肌症以经期疼痛为主,进行性加重,部分患者伴有肛门坠胀,性交痛,偶有非经期下腹疼痛、经量增多,周期紊乱等。虽然常用的药物对子宫腺肌症的痛经有疗效,但停药后痛经易复发,严重影响妇女的工作和生活,切除子宫可达到根治的目的。因腹腔镜手术具有伤口小、创伤少、术后粘连少等优点,极大程度的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故认为手术治疗简单的子宫腺肌症,腹腔镜手术方式是目前较好的选择。

2 术前术后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它贯穿整个治疗护理的全过程。患者入院后护士应热情接待,主动介绍病区环境、主治医生及责任护士,尽快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子宫作为女性特有的生殖器官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特殊的位置,许多妇女不了解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结构,缺乏性知识,担心子宫切除后会改变自己的女性特征,发生性功能障碍,影响夫妻生活及家庭幸福而产生焦虑、恐惧情绪。因此,护理人员要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 用通俗的语言向病人讲解手术的必要性、优点及可靠性,介绍手术成功的例子,请同类手术患者现身说教;讲解有关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生理知识,使其了解手术后与术后月经、性知识、生育的关系;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一些简单的自己可缓解疼痛的方法和技巧;使患者及家属能全面认识腹腔镜手术,取得病人合作,主动接受手术治疗[3]。

2.1.2 皮肤准备 上至肋弓,下至耻骨联合及大腿内侧上1/3处,两侧至腋中线及会阴部、肛周皮肤。脐部污垢用松节油或石蜡油棉签擦洗干净,动作宜轻揉,以免损伤脐部皮肤而影响手术,最后用肥皂水及清水洗净备皮范围内的皮肤。

2.1.3 胃肠道准备 妇科手术部位位于盆腔,位置较深,肠道准备优劣直接影响术中视野的暴露,肠道准备不足可直接增加手術难度[4]。患者术前一日进适量半流质饮食,晚8时禁食水,术前晚及术日晨给予大量不保留灌肠。

2.1.4 阴道准备 术前2~3日用碘伏擦洗阴道,每日2次;子宫全切术患者应避开月经期,并在术日晨宫颈涂龙胆紫。

2.1.5 一般准备 除做好皮肤准备、胃肠准备、相关的辅助检查和药物过敏试验外,还要教会患者做腹腔镜术后体操,有利于残留在体内的二氧化碳气体排出;并讲解术后早期活动的好处及床上翻身和下床活动的技巧。

2.2 术后护理

2.2.1 病情观察 置患者于安静、整洁、温度适宜的病房。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术后每小时测血压、脉搏、呼吸及血氧饱和度1次,直至平稳;常规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4小时,可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又可加快人工气腹后残留的二氧化碳排出,纠正高碳酸血症;观察患者面色、精神及全身状况,如出现心率加快,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应首先考虑到腹腔内出血的可能,应及时向医生汇报。

2.2.2 卧位与饮食 患者均为全身麻醉,床边应备好急救药物及器械以处理突发的副作用和进行复苏。未清醒者给予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氧气吸入2—3L/分,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醒后6h即可少量多次饮水,并给予少量流质饮食,但忌食甜食、鸡蛋、牛奶、豆浆等[5],待肠蠕动恢复后给予半流质饮食,根据具体情况逐渐过渡到普食,指导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鼓励患者术后6~8h在床上进行四肢活动、翻身等轻微活动,并尽可能早期下床活动,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静脉栓塞和肺栓塞。

2.2.3 穿刺孔出血及阴道出血情况 穿刺孔出血多为穿刺鞘拔出后压迫作用消失而创可贴牵拉不紧所致,术后应观察切口处敷料是否干燥,有无渗血、渗液。如血液外渗浸湿敷料者应及时更换敷料加压包扎;观察阴道出血的量及颜色:术后2天,出血少许,色淡红,为宫颈残端电凝后残留物排出,不需处理;如转为鲜红色且伴有凝血块,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2.2.4 伤口疼痛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当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别的事件时,痛觉可以减轻甚至消失;积极的情绪可减轻疼痛,而消极的情绪可使疼痛加剧。轻者运用松弛疗法:听病人喜欢的音乐、看病人喜欢的电视、愉快交谈等均可分散病人的注意力,使疼痛减轻甚至消失。因腹腔镜手术切口较小,愈合快,疼痛轻且短暂,一般患者均可承受。当疼痛严重时,告知医生辅助药物治疗。

2.2.5 导尿管: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常规留置导尿管48小时,术后保持导尿管通畅,防止折叠、脱出,并密切观察尿量及颜色,以了解肾功能及有无膀胱及输尿管损伤。有泌尿系器官损伤者,尿管留置时间可酌情延长;术后48小时即可拔出尿管,拔管后嘱患者多饮白开水,尽早下床排尿,保留导尿管期间给予会阴护理每日2次。

2.3 并发症的护理 在临床工作中,其重点在于预防、识别、处理并发症的发生。腹腔镜手术是依靠二氧化碳气腹进行荷电操作,术后可引起高碳酸血症、肩背部疼痛、恶心呕吐等并发症[6],通过术前充分的宣教准备工作,精心的术后护理,可以显著的降低腹腔镜的并发症。

2.3.1 恶心呕吐 其主要原因与术中使用麻醉药物、术后使用镇痛泵及甲硝唑类抗生素等有关。发生恶心呕吐者,应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误吸。患者清醒后,主动关心,消除其紧张情绪,指导患者恶心呕吐时用手按压穿刺孔,减轻呕吐时腹压增加对穿刺孔的影响。重者遵医嘱使用止吐药物。

2.3.2 咽喉疼痛 全身麻醉用的气管内管,放入喉咙中供应氧气所引起的咽喉水肿或充血现象,引起声音嘶哑,手术48小时后会消除,患者只需多饮水就可改善症状。

2.3.3 肩膀和背部疼痛 多因腹腔内未排尽的二氧化碳气体刺激膈神经,而引起肩背部放射性疼痛,它是妇科腹腔镜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术后24h内,一般3-5天自然消失[7];术后嘱患者采用仰卧位,在下腹垫一枕头,抬高臀部,让气体积聚在盆腔可减少疼痛;协助其按摩肩背部、腹部及做腹腔镜术后体操,加速二氧化碳气体的排出。

2.3.4 下肢静脉血栓及神经损伤 与患者血液粘稠,术后活动少,静脉壁损伤以及术中由于患者体位放置不当等因素有关,特别是术中取膀胱截石位患者,手术时间过长,压迫神经或肢体引起。术后注意观察肢体活动情况,早期指导患者活动,下肢按摩或理疗等。

2.4 出院指导: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饮食;休息4月,禁盆浴和性交2月;保持外阴清洁,注意个人卫生;出院1月后来门诊复诊,如发生阴道大出血、腹痛、反复发热等情况应随时来院就诊。

3 体会

为减轻痛苦,全麻腹腔镜手术方式仍是目前治疗子宫腺肌症患者最好的选择;腹腔镜手术以其创伤小、效果好、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而广泛运用于妇科临床,为了适应医疗发展的需要,就要不断提高护理技术水平,护士应加强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完善健康教育,提供动态、连续的、最优质的护理,掌握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以最佳状态配合治疗和护理,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刘伯宁,陆丽华.子宫腺肌症临床误诊原因探讨[J].实用妇产科杂志,1993,9(5):315~316.

[2]李玉英.50例腹腔镜异位妊娠病灶切除术围术期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 5(8):60—61.

[3]柳萌,木琼,吴维英等。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护理[J]现代护理,2007,5(4):1067-1068

[4]王玲,乔凌,张晓红,等.恒康正清在妇科手术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6年 第1期

[5]黄明丽.腹腔镜手术治疗休克型异位妊娠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6(16):40—41.

[6]乐杰 妇产科学。[M]第6版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55-446.

根治性全子宫切除术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选取34例高龄胃癌患者给予本次研究,其中男性21例、女性13例,年龄61至92岁,平均年龄(72.38±2.91)岁,疾病类型:胃底4例、胃体19例、喷门8例、全胃3例;病理类型:低分化腺癌6例、中分化腺癌12例、高分化腺癌16例。

1.2 方法

1.2.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经临床检查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胃癌诊断标准;(2)年龄不小于60周岁;(3)无其他恶性肿瘤疾病;(4)无恶性肿瘤转移情况;(5)无精神类疾病;(6)无心脏、肝脏、肾脏等机体其他器官严重器质性病变;(7)对本次研究具有知情权。

1.2.2 研究方法

34例高龄胃癌患者均给予根治性全胃切除手术治疗,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提供针对性的术后护理措施。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心理负面情绪变化情况((1)焦虑:SAS量表,满分100分,分数与焦虑程度呈正比,即分数越高则焦虑情况越严重;(2)抑郁:SDS量表,满分100分,分数与抑郁程度呈反比,即分数越低则抑郁情况越严重)、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自拟满意度调查表,掌握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内容包括护理措施、护理态度、护理效果等,满分100分,分数越高则患者对护理工作越满意),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1.2.3 术后护理措施

(1)提供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保持温度、湿度适宜,定期对地面、空气、物品消毒防止感染;(2)及时告知患者手术效果,消除患者由于过度担心手术情况而出现的紧张、焦虑情绪;(3)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术后6h去枕平卧,之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指导其进行适当运动,目的在于增强机体抵抗力,防止腹胀、尿潴留、便秘及肠粘连等并发症;(4)由于手术对机体造成较大创伤,因此术后部分患者疼痛剧烈,可遵医嘱给予止痛药,进行适当语言鼓励及安慰,若条件允许可提供书籍、音乐等物品分散其注意力缓解疼痛;(5)术后每间隔2h翻身1次,将肢体受压部位垫透气棉枕减压,若局部皮肤发红应采取必要措施(烤灯照射、按摩等)预防褥疮;(6)维持皮肤清洁及床褥、衣被干净平整,及时清理大小便,待患者排泄完成后使用温水擦拭并保持干燥,定期消毒会阴部;(7)清理口腔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畅通,防止窒息等严重异常反应发生,定期吸痰或协助排痰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注意观察口腔黏膜是否发生溃疡、糜烂及红肿等情况,及时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防止损伤;(8)严密监测引流管内容物性质、颜色变化情况,保持引流管畅通,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告知医生处理;(9)胃癌患者术后应首先给予温水,之后可过度到流质、半流质、软食及普食,指导患者进食应细嚼慢咽,使食物充分嚼烂并与唾液混合均匀利于消化,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富含营养物质,因胃部切除后胃酸分泌量降低可发生缺铁性贫血,应适当进食动物肝脏、菠菜等食物,若进食后出现上腹部不适、心慌、头晕等异常情况(即倾倒综合征)应等待15-30min方可自行缓解,适当进食膳食纤维预防便秘;(10)给予必要的健康教育,告知其遵医嘱治疗及良好生活习惯对疾病治疗及预后的重要性。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由±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负面情绪

34例高龄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患者经术后护理后,其心理焦虑、抑郁情况均显著优于护理前,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2.2 并发症及满意度

34例高龄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患者经术后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53%(8例),与未发生并发症患者所占比例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高达(92.31±2.08)分,具体结果见表2。

注:*表示与护理前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表示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胃癌(Carcinoma of Stomach,GCA)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在我国发病率居恶性肿瘤首位,且病死率较高,威胁患者身心健康[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结构及饮食习惯改变等多因素共同作用,胃癌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已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

研究表明[2],胃癌患者实施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后,由于手术持续时间较长,对机体血管造成大范围损伤,术中暴露大量组织或细胞表面,导致机体外源性凝血系统启动,增加高凝状态发生率,且由于术后消化道生理功能、解剖结构等均发生不同程度改变,无法及时获得充足营养,机体免疫力较差,因此易发生静脉血栓、营养不良、感染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疗效及预后,甚至造成死亡等严重后果。有研究表明,外科手术对患者生理及心理均造成一定刺激,使其产生应激性,易出现紧张、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心理,使其无法积极配合治疗,依从性较差,甚至排斥治疗造成严重后果。

研究显示[3],胃癌患者实施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后,需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是保障此类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的关键因素。本文研究可知,胃癌患者实施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后给予正确护理措施,其心理焦虑、抑郁等情况均获得显著改善,且并发症发生率仅为23.53%,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较高,与巩海玲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胃癌患者实施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后给予积极有效的临床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负面心理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发生率及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康安定,吴飞跃.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后疗效的评价[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1,13(4):299-301.

[2]兰秀芬,崔秀芹.胃癌术后的饮食护理[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2,28(2):80-81.

根治性全子宫切除术 篇4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根治性全囊肿切除手术在临床上治疗肝囊性包虫病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1年5月到2014年5月期间治疗的100例肝囊性包虫病患者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为50例。对于试验组患者采用根治性全囊肿切除术治疗,而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内囊摘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住院天数、腹腔引流时间、发生残腔积液、残腔感染和胆汁漏人数。结果:试验组的住院天数和腹腔引流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且发生残腔积液、残腔感染和胆汁漏人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根治性全囊肿切除手术在临床上治疗肝囊性包虫病患者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根治性全囊肿切除术;肝囊性包虫病;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782.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208-01

肝虫病在临床上主要分为囊性包虫和泡性包虫两种,治疗方式以外科手术为主[1]。近期我院主要对于肝囊性包虫病采用根治性全囊切除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本文主要探讨分析根治性全囊肿切除手术在临床上治疗肝囊性包虫病临床效果,对我院收治的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主要为我院在在2011年5月到2014年5月期间治疗的100例肝囊性包虫病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为50例。试验组中,28例男性,22例女性;年龄为15.4~65.4岁,平均为(31.6±2.5)岁;包虫囊肿平均直径为(6.56±2.47)cm;38例单子囊,12例多子囊。对照组中,26例男性,24例女性;年龄为14.8~64.8岁,平均为(32.5±1.9)岁;包虫囊肿平均直径为(6.32±2.38)cm;37例单子囊,13例多子囊。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包虫囊肿直径以及囊肿类型等一般临床资料上没有显著性差异,组间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于试验组患者采用根治性全囊肿切除术治疗,首先将包虫囊肿暴露,采用纱布块保护患者周边的脏器,防止手术中包虫囊肿发生破裂,囊液污染腹腔。然后寻找出正常肝组织和包虫外囊之间的间隙,使用电刀或彭氏刮洗刀从间隙中靠近包虫外囊进行分离。该过程在切除术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进行分离时候要充分辨别肝实质间管道组织和包虫外囊,结扎处理滋养包虫血管以及通入包虫腔的小胆管。完整切除外囊,缝扎闭合较大的肝创面。将负压引流管放置创面,如果患者肝包虫外囊较薄、囊肿临近主要血管或者囊肿同周围粘连明显时候,可以采用开放式全囊肿切除术治疗,将囊液吸出,利用浓度3%H2O2对残腔处理,将外囊剪开,沿着周边囊分离将全囊肿切除。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内囊摘除术治疗。

1.3观察指标

术后主要观察指标为:住院天数、腹腔引流天数、发生残腔积液、残腔感染、胆汁漏和原位复发人数。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试验采集的数据利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术后试验组患者住院天数和腹腔引流时间分别为(8.2?2.3)d、(4.3?0.2)d,而對照组住院天数和腹腔引流时间为(14.2?4.5)d、(7.2?0.4)d,试验组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访后发现试验组发生并发症人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两组术后并发症对比

组别例数残腔积液残腔感染胆漏原位复发试验组500000对照组506575P <0.05<0.05<0.05<0.05

3讨论

当前包虫病临床治疗主要采用外科手术。传统的内囊摘除术术后患者复发率比较高,且残腔积液、残腔感染以及胆漏等并发症发作频繁,严重影响着治疗效果。通过多年临床实践,发现在正常肝组织和肝包虫的纤维囊壁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这就为完整切除肝包虫全囊肿提供了先决条件,从而可以将全囊剥离切除,经试验发现手术后患者不存在胆漏、残腔积液和残腔感染等常见并发症[2]。且该种手术方法安全可靠,对患者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腹腔引流天数显著降低,逐渐成为临床上理想的根治性手术方法。本组试验中,治疗组患者经根治性全囊肿切除术后住院天数和腹腔引流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且术后随访发现患者没有发生残腔积液、残腔感染、胆漏以及原位复发,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对于肝囊性包虫病患者采用根治性全囊肿切除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彭心宇,张示杰,牛建华,等.肝包虫外膜内完整摘除术30例报告[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2,17:529-530.

根治性全子宫切除术 篇5

关键词:膀胱肿瘤,腹腔镜,膀胱全切除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逐渐开展,但腹腔镜手术较开放手术是否存在优势,仍有争议。笔者总结了我院2007年11月~2009年8月35例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的病例资料,与同时期的36例传统开放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作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71例,分2组。腹腔镜组:35例,其中男31例,女4例,年龄40~79岁,平均62.6岁;30例为原发肿瘤,5例为复发肿瘤;其中3例术前曾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2例有术前膀胱灌注化疗史。开放组:36例,其中男33例,女3例,年龄44~82岁,平均65.4岁;23例为原发肿瘤,13例为复发肿瘤;其中5例术前曾行TURBT,5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3例行TURBT及膀胱部分切除术,7例有术前膀胱灌注化疗史。所有病例术前均经膀胱镜取活检确诊为膀胱癌。

1.2 手术方法

手术步骤为:全身麻醉,患者取平卧位,5点穿刺法置入腹腔镜器械。首先游离中下段输尿管并进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游离精囊输精管,暴露Denonvillier间隙与前列腺后间隙;分离膀胱前与耻骨后间隙,缝扎背深静脉复合体;分离膀胱前列腺两侧血管蒂;分离前列腺尖部,离断背深静脉复合体及尿道[1];下腹正中做6 cm切口,取出切除的膀胱和前列腺,常规行回肠通道术、回肠原位膀胱术或乙状结肠原位膀胱术。

本研究尿路重建方式有:腹腔镜组回肠原位膀胱术20例、回肠通道术8例、乙状结肠原位膀胱术7例。开放组,回肠原位膀胱术13例、回肠通道术14例、乙状结肠原位膀胱术9例;

1.3 比较指标

年龄、性别、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输血率、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恢复饮食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AS 8.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或Fisher确切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应用t检验处理,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围手术期情况

腹腔镜组与开放组在年龄、性别上无差异。腹腔镜组的ASA评分低于开放组。腹腔镜组35例中有2例中转开腹,中转率为5.7%,无围手术期死亡。腹腔镜组手术时间210~565 min,平均为319.6 min;术中出血150~2 000 m L,平均为637.1 m L;术中平均输血量405.7 m L,术后输血率为5.7%,肛门排气时间4.0 d,恢复进食时间5.3 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25.5 d。开放组出现1例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210~480 min,平均为313.9 min;术中出血200~3 000 m L,平均为922.2m L;术中平均输血量655.6m L,术后输血率为30.6%,肛门排气时间4.6 d,恢复进食时间6.1 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36.4 d。见附表。

注:覮为Fisher确切概率法

2.2 并发症及处理

腹腔镜组及开放组均未出现术中并发症。腹腔镜组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开放组,为28.6%,其中发生尿路感染5例,肠梗阻2例,肺部感染1例,脑梗塞1例,新膀胱瘘1例,应激性溃疡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均通过保守治疗痊愈。开放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5.6%,其中发生尿路感染6例,肺部感染4例,腹泻3例,肠梗阻3例,新膀胱瘘3例,肠道感染1例,肠瘘2例,应激性溃疡1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切口感染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1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吻合口瘘1例,切口部分裂开1例。1例切口裂开行减张缝合术后痊愈,1例肠瘘行横结肠造瘘后好转,1例发生肠瘘后行肠切除再吻合术并发MODS死亡,其余患者均通过保守治疗痊愈。

2.3 术后病检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标本切缘无阳性。开放组手术标本5例切缘为阳性,阳性率为13.9%。腹腔镜组肿瘤分期:Tis N0M01例,T1N0M09例,T2N0M021例,T3N0M03例,T4N0M01例。肿瘤分级:G12例,G1~25例,G215例,G2~37例,G36例;病理类型:31例(88.6%)为移行细胞癌,1例为移行细胞伴鳞状细胞癌,1例为移行细胞伴腺癌,1例腺癌,1例神经内分泌癌。开放组肿瘤分期:T1N0M08例,T2N0M021例,T3N0M03例,T4N0M01例,T2N1M01例,T3N1M02例。肿瘤分级:G1~26例,G212例,G2~34例,G314例;病理类型:32例(88.9%)为移行细胞癌,1例为移行细胞伴鳞状细胞癌,1例为移行细胞伴腺癌,1例腺癌,1例腺鳞癌。

3 讨论

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等优点。1991年GLAYMAN首次报道采用腹腔镜肾切除术后,经过10余年的发展,腹腔镜手术已广泛应用于泌尿外科多种疾病的治疗。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全膀胱切除术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最有效的方法[2]。PAR-RA等[3]于1992年报道了首例腹腔镜全膀胱切除术。GILL等2000年报道2例纯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回肠通道术,2002年报道首例纯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回肠原位膀胱术。但由于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操作复杂且手术难度大,国内开展较晚,文献报道的例数较少。另外,由于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的远期疗效尚无定论。因此,是否有必要开展这种手术,仍有争议。

一般认为,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的适应证同开放手术。但由于腹腔镜手术特殊的麻醉要求、狭小的手术入路以及远距离和间接操作的手术方法,限制了腹腔镜手术病例的选择。笔者认为随着腹腔镜设备的发展及技术的熟练,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腹腔镜手术按是否完全在腹腔镜下完成尿路改道可分为:完全腹腔镜手术及体外辅助腹腔镜手术。有研究表明[4]:体外辅助腹腔镜手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输血率、恢复饮食时间、离床活动时间和较轻并发症的发生上优于完全腹腔镜手术。本研究亦采用体外辅助腹腔镜手术,即腹腔镜下完成膀胱根治性切除,然后在腹壁上开6 cm小口,在体外完成尿路改道。笔者认为:体外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既可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避免使用吻合器械所造成的手术费用增加,还可以明显减少长时间气腹对呼吸、循环及内环境的影响。

文献报道[5,6,7,8]:与开放手术比较,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具有出血少、输血率低、胃肠功能恢复快、恢复进食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而在手术时间上没有优势[6,7]。美国进行的一项50例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及50例开放手术的配对研究发现[9]: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6.3 h vs 5.3 h)长于开放组,腹腔镜组在术中出血(363 m L vs 801 m L)、输血率(12%vs 40%)及恢复饮食时间(3.4 d vs 4.2 d)上有优势,而术后住院时间(8.0 d vs 8.7 d)无优势。本研究同样发现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稍高于开放组。这可能与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的开展时间不长、技术不够成熟及腹腔镜手术存在明显的学习曲线[10]有关。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低于开放组,可能原因有:由于腹腔镜的放大作用,使在腹腔镜下手术可以清楚地辨认血管的位置及走形,从而避免损伤;气腹的压力有利于减少静脉出血;手术中超声刀的应用亦可减少出血。腹腔镜组在肛门排气时间及恢复饮食时间上低于开放组。这可能与肠管在空气中暴露时间较短有关;同时,腹腔镜手术对周围脏器的干扰小、伤口小、术后疼痛轻,也有利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腹腔镜组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低于开放组,这得益于腹腔镜组患者较快的术后恢复及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但术后住院时间明显长于欧美国家,这可能与文化、社会因素及医疗卫生体制有关。

研究表明[7]: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6.1%,而开放手术为54.1%。黄健等[11]报道: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5%,而开放手术为30.0%。本研究腹腔镜组28.6%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放组55.6%的发生率,其主要并发症有:尿路感染、肺部感染、肠梗阻和新膀胱瘘等。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1)腹腔镜手术对机体创伤小、对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干扰较开放手术轻;(2)腹腔镜手术中腹腔在空气中暴露时间较短,减少了感染发生的可能性,并且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较小[12];(3)腹腔镜组的术中输血量及术后输血率低于开放组,而非自身输血产生的免疫抑制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13];(4)腹腔镜组较低的ASA评分亦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近期疗效满意。

根治性全子宫切除术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 年2 月—2014 年3 月我院收治的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64 例, 在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本次研究的目的、方法等, 并征得其同意的前提下, 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 例。对照组患者中剖宫产19 例, 阴道分娩13 例;年龄28 岁~41 岁, 平均年龄 (30.1±2.4) 岁;孕周37 周~40 周, 平均 (38.9±1.2) 周;产次0~2 次, 平均 (1.5±0.4) 次;出血量1 700~4 600 m L, 平均 (2 093.1±149.5) m L。试验组患者中剖宫产20 例, 阴道分娩12 例;年龄27 岁~41 岁, 平均年龄 (28.6±2.1) 岁;孕周38 周~42 周, 平均 (39.7±1.4) 周;产次0~2 次, 平均 (1.3±0.5) 次;出血量1 500~4 530 m L, 平均 (2 173.5±151.9) m L。2 组患者在年龄、孕周、出血量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试验组患者一般在使用保守治疗、按摩子宫以及缩宫素等常规治疗方法后治疗出现无效, 为及时救治患者生命的前提下, 进行子宫切除术。根据正常子宫切除术的步骤, 将患者子宫提起, 并在患者输卵管峡部、左侧圆韧带和卵巢固有韧带处断扎, 同时将膀胱下推, 并将部分主、骶韧带和子宫血管断扎;对侧采用相同的处理方法, 在绕宫颈环进行子宫切除, 并将其取出, 最后将子宫残端缝合。对照组采用阴道分娩, 需要在医生的帮助下运用手或相关医疗器械, 将纱布填塞在患者的宫腔内, 但对于采用剖宫产患者, 则是采用从上到下的方式进行填塞, 要把整个空腔塞满, 最后将其宫腔缝合好。在填塞后, 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 包括血压、脉搏、体温以及阴道出血情况等, 并注意患者是否仍出现出血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患者均治疗成功, 治疗有效率为100%, 对照组患者中治疗成功21 例, 治疗有效率为65.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41, P=0.02) 。试验组手术输血量为 (1 783.0±153.5) m L,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 136.0±161.4) m 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4.1, t=0.01) 。

3讨论

难治性产后出血是产科临床常见疾病之一, 是引起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2]。患者临床表现为其产后出血量大于1 000 m L, 且在经过相应药物治疗后出血情况未出现好转的迹象。难治性产后出血不但严重危及孕产妇的生命安全, 还会对孕产妇的身体状况造成损伤[3]。

一般来说, 引起孕产妇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早剥、胎盘植入、胎盘前置、胎盘粘连、阴道或宫颈裂伤、子宫破裂或孕产妇出凝血功能障碍等情况[4]。难治性产后出血产妇的出血量较大, 若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处理, 严重影响产妇的生命健康。对于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有很多种, 一般采用药物治疗, 如米索前列醇、缩宫素、重组活化因子Ⅶ等;手术治疗, 如Cho缝合术、B- Lynch缝合术等软产道缝合、缝扎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等;其他方法如热敷、子宫按摩、压迫性止血、宫腔填塞、介入治疗等。难治性产后出血为严重病症, 出血量大, 医生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彻底止血。一旦发现产妇出现难治性产后出血情况, 应立即进行子宫按摩和使用缩宫素, 若治疗无效, 要进行压迫性止血或宫腔填塞, 再进行子宫血管结扎或子宫动脉栓塞术。

若治疗仍然无效, 且出血量较大, 血库存血量有限, 产妇情况较差, 为了有效挽救患者的生命健康, 需要考虑行子宫切除术。子宫切除术造成手术创伤面较大, 手术后康复慢, 身体瘢痕明显, 对患者造成的心理压力较大。因此, 当选择子宫切除术时, 要详细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手术必要性, 及时、有效把握手术时机。

在行子宫切除术进行止血时, 首先要帮助患者实施抗休克治疗, 同时配合对患者身体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详细评价, 并对出血量进行评估[5]。主要分析的情况有患者出血大出现的因素和出血情况、产妇在生产前、生产期间、生产后的具体情况, 血源的供应数量和速度。在子宫切除术期间, 要加强对患者的监控和护理力度, 避免患者再次出现大出血的情况;同时, 要详细了解引起再次出血的因素, 如患者出现非继发性的凝血功能障碍或继发性凝血功能障碍等。对于非继发性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要进行相应的内科治疗, 纠正患者自身的凝血功能情况, 对于继发性凝血功能障碍患者需要进行剖腹检查。参与整个治疗的医生需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 可以顺利进行手术, 为患者治疗争取最佳的手术时机, 有效进行止血。

难治性产后出血作为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 对患者产生较大的生命健康威胁。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64 例患者的病情, 了解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有效方法, 及时进行彻底止血, 有效救治患者。通过研究可以发现, 子宫切除术对于治疗该种疾病具有良好的效果, 可以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但子宫切除术对于患者的伤害较大, 在有其他治疗方法可以选择时, 应尽量避免应用。减少采用子宫切除术的办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提高妇产科医护人员的相应专业素养, 丰富临床相关知识, 通过进行操作技术的培训, 不断提高医护人员对产后出血治疗的熟悉程度, 详细掌握宫腔填塞、使用缩宫素、止血缝合等技术。②定期进行健康宣教活动, 对孕产妇及其家属进行相应的健康知识培训, 不断提高其保健意识, 避免出现非意愿的妊娠情况。③加强对高危妊娠群体的管理, 严格监控剖宫产指征。④不断促进医院之间的相互沟通, 引进国内外较为先进的医疗技术, 定期进行医疗器械的更新和升级, 提高剖宫产的成功率。

摘要:目的 探讨子宫切除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64例, 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组患者行手术切除, 对照组患者行宫腔纱布填塞。结果 试验组患者均治疗成功, 有效率为10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且试验组患者术中输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子宫切除术对难治性产后出血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可以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 但其对于患者的伤害较大, 可以选择其他治疗方法时, 应尽量避免应用。

关键词:难治性产后出血,子宫切除术,宫腔纱布填塞术,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凤莲, 王静娴, 华秀兰, 等.子宫切除术应用在难治性产后出血中的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 2012, 18 (7) :17-18.

[2]廖丽娜, 王淼.产后出血紧急子宫切除术临床探析[J].中国基层医药, 2014, 18 (5) :719-721.

[3]冉丽萍, 冉爱冬.产科产后出血行急症子宫切除术的相关因素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 (22) :3399-3400.

[4]丁光勤.急症子宫切除术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 (附12例临床分析) [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1, 18 (1) :52.

根治性全子宫切除术 篇7

关键词:非脱垂子宫,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经腹全子宫切除术

全子宫切除术是治疗子宫良性病变的常用手术, 其手术方式较多, 但疗效不一。近年来随着微创理念在妇科领域的逐渐加强, 经自然腔道 (阴道) 的妇科手术以无需开腹、组织创伤小、胃肠道干扰少、疼痛轻等优点备受推崇, 并有逐步取代开腹手术的趋势[1], 而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 (transvaginal hysterectomy, TVH) 是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术式之一。本文就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收治的非脱垂子宫良性疾病行TVH治疗的4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与同期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 (transabdominal hystectomy, TAH) 的临床效果相比较,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2月-2013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行TVH手术的4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 年龄33~57岁, 平均 (45.2±9.8) 岁;产次1~4次, 平均 (2.4±0.7) 次;子宫大小如孕 (10.5±1.8) 周;其中子宫肌瘤20例,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13例, 子宫腺肌病9例;合并卵巢囊肿5例, 高血压3例, 糖尿病2例, 有盆腔手术史者3例。以同期行TAH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 年龄34~56岁, 平均 (45.4±9.3) 岁;产次1~4次, 平均 (2.3±0.9) 次;子宫大小如孕 (10.7±1.6) 周;其中子宫肌瘤18例,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12例, 子宫腺肌病10例;合并卵巢囊肿4例, 高血压3例, 糖尿病3例, 有盆腔手术史者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观察组:采用腰硬膜外联合麻醉, 患者取头高臀低膀胱截石位。牵引宫颈, 于拟切开之宫颈阴道结合处注入1∶10000肾上腺素盐水, 电刀环形切开膀胱横沟下约3 mm处阴道壁黏膜, 锐性加钝性分离膀胱宫颈间隙和宫颈直肠间隙并撑开达腹膜反折。钳夹、切断子宫骶、主韧带, 残端双重缝扎。打开子宫前后腹膜反折, 处理子宫动静脉, 牵拉翻转子宫体并暴露输卵管、卵巢固有韧带及附件后一并处理, 取出子宫 (子宫体积较大时可将肌瘤剔除或子宫对半切开缩小体积后再取出) 后, 探查双侧附件有无异常。检查各残端无活动性出血后, 连续缝合前后腹膜及阴道前后壁。阴道内填塞碘伏纱条压迫止血, 常规留置导尿管。对照组:按照传统常规开腹行子宫切除手术方法进行[2]。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镇痛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等各项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镇痛率均明显少于或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TAH是传统中较为常用的术式, 其术野暴露好、操作难度低、不容易损伤腹腔内脏器, 但其缺点同样明显, 如创伤大、恢复慢、对肠道干扰大、并发症多等, 术后腹部体表留瘢痕更是很多患者无法接受。TVH被视为目前最微创、最符合循证医学的子宫切除术式[3], 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对肠道干扰小、恢复快等优点, 且术后体表无瘢痕, 更容易为患者所接受, 尤其是对于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及肥胖等不能耐受TAH者, TVH是理想的替代术式[4]。以往受限于术野暴露、手术技术等因素, TVH仅用于经产妇、脱垂子宫、子宫大小<12孕周、无手术史等情况, 其他病例因操作难度大而被认为相对禁忌证[5], 随着近年来操作技术的积累、器械的更新和改善, TVH得到迅速普及, 在非脱垂大子宫、有盆腔手术史者的应用逐渐增多, 但需要术前充分的评估以确保TVH手术的成功[6]。

本研究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镇痛率均明显少于或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这与文献[7-8]报道结论相一致, 但TVH手术时间较TAH有所延长, 这与上述相关报道不符, 可能是由于手术开展初期操作技术不娴熟有关, 但随着后期手术娴熟程度的提高, 手术时间也逐渐缩短。近年来TVH的适应证及手术技术均有了显著进展, 对于子宫大小12孕周以上、有盆腔手术史者不再是TVH的绝对禁忌证, 而对于肌瘤或腺肌瘤较大、盆腔粘连者可经术前药物治疗在缩小体积或减少粘连程度后, 再行TVH治疗, 有盆腔手术史者是否可行TVH取决于患者是否存在广泛致密粘连[9]。笔者认为, 对于非脱垂子宫手术方式需要综合考虑患者阴道松弛度、子宫活动度、子宫体积等多种因素, 对于阴道狭窄过深、子宫活动度较差、宫体过大、粘连致密者需谨慎选择TVH治疗。

综上所述, 虽然TVH与TAH之间各有优势及不足之处, 两者之间仍不能相互完全取代, 但对于经过充分评估具有适应证的非脱垂子宫患者, TVH不失为一种微创、安全的理想术式。此外TVH无需昂贵的医疗器材, 从降低手术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的角度来讲也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秦杰, 黄守国.微创在妇科领域的应用进展[J].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1, 17 (7) :1006-1008.

[2]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J].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42-154.

[3]孙晓琳, 张灵武, 潘娟.84例非脱垂阴式子宫切除的临床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1, 33 (3) :274-276.

[4]陈彤华, 周玉华, 黄永益.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428例临床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0, 30 (9) :2208-2209.

[5]刘爱民, 陈超, 尹晓燕.非脱垂子宫全切三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 2010, 13 (9) :3088-3089.

[6]严沁, 缪懿, 吴晓梅, 等.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与经腹切除手术比较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0, 11 (5) :501-502.

[7]晋莉, 杨洋.不同术式全子宫切除的疗效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 2010, 32 (7) :652-653.

[8]王妍.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与经腹切除术综合疗效对比[J].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 (6) :953-954.

根治性全子宫切除术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6月-2011年3月本院收治并已确诊的老年胃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23例,男37例;年龄60~72岁,平均(68.5±5.6)岁;所有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呕吐、腹胀、腹痛及便血并伴有不同程度的体重下降,其中贫血8例、腹胀20例、腹痛24例、黑便22例、呕血8例、体重下降45例、上腹包块13例;根据胃癌TNM分期标准分为:Ⅰ期7例,Ⅱ期12例,Ⅲ期32例,Ⅳ期9例;术后病理类型:低分化腺癌10例,中分化腺癌12例,高分化腺癌24例,黏液腺癌11例,乳头腺癌3例。

1.2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根治性全胃切除手术,患者呈仰卧位,进行全身麻醉,自剑突下到脐部腹正中处开口进入腹腔[4];在手术中需要增大切口者,选取脐左侧并向下,了解病灶后并分离血管,之后切断十二指肠,将食管下段和胃底暴露,切断贲门,切除全胃,并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采取不同的消化道重建措施,明确吻合口和血管结扎的稳固性,观察淋巴结周围组织器官是否有转移的现象,给予患者氟尿嘧啶和温生理盐水灌洗腹腔,留置引流管,逐次进行关腹并结束手术[5,6,7]。

1.3观察指标统计所有患者体重结果,对患者术后的进食情况、体重变化及术后的生存率进行观察与分析。

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结果和并发症情况60例患者中无一例死亡,其中吻合口良性狭窄发生率5.0%(3/60),吻合口瘘发生率8.3%(5/60),切口感染发生率3.3%(2/60),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3.3%(2/60),并发症发生率为20.0%,其中以吻合口瘘发生率最高。

2.2体重变化和进食情况15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进食困难,主要表现为呕吐、恶心、腹泻、疼痛不适及上腹饱胀等症状,术后2个月内的体重下降4~5 kg;45例患者术后可进流食、半流食甚至普食,术后2个月体重已经恢复到正常状态。

2.3术后患者生存情况对患者术后随访1~5年,第1年生存率为53.3%(32/60),第3年为33.3%(20/60),第5年为21.7%(13/60),术后1年的生存率明显高于3、5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全胃切除手术的适应证老年患者起病比较隐匿,难以发现,并缺少特异性,到就诊时多已是中晚期,而治疗晚期胃癌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实施全胃切除手术,而该手术的适应证主要有:(1)年龄小于80岁,机体和其他器官功能正常运行且无基础疾病;(2)残胃患者;(3)胃窦癌伤到胃体患者;(4)皮革样胃癌患者;(5)复发性胃癌患者;(6)胃底贲门癌累及到食管下段,且食管下段小于15 cm患者[8,9,10]。

3.2围手术期的处理老年人一般对手术的耐受性比较差,若发生较严重的并发症则会导致患者多脏器功能不全,因此根据老年人胃病的特征,在术前需进行全面地评估和检查,详细地了解患者心、肺、肝、肾等功能和凝血、血糖情况。对于有慢性病史的患者,需进行术前的个体化治疗,调整好患者的状态,对于高血压患者在围手术期需密切关注和监测血压,使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稳定[11,12,13];对于合并心脏疾病者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24 h动态心电、营养心肌及扩冠等治疗,若术前心肌出现明显损害且心功能差,术后需使用扩血管药、静脉滴注强心药及心肌营养药治疗;对于糖尿病患者在围术期内需安排内分泌科医生调整血糖;对于心功能Ⅱ级的患者,当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必须停止手术[14];对于慢性肺疾病患者需术前进行各项肺功能的检查,并要求患者戒烟、锻炼深呼吸,使用雾化吸入及茶碱、抗生素等药物治疗;对于贫血患者需给予输血维持血红蛋白在100 g/L以上,并及时治疗低蛋白血症。

3.3消化道的重建由于老年人身体功能减退,全胃切除会对患者的消化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恢复情况及免疫功能都将受到不同的影响,所以需要重建消化道[15,16]。目前建消化道的方法较多,本次采用的是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主要是为了能够增加胃容量,减少反流性食管炎和吻合口瘘症状的发生,其可以替代胃提供食物存储处,能够使代胃内的食物停留时间延长,进而能够使食物进入小肠的速度逐渐减慢,让患者更好地保持体内营养和体重,因此食管空肠Roux-en-Y的建立非常重要[17]。

3.4并发症的预防处理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是吻合口瘘,造成吻合口瘘的主要原因是与吻合技术不匹配、吻合口血运不良、吻合口张力大及患者身体情况较差等有关[18]。经相关资料证明,在早期出现的吻合口瘘与手术过程中使用的吻合技术有密切的关系,但是中后期出现的吻合口瘘大都是吻合口线穿孔或者是感染所导致的。为了能够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在手术前就要对患者的身体营养进行改善,此外还要积极改善手术操作的方法[19]。在对老年患者进行全胃切除时一般患者的身体状况差,且手术时间比较长,术中创伤面比较大,术后不进行及时地处理,将会出现肺炎、腹腔感染及胸腔等并发症,故在术后操作过程中要加强对患者围术期的处理和治疗,降低并发症的出现[20]。本研究对老年胃癌患者实施全胃切除手术治疗,经过分析发现,无一例患者死亡,并发症发生率为20.0%,其中以吻合口瘘发生率最高。15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进食困难,术后2个月内体重下降4~5 kg,45例患者术后可进流食、半流食甚至普食,2个月后体重已经恢复到正常状态;术后1年的生存率明显高于3、5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对老年胃癌患者实施全胃切除手术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要做好围手术期的处理和术后并发症的治疗工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全胃切除手术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胃癌采取根治性全胃切除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1年3月本院收治的老年胃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根治性全胃切除手术,并对患者进行5年随访调查,详细分析患者并发症、体重变化、进食情况及生存率。结果:手术中无患者死亡,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0.0%,其中吻合口瘘发生率最高为8.3%;15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进食困难,术后2个月内体重下降4~5 kg,45例患者术后可进流食、半流食甚至普食,2个月后体重已经恢复到正常状态;术后1年的生存率明显高于3、5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胃癌患者给予根治性全胃切除手术,术后并发症减少,患者的生存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根治性全子宫切除术 篇9

【关键词】腹腔镜;阴式子宫切除术;经腹子宫切除术;子宫腺肌病

【中图分类号】R7134+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4-0041-03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odified laparoscopic assisted transvaginal hysterectomy (LAVH)and the total resection of abdominal large uterus(TAH),in order to guide therapy.Methods 202 cases of patients for hysterectomy as the study objects.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them into modified LAVH group (n=101) and TAH group (n=101) .Clinical surgery effect 、stress index change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operation of two groups patients were successfully completed , no serious complications. The amount of bleeding during the operation of modified LAVH group was (748mL±257)ml lower than TAH groups (2014mL ±914) ml ,anal exhaust time was (126h± 41)h shorter than TAH groups (493h± 81) h (P<005); preoperative cortisol, C reactive protein (CRP) content of two groups closed of two groups , i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operation (P<005) , modified LAVH group compared with TAH group , Improvement degree of LAVH group increased lower than that of TAH group(P<005).Conclusion Modified LAVH surgical removal of uterus is safe and effective.

Keywords:laparoscopic assisted vaginal hysterectomy;Transabdominalhysterectomy ;Adenomyosis ;Uterine fibroids

全子宫切除术是妇科临床常见术式,行腹腔镜辅助有利于实现该手术的微创化,减少机体损伤,改善预后。但早期研究多认为微创手术不适用于子宫形态超过12孕周的子宫切除术[1],这是因为此时患者子宫巨大、手术操作空间狭小,腹腔镜视野受严重干扰,易造成不良事件。因此,目前大子宫切除主要术式还是经腹手术[2],其虽具备较为确切的疗效,但切口长、出血多,亦可能影响患者预后。近期有研究指出,在传统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除术(laparoscopu-assisted vaginal hysterectomy,LAVH)的基础上做一定改进,可有效解决大子宫切除术难点,同时可避免传统手术的缺点[3],我院汲取既往研究经验,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总结出一套改良方案,临床应用提示疗效显著,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2例符合要求患者,入院时间均在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改良LAVH组101例,年龄29~48岁,平均年龄(415±62)岁;孕次(22±10)次,产次(17±02)次。TAH组101例,年龄28~51岁,平均年龄(420±73)岁;孕次(23±08)次,产次(17±03)次。两组年龄、孕次、产次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标准知情同意行子宫切除术治疗;符合子宫切除术手术指征。

13排除标准宫颈恶性病变及子宫内膜病变;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高血压;重度贫血者。

14手术方法TAH组行经腹子宫全切除术(total abdomind hysterectomy,TAH),操作严格参考《妇产科手术学》[4]:常规术前准备,行全麻或蛛网膜下腔麻醉,开腹探查盆腔,明确病情后提拉子宫,处理圆韧带及附件,随后剪开膀胱腹膜反折,推开膀胱,处理阔韧带后叶,随后处理子宫血管及骶子宫韧带、主韧带,继而切除子宫,常规术后处理。改良LAVH组手术方案:①常规术前准备,行全身麻醉。②腹腔镜手术。首先放置器械,经阴道置入举宫器、留置导尿管;脐下气腹针穿刺,行CO2气腹,保持腹内压12~14mmHg。于脐孔上缘安放10cm套管,经套管置入腹腔镜。下腹左右侧处穿刺,置入操作器械。器械放置完毕后,探查术野,优先松解粘连。以举宫器托举子宫至左侧,利用大抓钳固定宫体,先右后左凝断圆韧带。需保留附件者,仅凝断输卵管峡部及卵巢固有韧带。不需保留附件者,直接凝断骨盆漏斗韧带。随后托举子宫至右侧,套扎后旋切大部分宫体,取出标本。③阴道手术。环切宫颈黏膜,凝切骶韧带后分离膀胱宫颈间隙,打开前腹膜。将旋切子宫残端经阴道翻转出,凝切主韧带及子宫血管,切下残余小部分宫体。以2-0可吸收肠线缝合腹膜及阴道黏膜残端,冲洗盆腹腔,常规术后处理。endprint

15观察指标①观察手术效果,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其中并发症主要包括失血过多、脏器损伤、气肿、腹壁血肿等。②术前及术后1d空腹抽取静脉血,行常规血生化检测(岛津7200型),观察两组血浆皮质醇及血清C-反应道蛋白(CRP)水平,以评价机体应激反应。

16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资料比较经手术病理诊断,纳入患者均为子宫腺肌病或子宫肌瘤,其子宫大小均超过12孕周。临床信息对比见表1所示,可见两组患者子宫大小、血红蛋白、腹部手术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两组手术效果比较所有患者手术成功完成,手术效果见表2。可见LAVH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TA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并发症对比两组均未见严重并发症。LAVH组出现1例输尿管损伤,放入支架管后自然痊愈;7例术后异常发热,自然痊愈;并发症出现率79%;TAH组1例膀胱轻度损伤,自然痊愈;2例阴道残端出血,保守治疗痊愈;5例术后异常发热,自然痊愈;并发症出现率79%。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应激指标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术前皮质醇及CRP水平接近;术后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改良LAVH组升高幅度较TAH组低(P<005),见表3。

3讨论

子宫腺肌病、多发性子宫肌瘤等疾病可导致子宫形态变大,仅行腹腔镜手术,可能难以完整切除患者子宫;部分研究分析了联合应用腹腔镜手术与经阴道手术的适应性,亦指出其手术指征较为局限,在满足如下条件时,方可行LAVH术式:①无阴道狭窄;②子宫肌瘤位于阔韧带;③合并子宫内膜异位;④经阴道切除困难或附件切除困难[5]。显然,上述手术适应证局限性较大,大部分患者还需行开腹手术,切口大、出血多、术后恢复慢,这不适应现阶段医疗技术发展方向。

近期则有大量对LAVH进行改进的研究,如周新玲等[6]认为,在严格准确的操作下,经阴道操作时,电凝主、骶韧带,剪断后不缝扎,可保证术野清晰,提升手术效果。黄秀斌等[7]则在旋切宫体后转行阴道手术,保证了残余宫体切除的有效性。其它亦有大量研究从不同方面对开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提出了一定改进策略[8-9],临床应用中均有较高的疗效与可行性。

以既往研究为基础,我们认为传统LAVH术式的不足主要包括:①操作空间狭小,难以有效处理子宫血管,易导致大量出血、多次缝扎;②持续下拉子宫可能压迫阴道前后壁造成垂脱,亦可能损伤膀胱等组织;③为取出大子宫,需将其于阴道内碎解,费时,且可增加周边组织损伤概率。

结合我院手术医生的操作习惯,借鉴其他研究成果,我们亦对LVAH术式进行了一定改进,本研究结果证实其疗效显著。改良LVAH组术中出血量仅为(748±257)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仅为(126±41)h;而TAH组分别为(2014±914)mL和(493±81)h,前者明显占优势,说明改良LVAH组保留了传统LVA切口小、损伤轻的优势,而两组患者术后均未见明显并发症,说明该手术方案具有极高的安全性。

本次改良主要包括:①未采用经阴道碎解子宫方案,可避免子宫经阴道碎解时对周边组织的误损伤,亦可降低子宫过度牵拉对阴道前后壁的压迫;②腹腔镜下旋切宫体,操作类似于次全子宫切除术,技术较为成熟,直观套扎宫体,止血可靠,避免了后续对血管的单独处理,可大幅降低手术出血量;③旋切宫体后转行阴式手术,减少了输尿管损伤。这是因为传统术式下为保证残端切除,需打开膀胱反折子宫腹膜,操作区域靠近输尿管,易误伤。但应用本改良方案后可经阴道处理宫颈及残余的少部分宫体组织;④本术式无论是镜下操作还是经阴道操作,都具备较好的视野,可保证手术效果[10]。

为进一步明晰改良LAVH术式的预后,本研究还探讨了皮质醇与CRP水平的变化,两者均属于反映机体应激水平的有效指标,而机体应激水平为评价手术对人体组织损伤的有效指标[11]。应激是内外环境刺激下,机体正常的非特异性生理反应,一方面,创伤后,疼痛信号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系统,进而释放皮质醇和儿茶酚胺,另一方面,手术创伤还可激活一系列细胞内信息转导基因,表达相应蛋白,包括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CRP等。临床研究已证实血浆皮质醇和血清CRP的浓度与机体应激程度呈正比,因此常用两指标反映手术对机体应激程度的影响[12]。本研究结果证实改良LAVH术式所致机体应激反应明显轻于TAH术式。前者术后患者血浆皮质醇水平(6125±338)nmol/L,血清CRP水平(199±45)mg/L,明显高于术前,提示即便行微创手术,手术刺激依旧可能影响机体内环境,较TAH组则明显低,说明微创手术的刺激明显低于开腹手术。

当然,考虑到本术式较为新颖,要求操作精准,对手术经验及技巧具有一定要求,对一般医生而言,可能行经腹子宫切除术更合适,更能有效避免并发症。因此虽然本术式有一定价值,但笔者并不建议未接触过该手术方案的医生在不加培训的前提下盲目应用。

总之,本研究证实改良腹腔镜辅助阴式大子宫切除术符合目前手术技术发展方向,可在保证手术效果的基础上降低术中出血量,减少手术对机体的刺激,从而缩短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袁高亮,李斌,柯丽娜,等.改良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7):71-72.

[2]杨咏.经腹腔镜大子宫切除临床分析[J].河北医药,2012,34(18):2763-2765.

[3]甘精华,农文政,杜萍,等.两种改良腹腔镜术式行大子宫切除的比较[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3,22(12):990-992.

[4]刘新民(主编).妇产科手术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72-279.

[5]金爱红,周霞平,周凤珍,等.腹腔镜较大子宫切除术89例临床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10,16(12):1278-1280.

[6]周新玲,荆信勇,李燚,等.改良主骶韧带免缝扎法腹腔镜辅助阴式大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4(36):11-13.

[7]黄秀斌,周荣向,秦棠妮,等.改良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行大子宫切除89例临床观察[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29(1):67-69.

[8]张玲,唐晖,余传虎,等.腹腔镜辅助阴式与单纯阴式大子宫切除术疗效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26(7):702-703.

[9]张建海.经腹小切口筋膜内大子宫切除术应用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14):77-78.

[10]马立刚,王哲银.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循环及应激反应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1,32(4):489-491.

[11]肖琳琪.经脐单孔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疗效观察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8):1693-1695.

[12]张魁,周建兴,任睿,等.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大子宫切除术与开腹大子宫切除术的比较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2,12(9):802-804.

根治性全子宫切除术 篇10

关键词: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除术,经腹全子宫切除术

为评价手术治疗子宫良性疾病经腹全子宫切除术 (TAH) 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 (LAVH) , 两种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 本文对2005年至2010年5月采用上述两种术式治疗的500例做一回顾性的分析,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因子宫良性疾病在乐山市中区人民医院进行子宫全切除术, 年龄47.6岁 (38~64岁) , 体质量52.5kg (44~67kg) , 已婚育, 已绝经者28例 (8.36%) , 手术指征包括子宫肌瘤338例 (67.8%) , 子宫腺疾病152例 (30.4%) ,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或子宫内膜良性疾病10例 (2%) , 既往有各种腹部手术史者152例 (30.4%) , 有剖宫产手术史者102例 (20.4%) , 其他腹部手术史者包括附件或阑尾切除史等89例 (19.8%) , 术前排除子宫恶性病变。

1.2 方法

(1) 麻醉方法:TAH应用在连续硬膜外麻醉、腰麻合硬膜外麻醉, LAVH组应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 (2) 手术操作:TAH组采用传统筋膜内子宫全切手术, LAVH术式参照文献[1]方法进行。LAVH在storz腹腔镜下使用高频双极电刀进行操作。 (3) LAVH手术要点:在腹腔镜下电凝, 电切两侧圆韧带, 打开阔韧带前叶, 寻找子宫动静脉并用钛夹钳夹之, 处理双侧附件, 打开膀胱子宫腹膜反折, 下推膀胱, 转阴道操作, 同阴式子宫切除术。 (4) 术后出血量估计:按术时测量。 (5) 术后随访:1个月后门诊妇科、超声等复查。术后切口愈合良好, 2组随访率为94%。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间比较用Student-Newman-Reuls检验, 计数资料用ChiSquare testes检验。

2 结果

2.1 2组研究对象观察指标对象

见表1。

表1结果显示500例手术中, 手术时间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术后镇痛TAH明显高于LAVH, 术后病率均无统计学意义, 术中出血TAH高于LAVH, 2组子宫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术后情况

术后情况良好, 无感染。

3 讨论

目前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已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手术方式, 由于LVAH术中先阻断子宫动静脉, 再切除双侧附件, 以及转阴道操作。所以术中出血少, 使手术时间自然减少, 同时也使手术视野清晰, 减少手术病发症的发生, 该术式对手术器械的高端依赖性不大, 只需一般的常用手术器械, 无需超声刀和高频电刀即可。故因其微创性术中出血少, 术后疼痛轻微, 患者身体恢复迅速等优点, 已成为治疗子宫良性疾病的理想术式之一。

当然, LAVH手术对手术操作者技能要求较高, 初学者应首先选择子宫体积<3个月孕大小, 无盆腔手术史, 盆腔器官无粘连的患者进行操作, 以减少手术操作难度及手术病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上一篇:学生良好的求知心态下一篇:协商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