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根治术治疗

2024-05-12

改良根治术治疗(精选10篇)

改良根治术治疗 篇1

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危害女性身心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 不仅危及患者生命, 而且造成女性性征器官的损毁。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 乳腺癌的发病在全球范围内一直位居女性肿瘤的首位, 并且中国乳腺癌发病率还在以每年2%的速度递增[1]。此种疾病死亡率高, 且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 给广大女性的健康造成重大威胁。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一旦发生转移, 治愈率就大大降低。随着对乳腺癌的研究, 国际上主张小范围手术, 而改良根治术是最经典的代表, 我院采用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 效果确切,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所选15例乳腺癌患者, 年龄25~70岁, 临床分型:Ⅰ期10例, Ⅱ期5例;肿瘤部位:左侧9例, 右侧6例;肿瘤大小:3cm以下10例, 3cm以上5例。

1.2 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均出现乳房肿块, 乳头有不同程度的溢液, 乳头凹陷;乳头瘙痒、脱屑、糜烂、溃疡;肿瘤侵犯皮肤的Cooper韧带, 可形成“酒窝征”;肿瘤细胞堵塞皮下毛细淋巴管, 造成皮肤水肿, 而毛囊处凹陷形成“橘皮征”;当皮肤广泛受侵时, 可在表皮形成多数坚硬小结节或小条索, 甚至融合成片。

1.3 诊断

X线片:可见较规则或类圆形肿块、不规则或模糊肿块、毛刺肿块、透亮环肿块。B超: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的低回声肿块, 彩色超声可显示肿块内部及周边的血流信号。

1.4 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 肩胛下垫高10cm, 上肢外展90°, 手术范围进行常规消毒和铺无菌巾, 给予全麻。根据患者肿瘤大小和位置设计手术切口, 我们一般采用在距离肿瘤边缘3cm以上做纵棱形状切口, 尽量使两面皮瓣宽度一致、皮缘长度一致、皮肤张力相当可使皮瓣贴附好, 易于缝合, 外观更佳。游离皮瓣我们主张采用电刀, 这样有利于提供清晰的术野, 也有利于无瘤操作, 肿瘤附近的皮瓣厚度以薄为宜, 距皮肤切开线7~8cm之后可保留少许脂肪。皮瓣游离完成后, 乳腺及乳房后间隙脂肪层紧贴胸大肌筋膜从胸大肌表面切除, 切除的乳腺向外方向翻转, 充分显露胸大肌表面。可稍用力牵拉乳腺组织, 使乳房后间隙和胸大肌筋膜间间隙更为明显, 便于切除。切除后, 冲洗创面后, 腋下放置引流管, 间断缝合皮肤, 切口、腋窝加压包扎。

术后辅助治疗:术后可进行化疗和放疗。

1.5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术后和辅助治疗期间患者病情改善及有无并发症发生。

2 结果

2.1 生存率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 3年生存率86.67% (1315) , 5年生存率76.92% (10/13) 。

2.2 并发症

术后有1例发生皮下积液、2例切口皮缘坏死、1例上肢轻度淋巴性水肿, 均经相关处理后得到明显改善。

3 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排名第一的常见恶性肿瘤, 也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 在我国其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均已跃居妇科恶性肿瘤的第一位, 且呈年轻化趋势。目前, 乳腺癌症已被世人称作红颜杀手。全国肿瘤防治办公室发表的调查报告显示, 我国城市人群的乳腺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农村人群。从发病地域分布看, 大城市高于中小城市, 中小城市高于农村。在同一地区内, 往往文化层次高、收入水平高的人群发病率更高, 尤其是公司职员和从事办公室工作的白领职业女性, 乳腺癌发病率高于普通女性[2]。我院地处县城, 而且很多地方的人保留着原生态的生活, 这也是我院此种病例数比较少的原因。

乳房不仅是女性的象征, 而且也是展现女性魅力的部位, 但其也是发病最常见的部位, 乳腺癌是乳房内恶性肿瘤疾病。对于乳腺癌的发病机制比较多, 目前公认的有以下几种, 其一, 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无法及时根除致癌物质和致癌物诱发的突变细胞, 是乳腺癌的发病机制的宿主方面的重要因素之一[3]。随着年龄的增加, 机体的免疫功能特别是细胞免疫功能下降, 这是大多数肿瘤包括乳腺癌易发生于中老年的原因之一;其二, 有研究证明, 乳腺癌患者中部分病人是由遗传基因的传递所致, 由此可见遗传是导致乳腺癌发病不可忽视的原因;其三, 随着癌基因的研究, 已证实有数种癌基因参与乳腺癌的形成, 癌基因不仅在启动阶段参与细胞突变, 而且在乳腺癌形成后仍起作用, 因此基因突变也是发生乳腺癌的原因。

对于乳腺癌的治疗, 手术是主要方法之一, 而传统的根治术是切除有肿瘤一侧的整个乳房, 包括乳房的皮肤、淋巴、脂肪、胸部肌肉及可能有癌细胞转移的腋窝淋巴结, 造成女性之性征器官毁损, 给其内心带去承重的伤痛, 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而随着电子显微镜的应用, 让人们更精确的观察到细胞结构和病理形态。治疗恶性肿瘤, 必须彻底清除病灶, 对可能产生转移的途径和部位必须予以预防性扫除的病理学观点成为19世纪50年代的时尚, 因而扩大根治术风行, 在完全切除患病乳房的同时, 对侧的乳房也做预防性切除。患者的耐受力再一次受到冲击, 加之临床结果表明此种术式既未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反而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 从而导致并发症发生率更高[4]。自80年代以来, 改良式根治术因减少对机体的破坏, 保留了胸大肌, 使患侧上肢的内旋、内收和爬攀等功能得到了充分保存而基本取代了传统的根治术。此种手术只需单纯的切除乳房皮肤、皮下脂肪组织、乳房, 清除锁骨下、胸肌间、腋窝淋巴结及脂肪组织, 保留了胸大肌、胸小肌, 术后能够较为完好的保存外观和功能, 且相关并发症也减少[5]。

肌间及腋静脉周围的淋巴结、脂肪组织的彻底清除是预防复发的关键, 因此术中必须充分暴露术野, 在直视下仔细清除相关组织, 且在清除的同时要保护好周边的神经, 若神经支一旦损伤势必会造成胸肌的萎缩、纤维化及出现功能受限的情况。因此, 笔者认为对于手术操作者必须清除、确切的了解神经分布及行走特点, 特别是在用钳夹止血时, 一定要小心, 以免误伤, 做好每个细节, 才能确保手术的效果。

摘要:选取我院近几年来收治的15例乳腺癌患者, 均采用改良根治术治疗, 结果术后有1例发生皮下积液、2例切口皮缘坏死、1例上肢轻度淋巴性水肿。3年生存率86.67% (13/15) , 5年生存率76.92% (10/13) 。改良根治术通过保留胸大肌、胸小肌, 缩小手术范围, 促进患者乳房的形成, 减少其心理负担, 且能够确保治疗效果, 此种术式应用价值广。

关键词:乳腺癌,根治术,改良

参考文献

[1]汤钊猷.现代肿瘤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3.644-648.

[2]郭仁宣.乳腺癌外科学[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182-237.

[3]艾秀清, 贺春钰.102例青年乳腺癌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 2009, 36 (20) :1145-1147.

[4]吴春泉.乳腺癌手术治疗历史演变[J].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2005, 2 (21) :1971-1972.

[5]余登祥, 汪青峰.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0, 21 (10) :632-633.

改良根治术治疗 篇2

【关键词】 改良根治术;保乳术;手术疗效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020-02

近年来,乳腺癌的患者越来越多,给女性健康带来很大的威胁。乳腺癌的诊断与治疗技术不断进步,很多患者能够实现早期诊断,得到根治,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也得到很大的提高[1]。以往乳腺癌多行根治手术,然而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心理问题仍是一大难题,患者失去正常的第二性征后,一时难以接受生理上的变化,心理上不适应,由于美观及担心正常夫妻生活受到影响,心理负担重。随着手术方法的改进及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患者对外观及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术的例数越来越多[2]。为探讨保乳手术的手术疗效及安全性,本研究将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进行对比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改良根治术组与保乳术组各40例。80例患者均为女性乳腺癌患者,年龄25-50岁,平均(36.2±5.5)岁;肿瘤位于左侧乳腺的有38例,肿瘤位于右侧乳腺的有42例;对比2组患者的各项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入选标准:肿瘤直径小于3cm,肿块距离乳头大于3cm;B超显示不存在肿块弥漫性钙化;腋窝淋巴结无肿大;患者希望保乳,并在经济上可支持[3]。

1.2手术方法

1.2.1改良根治术组 切口选择沿乳晕或放射状切口,根据肿瘤的位置而定,对腺体组织进行切除时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及扩散程度选择乳腺段或叶的切除。切缘可疑阳性时要送快速病理检查,如切缘显示陽性,则必须将切除范围扩大直至切缘显示阴性[4]。淋巴结清扫范围腋下清扫至腋静脉,外侧清扫至背阔肌,手术结束后术区放置负压引流管,将皮肤缝合后进行加压包扎。

1.2.2 保乳术组 采取梭形切口,切口位置视肿瘤所处位置及乳房外形而定,在距离肿瘤边缘3cm以上取切口位置;皮肤切开后游离皮瓣,将乳腺连同胸大肌筋膜一起分离,分离至胸大肌外缘下,清扫胸大小肌间的淋巴结。清扫锁骨下和腋窝的淋巴结,清扫完成后用蒸馏水冲洗创面,吸尽温水后,于胸壁及腋下各放置一根引流管,缝合后对创面进行加压包扎[5]。

1.3 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来表示。采用χ2检验,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保乳术组40例患者出现1例并发症,为上肢水肿;局部复发1例;远处转移3例,1例骨转移,1例肝转移,1例肺转移。改良根治术40例患者13例出现并发症,其中4例上肢水肿,9例切缘皮瓣缺血;局部复发2例;远处转移2例,1例肺转移,1例骨转移;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改良根治术组患者并发症明显多于保乳术组,而两组患者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详细见表1。

.讨论

对乳腺癌患者的基本治疗手段为手术切除,改良根治手术是得到公认的经典手术方式,疗效好,可以对腋窝的淋巴结进行根治性清扫,安全性高。其优点是对上肢的功能影响小,保留了胸廓外形,对患者创伤相对较小,术后结合放、化疗,手术效果较好。但其缺点是由于失去重要的第二性征,患者心理创伤大,对自己失去自信心,产生自卑感,研究发现女性失去第二性征后对性生活的兴趣减少。另外,改良根治术后并发症多,本研究中40例患者13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主要有上肢水肿、切缘皮肤缺血坏死等。

近年来对乳腺癌的研究逐渐加深,对疾病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发现术后结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疗效与根治术式相当[6]。因此保乳术式逐渐得到实践,保乳手术相对于改良根治术,其优点是术后保留乳房,对外形影响小,对患者的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由于保留了第二性征,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显示,保乳术组40例患者仅1例出现并发症,明显少于改良根治术组(P<0.05),且两组相比在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率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

但保乳术的缺点为其局限性相对较大,有研究证明年龄较小患者、肿瘤较大、分期较晚的患者术后复发率高。笔者认为不宜行保乳术式的情况有:肿瘤大小直径大于3cm,肿块与乳头的距离小于3cm;早、中期妊娠为绝对的禁忌症;B超提示病灶多中心分布;腋窝触及肿大淋巴结。本研究排除了以上情况的患者,手术在安全范围内施行,手术效果好。但在临床中仍需注意降低术后复发的可能性,对于早期患者,严格仔细查体准确判断淋巴结是否肿大,肿瘤的大小及位置,严格掌握适应症。术中切除范围要大,直至切缘显示阴性为止。术后联合放、化疗综合全身治疗。

综上所述,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手术疗效明显好于改良根治手术,对患者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保留了第二性征,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钦清,董芳,孟春鸣,等.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5):24-25.

[2]于刚,李庆凤,王绍朋,等.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近远期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3):21-22.

[3]齐敬东,付宝驰.早期乳腺癌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的比较研究[J].中国健康文摘,2013,(32):68.

[4]刑中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与保乳手术的疗效对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6):462-463.

[5]张炜.改良根治术与保乳手术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3,(10):561.

改良乳腺癌根治术的临床治疗分析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4例乳腺癌患者均为该院普外科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 (保留胸大、小肌) 治疗的患者, 经术后病理组织检查均已确诊为乳腺癌。年龄28~67岁, 平均年龄为 (42.4±5.7) 岁, 左侧乳腺癌78例, 右侧乳腺癌46例, 临床分期:Ⅰ期27例, Ⅱ期82例, Ⅲ期15例。

1.2 手术治疗方法

根据肿瘤发病部位及乳房形态设计手术切口, 切口距离肿瘤组织的边缘应>3 cm, 切开皮肤后使用电刀游离皮瓣, 皮瓣厚度以不保留或仅少量保留脂肪组织为最佳, 上至锁骨下缘, 下至肋弓处, 内侧达胸骨旁, 外侧达背阔肌前缘, 自下向上, 由内到外将乳腺与胸大肌筋膜一起分离至腋部, 彻底清除胸大、小肌之间的淋巴以及脂肪组织, 至锁骨下静脉入胸处沿着锁骨下静脉下缘逐一解剖, 结扎向下分支, 将腋静脉周围的淋巴组织和肩胛下肌群的筋膜完全予以清除, 注意保护相关神经和血管, 仔细冲洗创面后使用5-FU溶液进行浸泡冲洗, 手术切口内留置2根引流管, 引流管接负压吸引, 胸带适当加压包扎处理[2]。

1.3 术后综合治疗

术后1周内按CMF方案进行化疗, 环磷酰胺400 mg/m2, 甲氨蝶呤20 mg/m2, 氟尿嘧啶400 mg/m2, 均为静脉途径注射治疗, 在第1、8天各给予1次, 每间隔4周重复上述治疗措施。

2 结果

采用电话和门诊复查等方法对124例乳腺癌患者术后随访观察0.5~5年, 3年生存率为81.5% (101/124) , 5年生存率为70.2% (87/124) 。术后出现8例皮缘坏死, 7例皮下积液, 4例上肢淋巴性水肿, 4例胸肌挛缩伴同侧上肢运动功能受限, 3例手术切口感染, 术后未出现神经损伤现象;其中72例行放疗治疗, 112例行化疗治疗, 52例行内分泌治疗, 37例行免疫治疗。

3 讨论

乳腺癌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疾病, 可严重危害女性的身心健康。随着对乳腺癌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以及临床诊断实验技术的逐渐提高, 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得到迅速改进, 手术治疗措施也由原来切除胸大、小肌的乳腺癌标准术式, 逐步发展至保留胸大、小肌的改良乳腺癌根治术。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3], 改良乳腺癌根治术治疗效果与经典乳腺癌根治术无明显差异性, 而乳房形体效果和患侧上肢生理功能更为显著, 已在临床得到广泛的应用。保留胸大、小肌的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可有效清除肿瘤组织及区域淋巴结, 又可以完全保留胸大、小肌, 明显改善患者的胸廓外观。同时, 游离的皮瓣附着在血运状态比较丰富的胸肌表面, 出现异常坏死的几率明显下降, 该研究采用此方法治疗, 仅出现8例皮缘坏死现象, 发生率 (6.5%明显下降。

改良乳腺癌根治术适应证为[4,5]: (1) Ⅰ期和Ⅱ期且腋窝部位无明显淋巴管转移现象发生的患者; (2) Ⅲa期中锁骨下静脉和胸小肌后等部位未出现明显淋巴结转移、胸肌未受限、或经术前放疗、化疗等治疗后原肿瘤组织出现明显缩小表现者; (3) 全身机体状况尚好, 患者年龄较轻, 未合并严重心、脑、肺等重要脏器功能异常者。该手术方式的禁忌症为[6,7]: (1) 肿瘤组织已侵犯胸大肌或胸小肌者; (2) 腋窝或锁骨下淋巴结出现融合固定现象, 术中予以清扫十分困难者; (3) 肿瘤已发生远处转移、全身机体情况极差、合并严重心、脑、肺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年老体弱难以耐受手术治疗者。

改良乳腺癌根治术治疗需注重以下几点: (1) 重视保留胸外和胸内侧神经支:在清除胸大、小肌淋巴结过程中极易损伤支配胸肌的神经支, 进而导致胸肌出现不同程度的挛缩和纤维化等现象, 对患者患侧上肢运动生理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作用。故手术操作中需知晓相关神经分支的走行, 尤其是伴行血管发生出血时, 应严禁盲目予以钳夹和结扎予以止血处理[8], 该研究操作中仅有4例胸肌挛缩伴同侧上肢运动功能受限, 程度相对较轻; (2) 重视术后引流措施, 避免皮瓣下出现积液现象:术后皮瓣下发生积液、积血等现象可严重影响皮肤的血供状态, 导致切缘坏死和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影响最终的治疗效果。该研究在乳腺皮瓣下留置2根引流管, 与中心负压相互连接后适加压处理, 根据引流状况而决定拔除时间, 可明显减少上述并发症的发生率[9], 术后出现8例皮缘坏死, 7例皮下积液和3例手术切口感染, 经对症支持治疗, 均好转出院; (3) 重视术后早期实施综合措施治疗:术后应根据患者肿瘤组织的病理改变程度、临床分期分型、淋巴结转移状况和体内激素表达水平等决定采用放化疗、内分泌治疗和免疫治疗等综合措施, 可明显降低术后复发率和转移率, 显著性提高总体的疗效[10], 该研究124例患者术后有72例行放疗治疗, 112例行化疗治疗, 52例行内分泌治疗, 37例行免疫治疗, 术后3年生存率及5年生存率较其他文献报道均明显上升。

该研究结果显示, 124例乳腺癌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为81.5%, 5年生存率为70.2%。术后并发症较少。由此可知, 改良乳腺癌根治术中需注意避免损伤神经, 术后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 可获得良好胸廓外形和患侧上肢运动能力, 提高远期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杜稼苓, 路选, 王颖, 等.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1, 14 (4) :286-288.

[2]张志勇, 丁菊花, 吴坚.改良乳腺癌根治术治疗乳腺癌158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08, 3 (25) :58-59.

[3]Fisher B, Jeong JH, Anderson S, et al.Twenty-Five-year follow-up of a randomized trial comparin g radical mastectomy, total mastectomy, and total mastectomy followed by irradiation[J].N Engl J Med, 2002, 347:567-575.

[4]孙辉, 孙大军.外科手术规范化操作与配合 (普通外科分册) [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67-97.

[5]梁金龙, 冯金发, 杨勇, 等.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与改良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 (5) :14-16.

[6]邓宏武, 周征宇, 万能斌, 等.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比较[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2, 21 (9) :1123-1126.

[7]陈同, 林志超, 张祝好.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 2011, 18 (1) :59-60.

[8]曹旭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手术技巧[J].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8, 13 (2) :99-102.

[9]马立, 宋玉庆, 张亚铭.Ⅰ期和Ⅱ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0, 13 (10) :799-802.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30例临床分析 篇4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3月至2001年3月我院收治的3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保留胸大、小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治疗效果。结果: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发生皮瓣坏死1例(3.33%),皮下积液3例(10.00%),患肢肿胀2例(6.67%),患肢功能障碍1例(3.33%),生存3a以上26例(86.67%),生存5a以上19例(63.33%)。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治疗乳腺癌的有效方法,术中规范操作和正确处理,术后采用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的产生,降低复发及转移的概率,提高手术的远期疗效和患者的生存率。

【关键词】乳腺肿瘤;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发症;生存率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Clinical Analysis of 30 Cases

Zhu Ming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of the clinical efficacy.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in March 1999 -2,001 years, in March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30 the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was observed to retain chest large and small muscles of the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for breast cancer treatment. Results: 30 patients were successfully completed surgery, postoperative skin flap necrosis in 1 case (3.33%) and subcutaneous fluid in 3 cases (10.00%), limb swelling in 2 cases (6.67%) limb dysfunction in 1 case (3.33 %), survival 3a and above 26 cases (86.67%), survival 5a above 19 cases (63.33%). Conclusion: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to treat breast cancer, an effective method of surgery operations have been standardized and the correct handling, use of 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chemotherapy and other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can reduce complications arise, reducing the probability of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and improve operations far period of efficacy and patient survival.

【Key words】 Breast cancer;Breast cancer;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Complications; Survival rate

乳腺癌是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危害了患者的身心健康。1999年3月至2001年3月,我院外科对30例乳腺癌患者实施了保留胸大、小肌的改良根治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患者均为女性,来自我院住院部。年龄28~61岁,平均46.3岁;癌肿分布均为单侧,左侧17例,右侧13例;肿瘤临床分期为Ⅰ-Ⅱ期,Ⅰ期11例,Ⅱ期19例;术后病理检查,浸润性导管内癌16例,髓样癌7例,小叶癌5例,腺癌2例。

1.2 手术方法:采用Auchincloss术:①切口。根据肿瘤所在部位及乳房的大小、形态设计,可采用横月牙形、纵梭形切口,切口应距肿瘤边缘3cm以上;②游离皮瓣。切开皮肤后,用电刀分离皮瓣,向内至胸骨缘,外达背阔肌前缘,上到锁骨下,下达肋弓处腹直肌下端;③切除乳腺。将乳腺连同胸大肌筋膜从上至下,从内侧向外侧分离至腋部;④清扫淋巴结。先显露胸大、小肌之间的脂肪及淋巴结,并将其全部清除,注意保护胸肌神经及血管。再将胸小肌向内向上提起,剪开喙锁筋膜显露腋静脉和锁骨下静脉,逐一结扎切断腋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向前、向下的分支,清除腋下区和锁骨下区的淋巴组织及脂肪组织,并将肩胛下肌群的筋膜全部清除,注意保留胸长神经和胸背神经以及肩胛下血管。最后,将乳房、胸肌间淋巴结、腋下和锁骨下淋巴结整块切除;⑤放置引流管。用蒸馏水及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在胸壁及腋窝各放置一根引流管,接负压引流瓶,间断缝合皮瓣,切口加压包扎,术后2~3d拔除引流管,术后5d解除绷带,检查伤口有无异常情况,以利于及时处理。

1.3 术后治疗:①患者术后拆线后进行化疗。按CAF方案:环磷酰胺(CTX)400mg/m2,阿霉素(ADM)40mg/m2,5-氟尿嘧啶(5-FU)500mg/m2,21d为一个周期,3个周期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改42d为1个周期,再化疗3个周期。②术后病理证实腋窝淋巴结阳性者行乳内及锁骨上、下区放疗,病灶在内侧或中央、腋窝淋巴结阳性者也要行内乳放疗。③雌激素受体(ER)阳性者,口服三本氧胺,连服5年。

2结果

2.1 病理检查结果:30例患者中浸润性导管内癌16例(53.33%),髓样癌7例(23.33%),小叶癌5例(16.67%),腺癌2例(6.67%)。

2.2 淋巴结转移情况 30例患者中有11例(36.67%)发生淋巴结转移,其中9例患者淋巴结转移数目为1~3个,1例患者淋巴结转移数目为4个,1例患者淋巴结转移数目为5个。均使用CAE方案化疗。

2.3 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术后发生皮瓣坏死1例(3.33%),用75%酒精湿敷痊愈;发生皮下积液3例(10.00%),经反复穿刺抽液后痊愈;发生患肢肿胀2例(6.67%),经弹力绷带包扎、按摩、热疗等方法治疗后症状得到改善;发生患肢功能障碍1例(3.33%),经康复治疗后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2.4 术后生存率 全部患者均进行电话或书信回访,失访1例,随访率为96.67%。术后生存3a以上者26例(86.67%),生存5a以上19例(63.33%)。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乳腺癌生物医学特性的认识,诊疗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及患者对治疗方法的选择,保留胸大、小肌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在外科的应用越来越多。这种手术方法既减少了手术的创伤,又保留了胸肌,改善了胸廓外形和上臂运动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1-2]。且文献资料报道[3,4],改良根治术5、10、15a生存率同Halsted根治术差异无显著意义,且对原发肿瘤的局部处理方式不影响生存率。但改良根治术对医生的技术要求高,且手术后并发症较多。

在施行改良根治术时,既要彻底根治,又要保证良好的外观和手臂的功能。因此,在操作时要注意保护胸肌神经。若损伤了该神经,就会使胸大、小肌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纤维化,影响胸壁的外观和手臂的功能。所以,在操作时要小心仔细,注意神经的分布及走向,加以保护。特别是伴有血管出血时,不要盲目钳夹,以防损伤胸肌神经。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常见的并发症有皮瓣坏死、皮下积液、患肢肿胀,患肢功能障碍等。皮瓣坏死仅局限于边缘处时,一般不影响伤口的愈合,若坏死范围较大,要及时的清创,并做好植皮准备。皮下积液可通过持续负压引流来防止,若出现皮下积液,则应及时排出积液。患肢肿胀的原因很多,可通过消除诱因进行预防,若出现肿胀,则使用弹力绷带包扎、按摩、热疗等方法处理。患肢功能障碍时,一般进行康复锻炼可恢复功能。另外,在预防并发症的同时,要注意给予抗生素治疗,防止切口感染。

从本组病例来看,保留胸大、小肌的改良根治术是临床上治疗乳腺癌行之有效的方法,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减少并发症的产生,降低复发和转移的机率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武正炎. 乳腺癌[M]//吴在德, 吴肇汉,外科学, 第7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308~313

[2] Fisher B , Jeony J H , Anderson S , et al .Twenty-five-year Follow-up of Arandomized Trial Comparing Radical Mastectomy , Totalmastectomy Followed Byirradiation[J] .N Engl J Med ,2002,347:567~575

[3]沈镇宙, 张亚伟. 乳腺癌外科治疗的回顾和展望[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0, 20(1):39

[4]马筱钢. 乳腺癌手术治疗的现代观[J]. 普外临床, 1991, 6(4):246~249

改良根治术治疗 篇5

关键词:Ⅱ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疗效,分析

乳腺癌第Ⅱ期是原发肿瘤直径为3~5cm, 与皮肤有粘连或无粘连, 有腋淋巴结转移, 有一定的淋巴结活动度, 腋窝有肿大淋巴结, 但无融合趋势[1]。对于第Ⅱ期乳腺癌患者, 一旦确诊应当及早手术, 然后辅助以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2]。现将笔者对105例患者进行改良根治术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5例均为女性, 年龄最小28岁, 最大55岁, 平均41.5岁。绝经前99例, 绝经后6例。肿瘤直径均>3.0cm, 经B超及钼靶检查, 确定肿瘤, 全部患者经组织学活检明确诊断。全部病例均系自愿保留胸大肌及胸小肌的要求, 并且均适合改良根治手术的治疗方案, 无改良根治手术治疗的禁忌证。

1.2 方法

1.2.1 改良根治术的要点

包括切除全部乳房和腋窝、锁骨下淋巴结, 其与Halsted提出的乳腺癌典型根治术的主要差别是不切除胸大肌, 而使患者术后上肢功能明显改善[3]。

1.2.2 改良根治术的适应证

临床Ⅰ、Ⅱ期乳腺癌, 肿瘤未累及胸肌筋膜, 对胸肌受侵或腋窝淋巴结转移较多者不宜采用该术式[4]。乳腺癌的手术治疗首先应考虑局部及区域淋巴结的最大可能控制, 然后再考虑外形及功能越接近正常越好。

1.2.3 改良根治术的手术方法

改良根治术切除范围基本等同经典根治术。有两种方式: (1) 保留胸大肌手术:保留胸大肌, 为便于清除腋窝胸小肌后群及胸大肌、胸小肌之间淋巴结而切除胸小肌。 (2) 保留胸大肌、胸小肌的改良根治手术:保留胸大肌、胸小肌, 清除腋窝淋巴结。此术式应用拉钩将胸肌尽量向内侧牵引, 以保证尽可能彻底清除胸小肌后及锁骨下淋巴结。如术中发现此处淋巴结明显肿大, 疑有转移时, 应改行标准根治术。手术中, 患者取仰卧位, 患侧肩部垫高, 患侧上肢外展90°。依肿瘤所在部位及乳房的大小、形态设计切口, 可采用横月牙形、纵梭状切口, 若为纵梭形切口, 只游离梭形切口内侧至胸骨中线、锁骨下区和腋窝部皮瓣;若为横梭形切口, 只游离切口以上皮瓣。切口应距肿瘤边缘3cm以上。可不用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浸润, 用压迫法止血, 一侧皮瓣游离完成后, 对拟切除标本的出血点用电凝止血, 充分保证皮瓣的血运有利于术后恢复。切开皮肤后, 游离皮瓣最好采用电刀, 不仅使术野干净, 也利于无瘤操作。皮瓣厚度以不保留或保留少许薄层脂肪组织为宜, 游离的范围同经典根治术。自下内开始向上外将乳腺连同其深面的胸大肌筋膜一并分离, 并将其向外下翻转, 直至胸大肌外缘下。清扫胸大肌间淋巴结 (Rotter淋巴结) 将翻起的乳腺向外拉紧, 将胸大、小肌向内牵拉, 沿胸大肌外缘与乳腺组织分界处纵向切开, 显露胸大、小肌间的脂肪及淋巴组织 (Rotter淋巴结) , 将其全部清除。操作中需要仔细分离, 注意勿损伤胸肌神经及血管, 因为内侧胸神经在胸小肌前方斜过, 与胸肩峰血管伴行, 共24支, 支配胸大肌的锁骨部和胸骨部。将胸小肌向内向上提起, 锁骨下血管、腋血管全程暴露, 从锁骨下静脉入胸处开始, 沿锁骨下静脉下缘解剖, 结扎切断所有向下分支。将腋静脉周围的淋巴脂肪组织连同肩胛下肌群的筋膜全部清除。行保留胸大肌、胸小肌的改良根治手术, 也可切除胸小肌行保留胸大肌手术。切除胸小肌时, 应妥善保护好胸神经外侧支。注意清除腋下群各组淋巴结时应保留胸长神经和胸背神经以及肩胛下血管。按常规廓清胸肌间、胸小肌深面、腋窝各区域淋巴脂肪组织, 在背阔肌前缘沿胸壁向下剥离直达肋弓上方, 注意保留胸背神经和胸长神经。此时整个切除范围已经近似离体, 仅有梭形切口外侧或下方的皮肤预期相连。最后在没有血供的情况下游离对侧皮瓣, 完整的切除肿瘤, 按常规放置引流, 冲洗手术创面, 于腋下置一胶管引流, 接负压吸引。应用胸带适当加压包扎, 术后患肢取内收位, 以便腋窝腔隙缩小, 各层在张力小的条件下才能紧贴愈合。术后3~5d内, 每天应重新包扎胸带, 并检查皮下、腋下有无积液, 保持引流通畅, 使皮下及腋下无残腔。

1.2.4 辅助放化疗

多数Ⅱ期乳腺癌为全身性疾病, 已被众多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所证实。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使原发肿瘤及区域淋巴结得到最大程度的局部控制, 减少局部复发, 提高生存率, 但是肿瘤切除以后, 体内仍存在残余的肿瘤细胞。基于乳腺癌在确诊时已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的概念, 全身化疗的目的就是根除机体内残余的肿瘤细胞以提高外科手术的治愈率。对于患者应在手术后2周内进行化疗, CTX 600mg, 52FU 500mg, 表柔比星70mg, 每3周1次, 6~8个疗程。有的患者有4个以上淋巴结转移就应放疗, 照射内乳区及锁骨区, 照射淋巴结时同时照射患侧胸壁, 采用电子线照射 (6~12Me V) , 电子线加钴260 (60Co) , 深度X线和60Co, 每周照射5次。

2 结果

对本组105例患者随访结果, 改良根治手术治疗的患者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100%、85.81%, 3~5年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4.18%、7.15%, 3~5年的远处转移率分别为6.15%、12.3%。

3 讨论

实践结果发现, 切除或切断胸小肌以及劈开胸大肌清扫锁骨下淋巴结等方法可能损伤支配胸大肌的胸前神经, 而造成术后胸大肌萎缩[5]。随着手术技术的改进和不断成熟, 乳腺癌第Ⅱ期实施改良根治术方法已经趋于一致, 目前多采用同时保留胸大肌及胸小肌的改良根治术式。随访结果证实, 在无胸大肌侵犯的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手术后生存率与根治术相同, 但上肢功能明显改善, 成为Ⅱ期乳腺癌外科治疗的又一标准术式, 并很快在绝大多数患者的外科治疗中取代了典型根治术。因术后上肢水肿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减少, 使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改良根治术虽然仍遵循经典乳腺癌根治术的理论, 但第一次提出保护上肢功能的概念, 这一术式改良在肿瘤外科治疗理念的发展上有重要意义, 说明随着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范围可以改变。可以说是肿瘤个性化治疗理念的先导, 为乳腺癌外科治疗进一步合理缩小手术范围提供了重要理论和实践先例。是乳腺癌外科治疗的一个重大进展。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使原发肿瘤及区域淋巴结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局部控制, 减少局部复发, 提高患者的生存率[6]。必须根据肿瘤的部位、患者年龄、要求及自身的经验、病理检查的结果来决定手术方式, 目前并没有一种公认的最好的手术方式。乳腺癌的最佳手术一直是争论和研究的热点。随着医学基础研究的深入, 前瞻性临床试验的开展和结果的陆续报道, 不断冲击和推动着乳腺癌外科及有关学科的发展;新理论, 新观念, 新技术, 使乳腺癌的外科治疗向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迈进[7]。正因为有人文精神的召唤, 外科手术才得以不断的改进和发展以适合人类文明的步伐。

近年来随着肿瘤知识的宣传, 防癌意识的建立, 诊断技术的提高, 普查项目的开展, 早期乳腺癌的检出比例不断增加, 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乳腺癌的手术治疗方法。综上诉述, 采用改良根治手术治疗Ⅱ期乳腺癌的患者胸部外观好, 未发现有胸肌萎缩、纤维化等症状, 能够同时保留胸大肌及胸小肌, 所以患者均能自由抬高患肢手臂至头顶, 具备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无患肢肿痛等并发症, 上肢活动均无障碍, 手术效果理想,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靖, 马国喜, 周勇, 等.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临床应用[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医学版) , 2010, 27 (4) :22.

[2]任敏, 汪英, 王本忠, 等.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乳腺癌根治即刻胸大肌包裹假体植入乳房重建[J].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2010, 4 (5) :11.

[3]何文山, 温巧萍, 吴肇章, 等.女性乳腺癌患病因素的探讨[J].中国性科学, 2010, 19 (4) :5.

[4]张冰, 李占文, 李振平.青年女性乳腺癌的治疗[J].现代实用医学, 2010, 22 (8) :40.

[5]史美清.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 (31) :107.

[6]朱剑.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胸前神经及肋前臂神经的近期治疗效果的对照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 (7) :32.

改良根治术治疗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20例, 均为女性, 按照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和对照组 (乳腺癌根治术) 各60例, 两组患者均经病理组织活检或钼钯X线检测确诊为早期乳腺癌。其中, 观察组年龄27~64岁, 平均年龄43.5岁, 病程1~18个月, 平均病程6.4月;对照组年龄29~65岁, 平均年龄45.4岁, 病程2~20个月, 平均病程7.9月。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分期、肿瘤大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2.1 观察组

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取仰卧位, 垫高术侧肩部, 消毒、铺巾。切口依肿瘤所在部位及乳房的大小、形态设计, 可采用横月牙形、纵梭状切口, 距肿瘤边缘3 cm以上。游离皮瓣切开皮肤后, 皮瓣厚度以不保留或保留少许薄层脂肪组织为宜。切除乳腺自内下开始向外上将乳腺连同其深面的胸大肌筋膜一并分离, 直至胸大肌外缘下。将翻起的乳腺向外拉紧, 将胸大肌、胸小肌向内牵拉, 沿胸大肌外缘与乳腺组织分界处纵向切开, 显露胸大肌、胸小肌间的脂肪及淋巴组织, 将其全部清除。操作中需要仔细分离, 注意勿损伤胸肌神经及血管, 因为胸内侧神经在胸小肌前方斜过, 与胸肩峰血管伴行, 共2~4支, 支配胸大肌的锁骨部和胸骨部。术后冲洗创面, 接负压吸引。应用胸带适当加压包扎, 术后患肢取内收位, 于腋下置一胶管引流, 以便缩小腋窝腔隙, 各层在张力小的条件下才能紧贴愈合。术后3~5 d内, 应重新包扎胸带, 并检查皮下、腋下有无积液, 保持引流通畅, 使皮下及腋下无残腔。

1.2.2 对照组

采取传统根治术。手术切除全部乳腺组织、乳房皮肤、皮下脂肪组织、胸大肌、胸小肌、腋窝内的锁骨下淋巴结及脂肪组织, 包括腋动脉、腋静脉向腋下的分支, 同时不保留肋间臂神经。

1.3 随访

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其中, 第1年每3月随访1次, 第2年每5月随访1次, 第3年每半年随访1次。

1.4 观察指标

观察手术期间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 随访期间主要观察患者有无复发, 有无转移病灶, 有无并发症, 并对患者进行生存质量调查等。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1.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均优于对照组 (P<0.05) ;手术成功率两组患者均为100.0%, 治疗效果相当。见表1。

2.2 两组患者随访结果比较

观察两组患者随访3年期间的生存率与复发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手术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方法。近年来, 乳腺癌传统根治术逐渐被其他手术方法代替, 临床上采取改良根治术的病例明显增多, 从而使乳腺癌的治疗摆脱了单纯局部外科治疗而进入既根治癌症又兼顾保留功能和外观的综合治疗新时代。相比较传统根治术,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采用了切除胸小肌、保留胸大肌的手术方法, 不仅缩小了手术范围、减少了患者的痛苦、缩短了伤口愈合时间, 还能保留患者胸廓外形和上臂运动功能, 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3年生存率、复发率相似;但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 其住院时间缩短, 并发症减少, 结果说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相比传统手术具有优势, 且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总之,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因其疗效确切, 已受到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和患者认可, 尽管其疗效与传统根治术相当, 但在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具有优势, 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乳腺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 观察组60例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对照组60例采取乳腺癌传统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3年生存率、复发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生存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方面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与传统根治手术临床疗效相当, 但在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更具有优势, 可将此方法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乳腺癌根治术,改良,早期乳腺癌,临床观察

参考文献

[1]黄晓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7 (10) :146-147.

改良根治术治疗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普外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25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 患者均为女性, 年龄32~65岁, 平均年龄 (45.3±12.2) 岁, 肿瘤大小:直径<2.0cm者15例, 2.0~3.0cm者7例, >3.0cm者3例。临床TNM分期:Ⅰ期:17例, ⅡA期8例。肿瘤位置:左侧乳房17例, 右侧乳房8例。外上象限者14例, 外下象限者6例, 内下象限者3例, 内上象限者2例。月经状况:绝经前18例, 绝经后7例。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参与本项调查, 依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保乳术组15例和改良根治术治疗组10例, 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例、年龄分布、肿瘤直径、临床TNM分期、肿瘤位置、月经状况等一般性资料, 经过统计学软件比较观察, P>0.05, 提示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保乳组:根据患者肿瘤特点选择合适的切口, 如果位于外上象限, 选择一个切口, 位于外下象限、内下象限、内上象限选择两个切口。以肿瘤为中心做一个沿着乳晕的切口, 在距离肿瘤<3.0cm以内的腺体进行切除, 对切缘进行冰冻切片检查, 如果切缘检查为阳性, 提示肿瘤未切除干净, 要做扩大范围的乳腺切除, 直到切缘的病理学检查为阴性为止。从腋静脉到背阔肌进行淋巴结清扫, 术后放置好引流管, 对皮肤进行缝合和包扎。根治术组:根据患者肿瘤位置和大小选择合适的横梭形或者纵梭形切口。在距离肿瘤边缘3.0cm以上做一个切口, 将皮肤切开后对皮瓣进行游离, 自内下向外上对乳腺和深部的胸大肌筋膜进行分离, 一直切到胸大肌外缘。对锁骨下血管进行解剖, 对腋窝胸大肌、胸小肌进行淋巴结清扫。术后放置引流管, 对皮肤进行缝合和包扎。

1.3 观察指标

(1) 观察两组患者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3年生存率情况。 (2)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建立数据库, 通过卡方检验分析,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3年生存率情况的比较 (表1) 两组患者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3年生存率情况均无明显差异, 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的比较:两组患者均无术后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乳腺癌发生率逐年增高, 并且出现年轻化的趋势, 手术治疗的美观和质量逐渐成为人们探讨的主要议题, 美观主要是女性对于自身曲线的要求, 一旦切除乳房, 对于女性生理和心理上均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但是同时术后高复发率和淋巴结转移率也困扰着患者和医师, 选择有效的治疗方式, 成为近年来我科室研究的热点问题[3,4]。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主要是在保留胸大肌或者同时保留胸小肌的情况下, 对腋窝淋巴结进行廓清和根治术治疗。保乳术主要是肿瘤位于乳房外侧者要在乳房外侧到腋窝做一个梭形切口, 对肿瘤进行切除同时对淋巴结进行清扫。肿瘤位于其他部位要做2个切口, 做梭形切口对肿瘤进行切除, 将淋巴结进行清扫。在距离肿瘤边缘2cm做切缘组织的病理学检查, 在确保无切缘癌变的情况下完成手术。另外保乳手术也要对腋窝淋巴结进行清扫, 从而确定乳腺癌的临床分期和减少术后淋巴结转移。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分别采取保乳术治疗和改良根治术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两组患者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3年生存率情况均无明显差异, 两组患者均无术后并发症发生, 提示术后有针对性的放疗不仅可以提高局部病灶的控制率, 巩固手术治疗效果, 同时也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率。

综上所述, 保乳术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患者乳房形态, 相比较根治术将乳房切除, 除了具有相似的临床疗效, 同时为患者解决了乳腺癌美观问题, 联合放疗明显的降低了转移率和复发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 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保乳术组15例和改良根治术治疗组10例。结果 两组患者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3年生存率情况均无明显差异, 两组患者均无术后并发症发生, P>0.05。结论 保乳术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患者乳房形态, 相比较根治术将乳房切除, 除了具有相似的临床疗效, 同时为患者解决了乳腺癌美观问题, 联合放疗明显的降低了转移率和复发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保乳术,改良根治术,乳腺癌

参考文献

[1]杜稼苓, 路选, 王颖, 等.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1, 14 (4) :286-288.

[2]闫丰, 张雪鹏, 朱红成, 等.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的临床对比研究[J].肿瘤学杂志, 2009, 15 (2) :139-141.

[3]刘亚军, 王振龙, 刘文治, 等.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临床效果对比[J].吉林医学, 2011, 32 (4) :720-721.

改良根治术治疗 篇8

关键词:保乳手术,改良根治术,乳腺癌

乳腺癌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对女性健康威胁极大,病死率较高。现阶段,我国乳腺癌发病率每年以2%~3%的速度不断增长,但其病死率逐渐降低,乳腺癌治疗水平得到明显提高[1]。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是临床常用治疗手段。本文主要对比分析了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在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现将相关报道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74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手术方式将其分为保乳组与改良组各37例。保乳组平均(47.1±9.4)岁;临床分期:Ⅰ期17例,Ⅱ期20例;外下象限27例,内上象限10例。改良组平均(47.8±9.1)岁;临床分期:Ⅰ期15例,Ⅱ期22例;外下象限29例,内上象限8例。本次所有研究对象均经影像学、肿瘤标志物检查以及病理活检确诊,且均为单发肿瘤患者;术前均未接受放化疗;且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临床分期等方面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比较价值。

1.2方法:保乳组患者给予保乳手术治疗,给予患者麻醉处理后,将乳头作为中心行放射状切口,于肿瘤边缘约1.0 cm左右将肿瘤切除,将病理组织冰冻送检,若切缘检查结果显示为阳性,则需进一步将肿瘤切除范围扩大,至检查结果为阴性。随后采用弧形小切口实施腋窝淋巴结清扫,对皮下腺体进行游离并整形,常规留置负压引流管,加压包扎缝合即可。改良组患者给予改良根治术治疗,麻醉处理后行梭形切口,将乳头及肿瘤3 cm内的皮肤以及同侧乳腺切除,将胸大肌与胸小肌保留,并进行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留置负压引流管,加压缝合。术后1~2周患者均接受常规放化疗及内分泌辅助治疗。

1.3疗效判断[2,3]: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等,并统计其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随访3年,根据Rose标准评价患者乳房外观:患侧与对侧乳房对称性好,外形丰满,可视为优;患侧和对侧乳房基本对称,外形较为丰满,可视为良;患者乳房小于对侧,但无水肿、变硬或挛缩现象,可视为中;乳房挛缩、变硬,可视为差。优良率=(优+良)/例数×100%。并采用SF-36量表来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量表内容主要包括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总体健康、活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及精神健康等8个维度,满分分别为100分,其平均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分析:选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用(±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保乳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69.4±11.1)min,术中出血量为(40.3±10.9)m L,切口长度为(4.4±1.3)cm;改良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02.8±14.8)min,术中出血量为(80.9±12.1)m L,切口长度为(12.4±3.5)cm。保乳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等方面均少于改良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保乳组术后出现感染1例,上肢水肿1例,皮下积液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1%;改良组术后出现感染4例,上肢水肿3例,皮下积液4例,蜂窝组织炎1例,皮下出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5.1%。保乳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改良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术后3年乳房外形美观情况比较:保乳组外形美观优23例,良11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91.9%;改良组外形美观优12例,良13例,中7例,差5例,优良率为67.6%。观察组外形美观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两组患者术后3年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保乳组术后3年生活质量平均得分为(80.1±8.4)分,改良组术后3年生活质量平均得分为(61.3±7.2)分,保乳组平均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改良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在女性所有恶性肿瘤发生率中占7%~10%[4]。现阶段,随着乳腺癌诊断技术不断提高与相关知识不断普及,早期乳腺癌诊断率也不断提高,为手术治疗提供了机会。早期乳腺癌患者经保乳手术治疗,大部分患者均可达到根治术的治疗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接受改良根治术治疗患者的手术情况不如接受保乳手术治疗患者。保乳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1%,改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5.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保乳手术患者近期疗效优于改良根治术患者。其中改良根治术属于乳腺癌治疗常用术式,由Auchincloss学者于1963年首次提出[5],疗效确切,但对患者机体创伤大,术后恢复慢,再加上术后患者乳房缺失,易产生自卑感,心理压力较大。近年来,由于乳腺癌的发生出现年轻化趋势,且患者疾病观念的转变,女性对人体美学要求也不断提高,要求在治疗疾病同时,满足人体美学要求。

通过本次3年随访结果得出,保乳组患者外形美观优良率为91.9%,改良组患者外形美观优良率为67.6%,且保乳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改良组,由此可知,保乳手术患者术后乳房外形美观度较高,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保乳手术虽然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均较为理想,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以下几种患者不易接受保乳手术治疗:①保乳患者需接受一段时间的术后综合治疗,因此对于家庭条件较差的患者不宜采用。②患者肿瘤直径超过3 cm,且肿块和乳头之间的距离少于3 cm。③早期及中期妊娠患者因是放疗禁忌人群,因此不宜接受保乳手术治疗,晚期妊娠可接受保乳手术,待胎儿娩出后可接受放疗辅助治疗。④腋窝触及多发淋巴结肿大患者[6]。

综上所述,保乳手术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疗效显著,对患者机体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术后乳房外形美观,生活质量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杨广,王峰,吕延鹏,等.中年女性乳腺癌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的临床对比研究[J].河北医药,2013,35(4):506-508.

[2]沈国双,窦拉加,张双元,等.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22):6347-6349.

[3]邓宏武,周征宇,万能斌,等.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比较[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2,21(9):1123-1126.

[4]周奇峰,贾华,杨国清.单管真空高负压引流技术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22):3706-3707.

[5]程震,郑浩,张先兰.超声引导下连续椎旁神经阻滞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4,40(23):2926-2927.

改良根治术治疗 篇9

【关键词】 中医综合护理干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恢复期;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1-0126-02

乳腺癌是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虽然,乳腺癌的恶性程度以及单纯致死率并不高,但由于人体胸部具有丰富的血液供应以及淋巴管道,因此,乳腺癌极易引起周围浸润及远处转移,导致患者生存率低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目前临床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术式之一,可最大程度根治病灶的同时充分保留患者乳房的完整性,降低手术对患者乳房外观的影响,但大部分患者仍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预后抱有怀疑、焦虑的心理[1]。本组研究旨在探讨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恢复期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对本组研究完全知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经病理活检、影像学检查确诊为乳腺癌,符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手术指征。排除标准: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精神疾病患者;远处转移者。。观察组年龄45~69岁,平均年龄(54.7±5.0)岁;病程1~10个月,平均病程(4.5±2.1)月;其中单侧发病31例,双侧3例;病理分期I期12例,II期16例,III期6例。对照组年龄44~70岁,平均年龄(56.2±4.1)岁;病程1~10个月,平均病程(4.9±0.9)月;其中单侧发病31例,双侧3例;病理分期I期13例,II期16例,III期5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II级护理,包括常规术后护理、切口护理、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健康指导等。

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中医综合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情志护理。注重对患者的情志调护,采用以情育情、以情动情的方式,选择合适的交流时机、场所等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解除患者心理顾虑,注重倾听与引导;②疼痛护理。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可预见性的手术区域疼痛情况,交替或联合使用各类止痛方法,如针灸、拔罐、按摩等;③饮食护理。加强对患者的健康知识宣教,通过饮食调护增强患者体质,以易消化食物为主,注重补气养血、固本正气治疗,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④辨证分型护理。肝郁痰凝型患者以调畅情志为主,可采用加减柴胡汤辅助治疗,选用乳类、新鲜水果、蔬菜、瘦肉、蛋类食物,忌猪羊肉、海鲜等膏粱厚味;冲任失调型则注重经期的变化,选高热量、高蛋白质、丰富维生素等易消化、增强抵抗力的食物,如甲鱼、香菇、黑木耳、红枣等;正虚毒炽型患者注重疼痛护理,以清热解毒、补益气血为重要的辅助治疗;气血两虚型则注重予以精神支持,方剂以扶正祛邪、益气养血为主。

1.3 观察指标 生活质量采用中国癌症病人生活质量(QOL)问卷调查表[2],共分为躯体功能、社会活动、心理活动等三项指标;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3]评估两组患者恢复期抑郁、焦虑状态。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应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价维度中躯体健康、社会活动、心理活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HJ][FL)]

2.2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3 小结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躯体健康、社会活动、心理活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回顾分析可知,对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恢复期患者的中医护理重点在于情志护理及中医辨证护理,结合中医与现代医学分析认为情志是影响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转移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情志护理可减轻患者沮丧情绪,增加患者治疗信心,达到心理疏导的目的;而中医辨证护理则通过对患者进行中医分型,对不同分型的患者进行辨证护理,包括饮食、生活、康复等多方面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旨在提高护理干预的针对性与个性化,提升中医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根治术恢复期中的应用价值,进而提升乳腺癌根治术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综上所述,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恢复期生活质量,有效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秋香.乳腺癌中医辨证施护的体会研究[J].大家健康,2015,9(3):241.

[2]谢秋晓.中医辨证调护37例乳腺癌体会[J].国医论坛,2015,30(4):56.

[3]吴丽娟.循证护理对乳腺癌化疗108例自尊水平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19):115-116.

改良根治术治疗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52例进行研究, 均为女性, 经B超及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 为原发性肿瘤, 无严重器质性疾病, 均可接受化疗, 患者知情同意前述知情同意书。年龄32~68岁, 平均年龄 (46.35±2.17) 岁;肿瘤直径1.2~4.3 cm, 其中左乳23例, 右乳29例;AJCC分期:Ⅰ期27例, Ⅱ期25例;其中单纯癌患者19例, 浸润性导管癌患者11例, 浸润性小叶癌患者8例, 髓样癌患者7例, 湿疹样癌患者5例, 其他癌2例。将2014年10月之前收治的2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 将2014年10月之后收治的2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组,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患者均采用CMF方案进行治疗, 对照组给予传统的乳腺癌根治术, 将肿块及腋窝下淋巴结进行切除, 其范围以切口凹陷处进行病理检查均为阴性为止, 术后需化疗2周。研究组采用改良乳腺癌根治术, 采用纵梭状切口, 自下内开始向上外将乳腺连同其深面的胸大肌筋膜全部分离至胸大肌外缘下, 将胸大肌和胸小肌向内牵拉, 乳腺外拉, 纵向切开胸大肌外缘与乳腺组织的分界, 彻底清除胸大小肌间的脂肪及淋巴组织, 其他方法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术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随访2年后, 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复发率、转移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评价:

研究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术后随访结果比较: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术后生存率分别为69.15%、92.31%,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术后复发率分别为11.54%、7.69%,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术后转移率分别为15.38%、11.54%, 以上指标比较, 差异不显著 (P>0.05) , 见表2。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3。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 针对乳腺癌的治疗手段层出不穷, 包括化学疗法、分子靶向疗法、放射疗法、手术疗法以及内分泌疗法等, 但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手段还是以手术切除为主[4]。乳腺癌根治术因其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已得到临床认可, 但却意味着乳房缺失, 给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造成难以磨灭的痛苦[5]。近年来, 随着乳腺癌不断趋于年轻化, 尤其是乳房被切除给很多年轻患者带来极大地心理阴影及痛苦。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 切除了腋窝淋巴结, 保留了胸大肌和胸小肌, 在根治的同时有效的保持了胸壁良好外形及上肢运动功能, 有助于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6,7]。本文中研究组患者实施改良乳腺癌根治术, 结果表明, 研究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随访1年后, 两组患者术后生存率、复发率以及转移率比较差异不显著 (P>0.05) 。综上所述, 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能显著的缩短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较少, 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Selz J, Stevens D, Jouanneau L, et al.Prognostic value of molecular subtypes, Ki67 expression and impact of postmastectomy radiation therapy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negative lymph nodes after mastectomy[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12, 84 (5) :1123-1132.

[2]洪章晋, 邓茂章.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临床观察[J].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5, 31 (11) :36-37.

[3]陆军, 童宗培, 潘龙, 等.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与传统根治术的临床比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 36 (1) :38-39.

[4]官上琦.早期乳腺癌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疗效及安全性[J].国外医药 (抗生素分册) , 2015, 36 (3) :133-135.

[5]Veta M., Pluim JP, van Diest PJ, et al.Breast cancer histopathology image analysis:a review[J].IEEE Trans Biomed Eng, 2014, 61 (5) :1400-1411.

[6]张钧.保乳手术辅助放疗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 (9) :110-111.

上一篇:计算机网络加解密下一篇:布线测试之进场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