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根治术后护理观察

2024-07-24

胃癌根治术后护理观察(共9篇)

胃癌根治术后护理观察 篇1

胃癌根治手术是指在术中将原发肿瘤连同转移淋巴结以及受累浸润的组织一并切除, 从临床手术角度已经无肿瘤残存了, 如果无其他情况发生, 临床治愈是有可能的。然而, 胃癌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往往使胃癌根治术很难成功[1]。我们采取围术期护理措施使胃癌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成功地完成手术治疗, 使这些患者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延长寿命,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4月—2013年4月间在我院普外科行胃癌手术治疗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50例, 女34例;年龄36岁~81岁, 平均年龄 (53±5.2) 岁;全胃切除术22例, 远端胃癌根治术36例, 近端胃癌根治术26例;手术时间130 min~210 min, 平均 (170±15) min;住院时间11 d~23 d, 平均 (14±3) d。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开腹标准根治手术, 淋巴结清扫范围超越转移淋巴结一站以上, 将大网膜自横结肠上缘, 横结肠系膜前叶整块至胰腺被膜、胃右、胃左、胃网膜右血管处的网膜行根部结扎, 清除相应整组淋巴结。

1.3 护理方法

将84例胃癌术后患者按照手术时间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 对照组护理方法:采用常规护理, 如营养支持、监护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畅通、持续低流量吸氧、妥善固定胃肠减压管及尿管等[2]。观察组围术期护理方法: (1) 心理护理:患者对自己的治疗不了解出现焦虑和烦躁, 患者在住院至手术开始就被告知为胃溃疡、糜烂出血性胃炎, 胃大部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是防止胃癌发生属保护性治疗。给患者讲述胃切除术的相关知识、我院对该手术已有成熟的技术等, 传达良性信息, 与家属共同配合让患者感觉到疾病在康复进行中, 从而支持我们的护理措施、解除思想顾虑。 (2) 基础护理:术前因疾病饮食较少, 术后因胃大部切除饮食需要循序渐进, 由鼻饲到口腔进食, 由流食到普食, 由少食多餐到正常食量;胃癌患者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 启动经口饮食是关键措施, 口腔护理4次/d, 皮肤护理, 鼓励深呼吸、有效排痰、翻身叩背, 协助肢体活动、定时按摩等, 促进呼吸、循环、消化系统快速恢复, 并预防静脉血栓形成及肌肉萎缩。 (3) 控制感染:胃癌手术及淋巴结清扫术中创面较多, 患者免疫力低下, 应按照血常规检测、腹腔引流液的性质、药敏试验结果决定抗生素应用的方法与品种。 (4) 腹部切口护理:我们选择硅胶管引流, 在切口的最下端放置剪有2~3个侧孔的引流管持续引流, 可以防止腐蚀性引流液对切口的腐蚀。当切口出现红、肿等炎症表现时, 增加换药次数并更换抗生素。 (5) 管道的护理:胃癌术后留置的引流管有胃肠减压管、腹腔引流管、导尿管, 还有静脉营养的输液管。胃肠减压管的通畅保证了负压引流状态, 使胃内创面的渗血、渗液、胆汁及消化液等及时引流出体外, 防止影响创面修复;腹腔引流管的畅通可预防漏出液积聚导致腹腔积液, 引起感染;留置的导尿管通畅可以定时冲洗膀胱, 以免逆行感染。对这些管道的护理要及时, 挤压管道观察通畅与否, 若有受压、扭曲、堵塞等捏挤引流管排除障碍;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 若有异常立即报告医师处理, 同时做好记录。静脉营养输液管多采用留置针, 由于长期大量静脉高营养、高渗性药物对血管的刺激, 要按照实际情况及时冲洗及封管, 以免破坏方便应用的血管。饮食护理与出院指导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胃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如胃出血、吻合口瘘、肠梗阻、胃瘫、感染等的发生率, 并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

3 讨论

胃癌术后护理是根治胃癌的关键措施, 由于术中切除范围较大, 损伤面积广, 病情复杂多变, 需要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具有很强的责任心, 具有能够早期发现病情变化的敏锐观察能力, 还要有以渊博的理论知识来描述病情细微变化的沟通能力。在善意欺骗患者原发病的护患沟通过程中, 以良性信息激发患者的康复信心, 强化患者潜在的战胜疾病意志, 使胃癌患者以最佳的状态配合治疗与护理。

口腔、皮肤是细菌的滋生场所, 是基础护理的关键一环;术后的各种引流管由于与患者的体内相通, 是逆行感染的途径, 管理好这些管道可以大幅减少感染的机会;腹部切口的护理关系到疾病痊愈的速度, 影响着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3]。我们采取4次/d的口腔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 每日多次巡视病房挤捏引流管, 观察各引流管是否通畅, 如出现切口处炎症情况, 对切口采用剪有侧孔的硅胶管引流;若出现引流液颜色、性质、量的异常变化, 迅速通知医生及时处理补救;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保证腹部伤口及各种管道的无菌、畅通。

胃癌术后胃出血主要是由于腹腔积液感染或吻合口瘘感染, 而腐蚀了血管结扎缝线引起的血管裂口导致的出血。吻合口瘘的出现原因是吻合处的空肠输入袢梗阻、十二指肠残端水肿、缝合时缝线过密或过疏;我们通过密切观察各种管道的情况, 只要保证负压存在就能够保证渗血、渗液最大限度被排除, 不会引起积聚、腐蚀, 避免了胃出血、吻合口瘘的出现。在饮食护理上采取循序渐进, 由鼻饲到经口进食, 由流食到普食, 由少食多餐到正常食量的护理模式进行;避免了因胃肠道吻合口过大、食量过大、肠道内液聚集增加, 导致血流分布在胃肠道, 而肠道不畅通造成头晕、恶心、呕吐、多汗、血压降低等倾倒综合征;也可避免因胃功能启动缓慢, 在术后胃电生理遭到破坏后, 各部位电生理恢复时间不等造成的胃瘫;还可以在循序渐进中刺激肠蠕动, 避免肠梗阻的发生。

综上所述, 采用围术期护理措施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进行护理, 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创面愈合, 为胃癌患者提供更多的机会来延长寿命, 提高生存率。

参考文献

[1]李淑娥.胃癌术后胃瘫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 2011, 15 (7) :642.

[2]牛全珍.胃癌根治术患者82例临床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 2011, 15 (8) :752.

[3]刘敏.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围术期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2012, 25 (22) :2824.

胃癌根治术手术室护理分析 篇2

【关键词】胃癌根治术;手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1-0218-01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在我国胃癌在各种恶性肿瘤中居首位[1],发病年龄以40-60岁的患者最为多见,手术切除是目前公认的唯一可以延长胃癌患者生存率的治疗方法[2]。我院于2014年8月~2015年10月共收治24例此类患者,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24例胃癌患者中,男17例,女7例;年龄42~76岁,平均63.4岁;病变部位:胃窦癌、胃体癌、胃贲门癌;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胃镜病理切片证实为胃癌。

2.护理

2.1术前访视 巡回护士于术前到病房进行术前访视,详细阅读病历,了解医生的手术计划和患者的病情及身体状况,评估患者对手术的承受能力。很多胃癌患者术前并不知道自己患癌症,患者对手术成功抱有很高的希望值,术前表现焦虑、恐惧。护士与患者沟通过程中要严格保守秘密,严防将癌症的真实病情泄露给患者,否则会造成患者心理巨大打击,甚至拒绝治疗,病情快速恶化。医护人员对患者应理解和同情,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向病人解释手术的疗程及必要性,解除病人的顾虑和恐惧心理,以最佳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另外要向家属交代手术的危险性、可能出现的并发症[3]。

2.2术前准备 术前1天瞩患者沐浴修剪指甲,用肥皂液彻底清洁脐部、备皮、配血作麻醉剂过敏试验,向患者讲述有效咳嗽的重要性,教会患者做深呼吸和有效咳嗽,介绍术后早期活动意义:如可促进血液循环,避免下肢血栓形成,减少腹胀,减少肠粘连等等。瞩患者戒烟,避免肺部感染的发生。幽门梗阻者术前3天开始每晚洗胃,以减轻胃壁水肿。有贲门梗阻者需洗食管。术前3天改半流质饮食,术前1天改流质饮食,给予适当的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贫血等情况。术前肠道准备,术前一天下午先给予20%甘露醇250ml口服,再温开水1000ml口服。术前晚行清洁灌肠,晚上8时开始禁食,临睡前给予安眠药口服,以帮助睡眠。术晨留置胃管、导尿管。

2.3术中配合

2.3.1 巡回护士配合 患者接到手术室后,巡回护士给患者吸氧并行血压、心电、血氧饱和度等监护,同时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将吸引装置放于病人头侧,导尿,安置手术体位,打开并连接各种导线调至使用状态,清点用物,协助麻醉医生实施麻醉,手术过程中要细心观察,及时注意病情变化[4],调控好输液和输血的速度与量,配合麻醉师进行相应的处理,做好各种记录,及时准确地填写手术护理记录单。

2.3.2器械护士配合 术前20分钟洗手,整理器械台,与巡回护士清点物品。碘伏消毒后铺巾,常规固定电刀、吸引器。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手术野贴薄膜以保护切口。手术切口,上腹正中切口。手术野皮肤消毒,开腹,腹部拉钩牵开显露手术野。探查腹腔,检查有无腹水,记录腹水颜色及量[5]。探查肝右、左叶及脾、胆囊、胰腺、双肾、结肠、小肠、大网膜、盆腔有无肿瘤转移和淋巴结肿大。在横结肠上缘剪开胃横结肠韧带,分离到胰腺下缘。用中弯血管钳分离、钳夹,组织剪剪断,2-0丝线结扎,切除大网膜。递小直角钳,中弯血管钳依次钳夹血管,组织剪剪断,4号丝线结扎,近端小圆针1号丝线缝扎或结扎,切断胃网膜右动、静脉血管,清除幽门下及胰后淋巴结。切开十二指肠外侧腹膜,将胰头和十二指肠向内侧充分分离翻起,见胰十二指肠后动脉弓,清扫胰后淋巴结及胆总管下端淋巴结,显露肝固有动脉,胆总管,切断胃右动、静脉,递长平镊,电烧切开腹膜,递长平镊,组织剪清扫各区域淋巴结,1号丝线结扎出血点。在距幽门3~5cm处切断十二指肠,递60cm闭合器,血管钳分别夹闭十二指肠,递7号丝线结扎近端,递小圆针1号丝线间断缝合远端。双重结扎、切断胃左动脉,4号丝线结扎,于胃左动脉近心端递小圆针1号丝线再次缝扎。递长平镊,组织剪清扫胃左动脉干、脾门及脾动脉干淋巴结。切断胃远端60%以上胃体,胃内放入吻合器,吻合器的游离端放置空肠内,胃与空肠做端端吻合,递小圆针1号丝线间断加固缝合吻合口。用闭合器关闭为残端,递小圆针1号丝线间断加固缝合残端。止血,冲洗腹腔递纱布,电烧充分止血后,MMC:10mg+5-FU:500mg∕㎡+43℃-45℃的温盐水1000ml行腹腔灌注,保留15-30min,行腹腔热化疗,冲洗腹腔。放置引流管,递角针4号丝线固定引流管,连接引流袋。关腹,纱布覆盖伤口及引流口。护士术中严格执行沾染技术,手术中污染器械与无菌器械严格分开,避免交叉感染。正确实施无瘤操作技术,防止癌细胞沿血道、淋巴道扩散。防止癌细胞种植[6],手术过程中尽量做到不接触肿瘤。

2.4术后处置 对置引流的患者保持引流通畅,妥善固定,防止脱落。病人麻醉苏醒、生命体征稳定后,巡回护士将病人及其术中资料送回病房,向病区护士交代必要的情况,如术中用药、液体出入量等。

3.讨论

通过本组患者的护理得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充分了解手术步骤,做到心中有数,术中施行熟练的手术配合,严格无菌、无瘤原则手术配合,是保证手术成功及延长患者的生命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60.

[2]Park CH,Song KY,Kim SN. Treatment results for gas

triccancer surgery:12 years experience at a single institute in

Korea[J].Eur J Surg Oncol,2008,34(1):36.

[3]刘义民,程荣.胰十二指肠肿瘤围手术期的观察和护理36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0):24.

[4]梁美萍,江彩兰.延迟性脾破裂的观察与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8):101-104.

[5]樊雨舟.手术室巡回护士麻醉护理配合的体会[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6(2):811.

胃癌根治术后护理观察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1年4月—2015年3月收治的46例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男26例,女20例;年龄41岁~77岁(59.46岁±1.39岁);病灶部位20例胃窦癌,19例胃体癌,7例贲门癌;术前均未给予放化疗。将46例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3例,两组病人年龄、病情、病程及病灶部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根据国内术后胃瘫综合征诊断标准予以诊断[4]:(1)胃管拔除后出现频繁的恶心、呕吐,通过一项或多项检查表明病人无胃流出道机械性梗阻,但有胃潴留,特别是固体食物;(2)病人均具有超过800mL/d的胃引流量,且持续10d以上;(3)无明显水电解质平衡紊乱;(4)不存在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结缔组织疾病等会导致胃瘫的基础疾病;(5)未应用会对平滑肌收缩造成影响的药物,如吗啡等。本试验所有的病人皆行消化道造影证实存在胃蠕动减弱或消失。

1.3护理方法

1.3.1对照组予以术后早期指导适量运动、胃肠减压、营养支持、按医嘱服用促胃肠动力药、心理辅导。(1)术后在病情允许的条件下嘱病人尽早活动,逐渐从床上活动到下地活动,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在病人拔除胃管时密切观察其进食情况,以及进食后是否有胃瘫综合征发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2)一旦诊断为胃瘫综合征,及时予以胃肠减压,做好胃管的护理,保证胃管固定在位,引流通畅,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及性状,积极与主管医师沟通,适当补液,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以3%高渗盐水100 mL洗胃,每日2次,减轻胃肠道黏膜水肿。(3)术后早期予以肠外营养支持,监测其血糖、白蛋白情况,适当补充白蛋白促进术后恢复。待肛门排气后尽早予肠内营养,可先从20mL起逐渐增加到全量流食,不要过早进食高脂肪、高蛋白食物,进食后取坐位或下地活动。(4)按医嘱给予多潘立酮、莫沙比利等促胃肠动力药。(5)心理干预:向病人详细耐心解释胃瘫综合征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疾病特点,告之该疾病是一种功能性障碍,而非器质性疾病,是可以治愈的,消除其恐惧的情绪,增强其信心从而促其配合治疗。

1.3.2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以下护理干预措施:双侧足三里各以0.5mg新斯的明注射,再取双侧足三里、中脘、气海、双侧上巨虚、三阴交进行电针治疗,每日1次,直到胃肠功能恢复。

1.4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病人胃动力恢复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治愈率,并采取自制满意度量表判定护理服务满意度,很满意:>95分;满意:85分~95分;不满意:<85分。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胃癌根治术后引起病人产生胃瘫综合征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它的产生使因胃癌而产生一系列不良情绪的病人更加忧虑、紧张,而且胃瘫综合征所带来的诸如恶心、反酸以及腹胀等临床症状也为病人的生活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进一步影响到病人的情绪和心理,这些不仅会对手术治疗效果产生直接不良影响,还会增加病人及家属的精神、身体、经济等各方面的负担[5]。西医主要有禁食、胃肠减压、营养支持、服用促胃肠动力药、心理辅导等措施。中医认为,胃癌术后脾胃受损,脾失健运,胃失和降,加之脉络损伤,气滞血瘀,腑气不通,以致腹胀、呕吐、便闭等症,治疗上以疏通气机为主,通过针刺以胃经为主的穴位使脾气得升、胃气得降,促进术后胃瘫病人的胃肠蠕动和功能的恢复。杨春敏等[6]报道,针刺足三里能调节气机、增加胃张力、促进蠕动从而使胃排空时间缩短,加强胃内滞留液的排空。另外,新斯的明作为胆碱酯酶抑制剂,本身有增强胃肠蠕动的作用。根据申莉萍[7]的研究,新斯的明穴位注射配合电针刺激能刺激胃动素释放,有利于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恢复。本研究观察组病人应用新斯的明穴位注射及电针穴位刺激,对胃瘫病人胃肠功能恢复取得满意疗效,效果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穴位注射配合电针可明显降低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病人胃动力恢复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提高治愈率和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

摘要:[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配合电针在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46例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穴位注射配合电针,比较两组病人护理干预效果以及对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胃动力、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配合电针可缩短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病人胃动力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提高治愈率和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

关键词:胃瘫综合征,胃癌根治术,穴位注射,电针,护理

参考文献

[1]张红霞.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4):212-213.

[2]吴晓琴.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护理干预进展[J].全科护理,2015(34):3438-3439.

[3]王吉甫.胃肠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284.

[4]刘凤林,秦新裕.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回顾性研究[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2,5(4):245.

[5]任琳琳.胃癌根治术胃瘫综合征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2):210-211.

[6]杨春敏,张秀荣,毛高平,等.足三里中频电刺激对健康人胃电活动的影响[J].中华理疗杂志,2001,24(1):33.

胃癌根治术后护理观察 篇4

【关键词】胃癌根治术;并发症;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224-02

胃癌是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国际国内均采用手术切除的综合治疗方式对其进行治疗。胃癌根除术成功的主要因素除了手术时机和手术技术外,患者术后的并发症的治疗和护理液很关键,术后并发症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手术的治疗效果,还会造成患者的身心创伤[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选自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胃癌根治术治疗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60例,术前所有患者均进行X线钡餐检查及纤维胃镜加上活组织检查,被确诊为胃癌。其中男性为38例,女性为22例;年龄为40-80岁,平均年龄为(58±2.45)岁。患者术后的并发症为:切口感染24例,肺部感染16例,肠麻痹10例,十二指肠端瘘6例,胃瘫4例。

1.2护理方法针对患者行胃癌根治术治疗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

1.2.1切口感染护理胃癌患者由于其病理所致,患者的免疫功能都比较低下,身体的愈合能力也较迟缓,因此,患者术后的切口发生感染的机率很高。所以,在进行胃癌根治术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并加强对会患者的皮肤护理,保持患者手术处的皮肤干燥整洁,同时,还应随时关注患者的体征变化,尽量避免切口感染的情况发生。对已经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护理人员可采取热敷、理疗及使用抗生素等方式治疗和护理,护理人员还需随时更换患者的敷料,保持患者的切口清洁,促进患者伤口早日康复。

1.2.2肺部感染护理胃癌根治术会让患者的呼吸容量减少,呼吸力度减轻,患者因害怕切口痛而不敢大声咳嗽,从而会引起肺部感染。为了避免此种情况,护理人员应当教会患者进行呼吸练习,并在术后帮助患者翻身排痰。对于肺部已经感染了的患者,需要给予抗生素治疗。

1.2.3肠麻痹护理对于高龄、体质较差的患者,术后会发生肠麻痹的并发症,其病症是患者术后进食会出现腹部胀痛、呕吐,经过检查,发现全小肠及结肠有胀气。此时,护理人员应让患者禁食,并取半卧床位,帮助胃肠进行减压和补液,并给予其温盐水洗肠,待患者自肛门排除气体后即可。同时还需要给予患者胃动力的药物治疗,协助患者适当进行运动,从而恢复患者的肠道功能。

1.2.4十二指肠残端瘘护理十二指肠残端瘘属于比较严重的术后并发症,故护理人员应当时刻观察术中或者术后患者的腹部情况,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腹部剧痛、高热、白细胞升高等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对其进行处理。由于消化液发生外漏,极易导致患者的瘘口处皮肤被腐蚀,从而引起患者的伤口糜烂,发生剧烈疼痛或者感染,护理人员应当采取方法帮助患者减少肠液的流出现象,并对其周围皮肤用特殊的材料物进行保护,以防止其被感染。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营养供给,让患者能够早日恢复。

1.2.5胃瘫护理术后患者会出现厌食、恶心、呕吐、腹痛、营养不良等胃瘫病症,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控制,并帮助患者进行胃肠排压。同时经胃管注入250ml的4%左右的高渗盐水到胃肠中,30min后抽出,每日2次,治疗约4d左右即可。另外,还需给予患者营养护理,让患者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并建议患者少食多餐,进行一些轻微的运动,促进肠胃消化[2]。

1.3观察指标观察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之后患者的恢复情况。

2结果

60例胃癌根治术治疗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经过护理人员密切观察,并给予相应的并发症治疗和精心护理之后,患者的并发症病症均已消失,并发症的治愈率达到100%,患者均康复出院。并在后面的3-8个月的随访中发现,所有患者均会定期复查,并且患者的恢复情况较好。

3讨论

胃癌根除术术后会发生的并发症有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胃瘫等。因此针对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给予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是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早日恢复健康的首要条件。护理人员除了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其相应的护理外,还应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和卫生护理等其他护理。胃癌患者本身就承受着巨大的身心痛苦,加上对疾病的恐惧心理,并经历了胃癌根除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心理会比较压抑或者抑郁,因此,护理人员应当对其进行心理压力缓解和辅导,帮助其端正心态,接受并发症的治疗[3]。

本研究表明,对胃癌根治术治疗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和精心护理之后,患者的并发症病症均已消失,并发症的治愈率达到100%,患者均康复出院。并在后面的3-8个月的随访中发现,所有患者均会定期复查,并且患者的恢复情况较好。

综上所述,胃癌根治术是目前治疗胃癌的最有效的方法,但其术后极易发生并发症,从而直接影响患者术后的愈合情况。因此术后对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能够大大减少或者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也能对并发症的病症的消除起到很大的作用,从而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提高胃癌根治术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贝世娟.胃癌根治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11):244.

[2]郝会芬.胃癌根治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0,05(32):183.

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护理 篇5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6例, 其中男11例, 女15例, 年龄32~73岁, 平均50岁;胃窦部癌10例, 胃体癌8例, 胃底癌8例。

1.2 临床表现

本组病例在术后5~12 d, 拔除胃管进流食或改半流饮食, 患者出现恶心、上腹部胀满, 频繁呕吐, 呕吐物为所进食物及胆汁, 呕吐后症状缓解。腹部检查:上腹膨满, 振水音明显, 肠鸣音减弱。胃管减压出大量胆汁样胃液﹙600~800 ml/d﹚。

1.3 转归

本组26例患者, 均于术后11~66 d胃动力恢复,

胃瘫的恢复多为突然发生, 呃逆、肌饿感往往是胃动力恢复的先兆, 通常1~2 d内胃液引流量会明显减少, X线造影显示胃蠕动波恢复, 夹管实验1 d后无腹胀、呕吐即可拔出胃管, 恢复经口饮食。

2护理观察及体会

2.1 禁食, 持续胃肠减压

由于残胃不能及时排出胃内容物, 易发生胃潴留, 进而出现胃扩张, 此时, 吻合口部位存在不同程度的水肿, 而胃液潴留、反复呕吐又加重水肿, 因此, 一旦诊断为胃瘫, 立即禁食, 胃肠减压, 向患者解释禁食、胃肠减压是最基本的治疗手段。保持胃管通畅, 进行持续有效减压, 同时应用高渗盐水冲洗胃以减轻吻合口水肿, 利于胃动力的恢复和胃血液循环的改善。护士应每天观察胃管的刻度, 并妥善固定, 防止胃管脱出, 准确记录胃管引流液的颜色, 形状, 为调整内环境提供依据。留置胃管其间, 为保持口腔的清洁, 应进行口腔护理﹙2次/d﹚。为缓解患者咽喉部的不适, 可进行雾化吸入﹙2次/d﹚。

2.2 肠外营养

一经诊断为胃瘫, 应立即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胃肠外营养能抑制消化道液分泌的同时, 能为机体提供适量的维生素, 微量元素及电解质, 对维持内环境稳定, 保护细胞功能有利, 也可促进胃壁平滑肌细胞功能恢复[2], 肠外营养为胃瘫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 本组均为肿瘤患者, 术前就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 加之频繁呕吐, 极易造成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加重残胃排空障碍, 应及早进行胃肠外营养补充足够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护士应严格按照医嘱, 准确补充水, 电解质, 合理安排输液的次序, 并及时的监测血糖, 电解质, 肝肾功能。同时, 还要做好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 并防止导管脱出, 堵塞, 感染等导管并发症的发生。

2.3 促进胃动力恢复

胃瘫患者每日可用高渗盐水洗胃两次, 可减轻胃壁水肿。有文献报道, 大剂量的红霉素, 可诱导胃窦部大幅度的闭腔性收缩, 即胃窦强烈收缩, 使胃窦前后壁紧贴, 胃腔消失, 从而加速了胃内容物的排空, 必要时还可肌肉注射地塞米松, 减轻胃壁水肿。

2.4 心理护理

因本病是术后难以预料的合并症, 且病程较长, 患者及家属易出现忧虑及恐惧情绪, 甚至会对医护人员产生怀疑和责备。本组恢复最长一例患者, 对重置胃管高度不耐受, 自行拔除胃管, 合并严重的、恐惧、失眠, 经心理护理小组人员反复劝说后, 重置胃管、营养管进行治疗, 66 d获得恢复。胃瘫的机制表明, 患者精神高度紧张对迷走神经有抑制作用, 使胃瘫症状不易恢复。因此, 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极为重要。责任护士应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本病的特点, 介绍治疗的目的, 方法及注意事项, 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还要用爱心和关怀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以便早日恢复健康。

2.5 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的途径可经鼻空肠营养管, 或空肠造瘘管进行。胃瘫时间超过两周宜给予肠内营养, 以维持肠道黏膜的完整性和免疫功能, 有效的预防胆汁淤积, 增加内脏血流, 使代谢更符合生理性, 减少肝、胆并发症的发生[3]。本组28患者11例术中已留置空肠营养管, 17例患者经内镜置入空肠营养管, 均采用百普力肠内营养制剂, 应用电子营养泵, 用温控器加温到37~40℃进行加温输注, 做到均匀, 缓慢输注, 营养液输入起始位30~60 ml/h, 逐渐增加到100~150 ml/h。本组有两例出现腹胀, 通过减慢输入, 协助下床活动, 得以缓解。鼻饲前后或中断输入时, 用20~30 ml温水冲洗管腔, 在灌注固体药物时要彻底碾碎, 溶解, 防止管腔堵塞。患者一般取半卧位, 以防止误吸等并发症的发生。

2.6 消化液回输

在行肠内营养的同时, 进行消化液回输。由护理人员每两个小时进行胃液收集过滤, 严格无菌操作, 将过滤后的胃液用电子营养泵经鼻空肠营养管回输到空肠, 这样既有利于消化吸收又保持了内环境的稳定。回输后患者未发生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未发生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

2.7 胃瘫的预防

胃瘫的治疗较为困难, 应术前做好预防工作。宜预防性留置鼻空肠营养管, 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 促进消化道功能的恢复。根据手术大小及患者年龄, 体质等因素, 鼓励并协助患者尽早下床活动, 以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密切观察, 记录胃液的引流量、颜色、性状。在患者开始进食时, 给予详细的饮食指导。并进行跟踪观察, 争取做到胃瘫的早发现、早治疗。

参考文献

[1]蔡志民, 刘全达, 余佩武.术后功能性胃排空功能障碍的诊断和治疗25例临床分析.重庆医学, 2003, 32 (6) :723.

[2]石美鑫.实用外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763-764.

胃癌根治术后护理观察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期间胃癌根治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患者60例, 随机分为两组。所选患者在进行胃癌根治术后4~6d肛门恢复排气, 对患者停止胃肠减压, 患者在进流食后出现恶心呕吐以及上腹饱胀不适等症状。所选患者在进行胃肠减压时, 抽出大量的胃液, 超过1000m L。患者的上消化道造影表现其残胃扩张, 胃蠕动减弱。患者经胃镜检查得知患者胃内有大量的液体潴留。

对照组中有30例患者, 患者的年龄段在26~83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55.2±1.3) 岁, 其中男性患者为18例, 女性患者有12例。改良组中有30例患者, 患者的年龄段在25~80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54.2±1.1) 岁, 其中男性患者为19例, 女性患者有1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情况等各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 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在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治疗时, 对所有患者进行禁食、温盐水洗胃、胃肠减压、补充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静脉补液从而维持患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综合治疗。而改良组中的患者在进行综合治疗的基础上, 给予清肠汤治疗。其主要物成分为:枳实、厚朴、大黄、莱菔子、红花、赤芍、白术、茯苓各12g, 桃仁、金银花各15g, 木香10g, 甘草6g, 党参30g, 蒲公英25g。进行煎制, 300m L分两袋。

对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记录观察, 并且进行比较分析。

1.3 数据处理

将所得数据输入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数据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例数 (n) 、百分数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由表1中的数据可以得知, 相对于对照组, 改良组中患者的胃排空功能的恢复时间以及胃肠减压放置时间等均较短, 患者的疾病恢复程度更好,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n (%) ]

3 讨论

胃癌作为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病死率较高。而随着现今医学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器械的发展, 在对胃癌患者进行治疗时, 其治疗效果也越来越好, 主要以胃癌根治术为主[2]。而在对患者进行胃癌根治术后, 易导致患者出现胃排空障碍情况, 其发生的主要原因与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患者的胃肠激素、迷走神经损伤、膳食结构改变、精神因素以及水电解质紊乱等有一定的关系[3]。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安全有一定的影响, 所以在对患者进行相关治疗时, 应给予一定的关注。

胃排空障碍的病机主要为胃功能失调导致患者的胃气虚弱, 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 应注意以通为主, 恢复患者的胃功能[4]。而由表1中的数据可以得知, 在对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的基础上, 进行清肠汤的使用, 对于患者的疾病治疗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胃排空功能的恢复时间以及胃肠减压放置时间, 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清肠汤中, 大黄能够导致平滑肌的收缩, 枳实以及朴厚能够辅助大黄, 从而加速人体内的积滞排泄, 并且枳实能够缩短小肠消化时期的复合肌电周期, 时小厂的平滑肌张力以及其运动功能增强, 从而有效的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动力的恢复情况。厚朴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休克时其胃肠运动的抑制情况[5]。而莱菔子有降气化痰以及消食除胀的作用, 对于人体小肠的传输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桃仁、红花能够活血化瘀, 金银花。蒲公英清热解毒。综上所述, 清肠汤有通腹泻下、清热解毒以及活血化瘀等作用, 对于疾病治疗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所以, 在对胃癌根治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疾病患者进行治疗时, 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清肠汤, 对于患者的疾病治疗有一定的临床积极意义。

摘要:目的 对胃癌根治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随机抽取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期间胃癌根治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患者60例,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各30例患者。其中, 对对照组中的患者进行常规的综合治疗, 而对改良组中的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清肠汤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而相对于对照组, 改良组中患者的胃排空功能的恢复时间以及胃肠减压放置时间等均较短, 患者的疾病恢复程度更好, P<0.05。结论 在对胃癌根治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疾病患者进行治疗时, 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清肠汤, 对于患者的疾病治疗有一定的临床积极意义。

关键词: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综合治疗,清肠汤

参考文献

[1]许正国, 刘加升, 张立光, 等.清肠汤用于胃癌根治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 (18) :2262-2264.

[2]潘春来, 何贵金, 顾玺, 等.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0, 17 (9) :959-962.

[3]王旭广, 杨鲲鹏, 苏彦河, 等.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J].临床外科杂志, 2006, 14 (11) :749-750.

[4]赵语华, 周艳伟, 高晓玲, 等.畅枢汤保留灌肠治疗腹部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32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 2007, 29 (10) :878-880.

胃癌根治术后护理观察 篇7

关键词: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护理效果

临床上, 胃瘫综合征为一种常见的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 麻醉、手术创伤和精神等因素均同胃瘫综合征之间具有直接关系, 胃排空迟缓为其主要特征, 给患者健康和正常生活带来一定威胁。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患者临床症状具有一定改善作用, 能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促使患者早日康复[1]。为进一步了解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3年8月收治的72例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 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反酸、饱胀不适等临床症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36例。治疗组男21例, 女15例;平均年龄 (55.53±10.03) 岁;17例出现在术后拔除胃管后5 d内, 11例出现在术后拔除胃管后5~10 d内, 8例出现在术后拔除胃管后10 d外;对照组男22例, 女14例;平均年龄 (56.38±9.68) 岁;18例出现在术后拔除胃管后5 d内, 12例出现在术后拔除胃管后5~10 d内, 6例出现在术后拔除胃管后10 d外。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措施, 治疗中护理人员实施常规护理、健康指导和健康教育等。

1.2.2 治疗组:

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具体如下。

1.2.2. 1 心理护理

基于患者病程长、反复发作等特点, 极易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焦虑等不良情绪, 为治疗带来一定难度。此时, 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因精神因素直接影响患者迷走神经兴奋性, 影响治疗的效果, 因此, 护理人员应全面掌握患者心理状况, 对患者进行动态心理指导, 改善患者心理状况,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同时, 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详细讲解胃瘫综合征影响因素和发病因素等, 让其正确认识疾病, 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

1.2.2. 2 营养支持

患者需长时间禁食, 因此护理人员应通过留置胃管持续降低患者胃肠部压力, 使胃肠得到良好休息, 缓解水肿症状。同时, 患者长时间禁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 因此, 护理人员应为患者提供及时营养支持, 保持肠内外营养。在患者恢复肛门排气功能后为患者提供适当饮食, 为患者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 促使食物顺利排入肠道。

1.2.2. 3 胃肠减压

护理人员用3%高渗盐水清洗患者胃肠部, 保持胃管通畅, 缓解患者胃黏膜水肿症状。同时对患者胃部引流量、颜色和性质等进行详细记录。胃管插管时, 护理人员应动作轻柔缓慢, 严格控制插入深度, 避免出现吻合口损伤。患者在留置胃管过程中应保障合理营养, 拔出胃管后, 根据患者身体状况给以其相应食物, 并通过药物促使胃动力恢复正常等。

1.3 观察指标[2]

对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胃动力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治愈率和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进行密切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胃动力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展开对比分析,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对两组患者治愈率和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展开对比分析,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临床上, 胃癌根治术后极易出现胃瘫综合征并发症, 其指各种腹部手术使正常神经激素和肌源性因素对胃排空的调控功能出现障碍, 在手术治疗后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导致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 给患者健康和正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为巩固临床治疗效果, 在保守治疗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提高患者临床治愈率, 促使患者早日康复。但在实施综合干预护理措施前, 应尽量避免腹腔感染、营养不良和水电解质失衡等诱因, 且在操作过程中不应急于求成, 将患者实际情况作为护理重点, 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 缓解患者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 促使患者保持良好和轻松心态, 便于胃功能恢复正常,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因此, 综合干预护理措施对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具有理想临床效果, 本次研究中, 通过综合干预护理措施护理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胃动力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治愈率和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与通过常规护理措施护理患者之间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综合干预护理措施可显著提高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康复速度, 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袁晓红.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护理.江苏医药, 2011, 37 (12) :1486.

[2]赵倩.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护理.江苏医药, 2009, 35 (12) :1531.

胃癌根治术后护理观察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实施胃癌根治术患者38例, 男26例, 女12例;年龄38岁~80岁, 平均年龄64岁。其中全胃切除6例, 近端胃切除4例, 远端胃切除26例, 2例联合脾脏、胰体尾切除。随机分为EEN组18例和TPN组20例。

1.2 方法

1.2.1 EEN组:在主要手术结束、关腹前行空肠造瘘置管

术, 于距屈氏韧带或食管 (残胃) -空肠吻合口以下20 cm的空肠系膜缘处戳孔, 向空肠远端插入直径3 mm~6 mm的硅胶管15 cm~20 cm, 荷包包埋。并沿近端空肠肠壁做潜行隧道, 包埋硅胶管管道5 cm~6 cm, 从侧腹壁戳孔引出, 肠管与腹膜固定, 造瘘管与皮肤固定。术后第1天起经空肠造瘘管先缓慢滴注葡萄糖氯化钠溶液或0.9%氯化钠溶液250~500 m L, 约10 h滴完, 如无明显不良反应术后第2天就可滴注肠内营养液。根据患者实际热卡及经济情况选用肠内营养乳剂, 包括瑞素、瑞能、糖盐水、果汁、牛奶、肉汤等。从空肠造瘘管滴入, 初始30~50 m L/h, 逐渐加量, 热量不足部分可由静脉输液补充。3 d~4 d后过渡到全部由肠内营养供给, 可达2 500 m L/d, 从而完全满足机体的需要[1]。

1.2.2 TPN组:20例患者均在术中或术后行深静脉置管

术, 于术后第1天开始即采用“三升袋”, 每天滴注制剂室配制的TPN营养液, 其中包括葡萄糖100~200 g, 20%~30%脂肪乳250~500 m L, 8.5%复方氨基酸注射液500~750 m L及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等, 部分患者应用人血白蛋白, 每天10 g。

1.3 检测指标

(1) 临床综合指标:有无并发症、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2,3]。 (2) 营养指标:体重、白蛋白、血红蛋白。均于术前1天及术后7 d各测定1次。

2 结果

2.1 临床综合指标

治疗过程中EEN组有2例患者出现腹胀、腹痛, 减慢滴注速度后缓解;TPN组出现吻合口瘘和肺部感染各1例, 转入重症监护室保守治疗痊愈, 肠梗阻1例, 抗炎、胃肠减压治疗后缓解。EEN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TPN组。EEN组肛门排气时间为术后2 d~3 d, 住院时间15 d~18 d, 住院费用每位患者平均为15 000元;TPN组肛门排气时间为术后3 d~4 d, 住院时间为18 d~21 d, 住院费用每位患者平均为20 000元。

2.2 营养指标

2组术前为随机选取病例, 故体重、白蛋白、血红蛋白均无明显差异, 术后7 d TPN组体重、白蛋白、血红蛋白均呈不同程度下降;而EEN组体重、白蛋白呈上升趋势, 血红蛋白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

3 讨论

胃癌患者常伴有贫血、低蛋白、消瘦、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 免疫功能低下, 老年人常合并心肺疾患, 胃癌根治术后常使上述情况加重, 住院时间延长。TPN是肠道功能完全丧失时的惟一营养供给方式, 可为机体提供较高的热卡和人体正常代谢所需营养, 但其缺点是并发症较多、住院时间长、不利于肠道功能恢复和住院费用高。临床观察和试验表明, 长期应用TPN的患者可出现肠道细菌易位, 免疫功能下降, 肠黏膜损害及肠道菌群失调。表现为肠蠕动减慢, 排气时间延长, 肠黏膜细胞明显减少, 肠黏膜萎缩, 营养和蛋白不容易得到提升, 甚至会下降, 直接影响吻合口生长, 易发生吻合口瘘、感染等并发症。与TPN相比, 肠内营养可维持肠黏膜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 维护肠道黏膜屏障, 减少肠源性感染, 利于消化吸收, 更符合生理要求。肠内营养除营养支持外, 还具有提高免疫的特殊治疗作用。鼻肠管是最常用的肠内营养管饲途径, 具有无创、简便、经济等优点, 但鼻肠管刺激鼻咽黏膜, 引起患者不适感, 特别是有些患者对鼻咽部异物耐受性差, 护理不善易脱落, 不易为患者接受。而空肠造瘘具有操作简单, 可与胃癌手术同时进行, 几乎不延长手术时间, 患者无不适等特点, 广为普外科医师及患者所接受。

本组结果显示胃癌术后不论肛门有无排气, 尽早肠内营养, 术后1 d~2 d开始是可行的。但临床工作中应注意: (1) 术前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宣教解释工作, 说明肠内营养的重要性、具体操作方法。 (2) 营养液按由少到多, 由慢到快, 适当加温的原则滴注。另外, 可加入肉菜汤、米汤、牛奶、豆浆、果汁等液体, 减少不适, 降低费用。 (3) 加强护理观察, 保持造瘘管通畅、稳妥固定于侧腹壁, 定时冲管、换药, 确保过渡到正常饮食后拔除。

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简便易行, 安全有效, 适宜长期应用, 特别适用于术后胃瘫患者, 能减少术后并发症, 缩短住院时间, 加快患者康复等。可明显降低胃肠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对小肠有更好的营养和免疫作用, 尤其能更好地促进结肠上皮细胞更新, 促进氮平衡及蛋白质合成, 保证手术吻合口的愈合与生长。同时术后营养状况、免疫能力的恢复及早期下床活动可减低伤口感染及肺部感染的概率[4]。早期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加速患者康复时间,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早期经空肠造瘘管肠内营养的疗效和意义。方法 38例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患者分为早期肠内营养 (EEN) 组18例和全肠外营养 (TPN) 组20例, EEN组于术中全部施行空肠造瘘置管术, TPN组于术中或术后施行深静脉置管术。手术后早期为EEN组18例患者实施经空肠造瘘管EEN支持, 为TPN组20例患者经深静脉行TPN支持。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综合指标和营养状况。结果 EEN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TPN组, 排气、排便时间短于TPN组约24 h, 且住院时间缩短约4 d5 d, 住院费用比TPN组平均低5 000元左右。EEN组术后1周体重、白蛋白均高于TPN组。结论 胃癌根治术后早期经空肠造瘘管行肠内营养, 能显著改善机体的营养状态, 且能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节省住院费用。

关键词:胃癌根治术,空肠造瘘,肠内营养,营养状况

参考文献

[1]韦军民, 朱明炜, 陶晔璇, 等.营养支持输注系统指南——肠内营养管饲途径[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7, 15 (2) :67-69.

[2]秦环龙, 杨俊.外科营养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08, 15 (11) :791-793.

[3]XuJ, ZhongY, JingD, etal.Preoperativeenteralimmunonutritionimprovespostoperative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cancer[J].World JSurg, 2006, 30 (7) :1284-1289.

胃癌根治术后护理观察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科行近端胃癌根治残胃与空肠双通道吻合消化道重建术10例患者,为观察组,年龄40~82岁,平均61岁,其中女性3例,男性7例;同期行近端胃癌根治食管与残胃吻合25例患者,为对照组,年龄38~79岁,平均58.5岁,其中男性18例,女性7例。两组患者均由胃镜诊断肿瘤位于贲门Z线以下,肿瘤局限于近端1/3胃,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胃底部腺癌,术中判断胃体未受浸润,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资料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均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经腹完成手术。观察组根治性切除含肿瘤组织在内的食管、胃组织后,行残胃与空肠双通道吻合消化道重建,即:近端胃切除后,距屈氏韧带15~20 cm处截断空肠,远端空肠与食管做端-侧吻合,距此吻合口约20 cm将残胃与输出袢空肠作端-侧吻合,距空肠残胃吻合口远端25~40 cm将远端和近端空肠作侧-侧吻合,术后放置胃肠减压至残胃或空肠营养管至空肠;对照组施行食管与残胃吻合的手术方式,术后放置空肠营养管,用于术后肠内营养。

1.2.2 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标准、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具体措施包括:

1.2.2. 1 术前护理

①耐心细致的解释和开导,消除患者心理障碍;②常规术前准备及控制各种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等;③营养支持提高手术的耐受性。

1.2.2. 2 术后护理①加强基础护理及术后生命体征、尿量的观察,积极预防和控制并发症发生。②做好各种留置管道的护理,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认真做好记录[3]。③术后鼓励患者早期活动,肠蠕动恢复后根据医嘱给予肠内营养液输注,或指导经口进食。

1.2.2. 3 并发症的观察护理

①出血,是术后24小时内最危险的并发症,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腹部体征及腹腔引流液的情况,发现出血倾向,立即止血、输血等对症处理;②术后梗阻,监测患者进食后是否有饱胀、不适或呕吐,根据呕吐物是否含胆汁来判断梗阻程度和部位,给予对症处理;③吻合口瘘,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发热、腹痛、腹腔引流出混浊、脓性或褐色液体等情况,一旦发生立即给予禁食、营养支持,保证有效引流,必要时行腹腔双套管冲洗、吸引;④倾倒综合征,指导患者少食多餐,进食高能量,高蛋白类的食物,控制甜食,限制液体食物,餐后平卧10~20min;⑤反流性食管炎,多表现为上腹或胸骨后烧灼感,呕吐,伴体重减轻,可指导患者取半卧位及根据医嘱服用胃粘膜保护剂,胃动力药及消胆胺等。

1.3 观察项目

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术后出血、吻合口瘘、感染、吻合口狭窄梗阻及后期并发症,包括倾倒综合症、反流性食管炎等。

1.4统计方法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见表2。

3 讨论

术后回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术后烧心、返流症状较轻,体重和营养恢复较快,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对照组易发生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须长期半卧位及服抗返流药物。因此,观察组在预防后期并发症方面占绝对优势。近端胃切除,保留远端胃,残胃与空肠双通道吻合治疗胃上部癌的特点是:①保留了远端胃的储袋及消化吸收作用;②保留了生理通道,食物进入十二指肠,食糜与消化酶混合,有利于消化,促进胃肠激素的分泌,促进铁、钙、脂类,蛋白质的吸收[4];③进食后具有双输出通道,一个是空肠-残胃-十二指肠-空肠,另一个是空肠的连续性使食物呈分流状,能有效预防食物反流及倾倒综合症[5]。另外,此术式清扫,切除范围合理,辅以优质、高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周燕,李金林,刘静梅.胃癌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0):1431-1433.

[2]李莉.60例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综合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200-201.

[3]钟正明,陈善英.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重庆医学,2010,39(15):2085-2086.

[4]吴建强,王建,黄海龙,等.胃上部癌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比较分析[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3,22(10):1276-1279.

上一篇:车用交流发电机下一篇:宠物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