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胃癌(精选9篇)
老年胃癌 篇1
目前, 在我国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消化系统最多发的肿瘤。胃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位居首位。胃癌多因起源于上皮细胞, 俗称胃腺癌。发病率和地域有很大的关系, 特别是在西北地区发病率居高不下。胃癌的发病过程较长, 目前国际上仍无法证明某种单一因素是导致胃癌的直接原因[1]。胃癌和性别、病期、年龄、病理类型和治疗方法有很大关系。胃癌的好发年龄大多在4 5 岁以上, 但是, 由于我国部分地区存在饮食不合理, 工作压力过大等原因, 导致胃癌的好发年龄也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另外男女在发病率上也发生了改变, 现将我院近3 年来收治的1 2 2 例胃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 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 0 1 2 年1 月- 2 0 1 4 年1 2月期间住院的1 2 2 例胃癌患者, 按年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年龄≥ 6 5 岁。对照组患者年龄4 5 ~ 6 4 岁, 观察组的患者共7 4 例, 年龄6 5 ~ 8 1 岁, 平均 (7 1 .2 ± 2 .3) 岁。女性3 2 例, 男性4 2 例。对照组患者4 8 例, 年龄4 5 ~ 6 4 岁, 平均 (5 5 ± 1 . 2) 岁, 女性2 0 例, 男性2 8 例。所有入选患者均经胃镜及病理标本明确诊断。
1.2方法将1 2 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根据患者的年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病因、性别、发病症状、发病部位、T N M分期、病理分型、治疗方法、生存率等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和分析。
1.3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 P S S 1 0.0系统软件进行处理, 比较两组的数据用±s表示, 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P<0.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 2 2例患者中, 老年胃癌7 4例, 占6 1%, 中年胃癌4 8例, 占3 9%。两组患者在性别上, 男性发病率都高于女性, 在T N M分期上观察组分型以Ⅲ、Ⅳ期为主, 对照组分型以Ⅰ、Ⅱ期为主。在治疗类型上, 观察组7 4例患者中5 4例采取药物治疗, 2 0例采取手术治疗;对照组4 8例患者中手术治疗4 0例, 8例为药物治疗。病理分型上, 观察组多为乳头状腺癌, 而对照组多为低分化腺癌或未分化腺癌。在生存率方面, 对照组优于观察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 5) 。两组在发病症状及部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 5) 。
3讨论
目前,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也是消化系统最多发的肿瘤, 每年全国新发病例9 .1 万人之多。同时, 胃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位居首位。特别在西北地区发病率居高不下。好发年龄多在4 5 岁以上, 目前, 因我国部分地区存在饮食不合理, 工作压力过大的原因, 胃癌的好发年龄也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男女的发病率也发生了悄然改变, 男:女为2 :1[2]。因胃癌的发病过程较为复杂, 病因也较为复杂。无法证明某种单一因素是导致胃癌的直接原因, 特别是老年人因长期饮食不合理, 嗜食一些含有亚硝基化合物的食物, 与胃癌的发病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年胃癌多因工作压力过大, 工作节奏过快而导致进食速度快, 或不能按时饮食等原因而使萎缩性胃炎患病率大大增加。目前研究证实, 萎缩性胃炎癌变率可高达1 0 % ~ 2 0 % 左右[3]。目前, 特别是老年人因胃部患有良性肿瘤而部分切除后, 形成残胃, 残胃癌的发生率约为1 % ~ 5 .5 %[4], 其病因多因胃动力不足导致胃酸增加。长期低酸环境极易造成残胃癌的发生。老年胃癌病理检查发现多因长期胃溃疡而引起高分化腺癌或中分化腺癌, 其部位好发于腺管隐窝部黏膜深层。因此建议定期做超声胃镜 (E U S) , 如发现层次结构紊乱, 胃壁增厚时, 应及时做病理检查。老年胃癌大多为T N M Ⅲ期, 多伴有N 2 N 3 淋巴结转移, 可行扩大N 2 N 3 根治术。中年胃癌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 偶有腹部不适, 查体对早期诊断没有太大帮助, 只有在进展期时, 突发现上腹部饱满, 胃部有包块, 才引起重视。出现N 1 淋巴结转移时, 应行R 2 式手术。中年胃癌患者的病理分型多为凹陷型。癌组织仅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 直径多为0 .6 ~ 1 .0 c m为黏液腺癌、低分化腺癌或未分化腺癌。老年病理分型多为隆起型。癌组织已达肌肉层, 直径多为3 .0 c m以上。为乳头状腺癌, 老年患者患有肠型分化程度较高。恶性程度较低, 预后良好。特别是老年女性患者, 胃癌常会转移到卵巢, 又被称作k r u k e n b e r g瘤, 因此失去了手术最佳时机。预防胃癌注意事项如下: (1) 消除病因, 排除致癌因素, 做好一级预防。 (2) 有胃癌家族史的个体, 应视为高危人群, 做到定期跟踪检查。特别长期有呕吐, 黑便的患者, 应引起重视, 做到早发现, 早治疗, 降低死亡率。 (3) 积极治疗癌前病变。经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患者, 应及早进行胃镜检查和病理诊断。 (4) 当前, 国际上公认幽门杆菌是引起胃溃疡的罪魁祸首, 在患有胃癌的患者血清中发现幽门杆菌抗体阳性明显高于正常人的1 2 倍[5], 是导致胃癌发生的高危因素。因此, 要积极治疗幽门杆菌的感染, 提高身体免疫力。对于胃癌预后, 总体来看老年患者的疗效好于中年患者, 男性患者存活时间低于女性患者。按T N M分期来看, 5 年存活率:Ⅰ期>7 0 % 、Ⅱ期> 5 0 % , Ⅲ期仅为1 0 % 左右, Ⅳ期< 1 0 %[6]。
综上所述, 胃癌作为首位的恶性肿瘤, 应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做好三级预防工作, 以降低死亡率。
摘要:目的 比较老年胃癌和中年胃癌的临床特点, 为临床医生治疗胃癌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近3年来黑龙江省鹤岗矿业集团公司总医院收治的122例≥45岁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进行回顾性分析, 根据患者的年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病因、发病症状、发病部位、治疗方法 、生存率等方面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年龄≥65岁, 对照组患者的年龄4564岁。结果 122例患者中老年胃癌74例, 占61%, 中年胃癌48例, 占39%。两组患者在性别上观察, 男性发病率偏高, 在TNM分期上观察组以Ⅲ、Ⅳ期为主, 对照组以Ⅰ、Ⅱ期为主。在治疗类型上, 观察组74例患者中54例采取药物治疗, 20例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对照组48例患者中手术治疗40例, 8例为药物治疗。在生存率方面, 对照组优于观察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在发病症状及部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老年胃癌的发病率高于中年胃癌, 老年胃癌的预后较差。但中年胃癌多为浸润型, 易误诊, 应引起重视, 及早发现, 及早治疗, 提高存活率。
关键词:老年胃癌,中年胃癌,对比分析
参考文献
[1]唐映, 陈浩军, 邝杰思.青年人与老年人胃癌临床病理及预后对比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3, 6 (4) :189-190.
[2]郭金, 宁纯民, 张北南.中青年与老年胃癌的临床特征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4, 5 (35) :44-46.
[3]李克兵.老年胃癌与中、青年胃癌的临床表现, 病理特征的比较及预后分析[J].安徽医药, 2013, 8 (2) :77-79.
[4]黄柏鑫.631例青老年胃癌临床内镜病理对比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1, 1 (4) :12-13.
[5]李更蛟.老年胃癌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5, 3 (4) :167-168.
[6]孙秀娣.中国胃癌死亡率20年变化情况分析及其发展趋势预测[J].中华肿瘤杂志, 2004, 8 (11) :24.
老年胃癌 篇2
[关键词] 胃癌;化学治疗;多西他赛
[中图分类号] R73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4-47-02
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由于早期症状无特异性,因此许多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即便根治术后,仍有60%的患者出现复发转移,因而接近80%的患者最终会发展成晚期胃癌[1],所以大多数患者都要接受化疗。含铂方案已广泛应用于胃癌的化疗,但对于老年患者来说,铂类药物消化道反应和肾毒性往往难以耐受,尤其对于合并心肺疾病、体质差的患者,更难以难受,多西他赛、亚叶酸钙和5-氟脲嘧啶方案(TLF方案)与足叶乙甙、亚叶酸钙和5-氟脲嘧啶方案(ELF方案)的骨髓抑制作用较重,但消化道反应和肾毒性明显较铂类轻,适合老年患者应用,基于此认识,笔者所在科室观察了两个方案对42例老年晚期胃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组标准
42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均经胃镜病理证实,临床分期为ⅢB~Ⅳ期,年龄70~77岁,至少有1处可测量病灶,无严重心肺疾患,肝、肾功能正常,预计生存>3个月,ECOG评分标准0~2分。
1.2 一般资料(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n性别中位年龄病理分期既往化疗
男女腺癌其他Ⅲ期Ⅳ期有无
A21131273192813714
B219874183912615
注:P>0.05
1.3 治疗方法
42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TLF方案化疗:TXT(多西他赛) 40 mg/(m2·d),静脉滴注d1和d8,CF(亚叶酸钙) 0.2 g/(m2·d)静脉滴注d1~5,5-FU(5-氟脲嘧啶)500 mg/(m2·d),d1~5。B组采用ELF方案:VP-16(足叶乙甙)80 mg/(m2·d),d1~5,CF(亚叶酸钙)0.2 g/(m2·d),d1~5,5-FU(5-氟脲嘧啶)500 mg/ (m2·d) d1~5,28 d为1个疗程。
1.4 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
根据WHO制定的实体瘤评价标准,分为CR(完全缓解)、PR(部分缓解)、SD(稳定)、PD(进展),CR+PR为有效,不良反应参照WHO急性和亚急性毒性反应标准。
1.5 生活质量评价
生活质量的评价采用KPS评分标准,治疗后KPS评分较治疗前增加≥10分为改善,增加<10分为稳定,下降者为进展,改善+稳定为治疗有效。
1.6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fisher精确检验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
A组有效率为57.14%,B组有效率为19.04%,两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
组别nCRPRSDPD
A212105 4
B210 4611
2.2 不良反应
主要为骨髓抑制,经应用粒细胞激落刺激因子,均顺利完成化疗,无相关死亡,两组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A组B组
1~2级3~4级1~2级3~4级
脱发7040
呕吐3050
肝功能损害3020
肾功能损害2010
白细胞下降5040
血红蛋白下降6040
血小板下降3020
2.3 生活质量
A组治疗前后的KPS评分分别为(70.73±4.25)分和(73.05±8.56)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前后的KPS评分分别为(70.65±3.96)分和(72.96±8.21)。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A组和B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但两组之间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生存分析
A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8个月,B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7个月,两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胃癌是消化道的常见肿瘤之一,发病率高,虽然近几年检出率有所提高,但中晚期患者仍占大部分,因为胃癌对于化疗相对敏感,所以,化疗是晚期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铂类已广泛用于胃癌化疗,但因顺铂的消化道反应、肾毒性及澳沙利铂的消化道反应和神经毒性,影响了铂类在老年人的应用,而TLF和ELF方案则因相对轻微的上述毒性而易于为老年患者接受。
紫杉类药物由于其独特的抗癌机制、广谱抗癌性和较强的抗癌活性正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胃癌的治疗[2],紫杉醇的过敏反应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多西他赛不需要做抗过敏预处理,比紫杉醇应用更为方便。多西他赛是一种半合成的紫杉类抗肿瘤药物,能够促进微管蛋白解聚,从而形成非功能性微管束,抑制肿瘤细胞的分裂和增殖,阻断细胞M期,其活性为紫杉醇的1.3~12倍[3]。多西他赛和5-FU具有不同的抗癌机制,二者无交叉耐药,联合应用的有效率达26%~37.7%,中位生存时间7.7~10.0个月[4],本研究近期有效率高于该报道,可能与初治病例较多有关,中位生存与该报道相似。
多西他赛周疗法的合理性:该药的细胞周期阻滞作用呈时间依赖性,周疗法可以延长药物与肿瘤的累积接触时间和增强剂量强度,其疗效与三周疗法相似,但不良反应如骨髓抑制明显减轻[5]。
本组研究表明,周剂量的多西他赛联合亚叶酸钙和5-氟脲嘧啶显示出了较高的有效率,不良反应轻,对老年患者易于耐受,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与ELF方案相比,TLF方案显示出了更高的有效率(57.14%),远高于对照组(19.04%)。
TLF方案与传统的ELF方案相比,有更高的近期有效率,不良反应相当,更适宜于老年晚期胃癌患者。
[参考文献]
[1] 徐瑞华,滕开原.晚期胃癌化疗进展[J].癌症,2009,28(10):1108-1113.
[2] 任晓华,邹晓敏,崔永安,等.三种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胃癌的疗效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09,17(7):1287-1289.
[3] 邱宇安,刘宏涛.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疗效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09,24(6):619-620.
[4] 吳方.多亚紫杉醇在晚期胃癌中的临床应用[J].癌症进展,2007,5(3):276-289.
[5] Enzinger PC,Ryan DP,Clark JW,et al.Weekly docetaxel,cisplatin and irinotecan(TPC):results of a multicenter phaseⅡ train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esophagogastric cancer[J].Ann Oncol,2009,20(3):475-480.
(收稿日期:2012-01-11)
老年胃癌43例手术治疗 篇3
1 临床资料
1.1
本组病例43例, 男30例, 女13例, 年龄60~78岁 (平均67.7岁) 。
1.2 术前并存病者15例
合并心肺功能障碍10例, 心电图异常13例, 高血压病5例, 冠心病3例, 慢性支气管炎l6例, 肺气肿4例, 肺结核1例, 糖尿病4例, 胆囊结石3例, 贫血19例。21例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并存病。
1.3 病变部位
贲门癌20例, 胃底癌8例, 胃体癌7例, 胃窦部癌5例。
1.4 术后随访
全部病例术后随访。
2 术前诊断
本组病例均行消化道钡餐、胃镜、病理活检、X线等检查确诊, 部分病例经过超声胃镜检查。结果:早期胃癌2例 (4.7%) , 进展期胃癌41例 (95.3%) 。
3 术前准备
3.1 重视肠道准备
术前予以抗生素肠道准备3 d, 预防感染。手术前一天给予泻剂, 术前术后及晨清洁灌肠各一次, 力求肠道空虚。
3.2
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 使血红蛋白提升至10 g以上, 并少量多次输血, 提高身体抵抗力。
3.3 重视心肺功能
对于老年患者全部行彩超检查心脏, 详细了解心脏射血分数, 如果射血分数低于55%, 则暂缓手术。心电图检查如果心率低于55次/min, 则行阿托品试验, 对于试验阳性者行术前食道调博或术中心室壁调博;所有患者均给予极化液治疗。
3.4 所有患者均需行肺功能检查, 要求通气储备功能能够满足手术要求。
对于肺功能不全患者, 术前必须纠正, 否则暂缓手术。
3.5
对于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 术前按患者用药习惯继续用药, 于术前2 h口服降压药一次;对于糖尿病患者术前调整血糖至正常水平。
3.6
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 暂缓手术。
3.7
术前发热, 有感染性疾病存在的, 必须在手术前通过抗感染治疗, 使体温恢复正常。
3.8
纠正酸碱电解质平衡紊乱。
4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全胃切除术+D2淋巴结清扫20例, 远端胃切除术+D2淋巴结清扫术13例, 全胃切除术、远端胃切除术+D3淋巴结清扫术5例, 姑息性手术2 例, 剖腹探查、胃空肠造瘘术3例。全部病例中联合脏器切除4例。
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后逐步过渡为肠内营养;加强抗感染治疗, 防治肺部、泌尿系统及切口等感染;预防吻合口感染及溃疡的发生。
术后化疗采用氟尿嘧啶丝裂酶素以及氟尿嘧啶顺铂方案。全部病例均于术中开始给予氟尿嘧啶+丝裂霉素腹腔灌注, 术后氟尿嘧啶腹腔灌注2 d;手术后伤口愈合拆线即开始进行化疗, 以后按照计划足量足程完成化疗。全组43例中40例完成全部化疗, 3例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完成全部化疗。
5 结果
术后并发症11例 (25.6%) , 其中呼吸系统并发症6例:肺部感染3例, 呼吸衰竭2例;心血管系统并发症3例:心律失常2例, 心功能不全2例;吻合口瘘1例, 创伤性胰腺炎1例, 切口裂开1例, 切口感染1例, 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1例, 肿瘤晚期衰竭死亡1例, 其余均治愈或好转出院。其中D2手术组发生并发症4例 (13.3%) ;D3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 (40%) , 其中有3种以上并发症者5例。
6 讨论
6.1 临床特点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老年人又是胃癌发病的主要人群, 而大部分患者起病隐匿, 症状不典型, 就诊时已多属中晚期。一旦患者有上腹痛、上腹饱胀不适、纳差、消瘦、不明原因贫血、黑便时应提高警惕, 对疑有胃癌者常规给予胃镜或钡餐检查, 尽早明确诊断。本组胃窦癌占42.8%, 贲门癌占40.0%, 与文献报道一致[1,2]。老年胃癌患者病理分化程度高, 本组高、中分化腺癌占57.9%, 随着年龄的增长, 分化良好的胃癌比例增加, 预后相对较好[3]。
6.2 术前合并症处理
心血管疾病是老年患者最常见的合并症, 术前正确判断心功能状态及正确处理对于手术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合并冠心病者术前应用心脏极化液、能量合剂、扩张冠状动脉药物以及间断吸氧, 改善心脏功能[4];合并高血压患者术前血压应控制在140~160/80~100 mm Hg;合并房颤者术前控制心率<100次/min;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应保持肺的良好状态, 适当消炎、化痰、改善通气对术后过渡十分重要。糖尿病也是老年胃癌常见的合并症之一, 入院后先予口服降糖药物, 若血糖控制不理想改用速效胰岛素治疗, 术前血糖应<9 mmol/L, 尿糖 (+/-) [5]。老年胃癌患者储备功能差, 加上摄入不足及合并梗阻、出血等, 都有不同程度低蛋白血症、贫血及代谢紊乱, 易致吻合口瘘及切口裂开, 术前应予以纠正, 给予多次输血及支持治疗, 最大限度地改善全身情况。
6.3 手术方式
遵循根治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原则, 落实治疗方法个体化[6]。如能耐受手术, 尽量行根治手术。但高龄患者由于各器官功能差, 组织愈合欠佳, 多合并一种或多种其他疾病, 再加上肿瘤细胞分化程度高, 恶性程度低, 因此在术式选择时应遵循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的原则, 手术过程中尽量使用新技术和新材料, 如缝合器和吻合器等, 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及缩短手术时间。近端胃一般经腹手术, 不仅可以满足肿瘤根治术的要求, 更重要的是可以减少对心肺等重要脏器的扰动, 减少相应并发症的发生, 更有利于术后的恢复。
6.4 加强术后监控
老年胃癌患者多并存重要脏器疾病, 加上麻醉和手术创伤, 术后极易发生各类并发症, 故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尿量及电解质等情况, 及时发现、处理问题。肺部感染是老年人术后最常见并发症, 术后应常规给予雾化吸入, 鼓励患者咳嗽、咳痰、拍背, 保持呼吸道通畅, 感染严重者应监测呼吸、氧分压、血氧饱和度, 同时加强抗感染治疗, 根据痰培养及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 另外还应考虑真菌感染可能。当氧分压持续<60 mm Hg且吸氧难以改善时, 应考虑辅助呼吸, 术后要进行营养支持治疗, 首选全肠外营养, 同时纠正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贫血及低蛋白血症, 可以预防和减少切口裂开及吻合口瘘发生。老年胃癌手术方式的选择应遵循个体化原则, 尽可能行根治性手术, 但应考虑到老年体弱多病手术耐受性差、术前并存疾病和术后并发症多的特点, 不应一味追求根治术或扩大根治范围[7]。总之, 老年胃癌患者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 对早、中期胃癌应争取行根治性切除, 同时注意处理合并症, 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加强围手术期管理, 以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薛建元, 尹浩然, 朱正纲, 等.高龄老年胃癌的外科治疗.中国肿瘤临床, 2000, 27 (5) :352-353.
[2]Kubota H, Kotoh T, Dhar DK, et al.Gastric resection in the aged (>or=80 years) with gastric carcinoma:a multivariate analysisof prognostic factors.Aust NZ J Surg, 2000, 70 (4) :254-257.
[3]蔡彦.老年胃癌56例临床分析.山西医药杂志, 2004, 33:146-147.
[4]张建都.56例老年胃癌的外科治疗.临床医学杂志, 2004, 24 (8) :15-16.
[5]金来伦.老年人胃癌450例临床分析.肿瘤研究与临床, 2004, 16:238.
[6]陈竣青.胃癌外科治疗的现状和未来.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1999, 19 (1) :30.
老年胃癌 篇4
[关键词] 老年患者;全胃切除术;肠内营养;肠外营养
[中图分类号] R73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4-182-02
一般来说,老年胃癌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一旦接受全胃切除手术后更会影响营养摄入,再加上手术的应激反应等不良因素的刺激,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会迅速恶化。为了减少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促进其尽快恢复健康,术后早期就要对患者进行肠内、肠外营养[1]。为探讨老年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手术后早期应用肠外、肠内营养的疗效,选择笔者所在医院30例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行全胃切除术的老年胃癌患者30例,年龄均>65岁,其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68.3±6.5)岁。入选患者无其他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将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各1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例、临床病理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肠外营养组[2]:由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提供氮源,脂肪乳剂(30%)、葡萄糖(70%)提供非蛋白质热量。肠外营养于术后第1天即开始应用。热量为125.5 kJ/(kg·d)、氮量0.2 g/(kg·d)。将以上营养制剂均匀混合为营养液,建立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输注通道,以50~135 mL/h的速度输入。
肠内营养组:热量、氮量同肠外营养组。患者于术中重建消化道,营养管被置于空肠-空肠吻合口下20 cm处。肠内营养组也于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先输入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 mL,确定无不适反应后,第2天继续给予百普力肠内营养液(纽迪希亚公司) 500 mL,前2 d滴速慢一些(50~60 mL/h)。第3天后可增至全量(1 500 mL),以50~135 mL/h的速度输入。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于术前、术后第8天测定体重、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数值。并记录患者恢复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营养指标比较
两组各项营养指标中,除体重和血红蛋白数在术前与术后第8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指标包括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比较,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比较
肠外营养组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56±0.88)d、(4.36±0.55)d、(20.76±3.85)d;肠内营养组
表1 两组营养指标比较()
观察指标肠外营养组肠内营养组
术前术后第8天术前术后第8天
体重(kg)55.17±7.1454.78±6.3354.47±5.8953.65±5.71
血红蛋白数(g/L) 111.25±10.25112.41±11.32115.47±10.25116.43±11.87
前白蛋白(g/L)223.85±42.56 286.89±46.89*228.45±43.86 281.89±56.39*
血清白蛋白(g/L)33.44±4.28 38.69±4.57*32.34±4.96 37.49±5.13*
转铁蛋白(g/L) 1.59±0.32 1.88±0.36* 1.66±0.38 1.87±0.26*
注:与术前比较,*P<0.05
则分别为(2.15±0.48) d、(3.01±0.54) d、(15.74±2.68) d。两组以上3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肠内营养效果更佳。
两组均无死亡患者,肠外营养组共发生感染3例,5例患者出现轻微腹胀、恶心;肠内营养组感染2例,4例患者出现轻微腹胀、恶心。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老年胃癌患者接受全胃切除手术后,由空肠代替了胃的功能,患者进食困难,体内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也非常困难。术后的肠道如果缺乏食物的刺激,很容易发生黏膜萎縮和原有细菌群移位,因此术后应立即进行营养支持,这对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3-5]。
本研究显示,实施肠内、肠外营养前后,两组各项营养指标中,除体重和血红蛋白数在术前与术后第8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指标比较,术后与术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肠内外营养对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都是有效的方法。但比较两组患者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以上3项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肠内营养的效果更佳。因此,综合考虑以上因素,笔者认为肠内营养更适合老年胃癌胃全切术后的患者。
以往人们认为,腹部手术后的3 d,患者的胃肠是处于麻痹状态的,营养物质在术后前3 d都无法被有效吸收。但是,近年来陈冲等[6]报道称,胃肠移动性运动复合波(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主要标志)一般在手术后3~4 h就可以被检测到,说明患者的胃肠吸收功能可能在术后不久就可以恢复,因此早期的肠道营养被认为是可行的。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相比,存在医疗费用高、深静脉导管易感染、胆汁淤积、肠道黏膜萎缩等缺点。相比之下,肠内营养更能提供患者所需的营养素并继续维持肠道黏膜的结构和功能,有效防止细菌菌群移位,从而降低感染的发生率。由于肠内营养能够有效刺激患者机体的内分泌系统,促进消化道系统各种液体的分泌,还能增加肠道系统的血流量,故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更快[7-8]。因此,笔者认为,肠内营养可以作为老年胃癌患者接受全胃切除手术后营养支持方式的首选。
[参考文献]
[1] 黎介寿.肠内营养:外科临床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2):67-69.
[2] 许志扬,江国英.胃肠道术后全肠外营养效果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4,7(2):115-117.
[3] 张雨,郭永忠.胃癌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6):1233-1235.
[4] 王中欣.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癌的外科诊治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6):1285-1286.
[5] 贺学勤,洪永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6):151-152.
[6] 陈冲,吴一冲.肿瘤病人的营养支持[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2):73-74.
[7] 秦环龙,杨俊.外科手术后肠内营养的时机途径和机制选择[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8(1):79-8O.
[8] 冯丽霞,王漫丽,范风江.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危重病患者应用的临床研究[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23(15):2918-2919.
老年胃癌42例临床诊治分析 篇5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2例中, 男25例, 女17例, 年龄60~85岁, 70岁以上18例 (41.5%) , 病程1~6个月, 平均3.2个月。
1.2 临床表现
有不同程度上消化道症状36例 (85.2%) , 不同程度消瘦22例 (53.5%) , 以失眠、多梦及心悸不适为主要临床症状者2例 (6.3%) , 发热3例 (8.5%) , 贫血6例 (18.3%) , 腹水2例 (5.6%) , 有腹块4例 (12%) , 左颈淋巴结肿大4例 (9.9%) , 咽下困难2例 (4.9%) , 有慢性上消化道症状既往病史36例 (83.8%) 。
1.3 并发症和合并症
本组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2例 (4.2%) (含粪隐血阳性, 并排除因药物、饮食等因素所致者) , 其中出血量>1000 ml 3例 (2.1%) , 电解质紊乱2例 (5.6%) 。主要合并症:高血压13例 (31.7%) , 冠心病4例 (16.9%) , 慢性支气管炎5例 (17.6%) , 慢性病毒性肝炎2例 (6.3%) , 糖尿病2例 (5.6%) , 肝硬化1例 (1.4%) , 其中有2种以上合并症9例 (22.5%) 。
1.4 肿瘤分布及病理
本组肿瘤位于贲门20例 (48.6%) , 贲门下胃体部13例 (30.3%) , 胃窦部4例 (11.3%) , 胃大弯部2例 (5.6%) ;小弯1例 (2.8%) , 前壁1例 (0.7%) , 后壁1例 (0.7%) 。
病理类型:管状腺癌14例, 乳突状腺癌13例, 粘液腺癌4例, 印戒细胞癌8例, 髓质癌1例, 弥散型癌1例。以上所有病例均以术前胃镜及术后病理证实。
1.5 手术情况
本组手术34例, 占82.4%, 其中根治性手术21例, 占50.4%, 胃造瘘术13例, 占32.5%, 胃-空肠吻合术6例, 占13.7%, 探查4例, 其中急症手术3例, 拒绝手术7例。
2讨论
胃癌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其发病高峰大于60岁, 国内报道60~70岁组占老年人胃癌66%, 70岁以后缓慢下降。
2.1 老年人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
老年人生理功能衰退, 反应迟钝, 消化功能减退, 对疼痛不敏感, 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病, 病程长, 伴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掩盖了胃癌的早期表现, 加之患者家属的疏忽, 高龄、病重等不能做胃镜检查, 常导致延误诊治。根据肿瘤分布, 老年人胃癌部位向胃高位移行。本组42例中病变位于贲门及贲门下胃体部占78.16%, 明显高于本院同期60岁以下的胃癌患者16.5%,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05) 。根据病理类型, 本组高分化腺癌占66.9%, 明显高于同期60岁以下的41.6%,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05) , 未分化癌及低分化癌2.1%, 明显低于同期60岁以下的4.1%,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005) , 与文献报道[1]的青年人胃癌恶性度远比老年人高相一致。
2.2 提高对老年人胃癌的早期诊断
笔者的体会是:①广泛开展防癌宣传和卫生知识教育, 提高对老年人胃癌的警惕性, 规范体检制度;②内镜检查仍是诊断胃癌最主要、最准确、最可靠的方法, 内镜加活检其准确率可达97.4%[1]。对有下列情况者应及时作胃镜检查和病理活检:60岁以上老年人出现上消化道症状, 或原有慢性上消化道症状近期改变伴食欲不振和消瘦者;出现不明原因贫血、消瘦、长期发热, 尤其是伴有上消化道症状者;出现左颈部尤其是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或渗出性腹水者。如果内镜加活检和细胞刷, 诊断准确率为99.7%。准确掌握活检和时机 是提高活检阳性率的关键, 认为活检标本必须采7块以上。原则上, 隆起型病灶取其顶端高低不平处, 平坦型取病灶中心处, 其次取正常粘膜交界处;凹陷型在溃疡边缘上, 特别是在结节性隆起与溃疡交界处取材。
胃肠X线检查采用加压投照及钡剂、空气双重对比方法对于检出胃壁微小病变很有价值[2], 建议采用。B超、CT检查对判断疾病的早晚及是否转移有一定帮助, 尤其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超声内镜, 可有效的判断癌的浸润深度及有否胃外淋巴结转移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池肇春.实用临床胃肠病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1:344-346.
综合疗法治疗老年胃癌效果分析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消化科收治的45例老年胃癌患者, 男25例, 女20例, 年龄70~85岁, 平均年龄 (76.5±8.6) 岁。饮食无关的上腹疼痛15例 (33.3%) , 恶心呕吐10例 (22.2%) , 嗳气、胃酸反流15例 (33.3%) , 呕血、黑便5例 (11.1%) 。经过胃镜检查后确定病变部位, 其中位于胃窦10例 (22.2%) , 胃体10例 (22.2%) , 胃角15例 (33.3%) , 贲门10例 (22.2%) 。胃镜下组织形态Ⅰ型 (隆起型) 6例 (13.3%) , Ⅱa型 (浅表隆起型) 8例 (17.7%) , Ⅱb型 (浅表平坦型) 8例 (17.7%) , Ⅱ型 (浅表凹陷型) 10例 (22.2%) , Ⅲ型 (溃疡型) 13例 (28.9%) 。病理切片检查结果:管状腺癌11例 (24.4%) , 黏液腺癌13例 (28.9%) , 乳头状腺癌9例 (20.0%) , 印戒细胞癌6例 (13.3%) , 未分化癌6例 (13.3%) 。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22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大体一致。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治疗方法 (远端胃次全切除术、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 , 切除癌灶周围相当的正常胃壁。癌灶位于胃窦部附近时选用远端胃次全切除术, 癌灶位于胃底或贲门附近时选用近端胃大部切除术, 若癌灶位于胃体或底体部时使用全胃切除术。
1.2.2 观察组
采取综合治疗方法, 早期胃癌根据肿瘤侵犯深度采用内镜下手术;局部进展期根据肿瘤侵犯深度进行根治性手术或术前先化疗再手术, 根治性手术成功后出现局部进展期胃癌的患者, 根据术后病理分期制定个体化辅助化疗或放化疗方案;复发和转移性胃癌患者采取内镜下激光观察、氩气刀、电凝烧灼和局部注射化疗药物。
1.3疗效标准
根据全国胃癌防治研究协作会议拟定标准。完全缓解:自觉症状消失, 客观检查连续三年以上无复发并能参加工作者。部分缓解:凡触及或可以测量的肿块 (包括X线造影所见) 消失或缩小一半以上, 且自出现疗效起维持一个月以上者。稳定:肿块缩小, 但不及一半以上, 能维持一个月以上者, 或症状明显好转, 客观指标检查稳定, 维持半年以上者。发展:肿块或X线表现无改变或恶化者。总有效率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稳定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E xcel软件进行数据整理汇总, 使用S P S S 17.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结果资料为等级计数资料, 两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均取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由表1可见,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33, P<0.05) 。
3 讨论
胃癌起源于胃壁最表层的黏膜上皮细胞, 可发生于胃的各个部位:一般来说胃窦幽门区最多、胃底贲门区次之, 而胃体部略少, 会侵犯胃壁的不同深度和范围。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是由原始新生细胞不断分裂生长分化而成, 生长及死亡均受机体严格调控, 不会出现疯狂生长的失控情况。各种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存在于原始新生细胞中, 大多数情况下原癌基因不表达则不会发展形成胃癌细胞。但是由于遗传因素, 如有胃癌家族史者, 原癌基因更容易表达;外在致癌因素 (如长期的抽烟、喝酒) 也可直接诱发、破坏胃黏膜屏障, 促使基因突变产生致癌物或诱发癌基因表达, 于是原始新生细胞不能分化成具有正常功能的胃黏膜上皮细胞并逃逸了机体的免疫监测, 最终变成癌细胞。胃癌的高危人群:患有癌前病变 (有癌变倾向的良性疾病) 、饮食习惯不良、长期酗酒及吸烟、有胃癌或食管癌家族史、长期心理状态不佳、某些特殊职业 (长期暴露于硫酸尘雾、铅、石棉、除草剂及金属行业中等) 、地质和水质含有害物质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1,2]。
老年胃癌患者对疼痛不敏感, 症状容易隐匿、不典型, 胃癌早期多无症状, 因此不能尽早到医院接受相关检查, 结果延误最佳治疗时间;老年人慢性疾病相对较多, 同时会长期服用多种药物, 胃部的疾病容易被各种已得的内脏疾病和药物的不良消化道症状所掩盖。
胃癌的综合治疗方法是根据肿瘤病理学类型及临床分期结合患者的具体状况和器官功能状态, 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 有计划、合理地应用手术、化疗、放疗和生物靶向等手段, 最大限度的抑制或控制肿瘤生长, 大大延长胃癌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3,4]。本文结果显示, 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综合治疗, 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396-400.
[2]廉建红, 王晋芬.消化道恶性肿瘤转移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临床医药实践, 2009, 17 (5) :324-326.
[3]张晓梅, 张桂英, 王娟.早期胃癌内镜特点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 2007, 27 (11) :776.
老年胃癌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120例老年的晚期胃癌以及术后复发转移胃癌患者,所选患者均在我院确诊为晚期胃癌以及术后复发转移胃癌患者,并排除了患有肝肾功能衰竭以及免疫系统抑制患者。其中晚期胃癌患者为86例,术后复发转移胃癌患者为34例,Ⅲ期患者为66例,Ⅳ期患者为54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试验组患者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62~79岁,平均年龄(70.36±5.36)岁,对照组患者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59~80岁,平均年龄(69.03±5.2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症、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奥沙利铂单药化疗,剂量为130mg/m2,第1天,每21天重复。试验组患者则采用卡培他滨口服治疗,卡培他滨口服剂量为1000mg/m2,服用方法为餐后30min后口服,2次/d,第1~14天,每21天重复。每组患者均完成6个周期化疗。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进行随访,分别随访两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患者中,1年生存患者为40例,1年生存率为66.67%,对照组患者的1年生存患者为31例,1年生存率为51.67%,试验组患者的2年生存患者为29例,2年生存率为48.33%,对照组患者中2年生存患者为19例,2年生存率为率31.67%,两组患者的1年、2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胃肠道毒性、神经系统毒性以及手足综合征等,试验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为2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05%,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为37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67%,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率低,多数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40%左右的患者不能通过手术方法治疗痊愈[1],需要患者通过化疗治疗。患者术后复发率与转移率较高,在治疗过程中,如何消灭远处转移的癌细胞,并防止癌症的复发,是提高患者生存时间与生存质量的重点[2]。近年来,紫杉类、顺铂、阿霉素、氟尿嘧啶等组成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提高了疗效,客观缓解率大多超过40%。然而,对于大多数老年晚期胃癌患者而言,因年龄大、体质弱、病期晚、基础疾病较多以及器官功能储备差等原因,而无法耐受强烈的多药联合化疗,故多考虑行单药化疗,在过去40年里,氟尿嘧啶是治疗胃癌最有效的化疗药物之一,但其单药有效率小于20%[3],而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是近年来常用于胃癌中的新型化疗药物,是胃癌单药化疗中的常见选择。
奥沙利铂是一种新型铂类化疗药物,通过与癌细胞DNA分子链上的G点结合,通过铂化DNA化合物而抑制DNA的合成与修复,造成DNA的损伤。卡培他滨是新一代口服选择性氟尿嘧啶甲氨酸盐抗肿瘤药,是5-氟尿嘧啶的前体药物,此药以原形自胃肠道吸收,通过肝脏和肿瘤内经羟酸酯酶,胞苷脱氨酶,形成两种中间产物脱氧氟胞苷及脱氧氟尿苷,在肿瘤细胞内经胸腺嘧啶磷酸化酶催化转变为5-氟尿嘧啶发挥抗肿瘤作用。由于肿瘤组织中的胸腺嘧啶磷酸化酶活性约为正常组织的3倍,从而使药物在肿瘤组织中具有更高的活性,口服给药可以相似甚至超过其他5-氟尿嘧啶类药物持续给药的效果,而又减少了药物的全身毒性。日本和韩国的Ⅱ期临床试验[4,5]采用卡培他滨单药治疗晚期胃癌,有效率分别达25%和34%。这两项研究均未观察到Ⅲ度以上的骨髓抑制和胃肠反应,只有约10%的患者出现Ⅲ度以上的手足综合征。研究结果显示,卡培他滨单药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相对较小,可适用于老年体能状况较差的晚期胃癌患者。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66.67%,对照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51.67%,试验组患者的2年生存率为48.33%,对照组患者2年生存率为率31.67%,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通过口服卡培他滨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67%,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卡培他滨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奥沙利铂,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能够得到较好的治疗体验,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带来好处。
综上所述,服用卡培他滨治疗老年的晚期胃癌以及术后复发转移胃癌的疗效显著,能够对患者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生存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卡培他滨在治疗老年的晚期胃癌以及术后复发转移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120例老年的晚期胃癌以及术后复发转移胃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奥沙利铂静脉化疗,试验组患者进行卡培他滨口服化疗,比较两组患者1年、2年的生存率及毒副反应。结果:试验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66.67%,对照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51.67%,试验组患者的2年生存率为48.33%,对照组患者2年生存率为率31.67%,两组患者的1年、2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67%,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培他滨能够有效治疗老年胃癌患者,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不良反应小,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老年晚期胃癌,术后复发转移胃癌,卡培他滨,疗效比较
参考文献
[1]胡欣,文世民,李爽,等.卡培他滨维持化疗治疗晚期胃癌和术后复发转移胃癌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2,52(43):70-72.
[2]贾果珍.晚期胃癌和术后复发转移胃癌应用卡培他滨维持化疗治疗的疗效探讨[J].中外医疗,2014,25(25):137-138.
[3]Tsai JY,Stfran H.Status of treatment for advanced gastric carcinoma[JJ.Curr Oncol Rep,2003,5(3):210-218.
[4]Kondo K,Chin K,Sakamoto J,et al.A multicenterphaseⅡtrial using 4-week cycles of capecitabine in advanced metastaticgastric cancer(AGC)[J].Proc Am Soc Clin Oncol,2003,22:321(Abstract 1289).
替吉奥治疗老年晚期胃癌临床观察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均经病理证实为晚期胃腺癌, 病理类型:低分化腺癌17例, 中分化腺癌11例, 粘液腺癌4例, 印戒细胞癌3例, 管状腺癌11例。均为远处转移, 手术后复发和不能手术的患者, 至少有一个可测病灶。转移部位:肝转移22例, 肺转移9例, 腹腔淋巴结转移24例, 盆腔转移15例。其中1个部位转移22例, 2个部位或以上转移24例。PS=0-1 28例, PS=2-3 18例, 血常规、肝肾功、心电图正常。预计生存期>3个月, 治疗前至少1个月未接受放疗或其他化疗药物治疗。签定化疗知情同意书。
1.2 给药方法
替吉奥 (鲁南制药集团) 单药化疗。替吉奥按以下体表面积给药:<1.25 m2, 80 mg/d;1.25-1.5 m2, 100 mg/d;>1.5 m2, 120mg/d;每日分2次口服, d1-14, 21d一周期。化疗同时给药保护胃黏膜, 保肝治疗。必要时应用5-HT3受体拮抗剂止吐治疗, G-CSF刺激骨髓造血治疗。每周期前复查血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至少化疗2周期, 每2周期评判疗效。
1.3 疗效评价
客观疗效按照RECIST (1.0版) 标准判定。分为完全缓解 (CR) 、部分缓解 (PR) 、稳定 (SD) 和进展 (PD) 。 (CR+PR) 为客观有效率 (RR) , (CR+PR+SD) ≥6个月为临床获益率 (DCR) 。每2周期复查, 进行疗效判定。肿瘤进展时间 (TTP) 指患者自入组至明确出现肿瘤进展的时间。毒副反应按WHO标准判定, 分0-Ⅳ°。生活质量评价 (QOL) 参照Karnofsky评分 (KPS) 变化评价生活质量 (QOL) , 以治疗后KPS增加≥10分为QOL改善, 变化<10分为QOL稳定, 减少≥10分为QOL降低。
1.4 统计学
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
46例患者接受161周期, 中位周期3.5周期。其中CR0例 (0%) , PR 21例 (45.6%) , SD 8例 (17.4%) , PD 17例 (37.0%) 。RR为45.6%, DCR为63.0%。中位疾病进展时间 (TTP) 7.6个月, 1年生存率为38%。其中PS=0-1组CR 0例, PR 14例, SD 5例, PD9例。RR为50.0%, DCR为67.9%, PS=2-3组CR 0例, PR 7例, SD 3例, PD 8例。RR为38.9%, DCR为55.6%。两组比较P>0.05。表1。
(P>0.05)
2.2 毒副反应
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 均为Ⅰ-Ⅱ°。白细胞减少22例 (47.8%) , 血小板减少13例 (28.2%) , 消化道反应19例 (41.3%) , 肝损害10例 (21.7%) 。表2。以上毒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或消失。无治疗相关性死亡。
2.3 生活质量
生活质量 (QOL) 改善10例 (21.7%) , 稳定15例 (32.6%) , 降低21例 (45.7%) 。其中PS=0-1组改善7例 (25.0%) , 稳定10例 (35.7%) , 降低11例 (39.3%) 。PS=2-3组改善3例 (16.7%) , 稳定5例 (27.8%) , 降低10例 (55.5%) , P>0.05。
3讨论
替吉奥是由替加氟 (FT) 和以下两类调节剂:吉美嘧啶 (CDHP) 及奥替拉西 (Oxo) 组成, 达到了增效减毒的作用。替吉奥1999年于日本被批准用来治疗晚期胃癌, 多年的临床应用证明, 替吉奥是安全有效的抗癌药物。S-1单药治疗晚期胃癌研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是Y SAKATA等[2]进行的2项Ⅱ期临床研究。结果51例患者中1例CR, 24例PR, RR为49%, 中位生存时间为8个月,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 3-4级不良反应 (主要为血液学和消化道反应) 为20%。W KOIZUMI等[3]研究51例患者结果19例患者PR, RR为44%, mOS为207天, 1年生存率为36%, 2年生
存率为14%, 发生3级血红蛋白下降2例, 腹泻、白细胞下降、粒细胞下降各1例, 无4级不良反应发生。综合分析2项临床研究发现:S-1单药治疗晚期胃癌的RR为44.6%, mOS为244天, 1年生存率为37%, 2年生存率为17%, 不良反应较轻, 主要不良反应为:3级腹泻及白细胞减少2%, 中性粒细胞减少5%。目前报导5-Fu单药有效率为21%, 阿霉素17%, 顺铂19%[4], 多西他赛22%[5], 伊立替康联合顺铂[6]。而S-1单药RR约为44.6%, 要高于其他单药, 甚至可以与一些联合化疗相媲美。
本研究结果, 对于老年晚期胃癌, 采用S-1单药治疗是可以获益的, 其总有效率为45.6%, 临床获益率为63.0%, 中位疾病进展时间 (TTP) 7.6个月, 1年生存率为38%。胃癌患者的预后与患者的体能有一定关系。其中PS=0-1组RR优于PS=2-3组 (50.0%vs 38.9%) , PS=0-1组DCR优于PS=2-3组 (67.9%vs 55.6%) 。但两组比较P>0.05。
本研究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 均为Ⅰ-Ⅱ°。经对症治疗后均可顺利进行, 无因毒副反应出组病例。生活质量 (QOL) 明显改善。其中PS=0-1组优于PS=2-3组 (25.0%vs 16.7%) , P>0.05。
老年胃癌的化疗一直受到较多关注, 本研究表明S-1单药化疗对老年晚期胃癌有较好疗效, 同时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毒副反应轻, 耐受性好。患者经济状况差异可能影响其后续治疗或其它支持治疗, 病例数较少, 还需要进行大量随机对照研究进行验证。
参考文献
[1]Kamangar F, Dores GM, Anderson WF.Patterns of cancer incidence, mortality, and prevalence across five continents:defining priorities toreduce cancer disparities in different geographic regions of the world[J].J Clin Oncol, 2006, 24 (14) :2137-2150.
[2]Sakata Y.Ohtsu A, Horikoshi N, et al.Late phaseⅡstudy of novel oralfluorophrimidine anticancer drug S-1 (1 M tegafur 0.4 M ginestat-1M otastar potassium) in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patients[J].Eur JCancer, 1998, 34 (11) :1715-1720.
[3]Koizumi W, Kurihara M, Nakano S, et al.PhaseⅡstudy of S-1, a novel oral derivative of 5-fluorouracil, in advanced gastriccancer.For the S-1 cooperative gastric cancer study group[J].Oncology, 2000, 58 (3) :191-197.
[4]Shah MA, Schwartz GK.Treatment of metastatic esophagus and gastriccancer[J].Semin Oncol, 2004, 31 (4) :574-587.
[5]Sulkes A, Smyth J, Sessa C, et al.Docetaxel (Taxotere) in advancedgastric cancer:results of a phaseⅡclinical trial.EORTC EarlyClinical Trials Group[J].Br J Cancer, 1994, 70 (2) :380-383.
老年胃癌 篇9
1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老年男性晚期胃癌患者共45例;年龄60~85岁, 平均69岁;全部病例均为可测病灶, 经胃镜或手术病理证实;肝转移24例, 肺转移21例, 盆、腹腔淋巴结转移15例, 锁骨上淋巴结转移12例, 卵巢转移5例;按国际抗癌联盟 (UICC) TNM分期法均为Ⅲ至Ⅳ期;其中合并糖尿病13例, 高血压14例, 其他15例。所有病例预计生存期超过3个月, KPS≥60分, 至少能进半流质饮食。治疗前后常规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对45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以下3种不同的联合化疗方案。
1.2 治疗方案
3种方案分别是, A组:卡莫氟 (HCFu) 联合依托泊苷 (VP-16) 、顺铂 (DDP) 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第1~14日口服HCFu 0.2 g, 3次/d;第1~10日口服VP-16 50 mg, 1次/d;第1~3日静脉滴注DDP, 20 mg/m2。B组:ELFH方案:甲酰四氢叶酸钙 (CF) 100 mg/ (m·d) 静脉滴注; 5-氟尿嘧啶 ( 5-FU) 500 mg.d- 1静脉滴注6 h以上; 羟基喜树碱 (HCPT) 10 mg/ (m·d) , 静脉滴注;均第1~5天。足叶乙甙 (VP216) 100 mg/d静脉滴注, 第1~3 d。C组:ELF 方案: 足叶乙苷011 g (1~3 d) , 亚叶酸钙011 g (1~5 d) , 5-氟脲嘧啶0175 g (1~5 d) 静脉滴注。3种治疗方法均为4周1个疗程, 连续2个疗程。
1.3 疗效及毒性评价
按照WHO实体瘤客观疗效标准, 分为完全缓解 (CR) 、部分缓解 (PR) 、无变化 (NC) 、进展 (PD) , 有效率统计以CR+PR为准。毒副反应:按WHO抗癌药急性与亚急性反应分级标准评定[1]。
1.4 统计学方法
χ2检验比较各组疗效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2结果
不同化疗组疗效和不良反应见表1和表2。3化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3.3%, 60%和53.3%;三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 (P>0.05) ;3组中主要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减少 (55.2%, 41.4%, 51.9%) 、胃肠反应 (46.2%, 43.3%, 40.7%) 、脱发 (32.7%, 12.5%, 29.6%) ;ELFH化疗组在白细胞减少和脱发的发生例数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5) 。副反应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反应、脱发和骨髓抑制表现 (白细胞减少) 。消化道反应主要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骨髓抑制主要为白细胞下降。其他还有局部热感, 尿频等, 经对症处理均有改善, 本组45 例无因严重的毒副反应及合并疾病加剧而终止化疗者。
3讨论
3.1 不同化疗方案的临床应用原理
①A组方案:HCFu于1975年首次合成, 是亲脂性、掩蔽性的5-氟尿嘧啶 (5-Fu) 衍生物口服制剂[2,3], 其作用机制为HCFu在体内代谢后缓慢释放5-Fu, 使5-Fu在血液、淋巴液、腹水、肝癌组织内保持较高的浓度, 持续发挥抗肿瘤作用。HCFu口服后能迅速被吸收, 1 h后出现血药高峰, 在体内可经多途径代谢, 不依赖于肝代谢酶, 体内分布广泛, 胃、膀胱、肝、肾、肺各部分显示较高浓度。实验研究表明, HCFu抗癌谱及治疗指数均高于5-Fu[4]。经3期临床实验证实, HCFu对胃癌疗效确切[5]。HCFu为口服制剂, 使用方便。连续服用HCFu的目的是延长5-Fu血药浓度的持续时间, 这样能提高微转移系统的作用效果。LigoM 等[5]报道, HCFu的化学结构加速了HCFu在消化系统的吸收, 并能通过肿瘤细胞膜, 所以有效率较高, 对肝转移和防止肝转移效果明显。HCFu为非肝脏代谢依赖药物, 这一点更有利于肝功能不良者使用VP-16系口服剂型, 其作用位点是拓扑异构酶2, 形成药物-酶-DNA三者之间外顶的可裂性复合物, 从而干扰DNA损伤后重新修复的作用, 实验中发现这一复合物可随VP-16的消除而逆转, 使DNA修复, 降低细胞毒作用。因此, 延长VP-16的作用时间可提高VP-16的抗癌活性, 同样总剂量的VP-16分日给药, 明显优于1 d给药的效果, 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6]。DDP治疗晚期胃癌, 用常规剂量有较大毒性作用, 患者不易耐受。由于老年患者体质差, 并发症多, 故选择20 mg/m2连续用药3 d, 这样既减轻对老年患者肾功能的损伤, 又能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以HCFu, VP-16, DDP联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有较高的缓解率 (53.3%) , 并可使部分患者完全缓解, 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本组出现的恶心、呕吐、腹泻、白细胞减少, 经对症处理后能得到控制;②B组方案:传统治疗胃癌药物5-FU 持续静脉滴入+CF 的用药方式疗效肯定, 已被临床广泛应用。VP216 与5-FU 两者有协同作用;HCPT 靶点独特, 毒性低, 可诱发胃癌细胞显著凋亡[7], 两者均无交叉耐药性, 是治疗胃癌的有效药物。本组ELFH 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 有效率达60% , 疗效良好高于国外Wilke 等[8]报道以EL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率48%本方案的毒副反应小, 无治疗相关死亡病例, 合并有多种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均能良好耐受, 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总之, ELFH 方案联合化疗治疗老年晚期胃癌, 疗效良好且安全性较高, 值得临床推广;③C组方案:ELF方案是常见的胃癌化疗方案之一, 3种药物:足叶乙苷、亚叶酸钙、5-氟脲嘧啶没有交叉耐药性, 3者还有协同作用。
3.2 三种化疗方案的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 不同的化疗组合, 其疗效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说明每一种化疗方案都有其合理的药物配伍意义, 各种药物之间有协同作用, 且靶点独特, 毒性低, 药物之间无交叉耐药性。表1的结果提示, B组的ELFH方案对老年胃癌患者的不良反应最小, 其白细胞减少和脱发发生的比率明显小于其他两组患者, 两者相差有显著意义。这一方案有助于减少老年患者的化疗毒副作用,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化疗方法对老年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60岁以上男性老年晚期胃癌45例, 随机分3组, 每组15例;分别采用联合化疗、ELFH和ELF方案。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3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53.3%, 60%和53.3%;三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 (P>0.05) ;3组中主要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减少 (53.3%, 40.0%, 53.3%) 、胃肠反应 (46.7%, 40.0%, 40.0%) 、脱发 (33.3%, 13.3%, 26.7%) ;ELFH化疗组在白细胞减少和脱发的发生例数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不同化疗方案对老年晚期胃癌的疗效相差不大, ELFH方案的毒副作用较其他方案小。
关键词:老年,晚期胃癌,化疗方案,比较研究
参考文献
[1]孙燕, 周际昌.临床肿瘤内科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0-34.
[2]Hoshi A, Ligo M, Yoshida M.Antitumoractivityof carba moylderiv-atives of5-fluorouracil oral administration.Gann.Cancer Res, 1975, 66:673-674.
[3]Hoshi A, Ligo M, Nakamura A, et al.Antitumor activity of lhexcar-ba moy1-5-fluorouracil in a variety of experimental tumors.Gann.Cancer Res, 1975, 67:725-731.
[4]张天泽, 徐光炜.肿瘤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750-751.
[5]Hanazaki K, Wakabayashi M, Sode2yaramH, et al.Surgery for gastric cancer in patients older than80years ofage.Hepatogastrioe nterology, 1998, 45 (19) :268-271.
[6]周际昌.实用肿瘤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288-289.
[7]秦庆亮, 常军, 李安琪, 等.羟基喜树碱促进胃癌细胞凋亡的临床研究.中国肿瘤临床, 1999, 26 (9) :696-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