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中医药疗法(共9篇)
胃癌/中医药疗法 篇1
胃癌为我国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肿瘤, 早期胃癌的治疗手段主要是手术, 但晚期胃癌患者大多高龄且身体虚弱, 往往采取非手术治疗, 而适合手术者应尽量切除原发和转移病灶, 配合化放疗及免疫治疗的综合治疗手段。
中医一般把胃癌分为五型进行治疗, 分别采用不同的中药, 肝胃不和治宜疏肝和胃, 止痛降逆, 以逍遥散合旋复代赭汤为主方;脾胃虚寒治宜益气温中, 常用黄芪建中汤、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胃阴虚治宜清养胃阴, 常用麦门冬汤、一贯煎加减;瘀血阻络治宜活血化瘀, 用失笑散加味;气血两虚治宜扶正为主, 佐以祛邪, 常以十全大补汤为主方, 药如人参、黄芪、白术、茯苓、当归、熟地、阿胶、何首乌、炙甘草[1]。
采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了36例晚期胃癌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出现的毒副反应, 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 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经病理确诊的晚期胃患者36例, 其中男21例, 女15例, 平均年龄 (53.2±6.4) 岁;卡氏评分 (KPS) ≥60分, 预计生存期≥3个月。进行化疗前, 所有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
1.2治疗方法
第1~14天口服卡培他滨1000mg/m2, 2次/d;卡培他滨口服第1天同时静脉滴注奥沙利铂130mg/m2, 21d为1个周期。
1.3毒副反应评价标准
详细记录患者化疗后的毒副反应, 如骨髓抑制、神经毒性、手足综合征及消化道反应等。按照世界卫生组织 (WHO) 抗肿瘤药物评价标准 (0度-Ⅳ度) , 观察评价毒副反应。
2护理
2.1周围神经毒性的护理
奥沙利铂的主要毒副反应为神经系统毒性, 停药后症状可逐渐减轻。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注意保暖, 按摩、热敷麻木较重的肢体。并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呼吸急促、胸闷、窒息感, 如并发喉头水肿, 可遵医嘱予以吸氧、地塞米松等治疗。本组有11例发生周围神经毒性反应, 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
2.2手足综合征的护理
手足综合征是卡培他滨的主要不良反应, 发生率可达68%[2]。同
2.3骨髓抑制护理
化疗期间应每周查1次血常规, 当白细胞<3.0×109/L时, 可按医嘱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发生血小板及红细胞减少时, 避免使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的药物, 并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
2.4消化道反应的护理
对于呕吐的患者, 可在化疗前30min采用格雷司琼50mL静脉输注, 严重者可用甲氧氯普胺及地塞米松进行治疗。进食清淡、易消化、含维生素丰富的饮食, 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多饮温开水, 以减轻药物对消化道黏膜的刺激。对于腹泻的患者可给予洛哌丁胺、十六角蒙脱石等药物进行治疗。
3结果
本组22例发生消化道反应, 13例患者发生手足综合征, 11例发生周围神经毒性反应, 9例发生骨髓抑制, 均未影响进一步的治疗。
4小结
卡培他滨是氟尿嘧啶的前体物, 在体内可转化为5-氟尿嘧啶, 其主要不良反应有手足综合征、消化道反应等。奥沙利铂是第三代铂类抗肿瘤药物, 能够将DNA的复制和转录阻断, 主要不良反应是神经毒性、消化道反应以及骨髓抑制等[3]。本次结果显示, 22例发生消化道反应, 13例患者发生手足综合征, 11例发生周围神经毒性反应, 9例发生骨髓抑制, 均未影响进一步的治疗。提示通过合理、系统的护理可以有效减少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的毒副反应, 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保证化疗顺利进行。中医为我国综合治疗肿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其可调节人体免疫功能, 稳定肿瘤生长, 改善临床体征, 延长生存时间和提高生存质量, 降低放化疗的不良反应, 因此在胃癌化疗患者中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1]。晚期胃癌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施治结合化疗药物治疗, 可显著提高其对化疗的耐受能力, 增加生存时间及提高生活质量, 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总结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毒副反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36例采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所产生的毒副反应进行相应的护理。结果 本组22例发生消化道反应, 13例患者发生手足综合症, 11例发生周围神经毒性反应, 9例发生骨髓抑制, 均未影响进一步的治疗。结论 对于应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所产生的毒副反应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可以得到有效的减轻。
关键词:卡培他滨,奥沙利铂,胃癌,毒副反应,护理
参考文献
[1]白小军.中医辨证施治结合化疗对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2年5月第7卷第14期
[2]王涛, 江泽飞, 宋三泰, 等.希罗达治疗乳腺癌所致手足综合征的发生规律及临床处理[J].癌症进展杂志, 2004, 7 (2) :258-260.
[3]王琳, 王俊.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毒副反应护理[J].全科护理, 2011, 9 (8) :2106-2107.
趣谈中医心理疗法 篇2
传递书信治笑病李其性的儿子大谏中举后连连高升,他喜欢过甚,终日大笑不止。经百医诊治皆不见效。太医指点他儿子大谏,可用假死讯传给其父,其父见信,必将由喜变悲,扭转病势。大谏照此办理,果然见效。待笑遏止后,太医又让大谏再次给父去信.说他又被救活了。李其性见信后,又化悲伤为欣慰,病随之痊愈。
污言辱骂治血淤有位地方郡守,患血淤病很重,无法治愈。一日,请来名医华佗诊治。华佗对其儿子说,此病不可用药,如果能将郡守所作的恶行如实告知,便可有救。其子无奈只有列出。华佗便将郡守的恶行写出并责骂之。郡守大怒,要下令追捕华佗。暴怒急躁时气逆上行,淤血随之吐出,身上顿觉舒适,从此病渐好转而愈。
举手打人治相思一女子日夜思念外出五年未归的未婚夫,忧郁成疾,请来朱丹溪治之。朱丹溪得知病情后,便冲进病人屋里,不问青红皂白打了病人三耳光,并斥责女子不应有不安分的思想。女子无端受到欺辱、号叫大哭,思念之情随之消散。朱丹溪又哄女子说,其未婚夫有信,不久可归。未婚夫果然没多久就回来了,此病全好。
泻出“红蛆”治疑病有一人到亲友家喝酒大醉,当夜便在庭院花园内歇宿,半夜甚渴,便将石槽中的水喝了一碗。天明时,见石槽中有很多蛆虫,便觉得喝了蛆蟲,日夜疑虑,自感胃中不适,百医无效。医者吴球视之,便用红线剪短如蛆状,合于巴豆、面食中,让疾人服了。而后病人泻于盆中,让病人看了,盆中有“蛆虫”泻下,病人自感病有好转,半月后病愈。
脱衣解裤治病手一位女子因打哈欠伸手上举,放不下来。很多医生束手无策。明代医家俞用古前去诊治,先让人脱去女子上衣,再解去裙带。又说要灸其丹田部位,须去掉衣裤方可。正要解其衣裤时,女子怕羞,惊忙用手护其下身。从此,手可放下,逐浙上下自如了。
歌舞戏嬉治厌食项关县令之妻,患不欲进食之证,并有时高声叫骂,凶若杀人。名医张子和叫来两个歌舞艺人,化妆新奇,在病人面前唱歌跳舞,病人见了大笑。翌日,又让两舞女学动物顶角,相互戏嬉,病人见此更好笑。之后,又派了两个饭量大的妇女,经常在病人身旁边吃边夸说饭菜香甜可口。病人见之馋意大发便要来饭菜吞吃。过了几天,病人怒气消减,饭量渐增,病已痊愈。
综合疗法治疗老年胃癌效果分析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消化科收治的45例老年胃癌患者, 男25例, 女20例, 年龄70~85岁, 平均年龄 (76.5±8.6) 岁。饮食无关的上腹疼痛15例 (33.3%) , 恶心呕吐10例 (22.2%) , 嗳气、胃酸反流15例 (33.3%) , 呕血、黑便5例 (11.1%) 。经过胃镜检查后确定病变部位, 其中位于胃窦10例 (22.2%) , 胃体10例 (22.2%) , 胃角15例 (33.3%) , 贲门10例 (22.2%) 。胃镜下组织形态Ⅰ型 (隆起型) 6例 (13.3%) , Ⅱa型 (浅表隆起型) 8例 (17.7%) , Ⅱb型 (浅表平坦型) 8例 (17.7%) , Ⅱ型 (浅表凹陷型) 10例 (22.2%) , Ⅲ型 (溃疡型) 13例 (28.9%) 。病理切片检查结果:管状腺癌11例 (24.4%) , 黏液腺癌13例 (28.9%) , 乳头状腺癌9例 (20.0%) , 印戒细胞癌6例 (13.3%) , 未分化癌6例 (13.3%) 。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22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大体一致。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治疗方法 (远端胃次全切除术、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 , 切除癌灶周围相当的正常胃壁。癌灶位于胃窦部附近时选用远端胃次全切除术, 癌灶位于胃底或贲门附近时选用近端胃大部切除术, 若癌灶位于胃体或底体部时使用全胃切除术。
1.2.2 观察组
采取综合治疗方法, 早期胃癌根据肿瘤侵犯深度采用内镜下手术;局部进展期根据肿瘤侵犯深度进行根治性手术或术前先化疗再手术, 根治性手术成功后出现局部进展期胃癌的患者, 根据术后病理分期制定个体化辅助化疗或放化疗方案;复发和转移性胃癌患者采取内镜下激光观察、氩气刀、电凝烧灼和局部注射化疗药物。
1.3疗效标准
根据全国胃癌防治研究协作会议拟定标准。完全缓解:自觉症状消失, 客观检查连续三年以上无复发并能参加工作者。部分缓解:凡触及或可以测量的肿块 (包括X线造影所见) 消失或缩小一半以上, 且自出现疗效起维持一个月以上者。稳定:肿块缩小, 但不及一半以上, 能维持一个月以上者, 或症状明显好转, 客观指标检查稳定, 维持半年以上者。发展:肿块或X线表现无改变或恶化者。总有效率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稳定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E xcel软件进行数据整理汇总, 使用S P S S 17.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结果资料为等级计数资料, 两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均取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由表1可见,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33, P<0.05) 。
3 讨论
胃癌起源于胃壁最表层的黏膜上皮细胞, 可发生于胃的各个部位:一般来说胃窦幽门区最多、胃底贲门区次之, 而胃体部略少, 会侵犯胃壁的不同深度和范围。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是由原始新生细胞不断分裂生长分化而成, 生长及死亡均受机体严格调控, 不会出现疯狂生长的失控情况。各种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存在于原始新生细胞中, 大多数情况下原癌基因不表达则不会发展形成胃癌细胞。但是由于遗传因素, 如有胃癌家族史者, 原癌基因更容易表达;外在致癌因素 (如长期的抽烟、喝酒) 也可直接诱发、破坏胃黏膜屏障, 促使基因突变产生致癌物或诱发癌基因表达, 于是原始新生细胞不能分化成具有正常功能的胃黏膜上皮细胞并逃逸了机体的免疫监测, 最终变成癌细胞。胃癌的高危人群:患有癌前病变 (有癌变倾向的良性疾病) 、饮食习惯不良、长期酗酒及吸烟、有胃癌或食管癌家族史、长期心理状态不佳、某些特殊职业 (长期暴露于硫酸尘雾、铅、石棉、除草剂及金属行业中等) 、地质和水质含有害物质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1,2]。
老年胃癌患者对疼痛不敏感, 症状容易隐匿、不典型, 胃癌早期多无症状, 因此不能尽早到医院接受相关检查, 结果延误最佳治疗时间;老年人慢性疾病相对较多, 同时会长期服用多种药物, 胃部的疾病容易被各种已得的内脏疾病和药物的不良消化道症状所掩盖。
胃癌的综合治疗方法是根据肿瘤病理学类型及临床分期结合患者的具体状况和器官功能状态, 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 有计划、合理地应用手术、化疗、放疗和生物靶向等手段, 最大限度的抑制或控制肿瘤生长, 大大延长胃癌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3,4]。本文结果显示, 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综合治疗, 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396-400.
[2]廉建红, 王晋芬.消化道恶性肿瘤转移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临床医药实践, 2009, 17 (5) :324-326.
[3]张晓梅, 张桂英, 王娟.早期胃癌内镜特点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 2007, 27 (11) :776.
血瘀的中医疗法 篇4
一般来讲,气滞血瘀表现为胸部、胁肋部位、腹部的胀闷走窜疼痛,性情急躁,肋下刺痛,月经不调,痛经。
一次,我的学员说自己全身不适,胸部胀闷,走窜疼痛,右侧胁下有硬块,像针扎一样。每次来月经前疼痛难忍,不吃止痛药无以忍痛,经色紫暗有块,平时I生格急躁易怒。看她的舌质,紫暗有很多瘀斑,脉象发涩。这正是气滞血瘀的症状。她这种情况由情志不遂引起,心情不愉快导致气运行不畅,时间久了,引起血液运行的瘀滞。这是由气滞导致血瘀的情况。
当然也可能由离经之血(即内膜脱落所出之血)或跌打损伤,引起了瘀血阻滞,进而影响气的运行,这是由瘀血导致气滞的情况。但不管哪种情况,最后的病理结果都是气滞和血瘀同见。
可别小看了气滞血瘀症,若这两组病理同时出现,说明病程已经较长,所以调理要麻烦一些。首先,选用治气和治血的穴位,期门,太;中、血海,三阴交。用艾条在三阴交,关元穴上方约2—3厘米的地方,做回旋灸,每日1次,每次灸30分钟。
其次,可以试试这则治疗气滞血瘀的处方:川芎1 2克、香附1 2克、元胡12克、莪术1 2克,水煎出药汤约500毫升,每天分3次喝,坚持1个月。
期门、太冲疏通气机,三阴交,血海活血化瘀。对于气滞血瘀的顽症,关键是应用艾灸。中医认为,艾灸有很好的温通作用,所谓“血得温则行”,所以用艾灸加上温阳作用很好的关元穴,就会促进血液的通畅运行。中药里川芎,莪术、元胡均兼有行气和活血的双重作用,而香附善于理气解郁,调经止痛,几味药配合,服用半个月以上,就可以使气滞血瘀症消除。
肝硬化的中医药疗法和饮食疗法 篇5
1.1 肝硬化的中医辨证论治
1.1.1 气滞湿阻 (1) 症状:
腹大胀满, 按之不坚, 腹部青筋暴露, 两胁胀痛, 食欲不振, 食后作胀, 肢体困倦, 小便短少。舌苔白腻, 脉弦滑; (2) 治则:疏肝理气, 健脾除湿; (3) 方药:柴胡舒肝散合胃苓汤加减:柴胡、枳壳、香附、白芍、陈皮、川芎、厚朴、苍术、泽泻、茯苓、大腹皮、肉桂。
1.1.2 气滞血瘀 (1) 症状:
腹大坚满, 青筋暴露, 胁下肿块刺痛, 面色黎黑, 皮肤可见丝纹状血痣, 手掌赤痕, 口干渴, 但欲漱口而不欲咽下, 大便色黑, 唇色紫暗,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舌下静脉曲张。脉细涩; (2) 治则:活血化瘀, 利水消胀; (3) 方药:调营汤加减:当归、赤芍、川芎、元胡、莪术、三棱、大黄、瞿麦、茯苓、大腹皮、桑皮、枳壳、红花。
1.1.3 湿热蕴结 (1) 症状:
腹大坚满, 脘腹撑急胀痛, 烦热口苦, 渴而不欲饮, 小便赤涩, 大便秘结, 舌尖边红苔黄腻, 脉弦数; (2) 治则:清热利湿, 攻下逐水; (3) 方药: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加减:黄芩、黄连、厚朴、枳壳、陈皮、半夏、猪苓、茯苓、泽泻、茵陈、大黄、栀子。
1.1.4 寒湿困脾 (1) 症状:
腹大胀满, 按之如囊裹水, 胸脘胀闷, 得热稍舒, 精神困倦, 怯寒懒动, 小便少, 大便溏, 舌苔白腻脉缓; (2) 治则:温中化湿; (3) 方药:实脾饮加减:茯苓、白术、厚朴、大腹皮、木香、附子、干姜、青皮、枳壳。
1.1.5 脾肾阳虚 (1) 症状:
腹部胀大, 入暮益甚, 控之不坚, 兼有面色晦滞, 畏寒肢冷, 身体疲倦, 尿少便溏或下肢浮肿, 舌质淡胖苔薄白滑。脉沉细无力; (2) 治则:温补脾肾, 化气行水; (3) 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熟地、山萸、山药、丹皮、泽泻、茯苓、附子、肉桂、车前子、猪苓、黄芪。
1.1.6 肝肾阴虚 (1) 症状:
腹大胀满, 甚则青筋暴露, 形体消瘦, 面色萎黄或面黑唇紫, 口燥心烦, 手足心热, 尿少黄短, 大便干, 或见齿鼻衄血。舌质红降少津无苔脉弦细数; (2) 治则:滋养肝肾, 凉血化瘀; (3) 方药:一贯煎合膈下逐瘀汤加减:熟地、沙参、枸杞子、麦冬、川楝子、当归、川芎、赤芍、元胡、桃仁、红花、鳖甲。
1.1.7 气血两虚型 (1) 症状:
头晕心悸, 面色无华, 神疲乏力, 食欲不振, 两胁隐痛, 舌质淡苔薄白, 脉象虚弱; (2) 治则:补益气血; (3) 方药:补血益气复肝汤:太子参、黄芪、何首乌、云苓、炒白术、当归、阿胶、丹参、郁金、木香、连翘、桑椹
1.2 治疗肝硬化的单味中药
经动物实验和临床验证, 以下单味中药治疗肝硬化疗效可喜。 (1) 丹参:现代药理证明, 丹参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 如改善微循环障碍、改变血液流变状况、抗凝、抗炎、耐缺氧、提高免疫功能等。适用于气滞血瘀兼有血热的患者 (主要表现为肝硬化、脾大, 兼有低热、烦躁、失眠、胁痛、痈肿疮毒等) 。丹参注射液或复方丹参注射液10~20mL/d (相当于含生药15~30g) , 加入10%葡萄糖250mL中静滴, 25~30d为1个疗程, 一般用3个疗程;丹参饮片15~30g/d, 水煎服, 用3~6个月。临床上常用的制剂还有丹参酮片、复方丹参片、丹参酮磺酸钠注射液和香丹注射液等。 (2) 桃仁:中医认为, 桃仁的主要功能是破血行瘀, 适用于血瘀征象明显, 伴有肠燥便秘、舌质紫暗、面色黧黑、肝区刺痛、腹腔感染等患者。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桃仁具有抗菌、抗过敏、抗炎、镇痛等作用。桃仁活血化瘀作用的主要成分是苦杏仁甙。用法为桃仁8~15g, 煎汤, 每天分2~3次服, 或入丸、散;苦杏仁甙注射液0.59~1.5g, 加入5%葡萄糖500mL中静滴, 隔日1次, 总疗程为3个月。 (3) 冬虫夏草:中医认为冬虫夏草的主要功能是补虚损、益精气, 适合于各种虚证患者。煎汤内服, 8~15g;或入丸、散。虫草菌丝胶丸, 每次5丸 (每丸含量为0.259g) , 每日3次, 疗程3~4个月。 (4) 汉防己:现代药理研究发现, 汉防己甲素有镇痛、抗过敏、显著的降压及抗菌、抗原虫和抗肿瘤作用。主要适合于湿热壅盛型的胸水、腹水、肢肿的肝硬化患者。用法为粉防己饮片8~15g, 每日水煎后分次内服, 或入丸、散, 疗程3~6个月;汉防己甲素片, 每日150mL, 分3次服, 疗程18个月。 (5) 茯苓:主要功能为渗湿利水、益脾和胃, 适合于脾气虚弱、腹水、肢肿的患者 (表现为水肿胀满、小便不利、泄泻、咳嗽、失眠等) 。每日12~25g, 水煎, 分次内服;或入丸、散。 (6) 柴胡:主要功能为疏肝解郁、解表和里升阳, 适合于肝郁脾虚类患者 (表现为低热、胸胁胀痛、食后胀满、恶心、腹痛等) 。每日5~9g水煎后分次服;或入丸、散;或制作成注射液。田三七:功效止血化瘀, 用于肝硬化患者出现鼻衄、牙龈出血、呕血、便血者, 三七粉2g, 冲服, 半年1疗程。 (7) 红花:用于血瘀征象明显者, 3~9g, 泡水服用, 半年1疗程。双目灵 (又称蛇王藤) 、泽兰、当归等长期使用, 也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2 肝硬化的食疗方案
肝硬化患者的饮食治疗除了要注重日常的饮食,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外, 还可辅助以下一些食疗配方配合治疗。
2.1 荷叶药仁鸭子汤
配料:荷叶50g、鲜鸭肉500g、药仁100g。做法:将鲜鸭肉洗净切碎成块, 同药仁荷叶放在一起, 加水煮至肉烂, 不放盐和其他调味品, 每日2次, 每次250mL左右, 连服10~14d。功效:利尿、消肿, 补血行水。
2.2 杞子南枣堡鸡蛋
配料:南枣10枚、西枸杞30g、鸡蛋2只。做法:将枸杞、南枣洗净后加水适量, 文火炖1h后打入鸡蛋, 再煮片刻, 做成荷包蛋即成。每日2次, 饮汤吃蛋。功效:滋肝补肾。
2.3 冬笋香菇汤
配料:冬笋250g、香菇50g。做法:冬笋剥去外壳, 洗净切丝, 香菇切片, 两者同放入锅内翻炒20min左右, 再加入汤、调料煮沸即可。功效:适用于肝硬化患者症见乏力, 纳差, 腹胀等。有健脾疏肝的功效。
2.4 猪肚粥
配料:猪肚100g、大米100g。做法:将猪肚洗净, 加水煮至七成熟, 捞起切丝备用, 然后以大米、猪肚丝、猪肚汤 (去油) 适量, 同煮粥食用。功效:适用于肝硬化早期见脾虚不, 食欲不振, 消化不良者, 有调肝健脾, 益气行血的功效。
2.5 赤豆鲫鱼羹
配料:鲜鲫鱼3条 (每条约300g) , 赤小豆、商陆各30g。做法:将鱼清洗干净, 把商陆、赤小豆分别放入鱼腹中, 用线缝好, 清蒸熟烂成羹即可。分3次空腹淡食。功效:主治肝硬化水湿偏盛、腹部膨大、食欲不振、大便泄泻、小便不利等。
2.6 泥鳅炖豆腐
泥鳅500g, 去鳃及内赃, 洗净, 加食盐少许 (腹水明显者不加) , 加水适量, 清炖至五成熟, 加入豆腐250g, 再炖至鱼熟烂即可, 吃鱼、豆腐、喝汤, 分顿食用之。主要治疗肝郁脾虚型肝硬化。
2.7 冬瓜生姜皮汤
冬瓜皮15~30g, 生姜片20g。将冬瓜皮、生姜片洗净, 加适量水煎。当汤喝。
胃癌/中医药疗法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7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66例晚期胃癌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对象均符合胃癌最新诊断标准并经病理学确诊[3]。入选标准:1Kamofsky评分≥60分;2预计生存时间超过6个月;3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入组前2个月内接受过化疗或者中药治疗;2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将66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中医分型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两组首先给予化疗措施,均采用DCF方案:多西他赛 (DOC)75 mg/㎡,静脉滴注,每天1次;顺铂(DDP)75 mg/㎡,静脉滴注,每天1次;5- 氟尿嘧啶(5-FU)750 mg/(㎡·d),化疗泵静脉持续静滴,每天1~5次;每3周为1疗程,两个疗程评价疗效。观察组采用香砂六君子汤治疗,方剂组成为:砂仁、广木香、陈皮、半夏、茯苓、白术、人参、炙甘草。按疗程口服治疗,疗程同上。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程度,1年、2年、3年生存率,以及治疗6个月后生活质量。生活质量采用化疗患者生活质量调查问卷(QLQ-CCC)进行评价[4],总分为6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不良反应程度按照WHO对于抗癌药物的毒性反应程度将患者 出现的不 良反应划 分为5个级别 (0级 ~ Ⅴ级),级别越高表示患者不良反应程度越重[5]。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x±s),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程度比较
观察组消化道反应、血红蛋白反应、白细胞反应程度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 有统计学 意义 (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QLQ评分为(41.92±7.75)分,显著高于治疗 前和对照 组,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QL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患者生存率比较
观察组1年、2年、3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恶性肿瘤治疗的策略应当是早期发现,争取根治;对于晚期恶性肿瘤手术指征欠佳的患者来说,最佳的选择即是姑息治疗。合理的综合治疗,避免过度治疗是姑息治疗的主要要点。提倡晚期恶性肿瘤合理的综合治疗,首先要树立与恶性肿瘤组织和平共处的观点,适时转变观念[5],既然技术上还无法治愈,治疗的目标就是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存质量、减轻患者痛苦。
在本研究中,笔者重点分析了常规化疗联合中医药姑息治疗对晚期胃癌患者不良反应程度、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消化道反应、血红蛋白反应、白细胞反应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QLQ评分为(41.92±7.75)分,显著高于治疗前 和对照组 (P<0.05);观察组1年、2年、3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 对照组 (P<0.05)。研究结果提示,常规化疗联合中医药姑息治疗提高了晚期胃癌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减轻了化疗期间不良反应程度,与临床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6]。
中医治疗胃癌研究进展 篇7
1 胃癌的中医病因病机
胃癌在中医上并无专门的病名, 一般可归属于“胃脘痛”、“噎膈”、“反胃”、“积聚”等范畴, 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可能与饮食不节和情志抑郁不舒等有关, 其病机为肝胃不和、脾胃失调, 以致机体脏腑功能失调, 如:脾失健运, 胃失和降等, 终至聚湿生痰, 血行不畅, 化生瘀毒, 阻于胃府, 日久则逐渐形成积聚, 最终导致肿瘤生成。早期《内经》记载“三阳结谓之膈”, 《诸病源候论》分析“阴阳不和, 则三焦隔绝, 三焦隔绝, 则津液不利, 故令人气塞不调, 是以成噎”等均是早期人们对胃癌病因的描述[3]。近年来, 人们对胃癌病因的研究也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特别是中医药上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 认为胃癌是一个涉及整体的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胃癌的病理改变可分为三个层次, 初期病情较轻主要是因情志不舒、饮食不节, 损伤脾胃所致;中期是因初期脾胃气滞所致肝气郁结, 进而气机失调, 血滞成瘀, 日渐成积;最后即形成本虚标实, 是由气血进一步淤积所致。
2 胃癌的辩证论治
胃癌患者的病情特征往往虚实错综复杂, 故中医治疗前需先对其临床辨证分型。根据文献报道, 按胃癌分型的频次依次可分为:脾虚、瘀毒内阻、肝胃不和、气血双亏、胃热伤阴、痰湿凝滞等;按照复合分型可将其分为:脾胃虚寒、气血两亏、气滞血瘀、胃热伤阴等[4]。同时现代研究发现, 不同辩证分型的患者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其免疫细胞也有差异, 这位中医辩证分型提高了现代理论研究基础[5]。根据胃癌的辨证分型论治, 在临床治疗上应以健脾为本, 再辅以化痰散结、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共同治疗, 才能取得较为稳定、持久的临床疗效。正如古书记载“善为医者, 必责根本, 而本有先后天之辨, 先天之本在肾, 后天之本在脾”[6]。
3 中医药临床治疗
3.1 基本方加减治疗
基本方加减治疗是中医较为传统的方法之一。文献报道此类方法很多, 如杨继泉等以温寒化瘀、健脾降胃、解毒抗癌为其基本治法, 基本方:干姜、生黄芪、黄药子、肉桂、沙苑子、陈皮、党参、藤梨根、白花蛇舌草、川续断、莪术、生姜、代赭石、槟榔、大枣等, 对69例胃癌患者加减治疗, 结果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2.45年, 效果较好[7]。另有采用半夏、天南星、白芥子、全蝎、川贝母、鸡内金、陈皮组成的基本方, 对87为中晚期胃癌患者进行加减治疗, 发现最长生存可达18年。诸多中医基本方加减治疗中晚期胃癌患者, 结果显示其临床效果优于西医化疗。
3.2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在我国历史悠久, 也是中医中重要的传统技艺之一。一般中医中常用的针灸取穴为章门、血海、丰隆、膻中、支沟、阳陵泉、天突为主, 部分采用水分、中脘、下脘等。其中章门穴是脏之会穴, 可软坚散结;血海穴为活血化瘀要穴;丰隆穴为胃之络穴, 可化痰, 行气理脾;膻中穴为气之会穴, 针灸则之可宽胸利膈、理气化痰;支沟穴为三焦经经穴, 可疏调三焦之经气;阳陵泉穴为胆经之合穴, 能疏理肝胆、调理气血;天突穴为任脉经穴, 善理气化痰;水分穴可健脾利湿和胃;中脘穴为胃之募穴, 可健脾和胃化痰, 通调腑气;下脘穴可和胃化痰, 通腑消胀[8]。各穴位各有所长, 不同医家可采取不同穴位为针灸点, 但一般取穴多为上述。现代西医认为, 一般针灸可以调节胃癌患者体内的抗癌免疫因子, 题解机体免疫机能, 改善患者虚劳症结, 故而达到治疗胃癌、提高生存时间与质量的目的。
3.3 固定方中成药治疗
医学临床上关于固定方治疗的报道很多[9], 多以中成药形式出现。如文献一中运用当归、赤芍、元胡、莪术、三七粉、郁金、八月扎、冬凌草、连翘、胡黄连、蚤休各、蒲公英、僵蚕、柴胡、佛手等制备成的颗粒以活血化瘀, 清热解毒为主要目的, 对119例胃癌患者进行治疗, 总有效率达90%以上。文献二中运用郁金、菖蒲、生苡仁、广木香、败酱草、当归、莪术、川芎、八月扎、茯苓、枳实、白术、柴胡、黄连、麦冬等制备成清降胃宝饮, 对116例胃癌患者进行治疗, 疗效较佳。文献三中运用猕猴桃干果、白芍、生山查、桃仁、白花蛇舌草、生地、麦冬、生石膏、知母、枳壳、当归、鸡内金、黄连、升麻、甘草等制备成胃康散, 治疗60例胃癌患者, 总疗效有效率达80%以上。文献四中运用石菖蒲、泽泻、茯苓、败酱草、五灵脂、仙鹤草、郁金、三七粉、麦门冬等制备成谷神冲剂, 对42例胃癌患者进行治疗, 总有效率达90%以上。
3.4 中医药静脉注射剂治疗
为了使用及服药方便, 目前中药静脉注射剂的使用是越来越广泛。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报道有以下几例。在单纯化疗治疗胃癌患者的同时加用蟾酥注射液, 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近期有效率, 这可能是因为蟾酥注射液可拮抗因化疗所引起机体的毒副作用, 具有减毒增效的疗效, 因而可改善患者体内胃癌症候及机体状况, 提高机体免疫力, 延迟其生存期。在单纯化疗治疗胃癌患者的同时加用华蟾素注射液也取得类似的效果。在胃癌患者化疗的同时加用岩舒注射液治疗, 其治疗总有效率与癌性疼痛缓解率均较单纯化疗显著升高, 这说明岩舒注射液可以提高化疗疗效, 减少不良反应, 控制环节疼痛, 提高患者生存期。事实上, 采用中医药注射液治疗胃癌在现代医学上的疗效也得以证明, 中医药治疗后患者的免疫球蛋白和T细胞亚群等值均显著优于未使用组[10]。
3.5 其他中医治疗
除了上述主要方法之外, 还有部分其他方法, 主要有: (1) 情志疏导治疗:情志疏导及西医中的心理治疗, 中医研究亦表明1/4以上的患者存在有情志疾病, 我国胃癌患者中也有四成以上存在有心理障碍, 而情志因素又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上具有很大影响作用, 因此必须结合患者特点, 在治病的同时注重耐心聆听患者述说, 耐心向患者讲解疾病治疗知识, 接触患者心理负担, 使其配合治疗。 (2) 胃癌疼痛治疗:中医上认为胃癌疼痛的治疗应根据其病因病机进行治疗, 多采用凝滞不通、血气不行等作为病因, 目前治疗方法有整体调节止痛法、辨证止痛法和外敷止痛三种[11]。
4 中医药与其他疗法联合治疗
现代研究已经证明, 胃癌是一种多因素、多基因共同造成的疾病[12], 其治疗也必然考虑到多因素、多基因。尽管西医手术或者化疗在胃癌治疗上成就显著, 但是中医药同样有其优势, 两者结合效果更甚。中医药与其他疗法结合治疗胃癌主要有与化疗结合和与手术结合两种。中医药与化疗结合可以减少化疗对气血的损伤, 减少肝肾亏损程度, 既能缓解化疗的副作用, 又能增加治疗胃癌的功效, 主要增加胃癌的近期缓解率, 增强患者免疫力, 使其生存期得以延长。中医药与手术结合治疗胃癌, 可以弥补手术给患者带来的气血双亏、脾胃虚弱等, 从而起到补的作用, 最大发挥手术的临床疗效[13]。
5 问题与展望
综上所述, 中医药在胃癌治疗的临床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不管是单独采用中医治疗, 还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目前已取得了长足进展, 且效果显著。中医治疗主要强调对症对候, 注重辨证分型, 且价格低廉、安全有效, 具有不错的应用前景。但是, 在中医研究和应用过程中也存在有一定的问题[14], 主要归结为:第一是对胃癌的认识不足, 并未有胃癌的专用名词, 对其本质尚需进一步研究和理解;第二中医治疗胃癌的研究不系统, 尽管中药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显著, 但是比起西医来说其研究系统性尚差不少, 以后研究需要尽量统一系统, 个别研究要注重实验设计, 尽量做好对照比较;第三, 和其他中医治疗一样, 中医治疗胃癌同样是作用机制不明确,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需要进一步探索其深层机理;第四, 目前中医研究有西化倾向, 要尽量做到中西医结合治疗, 更加发挥中医优势。
摘要:中医药治疗胃癌的作用独特、显著, 可以有效的提高胃癌治疗有效率, 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本文简要综述了目前在临床上中医治疗胃癌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疗法治疗口疮 篇8
关键词:口疮,中医药疗法,清热泻火法,滋阴清火法,补中益气法
中医学认为口疮的病因与饮食失节、嗜食肥甘、醇酒厚味、思虑过度心阴暗耗或热性病后期阴分受损, 劳倦久病、脾胃气虚、阴火内生等因素有关。首见于《素问-气交变大论》:"岁金不及, 炎火乃行……民病口疮"的记载。《外台秘要》云:"口疮者心脾有热, 气冲上焦, 熏发口舌故作疮也";《圣济总录》:"胃气弱, 谷气少, 虚阳上发而为口疮"。
口疮口唇、齿龈、两颊、上腭等黏膜多处生疮, 周围明显红肿, 或兼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 是口腔科常见病、多发病。《景岳全书》:"口舌生疮, 固多由上焦之热, 治宜清火, 然有酒色劳倦过度, 脉虚而中气不足者, 又非寒凉可治, 故虽久用清凉, 终不见效, 此当察其所由, 或补心脾, 或滋肾水。"针对口疮的病因, 历代医家多从火热立论, 或曰心火, 或曰阴虚火旺。明代《外科正宗》已指出如何根据口疮的局部望诊分清虚实寒热, 所以望诊对口疮的诊断十分重要, 仔细观察其发生部位, 疮面大小, 凹陷之深浅, 渗出物的多少和颜色, 周围的色泽和肿胀程度等等, 对于中医辨证都有重要意义。一般说来局部灼热、疼痛明显, 红肿溃烂甚或凹陷, 多黄色或黄白色分泌物, 面积较大或大小不一者多属实证;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局部淡红, 轻微肿胀、疼痛不剧烈、表面有少量灰白渗出物, 疮面较小者多属虚证。笔者根据中医辨证, 将其分为三型:脾胃积热型、阴虚火旺型、中气不足型, 分别采用清热泻火法、滋阴清火法、补中益气法进行治疗, 并适当配合外用疗法, 效果显著。
1 分型论治
1.1 清热泻火法适用于脾胃积热型, 主要症状:
口唇、齿龈、两颊、上腭等处肌膜多处生疮, 周围红肿明显, 灼热而痛, 甚则舌俱肿, 进食受到影响, 口渴饮冷, 尿色黄赤, 大便秘结, 或兼身热, 舌质红或有裂纹、苔黄, 脉数有力。治疗:清热泻火, 选方清胃散 (当归、黄连、生地、丹皮、升麻、石膏) 加减, 局部用自制溃疡散 (煅石膏、黄连、黄柏、甘草、冰片、枯矾) 共为细末敷于患处。
1.2 滋阴清热法适用于阴虚火旺型, 主要症状:
口疮反复发作, 多见于舌尖、舌根或两颊黏膜处, 疮面黄白色, 周围淡红, 疼痛昼轻夜重, 口干、心烦失眠、手足心热、舌红少苔或有红色裂纹, 脉细数。治法宜滋阴清火。选方知柏地黄汤 (熟地、山药、泽泻、丹皮、茯苓、山茱萸、知母、黄柏) 合黄连阿胶汤 (黄连、阿胶、黄芩、鸡子黄、芍药) 加减。局部用自制溃疡散敷于患处。
1.3 补中益气法适用于中气不足型。
主要症状:口疮日久, 反复发作, 时轻时重, 疮面色淡, 疼痛较轻, 纳少脘胀, 大便不实, 肢软神疲, 短气懒言, 舌质淡边有齿痕, 苔白, 脉细弱。治法:补中益气。选方补中益气汤 (黄芪、炙甘草、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人参) 加减。局部用自制溃疡散敷于患处。
2 典型病案
患者, 49岁, 2000年9月10日初诊, 自述3a前一次感冒高热后, 发现口腔黏膜充血水肿, 多处溃烂, 曾服维生素C、维生素B2、麦迪霉素等到药物治疗, 症状虽有好转, 但效果不佳, 常易复发, 3d来, 两颊、舌尖、舌根等处溃烂, 疮面黄白色, 周围淡红, 疼痛昼轻夜重, 口干, 五心烦热, 舌红少苔, 脉细数。辨证属阴虚火旺型, 治宜滋阴清火。方用知柏地黄汤合黄连阿胶鸡子黄汤:知母15g, 黄柏15g, 熟地15g, 山药15g, 丹皮15g, 泽泻10g, 山茱萸15g, 茯苓15g, 黄连10g, 阿胶10g, 黄芩10g, 白芍15g, 鸡子黄1个, 每日一剂水煎服, 局部用自制溃疡散 (药物同前) 敷于患处, 治疗1周后, 自觉症状基本消失, 照上方加减续服1个月, 诸症悉竭。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3 讨论
浅谈如何运用中医方法治疗胃癌 篇9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髓所在, 亦最能体现中医学的学术思想。胃癌属于中医脾胃病范畴, 但非一般脾胃病所能相比, 虽然不能按一般的脾胃病论治, 但亦必须坚持辨证论治的原则。抗癌中草药常常以清热解毒为多, 常在辨证加减中运用, 临床中屡见不予辨证而大量堆积使用, 结果适得其反。抗癌中医药的运用当谨慎, 察舌脉、辨阴阳而后用之。如舌淡苔白提示阴寒偏盛者, 或见舌淡胖边有齿痕、脉沉紧而见脾胃虚寒者, 苦寒之品当慎用, 如苦参、白花蛇舌草、龙葵、蒲公英、白英、椿树皮、马鞭草等, 即使性凉之品如半支莲、藤梨根、蛇莓、八角莲、黄药子等亦当慎用。若见舌质红无苔或苔燥、脉细或数提示胃阴不足或兼阴虚火旺者, 苦寒、辛温之品当慎用, 且利水渗湿药亦不宜多用, 如泽漆、半边莲、野葡萄根、茯苓、猪苓等。若见舌红苔黄燥、脉弦滑者, 提示阳热亢盛, 则温热药当慎用, 如铁树叶、雄黄、温莪术、斑蝥、蟾酥 (干蟾皮) 、蜈蚣等。若见舌苔黄腻或灰厚、脉滑数而见湿热内蕴者, 滋补药如人参、黄芪、龟版、天冬、当归、熟地等当慎用。总之, 以辨证分型、分阶段论治为宜, 忌盲目堆积使用抗癌中药。
2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胃癌的症状除表现为胃之纳化升降失常外, 还突出特定表现为积 (癌肿) 的病变, 其自身病变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 可以采取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运用中医药。胃为阳明之腑, 以通为用, 以降为和, 积极采取软坚消积的治疗, 符合胃腑的生理病理特点, 又能达到祛除病邪的目的。一般而言, 早期以攻为主, 中期攻补兼施, 晚期扶正为主。诚如《医宗必读》概括“积聚”的治则为攻补两法, 提出根据病程的初中末三期有机地结合运用, 并指出治积不可急于求成, 而当“屡攻屡补, 以平为期”。这一两法三期的治疗法则, 极其符合胃癌的治疗, 可作借鉴。如病之早期正气未衰时, 在辨证的基础上, 可以结合现代中药药理学对胃癌细胞抑制作用的结果, 病证结合, 则针对性更强。如补益胃气, 选择生黄芪、党参、苡仁、白术、山药、白扁豆等;滋补阴津, 选用玄参、地黄、百合、沙参等;清热解毒选用半支莲、白花蛇舌草、藤梨根、蛇莓、八角莲、绞股蓝等;活血祛瘀选用生莪术、白屈菜、水红花子、急性子、露蜂房等;软坚化痰散结选用蛇六谷、半夏、胆南星、牡蛎等。这些药物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对胃癌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如此既辨证又辨病, 体现了继承与发展相结合的思想。
3 药物剂量之掌握
胃癌用药剂量的权衡至关重要, 正确掌握大剂量和常用量的运用直接关系到胃癌的疗效, 以及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胃癌, 尤其晚期胃癌, 病迁日久, 病邪缠绕, 正虚邪盛, 一些药性平和的药物按照常规剂量施治于胃癌, 恐难应验。此时, 若药轻量弱, 则虽补而不足匡正, 欲攻亦难驱病邪。故在胃能收纳的前提下, 一些药物必须超常用量, 方能中的回生。如补益药黄芪、山药、苡仁、扁豆、黄精等, 每可处以20~30g, 扁豆、苡仁和山药甚至可用至50g以上, 但党参、白术的用量则不宜超过20g, 以免导致恶心胀满。理气消滞药如枳实、枳壳、槟榔、佛手、厚朴花等, 可适当加重剂量。尤其在补气与理气并用时, 宽中理气药物加大用量, 有利于脾胃之气的补益, 同时使得胃脘胀满得减, 脾胃之气得生。抗癌中草药用于胃癌, 用量往往可偏大, 如半支莲、白花蛇舌草、半边莲、仙鹤草、莪术、藤梨根、七叶一枝花、绞股蓝等;但对有毒性的药物如蟾酥 (或干蟾皮) 、山慈姑、黄药子、斑蝥、蜈蚣、马钱子、雄黄、龙葵等, 用量应恰当掌握, 防止出现中毒反应, 或损害肝肾功能。
4 顾护胃气的重要性
脾胃为后天之本, 水谷生化之源。五脏皆秉气于胃, 胃气一旦衰弱, 人体元气必将失去充养而衰。古训云:“得水谷者昌, 失水谷者亡”, “胃气一败, 百药难治”。因此, 胃癌的治疗中必须时刻牢记顾护胃气。临床顾护胃气的方法主要有:
(1) 慎一味厚腻滋补而碍胃, 胃癌病人, 尤其在晚期往往表现出不同程度阴阳气血不足之象, 若因此而投大量十全大补、参芪等不免妨碍胃气, 适得其反。
(2) 抓住胃气以通为用, 以降为和的生理特征, 在治疗中无论攻邪或扶正, 不忘配伍适量运气和胃之品, 如半夏、陈皮、枳壳、佛手、绿梅花、木香、砂仁等, 选择1~2味配伍运用。
(3) 坚持少而精的用药原则。“凡药三分毒”, 尤其抗肿瘤中药往往药性猛烈或有一定毒性, 因此药味少、剂量轻, 则胃腑易于容纳, 从而达到顾护胃气的目的。反之, 若药物庞杂, 胃腑不受, 则难以言效。这就要求临证中尽可能选择一药双效或多效的药物。
(4) 存得一份津液, 救得一份胃气。晚期胃癌, 尤其贲门部肿瘤, 表现为“噎嗝”, 容易形成“关格”。中医认为乃三阳热结, 肾水受煎。存阴救液对于预后极其关键。古人谓:存得一份津液, 救得一份胃气。赵献可在《医贯?噎嗝》中云:“盖肾主五液, 又肾主大小便, 肾与膀胱一脏一腑, 肾水既干, 阳火偏盛, 熬煎津液, 三阳热结, 则前后闭涩, 下既不通, 必反于上, 直犯清道, 上冲吸门咽喉, 所以噎食不下也。”在治疗上强调, “直须以六味地黄丸料大剂煎饮, 久服可挽于十中一二。”注重滋养肾水, 实为胃癌治疗中治本之图。
参考文献
[1]孙秀娣, 牧人, 周有尚, 等.中国1999~2002年胃癌死亡调查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 2002, 24 (1) :8.
[2]宋洪恩.三参化瘀汤及拔毒攻坚散治疗胃癌93例[J].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5, (5)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