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中医药疗法

2024-07-04

亚健康/中医药疗法(共12篇)

亚健康/中医药疗法 篇1

《黄帝内经》中提出“病为本, 工为标”, 其中“病”指病人, “工”指医生。可见, 在病人的康复过程中, 医生起的是指导作用, 患者的配合治疗、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至关重要。然而, 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又谈何容易?

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博士、执业中医师代金刚认为, 中医导引法是形成良好生活方式的有效载体。其实, 早在攻读硕士期间, 他就开始了对中医内科和导引法的研究, 并深刻体会到健康生活方式对疾病的预防和康复的重要性。当时, 有两位几乎同时患有脑梗塞的70岁左右男性患者, 脑梗塞面积相当, 主治医师为其制定了治疗方案。作为实习医生, 代金刚辅助患者进行康复治疗, 除了康复室一些常规的肌肉、平衡训练, 他还指导患者练习《诸病源候论》有关中风偏枯的一些方法, 两位患者一位很被动, 另一位很主动, 仅仅一个月时间就显现出了巨大反差, 积极进行锻炼的患者, 能够自如地下地走动, 并完成一些简单动作, 而另一患者肌力恢复缓慢, 情绪欠佳。

有几年临床经验之后, 代金刚又攻读了中医基础理论方向的博士, 师从于曹洪欣教授。为了深入挖掘中医导引法在养生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他深入研究了《诸病源候论》导引法, 并不断在临床上探索综合运用中药和传统导引等方法, 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提倡导引辅助药物,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他说, 导引是一个专门学科, 中医学也是一个大的学科门类, 但二者都是以人体为研究对象, 如果能同时对这两个学科有深入理解并能将其串联、糅合在一起, 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疾病制定出针对性更强、效果更好的导引运动, 将会对中医学发展、人民健康起到一定作用。

对这一领域的兴趣也并非心血来潮, 代金刚在就读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期间, 就有幸跟随张明亮老师学习, 并参加国家体育总局的相关培训。他首先通过锻炼体会导引引起的各种感觉, 对中医理论认识更深入之后, 再将这些感觉与针灸的得气、形神理论等结合起来, 并逐渐认识到导引法和中医的密切联系, 如八段锦两手托天可以调理三焦, 单臂上举可以强健脾胃, 两手攀足可以固护腰肾;再如六字诀嘘字诀可以疏肝、呵字诀可以养心等等。

在实践过程中, 代金刚曾参与过一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通过中医导引的手段干预亚健康, 该研究的文章发表在2011年《中国基础医学杂志》。另外, 他还发现, 中医导引法对帕金森症、高血压、腰腿疼、肝肾疾病、糖尿病等疾病均有一定疗效。

多年来, 代金刚还活跃在中医药国际交流的舞台上, 曾被公派到埃塞俄比亚、阿联酋、香港等地讲解六字诀、八段锦等导引法, 还曾多次为法国、瑞士、日本等国际学员讲解如何将八段锦、健心健康操和中医理论结合起来。为了提高大家对传统运动的认识, 从2012年至今, 他先后在各大医药报刊杂志发表中医科普文章近100篇。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国际研修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单位进行中医科普讲座100余场。参与录制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北京卫视《养生堂》等医学科普节目100余期, 倡导中医导引养生。

如今, 代金刚不仅获得《健康时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联合评选的2014健康中国年度风尚人物,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机关创先争优活动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其事迹也被《科技中国》、《经济日报》、《健康时报》等多家媒体专门报道。但这些荣誉并未羁绊住他前进的脚步, 而是激励他继续迈着坚定的步伐前进, 为祖国中医学的传承发扬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亚健康/中医药疗法 篇2

您好!

本学期我选修了《中医药膳食疗法》这门课程。这门课程是同学推荐选读的。她说,老师是一个很幽默的人,又能够学到东西,而且不点名(嘻嘻)。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才发现原来食疗是有这么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的。《黄帝内经》强调“饮食有节”、“五味调和”的养生方法,以补精益气,防止早衰。唐代名医孙思邈《千金方〃食治篇》中明确指出:“为医者当洞查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食能排邪而安脏腑,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遗疾者,可谓良工。”由此可见,中医食疗的确是具有很深的历史文化底蕴的。

食疗,在我国至少有三千年的历史。从西周到明清历代都有大量的药膳食疗著作,论述十分精辟,形成了相当完整的理论体系,构成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优势,在中医药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甚至放在药疗、针灸等疗法之首。历代医家都非常重视药膳食疗在治疗中的应用。

与我而言,从一个不专业的角度去理解,药膳,它把中药跟食物(甚至有些材料既是中药又是食物)混合在一起烹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既具有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

在课程设置方面,我比较喜欢每次课第二部分,也就是视频教学的部分。在这个部分,每次都介绍很多家常药膳的做法,让我们有机会去试试。这应该是对我最大的吸引力了,我是一个很喜欢吃东西的人。而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以及视频的演示,极大地勾起了我的动手欲望。平常在宿舍会自己煮简单的“药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上次端午回家,我做了一道“泥鳅炖豆腐”,就是根据老师上课演示的视频做法来做的。但是比较遗憾的是,老妈买回来的泥鳅,是在摊子上已经宰杀好的,因此可能会影响口感和新鲜度吧。

当我炖好端给老爹老妈的时候,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中医食疗是一门很深奥的学科来的,单单只以一个学期的学习是不够的。虽然我现在所接触到的只是一点儿皮毛,但足以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尤其我是一个很喜欢吃东西的人,中医食疗让我对“食”这个观念又有了一个新的转变。”

我真的很感谢中医食疗学这门课,感谢李恩庆老师,激发我产生了这个想法。根据我自己上课的上些感受,我想给李恩庆老师提几点建议,希望能对李恩庆老师以后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1,希望李恩庆老师以后能多讲一些跟男生日常有关的一些知识。在这个学期,老师讲了很多女生生理时期等等的保健方法,我在女朋友生理期的时候熬汤水给她,很感激您呢。但是关于男生的知识,貌似比较少。2,对于北方的同学而言,很多人都不适应南方的水土和饮食,希望李恩庆老师有机会能讲讲有关于南方饮食的问题,比如说在南方吃什么东西容易上火,有什么药膳可以改善水土不适应的症状等等。

3,希望李恩庆老师能多讲一些利用宿舍条件就可以制作的膳食,因为我经常感到总有冲动想在下课后就做一下在课堂上学到的药膳,但是由于宿舍烹饪条件的简陋,而只能纸上谈兵。

4,希望李恩庆老师能够加强每节课跟同学的互动。每次上课,第一节课您一直在传授知识,第二节课进行视频教学,作为学生总觉的自己参与度不够。希望老师能够创造机会让我们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Ps:我有去您的blog喔,学了好几种糖水的做法呢,但是更新貌似不及时哇哈哈哈

最后,感谢李恩庆老师的细心教导,相信很多同学都会对这门课程受益终生的。

谨祝

工作顺利 身体健康

理工学院建筑学

2008052140

中医的心理疗法 篇3

激怒疗法

传说战国时代的齐闵王患了忧郁症,请宋国名医文挚来诊治。文挚详细诊断后对太子说:“齐王的病只有用激怒的方法来理疗才能治好,如果我激怒了齐王,他肯定要把我杀死的。”太子听了恳求道:“只要能治好父王的病,我和母后一定保证你的生命安全。” 文挚推辞不过,只得应允。他当即与齐王约好看病的时间,结果第一次文挚没有来,又约第二次,二次没来又约第三次,第三次同样失约。齐王见文挚恭请不到,连续三次失约,非常恼怒,痛骂不止。过了几天文挚突然来了,连礼也不见,鞋也不脱,就上到齐王的床铺上问疾看病,并且用粗话野话激怒齐王。齐王实在忍耐不住了,便起身大骂文挚,一怒一骂,郁闷一泻,齐王的忧郁症也就好了。可惜,太子和他的母后并没有保住文挚的性命,齐闵王还是把他杀了。但文挚根据中医情志治病的“怒胜思”的原则,采用激怒病人的治疗手段,治好了齐王的忧郁症,给中国医案史上留下了一个心理疗法的典型范例。

逗笑疗法

清代有一位巡按大人,患有精神抑郁症,终日愁眉不展,闷闷不乐,几经治疗,终不见效,病情却一天天严重。经人举荐,一位老中医前往诊治。老中医望闻问切后,对巡按大人说:“你得的是月经不调症,调养调养就好了。”巡按听了捧腹大笑,“这个糊涂医生,怎么连男女都分不清?”此后,每想起此事,仍不禁暗自发笑。久而久之,抑郁症竟好了。一年之后,老中医又与巡按大人相遇,这才对他说:“君昔日所患之病是‘郁则气结’,并无良药。不过如果心情愉快,笑口常开,气则疏结通达,便能不治而愈。你的病就是在一次次开怀欢笑中不药而治的。”巡按这才恍然大悟,连忙道谢。

痛苦疗法

明朝有个农家子弟叫李大谏,自幼勤奋好学,头一年考上了秀才,第二年乡试中了举人,第三年会试,又进士及第。喜讯连年不断传来,务农的父亲高兴得连嘴都挂到耳朵上了,逢人便夸,每夸必笑,每笑便大笑不止,久而久之,不能自主,成了狂笑病。请了许多医生诊治,都没有效果。李大谏不得已便请某御医治疗。御医思考良久,才对李说:“病可以治,不过有失敬之处,还请多加原谅。”李说:“谨遵医命,不敢有违。”御医随即派人到李大谏的家乡报丧,给他父亲说:“你的儿子因患急病,不幸去世了。”李大谏的父亲听到噩耗后,顿时哭得死去活来,由于悲痛过度,狂笑的症状也就止住了。不久,御医又派人告诉李的父亲说:“你儿死后,幸遇太医妙手回春,起死回生被救活了。”李的父亲听了又止住了悲痛。就這样,历时十年之久的狂笑病竟然好了。从心理医学上讲,此所谓相反疗法。

怡悦疗法

传说古代名医张子和,善治疑难怪病,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信。一天,一个名叫项关令的人来求诊,说他夫人得了一种怪病,只知道腹中饥饿,却不想饮食饭菜,整天大喊大叫,怒骂无常,吃了许多药,都无济于事。张子和听后,认为此病服药难以奏效,告诉病人家属,找来两名妇女,装扮成演戏的丑角,故作姿态,扭扭捏捏地做出许多滑稽动作,果然令病人心情愉悦。病人一高兴,病就减轻了。接着,张子和又叫病人家属请来两位食欲旺盛的妇女,在病人面前狼吞虎咽地吃东西。病人看着看着,也跟着不知不觉地吃起来。就这样,利用怡悦引导之法,使心情逐渐平和稳定,最终达到不药而愈的效果。

羞耻疗法

肝硬化的中医药疗法和饮食疗法 篇4

1.1 肝硬化的中医辨证论治

1.1.1 气滞湿阻 (1) 症状:

腹大胀满, 按之不坚, 腹部青筋暴露, 两胁胀痛, 食欲不振, 食后作胀, 肢体困倦, 小便短少。舌苔白腻, 脉弦滑; (2) 治则:疏肝理气, 健脾除湿; (3) 方药:柴胡舒肝散合胃苓汤加减:柴胡、枳壳、香附、白芍、陈皮、川芎、厚朴、苍术、泽泻、茯苓、大腹皮、肉桂。

1.1.2 气滞血瘀 (1) 症状:

腹大坚满, 青筋暴露, 胁下肿块刺痛, 面色黎黑, 皮肤可见丝纹状血痣, 手掌赤痕, 口干渴, 但欲漱口而不欲咽下, 大便色黑, 唇色紫暗,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舌下静脉曲张。脉细涩; (2) 治则:活血化瘀, 利水消胀; (3) 方药:调营汤加减:当归、赤芍、川芎、元胡、莪术、三棱、大黄、瞿麦、茯苓、大腹皮、桑皮、枳壳、红花。

1.1.3 湿热蕴结 (1) 症状:

腹大坚满, 脘腹撑急胀痛, 烦热口苦, 渴而不欲饮, 小便赤涩, 大便秘结, 舌尖边红苔黄腻, 脉弦数; (2) 治则:清热利湿, 攻下逐水; (3) 方药: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加减:黄芩、黄连、厚朴、枳壳、陈皮、半夏、猪苓、茯苓、泽泻、茵陈、大黄、栀子。

1.1.4 寒湿困脾 (1) 症状:

腹大胀满, 按之如囊裹水, 胸脘胀闷, 得热稍舒, 精神困倦, 怯寒懒动, 小便少, 大便溏, 舌苔白腻脉缓; (2) 治则:温中化湿; (3) 方药:实脾饮加减:茯苓、白术、厚朴、大腹皮、木香、附子、干姜、青皮、枳壳。

1.1.5 脾肾阳虚 (1) 症状:

腹部胀大, 入暮益甚, 控之不坚, 兼有面色晦滞, 畏寒肢冷, 身体疲倦, 尿少便溏或下肢浮肿, 舌质淡胖苔薄白滑。脉沉细无力; (2) 治则:温补脾肾, 化气行水; (3) 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熟地、山萸、山药、丹皮、泽泻、茯苓、附子、肉桂、车前子、猪苓、黄芪。

1.1.6 肝肾阴虚 (1) 症状:

腹大胀满, 甚则青筋暴露, 形体消瘦, 面色萎黄或面黑唇紫, 口燥心烦, 手足心热, 尿少黄短, 大便干, 或见齿鼻衄血。舌质红降少津无苔脉弦细数; (2) 治则:滋养肝肾, 凉血化瘀; (3) 方药:一贯煎合膈下逐瘀汤加减:熟地、沙参、枸杞子、麦冬、川楝子、当归、川芎、赤芍、元胡、桃仁、红花、鳖甲。

1.1.7 气血两虚型 (1) 症状:

头晕心悸, 面色无华, 神疲乏力, 食欲不振, 两胁隐痛, 舌质淡苔薄白, 脉象虚弱; (2) 治则:补益气血; (3) 方药:补血益气复肝汤:太子参、黄芪、何首乌、云苓、炒白术、当归、阿胶、丹参、郁金、木香、连翘、桑椹

1.2 治疗肝硬化的单味中药

经动物实验和临床验证, 以下单味中药治疗肝硬化疗效可喜。 (1) 丹参:现代药理证明, 丹参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 如改善微循环障碍、改变血液流变状况、抗凝、抗炎、耐缺氧、提高免疫功能等。适用于气滞血瘀兼有血热的患者 (主要表现为肝硬化、脾大, 兼有低热、烦躁、失眠、胁痛、痈肿疮毒等) 。丹参注射液或复方丹参注射液10~20mL/d (相当于含生药15~30g) , 加入10%葡萄糖250mL中静滴, 25~30d为1个疗程, 一般用3个疗程;丹参饮片15~30g/d, 水煎服, 用3~6个月。临床上常用的制剂还有丹参酮片、复方丹参片、丹参酮磺酸钠注射液和香丹注射液等。 (2) 桃仁:中医认为, 桃仁的主要功能是破血行瘀, 适用于血瘀征象明显, 伴有肠燥便秘、舌质紫暗、面色黧黑、肝区刺痛、腹腔感染等患者。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桃仁具有抗菌、抗过敏、抗炎、镇痛等作用。桃仁活血化瘀作用的主要成分是苦杏仁甙。用法为桃仁8~15g, 煎汤, 每天分2~3次服, 或入丸、散;苦杏仁甙注射液0.59~1.5g, 加入5%葡萄糖500mL中静滴, 隔日1次, 总疗程为3个月。 (3) 冬虫夏草:中医认为冬虫夏草的主要功能是补虚损、益精气, 适合于各种虚证患者。煎汤内服, 8~15g;或入丸、散。虫草菌丝胶丸, 每次5丸 (每丸含量为0.259g) , 每日3次, 疗程3~4个月。 (4) 汉防己:现代药理研究发现, 汉防己甲素有镇痛、抗过敏、显著的降压及抗菌、抗原虫和抗肿瘤作用。主要适合于湿热壅盛型的胸水、腹水、肢肿的肝硬化患者。用法为粉防己饮片8~15g, 每日水煎后分次内服, 或入丸、散, 疗程3~6个月;汉防己甲素片, 每日150mL, 分3次服, 疗程18个月。 (5) 茯苓:主要功能为渗湿利水、益脾和胃, 适合于脾气虚弱、腹水、肢肿的患者 (表现为水肿胀满、小便不利、泄泻、咳嗽、失眠等) 。每日12~25g, 水煎, 分次内服;或入丸、散。 (6) 柴胡:主要功能为疏肝解郁、解表和里升阳, 适合于肝郁脾虚类患者 (表现为低热、胸胁胀痛、食后胀满、恶心、腹痛等) 。每日5~9g水煎后分次服;或入丸、散;或制作成注射液。田三七:功效止血化瘀, 用于肝硬化患者出现鼻衄、牙龈出血、呕血、便血者, 三七粉2g, 冲服, 半年1疗程。 (7) 红花:用于血瘀征象明显者, 3~9g, 泡水服用, 半年1疗程。双目灵 (又称蛇王藤) 、泽兰、当归等长期使用, 也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2 肝硬化的食疗方案

肝硬化患者的饮食治疗除了要注重日常的饮食,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外, 还可辅助以下一些食疗配方配合治疗。

2.1 荷叶药仁鸭子汤

配料:荷叶50g、鲜鸭肉500g、药仁100g。做法:将鲜鸭肉洗净切碎成块, 同药仁荷叶放在一起, 加水煮至肉烂, 不放盐和其他调味品, 每日2次, 每次250mL左右, 连服10~14d。功效:利尿、消肿, 补血行水。

2.2 杞子南枣堡鸡蛋

配料:南枣10枚、西枸杞30g、鸡蛋2只。做法:将枸杞、南枣洗净后加水适量, 文火炖1h后打入鸡蛋, 再煮片刻, 做成荷包蛋即成。每日2次, 饮汤吃蛋。功效:滋肝补肾。

2.3 冬笋香菇汤

配料:冬笋250g、香菇50g。做法:冬笋剥去外壳, 洗净切丝, 香菇切片, 两者同放入锅内翻炒20min左右, 再加入汤、调料煮沸即可。功效:适用于肝硬化患者症见乏力, 纳差, 腹胀等。有健脾疏肝的功效。

2.4 猪肚粥

配料:猪肚100g、大米100g。做法:将猪肚洗净, 加水煮至七成熟, 捞起切丝备用, 然后以大米、猪肚丝、猪肚汤 (去油) 适量, 同煮粥食用。功效:适用于肝硬化早期见脾虚不, 食欲不振, 消化不良者, 有调肝健脾, 益气行血的功效。

2.5 赤豆鲫鱼羹

配料:鲜鲫鱼3条 (每条约300g) , 赤小豆、商陆各30g。做法:将鱼清洗干净, 把商陆、赤小豆分别放入鱼腹中, 用线缝好, 清蒸熟烂成羹即可。分3次空腹淡食。功效:主治肝硬化水湿偏盛、腹部膨大、食欲不振、大便泄泻、小便不利等。

2.6 泥鳅炖豆腐

泥鳅500g, 去鳃及内赃, 洗净, 加食盐少许 (腹水明显者不加) , 加水适量, 清炖至五成熟, 加入豆腐250g, 再炖至鱼熟烂即可, 吃鱼、豆腐、喝汤, 分顿食用之。主要治疗肝郁脾虚型肝硬化。

2.7 冬瓜生姜皮汤

冬瓜皮15~30g, 生姜片20g。将冬瓜皮、生姜片洗净, 加适量水煎。当汤喝。

康复理疗科中医主要特色疗法 篇5

1、针灸: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多种慢性病有很好疗效。适应症:颈椎病、骨质增生、肩周炎等各种颈肩腰腿痛及神经系统病变。禁忌症:出血性疾病及心脏病。

常用穴位:头面为百会、风池、风府、印堂、迎香等;四肢取曲池、合谷、内关、外关、足三里、三阴交、风市、血海等;躯干部为关元、气海、肺俞、肝俞、肾俞、大肠俞、长强等。

2、拔罐:常配合针灸及梅花针使用。适应症:风寒湿引起的各种病症。禁忌症:孕妇等。

4、梅花针:又名七星针、皮肤针 适应症:瘀血证。禁忌症:孕妇、皮损等。

5、火针: 适应症:寒湿证。

禁忌症:年老体弱、出血性疾病、内脏疾病、晕针者。取穴:风池、合谷、大椎、曲池、足三里、三阴交、血海等。

6、水针:

适应症:针灸适宜的各种病症。

禁忌症:年老体弱、药物过敏、内脏疾病、晕针者。

方法:常用利多卡因注射液、维生素B12、当归注射液、红茴香注射液等穴位注射。取穴:阿是穴、风池、合谷、曲池、足三里、阳陵泉、血海、悬钟等。

7、放血:

适应症:淤血引起的各种病症。禁忌症:妇女、出血性疾病、晕针。部位:在委中、阿是穴、血络或大椎穴。

8、耳针:

用法:用王不留行子胶布固定,每3-7天换一次。

适应症: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等。

部位:双耳廓。常用穴位为颈椎、腰椎、肩、肾、神门、内分泌、皮质下、交感等。

白癜风表皮移植

该技术是通过负压吸疱将健康皮肤表皮里的黑色素细胞移植到已缺失黑色素细胞的白斑处,从而恢复白斑处皮肤色素的一项新技术,具有安全、高效、术后无疤痕、无需住院等优点,目前移植成活率达到95%以上。

脱敏治疗:又称减敏治疗或特异性免疫治疗,是现有的治疗过敏性皮肤病最有效的方法。

治疗原理:根据免疫学封闭抗体及抗体竞争的理论,定期给病人注射特异性过敏原,随注射浓度不断增加,使身体中产生相应封闭性抗体,如机体再度接受外来特异性过敏原时,此类抗体即首先与之结合,与体内产生的致敏抗体发生竞争作用,以至于不会发生过敏反应,从而达到脱敏的作用。

适应症:慢性荨麻疹、泛发性湿疹和皮炎、瘙痒症、过敏性紫癜、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等。

微晶磨削:

治疗原理:是通过向治疗区域皮肤表面喷射高速循环的细小无菌晶粒,使衰老的皮肤角质细胞松动脱落,同时通过刺激皮肤产生创伤修复反应,达到促使皮肤生长层的吸氧与血液循环,促进其组织发育与胶原蛋白再生的目的。

适应症:痤疮疤痕及浅表疤痕、粗大毛孔、色斑和细小皱纹。

窄普中波紫外线光疗:

治疗原理:利用窄普中波紫外线具有促进皮肤黑素形成、增强皮肤的屏障作用、抑制皮肤免疫功能、诱导免疫活性物资的释放、引起皮肤红斑反应等生物学效应来达到改善或治愈皮肤病的目的。

适应症:寻常型银屑病、白癜风、湿疹、异位性皮炎、玫瑰糠疹、斑秃、带状疱疹、慢性溃疡、毛囊炎、疖、痈、丹毒、掌跖脓疱病、手部接触性皮炎、冻疮等。

自血疗法:

治疗原理:实际上就是抽自己的静脉血在臀部或穴位作深部肌肉注射,它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疗法,可产生一种非特异性脱敏作用,具有促进白细胞吞噬、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通常隔日1次或每周2次,10次为一疗程。

适应症:慢性荨麻疹、白癜风、全身皮肤瘙痒症、泛发性湿疹和皮炎、过敏性紫瘢、某些大疱性疾病、银屑病、复发性疖肿和毛囊炎、青年痤疮等。

穴位注射:又称穴位封闭疗法,在皮肤科的应用范围很广,尤其对某些疑难皮肤病也有较好的疗效。

治疗原理:是根据所患疾病,按照穴位的治疗作用和药物的药理性能,选用相应的穴位和药物,并将药液注入穴位内,以充分发挥经穴和药物对疾病的综合效能,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应症:荨麻疹、湿疹、皮炎、瘙痒症、玫瑰糠疹、斑秃、带状疱疹、白癜风、银屑病、扁平疣、黄褐斑、扁平苔癣等。

拔罐:

治疗原理:它是借助气力排除罐中空气,利用负压使其吸着于皮肤,造成瘀血现象的一种治病方法。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

适应症:带状疱疹、疖、痈、荨麻疹等。

局部封闭疗法: 治疗原理:是将药物于病灶的基底部浸润注射或在病灶的周围作环状封闭,以达到消除神经系统不良刺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组织新陈代谢、恢复组织正常功能活动等目的。

适应症: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结节性痒疹、疥疮结节、增生性瘢痕等。

冷冻疗法:

治疗原理:利用低温作用于病变皮肤组织,使之发生坏死,以此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适应症:寻常疣、扁平疣、尖锐湿疣、结节性痒疹、疥疮结节、血管瘤、老年疣、肥厚性扁平苔癣、基底细胞癌、鳞癌等。

红外线疗法:

治疗原理:利用红外线产生的温热作用,引起机体的一系列生物效应,促进炎症消散,加速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并有解痉及止痛的作用。

适应症: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疖、甲周炎、慢性炎症浸润、慢性溃疡、静脉炎、冻疮等。

微波治疗:

治疗原理:利用微波具有电磁场和光的双重特性作用于机体组织,引起组织细胞中离子、水分子和偶极子的高频振荡,从而产生蛋白 质变性、凝固、坏死,增强局部血液循环、加快局部代谢、增强局部的免疫力、促进水肿吸收、消炎止痛等生物学效应,具有治疗时不易出血、无烟雾、伤口愈合快等优点。

适应症:多种痔、疣、腋臭、血管瘤、带状疱疹、伤口愈合、宫颈糜烂、宫颈及外阴赘生物等。

激光疗法:

治疗原理:是利用电热破坏或去除病变皮肤组织。

中医疗法治眼病 篇6

较其他疗法,眼治法有操作简便、疗效明显的优势。眼治法明显缩短了应用西药和针灸等其他疗法的治疗时间,大大提高了治愈率。而且由于它安全可靠,在民间、家庭中的流传应用十分广泛。

眼熏洗疗法

眼部熏洗疗法是利用药物煎煮后的热水,乘热在眼部熏蒸或先熏后洗,以防治眼疾为主的养生方法。

①根据病情的不同选择药物,同时准备好脸盆、热水瓶、茶杯等器具,并备好消毒药棉或消毒纱布、布单、毛巾等。②将煎好的药液或开水乘热注入脸盆或其他容器。③患者取端坐位,稍向前弯腰,面向容器,两眼紧闭,然后用布单覆盖在脸盆上,只留一小口熏眼。或将煎好的药液乘热注入保温瓶、茶杯内,将患眼对准容器开口处,熏眼。也可用洗眼杯盛热药液(约为全杯容积的2/3),患眼紧扣在洗眼杯口上,接着紧持洗眼杯随同抬头,不断开合眼睑,转动眼球,使眼部与药液接触。④待药液稍冷后,用消毒纱布等,蘸药液洗眼。⑤治疗前先拭去眼睛分泌物,如患眼分泌物较多,应更换新鲜药液,多洗几次。⑥熏洗后,用干毛巾轻轻擦干眼部,然后闭目休息5~10分钟。每日熏洗1~2次。

滴眼疗法

滴眼疗法是用药液(或花粉)滴眼,以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①根据疾病的性质选择或配制药液或药粉。②准备好消毒纱布、棉球和点滴眼药水瓶等器具。③患者取端坐仰头位或仰卧位,点眼后,要闭眼3~5分钟。每日滴眼3次。

敷眼疗法

敷眼疗法是将药物敷在眼部,以治疗疾病的外治方法。

①根据不同疾病选择敷药。如药物属干品,就先将药物研细末,加入适量的调和剂(鸡蛋清、酒、水、蜜等)调成糊状,敷贴。如药物含有汁液,如鲜马齿苋、鱼腥草等,就直接将药物捣成糊状,敷贴。②患者取端坐位或仰卧位,先将眼部用水洗净,将眼睛分泌物拭净。③敷药后,有的要用纱布或胶布固定以防脱落,24小时换药1次,5日为1个疗程,或以病愈为度。

烟熏眼疗法

烟熏眼疗法是利用药物燃烧的烟气熏眼而治疗眼疾的一种外治方法。

①根据病情选择药物,将药物加工成粗末或揉成小团。②准备好竹筒、小钵(碗、小盆等)或壶等器具。③将药物点燃后放在竹筒内,一端对准患眼,在另一端吹气,让烟熏眼部。或将药物放入小钵内点燃,再将一个大小适当的漏斗反罩于钵上,使烟从漏斗口冒出,熏治眼部。也可将药物点燃后放人壶内,使烟气从壶嘴中冒出,熏治眼部。④将药物细末摊草纸上卷成纸捻子,或将药液刷在草纸上晾干后卷成纸捻子,点燃后熏治眼部。如果纸捻子不易燃烧,可以浸刷食油以助燃烧。

眼部冲洗疗法

眼部冲洗疗法是将药物水煎成药液(或现成的药液),反复冲洗病变部位(眼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①根据不同的病情选定药物或清水,制取冲洗药液。②准备好冲洗器械,如眼药水瓶(塑料),或纱布蘸液冲洗,或注射器等。③患者取适当体位,以舒适、施治方便为原则。④用药液或清水反复冲洗患眼,每日冲洗次数视病情而定,一般1~3次。⑤冲洗后,用干毛巾或消毒纱布轻轻拭干,闭眼休息10~20分钟。

眼部按摩疗法

眼部按摩疗法是在眼部特定部位按摩,以治疗眼疾的一种外治方法。

①按摩手法可分为按压法、按揉法和摩法。②眼部按摩疗法是以综合手法治病,除按摩特定部位外,还配合穴位与以痛为腧相结合。③每日按摩1~2次,每次结束后,闭眼休息10~15分钟。

眼部擦洗疗法

眼部擦洗疗法是用液体药液擦洗患处,以治疗眼疾的一种外治方法。

①根据疾病的不同选择药物,制成药液。②擦洗疗法有加热药液擦洗法和不加热药液擦洗法,应根据疾病需要选择一种。③一般用消毒纱布擦洗患眼,每日l~3次。擦洗完毕,用干毛巾或干消毒纱布拭干眼睛,闭目休息10分钟以上。

眼治法的实际应用

目赤肿痛

1.眼熏洗疗法文蛤(打碎)90克,葱白10余根,水煎熏洗。每次15~20分钟,每日2次。

2.眼部冲洗疗法当归、芍药、黄连各9克,用雪水或清水煎浓汁,乘温热冲洗,冷即再温再洗。每次10分钟。

目涩痒痛

眼部冲洗疗法五倍子、蔓荆子各9克,研细面,水煎沉淀,取药液冲洗。每次l0分钟,每日2次。

眼部外伤血肿

眼熏洗疗法伸筋草、忍冬藤、刘寄奴各15克,王不留行子、钩藤、防风、荆芥、黄柏各9克,水煎熏洗,每日l剂。每日2次。

麦粒肿

1.眼熏洗疗法①桑叶、菊花、金银花各15克,黄连、防风、当归尾、赤芍各9克,水煎,先熏后洗。每日2次。②决明子20克,黄芩12克,蒲公英25克,赤芍10克,甘草3克,水煎,趁热熏洗。

2.眼外敷疗法①生地、南星各等份,同研为细末,加凡士林配成30%的软膏,每次取适量敷患处,用纱布、胶布固定。24小时1次。②小冰块用两层纱布包冷敷,30分钟,冰化更换。每日3次。③用温热的湿毛巾热敷,15分钟,冷后更换。每日3次。

3.眼部擦洗疗法盐,用白开水溶解,制成盐水,放冷,用消毒纱布蘸冷盐水擦洗。

急性眼结膜炎

1.眼熏洗疗法①蒲公英20克,菊花15克,水煎,先熏后洗。每日2~3次。②苦参、杏仁(去皮、尖,研极细末)各9克,胆矾2.5克,共放碗内,用250毫升开水冲,先熏后洗。③蒲公英30克,野菊花20克,蝉蜕10克,水煎熏洗。每日2次。

2.滴眼疗法①黄连10克,研极细末,水煎,滤去渣,待药液冷后,加入鸡蛋清,搅匀,点眼。②按上法制取黄连液,点眼。③菊花10克,木贼草、黄连各6克,薄荷5克,水煎取液,冷后点眼。

3.眼外敷疗法用热湿毛巾热敷。每次20分钟,每日2~3次。

4.眼部冲洗疗法黄连、木贼草各10克,菊花15克,水煎冲洗。

慢性眼睑炎

烟熏眼疗法桑枝放钵或碗中点燃取烟,反罩以漏斗,将患眼对准漏斗口熏治。

沙眼

1.眼熏洗疗法冬桑叶、白菊花、杏仁、连翘各9克,桔梗、薄荷各2克,生甘草3克,鲜芦根30克,水煎,先熏后洗。每日2~3次。

2.滴眼疗法黄连、玉竹各10克,水煎取液,点眼。每次2~3滴,每日2~3次。

3.眼部擦洗疗法金银花、野菊花各20克,水煎取液,乘温反复冲洗。

鼻泪管阻塞和慢性炎症

1.眼部冲洗疗法金银花30克,水煎取液,反复冲洗。每日2次。

2.眼外敷疗法水湿热敷法,热敷眼部。每次20分钟,每日3次。

3.眼部擦洗疗法菊花或金银花30克,水煎过滤取液,用消毒纱布蘸液擦洗。每日1次,15日为1个疗程。

白内障或视物模糊

1.滴眼疗法蛇蜕10克,加麻油或菜油少许,微炒,勿令焦黑,研细末,加人乳调后点眼。

2.眼外敷疗法鹅不食草叶捣烂,敷患眼, 用纱布固定。

3.眼部冲洗疗法决明子、玉竹、秦皮各9克,黄连6克,水煎取液,冲洗双眼。每日1次。

眼球出血和结膜出血(中医称血灌神瞳)

1.滴眼疗法①珍珠1.5克,琥珀、牙硝各1.5克,朱砂3克,冰片0.3克,共研极细末,点患处。每日2次。②熊胆汁,点眼,每次1~2滴,每日3次。

2.眼外敷疗法①用冷毛巾或新鲜紫花地丁捣烂,湿敷,称冷敷法。②鲜生地15克,鲜大蓟、小蓟各20克,共捣烂敷眼。

青少年近视眼

眼部按摩疗法按摩眼周穴,由上睛明——新攒竹——鱼腰——丝竹空——瞳子髎——小睛明——太阳;下睛明——健明——承泣——球后——小睛明——太阳。每次3分钟,每日2次。

眼部湿疹

眼熏洗疗法苦参、黄柏、蛇床子、地肤子、败酱草各等量,水煎熏洗,冷却后浸纱布在患处湿敷。

注意事项

1.凡应用眼治法,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方法施治。

2.凡进入眼睛的药物,如冲洗、滴眼等,药物应该经过消毒后方可应用。避免用刺激性大的和腐蚀性药物,并注意药液的温度,以免引起烫伤。

3.采用眼治手法时,如按摩、擦洗疗法,手法要轻柔,避免用猛力、暴力,以防损伤眼睛。

4.在应用眼治疗法前,要拭去眼睛的分泌物。治疗后,用干毛巾或纱布轻轻拭干,避免药液流溢。

5.在使用眼治法的同时,可配合其他疗法,以提高疗效。

6.眼治法对青光眼、神志不清者,必须慎用。

7.在外敷药时,应注意保护眼睛,避免药物刺激眼睛。

亚健康/中医药疗法 篇7

关键词:园艺疗法,中医药理论,现状,展望

园艺疗法起源于英美, 通过利用植物栽培与园艺操作活动从社会、教育、心理以及身体等方面进行调整改善。接受园艺疗法的对象常为特殊人群, 例如:高龄老人、残疾人、精神病患者、犯罪者等, 但广义的园艺疗法也适用于健康和亚健康状态的人, 为特殊人群重拾健康以及健康和亚健康人群维持健康提供了新途径, 同时对于指导我国绿色空间构建和生态旅游等方面具有重要借鉴价值。我国民族文化博大精深, 其中与园艺疗法相关的中医药理论与临床经验、古典园林的园艺文化与技巧等, 都为园艺疗法在我国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园艺疗法在我国起步晚, 结合我国传统的中医药理论进行研究, 有助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园艺疗法。

1 园艺疗法

1.1 特点

(1) 该疗法属于整体疗法、自然疗法, 以总体健康为核心, 不单独针对某一种特定疾病, 受众广泛, 安全性高[1]; (2) 该疗法以植物生长过程中的行为及其延伸线上的加工利用以及五官感觉为媒介, 即感觉体验和动作体验相结合; (3) 兼具理学疗法、行动疗法、精神疗法、艺术疗法和环境疗法等多疗法的特性, 而这种特性是其适用对象广泛的主要原因; (4) 在最初阶段效果不明显, 但经过一段时间, 尤其是对于具有某种缺陷、不能自觉进行各种活动的患者, 效果比较明显; (5) 可用于园艺疗法的植物种类繁多[2], 因此, 可因地制宜, 制定合适的方案。

1.2 作用

园艺疗法属于一种现代医学的辅助疗法[3], 在帮助治疗人的生理、心理、认知、社交等方面的多种疾患有很好的效果。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2.1 生理方面。

参与者可以通过种植、修剪、施肥等一系列活动, 使五感得到刺激, 在体质的恢复与延续上体现出园艺疗法独特的效果[4]。

1.2.2 心理方面。

参与者可以从植物的种植、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过程中, 感受到生命的节奏和律动;还可以通过插花、盆景等活动, 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同时缓解压力, 提高自信心和成功感[5]。

1.2.3 认知方面。

参与者可通过培育植物过程中的行为及其延伸线上的活动, 培养自身对新技能的学习能力、抽象思维及逻辑思考等认知能力[6]。

1.2.4 社交方面。

园艺活动通过大量小组活动, 让组员之间协调分工, 改善沟通, 同时增强自身责任感与支配意识, 产生轻松自然、有共同性的话题, 提供人与人、人与环境融合的契机[7]。

1.2.5 社会方面。对参与者的益处主要体现在职业训练、经济效益和社会贡献3方面[8]。

2 中医药理论哲学思想

2.1 阴阳平衡思想

阴阳是中国特有的哲学概念。《易经》指出“一阴一阳谓之道”, 从哲学的高度对阴阳进行了概括。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充满阴阳对立统一的有机整体, 强调天人合一, 身心一体。当自然与人处于和谐平衡的状态时, 亦是阴阳平衡的状态, 人是健康的, 当这种平衡遭到破坏, 人就要生病。因此, 通过阴阳平衡思想, 中医可以弥补当前园艺疗法的不足[9]。老子认为“万物负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 一切事物都有阴阳对立统一的两面。园林中“阴阳”的范畴广泛, 景观中的色彩、布局、掇山拾水等诸方面都讲究“阴阳”的协调, 如山与水蕴藏的静与动、虚与实等, 都蕴涵着一种不和之和[10]。

2.2 五行思想

五行思想是中国古老的传统哲学, 中医亦深受其影响。中医中以五行配五脏, 五脏又联系着各自所统系的五官、五志、五味等, 从而把机体各机能联系在一起, 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生理病理系统, 体现了中医理论的整体观, 解释了人体与宇宙的统一性[11]。

把阴阳五行思想应用于园艺疗法, 便可利用自然来承接人心理情绪和身体的疾病, 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园艺疗法。

3 中医药理论与园艺疗法的联系

园艺疗法属于生态疗法的延伸, 我国的生态疗法历史悠久, 古代中医学就可视为一种生态医学, 道家医字脉更重视人体健康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比如五色、五味、五音的应用, 用传统医学理论来指导园艺疗法场所的设计与康复实践, 具有重大意义[12]。同时, 园艺疗法也是自然疗法, 更接近于传统医学, 对疾病的预防具有前瞻性, 相当于中医学的“治未病”, 现代医学的“预防医学”。将自然疗法和传统医学相结合, 能达到互补的效果, 防治疾病的效果进一步加强[13]。

4 中医药理论与园艺疗法的结合应用现状

有学者将植物和园林景观特性与五行相对应, 以此将景观通过五行与人体联系起来, 人体健康的问题就可以通过景观进行调整。另有学者以传统中医理论指导设计康健花园, 并从五行生克和阴阳平衡2方面提出新的康健花园设计概念和框架[14]。现在园林中仍在使用古典园林中“一池三山”的模式, 体现了道教“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的思想, 将道教思想应用于园艺疗法, 是对园艺疗法的扩展和丰富[15]。

康复花园设计中, 还可以应用禅宗中“有情来下种, 因地果还生”的思想, 表达情与境之间的因果关系, 顺应自然、天人合一是其最高境界。花园中分布不同花期的植物, 使花园的生命力得到延续。同时发掘其色、香、触等生理特性, 使病人、家属及医务人员得到不同程度的健康恢复[16]。有学者曾在保健型园林的设计当中提出了可在居民区内推广“阴阳五行”结合药用植物的应用。杨欢研究了药用植物的作用, 论述了中医理论和康复花园的关系, 提出康复花园设计原则应以中医养生理论为基础[17]。

目前中医药文化在园艺疗法中的应用研究集中于2个方面:第一, 药用植物在植物园、康健花园中的应用;第二, 结合园林景观来传达中医药文化。但缺乏对“中医药文化与景观设计间的关系、中医药文化对景观设计的指导作用以及中医药文化在景观中的表达方式”的系统性研究。

园艺疗法与中医药文化结合是必然趋势。①中医药文化与景观设计在宏观层面上有相似性, 即中医药文化的整体观、辩证观、恒动观、统一观特征与景观设计存在联系———整体理念、表象与本质理念、因时制宜理念、人与自然统一理念。②中医药文化与景观存在辩证关系, 二者可以相互转化、相互促进, 景观通过文化使内涵得到深化, 同时反作用于文化, 使文化得到呈现与发展。显然, 中医药文化可以用于园艺疗法中, 因为都推崇操作性与和谐性。③药用植物已广泛应用在植物主题园、疗养景观中, 营造特色园林景观。④微观层面上, 中医药文化的基础理论 (如阴阳、五行等) 对园艺疗法有指导意义。阴阳学说指导园林空间布局、植物色彩选择、基础设施位置布局、活动场地类型的设置;五行学说用以归类, 规律性、系统性地指导景观植物及其色彩的选择[18]。

5 药用植物与园艺结合的可能机制

5.1 药用植物应用于园林的可能作用

药用植物治疗疾病的作用机制可分为3种:①外疗型, 通过其树干、茎、叶、花等分泌多种不同的挥发性物质, 引起人们嗅觉的不同感受, 通过人的呼吸系统或皮肤毛孔进入人体, 增强人体器官的生化功能, 达到防病、强身、益寿的作用, 例如, 玫瑰花香使人爽朗愉快, 银杏散发的气味有益心敛肺和抗衰老的作用[19]。②内疗型, 即通过从植物的根、茎、叶、花或果中提取化学成分, 内服或外用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③综合型, 兼具外疗型和内疗型的作用[20]。

5.2 色彩对疾病的作用

良好的色彩环境, 可以稳定人的神经系统和心理状态, 植物色彩对人的心理反应和情绪波动有着很大的影响。如红色、橙色使人活跃、温暖明快;蓝色、绿色让人平静、凉爽。因此, 可以根据色彩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产生的不同影响, 在功能植物区合理搭配植物色彩达到改善人的身心健康的作用[21]。有实验证明, 外界环境色彩能够作用于部分疾病:浅蓝色可作用于高烧病人, 有着良好的镇静效果;红色能提高病人的食欲, 还能增强听力;绿色能缓解眼疲劳, 并减少紫外线对眼睛的刺激[22]。因此在实施园艺疗法时, 要考虑患者病情, 合理使用植物色彩, 加快患者康复速度。

6 中医药理论与园艺疗法的结合应用展望

近年来, 我国人口老龄化、亚健康等成为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园艺疗法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之一, 而且无副作用[23]。

中医药学悠久而辉煌,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淳厚的医学文化基础为园艺疗法的应用奠定基础, 同时现代园艺疗法的推广也推动着中医药学的发展[24]。《道德经》提倡可通过内心休养获得身心的平衡, 它孕育出道家养生文化和民间武术的结合体———太极拳, 与传统的球类、跑步等运动不同的是, 太极拳以一种形意结合、阴阳平衡方式来达到身心与自然的平衡, 这是更高境界上的平衡。将其应用于现代园林中, 可划分出“太极健身区”或“道家养生气功体验区”, 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园艺疗法[25]。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医药疗法 篇8

1 一般资料

2005年6月至2005年6月间我院收治了复发性口腔溃疡缓乍56例, 男21例, 女35例。年龄18~57岁, 平均年龄33岁。口疮1个月发作1次18例, 2周发作1次16例, 1周发作1次7例, 无间歇期10例。溃疡数1~3个28例, 4~10个19例, 10个以上6例。诊断标准:口腔黏膜、唇、颊、上腭、舌尖、舌边缘等处有圆形或椭圆形浅表性溃疡, 直径2~5mm, 中央稍凹下, 表面黄色分泌物, 周围充血微肿, 自觉灼热疼痛, 遇刺激性食物疼痛加剧, 影响进食与说话, 病程>6个月, 反复发作, 每月发作1~2次。选择的病例全部符合还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 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基本情况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无显著意义 (P>0.05) 。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内服药以自拟愈溃汤加减:黄芪、条参、女贞子各15g, 参术、白术、升麻、柴胡、黄柏盐炒、知母各10g, 羌活、甘草各12g, 砂仁6g, 黄连4g。心火重者加淡竹叶、生地各15g, 木通5g;脾虚湿热苔厚腻者加藿香15g, 菖蒲10g;脾肾阳虚者加制附子6g、肉桂3g, 胃火明显者加石斛、麦冬各15g, 生石膏20g。水煎服, 1剂/d。另含服儿茶1~3g, 3次/d。外用药:自拟消溃散涂抹患处, 2~3次/d。药用黄柏、白矾、冰片按15∶15∶1的比例研细末配制, 装瓶备用。连用3d为1个疗程, 可用1~2个疗程。对照组肌注转移因子, 2mL/次, 1次/2d, 5次为1个疗程, 可用1~2个疗程, 同时口服VitBco, 2片/次, 3次/d。

3 疗效标准

参照中华口腔医学会《复发性阿弗它溃疡疗效评价试行标准》[1]。口腔溃疡终止复发1年以上, 为痊愈;总间歇时间延长, 总溃疡数减少, 为显效;总间歇时间延长, 但总溃疡数未减少, 或总间歇时间无改变, 但总溃疡数减少, 为有效;总间歇时间及总溃疡数均无改变, 为无效。疼痛缓解标准与自身溃疡愈合周期中的同时期疼痛比较不能减轻一等级, 为有效;与自身溃疡愈合周期中的同时期疼痛比较不能减轻一等级, 为无效。

4 治疗结果

治疗组痊愈15例, 显效7例, 有效5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痊愈5例, 显效6例, 有效6例, 无效11例, 总有效率为60.71%, 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5) 。说明中药内外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优于西药治疗。2组疼痛缓解有效率比较:治疗组26例疼痛缓解, 对照组14例疼痛缓解, 两者比较差异非常显著。说明中药内外合用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对疼痛缓解远优于西药治疗。

5 讨论

复发性口腔溃疡又称口腔复发性阿弗它溃疡, 是临床常见、多发的口腔疾病, 属于中医口疮、口糜等范畴, 以口腔反复出现溃疡、疼痛为特征。现代医学对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 认为与免疫异常、微循环障碍、消化系疾病、内分泌紊乱有关。中医认为该病虽生于口, 实与脏腑经络密切相关, 因脾开窍于口, 心开窍于舌, 肾脉连咽系舌本, 两颊及齿龈属胃与大肠经。由于饮食、情志、劳卷等因素所伤, 造成脏腑功能失调, 心脾蕴热, 胃火炽盛, 或气阴亏虚, 阴虚火旺;或脾肾阳虚, 无根之火上浮, 熏蒸口舌, 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对于本病的治疗, 初期可清热泻火, 反复发作, 病程长者, 当补土升阳泻火为宜, 诚如《景岳全书·杂证谟·口舌》说:“口舌生疮固多由上焦之热, 治宜清火。然有酒色劳倦过度, 脉虚而中气不足者, 又非寒凉可治, 故虽久用清凉, 终不见效, 此当察其所由。”愈溃汤中黄芪、条参、参术、白术、甘草补脾益气;升麻、柴胡、羌活健脾升阳, 使清阳升发, 元气得充, 阴火得除;黄柏、知母清阴火以坚阴;女贞子滋补肾阴;砂仁理气健脾以助运;少佐黄连泻火以治标。全方甘温升补与苦寒泻降并用, 标本兼顾而重在治本。儿茶成分含儿茶鞣酸、儿茶精、槲皮素等, 性味苦涩、微寒, 功能生津化痰、消食生肌、收敛止泻、止血敛疮。体外实验其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喉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含服对各种口腔溃疡包括化疗后口腔溃疡, 疗效确切。消溃散中黄柏、白矾性味苦寒而凉,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冰片协助泻火并止痛。药物内外合用, 全身用药与局部用药相结合, 药证相合, 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中华口腔医学会.复发性阿弗它溃疡疗效评价试行标准[S].2001.

亚健康/中医药疗法 篇9

关键词:下肢静脉曲张,中医药,治疗,综述

下肢静脉曲张系指浅静脉出现的局限性、节段性囊状或圆柱状扩张[1], 亦为下肢慢性静脉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2]。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在西方国家男性患病率为30%~50%, 女性为50%[3]。在中国, 蒋米尔等[4]调查结果显示15岁人群中患病率为10.42%, 35岁以上人群为21.31%。患肢的酸胀、沉重等临床症状可降低患者生活质量[5,6,7], 后期可出现肿胀和足靴区皮肤营养性变化, 甚至形成溃疡, 导致不同程度的病残[8]。现代医学采用的开放或微创手术、口服静脉活性药物、穿戴弹力袜等疗法, 虽已证实有一定的疗效, 但仍存在复发率高[9]、并发症多[10,11]、依从性差[12]等问题。近期临床研究结果表明, 中医药疗法对于本病的治疗, 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少等优势。笔者查阅近5年在中国知网 (CNKI) 发表的中医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论文, 对中医药特色疗法以及现存的问题论述如下。

1 中药内治法

1.1 益气活血法

奚九一等[13]认为下肢静脉曲张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时, 病机以气虚下陷为主, 治以益气提升法, 不宜应用活血化瘀药, 并配合练习马步功, 以改善肢体功能, 预防并发症。耿新民[14]认本病多因气虚血瘀导致, 自拟“益气通脉汤”, 以黄芪、玄参、水蛭为主药, 使气行则血行, 活血则脉通。周绍荣等[15]在补阳还五汤基础上自拟“芪龙祛瘀方”治疗气虚血瘀型21例 (总有效率95.2%) , 在改善患肢沉重、酸胀等症状方面均优于迈之灵治疗组 (总有效率57.9%) 。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气虚无力载血运行, 致瘀血阻脉。气虚为本, 瘀血为标, 本虚标实。临床上主要选用黄芪、党参、升麻等益气升提之品, 配以当归、川芎之血中气药, 赤芍、丹皮等活血化瘀之品共奏补气活血、行气化瘀之功。

1.2 活血通脉法

吴振成等[16]在桂枝汤调和营卫的基础上, 加入活血化瘀, 理气通阳, 祛痰散结之品。在治疗的224例患者中, 有171例静脉主干及属支曲张静脉闭合, 全部患者坠胀感、皮肤瘙痒、色素沉着、水肿、溃疡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或减轻。通脉消瘀汤为李秀芳等[17]以活血祛瘀、通脉利湿为组方原则, 结合多年临床经验筛选的验方, 治疗轻度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86例后疗效显著 (总有效率96.51%) , 安全性较好。丁为国等[18]以血府逐瘀胶囊治疗23例, 发现治疗前后患肢肿胀沉重感、下肢条索状物及色素沉着等症状均有改善, 血液黏度、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含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

除气虚血瘀致病外, 中医认为外感风寒湿邪, 筋挛血瘀, 或外伤筋脉, 瘀血阻脉亦可致筋瘤。治疗当首重活血化瘀通络, 兼以益气扶正。临床用药多选用当归、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 川牛膝、地龙、鸡血藤等活血通经, 辅以黄芪等补气之品, 以化瘀祛邪, 益气扶正。

2 外治法

2.1 放血疗法

火针放血疗法:王桂玲等[19]采用贺氏三通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46例。首先以贺氏钨锰合金火针 (0.5 mm×50 mm) , 烧红后点刺曲张静脉 (即阿是穴) , 血流自止后以毫针刺血海。治疗后静脉曲张、肿胀等症状有显著改善, 总有效率95.6%。何亮等[20]、张洪涛等[21]、袁训林等[22]均运用相同疗法治疗本病, 与贺氏三通法不同之处在于火针刺络放血后不针刺血海, 总有效率分别为96.2%、93.33%、95.8%。王寅[23]在使用三元牌盘龙火针 (0.5 mm×50 mm) 刺络放血之后, 选取相应大小的火罐迅速吸拔于点刺部位之上, 每个部位出血约50~100 ml。血流自止后取毫针针刺患侧血海、鹤顶、解溪、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穴, 以及病变最高点处的阿是穴。得气后, 于血海、鹤顶、解溪、阿是穴接连电针仪, 留针20分钟。

贺普仁教授认为“病多气滞”, 主张“以通为顺”, 治以火针刺络放血 (强通法、温通法) 结合毫针针刺血海 (微通法) 。火针在《灵枢》中称为“燔针”, 以火针刺络放血, 可祛瘀生新, 以血调气, 火针温热之性亦有温通经脉之效。配以针刺血海可养血活血, 扶正固本。王寅在火针刺络放血后加用火罐以激发经气, 避免皮下瘀血。针刺鹤顶、解溪、太冲可调气和血, 通脉活络;针刺血海、足三里、三阴交, 与火针配合应用, 滋阴补血、健脾益气、寓补于泻, 并取血海、鹤顶、解溪、阿是穴连电针仪, 以增强刺激, 提高疗效。

其他放血疗法:牛庆强等[24]以磁圆针垂直叩击曲张静脉至出血, 与硬化疗法进行近期疗效的比较。结果显示磁圆针组总有效率为100%, 在治疗后肢体的自觉症状及皮肤外观色泽方面由于硬化疗法组 (总有效率73.33%) 。余林涛[25]应用三棱针放血治疗150例, 分为曲张静脉局部放血法和针刺兼局部放血法 (主穴为:阴海、漏谷、足三里, 配穴:髀关、三阴交、阴廉) 两种, 总有效率为60%。娜尔古丽[26]用三棱针点刺曲张静脉处, 待血流自止后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治疗后所有患者曲张静脉明显减轻, 腿部酸胀疼痛、沉重感等症状缓解。

刺络放血疗法主要是通过机械性刺激, 使静脉腔内形成无菌性炎症, 进而使静脉闭塞废用, 形成新的侧支循环取代。与三棱针不同, 磁圆针是师怀堂教授研制的新九针针具之一, 带有5000高斯的磁性, 可促进渗血的吸收, 防止皮下淤血。因刺络放血疗法具有一定的创伤性, 临床应用时应严格消毒, 并嘱患者保持局部清洁, 针后24小时内不要洗浴, 避免针孔感染。

2.2 毫针

武连仲教授[27]认为本病主因脾气不足, 带脉失约, 瘀湿虚相兼为病, 治以调理脾胃, 约束带脉, 通经止痛为法。取穴上主张首取带脉及下肢部脾胃二经的穴位 (带脉、冲门、箕门、伏兔、曲泉、阳陵泉、血海、梁丘、四强、膝阳关, 内外膝眼) , 并强调特殊手法及手法的量化。武教授对下肢静脉曲张的认识和治疗经验丰富了本病的中医理论研究, 促进了针刺规范化的临床应用。刘云霞等[28]应用毫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其主要有腹部取穴以及局部取穴。腹针取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气穴 (左) 、气旁 (右) 等, 下肢对应点。局部取穴主要为: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太溪、太白、太冲。同时腹部用神灯照射, 可以加强对腹部腧穴的治疗作用。

2.3 中药外治法

在郝树文[29]的研究中, 治疗组以自拟通脉消瘀汤外洗, 疗效优于穿医用循序减压弹力袜的对照组。组成:炙黄芪60 g, 川乌、草乌各40 g, 细辛、红花、木通、地龙各30 g, 桃根、桑枝各100 g, 大黄、甘草各20 g, 可益气行血、温经散寒、祛瘀通络, 对轻中度下肢静脉曲张治疗效果良好。周建华[30]认为本病由脾虚气陷、气虚血瘀所致, 治以益气升举, 活血化瘀, 自拟方外洗足浴治疗15例, 组成总有效率100%。白颖等[31]治疗筋瘤200例, 治疗组 (63例) 采用自拟益气活血汤 (组成:地龙、苏木、红花、桃仁、黄芪各50 g, 蜈蚣4条, 穿山甲10 g, 威灵仙30 g) 熏蒸结合中药口服治疗, 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口服中药治疗的对照组疗效。陈蕙恬[32]采用中药足浴 (组成:独活、艾叶、荆芥、威灵仙、桂枝各30 g, 川芎20 g, 川椒8 g) 配合穴位艾灸治疗60例, 泡洗双足30分钟后, 用艾条灸足三里、三阴交等穴10~20分钟, 并对患者进行情志、饮食、患肢等方面的护理, 总有效率为93.3%。

现代医学认为外洗或熏蒸可使中药有效成分透过皮肤进入血液, 营养局部皮肤和血管, 促进血液循环和回流。三阳经起于足部, 亦终于足部, 足浴可通过热力促使药物通过足部穴位吸收, 以达内调脏腑机能, 外治经脉瘀滞之功。中药外治法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 更具针对性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具有迅速起效、副作用小、依从性高等特点。

3 内外同治

蒋骑[33]采用内服静脉曲张1号方, 并结合静脉曲张2号方外洗患处并泡浴患足治疗38例, 总有效率为92.1%。史默怡[34]以当归四逆汤加减配合针灸、放血疗法治疗45例, 针灸放血主穴取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各突起结节处, 配以委中、阳陵泉穴。1~2个疗程后全部患者症状均有好转或缓解。韩婕等[35]观察中药内服外浴结合耳穴贴敷治疗下肢静脉曲张65例的临床疗效, 中药予自拟益气散筋方口服以益气活血、通络导滞, 祛痰解毒方煎汤浴足以祛风止痒、解毒散结, 耳穴贴敷以平调脏腑阴阳气机、疏通经络, 活血化瘀, 消肿止痛, 总有效率为93.85%。符健等[36]采用火针刺络放血法与中药自拟方泡洗相结合治疗25例, 单纯中药泡洗疗法治疗21例, 在第2、3疗程后前者疗效明显优于后者。

中药内服、耳穴贴敷旨在平衡阴阳, 调理脏腑, 整体治疗, 病变局部作用较弱;泡洗、足浴等外治法局部作用强, 全身调理作用弱。内外同治, 共收益气散瘀之功。火针刺络放血与中药泡洗同为外治法, 均有助阳通脉之功, 临床上结合应用可提高疗效。但需注意, 火针刺络放血后的患处皮肤不宜长时间泡洗, 避免伤口感染或愈合不良。

4 讨论

中医称下肢静脉曲张为“筋瘤”, 属于中医学“脉痹”范畴。中医认为, 本病主要因“气虚”而致“血瘀”, 这与静脉壁薄弱, 静脉瓣关闭不全以及浅静脉持续高压导致浅静脉曲张的现代医学观点密切相关。治疗上, 中药内服侧重于整体调理, 可调节脏腑功能, 平衡阴阳气血;而中药泡洗足浴可使药力透过皮肤直达病所, 针刺放血可通利经脉, 祛瘀生新。临床上将中医内治法和外治法有机结合, 往往能取得更为满意的疗效。然而, 笔者认为临床研究中尚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4.1 中医的辨证分型尚不统一

不同学者对本病病机的认识不同, 主要有劳倦伤气证、气滞血瘀证、寒湿凝筋证、外伤瘀滞证、湿热下注证、气血两虚证五种。有学者[37]发现中医证型的分布与CEAP分级[38]临床分级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今后应继续探究二者的关系, 并结合CEAP分级的临床分级, 制定统一的中医辨证分型, 为中医药治疗提供依据。

4.2 诊断标准及疗效评价标准不规范

下肢静脉曲张的诊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需要结合症状、体征、辅助检查, 并与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等下肢慢性静脉疾病相鉴别。在疗效评价标准方面, 应选用CEAP分级的临床分级、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 (VCSS) [39]评定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 并结合生活质量调查表 (CIVIQ) 等量表[40]评价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客观而全面地评价中医药疗法的功效。2008版《下肢静脉疾病管理国际指南》[41]对上述诊断方法和疗效评价标准均有较为权威的论述, 可供临床及科研工作者学习和借鉴。

4.3 科研方法不严谨

大多数研究为病例叙述性研究, 循证医学证据等级不高;少数的随机对照研究亦在随机、对照、盲法等设计方法上尚存在不足。研究者应依据临床试验报告的统一标准 (CONSORT) [42]和针刺临床试验干预措施报告标准 (STRICTA) [43]的要求开展中药和针刺的临床研究, 以增强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提高研究文献的循证证据等级。

参考文献

亚健康/中医药疗法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65例老年炎性贫血患者, 其中男33例, 女32例;年龄为52~78岁, 平均 (60±1.5) 岁。以上患者均符合WHO诊断贫血标准, 男性的Hb低于130g/L, 女性的Hb低于120g/L。

1.2 治疗方法

口服归脾汤, 白术30g, 茯神30g, 黄芪30g, 龙眼肉30g, 酸枣仁30g, 人参15g, 木香15g, 甘草8g, 当归3g, 远志3g。每日1剂, 开水冲服, bid; (药品是由深圳华润三九现代中药有限公司提供的999中药配方颗粒) ;加再造生血片, 每次4片, tid;卧床患者加服多维元素片, l片/日。1个月为一个疗程, 共服3个疗程。加施灸法, 取穴以膈俞、脾俞、气海俞、关元、膏肓俞、肾俞、足三里、血海、大椎等穴, 施灸20min, qd, 共3个月。

1.3 观察项目

用ELISA技术检测IL-6、IL-l、TNF-a, 血常规检测Hb。体力的状况评定, 用ECOG的评分标准:0级与正常活动能力一样;1级能做轻体力的活动和生活自理, 但不能做较重体力的活动;2级能生活自理, 但不能从事工作, 日间有一半时间离起床活动;3级仅能部分生活自理, 日间以卧床或坐轮椅为主;4级长期卧床不起, 且生活不能自理。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ASS 13.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来表示。两组间均数使用t检验比较,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ASS 13.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来表示。两组间均数使用t检验比较,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三个月后, IL-1、IL-6、TNF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降低趋势, Hb水平显著改善, 以上指标治疗前后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性, 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的体力得到了有效改善, 其中恢复0级的比例为44.62%, 比治疗前的9.23%有明显的改变 (P<0.01) 。详见表1、2。

3 讨论

老年人常出现贫血, 其原因多见于老年人随着机体衰老, 对铁的吸收利用功能减弱, 而易引发缺铁性贫血;或分泌的雄激素减少使得红细胞生成素不足, 导致造血的功能低下。老年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 易产生自身的免疫性贫血, 且易发感染性疾病或肿瘤等, 而出现继发性贫血。或者, 老年患者的蛋白质摄入不足或摄入的质量不高, 造成营养不良性贫血。甚至, 因老年人的各种慢性疾病, 会引起分泌红细胞激素减少, 导致红细胞的生成不足。而炎性贫血往往是因微生物的感染, 或自身免疫疾病引起的, 引发的炎症物质常会导致红细胞的寿命缩短, 红系前体细胞抵触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 生成。经研究表明, 即使是健康的老年人, 其体内的炎症标记因子, 如IL-6、IL-1、TNF-a等也会显著增高[2,3]。老年性贫血差不多与老年衰弱的所有指标升高都有关, 二者之间存在着某种的联系[4]。有文献报道, 机体的虚弱会导致IL-6升高, 两者呈正相关性[5]。而IL-6在各个红细胞生成的阶段都起着抑制作用, 且削弱了EPO的依赖性细胞的通路。

贫血属传统医学的“血虚”、“虚劳”、“血枯”等, 其发生原因有脾胃功能的失调、缺乏精微物质, 肾虚不能生化骨髓, 髓亏不生血。而归脾汤可健脾生血, 再造生血片可滋补肝肾, 改善气血两虚的症状;多维元素片可预防因维生素的缺乏而引起的各种疾病。本组患者经治疗后, IL-1、IL-6、TNF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降低趋势, Hb水平显著改善, 患者的体力得到了有效改善, 证实了中医药综合疗法对治疗老年炎性贫血有良好的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吴玲, 王明霞.老年贫血的辨证施护[J].河北中医, 2004, 26 (3) :230-230.

[2]王娜.生血宁片治疗老年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 2003, 19 (3) :43-45.

[3]陈志伟, 王可伟, 万毅, 等.老年贫血30例临床分析[C].中国临床医药研究, 1999:261-262.

[4]陈志伟, 王可伟, 万毅, 等.24例老年贫血临床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1999, 21 (4) :563.

中医绿色疗法——热奄包 篇11

热奄包可在内服中药的基础上辅助治疗脾胃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方面的疾病。

治疗脾胃系统疾病

对于脾胃虚寒,河南省中医院肝胆脾胃病科李鲜主任医师谈到,可用广木香、川楝子、花椒等芳香化浊、辛香走窜的中药(需请医生根据自身病情开出中药)、加大青盐1000克制成热奄包敷于上腹部阿是穴。热奄包的热性起到平衡气血阴阳、调整脏腑功能,可有效消除或改善患者胃痛胃寒症状。不过这个方法不适合湿热型的体质,如有舌苔黄腻,口干、口苦、口渴,胃脘灼痛,大便干结等症状。

养护生殖系统

河南省中医院生殖医学科孙自学主任医师谈到,热奄包还可辅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可用败酱草、乌药、川芎等中药(需请医生根据自身病情开出中药)、加大青盐300克制成热奄包敷于腹部,或根据疼痛位置热敷,具有活血通络、清热解毒的作用,疗程较长,一个月左右。

对于女性由输卵管炎症引起的输卵管不通或通而不畅,可用三棱、透骨草、白芷等中药(需请医生根据自身病情开出中药)、加大青盐300克制成热奄包敷于小腹两侧,或哪一侧不通敷于哪一侧,有活血化瘀、解毒散结的作用。疗程一个月左右,注意经期要慎用。

如何使用中药热奄包

患者可以根据病情请医生开出处方,将中药打成颗粒状,再加上大青盐混合缝入布包即可。每次使用前将热奄包用微波炉加热到六、七十度左右,外面包上毛巾,以不烫皮肤为准。放在患者身体的患病部位或身体的某一特定位置(如穴位上),一次10到15分钟,疗程根据病情而定。

注意事项

用热奄包热敷时需室内保持温暖无风,治疗部位也要注意保暖,治疗中要适当补充水分,避免出汗过多发生虚脱。如果是老年患者,最好找一个舒适持久的体位卧床盖被,避免发生不适。包裹的毛巾垫应平整,使热力能够均匀渗透。还可以隔着毛巾使用拍法,促进热力渗透。可以随时更换毛巾来保持热奄包的温度,以耐受为限。还要注意观察皮肤对热的反应,避免发生烫伤,老年人、皮肤知觉迟钝者尤其应该注意。如果治疗过程中发现局部治疗皮肤出现皮疹、骚痒,即为药物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治疗。治疗期间饮食清淡,忌生冷寒凉之品。另外,有皮肤疾病、意识不清的患者不宜用,女性妊娠期禁用。

亚健康/中医药疗法 篇12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药,辨证论治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发生在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的、病因不明的大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任何人任何年龄均可发生, 其临床表现主要有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可伴有肛门灼热等。溃疡性结肠炎病情缠绵难愈, 易于反复, 久治不愈可发生恶化倾向, 这些年来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溃疡性结肠炎归于祖国医学中的“肠风”、“腹痛”、“便血”、“泄泻”、“痢疾”、“脏毒”等, 祖国医学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特点是: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较西医治疗的复发率低、价格便宜、个性化治疗等, 患者更易认可, 更易于被他们所接受。

1 病因病机

1.1 病因:

中医学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原因包括外感毒邪、情志不调、饮食不节、先天禀赋不足以及后天失养脏腑亏虚等。

1.2 病机:

溃疡性结肠炎的基本病机是脾虚湿盛, 以致肠道秘别清浊的功能失司常。病位其标在肠, 其根本在脾, 并与肝肾关系密切。其主要病理因素是湿邪, 《医宗必读》曰“无湿不成泄”, 《医源》曰:“湿乃痢疾之根源”。病理性质有虚有实, 也可虚实夹杂。

2 辨证施治

2.1 瘀血痰凝型:

患者瘀血内停, 导气机不利, 脉络不通而发病。《医林改错》中说:“腹肚作泻, 久不愈者, 必瘀血为本。”其临床表现为:腹痛剧烈, 痛处固定, 痛如针刺, 按之尤甚, 腹部可触及坚硬痞块, 大便色黑, 舌有瘀斑, 脉细涩。治法为活血化瘀, 通络止痛。傅宇飞用复方大黄汤加青皮、山药、茯苓、牛膝、丹参、地榆、归、川芎、桃仁、红花理气化瘀治疗, 效果良好, 并根据临床辨证并发症灵活加减。

2.2 肝脾不和型:

患者情志失调可致肝气郁结, 克于脾土, 脾失健运所致。临床表现为:痛而泄下, 肠鸣, 攻窜作痛, 疼痛不太剧烈, 每因忧思恼怒, 情绪紧张时发作, 患者常胸胁, 闷胀, 嗳气食少, 喜太息, 舌淡红, 脉弦。治宜疏肝实脾。梁玉杰[1]用痛泻药方加减, 疏肝健脾, 去湿止泻。药物组成为:白芍、白术、陈皮、防风等药物治疗, 临床疗效显著。

2.3 脾虚湿盛型:

患者寒湿内盛, 於致脾土, 脾失健运, 导致肠道泌别清浊失司而泄。临床表现为:泄泻清稀, 甚至如水样, 脘闷食少, 腹痛肠鸣, 头身困重, 肢体酸痛, 舌苔白或白腻, 脉濡缓。治宜化湿健脾。张秋贤[2]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来治疗, 药物组成为:山药、太子参、白扁豆、砂仁薏苡仁白术、莲子肉、云苓, 益气健脾, 渗湿止泻, 临床疗效显著。

2.4 热於大肠型:

多由湿热蕴结大肠, 伤及脾胃, 熏灼肠道, 以致肠道传化失司所致。其临床表现为:泻下急迫, 腹痛腹泻, 里急后重, 泄而不爽, 粪色黄褐, 气味臭秽, 肛门灼热, 烦热口渴, 小便短赤, 舌红, 苔黄腻, 脉滑数。治宜清热燥湿, 调气和血, 方用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柏连松[3]用其自配的方治疗热於大肠型溃疡性结肠炎, 药物组成有:白花蛇舌草、鸡内金、马齿苋、黄柏、炒白术、黄芪、山药、谷芽等, 本方标本同治, 清利下焦湿热, 临床效果显著。

2.5 脾肾阳亏型:

患者久病伤肾, 脾失温煦所致。临床表现为:五更泄, 腹痛, 肠鸣, 泄泻, 可伴完谷不化, 肛门坠胀感, 便后肛门不爽, 腰膝酸软, 腹部喜暖喜按, 形寒肢冷, 舌淡, 苔淡白, 脉沉细弱。治以温肾健脾, 收涩固脱止泄。许清华[4]治疗用健脾补肾、温阳化湿之法, 方选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诸药合用, 共奏健脾温肾, 涩肠止泻之功。

3 其他疗法

3.1 灸法:

徐彦龙等[5]用灸法在患者胃肠穴区、关元穴区和夹脊下穴区进行隔药铺灸治疗, 效果良好, 不良反应少。

3.2 温针法:

阚成国用双侧内关、天枢、中脘、足三里、阴陵泉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下迫加大肠俞;肝木乘脾加太冲;脾胃虚弱加脾俞、胃俞;疼痛剧烈者加梁丘。

3.3 灌肠法:

杨世权[6]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显著疗效、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小。很多类型的溃疡性结肠炎均适应。其药物组成为:银花炭、仙鹤草、地榆炭、黄连、黄芩、红藤、败酱草、秦皮。诸药配合, 清热解毒、止泻止血、消除水肿、修复糜烂溃疡,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4 结语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方法多种多样, 可单独使用, 也可联合使用, 其疗效可靠, 费用较低,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患者较易接受。因此中医药疗法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潜力无限, 值得广大医者研究、创新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梁玉杰, 张元澧, 朱立呜.从肝郁脾虚论治溃疡性结肠炎[J].时珍国医国药, 2012, 23 (7) :1768-1769.

[2]张秋贤.辨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7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2, 4 (1) :444.

[3]陈倚.柏连松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J].亚太传统医药, 2011, 12 (4) :50-51.

[4]许清华, 郝会莲, 毛艳, 等.从虚诒治慢性溃疡性结肠炎[J].西部中医药, 2011, 22 (12) :100-102.

[5]徐彦龙, 杜元灏, 徐秀梅, 等.隔药铺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J].中国针灸, 2010, 30 (4) :289-291.

上一篇:农业发展毕业论文下一篇:肾虚血瘀证